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几点体会

2024-05-11

关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几点体会(精选6篇)

篇1:关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几点体会

关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几点体会

关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几点体会 一.养成写随笔的习惯

我工作的第一站是一所边远村小,上午与学生为伴,从半下午到第二天早上,学校就只有我一个人,闲得无聊却无人倾诉,只好把一些零散的想法胡乱地记在纸上。有时是梳理自己纷乱的思绪,有时是倾吐心中的不满,更多的时候是忽然有点什么想法,便把它写下来,聊以自娱;有的时候可能一写就是几大篇,但更多的时候是一句或几句话。反正是能写则写,不能写了就拉倒。断断续续,没有章法,不讲技巧。没想到,几年下来,竟有了厚厚的三大本。有兴趣时随手翻翻,竟发现有不少奇妙的简直可以称之为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东西,像野地里星星点点的草花,不但耀眼且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由于这段时间的经历,我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即便是现在,我仍然不爱打牌,也不爱上网聊天和玩游戏。唯一的爱好是看看书、看看电视、想点问题、写点东西。

有些人认为我怪,认为我孤僻,其实我自己认为,我除了喜欢安静、不善与领导打交道之外,其他都还可以,我并不狭隘,很少生气,许多事情,我比谁都看得开。我是自得其乐,是享受那份难得的心境和闲适。有两句话似乎与写随笔有关,一句是“机会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另一句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参加“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大赛”获得一等奖的《我走农村班级民主化管理之路》就是应了这后一句话。我是在征文截止日前几天才决定写这篇文章的,当时我翻了翻随笔本,发现有些材料符合这次大赛要求,就把它们抽出来,略加改进,然后组合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附:我走农村学校班级民主化管理之路.doc 二.相信自己

自信心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在这方面我有深切的感受。多少年都爱写点什么,但从来没有过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给别人看的想法,总认为自己的东西拿不出手,上不了台面。我甚至怀疑,我所写的东西一定已经是别人早就写过,已经过时的东西,自己的想法一定没有什么新意。一个偶然的机会,学校领导告诉我,高望区教办要搞一个宣传刊物,每两周发一期,要求我经常写点学校工作方面的信息投上去。报着试试看的心态,写了几篇交上去,居然命中率还挺高,后来也就成了这个小刊的常客。即使这样,我仍然不敢参加那些稍大一点的征文活动和论文评比。

我能够鼓起勇气参加论文比赛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李明校长,他当时是高望教办的语文教研员(前面说的那个刊物就是他主办的),他是一个愿意让人分享的人,我看过他的获奖证书和那些发表过的文章,很羡慕。他鼓励我可以把自己的文章投上去。另一个是黄业清老师,她本是我师范的语文老师,她鼓励我要相信自己,还说我可以去参加比较高级的论文评比,并亲自替我省定和推荐《谈边远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这篇文章参加了层层选拔的论文大赛。这篇文章的成功获奖对我信心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相信自己,我们的想法,只要出自我们自己的头脑,不是抄袭,它就是独特的,即使是别人谈过的,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根据身边实际写出新意。记住,有新意,有亮点就是好文章。写文章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要有想法,要有实践。相信自己,就要坚持那些建立在正确理论和科学原理基础上的观点。我们在坚持观点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心和不如意,有时是来自工作上的困难和阻力,有时是来自同事的嘲讽和打击,有时是来自领导的不支持或掣肘;我们在坚持观点的过程中经常会会遇到费力不讨好的状况。我们在遭遇清贫、无助,甚至是打击的时候,所坚守的仅仅是一颗爱心和一份善意,一种执着和一番向往,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就是我们的追求,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相信自己,就要讲究四个“真”,即真方法、真问题、真文章、真学问,也就是要“打假”。当然,今天所来的,都是这方面有专长,愿意更上一层楼的人,这个问题似乎多余。但是,要清楚,写文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想写出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更不轻松。要思考,要积累,要学习,理所当然地会牺牲我们不少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所以,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不要养成抄袭的习惯,抄袭害人很深,对于个人来说,把习惯搞坏了,道德败坏了,还让自己不思进取,将来难有成就;对于大家而言,扰乱了创作的环境,陈渣泛滥,让真正愿意写点东西的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们的论文一定要自己写。如果是合理地引用别人的观点和警句,也要注明出处。如: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乡土文化知识素养的提高.doc 下面,我谈谈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一.材料的来源及观点的提炼

