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公司薪酬调查

2024-05-17

软件公司薪酬调查(通用6篇)

篇1:软件公司薪酬调查

一、调查过程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1.调查目的

1、能吸引条件符合需求的人才

2、能留住条件符合需求的员工

3、能激励员工工作绩效

4、能良性发展与利益最大化

2.调查意义

1、如果想实现不同阶段的策略目标,就需要不同技能与知识的人才,怎样在劳动市场吸引这些拥有特定技能与知识的人才,其薪酬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重要性没有人会怀疑;特别是在劳动市场人力供给不足的今天,更需要以竞争性薪酬去吸引员工。

2、取得需要的人力后,也投入了资源在员工的教育培训上,同时员工也贡献其技能与知识,使阶段性的目标达成,但这种状况是否可以持续?员工是否会带着学到的技能与知识,投敌到竞争对手?只有透过策略性薪酬制度,才可以留住员工继续贡献所长。

3、薪酬策略需与员工的工作绩效与部门整体绩效结合,否则很容易让企业背负庞大的人事成本,反而降低了企业获利的能力及竞争的优势。取得了需要的人才,若无法达到目标,建立竞争优势,最后员工个个口袋饱满,投向竞争对手。所以薪酬策略若不能激励员工,让员工朝向部门设定的目标去投入其所长,最后的冤大头,可能是谁?呵呵。

4、薪酬制度的最后目的。无论取得了多好的人才、留住了多好的员工或是员工多么努力地投入工作,若是最后不能生存、成长及获利,都不是恰当的薪酬策略。薪酬策略不但要能配合整体的人力资源策略,更要能融入经营策略,以达成其阶段性的目标,如此才是最好的薪酬策略。

(二)调查对象概况

1.调查对象全称

xx(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物资部

2.调查对象地址

xx市xx区xx镇xx路xx号

3.调查证明人

姓名:xxx;职务:主任;联系电话:xxxxxxxxxxx;与调查主题关系:xx(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物资部主任

(三)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四)调查方式

■访谈,访谈对象:姓名:xxx 职务:员工;姓名:xxx 职务:主任;姓名:xxx 职务:员工。

■访谈对象原则:

1、职务不同,反应薪酬管理的问题不同;

2、这些人都是各个岗位的元老、骨干,对薪酬有一定的认知;

3、这几位员工性格直率,能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可以反应出真实的东西。

■资料收集:

(1)《xx控股司(20xx)xxx关于20xx年度工资调控管理的指导意见》资料来源:xx控股公司;

(2)《关于高温费发放的通知》 资料来源:xx(xx)机械;

(3)《薪资管理实施细则》 资料来源:xx(xx)机械;

二、调查对象现状

(一)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

从调查的情况看,员工对目前的薪酬表示满意。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从不同性质工种看,库工的满意度最高,回答“基本满意”、“很满意”或“非常满意”的比例为100%。而对仓管员的调查是绝大数员工回答“基本满意”和“很满意”。对主任等基层管理人员的调查回答是“很满意”或“非常满意”,比例为100%。根据全员调查结果显示,员工对目前的薪酬表示非常认可;主要是员工工资在同行业对比,很有竞争优势。

(二)薪酬管理模式:

实行分类管理,从调查的情况看,即对不同类别员工采取不同的薪酬结构形式。从不同性质看,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模式非常满意,员工薪酬分类管理比例较高;属于高稳定性模式:薪酬与个人的绩效关联挂钩,员工收入相对稳定。薪酬的主要部分是基本(固定)薪资,奖金的比重小,福利、保险比例适中;或平均基本薪酬,较高比例的绩效、津贴,中等的福利水平。 优点:员工流动性小,较稳定。员工有较高的安全感,但激励性一般,人员成本负担偏重。

(三)薪酬结构 :

(1)主要形式:岗位(基本)工资、加班工资、绩效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职务工资、工龄工资;佣金;

(2)工资收入构成: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薪酬形式是: 库工:“基本工资”、(40%)、绩效工资(30%)、“奖金”(15%)、“各种津贴”(10%)、和“工龄工资”(5%);采取“长期激励”、“佣金”的比例较低,为7.5%。

仓管:“基本工资”、(40%)、“加班工资”(20%)、“奖金”(15%)、“各种津贴”(10%)、“技能工资”(10%)和“工龄工资”(5%);采取“长期激励”、“佣金”的比例较低,为7.5%。

主任:“基本工资”、(40%)、“加班工资”(20%)、“奖金”(15%)、“各种津贴”(10%)、“职务工资”(10%)和“工龄工资”(5%);采取“长期激励”、“佣金”的比例较低,为7.5%。

(四)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

1.采取“长期激励”、“佣金”的比例较低,为7.5%。

2.但虚拟股票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股票”、“股票期权”和“虚拟股票”以外的“其他”形式是目前长期激励的主要形式。除“其他”以外,主要形式是“虚拟股票”,其次是“股票期权”,再次是“股票”。

3.职级评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在职业能力资格为评价标准的总原则下,根据其学历、专业、工作经验、工作技能、能力表现、行为表现等任职资格条件加以分析比较后,确定其职级评定的过程; 由于相应的管理行政晋升职位有限;同时也为了达到能让全员都能有激励平台,所以就成立了此激励方案;也就是达到相应职级,享受相应待遇。

三、调查结论

薪酬分配的过程及其结果所传递的信息有可能会导致员工有更高的工作热情、更强烈的学习与创新愿望,也有可能导致员工工作懒散、缺乏学习与进取的动力。因此,在薪酬制度进行调整时必须以维护稳定为前提,要注意维护大多数员工的利益和积极性。损害了大多数员工的利益,挫伤了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的薪酬改革是不可取的。

总之,进入21世纪,进入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全球化,谁能制定行业可行竞争性薪酬,那么谁就占据主动优势,也就是获得了先机。通过上述调查,员工能如此满意现有的薪酬模式,主要是薪酬管理做得比较好。但是,薪酬永远是最变化莫测又令人神经过敏的东西。正因如此,在变化加速的时代,薪酬管理也不例外,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迎接面临的不断挑战!

