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宫游记作文

2024-04-17

太清宫游记作文(共13篇)

篇1:太清宫游记作文

虽然三伏天炎炎夏日烤得难受,但眼瞅着暑假所剩无几,我和老公还是决定带女儿去青岛游玩。青岛几个区合起来面积比郑州大得多,地铁途经站点都在北边市区里,远远没有修到沿海景区,所以到大家熟知的沿海景点,就要自驾、打优步车,或者坐公交车了。

去海上仙山——崂山之前,在得知门票要130时,我们就上网细查了景区的游玩攻略,由于时间紧,路途远,又带着孩子,所以决定利用两个下午的时间,五个景区里只去太清游览区和仰口游览区。这也是评价里说的比较值得一探究竟的景点。

青岛司机说,今年是青岛最热的一年。的确,几天的游玩让人不仅汗流浃背,而且皮肤晒得疼。和郑州不同,青岛热的月份较晚,据说秋老虎最厉害,正好要被我们赶上了。上午吃好早饭,准备好备用衣服、食物和充足的水,背上行囊,抱着不愿走路的三岁小孩,打优步车60元到了太清游览区。录入指纹进入景区没走多远,看到刻有道法自然的石壁对面,是崂山太清宫的大门。

进太清宫还要收费27元,觉得这点很不好。太清宫三面环山,南向大海,是西汉时修建的,到了唐朝又有扩建。元朝时名道丘处机曾在这里讲道传玄,弘扬教理教义。各地道众聚此清修,被誉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

太清宫里最显眼的要数老子的巨大雕像了,慈眉善目仙风道骨,和教科书里的画像一模一样,合影者络绎不绝。沿着旁边较长的石阶往上走,有一处较大的讲经坛,环绕一周看台下景色,近处曲径通幽,远处碧海蓝天,海湾处很多鳞次栉比的旅社小房子,游泳,玩水嬉戏的人们爽朗的笑声时时传入我们耳中。

太清宫古树众多,唐代的榆树盘曲如苍龙,名为“龙头榆”。听导游说:摸摸老龙头,一世永无愁;摸摸老龙尾,做事有头有尾;摸摸老龙背,长命到百岁。于是游客们都上前摸摸树干,讨个好彩头。此外,还有明代就栽种的山茶花,银杏树,有汉代栽种的柏树,上面长有凌霄、盐肤木两种树木,三树合一,是全国仅有的奇观。

篇2:太清宫游记作文

我早就听姐姐说,盛唐时,皇帝唐玄宗和贵妃在这里演绎了千年称诵的爱情故事,使这座皇家园林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玄宗“尤知音律”,贵妃弹唱娴熟,能歌善舞。

走进华清宫,只见广场中央有一座碉塑,贵妃面带微笑,含情脉脉,在众多伴舞当中翩翩起舞,独具一格。而唐玄宗则在一旁拍鼓奏乐,笑逐颜开。

我们分别参观了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等。听老师讲,华清宫天然温泉,温度恰适沐浴,这里有许多沐浴汤池。汤池造形奇特,寓意深长,每一处都体现着皇家的尊严。活水沐浴,独立的进水和去水,我不禁要为大唐工匠设计之巧妙和独特点赞,更为劳动人民的智慧而点赞。站在海棠汤前,我好像看到了成群的宫女,彩衣裙裾,头发高高耸起,簇拥着贵妃款款而至……

一路小跑,我们很快就到了骊山山顶,“兵谏亭”三个大字映入了我的眼罕。听着导游讲解“12.12”的历史故事,少帅和将军“劝、哭、跪”都未能让蒋介石同意统一抗日战线,最后只有“兵谏”,迫使蒋“停止内战,统一抗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下午,当我们通过历史话剧再一次感受“西安事变”时,我的内心更是震憾起来,一声声劳苦大众的呼喊、一阵阵激烈的枪炮声缠绕在耳旁,一排排将士的身影在我们面前呈现……我为中华民族而骄傲,更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也懂得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夕阳西下,晚霞笼照着华丽的华清宫,更显得金壁辉煌。我们渐行渐远,似乎又听到了华清宫优美的乐曲声,我们都期待小桔灯的下一次研学之旅。

