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2024-05-02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共11篇)

篇1:◆◆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1、阅读材料: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后,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不仅重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而且直接将该部分的标题定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不仅是党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把追求中国人民的民主当作自己的历史责任,为了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作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2)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

【答案】

(1)努力和斗争: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掀起国民革命运动;进行土地革命;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召开废除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进行重庆谈判,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召开重庆政协等。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逐步确立,对这种政治体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C、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

B、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D、人民委员会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篇2:◆◆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分享

创新

十八大学习体会: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以上这段话,是xx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论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提到的内容。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道理深刻,发人深思,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仔细体会。

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概括起来就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中央。民主集中制要求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亦或者和平建设时期,民主集中制在党的各级组织有效、有序发挥作用方面都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集中必须有,这是党的领导地位所决定,这一领导地位通过90余年的奋斗实践所证明;民主也应该有,这是党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民主和集中,偏废任何方面都不可以。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情、党情、国情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党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特别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少数领导干部家长制作风极其明显,大搞“一言堂”,把党的民主集中制当做摆设。这样的情况下,有的领导干部没有约束,把自己凌驾于党的纪律和法律之上,贪污受贿,一旦东窗事发,往往给党的形象造成巨大损害。即便不会因为家长制作风走入贪腐深渊,领导干部也会因为这样的作风脱离开党员和群众。党员和群众失去信心和积极性,党的事业没有他们的参与,那么党的生机又在哪里?因此,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党员和群众是党永远的力量源泉。只有他们的完全加入,党才能永葆创造活力,不断汲取力量,战胜前进中一切艰难险阻。

xx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从而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既是对党的90余年奋斗史的科学总结,也是在继往开来的意义上对今后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部署,还反映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心声,是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要举措,必将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升党

免费

分享

创新 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指明方向。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必须和“三个抓好”结合起来,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促进自身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净化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一、抓好理论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根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首先树立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思想和决心。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加强当得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二、抓好党性教育。党性教育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核心。我们党已经历经了91个春秋,在这91年里,取得了许多的成功经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应时刻以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

三、抓好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闻名的礼仪之邦,自古至今人们都崇德尚文。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也是我们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想不屈的坚定自身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应首先培养自身的道德观念。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始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门永不结业的必修课。共产党人只有始终不渝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才能明确奋斗目标和方向,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意志和献身精神,才能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篇3:浅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1 走群众路线必须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要从理论层面来理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关键就在于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原理及其衍生出来的一些实践观念有一深入的认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也就是物质生产者本身的历史, 从事物资类生产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 即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信仰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这一信仰也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贴合中国实际的, 也是我们党一路走来所坚持的基本观点。

决定一个政党兴亡的根本因素是人心向背, 人心之所向, 这个政党就能长久执政下去, 人心之所背, 这个政党就会由执政党沦为非执政党。一个政党, 只有不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前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需求,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才能得民心者得天下。前苏联共产党的兴衰, 也是这一论断的有力史实证明。

群众路线事关党的人心向背, 只有走群众路线, 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真心拥戴, 只有走群众路线, 才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潮流, 只有走群众路线, 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才会更深更牢固。

习近平同志指出, 领导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 不断提高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水平。

从重要性和紧迫性来讲, 是否走群众路线, 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理腐败之外, 我们党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而这一论述也切实针对了当前一些党员的现状, 不注重走群众路线, 置人民群众需求于不顾, 不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 只围绕自己官帽打转转, 这样一些党员干部已经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已经造成了党群、干群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紧张局面。

因此, 在新形势下, 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对人民群众的态度要端正, 对人民群众的力量要依赖, 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要维护, 对人民群众的要求要重视, 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要维护, 与人民群众保持鱼水关系, 同呼吸共命运。

2 走群众路线必须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明确了“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从萌发到今天一步步的成功, 可以说是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为出发点, 比如在革命战争年代, 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 这一口号的提出是充分贴合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的, 解决了土地问题, 人民群众就会真心实意的跟党走。

在抗日战争时期, 提出“支援前线、保卫家乡”的口号, 因为广大人民对日本侵略者有着切肤的痛恨, 共产党振臂一呼, 广大人民群众前赴后继、不怕牺牲。

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 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一论断阐述了一个基本事实: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 顺和民心民意、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现实的实际问题, 是执政的根基, 是历史的责任。当前改革开放持续深入, 经济形势面临着新常态, 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和矛盾更加复杂和突出。

就此,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 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官架子”、停下“车轮子”, 深入到基层人民群众中去, 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3 走好群众路线党员干部必须加强自我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着力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新时期的好干部必须要做到“四实”, 一是工作态度要务实。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用群众观点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真心诚意、真抓实干地践行忠旨意识, 始终明确作为一名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要用心开展工作, 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自己的喜好和习惯而不是一种包袱和累赘, 主动积极地开展群众工作, 多下基层、多听民言、多知民怨、多解民难, 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神将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二是待人处事要踏实。任何一名党员干部, 只有坚持了公平正义, 才会与人民群众走得更近。

