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2024-05-04

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通用8篇)

篇1: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一.分享阅读是一种全语言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早期阅读教育方法,视儿童的语言学习为完整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在教育观念上,分享阅读超越传统早期语言教育重视儿童听说能力培养的思维方式,更关注儿童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在组织实施中,分享阅读强调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强调游戏情景的创设,强调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拓展活动与之交叉,以达成自然而然及整合学习的价值。

理想的观念和价值需要在教师的实践中得以落实和实现,教师在转化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如何对读本作价值分析?其次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可以实现这些价值?

二.对读本作价值分析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前提,或者也可以认为是教师作教学设计的起始。通过分析得来的读本价值将会通过分享阅读活动的开展成为儿童所能获得的价值。若从读本单方向展开分析可能带来的问题是教师易为读本形式上的简单所蒙蔽,而很难找到读本所隐含的教育价值。如:中班下学期读本“土土的鞋子”,从“图”的角度看是卡通人物加漫画的表现形式,从“文”的角度看是叙述了土土在鞋店里试鞋的一段情节,文字表述非常简单。这样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读本很难以读本本身的特征吸引幼儿,这就对教师的实际操作提出了挑战。如何能挖掘出读本所蕴含的价值呢?我们尝试以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为指导设计了读本分析框架。

此分析框架就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对读本的特征作分析,横向主要指读本所涉及的领域以及可预期的五种学习结果,纵向是指从分享阅读系列读本整体出发,对与该读本有关涉的前后读本作一梳理,了解相关读本在不同年龄段分布所依循的内在逻辑。

需要说明的是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加涅认为这五种预期的学习结果就是教育的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种教学结果包括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基本上涵盖了应有的教育目标。而且加涅将认知策略单独列出作为目标之一,突出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这与“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具体而言,言语信息是指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结论、有组织的知识,又称“陈述性知识”。如:“鞋子有大的、小的、松的、紧的......” 智慧技能是指使个体能应用符号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的“程序性知识”。又可细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如:“能对大的、松的和小的、紧的鞋子作出区分,并能在试鞋过程中用语言或其他符号表述出来。”认知策略是指一种“控制过程”,是学习者赖以选择和调整他们注意、记忆、学习和思维的内部过程,如:采用各种方法区分“大、松”以及“小、紧”。而对各种方法作出评价并找出最适宜的方法——“试鞋”,这一内部控制过程则称为元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是执行身体运动的外在操作,主要反映在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和连续性上。如:幼儿穿上不合脚的鞋子有控制地行走。态度是指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的内部状态。如:当鞋子不合脚时也能以轻松、快乐的态度对待。

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方法是从所期待的教学效果逆推,也即从目标出发通过任务分析进行策略部署,在此过程中创设不同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指确定幼儿的已有经验,外部条件是指提供给幼儿的学习刺激,可以是实物、符号、图像、声音,也可以是有意义的言语交流。如上例中智慧技能方面有关鞋子“大”和“松”的区别以及“小”和“紧”的区别,在幼儿的口语经验中往往是不分的,甚至成人也不一定会在日常交流中对此作严格的区分,往往以大代替松,以小代替紧。所定目标是幼儿通过分享阅读活动能对“大”和“松”,“小”和“紧”等语词作出区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可以预见的是幼儿对于“大”、“小”、“高”、“长”已能作出区分,形成了概念,这是学习活动发生的内部条件。要确定这一内部条件,并了解幼儿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可以考虑提供这样的外部条件:通过游戏唤醒幼儿关于 “大”“小”“高”“长”的旧有经验,并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以及教师的个别辅导使幼儿基本都具备进行新学习的内部条件,然后再呈现新的刺激。这里就出现了对材料提供的限定,鞋店中应先出现“大”、“小”、“高”、“长”的鞋子,然后呈现读本,应幼儿的发现和需要再添加几双幼儿自己的鞋,以期幼儿能对“合脚”、“松”、“紧”作出区别和形成相应概念。选择这一策略,教师的内部控制是分享阅读的教育理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让幼儿在半真实的情境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与读本的对话,能让游戏的快乐与阅读紧紧相随,以此形成幼儿喜爱阅读的态度,当然这并非一日之功。另外分享阅读虽不以教育为目的但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及动作技能。只要在游戏的框架下对游戏材料的提供、游戏情境的设置做一个细致的分析和计划,便可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的自身的需要。

三.运用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对读本作价值分析以及开展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优势:

1、能对读本的价值作较全面的分析

分享阅读的读本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但教师往往受挫于它的隐蔽性。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为读本分析提供了一个抓手,能充分认识读本所具有的横向的领域整合的特点,同时关注读本纵向的内在逻辑。

