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2024-06-05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精选6篇)

篇1: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武汉工程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迎评工作方案

根据省教育厅安排及学校审核评估领导小组决定,学校将于2017年6月13-16日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进校考察。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和《武汉工程大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校教〔2015〕20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学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迎评方案如下。

一、迎评机构人员及职责

(一)迎评领导机构

学校迎评工作由学校审核评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领导小组负责审议和决定迎评相关重要事宜,调动各部门、各单位及院部共同做好迎评工作。

迎评总指挥:校党委书记;王存文 副总指挥:张彦铎

(二)迎评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

组长:李志旭;副组长:丁一刚、韩高军

成员:田艺、沈国红、赵春阳、蒋尹华、陈云、王金领、郑冬洁、徐意祥、侯敏 主要职责:在领导小组领导和指挥长指挥下统筹计划、组织、协调迎评工作。① 制定迎评工作方案并检查、督办落实情况;

② 编发迎评知识系列材料,编印迎评知识手册并组织学习; ③ 拟定专家见面会校长讲话稿; ④ 联系确定专家名单; ⑤ 选配专家联络员;

⑥ 组织安排专家见面会、反馈会;

⑦ 组织安排和专家集体考察、专家座谈会; ⑧ 专项督办校内及泰塑公寓环境卫生整治; ⑨ 领导小组、指挥长交办的其他迎评工作。2.接待服务组

组长:韩高军;副组长:沈国红、田艺、赵春阳 成员:全体联络员,张峰、周耀胜、严敏、钱波 主要职责:负责评估专家的联络接待及用餐安排等相关工作。① 制定专家工作手册、接待工作细则; ② 专家联络员组织与培训;

③ 专家驻地房间、会议室的预定和工作生活条件布置; ④ 专家接送及在校期间全部行程的联络、安排、引导; ⑤ 专家用餐及陪同人员安排; ⑥ 综合协调组交办的其他迎评工作。3.迎评宣传组 组长:任兵

副组长:陈金刚、吴江渝

成员:周丹、万莉莉、王东方、李世盛、桂展鹏、杨晨晨、涂朝莲、祝宏 主要职责:负责评估期间的各项宣传展示工作。① 制作专家见面会专题片;

② 专家集体考察路线的文化宣传展示; ③ 校园文化亮点整治及所有宣传栏改版;

④ 督促指导各单位网站内容更新、教学文化宣传展示; ⑤ 评估期间相关活动的摄影摄像、新闻报道; ⑥ 专家反馈会录音及整理;

⑦ 综合协调组交办的其他迎评工作。4.学生活动组 组长:路海华

副组长:熊杰、黄巍、王涛

成员: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孙丽娜、童俊林、万玉兰、成轶、孙勇、李云 主要职责:负责评估期间的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及安全稳定工作。① 组织欢送毕业生晚会;

② 协调安排好6月份各类毕业生教育教学活动; ③ 协调做好6月份期末考试时间安排和考风考纪工作;

④ 组织开展学术周及毕业季面向学生的系列学术报告讲座等活动; ⑤ 确保评估期间学生到课情况和学生安全稳定; ⑥ 综合协调组交办的其他迎评工作。5.后勤保障组 组长:张兴唐

副组长:夏志敏、沈国红 成员:昌文娟、周洪斌、邬亮

主要职责:负责评估期间专家的用车及餐饮服务。① 专家接送及工作用车的配备及司机培训; ② 专家校内集体用餐的进餐地点、方式、菜单确定; ③ 专家校内集体用餐环境卫生、食品安全保证; ④ 专家分头到学生食堂就餐的相关准备工作; ⑤ 综合协调组交办的其他迎评工作。6.条件环境组 组长:马小龙、吕容涛

副组长:陆新、于传浩、严京海

成员:黎旭兵、沈利萍、唐炜、周前锋、段凇、蔡超、甘露 主要职责:负责评估期间校园条件环境及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工作。

① 负责专家见面会、反馈会会场和专家集体考察路线的环境卫生及设施设备到位; ② 督促协助院部及部门会议室、办公室、实验室、档案室等专家可能到访场所的条件环境卫生整治;

③ 评估期间校园整体环境的净化与美化; ④ 评估期间校园安全稳定和交通秩序维护; ⑤ 评估期间专家的医疗服务; ⑥ 综合协调组交办的其他迎评工作。7.评估材料组

组长:王存文;副组长:张彦铎、吴锋

成员:孙家寿、张珩、夏全福、王庆春、陈伟亚、孙先明、王海晖、何东升,以下各小组组长、副组长

主要职责:负责审定、提供所有评估相关材料。① 修改、审定自评报告和数据报告; ② 拟定、提供专家案头材料和评估支撑材料; ③ 收集、提供专家调阅的试卷、论文等各项材料; ④ 安排专家听课看课及实习基地、用人单位考察; ⑤ 专家组评价意见、专家反馈意见的沟通、整理。评估材料组下设三个小组: 自评报告小组

