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讲话

2024-05-28

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讲话(精选6篇)

篇1: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城镇化推进暨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第二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精神,回顾一年来的城镇化推进工作,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城镇化各项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刚才,普定县、市住建局、西秀区旧州镇作了交流发言,洪东书记对今年拆违控违工作进行了通报,讲得都很好,其他县区和市规

划局、市国土局也向大会提交了书面交流材料。一会儿,建琨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按照建琨书记的要求不折不扣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形势,增强推进城镇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通过这两年召开两次城镇化推进大会,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推进“5个100工程”建设,为我们加快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为下步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关于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一是城镇规划有序推进。启动《xx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年底完成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后,中心城区详规覆盖率可达100%。完成中华南北街建筑景观风貌整治规划、历史街区沿街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各县区近期建设区域控制性详规平均覆盖率达85%。完成13个省、市级示范小城镇总规编制。拆违控违力度有所加强,截至9月底,全市共查处新增违法建设8648户,建筑面积163.4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4478户,建筑面积69.8万平方米。普定县、开发区这方面做得不错,控制得好。

二是城镇建设投资大幅增长。截至9月,全市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185.87亿元,完成年度任务226亿元的82.24%,较上年同期的88.78亿元增长109.4%(不含贵安新区数据),绝对数占发改口径全社会固投510亿元的36.4%(占统计上报数50万元以上固投477亿元的38.9%),贡献很大。其中,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约114.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20亿元的95.4%,较上年同期的45.28亿元增长152.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约60亿元,完成全年任务93亿元的64.52%,较上年同期的35.44亿元增长69.3%;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1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3亿元的84.62%,较上年同期的8.06亿元增长36.48%。

三是中心城区重大项目有所突破。截至9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35.49亿元。9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全部编制了规划设计方案,建设进度不断加快,累计完成投资17.26亿元。贵安城市大道、二环路、武当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稳步推进,汪家山、管元等“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市便民服务暨会展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老大十字人防工程顺利完工,南北大街景观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沪昆高速公路安顺东站改造工程交付使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县城和小城镇各具特色。各县区相继启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平坝天台山大道改造、普定城市干道和穿洞文化广场快速推进,镇宁环翠公园建成投用,关岭灞陵大道基本通车,紫云迎宾大道全面完工。13个省、市级示范小城镇均已开工建设“8个1”和“8+3”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28亿元。旧州镇创建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通过国家部委核查。启动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系列创建活动,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大计划,乡镇“六个一”建设加快推进,城镇面貌有所改变。

五是城镇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城市供水二期、污水处理二期和中水回用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继续深入推进“四创”工作步伐,在项目实施的同时,“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投入3750万元实施中心城区绿化工程,栽种大树3000余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26%,绿化覆盖率30%,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十件实事”工作进度加快,年底将全面完成。进一步放宽小城镇落户条件,吸纳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就地就近安居乐业。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巩固发展农村卫生服务网络,鼓励城市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公交、供水、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基层延伸,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关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一是认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各县区重视程度是有差别的,有的地方这一年变化很大,但是有的地方就还是山河依旧,说一千道一万就是重视不够。其次是方法上的问题,建设推不走,一问就是这样困难那样原因,办法要自己想,路子要自己跑,要学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灵活多样地寻找办法,同样的事,想想为什么别的地方能做,我们就做不到。第三是配合协调的问题,有些部门缺乏全市一盘棋的大局观,被动工作,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没有形成紧密联系,造成一些重大项目推进上停滞不

前。

二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污水管网和垃圾场站建设不完善,全市县城以上污水处理率78.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2.6%,一些县区工作严重滞后。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城乡分布不均,体育场、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活动中心以及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多,城市功能不完善。

四是重建设轻管理的现

象普遍存在。这两年我们城镇建设力度是很大的,但是软件没有跟上,精细化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比如出租车拼客、户外广告混乱、占道经营、施工工地扬尘和噪音等问题没有改善。特别是交通拥堵,大货车自由进城、行人乱穿道路、车辆随意停放、自行车和摩托车窜来窜去、道路护栏形同虚设,今年我们群众满意度在全省排名下降两位。这些都充分暴露出我们在城市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城镇化的目的是要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五是“两违”建筑未得到有效遏制。近两年我市对“两违”建筑打击力度有所加大,但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特别是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上明显不足,边拆边建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拆迁成本过高,同时还破坏了正常的房地产市场秩序。据初步统计,全市存量违法建设14.5万户、2306万平方米,目前只消化了14万平方米,仅占违法建设存量的0.6%,拆违控违任重道远。

六是推进措施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大。我们一些县区、部门和领导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在招商引资上存在被动工作、等待观望的情况和畏难情绪。融资手段单一,政银企合作还不深入,项目建设资金瓶颈尚未破除。发展环境不优,跟踪服务有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很多项目引不进来,进来了落不了地,落地了产生不了效益。少数部门和领导干部作风漂浮,服务意识差,项目工作推动不力。

通过连续三年来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全市中心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开工或建成,部分县城与中心城区联系日益紧密,城乡环境面貌较大改善。和过去比较,我们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与省内其他兄弟市州在城镇建设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各市州你追我赶、增比进位形势十分逼人,容不得我们沾沾自喜,容不得我们半点懈怠,全市上下务必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紧抓好当前的各项重大机遇,形成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巨大合力,共同推动全市城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二、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务求实效

针对全市城镇化推进和小城镇建设的情况,围绕完成去年全市第二次城镇化推进暨小城镇建设大会所提出的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推进的目标,我们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在发展思路上要突破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

当前,我市城镇化推进和小城镇建设工作等不得、慢不得,必须进一步掀起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加快建设的新高潮。

一是项目前期准备要早。明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要冲刺1000亿,重点涉及到的交通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工业园区、旅游业和农业、其它方面五个板块,其中城镇建设投资要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还要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多作贡献,这就需要我们敢于和善于谋划项目,视野要高,定位要准,谋划要超前,一些项目目前看起来很遥远,但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不抓紧谋划实施就会制约发展。2016年我市要承办全省农民运动会,明年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要在我市召开,要以此为契机和抓手,倒排工作任务和时间表,全力以赴推进工作落实。要提得出项目,有想法、有策划、有深度,做实前期调研、可研论证等基础工作,绝不能心中无数、被动应付,临时凑合编项目,要把工作做细、做透、做实。

二是项目规划起点要高。安顺是黔中经济区的核心区,城市建设要体现出应有的规模、档次、品位和水平,突出安顺作为黔中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规划,要体现精品意识,眼光要远,视野要宽,能够把城镇化与生态、文化、历史、自然、人文等因素很好地融合,彰显地方特色,指导城镇的建设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注重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小规划要服从大规划,特别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绝不能在规划问题上反复折腾、贻误战机,要坚决杜绝随意更改规划的现象。要进一步加快各级各类规划编制进度,按照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62平方公里的要求,明年建成区面积要从现有的48平方公里扩展到55平方公里,年内必须完成北部新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确保中心城区详规覆盖率100%,近期要高质量实施好《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修编成果。

三是项目推进建设要快。要树立强烈的紧迫感,突出一个“快”字,能快则快,抓紧干、加快建,看准的工作,不要等、不要拖,只要方向正确就要毫不犹豫地往前推。要打破陈旧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超常规的手段、措施、办法、机制来推进建设。对当前正在推进的贵安城市大道、二环路、市体育中心等项目,北部新区、新火车站片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南出口和东出口棚户区改造工程,必须高强度、快节奏强力推进。各县区也要抓紧改造县城进出口、高速公路出口,尽快打造出新的形象。同时,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强化部门联动,继续保持打击违法建设高压态势,做到消化存量、杜绝增量,有效遏制“两违”势头,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二)在工作抓手上要突破重点平台

