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2024-05-11

医院应急救援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医院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xxxx医院 电梯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保障电梯乘客在乘梯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解救,避免因恐慌、非理性操作而导致伤亡事故,最大限度的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特制本预案和应急处理措施。

一、电梯困人的应急措施

1、任何员工接到报警或发现有乘客被困在电梯内,应立即通知主管院长,同时汇报给当日值班领导,值日领导立即亲自到场或派员到场与被困乘客取得联系,安慰乘客,要求乘客保持冷静,耐心等待求援。尤其当被困乘客惊恐不安或非常急躁,试图采用撬门等非常措施逃生时,要耐心告诫乘客不要惊慌和急躁,不要盲目采取无谓的行动,以免使故障扩大,发生危险。注意在这一过程中,现场始终不能离人,要不断与被困人员对话,及时了解被困人员的情绪和健康状况,同时及时将情况向相关领导汇报。

2、主管院长接报后一方面了解电梯困人发生地点、被困人数、人员情况、以及电梯所在楼层,应先作出初步判断,如因停电引起,要立即通知电工启用发电机,同时马上联系院后勤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

3、后勤人员接报后,应立即前往现场解救,必要时电话通知电梯维修公司前来抢修。若自己无法解救,应设法采取措施,确保被困乘客的安全,等待电梯维修公司技工前来解救。

到达现场的救援专业人员应当先判别电梯轿厢所处的位置再实施救援,A: 如电梯轿厢停靠位置在±0.5米以内时,可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电梯层门、轿厢门疏导乘客离开轿厢。

B: 如电梯轿厢停靠位置在±0.5米以上时,执行如下救援程序: ①至少需要3名专业人员迅速赶往机房。②关闭电梯总电源(应保留照明电源),然后根据标示判断电梯

轿厢所处楼层。

③由一人安装手动盘车轮,确认安装完毕后,由两人握持盘车轮,一人用松闸扳手缓慢松闸,再根据轿厢所在位置的就近楼层缓慢盘车至平层位置,松开松闸扳手。

④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电梯层门、轿厢门。

⑤疏导乘客离开轿厢,防止乘客因恐慌引发的骚乱。⑥重新关好电梯层门、轿厢门。⑦在电梯没有排除故障前,各楼层值班人员应在该层门处设置禁用电梯的指示牌。

5、若后勤人员和电梯维修公司都无能力解救或短期时间内解救不了,应视情况向公安部门或消防部门求助(应说明求助原因和情况)。向公安、消防部门求助前应征得分管院长的同意。

6、在解救过程中,若发现被困乘客中有人晕厥、神志昏迷(尤其是老人或小孩),应立即通知医疗组主管院长派医护人员到场,以便被困人员救出后即可进行抢救。

7、被困者救出后,主管院长应当立即向他们表示慰问,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需要,同时请他们提供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及到本单位事由。如被困者不合作自行离去,应记录下来存档备案。

8、被困者救出后后勤部门应立即请电梯维保公司查明故障原因,修复后方可恢复正常运行。

9、保安人员应详细记录事件经过情况,包括接报时间、后勤、电梯维保公司通知和到达时间、被困人员的解救时间、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电梯恢复正常运行时间。若有公安、消防人员到场,还应分别记录到场和离开时间、车辆号码;被困人员有伤者的,应记录伤者情况和被送往的科室及医院。

10、本单位后勤人员应详细记录故障发生时间、原因、解救办法和修复时间。

二、发生火灾的应急措施

1、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

2、由消防控制室人员立即远程将电梯直驶至首层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灾尚未蔓延的楼层。在乘客离开电梯轿厢后,将电梯置于停止运行状态,用手关闭电梯轿厢层门、轿厢门,切断电梯总电源(包括照明电源)。

3、井道内或电梯轿厢发生火灾时,立即停止运行,疏导乘客安全撤离,切断电源,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4、相邻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停止运行电梯,以避免因火灾停电造成的困人事故。

三、发生地震的应急措施

1、地震强度较大在电梯内有震感时,后勤人员应立即停止运行电梯,疏导乘客安全撤离。

2、地震后应当由电梯维保公司对电梯进行检查和调试运行,正常后方可恢复使用。

四、发生湿水时的应急措施

1、当楼层发生水淹没而使井道或底坑进水时,应当将电梯轿厢停于进水层的上两层,切断总电源。

2、如机房进水较多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切断进入机房的所有电源,并及时处理漏水的情况。

3、对已经湿水的电梯,要及时进行除水除湿处理,在确认已经处理后,经试运行无异常无误,方可恢复使用。

4、电梯恢复使用后,要详细填写湿水检查报告,对湿水原因、处理方法、防范措施等纪录清楚并存档。

五、电梯的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1、如有乘客重伤,应当按事故报告程序进行紧急事故报告。

2、向乘客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会同事故调查部门调查电梯故障原因,协助做好相关的取证工作。

3、如属电梯故障所致,应当督促电梯维保单位尽快检查并修复。

4、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交事故情况汇报资料。

2018年04月 xxxx医院

篇2:医院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为了保障电梯乘客在乘梯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解救,避免因恐慌、非理性操作而导致伤亡事故,最大限度的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特制本预案和应急处理措施。

一、电梯困人的应急措施

1、任何员工接到报警或发现有乘客被困在电梯内,应立即通知值班人员,同时记录接报和发现时间。

2、值班人员接报后一方面了解电梯困人发生地点、被困人数、人员情况、以及电梯所在楼层,应先作出初步判断,如因停电引起,要立即通知值班电工启动备用电源,同时马上联系本单位专业人员(持证)到现场进行处理,并通知电梯维保单位和向分管领导汇报。

3、分管领导接报后,立即亲自到场或派员到场与被困乘客取得联系,安慰乘客,要求乘客保持冷静,耐心等待求援。尤其当被困乘客惊恐不安或非常急躁,试图采用撬门等非常措施逃生时,要耐心告诫乘客不要惊慌和急躁,不要盲目采取无谓的行动,以免使故障扩大,发生危险。注意在这一过程中,现场始终不能离人,要不断与被困人员对话,及时了解被困人员的情绪和健康状况,同时及时将情况向相关领导汇报。

4、本单位专业人员接报后,应立即派人前往现场解救,必要时电话通知电梯维修公司前来抢修。若自己无法解救,应设法采取措施,确保被困乘客的安全,等待电梯维修公司技工前来解救。

到达现场的救援专业人员应当先判别电梯轿厢所处的位臵再实施救援,A: 如电梯轿厢停靠位臵在±0.5米以内时,可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电梯层门、轿厢门疏导乘客离开轿厢。

B: 如电梯轿厢停靠位臵在±0.5米以上时,执行如下救援程序: ①至少需要3名专业人员(持证)迅速赶往机房。②关闭电梯总电源(应保留照明电源),然后根据平层图的标示判断电梯轿厢所处楼层。

