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024-06-01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精选9篇)

篇1: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江西省萍乡市经济开发区光丰小学

朱丽晴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促使教学走向民主,走向开放。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创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学习;有的内容则适合于实践体验;或者适合于自主探索、教师讲解、引导等。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1、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

2、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

一个好的语文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效果比较好呢?

(1)新旧知识衔接时进行合作学习。

(2)靠个人力量不够时进行合作。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靠个人完成不了的,需要依靠团体成员的力量,这时就需要组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事实证明,通过团体成员间交流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动能,对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其作用不可忽视。

(3)复习阶段时进行合作学习。如六年级总复习,只有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补缺补漏,才能使复习知识提纲化、系统化,形成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的知识网络。同时又可以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4)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限定时间

这就要求老师要对讨论的难度有充分的把握,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充分了解,对合作学习的时间要有比较精确的预算。如果对合作学习的时间估计不足,怕超出预定的时间,完不成预定的教案,一再催促学生,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最后的研究结果误差往往比较大,偏离了预设的教学期望,造成合作“虎头蛇尾”的现象。相反,如果对合作学习时间估计过多,又会出现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东张西望等不良行为。所以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学生高度专注,积极参与。

在我们每一节课当中,都要尽量做到不该浪费的时间一分钟也不要浪费,该用的时间再多也不要吝啬,尽可能保证学生在合作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

2、合作学习的形式

一般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的任务而定。(1)同桌合作,适合于小问题讨论(2)4人小组学习,适用于难度较大的讨论(3)还可以是分工协作,每人承担其中一部分任务(4)还可以是共同学习,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每一小组共同交一份作业等等。

3、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1)组内每一个学生都要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乐于修正他人的观点。

(2)对于讲的学生,要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地表达清楚,要讲得有条理。

(3)对于听的学生,要学会倾听,努力掌握别人的发言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听不懂、听不清楚时可以提问。

(4)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作总结性发言。

(5)在合作学习中,要求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欣赏,讨论时,如果有的同学出现差错(特别是害羞的学生),同学之间不要相互取笑,应给予理解和鼓励,共同找出问题所在,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篇2: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一、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首先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盲目地学习,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以小组或团队的方式组合起来,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适时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学习活动。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更加注重问题的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二、为什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教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传统的教学以师传生受为基本模式,以知识的传承与知识的获得为主要内容,以记忆的保存为中心,以间接知识为主,学生是被动学习。不可否认,讲授法有其自身的优点,如传授知识的系统性、示范性、高效性,但讲授的教学方式缺乏民主思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学方式上,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往往采用一本大纲、一套教材、一本教参,传达一种观念,通过一次考试,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这违反了语文和教学的规律,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教学的求异性、互动性、多元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特点。教学程序上,讲授过程不免呆板: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如此教学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满堂灌,其弊端显露无疑:课堂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确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弥补讲授法的不足,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要彻底抛弃讲授法,讲授法一直沿用至今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生命力。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三、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一些教师忽略了教材的地位,注重表面形式,过分淡化教师的作用。在组织合作学习时,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存在着放任自流、缺乏控制的现象:老师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老师站在一角估计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始请学生发言。这样使学生参与度不平衡,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形式化。在组织探究性学习时,很多老师提前布置好问题让学生提前查阅,在课堂上汇报自己所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发言,结果花费了很多时间。这种查阅资料的本质不是探究。新课标指出,引导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这种形式热闹的“资料回放”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自学、小组讨论和查资料,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是被老师普遍采用的形式,这种形式也应受到注意。小组学习时,学生的思路很容易受到组内其他成员的影响,使一些同学放弃一些创造性的观点而造成人云亦云的情况;由于组内成员层次有别,那些反应稍快的同学总是较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稍迟钝的同学只能听完“恍然大悟”,这就使一些写生丧失了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机会。

四、合理化建议

概括地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做到:

首先,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学生观。语文知识是人文性的不应该被僵化,学生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独立存在,是不应当被人塑造和控制的。

其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能够控制课堂局面,走下讲台深入课堂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运用恰当的语文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有必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就应该采用。“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适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追求热闹的形式。

