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务交谈礼仪

2024-06-07

浅谈商务交谈礼仪(共8篇)

篇1:浅谈商务交谈礼仪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浅谈商务礼仪中的交谈与馈赠礼仪,希望对你有帮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商业竞争日趋激烈,跨国交往日益增多。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修养程度和精神面貌,是互相了解和交流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人们在对外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会影响到本部门、本企业的形象,甚至国家的形象。因此,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掌握涉外礼仪知识,懂得礼仪规范,以期打开国际合作之门。

一、商务礼仪中的交谈礼仪

首先要注意个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等。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也不应表现得狂傲自大。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兑现。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会使人厌烦或怀疑你别有用心。谦虚适当,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轻自贱。尊重隐私,商务礼仪交谈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龄、婚姻、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商务礼仪中的交谈礼仪应注意以下几点:交谈的态度。交谈的态度,指的是一个人在与别人交谈的整个过程中的举止表情,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个人修养和对待交谈对象的基本看法。从某种程度上讲,交谈的态度有时甚至比交谈的内容更重要。在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与一个外国人初次打交道时,交谈的态度通常会更受对方的关注。对每一位参与涉外活动的中国人来讲,要想使自己交谈的态度符合要求,就必须注意以下3个基本要点:

(1)注意语言。与外国人进行交谈时,选择何种语言,是大有讲究的。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通用语言或直接使用交往对象所在国的国语。而在正式的官方活动中,为了体现一个主权国家的尊严,则只能使用自己国家的国语,然后再通过译员进行翻译。有些时候,不一定非要精通交往对象所在国的国语,在非正式场合哪怕是现学上几句,也可以令对方倍感亲切。

(2)注意神态。此处所谓的神态,特指交谈时的表情和动作。与外国人交谈时,在神态上既要亲切友善,又要舒展自如。在自己讲话时,要注意不卑不亢,恭敬有礼。在对方讲话时,则要专心致志,洗耳恭听。不论是自己说还是在听,都不要表现得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或是态度夸张、咄咄逼人。特别要注意自己的眼神和手势。不要举目四顾,双眼不敢与交谈对象对视,也不要张牙舞爪,指手画脚,对对方指指点点,拍拍打打。

(3)注意语气。与别人交谈时,讲话的口气不可不慎,此即所谓语气问题。同外国友人交谈时,在自己的语气方面,一定要注意平等待人,谦恭礼貌。在交谈当中,在不故作姿态的前提下,应尽量多使用一些谦词、敬语和礼貌用语。既不要在交谈时表现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装腔作势,对对方喝来喝去,也不宜在语气上显得奴颜婢膝、曲意迎奉,一味讨好对方,迁就对方,附和对方,而不顾自己的国格人格。称呼的使用。称呼,指的是人们交谈时所使用的用以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尤其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应当选用的称呼主要有如下几种:

尊称。它几乎用于任何场合,主要包括“先生”,“小姐”,“夫人”,“女士”。应当强调的是,在称呼一位妇女时,最好根据其婚否,分别以“小姐”或“夫人”相称。若一时难以判断,则可称之为“女士”。在有的国家。“阁下”这一尊称也可以使用,但只适用于对部长,将军以上高级官员。许多时候,尊称可与姓名,姓氏或行业性称呼分别组合在一起使用。

荣誉性称呼。在人际交往中,若交往对象拥有在社会上备受重视的学位,学术性头衔,专业性技术头衔,军衔,爵位。例如“博士”,“教授”,“医生”,“律师”,“法官”等等,均可使用作称呼。有时,这类荣誉性称呼还可以与姓氏、姓名分别组合在一起使用。例如,“乔治·马歇尔教授”,“黑格将军”。德国人、奥地利人很重视职衔的称呼,如果他们是博士、教授,应不厌其烦地使用这个称号,他会很高兴。

公务性称呼。在公务活动中,一般可以直接以对方的职务相称。例如。可称其为“部长”、“总理”、“总裁”、“科长”、“主任”,等等。不过,有的国家并不习惯采用此类称呼。国外称行政职务的情况多见于高级职位,如总统、部长、市长等。而一般职务,如司长、处长、科长等,在西方很少能听到,特别是在企业、公司中,基本不称职务,平时此类公务性称呼,可以分别与尊称、姓氏、姓名组合在一起使用。

一般性称呼。只称姓,还要加上先生等尊称。除非很熟,一般不直接称名。

特殊性称呼。它主要是指对于王室成员或神职人员的专门性称呼,例如,“陛下”、“教皇”、“神父”、“牧师”、“阿匐”、“拉比”,等等。内容的选择。进行交谈时,最重要的当推其具体内容。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时,特别是与其进行较为自由的非正式交谈时,必须对其内容斟酌再三。一般认为,与外国友人交谈之时适合选择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表示敬意的内容。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光荣的历史、优良的传统、独特的习俗、杰出的文化、突出的成就。与外国人交谈时倘若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无疑会令对方感到自豪和愉快。

(2)欢快轻松的内容。有些时候,特别是在非正式场合跟别人闲聊时,往往不宜选择过于深奥、枯燥、沉闷的内容,以防曲高和寡,令人不悦。此时此刻,不妨谈论一些令人感到欢快的内容,例如,娱乐、休闲、时尚、影视、赛事烹饪,等等。有时,还可以天气作为交谈的内容。

(3)交谈对象确有所长的内容,在交谈中直接向交谈对象进行讨教,不仅可以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而且还可以借机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敬意。只要讨教的内容确为对方之所长,通常都会令其倍感重视。

