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申论攻略

2024-05-30

国家公务员申论攻略(通用8篇)

篇1:国家公务员申论攻略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攻略——申论篇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于11月份进行,现阶段考生考生最关心的应该是如何高效复习,取得最大的复习成效,往往因此,考生也频频陷入备考的种种误区中。以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一些备考攻略:

备战申论篇

在公考界中有句传言:得申论者得天下。纵观2017年公考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申论成绩考50多分的占了很大部分,而事实上从以往的申论试卷题目和材料上看难度事宜,考60-70多分的考生也非常多,这说明大多数考生在申论成绩上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努力提升10-15分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也必将笑傲江湖,立于不败。

战略储备

理论知识在申论应考中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考生如果对材料背景比较熟悉,那么作答起来往往会得心应手。建议大家在平时就要多关注中央政策、专项政策、报纸新闻、杂志时文、视频访谈、网媒等,体会一下作者的写作角度、论证方法等,丰富自己的视野,充实自己的储备。

战术演练

申论考试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对所做的题目学会总结、归纳,不能走马观花。申论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应对申论考试,就需要对体系、语言、思维、方法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1、熟悉真题。这是打好申论这场硬仗十分关键。一是国考历年真题。作用:了解国考历年考试情况,把握命题规律,了解命题趋势,掌握答题方法。二是联考、其它省市真题。

2、熟悉公文。申论是模拟机关工作能力的考试形式,建议大家对一些公文形式熟悉一下,掌握其基本写作要求,以便在考试中能够从容应对。

3、练习写字。都说字如其人,在申论考试中能写得一笔好字往往会获益良多。所以,在备考申论的过程中,建议考生可以有意识地练练字,临临字帖。虽然在短时间内自己的字难以达到质的突破,但清晰、规正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这也能为你提分不少。

篇2:国家公务员申论攻略

更多信息请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

更多信息请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

更多信息请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

更多信息请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

做无用功。其次要仔细通读材料,把握每个材料的主题,阅读完后对材料有一个全面把握,明确考试主题与考查考生的能力;最后要在通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每道题目要求进行合理作答,答题时做到言简意赅,字迹工整、字数恰当。

2.对策建议题

根据问题推出对策是申论考试的关键环节,申论考试说难则难,言易则易,难的是很多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无处下手,在通读材料时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慨;易的是不管材料多少,字数多少,内容怎么变,总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背景材料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只要考生抓住主题与核心内容就可以从容作答。在答题时应注意分清层次,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建设,制度法律,监督管理、财政投入、科技创新等几个方面分别展开分析。

3.论述论证题

论述论证是申论考试最重要的环节,论述论证题常见的模式是三段论与四段轮:(1)三段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四段论:阅读材料,概括主题——展开议论,分析原因——联系实际,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升华主题。考生要给以充分重视,通过文字表达来逐步展开论证,论证自己对背景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看法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在答题时按照审题、立意、列纲、论证四个步骤进行,做到主题鲜明、立意新颖、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篇3:国家公务员申论攻略

一、申论发展变化

自从2000年实行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以来, 考试的题型一直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近几年国考申论题型基本保持稳定, 2010年-2012年这三年间, 题型主要是四大题五小题形式, 而2013年-2015年这三年的主要题型为五题, 2016年地市级申论试卷的题型又变为四大题五小题形式, 2017年题型又变成五题。2014年以前申论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时间比较紧张, 很容易影响考生的水平发挥, 造成考生的真实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示, 因此从2014年开始考试时间由15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本次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答题时间仍然为180分钟, 考生的个人能力水平能够更充分的从考试中体现出来。从2011年开始, 申论考试开始按照副省级和地市级职位分别出题, 从历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出, 2011和2012年, 国考申论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主题, 而2013年-2015年试卷的主题又逐渐接近, 2016年省、市两级的试卷又出现了不同的主题, 2017年申论省、市级的试卷主题又一次接近。