组长:韩高军;副组长:赵春阳

成员:但继恩、田艺、郑玲莉、蒋尹华、王涛、杨建兵、李哲伦、侯敏

主要职责:成员分别负责7个项目的修改定稿,与支撑材料组协商确定材料清单并提供支撑材料;组长、副组长负责协调及自评报告统稿。

数据报告小组

组长:但继恩;副组长:黄巍

成员:田艺、贵艳、郑玲莉、汪锋、杨茂荣、金放、周耀胜、李云、邱峰 主要职责:成员分别负责核实7块基础数据,核对数据报告与自评报告的数据一致性,与支撑材料组协商确定材料清单并提供支撑材料;组长、副组长负责查找数据报告异常数据点并起草数据报告补充说明。

支撑及调阅材料小组

组长:蒋尹华;副组长:于传浩

成员:侯敏、余燕、王苓、伍志显、蔡超、马瑜、杨晨晨、付艳锋、唐宁路 主要职责:成员分别准备案头材料(四稿六表):自评报告、数据报告、培养方案、“1151”体系文件制度汇编;16-17第二学期课表、16课程考试一览表、16届毕业设计论文一览表、16届毕业生就业信息一览表、实习基地一览表、全校教师信息一览表;提出支撑材料目录清单并收集整理,按7大块整理装盒;收集、提供专家调阅的试卷、论文等各项材料。

8.各院(部)工作组

组长:院(部)院长(主任)、院(部)分党委(直属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副主任)

成员:院部党政班子其他成员、督导组成员及相关人员

主要职责:在学校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创造性地做好本院部迎评相关工作。① 根据学校迎评工作总方案制定本院部迎评工作方案;

② 动员、组织院部领导及师生主动学习了解迎评知识和相关材料数据; ③ 按期完成学校迎评各工作组、评建办、教务处布置的迎评工作和任务; ④ 对照2016院部评估反馈会校外专家意见,举一反三,逐一进行自查并组织整改;

⑤ 进一步凝练本院部办学定位思路、人才培养目标特色、教学改革亮点、质量保障体系制度措施等,摸清本院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教学平台、培养方案等基本教学状态、数据、材料,并在院部内组织学习讨论,做到心中有数,以迎接专家访谈;

⑥ 组织对本院部会议室、办公室、实验室、档案室等的教学场所内外进行清理、整修、美化,专项开展院部办学特色、教学文化、教改成果等专题、专栏宣传,以迎接专家现场考察;

⑦ 完成各类教学档案的清理归档工作,重点做好2016年试卷、毕业设计(论文)的归档、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接受专家调阅;

⑧ 督促要求教师完备各类教学文档,改进教学内容方法,遵守教学纪律要求,以迎接专家听课看课;

⑨ 组织做好本学期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活动及期末考试安排,加强听课、督导、检查,加大教学事故处理力度;

⑩ 组织做好17届毕业季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及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做好学术周及毕业季面向学生的系列学术活动。

二、迎评重点工作任务

根据前期评建进展情况,尤其是3月22-25日学校开展预评估暨2016院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过程中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以下方面是学校当前要完成的迎评重点工作,以及在报告、访谈中要着重回答的问题。

1.学校章程将“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定为办学目标,且在十二五、十三五及第二次党代会中均有相关表述,自评报告中要对这一办学定位目标予以客观地衡量和阐释,并在报告其他部分得到体现,在专家访谈、考察时得到印证。(校领导、评估材料组、发规办、科技处、研究生处、各学院部)

2.“两型两化”人才培养模式尚未覆盖到所有专业(目前在33个专业开设有各类实验班),学校对此要有后期推广的规划和安排,各学院有关项目和其它专业也要有改革的规划和打算(校领导、评估材料组、教务处、各学院部);“E+”双专业项目的总学分相比两个专业学分之和要少几十个学分,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如何设定和实现的,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如何保证。(评估材料组、教务处、“E+”相关学院)

3.学校部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及专业课课程考试不及格率偏高,但试卷分析、课程考试总结等未对此进行深入分析,还存在卷面成绩偏低但平时成绩较高,平时成绩给分缺乏依据等问题。该如何理解和贯彻因材施教,科学设定课程教学标准和试卷难度,客观分析不及格率偏高这一现象。(各学院部、教务处、评估材料组、校领导)

4.自评报告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部分篇幅不够,原则上应达到1/3;自评报告的目录及部分章节内容需进一步提升凝练,字数控制在8万字以内;自评报告后期要与数据分析报告在核心数据上相对应,专家进校前学校要根据情况提交数据补充说明。(评估材料组)

5.学校教学楼、实验室、学院等场所卫生状况差,破损严重;见面会、反馈会地点的厕所、走道等地不卫生、不美观,环化中心通风设施不能使用等,要尽快予以专项重点整治。(条件环境组、相关教学单位)

6.部分学院办学定位思路、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缺乏思考、凝练,如何体现与学校定位目标相呼应、相一致;部分学院专业过多,规划不够,传统优势专业的亮点不突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有待进一步总结;少数院部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不够、举措不多、抓得不实。要进一步提高学院部领导班子、分管教学的领导、教学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对学校相关教学文件制度的学习和落实,了解掌握本院部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相关学院部联系校领导、各学院部)

7.各学院部要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与管理,专业教研室、课程团队开展教研活动、教学管理工作等要有计划,有记录;要加大教风学风宣传、教学督导检查和教学事故处理力度。(各学院部)

8.学校有关各项教学经费、各院部教学投入经费的口径不一致,说法有出入,应统一口径,对各类教学经费项目准确理解,做到心中有数。(财务处、教务处、各学院部)

