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上语文写作

2024-05-31

鄂教版三上语文写作(精选6篇)

篇1:鄂教版三上语文写作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到十十个数字的大写

2、认读四字词语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3、抄写背诵名言警句

4、朗读小诗

5、认识比喻句

6、口语交际秋游

7、习作

教学时间:5课时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精彩教学设计,请访问www.xXjxsJ.cn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复习古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2、打开书,自己读一读,你会发现数字的另一副模样。

3、小结:这些是大写的数字。

4、指名读,齐读。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自由读,不会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读给同座听,相互评一评

3、指名读字,正音

4、开火车读词。

5、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三、写一写。背一背

1、指名背诵学过的名人名言。

2、自己读

3、请人读,正音。

4、读后说一说。

5、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难字,指导书写。

满 谦 焉

6、学生练写

7、写后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读诗比赛

1、自己读,做好小组比赛的准备。

2、小组读,评出本组冠军。

3、小组冠军读,读后评

4、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探究和发现

1、读一读,读正确。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找一找课文里的比喻句。读给大家听

4、写一写

学生自己写比喻句

写后评一评。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秋游·教案

教学要求:

1?感受秋天的美丽、迷人,真诚赞美秋天。

2?通过讨论交流,设计出组织秋游的方案。

3?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主动表达、主动交流,进一步培养口头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层面。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美景的图片或其他信息。

2?录像带、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秋景,激发秋游欲望

1、谈话导入。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飞,枫叶似火,硕果累累。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捕捉到了不少秋天的信息。下面就把你们所捕捉到的“秋的一角”和同学们共享吧!

2、学生交流。

①到讲台前向大家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秋景的图片、照片、采集的各种声音……

②口头介绍。介绍图片的来历、描绘图片中所展现的美景、说说各种声音传达给人们什么样的信息等等。

3、播放录像。

①谈话。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心里也痒痒的,前些天我也用摄像机捕捉到了一串秋的足迹。

②播放一组录像,录像中拍摄的是秋天的果园、农场、郊外的美景,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

③引导赞美。经过刚才的一段交流,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赞美秋天,引出“秋游”。(板书)

二、创设情境,提供交际机会

1、谈话。大家都想去秋游,但秋游必须得到学校大队部的批准。如果让你代表班级向大队部提出口头申请,你准备怎么说呢?

2、小组讨论,形成基本观点。

3、角色扮演。由一名同学扮演大队辅导员,另一名同学当班级代表进行口头申请。尽可能多请几组。

三、激发兴趣,分组设计方案

1、激趣。为了让同学们更真切地感受秋的气息,经学校大队部批准,年级组准备组织大家出去秋游,并在全年级征集优秀活动方案。

2、在组织秋游之前,我们需要对哪些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

师生自由讨论。将师生意见加以概括:

a?选好最佳时机;b?确定秋游路线;c?组织丰富的活动;d?需备哪些物品;e?希望有何收获。

3?围绕上述问题,将全班分成6个秋游小组,分组讨论,设计出各自的秋游方案。

要求:(1)小组内充分讨论,集中组内所有人的意见,选出最佳方案。

(2)各组设计的方案要具有创造性。

(3)各组可将方案列成简单的提纲。

四、集中评比,确定最佳方案

1?从每小组各选出一人和老师一起组成评审组。

2?各组推荐代表到讲台前陈述各自的方案,组员也可自由作补充发言。

3?评审组及其他组对每组的方案提出质疑,要求其答辩,双方展开讨论。

4?评审组给各组的方案打分,选出最佳方案,全班再共同完善。

第四课时 习作:我去过的地方·教案

要求:可以写自己常去的地方,可以写你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最美的地方,也可以写你最想去的地方。

一、导入

你却过什么地方?

二、阅读《我去过的地方》

1、自己读。

2、说说自己的感受。

3、学习怎么介绍一个地方。

鼓励学生从例文中发现,得到启示。写清时间、地点、人物、重点写该地方的特点。

三、说说自己最想给大家介绍什么地方,为什么,那里有什么特色?

学生说

四、学生打草稿

第五课时

一、教师选择典型的习作进行讲评。

二、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修改。

三、誊写作文。

 

篇2:鄂教版三上语文写作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

3、通过品读文本,感受到《山茶花》这篇课文的语言美以及山茶花的美。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重点】: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文本1-3自然段,感受到课文《山茶花》的语言美以及山茶花的花色美和花形美。

一、导入:

1、从古至今,美丽的花朵向来是人们喜爱的对象,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宋代的著名诗人陆游专门为他所喜爱的花作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去分享。课件出示陆游的《山茶》,师朗诵。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你们知道陆游写的是什么花吗?(山茶花)

2、孩子们,你们见过山茶花吗?