二、2017年国考申论特点

1、试题主题接近

从国考申论的两份试卷上来看, 副省级与地市级试题主题回归一致, 2017年国考副省级和地市级试题都是以“城市水系”作为话题, 围绕“水资源”而展开的, 都将谈论的重点聚焦到“生态水系”以及“以水为师”上, 重视水资源的保护, 凸显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智慧。副省级与地市级试题都是围绕着水的智慧而展开, 辐射方向为“水与城市的建设”。考试的主题也由往年的人文与价值、人文与科技的讨论转向人文与生态话题。此次国考材料内容的信息量比较大, 同时覆盖面又很广, 无论是主题还是材料都很接地气,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快速城镇化的中国, 城市发展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关乎这座城市能否适宜百姓居住, 关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本次考试的题量又都改为五题模式, 副省级试题主要是“概括+贯彻+分析+贯彻+作文”五道题目, 地市级试题主要是“概括+分析+贯彻+贯彻+作文”五道题目。

2、关注环境

当前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自古以来城市和水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多城市都是依水而建, 因为有水才有城市的发展, 因此水资源关乎人民的生活, 是一个民生问题。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亟待人类解决。而空气和水资源的问题正是当前中国环境的主要问题, 需要全社会加以重视, 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所以水系的问题即是民生问题, 同时又是中国与世界在未来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在国考申论中考查这个主题就是要让社会重新对水资源重视起来, 继而重视未来的可持发展。

3、重视传统文化

在本次国考申论试题中孔子、老子的言论成为关注的重点, 凸显出一定的哲学智慧, 也充分体现出国家公务员考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 试题中选取材料的范围比较广, 结合了古今中外很多知识, 运用古代城市建设与水系的关系指导现代城市建设的思路。

4、材料阅读难度大

在副省级试题中融入了大量的古文, 增加了材料的阅读难度。在本次副省级试题的材料当中, 首先以古诗开篇, 在材料中又引入了“说文解字”, 用来对水哲学加以介绍。在材料的结尾部分, 使用大篇幅的古文材料, 其中不乏“孔子”、“老子”、“易经”等众多大家的言论, 这无疑加大了阅读的难度, 使考生增加了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虽然试题加大了阅读和难度, 若是考生具备一定文字能力, 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和思考, 对材料中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就能够精准的提取出材料中的要点, 从而得到有用的信息。

5、试题区分度高

在本次申论试题当中, 主要用来区分考生水平的试题为贯彻分析类和作文类题目。在客观题方面, 若是考生对贯彻执行类试题的基本作答方法没有透彻的理解, 在遇到这种新问法的时候就会感觉无从下手, 不能给出清晰的答题思路, 进而导致失分。在作文类题目方面, 作文立意及写作能力能够快速拉开考生的分数。比如, 副省级试题中已经将题目限定为“以水为师”, 考生从哪个方向展开论述成为得分的重点, 也是快速拉开分数的关键。而地市级试题为自主命题作文, 所以如何能够精准的立意是考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也具有较高得分区分度。

6、主题易于把握

材料设置方面主要结合古今中外的案例, 并且和理论观点的方面材料进行交叉设置, 材料不但具有一定科学高度, 同时更加贴近生活, 具有非常鲜明的国考特色。跟往年相比, 这次国考命题的思路比较清晰, 焦点问题突出, 主题鲜明而易于把握, 同时客观题一般都已限定范围, 对于考生提高答题速度及准确性十分有利。

三、总结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的主题聚焦“城市水系”, 主要探讨水与城市二者之间的关系, 试题立意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水资源的重视, 并保护当前的水资源。试题具有一定的考查深度和较高的区分度。考生在作答过程中需要立足当前社会发展, 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并不断的强化应试基本能力, 这样才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杨桂萍.科学备考申论各种题型一一击破[J].时事报告, 2010 (11) :145-148.

[2]程寿煌.公务员录用考试引入申论考试的缘由[J].南方论刊, 2012, 31 (10) :144-148.

[3]肖飞.申论应试必须把握六大要点[J].应用写作, 2016 (1) :46-49.

[4]王鹍.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指导[J].时事报告, 2016 (11) :60-62.

