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继续教育心得

2024-06-09

初中继续教育心得(精选11篇)

篇1:初中继续教育心得

一、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然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管仲说:“百年树人。”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二、、通过对《当代教育新理念》的学习,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当前教育需要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第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二,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数学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信通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三、通过对《新时期教师师德修养》的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众所周知,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四、通过对《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五、通过业务学习,使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每个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我们执教的时要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五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

通过这次继续教育的学习,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养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总之,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使自己具有高尚师德,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与水平的.而加紧学习,学习,再学习。

篇2:初中继续教育心得

王小铭

在这次的远程培训中,我感想很多,收获颇多。本次的培训即将结束,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主要在以下方面印象更深刻:

(一)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数学教育中经常论及的问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在回答有关“怎样才能有效地调控和驾驭课堂,处理好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时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过程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而这样的偏离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儿童文化的外显,正是学生与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绽放,情感正在撞击,视野正在扩大,这比任何所谓的知识目标更为可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力的。

(二)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转变

在集中培训学习中,听到两位教育专家讲座和远程教育的多名专家的讲解,结合新课程。更新了教育教学新观念,深刻认识到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不再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创造和开发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友、积极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注重学生实验、思维、总结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经过这次培训,不仅教师的理念发生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同时教师还肩负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师生关系在业务上应是双方积极性、创造性都充分发展的业务组合,在情感上应是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情感联系,是师生个性魅力的生动体现,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在教学上要求教师要熟练课堂的管理艺术;在教学评价中,应着眼于学生,注重长期的效应,注重过程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

(三)关注课堂教学评价

篇3:初中化学教育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 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 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 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 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 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 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 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 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 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 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 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 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 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 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 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 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 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 有时又很集中。例如, 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 应是先通氢气, 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 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 要先撤酒精灯, 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 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 使学生很快地掌握, 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4 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 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 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 喜欢动手, 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 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 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 从激发兴趣着眼, 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 学习了燃烧以后, 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 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 乐意学, 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 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 或者教师放任自流, 学生各行其是, 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 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 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45 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 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 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 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 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 瞄准学习目标, 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激发思维, 扩大密度, 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精讲, 既要配合教材内容, 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 带过一般, 设疑破难, 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 练要练到点子上, 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 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 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 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 举一反三的目的。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 知识内容庞杂, 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 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 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 区别异同, 进行归纳对比, 形成网络, 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 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 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 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

实验证明, 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 通过精讲多练,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 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开发他们的智力,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4:初中英语教育心得谈

新高一的家长来办公室拿毕业证书,反馈说新高一的学生在学校的第一次月考中考得不好。他儿子现在高一,他说了一句话:“现在回忆初中三年英语学习感到学到的不多!”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感到除了关注中考的分数外,必须为学生的后续英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具体有什么对策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经常和学生交流,也和同事交流,现把两次交流的心得记录如下:

1.重视词汇积累。书本上需要掌握的词汇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扩充词汇,尤其是同义词、近义词、词汇搭配(如以take引导的十多个短语)等。为此,应该有词汇积累本、课外阅读本等。对于课外的阅读应不限于理解,应系统增加词汇量,把课外词汇引入考查,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2.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从本质上说是理解的正确率和阅读的速度。理解错误和阅读速度慢是学生理解水平不高的显著表现。因此,无论是初一还是初三,阅读都必须紧抓不放,要引导学生提升阅读速度,最好选有阅读时间提示的阅读训练材料,阅读后有针对性地精讲是必要的。另外,Reading的教学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Reading教学中支离破碎讲语法,课外以作业的形式练习阅读,这是本末倒置。

3.重视书写句子。这是写作的基础,词汇、阅读、写作是高中英语的重点。翻译句子是练习学生书写正确句子的有效手段。平时作业中放弃一些选择,多练习并讲解一些书面表达,从长远看是有必要的。

我给自己规定,以后的教学中,以上三点必须贯彻落实。

二、学习西方文化,了解语言差异

尤其要引起重视的是英语学习的文化差异问题。

例如在就餐对话中,学生就出现过类似这样的中国式英语:

W(waiter)C(customer)

W:Welcome to my restaurant.

