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24-07-02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通用12篇)

篇1: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新祥旭考研:十年专注考研一对一辅导

招生院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招生专业(专业代码)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招生人数

全日制:9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 02(全日制)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03(全日制)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04(全日制)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德育 05(全日制)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 06(全日制)社会主义治国理论 07(全日制)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08(全日制)思政学科教学研究 09(全日制)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63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④884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初试范围

63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和鲜明特征;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884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继承、借鉴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地位和作用,环境和对象,目标和内容,机制、原则和方法,队伍建设和领导。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复试范围

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笔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人民出版社(2001)。2.专业综合知识和表达能力(口试)。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部 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简介

概 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比较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成为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科研、教育以及实务工作部门的专业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01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02社会发展与公民教育 03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04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德育 05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 06社会主义治国理论 07思想政教育与管理 08思政学科教学研究 09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

主要导师【适用2018年招生】

章瑛 余玉花 陈正桂 王建新 姚晓娜 王书会 许瑞芳 崔海英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专业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专业英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德育理论与实践》、《现代伦理学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研究》、《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等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主要分布在高校、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和公司企业、重点中学等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篇2: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院系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

招生专业(专业代码)

国际政治(030206)

招生人数

全日制:4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大国关系 02(全日制)中国外交 03(全日制)国际政治理论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44政治学原理④867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

初试范围

644政治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础理论;西方政治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治学基础理论;行政管理学;国际政治学

867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

时间范围为二战结束以来至今。内容为: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思潮、二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实践及其变迁、美国、苏联(俄罗斯)、西欧、日本等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内政外交、新中国外交和中国和平崛起、全球化问题、民族主义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国际组织、当前世界热点问题。

复试范围

1.国际政治(笔试),《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王逸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战后国际关系史》(两卷本)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当代世界热点问题(口试)。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说明: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一、招生人数根据上一招生计划初定,含推免生(推免生一般不超过总招生人数的70%)但不含各种专项计划。实际招生人数在复试前公布,可能有调整。

二、点击初试范围、复试范围和专业简介可以查看相关内容。

三、我校部分专业学位类别2018年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仅招收非全日制的专业招生人数为非全日制招生人数,其他专业的招生人数为全日制招生人数,非全制专业的招生人数在当招生简章另行说明。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

国际政治 专业简介

概 况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国际政治专业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法政系、法政学院和国际问题研究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的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方向,俗称“小国关”。该方向20多年来已累计培养硕士毕业生250多人。2008年,该专业改名为国际政治专业,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国际政治专业以大数据时代的外交决策、中国形象和话语权为主要研究特色。目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是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联盟理事单位。

本专业非常重视研究生质量培养,尤其注重经典名著研读、多学科交叉研究、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训练。近年来,在读研究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共计30余篇,近四分之一在读研究生曾赴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和访学。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去向有:攻读博士学位、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大国关系 2.中国外交 3.国际政治理论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主要导师【适用2018年招生】

叶淑兰 陆钢 卿文辉 张丽君

专业课程

学位基础课(必修):政治学研究的领域与方法、中西政治思想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学位专业课(必修):国际政治理论、国际关系史、专业外语

学位专业课(选修):西方现当代政治思想、政府公共关系研究、近代中国与世界政治、国家形象与话语权研究、“一带一路”与外交决策、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比较政治制度、新政治经济学、宪法与政治、公共关系经典著作选读、社会主义研究、危机管理、中国外交、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专题、现代世界秩序研究、苏格兰启蒙运动与现代社会、海外中国政治研究、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分析、中国社会政治分析、比较立法机构研究、全球治理中的国际组织等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按数量排序,各类大中专学校教师、高校政治辅导员、党政机关公务员、继续深造(读博)和企事业管理岗位等是绝大部分毕业生的主要去向。近年来,由于国家教委减少学术类研究生数量、提高质量的政策的实施,本专业招生数有所下降,逐渐开始把培养纯学术人才作为重中之重,毕业研究生中继续深造考博的比例有望显著提高。

专业希望招收具有何种专业背景的考生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政治学、传播学、经济学等相关或相近专业考生

篇3: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1. 受教育群体特殊。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部分有工作经历的往届本科毕业生, 思想独立性强、年龄跨度大, 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比, 具有分散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从总体上来看, 他们是积极向上的, 但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的问题, 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比较大, 呈现复杂化特点。

2.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特殊。

目前, 从事于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主要由两课教师、校内外导师、辅导员组成。由于他们第二年便要进入企业工作站, 多与校外导师和辅导员联系, 思政老师和校内导师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大。但校外导师大多工作繁忙, 对研究生常常疏于管理,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限, 而且年龄较为年轻, 所以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育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3.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特殊。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在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不同, 专业硕士目前的培养方式为第一年在校内接受课程教学, 完成课程任务后于第二年进入企业工作站, 他们将会根据现场工作情况分散到各个工作单位和现场进行研究和学习, 与两课教师、辅导员和校内导师之间距离远, 不能参加校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活动, 也难以组织班级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二、当前专业学位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效果不明显。

在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中, 将《自然辩证法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为必修课程, 但从这两门课的教学效果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不能充分贴近当代研究生思想状况, 对研究生关注的社会、经济、政治热点问题涉及不多, 学生兴趣不浓;二是研究生多半有学术科研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压力, 部分研究生重视科研和重要的专业课程, 对政治理论学习漠不关心;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多为两百人左右的大课教学, 课堂纪律差, 交流互动少, 考试多采用大论文的形式, 对学生要求比较随意。