篇4:国家公务员申论攻略

时事链接:

2014年8月,20年来首次大修的预算法进入四审。与现行预算法只字未提预算公开相比,修改后的预算法可谓迈出一大步。不仅将预算公开入法,还规定公开的时效和内容。尤其规定要向社会公开预决算中包含三公经费在内的机关运行经费安排、社会高度关注的政府采购情况,并要对本级政府举债情况作出说明。

财政预算是一个国家的账本,收入与支出连着千家万户。作为规范政府收支行为的法律,预算法修改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深度解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作为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预算关系到几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体现着公民与国家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财政既体现着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也体现着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同时还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财政的基石预算,不仅关系着政府和老百姓的钱袋子,也关系着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关系着公共财产权的实现。可以说,现代预算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组成。

钱袋子权力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的权力。预算法治化,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突破口,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阵地。而对钱袋子的叩问与关注,也必将推动人们进一步培养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

以往预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拍脑袋问题。长期以来由于预算编制缺乏刚性约束,预算调整随意性大,这也造成一些地方往往预算定了不算,根据长官意志随时随意调整,一些拍脑袋工程拆了建、建了拆,财政资金浪费严重。

二是障眼法问题。预算内容不全面,实行选择性公开;语言表达太专业、晦涩,让人看得云山雾罩,不明就里类似这样的看不懂问题,是长期以来许多地方财政预算报告备受人大代表和群众诟病之处。

三是吊胃口问题。跑部钱进是多年来人们对地方向中央各部门争取政策资金的形象说法,其根缘即在于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正是因为跑部管用,谁跑起来、谁跑得勤谁就能钱进,所以各地方才热衷于跑,争着跑,不跑钱就进不来。这种不规范、主观性强的财政资金配置方式,吊足了地方的胃口,形成了一种争相同上级部门拉关系的不正之风,同时也损害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平性,影响了资金的最优化配置。

有效改善预算制度的举措:

在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必须将政府的一切收支纳入公开、透明、可监督的预算体系中,强化公共财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民对预算的参与,既包括对决策的参与,也包括监督环节的参与。预算过程中保障公民权利,对预算的透明性与公开性问题要高度重视。

一是预算公开要做到透明易懂,让公众尤其是纳税人清清楚楚弄明白并有效监督财政资金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花得是否合理、是否用在了刀刃上,而不能成为华而不实、流于形式的花瓶。

二是在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必须强化立法机关对预算的批准、制衡、审议、监督和问责的权力。对有失规范的预算调整行为引入惩戒机制。

三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则需厘清权责关系,推进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法治化,夯实国家治理良性运作的经济基础。要对财政转移支付的设立、使用加以约束和规范,以保证财政资金用得其所。

取消职务消费

时事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其中一大亮点,是对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职务待遇、业务消费进行了改革,把原来合理的、必要的履职保障和合理支出确定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此外,国企负责人再没有其他任何职务消费。

深度解析: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近些年来,由于少部分党政领导尤其是部分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个人消费也在职务消费里出账,职务消费成了铺张浪费、腐败的后花园,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旧有的职务消费类的隐性福利,实际是一种体制内的畸形存在。它一方面造成了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国企主管的身份认同。

而新出台的意见对形形色色的职务消费予以坚决规范,并设定政策红线和相应的专业控制标准,将有助于厘清职务与非职务、业务与非业务的边界,杜绝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行为,营造一个公私有别、责任明晰的履职环境,从而使得国企不致于沦为个别负责人随意取用的口袋。

取消职务消费,是社会公平和反腐倡廉的必然。

对策措施:

第一,要具体界定国企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一方面,设定明确项目是一个办法,如此溢出这些项目的消费将会无所遁形,不能再含含糊糊报销了事;另一方面,确定标准额度。比如,根据级别与业务量,划定相应的额度,不得随意逾越。而较之项目,标准额度可能更具有刚性意义,也便于操作执行。

第二,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为确保取消职务消费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形,还应该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以往的依靠内部审核、监督的做法可以继续使用。但与此同时,要强化外部监督,而外部监督的关键则在于公开信息,企业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完全可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要细化监督程序,要做到严格事前审核、过程审核、结果审核,此外要接受外部第三方机构的严格审计。国企负责人离任时,还要搞离任审核。可以说细化监督程序是保障国有财产、公共利益不被随意侵害的必由之路。