咱们大多数人都没见过它,因为它一般产于我国的云南及华东地区,想见见它吗? 课件出示一张山茶花图片,看,这就是山茶花,师相机介绍:目前我国的山茶花品种已经有三百多种了。

3、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山茶花园,欣赏山茶花吧!

板书课题,(小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山”起笔先写一竖,“茶”字的撇捺要舒展,这一短横不要漏掉了)

咱们一起读课题。(把花儿读得美一点)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0页,自由读课文,注意音读准,句读顺。

2、课件出示生词: 墨茶 轻纱 清潭(图片)(潭的偏旁是三点水,是深水池)

潇洒 疏密 舒展(平翘舌音准)

特别劲儿 重瓣 花骨朵(多音字)(重点词多读)

(指读—齐读)(1、2行一起指名读)

3、现在再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山茶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交流,相机板书:美)

4、再读读课文,你都知道了山茶花的哪些方面很美呢?

师相机板书并概括: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山茶花的颜色美、形态美以及花骨朵的特别劲儿。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孩子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山茶花园,看到了好多好美的山茶花啊!仔细瞧瞧,山茶花的颜色到底美在哪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的1--3自然段,用铅笔将相关的句子勾画出来。

2、现在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A: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时,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画到了这一自然段,我想找个同学读一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从哪里感受山茶花的颜色美? 预设1:白的、红的、。。。有很多种颜色。(说说你的感受)(指导读出颜色多)师:山茶花竟能开出这么多种颜色,的确美。它只有文中写的这五种颜色吗?

你怎么知道的?(省略号)师:你们觉得山茶花还会有哪些颜色?

齐读,读出颜色多.预设2: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说说你的体会)(指名读)

(想象颜色)孩子们,你看到这株树上哪些颜色的茶花?你又看到哪些?

师:一株树上的开出的花颜色就那么多,那这棵树看上去就是彩色的了。多漂亮!(这句话要怎么读?指名读)

刚才大家很会学习,这山茶花的颜色还有更特别的地方呢!找到了吗? 预设3: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说感受)(指名读)

师: 彩色的树我们已经很少见,这样的花更是特别难见的。所以作者用上了“甚至”这个词,以后呀当你要表示程度加深的时候也可以用了这个词。孩子们,这么美的山茶花,你们想好好的欣赏一番吗?(课件)

师:这么美的山茶花,你能夸夸它吗?用上这样的句式:这山茶花真()

师:你们所说的其实都跟作者的感受是一样的,而他用了一个字把咱们的这些感受都概括了进来!(绝)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颜色绝美的山茶花吧!

生齐读,读出山茶花的绝。

师:山茶花的颜色这么丰富,特别,所以作者说它“真是美极了。”(板书)过度:现在,让我们走近山茶花,4、学习三自然段中颜色美的句子:(出示第三整段)

师:瞧,咱们的眼前出现了三种颜色的山茶花,(比喻句处变颜色)大家先自由去欣赏一番,自由读读吧。

师:刚才咱们自由观赏了这三种颜色的花,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呢?就把那句美美的多读几遍。(单独出示比喻句部分)全班交流:喜欢哪句讲哪句。

A、点击句子1: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

指名读(那你美美的读读这句,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评价,你怎么样感受出山茶花很美的?

师:你们见过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吗?(请见过的说是什么样子)你觉得美吗?--读

师: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水花—晶莹,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晶莹的?

(课件出示山茶图片)白色的山茶花就像这晶莹的水花一样美,谁能读出它的美? 指读--齐读

师:作者为什么把白的的山茶花想象成晶莹的水花?

(正是因为他们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作者才把白茶花比作水花,这就是比喻句(板书),它的特点就是两个不同事物之间一定要有相似之处,运用了比喻就能使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事物的特点了)

C、点击句子2: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师:你为什么喜欢它?

师:这墨绿的山茶就像一汪碧绿的清潭,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朵墨茶吗?你从哪知道的?

师:是的,我们现在看到了一片墨茶,再自由读读这句话,你眼前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交流后指导朗读。

师:这像一汪碧绿的清潭的绿色的花已很神奇美丽,而放眼望去,当微风吹来时,这大片的墨茶。。在阳光的照耀下。。这墨茶就是这样美丽的富有光泽,指名读—齐读 过度:读的棒极了。老师知道很多同学早就想看粉茶了。D、点击句子3: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

师:你为什么喜欢粉茶?