篇2:软件公司薪酬调查

此次薪酬调整的目的是在不降低或不影响员工年薪标准的原则上,简化企业和员工薪酬结构,再根据以岗定人,按岗取酬的原则,明确各岗位薪酬标准,规范公司薪酬体系,使公司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将公司的经营成果与公司全体人员分享。此次薪酬调整为二个重点:

1.1 调整企业内部的薪酬结构

企业原薪酬结构为:

(1)业务系统、中层管理岗位

岗位工资标准为其岗位年薪标准的50%,岗位年薪标准的30%作为季度绩效考核基数进行核发,岗位年薪标准的20%作为年终奖基数进行核发。薪酬构成公式:

年标准薪酬=岗位工资(年薪标准50%)+季度绩效工资(年薪标准30%)+年终奖(年薪标准20%)

月工资=岗位工资

(2)非业务系统岗位

岗位工资标准为其岗位年薪标准的60%,岗位年薪标准的30%作为季度绩效考核基数进行核发,岗位年薪标准的10%作为年终奖基数进行核发。薪酬构成公式:

年标准薪酬=岗位工资(年薪标准60%)+季度绩效工资(年薪标准30%)+年终奖(年薪标准10%)

月工资=岗位工资

调整后的薪酬结构为:

岗位工资标准为其岗位年薪标准的80%,年薪标准的20%作为年终奖基数进行核发。其薪酬构成公式:

年标准薪酬=岗位工资(年薪标准80%)+年终奖(年薪标准20%)

月工资=岗位工资(年薪标准80%)+交通补助

1.2 调整绩效考核发放形式

此次薪酬结构调整后,将原季度绩效工资纳入到员工岗位工资,季度绩效考核延用原绩效考核方案,仍将年薪标准的30%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基数,以各个部门季度考核指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考核,对超额完成季度考核指标的部门以绩效奖金的形式发放部门,再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的重要性、工作达成度、努力程度等考核维度进行二次分配,反之,进行扣减。部门绩效核算公式如下:

部门绩效=部门绩效总基数*(部门绩效考核得分-100%)

二、薪酬调整分析

2.1 调整后的企业薪酬结构分析

2.1.1 影响员工及企业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的变化

根据武汉市社会保障局的相关规定,员工社保申报基数是以企业员工的工酬总额为基数按一定比例征收,员工个人每月缴费工资基数的11%,另加7元的大额医疗保险,私营企业每月缴费工资基数的32.2%。另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相关文件,工资总额由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不包括的项目的范围有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冬季取暖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等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以及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以下将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在合理合法的基本上,对此次薪酬结构调整后,员工及企业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的变化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根据对薪酬调整前与调整后的.员工社保缴费基数进行对比并分析,测算得出:

类别 形式 每月人均社保 每月人均住房公积金

调整前 调整后 调整前 调整后

员工 帐户存入 757.65元 11xx.02元 347.57元 514.00元

企业 缴费支出 559.59元 827.54元 xx3.79元 257.00元

通过上述统计结果,薪酬结构调整后员工每月社保存入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359.37元,人均每月增长32.xx%;每月住房公积金存入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166.43元,人均每月增长32.38%。而企业每月为员工社保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267.95元,每月缴费人均增长47.88%;每月为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83.21元,人均每月缴费增长47.88%。再按岗位进行分类统计:

①薪酬结构调整后,中层岗位员工每月社保存入金额比调整前平均增加668.03元,平均每月增长59.549%;其每月住房公积金存入金额平均增加309.27元,平均每月增长59.926%。 中层岗位企业每月为员工社保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497.93元,人均每月增长59.94%;企业每月为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258元,人均每月增长59.94%。

②薪酬结构调整后,业务岗位每月社保存入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384.69元,人均每月增长59.025%;其每月住房公积金存入金额人均增加xx8.10元,人均每月增长59.673%。 业务岗位企业每月为员工社保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286.73元,人均每月增长59.69%;企业每月为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149.19元,每月增长59.69%。

③ 薪酬结构调整后,非业务岗位每月社保存入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220xx.8元,人均每月增长33.878%;其每月住房公积金存入金额人均增加96.67元,人均每月增长34.278%。 非业务岗位企业每月为员工社保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155.64元,人均每月增长34.20xx%;企业每月为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48.34元,人均每月增长34.20xx%。

2.1.2 个人所得税额的产生及各岗位年薪标准的变化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自xx年3月起,纳税人实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适用新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每月元,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因员工工资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费的部分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可在税前列支再按照个税相关规定进行缴税。由此可见,员工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申报基数直接影响到个人月缴税金额。经统计,员工岗位工资减去其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的缴费金额后,企业每月需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员工占公司全员的39.71%,员工年终奖所得也将根据个人所得税缴纳相关规定承担相应税额。如此以来,员工在标准年薪不变的基础上承担个人所得税后,必定会影响到个人的岗位年薪。具体测算结果统计如下:

公司全员全年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不包括员工收入浮动收入)最高的为15978.20元,导致个人年薪标准下降11.096%;最低的为166.5元,导致个人年薪标准下降0.833%。公司全员全年平均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不包括员工浮动收入)为1518.76元,全员年薪标准平均下降2.677%。再根据所任岗位的不同进行分类统计:①中层管理岗位人员全年平均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不包括员工浮动收入)约为3357.9元,其年薪标准平均下降5.359%;②业务岗位全年平均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包括员工浮动收入)约为806.25元,其年薪标准平均下降2.191%;③非业务岗位个年平均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包括员工浮动收入)约为358.720xx元,其年薪标准平均下降1.249%。(具体数据参照“员工月收入扣税后其年薪标准变化明细表”)