再次,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渴求解答的欲望,还可以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大胆质疑大胆探索。“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最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同时激发竞争意识。课堂讨论之前先要求独立思考,不准发言,将各自的疑惑或观点作简要记录之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话可说。教师也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准备之后带到课堂上交流,这要求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

除此之外,培养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一方面规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平等对话”就是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师传生

受,所以老师必须要有基本的教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可以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后提出疑问,以书面的形式上交,从中选取一些有讨论价值和启发功能的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不易从文本中发现问题时,教师应指出文章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做引导和提示。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定论式的陈述性材料转换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定论型的知识按其逻辑关系分成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串联起来,使学生在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掌握方法。

篇3: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标》中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 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自主、合作、探究”, 它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传统数学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这种学习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和年龄特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 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对学生潜能的唤醒起到很好的开发与提升作用。下面简单谈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1. 转变教师观, 老师甘当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老师不能搞一言堂。让学生会学, 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合适的学习方法, 不至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产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 也不至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产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 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并对及时完成任务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激励。

让学生先自学教材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 理解并找出重点、难点、疑点,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2. 创设问题情景, 激励主动探究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 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 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

3. 创设问题空间, 引导合作交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问题”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应作出必要的提示和引导, 使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发现和掌握知识。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 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产生创新动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4. 组织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 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可从几下几方面对小组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1)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如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 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 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 最后, 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 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 准备发言, 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

(2)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 学生间的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慢慢敢说、会说, 教师应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 而且要能大胆地、完整地说。

(3)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评价, 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 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 也尝试用语言作出评价, 对别人的发言的异议点说出自己的看法, 从而培养学生辨别、评价的能力。

5. 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交流的学习品质, 使他们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强化交流和合作, 倡导开放探究的教学活动方式。在探究的过程中, 每一位参与者既是学习者, 又是研究者。随着信息时代到来, 学生能通过传媒体接触大量信息, 往往会在某些方面超过教师的知识贮备, 提出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 树立民主、平等教学作风, 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 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篇4: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之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氣氛,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精神紧张、压抑,心情不愉快,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而教师对学生平等、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和谐的情感体验,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和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创设出一种轻松的使学生能创新自主学生的环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学习气氛中找到自我,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地学习—— 乐学、会学。

二、创设巧妙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促进新知识的增长。也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所关心的热门科技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化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如学习沪教版“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内容时,创设这样一些问题:①怎样证明空气的存在? ②怎样证明集气瓶内消耗的是氧气?除教材上告之的外是否有其他方法证明吗? ③红磷熄灭后剩余的气体的性质怎样?是什么气体? ④为什么选用红磷而不选用木炭或蜡烛, 并且红磷必须过量?如果选用其他可燃物效果如何? 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正如课后有位学生写的化学学习日记中记载的:“哇!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发现空气中还有氮气呢!空气还是造氮肥的重要原料,学化学多有趣;化学知识不仅书上有,生活中有……学习化学真好!”

三、发挥化学实验功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巩固和验证有关的化学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各种实验,而生动新奇,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都能产生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改进一些实验常规教法,改编某些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改编某些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索化学中的奥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精神。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适当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

如在学习沪教版“二氧化碳性质”内容时,学生先预习课本内容并完成教师设定的预习题,然后带到实验室,让学生边实验边练习解决问题。如通过“二氧化碳通入 石灰水”的实验,要求学生解释:A.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B.鸡蛋放入石灰水可 保鲜; C.长期放置的石灰水会变质, 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D.刚抹过石灰水的墙壁, 生上炭火盆, 墙壁反而更潮湿; E.建筑工人在没有用完的石灰浆上覆盖上一层土; F.怎样除去二氧化碳等。通过实验及学生间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发挥小组合作作用,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以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能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集众人智慧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发现新知;能增强合作意识、学会尊重、理解关心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这又是当今的学生所缺乏而在今后社会上极为有用的能力。