9.评估宣传氛围不够,学校及二级单位网站建设、教学文化宣传方面要加强。(迎评宣传组、各学院部)10.迎评接待工作,特别是校内就餐服务要加强,进校考察期间专家分别到学生食堂随机就餐要引起重视。(后勤保障组、接待服务组)

三、迎评工作要求

审核评估事关重大,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全校要上下一心,统一思想,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迎接评估。要将迎评工作与巡视整改工作结合起来,与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各单位、各部门、各党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迎评各项任务。具体要求如下。

1.各迎评工作组(含各院部工作组)要根据职责分工,针对重点任务,结合迎评主要工作进程安排表(见附件1),制定本组迎评工作方案。方案要附明确、具体的各项任务日程推进表,并严格落实。各组方案于4月28日前报综合协调组,联系人:陈云(各组)、徐意祥(各院部)。

2.综合协调组负责汇总各组迎评方案及进程安排表,及时协调、检查、督办。每周总结推进、落实进展,召开组内或联组碰头会,并适时向领导小组成员、迎评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部门汇报或通报。

3.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要认真准备接待专家的考察走访工作。在评估期间,确定迎评责任人、联络人各1名,并于5月30日前报接待服务组。联系人:周耀胜。

4.在评估期间,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要认真准备接待专家的考察走访工作。各工作组负责人及成员,各单位评估责任人、联络人要确保24小时通讯畅通。

5.评估专家考察结束后,学校将对迎评工作进行总结,对迎评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严格落实完成迎评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视情况进行问责。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4月21日

篇2: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武汉工程大学(原武汉化工学院)2013年全日制普通本科、专科招生章程

发布时间:2013-06-08 10:25:25

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为规范学校全日制普通本科、专科招生工作(以下简称招生工作),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的校名为武汉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国标代码为“10490”,法人代表是李杰,注册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93号,学校设有武昌校区(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93号)和流芳校区(武汉市流芳大道特1号)。

第三条学校为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由中央和湖北省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

第四条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是武汉工程大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举办的一所独立学院,其招生工作按《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招生章程》执行。

第五条学校招生的主要对象为:普通高考生、艺术类考生、文艺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

第六条学生学业期满,成绩合格,由学校颁发国家承认的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授予学校学位证书。

第一章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七条学校成立由校领导和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委员会,下设招生办公室。

第八条招生办公室具体负责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招生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学校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联系电话为(027)87195649,传真(027)87194853。网址:http://zbc.wit.edu.cn

第九条学校设立招生监察办公室,加强对招生工作的检查与监督。

第二章招生计划

第十条学校在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当年当地省级招生办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第十一条在录取工作中,学校根据教育部和有关省的相关规定及程序将未完成招生计划省份的指标调至生源充足的省份。

第三章入学考核

第十二条所有考生的文化课考试均须参加由考生所在地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第十三条学校根据有关省级招生办公室规定,组织对艺术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创作考试,考试时间、地点及其他要求以当年的《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为准。学校对报考我校的文艺特长生进行测试。其它类型的招生入学考核按学校公布的相应招生办法执行。

第四章录取规则

第十四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如无特殊要求,一般为1:1.2。

第十五条学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如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可录取非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原则上不录取无我校志愿的考生。

第十六条学校鼓励高分考生报考我校。对考分在各省重点线上、在二批院校中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的考生,学校将保证其录取;该类考生进校后在60天内可重新进行专业调整,并编入相关专业特色班学习;本科毕业后,符合我校研究生录取条件,若报考我校研究生,根据我校研究生录取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第十七条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原则是:按考生专业第一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高考文化课总分相同,单科成绩不低于150分制的90分者优先录取;若条件仍相同,拟录取专业的相关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考生所报专业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调剂,则根据考生成绩录取到未满的专业,否则作退档处理。对于有选考科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原则上以考生必考科目与我校选考科目的分数总和为录取总分。总分相同时优先录取选考科目成绩高者。在我校选考科目线上考生不足时,可考虑录取兼考科目的考生。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办有其他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学校艺术类本科专业的录取原则是:取得我校艺术类本科专业合格证(我校在湖北、福建、湖南、广东四省未组织艺术专业考试,考生只需通过省艺术专业联考即可报考我校),福建省考生根据当地招生政策,按综合分择优录取(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40%+考生省级统考成绩*2.5*60%),其它省份考生录取总成绩为文化总成绩的40%与专业总成绩的60%之和(湖北省、湖南、广东省三省考生的专业总成绩以该考生所在省联考总成绩为准),英语成绩在录取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第十九条文艺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的录取原则以考生所在地的省级招生办的有关规定为准。

第二十条中外合作办学所含专业只招收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当填报该专业志愿生源不足时,可在投档线下降分录取有该专业志愿的考生,直至批次线。

第二十一条独立学院本、专科的录取执行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办的政策规定。

第二十二条对专科录取有特殊要求的,学校执行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办的政策规定。

第二十三条对于符合优录条件或降分条件进档的考生,符合本章程“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优先录取。

