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复习题

2024-04-12

药用植物复习题(精选6篇)

篇1:药用植物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地道药材:指在特定的种源,在特定的区域,用特定的加工方法所生产出的疗效良好的优质药材,是传统的中医中药学中控制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

2.综合防治:综合防治就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的方法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段,把病虫害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3.怀药:源自我国最早的药物学经典《神农本草经》。其组成成分为山药、牛膝、地黄、菊花等中药因产在古怀庆府(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最为珍贵,故被称为怀药。

4.本经:即《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草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5.GAP: 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良好农业规范”。从广义上讲,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GAP)作为一种适用方法和体系,通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它是以危害预防(HACCP)、良好卫生规范、可持续发展农业和持续改良农场体系为基础,避免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受到外来物质的严重污染和危害。该标准主要涉及大田作物种植、水果和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牛羊养殖、奶牛养殖、生猪养殖、家禽养殖、畜禽公路运输等农业产业等。

6.土地准备

7.生物农药: 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2,4-D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8.持水量: 某种状态的土壤抵抗重力所能吸持的最大水量。以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表示,用于比较土壤的保水能力。土壤颗粒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颗粒大小、结构和有机质含量都与此数值有关。自然状态下的土壤持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是决定植物有效水的上限值。

9.遮阴处理: 在耐阴的药用植物栽培地上设置荫棚或遮蔽物,使幼苗或植株不受直射光的照射,防止地表温度过高,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以利于生长环境良好的一项措施。

10.保护地栽培: 保护地栽培就是在不适合作物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利用保护设施,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合植株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事作物生产的一种栽培方式。简易设施、大棚、温室生产是药用植物保护地栽培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简答

1.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依据哪些因素做到合理施肥?

(1)根据药用植物的需要合理施肥。就是根据植物营养特点及土壤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的种类、数量和时期。

(2)根据土壤性质和养分供应能力施肥。土壤的性质不同,如土壤结构、化学成分、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等不同,都会影响施肥效果,所以应根据不同土壤合理施肥。

(3)根据肥料的性质施肥。也就是根据肥料的养分含量、养分形态、养分在水里的溶解度和土壤里的变化施肥

2.简述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一)植物检疫;

(二)农业防治:1合理轮作和间作2深耕细作深耕细作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增强吸肥能力,使药用植物生长健壮,同时也有直接杀灭病虫的作用。3除草、修剪和清洁田园 4.调节播种期。5.合理施肥 6.利用植物抗性,选育抗病、虫品种

(三)生物防治:1.以虫治虫 2.微生物治虫 3.抗生素和交叉保护作用在防治病害上的应用 4.性诱剂防治害虫

(四)化学防治

(五)物理机械防治

3.简述硬种皮类药用植物栽培前种子的处理方法。

1.热水烫种方法是用冷水先浸没种子,再用80~90℃的热水边倒边搅拌,使水温达到70~75℃后并保持1~2 min,然后加冷水逐渐降温至20~30℃,再继续浸种。2.机械损伤利用破皮、搓擦等机械方法损伤种皮,使难透水透气的种皮破裂,增强透性,促进萌发。3.化学处理 可用浓度为60%的硫酸浸种30 min,捞出后,用清水冲洗数次并浸泡10 h再播种。

论述题

1试分析现代药用植物栽培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2.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改造药用植物与“转基因恐惧”矛盾吗?请结合各国对转基因的政策分析。

药用生物基因资源及其多样性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由于野生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已构成对传统医药的一种现实的威胁。物种的灭绝意味着这些物种所携带的遗传基因也随之消失。因此必须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2.1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基础 中药现代化是指将传统中药的特色优势与最新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密切结合。中药材品种质量的多样归根结底是由其生物多样性决定的。中药现代化不仅需要现代化学分析技术、药理学实验证据为其阐明临床应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更需要探索形成这些“特殊”生物的本质 — — 遗传物质的特殊性,达到能动地控制其质量和物尽其用的目的。因此必须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现中药现代化。2.2 中药资源的深入研究需要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前提 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具有无法估量的现实和潜在价值,目前所知的药用价值只是其价值的一部分。对药用资源过度利用而导致物种的灭绝,将会对全人类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也许若干年后人类所遭遇的某一疾病正需要依赖这些物种来治疗,而它们却已经灭绝了。在发达国家每种栽培的农作物或药用植物,都可以追溯到几代前的母本和父本,所以能够根据需要,改良得到优良品系。如果野生资源已经灭绝,品种改良则无以为本。如霍山石斛,其资源已濒临灭绝,现在需要大面积发展人工栽培,但其种子资源已非常稀少,连寻找几株进行组织培养都非常困难,驯化栽培更是无以论谈。因此,中药资源的深入研究需要尽可能多地保存现有的物种。2.3 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人类对野生物种的认识和利用仅仅是极少部分,大部分的野生物种尚未开发、研究和利用。人类只有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才有可能对其加以研究、开发和利用,才能使其为工业的发展起到持续的输血功能,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调发展一些环境经济学家指出,发展与增长存在着显著区别。前者指在不增加资源消耗的情况下改善结构,而后者则增加资源消耗量,要想让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成为保护生物学的一个概念,就要强调在发展的同时不伴随自然资源消耗的增长,那也就是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协调发展。3.1 建立中药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学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生态学规律的指导下,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和“减少废物优先”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经济学。把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应用于中药产业,找到实施中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实现形式和技术措施,实现“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 — 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从而实现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2 建立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区,开展野生和半野生抚育 建立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区,开展建立野生和半野生抚育保护区,对野生或逸为野生的药用动植物辅以适当的人工抚育和中耕、除草、施肥或喂养等管理,人工模拟野外群落,形成半野生状态的资源居群,探索野生药材的生产模式,为中药资源的持续利用奠定基础。3.3 加强道地性研究和生物技术的运用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濒危药用资源的多渠道、多方法的保护,如离体保护、超低温保护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既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能支持和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例如野生生物人工繁育、珍贵野生动植物药材代用品开发、生态退化区的恢复和重建、生态农业、作物与畜禽品种优质基因的遗传育种、改善和提高生物利用效益的生物工程、海洋生物持续利用与人工养殖等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4 加强宣传,健全法制,提高全民资源保护意识 目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除了森林的大面积消失、生态环境的破坏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是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的直接原因,而这又与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密切相关。目前公众的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应当加大保护宣传的力度,不断提高人们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使珍惜和保护资源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对于中医医师和研究人员,则更应当注重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除了在开方和研究过程中注意保护野生动物外,也应当澄清和纠正民间的一些不合理甚至带有迷信色彩的使用野生动物的偏方和观念,提倡科学就医。另外,应加强对濒危药用野生动

中商网讯近年来,有关转基因生物政策的问题一直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公众非常关心的问题,而且一直处于争论之中。加拿大农业顾问J.Brian Morrissey的报告较为全面地概述了生物技术的前景,同时将目前的国家归纳为以下几类,不同的境况将出台不同的政策。情形1:这些国家急需转基因生物技术并从中受益,因此倾向于使用这些技术,但同时也采取步骤尽最大可能地将风险降到最低。

比如,一些国家感到必须使用转基因技术或转基因产品才能解决国民的吃饭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必须对转基因作物预先检测,就如同检测植物材料的外来物一样,以防对国民造成危害。这些风险包括对环境、对农业以及对人类本身的营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危害。事实上,无论如何检测,总有残留的风险存在,因为未来的结果是未知的。毕竟,实验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化,而不是事实本身。

情形2:这些国家并不急于使用转基因产品。

比如,一些国家的国民有充足的食物,他们不喜欢甚至反对转基因食品,也不使用转基因技术,并且采取步骤尽可能消除一切风险。欧盟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情形3:这些国家并不急需转基因产品,国民有充足的食物;多数国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至少是中立的;依赖国内市场采取步骤来控制风险。美国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情形4:这些国家并不急需转基因产品,国民有充足的食物,但是主要依赖进口,因此采取步骤以控制经济方面的风险。新西兰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90年代以来,公众和科学界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问题日益关注。安全性问题的焦点是转基因生物是否会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诸如毒性、致病性、过敏性以及基因漂移等危害。如:抗虫转基因作物产品中的杀虫蛋白是否会危害人类健康;转基因作物中的抗性基因是否会转移到病原菌中产生耐抗性的病菌;抗除草剂作物中的外源基因是否会通过花粉传播给杂草而出现能抵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等。尽管目前并未发现商品化的转基因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靠证据,但其安全性仍然受到怀疑。一些农产品充裕的国家出于市场保护的考虑,不愿放弃转基因作物进口的歧视性政策。

