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的意思, 版画的解释

2024-05-03

版画的意思, 版画的解释(精选15篇)

篇1:版画的意思, 版画的解释

版画的意思, 版画的解释

【词语】 版画

【全拼】: 【bǎnhuà】

【释义】: 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铜版、锌版、木版、石版、麻胶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篇2:版画的意思, 版画的解释

小班美术版画教案好看的粉印版画

活动目标:

1、欣赏以往幼儿或教师的粉印版画作品,对粉印版画产生兴趣。

2、在教师示范、讲解的过程中,认识制作粉印版画的工具和材料,熟悉各种材料的收放规则。

3、初步尝试有规则地收放自己的工具材料。

活动准备:

1、以往幼儿或教师的粉印版画作品若干(保证每组一幅),教师使用的粉印版画操作材料一份(同幼儿)。

2、粉印版画的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水粉笔,调色盘,作业纸,5B铅笔等。

3、小组共用的材料:装有颜料的调色盘两个,抹布两块,桌布,水罐等。

活动过程:

1、出示粉印版画作品,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

(1)教师:你以前见过这样的画吗?看到这样的`画你有什么感觉?这些画和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把作品放剑每一组,让幼儿细致观察)

(2)教师:猜一猜,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

(3)教师小结:这是吹塑纸粉印版画,一般简称粉印版画,是用水粉颜料印出来的。

2.出示制作粉印版画所需的各种材料,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

(1)教师:你认识这些材料吗?你知道用这些材料怎么制作粉印版画吗?

(2)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粉印版画中的作业纸。

教师:这是制作粉印版画的作业纸,和我们平时画画的纸有什么不一样? (有的纸贴在一起)粉印版画中的两张作业纸还有什么不一样?你还发现了什么工具?猜猜有什么用?

(3)教师示范粉印版画的制作过程,引导幼儿认真观察。

教师:仔细看看,老师先用什么笔在哪一张张纸上作画?再用什么涂颜色?最后印在哪一张纸上?老师制作粉印版画的时候用到了哪些工具和材料?用完的工具和材料放在了什么地方? (指定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放? (保证卫生、整洁)

(4)观察教师制作的粉印版画。

教师:颜料是涂在哪张纸上的? (软软的吹塑纸上)印在了哪张纸上? (黑色的纸)

3.引导幼儿讨论操作工具材料的摆放、收拾的方法与规则。

(1)教师:今天我们先学习摆放和收拾自己的工具材料、每个人都有这么多工具材料,一组又有好几个小朋友,我们怎么摆放这些材料呢? (作业纸、铅笔、水粉笔放在自己的面前,小组共用的放在桌子中间)

(2)教师:怎么使用小组共用的材料呢? (用靠自己最近的那一份)画好以后我们用过的材料放在哪里呢? (放在教师指定的地方,每种一工具分类摆放)画好的作品放在哪里呢? (展览区)

(3)教师:小组共用的材料谁来收拾呢? (建立值日生制度)

要点提示:

1)在欣赏粉印版画作品和教师创作的过程中,让幼儿初步了解粉印版画,激发对此类活动的兴趣。

2)在观察、发现、讨论、练习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制作粉印版画的复杂程序,同时也学习了粉印版画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操作常规。

4、请幼儿按照讨论后的方法收一次自己的工具材料。

教师:工具和材料太多,一次收不完可以分两次。轻轻地把东西放到指定的地方,爱惜工具材料。

【评析】

篇3:版画的意思, 版画的解释

关键词:数字版画,传统版画,融合创新

传统版画在我国历史悠久并受到了人民的长久喜爱,随着计算机的进步,数字版画作为依靠数码技术的新的版画种类近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数字版画具有自己的艺术特点,通过与传统版画的融合并加以创新,数字版画会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一、数字版画的艺术特点

1、数字版画的定义和发展现状

数字版画又被称为电脑版画或者数码版画,是将传统版画中造型元素通过高科技数码技术在电脑中转化为以物质的墨点,经输出平台可以印制出限量复数性版画原创艺术,因此数字版画也是指原创版画。[1]目前由于国内数字版画发展还不够,关于数字版画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也有学者从技术和材料特征出发,认为通过数码技术印制的可复制原创作品都可以称为数字版画。通过众多学者的不断研究,对数字版画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我相信数字版画的定义会得以确定。

从1968年的《控制论》画展上数字版画雏形的展出开始,数字版画就凭借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得到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版画形式,数字版画突破传统版画的限制,凭借着让人耳目一新的工具和媒介迅速在艺术舞台上走红。[2]从21世纪初数字版画正式展出引发巨大争议开始,数字版画一直在争议中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数字版画已经融入版画大家庭中,甚至还获得了一些版画界的大奖。数字版画也开始被国内一些高等院校接受并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一种艺术形式,版画群展以及个人展也相继举办,版画逐渐得到重视,这对于版画的发展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2、数字版画的艺术特点

相比于传统版画,数字版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其中最终的差别体现在材料、技法、印刷上。[3]在传统版画中最具代表的木版画就比较讲究“木味”,也就是如何巧妙利用木材的文理来创作,与此同时刀工对于木版画的创作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腐蚀制版造就独特的美感加上变化多样的线条是铜版画的独特标志。通过对不同传统版画艺术特点的研究总结,我们对数字版画也会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传统版画蕴含着版画家对于天然材质以及美学的思考,但数字版画实现了高科技数码技术与版画技术的融合。数字版画是对传统版画的造型元素以及表现技法的模拟,再通过高科技数码技术加以利用并创作出具有美学价值的版画,后通过输出平台将其印制来完成整个数字版画创作过程。数字版画虽然没有传统版画独特的木味、刀工以及手工制作所带有的独特魅力,但高科技数码技术在色彩选取、设备选用以及版画材料等方面赋予的无限可能让数字版画有着传统版画无法比拟的艺术特点。数字版画色彩较为鲜明,艺术风格强烈丰富,充满着现代美感,同时多种版画材料的选取使得数字版画的装饰性极强,这些特有的艺术特点都是其他版画形式没法相比的。

二、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的融合

1、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融合的意义

作为一种新的版画形式,数字版画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缺点,通过与传统版画的融合可以赋予数字版画更多的可能。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的融合拓展了版画艺术的内涵,使版画的种类得以增加,也使版画的用途更加广泛。[3]版画艺术要想被长久的传承下去就必须超越自己,不断创新。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的融合为版画艺术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空间,在传统版画的基础上应用高科技数码技术,这启发了版画家的艺术灵感,同时计算机技术可以提供的3D效果也给版画家提供新的视觉来从事版画创作,这个版画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动力。数字版画独特的艺术特点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使得广大消费者可以接受和欣赏版画艺术的美,也使得版画艺术更加适合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里得以广泛传播。数字版画这一新的版画艺术形式也给传统版画带来了创作思想上的冲击,给版画创作理念带来了新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版画艺术的发展和创作思想的革新。正是在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的融合下,新的版画创作语言会被发现,新的造型元素会被创作,新的版画艺术风格也会得以确立。同时,融合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的有点也符合版画艺术的发展趋势,也只有这样,版画艺术才能获得新生,才能得到不断的进步。

