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办案管理

2024-05-13

执法办案管理(精选9篇)

篇1:执法办案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工作规范》根据《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及相关规定,结合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办案工作实际,借鉴系统规范执法经验做法,梳理成文,为使系统执法办案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要求提供参考。

【目录】

绪论

第一篇执法办案工作规范

第一章执法办案机构规范

一、执法办案机构

二、执法办案人员

三、执法办案装备

四、执法办案职责

第二章执法办案行为规范

一、案源

二、案前调查

三、立(销)案

四、调查取证

五、强制措施

六、自由裁量

七、核审

八、告知

九、听证

十、处罚

十一、送达

十二、移送

十三、期限

十四、涉案物资

十五、执行

第三章执法办案内务规范

一、信息管理

二、录入管理

三、案卷管理

第四章执法办案考评规范

一、考核评议

二、奖励

三、过错责任追究

第五章执法办案制度规范

一、办案公开

二、案件主办人

三、集体通案

四、备案审查

五、********

六、案件回访

七、保密

八、监督

九、协查

十、罚缴分离

十一、复议诉讼

十二、举报奖励

十三、宣传教育提示

十四、行政指导建议

十五、轻微问题告诫

十六、突出问题约见

十七、案后规范服务

第二篇附则

第一章常用执法依据

一、市场准入规范中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二、市场监督管理中的违法行为及其处罚

第二章适用强制措施法律依据

第三章常见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

第四章执法办案工作考评标准

公平交易监督管理工作综合考核表(表一)公平交易执法办案工作评查表(表二)案件质量评查表(表三)

内务管理工作评查表(表四)

专项治理工作评查表(表五)

案件涉及物品单位(表六)

篇2:执法办案管理

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

试题及答案

1、《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的制定依据主要有()等有关法律和规定。A、刑诉法 B、治安管理处罚法

C、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D、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E 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

2、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办案区,是指()

A、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法进行安全检查、信息采集、讯问、询问、继续盘问、辨认等办案活动的专门区域 B、包括公安机关派出所和内设机构设置的专门办案区域 C、包括公安机关设置的供两个以上执法办案部门共同使用的办案中心

3、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案区从事办案活动,应当做到()

A、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 B、依法履行职责

C、强化安全意识 D、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和责任 E、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4、违法犯罪嫌疑人被带至公安机关后,办案民警应当()A、立即将其带入办公区 B、除经办案部门副主任批准,起赃、辨认现场或者尸体以外,不得将违法犯罪嫌疑人带出办案区

C、组织调解、听证,或者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可以再接待区进行

5、(1)依法对违法犯罪嫌疑人作出刑拘、逮捕或行政拘留、收容教育、强制戒毒决定的,应当()

A、按照规定时限将其送交有关监管场所执行

(2)依法作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决定的,应当()

A、与执行机关做好交接工作

6、公安机关应当明确办案区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A、办案区由一个办案部门单独使用的,该部门为办案区管理部门

B、由两个以上办案部门共同使用的,指定一个部门作为管理部门

C、管理部门应当制定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办案区日常管理工作

D、公安机关纪检监察、警务督察、法制等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办案区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

E、装备财务、后勤保障、科技通信等部门应为办案区使用管理提供保障和支持

7、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办案区使用管理登记制度()

A 设置专门台账,载明违法犯罪嫌疑人、证人、被害人等与案件有关的人员、案由、进出办案区时间,以及办案部门、承办人、看管人、使用的功能室等信息

B、有条件的地方公安机关应当对台账实行信息化管理

8、(1)可以借用办案区的条件有()

A 因违法犯罪嫌疑人数量较多或设备故障等原因,本单位办案区无法满足办案需要的

B 或者到异地执行传唤、据传、拘留、逮捕后需要立即开展审讯工作的

C、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商有关执法办案场所负责人同意的

(2)由于上述原因,新县公安局借用光山县公安局办案区办案的,关于借用办案区说法正确的有()

A、光山县(出借单位)应当安排工作人员予以配合 B、对违法犯罪嫌疑人的看管由新县公安局(借用单位)负责,光山县公安局予以配合

(3)公安机关应当对本辖区内()作出统一安排。A 相邻执法办案部门公用办案区 B借用办案区

9、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将办案区使用纳入()A、民警教育培训内容

B、对新入警人员,应当进行岗前教育培训

10、(1)将违法犯罪嫌疑人带至办案区后,应当首先()A、对其人身及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

(2)检查时要做到:

A对妇女的人身检查由女民警进行

B对检查情况,依照办理行政案件或刑事案件有关规定制作笔录

11、(1)进行安全检查时,应当对被检查人员进行()

A 全身检查

(2)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A 是否藏匿危险物品

B 是否藏匿与案件有关的其他物品 C、体表有无外伤

(3)违法犯罪嫌疑人有明显外伤的,应当()