要坚持公平正义就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 自觉抵制“四风”等歪风邪气的腐蚀和干扰, 把握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人生的“总开关”, 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利益, 在待人处事上坚决做到按章办事、坚持原则不动摇, 把公平正义贯穿于各项工作中, 始终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 不断形成公平正义的党风氛围, 不断增强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三是防腐堤坝要结实。腐败是群众最深恶痛绝的顽疾, 是割裂党群干群血脉带的利刃。要抵制腐败, 还要自觉接受组织、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接受社会和新闻舆论的监督, 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切实维护好我党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四是为民服务要求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任何情况任何时候下, 都不能放松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不能放弃与人民群众的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 要把为人民服务看做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 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领导干部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只能而且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干事, 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方针政策, 要把自己当成群众的“勤务员”,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高度的服务精神, 以真心诚意、真抓实干来践行宗旨, 多为人民办实事, 办好事, 办乐事。

参考文献

[1]全国干部培训材料编审指导委员会.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5.

[2]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人民出版社, 2014.

[3]《习仲勋与群众路线》编写组.习仲勋与群众路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5.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 2004.

篇4: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刍议

关键词:党内民主;党的生命

一、民主已成为时代必然要求

我们党只所以推进民主重视民主,因为民主已成这个时代客观的必然的要求。主要在如下原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从马克思经典著作可以得出: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必然导致或者必然要求资本主义民主。按照马克思的逻辑,完全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必然要注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我们也是市场经济,我们也要原则。市场经济必须有规则,所以要强调:政府跟企业要分开,企业要独立的经营主体,管理主体要有自主性,所以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基础上要自由平等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还是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状来看市场经济,只要建立了市场经济而且要往前推进和发展,就会对政治体制提出必然要求,就是要加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二)公民政治的参与需求大大增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人首先要解决吃住衣食行,等这些基本的要求满足了以后,更高的要求就会出现--要参与,要有发言权。我国在2008年就成为第一网络大国,中国网民比起西方国家的网民表现得更为关注政治问题,网络对政治的影响程度有时已影响到法院的审判,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治参与需求的增加。十六大以来就一直强调要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的渠道,正常的渠道如果不通,就会在非正常的渠道爆发。如果不真正拓宽政治参与的渠道,对我们的政治稳定,对政府的公信力将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三)政治文化的变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党中央特别强调解放思想,这些年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法治,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法制到现在的法治,这个转变非常不容易,这说明不再把法治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推动民主、推动法治,整个政治评价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五十岁以上的人普遍认为我们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成就巨大,这是纵向评价,跟过去比;而年轻人更习惯于横向评价,跟西方发达国家比。所以政治评价的标准变了,但必须承认,年轻人对现在政治的批评是一种进步,是政治文化的变迁。

(四)政治发展自身的逻辑。马克思讲:政治跟经济相比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政治发展有自身的逻辑,其中之一就是不断走向民主。中国是这样,全世界都是这样,这是世界潮流、历史潮流。即使一些大家都认为最专制的国家也不敢说自己就是专制国家,也要说自己是民主国家。所以,民主是历史潮流,民主只能够往前走,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五)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时代,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强。中国需要世界,当然世界也需要中国。我们搞改革开放绝不等于不要自己的文明传统,一个优秀的民族之所以优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善于学习,能够把其他文明中优秀的东西吸纳到自己的文明当中来。我们坐的车即使是中国制造的,但发动机技术是国外的。而政治上影响全球化一样存在,比如:自2007年开始我们允许海外的记者自由到中国来采访,当然直接的原因是奥运会,因为要承办奥运必须要就是签订一个协议,其中一条就是允许各国记者自由采访。而以前国外记者要来采访,尤其是技术采访,要几个部门审批才可以。事实上几年下来,我们并没有因为允许境外采访而影响稳定,我们的国家形象也并没有因此变差。从此以后,允许境外采访作为一项制度长期执行下去,这就是全球化的影响。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一)党内民主建设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党员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主要包括知情权、表达权、选举权、参与权、监督权等等;党内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主要有选举制度、决策制度、监督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等;党内民主程序更加健全,包括决策程序、议事程序、党员的投诉程序、民主推选程序,还有对党员干部的考评程序制度等。

(二)党内民主存在的问题。党内民主建设仍然有一些问题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许多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缺乏民主意识,对党内民主不够重视;决策、选举、参与、监督等党内的许多民主制度还不够建全;党内有法不依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和特权行为严重损害着党的公信力;党内民主面临着严重的社会民主压力等。

三、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竞争性选举要有突破性进展。差额和竞争是民主不可或缺的,党委向人大推荐干部可增加差额数量,这并不是当陪衬,恰恰是党内民主的要求。