第四,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关键就要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意见》的宣传教育,让国企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意见》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参与到落实《意见》的行动中;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费用的检查和审计,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和违规报账之人,涉嫌违法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要严格执行企业法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做到有权就有责,权责相统一,对取消职务消费不力和设置障碍者,对违规违纪者,除要严肃查处当事人以外,还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惟如此,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才能见实效,也才能有效遏制职务消费腐败。

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

时事链接:

2014年4月,四川达州市一名7岁女童李微微为救一名落水同伴不幸溺亡,当地有关部门为避免其行为被其他未成年人模仿,拒绝将其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但在引发网民热议后,2014年7月,当地计划将其认定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无独有偶,近日广州也接连发生了两起与见义勇为有关的事件。2014年6月27日,5名儿童在白云区钟落潭镇游泳时遇险,不会游泳的阿浩在施救同伴过程中溺水身亡;7月1日凌晨,白云区均禾街发生持刀抢劫事件,18岁的沈俊江和其他3名群众协助围捕,沈俊江被捅伤后不治身亡。

深度解析:

孩子意外落水,让人万分揪心;救助者因救助不当造成溺水身亡,更是令人悲痛欲绝。曾经我们大力宣扬救火少年,褒扬其不畏牺牲的精神。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意识到在一些灾害面前,最需要保护的恰恰是那些孩子,因他们是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伤害。如今社会各界都极力主张孩子们在危险面前要见义智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

见义勇为一定是冒着某种风险,需要极具勇气做出的行为。但风险有大有小,小的可能只是经济损失、身体的轻微损伤,大的则可能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在做出见义勇为的行动之前,施救者也应该评估风险,量力而为。

虽然这些年来呼唤见义智为,特别是一些地方明文规定不提倡学生见义勇为,充满了理性思考。但一些学校在灌输教育理念过程中,往往把牺牲的小英雄当作学校的榜样过度表扬,久而久之,在面临他人危险时,一些孩子就不顾自身能力盲目救人,酿成悲剧。这既无法彰显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更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失守。

对策措施:

鼓励青少年见义智为、见义巧为,并非只需观念一转就水到渠成。除了勇气,青少年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给他们足够的智慧和技能,在危急时刻做出正确的举动。

一是系统性的安全教育应纳入学校教育,自救、救人技能都应成为必修课程,要有心理引导,让孩子懂得见义智为是最佳的选择,即使是失败了,那也不要留下遗憾与自责。

二是政府和学校应联合开展地震、火灾等演习,也出版各种应急手册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

三是社会也应该重视未成年人的安全保护,完善危险场所警示牌等设施。

四是家长也应给孩子传授必要的安全知识,并联合社区、做一些实践演练。

只有安全教育一一落实,见义智为、见义巧为才不会沦为一句口号,真正成为危急关头的救命之策。

纠正畸形考证热

时事链接:

持续多年的职业资格考证热,最近遭泼冷水。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要求取消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等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到明年将基本完成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的工作。所有准入类职业资格均需法律依据,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则由政府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具体认定工作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学会承担。

深度解析:

一是外因,即行业准入有限制。评职称有要求,甚至一些地区居转户的加分项也需要某些证,这些因素都迫使人们加入考证大军。

二是内因,即年轻人出于增加自己职业竞争力的美好初衷,奔证而去。部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发展机会,教学内容陈旧乏味,学生在校期间的自身提升有限,只有从实实在在的证上才能获得一丝心理上的安全感,多一个证似乎就多掌握一些职场竞争力。

职业资格制度,在保证从业人员水平、提升行业管理规范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各种考证之所以被诟病,原因在于一个热字。

一是设证过热,各种职业资格证名目繁多,内容交叉而冗杂,不规范、不必要的项目比比皆是。

二是外因过热,将通过考试取得相关证书看作一种达到其他目的的手段,并不能真正促进行业水平提升,反而阻碍了人才的自由发展。

三是内因过热,盲目依赖本本来证明自己,却依然不具备从业的能力要求,这也折射出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缺失。

