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2024-05-26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核、报批。部门预算由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组成。

2、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和罚没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其他收入等必须列入收入预算,不得隐瞒或少列。

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实物),要据实及时入账,不得隐瞒,更不得另设账户或私设“小金库”。

按规定纳入财政专户或财政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或罚没款,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滞留在单位坐支、挪用。

3、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支出预算,应当保证本部门履行基本职能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对其他弹性支出和专项支出应当严格控制。

支出预算包括:人员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专项支出。人员支出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没有政策规定的项目,不得列入预算。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的编制应本着节约、从俭的原则编报。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预算的编制应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标准,逐项核定。专项支出预算的编制应紧密结合单位当年主要职责任务、工作目标及事业发展设想,并充分考虑财政的承受能力,本着实事求是:从严从紧、区别轻重缓急,急事优先的原则按序安排支出事项。

4、对财政下达的预算,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用款计划和项目支出计划。预算一经确立和批复,原则上不予调整和追加。

5、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和上级补助资金的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的申报、论证、实施、评审及验收制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专.项资金应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虚列项目辜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浪费、套取、转移专项资金,不得进行二次分配。单位应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支出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审批、审查制度,完善内部支出管理,强化内部约束,不断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成本。各项支出应当符合国家的现行规定,不得擅自提高补贴标准,不得巧立名目、变相扩大个人补贴范围;不得随意提高差旅费、会议费等报销标准;不得追求奢华超财力购置或配备高档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和其他设施。

篇2: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业务管理制度

为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经纪律、财会制度,确保学校工作正常运行,有效行使监督管理职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资金支出行为,促进机关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预算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程序规范、厉行节约的方针。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政府采购等部门沟通协调机制,确保预算编制部门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相关的信息,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二、根据单位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三、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建立健全单位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篇3: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之业务预算

行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高速发展和管理的要求不断加强, 缺少信息化支撑的矛盾越来越成为行业全面预算管理发展的障碍。目前, 行业中部分单位的全面预算在编制、审核、执行与控制、评价和考核等方面, 仍然停留在手工阶段, 缺乏信息化工具的有效支持, 致使工作量大、预算时效性差、不能实施有效的实时控制。从广泛实践的情况看,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贯彻和落实, 显得尤为必要。相应地, 从目前的行业管理形势来看, 落实一套统一功能、技术先进、具有烟草行业管理特色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成为烟草行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升水平的迫切要求。

建立烟机集团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 包括预算编制与上报、预算执行与控制、预算调整与变更、预算考核与评价, 以及授权管理等功能模块, 实现信息集成、数据共享、共同控制, 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全面的预算管理, 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功能和作用。

预算指标、事项表达方式通俗化。采用“业务看得懂、财务好操作”的表达方式, 设计预算编制表格及其内容、项目, 充分利用预算管理信息平台, 大量简化预算编制过程, 减轻预算编制工作量, 而将大量专业性非常强的数据转换工作, 由财务部门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后台进行转换处理, 从而努力消除由于语言障碍产生预算编制混乱和低效问题, 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效率。

业务编制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包含物料信息、物料的工艺路线信息、工作中心、产品的预算BOM信息等。因为生产成本的预算对基础数据的质量要求非常高, 这就要求我们所要用的各项基础信息必须准确、完整, 这样才能为预算的编制提供准备的依据。

业务预算包含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生产成本预算。

1) 销售预算主要是由销售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大纲和市场预测对明年的产品销售做出相对准确的预算编制。

2) 生产预算则要根据产品的库存, 零配件的库存以及产品的生产BOM, 计算出要生产的产品的数量和零配件的生产数量。

生产预算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 整机生产预算的编制根据销售预算中的销售量、整机库存计划。

整机生产量=销售量+期末库存-期初库存。

部件生产预算的编制根据整机生产计划中的生产量、部件库存计划和预算BOM。

部件生产量=耗用数量+期末库存-期初库存, 耗用数量=上级部组件生产量*BOM消耗定额。

3) 生产成本预算是业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产成本预算我们可以计算出直接人工目标成本、制造费用目标成本、燃料动力目标成本。

根据预算管理规程规定, 生产成本预算包括整机目标成本、部件目标成本、分厂责任成本三部分。成本预算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动力费、制造费用四部分组成。成本计算过程生产A整机 (预算BOM) 为例描述如下:

1) 目标总工时的计算

目标总工时=236*人数*8*平均出勤率 (按四个分厂计算) ;注:年度/1、季度/4、月度/12。

2) 目标单耗的计算

A.直接人工目标小时工资=分厂工资总额/目标总工时;

B.燃动费目标单耗=分厂燃动费需求数量/目标总工时;

C.制造费用目标小时分配率=分厂制造费用总额/目标总工时;

注:按预算项目分别计算, 如水、电、汽、折旧费等。

3) 单位目标成本计算

A.直接人工单位目标成本=直接人工目标小时工资* (工艺路线的准备工时+加工工时*BOM消耗定额) ;

B.燃动费单位目标成本=燃动费目标单耗* (工艺路线的准备工时+加工工时*BOM消耗定额) *单价;

C.制造费用目标单耗=制造费用目标小时分配率* (工艺路线的准备工时+加工工时*BOM消耗定额) ;

D.直接材料目标成本=外购材料单价*BOM消耗定额或下级BOM单位直接材料*消耗定额。

4) 生产成本计算:

A.直接材料=计划价×BOM消耗定额×生产数量;

B.直接人工=直接人工目标小时工资* (加工工时*BOM消耗定额+准备工时) *生产数量;

C.燃动费=燃动费目标单耗* (准备工时+加工工时*BOM消耗定额) *生产数量;

D.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目标小时分配率* (准备工时+加工工时*BOM消耗数量) *生产数量;

