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上诉书格式

2024-05-06

民事上诉书格式(共9篇)

篇1:民事上诉书格式

上诉人:XXX,女,xxx年X月X日出生,汉族,退休工人,现住X市X区X镇X社区。

被上诉人:X通信有限公司X区分公司,住所地:X区X镇X路19号。

法定代表人:XXX,职务:经理。

被上诉人:X市X劳务事务服务有限公司,住所地:X市X区X旅馆209室。

法定代表人:XXX,职务:经理民事上诉状经典范本百科。

上诉人因与被上诉人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不服X市X区人民法院(XXXX)X民初字第XX号民事判决,现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一、请求依法撤销一审法院(XXXX)X民初字第XX号民事判决;

二、请求依法改判支持上诉人的一审各项诉讼请求;

三、一、二审诉讼费用均由被上诉人承担。

上诉理由:

一、原审法院对本案事实没有查清:

1、原审判决“审理查明” 中已经查明(第9页第三自然段)“xxxx年-xxxx年期间的养老保险系其个人全额负担”,但在“本院认为”中(第11页最后一段)却又认定“关于XXX主张被告联通公司给付应由单位承担的养老保险费用诉讼请求,因未向本院提供证据证明该项诉求,于法无据,故对原告的该项主张,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即原审法院一方面确认了xxxx年至xxxx年间的养老保险费用中的单位应缴纳部分及个人缴纳部分均是上诉人个人全额补缴的这一根本事实,但对于上诉人要求被上诉人网通公司返还应由其承担的在此期间的养老保险费用9395.28元的诉讼请求却又不予支持,明显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此外,上诉人的该项主张有X市社会保险局于XXXX年X月X日出具的“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缴)通知单”及XX区地税局于xxxx年2月5日出具的“税收电子转账专用完税证”两份证据予以证实,故上诉人的该项诉讼请求在二审中应当依法获得支持。

2、上诉人自xxxx年参加工作始,就在被上诉人网通公司从事营业员工作,直到xxxx年5月退休,上诉人从未离开过工作单位-网通公司,更从未到过包括被上诉人XX劳务公司在内的其他任何单位工作。

但原审法院却无视事实真相,错误认定上诉人在xxxx年至xxxx年4月间,与被上诉人XX劳务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真实情况是被上诉人网通公司采用欺诈手段,违反法律规定,为达到免除自己法律责任的非法目的,采用“反派遣”的违法手段,不顾上诉人已在其单位连续工作20余年的事实,在未与上诉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

自xxxx年起,将上诉人“派遣”到被上诉人XX劳务公司,再由XX劳务公司将上诉人派回被上诉人网通公司,严重损害了上诉人作为劳动者所应当享有的合法权益,上诉人在受欺诈以及违背自己真实意思情况下与被上诉人XX劳务公司自xxxx年起签订的劳动合同应当依法被确认为无效合同

而原审法院却将无效的劳动合同认定为合法的劳动关系,恳请二审法院将这种错误判决彻底予以纠正,依法确认上述劳动合同无效,并确认上诉人只与被上诉人网通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3、原审法院对上诉人主张由被上诉人网通公司为其补缴医疗保险及给付休息日加班工资、超时加班费、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的诉讼请求均超过诉讼时效的认定错误。

上诉人直到xxxx年5月办理退休手续时才发现被上诉人网通公司从未履行未上诉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法定义务;同时,与同期同岗位的员工在工资待遇方面差距巨大,未能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此时才发现自己的权益受损,即此时才是劳动争议发生之时,上诉人自此开始一直在主张自己的权利,并未超过诉讼时效,原审法院对诉讼时效的理解和认定错误,恳请二审法院予以纠正。

篇2:民事上诉书格式

被上诉人:xxx,女,汉族,19XX年5月1日生,住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五里堡北街xxx号。

法定代理人:xxx(系xxx之母),女,汉族,住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五里堡北街xxx号。

上诉人因与被上诉人交通事故人身损害害赔偿纠纷一案,不服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管民初字第xxx号民事判决书,特依法提取上诉。

上诉请求:

1、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撤销一审错误判决,并予以改判或者发回重审。

2、诉讼费判由被上诉人承担。

事实与理由:

一、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

1、一审判决径直采纳交巡警四大队作出的错误的第xxxx号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上诉人承担全部事故责任,错误。

发身交通事故时,被上诉人仅系11周岁的未成年人,驾驶自行车的技术、熟练程度及经验等均不能达到常人的技术水平、标准,再加之被上诉人驾驶自行车高速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导致本案交通事故的发生,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 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因此,被上诉人未满12周岁擅自在机动车道上驾驶自行车高速行驶,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应承担事故的部分责任。

而一审法院对此不予认定,径直采纳交巡警四大队作出的错误的第xxx号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上诉人承担全部事故责任,显然错误。

2、被上诉人的法定代理人未尽监护职责,导致本案事故的发生,应承担部分事故责任。

被上诉人发生交通事故时,年仅11周岁,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行驶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作为被上诉人的`监护人应对其进行监护,我国民法通则第18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

因此,作为被上诉人的法定代理人没有履行监护义务,没有保护被上诉人的人身安全,致使违反法律规定驾驶自行车在机动车道上高速行驶。

显然,被上诉人的监护人应承担部分事故责任,而一审法院判令上诉人承担全部责任,显然错误,应予纠正。

3、一审判决认定本案事故车辆的车主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肇事司机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错误,应以纠正。

上诉人与肇事司机虽系雇佣关系,但本案事故的直接侵权人是肇事司机,而不是车主上诉人,根据“谁侵权,谁赔偿”的基本侵权法原则,肇事司机应当承担事故责任,上诉人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雇主责任、义务帮工责任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的适用第1条第3项规定:“赔偿权利人只起诉了机动车所有人或者机动车驾驶人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向赔偿权利人释明另一方应当参加诉讼的必要性,经释明后,仍坚持不起诉另一方的,视为其放弃对另一方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并列明当事人。

