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观念淡薄整改措施

2024-05-30

法制观念淡薄整改措施(共6篇)

篇1:法制观念淡薄整改措施

篇一: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 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

【摘要】近几年,媒体关于大学生犯罪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从一定程度说明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淡泊。其根源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社会风气与潮流引导着社会成员追求个人享受,抛弃社会责任,依附关系人情,漠视法律制度,使得大学教育也随社会导向而看重知识传授,轻视素质培养。社会价值的偏颇和学校教育的缺陷,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在孩子人格和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忽视。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深层根源。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和法制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从而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制观念 原因和对策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作为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任何时候都受到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包括他们的犯罪行为。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让国人第一次认真审视大学生犯罪的问题。近些年,“70码”、“我爸是李刚”、以及“药家鑫案”都是大学生犯罪的典型,无一不显示出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淡泊的严重性。充分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犯罪的属性,对预防大学生犯罪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般大学生犯罪现状有以下几个因素:

1.大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冲突逐步加剧导致犯罪。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基本成熟、定型,但在心理上发展却很不稳定。马加爵因贫困的家庭背景和封闭的性格常招致同学的嘲笑,长期压抑的自卑心理最终爆发,使他丧失理智残忍地杀害了四名同学。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际交往与自我封闭的矛盾,独立意识和从众心理的矛盾,自卑等诸多矛盾和冲突时,大学生往往比社会上的同龄人更脆弱、更冲动,其情感与情绪的不稳定性便暴露出来,如果这些矛盾和冲突得不到有效引导,就可能演变成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2.社会价值观念扭曲和社会责任感缺失导致犯罪。

“70码”事件中,肇事大学生完全不在乎撞人,声称可以用钱解决问题。金钱至上的观念埋没了对生命的敬畏,人类的善良在金钱利益面前正在贬值。市场经济的利益导向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追求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把物质占有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这种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学生,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和错位,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削弱了传统道德对行为的控制力。“官本位”的社会风气导致部分“官二代”拥有特权思想,认为依仗父母的权势可以无所畏惧,为所欲为,即便触犯法律也能避免承担责任。

3.家庭教育的失误导致了孩子的畸形成长。大学生法制观念淡泊,犯罪现象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在应试教育制度的驱动下,家长们往往只重视分数教育,而忽视了对子女人格的培养。在教育方式上多采用物质奖励或简单的打骂。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子女产生敏感、惧怕、偏执等不良性格,一旦心理失衡,就容易在冲动之下导致犯罪。“药家鑫案”正是家庭教育失误下的悲剧。药家鑫在众人眼中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优秀、得过各种奖励,弹得一手好钢琴。肇事后向伤者连捅八刀,是因为看见伤者记车牌。生命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原点。泰戈尔说过的“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把生命教育视为原点可谓正本清源。教育之“育”正是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将来全面发展起着不容替代的作用。4.学校教育的缺陷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各类学校依旧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窠臼,教育的全部与“真谛”,仍然是过分倚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教育却是缺失的,也包括对敬畏生命教育的缺失等。学校的法制教育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形成与法律思想相适应的价值观,没有将法律规范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行动动机。

二、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教育的对策

预防犯罪,增强法制观念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大学生犯罪案件是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要想减少和预防犯罪,就必须从根源解决问题,形成人人知法守法的法制环境,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这样才能取得根本性效果。

1.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有了积极明确的人生目标,就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以使人积极向上,从而克服各种心理问题,避免因为心理空虚而产生犯罪的倾向。培养良好的自控能力,就能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就业所带来的种种压力,对于家庭贫困、就业困境所产生的心理困惑要勇于面对,不能消极逃避,同时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修养,始终以乐观、自信、坚强的态度对待生活。大学生还应学会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加强意志力的锻炼,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2.家庭教育要转变观念,注重子女人格塑造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父母要建立德智体美协调发展,成人与成才双管齐下的培养目标,把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培养放在首位。要善于与子女沟通,了解子女的内心世界,尊重子女的意愿,不将子女当成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发挥助推力作用而不是牵引力作用。