注:生产数量为各自制零部件。

5) 整机目标成本预算表

以整机为对像, 直接材料均为一级部组件, 数据来源于部件目标成本 (单位直接材料*BOM消耗定额、单位直接人工*BOM消耗定额、单位燃动费*BOM消耗定额、单位制造费用*BOM消耗定额) , 模数件的成本计算通过在整机上设置比例对应乘标准部件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动力和制造费用合计数*比例得到相应的成本;直接人工、燃动费和制造费用为整机生产环节所耗用的费用。举例说明如下:

以A为例, 直接材料=B直接材料目标成本*1+C直接材料目标成本*1+D直接材料目标成本*1+L (计划价) *2;直接人工=A工时*目标小时工资;燃动费=A工时*燃动费目标单耗*单价;制造费=A工时*目标小时分配率;工时=准备工时+加工工时。

1) 部件目标成本预算表

以一级部组件为对像, 直接材料按BOM展开后所有下级叶子节点 (平行结转法) 计算, 材料均为外购料, 材料目标成本=BOM消耗定额*计划价;直接人工、燃动、制造费按分厂列示, 工时*目标单耗, 工时=准备工时+加工工时*BOM消耗定额。举例说明如下:

以C为例, 直接材料 (消耗数量*单价) =H*1+M*1*单价+R*1*单价+X*1*单价+Z*1*单价, 直接人工=C工时*目标小时工资+G工时*目标小时工资+N工时*目标小时工资+S工时*目标小时工资;燃动费=C工时*燃动费目标单耗*单价+G工时*燃动费目标单耗*单价+N工时*燃动费目标单耗*单价+S工时*燃动费目标单耗*单价;制造费=C工时*目标小时分配率+G工时*目标小时分配率+N工时*目标小时分配率+S工时*目标小时分配率。

2) 分厂责任成本预算表

以一级部组件为对像, 考虑产量和分厂, 直接材料按BOM展开后对应分厂所有直接下级计算, 直接材料=一级部件产量* (对应分厂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价) ;直接人工=工时*产量*目标小时工资;燃动费=工时*产量*燃动费目标单耗*单价;制造费用=工时*产量*目标小时分配率;工时=准备工时+加工工时*BOM消耗定额。举例说明如下:

以C为对像发生在机加二分厂的直接材料=C产量* (M消耗定额*计划价+N消耗定额*计划价) , 直接人工=G工时*C产量*目标小时工资, 燃动力=G工时*C产量*燃动费目标单耗*单价, 制造费=G工时*C产量*目标小时分配率;工时=准备工时+加工工时*BOM消耗定额。

预算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均是公司战略目标与规划, 通过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匹配上战略目标赖以实现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实现全面预算体系与战略规划在管理体系上的无缝链接。通过预算将战略进行具体落实和量化, 以确保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从机制上建立起战略目标实现的保证机制, 预算管理因此成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陈佳贵.现代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2]罗鸿, 王忠民.ERP原理.设计.实施[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112-118.

篇4: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业务控制 内部控制 预算业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事业单位预算业务的控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状况并不容乐观,从思想层面到执行层面都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风险。

一、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一)预算控制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预算控制意识薄弱具体表现为:一是认为编制预算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向国家财政部门要钱,而与本单位财政预算无关。因此,虚报、多报的现象十分严重,致使预算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二是单位财务部门编制预算缺乏现实依据,认为单位财政预算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与单位其他部门无关。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得不到单位其他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全面掌握各部门的资金实际收支情况,预算编制只能凭历史数据和主观经验进行,从而导致了预算编制的随意性,调整和追加预算的情况时常发生,给政府财政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预算编制准备不充分,编制缺乏科学性

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过程往往时间很短,加上各职能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财务部门缺乏科学的预算方法,从而导致预算编制质量低,编制情况与实际业务活动脱节,预算项目不明细,预算约束不够、预算松弛及资金浪费等诸多问题。譬如,在对公用经费项目的预算上,预算编制长期沿用增量预算法,即简单地根据上年度的基数加本年度增减因素来确定本年度的收支规模,指标基数缺少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因而经费预算比较笼统,对基期数额中不合理的因素不但没有剔除,反而在下一年度延续,从而不利于单位预算和财政开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强,监督机制不完善

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管一直是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造成预算执行力度不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对预算执行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因而超标准或超额度执行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预算追加和预算调整的随意性大,严重影响了财务预算本身的严肃性,给人们造成执行预算时也可以随意执行的错误认识。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管理层“重预算,轻执行”的做法,致使预算监督机制无法有效督导预算的全面落实,预算执行中的各类问题被掩盖或忽视,这样一来,预算的效力大打折扣。

(四)预算评价分析机制缺失,预算控制作用被弱化

预算评价分析机制是有效指导和规范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工作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缺乏科学的预算执行评价分析体系,无法对预算执行的进度、预算执行效果以及实际资金需求做出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同时,缺乏相应的预算考核奖惩机制,预算执行好的部门得不到奖励,不执行预算或预算执行的不好的部门也得不到惩罚,从而使得各部门人浮于事,预算控制的作用被大大的削弱。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的措施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看到,预算控制意识薄弱、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预算执行力度不强。预算监督和预算评价分析机制不完善等是目前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中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强事业单位预算业务控制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和着手。

(一)增强预算控制意识

预算控制意识是做好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前提,在预算业务控制中起到思想统领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应高度重视提高各部门全体工作人员的预算控制意识,组织重点相关人员进行财务预算知识的学习和预算业务培训,保证各部门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预算对单位财政规划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自觉参与到财务预算各项工作中来,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编制,为财务部门提供所需资料和相关数据,为预算业务控制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对于财务部门预算工作人员来说,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立足本单位的基本现状,实事求是,用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认真做好预算编制,并对可能支出的项目进行重点考察,统筹安排;对于单位管理层领导来说,也要从思想上切实增强预算控制意识,由“重预算,轻执行”转到“重预算,更重执行”上来,切实保证每项预算都能落实到位。

