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应对法自查报告示范

2024-05-28

实施应对法自查报告示范(精选10篇)

篇1:实施应对法自查报告示范

市政府应急办:

近日, 市人事局按照通知要求组织人员对单位《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自纠,现把相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组织到位

按照要求,市人事局成立了以蔡怀乾局长为组长,刘春笋、程明副局长为副组长,科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人负责、有机构管理、有人员办事,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下发了市人事局《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方案和行事历,对各阶段具体工作任务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确保将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到位

市人事局及时召开了单位全体干职工会议,认真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本内容有配套材料,并结合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启发干部职工动脑思考安全,促使干部职工互相开展安全教育,为《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提供了广阔的宣传舞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利用周一学习例会时间,把学习《突发事件应急法》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认识,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该法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确保《突发事件应急法》在实际工作中被正确应用。

三、突出落实,完善制度,确保将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到位

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全局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制定出台了《节假日值班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应急处置协调联动制度》等各种制度。目前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在全市开展了培训学习工作。以亳组〔XX〕81号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公务员中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滓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参加学习,纳入公务员四类培训的总体部署,学习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培训学习和考试考核结果记入培训档案并登记在《公务员培训证书》上,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无故不参加学习培训及考试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各单位的考试成绩花名册、考试试卷和学习培训考试小结报送市人事局。

二是做好各种节日期间的安全和保卫工作。为保证春节、五一、十一及清明、端午等节日期间的安全工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亲自挂帅,安排专人对节日期间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着重落实好节日期间的值班制度,定岗定人,坚持日常检查,领导亲自值班,切实保障了节日期间的办公安全工作。贵重物品均有专人保管,并在人事考试保密室、人事档案室等重要场所均安装了防盗门和防盗窗,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实现现金不过夜。

二是做好日常消防和用电安全工作。作为在市政府综合办公楼内工作的单位,我们配合市行政事务管理局加强了对消防安全工作,加强宣传,提醒全局同志严格执行防火管理措施,基本做到了将一切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了防止因电路故障引发火灾,切实加强电气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定期请市行管局对设备进行检查,检查设备是否有过载、短路、接触不良、漏电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检查做到细而实,避免因疏忽大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是做好检查和抽查等工作。定期及时组织全面的安全检查,由领导小组组织对各个办公室进行检查和重点抽查,对发现的不符合应急法规定的予以批评和教育,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促进行整改,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在自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给予解决:

(一)个别同志对《突发事件应对法》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个别同志在使用电脑等设备在使用完后未能及时切断电源,拔掉插头;

总体来看,市人事局无论是领导还是全体干部职工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视程度较高,对教育宣传工作进行得也比较扎实,各项安全措施也比较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总要求,继续努力,切实将各项工作做到更好。

特此报告。

篇2:实施应对法自查报告示范

报告

县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查报告

县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情况的

自查报告 市政府办: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来,景东县人民政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强化源头预防,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应急科技水平,夯实基层基础,深入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按照《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自11月1日以来,贯彻实施《应对法》具体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学习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第一,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纳入领导干部培训内容,于4月15日至16日组织开展了各乡、各部门的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共160余人参加的专题培训会,学习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关知识要点,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强化了责任,使大家深入理解和把握了《应对法》的要求,增强了对突发事件的意识,提高了有效防范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应对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在基层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第二,要求全县各乡、各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和培训计划,通过自学、专题讲座、座谈会、知识竞赛、法律知识

考试等多种形式,组织好本乡、本部门、本系统的学习活动,学习务必结合实际、结合预案,以案说法,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带头学习《应对法》,全面了解和重点掌握本单位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职责,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依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准确理解、熟悉掌握《应对法》,把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法律制度规定,做到依法规范、依法管理、依法处置。第三,结合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我县在报刊、电视、广播及网络等新闻媒体上围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背景、法律条文和贯彻实施情况等,结合应急管理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等积极开展宣传报道,并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正面引导。要求各单位、企事业单位、学校和街道等基层组织,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商场、车站、广场、社区等公共场所,通过宣传手册、宣传

画报、黑板报、宣传单、标语、条幅等形式,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广泛宣传《应对法》,做到《应对法》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街道、进乡村,达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目的,为《应对法》的施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将《应对法》列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教育及普法力度,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按照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二、组织机构建设日趋成熟

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工作,把对应急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学习、宣传和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当作政府工作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领导机构,统一安排部署各乡、各部门的贯彻实施工作,真正做到有办事机构,有办事人员。

我县最初于成立了景东彝族自治县人

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初步明确了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为进一步抓好应急管理工作,我县重新调整充实了委员会成员,成立了由县长任主任,全体副县长任副主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及42个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景东县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设办公室在县政府办,具体负责办理应急办相关的日常事务,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安排专人专门从事应急管理工作,负责搞好全县各类应急预案的整理、修订和处理辖区内突发事件,督促各乡、各部门根据各专项应急预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工作职责,开展相关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我县进一步明确各乡、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本乡、本部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乡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形成了级级定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

局。截至目前,我县的应急机构体系已初具雏形,县消防大队成立了应急抢险救援大队,13个乡和县有关部门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组建了一定规模的应急救援队伍。累计余人的应急后备力量与公安、消防、武警一起,成为了我县及时、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人员保障。

三、应急管理机制建设逐步完善

一是完善了预案管理体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全县各乡,各部门及时制定、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政府行文下发《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要求各乡人民政府、县直各办、局及相关单位做好应对法相关的各项工作。同时,对全县需要制定的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进行清理:全县共需制定总体应急预案14个,专项应急预案17个,部门应急预案29个,社区应急预案3个;共需修订各类预案63个,其中38个只需修订,25个需要参照市部门应急预案制定。目前,已完成各类应急预案修订80个,其他正在修订或制定中,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工作水平显著提高。