2. 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不明显。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0]11号) 文件的相关要求, 高校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 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 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风, 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要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 鼓励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但在工作中, 实施效果不明显,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完成人还是辅导员。

三、提升专业学位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几点建议

1. 加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研究生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热爱祖国, 勤奋学习, 勇于创新,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 新时代背景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教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 针对专业硕士提前进入社会的实际, 结合社会大环境和所学专业的背景, 增加新颖的、热点的观念和内容, 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同时, 注重教育内容的社会性、科学性、历史性、政治性、世界性和民族性, 突出教育重点, 增强他们的可接受性。

2. 加强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活的环境主要在校外, 而且分布较为分散, 所以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 要考虑这一特点, 采用一些可行的、有效的教育形式。可以通过网络建立学习讨论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入平台之中,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时给与引导, 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亦可以通过举办主题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 如践行雷锋精神、评选诚信楷模和学术之星等等, 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他们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发展与集体、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 使理论教育收到实效。

3. 加强教育队伍的专业性。

作为专业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必须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具体化, 定期交流、定期培训, 更新知识、提高能力, 保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高质量。同时, 完善导师育人目标责任制度, 每个硕士生导师在指导学生科研和学术之外,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 从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准则等方面全面负责, 以其严谨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真挚的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对学生言传身教, 使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真正履行导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篇4: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关键词: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1

一、专业素质教育

专业素质教育是贯穿于每一时期、每一环节的教育活动,并不是某一阶段、某一层面、某一些人的任务,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专业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否则,很容易事倍功半。实践中逐渐暴露的问题也证实了这点,如将文化素质教育等同于成立一个部门、开设几门文化素质课,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规范,满足文化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文化知识的忽视,教学教师哗众取宠,选修学生在新的冒险等,这大大降低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影响。教育部部长周济充分肯定了“主流”的实现”,好有意义的结果,并坦率地指出,“许多问题和挑战,相当多的大学生在政治和道德上概念模糊,缺乏道德责任和心理失衡等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相同的效果。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我国很多大学开设的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这个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 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整合的可行性

1,二者目的的合一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从建国前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发展到今天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是根据社会现实的发展要求而确立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以及科技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重理轻文,轻知识能力,重做的事情轻的生命,如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两处理负面思想和校园生活的腐蚀青年的必要措施影响价值和追求社会转型期。

2.教育内容的交叉互补性。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是不确定的,但认为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五要素说”已得到广泛认同。在人民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发展方面,充分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五个要素。 因为我们国家大学太重视科学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决定了中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更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这从文化素质教育缘起于人文教育相对薄弱的理工类大学可见端倪。人文素质教育是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法律和秩序,心理”的内容,培养现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总之,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已经不是过去以政治教育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年代了,也不是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与品德”,但是,如果上述五个因素,并将继续与时俱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的内容“两课”陈旧,单一,更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内化,培养“四有”全面发展的人。显然,文化素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是伟大的交叉互补。

3.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相似性。文化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学生如何“生活”,即将进入社会之前,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必须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宜情感熏陶,不宜灌输说教;不应以教师的人格环境影响特征。强大的风暴;高要求的培养,对环境依赖性强。因此,必须采取不同的两种途径和方法,结合直接和间接教育,设置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一起。为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保证主渠道直接教育的作用;强化全体教师的责任心,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渗透进各科教学之中,将专业教育、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融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倡个体的感悟与反思,促进知识的内化,最后形成稳定的人文素质与道德品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巧妙地培养人文素质和道德行为;等等。由此可看见,适合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同样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反之亦然。

4.整合的可行性措施。以南京大学为例,首先从专业到实践,从现实生活中找答案。南大十分注重发挥学科特色、专业优势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鲜活性,像历史系这样的活动也越来越多。例如,社会学院搭建了传统大型师生活动和以专业、课程教师为主组织的特色主题与特色小组活动,共同构成社会学院师生交流体系。物理学院加强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共建、商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等一系列举措都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其次,课外做学生贴心的小伙伴。党员学导制是南大创设的一种学生管理、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在2009年下半年,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最先开始按照1∶20的比例,为新生配备一批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党员,以使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陆爱中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年龄接近,陆爱中很快就与新生打成了一片。“每周我都往新生宿舍跑两三次,开始还觉得尴尬,但是很快我们就找到了共同话题,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通过担任党员学导,陆爱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后,鲜活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在不断拓宽教师视野、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南京大学还充分利用科研优势、学科优势,及时将研究成果引进和融入课程教学。几年来,南京大学多名思政教师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等光荣称号,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到90%以上。

参考文献:

[1] 王枬 王彦 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篇5: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院系

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招生专业(专业代码)

比较教育学(040104)

招生人数

全日制:7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国际教育理论与思潮研究 02(全日制)比较课程与教学论 03(全日制)学习科学国际前沿研究 04(全日制)学生发展指导研究 05(全日制)多元文化教育研究 06(全日制)公民与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07(全日制)中外教育传统比较研究 08(全日制)教育制度与政策国际比较研究 09(全日制)国际课程研究 10(全日制)国际教师教育研究 11(全日制)教育社会学比较研究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2德语或243法语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初试范围