A 拍照 B对外伤及时进行处理

C、对伤情以及处理情况在检查笔录中注明

12、(1)检查中发现需要作为证据的物品、文件,应当()

A 依照办案规定及时收集、固定

(2)发现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以及爆炸、毒害性、放射性等危险品,应当()

A 予以扣押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13、检查中发现嫌疑人携带或使用的物品与案件无关,应当如何处理()

A、除生活必需品且不影响执法安全外,应当告知违法犯罪嫌疑人委托家属或其他人员领回,不得随身携带

B、具有《公安机关代为保管涉案人员随身财物若干规定》第五条规定情形的,可以由公安机关代为保管。(第五条 对涉案人员随身财物,除生活必需品且不影响执法安全的以外,应当告知涉案人员委托家属或者其他人员领回。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公安机关代为保管:

(一)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家属领回可能有碍侦查的;

(二)无法通知涉案人员家属或者其他受委托人的;

(三)涉案人员拒绝委托家属或者其他人员代领的;

(四)受委托人拒绝代领或者未到公安机关领取的;

(五)需要由公安机关代为保管的其他情形。前款第(一)项规定中,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及时通知涉案人员委托家属或者其他人员领回随身财物。)

14、进行安全检查后,应当()

A、根据办案需要,按照操作规范对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信息采集

B、对采集想信息及时录入信息库进行核查、比对,并按照规定妥善保管、(1)讯问、询问违法犯罪嫌疑人,应当在()进行。A、讯问在讯问室、询问在询问室 B、违法犯罪学嫌疑人较多,不能满足办案需要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对讯问室、询问室调剂使用(2)下列情形可不在询问室、讯问室进行()

A、紧急情况下必须在现场进行讯问、询问的

B、对有严重伤病、残疾、行动不便、正在怀孕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在其住处进行询问、讯问

C、对已近送交看守所羁押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询问的

16、在办案区内询问被害人、证人的,应当()

A 保证被害人、证人与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有效隔离 B 防止见面或者接触

17、询问、讯问时,办案民警应当()

A 不得少于2人

B 一人因故暂时离开,应当由其他办案民警接替或者暂停询问、讯问

C 严禁将违法犯罪嫌疑人单独留在询问室或者询问室

18、在询问、讯问过程中,办案民警应当注意()

A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 B 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举止 C 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表情

D 遇有可疑或者突发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报警装置,及时处置

19、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刑事案件()进行录音录像,具备条件的地方,应当对所有讯问或者询问违法犯罪嫌疑人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A 讯问过程

20、对讯问、询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的,应当()

A 对每一次询问、讯问过程均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B 录音或者录像应当从民警进行询问、讯问时开始,到违法犯罪嫌疑人核对笔录并签字、捺指印后结束。

C、录音或者录像应当保持全程不间断录制,不得剪接、删改或者选择性地录制。

D 笔录中记载的起止时间应当与录音或者录像反映的起止时间一致。

21、公安机关应当()

A、保证违法犯罪嫌疑人在办案区内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B、并将情况如实记录在讯问、询问笔录或者相应台账中。

22、公安机关及其内设机构可以在办案区设置等候室,用于违法犯罪嫌疑人的等候、休息。关于等候室说法正确的有()

A 等候室的建设标准按照候问室标准执行。

B 对于等候讯问、询问的,或者讯问、询问结束后,需要继续查证或者等候处理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办案民警应当将其送入候问室或者等候室休息、等候。

23、办案区门禁管理应当做到()

A 应当安装门禁系统

B 无人出入时,门应当保持关闭状态;有关人员出入后,应当立即将门关闭。

C 除检查、维修、保洁等工作需要,并经办案区管理负责人批准的以外,与办案活动无关的人员不得进入办案区。

24、办案区安装的视频监控设备应当做到()

A 应当覆盖全区域且具有数据存储功能,B 区域内光照亮度应当满足监控要求,C并与网上监督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对接; D办案区使用时,应当开启视频监控设备,E 并由专人值守。

25、办案区的声像监控资料的管理应当()

A 应当保存不少于三个月

B 并对其进行分级授权管理,严格设置使用权限等级,不得越权浏览、调阅、复制、拷贝相关声像监控资料;

C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录音录像资料保存期限应当与同案案卷的保存期限相同。

D 办案区的声像监控资料在接入网上监督信息系统时,应当对音频、视频数据进行分流处理,E音频数据不得进入网上监督信息系统,防止案情泄露。

26、违法犯罪嫌疑人在办案区等候、休息时,应当()A 安排工作人员不间断看管。

B 遇有违法犯罪嫌疑人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民警可以依法使用约束性警械。

27、为违法犯罪嫌疑人提供饮食时,应当()