三分文章七分读,希望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粉茶的美丽。师:这里作者把粉茶比作了什么?

红色的朝霞与白云织成的粉茶就是如此轻柔美丽。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粉茶的美丽?

师:听你们这样读,这粉茶已出现在我们眼前。出示粉茶花图片

师:现在我想请班上的女生来读一读这句话,赞美这感觉轻柔的粉茶。(读得声音轻而柔美)师引导:听了你们的朗读,这粉茶真是美极了。

师:白茶花白得晶莹,墨茶花绿的清亮,粉茶花又是轻柔透亮的,煞是惹人喜爱,所以作者会说它:“真是美极了”

让咱们一起再去细细的观赏一下吧!(课件出示几句比喻句)

(请三生接读)(师生接读)(自由填空读)(配乐填空齐读)

师:这三个比喻句从不同角度惟妙惟肖的写出了山茶花的颜色美,让美丽的山茶花跃然纸上,映入眼帘,你能仿照书上的比喻句写一写其他颜色的山茶花吗?(图片)过度:孩子们,这山茶花不仅颜色美,你再好好瞧瞧,会发现它的花形也很美。

5、学习描写山茶花花形美的句子 A、课件出示:山茶花的花形也很美。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美啊,美啊…… 师生接读。

师:想去看看这么多美丽的花形吗? 课件出示各种山茶花形状图片。

师: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花瓣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先引导理解排列有致。

咱们再仔细欣赏一下这朵单瓣的山茶花 出示单瓣图片

师:你看看它的花瓣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展开的花瓣像什么? 师:是啊,这样的花瓣就是潇洒而舒展的。(课件)师:咱们再来好好观赏下他们美丽的花形吧。(齐读)小结:这山茶花还有更多的美丽姿态呢,想看看吗?(课件连续播放各种花形的花朵图片,配乐。)

6、面对着这么美的山茶花,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山茶花的美啊,美啊。。。这又有一个省略号,作者的赞叹溢于言表,所以他会说---“真是美极了。” 师:如此美妙绝伦的山茶花,让我们再驻足好好欣赏一番吧。

(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小结:

师:这节课咱们一起去了山茶花园见到了美丽的山茶花,知道了它美在颜色美在形状,美妙绝伦,再让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叫的艳一点!

篇3:鄂教版三上语文写作

学情分析:中年段的学生, 只要写作文就经常说这样一句话:“老师, 我没什么好写的。”话语中, 虽有困惑, 但也不乏推托之意。浮躁的心理, 畏难的情绪, 时常阻碍了孩子们学习的脚步。学生在写作文时不知怎样把一件事写具体, 写清楚。笔者认为, 正可以借助文本, 一点一滴地教学生写作文, 学以致用, 使语文课堂中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得到和谐的统一。

设计理念:因此, 我们的目的不只是在课堂上读故事, 知内容, 识名人, 学字词。课文中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去了解, 课文里有闪光的人物品质等待咱们去发现, 课文里更有宝贵的学习方法需要大家去探究。纵观教材在本单元中的作用与地位, 针对现今学生的学习状况, 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弄清两条线, 学习好精神

1.找准切入点, 感知人物

学生们认识了文中的两位主人公———莫泊桑与福楼拜, 学生在感受到莫泊桑之所以能成为文学家是因为他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和大文豪福楼拜是那样的诲人不倦。两条线齐头并进, 理解课文。

2.抓稳阅读点, 品析人物

文章段落中分散着无数个关键词句的阅读点, 如何使其“牵一发而动全身”?那得靠教师的“精问”。“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受到莫泊桑的虚心好学、勤学苦练?”顿时, 莫泊桑质疑的“坦白”, 求教的“急切”, 福楼拜的“直截了当”, 若干个阅读点凸现出来。人物的精神品质也就呼之欲出。

3.强化精读点, 铭记人物

“读书百遍, 其意自见。”通过对重点语段的朗读, 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本课人物对话较多, 而且语气、神态各不相同。在2~5自然段的教学中, 安排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帮助学生体会到人物语言的深刻含义, 深化了他们对人物特点与品质的认识, 从而将莫泊桑与福楼拜的人物形象牢牢地铭刻在心中。