2、有利于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既是幼儿通过学习后获得的五种结果,则更显其切实可感。目标的陈述中往往规定了行为动词、行为情境以及行为者,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复杂以及为学习提供支持的教学设计的精细,利于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

3、有利于教育评价的开展

因教育目标的制定出于系统设计的思想,具体的目标描述又规定了幼儿通过学习后可观察到的变化,因此,目标陈述直接可用于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在活动过程中对幼儿参与活动的效果作出评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家长也可依此对幼儿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因而可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有效交流。

4、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

加涅的五种教学结果适用于任何一个学科及任何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只是在目标的权衡上需作把握。如对幼儿而言,态度方面的目标应该总是起到一个统领的作用,而其它目标则自然整合于其中,故教学设计中强调生活化、游戏化,这也是幼儿园所有活动的实施原则。从五种教学结果出发制定教育目标,因其具体、细致,故容易联想到相关教学策略,并能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的提供作出具体限定。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从经验直觉逐步走向理性自觉。

(张永英 2005-06-09)

篇2: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教师方面:

1、当读本中的图画内容与文字不符时,应该怎样将其引入到文字上? 建议:分享阅读的读本从图文对应关系来划分,有三种:图=文(《这是什么?》《尾巴》科学类读本,小班);图﹥文(《巨人》《聪明的小鸡》故事类读本);图﹤文(儿歌《中秋节》《我喜欢》、诗歌《春居》《渔歌子》、散文《悄悄话》《好朋友》);

当读本属于图=文这一类,图文可以在同一阶段结合阅读,先阅读图画再呈现文字(单页面逐一进行);

当读本属于图﹥文这一类,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来组织。比如小班,先由老师用大书引导孩子进行连贯的图画阅读,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思维去感知理解故事,再进入到文字的阅读,让幼儿感知和对比自己的表达与书面文字表达的异同;

当读本属于图﹤文这一类,图文可以在同一阶段结合阅读。要注意的是,先可在导入环节做好经验铺垫,比如说组织相关内容的谈话,以唤起幼儿原有生活经验,起到激起幼儿兴趣以及营造话语氛围的作用,然后再感受和欣赏读本上的画面和语言。画面是帮助幼儿感受直观具象的意境,其中文辞的朗读是重点。教师须注意朗读的艺术,比如说语音、语调、语气、节奏、轻重音,还有态势语言,即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辅助。以上是关于图文教学的时间和方式问题。

2、如何让拓展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3、挖掘一个读本的教育价值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2、3合并)建议:首先要看咱们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学前期幼儿应得到什么样的发展才适合,才有益于孩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分享阅读的教育理念是关注幼儿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让孩子像喜欢玩具一样喜欢图书,让孩子像喜欢游戏一样喜欢阅读。

一个读本的教育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情感目标、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

分享阅读读本的题材和体裁具有多样性,有自然科学类的《植物的叶子》、健康类的《我们爱运动》;社会情感《好朋友》《快乐》、社会生活《特大新闻》《土土的鞋子》;文学鉴赏类,比如诗歌《春居》、寓言《后羿射日》、民俗《春节》、故事《聪明的小鸡》。

在拓展环节可以根据读本题材的类属,进行组织:比如《植物的叶子》,可以采集叶子进行各种图案的拼贴;《我们爱运动》可以和参观、健康课结合起来;《好朋友》可以是讲述好朋友之间的故事;《聪明的小鸡》可以表演。拓展活动辩证地结合生活与艺术,要符合孩子特点年龄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要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注意活动幼儿的参与度。

4、读本内容的主线如何确定?幼儿思维广,教师应怎样去结合读本内容与幼儿的思维进行综合教育呢?

建议:读本内容的主线视读本的题材和体裁而定,故事类的有:时间线索《巨人和小怪兽》、空间线索(移步换景)《我喜欢跳》、情节发展线索《聪明的小鸡》、角色情感变化线索《小蛇要走了》等等;其他类型的线索,有数量关系的线索《礼物》、部位方向线索《苍蝇、苍蝇,快走开》、知识层面的线索《植物的叶子》等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幼儿早期阅读预备能力包括:反思能力、质疑能力、预期能力、假设能力。

提问的设计:事情是这样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如果它不是这样,事情又会怎么样? ——开放性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针对性提问:爸爸在做什么动作?

——发散性提问:你还看到了什么?还有其他想法吗? ——预测性提问: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还会去干什么? ——质疑性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呀?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情境式提问: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样?