以下将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情况

一、美国

1992年,美国首先制定了“来源于新型植物品种的食品”的法规。1993年,经合组织发表的题为“源于现代生物技术的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中第一次提出了实质等同的原则,即如果一个基因改良品种与普通品种在所分析指标上没有差别,就可被认为是实质等同,没有理由怀疑前者的安全性,也没有理由对各自进行标签。美国是主张不标识的主要国家。三个政府部门:环保署(EPA)、农业部(USDA)及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转基因生物进行管理,但管理的种类不尽相同。通常,转基因食用作物必须通过三个部门的安全性评价才能推广。食品药物管理局规定:生物技术公司在每推出一项新的转基因品种之前,应提前四个月到食品药物管理局申报,同时提交相关的研究数据。从申报到批准通常需5个月的时间。对可产生杀虫物质的转基因植物如Bt作物,美国环保署要求确认其对环境的安全性;农业部下属的动植物检疫局(APHIS)在转基因植物释放之前评价其对生态系统中其他植物可能产生的影响并负责转基因植物的田间测试。食品药物管理局依照“联邦食品、药物及化妆品条例”对即将用作食品和饲料的转基因作物进行管理,其安全性标准与市场上销售的其他产品要求一致。

二、欧盟

欧盟有两项法规用于转基因生物的管理。一项是1990年4月欧盟理事会颁布实施的90/220法令;另一项是1997年5月15日出台的“新兴食品条例”。90/220法令规定了转基因生物释放的批准程序。申请者必须向转基因生物最先释放的国家的权威部门提交有关文件,详细说明转基因生物的特点、与环境的可能关系、监控程序、废物处理以及紧急反应的办法。在“新兴食品条例”出台之前,还用于管理含有转基因生物成分的食品的市场准入。“新兴食品条例”不仅涉及含有转基因生物成分的食品,而且涉及不含转基因生物成分但利用转基因生物体生产的食品。该条例规定,转基因食品的批准文件中必须包括一个关于产品标签的建议。

转基因食品在欧洲受到冷遇。在“新兴食品条例”实施之前,欧盟就批准了1个转基因大豆和2个转基因玉米品种上市。其中,孟山都的抗农达转基因大豆于1996年4月3日、Novartis的Bt玉米与1997年1月23日获得批准。此后,鉴于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种种疑问,欧盟决定修改90/220法令,预计最早在明年可定稿。在新法规出台之前不大可能批准新的转基因植物。一些欧盟成员国如奥地利、德国、卢森堡已动用90/220法令的第16条(紧急条款),该条款规定成员国在有正当理由时,可撤消曾给予的对人体健康及环境有危害的产品的批准。1999年10月22日,欧盟提出转基因生物的混入上限须在1%以下。早在1997年,法国就明确规定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必须标示转基因生物与非转基因生物的区别,并对用其加工的食品贴示标签,同时禁止玉米以外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德国人造奶油的生产厂家1997年公开宣布,不使用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菜籽生产的油脂加工制造人造奶油;英国政府于1999年3月制定了包括罚金在内的标识法规。从大型超级市场到连锁店,不再销售用进口转基因作物原料加工的食品,而只出售本地原料加工的食品。欧洲以玉米为原料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决定从2001年1月起,全部用非转基因作物原料,并使用非转基因饲料生产牛肉的牛奶。

三、巴西

巴西科技部下属的全国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负责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监测,做出纯技术结论;在取得环境部和卫生部同意的情况下,农业部负责颁发转基因品种安全合格证和种植许可证。巴西土地广阔,粮食充足,政府对转基因作物的生产不够积极。1998年11月巴西农业部长访问日本是称,巴西同意建立绿色有机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中心。

1999年6月举行的巴西五部联席会议(包括科技部、农业部、卫生部、环境部和司法部)建议批准孟山都所申请的5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在巴西的种植,并对其销售及食用进行管制性跟踪调查。但同年7月新任科技部长则宣布重新组织研究上述议定的政策,并将对转基因食品涉及的社会伦理与科学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目前,虽然有阿根廷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种子通过边境进入巴西,但是政府从未批准转基因大豆的推广;1999年甚至动用联邦警察强迫农民烧毁所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田。即使巴西允许转基因产品的种植与销售,也可能在一些地方遇到阻力。如南里约格郎德州(大豆产量占巴西大豆总产量的22%)会通过州立法来限制转基因大豆在当地的生产与销售。

四、日本

日本食用油所需的大豆主要依赖进口,以往80%来自美国;大量油菜籽来自加拿大。而美国和加拿大都是转基因产品的主要生产国。1999年在抵制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呼声中,日本油脂行业协会组团前往澳大利亚,寻求转基因菜籽原料的多元化供应渠道;同年11月,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了贴示标签的规范标准,包括了以转基因大豆和玉米为主要原料的24种产品,并要求对转基因生物与非转基因生物原料实施分别运输的管理系统以确保原料中品种的混入率控制在5%以下。这一标准于2001年4月正式执行。

五、中国

1999年,中国转基因种植面积在30万公顷,占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1%,居于第四位,仅次于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我国投入研究和开发的转基因植物达47种,涉及各类基因103种。近20种转基因抗虫、抗病等改良农作物和林木进入田间试验或环境释放阶段。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批准进入市场的转基因农作物和蔬菜已经达到6种。

1993年12月,国家科委发布“转基因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7月10日,农业部发布

“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以促进我国农业生物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基因工程产品对人体健康、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农业生态平衡造成危害。2000年8月8 日,中国作为第70个签署国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生物安全议定书”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履行“生物安全议定书”,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农业部、科技部等部门于2000年9月联合编制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提出我国生物安全的政策体系、法规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国家框架方案。下一阶段,国家环保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建立与完善与“生物安全议定书”相适应的国家监管系统和技术支持系统,并制定和完善我国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提出国家生物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指定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技术准则,建立管理机构和完善监督机制等,保证将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确保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发展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我国一直积极支持和促进生物技术的发展,同时尽可能避免对生物技术开发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篇2:药用植物复习题

1.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2.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简言之:保证“植物-环境-措施”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各项农艺措施。

3.有关药用植物及其栽培的记载可追溯到2600多年以前的《诗经》。

4.中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和世界上最古的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的鲜世,则标志着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基本内容的确立。

5.苏敬等编著的唐《新修本草》(657-659)全书载药850种,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它比世界上有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

6.明代李时珍(1518-1593)的《本草纲目》。

7.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过程的简称。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8.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SOP制定是企业行为。

第二章 药用植物栽培生理学基础 生长

1.生长是一量变的过程。发育是植物通过一系列的质变的过程。

2.根按其形态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根据入土深浅,将其分为浅根系、深根系。

3.根的变态药用植物,具备了许多独特的功能。(1)贮藏根(2)气生根(3)支持根(4)寄生根(5)攀缘根(6)水生根

4.植物的茎有地上和地下之分。双子叶植物茎的增粗,是形成层活动的结果,单子叶植物茎的增粗,是靠居间分生组织活动而形成。

5.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三者俱全者称完全叶;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不完全叶。植物的叶分单叶和复叶。复叶又分为单生复叶(枳壳),三出复叶(半夏)、掌状复叶(三七)、羽状复叶(苦参、皂角、南天竹)。叶在枝上的排列顺序叫叶序。一般有互生、对生、轮生、簇生几种。

6.叶片的构造 叶面由上表皮及附属物蜡质或茸毛组成。上表皮以下有栅栏组织,其细胞细长,排列紧密,内含有叶绿体。栅栏组织以下为海绵组织,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时气体和水分交换的地方。海绵组织中有维管束经叶柄通至茎部,是输导养分、水分的通道。海绵组织下方为下表皮,在下表皮上有气孔,为叶片和外界交换气体和水分的地方。根外追肥时养分也能从气孔进入,被植物吸收。气孔旁有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应用于叶面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

7.叶面积指数(LAI)表示。叶面积指数是指药用植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所对应的土地面积之比。

发育:

1.花芽分化是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折点。

2.在雌雄同株植物中,一般是雄花先开,然后是两性花和雄花混合出现,最后是单纯雌花。

3.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一般都具有如下结构: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具有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的称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称为不完全花。