Please go and follow me.(This way,please.)

C:Wed like a cup of coffee.

W:What else would you like?

C:Nothing.(No,thanks.)

W:Please drink slowly(Help yourself,please.)

C:I have finished.(Check,please./Ill take the check.)

How much is it?

W:Two dollars,please.

C:Thank you

W:Its my duty.(My pleasure./You are welcome.)

对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差异问题,教师应给予及时的点拨,这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关键。

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词组背诵,我发现背词组不是最好的方法。比如课本出现词组promise mom to tidy the room(答应妈妈整理房间),我们是应该让学生背诵这个具体的短语,还是应该让孩子们背诵格式化“promise sb.to do sth.(答应某人做某事)”?背诵前者吧,感觉后者才是最终学生该掌握的短语;背诵后者吧,我又感觉没有语境支撑,学生记完就忘。这个问题,要从记忆的规律说起,是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内容。

(1)你真实经历过的事情,记得最牢。比如你生日那天的情形。你过了15个生日了?不错哦,——你轻松记住了次数了!

(2)其次是和你无关,但是有具体内容、概念的或与具体内容、概念相关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也记得比较牢。比如电影中的经典台词:You jump and I jump.

(3)再次是抽象概念。比如一个三角函数公式或一个经济学定律,通过教师展示原理和自己的实际运用,也能记得比较牢。

(4)最不容易记住的是无规律的信息。比如某个历史事件发生在某年某月。

那么,这四条规律,和你的问题有什么联系呢?

(1)我不使用你说的词组了,换个你可能不熟悉的词组,你的感受会更深刻。有一天,你的老师向你出示了一个词组:“keen on,热衷于,极喜欢。”你背啊背,背出来了。但是你造句的时候,造了这样一个句子:My younger brother keens on storybooks.?(正确的句子应该是:My younger brother?is keen on reading?story books.)也就是说,不管你背得多么熟练,如果你不正确地使用,就等于是白背了。

(2)你看到一部影片,一位女子照料着一位孤儿。她说:“I promised his mother to take care of him as my own son.”你非常感动于这句话,不由自主地也跟着说了一遍。这就是第二种情况。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遇到了词组“promise Mom to tidy the room”,只不过课文中的这句话可能没有像电影台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所以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这个词组加强记忆。

到底是背诵“promise mom to tidy the room”更好,还是“promise sb.to do sth.”更好,这不是问题,因为两种方式都有可能让学生将这个词组内化到头脑当中,或都难以让学生内化到头脑中,就看教师和学生是如何处理的。

真正重要的是:让学生把这个词组有效地运用起来,最好是在真实情境中运用。但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很难实现真实情境。那么就在语境中让学生运用,比如在短文中空出一个长横的填空题,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入这个词组;或者更简单的也更直接的,翻译句子。

篇5:初中历史教育心得

这次网络培训中,我听了历史专家的讲课,看了他们的案例,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怎样提升教学水平,对我影响很大。

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是中学历史教师的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这个过程艰巨而复杂,我认识到,实现专业发展,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就如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提高能力。