2.1.3 员工薪酬相关变化

(1) 非业务岗位员工年终奖变化

企业原薪酬结构中,非业务岗位员工年终奖是占其岗位年薪标准的10%,在岗位年薪标准不变的基础上对薪酬结构调整后,使其年终奖基数为岗位年薪标准的20%。根据企业年终奖发放原则及办法,同时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以下几种情况分析:

① 如果企业年终系数为“1”的情况下,非业务岗位年终基数调整后,其岗位年薪上升幅度与调整前相同。(其测算结果未考虑员工个人全年绩效情况)

② 如果企业年终系数为“1.5”的情况下,非业务岗位年终基数调整后与调整前的变化如下表:

状态 年薪标准 月工资+绩效 年终奖金 最终年薪 年薪上浮比例

调整前 833000元 749700元 124950元 874650元 5%

调整后 833000元 666400元 249900元 916300元 10%

根据以上数据得出:薪酬结构调整后,非业务部门岗位在年终系数为“1.5”的情况下,其最终年薪相比薪酬结构调整前上涨了41650元,较薪酬结构调整前人均增长1436.2元,比调整前上浮5%。(具体数据参照“非业务系统薪酬调整前后对比表”)

③ 如果企业年终系数为负数的情况下,那么企业薪酬调整前后的变化可想而知,但如果发生这种可能性,那时候企业的重点就不是测算员工薪酬变化情况了。

(2) 试用期员工工资变化

根据企业薪酬体系,现对试用期员工的用工成本进行测算,具体数据如下:

岗位类别 年薪标准 调整前试用期工资标准 调整后试用期工资标准 工资增长比率 备注 中层岗位 66000元 2750 3520 28.00% 由于员工岗位工资比例提高,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调整后的试用期工资是取岗位工资的80%进行比较

60000元 2500 3200 28.00%

业务岗位 40000元 1670 2130 27.55%

33000元 1380 xx60 27.54%

非业务岗位 33000元 1650 xx60 6.67%

29000元 1450 1550 7.00%

28000元 1400 1490 6.43%

26000元 1300 1390 6.92%

22000元 1100 1xx0 6.36%

(3) 相关经济补偿金变化

因劳动关系的解除会涉及到相关经济补偿的问题,下面根据薪酬调整的情况,分别针对以下几种情况,对薪酬调整前后企业所要承担的经济补偿金的变化作如下分析:

①因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下辞退劳动者,企业需要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根据岗位的不同所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变化如下(下列数据未考虑员工每月的交通补助):

岗位类别 调整前经济补偿金额 调整后经济补偿

金额 增长比率

中层岗位 2750 4400 60%

2500 4000 60%

业务岗位 1670 2670 60%

1380 2200 59%

非业务岗位 1650 2200 33%

1450 1930 34%

1400 1870 34%

1300 xx30 33%

1100 1470 34%

②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相关规定,企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企业需要支付劳动者所在公司工作年限*平均月工资作为其经济补偿金,针对这种情况现对薪酬调整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下列数据未考虑员工每月的交通补助):

岗位类别 劳动合同期限 调整前经济补偿金额 调整后经济补偿

金额 增长比率

中层岗位 3 8250 13200 60%

7500 1200060%

业务岗位 3 5010 8010 60%

4140 6600 59%

非业务岗位 3 4950 6600 33%

4350 5790 34%

4200 5610 34%

3900 5190 33%

3300 4410 34%

③企业违反劳动合同规定的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需支付劳动者所在公司工作年限*平均月工资*2作为其经济补偿金,针对这类情况现对薪酬调整前后的变化作以下对比,但由于公司工作年限的不确定,主要以平均月工资的2倍核算出来的数据进行对比(下列数据未考虑员工每月的交通补助):

岗位类别 调整前经济补偿金额 调整后经济补偿

金额 增长比率

中层岗位 5500 8800 60%

5000 8000 60%

业务岗位 3340 5340 60%

2760 4400 59%

非业务岗位 3300 4400 33%

2900 3860 34%

2800 3740 34%

2600 3460 33%

2200 2940 34%

综上所述,薪酬结构调整后,企业所承担的相关经济补偿金额不管在哪种情况下,最高提高了60%,最低提高了34%,因此,企业在人资管理与人员聘用上应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人员测评水平,为企业控制人事管理风险。

2.2 调整后的绩效考核发放形式分析

2.2.1 员工月工资的变化

根据调整后的绩效考核发放形式,结合绩效核算办法,以各个部门季度考核指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考核,对超额完成季度考核指标的部门以绩效奖金的形式发放部门,再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岗位的重要性、工作达成度、努力程度等考核维度进行二次分配,将最终分配结果直接在员工月工资中以“绩效奖惩”名目进行列支。如果,某员工季度绩效分配金额是正数时,那么该月工资将上升,绩效奖金的金额越高其相应承担的个人所得税额越高。

2.2.2 员工社保与住房公积金变化

员工社保与住房公积金的缴费基数是以员工月工资总额为基数,按一定比例进行征收,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相关文件,绩效奖金属于月工资总额组成部分。因此,员工月工资每隔三个月发生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社保及住房公积金申报基数的变化。

2.3 其它

由于社保和住房公积金基数调整时间为每年7月份,且每年一次。而企业于20xx年9月份进行了一系列的薪酬调整,其中包括:员工年薪标准的调整、人员岗位异动等,这些调整情况使员工的社保申报基数都发生了改变,但是因为社保基数调整的限制,20xx年9月份薪酬调整后,员工的社保的基数一直未作调整。而今,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同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对员工的薪资结构又进行了调整,这样一来,20xx年薪酬调整的问题,将延续到今年7月份一并解决。那么从20xx年7月前,以办理社保与住房公积金的员工,将不会根据此次薪酬调整后的月工资总额进行缴费,所以员工个人社保及住房公积金存入金额不会发生变更,导致个人所得税额将高于比20xx年8月份的个人所得税额。通过前面对个人所得税的测算,在年薪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必定会导致员工年薪标准下降。(具体数据参照“20xx年7月份前薪酬调整与个税明细表”)

