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

2024-05-14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共9篇)

篇1: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地球化学 元素迁移 分配系数 衰变定律 元素亲和性 克拉克值

二、大陆地壳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势

三、天然水的PH值范围,并试述溶液PH值在影响元素迁移中的表现

四、什么是模式年龄,Nd同位素模式年龄的计算公式,相关系数,适用条件,研究意义。

五、同位素地质温度计相对于矿物化学温度计的优势。

六、戈尔德施密特地球化学分类,并列举出至少4种对应元素,以及对应的矿物对(至少两种矿物)

七、什么是稀土元素?列举出常见的稀土元素数据表示方法。

篇2: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

一、命名反应题(10分)

此题是给你五个反应方程式,和十个人名反应,让你从中选出能够对应反应方程式的正确的人名,重氮盐与CuCN的反应、弗瑞斯重排、贝克曼重排,还有两个想不起来了。

二、完成反应式(15个)

1、双环[3.1.0]庚烷与溴单质在CCl4中的开环加成反应

2、间甲基苯与2-甲级-1-溴-丙烷的付克烷基化反应,重排后与过量浓硝酸反

应。

只能想起这么多了

三、选择

1、L-(-)的一个糖在为何氧化后变为一个酸,它的构型是:L-(+)-的什么酸

其它的想不起来了,今年的选择题,加大了对波普的考察,对碳正离子的考察,总体说难度不大,只是波普题感觉比以前多了。

四、简单题:

1、说明吡咯亲电取代时进攻α位,而吲哚亲电取代时进攻β位。

2、分离环己基苯胺,四氢吡啶和吡啶

3、鉴别分子中含有烯醇式的结构

五、推断题:

1、考察的核磁共振氢谱确定物质结构和基团

2、根据反应现象确定基团结构,总体感觉难度不是很大

六、合成题

1、利用邻甲基苯酚合成,偶氮的两个邻甲基苯酚结合体。

3、利用多步羟醛缩合,以及狄-阿反应合成一个长链环烯烃

4、苯与(s)-2-羟基-1,4-丁二酸合成,将4号位的羧基连到苯环上,并还原,1号的羧基变酯,羟基不变,且构型不变。

七、机理题

1、苯酰氯与乙烯发生付克烷基化,烯烃碳离子再与苯环临位成五元环。2、2-甲基-1,3-环己二酮与1-丁烯酮先一个1,4-迈克尔加成,再加一个羟醛缩合合成一个六元环

八、实验题

1、邻硝基苯酚与对硝基苯酚为什么能够利用蒸馏的方法分离

2、画出水蒸气蒸馏的示意图,注明仪器名称及注意事项

3、如何判断水蒸气蒸馏是否到达终点

4、水蒸气蒸馏时固体堵塞冷凝管时,如何处理

5、水蒸气蒸馏后发现没有通冷凝水,应当如何处理

篇3: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

教材开篇没有安排绪论, 而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第一章直接进入对物质结构的学习。看上去有些打破常规, 但这是一个明智的开篇。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对原子、分子等有所了解, 具有对物质结构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如果采用冗长的绪论作为开篇来讲解化学的概念以及化学对医学的意义等, 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本章在语言表达上也力求简洁, 尽量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一开篇, 教材就采用了简洁的语言来表达, 避免使用过多的语言描述, 通过极少的铺垫就将原子结构直接抛出, 表达力求精炼, 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 容易被学生接受, 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本章内容的设置, 是初中化学到中职化学的一个过渡, 让学生感觉仍然沿着初中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学习。

教材在第二章讲解氧化还原反应, 前一章中化学键的内容为此章节的学习作了铺垫, 同时本章内容可以看到初中化学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影子。可以看出, 教材对前2章内容的安排, 考虑到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 刻意与初中化学知识相联系, 力求使学生能够自然过渡到中职化学的学习。此章内容仍然体现了语言简洁的特点。内容安排上出现了一个精彩亮点, 多数教材一般将化合价形成等问题安排在化学键中进行讲解, 本教材在化学键一节中没有提到化合价形成的问题, 而在第二章, 用两句话就将化合价的形成进行了说明:“元素的化合价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化合价改变的本质是发生了电子转移 (电子得失或偏移) [1]。”语言极其简洁, 内容安排力求精巧。有了对化学键的学习, 加上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重新认识, 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本章降低了难度, 没有对原电池、电极、电势等问题进行探讨, 仅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身进行了研究, 符合职业教育对化学知识必需、够用的要求。