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才能既快乐又优秀呢?作为历史老师首先要会爱。会爱,才是真爱,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一双眼睛看住几十个学生,而一颗爱心却可以栓住几十颗心,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真心来重新审视一下眼中的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在你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你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学生就会认真地学习你所教的学科,你和学生都会有较大的收获。爱学生的关键是尊重学生,尊重是爱的前提:以尊重为前提的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尊重学生的关键是尊重学生的差异与潜能:爱护和尊重好孩子很容易,难就难在,我们要尊重全部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和我们眼中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差异来源于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经验世界。差异是对我们工作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在班级工作中最易犯的毛病,大多与忽视这种差异有关,其实我们不可能打造出一个模式的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采取有针对性的做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其次,勤学多思,让我们有话可说。“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先生好学。只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知识量飞速增长,信息不断更新的今天,教师更应当把学习作为一个长期的,永不间断的工作来做,不仅从书本中学,而且从实际教学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教师才能有进步、有创新。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你的学生才会保持对你的崇敬与服从,你的教育才会更加有力。最后,老师在管理和教育学生上,方法总比问题多。作为教师,每天一张开眼睛,你就会面临许多问题、许多麻烦、许多要办的事!其实!再多的问题都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不会办事的人。一个会办事的人,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轻松自如地驾驭各种局面,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关键是看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用什么手段。成功者就是比对手多做一点,并能坚持到底。不要借口,只寻方法,想信能成功的。

篇6: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们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并在教学中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我们见到的老师都是极有威严的,教师的观点是不容质疑的,这就使得教师真正成为了颇有权威的“传道、授业、解惑”之人。然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

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特征具有未来性,管仲说:“百年树人。”我国未来能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靠我们这一代教师培养的祖国的下一代。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

为此,我们应为祖国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材。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不能用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也不能由于好恶而疏远或亲近谁,我们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我们创造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三、通过业务学习,使我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继续学习,首先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我执教的第二次我着重加强了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认真讲课,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五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多一些时间发展其他方面的素质。

同时,在科研上,我从尝试性的探讨开始有意识的加强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使自己的教学逐步向科研发展。因为新时代要求我们不仅是教师,更要成为一名教育家。

四、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逐步明确了学生的喜好,明确了自我塑造的目标,从而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过去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经过学习,使我的进步有很大提高,主要体现在科研论文的发表及科研成果的及时总结上,及教学效果上。

总之,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但是更让我看到我自己的不足,我还要和学生一样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学生共同成长。

篇7:初中家长教育心得

第一:学会赏识孩子。

记得儿子上小学时,每一次对于不会做的题和不会回答的问题,儿子来问我,心想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做,于是就指责批评他,过后,自己以追悔莫及,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缺乏耐心。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看到一本《认识你的孩子》这本书,说的是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工作者的感悟。这本书,指明了我教育孩子的方向,要学会赏识孩子。我渐渐地改变了自己,多数时间花费用在读一些素质教育的书,如:《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等,从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孩子必然会欢乐而轻松地飞,心灵压抑的孩子只能会痛苦而缓慢地爬,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学会了赏识孩子,发现了孩子的许多优点,儿子擅长写作、书法。小学阶段的比赛获过奖,我渐渐体会到:常识教育的结果,让孩子饱尝了成功的欢乐,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

第二:注重孩子独立和责任感的培养。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总有一天走向社会,肩负起社会的使命,而现在的小孩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就有家人围着转,太多的时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长此以往如何独立面对社会,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于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下放”给孩子做,比如说:简单的家务活;自己的学习用品按需购买;自己的物品及时收拾;自己的零花钱合理支配;自己的压岁钱学会掌管……这样以来,孩子有了一种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和责任感得到不断培养。

第三:注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

早在幼儿时期,我们就非常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从在他上幼儿园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兴趣和爱好,使儿子先后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但提高了综合素质,而且培养了他的毅力。

第四: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因为处在成长时期的孩子,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假如他犯了错误,不及时指出来,让他一而再,再而三,到最后就会成为坏习惯,那时候要改已经来不及了。只有及时指出来,并让孩子知道错误的后果,及时帮助他改掉、纠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与孩子沟通,首先要尊重孩子,作为孩子的家长,不光只是他的家长,更重要是要成为他的好朋友。要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指出孩子的过错或不足,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否则,一味地数落、责怪孩子,只会产生逆反心理。