我们写论文一个真正的目的是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因此我们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工作和生活,但是,我们要解答疑难,必须依托一定的理论来支撑,寻找这些理论则需要学习和思考,理论依据主要从书本中来。我们应该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美学专著,了解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比如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和谐教育理论等等),这样,才会形成一些属于自己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教育教学理念,有了自己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反观当前教育教学实际,你会产生一些新奇的从来不曾有过的观感,有时甚至还会产生不说不快的冲动。就像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回到边远山村会有很多看不惯是必然的,因为现实肯定不如理想那么美好,现实肯定有许多不如意;加上当前教育界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倾向,你很容易发现现实中存在不少带有倾向性的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问题或现象——这些问题或现象就是材料的来源。

其实发现这种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之后,观点就已经比较明确了,只是还没有找到一种比较有效的表述形式,还没有与权威性的理论直接联系起来。(注意:一定要找出一些相关的具有权威性的理论作为道理论据。)观点的提炼要注意其高度和广度,切不可为了一己之私,发牢骚,泄私愤。观点确定之后我们要坚持把它整理出来,最终形成文字。一定不要放弃。

二.视角的转换及结构的安排

为读者着想是视觉转换的总要求。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度.doc 三.题目的确定及语言的润色

其实我们的写作与学生的作文是不同的,学生作文总是先有题目,然后才去搜集或者拼凑材料,而我们的写作一般是先有材料或者想法,之后再确定题目。

我们给自己确立的课题要合适,不能太大,要小一点细一点。比如说,“作业批改研究”这个课题可以分解为这样一些小课题:1.分学科的,如谈语文作业批改、数学作业怎样批改最有效、历史作业如何检查等等;2.同学科的,如谈语文作业的批改符号、语文作业批改的度、选择语文作业批改的最佳时机、对语文作业批改方式的探讨等等。我们只选择其中自己感到有把握的题目来完成。题目的大小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一条基本的原则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语言润色方面要注意句式、修辞及名言警句的引用等问题。如:谈边远农村学校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doc,又如:我走农村学校班级民主化管理之路.doc 还要注意小标题的确定。如:例1: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乡土文化知识素养的提高.doc 人们说时光如流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都是为了表明人生的易逝,我却想把人生比成一块平滑的玻璃板,太轻太软的东西从上面拂过,任何痕迹也不会留下,即使精细地涂上油漆和颜料,不久也会脱落,只有坚硬的精钢制成的刻刀,才会使它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我们手中的笔就是这样的锋利的刀。

老师们,舞动起你手中的刻刀吧,它也许可以让你成为不朽!(附:为县通联工作会准备的讲座提纲)

篇2:关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几点体会

作文评语的撰写,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所作的指导与评判,也是沟通学生与教师心灵的桥梁,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是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对教师评语的态度却不尽人意。作文发下来后,有的只顾看分数,有的甚至连分数都不看,学生普遍对评语缺乏兴趣,这无疑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评语侧重于写法而忽略了内容;另一方面是不少评语过于笼统,流于形式,使评语缺乏可读性。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使评语真正发挥其桥梁作用,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作文下的评语,努力把握评语艺术。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交流的难得机会。在我近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怎样撰写作文评语的几点体会如下。

一、抱着关爱、尊重学生的心态撰写评语

学生之所以对评语缺乏兴趣,很大程度上在于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往往侧重于赞扬,甚至不惜溢美之词,却忽略了对他们的严格要求,这样无形中助长了学生的自满情绪,而那些 “构思新颖”、“语言优美”等评语也失去了其指导意义。对那些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对那些面目可憎又言之无物的文章,教师的评语中难免会出现诸如“字体潦草”、“错别字太多”甚至“撕掉重抄”等语言,殊不知,这类不对学生作文给予适当鼓励和评价的评语,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而且会泯灭学生的锐气和信心,让学生觉得作文讨厌。要把握评语艺术,首先就要求教师端正态度,尊重学生。要知道,学生同样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的文章是他们字斟句酌甚至呕心沥血创作的结果。而且,就其年龄特点而言,他们非常在意别人尤其是老师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差生,为了改变老师对自己印象,写作时更是小心谨慎。所以,作为教师,没有任何理由不尊重学生,不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其实,即使是差生,在他的作文中也总能找出“闪光点”,比如某个段落,某个句子,甚至某个词语,教师只要仔细阅读,发现并充分肯定这些优点,然后指出文章中的缺点,而不是全盘否定,学生就会觉得老师是在真正地关心他、指导他,从而易于接受老师的善意批评,教师撰写的评语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根据事实有针对、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作文