(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规性

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规直接关系到预算执行的效果以及预算的效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规性,首先,要完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切实做到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年度的计划和目标,在科学合理的假设前提下,综合选用科学的预算方法进行预算。比如,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推崇“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以及“零基预算”与弹性预算相结合的综合预算方法都是比较科学的预算方法。其次,要遵循相关预算编制政策,及时调整预算编制标准,在有关预算编制的标准和政策随着国家宏观形势的变化而发生调整时,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我国财政部规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要遵循“二上二下”的程序和时间要求,要符合人员定额、实物定额等标准,要符合严控“三公经费”等行政经费支出的政策要求,要符合完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政策要求等等。

(三)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和考核力度

预算监督和考核机制是预算执行能够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是保障预算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建立相关的预算执行制度和规则,建立与完善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使预算执行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财政、审计和事业单位内控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其财务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的合理性,确认各项开支是否严格控制在安排的支出范围和标准内,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并责令限期进行整改。此外,还要加强单位预算工作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对预算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保障专款专用,避免单位预算资金的盲目使用。其次,要完善与健全单位内部的评价考核机制,不断提升单位资金使用的效益。结合預算实际完成的情况,事业单位应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督、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保证预算编制得到切实执行,对预算编制执行好的部门要给予适当奖励,对预算编制执行不力的部门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同时,通过预算考核评估也可以考核和监督单位所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与标准是否合理。

(四)大力完善预算控制信息系统

鉴于事业单位存在的预算控制滞后于实际业务的发生,预算难以实时监控的情况,事业单位可以大力推行和完善预算控制信息系统,组织和开发预算管理信息软件,通过系统软件实时将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反馈到信息系统中,这样一来,管理层就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系统随时关注和了解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存量情况,并及时与单位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从而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的带来的矛盾:大大提高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水平,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算控制已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手段,一套行之有效的预算业务控制流程,不仅能够增强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国家财政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及时发现目前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预算控制的作用,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规性,不断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和考核力度,并大力完善预算控制信息系统,确保预算业务控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和效力,为事业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碧媛.论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与内部控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02:31-32.

[2]王汉国,孙妮娜.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J].绿色财会,2012,10:17-19.

[3]窦静.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10:44-45.

[4]刘秀梅.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控制初探.现代商业,2013.29:24-25.

[5]卢已连.浅谈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106-107.

篇5: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单位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程序,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的预算业务管理。

第三条:预算管理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一致、厉行节约、注重绩效的原则。

第四条:制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

4、《关于州本级机关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暂行规定》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成立由单位领导班子、财会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专门履行预算管理职能的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能:

1、审定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2、确定单位预算管理的政策,办法和要求。

3、审定年度预算编制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

4、研究审定单位预算草案,个性是重大项目立项和经费分配使用计划。

5、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6、听取预决算执行状况分析报告,组织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督促各业务部门按照进度执行预算并改善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7、审批预算追加调整方案。

8、审定单位决算和绩效评价报告。

9、其他相关决策事项。

第六条:成立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组织领导,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其中的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以下由财务部门代指),履行预算日常管理职能:

1、草拟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后,督促各相关部门和岗位落实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2、拟定年度预算编制程序、方法和要求,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

3、组织和指导业务部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

4、汇总审核各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推荐数,进行综合平衡,构成预算草案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后对外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5、组织业务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和工作计划对同级财政

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进行指标分解、细化调整。

6、将财政部门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单位预算分解细化后的预算指标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达至业务部门。

7、跟踪、监控、定期汇总分析预算执行状况,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交预算执行分析报告。

8、汇总审核各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追加调整申请,构成预算调整方案,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

9、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

10、编制单位决算报告和相关绩效评价报告,开展决算分析工作,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后对外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11、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第七条:以各业务部门为单位成立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以下以业务部门代指),组织开展本部门或本岗位的预算编制工作,并严格执行审批下达的预算,利用分配到的经济资源开展业务工作,完成工作目标。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主要职能:

1、带给编制预算的各项基础资料,根据本部门或本岗位的工作计划提出预算推荐数。

2、按照财务部门的要求及本部门或本岗位的工作计划对预算控制数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本部门的具体工作及相关岗位。

3、严格按照审批下达的预算及相关规定执行预算。

4、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工作计划的调整及单位的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提出预算追加调整申请。

5、配合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的综合平衡和执行监控,及时按要求解决本部门或本岗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6、执行其他相关任务

第三章:预算编制

第九条:预算编制按照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编制,当年实现收支平衡。

第十条:财务部门应按同级财政部门预算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原则、资料、方法、要求部署本单位和所属单位预算编报工作,提出本部门和单位预算编制总体要求。

(一)业务部门按照预算编制要求,根据本部门或本岗位预算年度工作计划和经济活动资料,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合理测算,提出预算推荐数。

(二)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推荐数,根据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计划、工作安排及资金额度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后,上报财务部门审核。

(三)财务部门对各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是否贴合人员定额、实物定额等标准、是否贴合严格控制“三公经

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一般性支出等政策要求,是否建立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等合规性要求进行审核,并构成本部门预算草案。

(四)财务部门将预算草案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对建设工程、大型修缮、信息化项目及大宗物资采购等重大事项,应按要求对业务事项的目的、方案的可行性、计划的科学性及金额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立项评审。

第十一条:经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的预算草案,由财务部门在“一上”阶段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二条:财务部门对同级财政部门在“一下”阶段下达的预算控制数进行分解,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达给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在控制数额度内对需要进行压缩或调整的项目重新细化调整,财务部门审核汇总构成调整后的预算草案,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由财务部门将调整后的预算草案在“二上”阶段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第四章:预算执行