③由一人安装手动盘车轮,确认安装完毕后,由两人握持盘车轮,新住院部监控中心制

590180

一人用松闸扳手缓慢松闸,再根据轿厢所在位臵的就近楼层缓慢盘车至平层位臵,松开松闸扳手。

④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电梯层门、轿厢门。

⑤疏导乘客离开轿厢,防止乘客因恐慌引发的骚乱。⑥重新关好电梯层门、轿厢门。

⑦在电梯没有排除故障前,应在各层门处设臵禁用电梯的指示牌。

5、若本单位专业人员和电梯维修公司都无能力解救或短期时间内解救不了,应视情况向公安部门或消防部门求助(应说明求助原因和情况)。向公安、消防部门求助前应征得分管领导的同意。

6、在解救过程中,若发现被困乘客中有人晕厥、神志昏迷(尤其是老人或小孩),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到场,以便被困人员救出后即可进行抢救。

7、被困者救出后,分管领导应当立即向他们表示慰问,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需要,同时请他们提供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及到本单位事由。如被困者不合作自行离去,应记录下来存档备案。

8、被困者救出后,设备科应立即请电梯维修公司查明故障原因,修复后方可恢复正常运行。

9、值班人员应详细记录事件经过情况,包括接报时间、电梯管理员和维修人员到达现场时间、电梯维修公司通知和到达时间、被困人员的解救时间、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电梯恢复正常运行时间。若有公安、消防、医护人员到场,还应分别记录到场和离开时间、车辆号码;被困人员有伤者的,应记录伤者情况和被送往的医院。

10、本单位专业人员应详细记录故障发生时间、原因、解救办法和修复时间。

二、发生火灾的应急措施

1、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

2、由专业人员(持证)按下电梯的消防按钮(电梯有消防功能),使电梯进入消防运行状态,以供消防人员使用;对于无消防功能的电梯,应立即将电梯直驶至首层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灾尚未蔓延的楼层。在乘客离开电梯轿厢后,将电梯臵于停止运行状态,用手关闭电梯轿厢层门、轿厢门,切断电梯总电源(包括照明电源)。

新住院部监控中心制

590180

3、井道内或电梯轿厢发生火灾时,立即停止运行,疏导乘客安全撤离,切断电源,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4、有共用井道的电梯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将其余尚未发生火灾的电梯停于远离火灾区,或交给消防人员使用。

5、相邻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应当立即停止运行电梯,以避免因火灾停电造成的困人事故。

三、发生地震的应急措施

1、地震强度较大在电梯内有震感时,应立即停止运行电梯,疏导乘客安全撤离。

2、地震后应当由专业人员(持证)对电梯进行检查和调试运行,正常后方可恢复使用。

四、发生湿水时的应急措施

1、当楼层发生水淹没而使井道或底坑进水时,应当将电梯轿厢停于进水层的上两层,切断总电源。

2、如机房进水较多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切断进入机房的所有电源,并及时处理漏水的情况。

3、对已经湿水的电梯,要及时进行除水除湿处理,在确认已经处理后,经试运行无异常无误,方可恢复使用。

4、电梯恢复使用后,要详细填写湿水检查报告,对湿水原因、处理方法、防范措施等纪录清楚并存档。

五、电梯的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1、如有乘客重伤,应当按事故报告程序进行紧急事故报告。

2、向乘客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会同事故调查部门调查电梯故障原因,协助做好相关的取证工作。

3、如属电梯故障所致,应当督促电梯维保电位尽快检查并修复。

4、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交事故情况汇报资料。

新住院部监控中心制

篇3:医院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关键词:应急医学,救援,医疗方舱,进展,发展建议

方舱医院装备通常由一系列具有不同医疗或技术保障功能的方舱组合而成,具有实施早期治疗的救治能力。它由于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速,环境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而能够适应处理地震、泥石流或其他突发灾害的应急医学救援任务。目前,方舱医院装备的技术发展普遍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方舱医院建设的基本情况,以期为我国未来方舱医院装备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1 国内外方舱医院装备发展概况

目前,美国、德国、俄国等基于本国国情,分别装备了各种机动野战医疗系统[1,2,3]。如美国研制的MASH2000机动外科医院系统,由手术、化验、放射、药房、病房等机动医疗单元构成,手术通过量为60例/20 h,具有“三防”功能。德国野战医院(图1~2)由104个方舱、140顶帐篷及77辆汽车和30辆拖车组成,其医疗装备相当于德国中等县的医疗设备,展开有内科、外科、耳鼻喉科、骨科、泌尿科、神经外科以及妇科等15个专科诊室。上述国家研制的方舱医院装备分科较细、设备比较先进,具有一定的“三防”功能和较高的信息化水平。

“九五”以来,我国相继研制了第一代、第二代野战方舱医院系统(图3~4)[4]。第一代方舱医院以野外医疗所为运营模式,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3部分构成。该装备由21台医疗方舱、26顶卫生帐篷、2台发电挂车构成。方舱扩展采用手动翻板、手动调平的结构形式,具有检伤分类、急救、手术及术前准备、监护、X线、检验、灭菌、药械、通信、远程医疗等功能,昼夜可完成75例伤员的大中小手术和危重急救处置,病房单元可展开100张床位,技术保障单元可为医疗功能单元和病房单元提供医疗作业所需的医用氧气、负压气体、冷暖空调、用水用电。一代方舱医院系统是在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具有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卫生装备,在我国卫生装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实现了建制医疗单位机动卫生装备单元模块化、装备结构通用化、设备配置标准化、总体构成系统化,增强了装备机动应变能力,形成了装备整体保障能力的系统优势。

第二代方舱医院由方舱医疗单元、收容留治病房单元、生活资源保障单元3部分构成,包括5台扩展方舱、7台固定方舱和20顶Ⅵ型折叠式网架帐篷,全部展开后可形成一个100张床位的野外医院,具有伤员分类后送、紧急救命手术、早期外科处置、早期专科治疗、危重急救护理、X线诊断、临床检验、卫生器材灭菌、药材供应、卫勤作业指挥、远程会诊等功能。二代方舱医院在一代方舱医院的基础上,主要提高了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和核生化防护能力。对一代方舱医院的功能方舱进行了优化,由4 m和2 m标准方舱改为6 m标准方舱,提高了医疗功能方舱的自我保障能力;统一了方舱规格形式,减少了装备的数量;方舱扩展系统采用四板联动、液压驱动、自动调平等多项技术,提高了装备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了方舱医院装备的构成体系,创新了集卫勤指挥、医疗信息及远程会诊为一体的医院信息网络,自主研发了临床检验软件,集成了急救、手术等音视频信号采集、传输技术及设备,提高了伤员现场及远程救治能力。该装备还增加了方舱医疗单元的核生化防护能力,研发的滤毒净化、通风换气和舱室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报警技术,实现了核生化污染条件下方舱群整体不小于100 Pa的超压防护。