2、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融合的可行性

从1968年数字版画雏形的第一次展出开始,数字版画艺术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得到重视,知道进入新世纪后才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正是因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成熟限制了数字版画的发展。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计算机软硬件的巨大进步,数码技术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其在艺术领域更是得到了重视和利用。CG技术,即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也开始出现并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和进步,其技术十分成熟,众多专业软件功能十分丰富强大。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为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的融合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从事版画创作的艺术家在了解专业艺术技能的同时也开始接触新的技术手段。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得版画艺术家有了得心应手的生产力工具,众多专业软件强大的功能使得版画艺术家如虎添翼,也使得版画艺术家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的融合。

3、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融合的作用与方式

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融合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传统版画可以解放了繁重的印制劳动,提高了效率。[4]另一方面,从传统版画汲取营养,突破数字版画流于浮华的表现形式,赋予数字版画深厚的文化寄托。加强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的融合也可能突破两者的限制而诞生一种新的版画种类,这实现了技术手段与审美享受之间的完美结合,是对版画艺术新的尝试。对于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的融合,我们要注意方式。通过计算机为传统版画定稿,发挥计算机的辅助作用,解放版画艺术家的制版和印制时间精力投入。对于数字版画来说,模拟传统版画造型元素与艺术风格,使用数码技术来进行创作和印制,达到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优点的结合。针对传统版画带有的文化寄托和文化内涵,数字版画应该加以借用,结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优势,制作带有计算机语言特色的版痕来进行数字版画创作。通过各种融合方式的应用,发挥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的作用,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

三、数字版画的创新空间与创新措施

1、数字版画的创新空间

数字版画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发展前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打破传统思维带给我们的束缚,积极探索数字版画的新模式。我认为数字版画创新空间可以有下面的两个角度。一是结合数字版画的优势,在创作题材上加以创新。数字版画所使用得计算机适合处理三维空间题材,我们因针对这个特点加以利用并创造出新的应用模式,完成创作题材上创新空间的延伸。二是通过对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熟练应用,在技术上加以创新。不同的搭配和顺序在计算机软件处理后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这是一个急需要探索的创新空间。我们通过技术上的改善和创新可以进一步拓展数字版画的创新空间,使其朝着三维空间和交互式空间版画等方向去延伸,这会产生前所未有艺术效果。

2、数字版画的创新措施

一是积极开发迎合大众的新模式。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数字版画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利用。市场是检验数字版画创新成果的试金石,大众是数字版画创新成果的裁决者。因此,积极开发迎合大众的数字版画的新模式,加强与传统版画的融合并加以创新,使得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喜爱数字版画,这有利于版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孤芳自赏终将被历史抛弃,数字版画只有更加关注人们生活,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结合,这样才能创作出受人欢迎的版画作品。

二是关注本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数字版画作为随着计算机软硬件发展而出现的版画种类,艺术风格一直偏向于现代,缺少对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传承。[5]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民族文化精粹通过数码技术融入数字版画创新中才能使数字版画具备民族特色,在传播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同时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才能得到更加长久的发展。

三是注重版画作品的人文关怀和原创特色。艺术是创作者灵感的实现,是充满原创性的过程。一味模仿或者恶劣的剽窃会严重危害到数字版画的发展,只有艺术家们发挥对版画艺术的独特理解,将创作热情融入到数字版画创作中,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版画艺术作品,数字版画会涌现出新的创作风格并得到传承和创新。同时艺术作品不应该缺少人文关怀,人文性会使版画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这样才会使大众感觉到人文关怀。

四、结论

艺术是现实的镜子,数字版传承和创新需要从传统版画中汲取营养,同时结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这样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数字版画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加强与传统版画的融合,积极开发迎合大众的新模式,同时关注本民族文化与历史传统,还要注重版画作品的人文关怀和原创特色。我相信,通过这些创新措施,数字版画会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并取得宁人瞩目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晓年.当代版画创作在数码技术时代的发展.艺术与设计,2011(12).

[2]于蕾.数字版画与传统版画的融合与创新.吉林艺术学院,2013.

[3]涂光璨.论数字版画对传统版画的传承.芒种,2015(08).

[4]杨少华.浅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版画创作中的应用.艺术传媒,2011(08).

篇4:有趣的版画作文300字

星期六的早晨,我带上我的画画工具去青少年宫上美术课。我到了教室就匆匆忙忙的把画画的工具放在桌子上,老师就来了,老师说:“今天我们画粉印版画。画的是穿风衣人的轮廓。而且还要戴帽子喔!男女都可以画。颜色可以用:湖蓝、草绿、淡绿、柠檬黄、白色和粉红。”说完,岳老师就叫我们自己画了。

我拿出5B铅笔在吹塑纸上面画了起来。我先画了一个又瘦又高的人轮廓,又画了一个又矮又胖的人轮廓。很快,我的吹塑纸上面就画完了四个人的轮廓。然后把黑色的纸和吹塑纸的正面重叠了,再用夹子把它们夹住。最后,开始上色和粉印了。首先,我拿出排笔,然后沾上白色的颜料,在调色盘上调匀净,再把颜色上在吹塑纸上,乘颜料没干,把黑色的纸盖上,最后用手轻轻的在上色的地方,用手抹一抹,再把黑色的纸打开一看,黑色的纸上就印起了吹塑纸上的白色。用这种方法,分别给四个人上了:白色、湖蓝、柠檬黄和粉红,就这样,我的粉印版画就完成了。

篇5:单色版画的说课稿

分类:按照制版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凸版画、凹版画、孔版画、平版画等 按照制版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纸版画、石版画、木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

步骤:构思-画稿-制版-涂色-印刷

篇6:鲁迅小说中的版画因素

阅读鲁迅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对于绘画艺术具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他对版画更是十分关注。这一点的发现可以让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加深入和详细的了解,也可以使我们从新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小说作品。大家普遍认为鲁迅小说较多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而我却认为,他的小说中更多的是显现了版画的因素。

鲁迅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而在文坛独树一帜,鲁迅创作文学的初衷即为唤醒麻木民众,用文字给人以启发。鲁迅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大多有着排斥的情绪,他认为这些艺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陈腐而缺少生命力的,“抱守残阙,以底于灭亡”。鲁迅曾这样说:“士大夫是要夺取民间的东西的,将竹枝词改成文言,将 ‘小家碧玉’作为姨太太,但一沾着他们的手,这些东西也就跟着他们灭亡。”由此可见,鲁迅对于生命力和个性追求的强烈愿望以及他对于一些缺少新意的艺术形式的不满。