第十四条:业务部门要严格按批复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改变资金用途。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应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业务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项目实施进度及批复的预算,编制本部门的月份资金使用计划报归口管理

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

(一)财务部门重点对月份资金使用计划是否在预算指标范围内、是否贴合规定的支出标准和支出方向、是否贴合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相关要求、是否提交相应的文件和单据等方面进行审核。

(二)业务部门按批准后的用款计划组织经济活动和项目建设,需要办理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的要按有关政策规定和程序履行相关手续。财务部门在同级财政部门拨付的预算限额内按单位财务制度的具体规定支付资金。

第十六条:由于外部环境、国家政策和不可抗力等因素影响,或根据实际需要务必增加的支出,应办理预算追加调整。

(一):业务部门提出预算追加调整申请,详细说明追加理由、推荐方案、调整前后预算指标的比较及所带来的影响等资料,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二)报财务部门审核汇总,构成预算调整方案,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透过后,由财务部门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本着勤俭节约、确保工作需要的原则,认真研究提出意见,经部门预算管理委员会群众研究后,按规定程序和权限分别报上级部门。

第十七条: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财务部门应定期通报各业务部门预算执行状况,重点通报建设项目、大宗物资采购等重大预算项目执行状况。预算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预

算执行分析会议,审议预算执行阶段性报告,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第五章:决算和预算绩效管理

第十八条:财务部门负责本单位会计核算,按照同级财政部门决算编制要求和单位实际经济业务进行年终决算,编制决算报表和分析报告。

第十九条:决算编制应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决算编制完成后,应由专人进行审核。重点对决算报表资料是否完整,数据是否真实、准确、与会计账簿的相关数据是否一致、与财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带给的对账数据是否相符、是否贴合报表间、报表内各项目间的逻辑关系。审核人员审核后要进行签字确认。

第二十条:财务部门加强决算分析工作,重点分析业务部门预算执行状况、资金和实物资产使用状况、各项支出安排是否合理、项目支出是否到达既定的效果,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推荐,构成分析结果报告,报送预算管理委员会,并反馈给各业务部门,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和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

第二十一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第二十二条:业务部门根据单位总体发展目标和各自的职能分工及项目建设状况,思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因素,制定本部门具体的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并根据实现预算目标的需要测算资金投入、编制预算,财务部门审核。经财务部门审核汇总,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随同部门预算上报财政部门。

第二十三条:建立预算执行监控机制。财务部门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各业务部门预算执行状况进行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确保业务部门开展各类业务事项均贴合预算要求,并依据相关工作计划和定额标准严格执行预算。

第二十四条:建立绩效评价制度。财务部门负责组织本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并将预算执行的效果和效率纳入业务部门和个人的考核和奖惩范围。财务部门编制绩效评价报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结果反馈给各业务部门,并按要求上报同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五条: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对于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业务部门,在以后年度分配方面给予优先思考;对于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业务部门,应进行整改,并对以后年度的项目立项和预算分配从严把关和控制。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由本单位财务部门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二)预算业务工作流程图

(一)预算编制流程图:

(二)预算批复下达流程图:

(三)预算执行环节流程图:

篇6: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作为专门履行预算管理职能的决策机构。组长:陈广帅,副组长:燕峰 陈庆明。

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能: 审定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确定单位预算管理的政策、办法和要求。审定年度预算编制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

研究审定单位预算草案,特别是重大项目立项和经费分配使用计划。

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听取预决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组织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督促各执行机构按照进度执行预算并改进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审批预算追加调整方案。审定单位决算和绩效评价报告 其他相关决策事项

3.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设在财务科,由财务科负责人组织领导,成员包括:唐涛 张亚男 赵峰。

4.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职能:

草拟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后,督促各相关部门和岗位落实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

拟定年度预算编制程序、方法和要求,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

组织和指导各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开展预算编制工作。

汇总审核各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提交的预算建议数,进行综合平衡,形成预算草案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后对外报送同级财政局审批。

组织各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根据职能分工和工作计划对同级财政局下达的预算控制数进行指标分解、细化调整。

将单位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分解细化后的预算指标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达至各预算管理执行机构。

跟踪、监控、定期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提交预算执行分析报告。

汇总审核各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提交的预算追加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方案,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

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

编制单位决算报告和相关绩效评价报告,开展决算分析工作,报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后对外报送同级财政局审批。

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5.预算业务管理执行机构职能: 提供编制预算的各项基础资料,根据本部门或本岗位的工作计划提出预算建议数。

按照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的要求及本部门或本岗位的工作计划对预算控制数进行分解、细化,落实到本部门的具体工作及相关岗位。

严格按照审批下达的预算及相关规定执行预算。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工作计划的调整及单位的预算业务内部管理制度,提出预算追加调整申请。

配合预算业务管理工作机构做好预算的综合平衡和执行监控,及时按要求解决本部门或本岗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执行其他相关任务。

6.归口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

负责汇总审核其归口管理业务事项的预算基础资料、相关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建议数和细化调整数。

负责归口审核相关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执行申请和预算追加调整申请。

对归口管理业务事项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开展其他相关工作。

7.预算管理工作不相容岗位包括: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预算执行与分析评价。

8.各业务部门必须参与单位的预算编制,并相互沟通协调(明确各业务部门在预算编制中的职能,落实各业务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

9.预算编制要遵循“二上二下”的程序和时间要求。10.预算编制要符合人员定额、实物定额等标准。11.预算编制要符合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行政经费支出的政策要求。

12.预算编制要符合完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政策要求。部门申请预算时,要按要求申报绩效目标。

13.预算各部门之间要每季度对与预算编制相关的基础数据和重要信息进行一次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