教材在第三章安排了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利用元素周期表的知识逐步展开, 沿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讲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各种性质。从医学检验专业对化学的要求出发, 本章仅选取了卤素、氧族元素以及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进行讲解, 没有涉及过多物质的性质, 降低了学习难度, 减少了学生学习量。对本章内容的学习, 增加了学生化学基本知识储备, 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认识, 同时, 也为下一章学习打下基础。

接下来的第四章, 难点在于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是微观与宏观相联系的物理量, 多数教材往往在绪论之后就对其进行讲解, 由于学生缺少物质结构知识作铺垫, 微观粒子认识抽象,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理解困难, 以致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更加困难。而在本教材中, 将物质的量内容安排到第四章, 由于前面有了对物质结构的学习, 学生建立了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同时,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也让学生熟悉了很多化学物质, 对化学知识有了更多理解, 物质的量的概念学习效果良好。从本章可以看出, 教材每章节的设置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此后章节环环相扣, 第五章安排了溶液的学习, 有了对物质的量的认识, 对于溶液浓度及渗透压等内容的学习则较容易。第六章安排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以便对溶液进行进一步研究。有了化学平衡的知识, 教材展开对第七章电解质溶液的学习。最后由电解质溶液引出了第八章配位化合物。

另外, 教材的实验安排也非常合理, 9个实验考虑到了所有理论章节, 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 也着眼于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最后的实验考核, 项目明确、内容详细, 能够看出教材的精心设计之妙。

本教材也有不足之处。教材中插图不多, 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形象认识, 且一些示意图缺乏生动性。如, 溶液的渗透压一节采用的示意图, 明显比其他教材的示意图逊色;教材中出现的p电子云示意图也略显瘦长。教材在语言表达准确性上也存在小瑕疵。如, 在化学键一节, 对共价化合物的定义为“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明显语言表达不准确, 应改为“完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教材从整体来看, 章节安排十分合理, 8章内容环环相扣, 知识衔接自然流畅, 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内容设置难易适度, 符合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对化学知识的需求;语言简洁, 适应目前学生的阅读习惯。使用本教材进行教学时, 要避免跳出教材进行知识深挖;建议授课时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内容相关的图片,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无机化学,教材

参考文献

篇4: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

科学方法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和途径。新教材以“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为核心科学思想,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有机整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和谐统一。新教材中强调的科学方法主要是指对所有学生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价值的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获取经验性材料(或科学事实)的方法和理性思维的方法两大方面。

一、获取经验性材料的方法

1.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经验性材料的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活动。因此,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要多思考、多提问,要多交流、多讨论,要及时记录、有时还需要测量,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新教材中的观察法主要包括观察实验、观察模型、观察图表等方面。如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学习,必修教材中要求学生观察并比较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情况;选修教材中要求学生观察H2O2溶液在室温下分解时c(H2O2)与时间(t)的变化及N2O5在四氯化碳溶液中发生分解反应时N2O5、NO2、O2三者浓度与时间的变化,通过比较、分析、计算、归纳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又如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必修教材中要求学生观察戊烷的三种结构模型和分子组成为C2H6O的两种有机物(乙醇和二甲醚)的球棍模型及结构式;选修教材中要求学生观察三组有机分子结构:①分子式为C4H10的烷烃②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③乳酸,在学习了解戊烷的三种同分异构体的基础上,对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顺反异构、对映异构)有更新的认识,对同分异构体概念有更深的理解。观察法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经验的不断丰富和认知的不断发展。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人们从自然现象中提取所期望的东西,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探索规律的主要方法,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要求明确的特点,以实验建议、信息提示、思路启迪、技术支持等方式增强了实验的选择性、自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增加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验中既有独立思考、又有集体协作,既有个人发现、又有共同分享。在实验的设计和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巧妙地渗透了科学实验的对比思想和控制变量的思想,如溶液、胶体在光照下的现象对比,溴水在加入四氯化碳前后溶液中的现象对比等生动的实验事实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实验素养。又如反应热的测量,新教材中假设溶液的比热与水的比热相等,溶液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等,忽略量热计的比热,根据溶液温度升高的数值来计算反应热的大小,强调了控制变量的思想,启发学生在科学研究中、探索仅靠观察所看不到的未知的过程中,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人为控制或施加某种影响。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思想在选修教材《实验化学》中有更充分和真实的体现,强调化学反应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突出人在科学研究中主观能动性的独立性和有限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运用实验法的基本要求。