鲁迅对于新兴的版画艺术持有赞赏韵态度,他认为:“新的木刻是刚健,分明,是新的青年的艺术,是好的太众的艺术。”他在新兴的版画艺术中发现了传统艺术形式中缺失的生命,因此能给予人民希望和生命感的版画成为了他喜爱的艺术形式。从鲁迅极力推崇的“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发被侮辱和损害者的悲哀、抗议、愤怒、斗争”的珂勒惠支的版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版画中斗争色彩的赞同,这与他创作文学的初衷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创作者的表现,抒发强烈的斗争精神。特别是珂勒惠支的版画《农民战争》、《织工的起义》等等,这些以下层人民的反抗为图画的版画传递着与鲁迅十分相近的情感。“鲁迅不是一个新思想底介绍者或解说者,而是用新思想作武器,向‘旧垒’‘反戈’的一刀一血的战士。”带着这种战斗精神,他选择了版画作为斗争的武器,同时自然地把版画的特质渗入了他的文学创作中。

在以往的观念中,鲁迅的小说作品如自描,但我认为白描未免过于单薄和简单,版画则更贴切,从某种程度上讲黑白版画是鲁迅思想与艺术创作灵魂的体现。鲁迅有着出神入化的笔力,他作品中的线条是不断变化并富有情感的,随着线条的变化故事层次和布局而自成特色。以《孔乙己》为例,当孔乙己以破旧长衫和一脸伤痕出现在酒店中时,作者的线条是单薄的,只是勾勒出了一个落魄的书生形象。随着故事的发展,当孔乙己被酒店的人揭露出是因为偷书而脸添新伤时,线条开始变得骤然锋利和凌厉起来,“君子固穷”“之乎者也”几个字中尖刻的笔锋暴露无遗,作者刻画的是腐朽知识分子在封建社会中斯文扫地的尴尬和对于封建和愚昧的痛斥。时而力透纸背,时而单薄硬瘦,鲁迅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体现着这样的线条。在《药》中有一段这样描写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描写乌鸦“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铜丝”与“铁铸”分明反应的是作家的气骨和精神。若细细品味这有力的线条,在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画作中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在《反抗》的图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洋溢着复仇的愤怒但是背影坚定而勇敢的妇人,她虽然是以背影示人,但是在背影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内心强大的反抗力量。在《面包》中,我们能够看到饥饿的孩子们徒然地张着希望的双眼,而无能为力的母亲却只能背转过身去无声地饮泣这样一幅揪心的图景。在刻画孩子和母亲的外形时画家的笔触是柔和而灵活细腻的,她的刻刀充满了同情和怜悯,然而在刻画孩子的双眼时却是锋利而深刻的,一幅画中不同的线条刻画充分体现了画家的不同情感色彩以及十足的表现张力。

在版画中,鲜明的对比给太众以最直观的体验和心灵上的冲撞感。鲁迅小说中为了达到“利匕”一般的效果,不仅仅把对比色彩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颜色对比,而是把这种色彩拓宽到了感情色彩以及动作等表现人物性格和作家心理方面。

鲁迅的小说有着黑色和白色的强烈反差,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呼之欲出。如《药》中的“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在《明天》里,单四嫂子并没有因为“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而救活她的宝儿,结果她的宝儿死在“黑沉沉的”“铁屋予”里。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刻画了一个“黑漆漆的”黑色弥漫的“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以及小说中头发全白脸色黄中带黑的祥林嫂,这些频繁使用的黑色,反应了作者沉闷的心情以及人物在黑屋子里备受压抑的状态。鲁迅的小说中还存在着迥然不同的情感态度的对比。《孔乙己》中,孔乙己是孤身一人消失在众人哄笑之中,以一对多,这样明显的对比,让我们产生一些对于孔乙己的同情和怜悯。孔乙己是用手慢慢走去的,这样的苍凉和酒店中的热闹气氛也形成了对比,是麻木的人的心灵在作祟,这样一群愚昧而混沌的愚民,让人强烈哀叹。同样在《药》中,华老栓买人血馒头时的胆小、怯懦与英雄就义时的英勇形成对比,英烈的死亡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这样的对比实在是滑稽却不失真实。《故乡》中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见到多年未见的闰土时,他麻木的表情以及话语使主人公“打了一个寒噤”,这样温馨的时候却出现寒冷的感受,这样的情感冲击不免让我们唏嘘不已。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对比色彩无形地运用在小说中所产生效果,让人融入其中而又有观赏的意味。

此外,通过观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续编》中收录的版画,我们可以看出版画是通过画家画笔的简单刻画在木板上形成的线条简洁而明了,人物形象突出而极富代表性和感染力的画作。鲁迅小说通过有特色的笔法和特征,在描绘外在表现的同时对于内在意味也进行书写和表达,从而达到语言隽永而言简意赅的`境界。

艺术手段的经济、简洁,一向是鲁迅自己在创作中的严格要求,重视眼睛的描写方法在他的作品中十分常见。同样是方脸浓黑的眉毛,但是《长明灯》中的阔亭的眼中闪着的是“异样的光芒”,而吕纬甫的眼中却没有这样的光芒。同样是眼中闪耀着光芒,魏连殳是“两眼在黑气里发光”而另外一位人物却是“死鱼眼在发光”,《白光》中的陈士成则是“疲乏的红肿的两眼有着古怪的闪光”。从这些同而不同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不同的人物特征和随之而来的不同性格、命运,比如陈士成的狂妄,吕纬甫的颓废,魏连殳的孤独,孔乙己的迂腐等。同样,在鲁迅介绍的珂勒惠支的版画申也有这样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眼睛,《死亡》中弱小的孩子睁大着他们的眼睛,《磨镰刀》中饱尝苦楚的女人小眼睛中充满着极顶的憎恶和愤怒,《俘虏》中有的绝望、有的倔强或愤怒,《面包》中饥饿的孩子是长着悲伤而希望的眼睛。这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眼睛,有谁会否认他们和鲁迅小说中的眼睛一样有着难以让人忘怀的传神和准确呢?这些画中的眼睛让我们不禁在脑海中构成了一幅幅有关鲁迅小说的人物的画,是的,这就是鲁迅小说中如版画一般让人感动和震撼的神奇力量。

篇7:版画的意思, 版画的解释

一、插图——鲁迅的美术启蒙

鲁迅出身书香门第, 成长在江南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祖父的启蒙, 父亲的宽容, 母亲的慈祥, 构成了鲁迅早年良好的家庭氛围, 使他得以在平静的环境中接受了传统文化最初的蒙养。正是在这个懵懂的孩童时期, 鲁迅开始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而最早对他产生影响的许多书籍中的插图。

少时的鲁迅好读书, 尤其喜爱图画书, 所以虽然家中已有藏书, 他还广泛收集各种带有精美插图的书籍或画谱。《山海经》中神奇的图画令鲁迅着迷, “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1《西游记》和《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也是他的最爱。对用压岁钱、零用钱购得的《海山画谱》《海上名人画谱》《椒石画谱》《阜长画谱》等爱不释手, 细细揣摩, 并且尝试描摹下来。据他自己所言, 他还曾经描摹过《荡寇志》和《西游记》等书中的绣像插图。

《辞海》给插图如此定义:“插图, 又名‘插画’。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 有的用插页方式, 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鲁迅童年时代阅读的图书中的插图, 大多是木刻版画, 而中国的木刻版画, 正如鲁迅所言“从唐到明, 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2, 其色虽仅黑白, 大亦不过尺幅之间, 却在漫长的发展中成长为一种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