城镇化推进和小城镇建设关键要在工作抓手上突破重点平台。

一是抓好城市综合体建设。围绕我市9个省级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要在功能配套、产业布局等方面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充分考虑所在区域内功能的衔接、景观的搭配、交通的承受能力,使之成为城市、区域的地标式城市建筑。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彩万象城市综合体突出旅游休闲、购物娱乐,国际佳缘城市综合体突出商住、办公等。围绕城市综合体规划建设,要加快建设完善周边水、电、路、气、公交、绿化、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科学合理布局周边医疗、文化、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综合体的带动、聚集和承载能力。城市综合体和其他城市建筑要按照我市城市色彩规划方案所确定的主、辅色系,结合我市历史文化特点进行设计建设。要充分结合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合理布局、培育各类新型业态,发展新型服务业,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构建产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抓好小城镇建设。明年全省第三届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在我市召开,市财政将安排1.5亿元用于小城镇建设,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难得机遇,精心组织,提前谋划,统筹好资金,培育好项目,围绕打造“绿色小镇”的要求,抓好抓活一批有特色,有潜力,能充分展现安顺特色风貌的小城镇。要结合资源禀赋,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一批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等特色示范小城镇。例如,旧州镇以绿色低碳、历史文化为特色,夏云镇将围绕工业园区打造工业型小城镇,黄果树景区要围绕升级版打造旅游景观型小镇。全市13个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要把握政策机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大胆作为,各对口帮扶单位要继续加大帮扶力度,使示范小城镇建设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市政府要围绕明年全省小城镇建设观摩会的准备,实行项目建设月调度制度、市级领导包保制度,涉及观摩的区、县、乡镇以及观摩沿线要精心打造,按时间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三是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要以创建活动为抓手,按照方案和时间表,大规模、系统化、高标准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特色优势,凸显屯堡特色、少数民族风情等元素,打造一批美丽民居、特色村寨。要切实做好市领导联系挂帮示范乡镇建设工作,打造示范亮点,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除了市级示范点,各县区要统筹方案,层层设立示范点,以点带面,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力争我市城乡面貌有大的改善。结合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和落实,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

四是抓好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建设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在精细化上下功夫。第一,要综合治理。群众对城区内道路拥堵反映十分强烈,公安交警、交通运管、规划、住建、城管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断头路治理疏通力度,建设完善交通信号、标识标志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实现交通微循环。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进度,明年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位要从现有的近5000个提高到9000个,确保2015年达到1.3万个。第二,要加大投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全市主要景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要提供免费无线上网,全面建成“天网工程”,强化网络整合,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继续推进“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加强小街小巷路灯改造,加强规范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年内完成中心城区“前堂后灶”整治,各县城明年也必须完成。第三,要严格管理。管理的人性化必须建立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对违反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和制止。对关系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自来水供应、农贸市场管理、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不能粗放管理。第四,要注重细节。中心城区要实行垃圾袋装、集中清运处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杜绝施工工地不加遮挡、尘土飞扬、夜间施工不控制噪音等现象;洒水车洒水时段与上下班高峰期重叠,深夜洒水高声鸣笛等问题,要切实改进。同时,要加大城市文明宣传力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树立正面典型,传递城市文明正能量,营造城市管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在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上有新突破

一是进一步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目的是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当前我市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一定要按照城市提高城市功能配套的要求,突出抓好城市路网、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年,中心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要从目前的6.96平方米提高到7.3平方米,全市城镇供水普及率从目前的95.9%提高到97.95%,县城以上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9.4%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78.9%以上。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十件实事”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特别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供水二期工程、市人民医院搬迁和市儿童医院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措施,加快工程进度,确保按时完成。明年市委市政府拟办的“十件实事”涉及城镇建设方面的项目要抓紧谋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市人民影剧院、图书馆等项目建设要拿出具体方案,赶紧安排,抓出成效。

二是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公共服务的范围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质量要进一步提高,要统筹推进城市与乡村、城市内部各区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几项我着重点一下,第一,坚持公交优先。要突出公交服务的公益性,抓紧研究增加和调整优化城市公交运营线路,特别是对乡镇、社区的延伸覆盖,中心城区与普定、平坝等县城的快速公交联络,要尽快拿出方案,各县城没有开通的,明年要力争全部开通。第二,要加快环境卫生管理延伸和覆盖。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统一工作标准,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要消除卫生死角,切实抓好环境卫生整治。第三,要加大城市绿化工作力度。按照建琨书记要求,安顺的亮点和形象看哪里?重点看主城区,西秀区和开发区就是重点,各县县城就是重点,列入“5个100”的示范镇就是重点,对两城区还要在“分片区、包山头”绿化整治方面先行一步,做出示范,其他各县要同步推进,市直各部门、各县区都要给予大力支持,要有大局意识。同时各单位要迅速拆除现有办公区域围墙,新建绿化带加以取代。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明年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要由现在的26%、30%和3.5平方米提高到30%、35%和5.5平方米。

三是以“四创”工作推进城市功能配套新提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不仅为了获得称号,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实实在在地工作,切切实实地提高城市的功能配套,改善城市的环境,提升城市的品位,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涉及的9个大项126项测评内容,国家卫生城市的10个大项66项测评指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5个大项26项测评指标,国家园林城市的8个大项74项测评指标,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指标要求,明确年度目标任务,真正吃透弄懂,比如说,按照“时间表”,明年要争取成功申报全省文明城市,后年要申报省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照目标当前工作我们缺什么,下一阶段应该做什么,必须全面细化到各项工作中去。市创建办要成为指导创建工作的专家,对各个县区既要帮助指导,又要督促检查,还要出谋划策,有效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同志们,成绩有目共睹,困难的确不小,但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工作基础,全市上下一定要变压力为动力,奋发有为,一定要坚定信心和决心,充分调动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百计千方抓好落实,解放思想,扎实苦干,攻坚克难,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建设实力安顺、宜居安顺、开放安顺、平安安顺,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篇2: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到苏北考察学习和市内现场观摩,是市委、市政府推动全局性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是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总结去年以来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情况,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努力开创科学跨越发展新局面。刚才,张少军书记作了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的重要讲话,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马崑副市长通报了这次赴苏北考察学习情况;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杨勇镇长,为我们作了十分精彩的小城镇建设专题报告。江浙地区的先进经验,大家看后听后很受震撼。这次考察观摩,我认为有三个特点:一是,时机好。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进入了提升发力、起步跨越的新阶段;各级党政换届以后,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高涨;省里即将掀起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新一轮热潮。二是,触动大。大家通过看现场、听介绍、议思路,对所考察县区发展之快、变化之大、后劲之足,深为叹服;对他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激情创业的精神,钦佩不已;对我市的潜力机遇和突破重点,有了更加清醒和更为深刻的认识,思想上得到又一次大解放,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三是,干劲足。在考察观摩过程中,大家深感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一致认为,必须真干实干、快干干好。希望同志们真正把江浙地区的先进经验学到手,使之在临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张少军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谈三点意见:

一、抢抓机遇、加压奋进,争取新一轮科学跨越发展的主动权

考察观摩,贵在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悟出道理、学到真经。现在,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很好地思考和把握。

(一)江浙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经验说明了什么?我认为,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是,事在人为、业在人创。过去,苏北地区和我市条件相近、基础相当,现在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之好,关键在于有一股昂扬向上、争先进位的“精气神”。沭阳、邳州、铜山提出的“苏北第一”和“江苏领先”目标,浙江织里镇的“扩权强镇”举措,江浙地区机关干部“五加

二、白加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的工作作风,企业家“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创业精神,都是他们加压奋进的生动写照、跨越发展的制胜法宝。实践说明,欠发达地区要迎头赶上,最根本的是要有不甘落后、勇于赶超的思想意识,要有拼搏进取、激情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坚持把解放思想、提振精神作为新一轮发展的发动机和源动力,以思想的大解放、信心的大提振,推动大发展和大跨越。