3.学校教育要大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和牢固的法制观念,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着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的法律素质、思想品德将直接关系着法制的建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使他们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

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待优化,社会不良风气必须遏制。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要进一步落实,以此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社会条件,但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制度不完善,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和谐因素。只有社会全体成员都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共同抵御不良的社会风气,才能避免大学生受到污染,才能让校园处在一种和谐的法制环境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栋梁之才。

总之,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及频频犯罪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已经引起社会高度的警觉。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的观念、信仰、价值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大学校园不是真空地带,多元化的社会毕竟带来多元化的校园生活。一个事实摆在公众面前,学历与素质并不成正比,并不是学历越高素质就越高,犯法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本文结合我国大学校园里发生的几起恶性违法案件,围绕大学生犯法的独特的地方和趋向,大学生犯法的动机和诱因,试图分析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愿与同仁商榷。篇二:个人查摆问题整改措施

个人查摆问题整改措施(2014年8月25日)

根据县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县委督导组的指导下,我参加了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交心谈心等工作,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对照检查了遵守政治纪律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深入查找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形成了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和“四风”问题台账。为扎实开展好下一阶段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结合查摆出的问题,制定本整改措施。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工作原则

(一)总体要求

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12字总要求。按照总书记关于“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整改落实,把问题解决到位”的精神要求,把以解决“四风”问题为核心任务,把立行立改作为狠刹“四风”的重要手段,把逐项整改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基本要求,把建章立制作为祛除病根的治本之策,更加牢固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世界观。全面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转化运用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县委有关规定,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

(三)工作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四风”问题。针对查摆剖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再梳理、分类,从解决实际问题和建立制度着手,整改落实,力争抓一项成一项。

2、坚持从严从实,开门整改。坚持“严”字当头,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确保各个环节、各项任务不走过场。坚持开门整改,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严格按照整改的内容、目标、时限、责任和进度落实到位。

一、整改任务和措施

(一)立行立改事项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不够务实的问题 整改措施:(1)强化学习观念。最重要的是强化理论观念。要通过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党的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作为今后工作的指南。(2)进一步深入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认真学习,扎实学习。摒弃学习走过程、应付的态度,吸取理论知识的精髓,为完成党赋予的各项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3)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听取基层民政干部职工和民政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学习方法。把民政干部职工和民政对象的愿望作为工作目标,努力掌握决策分析的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的开展调查研究,提高自己应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确保顺利完成上级交付分各项工作任务。

整改时限:2014年7月30日

2、工作作风不实,求真务实精神不够深入,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 整改措施:(1)强化务实观念,坚持从我做起,从当前工作抓起,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转变对一些事情不敢抓、不敢管、不愿管的思想,杜绝“绕着问题走,避开矛盾走”的想法,要用敢于担当、积极负责的态度来解决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2)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摆样子,讲究方法、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对待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做好每一件事情,要把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整改时限:2014年7月30日

3、缺乏工作主动性,工作存有惰性的问题 整改措施:(1)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以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群众路线,每周至少一次带着问题下乡,到农户中倾听群众的想法、意见和建议,真正掌握了解并认真解决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2)认真研究自己分管的本职工作,严格规划每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分阶段性实施,坚决杜绝走一步、说一步糊里糊涂干工作现象.整改时限:2014年7月30日

(二)近中期整改事项

1、关心群众疾苦不够,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

整改措施:1)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时刻用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平时克服自我满足的思想意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检查多下乡到村走访和帮助群众,对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五保户做到心中有数,采取帮扶措施使其摆脱贫困局面。(3)要多与农民群众沟通,多征求广大群众对自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多了解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想方设法尽最大能力去解决,增强服务意识,彻底改掉官僚作风和不良习气。整改时限:2014年9月30日前

2、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缺乏一抓到底的问题 整改时限:2014年9月30日前

3、存在讲成绩,看亮点多,而查找问题差距不够篇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及改进措施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及改进措施 作者:王红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3年第03期