的确,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是中国的骄傲, 它的重要贡献之一便是孕育了插图这一艺术瑰宝。古人著书立说, 重视图的作用。向来有“左图右书”“左图右史”“文不足以图补之, 图不足以文叙之”等说法, 因此图文并茂, 相辅相成, 是中国书籍的一个特点。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 最先应用于佛教书籍插图的印制。明代学者胡应麟说:“雕本 (印刷) 肇自隋时, 行于唐世, 扩于五代, 精于宋人。”3唐朝佛教兴盛, 大批量的佛经、佛画被需求;科举制度推行, 更多的人读书, 社会对书籍的需求量大增。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书籍, 扉页插图即为雕版印刷的木刻版画。宋代版刻插图, 仍以佛教内容为主。其中《御制秘藏诠》插图四幅, 是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版画, 《文殊指南图赞》, 是现存最早的大型佛教插图组画, 也可以说是传世历史最为悠久的连环画作品。还有《列女传》, “绣像书籍以来, 以宋刊《列女传》为最精。”4

元代书籍插图在两宋基础上又有进步, 《碛砂藏》扉画严整工丽, 超出宋代水平。元代《西厢记》是现存最早的戏曲插图, 《全相平话五种》是最早的平话刊本插图。宋元时期也出现了大量实用性的木版画插图, 例如医药类的草药插图和针灸图等科普类读物, 但相比较明代, 明以前版画插图的需求量相对比较有限。明代, 文化盛世出现。文学、戏曲等艺术门类巨大革新。脱胎于民间平话的小说诞生, 不同于唐诗、宋词、元曲等, 明代以来的小说内容丰富, 题材更加宽泛, 需要精美的插画为其增色, 对于插图的需求明显增加, 不同题材风格、各具特色的小说也丰富了木刻版画家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读者也已养成图文并茂的阅读习惯, 并对插图版画产生更高的要求, 这些导致了明代图书出版业全面发展, 刻家林立, 坊肆蜂起, 并逐渐形成了建安、金陵、新安三大艺术流派。各流派互相交流、促进, 绘必求其细, 工必求其精, 木刻插图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

明末清初木版画依然是繁荣景象, 但由于时事的动乱, 木刻版画受到了影响, 并且有了新的变化与气象。如同元代一样, 许多士大夫阶级内心的民族主义感情让他们选择了消极的处世态度, 结果很多出众的文人画家参与到了木刻版画的创作中来, 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李渔的《芥子园画谱》《十竹斋笺谱》《箩轩变古笺谱》任渭长的四部木刻插图、萧云从的《离骚图》等作品便是此时诞生的杰作。清光绪年间, 西方石印术传入中国。石版印刷因为便捷省力, 成本低廉, 很快取代了雕版印刷形式, 成为印制图书插图的主要方法。虽然这已不是木刻版画, 但在技法和构图上, 仍保留着版刻插图的传统。

鲁迅早期读到的插图书籍, 正是这些中国传统木刻版画图书。大量的阅读经历, 使他浸润在插图魅力中, 既惊艳于木刻版画的绚丽夺目, 又为木刻版画强烈直接的艺术表现力感动, 从而启蒙了他的美学思想。鲁迅和木刻版画, 从此有了深厚的感情。

二、对新兴版画的热衷、研究与推广

基于对插图的深入了解, 鲁迅对插图的作用便有了清醒的认识:“书籍的插图, 原意是在装饰书籍, 增加读者的兴趣的, 但那力量, 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 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5既然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 是“一种宣传画”, 那么插图就必定要展示抽象的文字所不能表达出的具体的美感, 所以鲁迅对于插图创作, 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是以为倘参酌汉代石刻画像, 明清的书籍插画, 并且留心民间所赏玩的所谓年画, 和欧洲的新法融合起来, 也许能够创生一种更好的版画。”6之所以在创作时要参酌古今中外, 是因为“我以为明木刻大有发扬, 但大抵趋于超世间的, 否则极有纤巧之憾。唯汉人石刻, 气魄深沉雄大;唐人线画, 流动如生。倘取入木刻, 或可另辟一境界也。”7

正因为鲁迅对传统的木刻版画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 加上特殊的时代背景, 所以他并没有只停留于对传统木刻版画的收藏与鉴赏, 他为推动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不遗余力, 做出了丰功伟绩。

鲁迅所说的“欧洲新法”, 实际便是指相对于中国传统的“复制版画”而言的“创作版画”。当传统的雕版印刷术, 以及由它派生出来的木刻版画在中国日益没落之时, 19世纪中叶, “创作版画”在欧洲兴起并繁荣起来。中国自盛唐至清末, 传统的木刻版画, 是由画家作画稿, 再由刻工刻版, 然后由印工拓印, 画、刻、印三者是分工的。而始于德国, 流传于英、法、俄、美等国的“创作版画”, 则画、刻、印集画家于一身, 不仅省去了创作过程的繁琐, 而且便于画家自由创作并形成各自的版画风格。版画这颗东方明珠在异国大放异彩, 让鲁迅意识到了一旦版画“可复制”的特点和艺术家的“独创”结合在一起, 在革命时代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及强大的宣传作用。此种情况, 正如鲁迅所谓“多取版画也有一些原因, 中国制版之术至今未精, 与其变相, 不如且慢, 一也;当革命时, 版画之用最广, 虽极匆忙, 顷刻能办, 二也。”8强烈的民族使命感, 加上当时中国的国内革命现实, 促使鲁迅担当起推广新兴版画的旗手。

推广新兴版画, 首先要解决版画为谁创作及如何创作的问题。因此引进介绍外国进步版画, 就成为鲁迅的第一选择。他于1928年创办“朝花社”, 1929年创刊《艺苑朝华》, 大量介绍外国“创作版画”中的木刻版画。在鲁迅的努力下, 《近代木刻选集 (一) 》《近代木刻选集 (二) 》《新俄画选》相继出版。

除了出版画册, 举办展览是鲁迅介绍外国版画的另一途径。他先后在上海举办了四次外国版画展览, 拿出自己一生收藏的外国版画画册和版画原拓, 开阔中国版画青年们的眼界, 提高他们的版画技术。鲁迅介绍的西方版画家, 皆为如珂勒惠支、麦绥莱勒和梅斐尔德类具有鲜明革命倾向的画家, 对他们作品的介绍, 形象直观地解决了版画为谁创作的问题。

为了使版画青年尽快掌握“创作版画”的技法, 1931年8月, 鲁迅在上海举办为期6天的“木刻讲习会”, 选定十三名进步美术青年为学员, 他们是江丰、陈铁耕、陈广、顾洪干、李帕石、黄山定、钟步清、邓启凡、乐以钧、苗勃然、倪焕之、胡仲民、郑川谷。, 邀请日本好友内山完造的弟弟, 来中国探亲的版画教师内山嘉吉讲授木刻技术, 并亲自主持、翻译。鲁迅为了保存青年版画家们创作的最早一批新兴版画, 自费出版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第一本画集《木刻纪程 (一) 》。同时也想方设法向世界推介中国新兴版画作品, 以《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为题, 在巴黎“皮尔·沃姆斯画廊”为青年版画家举办展览。