篇8:初中作文教学评语心得

一.针对性

作文评语如果求其全面, 会使学生不得要领。教师在评改时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 给学生指明方向, 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即从大处落墨, 如文章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立意角度、结构语言等主要方面, 使学生明辨优劣, 引起足够的重视。评语的着眼点要放在文章对写作意图的体现上。教师布置指导的每一篇习作训练, 都是有目的的, 或是训练组织结构能力, 或是训练想象描写能力, 批改时要注意将既定的写作意图做为点评的焦点和靶子, 有的放矢。

二.鉴赏性

评语要落在一个“赏”字上:赏其取材新, 赏其立意深, 赏其见解独到, 赏其构思巧妙, 赏其态度认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并品赏成功的喜悦。布鲁姆把学生受到激励去参与学习过程的程度称作“先决情感特点”, “赏”的目的就是力求将这种先决情感特点尽可能变成影响学生的一个主要变量。有鉴于此, 教师在作文评估中不能冷漠地纯客观地刻板鉴定和纯粹着眼于匡正的消极处理, 而要尽量发掘学生习作中的成功之处, 小至字词句, 大至节段篇, 并用笔写下大红的批语。当然这种赏识性的赞语亦不能言过其实。有时候, 越是好文章越要提出高要求, 使其既得到鼓励, 又不自我陶醉。赏识性的评语能够产生奇妙的心理效应, 请听一个学生的心声吧:“老师, 虽然你的评语只有‘可喜’二字, 但我看到它, 心中极不平静, 在后来的每次写作中每每暗下决心, 不让这个‘可喜’被劣作冲淡。”

三.文学性

一条好的评语应该具有文学色彩, 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意, 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阅读领会。如果教师的评语老是干巴巴的几句话, 那是没有资格去指责学生的“语言欠生动”的, 也没有资格要求学生对那一套老掉牙的话题产生兴趣和热心。写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事情, 评语更应该严肃认真。所谓为人师表, 就该在此有所体现。教师要求学生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文学色彩, 自己就该在评语中为学生做出表率。

四.幽默性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 僵硬刻板的评语, 学生必不乐意看, 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 不仅可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即使是批评, 学生也乐于接受, 成为师生关系的粘合剂, 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深思”的效果。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络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 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为什么就不可以放点“盐”呢?有个学生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作文一逗到底, 我们在作文后这样写道:“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 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 感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 你怎么忽视了我们在文字中应有的位置?”运用幽默性的评语要注意适度, 因为有些幽默本身含有讽刺性, 搞不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五.启发性

教师可用商量探讨的口吻, 提示学生理解并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性逐渐增强。他们期望教师与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如果教师居高临下, 就会造成一种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 提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就能获得一种思索的冲动, 产生再创造的欲望。

六.情感性

我们常常发现, 学生对教师的评语, 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 得失优劣的评价, 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 是热情, 还是冷漠;是扶持, 还是厌弃……每个人窥测所得不同, 其情绪也随之起伏而波动。所以教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学生一旦从评语中品出了鼓励和希望, 他们会马上兴奋起来, 振作起来, 花费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

篇9:初中生思想教育之心得

关键词:自省 包容 方法 心态 阳光

学生的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德育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很多教师也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但学生是一个又一个鲜明的个体,每名学生有每名学生的特点,一把尺子不可能去度量所有的学生,一种制度也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有效。在很多情况下,在大的环境制度之下,还需要教师或领导对学生做单独的思想工作。下面我就单独的学生思想工作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要把促进学生自省当作个别谈话的重要目标

管理的要义不是堵而是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的奥妙和高明,恰恰在于教会人自我惩罚。”学生的管理也不能简单地用制度管卡压,用教师的权威去强迫。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简单的训斥一顿后,很多学生都是当面承认错误,当面作出保证,但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便又出现反复。原因是学生对这种教育的方式已经习以为常,已经出现了免疫,尤其是中学生更是如此,学生从心里去抵制这种说教,但碍与教师的权威,不得不去应付教师。此时教师的方法不触动学生的心灵,则不能有效地使学生受到教育。要想促进学生行为的改变,必先促进其思想的改变。我们永远不能忽视学生在思想进步中的主观能动性,促其自省永远比外在的约束更有效更重要。