A 提供安全餐具和不含骨、刺等可能引发危险的成分的食品;

B 不得允许犯罪嫌疑人食用自带、亲属提供或者其他来源不明的食物。

28、违法犯罪嫌疑人如厕时,办案民警应当()

A在其往返途中及如厕时进行监管,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9、下列物品禁止存放着办案区()

A可能被用来行凶、自杀、自伤的物品,B 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等危险物品 C 其他可能影响执法安全的物品

30、公安机关应当制定办案区相关应急预案,()

A 为办案区配备应急电源、消防等设备

B 遇有停电、火灾、技术故障等情况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置。

31、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办案区使用管理的监督和视频巡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执法办案单位、办案民警有违反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纠正、制止。

A 警务督察部门 B法制部门

32、办案区的使用、管理情况应当纳入所在单位案件审核和执法质量考评范围。()

A进行案件审核时,应当结合办案区声像监控资料,审查是否依法进行讯问、询问。

B 对违反规定的,及时责令整改,并在执法质量考评中扣分。

33、对于违反办案区使用管理规定的,应当根据其行为的情节和后果,依照有关规定,对()予以批评或者处分。

A 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 B办案民警

34、讯问已送交看守所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进行,除适用看守所的有关管理规定外,有关讯问要求适用本规定第十七条至第二十一条的规定。

A 看守所讯问室内

35、各地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备案。

A 上一级公安机关

36、本规定自()施行。

A 2014年1月1日起

篇3:执法办案管理

一、非法证据的界定和排除原则

何为刑事非法证据?广义说认为:“非法证据是不符合法定来源和形式或者违反诉讼程序获得的证据资料。”狭义说则认为:非法证据实际上是“非法取得的证据”的简称, 是指警察或者其他侦查人员用不合法的方式 (通常是违反了被告人的合法权利的方式) 所取得的证据。从更有效保障人权、防止个别冤假错案的发生, 维护司法公正、限制国家追诉权利的立法本意出发, 笔者更倾向于前者。非法证据理论上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即非法言词证据、非法实物证据和它们的衍生证据 (也称“毒树之果”) 。非法证据排除新规第一条规定,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 属于非法言词证据。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我国的“非法言词证据”包括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被告人供述、被害人陈述和证人证言。因此新规规定排除的非法言词证据的获取手段并不限于刑讯逼供、暴力、威胁, 以其他非法侵犯相关权益人的手段获取的言词证据都应当属于非法言词证据的范畴。非法证据排除新规第十四条规定, 物证、书证的取得明显违反法律规定, 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 否则, 该物证、书证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关于非法实物证据是否排除的问题, 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长期存在争论和分歧。《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不仅要求排除非法言词证据, 也规定了对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 这是值得称赞的亮点所在, 但应该注意到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限于物证、书证的非法取得。至于“毒树之果”, 即非法言词证据、非法实物证据的衍生证据是否在非法证据排除范围之内尚未明确规定。

国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模式归纳为三种:以美国、意大利为代表的“强制排除”模式;以英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裁量排除”模式;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等为代表的“折中模式”。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既要合理借鉴国际刑事司法准则和国外立法, 同时又要充分考虑我国具体国情, 特别是我国的法律文化传统。笔者认为, 此次证据新规中对于非法证据的排除模式更符合折中模式。根据非法证据排除新规第二条的规定, 对实体违法的言词证据采取无条件“强制排除”原则, 一律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对程序违法的言词证据在不能补全的情况下亦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主要理由是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得的言词证据严重侵犯人权、虚假性较大容易造成冤假错案, 严重违背司法公正。而对于非法实物证据则适用裁量排除原则。根据新规十四条的规定, 对于非法取得的物证、书证, 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 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原因就在于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定型性, 发生虚假的可能性较小, 可信度较高, 而且对诉讼参与人权利侵害程度较小, 同时非法取得的实物证据在一定范围内采纳, 有助于案件实体真实的发现, 符合一个国家的公共政策, 便于对重大利益的司法保护, 也符合司法权自由裁量的权力配置原则。

二、检察人员在司法实践中该如何排除非法证据

(一) 思想上高度重视, 注重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

证据是司法公正的基础。刑事诉讼活动“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首先就是收集、审查、判断、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 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 案件才能得到公正处理。正确地审查判断证据, 使证据所认定的案件事实符合事实真相。检察实务部门在证据收集、运用和审查中, 要注意树立证据意识, 转变以往过于强调证据客观真实性和关联性、忽略证据合法性审查的证据理念。作这样的理念转变并不存在冲突, 证据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是审查判断证据是否能作为定案依据的重要因素, 强调合法性并不意味着忽略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 相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证据的合法性是证据客观性和真实性的有力保证。从证据的各个方面去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 切实做到“案件事实清楚, 证据确实充分”, 达到理想的司法效果。