14.各业务部门根据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支出需求进行合理测算,确认完成各项工作所需的相关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提出本部门或本岗位的支出需求;在同级财政局下达预算控制数后,各业务部门对本部门的预算控制数作进一步分解、细化,根据工作计划对具体工作安排进行相应的资源配置。

15.各部门提交的预算建议数在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之前,要经过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科的审核。

14.归口管理部门主要对归口管理范围内的业务事项进行合理性审核,包括根据业务部门的工作计划对其具体工作安排和资金额度的合理性进行审核。

15.财务科主要对预算建议数进行合规性审核,包括审核业务部门对预算建议数的测算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

16.建设工程、大型修缮、信息化项目和大宗物资采购等专业性较强的重大事项,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对业务事项的目的、方案的可行性、计划的科学性以及金额的合理性进行综合立项评审。对必须指定专业机构评审的,要按规定由专业机构评审;对可以自行评审的,可以成立评审小组自行组织评审,或委托外部专家或机构等第三方进行评审。

17.财务科根据同级财政局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和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提出的支出需求,明确各项业务工作的预算额度、支出方向和支出标准,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下达至各业务部门,完成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将预算指标直接落实到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及相关岗位,并为各业务部门的预算执行制定相关的预算执行规则。

18.预算编制流程图和流程节点:

• 预算编报子流程节点说明

• B1:根据财政局下发的编制预算的通知,召开预算编制工作会,将财政局下发的通知及相关数据下发给各业务部门;

• A1:各业务部门按照预算编制要求,根据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资产配置情况,提出预算建议数,并提交申报基础数据和绩效目标等材料,报送财务科;

• B2:财务科对各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建议数及申报材料进行预审,汇总形成预算单位预算建议数;财务科负责人对预算建议数进行审核,确保无误后上报单位领导审议;

• C2:预算管理委员会审定单位预算建议数;

• D2:财政局审核提交的预算建议数,依据财政资金安排,及时下达资金控制数。

• 预算分解子流程节点说明: • E1:财政局下达控制数作为预算分解工作起点; • B2:财务科预算管理人员在控制数基础上,分解、细化预算控制数,经财务科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形成对各业务部门控制数;

• C2:单位领导班子对下达各业务部门的控制数方案进行审核、审批;

• A3:各业务部门在预算控制数范围内,进行细化调整,形成本部门预算草案;

• B3:预算管理人员收到各业务部门预算草案后,进行综合平衡,形成本单位预算草案,报财务科负责人审核;财务科负责人审核预算管理人员汇总形成的本单位预算草案,报领导班子审批;

• C3:单位领导班子审核本单位预算草案,提交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表决;

• D3: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表决通过单位预算草案,然后报财政局审批;

• E3:财政局依据规定程序审批各单位上报的预算草案; • E4:财政局将批复后的正式预算下达各单位执行。

• 预算审批下达流程节点说明:

• B1:财务科预算管理人员将财政下达预算指标分解、细化,经财务科负责人审核通过,形成各业务部门的预算指标;

• C1:将预算指标报领导班子审批;

• D1:领导审批同意后,报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决议通过,以明确各部门权利义务;

• B2:财务科根据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决议,下达各部门年度预算指标; • A2:各业务部门收到正式预算批复,进行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进入预算执行环节。19.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

(1)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国家政策调整、不可抗力的重大自然灾害的出现、发生公共紧急事件时,预算编制的依据发生变化并影响到预算执行时,需要进行预算调整。

(2)预算调整由各业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详细说明调整理由、建议方案、调整前后预算指标的比较及预算调整所带来的影响。

(3)财务科和归口管理部门对各业务部门提交的预算调整申请报告进行审核。

(4)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审核后的预算调整进行审批。(5)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预算调整事项性质或调整金额的不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送主管部门、财政局审核审批备案或审批。

(6)下达相关业务部门执行。20.预算追加调整流程图:

C

• A1:业务部门在预算执行中遇到特殊紧急情况,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应按规定的预算追加调整程序,提出预算追加调整申请;

• B1:财务科负责人收到经业务部门分管领导审批的预算追加调整申请后,对预算追加调整申请进行金额审核,出具审核意见,交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

• C1:预算管理委员会依据财务科出具的审核意见,在财政批复范围内,审批预算追加调整申请;

• C1:预算追加调整申请经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批示或批准后,如需上报财政局追加,按规定上报财政局审批; • B2:财务科在收到对业务部门预算追加调整申请的批复后,依据批复办理业务部门相应预算的追加工作,同时将批复下达业务部门;

• A3:业务部门收到财务科下达的预算追加调整批复后,依据批复组织实施相应的预算执行工作。

21.对各业务部门明确预算执行方式。包括预算直接执行、依申请执行、政府采购执行。

22.对于业务内容和支出金额都比较明确或有规律可循的支出事项,可一次性下达预算指标,并在下达预算指标的同时限定业务工作的支出标准和方向。

23.对于支出总额明确但具体内容需随着工作开展才能进一步明确的业务事项,可以先下达预算总额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履行执行申请与审批程序,也可以分批下达预算指标。

24.对依申请执行的业务事项,相关业务部门必须在明确的预算指标下提出执行申请,未经预算指标申请并通过审批的,不得提出执行申请。

25.对依申请执行的业务事项,预算执行申请额度超过本业务部门或本岗位可执行预算指标,业务部门应当首先按照程序办理预算追加调整,增加可执行预算指标后,再提出预算执行申请。

26.预算执行申请提出后,由归口管理部门和财务科进行审核:(1)业务部门的执行申请是否与其预算指标、工作计划一一对应。

(2)是否按照规定提交相应的文件和单据。

(3)是否按照规定的支出标准和支出方向提出申请,是否符合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