3.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调查时需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采取合理的调查方式,记录、整理和分析调查结果。新教材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和学会基本的调查方法,如原子晶体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各种维生素的生理、营养功能和溶解性,纺织品的品种、性能和价格,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建议和利用二氧化碳为人类服务的方案,居室空气中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家用燃料的燃烧效率以及水的饮用等化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访问、咨询、试验来获取感性认识,并能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的体验有效转化为经验。

4. 模拟法

在科学研究中,有时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控制,需要设计和构想研究对象的替代物,通过研究替代物来获取经验性材料,这种方法称为模拟法。如氯化钠在水中的电离过程、氯化钠中离子键的形成、熔融氯化钠通电前后离子的运动、氧化镁的形成过程及分子碰撞等微观过程,新教材引领并要求教师能用动画模拟的方法来展开教学;对映异构、晶体结构等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可采用比较手的镜像、乒乓球的堆积来展开教学。模拟法可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微观世界,从具体形象的角度来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理性思维的方法

1. 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要素、阶段和层次,并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分析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素分析、可逆分析、结构分析和元过程分析等诸多方面。如学习氯气的性质,可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来分析,物理性质又可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和熔沸点等方面来分析,化学性质又可从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碱、盐溶液等角度来定性分析。又如学习分散系时,可从溶液、胶体、悬浊液和乳浊液等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来定量分析。再如学习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时,可从有机物的结构角度来分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来分析。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把事物分成一段段、一层层地去研究。如果分析得当,可窥一斑而见全豹,如果分析不当,容易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综合是指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考察,从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方法。如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时,可从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几个方面联系起来分析研究化学反应的快慢和反应进行的程度。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特点可以灵活地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明确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甚至是相互转化的。

2. 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从特殊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或规律,而演绎是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这类事物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归纳和演绎是一对思维方向相反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归纳而完成的,而知识的运用和新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演绎来实现,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是运用归纳法的典型事例,新教材中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周期律也是采用了归纳的方法,而学习盖斯定律及应用则是采用了演绎的方法。化学平衡常数的建立采用了归纳法,而以后的电离平衡常数的学习则采用了演绎的方法。新教材的设计可谓煞费心思,一方面尊重科学事实和科学发展的历史,另一方面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归纳与演绎各有优势,也各有有限性,二者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以观察(实验)-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渐让位于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现代科学从总体上来说,已经不是处在经验材料的收集阶段,而是处于高度的理论概括和演绎的阶段。人们能够凭借数学、计算机等工具来提出假说,然后演绎出理论体系或具体推论,再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检验。因此,在应用假说-演绎法时,仍需要以经验归纳法做补充,以一定的实验事实为依据。

3. 比较与类比

比较是找出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是一种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思维方法。新教材中广泛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如四种无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比较、两种盐(NH4Cl、CH3COONa)水解过程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防止钢铁的腐蚀方法比较、化学键类型的比较、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比较、1 mol气体的体积与一只篮球的体积比较、晶胞与晶体的关系与砖块与墙的关系比较、合成有机玻璃的两种路线比较、工业生产异丙苯的两种工艺流程比较等多种比较,运用表格、图型、实物、模型等多种比较方式,来帮助引导学生在求同、求异的过程中,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本质理解。又如大理石与盐酸的反应,比较你与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如有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亚硝酸钠的鉴别,在你和同学设计的各种实验方案中,哪一种最简便、实验效果最好?如上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经验的交流、情感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及能力的提升。

