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2024-05-18

浅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精选6篇)

篇1:浅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初中历史论文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内

涵和重要性教学是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很高技术性的艺术。贯穿教学始终的根本路线是教育学生,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激励、鼓舞等。自我国实施课程改革政策以来,我国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情景教学的出现,其不仅改变了以往教育中的“死板”问题,还给教学带来了一股创新之风。大量实践已证明,情景教学的方式完全匹配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和理念,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

1.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平台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和关键。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要想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尤其是情景教学则更需要人的参与。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和谐,进而会促进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此外,教师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即:

(1)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平等、公平、自由的教学模式;

(2)改变传统的“师为贵,学为贱”的传统思想,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自己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学生的引导者;

(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总之,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情景教学的根本目的。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国维也曾经说过:“好之者优于不知者,而劣于乐之者。”通过上述的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其思维正处在发展的阶段,逻辑性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也逐渐在教学中得到普及,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也加入了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区别于以往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模式,其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出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巧妙地运用微机、电影录像剪辑、观看纪录片等手段将其与授课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在给学生以深刻的感性认识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其理性思维的发展,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在历史教材中讲到解放战争一节的时候,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下载一些有关的纪实片或者纪录片,在课堂上播放,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授课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此外,在教师放映影片的同时,如果在其中穿插一些授课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也可以使其不知不觉中掌握有关的知识。

3.利用语言情境,激起情感交流

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很多的历史场景,战争场面就是其中的一类。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介绍,这种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教师这时候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历史场景进行再现,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也可以深化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当时的情境进行再现:“致远舰在多次中弹的情况下,船身已经发生严重的倾斜,但是却丝毫阻挡不住其勇往直前的决心,最后不幸被鱼雷击沉,全舰将士壮烈牺牲。在船身将完全沉没的瞬间,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可是他却因全军俱毁,义不独生,断然拒绝。这时他的忠犬为了不让他沉下海,用嘴咬住他的肩膀,邓世昌毅然决然地揽住爱犬,一同沉没在黄海的波涛之中。”通过这种生动的表述不仅可以为课堂增加情境气氛,也可以间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加强初中历史情景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教师需要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创设情境、语言情境,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篇2:浅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重点:①查理大帝和查理曼帝国;②西欧封建社会。

难点:西欧封建社会。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flash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提问学生:“罗马帝国是怎样分裂的?西罗马帝国是如何灭亡的?”然后展示flash教学课件“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下载,引入本课主题。

一、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教师参考教学课件“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进行讲解。参见“重点突破方案”。

二、西欧主要封建国家

关于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教师首先简单讲述查理大帝死后查理曼帝国的分裂,然后提问学生:查理曼帝国为什么会分裂?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说明如下:①必然性:依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军事帝国势必会走向分裂,不能长久。②可能性:查理大帝死后,其子孙既软弱无能又纷争不休,终于导致国家的分裂。最后注意提醒学生,这就是后来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三个国家的雏形。

关于英吉利王国的形成,教师依照教材简单讲解既可,不必扩展。

三、西欧封建社会

参见“难点突破方案”。

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分析查理曼帝国分裂的原因、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点及其出现原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通过展示flash教学课件“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quot;,引导学生分析相关问题,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拜占廷帝国和_

重点:_会的演变过程

难点:_会的演变过程

教学手段:①教学方法:讲解法。②电教手段应用:相关图片--参见第9课图片。

教学过程:

首先提问学生:”罗马帝国是怎样分裂的?西罗马帝国是如何灭亡的?“然后引入本课主题。

一、拜占廷帝国

本目属于阅读教材,教师只按照教材讲清楚以下三点既可:①拜占廷帝国的出现及其疆域;②拜占廷帝国的文化。上述内容可以参看”扩展资料“部分。

二、_

1、_的产生

关于_的产生,教师首先简单介绍_产生的情况,然后提问学生:_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的犹太人中间?学生回答后教师按”重点突破方案“部分内容做出相应补充说明。