(二) 检察机关执法办案中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

检察机关除了在审查批准逮捕与审查起诉程序中主动审查证据的合法性以外, 还应设立经由犯罪嫌疑人的申请而启动的审查程序。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申请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但是, 权利行使的前提是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 公众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知之甚少。因此, 检察机关在审查批准逮捕与审查起诉过程中, 应当依法及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依法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权利。可以制作格式的包含非法证据排除在内的权利告知书, 告知犯罪嫌疑人:如果侦查人员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有非法取证的行为, 有权申请排除该证据, 不作为批准逮捕或提起公诉的依据;申请时, 应当提供何时、何地、何人、以何种方式非法取证的线索, 以方便检察机关查证。告知权利后, 犯罪嫌疑人可以当场提出申诉并由检察人员记录在案, 也可以在作出批准逮捕决定、提起公诉决定之前提出申请。权利告知书可以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出示交由犯罪嫌疑人填写。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检察机关时间紧、任务重、检察院与看守所距离远等原因, 在批准逮捕程序中, 检察人员通常不讯问犯罪嫌疑人, 如确存在困难, 可以将权利告知书连同《逮捕证》一起交由执行逮捕的人员向被逮捕人出示、填写。

检察人员经过主动审查或经由犯罪嫌疑人申请, 对提请批准逮捕的证据、移送起诉的证据是否合法取得有疑问的, 应当对证据取得的合法性进行调查。检察人员可以向侦查机关调取所有讯问笔录、原始的讯问过程录音录像, 或者要求侦查机关提供其他证据进行证明;调取嫌疑人被送入看守所时的身体健康检查记录等。如果仍然无法查清的, 可以要求嫌疑人同监室人员、相关侦查人员、检察院驻看守所检察官作证。必要的时候, 检察人员还可以允许嫌疑人与侦查人员就证据取得的合法性问题进行质证、辩论。如果犯罪嫌疑人聘请了提供法律帮助的律师 (侦查阶段) 或辩护人 (审查起诉阶段) , 检察机关应当提前通知其出席审查程序, 他们有权代表犯罪嫌疑人进行质证、辩论。

(三) 检察机关对非法证据问题审查后的处理

经过依法审查, 如果能依法确认提请逮捕的证据与移送起诉的证据系非法取得的, 检察机关应当依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第三条的规定, 排除非法证据, 不作为批准逮捕或提起公诉的依据;如果确定不是非法证据的, 应当不予排除。此外, 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阶段提出的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没有得到支持, 而该证据仍作为指控有罪的证据使用的, 其可以在法庭审理阶段再次提出排除的申请。

需要特别明确的是, 即使存在非法证据, 并不意味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不批捕或不起诉。非法证据的排除仅仅指“经过确认的非法证据”不作为批捕和起诉的证据使用, 检察机关应当根据案情和其他证据作出是否批捕和是否起诉的决定。

三、加强与侦查机关的沟通, 预防非法取证的出现

篇4:谈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技巧

近年来,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已成为一项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关系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关系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做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意义重大。加强卫生监督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人需要健康,社会需要和谐。卫生监督行业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需求提供法律保障,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卫生监督文化建设,提高卫生监督员和全体职工的素质,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很好地贯彻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的方针,为社会和谐作出新贡献。

1.公正廉洁、学习创新、和谐奋进、保障健康”是全省卫生监督文化的核心理念,这个核心理念是对卫生监督工作追求目标的高度概括,它具有旗帜和方向的作用。学习、理解和贯彻这个核心理念对于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对于在全社会树立卫生监督队伍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卫生监督员要做到公正廉洁,以身作则,注重执法形象。执法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外在形象不单单代表个人,同时也是代表政府代表执法单位的综合体现,在日常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自身应注意着装整洁、用语规范、举止文明,要充分展示执法人员良好的外在形象。而内在形象要通过执法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所表达,是在与被执法客体相交流的过程中展示执法人员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的基础。执法人员平时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积极钻研,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公正,包括卫生监督执法依据公开、卫生监督执法程序公开和卫生监督执法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卫生执法监督是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最后屏障,公正是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监督员在监督执法工作中必须遵循和坚持的准则与要求,是卫生监督人员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公正执法,除了要做到实体公正外,还要做到程序公正,也就是在卫生监督执法程序的设置和卫生监督执法过程的运作方面符合公正的基本要求,能够有效地保障参与人的权益和防止卫生监督执法权力的滥用,为卫生监督执法结果的公正奠定可靠的基础。执法形象在执法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执法人员的要通过卫生监督执法的公正确保人民健康权益的实现,确保公共卫生领域的正常秩序,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全面的实现。