“十一五”后期,为加快推进我国装备现代化建设,对二代方舱医院中的手术方舱和医技保障方舱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的手术方舱提升了装备信息化水平,具有独立的医疗信息共享和远程会诊等功能,安装了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其他影像系统和检验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改造后的医技保障方舱将消毒灭菌和X线诊断2大功能合并在一个舱体内,分左右2个工作区,其中消毒灭菌工作区在原灭菌舱的基础上增配了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净水装置等设备,X线诊断工作区升级了影像诊断装备,采用双立柱DR数字化X线机、PACS医学影像服务器等设备设施,提高了装备信息化水平。两台方舱均采用手动推拉翻板双侧扩展结构,与前述扩展方式相比,具有扩展方便快捷、成本低、可靠性高、可维修性好等优点。

2 我国方舱医院装备的使用情况

第一代方舱医院先后模拟一定的实际应用背景,开展了伤员检伤分类、伤员抢救、输血、输液、给氧、监护,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胃肠吻合术、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静脉高位结扎术等一系列实际手术操作,以及伤员X线透视、检验,其他敷料、衣巾的洗涤、灭菌、烘干和贮存。1999年第一代方舱医院参展第31届国际军事医学大会,赢得了国内外医学专家的普遍赞誉。建国50周年之际,第一代方舱医院作为反映我国后勤科技装备建设成就的代表参加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光辉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成就展”,获得了广泛好评。

第二代方舱医院先后参加了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紧急医疗救援任务,解放军255医院和153医院分别在绵竹、绵阳、玉树等地展开方舱医院,接收灾区重症伤员,经实际应用检验,充分发挥了替代地震灾区损毁医院的重大作用。第二代方舱医院还参加了全军或军区组织的军事演习演练数十次,在参演和执行各种保障任务中经受了全面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新一代后勤装备,第二代方舱医院参加了“建军80周年成就展”及“2007世界药学大会装备展”,产生了重要军事和社会效益。

3 我国应急医学救援方舱医院装备发展建议

我国是一个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近几年,随着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面临着巨大困难。

为应对重大灾害中伤员量大、伤情复杂的特点,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预设应急医学救援方舱医院装备,建设多支能够适应重大自然灾害条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4,5,6,7,8]。建议由国家统筹规划,由军队具体实施推进,在全军各卫生机构加强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和方舱医院装备建设。

应急医学任务特点要求救援方舱医院装备具有机动性好、模块化组合、救治功能范围广等技术特征,要能够独立展开工作自我保障,医疗救治范围要求覆盖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伤员可能产生的各种疾病类型,医疗单元的设置应涵盖应急医学救援所需的全部功能需求。具体实施上应在二代方舱医院现有构成装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方舱医院救治体系;在设置内容上应包括手术单元、急救单元、检验单元、影像单元、病房单元、供应单元、后勤生活保障单元、技术保障单元、医用垃圾废弃物处理单元、卫生防疫单元和各专科治疗单元等。专科治疗单元应包括耳鼻喉眼科单元、口腔科单元、妇产科单元、儿科单元、传染科单元、皮肤科单元、介入治疗单元、烧伤科单元等。

应急医学救援方舱医院装备建设可采用“依托军队,军民共建”的方式进行,建成后达到资源共享,在满足国家应急医学救援任务要求的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应急医学救援体系应从组织指挥、预案制定、医学救援力量建设、科研训练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建立军民融合式的一体化应急医学救援体系,在充分发挥军队卫生力量突击队作用的同时,有效提高应急医学救援效率和水平。

4 结语

本文通过总结一代和二代方舱医院装备的发展和使用情况,提出我国应急医学救援方舱医院装备的未来发展建议。通过加强应急医学救援方舱医院建设,可以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中发生的伤员进行及时、积极、有效的救治,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由国家统筹规划建设的应急医学救援方舱医院装备可显著提升我军卫生装备建设水平,完善我军卫生装备构成体系,提升军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对进一步完善国防建设的整体布局,提高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树田,王运斗,李瑞兴.21世纪德军野战卫生装备发展特点与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0):29-31.

[2]肖南,李曙光.俄军野战卫生装备现状及发展方向[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7):26-28.

[3]王政,伍瑞昌.高新技术研究对军队卫生装备发展的影响[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5):39-41.

[4]郑静晨,樊毫军,侯世科.从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外地震救援实战论灾害医疗救援模式[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1(1):23-25.

[5]王希,朱敏.地震灾害军地一体化医疗救援体系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5):461-463.

[6]刘江,王戎,葛毅.军民融合式应急医学救援体系[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5):452-453.

[7]郑静晨.谈中国国际救援队紧急医疗救援事业的发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7):388-390.

篇4:医院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关键词:区域;应急联防;管理;作用

一、典型事故案例

2013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左右,上海市某石化厂区发生爆炸起火事故。火灾发生后,周边多个消防中队赶到现场处置,11点左右,火势被扑灭,无人员伤亡。据了解,起火的是该石化厂重整装置,燃烧物主要为原油和氢气。

二、区域应急联防的作用

(1)整合资源,协同应对。建立和完善区域联防,整合中国石化所属企业现有的应急资源,实行区域联防,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可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区域联防机制。(2)依靠科学,专业处置。企业在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借鉴各种科技成果,发挥联防区域内应急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的智力支撑作用,增强指挥决策和处置措施的科学性。(3)预防为主,平战结合。按照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相结合、预案演练与业务交流相结合的总体要求,搭建资源、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做好区域联防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做到了常备不懈。(4)企地联手,共创平安。地方政府、安监、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在企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能够起到督导、指挥、协调和配合的关键作用。区域联防机制形成后,多家企业联合能够从工作开展方面形成与地方职能部门更加有效的沟通,为确保一方平安构建良好的共赢局面。

三、第六联防区工作实例介绍

镇海炼化作为第六联防区的组长单位,依托地方消防资源,合理组织本联防区的各项工作,制定联防区实施细则。认真组织成员单位对重点部位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制定联防预案,整合应急救援资源。结合地理位置、周边道路状况,编制最优增援路线,确定增援路线关键路口。根据联防区内各单位实际,协调制定联防区年度活动计划,包括联防演练、消防技术交流和消防技能对抗赛等,并组织实施。统计汇总联防区各单位的消防车辆装备、增援消防力量、消防供水系统和专职消防人员等情况。

为检验中石化消防第六联防区范围内企业在突发事故的情况下,各相关单位协同作战、应急联动的综合反应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控制水体污染次生灾害,降低社会影响,该片区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相继开展了岚山商储二区119号油罐应急处置演练、镇海炼化1万立方容积的T-201B罐遭雷击爆炸应急处置演练。演练队伍由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消防支队、管道储运公司岚山输油站专职消防队、镇海国储油库消防队、化工园区消防特勤二中队等组成。