——假设性提问:假如情况是那样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 可采用的组织形式:读本梳理小结、复述、续编、仿编、创编。

5、怎么样有效的帮助幼儿在认识读本过程中做到不重复,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主动学习汉字?

建议:一个读本,在第一阶段一般会有两次大书阅读(侧重于图画阅读),在第二阶段会有两到三次的阅读(侧重于书面语言文字的阅读)。无论是阅读图画还是阅读文字,都要有新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是横向的伸展,也可以纵向的提高,这样就能让幼儿的积极性继续得到保持。

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速度,尤其是低年龄班的孩子。指读要注意一一对应,帮助孩子从语流中感受到音节意识。一般来说,现代汉语的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做到字音和字形的结合。到了中大班,可以结合具体读本丰富幼儿的词汇学习和语言的组合规律。

6、对于中班幼儿,有些字基本上不认识,那大书上的字在请幼儿阅读的时候要不要遮?

建议:视本班幼儿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老师觉得文字的呈现对幼儿最初的图画阅读没有干扰,可以不遮。

指导阅读方面:

1、大班幼儿阅读小书时,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时间?

建议:视大班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来组织小书的阅读形式,可以放在大书之前阅读,也可以在大书之后阅读。

如果在第一阶段先阅读小书,可以先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阅读,教师再进行检测。也可以让幼儿先看小书,要求幼儿自主提问,再一起来讨论解决。

如果在第二阶段阅读小书,依读本题材类型而定。比如说故事类读本可以进行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注意,老师需要引导幼儿寻找反思点。比如说《巨人》、《巨人和小怪兽》、《聪明的小鸡》。

诗歌类型的读本,多种朗读形式的体验。句型的仿编、句子的扩充,同伴之间的交流分享。

2、如何调动个别差异幼儿的阅读兴趣? 建议:①提问的梯度要照顾到全面。

②教师的回应,比如说教育评价要跟上、具体。帮助幼儿获得成就感,建立信心。

③阅读氛围的营造,依具体的读本创设阅读情境。教师的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除了精炼、还有生动形象,比如说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恰当的态势语言的辅助。

3、对于托班幼儿,怎样快速地引导的孩子学会指读? 建议:最初时,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一方面是大书的文字指读要规范,当幼儿小书阅读时,老师也要做好示范,比如说怎么持书,如何那个手指指读。教师要一一巡视,及时做好纠正指导。建议先求准求稳,根基做好了,熟能生巧,速度就上来了。

4、孩子在述说读本内容的时候,是否一定要按文字的顺序来? 建议:既然是述说而不是朗读,幼儿就不需完全一字一句按读本上的文字来表达。述说是对阅读能力强孩子其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和挑战。

5、是否在中班就可以教孩子用滑读的方法来阅读读本,如何做到一一对应?

建议:如果中班幼儿的音节感知意识较强就可以有滑读了。滑读的节奏和速度相对点指稍快些,幼儿能从视觉和听觉上建立字音和字形的一一对应。

6、小班幼儿如果对有些读本不感兴趣,不进行跟读,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引导?

建议:阅读的兴趣,来源于阅读的乐趣,来源于对阅读的愉快体验和成就感的体验。

教师作为一名成熟和流畅的阅读者,首先是自己要从具体读本的阅读中体验或收获到快乐,才能把这份快乐传递到您孩子的心灵。当然,至于具体的诠释方式,由老师个人决定。建议老师,要从整体上来营造和创设具体读本的阅读情境和趣味,要有小系统的意识。

7、如何培养幼儿较好的点读方法?建议同3TH

8、幼儿在创编时如何能考虑的更加全面?

建议:不知困惑是否可以理解为“幼儿在创编时,老师如何引导才能更加全面”。通过阅读读本故事,幼儿习得读本讲述故事的言语风格和思维方式。故事的创编一般会考虑到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形象、故事内容的思想性、语言的组织、态势语的辅助。(口头的创编)

篇3: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加涅认为, 教学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内部过程的外部事件, 因此教学的程序应该与学习的阶段以及学习内部活动过程相吻合。加涅把人的学习过程等同于电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他把每一个学习行动分解成九个阶段:接收、预期、工作记忆检索、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强化、提取和强化、检索和归纳。相应的教学基本过程则也是九个步骤:引起注意、激发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告知学习目标、呈现与学习相关的内容、提供学习指导、引发能达到学习目标的练习、针对练习的表现提供反馈、评估学习效果、增强保持与迁移[1]。加涅强调, 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 并非所有的事件都必须呈现, 如果学习者自行满足了某些阶段的要求, 则相应的教学事件就不需要呈现。