[摘 要]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法律教育体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职校生自身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因素,形成了目前我国职校生法律意识方面的缺陷。近年来,在职业学校中违法事件在数量上呈现出越来越多、在性质上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但是由于职校生本身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而未被重视。比如,在考试中,趁同学不在而偷换同学的试卷,改成自己的名字,一点也没有羞耻感;一学生连续两次偷老师的电脑,拿到市场去卖,还大摇大摆的照常上学没有丝毫畏惧感;同学之间三两句话不投机就大打出手,甚至还因此拉帮结派的打群架;夜不归宿,去网吧、酒吧;上海多名学校女学生集体援交事件等等。[关键词] 职业教育;法律意识;教育

一、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面对如此多的校园违法事件,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毕竟“亡羊补牢”还未为晚也。导致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和家庭、学生个人的原因。

1、个人因素

高校扩招引发高考热和普高热,让学生和家长觉得上职业中学就意味着人生的失败,意味着低人一等。使得不少学生产生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的消极思想。另外,由于职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会去主动专注法律,也总认为违法犯罪离自己很遥远,其实法律就在大家的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

2、家庭因素

父母的法律素养和对法律的态度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而且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活动,一般不会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加上自身对法律的关注也普遍较少。

3、学校因素

学校领导对法律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这全校师生的态度,也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法律意识的认识和提高。在不少学校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德育和日常行为教育是学生科和班主任的事的认识误区,在日常教学和后勤等工作中,忽视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性,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现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力度和创新,德育方法单一,内容滞后,仍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出现一个问题就处理一个问题,没能深入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针对性不强,这直接影响到德育效果,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冲击了部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金钱成为不少学生衡量人生价值的主要尺度,学生拜金主义思想膨胀,炫富思想严重。商品经济的辐射,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社会不良现象、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等等,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影响,使学生滋生一些错误思想,个别学生甚至经受不了物质的诱惑,走上歧途。

二、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分析,如何加强职校生的法律意识?我们可以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家庭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

2、学校教育

(1)让学生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人们的生活与法息息相关,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不懂法,不学法的人在现今社会将寸步难行,无法立足,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社会对人的要求,法制精神是现代人的一种内在修养。(2)如何帮助学生学法。

在学校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1)加强德育课程教育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传授法律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促进依法办事。教师应适应新形势,联系实际,努力探讨多种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开展法律讲座

每学期学校请法律专家到学校做一次报告,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图在他们心目中逐步树立起正确完善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教育他们在学校要做遵守校规校纪的好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社会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3)开展法律主题班会

每个月开展一次以法律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课上可以利用举案说法、案例分析,写学习日记等多种方法督促学生学法、知法、用法。懂得法律基本常识,明确自身享受的权利和应当承担和履行的义务,懂得运用法律作为最有效的武器和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法律的侵害,同时做到以法律为准绳,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符合年龄和身份的事。

3、社会教育

(1)加强社会舆论的影响

目前社会中存在一些虚荣和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导致未成年人受其影响而误入歧途。一些同学养成了爱慕虚荣、好攀比的坏习惯,一些学生甚至为了得到更多的零花钱,而出卖自己的身体。英国流行病学专家理查德·威尔金森和凯特·皮克特在《不平等的痛苦》一书中提到,炫富行为来自所谓的“社会评价威胁”,这是一种身份焦虑,把自己的尊严和自信完全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通过提高自身,提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水平,希望能获得更多身份上的优越感。面对这些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媒体应该多提倡个人的正当努力,而不是投机取巧,建议社会上的人不应只是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还应该重视精神世界,不应只想着自己的所得所失,还应更多的想着奉献社会。

(2)加强职校生的责任感

“青少年是青春的花朵,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要使命。所以我们还应加强职校生的责任感教育,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乐,应更多的关注社会,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

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如何,对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蓝领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法,不断的提高职校生的法律意识,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简介:王红,张家港工贸职业高级中学,研究方向:教育学。