(二)党务公开应当迈出更大步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就曾提出要建立党委发言人制度,这是非常重要举措,党务公开是民主的基础,是民主的前提条件。关于党务公开笔者作过一个民意调查:问村百姓“村级要不经选举?”80%左右的人说要,再问“乡长镇长要不要选举?”回答“无所谓”和“不要”占到80%左右,主要原因是:乡长和镇长的候选欠他们都不认识,这样的选举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三)党代会常任制要有实质内容。所谓实质性内容有两条:第一要有选举权,按照党章要求,要经过党的代表大会选举党的领导干部;第二要报告工作,重大的决策要让党员审议,党员要有否决权。

(四)完善党内的分权和监督机制,防止权力过分集中,防止腐败特权化。党的十八届三中人全会提出要实行官邸制,领导干部在任可以住好的地段的大的房子,但是卸任以后就要搬出去,这样可以防止现在很多领导干部在任时占有太多房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止腐败特权化。

(五)要把“三统一”作为评判党内民主的制度创新的重要标准。“三统一”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中央已经明确表示,这三个统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正确道路。符合这三个标准的,所有的党内民主的改革和尝试,所有的政治改革和尝试都可以做。

参考文献:

[1] 钟宪章.系统性视角下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构建[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11).

[2] 杨徽财.新形势下推进党内民主亟待解决的问题 [J]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4(11).

篇5:◆◆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一)民主集中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概括起来,民主集中制执行过程中有“两怕、”“四变”现象:

“两怕”:有的“班长”怕班子成员对敏感议题跑风漏气影响决策,怕充分发扬民主限制自己的权利影响权威,怕反复走程序落下“不敢拍板,不敢负责”的口实;班子成员怕经常发表意见影响“沉稳”形象,怕发表不成熟意见影响能力评价,怕提不同意见落下“不保持一致,闹不团结”的骂名影响进步。

“四变”:一是极个别基层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独断专行,一人说了算,无视组织原则和程序,班子成员敢怒不敢言,使“班长变家长”。二是个别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用实用主义态度对待组织原则,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通道变梗阻”。三是个别班子主要负责人对自己关注的甚至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事项,以集体决策的面目出现,用形式上的民主集中制,让个人意见合法化,使“民主变味道”。四是一些班子议事质量不高,民主集中制成了“民主加集中”,先民主后集中,班子成员发表的往往是没有实质意义的“没意见”、“同意”等所谓意见,影响班子整体效能、乘数效应的发挥,使“乘法变加法”。此外,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认识不到位。讲理论多,讲方法少;正面引导多,警示教育少;报刊阐释“尊重少数”多,强调民主集中辩证统一、服从多数原则少;要求尊重上级、互相补台多,倡导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思想斗争少;要求助手树立大局观念多,强调班长必须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少。

第二,机制不健全。对民主集中制的总体要求,党员干部都能熟记于心,正常情况下也能自如运用,但是正向命题多,反向限定不够;抽象规定多,具体规则不够,特别是监督制约机制、纠错机制不够健全,有时还得靠领导者个人的政治修养、民主意识、工作经验来把握时机、火候,不利于班子解决自身问题。

第三,程序有缺失。程序民主、方式规范是民主集中制题中应有之义。实践中各地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来运行,有时会因为没有法定程序,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地省略环节。这样从议题确定到表决通过,不能始终如一地形成闭合的、完整的决策链。

(二)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几条建议。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程序民主是核心,宣传教育是基础,监督制约是保证。为此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奠定坚实思想理论基础。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掌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增强执行中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健全各项制度规定,增强刚性约束。建议在已有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三个条例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地方党委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条例〈试行〉》,对民主集中制的程序、机制、范围、方式作出明确规定,以党内法规形式固定下来,便于操作。

3.坚持程序民主,规范权力运行。一是程序。编制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法定程序和简易程序,并且要有不可逆转、不易变通的刚性要求。二是内容。按照中发〔2008〕4号文件规定,把“三重一大”即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问题确定下来,作为必备内容。三是监督。包括常委会内部监督和全委会监督。具体讲,法定程序要有五个环节:确定议题——论证(社会公示制、听证制、专家咨询)——酝酿——讨论——表决(举手或投票)。对经常性工作或遇特殊情况,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可按简易程序运行:议题确定——酝酿——讨论——决定。

法定程序研究的事项,如得不到应到会人数三分之二同意,必须间隔一定时间后方可再启程序,两次通不过即行放弃。同时,党委常委会每半年要将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专题或在总体工作中单列,向全委会报告,以增强监督的时效性。

篇6: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冶病”的总要求,以严格的标准,严格的措施,严格的纪律。推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基层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紧紧依靠和切实关心广大劳动群众,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最重要的根本中体现。习近平主席讲话:“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的宗旨不能变。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正为民,接地气、通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风建设,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纠正老爷作风,衙门习气,杜绝吃拿卡要那一套,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通过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各地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喜人变化。可以说,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富成效的一次全党集中教育实践活动,为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大斗争作了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重要准备,具有重大的规定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必将载入我们党的史册,实践活动坚持走群众路线,真正把服务做到家,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李雪皎