中央要求有步骤地取消职业资格许可事项,有助于使得职业资格认定更科学化,也从实质上解除了一些行业的入行限制,降低了门槛,最终有助于促进人才的流动。给职业资格证做减法,对形成行业内健康有序的竞争机制有积极意义。

对策措施:

一是主动去除行政化趋势,让依法行政真正回归。职业资格许可行政化趋势在政府这一只看得见的手操纵之下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要不断缩减行政审批事项,确定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基本的行政准则,确保政府简政放权、依法行政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用制度管住资格证,净化资格证认证领域的风气。政府逐步放开认定工作,就需要积极引导、培养和规范行业协会、学会的发展,使其能树立权威性,有能力长期承担起这一职能;建立健全资格证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职责,创造一个资格证和职业能力相关联的健康行业秩序。

三是各教育单位也需要积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能够不依赖各种证,而是靠自己在学校接受到的思维训练、人格熏陶和思想成长来增加步入社会的勇气。

四是营造公平的竞争秩序,激活劳务市场活力。把人才能力和资格的评价交给用人单位、服务对象来评判,让市场这一只无形之手来决定优胜劣汰。

篇5:国家公务员申论攻略

根据给定材料,结合当前实际,以“物质化时代的精神家园”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撰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1000~1200字。(2012·北京·第四题)

【参考范文】

构筑物质时代的“精神家园”

一个社会的发展,既根植于物质基础,也取决于精神品质。近些年,人们的物质要求得到了满足,然而许多人却觉得“心累”。有人为了房子车子,有人希望加薪升职,有人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人们把名望、地位、金钱当做成功,可只拥有了这些,我们的精神家园却无处安放,人们找不到精神的安宁港湾。

这一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经济、社会发展过快,导致社会相关的软、硬设施建设都还跟不上如此快速的发展脚步。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许多地方政府只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滞后。社会充满浮躁,社会价值观迷失,拜金主义泛滥,享乐主义盛行,有的人追求个人利益,事不关己则高高挂起,充满自私、冷漠,他们失去了原本纯洁的灵魂。公民教育流于形式,许多市民在这样一个物质高速运转的当下,失去最基本的坚守。

“小悦悦事件”是对人性的考验。而这一事件中救助小悦悦的陈贤妹,她的义举善心让无数人感动。与其说我们赞美陈贤妹,倒不如说是我们对重拾传统美德的强烈期盼,当每一个人有困难时,都有别人伸出热情的双手,让你感受到社会温暖。大文豪雨果说:“物质的繁荣我们需要,意识的崇高我们坚持。”“小悦悦事件”警示我们,现代社会建设必须实施“两手硬”的发展战略,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要加快培养现代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营造民主、法制、诚信的现代公民社会,为培养和提升公民意识提供社会的土壤。

构筑“精神家园”需要公众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引导。首先,要解放思想,从传统的“唯GDP”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科学GDP理念。其次,要构建有效GDP统计指标,更多地考虑居民接受文化教育状况、居民收入增长及分配合理状况、就业状况、环境状况等因素,将地方政府的关注点吸引到改善民生和保护环境上来,做到藏富于民,同时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再次,要加强对公众价值观的引导,充分利用媒体制造社会舆论,引导公众破除“财富就是金钱”,“名望和金钱代表成功”的思想。

篇6:国家公务员申论攻略

一、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热点来源。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大纲已经公布,针对新大纲以及今年国家重点关注的方向,华图教育做了相关预测。2017年,总书记以及李克强总理针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作出多次指示。具体如下

(一)弘扬塞罕坝精神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55年艰苦创业,终把荒原变林海。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二)绿色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发展是绿色的基础。绿色是发展目标,也是发展结果。在五大理念上,总书记充分强调了绿色与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三)十九大报告谈到,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

二、申论大作文出题方向预测。

出题方向(一)推荐指数★★★★★: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1)2010年国家公务员省部级大作文,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思想深刻,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总字数900—1100字。在这里,海洋的保护,指的是对生态的保护,海洋的开发,指的是经济的发展。这篇文章实际让我们写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最终实现两者和谐发展。(2)又如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C卷中,请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围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问题,以《谈“发展”》为题写一篇文章。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大约900字左右。