篇2:法制观念淡薄整改措施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也是公民、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权威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不高。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考应付,缺乏基本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违法犯罪问题,却全然不知的情况。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这是个很特殊的情况。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对法律缺乏认识,认为不偷不抢就不会犯法。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在短短的几十个课时的时间内要学生吸取知识,并为自身所用这是很不现实的。

(二)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律认识有偏差。

法律观点、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

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造成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中国青年研究》中有这样一组调查数据,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如果你涉及到诉讼,你对法律的公正裁决”表示有信心的占35.1%,而58.1%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6.8%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回答“不太平等”的占第一位为79.7%,“不平等”的占第二位12.8%,认为“平等”的占9.5%。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一些学生损人利已,不懂得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我们知道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却不知道伤害狗熊是违法犯罪。现在知道了,自己很后悔。如此可见,刘海洋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对法律认识出现了偏差,造成了肆意伤害狗熊却不以为是触发法律的行为。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整体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了行为认识出现偏差作出违法的事情。有的大学生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的时

候采取了过激的方式报复,如马加爵一案。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在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对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治理社会的治安环境问题,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不能治本的。因此,要从根本上抓起,就具体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高度重视及各种有关法律方面的宣传。我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高等院校的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在学校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做到:首先,应从“依法治校”开始,因为一个学校的“法治”状况直接影响对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效果。高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决不因人而异、因人而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高校除了理论上的依法治校,更应注重“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等法律宣传。让学生置身环境中,了解体会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二)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北京大学精神研究所研究员王玉凤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16%至25.4%的有心理障碍,尤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为主。当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情绪占主导地位,而不良情绪源自于家庭、社会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差异所产生的压力,有的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使他们有可能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

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心理卫生知识、性知识、性道德的学习,全面认识自我,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业务来引导大学生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调节心理的大学生,从而抵制不良习俗的侵蚀,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篇3:法制观念淡薄整改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成因分析

(一) 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下成长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家长的溺爱使孩子逐步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格局:做事很少考虑其他人的感受, 凡事依赖他人又不愿意为他人服务, 不愿意承担社会工作和责任。

(二) 教育的缺失

从家庭因素来看, 从小学乃至幼儿园开始, 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 家长都在忙碌着给孩子报各类学习辅导班和音乐、美术等素质拓展班, 过分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 忽视了参与社会和群体活动方面的锻炼;从学校教育来看, 升学率一直是绝大多数中小学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学校和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 至于学生的品格培养多数被放在无关紧要的位置。更为重要的是, 由于教育的缺失, 使得一些大学生曲解了集体主义的真正内涵, 不能理清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片面认为集体主义就是要扼杀个性、牺牲个人利益。

(三) 市场经济的冲击

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引发了社会利益关系的巨大变化, 原来的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单向度利益关系已经被纷繁复杂的多元分层利益关系所代替, 股份制或其他非公有制企业的蓬勃发展, 从表面上看给人们以强烈的误解, 使得人们过分专注于个人, 在现实生活中, 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 对集体主义失去了基本的意识, 这些现象和思想无疑给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带来了巨大冲击。

(四) 网络化发展的影响

网络化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五彩斑斓的网上生活, 正在逐步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网络可以购物、交友, 甚至可以参加各类“集体活动”。高校学生公寓的网络普及率很高, 很多大学生逐渐在这个“开放”的世界中慢慢的“封闭”自己, 长时间沉迷于虚拟环境中, 极易导致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中, 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 从集体中脱离出来, 还何谈集体主义。

二、新时期弘扬集体主义应注意的问题

(一)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要注重解决好集体和个人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 集体要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障, 个人的价值、荣誉和尊严得以合理的实现, 个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得到提高;另一方面, 要使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关心集体、爱护集体, 发扬光大以集体利益为重的价值观取向, 不断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前一方面是前提和基础, 后一方面是必然结果。弘扬集体主义, 维护集体利益, 可以更好的激发个人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成为激励个人进一步投身集体事业的精神动力。因此, 弘扬集体主义首要的任务就是把集体主义最大限度地覆盖个人利益, 而且要将集体利益最大可能地转化成个人的具体利益, 将集体和个人利益紧密的结合起来, 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只有在这种体制下, 才能让集体主义容易被个体所接受。