二、商务礼仪中的馈赠礼仪

互送礼品是一种礼仪的体现,也是一种感情的传递,能使双方之间架起一个互通的桥梁。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送礼是必要的,是联络感情,广交朋友,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但是,送礼时的热情要适度,有时过分热情反倒适得其反。所以,在对外送礼上,主要应该防止这样几个问题:第一,防止过多。第二,防止过于贵重,使别人不敢轻易接受。第三,防止体积过大,以方便携带。一般而言,赠送礼品的礼仪主要包含礼品的挑选、馈赠的方法、礼品的接受这3个方面的内容:礼品的挑选。在礼品的挑选上,要对送礼对象的爱好、兴趣做些简单的调查,因人而异,投其所好。此外,还要注意对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了解一下对方基本的忌讳。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不要送酒、猪皮产品。送花时,西方国家比较忌讳双数,喜欢单数,一般不送单一的花种,会让颜色搭配得更加丰富,看起来更漂亮。各国对颜色都有忌讳,一般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黑色是肃穆的象征;黄色是和谐的象征,而红色和蓝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很多国家以黑色为葬礼的颜色。灵车用黑色。比利时人忌蓝色。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认为人死好比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在馈赠行为当中,主角当然非礼品莫属。挑选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时,一般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恪守四项准则:

(1)突出礼品的纪念性。在涉外交往中,送礼依然要讲究“礼轻情义重”。有时,“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往往更受对方欢迎。因为在许多国家里,都不时兴赠送过于贵重的礼品。反之,则很可能会让受礼者产生受贿之感。

(2)体现礼品的民族性。有人曾说:“最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向外宾赠送礼品,其实也是一样。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书画、茶叶等。一旦到了外国人手里,往往便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

(3)明确礼品的针对性。送礼的针对性,是指挑选礼品时应当因人,因事而异。因人而异,指的是选择礼品时,务必要充分了解受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与品位,尽量使礼品得到受礼人的欢迎。因事而异,则指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向受礼人所赠送的礼品应当有所不同。比方说,在国事访问中,宜向国宾赠送鲜花、艺术品。出席家宴时,宜向女主人赠送鲜花、土特产和工艺品,或是向主人的孩子赠送糖果、玩具。探望病人时,则宜向对方赠送鲜花、水果、书刊、CD,等等。

(4)重视礼品的差异性。向外国人赠送礼品,是绝对不能有悖对方的风俗习惯。因此,务必要将此视为送礼之时的大事,此即涉外礼品的差异性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通过对受礼人所在国风俗习惯的了解,在挑选时,主动回避对方有可能存在的下述六个方面的禁忌:一是与礼品有关的禁忌;二是与礼品色彩有关的禁忌;三是与礼品图案有关的禁忌;四是与礼品形状有关的禁忌;五是与礼品数目有关的禁忌;六是与礼品包装有关的禁忌。这六个方面的禁忌,有时亦称“择礼六忌”。馈赠的方法。向外籍人士赠送礼品,不仅要重视具体品种的选择,而且一定要注意赠送礼品时的方法。根据礼仪惯例,注意涉外交往中馈赠的方法,具体是指在礼品的包装,送礼的时机、送礼的途径这3个方面,必须表现出中规中矩,不乱章法。

(1)重视礼品的包装。以前,中国人送礼,只重货色,不重包装。不管多么高档的礼品,大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或者顶多用报纸一包,硬纸盒一装了事。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在国际交往中,礼品的包装是礼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被视为礼品的外衣,送礼时不可或缺。否则,就会被视为随意应付受礼人,甚至还会导致礼品自身因此而“贬值”。有鉴于此,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一定要事先进行精心的包装,对包装时所用一切材料,都要尽量择优而用。与此同时,送给外国人礼品的外包装,在其色彩、图案,形状乃至缎带结法等方面,都要与尊重受礼人的风俗习惯联系在一起考虑。

(2)把握送礼的时机。在涉外交往中,由于宾主双方关系不同,具体所处的时间、地点以及送礼目的不同,送礼的具体时机自然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千篇一律。依照国际惯例,把握送礼的最佳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并应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在会见或会谈时,如果准备向主人赠送礼品,一般应当选择在起身告辞之时。向交往对象道喜、道贺时,如拟向对方赠送礼品,通常应当在双方见面之初相赠。出席宴会时向主人赠送礼品,可在起身辞行时进行,也可选择餐后吃水果之时。观看文艺演出时,可酌情为主要演员预备一些礼品,并且在演出结束后登台祝贺时当面赠送。游览观光时,如果参观单位向自己赠送了礼品,最好在当时向对方适当地回赠一些礼品。为专门的接待人员、工作人员准备的礼品,一般应当在抵达当地后尽早赠送给对方。