4.花在花枝或花轴上的排列方式或开放的次序称为花序。5.花序可分为无限花序、有限花序。

6.传粉是雄蕊的花粉粒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传粉的方式分为:①自花传粉:②异花传粉。③常异花传粉。

7、果实的生长同植物生长“S”形曲线,桃、杏等果实的生长则呈双“S” 形。

8、果实是由子房或与子房相连的附属花器官(花托、花萼、雄蕊、雌蕊等)发育而来。种子由子房内的胚珠发育而成。

9.植物发育的理论(主要4种)①成花素假说②开花抑制物假说③碳氮比假说。④阶段发育学说阶段。

10.一个植物体从合子经种子发芽,进入幼年期、成熟期,形成新合子的过程,称为植物的生命周期。可分为一年生植物,二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11.植物主茎的顶芽抑制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果剪去顶芽,侧芽就可萌发生长。

12.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现象:①根深叶茂②“旱生根,湿长苗”。13.大小年现象,也是由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所引起的。其原因:①与树体的营养条件有关。果树结实过多时,营养大量消耗于果实上,削弱了当年枝条的生长,使枝条中贮备的养料不足,花芽形成受阻,花芽数减少,发育不良,致使第二年花果数减少,坐果率低,造成产量上的小年。②与体内的激素变化有关。特别是赤霉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花芽的分化。由于大年形成的果实多,种子也就多,种子中产生的赤霉素也多,抑制了树体的花芽分化。

14.极性是指植物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在生理上具有的差异性(即异质性)。产生的原因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15.再生能力就是指植物体离体的部分具有恢复植物体其他部分的能力。16.植物生长和温度的关系:存在“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17.春化作用是指由低温诱导而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

18.据对光照度的需求不同,通常分为:①阳生植物,②阴生植物,③中间型植物。

19.红光能加速长日植物的生长发育,延长短日植物的生长发育;蓝紫光能加速短日植物的生长发育,延迟长日植物的生长发育。

20.按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为三类:①长日植物②短日植物③日中性植物。

21.蒸腾耗水量是指植物的生理需水量,以蒸腾系数来表示。蒸腾系数是指每形成1 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

22.需水临界期是指药用植物在一生中(一二年生植物)或年生育期内(多年生植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临界期。

23.土壤按质地可分为砂土、黏土和壤土。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

24.N是蛋白质、叶绿素和酶的主要成分。P能加速细胞分裂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形成,增施P肥,可以防止落花落果,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K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运转和贮藏。

25.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药用植物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是Logistic曲线(“S”形曲线)模式。

26.栽培甘草宜在种植后的第三年秋季采收。因为甘草一年生植株的根生长已较长,至秋季长25~80cm,根部直径1.5~12.0mm;栽种后第二年增长最快、增重可为上一年的160%左右;第三年实生根不但重量、长度、直径增长较明显,而且甘草酸(9.48%)、水溶性浸出物(42.86%)均符合药典标准,商品价格也较理想。

27.在采收后干燥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石菖蒲根茎宜采用间断日晒干法或阴凉通风处阴干法,一般不宜用烘干法,日晒干法或阴干法可使挥发油可保持在1.6% 以上,而烘干法(60℃以下)的挥发油最多也只保持1.4%左右。

第三章 药用植物种植制度与土壤耕作

1.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2.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的条件: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地力与肥料条件,劳力、畜力和机械化条件,技术条件与经济效益大小。

3.单作,间作,混作,套作。立体种植,立体种养。

4.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植物的栽培方式。连作与轮作相反,是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而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称为复种连作。

5.①忌连作的作物、药用植物:以玄参科的地黄、薯蓣科的山药,茄科的马铃薯、烟草、番茄,葫芦科的西瓜以及亚麻、甜菜等为典型代表。②耐短期连作作物、药用植物:甘薯、紫云英、菊花、菘蓝等作物,对连作反应的敏感性属于中等类型。③耐连作作物、药用植物:这类作物有水稻、甘蔗、玉米、麦类、莲子、贝母及棉花等作物。

6.土壤物理机械特性(包括黏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等)的综合反映,称为土壤耕性。

7.盐碱地土壤耕作:平整土地,客土改良,耕翻,早春耙耱,躲盐巧种(春迟、秋早、夏巧),中耕松土和苗期耙地。

第四章药用植物繁殖与良种繁育

8.植物产生和自身相似的新个体以繁衍后代的过程叫繁殖。植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的种子繁殖和无性的营养繁殖两大类。

9.分离繁殖是将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或匍匐枝切割而培育成独立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法,此法简便,成活率高。

10.压条繁殖是将母株上的一部分枝条压入土中或用其他的湿润材料包裹,促使枝条的被压部分生根,然后与母株分离,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压条繁殖比扦插、嫁接容易生根。有普通压条、堆土压条、空中压条三种方法。

11.扦插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的均衡作用,自母体割取任何一部分(如根、茎、叶等),在适当条件下插入土、砂或其他基质中,利用其分生或再生能力,产生新的根、茎,成为独立新植物的一种繁殖方式。

讲课要点

1.影响扦插生根成活的因素:(1)内在因素①植物种类和插条的年龄及部位。②枝条的发育状况。(2)外界因素①扦插基质②温度③水分④氧气⑤光照 2.促进插条生根成活的方法:(1)机械处理①剥皮②纵刻伤③环剥④缢伤(2)黄化处理(3)温水处理(4)加温处理(5)化学药剂(6)生长调节剂。

3.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界因素。(1)亲和力。(2)砧木与接穗的生活特性。(3)植物内含物。

4.砧木和接穗的选择(1)砧木的选择与培育。在砧木选择的过程中,应遵守砧木区域化的原则。砧木区域化的原则是就地取材。(2)接穗的选择和贮藏。采穗母树必须是品质优良纯正、性状稳定、经济价值高的植株。

5.“T”形芽接时,砧木一般选用1~2年生茎粗0.5 cm的实生苗。砧木过大,不仅因皮层过厚不便操作,且接后不易成活。方法是在离地面5 cm左右处选光滑无节部位,横切一刀,再从上往下纵切一刀,长约2 cm左右,呈一个“T”形切口。切口深度要切穿皮层,不伤或微伤木质部。随后,将当年新鲜枝作接穗的枝条除去叶片。留有叶柄,用芽接刀削取芽片,芽片要削成盾形,稍带木质部,长 2~3 cm,宽1 cm左右,由上而下将芽片插入砧木切口内,使芽片和砧木皮层紧贴,用麻皮或塑料条绑扎。6.由种子萌发生长而成植株称实生苗。

7.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能够萌发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分为:①短命种子②中命种子③长命种子

8.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1)内因

主要有种皮(或果皮)结构、种子贮藏物、种子含水量及种子成熟度等。(2)外因 主要有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化学药品如杀虫剂、杀菌剂等都可降低种子寿命。

9.种子贮藏方法可分为干藏和湿藏两大类。层积法:可在室外挖坑或室内堆积进行,必须保持一定的湿度和0~10℃的低温条件。如种子数量多,可在室外选择适当的地点挖坑,其位置在地下水位之上。坑的大小,根据种子多少而定。先在坑底铺一层10cm厚的湿砂,随后堆放40~50cm厚的混砂种子(砂∶种子=3∶1),种子上面再铺放一层20cm厚的湿砂,最上面覆盖10cm的土,以防止砂子干燥。坑中央要竖插一小捆高粱秆或其他通气物,使坑内种子透气,防止温度升高致种子霉变。如种量少,可在室内堆积,即将种子和3倍量的湿砂混拌后堆积室内(堆积厚度50cm左右),上面可再盖一层15cm厚的湿砂。也可将种子混砂后装在木箱中贮藏。

10.种子净度(又称种子清洁度)是纯净种子的重量占供检种子重量的百分比。种子净度=(纯净种子重量÷供检种子重量)×100%。

种子饱满度 衡量种子饱满度通常用它的千粒重来表示(以“g”为单位)。11.发芽率=(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发芽势=(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

12.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药用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1)红四氮唑(TTC)染色法即2,3,5氯化(或溴化)三苯基四氮唑简称四唑或TTC法,其染色原理是根据有生活力种子的胚细胞含有脱氢酶,具有脱氢还原作用,被种子吸收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参与了活细胞的还原作用,故不染色。由此可根据胚的染色情况区分有生活力和无生活力的种子。2靛红染色法又称洋红染色法。它是根据苯胺染料(靛蓝、酸性苯胺红等)不能渗入活细胞的原生质,因此不染色,死细胞原生质则无此能力,故细胞被染成蓝色。根据染色部位和染色面积的比例大小来判断种子生活力。