二是,镇域支撑县域、项目引领发展。江浙地区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镇园合一、产业强镇,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奠定了县域经济腾飞的基础。2011年,苏北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3.3%,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他们小城镇的地方财政收入,少的过亿元,多的超过5亿元、甚至10亿元;江苏全省小城镇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多达24个,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群“小老虎”。城镇建筑恢弘大气,风格色彩鲜明清新,融汇了产业、生态和文化特色,彰显出现代气息和城市气派。他们把项目建设作为科学跨越发展的“生命线”,把招商能力与引资成果作为考核干部 的第一能力和首要政绩,千方百计上项目,提高效率快建设。2011年,境内外向苏北产业转移项目总投资2112亿元,实际引资额1202亿元,均接近“十一五”时期总和的一半,投资30亿元、50亿元甚至过百亿元的项目比比皆是。新沂市华宏特钢项目总投资43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50亿元、利税过10亿元;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60亿元,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利税30亿元以上。由此说明,镇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长点,项目是壮大总量、提升质量的主抓手,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只要充分发挥县域和镇域资源多、发展空间大的潜力,大上项目、上好项目,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三是,想干会干、目标成真。江浙地区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难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抓重点、高点定位的追求树亮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靠科学跨越发展来解决,是培育新优势、占领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很值得我们借鉴;按照既定的思路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一届接着一届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是短期内快速崛起的决定性因素,最需要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可看可比、可信可学,令人振奋、启示很多。事实说明,只要选准了路子,“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干三五年,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科学跨越发展的新路。

(二)我市去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县域经济发展和重点镇建设的成效证明了什么?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针对全市县域经济薄弱的“短板”、小城镇建设滞后的市情,从战略全局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确定了突破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三项重点,确立了今后经济工作“稳中求进、进中求快、能快则快、快中求效”的总基调,并整合多方资源,打出一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由于着手早、行动快、措施实,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2011年,全市有三个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超过30%,罗庄区和沂水县分别达到12.9亿元、10.6亿元,兰山区超过30亿元、进入全省20强;确定的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0多亿元;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乡镇达到16个;民生投入51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8%,高出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临沂市民幸福感居全国第二位。

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上行势头良好,实现了首季开门红,主要指标增幅好于预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GDP同比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国税、地税收入同比增长12.4%和37.9%,增幅均列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2.8%和15.9%,比全省平均高2个和0.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3.9%,高于全省平均30.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首位。工业发展质效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增速列全省第3位;480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79亿元,同比增长33%。常林机械60万吨液压件项目一期、临工机械20万套新一代装载机传动系统及2万吨挖掘机项目、新时代药业中药产业园、山东钢特管业有限公司精密无缝轴承管等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和质量高、效益好的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金融贷款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3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和增量分列全省第6位和第4位,新增存贷比居全省第2位、同比提升9个位次。服务外包业务实现“零的突破”,拓普网络、同德信息科技、机客网络技术三家企业被商务部认定为服务外包企业。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市场占有率和信誉度逐年提高。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年初确定的规划思路付诸实施,创城长效机制和县城“大城管”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环境面貌有了新的改观;沿河沿线沿路和矿山塌陷区旧村改造进展顺利。全市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全面打响了加快建设的攻坚战。李庄镇家电、地方镇

罐头、大庄镇新型建材等工业园区建设,兰陵镇的文化工程、垛庄镇的红色教育基地、汤头街道的温泉度假村、许家湖镇的地下溶洞等旅游项目推进较快;傅庄街道“七纵七横”道路和义堂、青云等镇的小区宜居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较高;探沂镇的“大城管”体制、大店镇的“扩权强镇”试点,为创新小城镇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示范。一季度,县域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27.9%,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8.8个和10.8个百分点。苍山、罗庄、沂南、蒙阴、莒南、沂水、临沭7个县区财政收入增幅高于27%;在全省144个县域财政收入排名中,沂水、沂南、郯城三县今年分别前进了5位、10位和12位,沂水、苍山、罗庄、蒙阴、沂南、兰山六县区税收占比进入全省前30名。镇域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增幅为34.5%,分别高出全市与县域平均水平15.4个和6.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和19.1%。县域、镇域为富民强市建设作出了基础性、决定性贡献,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对我市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做法,姜大明省长等省政府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并予以充分肯定,《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

在宏观环境趋紧、部分地区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我市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充分证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是科学正确、切实可行的;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三年倍增、五年跨越”和“好中求快过四

五、富民增收双翻番”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只要团结实干、真抓实抓,就能大见快见成效。

(三)如何应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争取新一轮科学跨越发展的主动权?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趋势明显,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突出,节能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区域竞争异常激烈,周边城市发展迅猛,我市处于“南北夹击”和“东西合围”的境地。对此,如何抢抓新机遇、实现后发崛起,走出科学跨越发展的新路,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要正视差距、奋力赶超。姜异康书记来我市视察时指出:“要跳出临沂看临沂,打造区域经济发展高地,实现老区跨越发展”。跳出临沂和站在全局看临沂,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还很大。去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不过10亿元的60个县区中,我市多达9个;龙口、邹平、寿光、滕州、诸城等城市地方财政收入均已突破40亿元。苏北地区近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都在50%左右。去年,邳州、沭阳、如皋、铜山分别达到35亿元、37亿元、41亿元和42亿元,邳州、铜山增幅高达52%和50%,“两年翻一番”的势头强劲。最近,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第二轮振兴苏北大会。罗志军书记讲:“苏北包括整个江苏,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江苏况且如此,我们更没有骄傲的资本和自满的理由。不进、小进都是退,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如不奋起直追、稍有懈怠,就会落在后面、失掉竞争优势、错过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视差距为潜力,变压力为动力,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知难而进,科学跨越。

二要发挥优势、加快突破。从各地发展实践看,各有各的拿手戏和“杀手锏”。如皋市立足滨江临海优势,抓住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的契机,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化和城乡一体化四大发展战略,主要经济指标从“苏中的苏北”全面跻身江苏“第一方阵”。我们对比先进,不是妄自菲薄、失去信心;而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找准潜力优势,启动内生动力,加速经济增长。就我市来讲,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有沂蒙精神的激励,中央和省里历来高度重视、关照支持;地处“长三角”经济重心和京津唐投资活跃地区的中间地带,东接南融、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明显;城市建设、商贸物流很有特色,“生态沂蒙

山、优质农产品”品牌很有市场,“一创六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很有成效,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很有影响。同时,享有国家中部地区优惠政策和商城国际化扶持措施,以及“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先试权。所有这些,都是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只要我们解放思想而不因循守旧,抢抓机遇而不错失良机,拿出冲天的干劲,付出百倍的努力,就能够在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

三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机遇稍纵即逝。抓得住机遇,就能迅速腾飞、缩小差距、赶超跨越;抓不住机遇,就会不进则退、拉大差距、淘汰出局。纵观各地发展态势,唯有争先才能率先,唯有实干才出实效。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激情,不为视野所限、不为困难所惧、不为成绩所缚,认准目标一干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当前,我市面临着“转调”与“赶超”的双重压力和任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自信不自满、知难不畏难、昂扬不张扬,自我加压、敢于“亮剑”,在新一轮科学跨越发展中干事创业、大显身手。

二、坚持走好强镇之路,做大镇域突破县域

小城镇是联结城乡的重要纽带,是实现“四点对接”的关键环节。镇域强则县域强、镇域富则群众富。加快县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除做大做强经济园区外,应当着力抓好小城镇。各县区要把小城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速镇域经济发展,尽快使小城镇成为科学跨越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城乡融合的最佳结合点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第一,坚持重点先行,增强带动力。小城镇建设要突出重点、典型引路。去年4月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各县区确定的24个县区级重点镇,经过一年的建设,很有成效。照这个路子抓下去,两三年的时间,这些重点镇的经济实力和镇容镇貌会有更大的变化,一批县域次中心将迅速兴起。近期,省里将拿出10亿元扶持资金,启动实施“百镇建设示范活动”。市住建委和各县区要全力靠上争取。省、市、县确定的重点镇,要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集中突破,改善民生、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确保取得预期效果。今年,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要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5亿元以上,镇域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2%,城镇化水平达到43%以上。