如学习沪教版“实验室制取氧气”内容时,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实施和步骤。第一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学生性别、性格、学习成绩、爱好和学习活动性质,每组4人,组员间的异质性要比较高,有的组织能力很强,有的观察力突出,有的动手能力强,有的口头表达流利等。第二步:提出学习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本节的学习任务设计为:①制氧气反应原理。②制备装置。③收集方法及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④实验操作技术。⑤催化剂概念的形成。学习任务明确后,4人一小组按组长、操作员、记录员等不同的角色分工,每个人既有个人的学习任务,又有共同承担的责任。因此,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应做好学生小组合作前的准备工作,提出小组合作中的学生分工、学习活动操作方式,调控合作后的交流、评价等工作。

五、注重学习效果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自主学习中, 应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如在学习沪教版“自然界中的水”时,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如下:①在课堂教学和小组学习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作出的贡献大小等,主要由本人记录和小组成员认定。②能否较熟练地说出水的组成及自然界中的水的净化方法;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怎样防止水的污染? ③撰写学习日记进行档案评价。对回答较合理的予以表扬,对站起来不敢表述自己观点的同学加以引导,激发他思考,激起他的创造欲望,这样及时评价,学生求知欲更加强烈,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以上评价形式,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差距,感到成功的喜悦,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化学自主学习能力是逐步形成的,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积极地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化学的条件和因素,逐步增强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向自学转化,促进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初中)

责编/董 璐

篇5: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李菊军

转眼之间,又一个月过去了,在这一个月中,我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以学生主体、主动学习为基本理念,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以人类生存的需求,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为基础,改革课堂教学的目标、结构与形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标准,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以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依赖,学习效率低下的学习状态;改变由于教学方法陈旧,过于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状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合作性,把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教会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性地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现小结如下:

预学首先是教师的预学。“教师预学”不仅要“读懂教材”、“读懂课标”,更关键的是要“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的文本导读等。教师在“读学生的过程中”,为具体课堂教学设计打下基础。其次是学生的“预学”。即学生根据“教师预学”后形成的“预学案”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还不具备独立“预学”的能力,我们提倡“引领式预学”,即:学生主体预学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结合。教师给予明确指导,提出“预学”的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新授课学习内容的大致框架,明确重点难点,激发学习欲望,产生学习疑问,确保他们带着兴趣学习,带着问题学习,带着思考学习,带着目标学习,保证他们能以学习主人的身份进入课堂。预学包括:资料收集、自学生字词、概括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问题、预学疑难提问等。如10月21日上午,我在上《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课时,我设计的预习内容包括:

1、自由读课文2-3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记住文中的四个生词,并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读一读。

3、课文主要讲什么?

4、在成长的道路上,“我”遇到什么困难?我是怎样克服的?

5、“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6、搜集一些名言,教学反思《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7、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让学生用已学方法,去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为学生预习得较充分,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上述的任务,但也有小部分学困生只能完成其中的3-4项。

“预学、导学、悟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导学。传统知识传授型容易导致教师教学的相对积极和学生学习的被动消极,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是一种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具体教学方法,即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教师有效、恰当地指导和点拨。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每个学生的投入时间,使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效率。课堂上学生要用主人的身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学习,要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科学安排好课堂上每一个学习时段,做到充分预习后,带着问题去上课,专心致志,调动自己全部的学习器官,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切实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学有“产出”。学生的学习结果,即产出(收获)。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学习有效的核心指标。每节课后学生应该感觉得到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教师的导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不能包办学生开发各自的智能。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必须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一切围绕学习,一切为了学习;要让学生开动一切学习器官,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要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行动。其次,教师要“导”好问题情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学习问题,通过情境引导,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在类似实际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第三,教师要“导”谐课堂节奏。当发现学生情绪低落、心情不佳时,老师的鼓励、幽默是改变学生心情最好的兴奋剂。当学生处于浮躁情绪时,老师的批评提醒就是最好的清醒剂。当预设的学习任务对学生没有困难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快节奏;当学习任务过于困难时,老师应该调慢学习节奏,直至困难的解决。