“木刻讲习会”拉开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序幕, 讲习会成员成为新兴木刻运动的骨干, 他们在全国各地举办木刻社团, 创作新兴木刻。如钟步青和邓超凡发起的“MK木刻研究会”, 江丰、陈铁耕、黄山定、倪焕之、钟步青以及一八艺社的胡以撰和于海发起的“现代木刻研究会”, 江丰、李岫石、陈烟桥、刘应洲以及艾青发起的“春地画会”等等。随即, 杭州、广州、北平也相继创建了木刻研究会。一批从事新兴木刻创作的左翼青年, 如彦涵、力群、罗工柳、叶洛、胡一川、江丰、马达、陈铁耕等相继奔赴延安, 成为解放区木刻的骨干力量。鲁迅提出的版画为大众, 人物为中心, 技巧要过硬, 作品要能懂, 遗产要继承, 追求民族性等版画创作思想, 不仅在当时指导了版画青年的创作方向, 而且到现在都不过时, “现代木刻艺术拓荒者”的称号当之无愧!

鲁迅为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艺术做到了鞠躬尽瘁, 直到去世前几天, 鲁迅仍然与版画青年在一起探讨研究创作木刻。在把版画青年引向新兴版画之路, 看到了中国创新版画的希望以后, 鲁迅才放心的离开, 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木刻版画, 离开了敬仰他的版画青年, 只留下后人年复一年的追思与怀念。

参考文献

篇8:小班版画活动教案:美丽的花树

1、初步学习用手掌蘸取颜料在纸上压印作画。

2、在“印一下,提起来”的语言帮助下,尝试有序地进行手印画活动。

3、感受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带来的乐趣,学习注意画面、桌面的整洁。

活动准备:

1、红、黄、蓝水粉颜料各一份。

2、一张画好花茎的长纸,作为布置环境的资料。

活动过程:

1、通过欣赏手印画,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朵美丽的画,你们知道这朵花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呀?”(引导幼儿观察花的形状,象是用什么变成的。让幼儿说一说。)

2、学习手掌印画。

(1)老师来变一变,看看这朵花到底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引导幼儿观察手印的方法,在教师印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了解这是手印画,同时教师反复说“印一下、提起来”这句话,这样孩子会对手印画的规则有进一步的了解。)

(2)让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花花瓣是合拢的,有的是分开的。(让幼儿自己观察后说一说,如小手伸到颜料盘里蘸上颜料,然后五指张开将手放在茎上用力压印,一朵美丽的花就开了。这样通过说说,试试,孩子在做画时就更有自信。)

3、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幼儿在作画时要注意“印一下,提起来”的规则。同时提醒幼儿每换一种颜色压印之前先将手擦干净然后再蘸颜料。压印出一个手掌花还可以再压印一个。鼓励幼儿用多种颜色压印。及时表扬能安静作画的孩子。

篇9:版画的意思, 版画的解释

1、知道纸板版画的制作方法,能较熟练的进行纸板版画活动。

2、运用剪、贴、印的方法将妈妈的五官特征表现出来。

3、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创作热情,对妈妈有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硬纸板,底版,剪刀,糨糊幼儿人手一套。

妈妈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谈论《我的妈妈真漂亮》

幼儿讲述并介绍自己的妈妈,使幼儿知道小朋友的妈妈真漂亮。重点引导幼儿介绍自己妈妈的发型、脸型、眉毛、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各个器官的外形特征。

2、制版,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图形表现妈妈脸部五官和发型的特征。

能用简单的线条在硬板纸上画出妈妈的五官特征。并分别剪下来,粘帖在底版上,提醒幼儿注意妈妈的五官合理布局画面。教师可引导幼儿利用剪脸型时用剩下的边角料剪贴妈妈的五官。

3、刷色

会选用多种颜色表现妈妈的特征。

篇10:版画的意思, 版画的解释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学习版画。

2、引导幼儿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发展幼儿的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3、体验版画活动的乐趣。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绘画用纸、笔、范画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游戏情景的创设,让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呀,今天的天气真好呀,我们开着汽车出去转转吧。(听音乐,做开汽车的动作)”

“小朋友快看这边在办画展呢,我们下车看看吧。”

(幼儿观察范画。)

“经过刚才的欣赏,你觉得这些画漂亮么。”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说。(提问)

“刚才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些版画是大班的哥哥姐姐画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

二、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通过范画,让幼儿对版画有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同时,也能对幼儿的创作提供一定的技能基础。)

“孩子们,我想你们也能办一个画展的,现在老师做指挥员,你们要听好指挥哦!”

三、教师师范

讲解做版画的要求以及步骤

先将硬纸版剪出你所要的图形,然后拼贴组合图形,最后上颜色,转版。

四、幼儿做画,教师巡回指导。每组幼儿完成一幅画。

五、作品展示。

“你们的版画真漂亮啊,我们来布置一个美丽的画展吧。”

(把幼儿作品贴在展示墙上,)

“我们的画展真漂亮,都是我们小朋友自己设计的。真棒!”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让我更多的了解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由于准备的教材不充足,铺垫得不够充分,使这节课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在绘画过程中使用的时间过长;

篇11:版画工作室与版画创作

由于版画艺术对印刷技术的依赖性, 版画工作室对于版画艺术的发展十分重要。我国的现代版画艺术起步相对较晚, 版画工作室的建设也较版画艺术发达的国家落后, 而版画制作技术与版画工作室的建设长期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和认识上的差距, 我们应该结合世界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现有条件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做出实际的改善, 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出更加优秀的版画作品。

版画工作室的作用对于版画艺术的重要性不能忽视。版画与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不同就是版画作品的创作过程几乎必须在版画工作室进行。特别是铜版, 石版和丝网版画的创作都必须在专门印刷机器的工作室里进行。与木版画的手工印刷形式的不同, 铜版, 石版和丝网版画的工作室都有与其印刷制作方式相对应的机器设备和工作室的空间应用, 这些机器设备的好坏与作品完成的质量有很大关系, 而整个工作室的空间摆设也是影响作品完成情况的重要因素。版画技术主要是指各种印刷复制技术 (凸版印刷, 凹版印刷, 平板印刷和漏版印刷技术等) , 但是这些印刷复制技术的出现并不是单纯为了制作版画而出现的, 版画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出现比大多数印刷复制技术的出现都要晚上许多。最开始几乎没有针对其材质特性而独立创作的版画作品, 大多是被用来复制艺术家的诸如油画、水彩、素描等形式的作品。因为版画是通过印刷复制技术来制作完成, 可以一次性完成多张质量几乎完全相同的作品, 以其高效率低廉的价格, 出售给并不十分富裕但喜欢艺术的人群。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进入版画领域的艺术家的增多, 逐渐有了部分艺术家不单单用版画来复制自己的艺术作品, 也开始了解版画制作技术和使用版画语言来进行艺术创作, 更是有部分艺术家将版画语言作为自己主要的创作手段。这部分艺术家的主要的创作活动都会在版画工作室里面进行。所以, 一个设备齐全的、环境适合的版画工作室对于这部分艺术家的创作和他们的版画作品的完成质量都是十分的重要。

