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

2024-06-09

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精选7篇)

篇1: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

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关心、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保障广大居民的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提高基层工作决策的公开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制定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

一、参加对象

听证会由社区居委会负责召集,参加对象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辖区单位党组织代表以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街道负责人等与听证主题相关的人员。

二、听证内容

(一)社区建设的规划;

(二)涉及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三)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在社区组织实施的工作或活动;

(四)其它需要听证的内容。

三、听证程序

(一)会议公告。召开社区工作听证会需3日前,由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公示栏对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参加人员进行公布,并落实参加听证的代表。具体人选由街工委、办事处和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商定。

(二)会议召集。听证会由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召集并主持,会议应有专人记录。

(三)会议议程

1、主持人介绍到会人员、宣布听证会议程;

2、听取有关听证项目的情况介绍;

3、会议代表发表意见和建议;

4、听证项目的责任单位或部门解答有关问题,必要时应准备书面材料,并对材料真实性负责;

5、听证会主持人进行小结。

(四)会议结束后一般应在1周内完成《听证会议纪要》,并报街道或相关部门备案。

会议纪要应包括听证会的基本情况、听证代表意见的简明扼要陈述、听证会形成的倾向性方案等内容。听证会形成的倾向性方案应充分考虑听证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决策参考。

(五)结果反馈。听证后的有关结果,社区居委会应当在居务栏内进行公布,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

篇2: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

1、社区听证会的范围:涉及社区环境改造、社区文体活动设施建设与改造、社区治安、社区服务、人民内部矛盾调处等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决策。

2、社区听证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便民和效率的原则,原则上应公开举行,举办听证会的费用,由举办机关承担。

3、社区听证会召开前10日,社区居委会协助举办单位,通过社区网站、公告栏等方式,向居民公告举办听证会的时间、地点、事项和旁听人数等,接受居民监督。

4、社区听证会由举办单位派人主持和记录,主持人按照事先确定的程序主持听证,听证会代表就听证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内容发表意见,记录员制作听证会笔录和纪要,笔录和纪要由主持人、听证会代表和记录员审阅、签字。

篇3: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

1 当前医疗纠纷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出并细化了鉴定专家库、举证责任、赔偿标准等内容,医疗事故的范围和内容划分更细更广了,对医护人员提出的要求更高了。

目前,医患之间的矛盾冲突,医疗纠纷的产生,是医疗服务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即使医疗服务、医疗技术已臻完美,也会有医患的矛盾出现。一方面,患者对医院信任度缺乏,一旦发生医疗意外,患者往往质疑医院在治疗过程中的责任。另一方面,患者的权利保障渠道不畅,不能有效保证患者家属的求偿权。

2 医院构建医疗纠纷听证会的做法

医疗纠纷听证会由医务科主任或副主任主持,参加人员为相关科室的专家和当事人,以及指定1~2名医务科工作人员协助听证;参加医疗纠纷听证会人数占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以上。医疗纠纷听证会根据一般医疗纠纷及恶性医疗纠纷中患者和家属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举行。

2.1 医疗纠纷听证会的主要内容

就审议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争议较大、需要进一步听取意见的事项举行听证会。它由医院统一审议医疗纠纷中的医患沟通的专门工作机构来举办。

医疗纠纷听证会的范围:即对于医疗纠纷涉及医疗质量、护理、服务、医德医风、医疗价格或者争议比较大的问题,都应当举行听证会。通过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的方式征求意见。

质询释疑:参与人员审议报告,并就医疗事故争议向医务科提交书面材料,对整个医疗过程以及患者提出的问题和不理解的地方予以说明、解释。涉及患者和家属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通过听证会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意见。