13.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种皮限制。豆科植物的种子(如黄芪、甘草)②胚未成熟:后熟是指种子采收后需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达到真正的成熟,才能萌发的过程。③萌发抑制物质的存在。④次生休眠。

14.种子精选的方法有风选、筛选、盐水选。种子消毒:药剂消毒种子分药粉拌种和药水浸种两种方法。

15.播种方法播种方法一般有条播、点播和撒播。大田直播以点播、条播为宜。播种量是指单位面积土地播种种子的重量。播种量(g/亩)=[每亩需要苗株数×种子千粒重(g)]/[种子净度(%)×种子发芽率(%)×1000]

16.移植(1)草本药用植物的移植。先按一定行株距挖穴或沟,然后栽苗。一般多直立或倾斜栽苗。深度以不露出原入土部分,或稍微超过为好。根系要自然伸展,不要卷曲。(2)木本的移植造林。木本药用植物可以零星移植,最好是移植造林,以便于集中管理。集中还是分散的问题,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处理。木本定植都采用穴栽,一般每穴只栽1株,穴要挖深,挖大,穴底土要疏松细碎。先覆细土,约为穴深的1/2时,压实,提一提;再覆土填满,压实,最后培土稍高出地面。

17.原原种。指由育种者育出的种子,是育种单位向生产单位提供的纯度、质量最高的种子。

18.原种是指育成品种的原始种子或由生产原种的单位生产出来的与该品种原有性状一致的种子。通常采用“三圃法”生产原种。在无原原种情况下,由生产单位自己生产原种。这个方法的一般程序是在大田中(选择圃)选优良单株在株行圃进行对优良株行比较鉴定在株系圃选择优良株系比较试验在原种圃优系混合生产原种。

第五章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

1.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是研究野生药用植物通过人工培育,使野生变为家种,以及研究将药用植物引种到自然分布区以外新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2.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意义:①丰富本地区药用植物资源。如西洋参。②可以提高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如天麻、罗汉果、杜仲。③可以保护药用植物资源,控制野生资源日益减少。

3.国外关于植物引种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几种主要学说:①达尔文的遗传变异学说②德国林学家迈依尔气候相似论。③俄罗斯的米丘林“风土驯化理论和方法”,风土驯化的两条原则:实生苗作为风土驯化材料,使其在新的环境影响下,逐渐改变原来本性,适应新的条件,达到驯化效果。采用逐步迁移播种的方法。④栽培植物起源中心学说。⑤生态历史分析法。

1.我国关于植物引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1合引种驯化方法

2张春静的顺应与改造相结

贺董保华(1987)的地理生态生物学特性综合分析方法

3谢孝福的协调统一原则 善安的生境因子分析法4

2、药用植物引种驯化的步骤:①准备阶段种所必需的资料③制定引种计划。

调查引种的种类。②掌握引3.引种驯化的基本方法(1)简单引种法(2)复杂引种法①进行实生苗多世代选择。②逐步驯化。

4.引种材料的处理与繁殖(1)繁殖材料的处理①新鲜繁殖体的包装运输。必须给以保湿保鲜。②检疫与消毒处理。(2)播种育苗播种育苗是引种驯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植物适应性的措施之一。(3)扦插繁殖(4)嫁接

5.幼苗锻炼与培育①幼苗锻炼幼苗,尤其是实生苗,容易适应改变了的新环境。②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节与控制。③逐步迁移与多代连续培育。

6.小环境小气候的选择与建造选择:小环境、小气候还可利用一些与引种植物生态习性相近似的植物作指示植物。有冷杉的地区,标志着环境寒冷、湿润。

7.选择与杂交育种:选择可以分为不同地理种源的选择和变异类型的选择两个方面。

8.1.设施栽培和无土栽培及生物工程在植物引种中的应用。2.无土栽培3.生物工程

9.药用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对药用植物,至少可从以下四方面去衡量:①与原产地比较,植株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一定产量。②没有改变原有的药效成分和含量以及医疗效果。③能够以原有的或常规可行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生产。④引种后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第六章

1.草本药用植物的间苗、定苗、补苗。中耕除草与培土以人工除草为主。2.肥水调控施肥技术:①适当灌溉.水肥配合,肥效便会明显提高。②适当深耕。土壤容纳更多水分和肥料,而且也促进根系发达,能提高肥效。③改善光照条件。施肥能够增产的原因是改善植物光合作用。④改善施肥方式。

3.灌溉与排水:地面灌溉、喷灌、滴灌。排水分明沟排水和暗管排水。

4.打顶和摘蕾是利用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人为调节植物体内养分的重新分配,促进药用部位生长发育协调统一,从而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1.人工授粉:风媒传粉植物(如薏苡)人工辅助授粉及人工授粉方法因植物而有不同。薏苡采用绳子振动植株上部,使花粉飞扬,以便于传粉。砂仁,采用抹粉法。

4.木本药用栽植密度是木本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的核心。特别是矮化密植和计划密植被认为是以加大栽植密度为中心,对传统的大冠稀植栽培制度的革新和突破。

5.根据药用木本植物不同生长期的养分需求特性,合理施用基肥、种肥或进行合理追肥。在播种前或移栽前耕地时,可施用长效肥作基肥。

第七章药用植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1.在药用植物栽培生产或中药材贮藏过程中,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正常新陈代谢遭到破坏和干扰,从生理机能到形态构造上发生一系列反常的病变现象,称为病害

2.药用植物致病的因素称为病原,病原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由非生物因素如干旱、洪涝、严寒等不利的环境因素或营养失衡等所致的病害,没有传染性,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如真菌、细菌、病毒等侵入植物体所致的病害,具有传染性,称为侵染性病害或寄生性病害。

3.药用植物虫害种类很多,主要为昆虫,其次为螨类、蜗牛、鼠类等。4.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其基本特征是由头、胸、腹三个体段构成。

5.昆虫个体发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胚胎发育,由卵受精开始到孵化为止,是在卵内完成。第二阶段为胚后发育,是由卵孵化成幼虫后至成虫性成熟为止的整个发育时期。

1卵

2孵化、生长和蜕皮3变态4羽化和产卵

6.昆虫完成了一个世代的全部经历,称为生活史。

第八章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与质量管理

1.根据不同药用部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采收分为根和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全草类、果实和种子类。

2.凡在产地对药材的初步处理与干燥,称之为“产地加工”或“初加工”。药房、药店、饮片厂、制药厂或病人对药材进行的再处理,则称为 “炮制”。

3.药材干燥的经验鉴别亦很重要。常用的经验鉴别法有:①干燥的药材断面色泽一致,中心与外层无明显的分界线。如果断面色泽不一致,说明药材内部还未干透。断面色泽仍与新鲜时相同,也是未干燥的标志。②干燥的药材相互敲击时,声音清脆响亮。如是噗噗的闷声,说明尚未干透。一些含糖分较多的药材,干燥后敲击声音并不清脆,则应以其他标准去判定。③干燥的药材质地硬、脆、牙咬、手折都费力。质地柔软的尚未干燥。④果实、种子类药材,用手能轻易插入,感到无阻力,牙咬,或手掐感到较软,都是尚未干透的表现。⑤叶、花、茎或全草类药材,用手折易碎断,叶、花手搓易成粉末,都是干透的标志。柔软不宜折断、粉碎的,则说明未干透。

4.中药材的包装要求:中药材包装和其他物品包装一样应满足:延长保质期;控制或不带来二次污染;保持原有成分和药效;包装成本要低;增加外观美感;贮藏、搬运方便、安全。同时中药材的包装还应当努力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机械化。要求包装的类型、规格、容量、包装材料、容器的结构造型、承压力以及商品盛放、衬垫、封装方法、检验方法等做到统一规定。无公害中药材作为中药材生产的方向,其在内在品质及栽培管理方面比传统中药的要求更为严格。同时无公害中药材的包装除符合上述包装的基本要求外,还须符合以下要求:①安全性。包装材料本身要无毒;②可降解性。包装材料,应具有降解性;③可重复利用性。可持续发展;④稳定性。不受周围环境条件影响;也不与被包装药材起任何反应,而改变药材功效;⑤合法性。有关部门批准,并符合有关标准。