篇3:崂山太清官游记

太清宫坐落在崂山南麓的老君峰下,前临黄海,得观碧波万顷,背依奇峰,可借竞秀峰峦。山之奇伟,海之壮阔,平添了太清宫几分神奇之气。

下午一点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我们来到了崂山脚下。车在蛇样崎岖的山路上爬行,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左边是千仞绝壁,右边脚下却是万丈的悬崖,悬崖下面就是大海,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涛声如雷轰鸣入耳,海风穿过车窗呼啸而来,让人感觉心惊胆颤,如履薄冰。抬望眼,远处“白云与孤鸥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人有“险境处风光无限”的感慨。

远远望去,崂山巍峨,葱茏郁秀,古刹隐隐。山间和山顶时而有白云悠然飘过,令人立刻想到了苏轼的“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崂山自古就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异之府”,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来此寻访神仙,唐明皇也曾派人进山炼药,崂山道士更是闻名遐迩。最著名的便是创始人西汉道士张廉夫、唐代道士李哲玄、宋代道士刘若拙以及金元时代的丘处机、刘长生,元明时的张三丰,都曾在此隐居潜修,谈玄论道,著书立说。山上古木参天,奇石怪洞,清泉流瀑,峰回路转,历代文人墨客都曾留下了众多吟咏崂山的诗词和墨迹。“桥边院对柳塘湾,夜月明时半户关。遥驾鹤来归洞晚,静弹琴坐伴云闲。烧丹觅火无空灶,采药寻仙有好山。瓢挂树高人隐久,嚣尘绝水响潺潺。”刘长生道士这首回文诗生动描述了他们的山居修炼生活,让人无限遐想和向往。

进得山门,便是鼎鼎有名的太清宫。里面烟雾袅袅,每个宫殿门口都挤满香客,大都虔诚跪拜,喃喃有词。一派香火繁盛景象。院里游人摩肩接踵,多如过江之鲫。

虽然太清宫中景物可圈可点者甚多,我却只想说一古井和几棵树。井无名,也不惹眼,就在三皇殿墙外的一片竹林后边,用水泥砌了大半米高的井栏。深幽无比,井壁绿苔丛生,井口向下大半米处被铁箅子锁住,只留中间尺许空间,井水清幽能照得见人影。

井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被赋予一种灵异的氛围,似乎能连接人世幽冥仙界。记得《聊斋志异》里有《僧术》、《龙飞相公》都写到井。《西游记》中《除妖乌鸡国》里的国王也是被坏道士推入井中溺毙,后来被井龙王所救,死而复生。历代关于井的故事传说太多太多,显得特别神奇诡秘。坐在井栏上,注视着幽幽井水,还真希望有个倾国倾城的美女能从井中冉冉升起,展露她那绝世妖媚的笑颜。然终归妄想而已。

历史记载,300年前蒲松龄曾经旅居太清宫。我想也许就是在一个风清月朗的夜晚,就是在这千竿翠竹之下,就是在这口深幽的古井旁边,蒲松龄与道观里的道士汲古井清冽之水,煮崂山醇香之茶,迎着松风,听着海涛,闲话古今。也许正是太清宫的神奇灵异之气赋予了他无尽的灵感,因此才创作出那么脍炙人口的鬼怪故事。

我在一株圆柏凌霄前停下。这是由一株有着700年历史的柏树和一株300多年的凌霄组成的。老树枝干挺直,许是年事已高,树皮已经斑驳,中间的一些小枝干也已枯死,可那凌霄花的藤子却借着这挺直之干攀缘上升,开出橘红色的喇叭状的花儿来。那一树明艳的凌霄花,让这老态龙钟的圆柏焕发出勃勃的青春之气来。眼前这圆柏凌霄让我忆起裴多菲的诗中“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青春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上升……”那一种甘愿自我毁灭,在毁灭中为自己所爱的人牺牲一切的伟大爱情。而这圆柏凌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缠缠绵绵,这碧叶红花的相互映衬,这映衬中圆柏的伟岸和凌霄的俏丽,似乎也在诠释着爱情原本是让对方更美丽!