(二) 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要注重尺度的合理掌握

集体主义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要求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关键是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什么情况下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什么情况下要保护个人利益。

马克思主义历来倡导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以效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 对高校而言, 判断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只有坚持这种评价标准, 才能让学生个人、学校和国家的利益高度一致。

三、提高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对策

(一) 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通过“两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的教育与引导, 加强大学生对集体主义内涵的理解

集体主义观念教育缺乏实效性,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集体主义观念教育的人本缺失, 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集体主义内涵, 因此, 加强教育与引导, 是弘扬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前提条件。

集体主义阐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在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其本质特征是一种利他主义的价值取向, 但并非绝对的反对“个体主义”, 集体主义的理想追求的是外在功利与内在精神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集体主义思想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只有在共同体中, 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也就是说, 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这里所说的共同体, 就是我们常说的集体。同时, 马克思阐述集体主义所从属的社会基础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在这样一个联合体里, 保护每个人的自尊性, 尊重每个人的人格, “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恩格斯也曾说:“我们谈的是为所有的人创造生活, 以便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展他的人的本性, 按照人的关系和他的邻居相处。”在这里, 革命导师阐述个人与集体关系时, 始终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关注点。也就是集体主义教育的落脚点应该是“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在尊重每一个个体权利与利益的基础上, 从“利己不损人”到“助人为乐”, 再到“大公无私”。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倡导大公无私的同时, 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个性、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卢梭曾推测, 这是因为人人无拘无束, 彼此孤立的自然状态已经对每个人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障碍, 集体建立的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纽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心理和道德认同。在人与人之间形成利益纽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心理和道德认同的过程中形成“真正的集体”, 才能维护和发展集体利益, 实现个人与集体和谐统一, 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因此, 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应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以人为本, 体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更多的和谐一致,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大学生只有明确了集体主义的真正内涵, 才能摒弃以往集体主义误读的消极影响, 认同集体主义的价值理念, 达到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二) 教育方法要灵活得当, 通过强化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主义价值导向, 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

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往往是体现在经常性的对集体的关心和热爱当中, 具体表现在:关心热爱自己就读的学校、班级, 同时还要关心同学的生活和成长。因此, 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 形成“为集体奉献光荣”的舆论导向, 以此来褒奖学生的言行, 让学生树立浓厚的集体主义荣誉观念, 对集体的荣辱, 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感, 以校院班的荣誉为誉, 耻辱为耻。例如, 利用班会、团支部民主生活会等形式, 对为集体做好事, 有利于集体荣誉感形成、巩固的思想言论行为, 进行大力表彰激励, 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 促使班级同学向其学习;对违背集体利益, 有损集体荣誉的言行, 要坚决进行批评或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个性的自由发展离不开集体, 个人要依赖集体, 并自觉地把个人溶于集体之中, 不能靠孤军奋斗, 使其从内心上而不仅仅从组织上认可自己是该集体不可缺少的一员, 自己应为它出力, 反对个人主义, 提倡集体利益优先, 顾全大局。

(三) 发挥教育主体的潜能, 通过目标激励和过程控制不断提高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1. 提高教育者的能力和素养, 从而增加优化集体的内容。

优化集体是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重要条件。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与矛盾时, 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家的法令、党的政策、有关的规章制度对集体和个体进行行为约束, 形成目标共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另一方面要依靠个人的道德自觉, 使集体成员自觉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这里优化集体是最重要的条件。

高校弘扬集体主义、优化集体的内容主要是优化教育者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艺术。教育者的思想素质、认识水平以及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是关键, 教育者要善于把学生个体的成长要求与合理利益追求化为集体奋斗的目标, 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故而, 教育者要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 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把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做到心里, 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和享用改革开放的成果, 由此便容易使大学生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优化集体的教育者工作艺术, 主要是教育者要善于发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一致点, 并通过教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把两者衔接起来, 使大学生在集体主义价值导向下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 把个人的利益和情感共鸣结合起来, 达到理性与激情的高度统一。这样, 当大学生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 在必要时, 为了集体利益, 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也就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自愿的行动。