(3)区分送礼的途经。送礼的途径,此处是指如何将礼品送交受礼人。在涉外交往中,送礼的途径主要被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当面亲自赠送;另一种则是委托他人转送。这两种送礼的途径往往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有时,他们各自往往还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大都可以由送礼人亲自当面交给受礼人。有些时候,例如,向外国友人赠送贺礼、喜礼,或者向重要的外籍人士赠送礼品,亦可专程派遣礼宾人员前往转交,或者通过外交渠道转送。如果有必要,礼品可以被提前送达受礼人的手中。通常,送给外国人礼品时,尤其是委托他人转送给外国人礼品时,应附上一张送礼人的名片,它既可以放在礼品盒之内,也可以放在一封写有受礼人姓名的信封里,然后再设法将这个信封固定在礼品的外包装之上。有可能的话,尽量不要采用邮寄的途径向外国人赠送礼品。礼品的接受。接受礼物时,西方国家的朋友喜欢当面打开,而且讲几句赞赏的话。在商务礼仪中接受外国友人赠送的礼品,大致上有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1)欣然接受。当外国友人向自己赠送礼品时,一般应当大大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下来。没有必要跟对方推来推去,过分地进行客套。在接受受赠的礼品时,应当起身站立,面含笑容,以双手接过礼品,然后与对方握手,并且郑重其事地为此而向对方道谢。在接受礼品时,面无任何表情,用左手去接礼品,接受礼品后不向送礼人致以谢意,都是非常失礼的表现。

(2)启封赞赏。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许多西方国家中,受礼人在接受礼品时,通常大都习惯于当着送礼人的面而立即拆启礼品的包装,然后认真地对礼品进行欣赏,并且对礼品适当地赞赏几句。这种中国人以前难以接受的做法,现在已经逐渐演化为受礼人在接受礼品时必须讲究的一种礼节。在许多国家,接受礼品之后若不当场启封,或是暂且将礼品放在一旁,都会被视为失礼之至。在涉外交往中接受礼品时,对此无必要予以注意。

(3)事后再谢。接受外方人员赠送的礼品后,尤其接受了对方所赠送的较为贵重的礼品后,最好在l周之内写信或打电话给送礼人,向对方正式致谢。若礼品是由他人代为转交的,则上述做法更是必不可缺的。以后有机会再与送礼人相见时,不妨在适当之时,再次当面向对方表示一下自己的谢意。或者是告诉对方,他送给自己的礼品,自己不仅十分喜欢,而且经常地使用。这种令对方感到他的礼品“物有所值”、备受重视的做法,会令对方极其开心。

篇2:浅谈商务交谈礼仪

忌打断对方

双方交谈时,上级可以打断下级,长辈可以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是没有权力打断对方谈话的。

万一你与对方同时开口说话,你应该说“您请”,让对方先说。

篇3:浅谈商务交谈礼仪

一、商务英语礼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 我国很多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礼仪的重要性, 没有意识到在新形势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还要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文明素质等方面的共同发展。由于学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礼仪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直接导致了学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资源的匮乏, 以及配套教学设施的简陋。甚至很多学校认为商业礼仪课程可有可无, 因而并未开设这一门课程。

2.理论教学实用性不强。在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 教师通常会采用讲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教师会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针对性的练习, 然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室内进行的, 并未开设实训, 因而学生很难进入角色。由于缺乏在职场环境中的练习, 加之中外文化差异较大, 因而学生难以充分、熟练地掌握商务礼仪知识。等到学生真正参与进商务活动中时, 所学知识早已忘记。

3.缺乏专业教师队伍。商业礼仪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然而, 目前我国各个学校中缺乏专业出身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师, 该门课程的教师大多是由其他专业课程教师兼任, 有时甚至是现学现教。这部分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有限, 也并没有参加相关的培训来提升自己, 因而对商务礼仪的教学质量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4.考核机制尚不完善。目前, 各个学校针对商务礼仪课程制定的考核机制并不够完善。教师通常是通过两个板块考核学生的期末成绩, 一个板块是学生的平时成绩, 也就是学生的课堂考勤、课上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 占总成绩的30%;另一个板块是学生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 占总成绩的70%。这样的考核方式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考核, 并不能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礼仪素养做出综合、全面的考察。

二、提高商务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养的具体措施

1.加强建设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学校应加强建设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 建立实训中心, 如:语言室、商务实训室、多功能语言实验室等, 为学生提供更多模拟操作的机会。并且, 要提高实训模拟环境的仿真程度, 让学生如同置身于职业交易会现场, 完成由业务关系的建立到合同条款签订的全过程, 在各个洽谈环节中强化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语及商务礼仪素养。此外, 学校还积极开展企业家讲座、商务礼仪知识竞赛等。

2.提高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商务礼仪这门课程涵盖量广泛, 学校应大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商务礼仪技能的培养, 并适当增加实训课程所占的比例。2) 积极采用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 如:一位商务人员在与客户成功签订合同后, 于一家高档酒店宴请客户, 宴请结束后, 客户坚持要买单, 并且要将发票交给这位商务人员拿回去报销, 如果你是这位商务人员, 那么Whatwould you do in the situation?或者直接向学生提出“Youcompany is launching a new product in four month’s time, agree on the details is likes the wentue for launch, the date andtime of the event, enent programme and so on.Then present theideas to the class.”

3.提高商务礼仪教师的教学水平。前文中提到,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于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 学校应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专门的礼仪培训或者参加礼仪研讨会, 或者与专门从事礼仪培训的机构以及其他专门开设这一课程的学校间建立合作发展关系。以切实提高商务礼仪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商务礼仪素养。

4.完善商务礼仪课程的考核机制。学校应采用阶段性与终极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商务礼仪素养进行考核, 也就是将学生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提升至60%, 将卷面成绩所占的比例降至40%。考核的重点应是:1) 学生对于商务礼仪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情况;2) 学生对于商务礼仪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比如:与国外企业代表初见面时的着装情况、见面仪式、称谓方式, 与人交流时的目光、动作等等。

总之, 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并掌握好商务礼仪是现代商务人员或组织的身份证以及通行证。因此, 要大力促进学校、教师、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的交流合作, 积极展开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礼仪培训, 为他们的学习提供良好、文明、和谐的环境, 以不断提高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商务礼仪素养。

摘要:当前, 我国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外,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商务交流能力和商务礼仪素养。然而, 就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来看, 他们的商务礼仪素养尚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学校必须加大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他们的商务礼仪素养。本文介绍了高校商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商务礼仪,商务英语,培养

参考文献

[1]戴玲.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19) .