在判决承担责任时只需根据查明的事实,对赔偿权利人起诉的一方应承担责任的份额作出认定即可,对赔偿权利人坚持不起诉的另一方应当承担责任的份额不予判决。

”而一审判决对直接侵权的肇事司机不与追加参加诉讼,对其肇事司机的重大过失也不予查明,不认定肇事司机承担任何赔偿责任,仅认定上诉人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显然错误,应予纠正。

篇3:论民事上诉权的限制

一、限制民事上诉权的必要性分析

(一) 民事上诉权的性质决定了其行使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民事上诉权是当事人的处分权, 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行使以及出于何种目的行使该权利, 其他任何人无权干涉。但是这样一来, 就很容易给那些怀有不正当目的的当事人提供机会损害他人利益, 扰乱正常的司法秩序, 造成权利被滥用。

(二) 限制民事上诉权是出于对诉讼经济和诉讼效率的考虑

近年来, 民事上诉案件在数量上逐年增多, 大大增加了上诉审法院的诉讼成本。正是由于在上诉条件上没有严格的限制, 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目的也趋于多样化。在实践中, 某些当事人为了拖延诉讼而提起上诉, 怠于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从而损害了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严重阻碍了诉讼效率的提高。这种不当上诉行为影响了法治的权威, 降低了司法的公信力。

(三)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对民事上诉权必须给予适当的限制

诚实信用原则, 又称诚信原则, 是指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进行诉讼和审判活动时必须公正、诚实和善意。[2]当事人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善意地进行诉讼, 不得滥用诉权贯穿于民事诉讼整个进程, 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性的意义, 它要求当事人必须秉承诚实的心态、在具有上诉利益的情况下才能提起上诉。当事人不可以滥用上诉权损害他方的合法利益, 如果当事人滥用上诉权, 违反这一原则时, 法院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甚至还可能导致损害赔偿的发生。

二、对民事上诉条件的改善意见

(一) 只有具有上诉利益的案件才可以上诉

所谓上诉利益又称不服利益, 是指原审法院作出的于当事人不利, 而由当事人提起上诉并要求上诉审法院予以改判的判决结果。[3]至于何为不服利益, 笔者认为上诉利益的有无, 取决于原裁判对当事人诉讼请求是否全部采纳认同, 只有在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全部或部分被法院予以驳回时, 才具有上诉利益。结合我国司法实践, 可以归为以下四种情形:1.当法院认同原告的所有起诉请求时, 对于被告则属于不利判决, 此种情形下原告没有上诉利益, 只有被告才可以提起上诉。2.当法院只认同了原告的部分起诉请求时, 对原被告来说都属于不利判决, 此时双方都有上诉利益。3.当案件因不符合起诉条件被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时, 对原告为不利裁判, 这时只有原告有上诉利益。4.驳回管辖权异议的裁定是对提起管辖权异议的申请人不利的裁定, 异议人有上诉利益。[4]按照这一标准判断当事人是否具有上诉利益, 可以在保证诉讼公正的前提下, 降低滥诉现象的发生, 提高诉讼效率。

(二) 从诉讼标的金额方面对上诉予以适当限制

笔者认为, 我国应当对一定诉讼标的金额以下的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 并对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规定当事人不得提起上诉, 这对于节约诉讼成本和提高诉讼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额诉讼程序一方面为当事人接近司法、适用司法提供了便利, 当事人不会因为程序上花费过大而不得不放弃诉讼程序。另一方面, 它又尽可能地使国家的司法资源得到合理应用, 不致使社会因过多的诉讼消耗大量的资源, 或导致对司法资源的投入无限制地攀升。[5]但如果当事人对一审终审的判决有所不服, 以笔者之拙见, 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如果一方当事人对判决不服的, 则允许当事人向原审法院提出异议, 并由原审法院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原先的独审法官不再参加该案的审理, 合议庭的判决即为终审判决, 不得提起上诉。此外, 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再审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三、对滥用民事上诉权行为的惩罚

滥用民事上诉权的行为, 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恶意行使上诉权, 损害国家的、集体的、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6]要构成滥用民事上诉权需符合下列要件:第一, 行为人主观上有滥用上诉权的恶意, 即行为人有损害他人的意思;第二, 客观上实施了滥用上诉权的行为, 例如故意拖延诉讼、在诉讼期间转移或隐匿财产、故意在二审中提交能在一审中提出的证据等行为;第三, 行为给一方诉讼当事人造成损害, 使他方还须为诉讼四处奔波, 在人力物力上都造成了一定损失。第四, 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笔者认为, 滥用上诉权的行为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受害人因滥诉行为所支付的律师费、差旅费、材料费以及误工费等经济损失。如果侵害的程度不是很大, 法官可责令行为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非经济性赔偿责任。

参考文献

[1]谭兵.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352.

[2]田平.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40.

[3]江伟.探索与构建——民事诉讼法学研究 (下卷)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292.

[4]刘琳.试论我国民事上诉条件的完善——以上诉利益为基点[J].西部法学评论, 2009 (1) :80.

[5]江伟.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331.

篇4:谈民事上诉权滥用的法律控制

关键词:民事上诉权;上诉许可;法律控制必要性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64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据此,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若当事人在法定期间内提起上诉,二审程序就会自然开启。这种低标准的程序启动设置,尽管可以保证人民法院最大限度地发现客观真实,以纠正一审判决、统一法律适用,也为遭受不利裁判的当事人提供了一次寻求正义的机会。但是,这种几乎不加限制的程序启动方式,也为部分当事人企图利用上诉程序恶意拖延诉讼,以达到损害对方当事人可得利益之目的提供了可趁之机。正如日本学者兼子一、竹下守夫所言:“特别是以解决私人之间纠纷为目的的民事诉讼,救济因错判(一般错判是少数)而败诉的人的上诉,往往是以牺牲正确裁判(一般正确的是多数)的胜诉者的利益而被承认的”。的确,滥用上诉权以损害被上诉人权益的行为既与立法的初衷背道而驰,也给被上诉人带来了巨大伤害,有必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其予以规制。