二、基于加涅九步教学法的课程单元项目设计——以《菜单设计》为例

1.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任务是设计单元项目的基础。目标任务分析为设计有效教学所必需的学习条件提供了依据。菜单设计单元的教学目标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菜单设计的方法和相关知识, 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增强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处理

加涅指出, 九步教学程序中每个教学事件都代表着一类教学信息的交流 (当然不是告知意义上的交流) , 不代表单方向的灌输。而且这九种教学事件只是对学生内部学习操作的外部支持, 并不表示利用外部事件带控制学生的内部学习活动。加涅还特别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而应通过交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 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提供学习指导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

在分析课程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 根据加涅所强调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则”, 将课程单元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本课程单元的重点是菜单设计的基本方法。难点是应用食品营养学的知识设计一份完整的菜单;如何突出菜单的主题和特色。

内容相应处理如下:打破原有的章节体系, 即不按照“菜单类型、内容、特点、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的知识体系来组织教学内容, 而是直接以直观具体的实例来讲解菜单设计的具体方法, 将相应的理论知识融入其中。

3.教学程序设计

本单元共3课时120分钟, 依据加涅的九步教学法设计本单元教学 (如下表) :

三、结论与思考

1.要以“学习结果”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

加涅的教学设计是以“学习结果”为基点建构起来的。加涅强调, 教学设计必须适当注意学习发生的条件—包括学习者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 而这些条件又依赖于学的是什么。在加涅的学习理论中, “学的是什么”等同于“习得的性能是什么”。那么, “学的是什么”就可以理解为“学习结果”。换句话说, 学习结果决定了学习发生的条件,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习结果[2]。在“菜单设计”单元教学中, 学习结果是能够应用食品营养学的知识设计菜单,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必须以此为核心, 无论是教师的引导、讲解、演示、展示、点评, 还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总结, 均是基于该学习结果而设计。

通过对我校06、07、08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 证明该教学设计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菜单设计的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而且强化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激发了学生竞争意识, 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 本人将优秀学生的作业存入课程网站, 供以后的学生借鉴,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2.教无定法, 加涅教学法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加涅基于自己独特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从学习结果和学习条件出发, 提出了一套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技术, 促使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向以认知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学设计的转变, 使教学设计的研究重心开始同时关注学习的内、外部条件的设计, 并强调设计出来的教学要能支持学习者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 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3]。但不能因此而排斥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在课程改革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例如“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法, 也可与加涅教学法结合使用, 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傅晨, 马桂霞.解读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0 (4) :107-108.

[2]周效章.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述评[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5 (6) :139-141.

篇4: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欠缺的特点和原因,在专业教学中应用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的“教学九步曲”,将教学分为教学前的“准备”、教学中的“操作”、教学后的“迁移”三个步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加涅“教学九步曲”应用职业教育

一、 加涅的“教学九步曲”

罗伯特·加涅(R. M. Gagné)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是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这两个研究领域公认的权威人物。他的教学理论是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三者的交互关系而构建的。

加涅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中推论出九个重要而有序的阶段,他称之为学习过程。通俗地说就是“教学九步曲”。内容如下:第一步,引起注意;第二步,激发与学习相关的记忆;第三步,告知学习目标;第四步,呈现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内容;第五步,提供按部就班的引导;第六步,引发能达到学习目标的练习;第七步,针对练习的表现提供反馈;第八步,评估学习成果;第九步,举一反三。以上“九步曲”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至第三步的“准备”——教学前;第四至第六步的“操作”——教学中;第七至第九步的“迁移”——教学后。“准备”包括注意、预期目标和提取原有知识,对应的教学事件是指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和提示回忆原有知识;“操作”包括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和强化,对应的教学事件是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和提供反馈;“迁移”包括提取知识和技能一般化,对应的教学事件是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

二、 “教学九步曲”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加涅的“教学九步曲”对“教”与“学”的信息对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尤其是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笔者在专业教学实践中应用了加涅的“教学九步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教学前的“准备”

1. 引起注意。学生从中学进入到中职学校,除了一些基础课程在中职学校继续讲授外,他们对专业课程知识尚不了解。怎样引导学生认识将要学习的专业,使他们对专业知识甚至对将来工作感兴趣,这是专业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有的教师对一门新的课程开头的“绪论”、“前言”不够重视,往往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由此造成学生因为进入该课程学习比较突然而感到迷茫。笔者认为,“绪论”、“前言”恰恰起到“引路”的作用,值得重视。例如,纺织工业类的学校所学的纺织专业课程跟“纺织”息息相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在新生入学或者在讲授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开始,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的教学,向他们展示纺织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也可以用提问的形式指出纺织行业目前的地位和状况,以及学校培养学生的使命,或提出发人深省、具有挑战性的话题,或引用有趣的事实,描述该门课程在整个纺织品生产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和起到怎样的作用,让“纺织行业”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就是“绪论”的作用。笔者常常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绪论”,以为以后的讲课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加涅强调的教学成功关键的第一步。