第二十四条除招生计划中特殊注明的专业外,学校不限考生应试外语语种,但新生进校后学校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学校颁发毕业证、学位证对英语成绩有较高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除分专业招生计划中特殊注明的专业外,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第二十六条学校经济与贸易类(本科)的考生,英语成绩一般要求在150分制的90分以上;英语(本科)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一般要求在150分制的115分以上;广告学(本科)专业的考生,语文成绩一般要求在150分制的90分以上;其它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150分制的80分(西部省份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

第二十七条2013年学校电子信息类(含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法学类(含法学、行政管理)、经济与贸易类(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材料类(含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机械电子工程)、电气类(含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生物科学类(含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药物制剂)、土木类(含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建筑学、工程管理)、矿业类(含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化工与制药类(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制药工程、能源化学工程)、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按大类招生。

第二十八条学校所有专业均无男女比例限制,且对往届生和应届生同等对待。

第二十九条录取结果由相关省(市、自治区)招生办向社会公布。考生也可通过我校网站查询录取结果,查询网址:http://zbc.wit.edu.cn

第五章新生入学

第三十条新生应在入学通知书规定的时间内报到,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向学校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三十一条根据国家规定,新生入学须交纳学费、住宿费和需交纳其他服务性费用。

学校各专业的学费、住宿费和其他服务性收费等按湖北省政府有关部门当年确定的标准执行并随入学通知书一并寄送给新生。

第三十二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体检等复查。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其入学资格,退回原籍。

第三十三条根据学校规定,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进校后可持相关证明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校为激励学生努力上进,每学年都设有优秀学生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设有贷学金和勤工助学金。奖、贷、助学金的发放按照《武汉工程大学学生手册》实施。

附则

第三十四条本章程由学校授权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3: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7正式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简称《标准》) , 并要求该新学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该《标准》。为全面、切实掌握我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和动态, 根据2011年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有效数据, 和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 对我校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 探究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规律和趋势,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持和参考。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武汉工程大学2011、2010、2009、2008级在校本科生, 共16956人, 其中男生10324人, 女生6632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筛选和整理相关文献。

2.2.2 测试法

测试指标及评分:形态指标为身高、体重, 机能指标为肺活量, 素质指标为握力、立定跳远和耐力跑 (男生为1000米, 女生为800米) 等共六项, 采用中体同方体育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体质健康测试仪器, 按照《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指标检测, 检测所得数据输入配套计算机软件进行评分。

2.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xl软件对测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身体形态

身高、体重是反映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对身高、体重进行测量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生长发育水平, 评价其身体匀称程度和营养状况.。对比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 表1中数据显示, 我校一年级男女生均稍高于全国同龄学生平均身高, 二、三、四年级男女生则稍低于全国同龄学生平均身高;一年级男生体重均值低于全国同龄学生;二、三、四年级男生体重均值高于全国同龄学生;各年级女生体重均值均高于全国同龄学生。据表2中所列数据, 我校男生“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全国均值, 其中“肥胖”检出率逐年级升高。值得注意的是一年级男生比其他年级更“营养不良”, 体重较轻, “肥胖率”也低于其他年级, 结合其身高表现, 一年级男生整体显得“偏瘦”。而四年级男生“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也较高, 尤其是“肥胖”率更加令人担忧。因此, 我校男生尤其需要“增肌”和“减肥”的体育锻炼。总体来讲, 我校学生身体形态数据统计结果呈偏态分布, 近“正常体重”者比例较低, 与全国平均水平有明显差距。

3.2 身体机能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如表1所示, 我校一年级男女生肺活量平均值均低于全国同龄学生, 二、三、四年级男女生则高于全国平均值。而表3肺活量/体重指数的统计也有与此一致的结果, 表明我校学生除一年级外, 其他学生肺功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3.3 身体素质

立定跳远是衡量人体下肢、腰腹爆发力和身体协调性的测试项目。1000米和800米跑测量用于评价学生速度耐力水平。握力是上肢肌肉力量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据表1可知, 我校各年级男女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均低于全国均值, 下肢和腰腹爆发力相对较弱;而上肢力量的表现较好, 除一年级男生外, 其他学生平均成绩均明显优于全国均值;耐力跑成绩相对有喜有忧, 一、二、三年级男女生速度耐力素质水平明显优于全国均值, 而大四男女生平均成绩比其他年级学生相差25-34秒左右, 同时也明显低于全国均值。

3.4《标准》测试各年级男女总平均分统计与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 虽然我校一、二、三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稳步升高, 呈现合理的上升发展态势, 但《标准》测试总平均分基本介于70-75之间, 评定等级仅为及格, 而四年级学生总平均分明显低于其他年级。研究发现, 较差的速度耐力素质正是导致大四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较低的主要因素。大四学生面临毕业, 要应对考试、实习、培训、应聘等诸多事务, 饮食、作息规律变化较大, 甚至滋生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对健康的关注和对健身的投入减少, 最终导致身体健康水平明显下降。

4 建议

4.1 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广泛宣传科学的健康理念, 加强健康知识与技能教育, 使学生掌握自我健康状况认知与评估的基本方法, 变被动为主动健身行为,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4.2 改革体育课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 提高身体素质尤其是下肢爆发力的练习比例, 切实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全面、协调发展。

4.3 对学生的膳食营养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和针对性干预, 积极倡导合理膳食与科学健身相结合的生活习惯, 降低学生体重“偏轻”和“偏重”的比例。

