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案例

2024-05-29

问题学生案例(共8篇)

篇1:问题学生案例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2年3月 年龄:21岁

所在班级:高2013届7班

二、主要问题表现

缺乏主动性,没有毅力,学习上不刻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有自制力,自由散漫,责任意识淡薄,处事情绪化,不冷静,逆反心里严重。

三、有关资料

李某,杨庄乡人。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三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再无音讯,不久,父亲收留了一位孤寡老人(李康现称为奶奶)在家中照料李某,自己则外出打工。懂事后,李某曾发誓要出人头地,性格孤僻而又自命清高,曾中考失利,复读两年,进入高中,又因胃病休学一年,在班里算得上是老大哥。

四、问题分析

特殊的家庭构成,让李某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导致李某性格上不健全。母亲离家出走,使他从小失去母爱,在他的印象里,已完全不记得母亲的模样。父亲收留的孤寡老人,尽管使得这个破碎而又贫寒的家稍稍有了暖意,但老人也最多只能为李某负责好一日三餐,让幼小的李某在生活上得以温饱,教育管理上根本无从谈起。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李某的情况也无暇过问。好在李某本性善良,从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懂事的李某曾发誓要亲自改变家庭现状。但自尊而要强的他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可惜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像无头苍蝇一样,处处表现自己,却得不到认可,以失败告终,而且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被同伴的孤立,有些同学总喜欢有事无事找他的茬,他也不示弱,强烈回击,像一个刺儿头,同学关系不

同时,李某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意志力薄弱。尽管他的内心深处有强烈的追求上进的愿望,也很想为此付出努力,但是自制能力差,一遇到挫折就有会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又让惰性占了上风,没有了决心,放弃自己,听之任之,行动上慢慢懈怠起来,可谓“三分钟热度”,直到有另外的事情再次激发他。

五、转化方法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由于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种种原因,存在像李某这样情况的问题学生并不在少数。他们中普遍存在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成才欲望与惰性心理的矛盾。他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从而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在学习过程中,却又惰性太强,会因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坚持,厌学心理陡增。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凭借一己之愿,坚持己见,冲动行事,不懂得尊重事实,也无视他人的感受,只是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对教师或家长的要求,合自己心意的就去办,不合自己心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撞。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必须找到根源,有的放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1、真情关心,建立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文中指出的:“要珍惜儿童希望你成为他朋友和导师的愿望。”夏丐尊先生也多次疾呼:“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像李某这样的“问题学生”正是成长过程缺少爱导致的,这样的学生比起他同学来,更渴望得到关注,得到爱怜。教师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和爱怜,能够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有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建立人际关系中的信任,让问题学生走出那个只有自己的狭小世界,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取得进步。

管理中,要经常与问题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给他们思想、学习上关心和教育的同时,更要在生活上多多过问,帮其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校生活的温暖。由于李某缺少家庭温暖,从来没有感受过母爱,加之又患有胃病,每天都要熬中药喝,我接班以后,主动帮助他熬药,叮嘱他按时服药,并经常嘘寒问暖,了解他的饮食情况,告诫他要学会保护自己,知热知冷,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物,不要让自己受凉,不要贪吃生冷食物,爱护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胃。久而久之,不仅使他的胃病慢慢好转起来,而且让他亲近我信任我,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心事告诉我,让我对他的教育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2、集体温暖,耐心帮扶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的不尽相同,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就呈现出差异,因此,要营造了良好的班风班貌,集体帮扶问题学生,根除他们产生问题、蔓延问题的土壤。

进入高三,李某在校外住宿,因为他以前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和男同学争吵,在班里很没有人缘,大家基本都不招理他,有的同学还伺机找他的茬,于是我通过调查了解,找到了和他同乡的几个女生,每天护送他回宿舍,监管他路途上的安全。有一次,和他以前有过恩怨的几个同学在他住处门口等着准备殴打他,几个女生赶紧打电话告诉我,我报告学校政教处后和几个同事飞奔至出事地点,阻止了这一场恶性事件。经过多方调解,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之后,我帮助他慢慢调和同学关系,要求其他同学包容理解李某,也有意让李某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威信,不久,他和同学间的关系正常化。在确定贫困补助名额时,全班同学异口同声提出要先给李某留一个名额。集体温暖,不仅让他懂得珍惜同学友谊,而且也激发了他的上进心。