类比是一种以比较为基础的逻辑推理方法,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的相同或相似方面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一致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从特殊到特殊、一般到一般的一种非必然性推理。类比推理的学习活动就是将要学习的信息与已经掌握的信息进行联系,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类比使学习者自动地搜索类似的已有信息;②类比激发学习者搜索自己认知结构中的类似信息;③学习者使用类比可以生成类似的信息。如在物质的量浓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把质量百分比浓度与物质的量浓度联系起来,将相似的数量关系进行类比,从而加快、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又如学习了从海水中提取镁后,可启发学生从金属活动性及金属冶炼方法的角度来学习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等知识内容。再如学习了工业上制备硫酸后,可启发学生从制备原理与方法的角度来学习工业上制备硝酸,新教材中先后呈现的两个流程图给了我们以较好的启示。总之,类比是提出化学假说的重要手段,是探索未知事物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有力武器。

4. 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表象的联络过程,想象是许多表象的融合形成新表现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部分,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科学家怎样研究有机物等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给予了学生联想与想象的机会。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何启迪、受何启发等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使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培养成为了现实。

5. 假说方法

假说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为依据的关于未知事物及其规律所作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必有阶段,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假说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加以证实或证伪。如在学习配合物的形成时,要求学生先比较两个反应,后提出设想,再进一步研究四氨合铜离子的形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又如,在学习影响酶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时,从实验结果提出假说,而假说有待进一步的验证,从而得出结论。从发现问题到提出假说,从验证假说到得出结论,假说中常采用归纳与类比的方法。学生了解了假说方法,且在探究性学习中多次体会假说的意义。

6. 数学方法

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之后,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在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正确把握数学方法与化学问题的内在关联,将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形结合、对称分析、等价转化、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排列组合、不等式、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才能使化学学科发展到新的层次和高度。如化学平衡常数(K)和电离平衡常数(Ka)的建立与应用,中和滴定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滴定曲线、研究滴定过程中的pH值的变化,同分异构体的分析与判断,图表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等实际化学问题的解决无不在考查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

7. 模型方法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模型方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以简化和直观的形式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手段。模型可分为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三种。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如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结构模型、实物图片、照片、示意图、流程图等。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达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如元素周期律的概念模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数学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如函数图象中化学量之间的关系。

8. 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是指在明确系统的边界后,在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分析系统各组分间相互影响的定量关系,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对系统结构进行优化,使系统具有功能整合作用的问题分析法,是一种现代的科学方法。限于高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新教材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完整的系统分析法,而是重在领悟方法的思想,初步学会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如模块学习、专题和单元学习等,分析整体与局部、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新教材在建构科学方法体系的同时,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广泛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结构与性质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特殊和一般相结合等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强调学以致用和可持续发展,将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融为一体,使化学学科成为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载体。另外,新教材中蕴藏着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内因与外因共同影响事物的发展,量变会引起质变等丰富的哲学思想方法,有效指导着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智能与情意发展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篇5: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

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前沿,以地理信息工程所涉及的“基础-手段-方法-产品-应用”为主线,开展地理信息工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技术系统和仪器设备,解决全球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智慧地球构建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主要研究方向为时空基准维持与精化、新导航理论与技术、地理信息空天探测与处理、地理信息集成与服务。实验室鼓励与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符的学科交叉和创新研究,为在本实验室中进行的科学研究提供资助。同时,欢迎自带资金利用本实验室公共开放平台进行研究工作或科研合作。

一、课题申请对象

国内外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它从事地理信息工程研究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科研工作者,均可向本实验室提出课题申请。开放基金课题主要支持实验室固定人员以外的科研人员,如客座人员和外单位研究人员的申请。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时空基准维持与精化

针对我国存在时间基准、空间基准使用不统一的现状以及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对时空基准高度一致性的需求,保持精确度高、稳定性强、可靠性好、备份完整的时间基准,保持精确、可靠、自主、天地一体的空间基准,开展时空基准维持和精化的理论方法研究。主要包括:

(1)高精度时间比对算法;

(2)异地联合守时方法;

(3)高精度远程时间比对与传递;

(4)基于脉冲星的时间基准建立与保持;

(5)时间基准监测与评估方法;

(6)参考框架维持与更新;