2.2 医疗纠纷听证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2.1 会前准备。

医疗纠纷听证会邀请下列人员参加:当事人、相关科室主任、相关人员、相关本专业专家、学者,医院管理部门代表。当事科室拿出该医疗事故争议的书面报告提交医务科,由医务科发到听证会上讨论。听证会对各方专家的意见有详细的记录,有利于防止管理部门在定性过程中常见的两种滥用权力行为,即考虑不相关因素及不考虑相关因素。

2.2.2 听证会程序:

(1)申请当事人汇报医疗过程方案;(2)医院管理主管部门(医务科)汇报对医疗争议的有关初审意见;(3)与会人员对医疗纠纷过程和初审意见进行讨论,参加听证会的代表和人员可以就有关问题向专业专家提出质询,相关专业专家应当进行答复或者作出解释;(4)主管医疗院长综合听证会意见并予以宣布。

2.3 反馈上报

听证会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依据听证情况,写出听证报告,上报医院主管院长。听证会的专家们普遍都有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每次接到听证会通知需要做出医学报告的时候,他们会根据需要的科室指定至少3个以上的专家分别独立做出医学分析报告,然后再对比这几份不同的报告,做出综合分析报告,这份含金量很高的医学报告书往往就成为医院对医疗纠纷争议中调解阶段或者进入诉讼程序后的关键所在。医院主管领导在听证会召开后的规定时间内,在认真吸取采纳听证会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最终医疗纠纷处理定性的方案,正式行文公布执行。这样形式正规,易引起各相关科室人员对拟议中的医疗纠纷的重视。同时,为患者上诉司法部门或上级医学会医学鉴定主管部门时,附有听证会的综合意见,作为司法部门的参考资料。

2.4 医疗纠纷听证会需要把握的主要环节

2.4.1 医疗听证会的原则:

一是不重复听证原则,二是公正原则,三是客观原则,即如实提供情况和如实报道。2.4.2体现民主组织形式。当前,我们在实行医疗纠纷听证会制度的工作中,广泛吸收相关科室的专家和当事人参加,会前两天发出通知,告知听证会的主要内容、参加对象,会议地点、时间。对相关人与科室出面收集各方的意见。同时。听证会对各方专家的意见有详细的记录,有利于防止管理部门在定性过程中常见的两种滥用权力行为,即考虑不相关因素及不考虑相关因素。

2.4.3 以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

医疗纠纷听证会处理的问题,往往是与医患双方息息相关的问题,医疗纠纷大多由技术问题所致,而医疗技术问题又十分复杂,非专业人士不容易分辨清楚。现实的情况是医疗事故处理起来有法可依,医患双方可按照法律来办事;而医疗纠纷的处理则没有一部明确的具体法律法规,一般只有参照上位法《民法通则》加以处理。目前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仍处于缺失状态下,通过医疗纠纷听证会的形式,对现有的法规和医疗鉴定提供了医学方面的资料的补充。

2.4.4 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深入、规范地推进医疗纠纷听证会制度,必须加强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医疗争议上报监督机制。当事医务人员就该医疗事故争议在第一时间内提请当事科室进行讨论,然后就该医疗事故争议以书面形式提交医务科。二是建立医务科介入监督机制。医务科在实行医疗纠纷听证会工作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务科对提交书面材料进行审核,对整个医疗过程以及患者提出的问题和不理解的地方予以说明、解释。医务人员对当时重要细节的描述与患者方描述的情况有严重出入的,即进行医疗纠纷听证会。三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医院主管领导在听证会召开后的规定时间内,在认真吸取采纳听证会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最终医疗纠纷处理定性的方案,正式行文公布执行。对实行医疗纠纷听证会制度流于形式而引起群众不满,造成影响等问题要认真追究有关人员责任。通过强有力的各项监督机制,把医疗纠纷听证会制度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 实施医疗纠纷听证会的成效

3.1 充分注重医疗信息公开的全面性,还患者一个知情权

医疗纠纷听证会制度的实施,的确让患者了解了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及缺陷,是属于病员及其家属缺乏医疗常识,还是对医疗技术不理解、或误解的。通过听证会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说明,让患方有了更多、更实在的知情权、选择权、咨询权。