(一)第六联防区应急演练实例1。为检验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联防范围内企业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的应急反应和联合处置能力,2014年4月29日9:29分,以“岚山商储库二区

G-119储油罐罐顶二次密封遭雷击着火”为假想事件,在岚山站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演练活动由镇海炼化、管道公司南京处、镇海国储库以及宁波化工园等单位联合参与。有扑灭罐顶雷击起火、处置罐根阀泄漏和因电气故障产生火花引燃并形成地面流淌火,防止发生水体污染次生事件等演练科目,演习共调集四个参演单位的消防指挥车、泵浦车、消防高喷车、应急通讯指挥车等共11辆,有80余人参与了演练。此次大范围的联合作战演练在岚山站尚属首次。9:29分,演练正式开始。岚山商储库二区消防报警系统报警,发现G-119储油罐遭雷击着火,值班员立即启动消防喷淋自动化系统,同时向站内119值班室汇报情况。9:30分,油罐消防喷淋和泡沫系统启动。9:33分,带班站领导付铁成向公司、处应急中心汇报,并立即启动“岚山站储油罐雷击着火应急预案”,各应急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开展工作。9:36分,站内消防车到达现场,随后10分钟内,其余三支消防力量陆续赶到现场,共同对G-119储油罐实施灭火,并对周边油罐喷淋降温。“现场有人员受伤”,“关闭罐区排水阀的过程中,发现G-119罐根阀法兰泄漏,同时由于电气故障产生火花引燃形成地面流淌火”,使预案一步步升级。9点37分,接公司调度令,指示向罐位较低的G-129罐倒油。9:51分、9:56分,罐顶明火、地面流淌火先后被扑灭。随后,宁波抢维中心抢修人员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油气浓度检查,符合条件后对损坏设施进行维修。义务消防队用沙袋对G-119罐区的含油污水进行围堵控制。9:57分,污水处理系统启动。镇海环保局到现场进行了环境监测。9:58分,演练圆满结束后进行了讲评。通过演练,检验了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各单位与地方的联防作战能力,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机制建设,为确保大型油库的本质安全提供保障。

(二)第六联防区应急演练实例2。2015年5月22日,宁波处与镇海炼化开展联合消防演练,来自镇海国储库消防支队、岚山站消防队、册子岛油库消防队、镇海炼化消防支队、宁波公安消防支队镇海大队、宁波公安消防支队化工园区消防特勤二中队的150余名消防指战员参加。管道公司宁波处和镇海炼化共同属于中石化消防第六片区,为了检验企业在突发条件下的联防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经两单位协商,决定在镇海炼化乙烯西区常压罐区组织第二次联合消防演练。此次演练以镇海炼化1万立方容积的T-201B罐遭雷击爆炸为假想事故。该罐储存介质为粗裂解汽油,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吸入易麻痹的特性,与空气融合后能从低处扩散至远方,遇明火引发回燃。14:15分,演练正式开始。罐体遭雷击后爆炸开裂,形成流淌火,导致一名员工中毒倒地,同时相邻罐区还储存着大量化工用品,情况紧急。镇海炼化储运部巡检员工在发现险情后立即将中毒人员拖出危险区域,并按照流程逐级汇报。14:18分,镇海炼化消防支队三个中队的21辆消防战斗车接警后赶至事故现场,从东侧、北侧、西侧对流淌火进行“夹攻”。现场指挥员要求直流水枪和升臂高喷车相互配合,冷却罐壁,对火源“主攻”。 14:25分,宁波处岚山站、册子岛油库、镇海国储库等消防力量抵达现场,在与指挥取得联系后,统筹考虑,派出10余名消防战斗员,发挥个体灵活优势,携带消防水炮深入车辆无法到达的区域,正面应对事故源头。在各单位联合消防的“总攻”下, 火情得到有效控制。14:43分,经现场指挥部确认后,险情消除,演练正式结束。镇海炼化消防支队长对此次演练进行讲评,对宁波处各消防指战员的专业素质、反应速度、拼搏精神表示肯定和感谢。通过演练,有效地锻炼了联防区内各单位消防作战能力,为保证中石化第六片区消防安全铸就坚实壁垒。

篇5:医院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总结、分析与评价

2015年5月27日下午2:30时,我院模拟了一场在本市某学校发生的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演练自下午2:30时开始,至3:10分顺利成功结束,历时40分钟。现将演练总结与分析评价如下:

一、主要成绩

1、演练按《XXX医院群体性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方案》(以下简称《演练方案》)拟定的程序全部执行完成,收到了全面提升全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和快速反应能力。事实证明,全院医务人员在突发事件到来之际,能够做到“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演练前制定了全面周详、流程清晰、覆盖全院、可操作的方案;演练开始后,信息发布快,各级各类人员到位迅速,且都能按医院已经制定并发出的《演练预案》迅速、准确找到自己的岗位和履行职责。

3、演练指挥正确,按《演练方案》拟定的程序顺利进行。演练指挥长(院长XXX)至始至终全程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了整场演练,确保了演练的成功。

4、演练中,参演人员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对待,没有把演练视为只是演练,而真正做到了“练时多流汗,急时(人民群众)少流血”。参加演练的42名医、护、技、药人员对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操作,思路清晰、流程规范、告知清楚、处理正确。共收治病员5人,其中4名病员症状较轻,门诊留观处理。病情较重者1名(严重脱水、休克),急诊抗休克处理后转入内科病区后续治疗。

5、演练一开始,全体参演人员集中在医院一楼大厅,由王院长通报事件信息,宣布启动演练预案,现场救援小组立即到达急诊科进行处理,王院长及时向锦江区疾控中心报告了突发事件信息。

(1)现场救援小组对5位病员进行了询问病史、采集样品(包括霍 乱弧菌快速诊断),诊断为:食物中毒。处置:①开放静脉输液双通道;②监测生命体征;③采集样品立即送检;④快速完善其他各项相关辅助检查;⑤通知内科住院部准备病房和及时力量;⑥告知学校领导及家属病情。

(2)病员送到内科住院部后,临床治疗组医护人员立即对危重患者进行了生命支持、体征监护、紧急完善相关辅检、确立诊断、向学校领导及患者亲属告知病情,进行进一步对症支持治疗,对轻症患者给予了后续治疗。(3)王院长在院内抢救现场向主要负责诊疗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针对群体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诊断依据、治疗原则、目前情况、上报时限、鉴别诊断”等方面理论知识进行了提问,医师们做了比较满意的答复。

二、总结讲评

(一)整个演练严格按照拟定的预案模拟场景过程进行,历时40分钟顺利结束。院长王远远执行了全部现场指挥,院综合办、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负责协调联络,实施了医护人员紧急人力资源调配和院感监管。演练结束后,全体参演人员在6楼会议室进行了总结讲评。本院专家评审组对演练全过程本着“接近实战、严格考评、暴露问题、持续整改”的原则和标准进行了评价分析。