三、薪酬调整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情况,我部门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员工自已承担个人所得税后,导致其年薪标准下降,但是通过此次年薪结构的调整员工每月社保存入金额人均11xx.02元,较薪酬调整前增加了359.37元,人均每月增长32.xx%。而个人承担税额后,公司全员全年平均缴纳个人所得税额(不包括员工浮动收入)为1518.76元,全员年薪标准平均下降2.677%。综合两项数据,员工年薪标准下降不需要从另外途径进行补足。

2、由于此次岗位工资调整为岗位年薪标准的80%,企业每月为员工社保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267.95元,每月缴费人均增长47.88%;每月为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金额比调整前人均增加83.21元,人均每月缴费增长47.88%。根据目前企业员工人数进行统计,企业全年为员工社保缴费金额将比调整前增加196139.4元(公司员工共68人,目前有7人未进入公司社保及住房公积金帐户),为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金额比调整前增加60909.72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承担能力,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可以对员工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比例进行调整,但是目前武汉市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最低不得低于8%;员工社保为国家强制性办理项目,无法进行调整。因此,如果要降低公司的人工成本的根本并不是调整住房公积金的缴费比例,也不是想办法降低员工社保基数,而是从企业内部管理上控制好用人需求量,合理分配和设置人员配比率,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

3、员工试用期内的人工成本因薪酬结构的调整而上升,同时相对应的试用期人员的社保缴费基数也上升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有两个:

第一,将员工岗位工资进行多项分解,例如:岗位工资=基本工资+xx补助+xx补助,可根据公司相关规定,试用期员工不享受相关补助为由,对试用期员工的人工成本进行控制; 第二、将新进人员的年薪标准适度降低,因为新进人员对企业业务的熟悉程度、同岗位工作经历远远低于有一定企龄的员工,新进人员初进公司主要还处在一个学习和摸索的过程,而企业也处在对其个人的工作能力以及个人职业素养的观察期,所以新进人员的年薪标准适度降低,从长远看,不但能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同时也是企业根据员工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工作难度等多方面进行工资分级的一个开始,是一个逐步完善,使企业薪酬体系更合理性的开始。

4、非业务岗位员工的年薪因薪酬结构的调整,在年薪标准不变的基础上,年终奖比例占年薪标准的20%后年薪上升幅度较调整前上涨5%。这个测算结果,足以说明薪酬比例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公司人工成本的提高,因此,公司高层决定非业务部门拿业务部门年终系数的80%,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工成本。但是,我部门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性,原因如下:

①公司的人工成本的提高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公司同岗薪酬没有区别,而且公司薪酬处在中等偏上的占76%,属于薪酬中部堆积型,这种薪酬状况容易导致人工成本较高,人员收入增长幅度小,同时不利于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度、职业竞争力等。

②非业务系统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43%,年薪标准在22000—33000元之间,而且公司主要是想将“公司的经营成果来自于全员的共同协作,应该与公司全员共同分享”的思想贯彻始终。这样以来,就违背了这条主体思想。

③非业务系统员工与业务系统员工由于贡献程度不一致,已经在岗位年薪标准上在得到体现,而年终奖本身就是对整个团队在一年中共同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给予的一种奖励。如果对这两个系统的员工取不同的年终系数进行核算年终奖,并没有起到良好激励作用,相反还会带来消极情绪。

5、绩效奖金的发放方式,原定在员工工资表上进行体现,但通过上述分析,建议公司以贴票报销的形式进行发放。

企业管理报告

薪酬管理反映到工资结构上面,就是各个职位的工资标准。这个工资标准应该恰如其分地反映员工付出的努力。如何才能达到平衡,使工资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同时又能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呢?工资管理的原则是:在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内、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对内员工间公平、对员工个人有意义。基本办法是建立企业基本的价值标准:对企业内部各类职位价值的确定→职位级别与工资、对某一时期业绩的价值评定→业绩工资、对各类型贡献的价值评定→奖金。企业要做到员工之间的工资平衡就要有一个很好的工资结构。

工资系统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是:工资的系统设计要围绕职位系统的设计展开,工资结构和工资标准应针对职位制定。对企业来说,职位体系是它的基本支撑体系。为所有的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工资的职位体系应具备的内容是:职位设置、职位类型、职位标准、职位要求职位体系的内容由企业业务性质和运作流程直接决定。职位描述和职位评估都必须以职位要素的确定为前提。

要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薪资体系和薪资制度,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职位分析:结合公司经营目标,公司管理层要在业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部门职能和职位关系,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主管合作编写职位说明书。

2、职位评价:比较企业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为进行薪资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评估标准,消除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它是职位分析的自然结果,同时又以职位说明书为依据。

3、薪资调查:薪资调查的对象,最好是选择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或同行业的类似公司,重点考虑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薪资调查的数据,要有上年度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资结构对比、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职位薪资数据、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资走势分析等。

4、薪资定位:在分析同行业的薪资数据后,需要做的是根据企业状况选用不同的薪资水平。在薪资定位上,可以选择领先策略或跟随策略。

5、薪资结构设计: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职位等级,二是个人的技能和资历,三是个人绩效。在工资结构上与其相对应的,分别是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也有的将前两者合并考虑,作为确定一个人基本工资的基础。确定职位工资,需要对职位做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人员资历做评估;确定绩效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做评估;确定公司的整体薪资水平,需要对公司盈利能力、支付能力做评估。每一种评估都需要一套程序和办法。