3.2 科主任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强化

医疗纠纷听证会是一种新生事物,它是强化医疗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实行当事人、科主任及医务科“三方互动”。由当事人、科主任收集、调查医疗差错、事故情况,安抚家属,并与医务科商量后,作出处理,为医疗事故调查委员会的召开准备资料。听证会中获取的信息和专家的意见,应当作为医院处理纠纷定性的重要依据。对听证会中专家反映强烈的、重要的意见,医院没有采纳的应当作出说明。

3.3 不同的利益群体在法制的框架下行使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现行的医疗纠纷听证会是确定医患之间的权责关系,通过一个客观公正并且有医学专业知识的部门代替医患之间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可以弥补患者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也可避免出现过激情绪和行为。同时,可以保障病患者的某些权利,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加强法制建设,让不同的利益群体在法制的框架下行使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医疗纠纷听证会在医患沟通中起到积极的作用,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摘要:介绍医院实施医疗纠纷听证会制度的方法、意义和成效。认为实施医疗纠纷听证会的意义在于:充分注重医疗信息公开的全面性,还患者一个知情权;科主任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强化;不同的利益群体在法制的框架下行使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医患沟通,听证会制度

参考文献

篇4: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

一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以下四个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管理规则滞后,如有些学校规定“凡考试作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未能通过英语四级者,不颁发学位证书”等。二是在管理中重实体轻程序,如在处分学生时,大多缺乏允许学生就事实进行陈述与申辩的程序。三是教育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自古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强调教师的主导与主体地位,学生权利被漠视,甚至被抹杀;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育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淡薄,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上存在一些误区。四是教育管理工作者服务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职能是教育和管理学生。这种管理以管住为目标,内容上重外在行为规范,实际工作中走进了防御型、被动式的工作误区。但这些工作的服务性质往往被忽略,学生工作者服务意识淡薄,使得这些工作既游离于教育和管理职能,又不能在服务职能的框架内得到有机整合。因此,要解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引进听证制度。

二听证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一)听证制度有利于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化

过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是着眼于规范和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缺乏法治精神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比如高校校规校纪是由管理者单方制定的,基本上不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虽然学校在做出对学生的处分决定时也是比较慎重的,但这种程序并不符合现代管理要求,因为其中没有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反映学生的意志。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进听证制度,能有效地排除高校学生管理活动的单方意志性和随意性,使得管理的决定过程尽量吸纳学生的意见,反映高校管理部门与受管理学生之间一定程度的合作意愿,从而有助于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化。

(二)听证制度有利于保障学生的权利

学生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后,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可以通过申诉或者诉讼途径获得救助。然而大部分高校的申诉机制并不完善,没有申诉机构或申诉机构不能正常运转,处理学生申诉存在忽略或简单化的现象。因此,高校引进听证制度,使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在做出影响学生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使高校做出的决定符合客观实际趋于公正合理,是保障学生合法权利的有效途径。

(三)听证制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模式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都是命令式的,属于外部控制,不利于学生心甘情愿的执行。大学生知识已经相当丰富,思维也较活跃,通常有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管理模式是一种内部控制的管理模式。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把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因此,学生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给学生积极参与的机会,要把学生集体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听政制度的实行,正是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三对听证制度的认识

听证制度是行政诉讼法中的概念。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次引入了“听证制度”。作为高等学校,其对学校学生的管理在很多方面是属于行政行为。所以在大学校园里引进听证制度是可行的。2005年3月国家教育部正式发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第56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教育部的这一规定,为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建立听证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关于“听政”的概念