二是规范了应急备案体系。严格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备案工作,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备案制度和管理台帐,全面掌握县域内各乡、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查缺补漏,着重修订和完善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乡村基层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了完善应急管理基础工作制度和日常工作机制,把应急管理工作真正纳入到日常工作,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应急管理的日常化、长期化和规范化。

三是扎实了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各乡、各部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多次

必要而见成效的应急演练,以演练来检验预案是否科学,及时对预案做出修改和调整,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危机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提高公众的避险救助的实战能力,并进一步增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的战斗力。

四是切实加强了应对法贯彻实施的督导。第一,对现行突发事件处置有关规定的清理完善工作,凡与《突发事件应对法》不一致的,及时予以修改或废止。第二,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督导检查,推动《突发事件应对法》各项规定的落实,对不认真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依法予以纠正。第三,依法加强对有关行政机关贯彻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督促检查,对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信息,没有履行法定职责,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或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或处置不当的,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对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严肃处理。

四、其他相关工作稳步推进

一是建立了应急管理综合评估制度。在县政府办指导下,全县各乡、各部门逐步建立了应急管理综合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了隐患及时发现、定期排查、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动态监管机制。对容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综合灾害风险数据库和防灾减灾区划体系,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提出评估意见,加强动态管理与检查监督,强化隐患排查,制定防范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二是加强了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建设。县人民政府整合现有的信息汇总途径和传输渠道,以县电子政务网为依托,建立了一个高效统一、反应迅速、安全可靠的信息传递平台,形成互联互通、覆盖全县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同时,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规范突发事件

信息报送的格式、内容及时限要求,督促乡和单位做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为县人民政府及时掌控与了解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正确进行预测、预警、处置和救援提供了保障。

三是突发事件处置所需经费保障有力。结合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实际,落实财政预算预备费,修订了《突发事件财政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储备金制度,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团体通过开展捐赠等活动,积极参与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四是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在整合现有各类救援队伍和救援装备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抗洪抢险、消防特勤、通信医疗等方面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配备,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增加储备品种,完善储备设施,强化生产企业、运输部门的协议储备,提高备用生产能力,实现对各类应急物资的信息动态管理,确

保处置突发事件有充分的物资保障。县发改局、经济和商务局、供销社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五是“十一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有序开展。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我县研究制定了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大措施和指导意见,统一领导全县各乡、各部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县人民政府结合实际编制了《景东彝族自治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经县十四届人民政府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景东彝族自治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从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明确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措施,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县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纲领性文件。

五、下一步工作方向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下,我县积极推进和加强

篇3:实施应对法自查报告示范

关键词:城市危机,城市改革,《示范城市法》

20世纪50、60年代, 美国曾一度爆发了城市危机, 尤其以黑人骚乱最为频繁激烈, 面对这些问题, 1966年, 国会颁布了《示范城市与都市开发法》 (以下简称《示范城市法》) 。该法旨在联邦政府通过给贫穷城市拨款以建立模范城市。

一、城市危机

二战后美国经历了繁荣阶段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美国战后的黄金时代, 经济繁荣发达, 但在其背后城市中的贫困问题仍存在, 并且这种社会阴暗面越来越明显, 尽管在此之前, 联邦政府曾实行“城市更新计划”, 例如在40、50年代的“匹兹堡复兴”就是一个典型, 联邦政府对大都市区经行统一治理, 得到一些成效, 但是政府只是优先关注城市中心区的的改造和工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 只是捎带考虑了穷人的需要, 城市贫困问题并没消除。内城逐渐变为以穷人和黑人为主, 同时郊区逐渐成了中产阶级和白人的聚集区, 市中心与郊区分化越发明显, 也表现当时城市社会中贫富两极分化严重。

最终, 爆发了以黑人骚乱为代表的城市危机。在60年代以来, 黑人运动就不断地蓬勃发展, 生活在城市中心下层民众也多半是黑人, 黑人不光受到白人的种族歧视, 而且也对不断恶化的生活状况不满。在1964年到1968年期间正是黑人种族骚乱最频繁期, 就像布鲁克林、哈莱姆及罗彻斯特等这样的黑人集中的城市也未能幸免。最典型的还是1965年的洛杉矶的瓦茨种族骚乱, 瓦茨是洛杉矶南部一个黑人集中的居住区。起因是当地白人警察与一黑人因酒驾问题发生冲突, 一连几天瓦茨地区都出现打、砸、抢、烧现象, 进而使瓦茨地区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骚乱。这场骚乱中导致34人死亡, 千余人受伤, 另有4 000人被监禁, 可以说是美国60年代最严重的种族骚乱之一。瓦茨种族骚乱是一贯被忽视的黑人民众的集体抗议, 他们试图以此方式引起社会对黑人居住区问题的关注。整个1966年夏天美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酷暑”, 种族骚乱一直不断的此起彼伏。之后, 1967年种族骚乱又蔓延到南部城市。1968年4月, 又有因为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而引发的一连串骚乱。从1964年到1970年, 多达一百多个城市爆发了种族骚乱。城市中心的衰落不仅表现为居住区的种族隔离, 贫困, 还有环境恶化问题也是日益突出, 城市当中由于工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 带来了烟尘粉尘、空气污染、水源短缺、交通拥挤等环境污染问题。这使本来就已问题重重的城市更加雪上加霜。并且, 美国社会各界还对之前的那个“城市更新计划”并不满意, 怨声四起, 因为它并没改善城市中心贫困人口的生活。因此, 联邦政府必需对此作出相应措施和解决办法。