(7)重力基准建立与维持;(8)磁力基准建立与维持;

(9)高程基准建立与维持;

(10)地球定向参数确定理论与方法;

(11)海洋大地基准建立理论与方法研究。

2.新导航理论与技术

针对我国陆、海、空、天、电各类用户对新导航技术不断发展的需求,以构建自主、安全、可靠的地(海)面、航空、航天、深空和水下导航体系为目标,开展GNSS导航、X射线脉冲星导航及水下地球物理场辅助导航等新的导航技术研究。主要包括:

(1)卫星导航新技术;

(2)X射线脉冲星导航;

(3)地球物理场辅助导航;

(4)新型惯性器件及组合导航应用研究;

(5)水下导航技术研究;

(6)视觉导航技术;

(7)天文导航技术。

3.地理信息空天探测与处理

围绕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环境、能源以及国家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天基地理空间信息遥感探测技术、无人飞行器地理空间信息遥感探测技术以及遥感影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和应用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

(1)SAR、InSAR新技术及应用;

(2)光学立体测绘新体制及处理技术;

(3)光学传感器成像质量控制研究;

(4)光学、InSAR、Lidar在轨标定技术研究;

(5)卫星/航空重力、卫星/航空磁力探测与数据处理技术;

(6)传感器高精度姿态与位置确定技术;

(7)全自动三维重建方法研究;

(8)地形变化监测技术研究;

(9)地壳形变及灾害(地质灾害)监测与机理研究;(10)光学-微波数据(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与应用;

(11)海洋环境探测技术研究;

(12)海底地形探测技术研究;

(13)基于MEMS微振镜的无人飞行器地理空间信息遥感与数字化城市三维构建技术研究。

4.地理信息集成与服务

瞄准地理信息在国家战略、国民经济、应急保障等方面的应用需求,以构建地理信息获取的实时化与多样化、处理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和应用服务的网络化与知识化技术体系为目标,开展相关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主要包括:

(1)时空大数据挖掘;

(2)地理信息智能化服务;

(3)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制图综合;

(4)应急专题地图快速制图;

(5)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

(6)空间信息可视化与可视分析;

(7)众源信息与空间数据更新;

(8)二三维室内数字地图构建及其应用;

(9)基于资源环境调查与监测的天地一体化技术研究;

(10)多元地理空间数据融合的土地质量评价与监测技术研究。.三、申请程序

1.申请人首先与本实验室联系,索取并填写《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申请书》,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盖章后寄交本实验室,同时须提交申请书电子版。

2.开放基金课题申请的截止日期为11月20日。自带课题者不受申请时间限制,随时可联系前来进行研究工作。

3.研究课题获得批准后,实验室将开放课题批准通知书下达给申请者及所在单位。

4.课题的研究年限一般为2-3年。

5.申请者须在申请前仔细阅读材料《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华、徐苑君

通讯地址:西安市雁塔路中段1号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编:710054 手机:***(王华)、***(徐苑君)传真:029-84749029 E-mail: SKLGIE@163.com

篇6: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Cl-35.5Cu-63.5Zn-6

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将木头锯断B.铁生锈C.将弯曲的弹簧拉直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原子、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3.下列有关物质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是由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葡萄糖不属于有机物

C.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氢气和天然气都含有碳元素,都可以作燃料

4.化学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农药、化肥对人类有利也有弊

B.合理使用加碘盐有利于碘缺乏症病人健康

C.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对人体无害

D.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5.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用四氯化钛(TiCl4)与某常见物质X反应可 制得二氧化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 + □X = TiO2 + 4HCl关于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2C.该物质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D.该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COB.Al可以实现单质

C.实现C

D.实现H2OCO2的相互转化,都只有一种途径

氧化物碱CO的转化,都利用了碳的可燃性O2相互转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同

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下图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入铜丝,可观察到铜丝有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2个B.3个C.4个D.5个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析出,且产生少量的气体。于是,他们重新配制硫酸铜溶液,再次实验,又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②完全反应后溶液呈黄色;③实验中一定发生了置换反应;④由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Cu > Fe;⑤硫酸铜溶液可能显酸性;⑥重做实验没有任何意义。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28.(4分)下图一是某金属元素形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该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白光。下图二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该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 =;图一所示微粒的符号为;(2)图二所示的该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9.(4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一所示。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减小‖)