撰写作文评语是一件颇费脑筋的事。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写些什么能够恰如其分?怎样写学生更能接受?怎样说更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热情?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特点的作文,怎样的评语才能避免千篇 一律、大同小异?这些都需要教师绞尽脑汁,用心琢磨。绝大部分学生相当重视老师的评语,愿意按照老师的指点去做。这就要求教师在评语的撰写上要格外用心,看准问题,抓住关键,点明要害,指出方法。

由于工作繁忙,教师在下评语时往往求简、求省工,不痛不痒,语义不明,甚至妄下断语。更有甚者,在桌旁放几页“作文评语集锦”,读完就“拈”几句放在作文本上敷衍了事。比如“本文结构完整,但层次不清”、“应写得再具体些”、“还可以”……层次有何混乱之处?怎么写才具体?“可以”是个什么程度?对学生来说,这都是需要指明的问题,

这样的评语学生要么看不懂,要么看懂了不知如何修改,此外还会让学生失望,伴随而来的还有对教师责任心的怀疑。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语能让学生警醒,给他们指点迷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而产生思索的冲击,并从中悟出修改之道,逐渐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撰写评语力求幽默、富有文采、讲究艺术性

文明得体的幽默,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激发爽朗的笑声,同时也可以在笑声中让学生心神领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不再重犯。我过去有一位学生写字总喜欢写特长的撇、捺、竖,很不整洁。我评道:“看你的字还真累人,长枪短棒,刀光剑影,弄得人心惊肉跳,你能饶过你忠实的读者吗?”有一女生习惯写在格子线上,且不成行,我批道:“请把字写在格子中间好吗?既不要上爬下坐,也不要左挪右占,请记住,侵略乃不义之举也。”如此等等,幽默中见师情,学生在笑声中接受了意见。有时还可以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代批语,如发现有抄袭之嫌的作文,就用上“似曾相识燕归来”,语言质朴自然的.就用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优美中肯的评语本身就应该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妙笔生花,点石成金,能让学生模仿、借鉴和欣赏,让学生满怀敬仰,又深觉知心,既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去阅读体会,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四、抱着教书更要育人的态度撰写评语

俗话说:“作文如做人”。教师教学生作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学生做人的过程。遗憾的是,不少教师的评语过于注重文章的形式,对素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写作方法的运用倾注了太多的精力,涉及文章内容象思想、情感、观念等方面则谈的很少,甚至不置可否。也就是只注重教书,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忽视了育人。教书固然重要,育人却容不得半点忽视。学生的作文,无不与他们的思想视野、生活实际相关。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作文写完后,不少学生不愿意让同学看,却很乐意请老师改。文章中他们或者描写秀丽风光,想与老师共赏;或者诉说生活中的烦恼,想向老师求教;或者迷惑于某一社会现象,想与老师探讨。有的文章甚至涉及到学生情感世界的较深层面。当学生的这种思想、情感或明确或含蓄地在文章中流露出来,而教师却忽视不见,不能及时予以响应;当这些热切的愿望换来的只是“立意不错”、“语句通顺”甚至“重抄”时,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会受到怎样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学生对评语失去兴趣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怎样通过评语达到育人的目的呢?我的体会是,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使学生明是非、辨善恶、知美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之以情,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不管怎样,教师都不宜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指手划脚。应该以谈心的方式,给学生以亲切感,不管学生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甚至荒唐,都绝不允许讥讽。只要不断修正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审美水平,加上多写多练,培养其表达能力,那么,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篇3:关于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收集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好材料, 必须全面了解情况, 掌握大量的素材。只有这样, 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做到这一点, 一是注重平时积累。要善于观察, 注意把听到的情况记录下来, 把报刊上的文章剪辑起来, 把网上的东西下载过来。积累永无止境。有时积累的素材可能平时用不上, 但在关键时候能用上一个观点、一个事例、一句话, 就实现它的价值了。二是注重深入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取得的第一手材料, 才具体生动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印象深、感受也深。三是注重总结提炼。平时收集、积累、掌握的材料, 是感性的、零碎的、散乱的, 必须对其进行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 使其真正成为可用之材。