二、《示范城市法》的颁布

联邦政府开始着手解决问题, 准备拨款给一些城市, 作为“示范城市”, 解决城市中的住房问题, 消除城市中心的贫民窟, 在此基础上还要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安置就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早在50年代末, 60年代初总统约翰·肯尼迪提出的“新边疆”的施政纲领, 承诺给予学校、医疗保健、城市交通以财政援助。为了履行其承诺, 肯尼迪总统为旧的住房、城市更新、污染控制、公共交通的计划注入了新的资金。但最后由于肯尼迪的遇刺而不了了之, 继任总统林登·约翰逊, 他在“攻克贫困, 建立伟大社会战役”的计划中特别关注城市问题, 尤其是城市贫困问题。

在此期间约翰逊总统首创了很多城市政策, 城市问题一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使城市改革达到高潮。他再次倡议组建新的内阁级的住房与城市开发部, 以强化城市改革。1965年6月9日, 国会立法终于批准约翰逊政府多次关于设立内阁级住房与城市开发部的提议。但是经过同年的瓦茨种族骚乱后, 改善中心城市状况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约翰逊总统向国会提交了一个计划, 他认为, 之前为满足美国城市需求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还是不够的, 因此, 一个向经过挑选的城市提供资金的“示范城市计划”是可行的。选一些问题较多且突出的城市作为“示范城市”鼓励这些城市提出改善当地最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物质环境的规划, 并提出实施规划所需援款的申请。

最终于1966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示范城市与都市开发法》, 同时, 为了顺利推行该法案, 国会授权住房与城市开发部向地方示范机构拨款和提供技术援助。创立住房开发部特别工作组, 目的是为了援助最贫困和环境最恶化的城市社区。在最差的贫民窟地区增加黑人和穷人的参与, 特别工作组希望联邦资金带来的改善最终能变成一种自给, 由企业和私人开发商将城市中心区的黑人和贫民吸收进他们的城市开发工程中, 作为工人、消费者和居民。特别工作组希望申请者要将目标瞄准他们城市中最差的社区。工程必须从物质和社会发展两方面进行提升, 增加中低档住房的需求, 在减少社会和教育上的劣势和不佳状况, 不充分就业和被迫失业方面做出显著的成绩。这样, 该法通过联邦、州和地方公私机构的通力合作, 改善更新区域中的学校、医院、住宅以及就业条件等, 达到改善贫民窟和衰败地区居民的“整体环境”的目的, 并最终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活质量。亚特兰大是全国得到示范拨款的第一个城市。被确定的示范街区有4.5万人, 利用这一资金, 亚特兰大开设了区间公共汽车、幼儿园、教育中心等, 并重新平整了路面。示范城市计划的确将联邦资金导向了贫困城市社区, 而贫困很大意义上等同于黑人。比如, 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 第一批接受资金的63个城市之一, 将它的计划选定在一个人口只占城市总人口10%, 却占黑人人口85%的社区, 城市黑人社区得到再开发。

三、示范城市计划的结果

到了60年代末, 随着约翰逊的离任和共和党尼克松政府的上台, “伟大社会”的政策也被抛弃, 示范城市计划也不了了之。不过《示范城市法》还是在立法上有所成效。例如, 从1970到1975年, 坦帕市共得到200万示范城市拨款, 大部分用于黑人社区。有了这些资金, 坦帕市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修复了2 000万住宅, 建立了一个综合服务中心, 铺设了街道, 翻新了运动场、公园和会务中心, 并建成了1 648个单元的中低收入住房。还有与以往的城市更新法案相比, 《示范城市法》并非将贫民窟衰败的建筑和住房拆除了事, 是把贫民窟的清理改造与城市贫困问题的解决和失业者的教育培训结合起来, 对城市进行综合治理。通过为家庭和个人提供发展机会、提高人的文化教育水平、道德水准来减少失业、贫穷和犯罪, 把解决城市衰败与解决社会问题相统一, 从而改变贫民窟地带的整体环境。

但是, 《示范城市法》的立法成功并不说明其目标的实现。法案实行的过程中, 由于受益城市很多, 联邦政府资金摊派到地方城市的资金已寥寥无几, 加之进入60年代后期, 美国城市饱受财政危机之苦, 联邦政府对此无暇顾及, 城市中心区债务再次恶化。1973年, 纽约市政府债务高达75亿美元, 为全国之最, 芝加哥、克利夫兰、波士顿和底特律等虽未达到纽约那样的严重程度, 但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财政危机, 还有60年代中期以后,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 国内的反战呼声也越来越高, 对于城市改革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 这些都使得《示范城市法》的宏伟目标几乎完全落空。

示范城市计划可以说是失败的, 它既没有结束贫困, 也不能平息城市抗议。约翰逊总统的“伟大社会”计划太过于宏大, 示范城市计划的目标定得过高,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及资金的分散使用使城市中心区的改革复兴收效甚微。

虽然《示范城市法》收效有限, 但瑕不掩瑜。这一时期城市综合治理的尝试表明, 联邦政府的城市更新理念已经开始从以往清除贫民窟、以好的建筑代替衰败建筑的简单想法, 转变为关注城市复兴的更深刻、更广泛的内涵, 这一转变对此后的城市更新影响很大。将改造聚焦在贫困社区并吸收黑人和贫民参与的做法, 也为20世纪70年代的社区开发计划奠定了基石。

参考文献

[1]王旭.美国城市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篇4:实施应对法自查报告示范

一、片面理解交际法

把交际法片面理解成“交际”。在教学过程中单纯注重语言的交际性,不注重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教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听说的能力,而忽略其他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只会说,不会写,只会模仿,不会自己组织语言。其实这是不能掌握交际法的精髓所致。虽然交际法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但也绝不否认语法方面的教学。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际能力包括几方面内容,其中第一方面就是语法能力。作为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语音、语法知识。语音正确,这是学习语言所必须达到的,也是第一位的。作为教师要不断查找、纠正发音不正确的词,做到完全正确。再有就是正确的语法知识。语法可以说是一个硬项目。要使学生灵活正确地运用语法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相当容量的语法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与钻研,坚持终身学习。