27.严格预算执行审批控制。在业务事项的行为发生之前,应当经过适当的审批。

28.财务科和归口管理部门每月月末与各业务部门进行沟通,运用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对各业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

29.财务科和归口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大宗物资采购、对外投资等重大预算项目应当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

30.财务科每月月初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31.预算管理委员会每月月初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审议预算执行阶段性报告,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32.预算执行流程图:(1)预算执行申请子流程 • 预算执行子流程节点说明:

• A1:部分业务由有关制度规定可以由业务部门直接执行并直接进入借款报销环节,可以不申请预算指标,其余业务需进入预算执行申请环节;

• B1:业务部门的分管领导对业务可行性进行审批; • C1:财务科对预算合规性进行审核,超过权限需要由单位分管财务领导进行审批; • 预算执行子流程节点说明: • A1:部分业务由有关制度规定可以由业务部门直接执行并直接进入借款报销环节,可以不申请预算指标,其余业务需进入预算执行申请环节;

• B1:业务部门的分管领导对业务可行性进行审批; • C1:财务科对预算合规性进行审核,超过权限需要由单位分管财务领导进行审批;

• 资金支付子流程节点说明:

• A1:业务部门申请按照预算执行申请结果执行,对于按规定需要办理借款的,部门经办人依据经费支出事项的批复,填写《借款审批单》或《领用支票审批单》,并按《经费支出管理办法》的规定,附上借款事项相关的审批单据,提出借款申请。

• B1:借款审批岗对《借款审批单》或《领用支票审批单》进行复核无误后,经财务负责人或者分管领导按不同的审批权限审批后交出纳办理借款;

• D1:出纳根据已审核和审批的《借款审批单》或《领用支票审批单》办理借款;

• A2:业务部门经办人严格按照批复结果执行,完毕后整理票据,填写《费用报销审批单》,提出报销申请; • C2:报销审批岗依据支出细则对《费用报销审批单》及相关附件进行审核,并指定资金账户,审核无误后,经财务负责人或者分管领导按不同的审批权限审批后交出纳;

• D2:单位出纳对报销单据进行审核;

• D3:单位出纳按照审核结果进行付款,将单据交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处理。

• 33.财务科应当合理设置决算报表的编制岗位、审核岗位和分析岗位。

• 34.每年11月份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决算工作培训。• 35.财务科每季度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决算报表的编制要求和全面掌握决算报表编制所需相关资料。• 36.财务科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要对凭证录入进行仔细复核,做好与业务部门的数据核对工作和单位与财政局的对账工作。

• 37.每年对决算报表的编制、审核和分析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完善工作程序。

• 38.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财政局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时限编制决算报表。

• 39.决算报表编制完成后由专人进行审核。• 40.审核人员应重点审核: •(1)决算报表的内容是否完整,有无缺表、少表,少填、漏填指标等问题;

•(2)决算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准确,与会计账簿的相关数据是否一致,与财政局和单位内部各部门提供的的对账数据是否相符;

•(3)计算是否正确,决算报表数据是否符合报表间、报表内各项目间的逻辑关系,决算报表数据的计算是否正确。

• 41.审核人员在审核工作完成后,要签字确认。• 42.加强决算数据分析和运用 • 决算数据分析流程包括: •(1)收集数据资料 •(2)确定差异 •(3)分析原因 •(4)提出措施 •(5)反馈报告 43.决算分析方法包括:(1)定性分析法

(2)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

44.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1)确定单位总体发展目标和具体目标;

(2)每季度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并汇总分析,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

(3)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4)财务科编制绩效评价报告,将评价结果报告预算管理委员会,并反馈给个部门;

(5)绩效评价报告的内容包括:本年度计划绩效指标与实际执行情况的对比;与以往年度绩效指标实现情况的比较;对未实现的绩效目标的说明及补救措施;对年度绩效计划的评价;对不可行的绩效目标的调整建议;说明报告中提供的绩效信息的质量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6)根据评价结果,对绩效评结果较好的部门,在以后年度预算分配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绩效考核较差的部门,要求其进行整改,对以后年度该部门的项目立项和预算分配从严把关。

45.决算与绩效考评流程图

• 决算与绩效考评流程节点说明:

• A1:财务科对年度会计核算数据和预算批复数据进行准备;

• A1:财务科编制预算决算情况,并作为预算绩效考评的基础信息; • B2:业务部门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形成相关报告;

• C2:财务科和业务部门分管领导进行审核 • D2:预算管理委员会上会讨论并审核;

• A2:根据预算决算情况分析和人力资源相关政策进行预算绩效考评;

篇7: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学校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加强民主理财,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而制定的。以下是由收集整理的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范文,欢迎阅读。

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一)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应贯穿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是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1.预算是指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预算应当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2.编制预算的原则

政策性原则:编制预算要正确体现和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

可靠性原则:编制预算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收入预算要留有余地,对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打入收入预算;必要的支出预算要打足,不能留硬缺口。

合理性原则:编制预算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尤其要合理安排各项支出项目。

完整性原则:学校的各项收支均要纳入单位预算进行管理。

统一性原则:编制预算时要按照国家统一设置的预算表格和统一口径、程序和计算依据填列有关收支数字指标。

3.预算编制的方法

按照《规则》的有关要求,在编制正式的预算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总结、分析上预算执行情况,掌握财

务收支和业务活动及有关资料的变化,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同时应剔除上年一次性或临时性的因素;其次要客观分析预算事业计划和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最后要正确领会上级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

收入预算的编制

收入预算由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构成。

财政补助收入应依据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本预算定额指标和补助标准编制;

上级补助收入应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制;

事业收入对于我校来说主要是开展教学业务活动取得的事业收入。事业收入数应根据预计的学生人数,结合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计算;