3、树立自信,明确目标

歌德说过:“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问题学生本身自制力不强,意志力薄弱,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的弊病。要使他们走出困境,就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明确目标,培养他们在各种不良环境下能不受影响、战胜不良的个人欲望和需求的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我帮助李某正确地了解自己,经常给他介绍一些已经走出困境的问题学生的经验,来激发他改正错误的意识,从而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确立适合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我还有意安排他做一些能让他在同学面前露脸的事情,让他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使他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

六、转化效果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悉心教导,目前,李某活泼开朗,阳光有活力,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积极上进,刻苦努力,明理随和,同学关系融洽。

篇2:问题学生案例

提到问题学生是令很多老师头疼的事情,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更是难上加难。这样的 “好事”在我第一次做班主任的班级里面就遇到了1个。对于这个学生的道德教育让我绞尽脑汁,在不断的摸索与尝试中得到了一些经验,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A男2年级1班,是被包养在一个有家庭暴力家的孩子。初到班级学生A无视课堂纪律,上课随意说话。课下满口脏话,经常辱骂班级学生偶尔辱骂老师。班级里面只要是有丢东西的,多数在A同学书包里面能够找到。初到班级我就发现A同学是个五毒俱全无可救药的学生。我对A同学的教育有些不知所措。

在初到班级的一个月里面,我对A学生的个人教育耗费了我很大的精力,对于教育的效果可以说微乎其微也可以说没有起到作用。我开始尝试与学生家长沟通,试图通过家长的作用改变A学生。我把A学生家长叫到学校与家长沟通学生A最近一个月的表现情况,家长听后非常生气当时在班里面就狠狠的打了学生一顿,A学生表现非常害怕并且表示一定改正。本以为这样学生A可能会改变一些,没有想到家长离开后学生A依然是老样子。

经过多方了解学生A是被包养在一个有家庭暴力家的孩子,父母在半程街上有一个快餐店,平常很少有时间教育他,只要孩子不听话非打即骂。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性格变得暴躁,满口脏话,在幼儿园里面就经常偷东西,砸坏老师的小黑板做一些不良的事情。

在了解了孩子A的情况后,我对孩子A的表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于孩子A的教育不能再以批评指正为主。我开始试图利用感化教育的方式改变学生,尽力的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他正面的鼓励。

在这样不断摸索与尝试过程中一个学期接近过半,学生A考试成绩不出意料的考了一个大D。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帮他改掉坏习惯,尽快让他融入班级,培养A学生的学习习惯。尽快让学生A接受老师接受融入同学中去。

有一次班级里面有个同学丢了一盒彩笔,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一定是A同学偷得。很多同学要去翻他的书包,这时有同学报告了我,我阻止了同学们去翻他的书包。我把A同学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的与A同学沟通有没有拿同学的彩笔。A同学承认了是自己拿的,并且已经把彩笔拿到学屋里面。我与同学沟通为什么拿别人的彩笔,A同学告诉我自己喜欢画画但是父母不给他买。当时我没有批评他,只是告诉他敢于承认错误就是一个好孩子,你喜欢画画老师可以借一些彩笔给你,以后千万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经过这次沟通学生A拿别人东西的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上课过程中A学生还是经常管理不好自己的嘴,在他表现的不好时我就给他一个暗示让他学习自己管理自己。我发现他在背诵课文方面背诵的比较快,我就在课堂上让学生限时背诵。A学生背诵的比较快,记忆的也挺准确,我就让他在课堂上背诵,慢慢提高A学生的学习自信力。在晨读背诵古诗的时候我让A学生领读,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在检查家庭作业他写的比较好时就奖励他一块糖。通过一段时间努力我发现学生A开始,融入到学生当中,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学生A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期末考试中给了我一个大惊喜考了一个A。

通过上面的案例让我对于问题学生的道德教育有了以下经验第一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不仅知道学生的表现,还要了解到学生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第二 要对症下药 在家庭暴力里面出来的学生再去严格要求不断批评指正效果可能不佳。第三要循序渐进 对于孩子道德水平的改变不要一时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的道德水平提高是螺旋上升模式,偶尔的一次两次犯错误尽量多给他们正面的鼓励。第四 重视细节 问题学生很多是比较敏感的学生,在细节上给他们一点照顾可能在不经意的事情上让他感动,在孩子自己想改变自己的时候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问题学生”转化案例探析