二、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不高,无法把交际法落到实处

有些教师本身知识水平不高,特别是听、说能力欠缺,尤其年龄较大的教师,自己尚不会开口说话,如何指导孩子进行交际呢?其实交际法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获得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核心是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也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而交际最外在、直接的表现就体现在学生听、说能力上。为了使学生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应具备听说能力。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应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听说水平。

三、教师对于所教语言的国家缺乏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

交际法另一个能力目标是社会语言能力,即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适当理解、表达话语的能力。为使学生具有社会语言能力,教师必须向学生适时地介绍所教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发挥学习语言的主动性。而就目前而言,很多教师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或者说有许多教师对所教语言背后所涉及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好奇心与兴趣去主动学习语言,缺少内动力。针对这一点,教师要在这方面加强学习。只有自己掌握大量的社会文化知识,才能有效地运用交际法,引导学生获得社会语言能力。

四、教师观念落后,思想偏颇

交际法还有一个能力目标,语篇能力,即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可以说它是交际法教学的一个终极目标之一。这里澄清了一个问题,很多教师没有把读写能力纳入交际范畴,致使学生概念不明,观念落后,结果造成教师不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听说能力强,读写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只有教师转变观念,把读写能力的培养放在和听说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达到这个最终的目标。

在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优势与劣势,单一的使用可能造成学生某方面的“瘸腿”。因此,在使用交际法时,教师不应摒弃语言教学中的一些传统教法,两者结合使用,势必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篇5:实施应对法自查报告示范

情况的自查报告

一、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管理能力明显加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了蓝田县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县应急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强化了防汛抗旱、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专业机构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建立了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全县初步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县应急办配备了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及电脑等办公设备。同时,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联络员制度,确保了信息畅通,加强了应急指挥和救援工作能力,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效率。

(二)应急宣传培训加强,认识水平极大提高。为了牢固树立“突发事件无小事”的意识和应急责任意识,年初县政府下发了《蓝田县2009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县政府第16届23次常务会议专门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后,我县立即将其纳入 “五五”普法宣传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县电视台的《法制之窗》栏目将《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重点宣传内容;县政府办还组织编印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手册》4万册,极大地普及推广了应急管理知识,帮助广大公众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营造了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氛围。学习宣传活动开展以来,我县人人皆知、人人皆学、人人皆懂,确保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全面提升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应急预案体系形成,预案管理逐步规范。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安排部署,2004年县政府办组织各乡镇、各部门编制了各类应急预案,2008年又重新修订各类应急预案,《蓝田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38件专项预案已开始执行;各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也编制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有关法律、法规预案体系建设的要求,我县即将出台《蓝田县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将进一步规范全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管理工作,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目前,已开始着手修编各类应急预案,计划用一年半时间完成全县各类应急预案修编任务。

(四)应急队伍建设加快,快速反应能力增强。我县有基干民兵3500人和抢险队125人,在遭受自然灾害时主要承担抢险任务;在县应急办的指导下,由有关单位按全县人口的2‰组建抗洪抢险、消防特勤、防震减灾、非煤矿山、医疗救护、治安巡逻、道路、供电、通信抢修等九种应急专业队伍1254人,编制为连、排、班。结合业务开展训练,培训骨干,提高素质,参与防灾。紧急时在此基础上由组建单位按全县人口6‰的比例进行扩编增到3763人,主要任务是消除灾害导致后果。在今年国庆期间,县公安局组建120人治安巡逻队在县城主要街道昼夜巡逻、各乡镇、各部门也加强国庆安保执勤、组建应急队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团县委组织150人的志愿者加入国庆安保执勤工作。

(五)整合各类应急资源,物资储备基本保障。县民政、经贸等部门加大了米面油、蔬菜、被褥等生活应急物资储备;卫生部门也加大了药品应急物资储备;电信部门购置了移动通信车,全县初步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及通信医疗基本保障体系。

(六)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公共安全制度健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风险隐患的排查工作,基本掌握了易发区自然灾害种类以及危害性、影响程度等基本情况;清楚了事故灾难隐患及源头,明确易发种类和数量,建立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事故灾难档案库,建立了公共卫生和食品药品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了社会安全隐患数据库,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隐患治理提供基础信息。

(七)预警监测能力增强,突发事件逐年减少。我县加大了在气象、地震、水质、防汛抗旱、医疗救治、交通事故、社会突发事件等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上的投入,预警监测能力有所增强,突发事件逐年减少。如气象局在我县各部门、各乡镇的醒目地方安装天气预报电子显示屏,有效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八)规划应急体系建设,增强预防处置能力。为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能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西安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我县应急办起草了《蓝田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目前已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做了修改,待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九)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完善应急预案。近年来,我县应急办先后组织了尧柏水泥厂、田家炳中学、城关中学、华西大学、县医院电梯特种设备等10多次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增强了预案科学性、合理性,提高了我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但应急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合理。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与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关系及职能划分尚待进一步明确。各指挥中心之间存在信息滞缓和机制壁垒,没有形成统一的运转枢纽中心。应急处置与日常管理脱节、应急力量分散,工作经验匮乏。

(二)信息和预警滞后。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底子不清,对事件的暴发频率、影响程度、危害性以及善后工作等具体情况缺乏科学判断和评估。一些领域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布点密度不够,监测手段相对落后,早期预警和科学决策能力亟待加强。