经营收入按预计的业务量合理预计;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按附属单位预

计的收入编制。

支出预算的编制

支出预算由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和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构成。主要编制事业支出的预算。注意支出预算中的刚性支出(如人员工资)和保证教学业务活动正常运转的支出(如水电费、业务费等)必须优先安排。

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和社会保障费按照在册职工人数和规定标准编制;

助学金按财政规定的标准计提;

商品服务支出中有定额的,要按定额编制,没有定额的要根据下预计情况编制;

设备购置费按预算设备购置计划和有关规定编制;

修缮费按预算维修项目计划编制。

业务费按预算教学计划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编制;

其他费用可参照历史水平编制;

业务招待费按照预算公务费的比例(2%)编制;

4.预算编制和审批程序

预算由财务处编制,具体程序如下:

财务处根据上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的学校计划,分析有关政策对预算收支的影响,提出收支预算建议数,上报市财政部门审批。

财务处根据市财政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预算学校计划中各项目的轻重缓急,在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前提下,下达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报校长并经过学校党委会通过。

财务处根据下达的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正式下达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

5.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经计财处下达的各部门支出预算指标,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预算开始后,学校正式预算未批复前,为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行,财务处可以先按上的支出预算指标

安排各部门支出,正式预算批复后,按正式预算执行。

预算要在校长的领导下执行,由财务处具体组织实施。

加强预算控制和分析,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为保证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支出预算在执行内原则上不予调整,但因特殊情况或不可预见的因素需要追加支出指标的,应向计财处提出追加支出指标申请,并报校长审批,经审批后可增加该部门支出预算指标。

如国家政策有重大调整,对学校预算收支影响较大,确实需要调整学校收支预算的,上报财政部门审批。在没有收入来源增加时,不得追加支出预算。

6.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财务处于年终时按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财务决算,并说明本的预算执行情况,上报财政部门。

学校预算业务管理制度(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健全学校预算管理体制,加强预算管理,强化学校预算的分配、调控和监督功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预算执行的约束力,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经法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预算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目标任务编制的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具有指挥和调控全校经济活动的严肃性和强制力。预算管理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权结合、收支平衡的总原则。预算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未按规定程序报批,不得随意更改。

第三条 预算分为部门预算和学校综合财务预算。部门预算是根据财政局、教育局统一要求编制上报的预算文本,是学校上级主管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学校综合财务预算是学校所有资金的收支计划,由校级预算和所属二级部门预算组成。二级预算部门主要指各处室、系部。

第四条 预算每年编制一次。预算与会计致,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二章 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 党政联席会是学校预算管理的最高管理和决策机构,负责审议和批准预算及预算调整方案,监督预算的执行。学校综合财务预算需经学校党政联席会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六条 财务处负责汇总编制预算草案以及预算调整草案,并向学校党政联席会报告。

第七条 财务处是学校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等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准确编制部门预算草案;

(二)编制学校综合财务预算草案;

(三)审查校内各二级预算部门预算草案:

(四)负责预算调整方案的编制;

(五)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准确地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

(六)向校长室及时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第八条 按照发展优先,强调效率与效益的原则,各二级预算部门负责对其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专项预算项目选择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上报财务处。

第九条 各处(室)、系(部)是二级部门预算的责任主体,负责根据学校的要求组织编报本部门预算草案,落实本部门预算支出计划,严格控制本部门的预算执行。年内确需调整预算的,要据实向财务处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三章 预算编制的原则

第十条 预算编制坚持全面、协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协调发展,以保安全、保稳定、保运转、促发展的思路安排部门预算。坚持综合统筹、先收后支、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进行预

算编制。

第十一条 预算编制应贯彻真实性、稳妥性、重点性、完整性、透明性、公正性的原则。

第十二条 预算编制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所有收入全部由学校统一调度使用,全部支出由学校预算统一安排。

第十三条 预算收入编制应坚持实事求是,不虚增、不少列,并贯彻稳健的原则。

第十四条 预算支出编制应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支出预算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两部分。首先要保证经常性支出,并坚持适度从紧;其次按已落实的专项收入来源情况和学校自筹能力安排建设性专项支出。

第四章 预算编制的内容

第十五条 学校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部分组成。

第十六条 收入预算是预算内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各类办学资金 的收入计划。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指学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经费拨款。具体包括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和其他经费拨款。

(二)上级补助收入。指学校从上级主管部门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指学校开展专项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具体包括学费、住宿费等物价部门核定的教育性收费和科研收入。

(四)经营收入。指学校在专项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学校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上缴学校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指上述规定范围之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门面收入、租金收入等。

第十七条 支出预算是预算内

学校用于教学科研活动、基本建设和其他事业活动的资金支出计划。包括:

(一)事业支出: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专项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事业支出按类别又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为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完成正常工作任务所必需的开支;项目支出是学校为完成特定的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类项目支出。

(二)经营支出:指学校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三)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指学校发生的用非财政预算资金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四)自筹基建支出:指学校经批准用财政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所发生的支出。

第十八条 学校综合财务预算中应安排一定数额的机动经费,按照有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用于预算执行过程中

不可预见的特殊开支。

第五章 预算编制的程序

第十九条 由学校各部门根据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编制二级部门预算草案,报财务处汇总。财务处参考上预算执行情况,结合学校自身财力及收支增减因素进行综合平衡,拟定综合预算草案报校长室审查,经党政联席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 学校综合预算草案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学校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学校财务综合预算,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复后执行。

第六章 预算的执行

第二十一条 学校预算具有指挥全校财经活动的严肃性、权威性,一经确定,各二级预算部门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处对没有列入预算的项目和超出预算的支出有权拒绝支付。

第二十二条 财务处应在预算方案

批准后的半个月内,将批准执行的预算书面通知各分管校长和各二级预算部门。

第二十三条 各项预算指标使用时,须由该预算项目负责人于每月15日前上报用款计划,否则财务处有权不予受理。

第二十四条 财政预算资金的支付,应符合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按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基本建设性经费的支付,必须符合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