二、把握领导意图

领导是否满意, 是衡量文稿优劣的第一标准。要写好领导讲话稿, 必须摸清领导的意图、掌握领导的想法、弄清领导的要求, 仔细思考领导想说什么、想怎么说。然后再去动笔。如果不考虑领导的想法, 只顾按自己意图写, 即使写的再好, 也难让领导满意。因此, 接到任务之后, 要做到“两不急、两主动”。“两不急”, 就是不要急于去构思谋篇, 更不要火急火燎动笔开写。“两主动”, 就是围绕讲话的主题和内容, 主动地向领导请示汇报, 主动地听取领导的指示和意见。如果一次没有弄清楚, 就找机会继续请示汇报, 直到彻底摸清领导的意图和要求。之后, 尽快起草好领导讲话初稿, 呈请领导修改、审示, 然后再按领导的意图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直到讲稿能够完全体现领导的意图, 满足领导的要求。

三、知悉领导特点

一个领导一个特点, 一个领导一个风格。因此, 撰写领导讲话稿, 必须要契合领导的讲话特点和语言风格。这要求我们平时要做到“三多”:一是多听。就是多听领导的讲话。无论工作再忙, 只要有领导讲话, 就一定要听, 而且要认真地听。二是多记。就是多记领导的讲话。记录得越多越好, 记录领导的讲话提纲、主要要点及惯用语言。三是多琢磨。多听、多记是基础, 多琢磨才是关键。琢磨领导为什么这么讲, 为什么这说?这么讲、这么说, 能达到什么目的, 会起到什么效果。通过反复琢磨、反复对比, 归纳总结出领导的讲话特点、语言风格, 并逐步提炼出领导的思维模式和思维特点。一旦掌握了领导的这些特点, 为领导写讲话稿就容易多了。

四、注意写作技巧

写文章容易, 写好文章难。写出好的文章, 不仅是自身能力的显现, 更是艺术的组合, 结构的创新。平时常听到议论, 说领导讲话总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所以, 为领导起草讲话稿, 一定要注意创新, 写出新意。素材都一样, 关键要在内容、形式 (也就是结构、框架) 和语言等方面进行变化组合, 对老内容进行新包装, 对老形式进行新改变。一是老题新解。有些会议年年开, 工作还是那些工作, 问题还是那些问题。要想写出新意, 必须把老工作、老问题放到时代的新背景、发展的新形势、上级的新精神上来审视, 从而赋予新内涵、提出新要求。二是旧事新说。对于同一事例, 在不同的背景中, 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可以变通运用。以前用过的素材和观点, 如符合当前实际、仍然管用, 可以从换个角度去分析它、把握它, 从变化中体现新境界、表达新观点, 从而做到“化腐朽为神奇”。具体写作上, 要注意“勤标点、多分段”。凡是能用短句子的, 不要用长句子;凡是能分段的, 不要合成一段。短句子, 短段落, 文章会显得干净利落, 读起来有节奏感。

五、反复斟酌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修改, 才能出成品、出上品、出精品。要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斟酌主题, 看是否正确、深刻和突出;二是研究结构, 看前后是否衔接, 整体是否协调, 层次是否清楚, 段落是否分明, 照应是否紧密, 过渡是否自然;三是检查素材, 看是否真实、典型、新鲜、生动, 是否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主题;四是推敲文字, 看每个段落、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点是否得当。在修改方法上, 可以采取边读边改法, 对写成的文稿, 从头至尾读上一遍甚至几遍, 边读边思考, 边读边修改。这对发现不妥当的词、句极其有效。可以采取冷却修改法。就是把写成的文稿先放一放, 自己则先读一些有关的文章, 翻一些相关的资料, 开阔一下思路, 冷静一下头脑, 然后回过头来再对文稿进行思考和修改。这样, 即使比较成熟的文稿, 也会发现毛病。也可以采取讨论修改法。即集体会诊。主要是对一些内容复杂、事关重大的文稿, 请熟悉文字或相关业务的同志共同讨论, 集思广益, 一起修改, 这样可以打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性或认识上的偏执。最重要的还是领导的修改意见, 领导的每一次修改甚至是批评, 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对比领导的修改, 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学到领导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就能逐步缩小我们与领导之间在思想认识上的差距, 为今后写领导讲话稿打下基础。

撰写领导讲话稿, 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一定要热爱和安心这项工作, 把它看成一项事业去追求。只要潜心学习、潜心研究、潜心训练, 就一定会做好这样工作, 也一定能够赢得领导的认可。