二、在阅读分析中体会写作方法

因为是第一课时, 没有涉及到如何观察的教学点, 但我同样可以从他们的第一次对话中找到阅读与写作教学得到和谐统一教学点。

在阅读2~5自然段时, 我带着学生通过对话中提示语“坦白”“急切”“直截了当”感知了人物品质, 而会用提示语, 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方法, 紧接着来个课堂小练笔。如此, 不仅完成了“教”与“学”的角度变迁, 更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 能学会8个字, 会认5个字。

2. 通过学习课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两条线目标———善学和善教, 来理解课文内容。

2. 通过学习师生的第一次对话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平平常常”、“焦急万分”、“坦白”、“直截了当”走进人物内心, 领悟人物思想情感。

3. 通过借助课文2~5自然段, 知道提示语作用, 并进行课堂小练笔, 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学习莫泊桑和福楼拜的第一次对话, 能感受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学习精神和福楼拜循循善诱的教学精神。

2. 通过学习, 能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有之路。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感受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福楼拜的循循善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懂福楼拜和莫泊桑的第一次对话, 从而能感受人物特点、品质以及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通过收集莫泊桑、福楼拜的资料, 加深对两位作家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 感知人物

师:这学期, 我们认识了臧克家, 认识了巴金爷爷。今天我们认识一位法国的文学家———谁来告诉我他的名字?

师:谁来借助你所收集的资料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莫泊桑

师在学生基础上介绍莫泊桑

(二)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课题也是文眼, 一般课题都能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所以阅读时不要放过。借助预习, 你能否用谁, 在什么时间, 干了什么, 结果怎样, 来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2.莫泊桑的老师———鼎鼎大名的福楼拜, 谁来介绍一下?师相机介绍福楼拜。

3.师: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 也有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的过程, 我们一起打开书, 去看看莫泊桑怎样拜师学习的?

4.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 合作探究, 理清主线

师:平平常常是什么意思?文中平平常常指的是什么呢?

师:作品平平常常又意味着什么?

莫泊桑喜欢写作吗?你怎么知道的? (抓住“酷爱”) 酷爱一词, 在这里怎样理解?

师:联系自己写作想想:如果你写不出文章你会怎样?那莫泊桑还是特别喜欢写作, 当写不出他满意的文章, 他心情会怎样?

请同学用焦急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

师:从文中你能感受到这是个 () 的莫泊桑。

师:莫泊桑喜欢写作, 他也愿意去为之努力。他拜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为师。结果怎样呢?

大家齐读第10自然段

师:通过朗读, 你知道些什么?

生:知道莫泊桑成功了, 写出了优秀作品。

师:莫泊桑通过自己的勤学 (师板书勤学) 成功了, 那仅仅是他一人的努力吗?再看看不能少了谁的功劳?

师:是的呀!莫泊桑勤学, 但老师福楼拜的教导、善教也是莫泊桑成功不可缺少的! (板书:善教)

(四) 走进课文, 品读课文, 两条线索学习

我们现在就走进课文, 看看作为老师的福楼拜都教了什么?学生莫泊桑都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什么?

生交流 (他们共有3次交流)

师追问:分别是那几个自然段?

第一次 (2自然段~5自然段)

第二次 (6自然段~7自然段)

第三次 (8自然段~9自然段)

师:看来学习真是个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的过程。我们把目光投向第一次请教。默读课文, 在书中勾画出对话的语言。

师:同座之间试着读读, 一人当学生莫泊桑, 一人当老师福楼拜!

指名分角色读点学生评价同学的朗读

(出示课件)

师:莫泊桑先说什么?福楼拜答了什么?

莫泊桑接着又问了啥?福楼拜又教了什么?

师:你觉得莫泊桑这个学生怎样?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从提示语“坦白”中感受到莫泊桑很诚恳, 他直接说自己的问题, 没有什么客套话) (板书虚心请教)

师:还有吗?

(生从提示语“急切”中知道当老师指出问题时, 他又追问, 一定要把问题搞清楚)

师:谁来当当这么虚心好学的莫泊桑?

师:我看到了一个执着的莫泊桑!

师:这里还有一位关键人物———福楼拜。

师:看着莫泊桑的作品, 面对着着急的莫泊桑, 福楼拜指出他的问题是什么?

(抓住“直截了当”领悟福楼拜的真诚、直爽)

师:“功夫不到家”你联系自己写作说说?

学生交流自己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没有东西可写不知用怎样的词语形容……)

师:看来同学们和莫泊桑有一样的问题, 没关系!听听大师的教导吧!

(请学生读第5自然段)

师:大师的话中, 关键的是哪一句? (板书:肯吃苦, 勤练习)

师:这句话, 是要作为学生的莫泊桑或我们怎样做?