(二)院长作了总结讲评,他讲:

1、这次演练是基本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目的。

2、全体参演人员认真对待,准时到达岗位,工作认真负责。

3、指挥协调有力,上报信息及时。

4、存在问题:

(1)赞成专家组提出的评审意见,即:各环节衔接不紧凑;场景与设计略有出入;整个演练过程看的人多,动的人少,某些医务人员工作超前;与检验科工作协调有误,以后应尽量将演练方案安排为突发性,更能显出各位医务人员的能力。

(2)希望以后再组织类似的应急医疗救援演练,要严格接近实战演练,模仿军队现代战争操演方法,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而我们医务人员应该懂得,平时重视和认真,急时人民群众就会少流血,多一分生命安全,因而绝不能把演练当“游戏”。(3)演练过程中存在以下失误,表现在:

未填写《院前急救记录单》;

提问中相当多的人不知晓市政府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新的“10分钟规则”;

对学校领导及患者家属病情告知不全面;

④现场没有对伤员进行“轻”、“中”、“重”的分级分类; ⑤现场演练人员不够严肃;围观人数较多;影响演练效果。

5、通过这次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望认真改进:

(1)全院医务人员要认真学习医院发出的各类应急预案,知晓、熟悉自己的职责与任务,一旦投入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时,能快速进入角色履行职责。

(2)各科室平时要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多组织各种内容的应急操作演练,尤其是医务人员应该掌握的院前、院内急救技能,方能很好履行医务人员职责。

(3)熟练掌握各类急救技术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提高危重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

(4)以后进行各类应急救援演练,职能科室制定《演练预案》时要联系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力求把《演练预案》制定的更加周详和切合实际,以避免在演练中一部分参演人员无所适从和处于混乱状态。

(5)各科室主任要认真阅读《演练预案》,明白自己的团队和操作环节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以便做出及时、正确、高效率的组织指挥。

篇6:医院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讨论稿)

一、演习目的

为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2011-2015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培训规划》各项任务要求,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活动的通知》精神,我院从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两个方面开展大练兵活动。在前期医务科组织的青年医师护士技能竞赛和卫生应急培训基础上,组织此次应急医疗救援演练。

目的是通过对高速公路特大交通事故应急医疗救援联合演习,检验我院紧急医疗救援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快速反应能力,现场协调作战能力,紧急医疗救援能力和快速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我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水平。

二、演习地点 我院篮球场(暂定)

三、参加演习科室 主办部门:医务科、应急办

参演部门和科室:医务科、应急办、护理部、总务科、保卫科、急诊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骨科、普外科。

四、演习时间

2012年08月30日(星期四)下午16:00(暂定)

五、演习内容

本次演练模拟发生在某高速公路一起特大汽车追尾事故,事故导致现场2人死亡、10人重伤、30人轻伤。

从事故的呼救到启动应急预案;从指挥调度到现场检伤分类、抢救、转运、途中监护等紧急处置;从各科室的联合指挥到现场各司其责的紧密配合;应急救援专家全面评估我院应急医疗救援能力水平。

主要演习科目包括:医务科、应急办接警与指挥调度;急诊科人员赶赴现场;保卫科维护现场秩序;外科系统现场救治伤者;总务科人员现场救援和协助抬扶伤员;现场通讯指挥、现场抢救区位划分(红、黄、绿、黑区);检伤、抢救、搬运、转送、清理现场等。

六、演习组织机构及分工

(一)组织机构

成立特大交通事故应急医疗救援演习领导小组: 组 长:许建华 副组长:张树森 现场总指挥:陈峻严

现场副总指挥:王耀国、林金矿、林建清

成员:许建华、张树森、陈峻严、王耀国、王才元、林金矿、林建清、许玲珍、许景春、刘永裕、曾晓红、杨建胜、胡伟鹏、徐朝阳、刘玳瑄、柯庆峰、黄杰苗、吴文华、姚晓斌、叶超平、吴友谊、周志平、王伟

主要职责是负责演习方案的确定,组织指挥现场演习,协调院办公室、医务科采集现场演习的影像、照片资料,向新闻媒体发布有关信息,点评现场演习工作。

(二)演习部门分工

1、事故救援现场指挥演习由医务科牵头、应急办负责演习实施。

2、应急办负责指挥协调相关科室开展现场伤员医疗急救。

3、邀请保卫科维持现场秩序,布置警戒区,保证现场施救安全;负责现场交通疏导,开辟救护车绿色通道。

4、邀请总务科负责协助抢险、抬扶伤员。

七、演习时间

2012年08月30日(暂定)

八、演习过程 16:00 1名事故现场汽车司机拨打我院急诊科急救电话(22770185)报警:“泉州市某高速公路段(假定为我院篮球场)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死伤数十人。” 16:01 急诊科接到报警,详细了解事故发生地点、性质及伤亡人数;即向医务科汇报;同时救护车准备出车。16:03 医务科立即按重大交通事故通知应急办启动应急预案: 指挥急诊科出警(救护车、一位外科医生一位护士),并嘱现场情况及时反馈;

指挥紧急增援专家组(救护车、携带抢救物品和标志物品,急诊科杨建胜主任带队、内外科医生各一位护士二位)出发;

应急办将事故情况(地点:医院篮球场,性质:交通事故,及受伤人数:数十人)向分管领导许建华副院长报告。

应急办同时通报张树森副院长要求保卫科(刘永裕科长)、总务科(许景春科长)给予支援。16:06 第一辆救护车(1号,驾驶员陈成龙)和紧急增援组(2号救护车,驾驶员贺江龙)先后到达现场。

向“交警”(由保卫科人员扮演)了解事故现场地形,选择最近的安全地区为抢救区。增援组专家行使临时指挥权。

作为医疗检伤官(魏冠?)与1号车医护人员(张国柄?)对现场可接触的伤员进行检伤评估,挂上红、黄、绿、黑检伤卡,并对最危重伤员施救。

1号车张国柄?医生向应急办报告现场情况请求增援。16:08 应急办接到增援信息后,调度院内其他科室(神经外科、心胸外科、骨科、普通外科)出发。16:08 保卫科到达现场,开始控制现场,布置警戒区,维持现场秩序,对现场交通进行疏导,设置车位与通道,为转运伤员的救护车开辟上、下行通道。16:09 总务科人员到达现场,协助维持现场秩序,疏散人员,协助现场救援和抬出伤员。16:10

1、相关科室陆续到达现场,检伤官魏冠?向现场总指挥(陈峻严、王耀国)汇报。

2、现场总指挥(医务科/应急办)的责任:

(1)指定医疗指挥(杨建胜)与检伤官魏冠?对现场伤员进行评估、检伤,与检伤官制定抢救方案,做分流伤员决策;