2.亲近民众,提高执法语言的交流技巧,文明用语以顺利开展监督执法工作。在日常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经常会遇到和接触个别执法对象,比如一些不法商贩以及个别少数年纪大的倚老卖老,个别妇女凭着性别优势无理取闹,一些“两劳”释放人员目空一切,少数外来人员抱着大闹一场一走了之的想法,蛮横耍赖等等。面对这些复杂的执法对象,执法人员除了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外,还要根据不同的执法对象采取相应的执法技巧。换位思考,礼貌待人,尊重对方的人格,灵活在处理突发在事件。办案中要用通俗易懂且便于沟通的语言,将外在的法律规范转化为相对人的内心守法需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合法经营必须懂法、守法,从根本上保证动物卫生监管的法律法规顺利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卫生监督工作中最直接的体现。其次,卫生监督机构要与社会各界和谐相处,主动寻求社会各界对卫生监督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卫生监督执法中,体现出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执法工作人员需要奋进,有积极上进的精神状态,坚信自己能够为百姓做好服务,能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让社会认可。只有开拓奋进,积极主动作为,才能充分体现卫生监督机构自身的社会价值。

3.证据收集与认定的技巧在执法中须注意的问题。在行政执法实践中,特别是我们动物卫生行政执法所应收集的多数证据(动物及其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固定证据的技巧,如现场检查笔录、勘验笔录、销售收入凭据、检验或鉴定结论、现场拍摄的照片等等,都应当由当事人签字或签章当事人拒绝时,应当有相关证人签字作证对于物证,一般应将相关物证保存到结案。证据审查认定的技巧从证据的来源、取得证据的程序和方法、证据的真伪、证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证据是否能够证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等方面,逐一加以审查认定。

篇5:执法办案管理

一般

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电子公文

渝工商办发„2009‟38号

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

关于开展执法办案实作锻炼培训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工商(分)局、直属分局:

为深入推进职能转型,提高基层工商干部执法水平和办案能力,为基层培养一批能办案、善办案、办铁案的执法办案业务骨干,经市局研究,决定开展区县局、直属局执法办案实作锻炼培训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锻炼培训对象

此次执法办案实作锻炼培训的选派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政治思想素质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区县工商局、直属局正副科所长和优秀年轻干部,重点是公平交易、经检等执法办案机构人员和基层工商所干部;

下载时间:年月日

(三)年龄在40岁以下,大专及其以上学历;

(四)具有一定的办案经历。

二、锻炼培训方式、时间和名额分配

(一)选派的干部到经检总队随队实作办案,并接受集中业务培训;

(二)全年锻炼培训分三批进行,每批次8人,每期时间3个月,从2009年3月中旬起实施;

(三)今年选派干部的区县局、直属局具体名单附后,各单位选派1名干部参加培训。

三、锻炼培训相关要求

(一)经检总队要认真制定实作锻炼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强化考核管理,为参训人员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

(二)各区县局、直属局要高度重视执法办案实作锻炼培训工作,落实好选派人员,做好工作交接,保证选派干部脱产接受实作锻炼培训。

(三)锻炼培训人员在实作锻炼期间,由派出单位和经检总队共同管理,以经检总队管理为主,锻炼期满后,要写出工作总结,填写锻炼培训鉴定表,并由经检总队做出工作鉴定。

(四)锻炼培训期间,由市局统一办理餐卡,“两翼”区县局锻炼人员住宿费由市局和区县局各报销一半。锻炼期

间,按照《重庆市市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由派出单位每人每天补助伙食费15元,每月可报销一次往返车船费。外出办案差旅费由市局统一报销。

请相关区县局于3月13日前,将拟选派干部名单报组织人事处。第一批锻炼培训人员请自带执法办案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参考资料,于3月16日到经检总队报到。

联系人:杨志刚;联系电话:63733074、***。

附件:1.2009年区县局到总队实作锻炼人员分配表2.到经检总队锻炼培训干部报名表

二○○九年三月十日

附件1

2009年区县局到总队实作锻炼人员分配表

附件2

到经检总队锻炼培训干部报名表

填报单位:填报时间:

主题词:干部 培训 通知 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

2009年3月11日印发

篇6:执法办案研究

――执法办案研究

工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之法律思考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市场监督管理的职能部门,负有确保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职责。而其职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查处经济领域内违法违章行为。为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好这一职责,国家法律法规赋予了其较多的自由裁量权。以基层工商部门为例,“无照经营”所占比例较大。如按《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行细则》的规定,“无照经营”可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如以一元作为起点,5000元作为上限,其相去为5000倍。足见其比例之悬殊,自由裁量空间之巨大。再如,公司“超范围经营”,依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之规定,可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虽说比例缩小,但数额巨大。若某公司超范围出售2箱酒,获利200元,而对其处以最低1万元的罚款,这合法吗?公正吗?因此,如何合法、公正地行使自由裁量权,对其作一探讨,已显得具有极大的必要性、现实性和重要性。