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复试范围

1.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专题(笔试),《比较教育学》吴文侃,人民教育出版社;《外国教育史》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认知教学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2.综合知识(口试)。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比较教育学 专业简介

概 况

我系比较教育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依托的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的前身为1964年成立的西欧北美教育研究室,1980年代成为我国比较教育学最早的三大博士点学科之一。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绩,形成了以下优势与特色:聚集了一大批、多语种(英语、德语、俄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等)高水平的比较教育研究专家,其中许多都有国外留学背景。本专业研究人员率先在国内评介和研究有影响的国际教育理论与思潮,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布鲁姆《教育评价》、布鲁纳《教育过程》等,为广大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者提供了一大批教育科学新著和经典著作译本。本专业成为我国了解西方教育的窗口,自1960年代起系统研究美、英、德、法、日、俄等国的教育制度、政策和实践发展动态趋势,并率先邀请胡森、布鲁姆等世界教育名家来校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在我国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成为参与世界教育合作和对话的重要力量。本专业主办的重要学术期刊《外国教育资料》(后更名为《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成为推动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也是我国教育界了解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1980年代以来,本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教育研究专家、教育领导管理人才、优秀中小学教师以及其他领域的高级人才。2000年之后,该专业研究人员在国外教育理论和思潮、全纳教育、双语教育、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教育社会学、国际教育政策、学习科学与教学变革、教育电影研究、跨文化教育与学习等研究领域不断开拓,为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开启了多个新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1.教育制度与政策国际比较研究 2.国际教育理论与思潮研究 3.比较课程与教学论 4.学习科学国际前沿研究 5.中外教育传统比较研究 6.国际课程研究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7.国际教师教育研究 8.教育社会学比较研究 9.学生发展指导研究 10.多元文化教育研究 11.公民与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主要导师【适用2018年招生】

沈章明 沈伟 彭正梅 郑太年 吴刚 赵健 邓志伟 刘德恩

专业课程

国际与比较教育学教育学术前沿讲座教育研究方法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际教育理论与思潮研究专业英语中外教育改革专题研究教育与政治专题研究学业成败的社会学比较研究学习科学导论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比较研究学生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教育社会学前沿理论研究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高校、中小学、教育研究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机构及企事业机构任职。

专业希望招收具有何种专业背景的考生

本专业希望招收具有学科背景的学生

篇6: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院系

教育学部

招生专业(专业代码)

职业技术教育学(040108)

招生人数

全日制:7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02(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 03(全日制)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04(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05(全日制)职业培训与就业 06(全日制)生涯教育与咨询

07(全日制)职业院校校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08(全日制)职业院校德育 09(全日制)残疾人职业教育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2德语或243法语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④--无

初试范围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复试范围

1.职业技术教育学(笔试),《职业教育原理》徐国庆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石伟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时代特征与职业技术教育创新》石伟平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综合知识(口试):自我介绍;考核考生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生活经历、实践经历、求学动机等方面;考生对未来学习的打算。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职业技术教育学 专业简介

概 况

本专业是上海市重点学科,1987年成为全国第一个“职业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点,2001年本学科点申报博士点获得成功,成为全国首家本专业博士学 位授予点,是全国目前最重要、最具影响的职教高级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现有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

主要研究方向

1.职业技术教育原理2.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3.比较职业技术教育4.高等职业技术教育5.职业培训与就业6.生涯教育与咨询7.职业院校校长与教师专业发展8.职业院校德育 研究9.残疾人职业教育。

主要导师【适用2018年招生】

石伟平陆素菊 夏建国 杨若凡 徐国庆 匡瑛

专业课程

1.教育名著选读 2.教育研究方法

3.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4.职业技术教育学原理 5.比较职业技术教育 6.专业英语 7.职业教育心理学

8.职业技术教育学术前沿讲座 9.培训与就业政策研究 10.生涯指导理论与方法 11.职业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 12.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13.职业院校校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4.高等职业教育专题研究 15.高等技术教育研究 16.劳动经济学

17.技术哲学与职业教育哲学 18.职业学校德育研究 19.职业技术教育政策与规划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毕业后能独立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能胜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

篇7: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院系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

招生专业(专业代码)

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0302Z2)

招生人数

全日制:4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政治传播理论与实践 02(全日制)政府公共关系 03(全日制)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44政治学原理④941政治传播理论与实践

初试范围

644政治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础理论;西方政治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治学基础理论;行政管理学;国际政治学

941政治传播理论与实践

政治传播的内涵与特征;政治传播与大众传播;政治传播中的宣传与政治说服;政治传播效果评估;政治传播载体(报刊、广播、新媒体);政治新闻;政治修辞;政治符号;国际政治传播;政府公共关系;公共事件与舆论

复试范围

1.政治传播学(笔试)考试参考书目: [1] 荆学民.政治传播活动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2] 布莱恩•麦克奈尔,殷祺译.政治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3] [美]李普曼.公众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 [美] W.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象[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5] 段鹏.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2.综合知识及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口试)。涵盖政治传播、政府公共关系。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说明:

一、招生人数根据上一年度招生计划初定,含推免生(推免生一般不超过总招生人数的70%)但不含各种专项计划。实际招生人数在复试前公布,可能有调整。

二、点击初试范围、复试范围和专业简介可以查看相关内容。

三、我校部分专业学位类别2018年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仅招收非全日制的专业招生人数为非全日制招生人数,其他专业的招生人数为全日制招生人数,非全制专业的招生人数在当年度招生简章另行说明。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 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 专业简介