而这种成百上千年的奇花异树,院子里随处可见。每一株树就是一段历史,就有一个故事。这些古老的树木,或龙头榆之遒劲斑驳盘曲如龙,或宋朝银杏之傲然挺立直指苍穹,或耐冬之绚丽夺目摄人魂魄,或汉柏之历经雷火依然青葱,无论是何种姿态,无一例外,都已经穿越了千百年的风雨时空,都有那么一种阅尽沧桑的美,让人无限感慨,让人为之震撼,让人为之心折,然后肃然起敬。这是历史中的见证,这是见证中的历史:多少宦海沉浮,多少文人骚客,多少人事变幻,多少沧海桑田,多少风流人物的兴亡,多少朝代的更替,在历史面前也只如白驹过隙而已。人,真的是如此渺小,无论曾经多么辉煌绚烂,无论曾经多么跋扈飞扬,到最后不过是苍茫世界里一杯黄土,一缕烟尘。

道法自然,然大道无言。

篇4:太清宫游记作文

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

作者:张仲素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仙客开金,元辰会玉京。灵歌宾紫府,雅韵出层城。

磬杂音徐彻,风飘响更清。纡馀空外尽,断续听中生。

篇5:太清宫导游词

太清宫的创始人是江西人张廉夫,他因做官不顺,弃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庙”。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扩建庙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宋朝时期,道士刘若拙又自修了一所茅庵供奉老子神像。刘若拙武艺高强,宋太祖听说他修道高深,于公元960年(建隆元年)召其入京,想把他留在宫中,刘若拙坚决要求回崂山,宋太祖就赦封他为“华盖真人”,由此给他巨款,敕建“上苑”和上清宫,重修太清宫。太清宫是刘若拙的别院。从此,太清宫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太清宫主要有“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多间建筑。

[太清牌坊]

这里是太清宫牌坊,1997年太清宫出资修建,高8米,宽16米,由底座、立柱、额枋、字板四部分组成,为四柱三门式。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虽然它只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小品”,但其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其被公认为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加上它具有强烈的装饰、衬托、气氛渲染的风格,自然被广泛地应用到寺观庙宇的建筑中来,起到了标识引导、空间分界、装饰美化、纪念颂扬的作用。

太清石坊阳面“崂山太清宫 ”五字为中国宗教局闵志庭道长题写;阴面“阆苑圣德”为本观现任道长刘怀远所题。“阆”字意为“空旷”,庄子外物曾记“胞有重阆,心有天游”,意指心胸宽阔;“苑”指花园,“阆苑”则指具有“阆风的花园”,古指仙人所居之境;唐李商隐《李羲山诗集》中有“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妻)鸾”。“阆苑圣德 ”是指具备高尚品行的仙人居住之处。

[正门→钟楼→鼓楼→元辰阁→元君阁]

我们现在来到了太清宫的正门,大门比以前更加宽敞大方。这个门是20xx年4月完工,五月一日正式开放。大门为重檐庑殿顶建筑,也称“山门”,这一名称还保留着当初道众聚于山林隐修的痕迹。来到宫观,仙、俗相分的标志就是宫观的山门,按照道教的说法,跨过山门,就意味着踏进了仙界,与立于山门殿外眺望已是天壤之别、仙俗之别。

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右手的钟楼和左手的鼓楼。俗话说,“晨钟暮鼓”。钟鼓是为了给道士们一种严整的时间观念,提醒他们勤学苦修,不要偷懒。

钟鼓楼后有两座高大雄伟的建筑,这是新建成的“元辰阁”和“元君阁”。

元辰阁供奉的是斗母元君,斗母又称斗老,斗母是道教星宿神中的北斗众星之母,是掌管天文星象的女神,也就是掌管农业节令的神。

两旁有六十甲子,道教信奉六十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是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循环相配而得。元辰殿內供奉的六十甲子神象,文武兼备,喜怒各异,或持枪剑,或抱琴执笏,各显神通,轮流管理人间一年祸福,被尊为值年太岁。