6、薪资体系的实施和修正:在确定薪资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资水平做出准确的预算。为准确起见,最好同时由人力资源部做此测算。因为按照外企的惯例,财务部门并不清楚具体工资数据和人员变动情况。人力资源部需要建好工资台账,并设计一套比较好的测算方法。

7、不同职位有不同职位的级别,一个是员工的级别制度,另一个是员工的宽带制度。同一个级别,薪资的范围大概都差不多。宽带也是类似等级的,是比较新的概念,其特点就是把“级”的范围定得比较宽,一个大型企业,可能从最基本的初级员工,到最高的总裁、总经理职位,有5个、6个带别。具体而言,工资系统设计可采用如下方法:

采用级别工资制。工资设计有几种不同的做法和思路,比较简单的一个做法,就是根据级别来设计。比如说有10个职能部门,有30个职系,100个或者150个职位,但是整个级别就15个,工资系统就是按15个等级的工资系统,每一个级别,都给一个范围,在哪个级别里,就用哪个级别的工资范围来发工资。

篇3:薪酬差距与公司避税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薪酬制度也在不断革新。以平均主义为基础的薪酬制度逐渐转变为以经营业绩为考核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经理人的出现,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开始分离。大量研究表明,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现状下,股东与管理者利益是不一致的,管理者会为了谋取私利,为公司做出不避税决策,这就产生了与股东利益相悖的委托-代理成本,为了降低这种成本,股东希望能够通过契约合同对管理者达到有效控制同时适当激励管理者,使其能够做出有效的税收决策,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从管理者角度来看,由于避税交易比较复杂隐蔽、模糊且不透明,很难被察觉,因此避税既可以增加高管自身的隐性收入,缩小与其他高管的薪酬差距,又可以平息内部员工对于薪酬差距的不公平感。因此,无论高管内部的薪酬差距还是高管与员工间的薪酬差距,都会带给管理层强烈的避税动机。本文认为研究薪酬差距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值得分析和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拟以我国2008-2013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薪酬差距视角分析企业避税行为,实证检验了高管内部及高管与员工之间的绝对和相对薪酬差距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本文的贡献在于:一方面,将薪酬差距与公司避税程度结合起来研究,为高管替代性激励方式和途径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另一方面,研究薪酬差距与公司避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监管部门薪酬政策制定和企业薪酬机制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Fehr和Schmidt(1999)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成员间的薪酬差距是衡量薪酬不公平程度的有效手段。Adams在1963年提出公平理论,认为组织成员会将取得的薪酬作为分配结果进行比较,如果认为比较结果对自己不公平,这将促使他们改变自己原来的思想或行动,从而使结果变得较为公平。公司内部薪酬差距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包括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和高管与员工间薪酬差距。

在高管内部薪酬差距方面,高管作为公司的核心人员,对薪酬的差距更为敏感。高管在公司中获得的报酬由显性和隐性两部分组成,显性报酬来自其与股东签订的薪酬契约,而隐性报酬则来自由经营权和信息优势所获得的替代性激励。当高管收益与其他高管相比薪酬明显过大的话,其会认为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没有得到体现,这种落差可能增加高管的努力程度,提高其业绩,也有可能刺激高管做出避税的盈余管理活动。为了避免引起税收监管部门的察觉,公司会利用更加复杂的避税交易和会计核算方法,而这又为公司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机会和条件。陈信元等(2009)研究发现,高管还可能运用非法手段或法律灰色地带寻找薪酬替代机制。高管会从其他途径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激励表现之一是侵占企业利润,高管对于信息的掌握优势有利于其利用自己在会计信息产生和报告过程中制造“沟通阻滞”滥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进行避税的盈余管理活动,避税产生的现金流成为高管薪酬的补充,降低薪酬差距带来的不公平感。Desai和Dharmapala(2006)发现,高管的避税程度会随着薪酬的提高而降低降低。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企业高管内部的薪酬差距越大,管理层的避税动机越强。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高管内部的薪酬差距与公司避税行为呈正比

在高管与员工间薪酬差距方面,相对于高管,普通员工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知识储备差异,一般没有能力辨别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高管努力程度与其边际贡献的关联程度,因此普通员工更多地通过关注自身的工资水平与企业绩效的变化趋势,比较自己与同级别、更高级别人员之间的薪酬差距。当企业发展状况良好,业绩不断提升时,尽管普通员工与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可能会扩大,但员工一般不会产生较强的愤怒情绪而消极怠工,而是将不断扩大的薪酬差距归因于高管的领导才能和积极工作;相反,当公司业绩持续下滑时,普通员工与高管之间的薪酬差距仍继续扩大时,员工的不公平感会爆发,从而出现更多的偷懒、懈怠行为,不愿配合高管的工作要求,最终会使企业绩效陷入不断下降的恶性循环中。为了避免普通员工出现抵抗情绪,有效降低组织内部的不公平感,高管通常会采取两种措施。其一,管理者会积极工作,努力提高企业业绩,但是,由于外界的不可控因素以及高管能力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得到预期的成效,并且较大的努力通常也将伴随着较大的成本支出,无形中加重了企业的代理成本问题。权衡考虑,在短期内,高管更有可能通过第二种方式,即运用盈余管理手段操控公司业绩来弥补由薪酬差距拉大而引致的不公平感。因此,本文认为不仅高管内部的薪酬差距能够影响公司的避税程度,高管与普通员工间的薪酬差距也会增加管理层的避税动机。综上,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H2:企业内部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与公司避税行为呈正比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剔除主要变量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8660个样本观测值。本文并对主要连续变量做1%-99%缩尾处理,以控制极端值的影响。本文数据主要来自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以及Wind数据库。本文采用Stata12.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