第二,坚持产业兴镇,增强支撑力。小城镇发展要靠产业支撑。产业支撑力不强,人气难以聚集起来,小城镇也做不大做不强。沭阳县高举新型工业强县大旗,乡镇综合实力强势攀升。去年所有乡镇(街道)财政收入全部过2000万元,其中过5000万元22个、过亿元8个;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销售收入225亿元,均占总量的“半壁江山”。我们要坚持新型工业化主导,加快做大总量,提高质量效益,以此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一要科学规划带动产业统筹发展。特别要搞好“三个结合”、发展“三个一批”:(1)与六大主导产业结合,发展一批配套企业。江苏如皋市围绕发展壮大船舶制造业,对涉及的千余个零部件逐一“顺藤摸瓜”,沿供应链寻找制造商,先后引进100多个配套项目,形成从零部件生产到船舶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其中,投资200亿元的熔盛重工,去年提供地方财政收入5亿元,五年内有望达到50亿元。我们要加快提高主导产业配套能力,发展高端产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2)与开发当地资源结合,发展一批矿产资源、农产品加工和文化旅游项目。有什么资源优势,就做什么产业。(3)与商城国际化结合,发展一批地产品加工园区。拉长“临沂商城”商品供应链,在镇域范围内规划一批地产品加工集聚地,切实增强小城镇发展 的活力和后劲。二要优化增量带动存量提升。江浙地区注重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培育了一批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集群。浙江省织里镇形成了童装、铝型特材两大百亿支柱产业,机械装备和羊绒服饰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店口镇建成了全国五金水暖汽配产业基地和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起铜加工、管业、汽配、制冷四大主导产业。各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立足实际、分类指导,发展特色经济。希望每个小城镇科学确定2-3个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加快提高产业关联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三要做强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壮大。今年,徐工集团计划自身实现产值1000亿元,带动790家配套企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形成两个千亿级的规模,引领和支撑能力相当强。我们既要抓“铺天盖地”,更要抓“顶天立地”。要支持骨干企业创建名企、名家、名品,引导中小企业扩规模、拓链条、强实力,促进龙头企业“裂变式”发展、“爆发式”增长,打造更多的“百亿航母”、“十亿板块”和“亿元群体”。四要做大平台带动要素集聚。发展产业园区,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是江浙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整体提升镇域经济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按照“园区兴工、工业强镇”的思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引导现有骨干企业和新上项目进园区,推进集约集聚发展,真正使园区成为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

第三,坚持功能立镇,增强承载力。功能越完善,承载力越强,越容易招大引强、集聚生产要素,吸引更多的人到小城镇创业就业和买房居住。沭阳县坚持“镇当城建”,连续三年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工业集中区、商贸服务区“三区合一”,城区面积扩张一倍,人口达到56万人,城镇化率年均增长5个百分点,近五百栋12层以上楼房拔地而起,被中央领导同志称为“江苏省面貌变化最大、最快的城市之一”。如皋市实施的一个核心街区、一个文体中心、一个工业集中区等“十个一”工程和邳州市建设的100项城镇重点项目、100万平方米集中居住区,都有效地促进了城镇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我们要以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县城管理创新、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四点对接”,完善城镇体系,增强配套功能。各个镇要借鉴江浙小城镇建设的经验,拉开大框架、完善大配套、拓展大空间、美化大环境,真正使小城镇成为创业、宜商和安居的新城。要加快沿河沿线沿路和矿山塌陷区旧村改造进度,加大“三上”工程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先把精品线路的1.9万户及沿河和矿山塌陷区的3.4万户搞起来。市里将继续每年拿出3亿元资金实施奖补,最近已下拨了1亿元。各县区要搞好配套,充分发挥奖补资金的作用。

第四,坚持扩权强镇,增强内生力。莒南县大店镇“扩权强镇”的方案,市里已经批复;其他11个重点镇的所在县区要抓紧提报。要按照“扩权强镇”的要求,把该给小城镇的权限全部下放,做到“彻底放、放彻底”,释放小城镇发展活力。扩权是前提、强镇是目的,扩权是为了强镇。要规范设置“三办”、“五中心”,完善“四个服务平台”。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把“口袋里的生产力全都掏出来”,助推小城镇发展。大家知道,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市委、市政府动用的资源和力量是比较多的。全市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张少军书记亲自当组长,市里几大班子领导同志和市直有关部门都分工帮扶重点镇,并选派优秀干部蹲点扶持;小城镇的土地收益,除了法定必须提取的以外全部返还,财政收入也全部返还,配套费用予以免除;市和县区每年安排配套奖补资金1000万元;半年一观摩、一考核,三年考核合格,重点镇的主要负责同志提拔为副县级。各重点镇要增强发展动力,用足用好政策;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大力吸引各类实用型和紧缺型人才到重点镇就业创业,增强承接能力。要推广苍山兰陵镇创建投资公司的经验,放宽社会资本准入门槛,探索发行债券、BT、BOT、项目融资,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引增量,构建多元投融资体制;年内所有重点镇应争取全部有投融资平台。要借鉴沂水县的做法,对跨乡镇招商引资项目落户园区的,实行税收分享。推行以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条件的户

口迁移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向小城镇转移。

第五,坚持特色活镇,增强吸引力。特色就是吸引力和生命力。近年来,铜山区汉王镇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项目,打造“公园、家园一体化宜居工程”,不仅荣获“全球生态500佳”提名奖、“中国最具特色旅游名镇”、“中国绿色名镇”等多张闪亮的“名片”,而且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我市许多重点镇历史文化厚重、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完全有条件建设特色镇。要坚持开发建设与保护传承并重,因地制宜、因镇施策,留得风景、造出美景、保护生态,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平台,使小城镇更具内涵、更显品位、更有魅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第六,坚持为民建镇,增强凝聚力。小城镇是“农民之城”,小城镇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一要尊重群众。认真采纳群众意见,注重效果,不做表面文章。二要惠及群众。立足办好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做到办一件、成一件,让其分享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学习借鉴浙江省店口镇开展的“同城同待遇”和“八大惠民体系”创建的做法,扎实推进就业惠民、教育惠民、医疗惠民、安居惠民、服务惠民、保障惠民、创业惠民和维权惠民,切实维护城镇居民的合法权益。三要强化考核。莒南县对镇域经济实行“五个一”的考核办法,激励每个乡镇年内至少完成一个过亿元入园项目、过5000万元扩张项目、小城镇驻地社区项目、整村搬迁项目和镇级投融资平台。从今年开始,国家和省里对财政困难县的奖补,实行与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状况挂钩的政策,困难县发展越快、收入增幅越高,获得的奖补就越多。我们要强化围绕财政增收抓经济发展的理念,加快培植税源,保持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市里从今年开始,将把所有乡镇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体系,并将地方财政收入作为镇域考核的主要内容,强化激励,严格奖惩,在全市进一步倡树“以财政增收论能力、以富民强镇论英雄”的工作导向。最近,市财政局和各县区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经过反复沟通调高了地方财政收入指标。到今年底,全市过5亿元的乡镇有2个,分别是罗庄区罗庄街道、兰山区兰山街道;2亿元到5亿元的乡镇达到10个,分别是费县费城街道、兰山区南坊街道、罗庄区盛庄街道、沂水县沂水镇、兰山区银雀山街道、兰山区金雀山街道、兰山区义堂镇、河东区九曲街道、罗庄区傅庄街道、郯城县郯城街道;1亿元到2亿元的达到12个,分别是临沭县郑山街道、兰山区半程镇、临沂经济开发区梅家埠街道、沂南县界湖街道、沂水县杨庄镇、临沭县临沭街道、沂水县许家湖镇、沂水县龙家圈镇、沂水县诸葛镇、莒南县十字路街道、蒙阴县蒙阴街道、费县探沂镇;5000万元到1亿元的达到17个,分别是平邑县平邑镇、河东区汤头街道、罗庄区高都街道、罗庄区册山街道、苍山县向城镇、苍山县卞庄街道、河东区相公街道、临沂经济开发区芝麻墩街道、兰山区枣沟头镇、兰山区白沙埠镇、沂南县大庄镇、苍山县兰陵镇、罗庄区褚墩镇、郯城县李庄镇、高新区马厂湖镇、临港区坪上镇、沂水县富官庄镇;3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有14个,过千万元的有92个。另外,全市还有10个过不了千万元,分别是费县的朱田镇、大田庄镇、石井镇、新庄镇,郯城县的胜利镇、红花镇、花园乡、归昌乡、泉源乡、港上镇。希望不过千万元的乡镇,发展气魄和工作力度再大一些,能快则快,早赶快赶,争取明年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千万元。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财政过千万元是靠项目发展来支撑的。市委、市政府要求的地方财政收入是“真金白银”,决不允许弄虚作假、“寅吃卯粮”。四要苦干实干。各县区要关心爱护在小城镇工作的同志,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小城镇工作的同志们,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勇于担当,不等不靠,吃苦不言苦,受累不喊累,在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和争先进位中创佳绩、立新功。