5.贮藏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对药材水分含量应经常抽检,以免产生霉变等不良后果。②堆放要整齐,要留有通道、间隔和墙距,以利抽检及空气流动。③不同种类药材应分别堆放,特别是吸湿性强的药材更应分别堆放,以免引起其他药材受潮。各种药材应挂上标签,并在上面注明植物学名、产地、数量、加工方法及等级等。④易碎药材,不能重叠堆放。

第九章

1.药用植物无公害栽培,目的是采用栽培手段调节药用植物与产地环境关系,生产无公害的优质中药材。无公害中药材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药材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并经有资格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的未加工或者初加工的中药材产品。

2.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要求中药材产地的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要求中药材产地的灌溉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3.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施肥原则无公害中药材生产的施肥原则应是: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

4.综合防治的策略。即运用农业的、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方法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段,把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特别是其中以生物防治为基本手段的无污染新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相关方面的研究已在我国“六五”、“七五”、“八五”规划期间进行了全国性协作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许多成果可以有目的地引入、应用到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中来。

5.持续农业是当代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其核心是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保护环境,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

6.设施农业是指具有一定的设施条件,能在局部范围内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象环境因素,为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

7.无土栽培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常用于药材生产的有以下几种形式:营养液培养(水培)技术、砂培技术、有机质培养技术等。

水培一次性投资大,用电多,肥料费用较高,营养液的配置与管理要求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有机质培养相对投资较低,运行费用低,管理较简单,同时也可生产优质药材。

8.应用生物技术开展药用植物快速繁殖、资源保护应用

(一)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药用植物的脱病毒、快繁、保存和纯化。①稀缺或急需药用植物良种的快速繁殖 ②杂种一代及基因工程植株的快速繁殖 ③濒危植株的快速繁殖 ④带病药用植株的脱毒

(二)建立药用植物种质基因库

9.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其他国际农业机构纷纷向许多国家推荐以色列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1)以高科技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 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水平。大力发展灌溉、节水和污水处理技术。以色列创造了世界领先的节水滴灌技术并实现了全国普及,在污水回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海水淡化也是以色列水资源开发领域发展迅速的高技术产业。重视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培育优良作物和禽畜品种。特别是培育良种与温室大棚相结合的现代生产模式成果显著。在农业发展中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温室种植方面,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软件,对温室的施水、施肥、气温及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自动化控制。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成功探索取决于以色列始终坚持走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道路。通过科研+人才+生产的紧密链接,成功地构建了一个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模式。

(2)农业发展的丰厚人文基础,热爱土地、重视农业的传统。爱农务农的社会风气。以农为本的集体组织。

篇3:药用植物复习题

1 广西红树植物资源的基本状况

1.1 面积动态与分布

2 0世纪5 0年代初期, 广西的红树林面积约有1.5 9万h m[2,3]。1981~1986年广西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为8000 hm2左右[4]。1988年11月和1989年2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遥感室对广西沿海的红树林进行了卫星图象片分析, 得出红树林面积为5654 hm2[5], 但林鹏等认为该数偏大, 仅以80%计之为4523hm2[6], 而范航清经对比分析, 认为该数据比海岸调查资料可靠[1]。2003年, 李春干等采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红树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确定广西现有红树林面积为8374.9 hm[2,7]。占全国红树面积的38%, 在我国各省中占第二位[8]。现有红树林中, 堤前红树林占红树林总面积的74.14%[9]。表1列出了不同时期广西林业部门和红树林研究部门采用的红树林面积数据[10~16]。见表1。

注:1999年数据根据广西各县区199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小班数据库统计。*为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提供的数据, 引自文献[10]

红树林分布与生长状况受气温、洋流、波浪、岸坡、盐度、潮汐、底质等多种因素影响[17]。李春干[2]采用遥感、GIS和GPS技术对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红树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结果表明, 在宏观上广西沿整个海岸带都有红树林分布, 并在整个海岸线呈展开式均匀分布。其多分布在具有明显滩面的海湾或海河口汇合处的滩涂及其附近[18], 分布比较均匀, 但局部相对比较集中, 主要分布于茅尾海、铁山港、大风江、珍珠港、廉州湾、防城港、和单兜海, 其它港湾相对较少[9]。

1.2 种类

广西红树植物种类的报道较多, 不同的学者意见有所差异[19,20,21,22,23]。广西的红树植物种类丰富, 范航清 (1995) 记载7科10属10种[24];林鹏记载 (1997) 7科10属11种[20];梁士楚 (1998) 记载10科14属14种[25];梁士楚 (1999) 又记载8科11属11种[18];徐淑庆等[26]在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的走访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广西红树植物共有真红树8科l1种, 半红树6科8种 (表2) 。按照1995年林鹏、傅勤[27]提出红树林区植物类型与鉴别标准, 结合上述的研究结果, 本文认为广西现有真红树为8科11种, 半红树为6科8种。见表2。

2 广西药用红树植物种类

早期林鹏[28]曾提出广西红树林药用资源示范区沿海分布有12科16种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 即:木榄、秋茄、老鼠勒、榄李、海漆、白骨壤、银叶树、海芒果、黄槿、杨叶肖槿、红海榄、桐花树、卤蕨、尖叶卤蕨、水黄皮、钝叶臭黄荆, 其中前10种有药用价值。邵长伦等[29]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共有红树植物20科37种, 已发现具有药用价值的有23种, 分别是:老鼠簕、小花老鼠簕、榄李、白骨壤、苦郎树、木榄、秋茄、红海榄、海莲、角果木、红树、银叶树、阔苞菊、水黄皮、黄槿、杨叶肖槿、桐花树、海漆、海檬果、杯萼海桑、海桑、玉蕊、木果楝。本文结合广西红树植物种类及民间应用情况[30], 归纳出目前广西具药用价值的红树植物种类, 真红树为6科9种, 半红树为6科8种, 见表3。

3 广西药用红树植物的民间应用

2007年至2009年笔者为了解广西海洋药物的民间应用情况, 对广西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等地海洋药物资源民间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专项调查, 并对252种广西海洋药用动物、植物及矿物进行了分类、采集、鉴定及拍摄, 随后又通过查阅《广西中药资源名录》、《广西本草选编》、《广西中药志》等文献资料, 初步掌握了广西药用红树植物的民间应用情况 (表3) 。

从表3可以看出, 民间对广西药用红树植物的应用有两个显著特点: (1) 药用部位涵盖全植株, 包括叶、花 (花梗) 、胚轴、种子或种仁 (种子油) 、根或根皮、茎、树皮 (树皮胶) 、树汁等各个部位, 也有全草入药使用;既有自然状态的应用, 也有加工提取后应用 (如种子油) 。 (2) 药用病症广泛, 既可外用治疗皮肤病 (如湿疹、溃疡、癣疥, 脓疱疮) 、念珠菌性阴道炎、跌打外伤出血、水火烫伤等, 也可用于内服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多种疑难杂症, 病种涉及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胃肠道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 还有用于解毒、避孕、驱虫、镇痛等。从这些民间应用的情况来看, 广西沿海一带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海洋药用植物的经验, 这将为我们开展广西药用红树资源的研究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

△表示成功引种的红树物种;☆表示最新的天然分布种

3 小结

综上所述, 广西有丰富的红树植物资源, 其民间亦有丰富的药用红树植物的经验, 这为研究药用红树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证。但由于海边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 使用红树植物防治疾病的机会越来越少;并且, 随着经济的开发, 围海填海等, 红树林资源也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应加快对药用红树植物研究的步伐, 在了解民间使用药用红树植物的基础上, 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药物研究, 揭示他们的药效物质基础, 从而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红树植物药物。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同时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制订更加严厉的法规, 加大对损害包括药用红树在内的红树植物行为的打击力度, 确保对该国家二类保护物种的保护;二是在开展药用红树研究中, 着重选择其叶、花、果等部位进行研究, 尽量不选择根、茎、树干用为研究对象, 同时, 应用现代繁育技术开展组胚苗的技术研究与推广, 不断扩大药用红树的种植面积。这对广西红树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T为真红树植物, semi为半红树植物;☆表示广西民间应用情况

摘要:本文基于现有文献, 回顾了近60年来广西红树植物分布面积、红树植物种数的变化, 着重讨论了具药用价值的广西红树植物种类 (真红树为6科9种, 半红树为6科8种) 与分布, 同时对这些药用红树的药用部位及民间应用总结的功效作了挖掘整理, 并提出开发研究药用红树的两点建议, 为广西药用红树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篇4:药用植物越冬