第七章 预算的调整

第二十五条 学校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予调整。若在预算内遇到国家有关政策或事业计划有重大变化,对收支预算有较大影响时,财务处应按照预算的编制程序,编制预算调整方案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八章 预算的监督

第二十六条 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财务处负责对学校预算的执行进行

监督控制,并将预算执行结果向校长室报告。

第九章 附 则

篇8: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控制成本、规范基础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 已为广大企业接受并应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一般包括:首先, 由企业依据整体战略目标、过去经营情况和现有企业状况, 按企业组织架构进行预算目标的编制, 并将预算目标逐级分解下发给下级各组织, 直至最基层组织;然后, 各基层组织根据上级下达的预算目标进行预算编制, 将自己的预算数据上报各上级组织, 上级组织进行审批汇总, 并逐级上报、审批和汇总直至企业总部;其次, 在业务发生过程中, 各下级组织将预算执行数据及时逐级上报、汇总至企业总部, 以便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总分析, 并根据预算进行实时和动态的控制和调整;再次, 在期末时对各预算组织 (责任中心) 进行预算的考核评价。最后, 再次进入分析过去、决策未来的过程。整个全面预算管理的业务流程构成一个闭环系统, 如图1所示:

二、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流程

(一) 预算下达与编制具体表现在:

(1) 预算目标的分解与下达流程。先将企业的长期目标 (企业目标) 分解到中期目标 (战略规划) , 再分解为年度 (年度预算) , 季度目标 (季度预算与财务计划) , 最后分解到每天 (生产预算与生产计划安排) ;将各类预算目标按照预算组织架构进行预算目标的编制, 并将预算目标逐级分解下发给下级各组织 (责任中心) , 直至最基层组织 (责任中心) 。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2) 预算报表模板分发流程。预算报表模板由不同的报表项目组成是具体单位所有业务的具体反映, 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内容, 也是企业的预算目标分解或具体表现形式。一般而言, 单位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都有预算管理专门机构预算部根据企业具体业务与管理需求, 结合单位预算管理目标来制定统一、规范化的预算报表, 并根据单位预算责任网络体系中的各级各责任中心 (预算组织) 的预算目标、经营业务及管理需求将相关预算报表分发给各级各责任中心 (预算组织) 。

(3) 预算编制流程。关于预算的编制有三种方式, 即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相结合的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利弊, 企业可以根据组织机构的特点和业务情况选择合适的编制方式, 或者是对不同的预算项目选择不同的预算编制方式。

一是自上而下编制预算的流程。自上而下编制方法是指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先制定出总的计划, 然后逐层分解到各级责任中心。各级责任中心对预算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后, 再进行汇总。这个过程可能重复很多次。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

二是自下而上编制预算的流程。自下而上编制方法是指各级责任中心先编制预算, 然后汇总生成总的预算。预算管理委员会针对汇总预算进行调整后, 再形成各级责任中心的预算。这个过程可能重复很多次。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

三是上下结合编制预算的流程。在实践中上下结合方法显然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上下结合方法博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优点,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经历了两者方法的往复。

(二) 预算执行与控制

编制各种各样的预算, 得出图表并不是目的, 真正能够按照编制完成的预算进行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并在企业运转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意图所在。其基本原理是将需要控制的预算项目与日常的业务审批流程相结合。在业务发生前通过项目执行申请流程达到事前控制的目标, 其具体流程是根据经济业务对应的预算项目, 从预算系统和业务系统中查找该项目余额并和经济业务的申请金额进行比较, 若该项经济业务的申请金额小于与其相对应的预算项目的余额, 则该项经济业务经办人员对该项经济业务的执行申请通过, 并流转到下一个审核、审批环节。

(1) 在业务审批过程中拥有审批权限的人员不仅能够看到经办部门申请的全部业务信息, 还能够查看相关业务预算的余额、进度及相关信息, 并据此作出同意业务申请、驳回业务申请或返回经办人员进行业务修改的决策。另外, 在业务发生的过程中业务的申请人和审批人能够实时从系统中获取该预算项目的相关信息 (本年度或以前年度的预算数、该项目的执行进度及已执行预算数、当前预算内余额等) , 并在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 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时按照企业规定的调整流程来进行预算调整来实现事中控制的目标。

(2) 在业务发生后会计人员即可在事后对业务进行确认, 并且由系统自动进行核算, 通过将会计和业务系统中记录的项目的实际执行数与预算系统中该项目的预算数进行差异分析并向预算考核子系统提供数据以达到事后控制的目标。

(3) 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通过预算控制点来实现预算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预算控制的最佳环节是在项目确定前, 其次是项目的发生过程及事后的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点主要有责任中心点、经济业务发生点以及财务部门点等。在经济业务发生时, 由预算控制点将实际业务发生的情况与预算控制数据相比较, 进行预算项目的发生控制。正是通过这些预算控制点的控制, 实现了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控制, 如图5所示: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在预算控制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将预算信息、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情况实时、客观地传递到各预算控制点, 并利用网络技术将经济业务发生所涉及的责任中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并对各自的职责权限加以明确的界定。

(三) 预算分析考核

预算分析考核是预算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对企业内部各级责任中心执行结果 (实际经营业绩) 和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 是对各级责任中心考核和评价的依据。具体包括伴随日常生产经营过程的动态考评和期末综合考评两个层次。动态考评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的现场进行的, 对于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及时确认和及时处理。综合考评是预算期末对于各级责任中心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 其考评对象要包括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中心, 而考评内容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为主。预算分析考核的流程如图6所示: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农村房屋设计考虑有哪些因素?下一篇:学校扫黄打非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