三、突出抓好经济增长点和突破点,确保“三年倍增、五年跨越”

完成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既定目标任务,必须把增长点和突破点落实到具体项目、产业和企业上。要围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做大做强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快突破。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大项目、好项目少,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苏北地区新上一大批过10亿元、20亿元的新型工业项目,投资额大,产出效益也高。如皋市的工业项目亩均税收贡献354万元,高的超过700万元。我们要突出抓好对科学发展起龙头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对转型升级起关键作用的新项目、对全局发展起长远作用的好项目,形成更多的增长点。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招大引强作为刚性指标和硬性任务,领导干部要带头招商,冲在招商引资第一线、干在项目推进最前沿。面对用地、用能指标紧张和加强环境保护的新形势,精选优选项目尤为重要。要新上一批“政策有支持、行业有优势、市场有前景”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力争在投资50亿元甚至过百亿元上实现大的突破。要着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市里将组织好近期的杭州招商、5月份的北京招商,参与搞好7月份的“香港山东周”和8月份的中日韩经贸洽谈会,积极“走出去”,并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要加快项目建设。去年,邳州市共有86个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其中新开工的30个重大产业项目,当年就有22个竣工投产。与苏北相比,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速度较慢。“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效益”。我们要快速度、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对今年市里确定的454个过亿元项目,要逐一排出时间节点控制计划,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力促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二)加快矿产资源开发。我市矿产资源质优量大,打造百亿级骨干企业、千亿级产业的条件优越。要按照矿产资源与核心技术、市场需求、战略投资者、产业链条等“四方集聚”的要求,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整合资源和结构调整为手段,依靠科技创新和选商选资,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市国土局和相关部门要尽快完善出台《全市矿业经济发展规划》和《全市矿业经济发展的意见》。相关县区要围绕铁矿石、石英砂、镁、稀土等几个优势矿种,新上一批精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尽快打造千亿级矿产产业,凸显矿业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我市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支撑力与先进地区差距较大。徐州市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和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全部突破千亿元,百亿级企业达到9家。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大力培植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和一批百亿级骨干企业。

(三)加快打造国际商贸城。商城国际化是我市今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近期,国务院联合工作组专门到我市就扩大国际贸易进行调研,拟出台扶持政策。各县区和相关部门特别是商城管委会,要着眼于长远发展,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配套服务,加快商城国际化进程。要全力争取实行“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模式、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国际级物流示范园区等政策,建设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完善出口拼箱集货中心、出口产品监管查验中心、国际贸易大厦等服务设施,实现商城商品出口报关、报检、船务、货代、拼箱、查验等“一站式服务”;推动罗庄区的环球商一商品贸易中心、兰山区的朱保铁路国际物流配送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推动市场管理、经营、产品研发等向国际水平迈进;积极发展会展经济,组织筹备好第三届临博会、第二届中国临沂商品(中东欧)展,借助展会平台提升临沂商城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加快发展临港经济。临港经济是临沂发挥广阔腹地和近海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大

潜力所在,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使“沂蒙山”走向“太平洋”。要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我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的难得机遇,积极实施东接南融战略,建设好对接蓝色经济区的载体和平台,加快发展钢铁、石油化工、国际物流等产业,做大做强临港经济。这方面,不仅临港经济开发区和莒南、临沭等县区要把临港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其他各县区都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区位资源条件,主动对接日照、青岛等沿海城市,有针对性地招商选商,力争在临港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上有大的突破。

(五)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技术改造是企业实现滚动发展的源泉。铜山、邳州、沭阳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行动计划”,每年都拿出专项财政资金,对现有企业新上世界一流技改设备的,按照设备成本价的5%进行补助。目前,通过技术改造,沭阳欧亚薄膜、瑞声手机扬声器、天能电池、恒达纺织等11家企业,均达到全国同行业规模第一;铜山的徐航压铸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企业;邳州的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市经信委、财政局和发改委等部门要抓紧调研邳州等地财政奖补技改项目的具体做法,尽快拿出我市的实施意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企业发展。全市3376家规模以上企业,要在两年内实现研发队伍全覆盖;要实施“企业技改行动计划”,三年内对全市所有工艺装备落后的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各县区要认真研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及“一企一技术”的政策,全力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设高新区雷士照明产业园、临沭常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平邑金谷阳光高科技薄膜太阳能、蒙阴京华冶金渣资源化综合利用、苍山顺诚光伏电池片、费县恒欣医药产业园、罗庄格兰德涤纶长丝生产等项目,力争“四新一高”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六)加快做大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的“内源型”动力,更多地需要依靠本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国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两个“36条”,进一步完善资金、用地、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实施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培育和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促其快速成长为骨干企业。鼓励大型民营企业整合民间资本,支持重点工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迅速膨胀规模,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综合竞争力强、带动行业发展、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要培养一支宏大的企业家队伍,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后每个季度都公布全市纳税百强企业名单,“谁英雄谁好汉、财税贡献比比看”。最近市里还研究了一个奖补办法,鼓励支持“双50”企业家上EMBA,使其尽快提高捕捉商机、运筹项目、加快发展的能力。要组织开展好“双十佳”评选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既要给予物质奖励,更要赋予应有的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企业家、崇尚企业家、争当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今天,把全市各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双50”企业、纳税百强企业负责人都请来参加大会,就是要把科学跨越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传导到乡镇和企业。望各乡镇负责同志和广大企业家,树雄心、立壮志,加快发展、多做贡献,争取更大的成绩与光荣。

篇3: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讲话

今后5年至10年,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联社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明晰产权为重点,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的贡献。以此为目标,我对广东省城镇集体企业联社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三点意见:

一、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定推进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信心

城镇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明确指出:“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上述重要论述,对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再次给予了充分肯定。近年来,一些地方不同程度上存在“集体经济过时论”的认识偏差,有的同志只讲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忽视了集体经济的地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一刀切”强制集体企业退出市场的问题。应该指出的是,重视和支持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这一点,全国总社在前年召开六代会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的贺信和政治局委员、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到会的讲话,及去年12月在总社成立5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到会讲话的时候,都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强调了这一点。所以说,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是党和政府一贯提倡和长期坚持的方针和任务。因此,我们一定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心,重视和支持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加大政策指导和扶持力度,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实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自我完善,进一步提升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广东经济协调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这就为新时期推进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型集体经济是相对传统集体经济而言,其内涵既有产权的明晰,更是指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多样化。我国的集体经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一些传统的集体企业通过改革体制,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展现出新的活力。新型集体经济是对传统集体经济的扬弃和提升。例如山西运城有个制版集团公司是由运城地区的工艺美术厂改革改制发展起来的,这20年,它从总产值近443万元,增长到12个多亿,利润从51.9万元,增长到1亿9千多万元,分别增长了270多倍和360多倍,有力地证明了集体企业经过改革改制以后,是充满活力的,是可以更快发展的。

