管理岗位职责要求

2024-06-21

管理岗位职责要求(精选8篇)

篇1:管理岗位职责要求

1.基于公司业务需求,编制、修订公司行政管理制度,监督员工行为规范等事务;

2.办理员工内部购车及燃油补助事宜,对公务车、私家车、外租物流车、班车等事宜进行管控,定期结算账务;

3.统计各部门办公用品、工作服、办公家具、快递等需求,开展相关业务满足需求并定期结算费用;

4.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篇2:管理岗位职责要求

2、进行销售订单核对,和客户对账,开票;

3. 公司日常报销、工资发放;

4、负责办公用品的采购与管理;

5、公司员工社保缴纳,新员工合同管理等;

6、公司项目申报行政事务;

篇3:管理岗位职责要求

高校毕业生与企业所需专业人才之间的能力差异已经是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质疑, 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迫在眉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科学的质量观, 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并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1]2014年2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被正式提出, 在以适应社会需要为质量标准的导向下, 在培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体量最大的应用型人才上, 迈出坚实的一步。

2 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问题

首先, 对应用型人才的理解不深入, 在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上方向不明。应用型人才承担着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实践, 为人类社会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或非物质形态的重任。根据学术研究成果的转化过程, 可进一步划分为工程应用型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三大类。[3]可见应用型是一种人才的类型, 根据社会需要的不同, 具有不同层次, 也就需要接受不同层次的教育。高校在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上, 首先要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 后续的工作才能具有正确的导向。

其次, 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不健全, 培养质量缺乏保障。如果说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问题, 已经在一些地方或一些高校得到解决, 那么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则是另一个系统级课题。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例, 技术应用型人才介于工程应用型和技能应用型人才之间, 他们不是具体的操作者, 而是从事组织生产、建设、服务等实践活动, 诸如工艺水平的设计, 工艺流程的监控, 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以及产品服务的改进和更新等工作的技术服务者与管理服务者。[3]这一人才类型是大多数新办本科和地方高校重点关注的, 以此作为培养目标, 势必要求学校教育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条件配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面向专业实践活动的技术与能力培养。而当前很多主张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 限于经济条件、开拓精神等各种主客观因素, 相关的制度、机制上还不健全或者落实不足, 无法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质量的提高。

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管理制度和机制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问题, 本文抽取其中有关实践课程管理的分支进行探讨, 在传统的选课制度或选课系统基础上, 建设以目标岗位能力要求为指导、多方课程评价为约束的实践课程管理系统, 使学生选课、教师开课、校方审核课程都能以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为标准, 促进形成教师、学生、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 对现有教学辅助机制———教务管理系统的分析

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配备有教务系统, 通常包括成绩管理、课程选修、评教等功能。本文主要分析课程选修和评教部分。

首先, 传统的课程选修仅指培养方案 (也称培养计划) 内未具体限定的、帮助学生开阔学科视野或探索学科深度的课程, 在这一体制下, 选修课往往被作为“二等公民”, 不被重视。这里的关键点是:培养方案由谁、基于何标准而定。学生对“为什么学”不清楚, 学习积极性差, 甚至在这种被动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 影响学习态度。因此, 应该让权益相关者, 学生、教师、学校、企业都参与到培养方案的定制中, 同时, 作为应用型人才而言, 也必须改变实践课程的从属地位。

另一方面, 传统的评教基本上可以解释为评价教师。如“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熟练、教学手段完备”等等, 是对教师执教能力的评价, 而其所授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这一本质指标并未得到评价。因此, 评教的功能必须从一面倒地为师资评价服务, 转变为为教学质量评价服务;同时, 评价方也应该是所有的权益相关者, 即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

4 新系统功能需求描述及模型

4.1 功能需求描述

为达成上述目的, 本文主要创新了3个核心模块:实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管理和岗位能力管理。身份验证、学生选课、成绩管理、课程数据统计等传统选课系统的功能不做赘述。