篇7:观《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有感

2014年3月11日下午,在单位观看了专题辅导视频——《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辅导视频是由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党史党建专业导师组组长毕德教授主讲,辅导视频从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如何认识党的群众路线和走出“活动疲劳、面面俱到、路径依赖、两张皮”四个认识误区等方面,对党的群众路线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入解读。视频阐述了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方法和路径,指出要充分认识和把握集中性教育与日常性教育有机结合这一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规律,运用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明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抓住重点,做好自选动作,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我们更好地加深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理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这让我联想到古代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安泰,在离开了大地的庇护就变得不堪一击。就如再强大的政党一旦离开了生养他的大地母亲人民群众,就断了地气,像安泰一样,不堪一击。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历经艰辛而生生不息的源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自己对党的无

篇8:◆◆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一、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群众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等领域,也就是人们的精神生活。科学的理论、先进的思想一旦被广大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推动各项工作的巨大力量;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做不好,广大群众有消极情绪甚至对立情绪,各项工作就很难做好。这是被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从经济社会发展、到科学文化普及,从价值理念形成、到付诸实际行动,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伴随始终、不可或缺的一条主线。因此,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成效,更关系着党的事业的兴衰。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融合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的力量来源于群体价值认同,群众的价值认同需要思想引领,实现思想引领正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团结文明、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形成公平正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妥善处理人民利益矛盾,增强全体人民主人翁意识,团结、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是统一思想认识、狠抓工作落实的助推器。改革的攻坚阶段特别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当前,山西正处在重要历史关头,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极大地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引领作用,阻碍了全省改革发展进程。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革弊立新、激浊扬清,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省的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把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上来,统一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上来,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二、全面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引导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性问题。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持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当代中国,就是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二是始终围绕中心任务这个关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为经济服务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都必须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中去把握,放在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去思考,放在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去部署。对于企业来说,就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企业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懂业务、会管理,能够看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围绕生产经营活动提出任务和要求,鼓励和倡导一切有利于搞好生产经营的精神因素,以保证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和实质,使其保持旺盛的精神和活力。

三是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仅限于一般性的说教而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对此,需要把握两点:首先,做正确的引导。教育人、凝聚人、激励人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否有效的最高标准。“教育人”就是提高觉悟,坚定信念,培养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凝聚人”就是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创造和谐氛围;“激励人”就是鼓舞士气,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使人们真正信服,乐于接受。其次,注重人文关怀。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这就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的基本观点,关心群众的疾苦,了解群众的心声,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得到人民信赖和支持的根本所在。党风好坏关系到人心向背,更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在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上下功夫。因为政治素质是干部素质的根本,思想道德素质是干部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综合反映,科学文化素质是党员干部素质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上述素质,才能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通过基本素质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增强全局意识、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

篇9:◆◆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关键词】群众路线;党的生命线;传家宝

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最简洁、最规范、最准确的概括和表述。群众路线充分反映概括了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包括群众观点和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群众观点关系党的性质、宗旨,党的基本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关系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所谓“生命线”,就是指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党的生命线,就是保证党的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意味着,如果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有保证;反之,如果党脱离了群众路线,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党的事业也会遭受挫折,甚至出现亡党亡国的危险。

群众路线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身边。党成立之初面临的环境异常恶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复强调动员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深入发动、组织、引导工农群众参加革命运动,历经艰难曲折,找到并坚持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引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在此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和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在全国范围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加强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严重背离党的群众路线、严重脱离客观实际的情况,使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过拨乱反正,党的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出并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出发点、落脚点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可以说,党的90多年光辉历史,就是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同甘共苦的奋斗历史,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能真正做好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工作就胜利,党的事业就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群众路线,脱离了群众,党的工作就遭受挫折,党的事业就受损失。

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党必须走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群众路线体现了我们党的这一根本性质和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走群众路线。

党的根本性质要求我们党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不论是作为革命党,还是作为执政党,都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支持拥护。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党的生命和依托在于人民,党的力量源泉来自人民。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都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经过广泛地、反复地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群众的意见制定出来,需要人民群众支持参与,需要代表广大群众利益、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同时,党的正确主张又需要贯彻到群众中去,通过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利益,并且组织起来,发挥主体积极作用,自觉地为实现这些利益而奋斗。既然政党的命运是由人民群众决定的,所以,我们党没有理由脱离群众,没有理由不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没有理由不做群众工作。

“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党必须站稳群众立场。作为先锋队和领导核心,我们党要通过“三个代表”,充分彰显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这就必须把我们党的根基深深扎入人民群众的丰厚土壤中,始终密切联系群众,时刻牢记人民利益,须臾不能离开群众,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高兴、答应。“三个代表”,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思想本质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和人民在一起,与群众共患难,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时刻装在党员干部的心中,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充分了解在我们的头脑中、体现在党的工作中,才能做到“三个代表”。历史也充分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必须通过“三个代表”,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这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脱离群众,“三个代表”就会落空,党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政权,失去生存发展的土壤。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我们党必须做好群众工作。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这一宗旨,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为人民谋幸福。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认识到,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也不允许任何党员谋求非法利益。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关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必须做到: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虚心接受群众监督;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群众的服务员,从而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宗旨上为了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真诚的信赖和拥护。