首先,新型集体经济在联合的基础上确立了劳动者的个人所有权,这是对单一公有制理论的实质性突破。新型集体经济实行“共同共有与按份共有相结合”及“个人所有,集体占有”的产权制度,其财产在价值形态上可以量化到劳动者个人,但在实物形态上不由个人支配,而由集体占有和支配。这就是在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将企业共同共有与劳动者按份共有结合起来,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传统集体企业出资人缺位、终极产权不到位的问题。

其次,新型集体经济是民有民营民享的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但这种公有制经济不同于国有经济,它的资本来源于劳动群众,是一定范围内劳动群众民有民营民享的公有制经济。新型集体经济确立了“民本经济”的观念,在产权制度上实行“民有”,在经营方式上实行“民营”,在内部管理上实行“民主”,在经济利益上实行“民享”,在企业风险上实行“民担”,从而有效促进了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和融合。

第三,新型集体经济有多种实现形式。传统的集体经济存在于产权结构单一的集体企业中。在近年来的改革中,集体经济打破了只存在传统集体企业中的局限,开始向其他经济组织延伸、渗透。从全国集体企业改革的实践看,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推动集体经济创造出多种实现形式,如:新型的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其他经济组织中的集体经济成份;相互参股的联合经济组织等。事实证明,这种新型的集体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体现了公有制经济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并对激活集体经济各类生产要素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广东省联社要加大指导力度,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力促新型集体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通过明晰产权,创新产权制度,使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要特征的新型集体经济加快发展。要因企制宜,实现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形式。要把企业改制与管理创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企业素质。我衷心希望,广东省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的省份,在实现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也能在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方面走在前列,为各地集体经济的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起好引领示范的作用。

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各级联社的改革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集体经济管理模式也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各级联社的职能定位、运行方式和工作重心等方面也正在随之改变。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上考虑各级联社的改革和发展,积极推进联社工作的创新,使各级联社成为集体企业改革发展的指导和组织者、集体资产的管理和维护者、集体经济政策制定的建议和协调者、中小企业互助合作的组织和参与者;为政府部门当好助手,成为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之间互助合作提供指导、培训和服务。

当前,我们广东各级联社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创新,首先是要推进集体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对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要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在把握好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指导集体经济的深化改革、健康发展。二是要推进组织机构定位的创新。广东省城镇集体企业联社的成立,为市、县一级联社机构定位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希望省联社以此为契机,着力抓好各级联社的组织建设,指导并切实做好基层联社的法人定位,充分发挥其辅助管理的积极作用,为地方经济的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三是要推进联社组织成员结构的创新。在新形势下,各级联社要打破系统和所有制的界限扩展成员结构,拓宽联合范围。在成员单位结构上,不仅要聚合现有的城镇集体企业,还要积极吸纳含有集体资产参股、职工持股、产权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组织,使联社成为新的集体经济联合组织。要冲破行政隶属关系和资产纽带关系的限制,欢迎各行各业承认联社章程的企业及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加入联社。已经完成改制的成员单位,即使不属于集体企业,只要自愿也可继续留在联社。要通过积极主动的拓展,使联社成为按章程约束的全局性、集体性、互利性、民主性、自律性的行业组织。四是要推进联社职能和运行方式的创新。各级联社既有管理职能,又有经济职能。其管理职能主要体现为对成员企业的“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其经济职能主要体现在行使联社集体资产所有者的权利,通过投资、管理、经营实现保值增值。今后,我们各级联社不仅要坚持以服务为核心的工作机制,指导成员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而且要加强资产管理和经营,加大资本市场化的运作力度,实行管理职能与经济职能的有效结合。要改进联社传统的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性、经济性,淡化行政性。要建立符合集体经济联合组织特点的治理结构和工作制度,完善民主管理。要进一步发挥联社的优势,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各级联社上下左右互相参股,发展更大范围的股份合作,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不断提高联社资产质量和收益水平。

篇4:小城镇建设带动经济发展

据石牌镇党委书记陈鑫杰介绍,近年来,石牌镇大力加强小城镇建设,并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石牌采访记者了解到,石牌镇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公益服务设施齐全,市场贸易繁荣,经济发展迅速。先后被评为“安庆市十强乡镇”,“安庆市发展个私经济先进乡镇”、“安徽省小城镇建设先进集体”。1999年度列为安徽省中心建制镇,2002年被列为省重点中心镇,2004年度列为全国重点镇,已申报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陈鑫杰书记还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改造,小城镇建设的辐射效应已经明显的显露出来,现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全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带动作用。具体表现在:

1、拉动了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度,全镇的城镇化水平为38%,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镇区以外的农民也开阔了视野,逐步打破了过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使得农业生产逐步走上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全镇在农业生产上形成了三大支柱产业:万亩蔬菜生产基地,百万多只家禽的养殖基地,农副产品交易园区。去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4亿,元,比2000年增长1.8倍。

2、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城镇集体功能的增强,市场经济的繁荣,使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个体私营企业不断向工业园区汇集,使乡镇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去年,仅蔬菜贸易和蔬菜加工两项产值达480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1%。

3、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城镇建设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和人流的汇集,特别给第三产业带来了迅速发展,如洗理业由2000年的12家增加到63家,饮食业由2002年的143家增加到148家,出租车由2002年的72辆增加到辆在208辆,据统计,去年第三产业的附加值达到870多万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谈到具体的城镇建设时,镇党委书记陈鑫杰告诉记者,石牌镇是怀宁县的老城,2002年县城迁址后,镇党委、政府把小城镇建设一直拎在手中,具体表现在:

(一)强化领导、狠抓落实。镇政府专门成立了石牌镇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精神文明创建指挥部和旧城改造指挥部,党政主要领导就小城镇建设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亲自抓、亲自过问。为了把工作落实到位,镇党委、政府不仅明确了城建、土地等职能部门的分工,还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给城建工作定任务、定目标。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和完成,党委和政府要求城建部门落实责任状,要求部门与工作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并明确奖惩,同时还把工作实绩纳入年终考核。

(二)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小城镇建设发展。近几年来,在小城镇建设上,不断地进行改革。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小城镇的发展。在进城经商、建房、办企业、入户,办证、税费、信贷等方面都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提供宽松环境,以谋求“人才、资金、技术”,从而给小城镇的建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坚持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扩大小城镇建设投入。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人民城镇人民建、公益事业大家办”的要求,采取“农民进城出资,房地产开发聚资,公共设施集资、优惠政策引资、跑部门争资”的办法,进行多方引资、多渠道筹资,建立起小城镇建设多元化投资体制,扩大对小城镇建设投入,有效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篇5: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动员部署,在全市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先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认真学习省委领导同志有关讲话精神,对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讨论稿)》。此稿已在会上印发,待征求意见后正式下发执行。稍后,段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意志,勇于担当,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高潮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站位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准确研判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顺应发展规律,满足群众热望,是一场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充分认识其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

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是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传统城市化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克服传统城市化的弊端,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这也是由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省情、市情决定的。新型城镇化“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新。新型城镇化,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城镇体系新。新型城镇化所构建的是四级城镇体系,增加了新型农村社区这一层次,强调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县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作用,发挥小城镇的关键支撑作用,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构建各层级城市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三是实现途径新。新型城镇化坚持中心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重,强调农民进城和就地转化并行,是包含了农村的城镇化,是包含着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着眼于农民、涵盖了农村,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四是产业支撑新。新型城镇化四级城镇体系的产业支撑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强调产业集聚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紧密结合,强调现代农业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支撑作用,将现代农业纳入了支撑新型城镇化的产业体系之中,实现了各层次的产城融合,产城互动。新型城镇化不等于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注重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新村建设,不是简单的迁村并居,是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社区,实现了农民就地“市民”化。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于促进持续求进、奋力赶超具有战略意义。