篇4:谈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礼仪

关键词:班主任 交谈 语言礼仪

班主任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育者,但要做好工作就必须要通过语言来表现。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在繁杂的工作中恰当地运用语言礼仪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从而真正成为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班主任与学生交谈中应具备的基本语言礼仪素养

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与学生交谈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平时从班主任口中蹦出的不足为奇的几个字,对学生来说可能会让其受用一生,终身难忘,但也可能误导一生,酿成悲剧的发生。因此,班主任老师语言礼仪的正确使用显得非常重要。那要正确使用语言礼仪,首先,班主任在与学生交谈中应具备以下基本语言礼仪素养。

1.1 运用规范生动的语言。在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时要讲标准的普通话,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词汇,要动之于情,晓之于理。平时谈话中尽量避免或少用方言,要避免使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汇。

1.2 运用亲和的语言。亲和的语言可以感染学生,学生就会觉得班主任像父母一样关心他和爱他。比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微笑着说:“别急,慢慢来,想一想,我相信你能行的。”像这样充满爱心的语言,一定能够培养出充满爱的心灵。

1.3 运用文雅的语言。班主任在与学生交谈中要善于使用文明优雅的语言,像“谢谢”、“请”、“你好”、“对不起”、“真棒”、“很好”、“有进步”等等要常挂在嘴边。比如在谈话中“请XXX同学给我们做个示范好吗?”、“谢谢你给大家带来的精彩示范”。像这样文明优雅的语言,不仅营造了和谐的气氛,而且还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 班主任与学生交谈中的语言礼仪使用技巧

语言的表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和教养水平。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自觉不断提高语言礼仪素养,善于掌握语言礼仪的使用方法技巧,從而做到在与学生交谈中充分发挥语言礼仪的作用。那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时需要掌握哪些语言礼仪技巧呢?

2.1 班主任使用语言礼仪的针对性技巧。①针对不一样的事,选择不一样的语言礼仪方式。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是多样的,对不同的活动就要运用不同的语言。如,课余与学生聊天,语言要亲和;开班会时,语言要有感召力,鼓动性;授课时,语言要严谨简练,逻辑性要强,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班主任与犯了错误的学生谈话时,如果学生犯错很严重,那么老师的措辞要有震慑力,如果学生犯错属无意或者不影响大局,那么措辞要留有余地,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改正。②针对男女生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语言礼仪方式。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即,当你用一样的语言礼仪批评男生和女生时,男生可能不放在心上,而女生却觉得很委屈,甚至哭闹。这种现象很正常,因为在心理承受力方面,男女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男生的性格比较直率,往往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女生性格比较温和、委婉、敏感,在心理承受力方面相对男生来说比较薄弱。所以班主任在谈话时要注意对男女生分别采用不一样的语言礼仪方式。

2.2 班主任使用语言礼仪的“尊重”技巧。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尊重作为第一要素,通常也是一种较好的谈话方式。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与体贴。比如,对于同一件事,有的班主任能够让学生心悦诚服,事半功倍;相反有的班主任却让学生忍气吞声,事倍功半,这就是说话语气是否尊重对方在起作用。像“XXX同学留下来扫地”换成“谁愿意留下来扫地?”“下期黑板报由XXX负责”换成“下期黑板报哪位同学愿意负责?”前者的语气叫人有惟命是从的感觉,听来生硬、强制,学生不爱听;后者带有商讨、征询成分,有尊重的意思,语气委婉动听,学生爱听。

2.3 班主任使用语言礼仪的“宽容的批评”技巧。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用批评的方法教育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教育。对于后进生,班主任需要抱着宽容的心态,不断寻找挖掘其闪光点,同时表现出真诚的赞扬和欣赏,进一步激励他们认识自我,奋发向上。如果需要批评,要找准切入点,避免出现正面的冲突,做到硬话软说,直话曲说,严话宽说,进而便于学生认可和接受,谈话效果也会更好。

2.4 班主任使用语言礼仪时的选择时间、地点的技巧。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往往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和制约。如果谈话时间、地点选择不好,甚至直接影响谈话的效果。在批评时,一般来说,尽量避开全班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选择一个僻静的地方或操场一角、花园一椅等进行推心置腹地谈,这样的谈话效果通常情况下是最好的。

2.5 班主任使用语言礼仪的“鼓励”和“激将”技巧。班主任通过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最大能力。对于学生,班主任要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

对于青少年来说,不服输、好强好胜是其一大心理特点。因此,为了激发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班主任在谈话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激将”式。