篇6: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一、重视激励作用, 以“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 就是“自我导向, 自我激励, 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投入足够的情感, 并且兴趣浓厚, 才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而教师适时的“激励”, 能够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对体育课感兴趣, 才能在课堂上产生高涨的学习情绪, 勤思考、认真练, 从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为此, 体育教师要采用激励性的语言, 紧紧围绕“趣”字来做文章, 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例如快速跑教学, 若让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 他们肯定不感兴趣;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安排50米追逐跑, 要求两人一前一后相距5米, 前者若被后者追上则给后者以奖励, 给前者以简单惩诫, 这样效果就不一样了。每个学生都想取胜, 都愿意积极努力地去练习, 从而就提高了他们的快速跑能力。只要体育教师在“趣”字上肯下工夫, 尽量避免单一的“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式的教学模式, 大胆运用自主学习方式来组织教学, 使学生一直处于兴奋和快乐的状态,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体育课堂。

二、善于引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 引导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质疑。著名教育家费科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体育教学中, 要让学生既会又懂, 不是单靠简单的讲解、练习就能够做到的, 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怎么“去”学和“会”学, 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 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起跳会跳得更远?摆臂有辅助作用吗?”学生就会积极尝试摆臂、爆发起跳, 从而掌握动作要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其参与教学的机会越多, 越能唤起其参与的欲望和激情。如在篮球运球教学中, 可采取让学生体会正侧身重心高低快速运球被抢断的教学法。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组两人一运一防, 通过多次尝试练习, 学生就会得出侧身低重心快速运球不易被抢断的结论。这样学生理解得深刻, 学有乐趣, 练习的积极性高, 教学效果也好。学生在个性化的主观意识的支配下,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体作用, 有效激活了体育课堂。

三、选择多元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机制

在体育教学中, 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 切忌一直采用呆板的、教条的、程序化的教学方法, 而要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形式, 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尽量不开设竞技性过强的活动项目, 而要多选择知识性、趣味性、群众性强的活动项目。教学内容要新颖, 保证难度、深度要适当。评价的方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努力地学习、更好地发 展 , 保证能让 学生充分 享受体育学习的进步所带来的健康和快乐。教师可采用自评、互评、组评、师评以及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充分考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基础情况、技能掌握情况等客观因素。因此, 只有处处关心学生, 才能给学生带来身心上的满足和愉悦, 从而既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和体育习惯的形成, 又有利于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四、遵循自主学习的特点, 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只有遵循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 安排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情绪高涨, 学习兴趣浓厚,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首先学生的分组要科学。自主学习需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因此分组时要科学、民主, 各组之间不能有明显差异, 要力求均衡, 以便于公平竞争。其次自主学习的任务要安排得当。如果设计的问题太简单, 学生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完成, 那么教学目的就难以达到;若所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 令学生不知如何下手, 那么不但解决不了问题, 还会造成学生对自主学习失去兴趣。因此, 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手段, 合理布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 通过教师的引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他们跃跃欲试的练习欲望。再次自主学习的程序要清晰。要实行开放而互动的自主学习, 课堂气氛必然活跃, 但活跃不代表混乱, 更不能出现失控。为此, 教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对学生自主练习的引导组织要适时适度, 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路必须清晰, 要合理掌控课堂进程, 收放自如、有序。只有遵循自主学习的客观规律,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科学实施教学过程, 才能真正让自主学习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 有效激活体育课堂。

篇7:倡导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学习起来才有积极性。那么在课堂引入的时候我们只要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感官上的愉悦或惊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有质量的学习才能持续展开。

根据不同的表现形态,常见的情境创设有游戏、任务、演示、故事、问题、悬念等。比如学生们在获取新知识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开心辞典》的节目来创设情境,通过设置《开心辞典》中帮助朋友答题这一紧张场景,一方面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掌握课堂的技巧快速获取只是是多么重要。有时根据课堂需要我们经常把几种情境创设有机结合起来,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先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任务将知识比较具体化。这样既用到了演示,又用到了任务创设情境。

二、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未能很好的调动,因此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少讲多练,能不讲的就不讲,能少讲的则少讲。

设计出让学生能自主学习、探究的教案,配备辅助学案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欢自己多动手操作,不喜欢教师满堂灌。我们可以做成学案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为了将自己的作品快速导入课堂,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新知,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若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式和方法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创造出教学的主动氛围,那么教学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使学生自觉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设法创设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条件,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