概 况

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专业是在2012年开始招生的公共关系专业和2015年开始招生的新闻与传播专业(政治传播方向)基础上为进一步彰显学科特色,经过整合后转型而成的一个自主设置并归属政治学一级学科的新专业,于2017年首次开始招生。

政治传播是政治学与新闻传播学两个一级学科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在二者相互融入的基础上,侧重研究政党、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等政治传播现象、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政治传播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发展取向与独特语境,探讨政治生态、政治架构、政治文明中的传播现象、传播关系与传播规律,在研究范式上是以各类政治实体为传播主体,以各类媒介为载体,以境内外政府、政党、NGO、民众为受众,重在研究各类政治实体在政治活动、政治关系中的传播规律、传播现象、传播战略与策略。

在政治传播与政府公关专业招生前公共关系专业已经有多届毕业研究生,在每年3月前签约率均达到100%,去向为政府机关、市级医院和银行、移动、汽车、烟草等大型国有企业。

主要研究方向

1.政治传播理论与实践 2.政府公共关系 3.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主要导师【适用2018年招生】

于晶 刘绍庭 何修猛 易妍

专业课程

学位基础课(必修):政治学研究的领域与方法、中西政治思想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学位专业课(必修):专业外语、公众舆论学、政治传播前沿理论

学位专业课(选修):公共关系经典著作选读、海外中国政治研究、政治修辞与劝服研究、公共事件与危机治理研究、政府公共关系研究、中国外交与国际传播专题研究、公众舆论学、性别与政治传播、国家形象与国际话语权研究、“一带一路”与外交决策、危机管理、近代中国与世界政治、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全球治理中的国际组织、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专题研究、中国外交等。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本着素质、知识、能力并重和全面发展的原则,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用人需要,本专业旨在为上海和全国培养具有爱国、敬业、廉政、求实等良好的政治及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系统掌握政治传播学原理与实务,熟悉其运作的操作规程和基本方法,具备比较强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适合在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发布、形象塑造、媒体关系维护、舆情分析、议题管理、危机传播管理、公众沟通等工作以及在媒体从事舆论引导、议程设置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通过三年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优良的道德风尚、较高的研究能力、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方法,成为具有现代化思维、复合型知识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国际理解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政治传播研究与管理人才。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专业希望招收具有何种专业背景的考生

涵盖政治学、公共管理、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社会学五个一级学科下的全日制本科专业,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

篇8: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09年8月, 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教学[2009]19号) , 通知要求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范围, 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 合理确定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比例, 大力发展符合我国产业结构特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求2010年在相对稳定招生总规模的前提下, 各招生单位要逐步减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数量, 用于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并不断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可以说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21世纪, 社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 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学位硕士”正是大势所趋。到2015年左右, 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将占硕士总量的60%, 超过现在的27%。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及就业压力增大, 各类专业学位硕士逐渐将变成社会的“新宠”。我们在正确对待这一新鲜事物的同时, 首先要对其有充分的认识。专业学位 (professional degree) , 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 (academic degree) 而言的学位类型, 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 培养规格各有侧重, 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性学位按学科设立, 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 偏重理论和研究, 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 重视实践和应用, 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 获得专业学位的人, 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 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的工作, 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 因此, 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高层次的教学和管理人才。其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方向的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 实践教学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品格的学科, 缺乏实践经验或没有经过实践强化的理论, 是难以在人们的心中扎根并变成指导人们行为的指南的。因此, 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 不但可以加深研究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更能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以后实际教学或管理中遇到问题的水平和能力。但是, 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是我国2009年才启动的新的研究生培养形式。尽管该教育形式在欧美各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但在我国实属新生事物。因为是一新生事物, 虽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对这一培养模式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却微乎其微。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实践教学应如何进行, 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更加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目前尚缺乏成熟的经验。因此, 为了满足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 也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实践教学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是检查研究生专业学习的质量, 培养研究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技能, 提高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生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 发现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不足, 是促进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和达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尽管各高等学校已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环节纳入研究生正常的教学体系, 也计入研究生必修课学分,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 实际运行起来有时常是一种形式, 没有规范的教学理论与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有些研究生参与的实践次数还会因种种原因而减少, 甚至存在应付的现象, 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很难达到该环节对研究生的训练目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是, 对研究生来说, 还产生了轻松拿学分的误导。根据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 在四年的教学实践中, 逐渐探索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研究生实践教学的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内的实践教学。

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担任兼职辅导员;二是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 担任一定时间的辅导员或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 是既符合党和国家的要求, 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得到提高的实践教学形式。

2. 社会实践教学。

主要是参观考察和社会服务两种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是硕士研究生学以致用、锻炼能力的一个重要舞台。不少高校重视理论教学, 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足够的重视。学校要充分利用革命圣地、文化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和先进集体、大中型企业等,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也要利用社区资源就近建立社会服务基地,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自身政治优势和专业特长, 开展专项的社区服务活动。高校应充分重视社会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大纲, 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等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3. 开展课外文化活动。

利用研究生社团或其他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开阔视野, 培养个性, 展示技能, 丰富文化生活, 服务社会。

4. 建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的固定的实习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第二课堂, 学校、学院和导师三管齐下, 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筛选范围。通过实践、比较, 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农村、工厂企业作为研究生固定的实习实践基地, 并将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协议的形式固定下来。