2. 激发相关的记忆。在学生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程时,如果向他们提问与过去的学习、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就更能让学习的内容储存在长期的记忆库中。例如,在讲授纺织材料这门课程时,怎样讲授才能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和了解呢?笔者引用了两个例子:要建设一栋房子首先应了解水泥砖头钢筋等建筑材料的性能、医生给病人看病开处方首先自己应了解各种药材的性能,以此说明要设计纺织产品应了解各种纺织原料的性能特点。又如,在讲授纺织面料的染色牢度的概念时,可以激发学生对以往的衣服“褪色”的生活体验,来理解这个专业术语。

3. 告知学习目标。在学习每个新的知识单元之前,应告知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单元要达到什么目的。让学生进入到一种期望的状态,这对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例如:在讲到“纤维鉴别”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和期望,笔者进行引导:大家一定听说买服装买到冒牌货,那是因为不懂得纺织纤维原料如何鉴别造成的。如果学好了这一章内容,挑选服装就不会上当受骗了。带着这个目的,为了完成这个“使命”,学生大都能提起精神跟着教师的思路听下去。在这一步中,还应及时告知该知识单元学习的评估标准,以及学生应通过怎样的练习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二) 教学中的“操作”

1. 呈现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内容。加涅认为整个的“教”与“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发出信息,学生接收信息并储存在短期和长期的记忆库里的过程。“教”与“学” 之间是有差别的。首先是主动和被动的差别,其次是两者的认知结构的差别,再者是两者的学习型态的差别。教师的认知结构比较细密,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比较疏松,尤其是对于专业知识,学生的认知结构还未形成,作为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起点进行教学,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结构来帮助他们理解新的知识。我们一般把学习型态分为四种(亲身体验、抽象概念、动手验证、观察思考),处在同一种学习型态的人容易理解和沟通,即所谓“型态配对”。以上的几种“教”与“学”的差别,造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送与接收的障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此受到影响。因此,可以把大块的内容细分为小块信息,把复杂的流程简单化,然后再逐一解释小块信息。例如,在讲授复杂的纺纱过程时,可以把整个的纺纱原理简化为“把一大团紊乱的棉花通过开松梳理拉细成为一根细线,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工序而开展”。让学生对纺纱过程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再逐一在每个流程中进行讲解。

2. 提供按部就班的引导。即利用各种辅助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例如,用图像、比喻的方法解释抽象的概念;用正面的或反面的例子佐证正确的或错误的概念;引用个案说明应用原则,等等。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应让他们对学习保持一定的兴奋度。除了兴奋度外,对学习积极性有直接影响的还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以上的几个影响因素都要求保持适中。

3. 引发能达到学习目标的强化练习。要让学生接收的信息由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就应让学生把已经理解了的知识不断地练习、巩固。首先,在课堂里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内容,应及时做课堂练习,练习题的难易程度以处于中间水平为标准。练习的内容应与学习目标息息相关。其次,应布置课后练习题。根据学生的水平,布置的练习内容最好与课堂做的相类似,目的在于巩固与加强课堂的练习。另外,针对学生对知识宽度的接受能力有限的特点,教师应对现行的教材做一些改动,强化实际技能。

(三) 教学后的“迁移”

教学后的“迁移”包括“反馈”、“评估”和“举一反三”。“反馈”指的是对学生练习的正确性与否进行反馈,要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教师批改作业后要及时讲评,而且要有针对性而不是泛泛而论。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希望把自己的成果给老师看,期待老师的反馈和评价。有心理学家分析学生为什么喜欢上网玩游戏,因为他们不仅能从玩游戏得高分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且还因为玩游戏能及时得到成绩的反馈,及时知道自己的能力。学校每学期一般只有两次大的考试,对学生的评估主要来自于此。因此,经常进行一些小的测试很有必要。

“举一反三”指的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在学校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来实现。笔者了解企业生产过程的实际情景。当一门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模拟企业的实际情形来进行练习课本的内容。例如,笔者讲授的“纺织品质量控制”主要内容是对纺织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把课堂设计成企业的试验室,要求学生进入角色——质检员,按照企业的操作程序对老师给出一些模拟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后对照企业标准进行分析,最后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用这样的方法教学,缩短了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总之,“教”与“学”是一个信息传送与接收的过程。如果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不能把原因归咎于学生,应考虑到教师在教学中是否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起点,双方的学习型态是否配对等因素。教师应用加涅的“教学九步曲”,使中职学校的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了解、热爱、掌握的过程,针对他们的基础和特点进行准备、操作、迁移三大步由浅入深的教学设计,提高他们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余燕(1964-),女,广西梧州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纺织工艺。