首先,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但从总体上看,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比重偏低,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市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新型城镇化,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也在新

型城镇化。我们必须顺应趋势,遵循规律,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在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迅速启动新型城镇化,不仅能够产生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需求,而且能够释放巨大的的生活性消费需求。据测算,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1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抓住了新型城镇化就抓住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赶超发展的“牛鼻子”。

第二,加快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一肩挑两头,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新型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双向带动作用,居于引领地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加速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市委作出了“两轮”驱动、“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新型工业化这一“轮”,我们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狠抓产业集聚区建设,正在逐步做大做强;新型城镇化这一“轮”驱动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县域中心、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抓得还不够,还不能真正发挥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必须把新型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

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实现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拓展持续发展空间,引领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第三,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区域间的竞争主要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比的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我市地处豫鲁冀三省交界,是中原经济区对接京津、融通沿海的前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与功能作用。目前,我市与周边相比,中心城市规模偏小,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作用和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与我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和承担的发展责任不相适应。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必须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做大做强市、县、镇三级中心城市,培育整体竞争优势,把我市打造成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融合链接示范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

篇6: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讲话

我们这次全国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云南省委、省政府,丽江市委、市政府,大理州委、州政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做法和学习考察点,并为大会的召开做了大量的工作,保证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在此,我谨代表全体与会代表,对他们所创造的成功经验以及对会议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光荣同志为我们介绍了云南省开展旅游小城镇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光焘和琪伟同志作了主题报告。同志们一定受到很多的启发和鼓舞。各地代表都要将此次会议文件和精神及时带回去,向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会议精神的传达落实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正确学习把握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和云南经验

光焘和琪伟同志的主题讲话阐述了发展旅游小城镇的时代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了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工作中需要着重关注的主要问题和要避免出现的错误开发建设模式,提出了旅游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当地情况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在本次会议上,光荣同志介绍了云南省发展旅游小城镇的经验,代表们还实地参观了丽江、大理等地旅游村镇建设发展的情况,相信这些都会对大家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可以说,云南省从实际出发,在旅游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然,先行者是开拓的、创新的、积极的,但又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唯一的。先行者的全部意义就是为后来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来启迪有益的思路,来为更大的成功做好铺垫,这就是云南经验的可贵之处。有同志问我:前段时间我们还批评香格里拉的一个小湖被破坏,为什么现在又在云南召开这么大的会议,来学习云南经验?其实,这一点都不矛盾。正如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瑕疵的美玉那样,云南省也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借鉴学习云南的经验,也不能简单的抄袭模仿,而是要学习他们的工作思路和有效机制,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工作来认真学习借鉴,创新工作。我理解,云南可贵的经验就是在发展旅游小城镇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利用、开发和展示好各方面的资源价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来说有六个方面。

一是注重悠久文化遗产的传承。他们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实现文化遗产的不断地、永恒地升值。为什么旅游小城镇或景点的门票会不断地升值?某个地方的房产价值为什么会从原来的每幢1万多块钱增长到现在的300多万块钱?这就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恢复了原有遗产的价值。这种恢复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通过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古村落、历史或民族小镇独特的文化遗产的价值,促进遗产的保护,扩大遗产的影响,从而实现遗产资源不断增值,使独特的村镇历史风貌的价值得到全世界的公认。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不至于受到低级的破坏。同时,也是传承和宣传我们中华民族各个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避免了把我们祖传的名画当成一般的广告画来出售这样基本的错误。

二是注重独特风味特产的开发。旅游小村镇不能变成空壳的建筑群,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促进农民“生活宽裕”上。首先要体现在这些原来的、祖先留下来的各种各样丰富的、独

特的产品开发利用上,体现在创造独特的生产模式上。比如,鹤庆县新华村,它的一家一品、前店后厂的云南的“温州模式”,生产遍及大西北甚至印度次大陆的手工银制品,这种生产模式就是一种发展旅游业的亮点。有许多代表参观回来对我说,他们参观那种前店后厂,觉得非常有兴趣,而参观大的集市就没有兴趣,道理就在这里。其中还包括了我们独特的商品集散方式,如茶马古道,游客们都会饶有兴趣。更重要的是,使村民们认识到了旅游小城镇的开发是当地推广农业产业化,倡导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最好的载体之一。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流行“证明商标”,它与一般的商品商标不同之处在于它为当地的地域性传统商品所共享,如法国的香摈酒就是香摈地区所有香摈生产者所共享。这是一个发展经济、富裕村民的很好途径。我们发展旅游小城镇,就是要从历史传统中发掘出具有优势的农副产品,向传统的名特产品要一村一品,向科学技术要独特的产品,来丰富我们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内涵,更快地富裕农民,解决三农问题。

三是注重和谐自然景观的保护。云南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区,但是各民族能够生存发展的历程延绵数千年,生生不息,就证明了这种悠久的存在就是一种完美的合理,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典范;是现代人向历史、向古人学习如何善待自然、开拓生存发展空间的活生生的教材;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生态三种效益相互平衡、相互促进的成功范例;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见证。这种历史的见证物是何等的可贵!世界著名的权威杂志《科学》有一期封面之所以选择了哈尼梯田的照片,是因为哈尼梯田展示了森林、村落、山川、水景和梯田的和谐组合,显示了大自然和人工创造物的完美相处。我们发展旅游小城镇就是保护这些见证物,这是人类的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正因为它们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大的学习借鉴意义,这就是通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来达到保护、利用和宣传这些自然遗产的最根本的目的。

四是注重浓郁乡情民风的传承和开发。如果说建筑和村镇建设的格局是凝固的音乐,乡风民俗则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是独特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文脉的延伸和继承,是真实的历史文化的现代场景。那些朴实、优雅而又历史悠久的民族歌舞,不是那些所谓的名导演所能模仿的;那些就地取材、品种丰富而又美味的农家菜,也不是那些名厨大师们所能再现的。今天早餐,刘平副省长还专门给我们讲,说要吃得美味,得请那些农妇们来做菜。而要是把这些农户送到正规的厨师学校去培训,回来之后所做之菜就全变味了。云南各地开展旅游村镇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保留、利用了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乡情民风,从服饰、歌舞、文字、习俗、物品、生产工具„„一切与其他地区有所区别的东西,都会激发游客们的好奇心,都是具有欣赏价值的旅游资源。

五是注重乡村休闲生活的展示。云南农村许多地点和场景,在我们这些城里人看来就是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是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见证,是人类精神回归的世外桃源,也是东方文明的缩影。是这些民族对自然、对人、对社会不急不躁、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的体现,是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的延续,是农村生活真实的富裕感、幸福感的体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设计过程中,专家们提出要真正使农民有真实的幸福感,追求以稳定的就业、良好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有效率的基层政权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幸福指数”,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什么人均GDP、人均收入。这种幸福感是人类最终的精神家园和追求的目的,而不是什么虚假的价值符号的体现和对物质财富的盲目攀比。人们一旦进入这些“世外桃源”,从现代繁忙、紧张、充满竞争的压力感的都市中暂时“解脱” 出来,就会充满欢悦的心情。乡村的质朴常常是城市人忧郁症的良药,这就是“农家乐” 在全球持续兴旺的奥秘。