一、工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

1、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社会生活的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需要相应的自由裁量权,从而与日新月异的现实相适应。

2、效率是行政的生命。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自由裁量的权力,能使其审时度势地及时处理问题,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

3、从法律本身而言,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法律法规不能概括完美,罗列穷尽,做出非常细致的规定。因此,从立法技术上看,有限的法律只能做出一些较原则的规定(法律的稳定性),做出可供选择的措施和上下活动的幅度,促使行政主体灵活机动地因人因事做出更有成效的管理(现实的变动性)。

二、工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中的问题

在工商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每时都在行使之中,它有效增强了执法办案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但是,也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工商执法人员受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执法难,难执法;说情风盛行,执法不能到位;受地方经济不发达影响,违者难以承受;极少数执法人员素质低,有随意减免等现象,造成自由裁量随意性大。从行政自由裁量权自身“自由”属性看,存在着职权滥用的条件(法条的相对模糊和相对抽象)。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以合法为名行不合法之实问题;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问题;少数人在“合法”执法的外壳保护下,运用自由裁量权恣意妄行,为小集体、个人捞取好处的问题,等等。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负面效应主要有:一是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因为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处理问题随意性很大,畸轻畸重,反复无常,不同情况相同处理,相同情况不同对待,引起群众怀疑、不信任,产生对立情绪,不配合工商执法,行政违法行为增多,导致经济秩序的不稳定;二是助长特权思想,滋生腐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三、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基本原则

从权力的本身属性来看,任何一项权力都是有腐蚀性和侵犯性,总是趋于滥用。由于自由裁量权的灵活性又决定了它的更易于被滥用。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构成的违法往往是隐蔽的,不易为人们所识破。在现实生活中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约束较少,给自由裁量权的被滥用留下了隐患。在实际执法中,由于地域不同、个人素质和价值取向不同,导致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同,从而也会产生自由裁量权的被滥用。故此,正确地行使自由裁量权须遵循以下原则和标准:

第一,是否符合立法目的。任何法律法规在授予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时,都有其内在目的。工商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正确理解授权机关的立法意图和精神实质。反之,即构成滥用自由裁量权。如为罚款而罚款,为完成罚款任务而执法,即属此种情形。

第二,是否考虑相关因素。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考虑到一切应当考虑的因素,进而做出综合判断。未正确考虑相关因素的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考虑了不相关因素。如政治因素吊销个体营业执照。其二是忽略了相关因素。如公司超范围经营,其产品是否是抵账造成的。

第三,是否基于正当的考虑。如果具体行政执法行为并不是经过慎重的理性思考与衡量的过程,而是凭着主观直觉或臆断做出自由裁量决定。如当事人违法事实轻微,却被处以最高额的处罚,显属对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第四,是否滥用程序,包括不正当的迟延和不正当的步骤、方式等。如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具体执法行为期限的情况下,无故拖延或置之不理。如《商标法》、《产品质量法》等,都赋予工商部门有查封扣押权,但却无期限规定。实际操作中应不超出2个月,特处情况,不超出3个月为妥。

第五,是否符合社会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指每件事项的自然活动过程。如责令当事人撤除侵权商品上的商标标识,应视数量的多少而定,不能要求3分钟内完成。

第六,是否符合情理,包括对当事人是否平等对待,运用自由裁量权行为之间是否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四、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之对策

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除弄清立法意图、端正执法观念、强化司法监督外,笔者认为重点还应放在“立法”上,从源头上解决自由裁量权过于“自由”的问题,使之具体化、规范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编制案例。借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案例选编》,由国家总局或各省局编制《工商行政管理案例选编》,以案释法,指导基层。虽说我国实行的是成文法(大陆法系),《选编》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对各级工商部门的`执法办案所具有的指导作用,显而易见。最起码,不至于同样的案件,结果相反或畸轻畸重。

2、制定规范性文件,明晰和界定“概括性”和“模糊性”的法律词语。在这方面,国家总局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做法。最高人民法院为确保我国成百上千部的法律法规统一、合法、公正的实施,经常发布有关司法解释。如《关于实施┄┄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实施┄┄若干问题的解释》。以无照经营为例,可制发《关于查处无照经营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无照经营在什么情况下,达到什么条件,予以何种(种类、幅度)处罚,分门别类,予以明晰,确立具体的标准。当然,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伟大的工作。