2、_会的出现

关于_会的出现,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看教材相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_会开始出现时,是个什么样的组织?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按照”重点突破方案“部分内容做出相应补充说明。

3、_的传播和_会势力的扩大

关于_的传播和_会势力的扩大,教师首先简单介绍_的相关教义,然后要求学生看教材相应内容,再提问学生:_会是穷苦人的组织,罗马帝国皇帝对其也采取敌视、镇压态度,可后来为什么转而承认_会的合法地位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按“重点突破方案”部分内容做出相应补充说明。

4、_会的第一次大分裂

关于_会的第一次大分裂,教师首先简单介绍分裂情况,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_会的第一次大分裂?其结果如何?

5、_会的第二次大分裂

关于_会的第二次大分裂,教师首先简单介绍分裂情况,然后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_会的第二次大分裂?其结果如何?

最后要求学生按照先后顺序列举_的三大派别(派别名称、出现时间、主要流行地域、代表的阶级利益)。

设计思想:

①通过学生对于_会的演变过程的分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情境设计

一、以疑设景, 激发学生求知欲

孔子说过:“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为此我注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精心设计值得探究思考的问题, 要学生置身历史情景中, 加深对历史认识。

例如:在讲到西安事变的时候, 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最终为什么还是没有杀掉蒋介石反而把他给释放了?再如:讲唐朝历史时, 要求学生思考讨论“有人说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这样问题的设计, 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争相发言, 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在活动中进行合作探究, 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在相互碰撞下迸发灿烂的火花。

二、借助现代媒体手段, 再现历史情景

历史学科具有时间、时空、人物的特定场景, 老师应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 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在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个个鲜活的历史舞台, 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受历史。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体验历史情感, 认识历史本质。

(一) 利用历史电影片段, 创设历史情景。

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 利用《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导入新课, 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走入创设的历史情景, 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 当学生看完影视资料时, 学生已经融入到历史情景中, 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 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

(二) 借助情景音乐, 渲染历史情景。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 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教师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 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 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 情感的流淌, 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 抚慰人的心灵, 渲染情景, 创造气氛。事实上, 大部分音乐作品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 我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革命歌曲。比如说《长征组歌》、《地道战》、《南泥湾》、《松花江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为教学作了充分准备, 在讲到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件这节课的时候, 先给学生播放了《松花江上》这首歌曲, 让学生体会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听歌, 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东北人民对故乡的眷恋和被迫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 完全被这首歌曲震撼了, 在这种情景之下学习, 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容的学习, 他们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 并对东北三省的沦亡, 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伴角色表演, 体会历史情景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去准备, 去体验, 去思考历史, 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激发他们不断的追求新知识的欲望,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如在讲西安事变一课, 让学生事先准备, 模拟“西安事变”前后, 张学良, 杨虎城对蒋介石进行劝说和“兵谏”的大致过程, 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真实感。学生不仅深刻的理解“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 还拥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场所, 他们的心理得到了一种满足。通过表演, 再现历史, 在这样的历史情景中, 也能激发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的求知欲。

综上所述, 情景教学是一种可取的历史教学方法。只要创设历史情景, 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中, 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在情理交融之中领悟道理, 完成由情入理的深化。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初一历史教学中的一些教学实践: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体验性学习环境, 设置问题链等。

篇4: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情境教学

关键词:历史课堂;情境教学;兴趣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将点点滴滴的历史知识和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使本应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历史课变得枯燥乏味。历史情境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各种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从而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本文就初中历史课堂的情境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依据

1.历史学科的特点

(1)历史学科具有时空性和事实性,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做综合的编排处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鲜活的历史人物、复杂的历史事件,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直观的课堂情境,提高了课堂效率。

(2)历史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和综合性,探索的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在教学时创设问题讨论情境,引导学生探讨交流具有生命力的历史运动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现实与未来的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初中生的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根据历史事件向学生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资料和历史歌曲等,通过这些直观性、感染性的方式,能够再现历史场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借助角色扮演、实地参观等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历史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初中生的表现欲望,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

3.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通过创设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等类似于真实的学习场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提高,