六是注重优美田园风光的利用。如果说城市、工业是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这种单向经济活动模式的象征,那么农村、农业尤其是云南这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区的村落、小城镇,则是受到大自然、生态系统启示的生产、消费、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的代表。农耕文明经历了上万年,还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而工业文明只有两、三百年,就造成了能源危机、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尽管学术界对循环经济的定义还有数种不同的阐述,尽管各国政界都将循环经济作为理想而又紧迫的经济增长模式,但它的内涵就是模仿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把一切可用的物质都能循环地利用,也就是向农耕文明学习的过程。这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旅游小城镇建设就是展示农耕文明那种自然循环经济的良性模式。一百多年前,著名的英国城市规划学家、田园城市的发起者霍华德,总结了工业文明的教训,提出城市规划的最高境界就是将城市的经济活力涌到农村去,让农村的自然风光在城市驻足。由此可见,田园风光是城市规划者追求的目标之一。从旅游资源的价值来看,保留和发掘那些城市居民向往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世外桃源”,将会成为他们梦想之旅的目的地。我们在村镇整治过程中,应该学习云南省旅游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充分地保护、利用和展示优美的田园风光。无独有偶,在世界著名的旅游大国法国的乡村,尤其是大画家梵高生活过的村镇的政府,都以经济奖励为手段,促使当地农户们依照梵高油画中的形式来堆放麦垛,以再现当年的场景。我国各地都有许多优美独特的田园风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都可以作为旅游小城镇承载发展、农民致富的不可替代的、不断增值的宝贵资源。所以,正确的村镇环境治理和发展“农家乐” 的方针,一定要体现“反向治理” 的原则,即外国城镇、乡村没有的,我们中国要有;城市里没有的,农村要精心保留和展示,这样才能发展继承、充分地利用三大资源发展旅游小城镇。

我说的这些,都已经体现在光焘同志提出的要遵循客观规律、促进旅游小城镇健康发展的五个要点当中,体现在邵琪伟同志发展旅游小城镇要正确处理的六大关系当中,也体现在光荣同志介绍的云南旅游小城镇发展经验的六个方面,大家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正确地把握,认真地贯彻学习。

二、要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旅游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要尊重自然、尊重地域历史文化、尊重小城镇和村落的发展规律、尊重普通旅游者的意愿、尊重农民的长远利益,这五个尊重是最主要的。规划的重点不在于引导建设,而在于切切实实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而又能不断增值的独特的资源。规划要明确划定保护区、禁建区,对村镇中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依据国家《文物保护法》划出一定的保护区。规划又要明确控制区,引导和规范开发建设,节约耕地,保护历史建筑和村镇历史风貌。

二是要注重资源的保护。特别是要注重抢救性地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和生态资源,弘扬和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历史风貌,保护风景名胜资源,要切实贯彻整体性、可持续性和可识别性的原则。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真正做到人无我有、城无乡有的反向规划整治的原则。从生态景观的特征方面来讲,农村、农业代表的是自然性、宽广性、情趣性、传统性和生态性,而城市代表的是文化性、娱乐性、多样性和经济性,两者之间是有明显区别的。我们一定要学习成功的经验,避免过分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和过分的现代化。如果把农村建得象城市一模一样,那城里人为啥要到你这里来旅游?把农家菜搞得像城市里的麦当劳一样,他为啥要花大价钱到你这里来吃农家的“麦当劳”?如果把农民的房子建得和城里没有大的区别,他于什么要不远千里来享受乡村的风光?所有的规划建设者都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我们在村镇整治过程中,把农村传统的小桥流水搞成大桥污水,把雅致的粉墙黛瓦搞成外贴马赛克加平顶屋,把富有地方特色的“三房一照壁”搞成兵营式的多层建筑,那所有的村镇魁力都将消失,村镇旅游就会陷入一潭死水。这些朴实的道理,我们要深刻的汲取。但是,我们建设部门是非常容易犯这种错误的。所谓“村镇建设”,有的人就是简单地拷贝城市里的东西,依据死板的标准规范,错误地让农民来模仿或包办代替。一个极易引发误导,又颇具吸引力的口号是“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使不少基层的同志误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通过消灭农村、消灭农民、消灭农业,来缩小城乡差别。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应该是要利用城乡的差别化,最后来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最终在本质意义上来缩小城乡差别,而不是在表面境况上缩小城乡差别。这些都是历史的教训,是很值得我们那些喜欢搞建设性破坏的同志所汲取的。

三是要抓好试点示范。开发利用旅游村镇本身就是一个开创性、探索性的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实际,紧密联系当地的历史文脉的继承,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农民的长远利益踏踏实实地工作。一定要通过试点示范、经验总结、提炼分析,再逐步在面上推广,切忌一哄而起,遍地开花。云南省搞旅游小城镇建设,早在5年前就开始行动了,2年前我们就到这里来总结经验。对试点工作要踏踏实实地、长期地、艰苦地、创造性的去工作,决不能急躁冒进,追求速战速决、立竿见影的轰动效应。

四是要统筹协调参与的各方。要鼓励政府机关、企业以多种形式帮扶农村。各部门都要严格依照规划的要求,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将当地农民及参与旅游小城镇建设的各方利益主体形成工作合力,形成正确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和方案。经济组织的模式有三种:一种是政府主导下的村民自我组织的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指导。浙江的乌镇就是这种模式;第二种是以特许经营的形式,依照有关法规,引入成熟的公司、集团来投资,首先投资基础性的、保护性的、抢救性的项目,形成集团加农户的模式;第三种是乡规民约引导管理下的村民自我组织的模式,浙江的诸葛村就是这种模式。它的乡规民约已有几百年,使这个村保护的非常好,成为旅游业的胜地。前年,村民单是门票收入分成就有350万元。不管哪种模式,都要首先关照农民的利益,因为在开发模式的选择方面,农民的呼声是比较薄弱的。我们的一切工作目标,都是为了当地农民的富裕;我们的一切工作方法,都要着眼于调动农民保护传承自身文脉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扎根于群众,服务于农民的长远利益,才能获得成功。

五是要研究引导“农家乐”和旅游村镇的发展。建设和旅游部门都要团结其它相关部门,要在“农家乐” 和旅游村镇的发展方面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要通过调查研究农村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结合实际、挖掘特色,引导“农家乐” 和旅游城镇的建设,用好用足地方特色这个招牌,树立良好的形象。要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尤其是软件建设包括信用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农家乐” 和旅游村镇的综合素质、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

六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建设部将和国家旅游局密切合作,在联合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国家级的旅游村镇评价标准,开展旅游村镇的认定工作,出台规范性文件,加强对旅游村镇建设发展的指导和服务。这类评价机制应该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谁要是出现了破坏性的建设开发行为,我们就给予警告,列入濒危名单。如果仍无明显的改进措施和效果,就将该城镇从国家旅游小城镇中除名,并进行严厉的处罚。

七是要切实防止开发性的破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尤其是国家的重要部门来提倡某种建设行为时,特别要注意它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我们要通过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国内外广大游客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传统的丰富多彩,地质地貌的独特,使这些宝贵的资源展示出自身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的增收,有效防止开山采石、大拆大建式的低级的破坏性的开发。另一方面,错误的开发建设模式和整治模式也会对我们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兴利除弊,对可能出现的破坏性影响要做到事前防范,力求达到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一旦出现了某些破坏性的事件,一定要严肃处理,尤其是一些高原地带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尤其要注重保护。凡是发生此类事件,就要教育和警诫追随者,及时严肃追究造成破坏的人和事,追究肇事者和管理者的法律和经济责任。世界各国都对破坏山体景观植被有严格的处罚措施。如某省一位厅长的儿子在美国留学期间,自己开车时,因发生事故,车辆撞向了路边山坡,美国相关管理部门以破坏山体植被为由,对其处以50万美元的罚款。相比之下,我国风景名胜区甚至世界自然遗产地发生此类事件,都是不了了之,这就太不应该了。

各位代表,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开展旅游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职责,抓紧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切实保护好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从本地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们期待大家的成功,也准备过段时间再开一次试点现场会。

上一篇:浪费你创业成功机会的小错误有什么下一篇:职业院校特色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