3 班主任与学生交谈时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有一天,XXX同学迟到,他低着头站在教室门口。老师:看看表都几点了,还来上学干嘛,还不如在家呆着呢!学生:老师,我的自行车坏了,我是跑着来上学的。老师:自行车坏了,别人的自行车怎么不坏,单单你的坏?我看你还是跑着回家吧。再看同样的事情,另一位老师的语言运用。老师:看满头大汗,出了什么事?学生:半路上我的自行车坏了,没办法,我是跑来了。老师:为了学习,为了班级荣誉,你能跑着来上学,这种精神非常好。希望你在各方面都像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同样是学生迟到,采用不同的交谈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往往会存在差异。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六月寒。”第一位老师,站在学生的对立面,讽刺挖苦学生,虽然学生嘴上不说,但是不会服气,在心里已经和老师对立起来。第二位老师从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难处,用一颗爱护学生的心,用亲和的语言让学生感到温暖亲切。案例说明,班主任老师与学生语言交谈,首先是要有亲和的语言素养,其次是选择运用尊重的语言礼仪技巧。

案例二:在美国加州一所中学的课堂上,教师正在讲数学,突然,粗犷的唱歌的声音从教室的后面传来。声音很大,全班都能听到,导致讲课的数学老师不得不停止讲课,他停顿了一下,然后笑着向学生们:“我被这美妙的歌声陶醉了。我也特别喜欢这首歌曲,就是自己唱不好,我们今天下午定个时间,一起请这位同学给我们唱一遍,好不好?”教室里一片掌声。“那么,我们继续来解这道题……”原来,那位学生在头天晚上看电视,被走红的一个摇滚歌星迷住了,到校上课,仍不能从头晚的兴奋中走出来。这老师采取了“宽容的批评”技巧,表现出真诚的赞扬和欣赏,相信这学生会感激她,相信这位学生也会更加喜欢上这位老师的数学课。

案例三:在一次以竞选班长为主题的班会上,班会开始后,班内一片寂静,谁也不愿意第一个站起来发言,大家大眼瞪小眼,你看看我,我瞧瞧你,眼看竞选班长就要泡汤了。班主任为了打破这种沉默,运用“激将”法,直言道:“你们作为新世纪的少年,肩负着建设国家振兴民族的重任,祖国和人民寄予你们厚望,家长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谁能想到,你们却是一群胆小鬼,瞻前顾后,竟连站起来的勇气都没有,太让我失望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有一名学生从座位上弹起来,“我不是胆小鬼……”这次选举取得了圆满成功。可见,在教育活动中,正确恰当地运用“激将”式语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激将法”时,要准确把握时机,否则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一名好班主任,要自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努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才能真正给学生以最好的示范,最大程度地发挥语言礼仪在与学生交谈中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建恩,王金丝.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08).

[2]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3]谭喜龙.当“导师”型班主任[J].班主任之友,2003(02).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海南省师范生教师礼仪养成机制研究》,项目编号QJY125105。

篇5:商务交谈礼仪技巧

二、沟通的公式 1、肢体语言 2、有声语言 3、文字语言

三、沟通的四项原则与六大要素

四、交谈对象的称呼与介绍

五、交谈主题的选择 1、宜选主题 2、忌谈主题

六、交谈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篇6:简析商务交谈礼仪知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商业竞争日趋激烈,跨国交往日益增多。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仪表、体态、言谈举止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修养程度和精神面貌,是互相了解和交流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人们在对外场合的行为举止,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会影响到本部门、本企业的形象,甚至国家的形象。因此,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掌握涉外礼仪知识,懂得礼仪规范,以期打开国际合作之门。

一、商务礼仪中的交谈礼仪

首先要注意个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等。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也不应表现得狂傲自大。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兑现。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会使人厌烦或怀疑你别有用心。谦虚适当,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轻自贱。尊重隐私,商务礼仪交谈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龄、婚姻、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商务礼仪中的交谈礼仪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交谈的态度。交谈的态度,指的是一个人在与别人交谈的整个过程中的举止表情,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个人修养和对待交谈对象的基本看法。从某种程度上讲,交谈的态度有时甚至比交谈的内容更重要。在涉外交往中,尤其是在与一个外国人初次打交道时,交谈的态度通常会更受对方的关注。对每一位参与涉外活动的中国人来讲,要想使自己交谈的态度符合要求,就必须注意以下3个基本要点:

(1)注意语言。与外国人进行交谈时,选择何种语言,是大有讲究的。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通用语言或直接使用交往对象所在国的国语。而在正式的官方活动中,为了体现一个主权国家的尊严,则只能使用自己国家的国语,然后再通过译员进行翻译。有些时候,不一定非要精通交往对象所在国的国语,在非正式场合哪怕是现学上几句,也可以令对方倍感亲切。

(2)注意神态。此处所谓的神态,特指交谈时的表情和动作。与外国人交谈时,在神态上既要亲切友善,又要舒展自如。在自己讲话时,要注意不卑不亢,恭敬有礼。在对方讲话时,则要专心致志,洗耳恭听。不论是自己说还是在听,都不要表现得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或是态度夸张、咄咄逼人。特别要注意自己的眼神和手势。不要举目四顾,双眼不敢与交谈对象对视,也不要张牙舞爪,指手画脚,对对方指指点点,拍拍打打。

(3)注意语气。与别人交谈时,讲话的口气不可不慎,此即所谓语气问题。同外国友人交谈时,在自己的语气方面,一定要注意平等待人,谦恭礼貌。在交谈当中,在不故作姿态的前提下,应尽量多使用一些谦词、敬语和礼貌用语。既不要在交谈时表现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装腔作势,对对方喝来喝去,也不宜在语气上显得奴颜婢膝、曲意迎奉,一味讨好对方,迁就对方,附和对方,而不顾自己的国格人格。

2 称呼的使用。称呼,指的是人们交谈时所使用的用以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与外国人进行交往应酬时,尤其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应当选用的称呼主要有如下几种:

尊称。它几乎用于任何场合,主要包括“先生”,“小姐”,“夫人”,“女士”。应当强调的是,在称呼一位妇女时,最好根据其婚否,分别以“小姐”或“夫人”相称。若一时难以判断,则可称之为“女士”。在有的国家。“阁下”这一尊称也可以使用,但只适用于对部长,将军以上高级官员。许多时候,尊称可与姓名,姓氏或行业性称呼分别组合在一起使用。

荣誉性称呼。在人际交往中,若交往对象拥有在社会上备受重视的学位,学术性头衔,专业性技术头衔,军衔,爵位。例如“博士”,“教授”,“医生”,“律师”,“法官”等等,均可使用作称呼。有时,这类荣誉性称呼还可以与姓氏、姓名分别组合在一起使用。例如,“乔治·马歇尔教授”,“黑格将军”。德国人、奥地利人很重视职衔的称呼,如果他们是博士、教授,应不厌其烦地使用这个称号,他会很高兴。

公务性称呼。在公务活动中,一般可以直接以对方的职务相称。例如。可称其为“部长”、“总理”、“总裁”、“科长”、“主任”,等等。不过,有的国家并不习惯采用此类称呼。国外称行政职务的情况多见于高级职位,如总统、部长、市长等。而一般职务,如司长、处长、科长等,在西方很少能听到,特别是在企业、公司中,基本不称职务,平时此类公务性称呼,可以分别与尊称、姓氏、姓名组合在一起使用。

一般性称呼。只称姓,还要加上先生等尊称。除非很熟,一般不直接称名。

特殊性称呼。它主要是指对于王室成员或神职人员的专门性称呼,例如,“陛下”、“教皇”、“神父”、“牧师”、“阿匐”、“拉比”,等等。

3 内容的选择。进行交谈时,最重要的当推其具体内容。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时,特别是与其进行较为自由的非正式交谈时,必须对其内容斟酌再三。一般认为,与外国友人交谈之时适合选择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表示敬意的内容。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光荣的历史、优良的传统、独特的习俗、杰出的文化、突出的成就。与外国人交谈时倘若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无疑会令对方感到自豪和愉快。

(2)欢快轻松的内容。有些时候,特别是在非正式场合跟别人闲聊时,往往不宜选择过于深奥、枯燥、沉闷的内容,以防曲高和寡,令人不悦。此时此刻,不妨谈论一些令人感到欢快的内容,例如,娱乐、休闲、时尚、影视、赛事烹饪,等等。有时,还可以天气作为交谈的内容。

(3)交谈对象确有所长的内容。在交谈中直接向交谈对象进行讨教,不仅可以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而且还可以借机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敬意,

只要讨教的内容确为对方之所长,通常都会令其倍感重视。 于 www.kanzhun.com 二、商务礼仪中的馈赠礼仪

互送礼品是一种礼仪的体现,也是一种感情的传递,能使双方之间架起一个互通的桥梁。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送礼是必要的,是联络感情,广交朋友,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但是,送礼时的热情要适度,有时过分热情反倒适得其反。所以,在对外送礼上,主要应该防止这样几个问题:第一,防止过多。第二,防止过于贵重,使别人不敢轻易接受。第三,防止体积过大,以方便携带。一般而言,赠送礼品的礼仪主要包含礼品的挑选、馈赠的方法、礼品的接受这3个方面的内容:

1 礼品的挑选。在礼品的挑选上,要对送礼对象的爱好、兴趣做些简单的调查,因人而异,投其所好。此外,还要注意对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了解一下对方基本的忌讳。如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不要送酒、猪皮产品。送花时,西方国家比较忌讳双数,喜欢单数,一般不送单一的花种,会让颜色搭配得更加丰富,看起来更漂亮。各国对颜色都有忌讳,一般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黑色是肃穆的象征;黄色是和谐的象征,而红色和蓝色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很多国家以黑色为葬礼的颜色。灵车用黑色。比利时人忌蓝色。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认为人死好比黄叶从树上落下来。在馈赠行为当中,主角当然非礼品莫属。挑选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时,一般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恪守四项准则:

(1)突出礼品的纪念性。在涉外交往中,送礼依然要讲究“礼轻情义重”。有时,“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往往更受对方欢迎。因为在许多国家里,都不时兴赠送过于贵重的礼品。反之,则很可能会让受礼者产生受贿之感。

(2)体现礼品的民族性。有人曾说:“最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向外宾赠送礼品,其实也是一样。中国人司空见惯的风筝、二胡、笛子、剪纸、筷子、图章、书画、茶叶等。一旦到了外国人手里,往往便会备受青睐,身价倍增。

(3)明确礼品的针对性。送礼的针对性,是指挑选礼品时应当因人,因事而异。因人而异,指的是选择礼品时,务必要充分了解受礼人的性格、爱好、修养与品位,尽量使礼品得到受礼人的欢迎。因事而异,则指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向受礼人所赠送的礼品应当有所不同。比方说,在国事访问中,宜向国宾赠送鲜花、艺术品。出席家宴时,宜向女主人赠送鲜花、土特产和工艺品,或是向主人的孩子赠送糖果、玩具。探望病人时,则宜向对方赠送鲜花、水果、书刊、CD,等等。