一、民事上诉权滥用概述

1.民事上诉权滥用的概念和特征

尽管我国学界对民事诉权滥用问题予以了较多的关注,在如何对民事诉权滥用的概念进行界定上莫衷一是,但却鲜有学者对民事上诉权滥用的概念进行研究。在参阅民事诉权滥用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来的律师执业经验,笔者认为,所谓民事上诉权滥用是指当事人在案件一审判决后,虽然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上诉请求缺乏正当理由、难以胜诉,但为了达到延迟诉讼债务的履行或在上诉期间转移可供执行的财产等不正当或不合法之目的,故意利用法律所赋予自己的上诉权利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拖延诉讼,从而使对方当事人利益受损的行为。

从客观上来看,民事上诉权滥用行为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其一,该行为具有表面上的合法性。因为除时间限制外,我国民诉法并未对民事上诉行为作出过多的要求,因此,在我国,提起民事上诉不需要具体的理由,甚至只需要表明“不服“二字则足矣。故而,从表面上看,所有在法定期间内提起上诉请求的行为,即使没有合法根据,不可能胜诉,也都是合法的。

其二,该行为存在恶意。滥用民事上诉权的当事人,其实往往并非真的对判决结果存在不满,之所以要提起上诉,完全是为了将诉讼过程拉长,以拖延债务的履行,甚至利用上诉期间转移可供执行的财产,最终使对方当事人的胜诉判决成为一纸空文。

其三,提起上诉并没有充分、正当的理由,行为人往往也明知不可能改判。在这种情况下,改判与否并不是行为人关注的重点,引起二审程序的启动以拖延诉讼才是其根本目的。

其四,该行为给对方当事人带来了实质上的损害。滥用上诉权的行为,或者使对方当事人长时间内陷于诉讼泥潭无法脱身,或者使对方当事人该得而未得的利益迟迟落不到实处,给对方当事人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2.民事上诉权滥用的危害

由于滥用民事上诉权的行为并不在于寻求司法正义,其实质是一种对正常诉讼活动的妨碍。因此,这种行为无论对国家来讲,还是对被上诉人而言,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首先,民事上诉权的滥用,严重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司法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投入到民事审判活动中的司法资源是相对固定和有限的,因此,当事人享有的上诉机会应受到公正与效率的平衡原则及个案当事人权利保障与公众权利保障的平衡原则的制约。大量本来无须再审的案件涌入二审法院,严重占用了本来就已经紧张的司法资源,使二审法院不能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真正需要审理的案件中去,扰乱了正常的司法秩序,提高了司法成本,降低了司法效益。

其次,民事上诉权的滥用,更是给被上诉人带来了不必要的煎熬和损失。对于被上诉人而言,上诉权滥用行为使本来可以确定的法律关系重新进入了不确定状态,本来可以早日获得的诉讼债权因上诉行为而迟迟得不到满足。除此以外,被上诉人还要腾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与滥用上诉权的当事人进行周旋,真可谓是欲罢不能,无可奈何。难怪有学者曾言:“未受限制的上诉权,对于社会上一部分人来说是诡诈和欺骗的不断循环,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则是无穷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对此,笔者深以为然。

二、对民事上诉权滥用进行法律控制的必要性

民事上诉权权利主体滥用上诉权主要表现为:①纯粹地拖延诉讼;②利用上诉期间转移财产;③将能够在一审中提出的证据放在二审中才提出。这几种情况均可能造成如下后果:

(1)上诉权的滥用增加了诉讼成本,降低了诉讼效益。民事诉权作为国家利用公权力对私权利进行救济而赋予民事诉讼主体的一种权利,其存在的前提是公共收益与私人收益之和(即CR+PR)大于或等于公共成本与私人成本之和(即CC+PC)。就上诉人而言,在纯粹地拖延诉讼和利用上诉期间转移财产的情况下,上诉权的滥用者通常对一审裁判并无不服,也明知二审法院不会支持其上诉请求,其之所以提起上诉是为了获得某种诉讼外的满足或者欲使一审裁判的执行落空。这种情况下,整个二审程序中上诉人的收益为零,由于国家的收益为上诉人所缴纳的上诉费,而诉讼成本包括上诉人所花费的成本(即上诉费和人力、时间等的消耗)以及公共成本,因此CC+PC明显大于RC+PR.显然,这种情况下整个上诉是没有诉讼效益的。

(2)上诉权的滥用侵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为滥诉者完全没有必要提起上诉,其本应服判或在一审中将能提供的证据向一审法院提供。但其为达成个人的某种目的,提起上诉。这首先增加了对方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因为对方当事人所付出的二审诉讼成本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其次,上诉人将能在一审中提出的证据在二审中才提出还将使相对方当事人处于一种不利的诉讼地位,无法就该证据进行正常的攻击和防御,从而损害相对方当事人的实体权益。第三,上诉人利用上訴期间转移财产的情况下,其行为将使相对方当事人不能充分实现,甚至根本不能实现其基于一审裁判所应享有的权益。由上述,笔者认为对于民事上诉权的行使有必要进行适度的法律控制。

参考文献:

篇5:民事二审上诉状格式

上民二初字第20号民事判决书判决,现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上诉人认为县人民法院上民二初字第20号民事判决书认定事实错误,导致判决错误,请求二审法院判决撤销...