师:是呀!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福楼拜一针见血地指出学习要吃苦。莫泊桑记住了, 同学们记住了吗?

再次请学生配合读2~5自然段。

师:同学们从文中的语言, 更从提示语中知道了莫泊桑的虚心好学。看来这小小的提示语可以让我们更直接地走进人物内心。以后同学们写对话时一定要用上, 它会使你的文章更吸引人。

师读提示语, 生读对话, 师生配合读第一次对话。

师总结:通过莫泊桑第一次请教, 我们能感受到学生莫泊桑的好学, 老师福楼拜善教。光这样还不足以学成,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聆听大师的教导。

(五) 课堂小练笔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老师与学生的对话, 知道一个勤学, 一个善教。他们进行了两次对话, 你也来写写你与同学的对话或与父母的对话, 等等。注意用上提示语!让我们也来知道你们说些什么?

(六) 布置作业

今天放学时, 请你留心看看门口的家长们, 看看他们接孩子时不同的动作、表情……

篇4:鄂教版三上语文写作

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达成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教学逐渐陷入了瓶颈之中,导致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質量难以实现大幅度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瓶颈入手展开了分析,然后针对突破瓶颈的方法作了阐述,希望可以对初中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瓶颈 突破

语文是培养学生母语能力的一门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但是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环境的限制,导致出现了瓶颈,对语文教学形成了制约。所以,必须要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打破制约瓶颈,推动语文教学不断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一、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分析

(一)教学理念陷入瓶颈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不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陷入到一个困境,难以实现突破,导致教学活动的展开难以达成预期成效。比如,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促使教学活动要做出改变。但是部分教师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产生了认识偏差,陷入到刻板执行以人为本教学活动的窘境,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较为混乱。具体说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是在不同理念下实现的行为融合,并非是按照单一理念进行教育活动。目前的实际情况就是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动出现了陷入单一理念的怪圈,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教学方法存在制约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方法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目前,板书式教学仍然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虽然大部分语文教师对分层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存在清晰的理解,但是在实际中却并没有将这些教学方法切实运用起来。究其原因,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对新方法的认识不够深入,导致没有确切理解这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重点,导致实际应用没有取得预期成果,进而回归到板书式教学当中。另一方面,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一些新教学方法的开展缺少必要的基础,无法落实到位,导致教师还是以板书式教学为主。

(三)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存在,需要贴合学生实际进行设计。但是,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之中,课外拓展及其有限。这一问题就导致学生思维锻炼桎梏在书本上,没有对更多的语文知识产生认知。从语文的本质上来说,其就是对生活的总结升华,所以教学内容需要立足课本,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拓展,以给学生创造更大的学习空间。

二、初中语文教学瓶颈的突破

(一)革新教学理念

面对当前不断变化的教学形势,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革新,以适应教学活动的发展。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语文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将其当作课程教育,更不能将其当作一项工作。而是应该认识到语文对学生发展进步的培养作用,以此作为展开语文教学的基础。其次,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语文教学教育理念的局限性和延展性。任何一项教育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延展性,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不同教学理念的融合,打破其局限性,拓展其延展性。比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若是要彻底贯彻,必将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开展出现一些新变化,出现新问题。因此,可以将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体,指导教学活动展开。

(二)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活动取得预期成效的关键,因此,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用更加贴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展开语文教学。比如,讨论式教学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在教学鄂教版《最后一片藤叶》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讨论问题,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渗透教学内容。如:“最后一片藤叶对于文中人物的作用是什么?”“作者所刻画的最后一片藤叶在实际生活中代表了什么?具有什么意义?”通过这种这样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就可以得出自己的看法,如:“最后一片藤叶对于文中人物而言相当于一个期限,即其死亡到来的期限。当藤叶掉落,则说明其死期已至;若藤叶未掉,则说明其还有生存的时间。”“在实际生活中,最后一片藤叶象征了希望,其是绝境中人们的指路明灯,能够给人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文中通过对藤叶的描画,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体会到希望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在生活中保持希望的存在。”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含义,提升教学效果。

(三)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拓展,对于提升教学活动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主推作用。通过拓展内容,学生可以对书本知识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拓展教学内容一般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比如,在教学《最后一片藤叶》这篇课文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就可以引入欧亨利的其他优秀短篇小说,进行纵向对比,然后再通过分析文章的异同以及作者的创作经历,对文章实现深度拓展。比如可以引入《麦琪的礼物》这篇文章对课文进行横向拓展,让学生分析两篇文章的立意和写作方式。然后,从作者的创作经历出发,对这两篇文章内容的差异进行辨别,再以《麦琪的礼物》的写作方式和内涵思想反观《最后一片藤叶》,以此实现对文章的深度理解。