关键词:问题学生,自尊心,教育合力,等待

在每一个班级,总有少数被班主任称之为“问题学生”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呈现的心理问题有时比较严重,使班主任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我班有一个学生叫Y(化名),开学第一个月,许多任课老师向我反映他的种种不良习惯。我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在行为方面:懒散,不遵守纪律;对老师不礼貌;脾气倔强,经不起批评;没有什么朋友,班集体荣誉感不强。在学习方面: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目标;作业不按时上交或抄袭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性格方面:性格暴躁,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有缺点或错误时,不肯承认;做事懒散,不能坚持,遇到困难易逃避。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该生智力条件其实还可以,中考的成绩也不差,处于中等水平。Y对英语特别反感,不肯记语法不肯背。兴趣方面,发现他特别擅长画画,但是我也发现他有“早恋”的行为,并且严重到为“她”而读书。但是到了高二,她突然提出了分手,这一消息给他的打击相当大。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作为班主任该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呢?

一、案例分析

1. 心理原因

Y的中考成绩按他自己的说法是超水平发挥,初中的知识比较简单,通过初三一年的努力,结果出乎意料地考上普高。而到了高中,学科知识难度大大增加。Y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经常不做,长此以往,自然跟不上正常的学习进度。由于中考的一次偶然成功,父母对他学习上的期望很高,当看到学生成绩差之后又特别失望,对Y的心理影响特别大。

2. 家庭原因

Y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他有一个比他大8岁的姐姐,姐姐比较照顾他。由于有的家庭重男轻女,所以,有的非常溺爱男孩,Y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里的事情基本不干。中考的时候,为了让他努力学习考上重点高中,父母对他提出的许多无理要求都满足。面对挫折与困难,自己不会与父母主动沟通,也没有毅力克服困难,造成了自暴自弃。

3. 评价原因

母亲读书很少,认为孩子只要将书读好就行,什么要求都满足他。父亲性格急躁,没有及时引导与沟通,更谈不上鼓励。据了解,他的父亲一整天也只对他说一句话:“Y,起床了,上学去了。”家庭教育的不当,造成Y养成了极差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有的老师对问题学生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孩子作业不完成时,经常用冷漠的态度对待,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积极影响

对Y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后,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老师家长配合好,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可以改变他的状况。

(1)发展画画特长。后进生往往具有极强的“自尊心”与“自我封锁”心理,如果让他察觉你想转化他,一般往往是拒绝接受,如果能像流水无痕般地帮助他,那么效果就会好得多。为此,每次班级出黑板报,总是让宣传委员带上他一起出谋划策。通过班级学生与他的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增强其责任心。

(2)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Y的数学思维能力相当强。我与数学老师沟通后,数学老师多次在数学课上表扬Y。同时,让同桌与他共同探讨数学问题,让Y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呼唤同学友情,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他喜欢打篮球,我就让班级里男生随时叫上他;他喜欢唱歌,我专门组织了一次班会,让他一展歌喉。不出两个月,Y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很多,作业能认真完成。特别是数学作业,总是第一个交。Y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提高,集体观念增强了,同学关系融洽了。

(4)对于“早恋”问题,通过主题班会,进行疏导。要让高中生明白自己所处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树立远大理想。当然,对于“早恋”这类问题,除了引导,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慢慢会让他感觉“她”也没有想象得那么重要。

(5)与家长进行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爱学生。一方面,我跟Y的父亲沟通,希望家长对孩子采取肯定的态度,不要一味埋怨和批评孩子。另一方面,做好Y母亲的工作,让她明白溺爱只会害孩子,鼓励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多用身边的好例子去引导他,让Y学会积极向上。

三、教育效果

在家长的配合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生的状况有了可喜转变,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揭晓了,他两个B,两个C。我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了他,从他的声音中,能感受到他从未有过的喜悦。我相信,这次简单的成功,也一定能给他带来极大的自信。在英语听力考试的第一次考试中,Y考了21分(总分30分),这是他改变后获得的最大回报之一。

四、结束语

篇4:留守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案例主题:如何促进留守问题学生的转化,使问题学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公民,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本案例就如何转化留守问题学生,提出了几点看法,以供大家讨论。