“徒法不足以自行”。配套的法律文件,构成一个由不同层级组成的法律体系(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层级低的规范性文件,可随着形势的发展废、改、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从而也可以克服法律因稳定性较强所具有的局限性。如果不便于做出硬性规定,至少应有一个参照标准,作为指导性的意见。如最常见的“情节轻微”、“情节恶劣”,由于没有一个参照标准,在实际执法办案中,“自由裁量”已演变为“任意裁量”,造成混乱,就不足为奇了。

3、实行定量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了行政处罚应考虑的基本因素“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工商部门可根据以上基本因素,各因素之主次情况及所占比重等,以综合评定的方式来确定一个可供操作的处罚标准,这样,不仅便于执法人员操作,也便于实现行政处罚的统一。可设想建立这样一个公式,犹如单位对每位职工进行的工资核算,工龄、级别、职务、任职年限等各种情况按不同的标准、档次逐一对应,其总和即是该同志的应得工资。这

里有个前提,须首先对法定的考虑因素制定标准,予以量化(前面已述)。以“无照经营”为例,其应考虑的法定因素为“无照经营的事实、性质、情节、后果”(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因、何情、何果)。以“情节”为例,可分为“轻微、一般、比较恶劣、恶劣”四档。再对这四档予以明晰,确定其具体内容。以“轻微”为例,时间短(15天以内)、规模小(资产500元以内)、违法获利少(100元以内)、未出售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无投诉、第一次违法或不知道违法、有立功表现、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其余,以此类推。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对应表

事实性质情节后果

20%以下一般一般轻微轻微

20%--50%较大较重一般一般

50%--80%严重严重比较恶劣比较严重

80%以上重大恶劣恶劣严重

根据上述分析,以“无照经营”为例,举例如下:王某待业,在家无照经营小百货,20日后被查,其间获利200元。在处理时,应首先对其违法所得予以没收,同时可处以20%以下的罚款,即1000元(5000元×20%)以下的罚款。考虑其情节“轻微”(原因、规模等),罚款额应掌握在500元(20%中的50%)以下,总的罚没款最高额不超出700元为妥。若王某及时改正(如补办执照),可免于罚款,以仅没收违法所得即可。

工商行政执法,既需要法律条文的“明确性”(刚性),也需要执法中的“可操作性”(弹性),两者容易产生矛盾。如果“弹性”到不便于“操作”,那么法律实施的效益就要大打折扣。这也是“自由裁量权”的负面效应所在,也是有些执法人员钻法律的空子以权谋私的重要根源。

篇7:执法办案质量自查情况

根据《关于开展执法办案质量大检查的通知》的要求,市院反渎局认真组织人员对2010年以来所办案件进行自查分析,查找存在问题,研究整改措施,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

2010年以来,市院反渎局共立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X件X人,侦查终结X件X人,移送审查起诉X件x人,目前尚有x件正在抓紧侦结中。经检查,所立查的案件均符合法律规定,认定的事实和证据确实、充分,案件定性准确,适用法律准确,没有出现立案后撤案、逮捕后不诉和法院作无罪判决的情况。在办案过程中,能严格办案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行“三书一制度”、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及备案审查等制度,没有发生办案安全事故,办案安全防范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下一步,市院反渎局将继续通过提高办案水平和办案效率,确保案件质量和执法规范。

一是提高办案效率。加强侦查一体化建设,强化检查指导,缩短办案周期,做到快侦快结,努力提高办案质量。

二是强化检查指导。对重大案件线索、复杂疑难案件,既注重做好面对面的指导工作,又注重做好日常性的协调、协查、侦查指导工作,保证初查、侦查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严格办案纪律。在办案中严格执行各项办案纪律和“一案三卡”制度,坚持每办结一宗案件,便及时填写“一案三卡”报本院纪检监察部门,自觉接受监督,确保办案安全无事故,办案人员无违法违纪现象。

篇8:执法办案管理

1 明确动物卫生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相对人

1.1 动物卫生行政执法机关 (实施主体)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法律授权的动物卫生行政处罚的授权主体 (实施机关) 。受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授权主体) 委托的区域动物卫生监督所 (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 是动物卫生行政处罚的委托主体, 可以行使动物卫生行政处罚权。

1.2 动物卫生行政相对人 (当事人, 即处罚对象)

行政相对人是基于一定的法律事件或行为与行政主体形成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公民是指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等。

2 动物卫生行政处罚立卷的基本标准

2.1 行政执法机关主体合法

实施动物卫生行政执法权的单位必须是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其授权的区域动物卫生监督所 (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 。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应符合法定权限。

2.2 行政相对人认定准确

行政相对人必须是参与行政法律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必须依法能够独立行使权利;必须依法能够承担法律责任;在案卷中应有证明行政相对人主体资格的材料 (如公民身份证件或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等) ;法律文书中, 应对行政相对人使用全称, 且前后一致。