(二)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假设,本文构建以下模型:

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公司避税程度指标(BTD和TS),在实证研究过程中,衡量公司避税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两类:第一类避税指标为采用公司实际所得税率及其变体;第二类避税指标为使用会计与税收差异及其变体。对于第一类避税指标,国内外大多数学者文献主要采用公司实际税率衡量公司避税程度。公司实际所得税率越低,表明公司的避税程度越高。然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广泛享受着税收优惠政策,进而使得各上市公司名义所得税率不尽相同。因此,采用公司实际所得税率指标不能很好地衡量公司避税程度。对于第二类避税指标,国内外文献大多采用两种方法来衡量公司的避税行为。第一种方法,借鉴Desai及Dharmapala(2006)的做法,采用公司账面税收差异(BTD)来衡量企业的避税行为:BTD=(会计收益-应税收益)/年度末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公司年初总资产,年度末适用所得税税率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第二种方法,虽然会税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的公司避税程度,但是这一衡量方法并没有考虑盈余管理的影响(Hanlon和Heitzman,2010),因此Desai和Dharmapala(2006,2009)对该衡量指标做了改进,具体计算方法为:BITi,t=β1TAi,t+Ui+ξi,t,其中税收规避TSi,t=+Ui+ξi,t为不能被总应计解释的部分即残差项,此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衡量公司的避税行为,TA表示总应计/总资产。

模型中解释变量公司内部薪酬差距(WD),分别以高管间内部薪酬绝对差距(MWD)、高管间内部薪酬相对差距(MWDr)、高管与员工的薪酬绝对差距(BWD)和高管与员工内部薪酬相对差距(BWDr)四个指标来衡量。本文参考陈震和张鸣(2006)、张正堂(2008)等学者的做法,采用如下公式计算高管间内部薪酬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

本文借鉴刘春,孙亮(2010)的做法,来计算公司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前三名高管薪酬总额以公司年报中披露的“金额最高的前三名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作为替代指标,普通员工薪酬总额为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所支付的现金”减去公司年报中所披露的所有高管薪酬总额后的差额。本文变量定义见表1。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避税程度(BTD)的平均值为-0.008,中位数为-0.017,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283,0.151;另一被解释变量避税程度(TS)的平均值为0,中位数为0.005,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195,0.109,这说明了各公司间避税程度存在较大差异。BTD的平均值和中位数都为小于零,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税收监管部门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认定较为严格,从而导致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大于会计利润。同时也发现,在扣除应计利润后,TS平均值和中位数都大于零,说明对BTD的修正作用较为明显。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相对于其他高管薪酬绝对差距(MWD)平均值12.27,中位数为12.30,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9.723,14.44;董事、监事及高管前三名薪酬相对于其他高管薪酬相对差距(MWDr)平均值2.854,中位数为2.5,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242,8.713;高管前三名薪酬相对于普通员工薪酬绝对差距(BWD)平均值12.41,中位数为12.47,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9.635,14.57;高管前三名相对于其他高管薪酬相对差距(BWDr)平均值7.451,中位数为5.46,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2.7,39.22,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较大。

(二)相关性分析

表3列示了避税程度(BTD)与薪酬差距(WD)之间Pearson相关性系数,从表3可以看出,薪酬差距(WD)与公司避税程度(BTD)呈现正相关关系,说明公司内部薪酬差距越大,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与本文预期结果保持一致。

表4列示了避税程度(TS)与薪酬差距(WD)之间Pearson相关性系数,从表4可以看出,薪酬差距(WD)与公司避税程度(TS)整体呈现正相关关系,表明公司内部薪酬差距越大,公司避税程度越高,与本文预期结果大致保持一致。虽然BWDr与公司避税程度(TS)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由于Pearson系数显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因此,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变量来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回归分析

表5列示了薪酬差距(WD)与公司避税程度(BTD)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从表5可以看出,在控制其他因素后,薪酬差距MWD与BTD,MWDr与BTD,BWD与BTD,BWDr与BTD的回归系数为0.003,0.001,0.003和0.0001,均在1%水平显著正相关,这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在其他控制变量回归结果中,财务杠杆(LEV)与税收规避程度呈现正相关,但不显著,这是因为负债的税盾效应,所以企业负债率越高,税收规避程度越高。资本密集度(PPE)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资本密集度越高,企业税收规避程度就越高,因为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摊销可以在税前扣除,因此,资本密集度越高,公司避税空间也就越大。应收账款存货密集度(RECINV)与税收规避(BTD)程度显著负相关,说明应收账款存货密集度越高,税收规避程度就越高。董事会规模(BSIZE)与公司避税(BTD)呈现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说明董事会规模越大,越能有效遏制高管的避税寻租行为。

表6列示了薪酬差距(WD)与公司避税程度(TS)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从表6可以看出,模型(1),(2),(4)薪酬差距(WD)与公司避税程度(TS)回归系数为0.002,0.001,0.0001,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模型(3)薪酬差距与公司避税程度回归系数为0.001,在10%水平呈现正相关。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2008-2013年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公司避税程度影响。研究表明,公司内部薪酬差距越大,公司避税程度越高,说明为避免税收监管部门察觉和惩罚,公司会利用复杂且不透明的避税交易,然而这些复杂且不透明的避税交易又为公司高管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建议

本文将薪酬差距与公司避税程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公司高层管理者替代性激励方式和途径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同时也丰富公司避税经济后果研究。根据本文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在激励委托代理人方面并没有满足预期,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必须谨慎运用薪酬差距这一激励机制;(2)公司在设计薪酬体系时,要考虑到我国历史背景,注重平均主义和集体主义,因此,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兼顾效率的同时,要兼顾公平,将薪酬差距控制合理范围之内;(3)就税收监管部门而言,加强对公司税收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公司非法偷漏税,避税等行为。