摘要:撰写领导讲话稿, 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要写出领导满意的讲话稿, 执笔人员必须下工夫练好基本功, 尽可能地多收集各类素材, 把握好领导的意图和风格, 运用好写作技巧, 反复推敲修改。

篇4:关于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兴趣

初中生刚学写论文时,往往无文可论,有畏难情绪,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动机,没有写作欲望;论题太大且空洞,脱离学生实际;学生缺乏写作的技巧;社会实践体验不足,或对生活体验不加以思考加工。这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脱离学生实际,不尊重学生主体造成的。因此要消除学生写小论文的畏难情绪,首先应当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只有当学生真正地了解小论文对学科学习的用处时,才会激起兴趣,才会用积极的心态主动去面对、去探究,这样的学习才能成为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

在进行论文前期指导时,要注重讲透政治小论文的地位及特殊作用,以增强学生写小论文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去学、去写。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政治小论文是学生知识、能力、觉悟水平的综合体现。它有利于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提升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小论文的写作练习容易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发展。其次向学生说明,近几年各地中考有关政治小论文的试题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指明论文写作与中考成绩息息相关,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平时论文写作对提高中考成绩的重要性,这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指导学生选好题

首先,小论文的题目应当简洁、易懂、准确,能高度概括文章主旨。在选题时应当立足于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如《网络是把双刃剑》、《净化校园文化环境》等,这些题目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初中生关注的社会问题,体现了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关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探索能力,真正达到知、行、义的统一。其次题目选材范围要尽量小且新颖,不落俗套。如让学生写《谈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环境问题》等题目,既大而空,使学生对论文写作产生抵触和畏惧心理。反之,如《我看“1分钱”官司》、《破坏环境就等于毁灭自己》等题,只是从某一内容、某一个侧面说明某一个问题,并不需要多方面材料的题目,学生易于下手,有理可论,则乐于写作。

三、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材料

小论文虽小,材料却不可少。充分占有资料是写好小论文的基础,是扩充知识、探索新见解的出发点和阶梯,是写好小论文的关键一步。因此,题目选好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去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资料。一般说来,材料的收集有三种途径。第一,收集和阅读文献资料。教师要简略地向学生介绍所选定的题目的研究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趋势,让学生大致知道前人、今人对这个问题得过什么结论。然后,指导学生通过书目、索引、文献等工具书刊,找到有关资料,从中得到借鉴、印证、补充和依据。第二,通过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素材,得到第一手材料。第三,通过网络媒体获取素材,接着是整理资料。无论通过哪种途径获取的材料,都要根据论文的内容需要加以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作为小论文的依据。中学生在对待资料的取舍上常有这样的情况:或不分主次,贪多求全;或陷于资料的汪洋大海中不能自拔;或急于形成自己的观点,匆匆忙忙翻阅材料,断章取义,乱摘乱引。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如何以自己小论文主题为中心,重点搜集、整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认真弄懂有代表性、有典型意义的东西,按其本来面目,客观地、诚实地引证。

四、加强论文习作的方法指导

俗话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在布置论文前,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写论文的方法指导。首先让学生弄清楚政治课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语文作文,其具有五方面特点:(1)政治性,即鲜明的阶级立场、态度。(2)现实性,有直接的现实针对性,往往以就近发生的社会生活现象为论述对象。(3)理论性,虽然小论文主要回答现实中的具体实践问题,但它必须同理论相结合,要有理论色彩。(4)逻辑性,主要用逻辑思维,靠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概括生活、表达思想。(5)短小精悍,通常是一事一议,以小见大,文字精练生动。只有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特点,才能写出精彩的政治小论文来。

在具体撰写技巧上的指导上,要求学生选题的切口要小,避免“大”而“空”,泛泛而谈,要做到以小见大。让学生明确,要写好小论文,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掌握小论文写作的基本框架。小论文的基本框架可以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是什么”即问题的提出,点明观点是什么。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出来,可以用格言名句引出来,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来。“为什么”即深入论证观点。这是文章的关键部分,写作时要注意应用材料中的理论、观点作为理论依据,同时将收集到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论证要有真情实感,要有逻辑性,层次要分明,由事及理,层层深入。“怎么样”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政治课的归宿点是“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这部分是小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写作时可先写国家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再联系个人实际写我们应该如何做。要敢于创新,实事求是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见解。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活跃的,常出现一些新的想法,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过激的言词,教师应当及时加以引导。