二、要用包容促进学生成长

学生可以说在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中进步,也可以说是在改正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中进步。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的成功不计其数,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个浪费,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所以说,成绩和错误都是学生进步的阶梯,都是教育学生的过程和契机。尤其是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人的成长必经之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而且错误所带来的并非都是负面的影响,每一次的错误的发生和改正,意味着学生又向正确和成功走近了一步。每一次的错误的发生和改正,都会让学生有新的成长。有时不让学生犯错误或不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就等于让学生失去了进步的阶梯,封堵了学生成长的道路。教师对学生的包容,可以让学生的思想更丰富;教师对学生的包容,也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空间的开拓;教师的包容可以创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如某位教育家所说:“教育需要等待。”既然需要等待,我们就要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一切也唯有包容使然。

三、要有具体的方法为其指明前进的方向

德育不仅是让学生明确是非,认识到错误,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认识到错误后知道如何去改正错误,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德育。而作为涉世不深的学生,生活经验欠缺,犯了错误后虽然能认识到错误,但是很多时候不知如何去改正,或明知怎样去做,却无法坚持。这时,学生需要的也许不是批评,而是帮助。这时,如果教师能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树立起改正错误的信心,相信学生一定会真心实意地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在错误的修正中得以不断的提高。

四、要用阳光的心态促进学生心态的阳光

有了太阳的阳光,地球则生机盎然;有了父母的阳光,孩子则快乐生活;有了教师的阳光,学生才能茁壮成长,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爱心的照耀和真情的温暖。以爱才能育爱,以情才能动情。用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态度面对学生,只会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走向片面和极端。只有教师用阳光的心态面对学生,不断为学生输入正能量,才能尽可能避免学生阴暗心理的形成,让学生看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光辉。阳光的教师也必能催生学生阳光的心态,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

学生的情况是复杂的,尤其是思想的发展更为复杂,我们不能仅仅用程式化的管理,公式化的制度去管理约束学生,不能仅仅用群体化的教育解决个体化的问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单独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篇10:初中教育心得体会

刚参加工作时,我认为“上课”简单地说就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后来我对这一职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自己的脑海中融入了一新的名词——“课改”,回首我们_县教育改革路,几多感慨几多快乐,几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和探索,我的心灵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和磨练,尽情体验着教育改革带给我们的种种希望与激动,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小插曲,也曾有过不少关于我的教学故事呢!下面就教育改革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吧。

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

记得刚踏入教师行列时,我是在村小学教学的,对教学一脸茫然的我,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有经验的老校长。老校长满脸微笑的对我说:“小梁,你不用紧张,上课很容易的,老师讲学生听就行,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就能上好课。”这样的教学思想一直跟随了我几年。但是随着新课改浪潮的袭来,再加上我来到了中心校上课后,使我立即觉得自己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教育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教师要迅速进行角色的转变,即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合作者;学生也要从原来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学习过程的主导者。

为了让我县所有老师都迅速转变角色,教育局组织了许多培训,如新课标培训,参与式教学培训等,通过参加这些培训,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大都是按照自己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课堂就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这样就严重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更好的体现这一课改理念。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困生,多提问这些学困生,给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中的做法

1、“慧眼识泰山”——课堂上要有一双慧眼

当好一名小学老师并不容易,不仅要有一双鹰一般锐利的慧眼,还要有一对兔一样灵敏的耳朵,才能在课堂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情),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自己的观察随时按需进行指导。在课堂上,老师要充当“警察”的角色,时刻抓出课堂上一些不听课的“不法分子”。因为小学生课堂的注意力不是长久的,虽然他不在课堂上大吵大闹,但一些注意力不集中或搞小动作的习惯还是有的。此时,作为指导教师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然有一小部分钻空子,课堂上松懈,这些问题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高效性,整个课堂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决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种现象发生。