2.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弘扬集体主义, 工作要纳入集体的范畴考虑。

集体主义精神不是空喊的口号, 而是体现在大学生在集体利益面前表现的具体行动上, 在培养的过程中, 从教育、教学到学生的日常管理都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将集体放置于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 让学生能够明确的知道个人和所处学校、院系、班级、寝室、社团和部门的集体之间的关系, 促进每名同学关心集体荣誉, 各尽所能, 为达到集体目标而努力, 同时, 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提醒和监督, 防止个体的偏差行为, 从而促进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建立和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义丰.新时期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高教探索, 2010 (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篇4:法制观念淡薄酿悲剧(一)

贪图便宜收赃物钱没赚成被判刑

张某与吴某既是同村村民,又是要好的朋友,平日里相处得不错。今年2月,吴某来到张某家,说自己刚“搞”来一辆农用运输车,可以低价卖给他。张某心想:“这辆车价格优惠,咱一不偷,二不抢,有啥不敢买?”经讨价还价,张某最后以2000元的价格将农用车买下。不久,吴某在外地盗窃作案时被公安机关抓获,张某也因涉嫌收购赃物罪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该案法院审理认为,张某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以远远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购买,其行为触犯了刑律。据此,法院以收购赃物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3000元。当张某在庄严的法庭里接受宣判时,泪流满面,为自己贪图便宜,随意购买赃物而悔恨不已。

拾财物拒交失德又犯法

去年8月10日上午,王某驾驶农用车到县城进货,此时同村村民刘某要求搭车,并将装有7000元人民币及衣物等的蛇皮袋暂放在王某农用车驾驶室后座上。王某回家后发现蛇皮袋并将蛇皮袋藏匿起来。刘某购货后准备付款时,一摸口袋发现钱不在身上,方才想起自己的蛇皮袋丢在王某农用车内,便赶到王某家去追索财物,但王某不承认。当天晚上,刘某会同公安民警再次找到王某。民警向王某严肃指出:拾得他人财物,拒不交出,是犯法的。但王某仍拒不交出财物。后来民警在王某家搜出王某藏匿的财物。次日,当公安民警依法对王某刑事拘留时,王某却责问公安民警:“这财物是拾到的,又不是我偷的,还犯法吗?”

篇5:法制观念淡薄整改措施

3.2学校教育缺失学校在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工作计划时,劳动教育会被写入计划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即使是在劳动礼仪周,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打扫之后,保证校园的干净整洁,再利用中间的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有的学校将学校的卫生工作外包给保洁公司,学生就更没有机会在学校参加劳动了,让劳动教育成了一句空话。

3.3教育方式错误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在教育学生时,经常采用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学生迟到,罚值日;损坏公物,罚扫地;打架斗殴,罚打扫厕所。这种惩罚性的劳动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对劳动产生一种厌恶。这样,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对“劳动最光荣”的传统美德产生质疑。

4转变和强化中职学生劳动意识的措施

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直接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因此,要转变和强化中职学生的劳动意识,校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多渠道展开劳动认识教育

4.1.1学校层面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除了在时间上要给以充分的保障外,还需要给学生积极营造一个具有劳动氛围的环境: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做专题宣传,班会课上做专题教育;另一方面利用职业院校的优势,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同时,还需要在实训车间张贴有关“劳动最光荣”的宣传标语,悬挂“劳动模范”的光辉画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些时候,无声的教育才是深入人心的教育。

4.1.2学生层面劳动过程是让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擅长到擅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积累与运用的过程,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活动。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手脑并举,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要求,学生在自身层面应当树立正确的劳动认识:劳动是个人在社会上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未来。其次,应积极配合好学校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第三,要不定期展开评价,及时对自身的言行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帮助自己尽快全面清楚地认识自己和改正自己。