5. 重视教学实习。

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亟须加强的是教学实习这一环节。大多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经验缺乏, 而专业实习环节是研究生补充实践经验、适应未来职业需求的重要环节, 直接关系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成效和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毕竟理性认识要以感性认识为先导, 没有亲身感受和体验, 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势必会大打折扣。另外, 专业实习也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取学位论文选题和素材的主要来源渠道。因此可以说, 抓好专业实习环节是达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 实现硕士生培养类别成功转型的关键。根据我校师范教育的优势, 加大教学实习的力度。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同时不但注意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也要重视研究生育人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6. 毕业论文的写作。

既要重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查阅资料、理论研究能力的提高, 也要重视学生研究方法的培养, 特别要重视培养研究生善于从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是创新的基础, 所以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 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加紧构建尽可能为更多学生提供一个更具综合性、设计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环境, 以便使每个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都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 接受多个实践环节的培养, 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研究能力, 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尤其重要, 因为, 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实践中出真知, 在实践中长才干, 唯有通过实践, 耳闻目睹、触摸社会大课堂的深刻变化, 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理论的精髓, 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鲁东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论等硕士点。自学院开始招收培养第一届硕士研究生起, 学院就一直非常重视研究生教学实践这一工作, 专门成立了研究生教学实践指导小组并配备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来指导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今天, 随着学院研究生培养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 研究生培养也将由摸索期向规范期转轨, 这对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

篇9: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院系

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学院

招生专业(专业代码)

学科教学(语文)(045103)

招生人数

全日制:18

研究方向

00(全日制)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47文学基础(A)

初试范围

333教育综合

学校命题,参见教育部有关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考试内容范围(指导意见)

847文学基础(A)

含文艺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内容包括美学、中西方文论、作家作品、文学史。

复试范围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笔试),《语文课程教学概论》王松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综合知识(口试)。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教师教育学院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简介

概 况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概 况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教学方式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在中小学设有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本专业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1)语文学习理论研究(2)语文教材研究(3)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4)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

主要导师【适用2018年招生】

董蓓菲 张心科 叶丽新

专业课程

1.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2学分)2.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2学分)3.语文教育史与语文教育(2学分)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4.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5.语文学习的理论与实践(2学分)等等。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中小学、市区教研室、培训机构及出版社从事教学工作。

篇10: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院系

社会发展学院

招生专业(专业代码)

社会学(030301)

招生人数

全日制:14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城市社会学 02(全日制)应用社会学 03(全日制)社会学理论 04(全日制)宗教社会学 05(全日制)社会学研究方法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2德语或243法语③64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④879社会学原理

初试范围

64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实验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应用,(包括IBM SPSS Statistics(SPSS));社会调查的设计与实际操作。

879社会学原理

社会学基础知识;西方社会学理论;城市社会学;应用社会学。

复试范围

1.社会心理学(笔试),《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专业基础,学习志向,研究方向,表达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等(口试)。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社会发展学院 社会学 专业简介

概 况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起源于1920年代的大夏大学历史社会学系,并且在1952年接纳了我国最早的社会学系——沪江大学社会学系。1982年成为社会学恢复之后第一批招收社会学硕士的四所高校之一。社会学系现有专职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6人,另外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双聘了卢汉龙教授,外聘了美国纽约大学韩文瑞教授。城市社会学是华东师大社会学专业建立以来的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在跨学科城市研究和国际共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专业的多名导师都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人员。与此同时,随着导师队伍的扩充和加强,这几年社会学硕士点在社会学理论、应用社会学等方面有了显著的加强和新的拓展。我校社会学学科与国外、境外高校有长期的合作历史,合作国家和区域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国家及港澳台,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合作网络。2011年起,配合上海纽约大学建设计划,我院与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密切合作,在上海纽约大学建立了华东师范大学-纽约大学社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在学术研究与交流、学历教育与人才培养等领域逐步深化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社会学系是我校中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的主要参与单位,每年有4-5名左右硕士研究生入选该计划。至今已有5名联合培养博士生成功取得法国高师集团的学位。此外,社会学系与纽约大学联合培养双博士生项目计划也已经启动,预计每年招收2-3名研究生攻读双博士学位。此外,“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城市社会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社区文化研究中心”和“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已成为社会学专业硕士点的重要研究与实践基地。目前,社会学系的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每年招收本科生30人,硕士生15-18人,博士生5-8人,同时还招收海外的留学生。

主要研究方向

01 城市社会学 02 应用社会学 03 社会学理论 04 宗教社会学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05 社会学研究方法

主要导师【适用2018年招生】

张文明 罗国振 李向平韩晓燕 蒋逸民 邝春伟 徐连明 魏伟 刘拥华 李丽梅 赵晔琴 文军

专业课程

课程设置包括《社会学原理》、《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前沿》、《城市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理论》和《专业外语》6门必修课。以及《宗教社会学》、《信仰社会学研究》、《道德社会学》、《全球社会学》、《建模软件应用》、《农村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传媒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性别社会学》和《社会学研究实践》等专业选修课程。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高等院校、新闻媒体、政府部门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

专业希望招收具有何种专业背景的考生

社会学、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

篇11: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院系

传播学院

招生专业(专业代码)

广播电视(135105)

招生人数

全日制:25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数字媒体艺术(不超过12人)02(全日制)播音主持艺术(不超过13人)

考试科目

方向01选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697数字媒体艺术基础④877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实务。方向02选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668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基础④886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综合能力。