篇5: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分享阅读 (shared book reading) :是一种强调亲子间互动的早期阅读方式, 特指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一本故事书或图画书的不以学习为直接目的、类似游戏的感受爱、享受爱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阅读活动。

本研究中分享阅读界定为:“在英语教学中借鉴“分享阅读”的理论, 将文本的内容、形式等做因地制宜的改变, 即坚守分享的理念, 丰富分享的形式和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呈现图片代替绘本, 以图片引出文字, 再用简单的文字来补充图意, 通过提出推理性、发散性、层次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设计开放式、递进式提问让学生合作、思考、解决问题, 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 促进学生的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语言表达以及运用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小学生英语阅读的现状

阅读有助于扩大词汇量, 丰富语言知识, 也是了解英语国家风俗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本校100名五年级的小学生和100名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 调查结果如下:

表1: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观察发现, 大多数学生喜欢英语这一学科, 但是对英语阅读的困惑很多, 面对英语阅读无从下手, 期待能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难题, 完成阅读。通过进一步的访谈, 发现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困惑来源于阅读方法单一, 词汇量少, 不能恰当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语义, 久而久之阅读兴趣越来越低。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PPT展示出画面深深的吸引学生, 他们迫切的希望看到更多的画面组成完整的故事, 因此他们更易于全神贯注的倾听老师的要求或者同伴的发言。每个人对图片的理解有差异, 当同伴的表达跟自己想象的不一致时, 又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怎么办?为了培养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尝试将分享阅读迁移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致力于通过小组合作与分享, 从看故事、听故事到讲故事, 从而正确理解文本, 促进学生语言智能的全面发展。

三、分享阅读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在日常的教学中, 通过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 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 把教材中的活动2作为阅读学习的文本。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讨论、拓展等环节, 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 丰富词汇量, 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口语经验, 自然地过渡到对书面语言的学习中, 在合作分享与讨论对话中进一步在句和对话的层面发展语言能力, 增强建构意义的能力, 这也是学生发展的源泉。

(一) 发展了想象力、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是让孩子被动的听故事, 而是通过用PPT出示画面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想象, 并用学过的知识大胆的表达出来。在拓展活动中,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改编故事或者续编故事, 以小组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们认真思考着自己想象的画面, 用适用的词或句。而在表演时, 每个参与表演的学生已经做组内成员的帮助下修正了其错误用语。这从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 培养了良好的听说习惯。学生在倾听, 表达图片内容的过程中无意识的自然识记了单词。分享阅读是学生在同伴的伴随下学习自己喜欢的故事, 把所听、所说、所想结合起来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三) 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分享阅读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倡导学生在平等、亲密的氛围中, 分享自己的感悟, 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者与同伴合作进行角色表演。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 这种融洽的学习氛围和亲密的合作关系,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 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分享阅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通过教师预设的问题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理解、思考图片。教师用最开放的问题明确学生的观察目的, 即“What can you see?What are they doing?”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进行全面观察指明了方向, 通过观察, 激发了学生猜测讲解故事发展脉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2]徐玉容.《试论分享阅读实践研究的背景、现状及价值》.《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第24卷12期.

[3]黄敏.吴佩怡.《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分享阅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年第3期.

[4]于东航.《分享, 让阅读更精彩》,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年10月.

篇6: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关键词 信息加工模型 教学事件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0 引言

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身上的内隐变化和外显表现。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教学生听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被动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不仅弥补了上述所说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指明了记忆的形成过程以及一系列心理转换与监控调节过程,为了解学习者学习的内部活动提供了依据,而且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更能够促进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笔者以初三语文课文《范进中举》为例,分析了加涅的9阶段教学事件在这篇课文中的具体运用。

1 加涅的9阶段教学事件概述

在加涅看来,学习是学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学习过程,各阶段发挥的功能不同,却又密切联系。加涅把每一教学阶段中发生的事称为教学事件,加涅的9阶段教学事件包括:①引起注意;②告知学习者目标;③刺激回忆先决技能;④呈现刺激材料;⑤提供学习指导;⑥引发行为;⑦提供反馈;⑧评价表现;⑨促进保持与迁移。这些教学事件是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由教师依据学生的内部条件来安排和控制。因此,学习的阶段以及内部活动过程,都应该与教学阶段以及教学过程相吻合。