篇10: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心得体会

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判断,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毛主席说过,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淮海战役,解放军只有装备很差的60万军队,而国民党却有装备精良的80万军队,结果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蒋介石百思不得其解——其实,真实的力量对比不是这样的,共产党的军队后面还有420万支前民工和民兵,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我军是无法取胜的。

当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不愿回首的文革也从反面说明了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群众是需要正确教育和引导的。对群众的意见不加分析,对群众的行动不加引导,一味听从群众意见,一味顺从群众行动也是不行的。所以说,不听群众意见是错误的,一味迎合群众意见也是不对的,群众的意见毕竟通常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本位的、非理性的。我们要反对脱离群众,也要反对对群众意见不加分析、对群众不加教育和引导。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

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要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就要紧密群众。

一要做到了解民意、解决民需、为民造福。我们党存在的全部意义和价值就在于为民造福,使人民增强幸福感,让所有的人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篇11:◆◆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围绕学习领会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谈点学习认识和体会。我讲四个大问题:第一,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第二,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第三,群众路线对党的极端重要性;第四,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总要求。

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讲到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其准确、完整、规范、权威的表述是什么?这种表述到哪里去找?我认为应到《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中去找。因为,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党内的根本大法。党的十八大对党章提出了修正案,修正后的党章(实际上这一部分没有改动)对党的群众路线是这样表述的:“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概括地说,就是五句话,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两个一切,一来一去”。这个表述是迄今为止我们党对党的群众路线最简洁、最规范、最准确、最权威、最完整的表述。

如果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个定位和定义的话,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领导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在党的历史上,群众路线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下面我根据党的历史文献资料,从四个方面作简要叙述和介绍。

(一)群众路线问题的最早提出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创立,在1922年党的文件上就提出了重视群众工作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群众路线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在红军创立时期开始孕育和产生的。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10月他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块较为完整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时候,根据地如何建设、如何巩固和发展的问题被提了出来,其中就涉及到了一个如何处理党和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使用“群众路线”这个概念的是李立三。他在1928年11月,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使用了这个概念。

1929年9月,周恩来在负责起草中央给红四军的指示信(党的历史上称之为“九月来信”)的时候,涉及到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当时,这封信里说道: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做。

毛泽东十分重视群众工作,他使用了这一概念以后,在他的一系列讲话、指示、报告和文章中多次阐述和强调深入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关心群众的一系列问题。当时对红军是否要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在党内和红军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在党内和红军中的认识并不统一。而这又直接涉及到了红军的性质,涉及到了军事和政治的关系,涉及到红军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等问题。毛泽东正是在说明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阐发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和观点。毛泽东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他说,我们的战术是游击战,“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他认为政治观点即群众观点。他批评了红四军中一些同志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因此,在红军初创的早期,土地革命战争的初期,“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就这样历史地、不可避免地提出来了。二)群众路线的初步阐述

实现党的群众路线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如何去实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1943年6月,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他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段话是对党的群众路线,以及党对群众基本领导和工作方式方法进行的总结和概括。虽然在阐述问题的时候,没有提出和强调党的群众观点,但党的群众工作如何去做,如何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已经科学地、十分清晰地阐述清楚了。

(三)群众路线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党的七大召开前所作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系统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大以来与“左”倾错误斗争的历史,总结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和《愚公移山》的闭幕词讲话。他在报告和讲话里都着重阐述和强调了群众路线的问题。这些关于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集中反映在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中。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党章中系统地阐述群众路线问题,概括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和实践。虽然七大的党章的总纲阐述中还没有正式使用党的群众路线的概念,但对党的群众观点、党的领导群众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已经阐述得很清楚。

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设了一个部分来论述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他首先明确了群众路线在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的地位。刘少奇指出:“它(我们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党与毛泽东思想根本的东西。”我们党之所以获得伟大的成就,就“在于坚持地实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他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把群众路线放在这样的高度上予以定位,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重点阐述了什么是党的群众观点的问题,把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观点作了4个方面的系统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他强调:“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这里,他把群众观点的重要性,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关系,阐述得非常清楚。

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我们党对群众路线作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集中体现在八大党章和邓小平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党的八大在党章的总纲中,第一次在党的历史上把“群众路线”写入党章。八大的党章并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但没有对群众路线作出定义。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说:“从第七次大会到现在的十一年间,党的实际斗争的经验,给了这一路线以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因而在党章草案中,这一路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反映。”八大党章根据党执政后的状况发生的变化,要求全党继续坚持群众路线,“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邓小平根据毛泽东的论述,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作了进一步阐发,提出要通过建立制度和加强监督来保证群众路线的贯彻,使党不脱离群众。他所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工作,就是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内涵。他指出:“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这样表述,就用群众路线这个大的范畴和总的概念,把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都统到一起,使群众路线的内涵更加明确了,内容更加丰富了,表述上也更加完善了。四)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提炼和概括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进行了论述,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决议对群众路线论述的时候,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和概括。这就是决议指出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从定义的角度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地高度概括。