【结 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当前存在的瓶颈使得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成为了许多初中语文教师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必须对当前存在的瓶颈进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通过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拓展教学内容等途径,突破教学瓶颈,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德.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和突破浅谈【J】.亚太教育,2016(04)

篇5:鄂教版三上语文写作

一、教学目标

1.体验猫的可爱,懂得珍爱生命。

2.能将关于猫的研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乐于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3.愿意参与交流研讨,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4.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猫的外部特征。

5.知道从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身上长满毛,胎生,小猫吃奶长大。

6.知道猫的身体特点、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去观察、去描述猫的特点。7.知道猫抓老鼠,保护粮食,是我们的好朋友。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猫的生活习性方面的投影片、活猫或猫的剥制标本。

2.学生准备:课前观察猫的生活特点,如果家里养有猫,可以装在笼子里带来和同学一起观察。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经验。1.播放猫的录像资料。2.出示猫的挂图。

3.猫的身体有些什么特点呢? 4.猫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呢?

(二)学生讨论:猫的身体结构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1.提问:猫的身体特点对于它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呢?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3.学生汇报。4.教师小结。

(三)学生小结,将“我的发现”记在课本上。

(四)课后延伸。

篇6:鄂教版三上语文写作

写作事情刚刚发生

【教学构想】

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他们每天能够接触到韵新鲜事物也比较多,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还是缺乏对现实生活有意识的关注。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注意身边发生的事情,敏锐地发现事件的价值所在,并能通过简单的新闻写作技巧把他们所关注的事件表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写新闻稿的写作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初步掌握关于新闻写作的知识,具备阅读新闻的基本能力,而且能把与学生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意识”明朗化,让他们自觉地关注新闻,筛选新闻,利用新闻,意义是比较深远的。但是第一次新闻稿的写作课要完成上述所有目标未免苛求,对学生“新闻意识”的进一步培养还是要在日后的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逐步加深,让语文课程的学习真正能做到为学生服务终身。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闻写作切忌没有“源头活水”,而我们的“源头活水”就是生活。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感兴趣的新闻材料,让学生对新闻稿的概念有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总结出新闻稿的特点。下一步写新闻,是在对新闻稿特点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运用大家都熟悉的题材深化对新闻稿“倒金字塔”结构的认识和运用,并且强调写新闻要有出新的意识。第三步现场采访写新闻,让学生写最新鲜和生活最贴近的新闻事件,在第二课时举行“校内新闻发布会”,评选出好的新闻稿件。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教会学生新闻稿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新闻稿的特点,把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难点:训练学生写新闻稿,把握新闻稿的“倒金字塔”的结构。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设问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什么是新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一条狗咬了人,这不算是新闻;然而,当一个人咬了一条狗,这便是新闻了!”这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可是它反映了新闻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呢?

(诙谐的新闻事例导入写作课,让学生了解新闻的重要特点“新”,不过有可能会出现类似于“反常”、“奇怪”等答案,教师要注意巧妙引导。)”

看来,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二、梳理特点,研究写法

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不少新闻材料,下面咱们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把你最感兴趣的新闻播报给我们大家昕,也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吧!

(学生交流3分钟后自由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新闻内容要避免重复,让学生在对外界信息的了解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学生比较关注的近期新闻有:痛说毒品摧残下的残酷青春――何媛走进《面对面》、日本批准新版右翼教科书、肯德基公布苏丹红调查结果、冒名写封信天才少女被开除等,这些新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点。)

听了这么多的新闻,大家能不能再稍微系统地梳理一下,新闻有什么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看新闻的来源、新闻的篇幅、新闻的时间、新闻的语言,整理出如下特点:真实性、简明性、时效性、语言准确等。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很快整理出新闻的总体特点,这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新闻是有好处的。)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新闻的写作,大家都要成为小记者。在写新闻之前,咱们先看看这些新闻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生浏览搜集的新闻,七嘴八舌回答问题,如人物、时间、地点等,教师要注意归纳。这些新闻在内容上都有共同的特点,要说清楚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件

的经过和原因。人(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和原因(why)被称为是新闻的五要素。因为英文单词都是w打头,也被称为5w。一般而言,新闻稿中对这五个w都要有所交代。]

上一篇:节能技术改造管理制度下一篇:三夏农机安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