4.4 构建和逐步完善体育课、体育俱乐部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多层次、立体化管理指导模式, 扩大学校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的覆盖面, 尤其是加强对高年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和引导。

摘要:根据2011年武汉工程大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 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武汉工程大学在校本科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旨在切实了解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为体育教学和学生课外自我保健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我校学生身体形态呈偏态分布, “正常体重”比例较低, “营养不良”和“肥胖”比例较高;肺活量检测结果显示我校学生肺机能整体较好, 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下肢和腰腹爆发力整体相对较弱, 但上肢力量表现较好, 除一年级男生外, 其他学生平均成绩均明显优于全国均值;一、二、三年级男女生速度耐力素质水平优于全国均值, 而大四男女生耐力素质整体差距较大;大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差距明显, 对此, 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研究和干预措施。

关键词:武汉工程大学,体质健康,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4: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摘要:本文以武汉工程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经问卷调查统计,深入了解大学生上网习惯及相关问题,分析大学生上网习惯对其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结合武汉工程大学已有的相关措施,提出学校关于纠正大学生错误上网习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上网意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上网习惯;影响;建议与措施

G444;G645.5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完善,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对外沟通交流渠道。网络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在信息时代下成长的大学生而言,上网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尽管网络存在着诸多优点,但是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在开放的互联网世界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成长中的大学生。作为网民主体之一的大学生群体有着什么样的上网习惯?这些上网习惯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了解大学生的上网习惯,分析大学生上网习惯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对于高校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二、大学生的上网习惯

本次调查以武汉工程大学在校本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共发放自编纸质调查问卷900份,收回800份,回收率88%,其中有效问卷782份,有效率97.7%。在调查对象中,男生469人,占60%,女生313人,占40%;大一占31.2%,大二占26.7%,大三占31.3%,大四占10.7%。在年级分布、专业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统计符合武汉工程大学基本情况。

1、上网工具: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图1 大学生上网工具分布图

对于大学生的主要上网工具,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目前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每天主要的上网工具是手机,其比例达到72.8%远远超过使用率为24.7%的传统上网工具电脑。

2、上网时长: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较长。

图2 大学生上网时长分布图

对于大学生的上网时长,调研结果如图2可知。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两小时以下的只有20.6%,48.4%的大学生一天上网时长2-5小时,而上网时长在5-8小时和8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占40%。

3、上网时间段:睡觉前、课间休息时是大学生上网的高峰期。

图3 大学生上网时间段分布图

对于大学生上网时间段,统计结果由图3可得。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睡觉前,课间休息时,78.5%的大学生有在晚上睡觉前上网的习惯。

4、上网做什么:大学生上网以聊天、逛网页、看视频和听音乐为主。

图4 男、女生手机安装APP类型分布图

对大学生手机安装APP类型,调查结果由图4所示。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上网以聊天、逛网页、看视频和听音乐为主,有超过七成的大学生手机安装聊天类、音频类APP。而将男女生的调查结果相比较,42.3%的男生上网玩游戏远超于女生,而女生相比于男生上网更多的是网购、学习。

图5 大学生学习类APP安装使用情况分布图

对于大学生手机上学习类APP安装使用情况,调研结果如图5可知。有接近90%的大学生安装了学习类的APP,其中58.2%的大学生安装了但偶尔使用,而只有16.3%的大学生安装了并坚持使用。

图6大学生手机网购APP调查 图7 大学生手机支付方式调查

对于最常使用的手机网购APP、手机支付方式,调查结果如图6、7所示。手机网购APP有68.6%的大学生选择了淘宝,而尚未使用网购APP的大学生仅有16.4%;手机支付方式有63.9%的大学生选择支付宝,而尚未使用手机支付的大学生仅有19%。

三、大学生上网习惯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调查结果显示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一大上网终端,掏手机已成为很多大学生的习惯动作了。

1、对教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教育这几年变热门起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曾表示,将把在线教育作为重点打造的新业态新产业之一;马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说过,教育行业排在未来十年的投资计划清单首位。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种必然。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必将为大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在网络上,大学生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信息,开阔自己的视野,这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利用网络学习具有灵活性,大学生个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和内容。

(2)消极影响

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大学生手机上网的消极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课无聊的时候使用手机上网看小说、看视频、玩游戏等,分散注意力,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学质量,不利于高校大学生专心学习。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学生自己不想听课,二是老师讲课太无趣,三是学生对着门课不感兴趣。无论原因如何,这一现象都应当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遏制情况恶化。

同时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网络的利用更多的是娱乐,而真正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还是少数。虽然很多大学生上网都是抱着学习、查资料的初衷,但是由于年轻不成熟,自控力和自律能力较差,面对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经常被其他信息所吸引消耗大量的时间。

2、对生活的影响endprint

(1)积极影响

国务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说明了互联网在整体经济社会的地位;其次,互联网与传统经济结合越加紧密,如购物、物流、支付乃至金融等方面均有良好应用;再次,互联网应用塑造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均有较大改变。

网上购物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网站上输入想购买的物品名称就能很快能搜索到相关信息,再比较商铺的留言和销量,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合适的商品购买,省时省力省钱。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主要提供支付及理财服务。包括网购担保交易、网络支付、转账、手机充值等多个领域,也为零售百货、电影院线、连锁商超和出租车等多个行业提供服务,还推出了余额宝等理财服务。这些功能让大学生在网络支付、手机充值、购买百货,电影票时都能快捷的付款。