民事上诉状 上诉人(原审原告):韩斌,男,汉族, 年 12 月 13 日出生,甘州区长安乡八一村十社村民,住甘州区丰泽园 A 区 12 楼 1202 室,身份证号:6229661213271x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张掖市瑞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 任公司,组织机构代码 55125074-3,现住所甘州区县府街 延伸段供销大厦 5 楼。

法定代表人:任吉真,系公司总经理。联系电话 18809360988. 上诉人因与被上诉人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纠纷 一案, 不服 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 年 12 月 18 日作出的(2014)张 中民初字第 60 号部分判决,现提出上诉。

上诉请求:

1.撤销该判决作出的第一项判项中,要求上诉人向被上 诉人支付铺面成本价每平米 1500 元,合计 210000 元的判决 内容,改判被上诉人向上诉人无偿交付 140平米的商铺,商 铺位置按照甘州区长安乡八一村十社村民房屋拆迁前的门 牌号码排序确定。

2.撤销该判决作出的.第三项判项中,要求上诉人向被上 诉人支付 30000 元的判决内容,改判上诉人向被上诉人支付 8202.9 元。

3.本案二审诉讼费由被上诉人承担。

上诉理由: 年 6 月 16 日,上诉人与被上诉人达成《拆迁安置 安置补偿协议》,约定以 231797.1 元的价格,由被上诉人撤 除上诉人 602.17平米的房屋。

该笔拆迁补偿款被上诉人并没 有向上诉人实际交付,而是以每平米 1500 元共计 105000 元 的价格抵顶被上诉人向上诉人置换的 70平米商铺价款。同 日, 上诉人再次与被上诉人达成一致, 在剩余拆迁款 126797.1 元中,被上诉人以每平米 1500 元共计 105000 元的价格,抵 顶给上诉人 70平米的商铺。上述 2 间各 70平米共计 140平米的商铺,双方约定总价款 210000 元,从被上诉人应向上 诉人交付的 231797.1 元的拆迁款中抵顶,尚余 21797.1 元。

上诉人多占被上诉人 20平米住宅的 30000 元价款,应 与被上诉人未支付的剩余 21797.1 元的拆迁补偿款抵顶,上 诉人只需向被上诉人支付 8202.9 元的差价款,即完成 20平米住宅的价款交付义务,而非还需支付 30000 元。

此致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韩斌

篇6:民事起诉书写作格式

1、标题

民事诉状

居中排列,上下各空出一行,突出标题。

2、当事人身份情况

1)原告(自诉人)

(1)自然人

依次写明原告/自诉人“姓名,性别,年龄(某年某月某日出生),民族,籍贯(如某省某市/县人),工作单位和职业,住••••••”。

上述各项在格式上应作为一个自然段对待。

(2)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依次写明原告的

“单位名称,地址:••••••。

邮编:••••••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系该公司••••••”。

2)法定代理人

“法定代理人 (系被代理人之••••••),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职业,住••••••”。

3)委托代理人

(1)公民代理

写法同法定代理。

(2)律师代理

“委托代理人 ,系某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3)法律工作者代理

“委托代理人 ,系某某法律事务所法律工作者”。

4)被告/被告人

(1)自然人被告

依次写明

“被告(人) (系原告之••••••),性别,年龄(某年某月某日出生),民族,籍贯(如某省某市/县人),工作单位和职业,住••••••”。

(2)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被告

写法同法人原告。

3、案由

案由即案件性质,如“离婚”,“债务纠纷”,“合同纠纷”,“损害赔偿”,“故意伤害”等。

4、诉讼请求

即原告或自诉人起诉到法院的目的和要求。

诉讼请求必须:

合法合理,否则会导致败诉的不利结果;必须切实可行,即具有实际的可执行的内容;按照主、从顺序,分项列出,清楚明白。

民事诉状的诉讼请求:

“离婚” “债务纠纷”“合同纠纷”“损害赔偿”“故意伤害”

(二)正文——事实和理由

1、事实、证据部分

1)内容

民事:

关于民事必须叙述清楚当事人双方争议的纠纷(事实)的起因、经过、争执的焦点、目前状况及法院查证认定的案件事实(起因、经过、争执的焦点、目前状况)。

2)格式

“一案一事一段”。

3)要求

事实是案件的基础,也是诉状的基本内容。

在叙述案件事实的同时,为了证明自己所述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告在叙事案件事实的.过程中,应当随时将自己持有的、能够证明该部分事实的相关证据予以说明。

例如“原、被告于某年某月某日经协商谈判在某地签订某某合同一份。

合同第某条规定,“原告在合同生效后7日内预付被告货款5万元,被告应在收到预付款后10日内,将5吨原料发运给原告;原告收到货物后应在15天内电汇全部余款给被告”(见后附证据一)。

原告依约预付被告货款5万元(见后附证据二/见后附汇票),而被告收到预付款后仅发运给原告原料2吨,经原告多次催讨,被告既不退款也不继续履行合同,致使原告的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利益受损”。

2、起诉理由和法律依据

即原告关于案件性质、被告行为性质及诉讼请求合法性的主观分析和看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综上所述,原告认为”;

2)概括案件主要事实情节(即以概括的案件事实作论据/切事而论),而后结合法律的相关基本原则(即以法律为论据/依法说理),分析、论述案件性质或被告行为的性质(如违法、违约或侵权),得出“依法应否承担法律责任”的结论;

3)根据相关案件事实,结合相应的法律规定,依法分析、论述被告行为的情节轻重;

4)起诉目的、法律依据和起诉要求:

“原告为保护 权益不受非法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第 条之规定,特诉诸贵院,恳请依法公断”。

理由部分不能分段,应以一个自然段完成。

不能长篇大论,应平时简明,言简意赅。

(三)尾部

1、文书致送单位:

“此致

某某人民法院”

2、具状人签名:在右下角。

3、具文时间:位于签名之下。

4、附项:顶着左边的格。

“附:

1、本状副本 份(根据被告人数确定);

篇7:民事申诉书格式及

电话:

被申诉人(原终审上诉人):×××,男,xxx年x月2x日出生,xxx省xxx县人,住×××街1x号第三幢504房。

电话:

申诉人诉被申诉人离婚纠纷一案,由xx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终审判决,现申诉人不服该院作出的(xxx)中中民终字第××号判决,特提出申诉,申诉请求和事实及理由如下:

申诉请求:

1、撤销原终审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

2、本案诉讼费用由被申诉人承担。

事实与理由:

原终审法院判决认为原审法院认定事实基本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除对婚生儿子的抚养权处理和共同财产部分计算有误,本院依据查证的事实予以变更外,其余可予维持。原终审法院判决:一、维持xx省中山市人民法院(xxx)中石民初字第xx5号民事判决(下称原审判决第一、三、四、五、七、八项;二、变更原审判决第二项为:婚生儿子宋xx由宋xx负责抚养,严锦珊一次性支付 xx500元给宋xx作为宋xx的抚养费(按每月500元从12月起计至宋xx1x周岁时止)。三、变更原审判决第六项为:银行存款共 1x41x50.5x元,由宋xx、严锦珊各占一半。四、将原审判决严锦珊应当支付给宋xx的存款由211xx4.x4元变更为44x4x1.x3元。针对上述判决,申诉人认为原终审法院判决在认定事实及适用法律上均有错误。

一、原终审法院在认定事实上有错误。

(一)、夫妻感情破裂,并导致离婚是由于被申诉人的过错造成。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被申诉人与江苏盐城一姓朱的女子关系甚密,并已经生有一子。xxx 年1月1x日,申诉人在东悦轩酒楼看到被申诉人与该酒楼服务员朱某搂抱在一起,据朱某的同事和朋友反映,被申诉人与朱某已生有一子,朱某也正是因为有了身孕而不得不辞职,离开酒楼。此外,朱某怀孕后,其男友很生气,举报到东区计生办。东区计生办也证实,确曾要求过朱某交出计生证和结婚证,否则要强行堕胎,后朱某谎称回家取就一去不返。事后,被申诉人宋xx替朱某交纳了一笔高额担保金。被申诉人的上述重婚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原终审法院却不顾事实的真相,反而认为是申诉人严锦珊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与其他男性发生不正当的感情关系,导致了夫妻感情彻底破裂,判定严锦珊承担导致本案纠纷的全部过错责任,此事实认定缺乏足够的证据。其一,被申诉人提供的巡警证明只是巡警个人事后的主观臆断,并非巡警在执行公务时给当事人录的口供,也不是公安部门认可的巡警日记、报告。光凭申诉人在大街上与两个男的争吵就能断定申诉人与其他男性发生不正当的感情关系吗?如果要认定不正当的感情关系,为什么不找当事人来问了清楚,难道第三人的主观猜测可以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吗?其二,被申诉人出示申诉人的电话记录,以此称申诉人与陈国锋之间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原终审法院在没有找陈国锋来查证的情况下就片面地采纳了被申诉人的主观猜测。综上,原终审法院并没有认定清楚离婚的过错方,片面地采纳被申诉人的单方证据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二)、原终审法院将申诉人已经用于买房和消费的款项重复计入夫妻共同财产,如此重复计算是错误的。申诉人名下的部分存款已用于购买房产和生活消费。其中,45 万元用于入股中山市新图房地产经营服务公司,该公司于xxx年5月11日成立,申诉人占有x0%的股份。此外,购买阳光花地x03房、雍景园E2- x02房所支付的.首期人民币245x00元,x03房装修款1x.5万元,均是申诉人从上述款项中支付。原终审法院在计算夫妻共同财产时,并没有扣除消耗掉的款项,更错误的是把款项跟所购买的房产加到一起,无形中加大了夫妻共同财产,不符合申诉人目前的财产状况,其做法更是加大了申诉人的负担。

(三)、申诉人并没有转移、隐匿夫妻共同财产,申诉人所保管的1x10000 元不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申诉人于xxx年12月x日转出的20万元,xxx年1月2x日至同年10月20日从股票帐户转出x0多万元,其后申诉人又转出数笔款项到其母亲梁凤姬的帐户上,上述款项均是申诉人归还父母和亲戚的借款。原终审法院对申诉人提交的事实和证据都不予采纳,而一味片面的采纳被申诉人的意见,实在让人费解。此外,被申诉人是于xxx年10月24日提起离婚诉讼,也就是说上述存款转出期间申诉人、被申诉人还未进行离婚诉讼。申诉人并没有预计到被申诉人会起诉离婚,从申诉人一审期间不同意离婚可以看出,申诉人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与被申诉人打离婚官司的,因此,申诉人根本没有理由会转移财产。根据《婚姻法》第4x条之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构成一方转移、隐匿夫妻共同财产的时间条件是离婚时,而申诉人的上述行为均发生在离婚诉讼之前,上述款项也已用于偿还债务,并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四)、原终审法院在证据的采纳上严重偏袒被申诉人一方,对申诉人提交的事实和证据一概不予采纳,终审判决也呈一边倒,实在让人怀疑该判决的公正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原终审法院非但没有照顾女方的权益,反而严重偏袒被申诉人一方。在一审的时候,申诉人曾要求法院调查被申诉人xxxxxxxxxx三个银行帐号的存款情况,但法院并没有积极地调查,给申诉人的结果只是 “已注销”,并没有告之注销的原因,也没有告之注销的时间和注销前的存款状况。相反,对申诉人的存款帐户,法院能查得一清二楚,包括帐户在注销前的资金流动情况,每一笔细帐等等。为什么法院对申诉人的帐户能查得这么清楚,而对被申诉人的帐户却一无所知呢?此外,被申诉人上诉状中称自己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创造者,较之申诉人,实际具备较好的经济创收条件。既然如此,被申诉人为何在分割共同财产的过程中,一再称自己没有财产?法院查到被申诉人存于中国银行中山支行帐号为xxxxxxxxxxx帐户内余额5000元、帐号为xxxxxxxxxxxx帐户内余额143x0.25 元,存于中国农业银行中山分行帐号为xxxxxxxxxxx帐户内余额为15.3元,上述三个帐号的存款仅为1x405.55元。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创造者,拥有一位百万家财的妻子,法院能查到的就只有一万多块钱吗?可见,光是法院的调查取证就如此不公正对待,由此得出的判决何以公正?何以让人信服?这就是法律的公正与权威吗?