“听证”在不同国家、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在美国,听证是指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法律程序,称之为听证。在日本,“听证”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相对人权益的行政决定时,就与该行政决定有关的事实及基于此的法律适用问题,提供申述意见,提出证据的机会的程序。韩国《行政程序法》第2条规定,听证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之前,直接听取当事人意见,调查证据的程序。在我国,听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听证,一般是指在国家机关作出决定之前,给有利害关系的人发表意见的机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质证、辩驳的程序。听证的内涵是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听证的外延则涉及立法、执法和司法三大领域。狭义的听证,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合理、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行政决定,公开举行由利害关系人参加的听证,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保证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合法、适当。

(二)听证制度的特点

一是范围较广,一般不加太多限制;二是主要适用于对相对人不利的处理处分;三是在有些国家,听证不仅适用于具体处分行为,而且还广泛适用于制定法规等抽象行为。

目前世界各国听证适用范围在兼顾公正与效率的前提下不断扩大。相比之下,我国听证的范围就非常狭窄了。我国行政听证制度应该进一步扩大听证范围,在确定某一行为是否适用听证制度时,首先要看该行为是否对当事人权益产生不利影响,其次要看这种不利行为是否侵害了法律赋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后还要看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侵害是否达到了严重程度。只要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就可以适用听证。因此,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决定、紧急情况、行政执行行为、批量行政行为和根据技术标准而为的行政行为等不受行政机关主观意向和自由裁量权影响的行政行为以外,任何单位作出的任何可能对当事人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都可以举行听证。

(三)听证制度的基本程序

告知和通知:告知是任何单位在做出决定前将决定的事实和处理理由按照相关规定告知利害关系人。通知是任何单位将有关听证的事实在规定期限内通知利害关系人,以使利害关系人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参加听证。

公开听证:参加公开听政的人员由利害关系人、与事件相关人员以及管理与该事物相关的权威工作人员组成,对此事件感兴趣的人员也可以作为旁听人员参加。但听证如果是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听证可以不公开进行。endprint

委托代理:在听证中,利害关系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抗辩论:通过辩论可以使事件的事实更清楚、真实可靠,使有关部门作出的决定更加公正、合理。

制作笔录:听证过程必须以记录的形式保存下来,有关部门必须以笔录作为作出最后决定的依据。

四听证制度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范围

(一)听证制度应用于高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

近些年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学生与学校、老师对薄公堂的案例。这就给我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敲响了警钟。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仅是被管理者,他们对学校做出的影响自己权利的决定不会只是言听计从。学生需要知道做出决定的根据,他们希望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尊重。而这一问题解决的有效方式就是内部处罚听证制度的建立。学校对学生的违纪情况采取听证制度,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听取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辩解申诉,以使自己做出的决定不存在过大的争议,合理的解决学生与内部处罚规定之间的冲突。学生可以通过递交听证申请,对自己的处分有公开申诉的机会,合理有序,这是对学生合法权利的保障。

(二)听证制度应用于高校学生食堂管理

价格听证是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一种价格制定制度,我国的价格听证开始于20世纪末。1997年通过的《价格法》将听证的范围扩展到政府定价行为领域。该法第23条规定:“制定关系具有立法性质的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制度,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可行性。”针对价格制定过程中一些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价格问题,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陆续进行了价格听证。实践中,价格法的听证制度也在逐步推广应用。

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我们把学生作为消费者,就应该在高校引进听政制度来保护学生的消费权利。所以学校可以通过价格听证制度,了解学生的需要,同时向学生汇报收取费用的用途以及各种事物价格成本。例如:在学校举行食堂价格听证会,就食堂饭菜价格卫生安全、服务质量、管理体制进行协商讨论以关心学生的饮食情况,让学生在食堂进餐过程中体味到“服务人”的感觉。

(三)听证制度应用于高校助学金、奖学金评定

助学金、奖学金评定问题关系到学生的财产权,获取公正评价权等。通过听证制度来规范学校的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可以确保学生权利有效合理。相反,听政制度还可以杜绝学生采取不良行为或不良方式获取奖学金、助学金的现象发生。

高校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就影响到学生方方面面利益的事情引进听证制度,如课程选择、专业选择、校园文化活动安排等引进听证制度,并定期举行听证会,使其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确保学生的合理权益不受到侵害。

参考文献

[1]卫国平.浅议听证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建立[J].科教文汇,2006(8)(下半月刊).