2.3 法律事实清楚, 证据充分

2.3.1 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动物卫生处罚案卷中至少应有现场调查 (勘验) 笔录、询问笔录、视听资料等相关证据, 形成证据链相互佐证, 足以证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实际动物卫生执法案例中, 只有询问笔录, 显然证据不充分;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 只有当事人供认的违法事实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2.3.2 法律文书所记录的事实应是动物卫生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予以处理的法律事件或行为。

法律文书应准确记载法律事件或行为的时间、地点、情节、程度和后果。

2.4 程序合法

2.4.1 行政实施阶段应按照立案审批、调查取证、审查核实、研究决定、按时送达和执行的步骤实施行政执法权。

2.4.2 行使行政执法权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每一行政执法活动的内容、过程和结果都应当有相应的法律文书记载。

2.4.3 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行政, 调查取证前, 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表明执法主体身份。除现场处罚外, 必须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取证。

2.4.4 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前应当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符合听证条件的, 在作出行政执法决定前应当告知行政相对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行政相对人依法要求听证的, 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2.5 适用法律正确

行政执法机关作出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依据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行政执法处理决定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法律文书中, 法律、法规、规章的名称应使用全称, 并准确引用到条、款、项、目。

3 动物卫生行政执法中的关键环节

3.1 出示执法证件

行政执法行为前, 必须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表明执法主体身份, 并在执法文书中表述清楚。除简易程序外, 一般程序 (立案处罚) , 必须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调查取证。

3.2 立案审批 (受理)

一般程序, 立案查处的案件必须经过行政长官 (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批准并填写《立案查处审批表》后, 方可立案查处。

3.3现场检查 (勘验)

现场检查 (勘验) 笔录是重要的证据链之一, 也是比较容易取得的证据和关键的佐证, 其效力大于询问笔录等其他所有证据。现场检查 (勘验) 要全面、细致, 尽可能地收集有效证据。现场检查 (勘验) 笔录要记录检查人、被检查人、检查时间及检查地点, 客观真实地记录描述检查时的具体情况 (状态、位置、数量、种类) , 如看到的当事人行为、环境、动物或产品、车辆车牌号、加工工具、人员等, 尽可能有现场照片等视听资料。要记述清楚事件经过, 不可有主观意志、主观推断的内容。被检查人拒绝签字的, 应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在笔录中注明拒绝的理由。检查 (勘验) 笔录的记录有修改的, 应由检查人在修改处按压指印。

3.4 登记保存证据

在动物卫生行政执法实际案例中, 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 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 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 先行登记保存, 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3.5 调查询问

调查询问应围绕当事人违法行为定性来施问。询问笔录应真实记述问答内容。首先应是两名以上执法人员, 出示执法证件并记述当事人确认的经过。要准确记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违法事件经过和结果。要客观具体, 不可主观推断, 更不可涉嫌诱供, 否则询问笔录无法律效力。当事人拒绝签字的, 要记述拒签理由。有其他人员参加的可签字证明佐证。在笔录结束行下一行记述“询问笔录上述内容, 记录属实”, 接当事人签字 (压手印) , 当事人签字行前不能留空行。询问笔录的记录有修改的, 应由被询问人在修改处压指印。

3.6 行政处罚先行告知

依据法律程序, 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告知当事人, 送达《行政处罚先行告知书》, 告知其基本违法事实、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后果及其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拟作出行政处罚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拟作出行政处罚的种类、数额或者期限。应告知当事人陈述 (申辩) 权利及陈述 (申辩) 的时间、地点、行政执法机关的联系人 (行政处罚承办人) 、电话、地址。

3.7 组织听证

在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 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 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3.8 案件集体讨论

案情重大, 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 处罚决定与处罚先行告知不一致的处罚须集体讨论决定, 填写案件集体讨论笔录。

3.9 行政处罚决定

篇9:执法办案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统一系统的使用管理,规范和监督网上业务办理活动,充分发挥流程监管员的作用,今年4月初,该院在内网设置“案件网上监管”栏目,其中设置有“办案期限预警情况”“案卡录入情况”“文书制作情况”“节点操作情况”等四个版块。根据案件承办人整改落实情况,在部门监管员监管情况、案管部门监管情况两个项目中分别显示“未整改”“已整改”和“未审核通过”“已审核通过”等互动信息,并由办案部门监管员和案管部门监管员直接点击确认,从而实现了网上办案监管全公开、全互动、全落实。

“网上互动监管”平台开展一年以来,该院已发布办案期限超期预警48件次,纠正案卡录入、文书制作、节点操作等问题67个,提出网上办案业务指导性意见52条,发出流程监控文书8份,有力地推动了司法行为规范和办案质量的提高。(文/周静 肖月 严锦梅)

上一篇:校运会横幅口号下一篇:出纳年度工作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