出题方向(二)推荐指数★★★★:生态安全问题。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包括饮用水与食物安全、空气质量与绿色环境等基本要素。可以从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如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C卷中,请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和思考,以《“红线”与“红利”》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观点明确,联系实际;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生态安全红线不能触碰,发展经济可以,但是不能破坏生态红线,不能危害生态安全。

篇7:国家公务员申论攻略

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是一种非常严格的考试,申论文章的写作方法与议论文存在一定区别,条理必须清晰、切忌冗长。而且申论的文章不是散文更不是美文,不要用华丽的词藻,必须坚持原则性,必须拥有果断中肯的原则,切忌观点模糊或者过激。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以某范本进行分题论述。

范本一:请用不超过I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题意解析:字数限定在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练,简明扼要。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随意发挥。

轻重权衡: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在分析题意之后,就应该选择正确的答题步骤:首先,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然后,将勾划出的句子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并且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句。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般为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 事件1 事件2 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②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行分述答题。

③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

④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⑤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上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范本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题意解析: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肯定在给定材料之内,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同样在分析完题意之后选择答题思路,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常用的方法有分层法: 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①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②建立„„制度(体制),„„。③加强„„管理,等等。职能分类法也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还有核心元素分析法,就是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范本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题意分析:文体是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观点一定要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能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内容一定要充实,这就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论述一定要深刻,这就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文章要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文章的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而要贴近材料。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文章必须总体上的有一条比较明显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篇8:公务员11省联考申论真题精析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 水是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 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针对这种观点, 参考给定资料, 写一篇文章, 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阐述。

要求: (1) 自拟题目, 中心明确, 观点鲜明, 联系实际。 (2) 说理充分, 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 (3) 不少于

第一步:审读作答要求

本题要求针对“用水应该是低价的”, 结合给定资料, 写一篇文章, 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阐述。因此, 本题属于“引申论

首先, 必须确定“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这个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其次, 必须明确“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知, 加快推进水价改革, 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 实施“阶梯水价”。这个基本思路与“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观点是冲突的。在论证过程中, 可以通过批评错误的观点来确立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基本思路的合理性。

因此, 文章不能凭自己想当然谈论水价改革问题, 必须紧贴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所谓观点鲜明, 就是要符合资料中体现的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导向。所谓联系实际, 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 摆事实、讲道理, 用事实说话。

最后, 要求总字数不少于800字。所谓不少于800字, 就是说少于800字肯定不行, 但也不要超过太多, 以控制在浮动5%~10%为好。

第二步:阅读给定资料, 理顺逻辑关系, 拟订提纲

根据前面的审题, 以及对给定资料的阅读可知, 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实施“阶梯水价”。实施“阶梯水价”, 旨在提高用水效率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 文章的标题必须围绕这个基本思路来确定。可以表述为:

(1) 对策式:水价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阶梯水价; (2) 目标式:实施阶梯水价, 推进水价改革。

按照申论五段论的“引、议、申、策、合”结构, 拟订提纲如下:

大标题:实施阶梯水价, 推进水价改革

第一段: (引) 引用所给材料, 从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说起。

第二段: (议) 提出“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观点, 分析后果和原因。 (申) 提出推进水价改革的问题。 (过渡)

第三段: (策) 阐述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第四段意义1:阶梯水价让多用水者付出更高的代价, 有利于促进其节约用水。第五段意义2:阶梯水价还可以促进雨水收存、污水再生和中水利用。

结尾: (合) 只有实施阶梯水价, 才能促进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三步:选用材料, 表达成文

到了这一步, 有的考生可能会遇到材料选用、文字表述方面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善于引用、整合“给定资料”中的文字表述以及前面作答的问题答案。另外, 开头、过渡和结尾也可以模仿优秀范文的样式。

【例文1】

(引) 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然而由于我国水价偏低, 人们大量用水不心疼, 导致许多人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不强, 长期养成了不良的用水习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水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议)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 水是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 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这个观点值得商榷。诚然, 提供优质低价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责任, 但是, 我国长期以来水价低于成本价的现象普遍存在, 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 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 水污染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可以说, 低水价是造成水浪费的重要原因。因此, 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 (申) 加快推进水价改革。