[2]肖北庚.行政学与行政诉讼法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2003.

[3]赵庆典.学校管理中的法律问题[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5.

[4]杨惠基.听证程序概[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1998.

[5]应松年.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6]刘英陶,陈晓平,赵中利,等.管理心理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7]张楚廷.学校管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0.

篇5:社区工作听证会制度

限,对于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来说,是一个致命伤,为了弥补广大考生的这一短板,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社区基础知识:社区工作听证

会,希望能为参加社区工作者的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社区“四会”制度是指社区居民(成员)采取会议制度的形式,对本社区公益事

业、社会事务和社区发展等事项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参与,旨在拓宽社区参

与渠道,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强化社区自治能力而建立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社

区民情恳谈会、社区事务协调会、社区工作听证会和社区成效评议会等四个会议

制度。

【社区工作听证会】

社区工作听证会是指政府有关部门或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在社区组织实施

某项工作或活动前,由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组织相关社区成员就该项工作的可行

性、必要性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充分论证的一种会议制度。主要是听取居民对社区

公益性事业、公共事务实施项目决策的意见,以确定较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实现民主决策。

一、社区工作听证会参加人员

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成员会议和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的代表,辖

区单位代表以及有关政府部门、街道(乡镇)负责人等与听证主题相关的人员。具

体人选由政府有关部门和社区居委会商定。

二、社区工作听证会召开方式

对主要由社区实施的项目,由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组织听证;涉及政府有关

部门的事务,由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乡镇)会同有关社区组织听证。

三、社区工作听证会听证内容

(1)社区建设的近、远期规划;

(2)涉及本社区成员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3)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乡镇)在社区组织实施的某项工作或活动;

(4)其他需要听证的内容。

四、社区工作听证会的一般程序

1、社区工作听证会会议公告:

召开社区工作听证会3日前,由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居务公开栏对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参加人员进行公布,并落实参加听证的代表。

2、社区工作听证会会议召集:

听证会由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负责人召集并主持,会议应有专人做好记录。

3、社区工作听证会的会议议程:

主持人介绍到会人员,宣布听证会议程;

听取有关听证项目的情况介绍;会议代表发表意见和建议;

听证项目的责任单位或部门解答有关问题,必要时应准备相关书面材料,并对材料真实性负责;听证会主持人进行小结。

4、会议结束后一般应在1周内完成《听证会议纪要》,并报街道或相关部门备案。

会议纪要应包括听证会的基本情况、听证代表意见的扼要陈述、听证会形成的倾向性方案等内容。

听证会形成的倾向性方案应充分考虑听证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社会单位的决策参考。

篇6:听证会制度

一、总体要求

社区事务听证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社区工作理念、建设民主文明和谐社区的有效途径。各社区要以听证会为载体,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社区干部服务意识,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区听证会要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社区建设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有序进行,并自觉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主动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

二、社区听证会的议事范围

社区事务听证会议事内容主要涉及社区居民普遍关心、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事务。议事范围为:社区治安防范、保洁与绿化、违章建筑整治、环境卫生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救助款物的筹集及发放、低保户的确定、公益事业建设经费的筹措以及其它需要社区居民听证的事项。

三、听证会成员的确定

社区事务听证会成员由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确定,一般由社区党支部成员、社区党员、社区居委会成员、居民代表、涉及听证事项的居民小组长等组成。参加会议人员也可因议事内容而定。社区居民经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同意可旁听会议,有关zhèng fǔ 部门、社会单位的代表应邀列席会议。听证会成员享有听证表决权。