在亲身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体体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之中形成的,要使学习尽可能发生在现实情境中。建构主义主张的基本教学环节包括: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二、如何开展历史情境教学

1.运用实物、图片、影像资料演示情境

(1)再现历史。历史是一幅画,史中有画,画中有史。我们教师根据历史事件,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再辅以语言描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真切地感受历史情景。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的情景,出示《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因无钱支付房租而靠在绳索上睡觉的难民》等图片,加深了学生对这次危机的感性认识。

(2)激发兴趣。巧妙的课堂导入或情境创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讲课时可将历史素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相结合,转换成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例如,在讲《开国大典》一课时,直接播放具有时代特征的视频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的盛况,学生在受到振奋鼓舞的兴奋状态中进入新课的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影片,体会“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2.借助语言描绘情境

教师在讲授历史事件、人物命运时,声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表情和动作都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以达到生动有趣、紧扣学生心弦的效果。

3.联系背景展现情境

任何历史事件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这些背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民族、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联系背景探讨相关问题。例如,在讲新文化运动时,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入手,先给学生创设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情境,再进一步探索其兴起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旗帜、内容及影响等,更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历史情境教学,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方式也灵活多样,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巧妙地应用,不管是图片的展示、影片的回放、语言的描述、角色的扮演,还是相关背景的说明,主旨都是模拟类似史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新鲜活泼、生动感人的历史情境中,情感得以升华,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赵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4.

篇5: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情境教学强调以情感活动统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通过“育人以情”,沟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把德育、智育、美育融汇于情境之中,从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学会求知的同时学会做人,形成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情境教学在情感领域的创造性探索,成功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素质发展中认知与情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动脑与动手等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为素质教育的成功实施做出了可贵贡献。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一个好老师不只会传授知识,更应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为学生创设最佳历史教学情境。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影音、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滋有味的表演,大胆合理的猜想、竞争激烈的比赛,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走进历史。例如在讲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时,提出问题:”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那就是唐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坐着,宋朝大臣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样的教学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善于提出问题,营造教学情境

情境只是一种辅助的功能,重要的是把历史问题融入到情境中,而问题要富有挑战性,要关注的思考,给他们提供探索历史奥秘的机会,例如:讲到抗日战争时期,如果国共两党不合作抗战?不实行全民族抗战政策?中国历史会怎样?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新知识。学生要经过思考或者动脑动手收集材料再和其他同学交流,才能得到答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效果。

三、历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生动展现历史情境

长期以来,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课上教给学生的内容往往是枯燥、抽象、教条的,这就不能不令学生”犯晕”。这就难免会使人形成”总觉得那尚已作古皆成尘土了,一大堆朝代名、人名、地名、制度等都已与己无关了”的印象,换言之,历史课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以往仅仅以历史上的大人物为主的做法,注意摘取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与他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生活化的历史事例加经说明,对那些著名历史人物的介绍,要尽量通过一些平凡事来还原其有血有肉的生动个性,特别要关注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贯通,真正做到|”通古知今”,这样我们的历史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感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感受到历史不断向他们传送来的”生命的气息”,激发学生学好历史的愿望,例如:比较评价哥伦布和郑和,谁是最伟大航海家?老师营造民主氛围,指导学生比较、讨论、交流,并给予适当点拨、讲解,这可以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满足并发展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深入了解和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得出不同结论的方法,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磁撞出一些新鲜而奇妙的思想火花。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不同其他学科,许多历史信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都是可以通过大量鲜活的图片或多媒体、影音再现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料,可以使教学更直观、形象、生动。例如讲述南京大屠杀时,利用多媒体,在阴郁的背景中,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老百姓的图片,此时,老师不用讲解什么,这些图片已经真切地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会很自然地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创设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传授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变静态为动态,让文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