问题由来:我们班有个叫洋洋(化名)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常年不归,把洋洋托付给爷爷、奶奶监管照看,这就成了一个留守学生。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与家庭三个方面,如果有一方教育不能及时跟上,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从现实情况来看,孩子都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特别是儿子儿媳把孙子交到自己手上之后,就更不得了。百依百顺,溺爱有加。唯恐“小祖宗”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小孩都是最聪明的,一次得逞就掌握了你的规律,能次次得逞,只要一使出“杀手锏”,他们就投降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娇气也就惯出来了,再想笼住他的心就难了。因此,爱也是需要有节度的,一味的溺爱到头来就不是爱,而成了害。洋洋的爷爷、奶奶也不例外,对小洋洋往往只负责照顾吃饭、穿衣等生活事项,而在洋洋的思想、品行、习惯、学业等方面教育简单,甚至放任不管,同时由于网吧与成绩不理想诸多因素的影响;洋洋变成了留守问题学生。作为洋洋的班主任我深感忧虑。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怎么教育、帮助洋洋进步呢?便是我思考的问题。

情景再现:怎么帮助洋洋进步,我从四个方面入手:

1、我与洋洋的父母取得电话联系,对他们说:作为父母,谁都想为自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衣食无忧。于是你们背井离乡,含辛茹苦,到外面打工赚钱。可是你们的良苦用心,孩子又是否知道?孩子又是否理解?可能你们重视物质供给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教育。要知道育人更是育心!与孩子相隔千山万水,但并不代表你们不能心心相应。如今社会交通和通讯都非常发达,一个电话,一句嘘寒问暖,抓住一两天的假期来看看孩子,这都是举手之劳,可这却是你们和孩子沟通的桥梁。问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状态,发现孩子有不对的苗头适时地教育,或者和孩子说说你们打工的辛酸,钱来得多么不容易,读书有多么重要。只要和孩子能经常这样交交心,聊聊天,我相信你们父母也能够做到“远程教育”的。于是他们答应每星期与洋洋电话联系至少一次,通过亲情电话热线,让他觉得父母就在自己的身边,时刻“看”着自己、关心自己、鼓励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也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之中,这样他便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从而正常地学习、生活。

2、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就是天职。让学生知道,除了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以外,还可以从老师这里获得爱,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一样可以健康成长。班主任是一班的代理家长,尤其是留守问题学生的代理父母,我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除了做好教学教育本职工作外,还充当第二角色——代理家长。对洋洋我除了在物质上帮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帮助,通过交流沟通,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就像他父母一样关心他的成长。

3、我引导班级其他同学争做洋洋的朋友,同辈之间更容易亲近交流更容易相处。在学习上多帮助,在生活上多关心,在思想上多交流,使真挚的友情变成汩汩流淌的“亲情”,让洋洋有在“家”里的感觉,甚至比在家里更温暖。

4、情感的沟通仅仅是第一步,这还不够,要转化洋洋还需要实施第二步:教会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陪养认真听课的习惯;洋洋平时放纵惯了,上课老是不能够专心听讲。针对情况,我就着重培养洋洋认真听课的习惯,安排一位品学兼优的同桌,一方面是给洋洋做示范成为他最直接的榜样,另一方面是时刻提醒洋洋注意听课成为他最好帮手。

二是培养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洋洋是个聪明的孩子,可就是有一个毛病——学习“磨蹭”得很,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果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就着重训练洋洋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并逐渐增加。每次按要求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后,我都给一定的自由时间,让他玩个开心,使他懂得“学要学个踏实,玩要玩个痛快”的道理。要求他一坐到书桌边,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当天的作业必須在当天完成。这样坚持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洋洋逐渐形成了专时专用的习惯。

篇5: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案例基本情况:

丹丹,女,13岁,七年级学生,家距就读学校二三里,生活习惯较好,每天清早自己起床弄早点吃了后按时走路上学,从来没有迟到过,但学习习惯很差,从来不做家庭作业,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讲不用心,有时干脆埋头搞小动作,屡次说教都不起作用,成绩下降明显。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可以说是问题学生了,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过分自卑。丹丹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他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严重伤害,通过询问其他的同学,我知道了她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不见效,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并且听他母亲说丹丹曾经被狗咬过4次,每次都注射了狂犬疫苗,丹丹认为自己不聪明了是疫苗惹的祸,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了,导致她意志消沉,甚至变得自暴自弃了。

2、逆反心理。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在丹丹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因此,她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敌意,不信任别人,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教师对她进行教育,他会不理不睬,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模样。

3、意志薄弱。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有求上进的愿望,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但许多学生往往不能持久。像丹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他的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又让惰性占了上风,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