四、听证事项的确定

听证会听证事项由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或社区居民提出。听证会前,由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应对居民反映比较集中的事项,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征询居民群众意见,并同政府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后,确定列入社区听证会议题。对与会人员在听证会上临时提出的听证事项,由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结合实际列入听证会议题。

五、听证会的组织召开

社区事务听证会一般每月召开一次,时间应相对固定,可与党日活动、居民代表会议相结合。社区事务听证会由社区党组织召集和主持,召集人应在听证会前,将会议的时间、地点、主要议题进行公示并通知会议人员。听证会成员要对听证议题或议案进行讨论表决,表决的形式,由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根据听证事项的实际情况确定。凡属表决的听证议题或议案,需经出席会议有表决权人员的过半数同意方可通过。

六、听证会的议程

社区居民听证会按下列程序进行:

1、社区党支部书记报告上次会议议题或议案的落实情况;

2、主持人报告本次听证议题或议案;

3、社区居委会负责人通报与议题或议案相关的情况;

4、听证会成员充分讨论,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5、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单位的代表回答与会人员的咨询;

6、听证会成员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表决意见;

7、专人做好会议的记录并存档备案。

七、听证事顶的办理

篇7:浅谈我国听证会制度

一、听证会的基本涵义

听证会起源于英美,是一种把司法审判的模式引入行政和立法程序的制度。听证会模拟司法审判,由意见相反的双方互相辩论,其结果通常对最后的处理有拘束力。具体来说,凡是在听证会上提出的意见,决策者必须在最后裁决中作出回应,否则相关行为可能因此而无效。

二、我国的三大类听证

(1)1996年建立的行政处罚听证

(2)1997年建立的价格决策听证

(3)2000年建立的立法听证

三、我国听证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除了行政程序中有听证制度外,立法中也有听证制度,已经有多个地方的人大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进行了听证,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修改个人所得税法时也进行了听证。但是目前我国的听证制度缺陷是显著的,行政程序中的听证没有拘束力,导致听了也白听;立法程序中的听证由于透明度不够,听证代表很难充分恰当的表述意见,另外缺少民主机制,也使得听证结果对立法机关的成员形不成事实上的约束。

首先,听证会组织者的独立性问题亟待解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由独立、超脱、具有权威性的机构主持听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听证会不会流于形式,不会被相关利益集团操纵。

其次,在中国价格听证会制度上,缺少一个成本监审程序。从根源上来看,价格听证是公众与垄断集团利益博弈、维护自身权利的“公器”。但是,价格管理部门常常既是价格的制订者和维护者,又往往是听证会的组织者,这本身就决定了听证会制度加大了公众维护自身利益的难度。

四、实例分析

(1)2012年12月,湖北省物价局批复武汉市物价局提交的《关于轨道交通票价的请示》,票价听证方案二获得通过。

(2)一些听证会程序合法性遭到质疑。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门票价格听证会”邀请25名听证代表,按规定必须有l7名代表到场会议才能举行,实际只到场14名代表,但组织者仍完成了听证程序,事后门票定价正是申请方申请的价格。2004年9月天津物价局组织的供热调价听证会还未召开,由物价局提供的“多数代表认为可以适当提高供热价格”的新闻通稿就已出炉。

(3)听证制度遭遇“公共信任危机”。

2004年7月,广州市物价局为举行油制管道气价格调整听证会向社会征集20名市民听证代表,一周过后仅有两人报名。媒体调查发现,市民对听证会的作用和可信度都心存疑虑,认为听证会“作用不大”和“没有作用”的比例达30.3%,市民将原因归结为听证会“代表性不广”、“走形式”和“信息不真实”三个方面。

五、完善听证会制度的几点措施

(1)必须保证政府作为决策者和监管者的公正立场

(2)明确代表结构和代表权力,走专业化道路

(3)制定严格的听证程序,加强对听证过程的监督

上一篇:春节假期申请报告下一篇:名著老人与海阅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