2 加涅的9阶段教学事件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 引起注意

学习者在学习《范进中举》这篇课文之前,是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接受新信息之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材料或方法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2.2 告知学习者目标

学习者在正式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应当告诉他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他们应当学到:(1)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达到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的方法;(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教学的开始告知学习者目标的策略,其功能是激起学习者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期望,产生学习《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内部动机。当然在告知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奢望过高。

2.3 刺激回忆先决技能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呈献给学生那些与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相关以及和所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以此来引出这篇课文中的范进,让学生回忆孔乙己什么性格,以及什么典型的动作、表情、神态等,从而为表现下面要学的课文中范进的性格特征打下基础,这样有利于为学生进入这篇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呈现刺激材料

学习《范进中举》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呈献给学生这篇课文。这样不仅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注意,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2.5 提供学习指导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所要讨论问题的提出者,提示者和指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管理者等多重角色。教师在学生学习范进为什么会疯而后又好了这样的变化中可以采用小组协作的方法,在小组成员的数量上一般控制在5或7人为最佳,在他们完成所给定的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相互帮助,相互讨论最终对问题的答案达成一致意见再由小组长汇报所讨论的成果,从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对方的学习经验并让学生了解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6 引发行为

这篇课文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生字词、重要的句子和片段。更要理解下面的问题:(1)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2)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并归纳总结这些问题的答案,以组为单位提交给老师评阅。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让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

2.7 提供反馈

为了得到有效的信息反馈,可以要求学生做课后作业、背诵范进发疯那一段课文并有感情地熟练朗读这篇课文、默写生词、教师在这篇课文学习完之后出几个测试题让学生回答等方式,来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反馈回来,从而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或更换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以后的教学。

2.8 评价表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得到情感的交流而且需要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也需要增强学习的动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尽可能记录下来学生的表现,这样有利于对学生的进步和倒退给予正确的评价,同时教师也应准确地把学生的作业结果告诉他们,教师的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教师的打分、甚至点头微笑等,都可以达到强化学生行为的目的。

2.9 促进保持与迁移

为了保持知识记忆的长期性,教师要反复训练学生学过的内容,让学生多读多理解。让学生多听、多写、多说、多思考,要想能保持并长久固定在学生的头脑中,尽量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学习,课下复习。同时短时记忆的信息是有限的,一次只能记忆7€?个项目,所以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不能一味的让学生死读书,要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3 结束语

篇7: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一、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首先, 采用分组分享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整个学习过程是师生配合的过程, 单纯依靠教师是很难完成的。分组分享教学法的重要参照点是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分组形式能够增加学生的讨论话题。其次, 分组分享教学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分组学习之后整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遇到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得以解决, 成员之间相互合作, 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最后, 分组分享教学法有利于学生之间进行优势互补, 在高中阶段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差距较大, 分组教学在能够使成员看到别人的优势, 发现自己的不足, 在对比之中提高自己, 无形中的压力会激励自己进步。

二、高中体育分享教学法的分组方法

在高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在采用分享教学有多种分组方法, 例如, 目标分组教学, 目标分组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的分组, 教师将需要完成同一目标的学生放在同一小组中。到了高中学习阶段, 在体育课堂中有选修课程, 有的学生选择篮球, 有的选择足球, 还有的选择健美操, 这样教师就可以将选择同一科目的学生放在同个小组。还有根据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组,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 学生在认知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 在体育课堂中有的运动适合女生, 有的适合男生。教师在分组过程中就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小组内成员年龄差距不能太大。还可以适当变动,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外情况, 教师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调节小组。在具体的分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宗教信仰等等问题。

三、高中体育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应用对策

1.确立教学目标

为了保证分组分享教学法能够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 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教师首先要进行的是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求在课堂上确立三维目标, 主要包括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创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 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就第三维目标而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新分组方式以及教学的具体环节

要想充分发挥分组分享教学方法的教学优势, 就必须创新分组的方式和分组的标准, 创新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 要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分组。分组分享的教学法要求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意识, 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将分组分享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高中的学习课堂中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小组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发挥其他教学的重要作用。例如, 在高中体育课堂中有足球训练学习, 单一的训练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时候就可以将体育课程和语文课程结合在一起, 在语文课堂中有《天才的造就》这篇文章,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授, 让他们感受到足球选手贝利的成功, 之后学生在足球学习过程中会更有动力, 会树立扎实的训练决心, 提升自己的足球技能。在此基础上, 高中体育教师还要完善评价体制,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制, 不仅关注评价的结果, 还要关注评价的过程。在评价项目中要包括学生的考勤率, 最主要的还要有小组的整体成绩。让学生明白自己处在一个小团体中,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 每个人都要为了小组的整体成绩而努力学习, 不做学习中的后进者。

综上所述, 在如今的学习过程中, 高中生有来自升学的巨大压力, 在高中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尽可能地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把握分组分享教学精髓的前提下, 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完善教学体系, 在分组教学中遇到问题时也要冷静分析, 沉作应对, 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保证高中体育教学的蓬勃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需要将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地改进更新。在高中体育课堂中采用分组分享教学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结合高中体育教学实践, 分析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组分享教学法,应用

参考文献

[1]邱力夫.体育课堂分组教学方法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20) .