(五)、原终审法院将申诉人错误地认定为本案的过错方,将婚生儿子宋xx的抚养权错误地判给了被申诉人。原终审法院认为申诉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与其他男性发生不正当的感情关系,导致夫妻感情彻底破裂,应当承担导致本案纠纷的全部过错责任”,这是缺乏证据,不顾事实真相所作出的错误结论。被申诉人宋xx在外与朱某发生不正当关系,连儿子都已经生出来了,朱某的同事、朋友以及东区计生办都可以做证,为什么法院在没有进行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对申诉人提交的证据不予采纳?而对被申诉人提交的纯属个人意见的证明为何却如此执着?被申诉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与其他女性发生不正当的感情关系,是其导致了夫妻感情彻底破裂,本案的过错方是被申诉人宋xx,申诉人严锦珊是丈夫的离婚闹剧中的受害者。因此,按照对子女的抚养权有利于无过错方,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婚生儿子宋xx应该由严锦珊负责抚养。

由于宋xx从x4 年开始便很少回家,在外寻花问柳,根本没有做到丈夫和父亲应尽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申诉人只能和儿子一起回娘家居住,申诉人不单只做到了一个母亲应做的,还为儿子提供了一切优越的条件,在外祖父母家,宋xx得到的不单只是母爱,还有外祖父母的关爱,唯一缺少的是什么?是父爱!在离婚诉讼期间,被申诉人强行带走儿子宋xx,不让其回外祖父母家,以至后来才出现其所谓的“宋xx自xxx年1月起随被申诉人宋xx生活至今”的说法,原终审法院更以次为由将儿子判给宋xx抚养。让人不解的是,原终审法院为什么只采纳被申诉人一方的证据而对申诉人一方的证据不予理睬?短时间与婚生儿子宋xx生活在一起就能说已经尽到了抚养的义务吗?xxx年1月之前,宋xx都是跟母亲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申诉人严锦珊难道就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吗?

此外,婚生儿子宋xx已经x 岁,能按自己的意志发表意见,由于长时间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对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其多次向被申诉人要求回外祖父母家均被阻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通知》第3条第2项之规定: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可予优先考虑。

(六)、本案是离婚诉讼,申诉人并不是本案的过错方,因此原终审法院判决申诉人承担比被申诉人更多的诉讼费没有法律依据。被申诉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与其他女性发生不正当感情关系,导致夫妻感情彻底破裂,应当承担导致本案过错的全部过错责任,应当承担比申诉人多的诉讼费。由于原终审法院严重偏袒被申诉人,导致诉讼费的判决上也出现不公正。

二、原终审法院在适用法律上亦有错误。

由于原审及终审法院在认定事实上存在错误,所以原审判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第五项、第三十六条第三款、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是错误的。而终审判决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三款第(一)、(三)项之规定,维持、变更原审判决亦为错误。

综上所述,由于原终审法院在认定事实及适用法律上均有错误,所以申诉人提出申诉,恳请贵院依法受理,并撤销原终审判决,发回原审法院,责令原审法院重新审理。

此致

中山市人民法院

申诉人:

xxx年十月二十三日

篇8:清末民初江苏省民事上诉案件研究

1911年沈家本完成了《大清民律草案》, 这是中国第一本民法典草案, 虽然未来得及施行, 清王朝的统治便崩溃了, 但是也为后来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法典提供了参考。在1912至1930年间, 政府在民法上继续援用了《大清现行刑律》中的民事有效部分, 这也是这一时期民事案件判决的依据所在, 而在具体的上诉制度方面, 则试用了1910年编成的《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 而江苏省在清末到民初这一段时期在民事上诉方面所采用的便是这一诉讼律草案。具体到草案当中, 便是第三编第四章上诉程序和第五章再审程序, 其中第四章上诉程序还可分为第一节控告程序、第二节上告程序和第三节抗告。而第五百三十三条“控告应于送达判决后三十日之不变期间内提起之”及第五百三十八条“控告审判衙门因职权调查控告之是否合法, 不应许可之控告或不遵程序或不遵期间而提起控告者应认为不合法以决定驳回之, 前项决定得为即时抗告”更是成为了民众上诉中经常违反的条律。

2 清末民初江苏省民事上诉案件的具体审理

2.1 清末江苏省民事上诉案件的具体审理

这里以一则1910年10月28日到1911年3月29日的“胡樾与杨昌焕等债务纠纷上诉案”为例, 胡樾在1911年3月29日递交了民事上诉状, 上诉状首先说明了案件上诉的地方“叠经禀蒙江宁劝业道宪批示, 续又投诉江宁地方审判庭, 移准江宁县将卷移厅审讯”, 然后对自己所受到的不法行为提出了质疑“讵于三月十二日, 于途中, 遇有数人将扭住, 称系上元县差, 奉官立提, 持示寸纸硃条, 上书仰原差即赴上新河立提胡荫平到案”, 原告反驳这里并不归上元县管理, 在路过路人帮助下逃脱, 并诉说了自己家中老母听说此事以后担忧的心理, 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饬江宁县勒令杨昌焕立将彭茂堂交出, 面质”。高等审判庭对此案批示除了要求地方审判庭迅提案以外也对原告诉讼状中不合情理的部分提出了质疑。在作为证物的禀稿中, 原告和原告母亲胡陈氏在地方审判庭两次递交了上诉状, 在上诉状中除了提出要求证人面质以外, 还着重描述了对县尊的怀疑“唐县尊与乾益泰号东朱姓至戚”, 这一点与清前中期上诉时连带生员一样, 想借生员身份扩大案件的影响, 从而使自己的案件得到重视。案件到此便没有了后续, 而从审判员做出的批示来看, 双方很可能后来进行了和解然后销案, 案件也就没有记录下来。