元君阁供奉的是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山东泰山。

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按道家之说,男子得仙称“真人”,女子得仙称“元君”。泰山玉女,上通乾象,降临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神女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36;#36;孔林导游词 ·山东曲阜导游词 ·青岛导游词 ·山东泰山导游词

碧霞元君的右边是送子娘娘,古代人们认为生儿育女是送子娘娘恩赐的,她能保护子孙后代平安成长。左边是眼光娘娘,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

篇6:太清宫导游词

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最著名的就是太清宫。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宫中道士名之为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三皇殿内壁嵌元世祖忽必烈护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颁金虎符文。宫后巨石有康有为题刻。宫东道旁有一巨石,高达丈余,上刻“波海参天”四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小字一行。

篇7:鹿邑太清宫导游词

唐开元年间,玄宗皇帝又亲朝太清宫,为老子上尊号“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改庙名为太清宫,又亲手为五千言《道德经》作注,刻石立于太清宫。该碑至今犹存,和太清宫及其所余历代碑刻一起,于八六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唐一代,皇室常驻五百军士镇守太清宫。

唐末黄巢起义,太清宫毁于兵事。宋真宗年间重建,又拨国库款重修太清、洞宵二宫,规模比唐时有加。重修时并立有“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会真桥记”等碑刻,碑刻至今尤存。重修后,真宗皇帝亲率满朝文武来太清宫朝拜。真宗所立“先天太后之赞”碑,通高八米,宽二米,二龙幡伏于碑首,神龟支撑碑下,为真宗御制御书并篆额的“三御碑”,且书法秀美,石质坚细,至今保存完好,是太清宫所存之琳琅珍品。以后屡修屡废,金元明清各代都有重修碑记。元代中统年间,皇帝又颁发了圣旨和执照,对太清宫予以保护,碑刻今存。至清代重修时,规模尚十分可观,然与唐宋盛时相比,仅存“十一于千百也”。而现在与清时相比,又是仅存“十一于千百也”。太清宫现存主体建筑太极殿五间,铁柱一根,古柏三株,碑刻九件,望月井一眼。洞霄宫仅存清代建筑三圣母殿五间,娃娃殿三间,宋碑一通。

据《后汉书》和《鹿邑县志》记载,太清宫建于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始名老子庙。当时汉桓帝两次派大臣到鹿邑朝拜老子建老子祠,并立老子祠碑。《水经注》载涡水又北,适老子庙东,庙前有二碑,在南门外,汉桓帝遣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陈相边韶撰文。碑北有双石阙,甚整肃是也。此后,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典籍中都有皇帝亲谒或派大臣拜谒的记载。特别是唐朝帝王,对老子更是尊崇有加,自称是老子后裔,尊老子为圣祖,以老子庙为家庙。唐高祖李渊在武德三年(620年)封老子为始祖,大兴土木建造宫阙殿字如帝者居。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666年)幸老君庙,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创建祠堂,称紫极宫。武后武则天于光宅元年(684年)追封李母为先天太后,扩建李母庙为洞霄宫,俗称后宫,其规模相当宏大。唐玄宗李隆基曾两度亲渴老子庙,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加封老子为高上大道,金阙天皇大帝,亲为《道德经》作注,御笔全文镑立《道德经注》碑一通。天宝二年(743年)李隆基下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相传,当时前宫祭祀老子,后宫祭祀李母。两宫相距一里,中间隔有一河,曰清静河,河上有桥,桥曰会仙桥。前宫住道士,后宫住道姑。两宫相商事宜,则以云牌传示,不允私自来往,其规矩之严犹如皇宫。前宫午门耸立,御道直坦,院内以太极殿为中心,周围有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清静阁,将太极殿环抱其中。唐王室将太清宫奉为家庙,所以其建筑风格颇类长安王宫。占地八顷七十二亩,周围四十里,楼台殿阁六百余间,其气势宏伟壮观,建造精致华丽,金碧辉煌。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宋帝好道,宋真宗赵恒自称道君皇帝,拨国库银重建太清宫,规模比唐时更大,并于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亲率群臣朝拜太清宫,册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立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先天太后之赞碑、会真桥记等碑刻。在这期间,太清宫盛极,来往不绝的不仅有达官贵人,骚人墨客也常来此流连驻足。谢灵运、李白、杜甫、苏辙、范仲淹、欧阳修等都曾在这里留下尊老崇道、咏物状景的珍贵诗篇。此时的太清宫名声远扬。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胡耀邦、张爱萍、杨得志、朱镕基、国务院温家宝总理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也先后游览了这块圣地。