(策1) 当前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实施“阶梯水价”。所谓阶梯水价, 就是将水价分为不同的阶梯, 在不同的定额范围内, 执行不同的价格。使用水量在基本定额之内, 采用基准水价, 如果用水超过基本定额, 则超出的部分按另一阶梯的水价标准收费。阶梯式水价分为增阶梯式和降阶梯式水价两种。增阶梯式水价指随着用水量的增多, 水价越高;降阶梯式水价则相反, 用水量越大, 水价越低。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 必须采用增阶梯

(策2) 实施阶梯水价可以让多用水者付出更高的代价, 有利于促进其节约用水。城市用水量价格弹性系数研究表明, 水价每增加10%, 需水量将下降3.8%。据分析, 水费支出占家庭收入1%时对人的心理影响不大, 占2%时开始关注水量, 占2.5%时注意节水, 占5%时认真节水, 占10%时考虑水的重复利用。由此可见, 阶梯水价是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的重要工具, 应该科学地加以利用。

(策3) 实施阶梯水价还可以促进雨水收存、污水再生和中水利用。中水利用一方面为城镇供水开辟第二水源, 大幅度降低“上水” (自来水) 的消耗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下水” (污水) 对水源的污染问题, 从而起到保护水源、水量的作用。因而对于我国短缺的水资源而言, 非常适合。

(合) 总之, (呼应论点) 推进水价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阶梯水价。 (上升到政策高度) 只有实施阶梯水价, 才能促进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真题2】

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 请参考给定资料, 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

要求: (1) 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 说明为什么要节水。 (2) 简明、通俗, 利于老百姓理解。 (3) 不超过400字。

第一步:审读作答要求

本题的作答要求有些复杂。因此, 在作答时必须对题干的各方面要求进行认真审读。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 要明确给定的虚拟身份;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这就决定了所拟写的材料要立足基层、实实在在。

其次, 要明确所拟材料的用途:所说内容必须是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 一定要通俗易懂, 利于老百姓理解。这与题目的作答要求是一致的。

第三, 要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 说明为什么要节水。这是题目特别强调的一条作答要求。这条要求表明, 必须首先拿出一定的篇幅去告诉社区居民“为什么要节水”。

第四, 要明确本题作答的文本题材:是一份节水的宣传材料。所谓宣传, 就是通过阐明某种观点, 使人们相信并跟着行动。在本题中, 就是通过阐明“为什么要节水”的观点, 从而让社区居民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自觉地开展节水行动。

为了增强与社区居民的互动, 提高宣传效果, 宣传材料可以采用“公开信”的形式。

第二步:理顺逻辑关系, 整理思路, 概括成文

既然是宣传栏上的宣传材料, 观众是社区居民, 那么, 大标题应该醒目, 突出宣传主题, 可以是:节约用水, 从我做起。开头的称谓应该比较亲切, 可以是:亲爱的社区居民朋友们。

当然, 本题对宣传材料的格式没有明确要求, 作答思路是, 引言+为什么要节水+应该怎样节水。

【例文2】

亲爱的社区居民朋友们:

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然而目前许多居民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不强, 长期养成了不良的用水习惯:水价偏低, 水费支出占居民可分配收入的比例很小, 大量用水不心疼;大部分居民没有实现一水多用, 用水效率不高;绿化用水、道路用水等公共用水还是使用纯净的自来水;非节水型水嘴、水箱、抽水马桶等用水器具大量存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水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节约用水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每个人都节约一点水, 累积下来就是很多水了。因此, 广大居民必须提高节水意识, 无论是在家中、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都要注意节约用水, 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只要每个人都从我做起, 注意使用节水器具, 坚持一水多用, 珍惜每一滴水, 就一定能够形成爱水、惜水、节水的良好社会风气, 让有限的水资源满足我们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街道办事处■

上一篇:移动/PC网页设计的都需要遵守的几个原则...下一篇: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实现学生作文生活化、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