2.2 民初江苏省民事上诉案件的具体审理

至于民初的案件, 则是选取了一则“袁伯海与路星斋违反议约上诉案”为例, 本案从1912年7月13日持续到1912年9月28日, 虽然日期很短, 但是上诉过程中的程序却相对完备。袁伯海在1912年7月26日提起了上诉, 上诉中说明了双方的议约“议定三四进房屋, 归本年冬月内一律出空搬清, 袁姓照本房租金帖备一个半月行租, 计洋十元, 倘后三进房屋, 过期不让, 路姓照后三进房租洋甘罚一年, 计龙洋八十四元”, 结果房主违反了议约并在地方审判庭对袁伯海提起了欠租的诉讼, 作为上诉状附件的地方审判庭判决本判决袁伯海继续交租而房主让租四个月, 对双方提出的要求都进行了让步, 颇有点前清县衙审理民事案件的味道。高等审判庭于7月29日做出了批示, 要求调阅相关的案卷卷宗, 在8月7日做出了批示要求遵守原判决并认为袁伯海有缠讼嫌疑。袁伯海于8月14日再次提出了上诉, 对于双方的议约进行了强调, 认为议约合法所以请求执行, 随后江宁地方审判庭咨呈高等审判庭案件是否应该继续执行“贵厅按照民讼律第五百六十三条办理庶本厅对于判决后上诉案件应否继续执行或废弃前判决按之贵厅准驳以便进行, 即希查明袁伯海不服上诉一案是否准理从速示遵, 倘系批驳, 望将该案原卷一并发还是为公便此呈”, 高等审判庭批示继续以后, 通知了被告房主提出答辩状, 给被告发送了答辩公文, 被告房主和原告袁伯海都委任了律师, 对于律师的权限则是“庭上一切之陈诉、民法九八之特权”, 在双方递交了上诉状和辩诉状以后, 在9月4日收到了侯讯传票, 在9月21日正式开庭, 先点名然后承发吏进行了报告, 在庭上双方提出了请求和解的上诉状, 在9月27日正式达成了和解状, 9月28日高等审判庭同意了和解并做出了批示。

3 清末民初江苏省民事上诉案件的特点

3.1 上诉的程序严格

在清末前中期的上诉中, 上诉的过程可以具体到县—府—道, 虽然法律上规定了不准越级上诉, 不过在实际案件审理中, 长官为了缓解社会压力和博取名声, 对于有重大冤屈的上诉还是进行了审理, 并对下级部门进行批示要求执行, 但从清末各地建立地方审判庭开始, 对于民事上诉程序便开始了严格的执行, 具体的执行准则则参考《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 对于不符合草案的上诉直接驳回, 要求对方按照草案所要求的方式执行, 第五百三十三条“控告应于送达判决后三十日之不变期间内提起之”则对上诉期限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超出期限的上诉得不到高等审判庭的支持, 比如1912年6月17日———1912年8月27日的“严树棠与朱晋墙基之争上诉案”中原告超出了上诉期限虽然进行了三次上诉不过最后还是没有成功, 高等审判庭特意向大理院提出申请也没有得到准许的批示。上诉程序的严格执行代表了一定程度上的程序正义的施行, 是清末民初中国民法进步的一个表现。

3.2 自我道德化现象严重

“自我道德化”是付海晏先生在《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1912-1949年鄂东民事诉讼案例研究》一书中第三章第二节提到的。“自我道德化表现为, 在诉讼中, 原告竭力为对方建构一个伪势力的战时形象, 作为对立一方, 被告极力结构对方所加之于自身的描绘, 并重构双方的形象”。具体来说就是双方不断给对方身上加上不好的标签, 在清末民初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在上诉中原告不仅对己方身份进行弱化造成被欺压的现象, 而且其中对于地方审判官的怀疑也逐渐增多, 例如在清末案例中“唐县尊与乾益泰号东朱姓至戚”, 通过对审判官员的怀疑造成原告被欺压的表象也是原告进行上诉所陈诉的理由之一。

3.3 民众法律意识觉醒

民众法律意识的觉醒在清末民初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各地设立审判庭以后, 虽说最开始由于不熟悉上诉的规则, 有许多上诉因为不符合程序被直接驳回, 但是到了1913年以后, 上诉的程序便逐渐被民众所了解与运用, 在这一过程中律师也得到了民众的重视, 律师制度与权利也得到了规范, 比如“庭上一切之陈诉、民法九八之特权”, 在得到了律师的帮助以后, 在上诉状与辩诉状中, 对于自己所受到的侵害与所要求权利的法律依据便可以直截了当地看出, 这又进一步推动了民众法律意识的觉醒。

4 对清末民初江苏省民事上诉案件审理的评价

首先在清末审判庭刚刚建立之初, 虽说认真履行了上诉程序, 但是并没有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 所以导致了许多上诉案件被直接驳回, 民众的权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民众渐渐熟悉了法律程序, 在民初开始了积极的争取权利, 争取土地、婚姻、债务权利的不少, 争取选举权的案件也开始增多, 江苏省民事上诉案件在清末民初可以说不仅仅是一个省而是中国人民对于西方程序正义法律的适应过程, 改变了传统中国“刑事靠法律, 民事依习惯”的印象, 推动了中国民众思想的进步, 对于后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法典的制定与实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2]沈家本.大清民事诉讼律草案[M].

[3]南京市档案馆,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南京市江宁区档案馆.辛亥前后南京司法判案实录[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2.

篇9:论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重构

关键词:民事诉讼;审级制度;上诉审程序;重构;

一、民事诉讼的审级制度的概念和功能

民事诉讼的审级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事审级制度主要是确定法院的纵向结构和权限划分,包括法院组织系统、各级法院权限配置与上下级关系、终审判决的审级及错误救济等。而狭义的民事诉讼审级制度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不同级别的法院受理和审理民事案件的职能划分,以及一个民事案件需要经过几个不同级别的法院审理,裁判即产生既判力的制度。

审级制度作为基本的审判制度和撑起诉讼程序的框架。对审判的独立和公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审级制度有利于保证司法的正确性。其次,审级制度有利于保障司法的终局性。最后,审级制度有利于维护司法的统一性。任何制度的设立都有其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因素,审级制度也不例外,审级制度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每一个程序的运行都会消耗一定的资源,有一定的成本,过高的成本将可能使该程序成为一种社会的负担。其次,容易导致案件的久拖不决,激化社会矛盾。设立过多的审级,容易使当事人产生不受尊重的感觉,从而不愿接受裁判,也对裁判产生怀疑。最后,审级制度的设立易造成司法资源的紧张。国家对司法资源的投入是有限的,过多层级结构的审级制度,要求有较高的投入,会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入不敷出。