版画工作室对艺术家进行版画创作非常重要, 优秀的版画工作室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出优秀的版画艺术作品, 比如世界知名的Atelier Contrepoint“工作室17”:英国出生的画家兼版画家海特, 1926年来到巴黎学习铜版画, 第二年就开设了版画工作室, 海特广交诗人与画家为友, 特别是许多当时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和雕塑家们, 在这里跟随海特学习了铜版画的技法, 使得这个工作室很快被人们所知道。1933年迁居至巴黎的堡尔密爱尔街17号, 故称“工作室17”。在这里米罗、恩斯特、马松、贾克梅地、坦吉、马塔等超现实主义画家, 以及毕加索、夏加尔、卡尔塔等都在这里制作过铜版画。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许多艺术家和知识分子都从欧洲逃亡到美国避难, 海特也关闭了“工作室17”, 于1940年5月来到纽约, 从铜版画教室开始, 并仍然命名为“工作室17”, 开设讲座和招收学生。在这期间, 马松、利普兹、恩斯特、坦吉等超现实主义画家也先后来到这里, 大家聚集在“工作室17”, 使得“工作室17”渐渐成为版画交流的中心。

由此可以看出, 一个好的版画工作室不但要有可以高质量运作的硬件设备还必须有出色的管理和运行程序。建立版画工作室的目的是为什么?当然是为了创作版画作品。仅仅这样就满足了吗?所有的版画工作室都希望从自己这里出现优秀的版画作品。这里正是版画制作与其它艺术行为不一样的地方。版画的制作技术是不能够避免的问题, 对于技术的漠视不但无法制作出优质的版画, 甚至有可能让艺术家的创作前功尽弃, 根本无法完成最后的作品。而且版画这个画种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多数艺术家是神秘的, 以至于更多的艺术家不能够也不愿意介入版画领域, 最多是将自己的作品使用版画语言来进行复制, 而不是进行创造性的版画创作。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艺术家来创作版画, 我认为就版画工作室来说首先应该解决掉相关的技术问题, 告诉艺术家在这里创作是无障碍的, 不会受到技术问题的影响。再就是结合艺术家的创作特点和创作意图来让他了解相关的版画语言。在版画工作室与艺术家互相都有一定认识以后帮助艺术家制作并完成。而对那些以版画语言为主要创作手段的艺术家则应该创造更好的条件来让他们的创作行为顺利进行。一个版画工作室的技师就是这个工作室的个性, 是这个工作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国内大多数的版画工作室对技师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定位, 版画工作室的技师与工作室, 技师与在工作室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在我看来工作室的技师应该熟练的掌握现有的版画制作的技术和对版画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自己的理解, 同时工作室的技师对于工作室的运行和管理也有着自己的理解。首先, 工作室技师应该尽可能帮助艺术家解决关于铜版画创作的技术问题;其次, 工作室技师应该尽可能的改善工作室的工作条件;第三, 工作室技师应该维护好工作室的工作环境, 让艺术家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面自由的进行版画创作。这样的铜版工作室才是对艺术家有吸引力的, 并且才能够有大量的优秀铜版画作品从这里被创作出来。

任何一个版画工作室建立的初衷一定是为了服务于将在这个工作室从事版画艺术创作的艺术家, 让他们能够在没有技术障碍的情况下, 完全地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 自由地进行艺术创作。现在许多版画工作室的硬件设施逐步得到完善的同时对版画工作室的使用和管理也应该重视起来, 因为只有好的硬件设备和好的管理制度才能使艺术家与工作室更好的结合, 创作出优秀的版画作品。

参考文献

[1].《世界版画史》.黑崎彰.张珂.杜松儒.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7月.

篇12:幼儿园小班版画好看的花边教案

2.发现花边的规律,探索纸的折叠方法和花边图案的关系。

3.继续探索拓印的方法,能均匀地上下拍打颜色,保持画面色彩均匀。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花边图案的剪纸作品多幅。

2.剪刀,长条形彩色蜡光纸(多于幼儿人数),篓子每组一个,油画颜料,玻璃板,海绵球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欣赏花边的剪纸作品。

教师:这是什么?花边中表现了什么?

2.探索花边的折叠和剪的方法。

(1)讨沦花边的折卺和剪的方法.①教师:花边和我们剪的窗花有什么不同?你知道花边足怎么剪m来的吗?

②教师:可以折几次?数一数这张花边上有多少重复的图案?怎么折?剪哪里?怎么剪?

(2)幼儿尝试自己折、剪。

3.交流各自的折、剪经验。

教师:你是怎么剪的?剪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刖难?谁能帮助他解决?

4.幼儿再次尝试。

5.拓印作品。

(l)教师:卜次小朋友用两种颜色印制画面,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印的。怎样才能印得清晰又好看?

(2)幼儿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印制作品。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提供剪刀和各种长条形的纸汁幼儿继续练习折剪花边,装饰娃娃家。

区角活动 交流、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篇13:版画的意思, 版画的解释

【摘 要】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有自学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版画教育因为其自身特点,在国内外中小学教育中已广泛开展。本文就现有版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版画教学适龄者的特点提出了版画教学的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该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表达、表现和协助等能力。

【关键词】版画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7-0201-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越来越要求人才具有自我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因此,从客观上对现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和缺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提出了需要改变的要求。

而近年来,由于版画自身特性,即在构思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制作时要求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多人协作能力,版画教育逐渐被世人认可。版画教育已正式纳入欧美国家的现代美育教育中,同时也被教委引入到中小学美术教育当中。但现今的版画教学并未提升中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力。

对此问题的出现,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现有版画教学的模式;二是,版画教学适龄者(7~15岁的中小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一、现今版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版画教师是按照由易到难、由总体到细节的教授方式完成版画教学的。教学过程不会因个别学习者的喜好任意改变,适龄者的学习过程是根据外界制定培养目标来进行的,是按照一定教育计划来完成所需学习的内容。

因此,可以看出,现今版画教学注重的是对版画整个知识体系的传承。希望在传授具体制作方法,提高学习者手脑协调能力的同时,对版画的历史、适用范围和可以采用的手段加以介绍。就其本意是有利于学生对版画的全面学习。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本一周一次的课程,很难让学生在把握版画全局的同时,提高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最终导致“面面俱到,面面都不俱到”的现象。

二、版画教学适龄者的特点

现今版画教学主要的对象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生的学习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的;对事物的认知都是以一种经验的方式传承,学习具有间接性,必须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其学习过程是高效的,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人类几千年积累的丰富知识。但由于年纪的原因,其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要实现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协助,教师需要对丰富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取舍。教师需要针对版画教学,寻找出一个合适中小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关于版画教学的“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就是针对版画教学自身的特点、适龄者现有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所提出的,它主要是糅合了案例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点而总结得到的。