二、家庭教育的原因。

1、教育方法的粗暴。她爸爸对丹丹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对她的学习期望又很高。他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孩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因此,他对丹丹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丹丹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2、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丹丹爸爸整天忙于工作,妈妈外出打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祖辈对其比较宠爱,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祖辈总是有求必应。这无形之中给孩子形成了一种固执的性格。采取的措施

我了解情况之后,结合自身的认识,认为学生的主观因素才是决定性因素,而家庭、学校的因素都是次要因素。所以,我常对丹丹进行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满足丹丹心理方面与学习方面的需要,帮助她正确地了解自己,确立适当的生活目标,教她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作出明智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作了以下工作: A、以激励的教育方式,唤起她对学习的信心。

为了消除丹丹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我经常对同学说:“看,丹丹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丹丹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渐渐的,丹丹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对学习也开始有了信心。B、积极鼓励,合理调适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问题学生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绝对是个好办法。有一次,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她热情高涨,参加了100米短跑赛,并取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我趁热打铁,把她的这一成绩反复在班里进行表扬,并通过学校广播表彰了她的这一成绩,此时,她的成就感就溢于言表。

C、家校沟通,促进自觉性的培养。

首先,我找家长谈心,我真诚的告诉家长,不能盲目的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同时详细地分析了丹丹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平时可以多鼓励他说说学校里的事,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建议,使他渐渐的乐于表现自己;实施奖惩结合制度,如果最近一周作业的书写有进步或者正确率提高了,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相反则有相应的惩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并给予积极地鼓励,家长、老师常见面

交流,并当着孩子的面总结做得好的地方与有待改进之处,从而共同督促孩子认真学习。不给孩子零花钱,实在有必要给的话,也要以奖励的形式发给孩子,让他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珍惜,体会到凡事只有努力过才会有报酬,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作为家长,每天应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陪孩子,与孩子交流,了解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学校里发生的事、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等,家长也在一旁看看书籍、报刊,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她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辅导效果。

篇6:“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一)问题学生介绍:八年级(1)班池浩洋,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图玩乐,迷恋电脑游戏。性格倔强、固执,但又有惰性心理。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自由散漫,喜好标新立异,日常行为习惯欠佳。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经过多次与他交谈,以及从其他学生处了解到他的后进问题来源于内因和外因。之所以成为后进生最主要的外因是他小时候,父母经常争吵,后父母离婚,他被判给了父亲,父亲不太管他,因此导致他形成了种种恶习。由于他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改进,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内因是,虽然接受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是会从“问题学生”的行列中走出来的。因此,我想方设法开导他,引导他,使他尽快走出“问题学生”这一行列。

我所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如下:

1.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多指点。

使他觉得老师在关心、爱护他,这样他才能相信老师说的话,这时候,与他谈到生活、家庭、人生、学习、就业才能使之对生活充满希望,关心父母,关心班级,对人生重新认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改进其学习方法,帮助其克服懒惰贪玩的习惯。

鉴于他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就帮助他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等,见到他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肯定、鼓励,使之坚持不懈,逐渐克服懒惰贪玩的习惯。

3.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不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4.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后进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5.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发现他劳动很积极就及时表扬,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总之抓住有利时机,多给他实践表现机会,让他实实在在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在教师心中的地位,让其反复感受到成功,克服自卑,树立学习自信心。

6.在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帮助对一个问题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我先和几个班干部谈话,让他们在平时和他多接触,班级活动能让他参加的也多参加。为了更好的转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男同学――我们班的副班长和他做同桌,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在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

7.多方协调,不厌其烦。

多方协调,不厌其烦,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一环。

“问题学生”身上本来就存在了许多缺点和毛病,对他们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问题学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对他的教育,我做到了不厌其烦,这样,促使他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经过一个学年的具体教育转化工作,现在的他,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进心增强了,对自己有了信心,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转化池浩洋同学的过程中感悟到:自尊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是我们教师应该做到的,只有把学生当成朋友,他才能敞开心扉地说真话实话,老师才能真正地知道他的什么“病”,给他开一剂“良药”。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我觉得首先要尊重学生、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做耐心细致地工作,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或做了一件有益的事,即使微不足道,也要给表扬、鼓励。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们感到自己有长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其自信心。这样持之以恒地抓,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二)紫薇自学

郑金虎

问题学生介绍:学生刘民(化名),男,八年级4班学生。该生聪明、好动、热情,脾气暴躁,易冲动、性格倔强。入学第一天即与老师发生冲突,态度恶劣。经耐心的做其思想工作,教育转化,现该生取得很大进步,在班级各种活动中表现积极,学习成绩进步很大,思想上要求进步。事件:

入学第一天,全体学生在操场集中接受入学教育。因为当时教学楼内有其它年级学生正在上课,为避免影响他们的学习,学校要求学生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教学楼内。但刘民却不顾学校要求,未经老师同意擅自进入教学楼内。我校一位老体育教师发现了这一情况,即向他了解情况,并责问为何不经允许进入楼内。可是这学生却态度蛮横:“我愿意,你管不着”,“你算老几?”甚至说脏话辱骂老师。

最后,该生被带到机电部。即使面对机电部芮主任,依然态度嚣张,显得无所畏惧。见一时无法与其沟通,芮主任就让他打电话给其父亲,请其父亲来学校沟通一下,了解情况。毕竟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置学校校规校纪于不顾,不按老师要求行事不说还对老师恶语相向,这样的学生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谁知这学生说:“找我爸?没用,我三天两头不回家,在外面网吧过夜。我爸管不了我,他来了也得听我的。”“要不你们开除我吧?给处分也行,无所谓。”“我考上这儿就够给他面子了,真的,你们开除我吧,要不什么处分都行。”嘿!这样的学生还真是没见过。请家长、给处分甚至开除这些招数都不灵了。对这个学生,如果坚持给其处分了事,很明显地,一点正面警示作用起不到,负面作用反而更大,甚至可能把他彻底给毁了。不能这么干,那么该怎么做呢?作为教师,不能育人,何以为师?

教育过程:

1.交心——蹲下来,当学生的朋友。

过了一会儿,他情绪没那么激动了,我先把这件事放在一边,开始用平和的语调与他聊天,了解他的过去,他的家庭情况。慢慢地,他的情况变得清晰起来。原来,他的父母早已经离婚,是一个单亲家庭。他的父母以前老是吵架,后来干脆离婚了,他跟了他的父亲。这

给他的伤害很大。他怨恨他的父母,觉得父母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不顾他的感受,于是开始任性胡为,不服管束。他的父亲,一方面自己工作比较忙,另一方面也觉得对他也有些愧疚,因而只知事事满足他的要求,却放松了对他的管教,最终导致现在的局面。父亲做的这些并不能打动刘民的心,他选择了在学校调皮闹事、去网吧彻夜不归这样堕落的方式来报复他的父亲。但是这孩子其实非常聪明,学习还算可以。即便在这样的心态下,他依然在中考中考得不错,进入了我们学校。可机遇在他看来却有些失望,他觉得这太对得起他父亲了。所以,他才会不计后果的提出将他开除,自然也不在乎什么处分。

了解了情况后,我顿时有所悟。“你还真不错,脑子好使,人聪明。”“你父母离婚了,对你照顾少了,给你造成了伤害。但你也这么大了,你可以对自己负责了。你不需要报复谁,你需要用你的成绩证明给他们看,你能行,能做好。你这么做,确实会让你父亲伤心难过。可这样做你又能得到什么?最终毁掉的是你自己,真正承担这个后果的还是你自己。父母离异对你来说固然是不幸,但现在社会上父母离婚的多了,也有很多父母离异的孩子依然做得很好,你为什么不能做好呢?”通过多次的谈心,用多种方式慢慢地将上面这些话渗透给他,帮助他改变自己过去偏激的思想,建议他试着站到父母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谅一下父母的难处。

2.参与、帮助——站起来,做他们的老师,从师言、信师道。

与班级任课老师协商后,我们班老师隔三差五的就和他聊会儿,谈天说地,说衣服、谈饮食,尽量避免直白的说教,而是争取做他的朋友,交流的对象。逐渐地,他的思想开始有一些好转的迹象,也开始热心班集体的事情。于是趁热打铁,给他提供参与班级事务的机会,让他担任班里的生活委员。果然,他的那股热情被调动起来,负责的各项工作都完成得相当好,而且班内班外,份内份外的事情他都抢着去做。针对他“顺毛驴”的特点,我们也找机会尽量去表扬他,认可他,给他鼓劲,给他建议,给他帮助。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刘民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他热心班级工作,团结同学,乐于助人,高职一年级结束的时候,他还荣获了“奖学金”。这无疑是对他进步的最大认可。紧接着他又

加入了共青团,还成为同年级中最早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之一。看着他取得的这些成绩,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欣慰。