(三)应急力量较薄弱。由于应急管理投入较少,各类专业应急队伍人数占全县人口总量的比重过低,一些高技术应急装备的储备尚处空白,大型和特种装备严重缺乏,物资储备品种及数量偏少,急需构建完善应急力量保障机制。

三、准备实施的一批应急管理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是规划的支撑和细化,抓好一批重点项目是我县未来几年期间应急体系建设的关键。

(一)应急指挥、通信平台建设项目。建立功能完善、联动有效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与国家和省市级应急平台的对接。为各乡镇、部门安装应用软件系统,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实现县乡互通互联,为应急值守、信息汇总、事态跟踪、指挥协调、专家研判等预防处置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县政府要配置移动应急指挥车、应急通讯车及车载移动通讯指挥系统,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实现突发事件现场事态跟踪、移动指挥与信息传递。

(二)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项目。依托气象、地震、卫生、安监、防汛抗旱等业务系统和预警发布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建设手机接收子系统、电视预警制做发布子系统、预警电子显示屏子系统、预警专用调频接收子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覆盖率。

(三)生命线工程监测项目。加强输气、输水管涵(渠)的适时监控,科学布局监控网点。在县一水厂、二水厂分别建设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备相关设备,实现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自动监测、动态监测,以应对突发性的水污染事故,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四)专业应急队伍建设项目。以公安、消防现有抢险救灾队伍为基础,建立一支陆地搜寻与救护队。依托尧柏水泥厂建立非煤矿山专业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依托西蓝天然气公司建立县级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泄漏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五)建设避难场所。在县城5个社区人口密集区建设5个避难场所。

四、下一步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强化培训。要继续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培训工作,力求使《突发事件应对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计划用一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全县公务员和企事业领导进行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同时,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队伍进行应急演练和救护培训,进一步明确责任意识,加强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统筹考虑全县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加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重点领域、突发事件易发行业的应急能力建设,注重区域布置,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三)优化机制、明确重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理顺机制,促进各乡镇、各部门和各行业信息、队伍、装备、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竭力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共享。重点加强应急体系薄弱环节建设,着力完善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应急预案体系及应急力量储备等工作,优先解决制约应急响应时效等突出问题,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四)先进适用、标准规范。以适用性为前提兼顾先进性,确保应急体系在任何条件下高效、可靠运行。建立健全应急标准化体系,实现应急体系建设标准统一,运行规范。

篇6:突发事件应对法自查报告

《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情况

自查报告

蓬安县教育局:

新园小学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实施,现将《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实施领导小组,组长: 唐 前锋

副 组 长: 陆渠蓬余海

成员: 郑刚曹 金 城孔 令 先

蒋 黎 黎兰 顺 才郑 永 康

各班班主任

大家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二、《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培训情况。

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重大意义和主要制度进行认真宣传;对广大学生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教育;在教职工培训中将《突发事件应对法》纳入学习内容。

三、《突发事件应对法》各项规定执行情况。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并落实相关责任;及时制定、修订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

面向师生,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落实经费投入,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有效整合各类应急资源,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及通信等各项保障体系建设;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制度。

篇7:实施应对法自查报告示范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来,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的规定,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开展了宣传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活动,认真对照《突发事件应对法》,仔细查找各种安全管理漏洞,及时补充完善安全管理尤其是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规章制度和落实措施,力求最有效的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按照省教育厅琼教【2009】82号文、县教科局昌教科【2009】176号文要求,现将我县自2007年11月1日以来,贯彻实施《应对法》具体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按照要求,学校成立了以XXX校长为组长,XXX副校长为副组长,科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人负责、有机构管理、有人员办事,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学校还根据当前教育安全工作的具体形势,把涉及师生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认真分解落实到人,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对应的专(兼)管人员、主管领导和分管校长,防止了工作上的相互推诿。从而形成了校长直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班主任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抓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科学编制预案,提高实战能力。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科学编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结合各类《应急预案》,经常组织开展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演练。通过实战演练,达到模拟运行应急机制、管理体制,调整、充实预案内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解决在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2009年4月22日我们围绕地震、火灾、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件的高危领域,组织开展预案演练。通过开展预案演练,既熟悉并宣传了应急预案知识,检验了预案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防止了应急预案成为一纸空文,还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和本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校的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差距。应急预案的制订还不够全面、系统,所制定的预案不够全面,或不够实用。

三、组织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我校在此项活动的开展中,加强了老师精心组织,认真抓好了宣传、学习和培训,确保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真正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成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保障人民权益的依据和准绳。

学校常年坚持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同时,加大了参与辖区活动实践,积极营造安全、祥和的社会氛围。我校积极将安全宣传工作送入社区,利用宣传栏、安全知识现场表演、安全竞赛活动、网站等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还利用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对家长、周围居民进行安全知识宣传,营造平安和谐氛围。

由于宣传教育深得人心,全校教职工、学生、家长、辖区居民法制、安全观念大大加强。切实抓好了学习培训。我校的主要负责同志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并通过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等形式,认真组织了学习活动,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多方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普及,使得《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应急知识走进班级、走进家庭。

四、认真排查隐患,防止事件发生。

学校经常联系辖区派出所、工商所、城管、卫生部门不定期的对学校及其周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能够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采取切实可行的得力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同时加强对危险校舍、用电安全、体育设施、食品卫生等的安全排查工作力度。对可能会出现突发事件的重点部位、有关事项进行摸底排查,做到“心中有数”,防止恶性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