(4)重视礼品的差异性。向外国人赠送礼品,是绝对不能有悖对方的风俗习惯。因此,务必要将此视为送礼之时的大事,此即涉外礼品的差异性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通过对受礼人所在国风俗习惯的了解,在挑选时,主动回避对方有可能存在的下述六个方面的禁忌:一是与礼品有关的禁忌;二是与礼品色彩有关的禁忌;三是与礼品图案有关的禁忌;四是与礼品形状有关的禁忌;五是与礼品数目有关的禁忌;六是与礼品包装有关的禁忌。这六个方面的禁忌,有时亦称“择礼六忌”。

2 馈赠的方法。向外籍人士赠送礼品,不仅要重视具体品种的选择,而且一定要注意赠送礼品时的方法。根据礼仪惯例,注意涉外交往中馈赠的方法,具体是指在礼品的包装,送礼的时机、送礼的途径这3个方面,必须表现出中规中矩,不乱章法。

(1)重视礼品的包装。以前,中国人送礼,只重货色,不重包装。不管多么高档的礼品,大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或者顶多用报纸一包,硬纸盒一装了事。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在国际交往中,礼品的包装是礼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被视为礼品的外衣,送礼时不可或缺。否则,就会被视为随意应付受礼人,甚至还会导致礼品自身因此而“贬值”。有鉴于此,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一定要事先进行精心的包装,对包装时所用一切材料,都要尽量择优而用。与此同时,送给外国人礼品的外包装,在其色彩、图案,形状乃至缎带结法等方面,都要与尊重受礼人的风俗习惯联系在一起考虑。

(2)把握送礼的时机。在涉外交往中,由于宾主双方关系不同,具体所处的时间、地点以及送礼目的不同,送礼的具体时机自然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千篇 一律。依照国际惯例,把握送礼的最佳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并应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在会见或会谈时,如果准备向主人赠送礼品,一般应当选择在起身告辞之时。向交往对象道喜、道贺时,如拟向对方赠送礼品,通常应当在双方见面之初相赠。出席宴会时向主人赠送礼品,可在起身辞行时进行,也可选择餐后吃水果之时。观看文艺演出时,可酌情为主要演员预备一些礼品,并且在演出结束后登台祝贺时当面赠送。游览观光时,如果参观单位向自己赠送了礼品,最好在当时向对方适当地回赠一些礼品。为专门的接待人员、工作人员准备的礼品,一般应当在抵达当地后尽早赠送给对方。

(3)区分送礼的途经。送礼的途径,此处是指如何将礼品送交受礼人。在涉外交往中,送礼的途径主要被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当面亲自赠送;另一种则是委托他人转送。这两种送礼的途径往往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有时,他们各自往往还有某些特殊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送给外国友人的礼品。大都可以由送礼人亲自当面交给受礼人。有些时候,例如,向外国友人赠送贺礼、喜礼,或者向重要的外籍人士赠送礼品,亦可专程派遣礼宾人员前往转交,或者通过外交渠道转送。如果有必要,礼品可以被提前送达受礼人的手中。通常,送给外国人礼品时,尤其是委托他人转送给外国人礼品时,应附上一张送礼人的名片,它既可以放在礼品盒之内,也可以放在一封写有受礼人姓名的信封里,然后再设法将这个信封固定在礼品的外包装之上。有可能的话,尽量不要采用邮寄的途径向外国人赠送礼品。

3 礼品的接受。接受礼物时,西方国家的朋友喜欢当面打开,而且讲几句赞赏的话。在商务礼仪中接受外国友人赠送的礼品,大致上有如下3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

(1)欣然接受。当外国友人向自己赠送礼品时,一般应当大大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下来。没有必要跟对方推来推去,过分地进行客套。在接受受赠的礼品时,应当起身站立,面含笑容,以双手接过礼品,然后与对方握手,并且郑重其事地为此而向对方道谢。在接受礼品时,面无任何表情,用左手去接礼品,接受礼品后不向送礼人致以谢意,都是非常失礼的表现。

(2)启封赞赏。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许多西方国家中,受礼人在接受礼品时,通常大都习惯于当着送礼人的面而立即拆启礼品的包装,然后认真地对礼品进行欣赏,并且对礼品适当地赞赏几句。这种中国人以前难以接受的做法,现在已经逐渐演化为受礼人在接受礼品时必须讲究的一种礼节。在许多国家,接受礼品之后若不当场启封,或是暂且将礼品放在一旁,都会被视为失礼之至。在涉外交往中接受礼品时,对此无必要予以注意。

篇7:商务交谈礼仪注意事项

不论是哪一种交谈,懂得尊重对方才可能有交谈下去的可能,也才可以更好拉近彼此间的亲切感,商务交谈更应是如此。可以在交谈之前做足功课,如对方喜欢文化程度、讲话习惯、生活阅历、生活习惯等,多点了解对方也是尊重对方的最大体显,交谈时也会更畅快。

商务交谈礼仪二:适当、及时肯定对方

篇8:浅谈商务交谈礼仪

关键词:商务俄语,商务礼仪,教学

由于商务俄语自身的特殊性给商务俄语学习者带来一些困难, 这种困难除了两种语言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差异及两国人民思维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之外, 还有学习者都是掌握基础的俄语知识, 而这些只是掌握商务俄语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和平台, 要想胜任商务俄语工作, 比如寻找客户、书写商务函电、撰写工作报告、商务谈判, 签合同等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训练。一些学校会在三或四年级开设一个学期共32学时的商务俄语课, 课时少, 任务重, 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商务俄语教学也是一个难题。如何能把商务礼仪有效地注入到商务俄语教学中, 让商务礼仪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也成为了一个亟需面临解决的问题。