案例思考

篇7:学生问题处理案例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三、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语文成绩有进步,数学学习兴趣浓,一段时间没有出现作业不交的情况,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教育效果

通过近一年的具体工作,该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而且主动和父母沟通,理顺关系。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努力,成绩显著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在为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尽力。

五.个人小结: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信任与赏识教育分析,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其实,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学校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果我们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能班里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进而“问题”会越来越大。其实,问题学生并不是那么可怕到“无药可救”,如果我们做班主任的不要歧视他们,而是伸出真正的友谊之手来帮助他们,那么,“问题学生”就会变成“好学生”。当然,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最好的“法宝”。

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我认为班主任们可以尝试一下做法:

1.尊重问题学生的自尊心

2.树立问题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3.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4.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活动 5.培养师生情感,做好转化工作

篇8:问题学生案例

2009年秋季, 我担任七 (10) 班的班主任, 在这个班中有个K学生,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 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内向、孤僻, 不喜欢与同学们一起玩, 但脑瓜机灵。他胆大, 脾气大, 纪律散漫, 常请假, 学习态度不端正, 不肯踏实努力学习, 成绩平平。一面是平平无奇的学习成绩;一面是孤僻内向的性格;一面是心灵的寂寞。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使得小小年纪的K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一天到晚, 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 便是幸灾乐祸。他以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 他越能享受到快乐。

据我了解, 他从小是在母亲身边长大, 父亲因触犯刑法在监狱劳教。因为家庭的缘故、父爱的缺失, 所以他很少与他人沟通。他母亲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无法及时地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来想解决的方法, 一旦他犯了错误, 就只能是粗鲁地解决问题, 要不骂一顿, 要不打一顿, 因此长期以来就造成他性格内向, 不擅长与别人交流, 孤僻不合群等。

对K同学, 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务必多方位强化管理, 多管齐下, 以诚感化。于是一开学我先同其家长商榷, 希望其母亲改变自己以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多与孩子交流, 做孩子的朋友, 放下自己做家长的架子。

而我们老师要有耐心, 对其不足,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忍受、等候;对其转化进程中体现的闪光点或先进, 则要及时挖掘, 予以激励, 使其有成就感, 并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从而树立更正缺陷、纠正错误的信心。因此, 自小K进入我班的第一天, 我就努力去发现他的闪光点, 看到他值日工作做好了我就及时表彰, 见他英语作文写得不错我就在班上读一读。但看到他有问题时, 我则要求自己忍一些, 做到不揭他的短, 不当众批评他, 而是在课堂上通过各种体态语言给予暗示, 等到课后进行个别谈话。谈话时我多以朋友的身份、以商榷的口吻, 常采用“角色换位”这一方法, 引导他自我检讨, 找出自己错在哪里, 该怎么处理, 同时也让他学会宽恕和体谅别人。时间一长, 我发现小K的性格有了变化, 喜欢与同学在一起玩了, 也敢与老师说说话了, 上课也自信了起来……

K愿意当班干部。为了较好地约束他的行径, 扼制其一些不良意念的萌芽, 我有意让他当值周班长, 负责一周的纪律、卫生, 但是没想到他却站起来竞争班长, 班里其余同学一开始不怎么同意, 在我的协调下, 同学们最终同意让他先干两周试试。在我的协助下, 没想到他的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 不仅带领班级夺得了卫生红旗, 同时也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他也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师、同学的重视, 从此他的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规范, 在同学中的威信也增加了。现在K的脾气有显著好转, 基本上能抑制自己急躁的思绪, 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 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平时他还能主动与我讲心里话。

面对K的转变, 高兴之余, 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1.转变“问题学生”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形成错误定势, 要转变并非易事, 而且其转变是反反复复的。为此, 老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进程中, 要充满信心, 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时, 老师在转变进程中要有“四心”, 即对学生要有爱心, 生活上要多关心, 处理矛盾要小心, 做思想工作要细心。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务必紧密结合, 形成合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务必得到家长的支援和配合。老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搜集和反馈信息, 周全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 全部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同时, 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 改善教育方法, 与老师通力协作, 尽快促使“问题学生”根本转变。

3.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 通过正确途径, 采取有效手段。学生品行过错的性质和程度不同, 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也不同, 因此, 老师应依据其过错的特点和程度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 不能单一地以惩罚为主。

上一篇:关爱老年进社区下一篇:幸福之篮现代文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