无论是淘宝还是支付宝,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利。在大学生快节奏的生活之中,这一特性无疑成为了它们最大的优点。此外,近段时间网上订餐外卖在大学流行,校园周边饭馆纷纷加入,大学的“宅男”、“宅女”不用出门也能吃到美食。

(2)消极影响

调研数据表明,4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5个小时,远超于CNNIC《报告》中,2014年上半年,中国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25.9小时。由此可见近半的大学生上网时间过长,他们对网络已经产生过分的依赖。电子产品的辐射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上网对眼睛和大脑极易产生伤害。

另外,78.5%的大学生有在晚上睡觉前上网的习惯。大学生晚上频繁使用手机电脑上网将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感应性疲劳和神经衰弱,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与烟酒一样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

这些都说明高校對大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亟不可待,以防止问题严重化。

四、高校已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武汉工程大学十分重视对刚入校的大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每年开学都会举办健康上网心理教育讲座,指出大学生不良上网习惯,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文明上网。同时,在图书馆、计算机大楼也已有多处公共机房供学生使用,学校不仅对校方机房进行规范化管理,还对泰塑学生公寓晚上11点之后断电和门禁,有效的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防止大学生在校外网吧无节制上网。

结合武汉工程大学已有的相关措施,我的建议如下:

1、学校应多开展优质的APP工具讲座,引导学生使用一些手机时间管理工具。比如24pi,可以自动记录你在不同APP应用上花费的时间,引导学生少把时间花费在手机上。又比如多推荐一些对学生学习,求职,技能提升有帮助的优质APP,好的工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2、学校应该加强机房内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内网络质量,同时加强校园网硬件设备的投入,限制外网在学校的开通,这将更好的提高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创建和谐网络环境。

3、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主动应用微信公众账户等软件。既然不能完全禁止学生上课使用手机上网,不如也主动利用,学生用手机参与课程学习了,也就减少他们玩手机分神的可能性了

4、老师可以邀请一些优秀同龄人向同学们分享他们的手机管理经验,树立同龄人中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冯鹏,杜媛媛 . 浅析大学生涉网现状及高校应因对策——以衡水学院大学生上网情况为例[J].青春岁月,2010(22).

篇5: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

姜明华 李德骏 张昌)

3.专业嵌入产业链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黄运平姜明华 郑天才

陶学文)

4.基于学生发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黄运平陶学文 李德骏 张昌)

5.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德骏 胡琳琳)6.湖北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调查分析(张昌 黄少年)7.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卢玮 肖乃涛)8.构建“五评”工作体系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唐强 李德骏 姜明华 张昌)9.基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的本科教育学情状态分析——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陶学文 张昌)

10.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程鸣 郑天才 张昌)11.提高摄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潘强)

12.普通本科院校健美操俱乐部化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邬春蓉)13.党支部管理发展中的“立德树人”(彭慧)

14.高等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刍议(刘红玲)15.《中国服装史》教学策略的研究(李斌 李强)

16.高分子(纤维)材料与工程专业集成教学研究与探索(刘洪涛 左丹英 顾绍金 王小俊 甘厚磊 王罗新)

17.音乐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影响(徐斐)18.I_or_me---英美概况课程改革(施海霞)

19.“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陈佳)20.工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陈晶晶)21.高教改革背景下开展大学数学通识教育的思考与探索(陈园)22.创新教育下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管薇)23.大学体育课太极拳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章红)24.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评估标准的探索(刘婧 陈韵如)25.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反思教学(周冬梅)

26.微学习在纺织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吴金红 黎继子)27.行业性高校国际教育资源优化与引进问题研究(黎继子 计臣)

28.纺织院校非纺织类专业纺织特色教育的调查与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强 李建强 李斌 武继松)

29.非织造专业的多级实习中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研究(陈悟 韦炜 王训该

李建强 武继松 张尚勇 张如全)30.服装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CBI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陈韵如 马惠芝)31.工科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的研究(王东 黄承义 袁子厚)32.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渗透研究(郭健勇 赵光欣 陈飞明

冯存芳)

33.轻化工程专业课程群整合式教学初探(崔莉 朱平姜会钰)34.阳光体育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优化(汪青)35.《非织造布》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刘菁)

36.略论服装艺术设计教学中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张 丹)37.文献检索课对培养大学生科研素养的作用分析(康存辉)38.会话活动在口语强训课堂中的应用(刘珊)39.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苏 勇)40.基于交互与跨学科的语境式教学(张贤根)41.基于语块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策略研究(刘明芳)42.技术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分析(魏雄)43.讲授《外贸英语函电》的几点体会(刘嵩 杨 波)44.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牛珺瑛)

45.地方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公司金融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张家胜)

46.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韩谷静 张国琴 田裕康

赵光欣)

47.结果导向型实战型期货投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世宗 王济平)48.论教育的本质及其生成(杨家友)

49.论适应学分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万 立)

50.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汪书路 朱丽霞)51.能力本位的绘画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严珺 计臣)52.嵌入纺织产业链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胥朝阳)