4.1.1 实践课程管理

目标用户为授课教师。为突出实践课程对专业技术能力点的对应培养, 课程管理要细化到实践项目, 并引入“技能点”尺度的描述。“技能点”是构成课程技能体系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 技能点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 对学习内容的标识更明确, 导航作用更好[4], 同时, 也有利于细化教学设计、明确实践条件, 便于统计分析。如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据结构”, 其实践项目之一可以是“医院挂号系统模拟”, 它的技能点包括:理解离散事件、抽象数据类型、理解并运用队列结构进行问题求解等等。学生在修课前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会学到什么。有些高校对教师也提出了相似的教学设计要求, 但是却只作为教师个人教学文档材料, 没有充分发挥出教学引导作用。

4.1.2 课程评价管理

本系统所服务的教学评价, 是以课程为中心、以满足目标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的多方评价, 包括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教师在进行课程的管理时, 默认完成对自己课程质量的评价。评价具体分成两个阶段, 学校和企业在课前进行评价, 学生则在课后进行评价。课前评价的目的是从教育专家和行业专家的角度, 对课程所设置的实践项目与其服务的技能点之间的适应度进行评价, 不满足要求或历史评价差者将不被批准开课;学生在修完实践课程 (项目) 之后, 给出对该课程 (项目) 所培养的技术能力的满意度, 更符合评价的本质要求。

4.1.3 岗位能力管理

目标用户为专业负责人和教学秘书等教学行政管理人员, 向授课教师和学生提供查看接口。专业负责人作为专业培养目标设定和培养方案设计的主要责任人, 其工作内容势必包含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然而对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往往缺少分享和研论, 在教的环节上导致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始终不能充分体现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的一致性, 在学的环节上, 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习效果不理想。在专业负责人的主导下、教学秘书配合, 完成对目标岗位能力要求的线上管理, 则可以极大地提高用人需求信息的利用效率。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作为原则、学生选择课程时作为贴士、多方评课时作为标准。有条件的专业还可以向合作企业的专家提供管理接口, 完成对真实场景下岗位能力要求的维护。

4.2 系统模型

系统的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 利用UML (统一建模语言) [5]中的用例图展示系统的模型, 以可视化的直观方式, 说明系统的构造。用例 (Use Case) 是为满足用户的一项或多项需求而使用系统的一个案例或一种情境;捕捉系统提供的功能。用例图由用例组成, 是从系统外部的视角去描述系统的需求, 便于与用户沟通, 是面向对象系统开发各环节, 如设计、测试和文档编制的起点和向导。如图1所示, 系统主要服务于教师、学生、专业负责人和教学秘书 (或相当教学管理人员) 等4类用户, 各类用户是如何使用系统, 即对系统的功能需求, 可以直观地被描述出来。

专业负责人主持专业对口岗位 (即目标岗位) 的总体设定, 教学秘书具体维护来自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信息, 则可交付教师或学生查看。教师申报和管理课程前先查看岗位能力要求, 为课程的设计提供参考。课程可供选择的前提是经过校方 (专业负责人代表) 、企业方 (教学秘书代表) 的评价审核;学生是否选择, 则是在其查看岗位能力要求后来决定。修完课程后, 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 作为后续课程审核的参考值。

其中岗位能力管理从目标岗位列表出发, 可逐级展开以查看具体内容[6], 示意界面如图2所示。课程管理界面则以课程列表为出发点, 逐层展开为实践项目及项目能力点描述。构建技能体系所应满足的标准和可供选择的课程均能够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结束语

对于应用型人才, 专业实践能力的对口培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环节, 因此, 本文着眼于实践课程管理机制的创新, 较传统的管理方式, 不仅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更本质的是突出“社会需要”这一标准的主导作用。同时, 人才不是机械零件, 不可以批量复制、压制个性, 在目标岗位能力要求的参考下, 每个学生都有目的、自主地选择项目、构建个性化的技能体系, 对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大有裨益。下一步拟利用自然语言理解相关技术, 对岗位能力与课程描述中的技能点进行自动化分析和提取, 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2013-11-1,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560/201007/95749.html.

[2]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资料汇编2014年9月第1期[EB/OL].2014-11-1, http://www.auas.org.cn/info/1009/1120.htm.

[3]宋克慧, 田圣会, 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 2012 (7) :94-98.

[4]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及上网课程修改完善基本要求[EB/OL].2013-7-1,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88/201206/137333.html.

[5]Kim Hamilton, Russell Miles.Learning UML 2.0[M/CD].O'Reilly Media, April 2006.