[2]张元新.高中体育分组分享教学法应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 2013 (9) .

篇8:加涅教学设计思想在分享阅读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组分享教学法,高中体育,教学应用

一、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含义

体育教学与健康课程是高中教学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现代社会主义人才的非常重要的课程。 现今的新课程标准在原有的体育课程中否定了那些陈旧的内容, 更强调把学生当做主体, 依据学生的特点, 教师选择性地传授教课内容, 并且提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更好上体育健康课程,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2]。 让学生更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都健康和谐地发展。

分组分享教学方法是指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 按照一定的规律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分享活动, 使做自己的主人, 进而使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创新, 与当今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相结合, 在中国普通高中教学实际中, 更注重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与发展性, 更突出教育教学的可操作性。

二、分组分享教学法的依据

分组分享教学法的依据有多方面, 一样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作为其分组的标准;为实现何种教学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可作为标准;学生的性别、年龄亦可作为分组标准。 其分组体系可以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及从中衍生出的多样分组模式。

1. ABC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把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分为ABC等组。 A代表的是拥有最高的学习水平, 依次向下为B、C等, 分组成员由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

2.灵活内部分组模式

这种模式有灵活多变的特性, 依据不同的学习情况, 学生会被安排在不同的小组学习, 过了一定的时间再回到混合的小组里学习, 这两种模式交替进行。 这种分组模式应用了基础和附加学程的形式, 是在混合小组中进行的, 在经过一定时间后进行测验, 用来了解目标的学习情况。 根据不同的学习状况, 把学生分在几种相同的学习里程中。

三、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方法

1.性别、年龄分组法

高中学生在见识与对事物的认知方面存在差异,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一致, 在分组时, 可以按照性别与年龄分组, 例如在跳远、跳高这样的项目上按性别分组, 因为高中时期的男生在体力和身高等方面都强于女生。 按照性别进行分组会产生误差, 防止性别差距影响教学成果。

2.兴趣分组法

由于学生在兴趣上各有不同, 教师可以将拥有相同爱好的同学分成一组, 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例如, 有些学生对田径运动感兴趣, 有些更钟爱球类运动, 若教师根据兴趣分组, 则可以对拥有不同兴趣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 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中锻炼自己, 并更喜欢体育课程, 感受到更大的乐趣。

3.变动分组法

这种方法灵活多变, 将一组的成员分动其他小组一段时间再回到自己的小组中, 可以使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更加融洽, 还可以通过分组后的学习, 将在学习能力上有差异的人员再分组, 进而缩小各位成员的差距。 这种方法可以使小组更团结, 使各小组的交流与合作更融洽。

四、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并不适用所用情况, 必须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和教学风格才可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成果。 这种方法有很强的生命力和优势已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 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与其他学科实际结合, 能够产生更多的以学生为重点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2.在很多地方把这种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结合, 实现学生内部间的分享、师生之间的分享及人机共享, 提高教学效率, 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要求。

3.在思想品德的教育方面, 挖掘了这种方法的潜力, 摆脱了说教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通过分享进行自我教育, 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效果。

五、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意义

传统体育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进行讲解与示范, 让学生按照要求与规则完成体育考核, 这样的方式下学生都很被动, 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致使体育教学质量很低, 学生的学习效率很低。 这种方法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通过各个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的分享活动, 把学生放在学习与教学这两种位置, 给学生创造互相分享方法和经验的环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

六、结语

分组分享教学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 要最大限地发挥这种方法的作用, 必须了解实际的情况, 做好分组及分组以后的教学和练习。 总之, 这种方式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由教师主导,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进一步提升整个高中体育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明海.分组分享教学法应用于高中体育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 (中) , 2014 (12) .

[2]吴菊芳.高中体育教学中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导学, 2014 (09) .

[3]张元新.高中体育分组分享教学法应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上旬) , 2013 (09) .

[4]王振国.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2) .

上一篇:让企业和员工共赢的好办法下一篇:永泰县统战系统对于巡察整改落实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