初试范围

697数字媒体艺术基础

01、网络媒体艺术知识和理论;02、数码影视制片与管理知识和理论;03、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知识和理论;04、数码影视制作知识和理论。

877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实务。

01、数字媒体艺术策划文案写作;02、数字媒体理论基础与创意设计。

668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基础

01、播音发声学;02、播音创作基础;03、口语传播;04、节目主持人概论;05、类型节目主持。

886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综合能力。

01、新闻学基础;02、广播电视艺术知识与理论;03、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创意;04、节目主持策划。

复试范围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广播电视专业复试:01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考试科目:

1、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分析(笔试),2000字左右;

2、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口试)。

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参考书目:

1、刘秀梅:《影视动画后期编辑与合成》,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刘秀梅:《3D影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3、严三九:《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复旦大学出版社。

4、刘秀梅 冯羽:《数字媒体科技传播创意设计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02音主持艺术方向:考试科目:

1、播音主持节目评析(笔试),2000字左右;

2、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口试)(自我介绍,指定稿件播读,即兴评述,回答提问)。

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参考书目:

1、《中国播音学》张颂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吴郁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节目主持语言智略》王群、曹可凡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4、节目主持人传播》,陈虹,复旦大学出版社;

5、《媒介主持论:电视节目主持传播研究》刘秀梅等,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社会表演学》,孙惠柱,商务印书馆。

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 专业简介

概 况

艺术硕士广播电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主持艺术两个方向)是2011年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2012年开始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本专业秉承华东师大厚重、踏实的治学传统,依托华东师大文史哲人文学科的学术资源,发挥华东师大传播学院多学科并举的整体优势。以“通识博雅、技艺卓群”为培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面对新媒介环境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传媒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1.数字媒体艺术 2.播音主持艺术

主要导师【适用2018年招生】

冯果 刘秀梅 马力 张玲平於春 巩晓亮 沈嘉熠 崔树强 周斌 钱春莲

新祥旭官网http://www.xxxedu.net/ 专业课程

《数字媒体与书法艺术创作》、《全媒体传播》、《3D影视制作》、《虚拟角色表演》、《影视动画配音》、《不同书体的三维空间比较研究》、《口语传播声音构建》、《节目主持创作》、《公共演讲》、《口语传播研究》、《即兴口语表达》等。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电视台、电台、传播中国文化的交流平台、机构,以及网站、影视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宣传、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任宣传工作,在跨国公司从事公关、广告、品牌、创意工作等。本专业研究生是近年来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

篇12: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Bernard Spolsky认为, 教育语言学的中心任务是揭示来自理论和实践学科 (如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与其他学科领域) 的知识如何融合来共同解决语言教育者与规划者在语言教育中的问题。[5]英语专业, 目前指包括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商务英语、外国语言文学与应用语言学等在内的英语类专业, 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从建国以来, 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历了30多年发展历程, 培养了一代代活跃在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领域的杰出人才。但是进入21世纪, 特别是近五到十年间, 英语专业在全国高校中遍地开花, 成为全国开设最多的本科专业。而在硕士阶段, 英语类专业的硕士点近年来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 研究生培养质量却呈下滑趋势。总体来看, 英语专业人才供过于求的问题日益凸显, 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发人深思。

二、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

英语专业在本质上是一门人文学科[7], 它涉及文史哲、政经法、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几乎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在理论上具有多学科支撑的特点。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则指出, 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功底和良好的人文社科综合素质的各类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英语专业的硕士阶段教育旨在培养具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一定研究能力的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明确了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学科学习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关系、本专业深造的道路规划问题以及跨专业深造的可行性和限制性因素等具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英语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下文将做深入探讨。

三、英语专业的专业思想的含义

英语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学科内涵通常能够有较为清楚的认识, 但也存在偏颇之处。这具体表现在, 综合性重点院校往往强调本专业的人文性本质, 而相对轻视其工具性特点。应用型、专业型本科院校强调工具性, 特别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 以及与其他专业的结合, 呈现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人文性和工具性是一对矛盾, 学术型与应用型的矛盾也似乎难以调和。这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的理念差异上, 更体现在两种不同倾向性的互相认同和接受上。集中表现在, 从应用型、专业型、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考入综合类研究型重点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后, 在学术能力发展的衔接问题上。

下面分类加以讨论: (1) 师范类在学习能力上占有相对优势, 适应研究生阶段新的教学方式相对容易, 但知识结构上存在不足, 看问题的视角相对单一。 (2) 多科性教学综合型大学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优势不明显, 但思维能力有一定优势, 只要体现在思路的灵活性和视野的开阔性上, 这方面可以从理工类、财经类院校出身的学生的角度来分析。 (3) 应用型本科即通常所说的地方学院, 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积累的深广度上相对较弱, 但能够考入重点院校读研者往往专业基础扎实, 学习态度端正。因为此类院校多有师范类传统, 该类院校出身的学生往往与其他档次较高的师范类院校出身的学生有较多共性。从学术能力发展的潜力来看, 各类院校出身的学生其实难分伯仲, 因为先天的语言天赋和后天的个人修为是实现其学术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 不同院校背景出身的学生在专业思想上存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除了重点综合性名校出身的以外, 其他几类院校出身的学生在后来的就业取向方面都会呈现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 尽管硕士阶段的学习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原有的认知方式, 可能会有更偏向于学术化的倾向, 但他们在人生道路选择上还是会具有更加务实的倾向。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 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环境尤其是就业形势的影响, 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绝大部分都会忽视自己的专业思想发展, 仅以求学位找工作作为读研的主要目的。仅有少数追求学术道路信念坚定的学生会有深化自己专业思想的自觉意识, 这就体现在读研期间大部分学生会急不可耐地做各种兼职为找工作做准备, 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出现应付的态度。但是在少数精英英语院系, 也出现另一种特殊情况, 即由于导师或者院系的学术氛围过于苛严刻板, 学习压力过重, 学生长期处在强压下, 学习过程中缺乏适度的成就感体验, 导致出现迷茫、困惑、焦虑、倦怠甚至逆反的心理, 这些“认知情感上的消极因素”[14]若不能及时受到关注和疏导, 就会使学生最终出现对学术研究“觉累不爱”的感觉, 并放弃对自己学术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追求。