(2)将45g甲物质分成三等分,分别加入歌盛有100mL水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如上图二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在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此时,烧杯

②中溶质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质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30.(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A、B、C、D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钠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一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1)四种物质中,属于盐类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下同)(2)物质D是。

探究二:设计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并提纯氯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图二所示。

(3)药品溶液的pH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试剂甲是溶液;(4)第Ⅲ步实验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5)证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是;第Ⅳ步所得滤液中除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3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呼吸面具的制氧原理产生好奇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2Na2O2 +2CO22Na2CO3+O

2为了测定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一略去)开展探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已知,装置B中盛有饱和NaHCO3溶液(NaHCO3不与CO2反应),碱石灰是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所需试剂均足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装置A的作用是;(2)不用装置E代替装置C的理由是。(3)装置D中过氧化钠药品的质量为mg,装置D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n1g和n2g。若药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则药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32.(6分)将4.0gCu – Zn合金粉末放到盛有10g稀硫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过滤、称量滤液的质量。相关实验数据如下:

(1)(2)若不考虑该合金中除Cu、Zn以外的其他成分,请计算原Cu – Zn合金中Zn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014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2014.6.

2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1.B2.C3.A4.C5.C6.D7.C8.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28.(4分)(1)12Mg2+(2)2Mg+O2

2MgO

29.(4分)(1)30g增大(2)降低温度增大30.(7分)

(1)Na2SO4Na2CO3(2)NaOH(3)大于BaCl2(4)有气泡产生,上层清液由红色变成无色(5)第Ⅱ步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后,上层清液仍为红色NaClBaCl2HCl

31.(5分)

(1)锥形瓶产生实验所需的二氧化碳(2)碱石灰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3)1950(n2-n1)/ 7m %32.(5分)(1)合金

(2)解:设铜锌合金中Zn质量为x,Cu的质量为4.0g – 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1.26g

Zn + H2SO4 = Zn SO4 + H2↑ 65 2 Xx-1.26g 65/x = 2/x-1.26g

X= 1.3g

篇7:九年级化学常见化学式(人教版)

氢气H2;氮气N2;氧气O2;氯气Cl2;碘I2;红磷 P; 金刚石C; 硫磺S;锌Zn;铜Cu;铝Al;铁Fe;水H2O; 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 二氧化氮NO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硫SO2; 三氧化硫SO3;二氧化锰MnO2;氧化铜CuO;氧化亚铁FeO;

(三)氧化(二)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钙CaO;氧化钡BaO;

篇8: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

一、对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明确学习目的

1.纠正学生对该模块“无所谓”的态度。

高二的学生在分科后,

出现了明显的学科分歧, 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 只要临时“抱抱佛脚”就可应付了。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 体会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能利用化学知识处理生活和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而并非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思想动态, 及时纠正他们学科认识上的错误, 让他们认识到一个优秀的中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 对于各科知识的学习不能有“重”与“轻”之分。

2.认识该模块学习的目。

本模块的内容相对于其他模块来说, 简单但实用性很强。四个章节的内容处处以生活为载体, 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 学会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并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 学习的目的是能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总的来说,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

二、对于教师:明确教学任务, 改变教学策略

1.合理定位,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该模块内容, 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学科资源, 将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其次要合理落实章节中的重点难点, 切勿将模块中的内容“深化”和“难化”。《化学与生活》的内容处处联系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 教师可以生活常识为基础,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融汇在一起, 这样不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能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授课时, 教师可以将所讲知识与生物知识及平时的饮食联系, 如油脂的过少或过多摄入对人体的健康都不利, 摄入过少, 满足不了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需求, 摄入过多, 很容易造成肥胖。从而提出问题:对于如今社会上的众多保健品, 我们该如何看待?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来讨论, 发表自己的观点。如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它主要是以材料为主线, 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在授课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列举自己身边的材料, 并介绍其成分和用途。进而再质疑:对于同是橡胶制品的汽车轮胎和医用手套, 为什么两者的强度有如此大的差异?教师可让学生查阅资料、讨论并交流。这样, 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慢慢体会到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无形之中提高了其学习兴趣。