五、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中去,体会历史情境

我们都知道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学习的历史,就是过去的时光。古往今来,多少人梦想能漫游于历史长河中去亲历、去体验,然而都做不到。而一位老师却帮助学生组成了穿越历史时空的旅行社,带领同学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去探访那时异彩纷呈的艺术就成。第一站:教师扮演王羲之,让学生一起考察、研究王羲之以及他的书法艺术,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第二站:一名学生扮演顾恺之,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引领学生感受顾恺之的画,还让学生亲自做一幅画,带给学生切身的感受。

六、课堂实施情境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以“情”感染学生。历史教学的重要教育功能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教师在上课之前就需要认真钻研琢磨,利用情境教学“入情入境”去寻找自己感情与历史感情的契合点、突破口,把握住历史的情感命脉。让学生进入情境,使其随着历史人物的感情变化而变化,从而进入角色,感情上达到共鸣。学生有了感情的积累,就会有表达感情的欲望,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出情感真挚、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中受到自我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

2.以“趣”吸引学生

怎样才能使课堂产生吸引学生的巨大魅力,那就是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或独特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教师必须以有趣的教学设计、思路及语言去吸引学生,使课堂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3、以“美”陶冶学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以美育人,处理好教材与审美教育的关系,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用课文中美好的人物形象、事物景象和教师生动的语言陶冶学生情操,鉴别事物的美好与丑恶,在心灵深处培育起高品味的审美感。

4、以“智”启发学生。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走进历史的艺术殿堂。在教学中就要改变教师唱主角的局面,让学生有读书权、思考权以及发言权。过去,教师总是担心讲不深、讲不透,喜欢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实际上学生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学教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但许多教师的教学又完全是按教参的分析进行,使丰富的历史教学走进封闭僵化的死胡同。

篇6:浅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

课题研究计划 2011.2—2011.1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初中历史新课标》,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技术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倡导体验、实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自主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历史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探究出一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轻松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以达到学生“愿学→能学→会学→乐学”的目的。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全体历史教师学习新教育理论,特别是情境教学法的理论内涵和外延;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各种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3、组织组内教研课,年轻教师示范课,探索出历史情境教学的新模式。

4、途径:通过情景创设,例如课本剧、幻灯片展示历史故事,扮演历史角色等重温历史。

5、现代媒体手段: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历史信息、音像、图片、资料等,达到师生资源共享。

6、积累:收集学生个案,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方法、效果等原始资料,与实践研究作比较。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大量教师教学案例,把教师不同个案的方法归纳出来。

7、提炼:把日常教学中带有规律性的教法和学法提炼出来,用于指导以后的教学实践

拟解决的问题:

1、要解决教师教学中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历史。

2、要解决学生学习中被动学习的局面,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布置任务,明确具体研究内容。

(1)广泛宣传,加强培训,提高认识,提高参与课题实验教师的参与意识、研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研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强化对研究工作的管理,建立各项研究工作制度,使研究工作有序进行,建立研究工作激励制约机制,确保研究工作质量。

(3)加强教学科研理论学习,尽快提高教学科研理论水平,让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实践,提高研究工作的有效性,避免盲目行动而脱离正确的研究方向和漫无目的的研究。

(4)强化成果意识,及时提炼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要积极探索研究方法,做好研究资料记录整理,总结研究经验,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加强校内外交流。

2、加强管理,注重研究过程。

课题组制订研究计划,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讨论,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引导每位成员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一边把经验运用于实践,把研究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课题组成员每一学期上一堂公开课,由课题组长组织有关教师集中学习。同时,严肃研究例会制,每月一次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讨论研究过程中的得失,小结实验成果等。加强资料管理,建立课题研究的资料档案。定期检查课题计划执行情况,加强实施过程的管理。

四、具体安排: 3月:

1、课题工作会议,部署本课题研究实施工作。

2、制订本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明确分工。

3、开展“情境教学法”主题教研活动。4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理论,及时写好心得体会。

2、对课题研究作小结,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深入思考。5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教学经验交流。

2、对完成的“情境教学法理论依据”解读文章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6月:

1、收交课题研究过程各种资料,包括活动方案、活动图像资料等。

上一篇:青山区青福镇银海社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总结下一篇:小狗过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