所谓商务文化, 是指进行商务活动中产生的精神现象或文化现象。包括商务伦理道德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商务礼仪、建筑文化、旅游文化、影视文化、宗教文化等等。而我们这里所谈到的商务文化是指在商务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语言文化因素, 也就是在从事商贸活动的过程中, 在特定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下所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专指在从事对俄贸易中, 中俄双方进行的跨文化交际的现象。

商务礼仪, 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人们商务交往中适用的礼仪规范, 是在商务交往中, 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在对俄贸易中, 商务礼节、礼貌都是企业之间关系的重要环节, 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与客户之间的摩擦, 是贸易合作更顺畅的进行, 与俄罗斯客户和谐相处也是需要讲礼仪的, 文雅、宽厚能使人加深友情, 增加好感, 必须注重言语礼仪, 可以营造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比如:俄罗斯人有自己特有的性格, 俄罗斯商人更是兼有冷漠与热情的两重性。商人们初次交往时, 往往非常认真、客气, 见面或道别时, 一般要握手或拥抱以示友好。俄罗斯商人非常看重自己的名片, 一般不轻易散发自己的名片, 除非确信对方的身份值得信赖或是自己的业务伙伴时才会递上名片。

语言不仅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 同时还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依赖文化现象而存在的。每一门外语都是一个国家的国情知识和民族文化的载体, 是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由于中俄的国情、民族文化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同时又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 因此也确定了商务俄语教学中商务礼仪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比如:进行商务谈判时, 俄罗斯商人对合作方的举止细节很在意。在谈判前, 最好不要吃散发异味的实物。在谈判休息时可以稍为放松, 但不能做一些有失庄重的小动作, 这些看似渺小的商务礼仪细节却能影响到俄罗斯人对合作伙伴的看法。许多俄罗斯商人的思维方式比较古板, 固执而不易变通, 所以, 在谈判时要保持平和宁静。对商品的看法, 俄罗斯商人认为, 商品质量的好坏及用途是高于一切的。

俄语是作为交际工具来学习的, 其目的是为了运用。加强商务俄语教学的基本训练, 一方面要根据商务俄语本身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商务俄语本身的训练, 不要片面地理解商务俄语的意义, 不要把商务俄语课上成知识课、汉语课;另一方面要在教学中重视打好基础, 不能贪多求快。商务俄语教学中不但应该重视基本训练, 指导学生听音和发音、写字, 掌握单词和惯用词组, 合乎语法、合乎习惯地造句等训练。在模拟商务实践过程中重视商务礼仪的教授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工作做得切实, 各项能力就比较容易培养起来。相反, 忽视商务礼仪的训练, 会给将来的学习造成障碍, 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对下一步教学留下不良影响。

俄罗斯商人认为礼物不在重而在于别致, 太贵重的礼物反而使他们过意不去, 常会误认为送礼者别有企图。送花要送单数的不能送双数的, 假花更不能作为礼物相送。俄罗斯商人也和中国商人一样对喝酒吃饭从不拒绝, 但他们并不在意排场是否大、菜肴是否珍贵, 而主要看是否能尽兴。俄罗斯商人十分注重建立长期关系, 尤其是私人关系, 在酒桌上, 这种关系最容易建立。俄罗斯人有一个习惯, 喝酒时要送上一句祝福, 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是他们经常会用的祝酒辞。而女士在俄罗斯礼仪上永远是优先照顾的。

商务俄语课堂气氛很重要, 而商务礼仪的注入可以为课堂气氛提供良好的素材, 也很容易调动学生对商务俄语学习的积极性。情景设置更能激发感情, 引起兴趣。让学生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情景设置法能够缩小教学与实际商业环境的差距, 弥补学生商业知识和经验的缺失, 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商务模拟对话中丰富对话内容。如有俄罗斯人加入来配合课程就会有更好的课堂气氛和效果。这样商务礼仪在商务实践中就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多数俄罗斯商人做生意的节奏缓慢, 讲究优柔尔雅, 衣着服饰讲究与否, 在俄罗斯商人眼里不仅是身份的体现, 而且还是此次生意是否重要的主要判断标准之一。这时良好的商务礼仪知识能起到辅助作用。俄罗斯商人对于懂礼仪的合作伙伴会耐心讲解, 肢体语言和表情绘画都会为交流提供帮助。

结束语

竞争的国际化对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和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今社会迫切需要一批符合时代需求的, 全面、扎实的掌握俄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掌握商务俄语沟通技能, 熟悉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惯例, 能够在国际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中从事商务俄语工作的, 具有时代特色的复合型、应用型俄语人才。而更重要的是拥有良好优雅的专业形象和卓越的商务礼仪知识。可见, 商务礼仪在商务俄语教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那么商务礼仪在世界贸易不断变化的今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是怎样让中俄贸易发展越来越完善的呢?因此, 结合两国人民不同的文化心理,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对中俄两国的贸易发展进行更深的研究将成为我的下一个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王英佳.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1]王英佳.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2]唐光彤, 胡守信.外贸俄语强化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2]唐光彤, 胡守信.外贸俄语强化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3]魏春洁.商务俄语专业沟通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9.[3]魏春洁.商务俄语专业沟通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4]庞冬梅.商务俄语专业国际合同实务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9.[4]庞冬梅.商务俄语专业国际合同实务教程[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关工委工作总结和计划下一篇: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