翻阅党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党的七大党章对群众路线的观点和思想进行了阐述。党的八大党章对群众路线这个概念予以使用,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阐述,但是没有下定义。党的九大党章拿掉了对群众路线的阐述。党的十大党章恢复了党的三大作风的表述,但没有提群众路线。党的十一大党章提出,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又恢复和出现了群众路线的概念,但没有展开论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的群众路线作了四句话的定义。党的十二大的党章发扬了党的七大、八大的很多优良传统,恢复了很多七大、八大党章的内容,又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因此,党的十二大的党章在表述党的群众路线的时候又展开了。十二大党章写道:“党坚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群众,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个表述比十一届六中全会历史决议的表述少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两句话,增加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一句话。党的十三大党章和十二大党章的表述是一样的。到了党的十四大党章的时候,在表述上又恢复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那两句话,成为我们今天一直在使用的五句话的经典表达。因此,从党的十四大党章到党的十八大党章对群众路线表述的基本内容一直延续下来,这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当然,在阐释群众路线重要性的时候,党的十四大、十六大、十七大党章都增加了许多重要内容,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在五句话中,“两个一切”是党的最根本的群众观点,“一来一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领导途径和工作方式方法,它们二者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主要内容。

此后,我们党对党的群众观点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1990年3月,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了6个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的群众观点。这6个观点,除了刘少奇、邓小平在党的七大、八大阐述的要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以外,又提出了其他许多新观点。比如,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2010年中央又提出和增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等等。这些观点是“两个一切”根本观点的延伸、拓展、丰富和完善。这一系列的观点里面,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党一切的奋斗是为了谁。“一切依靠群众”,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党的工作要依靠谁。这两个是党的群众观点中最根本的观点,其他观点都是在这两个观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和完善的,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第十六届、第十七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及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都对党的群众路线有新的阐发和论述,都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增添了新思想、新观点、新内容。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内容集中反映和体现在十二大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和党章修正案,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召开的历届中央全会所作的决定、决议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讲话之中。

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一)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

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而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提供给我们的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切为了群众”,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从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来看,我们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离开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

“一切依靠群众”,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实行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认识的过程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认识的正确与否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二)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

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群众路线本身就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阐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依靠力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党的群众路线问题。

下面,我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些关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论述做一个叙述。

毛泽东曾说过一段经典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反复教育全党:“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还说:“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他强调指出:“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他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我们党执政后,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态度。毛泽东在会见南斯拉夫外宾的时候,曾提出了“人民就是上帝”的思想观点。据在毛泽东身边负责拍摄工作人员的舒世俊回忆,毛泽东在一次调研中,严肃地对干部说:“县太爷要为民办事,不能当官做老爷,不深入下层,只坐在家里听汇报,象牙塔里的干部是不了解民情的。” 然后,毛泽东突然问陪同的地方领导:“你们信不信上帝?”大家鸦雀无声,毛泽东接着对大家说:“你们不信,我信!”干部们惊呆了,没有人说话。毛泽东看着大家说:“这个上帝是谁?他就是人民!谁惹怒了上帝,上帝是不留情面的,他必然要垮台!”由此我联想到,在党的七大的闭幕词中,他讲过“上帝”的问题,那次他讲的是感动“上帝”的问题。他说,感动“上帝”,“上帝”会帮助我们搬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解放后在考察、调研的谈话中,他所强调的是惹怒“上帝”的问题。他说,惹怒“上帝”,“上帝”会让脱离人民群众的党员领导干部最终垮台。作前一个讲话时,我们党正在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斗争。所以讲话强调的是有全国人民大众的支持,我们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也就是要坚定全党的必胜信念。作后一个谈话时,我们党已经在全国取得政权并长期执政,正在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奋斗。在这个时候谈话所强调的是要高度警惕各种脱离群众现象的发生,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此保持警觉。毛泽东提出的这个思想和对这个问题的阐述,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语言生动,比喻形象,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值得我们重视,值得我们思考。

这里我还想讲一个毛泽东要接近人民群众的小故事,从中体会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对密切联系群众的高度重视。1949年,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往北平(今北京)。他们一行到达颐和园时得知中央社会部为了毛泽东的安全,把人全部清理出去了。毛泽东知道后很生气,他对中央社会部的同志说,“你蠢么!你把水全排干了,你那个鱼还讲什么安全?你就安安全全干死在那里,饿死在那里吧!”后来,毛泽东搬进了中南海,他很不习惯。有一天他想到郊区走一走。卫士说有纪律,没有批准不能去。毛泽东长叹一声说:“哎,这个规定没有错,但把我和群众分隔开不行啊!我见不到群众就憋得发慌。我是共产党的主席,见不到他们还算什么主席,算什么领袖?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各级领导是鱼,人民群众是水,离开水,鱼就要渴死!不知你们是不是理解我的心情。”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家乡韶山,这是他在参加革命几十年以后第一次回到家乡。他对陪同的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提了三个要求:第一,不要派部队去韶山,也不要派公安人员去;第二,在行动上要给我自由;第三,到了韶山,我要广泛接见群众。在韶山,有一天他竟然与三千多人握了手。