摘要:本文以我国2008-2013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薪酬差距为切入点,分析了高管内部及高管与员工之间的绝对和相对薪酬差距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企业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还是高管与员工间的薪酬差距都与公司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上述研究结论以期为监管部门薪酬政策制定和企业薪酬机制设计提供有益参考和政策建议。

篇4:医药行业薪酬调查

近九成的受调查者不满意自己目前的薪酬。通过调查,近四成参与调查者收入在2000元以下,超过三成参与调查者收入范围在2001~4000元。一成参与调查者收入在4001~6000元。一成参与调查者收入在6001~8000元,年收入10万以上的参与调查者接近一成。对于目前的收入,86%的参与调查者都不满意,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参与调查者会选择通过和公司谈判的方式争取加薪,如果未能达到期望就选择跳槽来实现。

跳槽仍是提高薪酬的首选。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中心对不满意目前薪酬的这一部分人群进行了深入分析,数据显示,学历背景和医药相关的占75%,在学历背景和医药相关的人群中,选择跳槽的也占到41%的比例,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人依然会依靠跳槽这种方式获得直接的薪酬提升。但选择通过进修,获得职称或者证书的参与调查者比例占到27%,而且多数是工作4~8年的从业者,相对跳槽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更看重行业内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在其他专业背景下从事医药行业的25%受调查者中,选择跳槽和自己创业的比例接近70%,跳槽比例是有专业背景从业者的近2倍,几乎没有调查者选择靠进修、获得资格证书等途径来改变目前的收入状况。

专业背景关系职业发展空间。本次调查显示,个人薪酬的提升主要是看个人业绩、个人资质和专业背景、企业盈利状况三大因素。其中,25%的企业调薪会直接根据个人的专业和资质来进行调薪,这决定了拥有专业学历、资格证书、执业证书的人才会更有机会获得调薪,这也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在行业内的职位晋升机会和职业空间大小。

英才网联就业指导专家通过多年对行业人才的研究发现,学以致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人力资源的趋势和必然。这无论对于新进入职场的人员,还是已经在行业内打拼多年的职场精英,都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从长远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

篇5:公司的薪酬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X.04.10-201X.04.17

调查地点:

调查方式:网上搜集资料,访谈法

一、XXX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XXXXXXXXXXX有限公司创建于 1994 年,原名XXXXXXX有限公司,是由原华为公司两个技术人员靠70万资金加技术创立的公司。发展为XXXX集团,下设XXXX信通、XXXXXXX通信、XXXXXXX无线、星格科技、掌上世纪等六家公司。XXXXXXX以发展通信产业为核心业务,专业致力于为通信行业客户提供关键业务流程的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客户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自助研发的解决方案已覆盖从2G领域到3G时代,横跨 GSM/ CDMA/ PHS/ TD- SCDMA 多种制式的电信增值业务、无线产品、运营支撑业务、宽带数据业务。

总部设在北京,上海、广东成立分公司,国内30个省市设立分支机构的高新技术企业。11月,XXXXXXX在新加坡主板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成为首家在新加坡主板上市的中国电信软件产品

提供商,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赴海外上市的优秀代表之一。

二、XXXXXXX有限公司薪酬制度制定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相同岗位的不同员工享受同等级的薪酬待遇;同时根据员工绩效、服务年限、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同,对职级薪级进行动态调整,可上可下同时享受或承担不同的工资差异。

(二)竞争原则

竞争原则是指在社会上和人才市场中,企业的薪酬标准要有吸引力,才足以战胜竞争对手,招聘到并留住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具体企业要制定什么样的薪酬制度,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企业对于关键人才的薪酬标准要高于市场行情。

(三)激励原则

激励原则是根据员工的能力和贡献的大小,根据企业内部各类职务的不同,企业的标准要适当的拉开距离,防止“大锅饭”之类的绝对平均化,充分利用薪酬的激励效果,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薪酬的设计不仅要体现公平,更重要的是也要考虑激励性。薪酬的本质就在于激励员工,不管是内部薪酬,还是外部薪酬都要能够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通过制定与员工绩效挂钩的薪酬,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提高薪酬的激励性。

三、XXX有限公司薪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因XXX有限公司近几年主要精力放在扩大发展方面,在绩效考核上不够重视,绩效考核制定和操作时存在着诸多问题,

故导致绩效考核效果不佳。我认为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对绩效考核的定位模糊

XXX有限公司员工绩效考核之所以达不到良好效果,原因是通过考核解决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缺乏清醒认识。而仅仅定位于一种管理手段,为了考核而考核,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会对员工带来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也会加大员工心里上的负担,久而久之使员工对考核产生逆反心理。

(二)考核制度不合理

XXX有限公司现行的考核制度基本上属于传统形式的考核。考核内容以德、能、勤、绩等定性指标为主,没有根据考核内容的不同对绩效考核进行细分,内容基本上是整齐划一,违背了考核的客观性原则。考核标准在制定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是:考核标准设定的不合理、考核标准太笼统,不明确、考核标准的可衡量性太差。

(三)考核使用的方法过于单一

在员工绩效考核中,往往采用上级对下级进行的单一考核级评定。考核者作为员工的直接上级,其和员工的私人友情或冲突、个人的偏见、喜好等主观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考核的结果。考核者的一家之言由于相关信息的欠缺,难以给出令人信服的考核意见,还使得上下级关系的紧张。

四、优化XXX有限公司薪酬制度的思考

薪酬管理作为激励员工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增强企业员工

对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加强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使其能有效的发挥激励作用。所以,针对XXX有限公司薪酬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绩效考核的定位要明确