四、研究生培养方式与专业思想的关系

毋庸置疑, 一个学校英语院系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与其学科定位往往是一致的。但是, 作为学生, 他们未见得能够具有与培养单位一致的理念和专业思想。国内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能够对硕士生进行较为严格的学术训练, 在这方面一些著名综合性院校的英语院系能够很好地继承自己的学术传统, 其毕业生直接继续深造的占有一定比重, 但其主体还是选择更利于谋生的发展道路。在培养方式和学生专业思想形成上出现的矛盾较为突出, 该类学校硕士生在就业上往往追求稳定, 开拓性不强, 有相当一部分对追求学术梦想有过幻灭感, 人生抉择时出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外语类院校的硕士生培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并重, 往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各行业对专业外语人才的实际需要;少部分选择继续深造的同学思维活跃, 加上出身外语院校, 能够很好地适应和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 在学业上的发展甚至较综合类研究型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更为顺利。究其原因, 在综合院校, 外语专业的地位不突出, 特别是英语又是大语种, 名牌综合院校的学生英语普遍较好, 该专业就会被其他专业 (尤其是理工类专业) 看作是工具, 因而处境较为边缘。而在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处于中心地位, 整个学校语言学习和研究的气氛也更为浓厚和活跃。综上所述, 出现这种差别的根源还是在于学生的专业思想有差异, 综合类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受到学校总体氛围的影响, 对于自己专业的主体意识不强, 专业思想容易松动, 不少硕士毕业后选择出国深造的同学也会往临近的学科转, 例如中文、历史、哲学、社会学等等。而外语类院校出身的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也同样受到自己学校总体环境的影响, 专业的主体意识强, 对本专业的关注不容易受外界影响, 能够集中在更加具体的专业问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 综合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往往善于发挥多学科支撑的优势倾向于做跨学科的文学文化研究, 而外语院校则在语言本体的研究和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上更具优势。

五、专业思想与学术能力的关系

(一) 专业意识的强弱与自主学习动机

上面讲到了不同本科院校出身的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专业思想上存在差异, 在进入更高一级学府深造后, 这种差异在一个统一的环境内有一个磨合的过程, 而且学生自身对于专业思想的意识或者说理解认知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主学习动机”[15]。由于认识不同, 他们给自己学习目标的设定不同, 有的仅仅为了拿学位找工作, 有的则为了为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动机的差异不仅反映在努力的程度上, 还反映在学习质量上。专业思想牢固的学生学习态度更端正, 对自己专业学习的投入程度也更高, 学业成绩往往也更加突出。相反, 对于自己专业认识模糊的学生, 即使入校时成绩较好, 随着学习的深入, 也难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往往最终会选择放弃英语专业的学术道路。

(二) 存在问题

1.学术思维训练与语言技能保持的矛盾。课程的设置往往以学术思维的训练为导向。研究生阶段往往分方向进行小班化教学, 阅读的材料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针对性。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受到不同的学术思维训练, 具体体现在修读研究方法论课程和阅读的专业文献的差异上。文学文化方向研究生, 注重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为定性研究进行知识积累。语言学、翻译学方向的研究生, 注重逻辑抽象思维训练, 为定量的实证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者虽然侧重点不同, 但是对于学生语言技能都持疏忽甚至放任的态度。一方面, 教师会给学生提供相关文献, 规定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阅读, 并通过让其写读书报告、讨论和做陈述等形式进行验收。在研究生阶段, 教师预设, 经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严格选拔或各校推免保送上来的学生普遍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其语言技能不再予以和本科阶段同等的关注。另一方面, 学生埋头大量文献的阅读, 多采用静态的学习方法, 不再像本科阶段那样重视与外界的沟通互动;而且研究生的年龄多在21周岁以上, 已经是标准的成人语言学习者, 心态也较本科和中学时代老成许多, 在语言学习方面的兴奋度和好奇心减弱了, 语言能力发展也出现了“固化现象”[4]。而且由于研究生阶段大部分时间是在阅读较为枯燥的学术著作、文献, 学习状态较为被动, 易生倦怠心理, 学生普遍罹患不同程度的拖延症。笔者以为, 由于学习者本身“认知风格”[12]的差异, 在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阶段更应该尊重其差异, 引导他们朝着符合其个体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的方向发展, 而不是强行地用一些制度化的东西去扼杀其创造活力。在研究生阶段, 教师仍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鼓励其采用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策略”[1], 因为学术能力训练应当伴随着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否则就是舍本逐末、违背了外语学习的根本目标。同时, 对研究生“学术能力评估”的标准也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不应受到过多人为预设的和前期环境的因素干扰。[13]