2.转变教法, 增强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愉悦感。

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合今天的课堂, 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 灵活采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讨论法、探究法, 竞赛法等多种方法, 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氛围下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感。如在“合理选择饮食”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平时的饮食情况, 并制定他们认为合理的饮食标准, 然后根据课本的“膳食平衡宝塔”, 先小组之间相互点评, 再教师点评。学生讨论、师生讨论, 在讨论中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饮食。如在“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教学中, 教师可以以学生在必修2的知识为基础, 让学生探究铁锅锈蚀的原因, 并进一步探究铁制品在不同环境中的锈蚀情况, 如在潮湿无氧、潮湿有氧、干燥无氧、干燥有氧的环境中铁制品的锈蚀情况, 这样用生活中简单易做的小实验, 让学生明确合金腐蚀的原因, 并掌握金属防护的方法。再如在“保护生存环境”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主题可以是“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看待城市垃圾化”等等, 让学生通过辩论, 认识到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总会有它的两面性, 利弊的分析与取舍要看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到底是积极大于消极还是消极大于积极。通过这样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哲学观。所以, 在本模块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地让学生学好化学知识, 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3.多元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对学生的评价是目标多元、方式多样, 注重过程。对于该模块内容学习的评价, 教师不能仅凭一次考试成绩, 而应多考虑学生的平时学习和反思过程及平时的活动表现, 如参与的社会调查、完成的调研报告等情况, 这样综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不但客观合理, 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自己学习的愿望, 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4.走出课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要真正完成该模块的课标要求, 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可以就近原则带学生走出课堂, 走进社会, 去参观一些工厂, 如飞马药业、江山股份、中天科技以及污水处理厂等,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并不是污染的代名词, 化学工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境的保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随之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如温室效应、白色污染、城市垃圾化等等, 这些社会问题的处理有些将要落在自己的肩上。这样,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参观调研, 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关注人类面临的和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篇9: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

关键词:化学与生活;教学思路;弱势生

一、我对《化学与生活》教材的理解

我校高二文科的学生学习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教材,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在此过程,进一步学习和巩固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掌握化学的研究方法。《化学与生活》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结合化学知识来解释和判断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化学知识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认识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思路

1、阅读教材,利用表格归纳知识,便于记忆。选取该教材中的与生活和生产紧密结合的内容作为素材,来考查必修教材的知识,是新课程注重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重要体现。由于教材中很多内容以大量的文字叙述或图片来呈现化学物质的用途。因此学习方式应以学生阅读为主,以学案的形式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抓住重点,通过列表、对比,易于记忆,不易产生混淆。

2、巩固旧知,紧扣必修教材的知识,落实基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考查必修教材为主,而《化学与生活》教材的考查作为选考题也纳入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因此,在该教材的教学中如何结合必修教材的知识要求进行教学,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重点,从而为接下来进行必修教材的复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例、第三章第2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原电池(1)形成条件:①负极:还原型物质(金属)正极:氧化型物质()②溶液③连接(闭合电路)(2)原电池是可以实现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电能的关键。负极会电子,发生反应。正极会电子,发生反应。

(3)在铜锌原电池中,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如图)。

锌为极,电极上发生的是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观察到的现象为;铜为极,电极上发生的是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铜片观察

3、重视实验,重点掌握实验的原理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培养能力。教材中有4个验证性实验和6个科学探究实验,要求学生通過实验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提高化学学科素质的过程。如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书写探究实验报告的能力等。

4、研读课标,明确考核要求,关注弱势生。认真研读《课标》和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考核要求,对弱势生要进行辅导,力求能根据考核内容逐项过关,加大训练力度。我校高二文科学生大多物理化学基础知识较差才选择了文科,学习成绩不良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客观因素除学生自身的生理和智力有缺陷外,还有在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没及时解决等方面。但是,要使弱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许多弱势生的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得到各自所需的及时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教师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弱势生都要格外关心爱护,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困难。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从弱势生的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着手,从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上来落实对学困生进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和引导,进而促进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学习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上一篇:十佳大学生个人申请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地方保监局在偿付能力监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