(2)指定3名人员:

①医务联络员(杨建胜)(支援、联络、协调各科室,向各科室分配处置伤员任务);

②检伤分类员(魏冠)(按检伤结果对伤员分类编组,组织人员在现场安全地带设立红、黄、绿、黑处置区和临时观察转运站,安放标志旗);

③急救运输员(救护车司机陈成龙)(掌握需车数量,指挥现场车辆停放位置,组织人员搬动和运送伤员); 16:15

1、医疗检伤官将检伤结果报现场总指挥(陈峻严、王耀国):(1)2人因伤势过重当场死亡--黑色(2)10人重伤,分别为(举例4人): ①1名创伤性窒息伴有心跳停止-红色 ②1名重度颅脑损伤伴疑有颈椎损伤-红色 ③2名闭合性气胸伴肋骨骨折-红色

④2名胸腹联合伤、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红色 ⑤2名右肩部及右上肢肱骨开放性骨折-黄色 ⑥2名左下肢胫骨开放性骨折-黄色

(3)30名头面部擦伤、全身多处软组织伤--绿色

2、总指挥(医务科/应急办)向院领导许建华副院长报告现场伤亡情况,并请医务科、应急办通知急诊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骨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做好应诊抢救准备。

3、急救运输员依照医疗检伤官的检伤和治疗结果安排各伤员的运输车辆。

4、医务联络员杨建胜与应急办联系,由医务科与相关科室联系,安排重点伤病员的分流转送。

5、急诊科和现场调度及时记录事件、组织、报告、抢救、分流、转运等信息。

6、抢救组的医护人员及时记录所管辖伤病员的主要病情变化和抢救措施,填写转运卡一式两份,提交接纳科室并向指挥部汇总。16:18 增援科室陆续到达现场。16:23 现场所有医务人员对各类伤员按现场急救原则:“先除险情后施救治、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先抢救后转运、先救活人后处置尸体”进行现场救治。

演练场景:

场景

1、(医护:2名,1名内科医生1名护士,伤员:模拟人1具)---急诊科

2名医务人员为1名创伤性窒息伴心跳骤停的伤员: 1.迅速查体:检查病人情况,确定处理方法 2.按顺序实施心肺复苏术 3.气管插管,接便携式有创呼吸机 4.电击除颤 5.同时建立静脉通道 6接监护仪:生命体征监测 7.复苏成功后处理:

ALS—处理患者外伤。采取复苏体位。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ICU。自备物品:模拟人、急救箱、复苏包、气管插管全套物品、除颤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球囊面罩、移动担架床。

场景

2、(医护:3名,神经外科医生1名、骨科医生1名、神经外科护士1名,伤员:1名)---神经外科、骨科

3位医务人员在为1名重度颅脑伤昏迷伴颈椎损伤的伤员: 1.迅速查体:检查病人情况,确定处理方法 2.手法开放气道 3.吸氧 4.颈托固定颈部

5.建立静脉通道:对闭合性颅脑损伤有颅压增高患者,降颅内压 6.接监护仪:生命体征监测 7.转送神经外科

自备物品:急救箱、复苏包、氧气袋、颈托、监护仪、脊柱板等。

场景

3、(医护:2名,医生、护士各1名,伤员:1名)---心胸外科

2位医务人员为1名闭合性气胸伴肋骨骨折的伤员: 1.迅速查体:检查病人情况,确定处理方法

2.消毒油沙敷料、绷带、三角巾迅速填塞,覆盖闭合包扎伤口,固定胸壁 3.面罩吸氧 4.建立静脉通道

5.确定无颈、脊柱损伤,取半坐位,固定骨折肋骨 6.接监护仪:生命体征监测 7.迅速转送心胸外科

自备物品:急救箱、复苏包、面罩、氧气袋、三角巾若干、移动担架床。

场景

4、(医护:2名,医生、护士各1名,伤员:1名)---普通外科

2名医务人员对1名胸腹联合伤、脾破裂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处理。病人出现失血性休克,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胸带固定、积极抗休克治疗、监护、转送普通外科。

自备物品:急救箱、监护仪,胸带,吸氧面罩,移动担架床。

场景5(略)、(医护:4名,医生、护士各2名,伤员:6名)---普通外科

30个伤势轻的伤员由4名医务人员给予: 1.迅速查体:检查病人情况,确定处理方法 2.清洁、消毒及包扎

3.全部安置在临时观察站进行观察,准备转送到急诊科观察 16:40 保卫科疏导交通,将伤员全部安全转送到医院各相关科室。医疗联络员(杨建胜)向现场总指挥及应急办通报伤员转送去向及人数。16:42 总务科清理死亡病员的尸体;清理现场。10:48 现场清理完毕。全体参演人员整队进入现场,总结演习情况,请领导指示。

队列:急诊科、神经外科、骨科第一队列;心胸外科、普通外科第二队列;保卫科第三队列;总务科第四队列。

九、演习工作要求

1、各部门、各科室应充分重视此次演练工作,确保演练质量。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应亲自抓。演练当天篮球场不得停放任何车辆。

2、各演习部门应服从演习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完成预设科目演习,不得擅自行动。注意集结时间按要求到位。

2、演习人员确定后,无特殊情况不得调换,并加强演练的配合。

3、各参演科室应负责各自参演物品、模拟伤员(可邀请实习医生/护士)的准备。

4、演习结束后,各参演科室应根据演习领导小组演习点评情况和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进行总结,分析经验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

5、欢迎全院职工踊跃参加观摩指导。

篇7:医院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应急医疗救援演练活动情景脚本

一、演练仪式

2013年9月10日下午3:00-3:10 分,参加演练人员和车辆集中列队。

场景: 全体参加演练人员列队

(演员不列队,化妆好后直接进入车厢各就各位)

现场指挥:下面,进入演练程序。

场景:

1、现场指挥跑步到主席台下中央,向演练领导小组组长XXX院长报告:(手持式扩音器)报告总指挥,“2013年 海阳市中医医院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各项工作准备完毕,参演队伍集结待命,是否可以开始演练,请指示!