2、“学得方法,受益终生”——做好学习指导

(1)奖励诱惑,激励学习。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激励指导。比如,这个学生的坐姿有进步,这时你就要给予肯定及鼓励。有时还要增加辅助激励指导,这种辅助指导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我刚接手低年级的教学时,没有摸索出低年级的孩子的特点,因此课堂上学习氛围不活跃,教学效果不佳。一次我有幸参加_县举办的“小学低年级教学管理工作会议”,聆听了县第一小学甘泉老师的班级管理做法,觉得她的做法可以效仿。回来后我就在学习园地后面制作了班级“成长果园”,每个学生都有一颗用海绵纸剪成的苹果树,只要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好,就奖励一个苹果图案的贴纸贴到苹果树上,犯错误的就扣一颗“苹果”,到月底后再统计谁的“苹果”最多,再另行奖励。自从实行了这样的奖励办法后,学生的课堂纪律很好,学习的兴趣更高了。因此,我总结出:低年级的学生是要哄骗的,教师不能吝啬表扬的话语,适当的时候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只有舍得付出,才会有回报。

(2)“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学法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我们在办公室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抱怨的话语:“这道题都讲了很多次了,学生还是不懂,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了。”其实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精彩,学生没能掌握方法,一切的教学都是白费的,即使短暂的学会也容易遗忘。因此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比如识字方法的指导,要教会学生根据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识记,这样才能记得牢。

3、“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严抓学生检测关。

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掌握已否,检测是的方法。在每课的学习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严把学生过关训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

三、收获教育改革的硕果

我觉得我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教育的改革,我们学校在教学设施的配备上加大投入,实现了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目标,学生通过多媒体开拓了视野,学习兴趣有了明显的变化,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都在提高。孩子通过自主、合作、讨论,再通过以学定教、以考定学的教学理念,学得快而且透。这都取决于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学生在完成自己计划内的学习后,便会找出更多的课外知识,练习题等之类的进行补充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更宽了……为了学生成绩的共同提高,我还实行了“一优生带一差生”的合作学习,优生做差生的学习表率,平时检查差生的作业及学习情况,优生做老师的小助手,督促检查差生的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也是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在。

四、教育改革给我的启发

篇11:初中继续教育心得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给教育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

在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本身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们教育改革的成败。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所有的改革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攻坚阶段,我们每一名教师,都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从新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工作。为达到这一目标,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利用今年暑期,根据兵团及师市教育局的安排,在石河子大学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活动,深感受益匪浅。现将一些粗浅的体会总结如下: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一般人对某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反之,兴趣越大,问题越多,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出来。因而,历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归结到最后还是在于一个“兴趣”问题。其实,历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兴亡的戏剧性,又饱含各种人生哲理。暂且不说古老的用具、服装、艺术、风俗会给我们一种好奇,不同个性、不同利益的人群,共存于同一个时空下,由无数复杂的情感、利益衍生出来的历史事件,不正是一幕幕活的戏剧吗?它跌宕起伏,富有情节又耐人寻味,也包含许多发人深省的悬念。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为何在教学过程中却找寻不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教材的“繁、难、多、旧”,而新教材对准上述四种病症,改变了这种格局,化“繁、难、多、旧”为“简、易、少、新”为新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学增添盎然生机,寻回本应该属于历史课的独特魅力。在实际教学中应掌握以下的原则:鼓励——但不能庸俗化(适度);自主——但不能不帮助(引导);合作——但不能走形式(实效);探究——但不能表面化(深入);真情——但不能伪矫情(自然);创新——但不能浮躁化(理智)。

上一篇:放风筝_写事作文400字_二年级写事作文下一篇:会计实习感谢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