2.课程设置的目的与实际训练的效果的矛盾。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往往围绕本学科方向理论的主要领域和分支进行设置[11], 很少将学生未来个人学术发展和职业规划纳入考虑范围, 这一问题在综合类研究型名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外语类院校, 例如上外, 在课程设置上会较为宽泛灵活, 学生的选择面较宽, 专业视野能得到相应的拓展, 在研究论文的选题上也会注重与社会实际生活的结合, 注意选择本学科的有趣的热点前沿领域和新鲜丰富的语料进行研究, 这也符合硕士研究生 (通常是21~30岁之间的年轻人) 的心理特点。而在有的研究型名校, 尤其是英语文学的研究中, 导师在学生的论文选题上的要求和限制较多, 为刻意求新而让他们选取前人研究极少的“偏、难、怪”的非主流作家和文本, 或者跨学科性过高学生缺少相关理论背景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 由于研究对象与学生个体在思维方式、性格气质和文化心理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他们往往会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对研究对象、所选理论甚至自己进行该研究的意义产生质疑甚至反感。由于硕士阶段主要是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 除了对学术非常热爱的学生, 极少会有人坚持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 并有意识地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换言之, 在硕士阶段, 由于年龄的原因, 平均25岁左右, 尤其是这个年龄的女生往往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对其完成结婚生育等人生大事的压力, 也容易在学业上或多或少出现分心。除了少数愿意并且可能留在高校里继续发展的人, 他们已经普遍不会再注重自己专业思想的深化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而更倾向于考虑生活和工作中更现实的问题。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他们所受的学术训练和未来就业去向之间出现矛盾。有部分学生在硕士毕业后进入档次低一些的大专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选择暂缓读博, 其所受训练的作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弱, 也逐渐与学术前沿脱节;除非他们在后来的工作中仍具有高度的自觉性, 持续重视自身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否则随着结婚生育和后续个人问题的接踵而至, 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将受到延迟, 许多人甚至不得不放弃更高的追求。

3.学术训练与就业去向的矛盾。许多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其他与本专业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作, 如国有银行、公务员系统或其他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 近几年由于英语人才饱和的问题日益突出, 很多英语专业硕士进入中学、培训机构和民营企业工作, 在就业层次上与本科生难以拉开档次。这一情况从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和所具有的丰富的开放性内涵角度来看, 是很正常的。但从硕士研究生阶段所受的学术训练本身来看, 这些出路并未能充分体现出这一阶段教育的价值, 更多时候他们在就业时仅仅是多了一个硕士学位的优势, 而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虽然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丢弃原本的成为高校教师的梦想而为求得一个饭碗而放开手脚找寻其他工作, 当然并非所有人读英语专业的硕士都为了进高校, 很多是为了进入媒体或者其他领域工作, 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他们将要面临的也是重新学习新的领域中知识的问题, 在时间上也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有些人在进入新领域就业一段时间后, 发现原英语专业实在不给力, 甚至选择出国去读第二个硕士。

自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以来, 就业问题目前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难题, 特别是近年来, 又有大量的海归硕士回国就业, 又对国内英语专业硕士的就业构成了新的冲击。即便国内各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和方式上不存在根本性的问题, 但面对新的形势, 有关人士也应看到, 以往认为主流的就业去向, 除了高校教师, 包括在媒体、政府、各类事业单位、大中型国企、外资企业等领域应届生的就业竞争中, 国内英语专业硕士与相关专业的海归比起来皆不占优势。甚至在近两年国内的考博大军中, 都有了海归硕士的身影。特别是英语专业本身作为外语类专业, 一般认为出国回来的显得更名正言顺些。英语专业研究生怎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具竞争力?海归硕士 (尤其是英语教育、口笔译专业) 如何把自己的所学更好地与国内英语教育和翻译学学科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国内读两三年的“土”硕士与国外或香港读一两年出来的“洋”硕士, 究竟谁能更好地在未来的专业发展和职业道路上脱颖而出, 对本专业领域甚至是社会的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所有这些恐怕都有待时间来检验。

六、结论

教育语言学关注的是教育中的语言问题、语言与教育的关系问题以及语言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Nancy Hornberger在总结教育语言学的三个问题时指出:教育语言学是以问题为导向、以教育实际为出发点的学科, 这正是它区别于应用语言学或社会语言学, 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先决条件, 也是其作为教育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的新兴学科的生命力所在。[2]

针对目前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笔者认为, 运用教育语言学中关于教育语言政策的相关理论对该阶段教育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而这一切改革的落脚点应该是, 从实际需求出发, 帮助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专业思想, 在培养过程中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 促进其学术能力和职业道路的顺利发展。[6,9]即使他们将来不从事高校教学研究工作, 也能运用在研究生阶段学到的科学思维方法去认识事物,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其所受教育的价值, 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3]

教育语言学关注社会发展中的教育问题, 强调语言规划对推动外语教育改革乃至一个国家语言教育整体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 教育语言学发展时间并不长, 其与应用语言学的关系尚未厘清。尽管教育语言学产生于Spolsky“对应用语言学研究范畴界定不清的不满”, 但国内学界有相当多的人仍将二者混为一谈。[5]

上一篇:2011广导模拟题二下一篇:各种狗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