2.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小论文的层次安排一忌偏离中心,二忌混乱,三忌重复堆砌。材料要服从观点,主次要分明。语言要规范、简洁,注意文中使用的专用名词的准确和统一。切忌夸张和带有感情色彩。

3.把握好“三个联系”。一是联系材料,切忌引用材料简单堆砌,应有自己的分析论证。二是联系教材,政治小论文不能通篇都是自己的话,也不能大段抄或堆砌课本上的内容,要联系教材中的内容,用活教材理论。三是联系实际。学习思想政治的目的就是要认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写作时只有联系实际,论文才有现实意义。

五、组织评比,适当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生论文完成后,要及时有效地评价,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层面上的反馈,让学生的辛劳成果得到价值认同。因而在学生完成论文之后,要对学生习作进行对比、评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又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要持之以恒,把它当作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效信息,有意识地用课本中的“想一想”、“议一议”、“活动课”,寻找话题,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同时多给予指导,加强论文习作,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篇5: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几点体会

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几点体会

时下,不少秘书感到领导讲话稿越来越难写。这个难,我体会一是难在“多”上。随着思想的解放,改革的深入,发展的加快,开放的扩大,领导方式的转变,领导的公务活动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撰写领导讲话的任务也就越来越重。二是难在“短”上。越短越难写,越短要求越高。三是难在“度”上。有些命题,有时感到难以把握,或难以准确把握。四是难在“牍”上。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文牍主义的现象始终难以根除,容易陷入老套套,老生常谈。这个难,充分说明领导的思维越来越活,听众的口味越来越高,形势发展越来越快。这

个难,解决的办法很多、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级领导、前辈秘书长们已经摸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其中有几句话,我一直感到受益匪浅。第一句话,关门“当领导”。一篇文稿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领导是否认可,是否满意。可以说,这是文稿的“生命线”。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稿的立意上,尽可能地领会领导意图,体现领导意图,实现领导意图。具体地讲,就是要求我们在写作构思过程中,一定要进入“忘我”境界,忘记自己的身份,关起门来做领导,从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把握领导的意图呢?一是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中学习。特别要注意了解每个时期突出强调的方针政策,因为领导意图从本质上讲是党、国家和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把握住这个方面就会把握住领导的总体思路。二是从一个时期领导的工作重点中捕捉。领导活动是领导意图的具体体现,了解领导活动动态,有助于加深对领导

意图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把领导意图具体化。三是从领导者思考的热点问题中发掘。要掌握领导日常谈论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并对其连贯思索,这样对领导的思想情况就会有系统、整体的理解。四是从领导的思维方式和讲话习惯中领悟。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讲话习惯写作,使文稿与讲话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起来,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好是当面征询领导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有关解决措施,澄清一些模糊问题。这样可避免写出文稿后再作较大改动,甚至推倒重来。第二句话,少说“普通话”。领导讲话具有明显的权威性、思想性、鼓动性。权威性可以说是固有的,因而思想性、鼓动性如何,是一篇文稿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思想越丰富,听者就越入神;鼓动性越强,领导就越满意。文稿要体现较强的思想性、鼓动性,必须少说“普通话”。就像“烧菜”一样,必须有特点、讲口味,才能赢得“消费者”。少说“普通话”,就是要讲领导想说的话。

有的领导喜欢文风平实,语言纯朴;有的领导讲究文辞、偏爱语言的对仗工整;有的注重文稿的思辩性、逻辑性;有的强调文章内容的实在。作为文秘人员,一定要对领导的文风爱好透彻了解,因人而宜,写出符合领导“口味”的文稿来。少说“普通话”,就是要讲群众想听的话。在考虑领导身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听众的身份。要针对听众的不同身份,注意运用符合听众身份的语言,并适当地穿插一些符合听众习惯的事例,这样才能使讲者“动情”、听者“入神”。如在机关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要讲究点文采,理论性、逻辑性可以强一些。如果听众是基层干部和群众,就要注意语言的平实,必要时引用一些民谚俗语,这样,才有可能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收到较好的效果。少说“普通话”,就是要讲反映真实情况的话。关键的问题是善于讲实话,敢于讲实话,讲究讲实话的艺术。这里有两点必须把握住:一是分寸的把握。不讲没有做或做不到的话,不讲夸