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对学校和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都做到时时注意,经常检查,做到安全隐患“三查”和“五防”:“三查”是:查设施安全,看校园的设施是否有安全隐患,特别是学生集中活动的教室等场所的安全状况;查学生活动安全,检查学生在活动时间的安全情况,预防学生追逐打闹、攀爬栏杆等造成的安全事故;查暴力伤害隐患,留意学生间的矛盾动态,及时发现和阻止学生间的打架斗殴,尤其是注意陌生人进入校园活动,发现有陌生人进入校园,要立即报告学校有关部门,预防校外人员进校伤害学生。五防是:防抢劫、抢夺;防暴力伤害;防敲诈勒索;防盗窃;防火。

五、加强应急值班,畅通信息渠道。

为保证春节、五一、十一及清明、端午等节日期间的安全工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安排专人对节日期间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着重落实好节日期间的值班制度,定岗定人,坚持日常检查,领导亲自值班,切实保障了节日期间的学校安全工作。学校配备的三名保卫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出入学校的来访登记。同时,为确保信息畅通,每月要核对一次教师的电话号码,一旦遇到紧急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机制。

总体来看,我校无论是领导还是全体师生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视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对教育宣传工作进行得也比较扎实,各项安全措施也比较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力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贯彻实施,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继续努力,切实将各项工作做到更好。

篇8:实施应对法自查报告示范

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学校申报

自评自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安乐河镇位于宁强县西部,距离县城80余公里。所辖6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2405户,8826人,面积150.48平方公里。我校是镇内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现有小学生191人,6个教学班,有住宿生114人。学校占地面积5026.2平方米,建筑面积3937余平方米,学校部室数目达到规定标准,体育设施齐全,可适合上各类体育课。校园布局较为合理,功能区划清晰。入学率、巩固率、按时毕业率均达100%。

近几年来,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硕果累累。近一年来,我校学生获得县级以上各种奖励 24人次;教师6人次,学校获得县级以上各种荣誉6次。教育教学质量三年来稳居全县同层次前列,连续三年获得宁强县教育局“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

二、所做工作与取得成绩:

(一)强化责任,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1.加强科学管理,规范教育行为,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学校制订了三年发展规划,提出新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并制订和完善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广泛征求意见,在教代会上讨论通过并施行,对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坚持德育为首观念,规范德育常规工作,重视对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开展“五个十”系列教育活动,看十部爱国影片、读十本优秀图书、唱十首优秀少儿歌曲、讲十个道德故事、评十佳诚信之星;从点 滴着手,从小事做起,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健全学生自主管理,参与管理的机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动性,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性训练,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3.推进“精细化管理”。

研究和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环节。落实目标责任制,逐层分解职责,逐项明确任务,层层抓落实。提倡注重细节,从日常管理中渗透精益求精的意识,把每一个环节都做精细,每一项制度都做到位,优化、美化、净化校园育人环境。

4.打造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引导学生预习、自学,通过课堂反馈形式将原来的讲授为主转化成课堂讨论,探究为的新教学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把提升质量的关键放在课堂教学之中。严格要求教师从规范课堂语言、板书内容做起,抓实课堂教学流程。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校长室、教务处及各学科教研组长坚持听开门课,对“满堂灌”、“随意讲”课堂实行一票否决。许多教师立足课堂,大胆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学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减负增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通过制度落实,建立相应教学流程管理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奖惩机制,树立典型,评选优质课,坚决淘汰不合格的课堂教学方式。

5.加强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切实加强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到了高度警惕,警钟长鸣,牢固树 2 立“安全无小事”的意识。学校根据季节特征,重点做好春季、秋季、冬季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扎实落实夏季防溺水教育及安全措施;防火、防电、交通安全、楼道拥挤踩踏事故预防等工作常抓不懈。健全制度,认真落实“教师一岗双责”和“1530”安全教育制度,真正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着力抓好安全研判和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杜绝事故隐患;另外,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增强学生防灾减灾、防诱骗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总之,不管学校教师工作多忙,都要把安全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塑造一支学生爱戴、家长信任、社会尊敬的教师队伍。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具有现代人才所必须的思想和素质,才能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手段,来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为此,学校把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当成首要任务来抓,通过 “师徒结对”、“青蓝工程”、“教师听、评课”等各种途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改革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强师德学习,弘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使教师端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

从教师的“备、教、批、辅、查”等日常的教学工作入手,高标准、严要求,勤指导、常督促,切实抓好新教师的辅导工作,同时发现和确定一批教学、教改、科研综合素质高的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培养方法,为他们的成长、成名创造条件,使其成为骨干教师。目前,我校拥有县级“教学能手”一名,县级“教坛新秀”两名、“宁强名师”一名,镇级骨干教师多 3 名,形成了以骨干教师带动新教师的成长,实现人才的整体开发和综合利用的优势。

2.重视发展,大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1)每年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参加汉中市或省级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集中学习师德师风规范。鼓励青年教师进行高学历进修,大专及以上学历20人,占 83.3%,为学校的再发展积蓄了力量。

(2)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几年来,学校根据教师的发展需求,坚持每周(或隔周)一次的练兵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师资,抓好多媒体课件制作、新课标、课程改革培训。抓实系列化教研活动,各科研组根据学校的实际,确定相应的教研主题,拟订切实可行的系列活动方案,并按计划开展活动。做到主题明确、注重过程、人人参与研讨、反思、总结,切实提高校本研修质量。加强对校本研修的管理,将研修的计划、活动记录、教师备课、反思、总结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和业务档案。(3)搭建舞台,为造就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创造条件。

学校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活动。内容为说课、议课、上课、评课。引导教师用新理念理解读教材,以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把现代教育技术较好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3.为教育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学校订阅了大量的有关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书籍,同时,鼓励教师自己订阅与自己岗位密切相关的报刊杂志,让教师能迅速掌握最新的教育信息,从中确定自己的目标方向,充实自己的学识,更新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三)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转变观念,树立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让学校每一个场所,每一个活动都能发挥德育作用。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完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把学校德育落实到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各班主任、辅导员充分利用晨会课、班队课,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加以正面引导和教育,各班级通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的工作,是需要持之以恒、毫不松懈的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各班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开展“行为规范在心中”主题班队会,评比行为规范学生、先进班级等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2)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做好对年轻班主任的培养工作。几年来,坚持期初、期中、期末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不断提高工作能力,造就一支业务过硬的班主任队伍。