黄连:黄连冬季培土壅蔸能促进黄连幼苗的生长发育,使其根茎生长,根系的深度相应增加,减轻或避免低温冻害对根系造成的伤害,避免冻坏芽苞,有利于植株生长。培土时,挖起畦沟内的土壤,捣成疏松碎土,均匀撒于畦上。适于培土壅蔸越冬的药材还有黄芪、人参、西洋参等。

巴戟天:巴戟天为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植物,以根入药。生长2~3年后的植株,其根的生长已进入旺盛期,为防止其茎叶徒长,可在每年的冬季,结合插条的准备,将已老化呈绿色的茎蔓从基部剪下,用作扦插繁殖的材料,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同时促进营养物质向根部积累,从而达到安全越冬、提高产量的目的。适宜修剪越冬的药用植物还有连翘、枸杞、栀子、金银花、玫瑰花、五倍子、花椒等,但修剪后都要进行中耕除草、施肥,使植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

川芎:入冬后当川芎的地上部分枯黄时,应进行第4次中耕除草,先扯去地上部分,再中耕除草,并将行间泥土壅于行上,以保护根茎越冬,药农称之为“蓐冬药”。此外,党参入冬前也要进行一次“蓐冬药”,第二年春用齿锄将枯茎杂草锄除,再用火烧掉做肥料。

砂仁:砂仁种植后,若管理不善,加之常年的雨水冲刷,常会造成根状茎裸露,影响生根、抽笋和抽生花序,并且开始衰退,分生植株逐渐纤弱矮小,不开花或少开花结果,遇寒流侵袭,往往容易枯死败苗。入冬前,衰退老苗群应割去老苗和枯老匍匐茎,挖松空地,重施有机肥,用客土进行培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促苗生长,恢复苗群长势,确保植株安全越冬,为翌年稳产高产打下基础。

罗汉果:罗汉果的种薯块不耐低温,为了保证翌年能正常萌发,在入冬前要就地培土埋薯越冬。培土前要剪去老蔓,只留30厘米左右的主蔓,然后就地挖土把种薯块和主蔓埋起来,培土厚度为20~30厘米,再盖一层草,防止种薯块越冬受冻。此外,栝楼在南方可安全越冬,而在华北、东北一带则必须在上冻前剪去过长茎蔓,只留离地约1米长的茎蔓盘在地面上,每墩覆一土堆,高约30厘米,保护栝楼越冬。翌年3月,扒开土堆,以利新芽出苗早、生长快。

贝母:冬至前后,在土壤封冻前,每667平方米施1500~2000公斤土杂肥于贝母行间,这样不仅能提高地温,起防冻保暖作用,还能起到冬肥春用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冬肥能够满足整个生长期植株对养分源源不断的需求,多数越冬药材植株均可重施土杂肥以保护药材安全越冬,如黄芩、泽兰、穿心莲等。

篇5:药用植物复习题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重点)

理解:植物细胞的主要组成。识记:细胞器及其类型与主要功能。

2、细胞后含物主要类型、显微特征,细胞壁构成及特化。(重点)识记:细胞后含物的种类及显微特征,细胞壁的组成。理解:纹孔及纹孔类型。

3、植物细胞的分裂。(一般)理解:植物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植物组织的概念、功能;维管束的基本组成。(重点)理解:植物组织的功能,维管束的基本组成。识记:植物组织的概念、维管束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2、植物分生组织的分类及其活动结果、植物成熟组织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植物体的分布;维管束的类型及其在植物类群中的分布。(次重点)

理解:植物分生组织的分类及其活动结果、植物成熟组织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植物体的分布;不同类型的维管束在植物类群中的分布。

识记:维管束的类型

3、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类型和细胞学特征。(重点)

识记: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类型和细胞学特征。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 根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根的形态特征和根的类型。(重点)理解:根的‘三性’。

识记:植物器官概念、类型;根的类型、根系的类型;变态根的种类。

2、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沟造。(重点)

理解: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构造向次生沟造转变的过程。识记:根的初生构造及其构造特点。

3、根的异常构造。(一般)

第二节 茎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茎的形态。(重点)

理解:茎的外部形态特征;茎的变态(地上茎)。识记:茎的类型;茎的变态(地下茎)。

2、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及各种类型的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重点)

理解: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中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 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双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异常构造;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单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

识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及构造特点。

3、裸子植物茎的构造和茎的异常勾造。(一般)

第三节 叶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叶的形态。(重点)

理解:确定叶形的原则;叶片的分裂(浅裂、深裂、全裂);叶的变态。识记:叶的组成(叶柄、叶片、托叶);叶脉和脉序(平行脉序,网状脉序);单叶与复叶以及复叶的类型;叶序的概念及类型。

2、叶的内部构造。(重点)理解: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识记: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

第四节 花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花的形态。(重点)理解:花的含义及功能。

识记: 花的基本组成;花萼和花冠的形态特征及花冠的类型; 雄蕊的组成和类型; 雌蕊的组成;雌蕊的类型(单雌蕊和复雌蕊);子房的位置(上位子房、下位子房、半下位子房);胎座概念及类型(边缘、侧膜、中央等胎座);胚珠的构造及类型。

2、花的性质。(重点)

理解:花的类型(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单被花和重被花、两性和单性花、整齐和不整齐花)。

3、花程式和花图式。(一般)

4、花序。(重点)

理解:花序的概念、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的定义。识记: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的类型。

5、花的生殖(传粉、受精)。(次重点)理解:双受精的过程。识记:双受精的定义。

第五节 果实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果实的发育来源及果实的构成。(重点)理解:果实的形成;果实的组成和构造。识记:真果和假果的概念。

2、果实的类型。(重点)

识记:单果的类型; 聚合果的组成和类型;聚花果的组成。

第六节 种子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种子的形态特征。(次重点)理解:种子的发育来源。

识记:种子的构成;种皮上的种脐、种孔、种脊、合点、种阜、假种皮。

2、种子的类型。(重点)理解: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识记:胚的组成。

第五章 藻类植物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分门;常见药用藻类。(次重点)识记: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分门;常见药用藻类。

2、藻类植物的世代交替。(次重点)理解:藻类植物的世代交替。

3、海带的形态特征及其药用部位。(一般)

第六章 菌类植物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菌类植物的营养方式。(重点)识记:共生、寄生、腐生的定义。

2、菌丝组织体及其常见类型。(重点)

识记:菌丝组织体、菌核、根状菌索、子实体、子座的定义。

2、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特征,真菌的分门。(一般)

3、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的主要特征;冬虫夏草、茯苓、灵芝、马勃等的形态特征及其入药部位。(次重点)

第七章 地衣植物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地衣的构造。(次重点)

理解:地衣中藻类与菌类的共生关系。识记:地衣的类型。

2、叶状地衣的构造。(一般)识记:同层地衣和异层地衣。

第八章 苔藓植物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苔藓植物基本特征以及苔纲和藓纲的区别。(次重点)

理解:苔藓植物基本特征;苔藓植物与其它高等植物的区别;苔纲和藓纲的区别。

2、地钱的主要形态特征。(一般)

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主要的化学成分、蕨类植物门的分纲依据。(一般)

2、蕨类植物体的形态特征、蕨类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以及孢子囊的形态特征。(次重点)

理解:蕨类植物体的形态特征;蕨类植物孢子体和配子体以及孢子囊的形态特征。

识记:大型叶与小型叶;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形叶与异形叶。

3、卷柏、紫萁、海金沙、绵马鳞毛蕨、石韦的形态特征及其入药部位。(一般)

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重点)理解: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2、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在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重点科及其常用的药用裸子植物。(次重点)

理解:重点科及其常用的药用裸子植物。

识记: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在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上的主要区别。

3、松科、麻黄科的主要特征;银杏、马尾松、红豆杉、草麻黄的形态特征及其入药部位。(一般)

进行论述)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1、被子植物的分类和分类系统。(次重点)理解:真花学说和假花学说。

识记:被子植物的分类;分类系统的种类。

2、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离瓣花亚纲与合瓣花亚纲的主要特征;重点科属拉丁名及其主要特征;常用药用植物的学名及其入药部位。(重点)理解:双子叶植物纲与单子叶植物纲主要特征及区别;离瓣花亚纲与合瓣花亚纲的主要特征及区别。