篇4:管理岗位职责要求

关键词:营销职业岗位技能要求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型,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研究。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毕业生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构成了很明显的目标岗位群,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营销类人才,所以市场需求人数多,而这个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有以下几大类:销售业务、市场开发及维护、客户服务、行政后勤等。企业对营销类人才的要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会随着具体岗位分工不同而有所区别。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就业岗位集中在初级层,部分综合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毕业生经过2-5年的锻炼,可以进入中层,从而进入更高层次。初级层次岗位能力是培养适应企业生产、进入更高层次的基础,也是形成就业的前提和学校的主要培养任务,因此,初级层次岗位能力培养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心。我对市场上部分有招聘意向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总结了一些企业的用人要求。

1 沟通与协调能力

从事营销行业需要跟人打交道,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马上能胜任工作,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学到专业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欠缺,也很少有人能灵活运用,而作为所有营销类岗位技能要求的最基本能力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高职学生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弱,通常不能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如果在校期间没能很好地掌握这一基本技能,在各类营销岗位都不能很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的要求中绝大多数都提到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沟通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现为:与相关人员友好相处,积极与人合作,办事不失原则,办事公正公平,诚实守信,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较高的容忍力,胸怀宽阔,能有效地感知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实现人际和谐,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2 团队协作意识

在工作环境中,作为员工的要求和在学校作为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学生会经历角色的转变。大部分学生在校的状态较为自由散漫,也容易将个人情绪带入人际交往中,但进入社会,需要以工作为唯一目标,不能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这就需要员工能和谐地与工作团队相处,让团队气氛融洽和睦,使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3 有责任感,能承受较强压力

作为营销岗位,要应对各种客户,工作压力大是常态。众所周知营销岗位流动性大,就是因为很多员工承受不了工作压力。如果想要做出成绩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员工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工作岗位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自我调节,并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 逻辑思维能力强,反应迅速

营销活动中会碰到各种突发事件,需要营销人员灵活多变,反应迅速,能在最短时间内提出最妥善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员工自身具备很高的素质,又要思维缜密,具备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

每个行业都有其不同的行业特色,即使对同样的工作岗位,行业要求和标准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学生在进入工作领域时能充分发挥自学的能力,从无到有掌握一个新产品领域的专业知识。即使是在同一个行业,也有不断进步的空间,企业要求是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储备干部制度,但在挑选员工时,大家都更倾向于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学员。

6 服从管理

企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每个员工都是这个体系的一个环节,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服从管理就是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任何一家用人单位都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团队出现问题,服从管理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工作。

7 熟练掌握办公软件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大部分资料的记录和传输都需要依靠电子信息技术,熟练掌握办公软件也成为了许多企业的用人要求之一。无论是行政人员还是对外销售人员或者客户服务人员,都需要运用办公软件记录和反馈信息,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每个类别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各有不同。如:客户服务岗位要求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打字速度快等;市场开发岗位要求对信息敏感,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有调研能力等;行政岗位要求有很好的统筹规划能力,能高效处理各种文件和琐事;部分岗位还要求员工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有网络营销的能力。

对企业而言,招聘来的员工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给公司带来效益是最佳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高专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时刻关注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实用性为准则教授知识和培养技能,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接轨,为社会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条件,为企业培养合格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富荣.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及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8.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4期.

[3]林文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10.8.

篇5:车间管理主管岗位职责要求

2.成品验收及品质检查管理。

3.成品出货及原料库存管理。

篇6:车间管理主管岗位职责要求

2、跟踪样衣到大货全过程;包括备料、到货生产安排及交货情况;

3、确保大货产品的交期和质量;

4、完成成品信息的汇总,保证上新商品资料齐全;

篇7:行政管理岗位职责要求

2) 负责公司日常文件打印,各类常用文件及表单的管理;

3) 负责公司门禁、工作牌、考勤卡的管理及收发公司信件、文件、快递;

4) 负责公司会议及集体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安排;

5) 负责完成各项勤杂、易耗品的统计及采购工作;

6)负责配合董事长、总经理及上级领导的日常工作需求;