2、演练总指挥宣布:“海阳市中医医院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演练”开始。

3、现场指挥返回现场,向参加演练的人员发出指令:各参演队伍注意,请大家各就各位做好准备,开始演练。(手持式扩音器)

4、参演人员和车辆疏散,到待命点准备。

视频内容: 解说人XX【解说词】: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成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逐渐增多。重大灾难事故的发生,对所有的应急救援队伍都是严峻的挑战,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我们的白衣战士总是快速反应,迎难而上,迎接挑战。我院全体医务人员人员有信心、有决心战胜一切灾害,履行我们的光荣职责。本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救援是由海阳市中医医院组织的,是模拟在鱼台县城近郊出现的重大交通事故的应急医疗救援演练。

二、3:20分,120 急救中心接警。

场景:120 急救中心接警员接到求救电话后,派出距离事故地点最近的一辆救护车赶往现场,随即又通知市各急救医疗机构派出救护车参与救援,请求派人派车赶赴现场。

三、现场指挥向领导电话汇报事故情况,要求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场景:

现场急救指挥向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打电话报告事故情况。“报告XXX院长,县城附近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请求启动《海阳市中医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XXX院长指示:立即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现场指挥:“是”。

解说人【解说词】: 领导决定立即启动《海阳市中医医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随着一声令下,开始通知各科室急救绿色通道做好接收和抢救危重伤员的准备(包括床位安排、专家准备和手术室准备);保证临床需要。

视频内容: 现场指挥打电话特写镜头通知各应急处置队、医疗救治队、后勤保障队。应急医疗救援队员、装备(氧气筒、面罩、吸氧管、简易呼吸器、颈托、心电监护、呼吸机、创伤急救箱、担架、绷带、输液的器具、气管插管器具、电除颤、夹板 纱布、换药碗、病人标识卡片及场地标识牌子等)【每组提前打包放置】到达后展开并设置救治区域画面,放置各颜色救治区域的标志牌!

四、现场救援

3:25 分,伤员到达。

场景: 医务人员检伤分类。

视频内容: 医务人员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的画面。

解说人【解说词】:医务人员立即对受伤人员进行检伤分类。检伤分类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受伤人群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对整体救治的合理安排有着重要意义,主要评估伤员的项目有:能否行走、呼吸、循环、意识四个方面。伤员分别用红色标识代表重伤员(需要第一优先救治)、黄色标识代表中度伤员(需要第二优先救治)、绿色代表轻度伤员(可以延期处理)、黑色标识代表死亡遗体无救治希望的伤员(放到最后处理)。经过现场检伤表明,本次事故共造成 N名人员伤亡,其中 1人死亡,多人重伤。

现场医疗急救实施。

1、场景一: 医护人员【急诊科、内科负责】将一名头面部外伤、呼吸微弱、继而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模拟人)抬到红区抢救。

视频内容: 镜头从医务人员将病人抬至红区。并将镜头移至抢救病人实况。(停留时间:3 分钟)

解说人【解说词】: 医护人员将一名头面部外伤、呼吸微弱的伤员抬到红区抢救。⑴ 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开放气道,面罩吸氧,对头顶活动性出血部位进行包扎止血,建立静脉通道,上心电监护。⑵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心电监护显示直线。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2010 版)。①医生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钟。②护士开放气道后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通气,按压与通气比 30:2。③进行了 5 组复苏后医生与护士交换角色,再进行 5 个循环的心肺复苏。④然后护士进行单人心脏按压和人工通气。⑤医生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接上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后,与护士交换进行心脏按压。经抢救后,患者恢复了心律、呼吸,但意识仍未恢复。立即送如ICU!

2、场景二:将一名胸部开放性损伤、呼吸困难的伤员(群众演员)抬到红区抢救。

视频内容:镜头从医务人员【胸科负责】将病人抬至红区。并将镜头移至抢救病人实况。(停留时间:2 分钟)

解说人【解说词】:医务人员将一名胸部开放性伤口、呼吸困难的伤员(群众演员)抬到红区抢救。医生对伤员进行检查发现右侧胸部有一开放性伤口,约 4×3cm,活动性出血,呼吸困难。⑴ 医护人员立即用大块的无菌棉垫覆盖超过伤口边缘范围5 厘米进行封闭,将开放性伤口变成了闭合性伤口。⑵ 医护人员检查患者气道通畅并给予高流量吸氧,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陪同辅助科室检查.......3、场景三: 医务人员将一名全身多处外伤、休克、意识模糊的伤员抬到红区抢救。

视频内容: 镜头从医务人员【急诊科、骨外科负责】将病人抬至红区。并将镜头移至抢救病人实况。(停留时间:2 分钟)

解说人【解说词】:医务人员将一名全身多处外伤、休克、意识模糊的伤员(群众演员)抬到红区抢救。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头部、四肢、颈部等全身多处受伤,伴有活动性出血,血压 70/40mmHg,意识模糊;评估伤情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抗休克,包扎、固定出血部位;医生发现患者头顶右侧有一皮下血肿,约 4×3cm,无出血,考虑有颅脑损伤;检查颈部疼痛,考虑有颈椎损伤,上颈托;再次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监测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变化,视察包扎、固定、解救套松紧度,胸部呼吸运动情况。送相关科室检查......4、场景四: 医护人员【普外科负责】将一名头部、腹部开放性外伤的伤员(群众演员)抬到黄区抢救。

视频内容: 镜头从医务人员下车一直跟到将病人抬至黄区。并将镜头移至抢救病人实况。(停留时间:2 分钟)

解说人【解说词】: 医护人员将一名头部和腹部开放性外伤的伤员抬到黄区抢救。⑴ 医生拿创伤急救箱到伤员右侧,检查发现患者瞳孔及头部,可见右头额部有一开放性伤口,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2)检查腹部发现左上腹部有一伤口,约 8×3cm 大小,活动性出血,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检查患者四肢无其他伤害。(3)护士拿复苏箱在患者左侧,监测生命体征,吸氧,上监护仪,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平衡盐 500ml 静滴后再次监测生命体征有所好转。急送相关科室检查......5、场景五:医务人员【神经外科负责】将一名头面部外伤、流血不止、意识清楚的伤员(群众演员)抬到黄区救治。

视频内容: 将镜头移至抢救病人实况。(停留时间:2 分钟)解说人【解说词】:医护人员将一名头面部外伤、流血不止、意识清楚的伤员抬到黄区进行救治。医生检查发现患者头面部有大小不一的伤口,伴有活动性出血不止,意识清楚,立即对患者头面部伤口加压包扎止血,建立静脉通道,测量生命体征:血压 70/50mmHg,给予吸氧,上心电监护。

6、场景六: 医务人员【骨外科外科负责】将一名桡骨骨折伤员(群众演员)扶到绿区救治。

视频内容: 将镜头移至抢救病人实况。(停留时间:2 分钟)

解说人【解说词】:医护人员将一名桡骨骨折伤员(群众演员)扶到绿区处理。

医生让桡骨骨折的伤员采取坐位,清洁局部皮肤后用夹板、棉垫、绷带固定,悬吊于胸前,陪同到放射科拍片!

7、视频内容:(黑区)医务人员(急诊科负责)再次确认死亡伤员后,送太平间。

解说人【解说词】:死亡伤员经心电监护再次确认后,送太平间。

五、演练结束

解说人【解说词】现场救援结束,伤员转入各相关专业科室治疗!

场景:指挥用对讲机指挥:伤员已转入各相关专业科室治疗!演练结束,全体出演人员集中!