识记:重点科拉丁名及其主要特征;常用药用植物的学名及其入药部位。

3、以下类群的主要特征及“()”内的重点药用植物及其入药部位:(重点)

(1)双子叶植物纲。

离瓣花亚纲:蓼科(掌叶大黄、何首乌)、毛茛科(毛茛、乌头、黄连)、木兰科(厚朴、五味子)、十字花科(菘蓝、独行菜)、蔷薇科(龙牙草、掌叶覆盆子、皱皮木瓜、桃、)、豆科(合欢、决明、甘草、野葛)、大戟科(大戟)、锦葵科、五加科(人参、三

七、细柱五加)、伞形科(当归、川芎、柴胡、防风)。

合瓣花亚纲:萝藦科(萝藦)、唇形科(丹参、薄荷、益母草、紫苏)、茄科(宁夏枸杞、洋金花)、玄参科(玄参、地黄)、茜草科(栀子、茜草)、葫芦科(瓜蒌)、桔梗科(桔梗、沙参、党参)、菊科(红花、白术、苍术、蒲公英、)。

(2)单子叶植物纲。

篇6:药用植物学论文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

摘要:

目的 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 定等原因引起的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情况,并纠正药材标 准中有关蕨类植物基源的相关问题。方法 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 市自治区的药材标准,找出收载来源于蕨类植物的药材,对原植 物基源有疑问的种类,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 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 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药材中,来 源于蕨类植物的共有27科88种,其中植物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 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53种,由于分类系统变化而造 成拉丁学名或中文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问题 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19种,并对有混淆的种类进行考订纠正。 结论 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但经过研究考订,这 些问题都能得以解决。

关键词:

法定药用植物;蕨类法定药用植物;植物基源考证

“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首先在《中国法定药用植物》一书 提出,后笔者对法定药用植物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法定药 用植物指历版国家标准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版地方标准及 其附录收载的药材饮片的基源植物。植物由于分类系统的变化、种等级分类群的改变、种的鉴定和归并等原因,造成同一植物有 多个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的状况,法定药用植物情况也是如此,这 也是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之一。以往有学者对不同地区、不同民 族对同一药材使用植物种类不同,同一药材名称各异或同一名称 实际药材不同等情况进行过系统考证,但尚未见文献或着作对药材 的植物基源由于分类鉴定等原因造成的混乱情况进行过考证研究 .为此,笔者收集了我国以中国药典为代表的收载药材的各类国 家标准、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药材标准120余册,对这些 标准收载药材的植物基源进行考订归纳。现首先报道蕨类法定药 用植物基源考证的情况。

1、蕨类法定药用植物考证概况

我国蕨类法定药用植物共有27科88种,经考证,其中53种基源 鉴定清晰,标准所用名称正确规范,不同标准间使用相同的中文 名和拉丁学名,所用拉丁学名和中文名与《中国植物志》或Flora of China(以下简称FOC)相同,如扁枝石松Diphasiastrum complanatum (L.)Holub、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P.Beauv.)Spring、贯众Cyrtomium fortune J.Sm.等。而35种 植物基源在分类变化、种等级鉴定、中文名称或拉丁学名等方面 存在问题,其中由分类系统的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5种,由于种等 级分类群的意见分歧或种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的拉丁学名混 淆的11种,另有中文名称的误用,把中文别名当做正名或把中文 植物名和药材名混淆的共19种。

2、分类系统的变化

石松科垂穗石松Lycopodium cernuum L.收载于湖南药材1993 、四川药材等;灯笼草Palhinhaea cernua(L.)Franco et Vasc.收载于湖南药材;而《中国植物志》收载垂穗石松 Palhinhaea cernua(L.)Vasc.et Franco.石松科有灯笼草属和 垂穗石松属,秦仁昌(1978)分类系统和秦仁昌、吴兆洪(1991 )分类系统以前者命名,而《中国植物志》以后者命名 , 两者实 为同一属Palhinhaea Franco et Vasc.但FOC、Christenhusz线 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等系统又把垂穗石松属并入石松属 Lycopodium L.,故使该属的名称复杂化,其实,上述标准和植物 志收载的3个名称为同一种植物。灯笼草属中文名采用时间较早, 现《中国植物志》的垂穗石松属一名现使用普遍,故以采用该名 较好,另该种为该属的模式种,故名称采用垂穗石松Palhinhaea cernua(L.)Vasc. etFranco为好,考虑到灯笼草一名在以往使 用时间较长,可将灯笼草作为别名。

石松科藤石松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Spring) Holub ex Dixit收载于广西瑶药一卷和贵州药材等;藤 子石松Lycopodiastrumcasuarinoides(Spring)Holub.ex Dixit 收载于广西药 材; 石子藤石松Lycopodiumcasuarinoides Spring收载于四川药材1977Lycopodium L.为石松属 Lycopodiastrum Holub.ex Dixit为藤石松属,此在秦仁昌分类系 统、《中国植物属志》、《中国植物志》中均如此分 类,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2011)等系统把藤石松 属并入石松属Lycopodium L,故出现了Lycopodium casuarinoides Spring一名,上述标准收载的3个名称实为同一种 植物。秦仁昌(1978),秦仁昌、吴兆洪(1991),《中国植物 志》和FOC分类系统均把藤石松属作为独立的一属,中药标准中亦 多采用Lycopodiastrum Holub. ex Dixit这一属名,另藤石松为 藤石松属的模式种,故认为名称应 采 用 藤 石 松 Lycopodiastrum casuarinoides(Spring) Holub ex Dixit,石 子藤石松为别名,藤子石松为不规范名称,不应采用。

木贼科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收载于福建 药材和上海药材1994附录;节节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a (Desf.)Boerner收载于部颁标准藏药1995附录。秦仁昌分类系 统和《中国植物属志》中木贼科有问荆属EquisetumL和木贼属 Hippochaete Milde两属,《中国植物志》把此二属合并为木贼属 Equisetum L一属,现代分类系统均按《中国植物志》的归属方式 处理,上述标准收载的两名称实为同一种,认为该种拉丁学名以 采用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为好。另鸭跖草科 Commelinaceae有植物中文名亦为节节草Commelina diffusa Burm. f.,应注意区别。阴地蕨科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 ( Thunb.)Sw.收载于药典1977等;阴地蕨Scepteridiumternatum (Thunb.) Ly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薄叶阴地蕨Scepteridium daucifolium (Wall. exGrev.) Ly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 而《中国植物志》收载薄叶阴地蕨Botrychium daucifoliumWall. 阴地蕨科在秦仁昌分类系统和《中国蕨类植物属志》中,均有小 阴地蕨属Botrychium Sw假阴地蕨属Botrypus Michx和阴地蕨属 Scepteridium Lyon三属,195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阴地蕨科 仅有阴地蕨属一属,即上述3属的拉丁属名均归至阴地蕨属 Botrychium Sw.;FOC、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和张宪春的现 代分类系统亦均将3属归至阴地蕨属Botrychium Sw.一 属,且把 阴地蕨科并入瓶尔小草科。故Botrychium ternatum (Thunb. )Sw.和Scepteridiumternatum(Thunb.)Lyon.实为同一种, Botrychiumdaucifolium Wall.和Scepteridium daucifolium (Wall.ex Grev.)Lyon.亦为同一种。故认为该2种的名称应分 别采用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和薄叶阴地蕨 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