到了宋末,靖康之乱给太清宫带来了灭顶之灾,很多建筑都毁于兵火。到了金代得以重修,但己元气大伤。元朝统一后,重视道教,朝廷颁布保护太清宫的令旨,明确规定太清宫、洞霄宫属国家保护,规定在太清宫方圆四十里内的土地、树木及一切财产属太清宫所有。元代末年,太清宫一带屡患水灾,大部分建筑被毁。直至清康熙年间,才在原址上重建太极殿,但规模已远不如昔日,较之于唐宋,仅存什一也。

1997年,考古专家在太清宫发掘出一处含龙山文化遗址、西周墓葬、东周夯土基址和大型马坑、唐宋建筑基址、碑刻及明清建筑的大型文物古迹群。该遗址时代早,跨度大,保存完好,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北京和河南省的10余名考古专家指挥近百名民工还对太清宫前、后宫周围3300多平方米的地面进行了挖掘,发掘出了清晰的唐、宋、金、元太清宫遗址及大量的祭祀器皿。随后,60余位来自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历史所及全国最知名的考古专家和老学专家云集鹿邑,研究这次挖掘成果,一致认定,发现的大量祭祀器具证明历代祭老在太清宫、祭李母在后宫,同历代文献记载完全吻合,而那次考古挖掘,被评为1997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而载入史册,震惊海内外。

篇8:崂山太清宫导游词

太清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风景名胜区的东南部,从青岛市区沿湛流干路东行40公里即可到达。景区是以著名庙殿太清宫来命名的,简称太清景区。景区坐落在宝珠山下,宝珠山的7座山峰从东北、西三面环抱着这一临海谷地,形成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宝珠山的主峰称为“老君峰”,它的左边依次是“桃园峰”、“望海峰”、“东华峰”;右边依次是“重阳峰”、“螺桃蜂”、“西王峰”。这7座山峰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南面海湾。

名为“太清湾”,又有暖湿气流不时从海上送来,使这里形成了亚热带气候环境,所以人们称这里是“崂山小江南”。从传统的风水学分析,这的确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在崂山众多的道教庙殿当中,太清宫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崂山道教祖庭。太清宫从初创到现在已经历了两干多年的历史,几乎每朝每代都进行过修茸,至今其建筑风格还一直保留着宋代建筑的典型风格,这在国内的各宗教建筑中,也是极少有的。因此又可以说,太清景区是崂山景区中展现道教文化的代表景区。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庙宇主体分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大部分;另有关岳祠和东西客堂、坤道院等附属设施,共有房间150多间。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悠久的道教文化为各种植物提供了食好的生存环境。

这里又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一大分支?寺庙园林在崂山最早形成风格体系的地方。游人可以看到这里不仅生长着暖温带植物,而且长有大量的亚热带植物,如茂密的竹林、青翠的茶园、棕榈、广玉兰。红糖等。更可贵的是这里生长着大量的古树,是整个崂山风景区内古树名木分布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地方。