(3)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网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定期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本学期建立了学生家长委员会,成立了组织机构,随时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进行家访,拉近与家长的距离;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和对“贫困建档立卡户学生家访”的活动,给贫困家庭送去了教育政策的温暖。2.狠抓常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1)在课堂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知识,更注重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端正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交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成 5 效。

(2)重视教学过程管理,扎实开展教学常规工作。

学校建立了狠抓任教学科质量时“科学合理、井井有条、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拥有一种完成工作任务时“锲而不舍、只争朝夕、干净利索”的敬业习惯;有一叠“卷面整洁、评改规范、数量齐全、训练量合理”的学生作业;有一本“格式规范、字迹美观、重点突出、富有创意”的备课本;拥有“秩序井然、节奏明快、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有一个“群众信任、学生敬重、同事欢迎”的教育口碑。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形成了“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气。3.体育文艺活动卓有成效。

严格按大纲上要求“开齐课头、开足课时”,开设好体育、音乐、美术的薄弱学科课程。广泛开展普及性的文体活动,如:校运会、文艺会演;学校将每周三定为“快乐周三”,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广泛开展了跳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象棋、花样篮球等兴趣活动;学校始终坚持以常规教学为中心,所取得的成就深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四)积极争取资金,使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我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在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新建了学生公寓楼,内配设施一流,符合国家西部地区一类标准,并且已经投入使用;学校操场也软化,还新建了舞蹈室,其他各种功能部室齐全,并充分发挥了作用。兰成渝输油管道公司为我校捐赠了电脑、电视机、学生课桌凳、寄宿生床架等价值20余万元,改善了我校办学条件。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1.存在问题:

学校电压太低且电压不稳定,冬天取暖即存在很大问题,用电不 能满足正常教育教学的需求。今后积极争取资金,联合各部门做好学校专用变压器落实工作。

2.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 打造一支名师团队

在思想建设上,要大力弘扬“团结和谐、追赶超越、积极进取”的意识。在管理水平上,要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法律水平,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和精细意识,逐步达到“管理效益好、工作质量好”的目的。加强教师业务培训,丰富内容、突出实效,为教师全面发展搭建平台,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本领过硬的名师团队。

(2)立足学校实际,进一步实行精细化管理,办有特色的教育。

篇9:公务员法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市人社局:

根据市人社局《关于转发〈关于在全省行政机关开展公务员法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对我局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抓好公务员法的学习和宣传。

学习和宣传好公务员法是贯彻执行好公务员法的前提和基础,我局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引导干部职工了解和把握公务员法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为公务员法的执行营造良好的环境和舆论氛围。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研读原文。公务员法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学习培训中我们紧扣法律原文,在原原本本学习、吃透法律原文上下功夫。通过学习,使全体公务员真正了解了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实质,准确把握了公务员法的主要内容,为公务员法的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公务员法的执行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领导干部是关键。我局领导干部学习公务员法的热情很高,特别是主管人事工作的领导干部做到带头学习公务员法,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法制观念,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带头学和带头遵守的表率作用,进一步带动和促进了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公务员法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人事干部学习培训。我局人事干部积极发挥骨干作用,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切实增强学习公务员法紧迫性和自觉性。做到了先学一步、深学一步,认真研读法律原文,认真参加相关培训,熟练掌握公务员法的精神实质和各项条款。

四是抓好全员学习。我局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员学习,人事干部认真解答公务员提出的相关问题,努力提高学习质量。为检验全员学习效果,学习结束后统一进行了公务员法知识测试,通过培训和测试情况看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公务员的法律意识,进一步转变了思想管观念,进一步提高了执政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积极做好公务员法的贯彻落实。

随着公务员法的正式实施,我局按照公务员法的要求,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具体情况如下:公务员考录均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新考录的公务员符合报考公务员的资格条件;除军转安置、公务员转任等情况外,新增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均为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考录的;调任人员符合最低任职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年龄等条件,严格履行有关程序,报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公务员职务严格根据规定的机构规格、编制限额、职位等设置;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依据规定的权限、机构规格、比例等设置;不存在擅自扩大设置范围、突破职数比例限额、放宽任职条件等情况;不存在不按照规定的职务职数要求、资格条件及程序等确定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情况;公务员登记在行政编制限额内,严格按照公务员登记的范围、对象、条件和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晋升职务的公务员具备拟任职务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文化程度和任职经历等方面的条件和资格,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公务员的考核按照规定的内容、标准和程序进行,考核优秀等次人数比例符合规定,考核结果的使用到位,对不进行考核或参加考核不定等次人员范围的界定恰当;公务员的奖惩依据法定情形及程序办理,公务员奖励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决定或审批,不存在设立有关规定之外的其他种类的公务员奖励、违反标准发放奖金,重复发放奖金的情况;按照规定进行公务员培训,公务员脱产培训的时间达到规定要求,新录用公务员均按规定进行了出任培训,晋升职务的公务员进行了任职培训;完善规章制度。按照公务员法,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该修改的修改,该完善的完善,该清理的清理,该废止的废止,不存在与公务员法相抵触和不和谐的因素。