3、种等级分类群的处理和鉴定

卷柏科垫状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 Grev.) Maxim.收载于中国药典版和中国药典版等;垫状卷 柏Selaginellatamariscina(Beauv.)Spr.var.pulvinata Alston收载于贵州药材1965.垫状卷柏作为一个独立的种早在 1859年就已经确定,其间虽有研究认为其是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的变种,但因形态与卷柏区别明显, 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目前已经没有争议,且中国药典等大部分标准收 载的拉丁学名均为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Grev.) Maxim.,《中国植物志》亦采用该拉丁学名,故应定论用此拉丁学 名。木贼科笔管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subsp.debile (Roxb.ex Vauch.)Hauke收载于广西壮药2011二卷;节节草 Equisetum debile Roxb.收载于北京药材;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Roxb.收载于部颁标准成方九册1994附和福建药材2006.该 种中文名应为笔管草,节节草系误用 ,节节草为笔管草的原亚 Equisetumramosissimum Desf,应予纠正。关于本分类群等级的处 理,目前尚有争议。《中国植物志》作者经过对国内各主要标本 馆所藏大量标本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有关 标本为很典型的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但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的有关标本则很难确定是Equisetumramosissimum Desf.还是Equisetum debile Roxb.ex Vauch.故《中国植物志》赞成R. L. Hauke(1962)的观点,即对本分类群采用亚种的概念。考虑到本分类群等级的处理尚有争议,国内许多地方植物志如《浙江植物志》等仍采用种的概念,且中药材标准亦大多作为独立的种收载,故宜用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 Roxb.ex Vauch.的表述为宜。海金沙科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Thunb.)Sw.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1977、1985、1990、1995、、部标成方十册1995附录等;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Cav.) R. Br,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附录和中国药 典2015附录等; 狭叶海 金 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收载于福建药材2006和湖南药材2009;小叶海金沙Lygodium scandens(Linn.)Sw收载于广西瑶药2014一卷等。对上述相关植物,《中国植物志》收载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狭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和小叶海金沙Lygodiumscandens (Linn.)Sw.3种,其中Lygodium scandens(Linn.)Sw.和Lygodium microphyllum(Cav.)R.Br.实为同一种植物小叶海金沙,前者为正名,后者为异名;FOC把其拉丁正名和异名互换,变为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Cav.)R.Br.,而把Lygodium scandens(Linn)Sw.作为小叶海金沙的异名。另FOC把 狭叶海金沙Lygodiummicrostachyum Desv.并入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合为一种。

据《中国植物志》载,狭叶海金沙与海金沙的区别为不育羽 片的末回小羽片掌状深裂,裂片长而狭,能育羽片有不育的长尾 头实际海金沙的形态变异很大,其植株下部明显具有狭叶海金沙 上述特征,故仅凭局部的标本,就定种狭叶海金沙,依据不足, 认为FOC把狭叶海金沙并入海金沙是合理的。小叶海金沙与海金沙 有明显区别,其末回小羽片形小,通常为三角形钝头,叶为薄草 质,叶轴藤本状,粗健;小叶海金沙的2个种加词scandens和 microphyllum在不同的标准均有使用,考虑到后者为中国药典附 录收载,影响力较大,且FOC比《中国植物志》在国际上有更大的 影响力,故认为小叶海金沙以采用拉丁学名Lygodium microphyllum (Cav.) R. Br.更好。鳞始蕨科乌蕨Sphenomeris chinensis(Linn.)Maxon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乌蕨Stenolomachusanum(Linn.)Ching收载于药典1977等。乌蕨属在秦仁昌分类系统及《中国植物志》中均采用拉 丁名Stenoloma Fēe,但据现代研究,该拉丁名不符合命名法,故FOC、Christenhusz线性排列系统及张宪春系统等均将其属名纠正 为Odontosoria Fēe.尽管Stenoloma Fēe的命名不合法,但并不影响实际使用,据文献查阅结果,目前除个别蕨类植物分类文献外,其他罕见有使用Odontosoria chinensis这一学名者,而tenolomachusanum这一学名使用最广 ,收载的标准亦以使用这一学名居多,且也是《中国植物志》使用的正名,故认为在中药材的基源中,乌蕨以使用 Stenoloma chusanum (Linn.) Ching这一学名为妥。蹄盖蕨 科单叶双盖蕨Diplazium lanceum(Thunb.)Presl收载于广西药材1990;《中国植物志》中单叶双盖蕨的拉丁学名Diplaziumsubsinuatum(Wall.ex Hook.et Grev.)Tagawa,而把Diplazium lanceum(Thunb.)Presl作为异名收载。目前植物分类普遍的观点亦与《中国植物志》相同,且在实际研究应用时,亦多使用Diplaziumsubsinuatum (Wall. ex Hook. et Grev.) Tagawa一名,故认为法定药用植物基源中亦应使用这一学名。凤尾蕨科剑叶凤尾蕨Pteriscretica L.收载于贵州药材2003,按《中国植物志》该拉丁学名的原植物为欧洲凤尾蕨,欧洲凤尾蕨分布于欧洲及非洲,我国不产;而剑叶凤尾蕨的拉丁学名为Pterisensi formis Burm.,该种生海拔300米的林下,产海南(崖县、南山岭),也产于印度北部、中南半岛及马来半岛,贵州不产,与欧洲凤尾蕨不同种。另有欧洲凤尾蕨的变种凤尾蕨,形态与前者相似,曾有误定为欧洲凤尾蕨者,故《中国植物志》凤尾蕨项下特列一误定的拉丁学名Pteriscretica auct. non L.凤尾蕨在我国分布广泛,贵州的印江、独山、桐梓、遵义、雷山、贵阳、清镇、平坝、安顺、毕节、大方、安龙、德江等地都有分布,故疑系把凤尾蕨误定为欧洲凤尾蕨。肾蕨科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Linn.)Trimen收载于广西壮药2011二卷。但FOC采用了Nephrolepis cordifolia (Linn.) C. Presl这一学名,而把该标准采用的拉丁学名作为异名处理。认为该标准采用的这一学名为分类着作如《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等所普遍采用,学术论文中亦多使用该学名,故认为法定药用植物中仍 应 使 用 肾 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Linn.)Trimen这一学名。槲蕨科中华槲蕨Drynaria baronii(Christ.)Diels收载 于药典1977、药典1985、药典1990等。中华槲蕨一名在《中国植物志》、FOC、《西藏植物志》等均未见,《中国植物志》收载秦岭 槲 蕨Drynaria sinica Diels, 其中有异名Drynaria baronii (Christ.)Diels,FOC收载秦岭槲蕨Drynaria baronii Diels,故三者实为同一植物。

考虑到该种分布于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地区,用秦岭槲蕨更切 合实际分布。中国药典等标准皆使用Drynaria baronii Diels这 一拉丁学名,故该种宜采用秦岭槲蕨Drynaria baronii Diels这 一名称,中华槲蕨可作为别名。槲蕨科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J.Sm.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1977、和2015等。槲蕨的拉丁学名除上述标准收载的外,尚有Drynaria roosii Nakaike,且为《中国植物志》和FOC的正名,在分类学上以后者使用更多,但在中药学领域,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这一学名使用更为普遍,如中国药典和贵州、内蒙古、新疆 、西藏、台湾等省区的药材标准均使用这一学名,《浙江植物志 》等一些地方志亦使用这一学名,为了避免混乱,在法定药用植 物中仍应保留使用这一拉丁学名。石松科石松Lycopodium clavatum L.收载于中国药典1963和中华药典1930等。按Lycopodium clavatum L.的原植物为东北石松,而石松的拉丁名为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exMurrey.根据中国药典1977对该药材叶大小的描述 , 认 为 上 述 标 准 收 载 的 植 物 应 为 石 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ey.卷柏科毛枝卷柏Selaginella braunii Bak.收载于《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按毛枝卷柏的拉丁学名为Selaginella trichoclada Alston,而Selaginella braunii Bak.为布朗卷柏的拉丁名,从该标准描述该药材茎分枝有毛等特征分析,该种应为毛枝 卷柏Selaginella trichoclada Alston.讨论蕨类植物种类众多,总数达12000多种,不同的分类系统科属概念差别较大,尤其是属等级分类系统变化时,会导致种拉丁学名的改变,出现一种蕨类植物使用多个拉丁学名的情况。且某些属的蕨类植物形态相似,种鉴定或种等级分类群意见相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导致了蕨类植物基源的混乱,尤其是中药专业者对植物分类的变化状况掌握不全,应用到中药材后更容易出现问题。现结合植物分类和中药材标准两方面内容,把中药材标准收载的88种蕨类植物的基源行了查考,基本厘清了这些蕨类植物标准收载和基源的变化状况,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意见,相信会对来源于蕨类植物的中药材植物基源的正本清源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维良,马临科,郭增喜,等。中国法定药用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381.

[2]ZHAO W L.Dissertation on the legal medicinal plants [J].Chin J Mod Appl Pharm(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 34(9):1361-1364.

[3]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543.

[4]湖南省中药材标准[S]. 1993: 158.

[5]四川省中药材标准[S]. 2010: 353-403.

[6]湖南省中药材标准[S]. 2009: 91-250.

[7]张宪春,张丽兵。中国植物志・第六卷(第三分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 58-236.

上一篇:我家的不速之客四年级作文750字下一篇:关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