我还想举一个有关彭德怀的例子来说明问题。在战争年代,彭德怀就说过:“我们要像扫把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经不起一扫把打。扫把虽然是小物件,躺在屋角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个家都离不了它。”虽然这话是在几十年前的战争年代讲的,但是它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蕴含的深刻道理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在多种场合、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正确的决策只有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事业。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的主要依据和判断是非的根本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提出要改进作风,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他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同时他指出,党风廉政建设,是广大干部群众始终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

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我们党对群众工作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系统。

群众路线对党的极端重要性

(一)从党的历史看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历史事实表明,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停滞、就遭受挫折。回头总结我们党所走过的历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结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是党的根基,是党的血脉,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和每一项胜利,都是人民群众支持的结果。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之所以能够战胜和克服,也都是人民群众支持的结果。

比如,在解放战争中,我们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了胜利,就是最好的例证。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有200多万人,其中用于进攻解放区的有160多万人,他们的装备先进。而人民解放军总兵力是127万人,装备很差,得不到外援。胡宗南等进攻陕北的国民党军有25万人,陕北的人民军队只有2万多人。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的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继续留在陕北,随行的部队只有4个连。但是,由于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西北野战军在撤离延安45天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歼敌2万多人。毛泽东等人转战陕北与敌人周旋。敌人成了聋子、瞎子,而我们成了“顺风耳”、“千里眼”。彭德怀当年就很感慨的说过一句话:“人民恩重如山啊!”。邓小平也曾自豪地说:三年解放战争打胜了,不是靠别的,正是靠长期的群众工作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实现的。曾流传于河北省平山县被老百姓广泛传唱的支前民谣就是这一结论的生动解释。这个民谣唱道:“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沂蒙山区也有一首相似的民谣。

我们的军队能打胜仗,如果没有严肃的纪律是不行的,是得不到老百姓拥护的。我们看一看,在战争年代,我们的党和军队为了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如何执行纪律的。这里,我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1947年10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刘邓率司政机关来到鄂东黄冈的总路嘴,发生了直属警卫团三连副连长赵桂良违纪“抢劫”民财的事件。当时,老百姓以为人民军队和国民党一样,害怕得都跑掉了。赵桂良带着两个人到商店里面去,他拿了两匹布、一点粉条,还拿了几支毛笔几张白纸。他拿布是想给连队的一个小战士做棉衣的,因为天已经很冷了,小战士穿得很单薄。粉条是想做给刘伯承吃的。毛笔和白纸是准备用来办连里板报的。但这违反了军纪。按当时的纪律规定,抢劫民财是要枪毙的。当情况报到首长那里去后,邓小平听到很难过,他说,法纪如山,谁也不能以身试法。当得知这个副连长本人提出一个请求,要求对他处决的事,不要告诉他的母亲,因为他母亲已经70多岁了。就说他牺牲在战场上了。邓小平听完报告后说:“可以考虑作为战场牺牲告诉家人。三国时,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但优抚其妻儿。今天,我们也是硬把眼泪往肚里吞啊!”公判大会时,老百姓回来了,店铺老板哭喊着要求高抬贵手,刀下留人。许多老百姓都为副连长求情。但邓小平沉重而坚定地说,“事虽不大,但军纪如山,动摇不得!一个没有纪律的部队是没有战斗力的,是不会得到群众真心拥护的。尤其是目前情况下,纪律应该是铁、是钢,而不能是豆腐渣,不能一碰就碎!不能让人们说我们是虚张声势!所以我的意见,还是要坚决执行纪律!”执行军纪后,邓小平深深地自责说:“此事不要通知地方政府,要按烈军属待遇照顾他的家庭。一个同志犯了错误,也是我们没有教育好,我们也有责任,对不起组织,对不起生养他、盼望他的老母亲,”严肃的军纪使我们的军队得到了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保证了我们的军队打胜仗。

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从挫折中两次奋起也能说明了这个问题。1929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我们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的讲话中讲到:“第一次大革命的七年当中,党员的最高数字不超过六万人,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1934年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们面临着严峻的困难,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党员从30多万剩下不到3万,有组织的党员只有2.5万人左右。但是,我们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克服困难、纠正错误、备尝艰辛、英勇奋斗,很快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大好局面。结束长征后,北上推动了全民族的团结抗日。从中可以看到群众路线对我党的极端重要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讲,群众路线蕴含着我们党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全部秘诀和秘密。