大的话,不讲“过头话”。二是场合的把握。领导讲话必须考虑效果。只适宜在一定范围或部分人员中讲的,就不要在全体人员大会上讲。第三句话,执笔“三分主”。有了这“三分主”,我们秘书展示才华就有了机会、就有了空间。做好这“三分主”,重在创新。创新是一切工作进步的动力,是事物发展的要求。起草领导讲话稿也不例外。讲话稿只有创新,才能打动读者,才能发人深省,才能更好地传达意旨。具体来说,一要注重观点的创新。观点是讲稿的生命和灵魂。绝不能当“二道贩子”,贩卖别人的东西。要善于思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在上级决策部署与本地实际的结合中发现问题,提练观点。要善于“沙里淘金”,面对浩瀚的材料,善于鉴别,善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善于从老问题中挖掘新内容,从多角度去分析它、把握它,从中挖掘出新的观点,“化腐朽为神奇”。二要注重结构的创新。讲话稿起草不同于文学创作,它在结构上有一定的模式

和规范。但结构是为主题服务的,为了满足主题的需要,在结构安排上就不能凝固僵化,而要有所创新,让听众容易把握脉络,给听众产生一种美感。三要注重语言的创新。讲话稿固然要求平实、朴素,但这绝不等于排斥语言生动和创新;固然不需要像纯文学创作那样讲究辞藻华丽、讲究绘声绘色、讲究灵活动感,但也绝不能灰头土脸、味同嚼蜡。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大大增强文稿的可持续性、新鲜感。第四句话,“秘密地抄书”。有人讲,“秘书,秘书,就是秘密地抄书”。这句话大有讽刺的味道,但我们也可以把它从另外一种角度去理解。“秘密地”就是要“暗暗地下功夫”,“抄书”就是学习和积累。这两条对秘书来说至关重要。第一位的是学习。不学习必定落后于形势,落后于领导,落后于同事。第二是积累。积累永无止境。有时积累的一些材料可能平时用不上,但在关键时候能用上一个观点、一个事例、一句话,就实现它的价值了。

篇6:关于撰写会议纪要的几点经验

笔者认为,写好会议纪要关键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把握基调

撰写会议纪要前一定要仔细研析会议记录,分析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归纳会议决议,全面吃透会议精神,领会好精神实质,把握住会议基调。这样在落笔行文时才能够“统筹全局驾驭全篇”,体现“要旨”!才能够确保所要传达的会议精神和部署的事项不“失真”不“跑调”。

二、删繁就简

会议纪要不是会议记录,没有必要将会议的所有内容进行记录。“纪要”,顾名思义就是“纪其主要”因此,在内容上要有详略重点,不能过于罗嗦繁杂。繁杂罗嗦了就会使“读者”难以领会会议精神,影响会议决议的执行。所以,在动笔之前,要对会议记录进行详细地归纳整理,删繁就简。使之,既要体现会议精神和主流意见观点又不致繁杂罗嗦。

三、讲究语言技巧

撰写会议纪要必须注意语言的使用技巧。

1、切忌对语言不加整理,说什麽记什麼。对于不宜公开或有不好影响的观点言辞可以删除不记;对于言辞激烈的观点可以以较温和的词句替代表达;对于难以量化或精确或表述的事项、意见要善于运用模糊语言。如不能确定完成日期的决议事项可以以“近期完成”或“尽快完成”来表达。又如对于参与某项工作的人员范围、人数等难以表述可以以“相关人员”或“有关人员”来表达。

2、对于难于集中在同一段或同一个标题下体现的意见观点可以以“会议指出”、“会议认为”等为导语引出。如代表会议某一精神的重要意见必须在纪要中体现但不好归纳在全文中的某一条或某一大标题下,独立成段又没有合适的标题,这种情况就可以以“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为导语引出并独立成段。

四、做好“三勤”

1、勤思考—会后不要先忙于撰写会议纪要,要勤思考,要把开会的内容先在脑海里过一遍,以便增加一下印象。然后对照会议记录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有漏记的内容。

2、勤动口—对于检查出的漏记内容或有不太理解明白的内容,要勤动口,及时向相关与会人员请教,以免将错误的信息写入纪要同时对于正确理解把会议精神实质也使有所帮助的。

3、勤动手—会中认真做好记录,会后及时撰写纪要,切忌会中不认真记录,会后不及时整理纪要。时间长了再撰写恐怕有些内容就容易忘记或印象不深,影响了纪要的撰写质量将错误的或模糊的信息写入而耽误工作。

上一篇:企业员工离职流程下一篇:托福听力讲座开头结尾常见信号词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