案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以案例为教学媒介,遵循特定的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的展示和学生的分析探讨,形成教学双向互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活动的样式[1]。其主要过程是:呈现案例程序,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归纳提出相关问题,解决相关问题。目的旨在对知识获取和对能力的培养。

其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具体事例分析作为主要的形式,学生从实例出发,通过分析问题、资料查询、归纳总结解决问题。通过对学生的思维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版画教学。

任务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主动探究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所谓任务驱动,是指通过完成一项或多项与学科相关的任务来学习知识和获得技能[2]。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具体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师作为引导者监控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的全过程,并作出任务情况的反馈评价。

基于上述两个理论的特征,在版画教学中实现“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针对版画多个阶段的目标,将每个阶段目标细分为多个目标;通过对目标分析,拟定多个任务;通过多个案例教学任务达到版画教学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由教师拟定好一系列相关的教学任务;在开展某一任务时,教师通过展示某任务的结果和相关的过程(案例),使学生了解该任务最后的效果和实现过程,通过对案例的认真研究和模仿,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完成该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作为一个“引导者”,而学生除了在教师演示时需集中注意力外,其他时间均可自己安排活动。

参考文献:

篇14:浅谈幼儿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下面谈谈吹塑纸版画常用的制作方法:

1、先把一张吹塑纸裁剪成若干所需要的大小形状,在一张吹塑纸上,(一般用单层),画出自己所想创作的版画形象,再用硬笔,如铅笔或圆珠笔等在吹塑纸上沿画好的形象全部加深描绘,需要突出形象的地方可多描压几次。

2、检查修改后,将准备好的刷色纸与压印好的吹塑纸对齐,再用两个夹子在一边(一般在上方)固定,以免错位,然后翻开备用。

3、吹塑纸表面光滑不宜吸附水色,可用布稍用力先将吹塑纸表面均匀磨擦,使之失去光泽,或在水粉颜料中加点糨糊或肥皂即可均匀着色。

4、着色时应先将笔上多余的水分刮干,用水粉笔沾较干的颜色,选吹塑纸上的某些不相邻的部位上色,将相同的颜色多涂几次,以提高着色的效率。每涂完两三块小色块就把刷色纸小心翻下,然后用手掌来回压印,以免色彩干掉,难以着色。太大的色块可分几次压印,视效果满意为止。这样经过多次涂色压印就能完成我们想要的吹塑纸版画来。

5、吹塑纸版画同样适合油印,油印时油墨中可加入少量的松节油把墨调稀,油墨放得不要过多,油墨宜薄不宜厚,在玻璃板上放墨可以从滚墨的声音来判断油墨的多少,如声音细腻,证明合适。如果声音粗糙,说明过量。一般先上下滚,后左右滚,动作要慢些,不能用力过多地来回滚,因为吹塑塑纸松软,用力太大版面容易坏掉而前功尽弃。然后铺纸对印。印得差不多时可揭开一边检查,把不满意的地方继续油印,到满意为止。

6、吹塑纸还可以做成有底吹塑纸版画,方法是:把画好的形象剪下来,贴在另一张作为衬版的纸版上,并把主体形象和衬版都印下来,这种方法又增加了一个动手操作即剪的过程,幼儿可以根据画面需要剪出各种不同的形象来粘贴后印刷,还可以通过把各种形象灵活运用、重新自由组合印刷出不同形象的版画来,幼儿对此很感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等多种能力。

篇15:论版画的跨界

关键词:版画,跨界教育,核心发展

在当代艺术崇尚创新和发展的今天, 版画和其它艺术门类都同样在当今时代发展中, 有问题产生也在情理之中。但有人提出面对艺术家成功的案例和时代潮流的发展, 版画艺术家应该“跨界”和高校版画教育也应该“跨界”的主张和理念。本文通过“强化版画基础性教育的核心发展”的理念与“跨界”的理念形成对比的论证, 从中比较出来, 哪一种理念更加清晰可行。作为一名艺术教育者, 应该具备宏观把握和微观处理问题的整体能力, 由此催生具有新的生命力的教学理念的产生发展和完善。

面对中国当代艺术多元化和日益发展的今天, 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给其他当代的艺术家带来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启迪。而这些有影响的艺术家部分是受过高等美术教育的版画家出身。在中国的版画家有其特殊身份, 大部分又担任美术院校的教师。而中国版画正面临人们所谓的边缘化问题。于是一些受到影响和启发的美术院校的艺术家提出, 面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当代一些成功的艺术家案例和时代潮流的发展的现实状况, 版画要“跨界”的要求。他们的解释是“跨界”的探索不仅为版画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同时也为版画教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支持。目的是让学生从版画训练中得到一种符合当代艺术的思维方法, 以综合为观念, 可以综合任何事情, 要有综合的思维, 学生毕业后以后有更多的呈现方式。结果可能是版画系的学生获奖作品可能是影像、是装置, 而不是版画作品。

这样的“跨界”要求的提出对艺术家来说有一定道理和可能性。

什么是当代艺术?我们的理解是, 艺术家生存在当下, 作品传达了对下代生活、当代社会关注的信息, 体现了对当代文化的思考, 这就是当代艺术。有些人谈当代艺术, 包括对西方艺术文化概念的照搬和套用, 实质上是在误导中国的观众或艺术家群体, 给人的感觉好像版画是腐朽落后, 没有时代意义的艺术门类, 这种情况是由整体的社会艺术文化环境造成的, 而真正的版画家反而很纯粹。

当代版画出身的有影响的艺术家及比较典型的作品是徐冰的《析世鉴》 (图一) 。谭平的作品《无题》 (图二) 、陈琦的作品《时间简谱》 (图三) 等艺术家及作品。陈琦的《时间简谱》其印刷概念已经发生质的的转变。已经转换为一种供观看的审美对象, 包容了单纯的版画作品的意义, 他将其转换为可供触摸和体验的变化的境域。唐承华《天边的云彩》 (图四) , 使用了传统版画的语言运用当代材料体验其语境变化并将其语意转化, 我们能从中看到因为语境不同而产生版画的语意是微妙清晰的, 这种转化给我们艺术界带来一定的启发性, 从原有平面版画的概念变成一个空间版画概念。康剑飞的作品, 有版画思维在里面, 又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定位的版画概念。但是还有一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如徐宝中《仲夏之夜》 (图五) 、《化旅为烟》 (图六) 等, 周吉荣《绮城》 (图七) 、《进化图典》 (图八) 。苏新平《干杯》系列等。他们就是在很纯粹的做版画, 他们就选择在单纯的某一版种在实在的板上用单纯的语言表达他们对当下的感受和思考。强调对版画本体语言深度认知能力。版画创作的关键问题是能否鲜明而充分地表达当代生活的经验及文化感受力, 也是所有艺术创作的中心问题。

所以从这上面两批艺术家的对比来分析, 艺术家们的选择是依据艺术家的个性发展需要的, 是自然行为, 并不是为了迎合商品经济条件发展的潮流而被动接受某种视觉图式的结果, 所以身为艺术家的版画家有可以跨界的实现性选择的可能性, 但也可以不跨界。