二、我国的民事审级制度的缺陷

我国实行四级两审终审制,这四级法院都是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由于基层法院承担的仅是一审工作,除民诉法规定一审终审的案件外,其裁决效力是相对的,在上诉中存在被上一级法院推翻的可能性。中级法院和高级法院在作为一审法院时,其裁决效力也是相对的。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情形迅速增加,案件的类型也呈多样化趋势,而现行的四级两审终审的民事审级制度缺乏必要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影响了个案处理的公正性和法律适用的统一性。两审终审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具体表现为:

1上诉条件过于宽泛。滥诉现象比较普遍

上诉审程序作为一种救济程序,相对于第一审普通程序而言,理应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然而,我国法律对上诉的条件规定得过于宽泛,案件当事人不管基于什么原因,只要是“声明不服”,即有权提起上诉,这些原因可能是符合法律的规定,但也不可避免很多当事人是利用上诉故意拖延诉讼时间,从而延迟执行程序的启动。

2上诉审法院级别过低。审判质量不高

在我国的四级法院组织中,每一级的人民法院都可以作为一定范围内的民事案件审理的第一审法院。一审民事案件大多集中在基层人民法院,因此中级人民法院就成为了绝大多数民事案件的终审法院,由于终审法院的级别较低,不利于抵制地方保护主义的干预,由此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终审法院靠近案发地,使其与当事人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增大,容易影响裁判的公正性。

3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对下指导和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虽然民事诉讼法也赋予了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初审权,但在实践中这种权力很少运用,而且上诉案件的审理多在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作为高级人民法院,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很少处理二审案件。所以,它们缺乏实际处理案件的经验,对下级法院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

4法院系统内部的案件请示制度,严重影响案件的审理质量

案件请示制度是指下级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就案件的实体或程序出现的问题,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上级法院请示,上级法院研究后予以答复的制度。在审判工作实践中,下级法院就一些重大疑难案件或特殊情形的案件向上级法院请示,是没有法律根据的,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内部案件请示制度导致了上级法院在案件上诉前就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实际上已是先入为主了。这种做法使上诉审失去了存在的真正意义,变相的剥夺了当事人的上诉权。针对请示的案件,上级法院一般只是听下级法院的汇报,并不直接审理案件,其在程序上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缺乏当事人和社会的有效监督,很难保证案件的审理质量。

三、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的重构

一项制度的设计必然有其社会与现实背景基础,我国的两审终审制度是基于当时的国情而确立的,其设计中更多的考虑了诉讼的经济价值中的“效率”定点。我国实行绝对的两审终审制,难以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难以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难以保证法律的统一适用,最终将导致上诉审功能紊乱和失调。因此,重构我国民事上诉审程序势在必行。民事诉讼所设立的审级制度需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多元化设置是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司法制度的要求。所谓多元化就是说并不是每一个案件都必须经过三审终审,而是有条件的进行一审终审与三审终审并存。将一审终审制和三审终审制相结合共同构成我国的审级制度,审级制度应当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维护司法公正为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上诉审程序进行重构。

1建立有条件的一审终审制

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中,对一些特殊案件规定了一审终审制度。这里所谈的有条件的一审终审制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某些案件只经过一审法院的审理,裁判即产生既判力的制度。一审终审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终审。对于一审判决,上诉的途径被堵住。所以,一审终审的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应该明确并公示。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笔者认为:首先,对诉讼标的金额进行限制。在法国,根据法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预审法院审理的案件,如果诉讼标的金额不超过3500法郎的,实行一审终审;初审法院审理的案件,诉讼标的金额在2000法郎以下的也实行一审终审。在德国,根据德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诉讼标的额较小的案件当事人的上诉权进行了限制。例如关于请求财产权的诉讼,申明不服的标的的价额不超过700德国马克的不许控诉;如果申明不服的标的不是一定金额,而准许控诉与否是由这种标的的价额决定时,则必须要说明这种价额。在我国,由人民法院派出法庭审理的小型经济纠纷案件与日俱增,且小额的民事诉讼案件占所有的民事案件的比例相当大,所以规定对这类案件进行一审终审,是对现行人民法院组织机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约。通过运用简捷、快速的程序审理大量的一审民事案件,可以缓解对诉讼程序的压力,保障三审终审

制度不会产生诉累。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大,争议标的金额的最低标准可以由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其次,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对案情简单、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规定不许上诉。所谓的案情简单是指双方当事人对案件事实的争议不大,而且案件性质简单,案情比较明了,证据较充分。当然,案件的难易程度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在实践中很难把握尺度,需要法官正确的使用自由裁量权予以判定。对于当事人认为属于复杂疑难的案件,或是案件事实清楚、但争议大的案件,可以请求上诉,但必须经过上级人民法院许可,这是在一审终审情况中保留例外。最后,规定当事人双方可以在订立协议中约定是否进行一审终审,或是纠纷发生前书面约定对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一审终审制,即约定不上诉原则,不论争议的是否符合一审终审的诉讼范围,当事人对一审所做出的裁决,不能就该裁判提起上诉。上诉权是当事人处分权力的一种,法院应尊重双方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只要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就应当对其给予法律上的认可和保护。但当案件涉及到公共利益时,则规定不适用约定不上诉。

2建立有条件的三审终审制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诉讼公正的价值目标被推到首要位置,即使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作为代价,也必须充分保障诉讼的公正性。第三审程序的设置其必要性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三审终审只是表明一个案件最多经过三级法院审理,而并非每个案件中当事人都有权提起两次上诉,使案件经历三级法院审理。三审终审与两审终审程序的目的显然是不能完全相同的。从事实认定的间接性、事实信息的耗散性、高级审判机关的负担以及诉讼效率考虑,各国对三审终审制度的设计都规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从争议金额或案件类型方面对上诉予以适当限制。这是目前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纳的一种通常的限定上诉方法,如在法国。根据1998年12月28日修改新民事诉讼法典的法令规定,在大审法院和小审法院提起上诉的最低限额提高到25000法郎。诉讼标的额在此之下的判决就不得提起上诉。

上一篇:《知名人故事,懂人生道理》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