篇8: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关键词:素质教育;自主学习;课程魅力;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下的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是这种多重功能决定了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其存在的价值是不可被替代的。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要通过倡导自主学习模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也确保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感受语文课程的魅力,进而,在确保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本文就以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为例对如何倡导自主学习方式进行论述,以确保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

一、问题自主探究法的应用

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相信学生,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能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确保语文课程的价值得到展现,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做一个最好的你》时,我选择了问题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文本思考下面的问题:(1)为什么有的人在“变漂亮”之后依旧“垂头丧气”呢?(2)罗森塔尔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为了验证什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怎样才能树立信心?……这一问题情境的设计起到两个作用,一是问题的设计能够起到“大纲”的作用,可以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对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有效的问题探究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对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对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中心思想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要创设有效的问题自主探究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语文课程魅力的展示做好铺垫。

二、小组自主交流法的应用

小组自主交流法的应用是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互相交流中掌握知识,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互相学习意识的形成,进而,确保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苏武牧羊》时,为了凸显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为了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小组自主交流法”,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思考“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一开放性的问题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苏武”这一人物的印象,比如:有学生说:苏武是一个爱国的人;有学生说:苏武是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还有学生说:苏武是一个宁死不屈的人等等,在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小组长总结各个组员的观点来对“苏武”这一形象进行总体归纳,同时,也能顺势将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渗透其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观念。可见,这样的小组自主讨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语文课程价值的实现以及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先学后教法的有效应用

先学后教法是以“学”字开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最大的亮点就是在课的开始就让学生进行自学。所以,在倡导自主学习方式中应用先学后教法是非常合适的,也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本文以先学后教法在教学《雨来没有死》为例进行论述,以确保自主课堂顺利实现。

首先,引导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即:理解文本内容,体会雨来的高尚品质;积累文本中的词语,并鼓励学生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如:有学生提出: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还有学生提出:“反复”手法的应用不显得文本累赘吗?等等。

接着,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并完成下面几个练习题:(1)面对敌人,雨来是怎样做的?(2)读完这篇文章你对抗日战争有了哪些了解?……

最后,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了讲解,以帮助学生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同时,也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下,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语文课程的魅力。

参考文献:

易顺荣.略谈自主探究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5(1).

篇9:倡导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发展

一、引导学生提出学习问题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给学生留有思考和选择的机会,提出学习的问题,确定学习的目标。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写完课题后,问学生对于分数想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的问题。然后,教师从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中选择并整理出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的做法,能充分照顾到学生间的差异,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正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允许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式也存在差别。我们不应该强求统一,应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如上面提到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用不同的方式认识分数,有的学生可能从数量关系上思考。有的学生会独立思考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更愿意与同学交流。教师应允许学生按自己选择的方法进行探索,这种做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既尊重了学生的认识风格和学习方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三、培养学生调控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不应由教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的时间和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过去教学“9加几”时,教师要求学生统一用“看大数,拆小数”进行计算。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教学“9加几”时,应让学生感到,选择哪种计算方法,由学生自己说了算,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体验。

四、指导学生反馈学习结果

传统教学中总结是一大环节,而这个环节基本都是由老师来做。其实,课堂总结是学生一个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自我反馈学习的结果,也是一个学习内容和方法总结与提高的过程。如,“一个数除以小数”一课的总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师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师:同学们,先对照这个问题训练单想一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全班同学来分享。

生:这节课我学会了计算小数除法。

生:我们是在计算许多小数除法问题后发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的。

生:原来我不喜欢数学,最头痛的就是那些复杂的计算。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我也感到学数学也是蛮有趣的一件事。

师:你说得太好了,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体验到了数学给你带来的快乐。

生:這节课我学会了用“商不变的性质”和“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方法”等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我觉得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思想方法,比会计算小数除法更了不起,因为我们将用它自主地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上面所述是一节课结束前学生对本节课的自我反思。这种自我反思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在交流中与全班同学分享,变成了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五、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上一篇:房地产经典的广告宣传标语下一篇:高企认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