篇8:管理岗位职责要求

随着东莞企业的转型升级, 市场营销人才已经成为东莞中小企业急需的稀缺性资源, 优秀市场营销管理人才的匮乏却构成了制约东莞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瓶颈。因此, 作为东莞本地院校, 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地制定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逐步将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纳入职业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培养适合东莞中小企业的营销队伍, 提高东莞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对营销人才岗位能力要求

在走访东莞相关企业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 东莞企业对于营销人才的岗位主要有集中于市场调查、产品销售、营销策划和销售管理, 并且具体的岗位能力要求如下:

1. 市场调查

(1)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2) 具有根据主题设计问卷的一般能力; (3) 掌握问卷访问的方法; (4) 熟悉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方法; (5) 具备市场预测的能力; (6) 能够理解被调查者行为、心理的能力; (7) 能够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归类。

2. 产品销售

(1) 具有根据顾客需求实现推销行为的能力; (2) 掌握与客户商务谈判的能力; (3) 掌握利用网络进行营销的能力; (4) 具有媒体选择和广告效果评估能力, 并能进行简单的广告文案写作; (5) 具有良好的商务活动沟通和公关礼仪能力; (6) 掌握客户心理分析的基本方法。

3. 营销策划

(1) 掌握根据客户需要撰写广告文案的能力; (2) 了解企业经营战略的能力; (3) 具备对营销管理和营销策划的能力; (4) 规划企业长期战略的能力。

4. 销售管理

(1) 具备营销组织和协调的能力; (2) 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基本方法; (3) 具有分渠道管理能力; (4) 具有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5) 能够培训和激励员工。

根据上述的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 总结为以下四种典型工作任务, 并对这些任务进行描述, 见表1:

三、企业对营销人才岗位素质要求

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首先让调查对象按照重要性程度排列出企业认为营销专业毕业生成功立足社会所需要的素质, 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分别排出第一到第十二位分别是哪些素质。得到统计结果以后, 我们给重要性排位选项给出权重安排, 排第一位的权重最大, 排第二位的次之, 如此类推。然后统计得到每一项素质在不同的排位上的选择人数, 用对应选择人数乘以对应权重并求和, 再除以权重之和, 得到加权平均分值。

从我们调查结果了解到, 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成功立足社会并有良好的发展必需具备素质的重要性排序情况是:积极心态>诚信素养>学习能力>吃苦能力>有效沟通>团队精神>个人自信>创新素质>人际关系>时间管理>人格魅力>其他。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 积极心态、诚信素养、学习能力、吃苦能力和有效沟通排在前五位。东莞中小企业非常重视毕业生是否有工作投入的热情和精神, 心态越是积极的毕业生越能够体现这样的热诚。同时企业需要员工对其保持忠诚, 能够把自身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 因此对于诚心素养这一职业道德要求非常的看重。此外, 个人自信, 创新素质, 人际关系, 时间管理以及人格魅力等都是营销专业学生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素质。

四、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在职业发展中的地位判断

从调查结果看, 被调查者认为综合素质比专业技能更重要的占到了68%, 认为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的占26%, 认为专业技能比综合组织更重要的只有5%。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 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相比较而言, 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多的用人单位的重视。根据经验判断, 大部分的营销专业毕业生, 主要进入企业的非技术岗位。他们的工作内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使用语言的沟通如企业外部销售和内部部门沟通, 依赖于与他人形成合作关系来参与组织的计划、协调、组织和具体的执行工作, 大量的处理和人打交道的工作。这些工作目标的达成及其完成的效率, 依赖于人的自我管理和与他人的沟通、组织、协调等身心综合素质。

五、结束语

通过调查分析, 我们发现, 当前很多东莞企业都需要营销类人才;并且不断提升营销人才的待遇水平, 以争取更优秀到人才到公司就业。

东莞中小企业提供的营销类岗位集中于市场调研和分析、产品销售、营销策划、销售管理四大类;并且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在完成工作时综合素质是比较重要;对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和从事管理岗位的大学生而言, 综合素质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综合素质中导向大学生取得成功的核心成功因素有:吃苦能力、积极心态、诚信素养、团队精神、有效沟通。目前营销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现状与企业要求还存在差距, 为此, 要正确地引导营销专业学生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来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

上一篇:人生百态的经典语句下一篇:献给党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