双重身份的版画家对于跨界来说是自主性的选择, 但对于版画教学我们应该对学生的未来和教育负责。

什么是版画?美术史上第一幅版画是中国人创作的《金刚经卷》2, 在改革开放的一段时间以来, 中国版画经历20世纪80年代兴盛、90年代相对衰落时期和2000年以来版画所呈现的多元状态时期, 到现在又被认为所谓版画边缘化的发展状态。鲁迅先生在新兴木刻活动中提出两个概念, 一个是复制性版画, 二就是创作性版画。版画创作在中国存在时间并不长, 创作版画体现在画、刻、印三位一体的过程, 版画必须通过中介媒介转化, 这个转化必须通过技术体现出来。是否能够掌握版画的技术, 决定了是否能成为版画家的基本条件。作为一名版画家, 专业技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版画作为一种可操作性的制版、印刷的艺术门类, 与相关材料紧密结合互相影响和作用的特殊画种, 它本身具有的前卫性、当代性、时代性特点, 对于转变教学观念、创作方法、审美定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所以现阶段我们美术高校的版画教育体制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对于“跨界”是对当代艺术和教学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意识, 而不可否认, 对当代的发展的要求还会有其它的意识产生。例如在教学中不去“跨界”而转向“强化基础教育的版画教学体系核心发展”的教学方向。下面让我们从“强化基础教育的版画教学体系核心发展”的角度去比较分析反面论证是否比“跨界”会更现实和更可行, 会出现更好的结果呢?

教学与能不能成为当代艺术家是有区别的。不是直接关系。基础教育的版画教学体系核心发展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在未来不同艺术领独立行走具有自由选择与判断能力的版画专业性人才。这与“跨界”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 但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性。教学目标的确定, 就需要课程的设置来完成。课程的设置要有整体性。每个局部环节的安排与组织都要充分效反映整体性, 建立课程本身与课程之间的通透性, 课程是教学体系的重要实施内容, 每个学院来都会有自己特定的规范和标准, 反映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其内容的解读和功能的认定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标准和学术指向。课程安排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与学生能不能学会和掌握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原则与规律。如果不考虑学生学会多少和掌握多少, 那么课程的设置与组织就失去了意义。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 在循环渐进的规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体现现代教育的价值。教学的成果应该为学生成为艺术家奠定基础和条件, 但要不要成为艺术家是学生主体的自由选择和权利。

做为教师首先要以教书育人为版画教育的根本理念。在版画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更多的体现, 要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具有自主选择和判断的能力。同时还要把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教学理念分阶段地融入到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中要着手强调对不同版种的语言特点及独特的制作与印刷的流程和技能掌握, 及对造型基础的多角度理解。这样就给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条件。教师应更多地体现知识分子的概念和艺术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语言清析连贯, 具有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解惑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以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去教学, 通过对课程的深度强化和广度强化, 版画对于学生来说就会转变为由一元概念拓扑到多元的、更宽阔的艺术领域。虽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 如果教学由平等的学术关系转变为权利关系“谁说了算”, 主导性也就失去了, 教学就成为了一纸空谈。实际的过程是课程连接着学生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的执行者相互作用, 由课程触动教师, 由教师触动学生, 学生反过来又触动教师, 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教师才会在教学的互动过程当中不断的提高教学能力, 并带有批判性地反思、梳理、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而不会逃避和放弃责任产生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

做为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 在接受四大版种的传统规律性学习后, 到重新面对一块版种概念的时候, 在心里就会形成重构单纯概念的状态,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 对于一般性的常识、规律或版种, 学生就会得到一个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去探索和思考并做出选择和判断的重要价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理解, 技术的认识, 对工具设备的使用由单一性的使用功能转变为多方向发展的可能状态, 从而使学生达到和获得灵活运用多种媒介的选择能力和自由穿越这些媒介界限的创造能力。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接受者, 更应该发挥其主动性, 他们有争辩的权利, 提出问题的权利, 这样他们对单一课程的学习和得到的结果就会产生多方面的标准, 对学生好坏的评价与影响就会有一个多元的方向。学生在通过质疑的背后就会主动的转向对艺术的重新探索和实践, 为他们的版画个人兴趣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对现在科学技术的影像、数码、装置的合理结合与利用等。从而弥补了版画创作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的体验方式。在这种学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对版画是这样的认识转换到版画也可以不是这样的认识”的结论。这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的过程。这与“跨界”的教学观念相比, 跨界是否有些舍近求远呢?这样强化版画基础教育教学的结果可能会形成, 版画系学生获奖的作品可能是版画作品, 也可能是影像、是装置等更好的结果。学生就可以在版画领域里和其他学科领域里运用版画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创作可以成为实现。由于教学的观念、手段、方法的改变, 学生就能够获得艺术教学给他们带来的自由性与无限性。这样就要比“跨界”的教学观念更现实, 更可行。

在艺术要求创新和发展的当代条件下, 创新不是刻意地追求看不懂, 发展不是彻底颠覆和简单的重新开始、或西方的照搬与套用, 好的艺术品是雅俗共赏的。教育是为未来负责的,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与“学”共同实践和改造自我的过程, 培养创造性艺术人才必然是高等艺术教育的宗旨。

在教学中有两种方法, 就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的思维方式可以在短期内直接看到结果, 但置学生于被动状态。“跨界”的教学观念就是使学生被动接受所得到的一般的、通常性规律, 其结果本身就会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再创造的能力。但可以直接看到结果, 例如“跨界”中提到的“可能获奖”的社会效应。而“强化基础的版画教学体系核心发展”的教学观念以“授人以渔“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获得主动性, 其自觉的实验和探索就会使学生产生再创造的能力得以实现。尽管这种方式会出现很多变数, 但更多体现了主体自由选择的主体意识性。

所以从“对强化版画基础教育核心发展”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判断出这种意识要比“跨界“的意识更加现实可行。

在艺术崇尚创新与发展的今天, 版画与其他艺术门画种都同样面对着时代的发展, 出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问题的处理应该更加符合情理之中, 要正视问题的存在, 又要不被其所左右和缠绕。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作为一个艺术教育者, 如果能自觉的在整体社会环境中进行观察和思考, 既有能整体结构中观察反映的能力, 又有在局部结构中深入体会问题的能力, 自然就会成为在社会发展的体制中对艺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教生力量, 由此去催生新的教学观念的形成与完善。当代艺术教育作为一个工程体系, 并不可能把所有问都解决。同样版画教育也在其中, 一个课程体系的确立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在当代的时代下, 版画教育是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 应该确定更加清晰、可行的教学方向。

中国当代版画发展是充满希望的, 在发展时代出现问题是正常情况, 对于问题的处理, 要合情合理。目前在国内大众对版画的了解程度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较来说还很低, 而版画艺术创作者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 例如提高作品的质量, 举办联展等方式, 让大众了解和知道版画的基础性概念,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版画艺术中来, 从而提高人们对版画的鉴赏和认识能力, 使版画得到更大的繁荣和发展。

附图

参考文献

[1]当代版画的语境与转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1363e60100vdph.html 2013:5

上一篇:几和第几教学反思下一篇:教体局五比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