4.1.3社会层面首先,应该让学生正确了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诞生的教育,是为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服务的,是为了将来顺利就业而服务的。其次,帮助学生搞清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区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都属于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只不过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实践操作能力,普通教育强调的是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4.2多载体深化劳动教育

4.2.1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个人角度来讲,通过对个人所处的环境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是核心,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尤其是新生中有8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2]。学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还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作出调整,以适应个人的发展需要。

4.2.2礼仪周活动塑造学生劳动礼仪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定时间量的劳动,让学生明白劳动的目的和意义:劳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强身健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提高学生的文明水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实施学生劳动礼仪周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人主人翁意识、自立意识、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和社会实践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现代职业素养。因此,深入开展劳动礼仪周活动,落实并做好劳动礼仪周活动,使得劳动观念深入学生内心。

4.2.3榜样带动学生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对劳动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之后,老师必要的引导示范则起着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更强调:“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3]。”中国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所以,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积极参与其中并没有降低老师的身份,反而给学生以无言的鼓励与鞭策,同时,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4.2.4竞赛提升学生有竞争才有激情,才有动力。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质。学生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之后,需要逐步并迅速地应用到实践中去,开展竞赛活动是最直接最有效果的形式。通过多种劳动竞赛,不但强化了学生的劳动能力,更深化了他们劳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的道理情操。

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认真反省了自己的失误,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4],适时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自理和自立能力,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劳动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境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幸兴.当代中职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的表现、原因和对策思考[N],2010-8-3.

[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程社明.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2003,(2).

篇6:法制观念淡薄整改措施

2011年,县法制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发展环境综合整治年活动,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自查自纠,并争对查找出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如下:

一、深入开展三大主题年活动,促进娄烦法制环境建设

(一)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制度年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纲要》和《决定》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制度。下发《关于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对照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应诉方面制度建设,确保各项政府法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行。

(二)深入开展规范权力运行年活动。围绕推进全县优化发展环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强化监督为重点,全面开展规范权力运行工作。配合纪检监察机关做好行政权力监督机制建设清权确权工作。继续推进规范行政裁量权工作,积极探索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等领域的自由裁量权。

(三)深入开展机关能力建设年活动。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推手,开展“四新”即:“新时代、新风貌、新作为、新贡献”

主题活动。制定学习计划,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提高全办人员的认知能力,提升执行力。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加强组织指导,推进全县依法行政工作

(一)召开全县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依法行政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下一步我县依法行政工作。

(二)科学规划我县今后五年依法行政工作。以县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娄烦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明确我县依法行政的工作目标。

(三)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制度。按照《纲要》和《决定》所确立的依法行政各项制度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县相关配套制度。

三、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一)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努力提高制度建设水平。一是抓紧审办工作。一是及时反馈省、市立法征求意见。三是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制度。进一步加大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工作力度,严格执行《太原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未经审查备案的规范性文件一律无效。定期向社会公布通过备案审查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二)围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着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工

作。一是完善两项制度,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和完善规范行政裁量权和行政检查两项制度。二是开展三项公示,强化行政监督,规范娄烦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和相关配套制度;公示行政执法主体,规范行政执法机构;公示行政执法人员,严格执法人员管理。三是完成四项任务,推进执法监督工作。完成执法监督人员培训和新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完成规范行政检查权专项检查工作;完成行政执法案卷展评工作。四是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进监控机制建设。积极配合纪检监察机关完成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清权确权工作。做好清理行政权力的确认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工作。

(三)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一是加强对全县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行政复议工作,建立和完善行政复议工作制度,下发《关于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大通过听证和调解方式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工作力度。二是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中的主渠道作用。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受理的,由上级行政复议机关责令受理。三是加强对重点案件的审查力度。按照县委、县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要求,重点将“六项整治”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评比、乱执法及侵犯企业经营自主权等行为,做为审理行政复议案件的重点。对违法行为和不当的行政行为,依法予以纠正,自觉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四是积极推动行政机关

上一篇:三年级阅读练习题下一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