53.驱动假设理论浅释——简述文秋芳教授论新世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庄小华)

54.三大教育理论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祝建军)55.探讨有声资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徐涓)

56.项目教学法在学习PLC定时器及计数器课程中的应用(乔桥)57.行业类院校嵌入“产业链”发展问题研究(叶茂升 董继华)58.教学心得及对当前媒介环境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闫霞)59.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魏媛媛)60.装饰绘画课程中特殊技法的探索与实践(常芳)61.资产评估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程阳春)62.语法翻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正确定位(李燕芬)

63.基于自主研发的图形系统MathGS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罗娟 方文波

王丽 刘红玲 李丽 陈晶晶 罗进)

64.“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卢记军 黄平

张昌)

65.《模糊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及思考(欧贵兵)66.《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柯宗俊)67.诵读教学的模因理据—— 传统教学法的理性回归(柯细香)68.CPA审计学教学方法创新探讨(周萍)

69.财税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现模式研究(段丁强 李正旺)70.《信号与线性系统》中冲激信号t的教学探讨(杨亚莉)

71.从“输出驱动”角度诠释BP英文辩论对培养语言输出技能的作用(吴志杰)72.从考研试题中的极限问题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董敏)73.从文字与语言要素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汤勤)74.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意义协商的策略研究(刘丹)75.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张平)76.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研究(钟蔚)77.高校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教育协调发展研究(李志坚)78.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徐春枝)

79.高校摄影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虹弦)

80.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俱乐部建设 ———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张卫东)81.工程师培养的若干问题思考——以卓越工程师为例(李建强 熊铮 陈晓林)82.关于大学生英语周记的研究(刘子英)

83.从大学英语课文看有关弱势群体的圣经价值观(刘子英)84.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高燕)

85.国贸专业“三位一体”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袁永友)86.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经济思维培养探索(吴荣)87.轻化工程专业化学类综合性实验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赵瑾朝 吕少仿 朱平)88.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何儒汉 陈佳 马宁 孔维广 苏勇)89.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多维研究(周丹)90.基于错误分析EFL教学体系建构(欧阳美)91.基于工程观点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教学过程优化的研究(顾绍金 刘洪涛

左丹英 王罗新)92.基于合作学习的项目小组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赵晖 杨莉 张大捷 邹先玉)9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轻化工程(染整方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姜会钰

李伟 权衡)

94.基于情绪智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陈宇兰)

95.基于学科竞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吴英 倪武帆周灏)

96.计算机课程机房教学的特点与教学设计(孔维广)

97.论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入(张丽)98.服装设计课程的调研过程解析——以丝绸服装设计调查问卷为例(张元美)99.实践取向的《非织造布》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邹汉涛 张如全 张明 黄菁菁)100.基于CBI的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柯群胜 钱茂华)101.结合产学研,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张大捷)102.开放型工程力学实验室的创新建设(唐令波)103.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李秋艳)104.利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讨(杨莉

赵晖 陈海英)105.具备“准精算师”基本素质金融数学人才培养实践及探讨(刘桂东 何小亚

刘杰 欧贵兵)106.对工科院校数学系开展具“准精算师”素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刘杰刘桂东何小亚欧贵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兼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的新视角(刘艳 万文)107.论外语案例教学与多媒体环境(刘 辉)108.浅析国外大学课程考核方式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以中英曼大纺织工程合作项目为例(邵嘉)

109.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培养非织造专业人才中的应用(韦炜 张如全 李建强 武继松 张雷)110.论以人性为基础的德育(张飞)111.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陆振帮)112.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刘雅婷)113.日本国立大学纺织教育的改革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启示(张如全吴英 王成国)114.跨媒体、跨学科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建华 刘艳 张晓静)115.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马宁 同小军 夏定纯 魏雄)116.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的案例教学---童车装配生产线(余联庆 金璐璐 李琳 王成然 杜利珍)117.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方法探讨(陈旭辉 杨红云 朱萍)118.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姜铁汉)

119.广告创意课程中整合学习环境建设的探索性研究(望海军)120.我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吴静 王罗新 周应山 陶咏真)

121.对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项目为例(黎杨)

122.新型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以制鞋工艺学课程为例(陈婷)

123.行业背景高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理念及实现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经济类通用性专业为例(董继华)

124.英语教学导入形成性评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吴定祥)125.性别教育在文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李凤兰)126.优化教学计划管理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熊铮)127.有效教学理论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周文静)128.构建金融IT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赵君)129.针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课(郭海燕)130.针织纬编学课程教学研究与试题结构创新实践(潘鄂菁)

131.国内期刊“研究性教学(或研究型教学)”主题研究综合分析(周 辉)132.自由与严谨并存——浅析法国高等艺术教育理念(陈静 胡晓东)133.有关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再思考(张晓静)

134.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方法的探析

——以襄阳地区为例(万文 刘艳)

篇6: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2014年本科教学工作将按照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以准备教育部高校审核评估和“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改革,大力推进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评促建,迎接教育部高校审核评估.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教高„2013‟10号)文件精神,设置相应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学校迎评工作方案,全面启动迎接教育部高校审核评估工作。各学院成立迎评工作组,做好评估的准备工作。