总结:

篇8:医院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近年来, 地震、泥石流、火灾、甲型H1N1 流感、中东呼吸综合症等自然灾害和传染病频发, 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 新的形势任务对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交通体系建设作为医院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很大程度影响救援效率和质量。如何跟踪国内外医院应急救援交通体系建设发展趋势, 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来指导医院应急救援实践, 是所有医院管理者应当关注的现实课题。

1 应急救援交通体系需具备的功能

1.1 便捷高效的交通流线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最显著的特征是事发突然、救援时间紧;破坏性大、救援任务重;牵涉面广, 危害程度高, 对医院的应急救援交通流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在总体规划布局上, 一切以利于医疗流程布局、便于伤病员运输救治、确保快速反应为出发点, 对营区进行合理的规划, 严格区分医疗区、服务保障区和行政管理区。 医疗区应位于交通便捷、紧临市政主干道的营区最前沿, 急诊急救车辆可通过专用通道快速到达急诊急救区, 节省宝贵的救援时间;服务保障区紧临医疗区位于营区中部, 从业务指导和物质保障上对医疗救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行政管理区位于营区最末端, 避免与医疗区相互干扰。 营区交通流线应尽量简单明了、层次清楚、融会贯通, 医疗建筑群应设置在院内交通主干道两侧, 有效避免因连体建筑造成通道中断, 确保急救车辆能顺利抵达各医疗救治点。营区规划布局及交通流线示意图见图1。

1.2 满足需要的应急通道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和应急援任务的不断增加, 交通组织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4]。 在规划设计医院出入口时, 要单独设立急诊急救绿色通道, 并设置明显醒目的标志, 由专人进行管理, 急救车辆可不受日常车辆管理系统的限制, 快速到达急诊急救区。同时, 为有效应对医患纠纷、交通肇事、设备故障、破坏性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医院进出通道堵塞, 按照因地制宜原则, 在相应区域独立设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战备应急通道, 并与院内道路实现无缝连接, 遇有紧急突发事件时, 专人进行指挥疏导, 确保急救车辆的顺利通行。

1.3 功能完备的配套设施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交通组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室外交通体系建设是重点, 但急诊急救广场、楼内交通组织、辅助医疗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必不可缺。 针对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维稳处突等不同情况, 构建满足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配套设施建设, 急诊急救广场面积应尽量宽阔, 为应对突发事件预留空间;楼内交通组织应便捷顺畅, 急救区应与手术部、放射科、超声科、消毒供应室等用房实现无缝连接, 以满足急救需要。

1.4 正规有序的管理机制

现代医院均高度重视交通组织管理, 使之成为提升医院形象的重要窗口[5]。 应从软硬件两个方面入手正规管理秩序, 硬件建设上, 优先考虑地下停车场建设, 缓解地面交通组织压力, 规范完善地面交通标识和监控设施, 优化交通流线。在软件建设上, 依托社会化保障模式, 择优选择综合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服务质量高端的公司对停车场进行管理, 并引入技术成熟先进的智能车辆管理系统, 实行一人一车一卡自动化控制, 提高管理效能。 并根据医院担负的使命任务情况, 制定细化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交通组织预案, 加强针对性演练训练,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交通组织能力。

2 应急救援交通体系建设构想

2.1 构建多位一体地面交通网络

地面交通在应急救援交通组织中占有主导地位, 大部分伤病员均通过地面交通运送到急诊急救区。 应按照“ 统筹全局整体规划、着眼任务合理布局、层次分明便捷高效”的原则, 合理规划应急、医疗、后勤、污物、工作人员等交通流线, 各流线之间应做到既层次分明、互不干扰、各具功能, 又紧密相连、相互补充、融汇贯通。 医疗交通流线应围绕医疗区进行布设, 与后勤、污物、工作人员等交通流线分开设置, 以避免交叉影响;污物交通流线尽可能设置在医院外围, 有单独的运输通道和出入口, 以减少对正常生活的影响;应急交通流线应独立设置, 与市政主干道紧密相连, 确保一旦有任务, 急救车辆能快速进出医院, 保障救援所需。

2.2 打造平战两用地下交通体系

突发事件诸如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往往超出预期的想象, 当出现批量伤员时, 依靠现有急救车辆和急诊区组织伤员救治将难以有效应对, 需寻求新的保障方式。伤员运输方面, 拟建设地铁站的城市, 地方政府应尽可能将地铁出站口规划在大型综合医院附近, 有条件的可直接将出站口与医院地下车库相连, 既方便平时病员就诊, 又确保遇有紧急任务时, 批量伤员能通过地铁等交通工具大规模输送。医院的急诊急救广场应预留战备区域, 修建有地下车库的医院, 应将其作为应急救护场所来建设, 可在停车场四周墙体上安装医用气体管道、医用插座、输液轨道等设施, 并将消毒供应室、药房、放射科等配套用房尽量临近停车场设置, 设有专用通道进行连接, 有效解决重大救援任务致使救治场所不足的难题。

2.3 因地制宜创建空中救援平台

近来年, 部分学者对直升机应急医学救援建设展开研究[6], 探索了切实可行的救援模式, 从近期国内外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事件中也可以看出, 直升机在医院营区以外的应急救援中特点和优势十分明显, 能快速将伤病员运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并将救援力量和药品器材运送到事发地, 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因此, 在建设时需充分考虑直升机降落的需求, 在规划建设时, 应在医疗建筑物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 停机坪设有专用电梯到达急诊急救区和手术部;并在院内广场和球场建设时, 充分考虑直升机悬停要求, 广场应设置成敞开式, 中心区域尽量少设景观、植物等障碍物, 两侧尽量栽种低矮植物, 并设有专用通道直达急诊急救区, 以有效组织伤员运送。

大型医院应急救援交通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根据医院自身实际情况, 合理组织交通流线建设, 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有效解决应急救援交通组织难的问题。实践证明, 搞好医院交通体系建设, 能大幅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效率, 加快救援速度, 全面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摘要:加强医院交通体系建设是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赢得宝贵救援时间, 有效减轻灾害破坏程度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论述大型综合医院应急救援交通体系必须具备的功能要求, 提出了创建应急救援交通体系的构想和措施:构建多位一体地面交通网络、打造平战两用地下交通体系、因地制宜创建空中救援平台。

关键词:医院,应急救援,交通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厚俭, 熊悦安.紧急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建设再思考[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 2 (7) :405-406.

[2]杨国斌, 易学明.医院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 (10) :931-932.

[3]华长江.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调度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4, 11 (5) :462-463.

[4]潘军, 关志峰, 高峰, 等.大型医院交通综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 2013, 11 (3) :87-88.

[5]潘树民, 车军, 郭锡斌.大型医院交通秩序管理新模式的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 2012, 10 (4) :25-26.

上一篇:环境监测中 实验室管理制度下一篇:公司设立办事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