三、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公务员法学习宣传,增强依法管理公务员的意识。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存在前紧后松现象,长效机制难以形成。我们要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执行公务员法的重大意义,把学习宣传公务员法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公务员法规范管理、依法监督、保障权益的立法宗旨,从一般的法制学习上升到树立和遵行法律观念,体现到强化和落实现代公务员的法治理念。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改进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学法、用法、执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为有效贯彻落实法律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考录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凡进必考的原则,强化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机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在考试中无法考量其实际的专业技术工作能力,今后要继续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善于总结考录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考录制度,进一步优化考录程序。要增强笔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改进和强化面试的薄弱环节,调整面试考官的结构,增强面试的针对性,使面试这个关键环节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公务员队伍建设更富生机和活力。

三是培训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大。培训方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培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〇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篇10:实施应对法自查报告示范

自查报告

自2011年以来,市体育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及市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及时总结“六五”普法四年来的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建设“法治赣州”的工作任务,以增强人的法制观念为先导,以提高人的法律意识为重任,以促进体育事业发展、社会稳定、依法行政为目标,超前部署,全面发动,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下大力气狠抓“六五”普法工作,营造了人人学法用法的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就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到位

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我局成立了“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政策法规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对普法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形成了普法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将依法治理工作列入了工作议事日程,做到了“三个纳入”:即纳入了工作计划;纳入了党支部和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计划;纳入了工作目标考核。每年都专门召开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重点研究普法与机关工作作风建设有机结合。

二是保障普法经费。为了搞好普法教育,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局机关为全体干部职工购买普法干部读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有关《物权法》、《公务员法》等法律及相关的廉政建设学习资料,不断增加普法所学的法律、法规内容,方便干部职工开展自学。充分利用每周二的政治及业务学习时间进行相应辅导学法。通过学习和培训,我局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以及依法办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是深入开展普法宣传。为了确保“六五”普法工作取得实效,我局定期组织知法懂法的业务骨干,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深入到基层科室、局属各单位及“三送”挂点村,定期举办法律知识大讲堂,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从而保证了全局“六五”普法工作的全面平衡开展。

二、普法教育工作得到加强

一是精心制定“六五”普法规划。按照上级关于“六五”普法的一系列工作部署,结合体育系统自身实际,自2011年上半年以来,市体育局制订出台《赣州市体育局法治宣传教育“六五”普法规划(2011—2015年)》,明确“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步骤、相关要求和各阶段工作安排,每年制定普法工作要点和重点对象学法安排等文件,下发到各科室及局属各单位严格对照落实。

二是领导带头学法。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完善并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等制度,中心组集中学法每年不少于两次,做到有普法教材、有会议记录、每个党员领导干部

有笔记、每人每年至少有一篇心得体会。结合工作实际,局领导带头查找在学习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三是建立健全干部职工法律学习考核制度。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省“百万网民学法律”知识竞赛,积极参加市普法办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考试、法制宣传周等活动。参加人数100%,合格率100%,通过学习培训、竞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和学习法律业务知识的热情,参加普法宣传人数近300人次,收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三、“法律六进”及法治文化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法律六进”主题活动。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开展好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基层、进单位活动。在机关,坚持每周二集中学习时间,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学法内容;在农村,利用“三送”挂点帮扶平台,广泛开展农民体育健身运动,并给帮扶村免费安装全民健身路径,用实际行动宣传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在社区,市体育局组织帮扶社区的居民开办法制学校,定期进行普法活动;在学校,市少儿体校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内容,由法制副校长定期上法制课,并开展相关安全警示教育;在基层,对局属各单位的干部职工以及外聘人员开展劳动法规、安全生产法规的宣传,使他们依法经营的意识不断增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在单位,大力开展行政法和专业法的学习宣传活动。

二是落实法制宣传日活动。每年的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结合全市法制宣传统一安排,积极组织人员参加普法活动,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并积极派人参加全市组织的普法业务骨干培训班,提高单位普法质量及效果。通过宣传活动,使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对法律、法规的具体认识,收到很好效果。

三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体育局机关办公区域先后设置了宣传牌、普法黑板报、普法宣传栏,突出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各项基本法律得到广泛宣传。同时,邀请法律专家举办普法培训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法治文化活动的指导和扶持,更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学法、普法、用法和依法治理的信心和决心。

四、法治创建工作稳步开展

伴随着广大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我局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做到了“三个结合”。

一是与各项体育实际中心工作有机结合。我们注重把开

展普法教育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结合起来,与各阶段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工作未动、普法先行、工作已动、普法同行。如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运动员训练,体育彩票销售等实际工作当中,大力开展《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反兴奋剂条例》以及《彩票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既提高了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又顺利推进各项体育工作。

二是与创建“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建设有机结合,我们坚持并深化“依法治理,群众自治,民主管理”的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模式,通过层层试点,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在全局稳步推动了“民主法治示单位”创建活动,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了我局“六五”普法工作的内涵。

三是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机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是各级各部门的日常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具有一票否决的少数重点工作之一。市体育局利用普法办与综治办联合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有利因素,将普法工作纳入综治工作的重点内容,把普法工作纳入综治责任书共同签订,纳入各月综治例会共同部署,纳入各阶段综治检查共同检查指导,纳入综治工作总评共同奖惩,确保了普法工作在全局上下的强力推进。

回顾近四年来“六五”普法工作,在市体育局党组的高度

重视下,体育系统各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六五”普法启动良好、运作正常、效果明显。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体育系统与其他先进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一是法制宣传教育开展不平衡。二是普法经费投入仍显不足,保障机制有待健全。鉴于当前普法工作存在问题,为全面实现“六五”普法工作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工作创新和发展,今后工作重点是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确保“六五”普法工作、依法治理、法治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积极推进“法治六进”活动,加大普法工作检查考核力度,推动建立“大普法”工作格局。

上一篇:中药学专业毕业生信下一篇:近三年新入职教师会议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