2.全面开展校内专业评估,实施专业评估整改进展报告制度。继续组织专家组进行专业现场考察评估,专业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制定、落实整改计划,并在每年末提交整改进展报告。.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做好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申报、组织及协调工作。各卓越计划试点专业要做好卓越计划的验收准备工作。

4.完成学院和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年报编制工作。

二、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卓越人才培养工程 1.着力推进试点学院改革。依据《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校试点学院改革的意见》(鄂教高[2013]2号),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试点学院改革方案,在人才招录与选拔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遴选、考核和评价制度,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各类“试点班”、“基地班”等的管理与总结,深入探索学生选拔方式、因材施教模式、国际化培养途径等,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参照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工程教育认证方案及基本要求,结合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进一步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探索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提高培养质量。

3.着力推进专业建设。以本科专业评估及工程教育认证为抓手,充分发挥学院、系推进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定各专业毕业要求,按照毕业要求认真梳理各培养环节及相应的教学内容,形成完备的毕业要求与能力培养的实现矩阵,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于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教学质量不高、社会认可度低的专业,将减少招生计划、停招直至停办。

4.着力加强课程建设。贯彻实施《武汉理工大学加强课程建设若干意见》,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建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网络教学资源;大力推进计算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学习过程考核和学生能力评价的力度;改革优质优酬管理办法,重点向教学内容方法改革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倾斜;深入推进学分制培养改革,支持鼓励开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素质培养的新课程,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课程资源,进一步扩大学生选课、选教范围。

5.积极推动学生国际化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工作,规范双语教学课程的审批,加强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监管与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引进和使用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支持教师编写高水平的双语教材;进一步拓宽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渠道;积极创造条件,为本科生提供更多在国外著名大学进行短期学习、文化交流、实习考察等国际交流的机会;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力度,积极引进国外高水平教师,按照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6.进一步落实与华中师范大学的战略合作协议以及与省属高校的对口支持计划,在本科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广泛的合作;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1.精心组织本科教学工程各项目的建设申报,重点抓好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综合试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等组织建设评审工作,努力使我校更多的专业、课程、实验室和基地等建设水平达到省级乃至国家级水平。2.加强已立项项目的监督和检查。对现有的各类特色(品牌)专业、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项目进行检查和预验收。制定明确的目标责任,督促各学院(部)认真抓好落实工作,保证各项目按计划完成任务,并及时总结经验,发挥示范辐射效应。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1.积极推进实验、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加快实验、实践教学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大校内虚拟仿真实验室、虚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重点推进经管综合实验、化学化工、机械汽车、材料和交通虚实结合的综合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实验室的开放范围和覆盖面。

2.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及实验室管理工作,探索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一体化建设机制,使科研实验室更好地为本科教学服务,促进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

3.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机制,加强各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以“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为突破口,进一步推动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改革。

4.加强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监控,特别是校外实习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学生安全与管理等环节监控,规范教学实习经费使用,保证教学时间和效果。

5.加大毕业设计(论文)信息化管理力度,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做好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申报与评审工作。

6.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为主导,以实验室开放基金、自主创新基金为支撑,以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为展示平台的大学生课外创新训练体系;做好实验室开放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已立项项目的检查、结题,以及新项目的组织申报与评审工作。

五、加强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激励计划,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1.继续贯彻实施《武汉理工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加强学院对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的检查落实,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工作职责,增强教师责任心,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化。

2.贯彻落实教学激励政策,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继续做好本科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申报、跟踪、考核等工作。

3.通过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助课制度、教学法研讨等活动,强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支持教师开展翻转课堂、互动式、研讨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建设青年教师教学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实施青年教师卓越教学计划,设置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专项,激励和保障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4.设立教学研讨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学院、系、教研室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教学业务能力培训、研讨与交流,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特色专业责任教授、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效果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形成学院、系、教研室教学业务研讨交流活动长效机制。

六、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保证学生培养质量 1.建立校、院(系)、教师三级教学绩效考核体系。探索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公开制度。

2.完善专业办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各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明确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价;各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高等教育系统以外的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

3.继续探索建立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加强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管理;组织好教学管理人员听课、教学检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抓好教学巡视和教学信息反馈工作。

4.加强教学、考试的监管。坚持实施开学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工作,加大试卷质量抽查、毕业设计(论文)抽检、公共基础课程统考等工作的力度,保证学生培养质量。

七、规范教学管理,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1.继续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进一步扩大学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权,完善“学生学业学籍预警”机制,加强课外学分认定工作的管理,推进学生成绩单自助打印工作,做好在校生的学籍管理及学生毕业的相关工作。

2.做好日常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排课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优化学生选课流程,提高学生选课效率;加强与相关物业管理公司的沟通,做好教室调配工作及课表异动的审批等工作。

3.集中安排平时考试,认真做好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组织工作。严肃考风考纪,继续实施校巡视员巡考制度、学院交叉巡考制度、教务处巡考制度,以考风促学风。

4.加强本科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系统使用功能,优化流程,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服务于学分制培养改革。

5.进一步加强推广普通话、宣传贯彻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工作。加大普通话测试站的建设力度,加大省级和国家级测试员培训工作。

6.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做好依法治校、安全稳定、档案管理、保密及信息公开等工作。

7.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节俭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上一篇:祝妈妈生日快乐的经典短信下一篇:毕业自我鉴定及班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