首先,要明确的是为什么要绩效考核。实际上,通过实施绩效考核来解决工资发放的问题,破除平均主义,这种想法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如果把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仅仅定位于这一点,把所有的努力都指向这一点,就有问题了。如果把绩效考核的目的定位于改善员工的绩效,进而改善企业的绩效,我们在操作绩效管理的时候,就必须重视绩效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起“制定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绩效沟通与辅导→绩效考核与反馈→绩效改善与提高”这样的管理流程,强调员工的参与,强调双向沟通,强调绩效管理过程的沟通与辅导,使绩效考核成为完整绩效管理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存在的环节。

(二)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

针对绩效标准的不完备、不科学问题,XXX公司应该加强绩效考核指标方面的设计。针对于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员应该具体设计考核指标,确保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是有效的,以防绩效考核形同虚设,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XXX公司应该选择合适的人进行绩效考核。团队中个人的行为很难评定,在做评价的时候往往会加入很多个人情感因素在里面,所以在选择人员上需要仔细考虑,尽量选择公平公正的人作为评估人员。另外挑选的评估者应

该具备相应的知识,不能只是凭空评价,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XXX公司应该健全绩效考核激励制度。有激励,员工才有动力去做进一步的努力,否则,员工只是在完成任务,认为做多做少都是一样,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因此,XXX有限公司应该在建立有效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加强激励制度,对员工作出公正的评价,让他们在为企业付出的同时有相应的回报,这样,员工才更有努力工作的动力。针对员工的不同需求确定不同的激励政策。比如员工需要物质上的奖励,那就实施金钱奖励制度,如果员工需要精神上的激励,就给予肯定和表扬。

篇6:宜居家具公司薪酬调查报告

一、宜居家具公司薪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宜居家具家具公司88年经营至今,企业在董事长为首的董事会领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的一面旗帜,但是目前企业组织管理和运营体系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尤其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薪酬体系已经显得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宜居家具公司遇到了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且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时明显吃力。宜居家具公司薪酬存在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薪酬覆盖面不够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人才,其中包括许多特殊人才。但是宜居家具公司本身的薪酬体系没有对这一部分人起到足够的激励作用,即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掘企业中特殊人才的价值,使得企业遭受了一定程度上的损失。

2、岗位工资归级标准模糊

致使薪酬体系某些环节有失公平由于企业岗位工资归级模糊,缺乏明朗化的绩效评价体系与薪酬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基本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受到员工的普遍质疑,企业内不同岗位员工由于工资差异出现抱怨,不满等情绪,大大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

3、薪酬的激励缺乏竞争性

企业得整体薪酬价位与劳动力市场价位不一致,大部分生产环节岗位工资接近或低于所从事相同劳动强度的外部市场的薪酬水平,不具有外部竞争性。企业内部,由于职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得不到同行业应当得到的工资,使得跳槽事件频频,尤其是关键部门的人才流失,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二、宜居家具公司薪酬改进方案

1、岗位额定工资确定

公司实行宽带薪酬体系之下的职能工资制,根据各岗位所需能力及承担责任等综合因素确定其岗位额定工资的不同等级,依据岗位特点,先确定各类岗位的薪等,进而确定薪级。

说明:a.部长正常为11、12等,资历深、业绩优秀者经公司研究可进入13等。b.车间主任正常为9、10等,资历深、业绩优秀者经公司研究可进入11等。c.技术系统各类职等对应的职称为公司内部评定的职称,技术系统各类职称的评定工作建议公司建立员工发展规划制度进行明确。

(1)岗位分类及岗位薪等设定

公司岗位按照不同的岗位工作性质分为管理、技术、生产操作、营销和勤杂5个类别,所有岗位依照责任能力设定14个薪等,岗位分类及岗位薪等进入见下表(因为不知道目前公司每个岗位具体工资水平,以下只是初步意见,具体待定)。生产操作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因此不进入薪酬等级。(2)岗位薪级和薪点表

薪点表设计思路:先设定薪点等级,根据企业岗位分类等首先设定14个薪等,每一薪等再设定9个薪级。薪等之间按照等比分布,薪等比为1.12,薪级之间按照等差分布,薪级差按照 得分对应关系:绩效考核系数=月度绩效考核得分/100。b.公司副总经理、总监、总经理助理以及总经理直管部门负责人实行季度考核,每季度前2个月绩效考核系数设定为1,开发的新业务项目,按照公司业务员的销售奖励政策,给予发放6个月的销售奖(薪酬调整分为整体调整和个别调整、定期调整和不定期调整。(1)整体调整

公司根据国家政策和物价水平等宏观因素的变化、行业及地区竞争状况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以及公司整体效益情况而进行的调整,包括薪酬水平调整(通过调整薪点值实现)和薪酬结构调整。(2)个别调整

主要指工资级别的调整,分为定期调整与不定期调整。(3)定期调整

公司在年底根据年度12个月的绩效考核结果对员工岗位工资级别进行调整。考核结果分为4等。

说明:a.薪级调整基准:薪级调整每年度一次。依据每月的考核得分平均值决定薪级调整;b.调整基准:考核为“优”者上调2级,“良”者上调1级。上调级别达到该薪等最高薪级后需要继续上调时,在高一等的中位值进入。(4)不定期调整

a对连续6个月业绩优秀,绩效考核成绩均达到95分及以上的员工,上调1级。b公司在年中由于岗位、学历、职称变化等原因对员工工资级别进行的调整。员工在其相应岗位、职称的等级内调整岗位工资级别,达到本岗位、职称最高等级后,若岗位、职称不发生变动,则不再调整。若发生岗位、职称调整,则套入变动后岗位、职称薪等中与原薪级最近的薪级。因升职而发生的调整,调整后的岗位工资按照新的岗位标准确定;因降职而发生的调整,调整后的岗位工资按照新的岗位标准确定;因职称、学历变化的补贴调整自审批通过的次月起开始计算。

三、总结

上一篇:在电信公司实习的实习报告下一篇:单位刻章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