群众路线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对待、看待人民群众,如何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的问题。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群众路线,形成了一系列的群众观点,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党对这一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还形成了许多生动和形象化的比喻。如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瓜秧关系、舟水关系、树干树根关系、土地种子关系、主人公仆关系、先生学生关系、父母儿女关系、大地与安泰关系、工具与工具使用者关系等。这些深刻认识阐述了党与人民的不可分离性。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血肉密不可分,树不能断根,安泰不能脱离大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种子撒进了土地才能生根、开花,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精神父母,先做群众的学生后做群众的先生,党是人民群众完成特殊历史任务的特殊工具。

(二)从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的教训看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回顾和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失败的原因可以看出,失败的原因虽然复杂,但根本的原因是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苏联解体、苏共失败。苏联和苏共完全败在脱离人民群众上。苏共解散的时候,没有一个热血的党员站出来制止。当时的情景被西方的记者称之为在“举行一场平静的葬礼”。当大多数人民群众认为这个党已经不能代表他们利益的时候,垮台和失败就是必然的。这里,有两组数字。一组数字是苏联在解体前,有个报刊作的民意调查。调查显示,85%的人认为,苏共代表的是官僚阶层的利益。一组数字是苏共在20万党员时,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在200万党员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近2000万党员时却被解散了。有人总结说,20万建国,200万卫国,2000万亡国。

199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50周年,举行了国庆庆典,习仲勋同志作为老一辈革命家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他在观看游行队伍的时候意味深长地说了两句话:“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认为这两句话对我们很有教育、启迪和警示的意义。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一个观点--软实力。这个观点提出以后引起了全世界政界政要和学术界学人的极大关注。他在书中列举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失败提供给我们一个沉痛的教训。前车可鉴,殷鉴不远。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最大、最根本的、最核心的软实力。如果我们把这个软实力保持住,我们党就能无往而不胜。所以,在任何时候,如何情况下,我们党的这个优势、这个传统不能丢、不能忘啊!这也是我们今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

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总要求

前不久中央召开了工作会议,对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出了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在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刘云山同志、赵乐际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这三个“必然要求”,强调的就是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从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看,其主要方面是党群关系密切,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但也有个别时期和个别方面贯彻执行得不好。从当前党的现状看,党的队伍的总的状况也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和领导干部是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的,也是能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党群、干群关系基本上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近年来,我们党涌现了一大批像孔繁森、杨善洲等为民、爱民的优秀党的领导干部,也涌现出一大批像李素丽、郭明义等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优秀共产党员。许多地方也按照中央的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联系群众的活动。比如党员联系户制度、结对帮扶制度、进行民情家访制度、建立服务热线制度、组织爱心团队制度、推行农事村办机制、开展有奖批评制度等。这些好的做法进一步联系了群众,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这是主流,必须肯定。

但是,毋庸讳言,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队伍特别是干部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前一个是变化的外因,后一个是变化的内因。内因外因相互交织并发生作用,使执政条件下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在七一前夕,中央组织部公布了一个党员和党组织的数字,到2012年年底,我们党的党员总数是8512.7万人,基层党组织是420.1万个。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全国党员是449万人,占到当时全国人口总数的0.83%。改革开放的初期,1978年,全国的党员总数是3698万人,占到当时全国人口总数的3.86%。去年年底的党员数量占到全国总人口的6.29%。从人数上看,我们是世界第一大党。2012年发展的新党员是323.3万人。去年党员总数比上一年净增252.5万人,增幅是3.1%。如果按照这样的增长趋势,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的党员总数就会超过一个亿。即使现在,在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8500万以上人口的国家也只有十几个。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有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甚至变成了“水火关系”。水火是不相容的。如果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2004年9月,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在第三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就讲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这6个字讲了快10年了。为什么要强调这6个字呢?

为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问题,更是新的历史方位对我们党进行的深刻检验,是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目的。务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特征,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改进作风的紧迫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途径。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更是在新的考验面前党要解决的严峻课题,是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保障。为民,才能体现党的政治本色。务实,才能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清廉,才能“打铁还需自身硬”,取信于民,赢得人心。我们这样一个大党,不在于党员数量的多少,关键是党员的质量要高。质量问题就是要打铁。首先谁要打铁?共产党员要打铁、共产党的干部要打铁。“打铁还需自身硬”,硬要硬在理想信念上,硬在执政能力上,硬在工作作风上,硬在清正廉洁上。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首先由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中央政治局发挥领导作用的一项基本要求,就在于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按照中央对开展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中央确定的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干部、领导班子为重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保证。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问题的解决就有了更好的条件。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个思想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反“围剿”的时候提出来的。这次主要是反“四风”,从改进作风,贯彻中央的八项决定切入。总书记讲,这八项规定不是最高的标准,也不是最终目的,只是对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聚焦这“四风”,就是要解决一些突出的问题。教育实践活动采取的主要方法是中央带头、自上而下。基本的规定动作是三个环节: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总要求是四句话、十二个字:即“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达到的目标是四个“进一步”:即使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使作风进一步转变;使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使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进一步树立。

上一篇:大磨中学“六五”普法工作计划下一篇:服装店销售店长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