篇9:太清宫游记作文

华清宫

作者:皇甫冉朝代:唐体裁:五排 骊岫接新丰,i驾翠空。凿山开秘殿,隐雾闭仙宫。

绛阙犹栖凤,雕梁尚带虹。温泉曾浴日,华馆旧迎风。

篇10:太清宫游记作文

华清宫

作者:杜常朝代:唐体裁:七绝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星残月入华清。

篇11:太清宫游记作文

华清宫

作者:林宽朝代:唐体裁:七绝 殿角钟残立宿鸦,朝元归驾望无涯。

篇12:太清宫游记作文

华清宫

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朝元阁迥羽衣新,首按昭阳第一人。

篇13:青岛崂山太清宫导游词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道观是崂山的太清宫,它是崂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历史,有

太清宫的创始人是江西人张廉夫,他因做官不顺,弃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

这里是太清宫牌坊,19太清宫出资修建,高8米,宽16米,由底座、立柱、额枋、字板四部分组成,为四柱三门式。 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虽然它只是中国古建筑中的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三官殿的正门,在大门两边大家看到的这两棵古老高大的树是银杏树,是宋太祖为道士刘若拙敕建道场,修建太清宫时栽种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

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三官殿。我们首先看见的是两棵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殿就是三官殿。三官殿主要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也就是我们的三位祖先尧、舜、禹。相传尧敬天爱民,上应天象,

风调雨顺,被人尊为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这个院落,是清代翰林尹琳基修建,所以后人就将此院称为

接下来请大家看一下对面的这棵树,这棵树是一棵

棕榈树的下面也是两棵南方植物,那棵叶面上布满黄色斑点的植物是

现在我们看见的这棵高大笔直的树是水杉,这棵水杉是五十年代栽种的。水杉旁边这棵树是枫树,大家对枫树非常熟悉,但这棵树却与众不同,春天它的叶子是红的,夏天变绿,到了秋天又变成红色,所以俗称

经过黄杨树,我们可以看到一棵弯弯曲曲的榆树,因为它是唐朝道长李哲玄亲手栽植,所以把它称为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大殿是太清宫的主殿三清殿。三清殿供奉的是三清尊

神,中间这位是玉清原始天尊,他手持元珠象征洪元;右边这位是上清灵宝天尊,他怀抱如意,象征混元;左边这位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他手持宝扇象征太初,张道凌创教时把他尊为教祖。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这三位天尊也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

崂山矿泉水,驰名中外,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泉就是崂山的四大名泉之一的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殿,叫三皇殿,大家看到中间那手里擎着太极图的是天皇也就是伏羲氏,旁边那位手捻稻菽的是地皇神农氏,另一边手握护板的是人皇轩辕氏。关于这三位老祖先传说很多如:伏羲制八卦;神农尝百草;轩辕皇帝做兵器、造舟车等,他们都被尊为开创华夏文明的始祖。三皇殿两侧供奉的是中国古代的十大神医,其中有创始诊病四法的扁鹊;有发明麻沸散、创健身五禽戏的华佗;有作《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有著《千金药方》,后被尊为药王的孙思邈;有修《本草纲目》的李时珍等等。由此可以看到,三皇殿正殿所供奉之神都是对我国和人类文明做出过非凡贡献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一向受到人们的崇敬。

在正殿屋檐下有两块碑刻。东边是成吉思汗敕谕邱处机的护教文,西边是成吉思汗颁给邱处机的金虎符文。行文年代是癸末年,就是公元1223年,至今已有780年的历史,是当今崂山庙宇现存碑记最古老的两块,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十年期间,太清宫的碑刻大都被毁,这两块能保存下来,据说是因为当时有人在上面用油漆写下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西配殿,西配殿是

现在请大家看一下这棵树,它是一棵桧柏树,是由汉代崂山道士张廉夫亲手

栽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树龄。

很早以前,在这棵树上寄生了一棵凌霄树,像龙一样,缠在树干上,这一奇景被称为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原来这棵树非同一般,它是由四棵不同种类的树长在一起的,这一奇迹被称为

接下来请看这块大石崮,上面有大小不一的洞穴,形状像北斗星座,这是太清宫道士拜北斗的祭坛

上一篇:旅行是心灵的深呼吸经典散文下一篇:一通三防风险管控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