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国展部分获奖作者创作感言

2024-04-25

十届国展部分获奖作者创作感言(通用5篇)

篇1:十届国展部分获奖作者创作感言

十届国展部分获奖作者创作感言

黄济阁

近年来我在书法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总体还是向二王脉络上的古今大家汲取营养,并努力寻求变化、彰显个性。获奖作品是在距截稿时间尚早心情放松的状态下写成的。字体较大,姿态多变;线条沉着,收放有度;用墨上借用了“一笔书”和水破墨的方法,墨色丰富;章法上在不平衡中达到了和谐自然。

余国联

我的书法初学小楷、篆刻,加入中国书协后,主攻篆书。在石鼓文、袁安碑和清篆基础上,取法秦汉铜铭、魏晋砖文,体势化圆为方,又广泛汲取古今篆刻和古隶之营养,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渐成自家面目。“书印合一,诸体兼融”是我的书法艺术追求。

九届国展获奖后,我尝试探索隶书与篆书风格统一,篆刻与篆书风格一致,行楷与篆书风格协调。作品以篆书为主体,行楷、隶书和篆刻有机融合,形式上力求富有新意——十届国展获奖作品《百家姓》就是这样的一件尝试之作。

感谢各位评委对我的厚爱和肯定,感谢历年来各位师长对我的指导和鼓励,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亲友和读者。

叶华洲

书,刚柔相济,阴阳互生。欲识阴阳之变幻,当察阴阳之极地。所以,我笔下常常追求两种不同的书写体系,一种是以魏碑为基调的楷书,求其方峻峭拔、雄强劲健;一种是以晋唐为主线的行草书,求其清逸萧散、奇趣俊朗。二十余年来,我游走在碑与帖的两极。“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碑与帖的相与摩荡、互为生发,使手底略得朴厚质实兼之肆意灵动之风。阴阳之极地皆注笔端,极难互溶一体,好在我亦常常痴迷于褚遂良。其笔力雄赡、气势古淡、笔触纤毫毕现,深合魏晋遗法,成为了我两个书写体系间的极好纽带。这幅行书作品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成的。简而言之:晋韵为宗、宋意为养、褚法为“眼”,写心为本。李建水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往往会通过和谐统一的章法、浓淡谐调的墨色、匀称俊美的结构、遒劲生动的笔力来焕发起高雅的情趣,彰显美学意味的艺术渲染力。对此,我向往不已。然而,每每陈纸抚案,多有笔尽意未及之惑。继而旁试他法,或雅或俗,或正或野,唯利实现书法作品的视觉冲击和意境渲染,我皆受为所用。这也许应了法无定法,艺无止境的真谛。十届国展自己幸运获奖,唯有感恩所有在书法艺术这条道路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给过自己关爱、支持和帮助的人们。书法艺术是我的梦想,为臻艺术之佳境,我常常以书画启蒙老师南海岩先生在我毕业留念册上的留言激励自己——“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最终目标是否达到,而在于为达到目标的奋斗之中。”

蔡兴洲 书坛国展,盛世空前,善书者众矣,皆做佳篇以试之。可谓群贤毕至,万人空巷。帷幕始降,有朋告之曰,余有小成,忝列前位。初闻此讯,心潮澎湃,难以自已。然静思之,实乃物竞天择,幸甚之至耳,敢自满乎?吾尚未不惑,岂敢轻言“通会”之词。况吾习书,肇乎心性,非为功名。浸于此,数载如一。若言艺事之所得,盖久居边陲,无喧嚣之扰,任诲人笔墨之职。且雅士常聚门庭,得益于此;逸少虔礼更为座上之宾,信以为师,间或得其笔法之一二,便欣然忘食,其乐融融,技艺遂长。吾尝属故友镌“我不负墨,墨将许我”以自勉,嗟乎!人之在世,屈指匆匆。我自不负墨,然墨将许我者何?无他,饱吾之学,此生无憾矣。

周少剑

我一直向往古时文人的书斋生活,闲淡,自适。一茶,一帖,一砚,一纸,当然有时还有酒,便足可消磨许多光景。因而,我学书侧重于文人楷范的经典之作,譬如魏晋诸贤,譬如苏轼。他们作品中的那种雅逸冲和,那点儿说不明道不清的味儿让我深深迷醉。我的书法创作亦往往因为这一点取向而完成。

其实,我对创作一词是颇不以为然的,总觉得创作这个词还包含有设计或者刻意的意思在里面。我固执的坚持自然随性的书写。十届国展作品的完成比较充分的反映了我的这种坚持。

我日常书写主要是大量的临帖。临帖之余,若手感尚可,便会顺势抄上三两张小品。时间一长,倒也积攒了不少。从中挑出十来张,连缀起来,便成了国展中的这件作品。当然,挑拣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个大致的标准:1,所选择内容皆为金农题画。这种内容颇与我的心性相合,且字数多少不定,可随文意而让行列长短断续,留白自然。2,章法上,注意十来块小品之间的和而不同。每一个小品既是独立的整体,也是十件小品中的一个局部。3,纸张尽量素雅,力避花哨。我不喜欢用那些色彩太过强烈的纸张,而素雅的极致就是白纸黑字,这理所当然成为我最终的选择。4,印章在整件作品中起提神醒目的作用,宜精忌滥,钤盖的位置要恰到好处。

当然,为了合于展览。作品连缀时,还是参考了当下展览中一些比较好的作法:连缀的局条所用宣纸的色彩搭配;在正中间一条用黑色印泥盖上几方老宋体印章。不知这算不算得对于展览的一种屈从。

杜占存 回想起书法的学习,转眼已过去了二十几载,从当初的工作需要(美术毛笔字)到真正的钟情于这门古老的民族艺术又经过了几年时间,在这之前还学了几年音乐和近十年的绘画,当初对这两门艺术的学习我也是很痴迷的,也正是由于这两门艺术的铺垫才给我今后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必要的养分。有人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有形的图画,我是深有体会的。初学书法时,只想把毛笔字写得端正些、漂亮些,每天对着《柳公权玄秘塔碑》进行临习,后又在王启田老先生的指导下学习《北魏张猛龙碑.》,然后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我曾经搞了多年美工和矿山宣传,大量的书写和绘画工作让我不得不努力的去学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帖,才感觉到实用毛笔字和经典书法所给人们的视觉感受竟有如此大的差别,隐约的感到王羲之书法的艺术魅力是那么的令我神往。从此,临习《圣教序》便成了我每天必不可少的日课。这一临就是十几年,在这十几年中我又陆续临习了二王一脉的其它法帖。我始终坚信要想真正学好书法就必须打好笔墨技巧这一关,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如此。技法是理性的,是走向艺术的根基,而艺术是作者在理性基础上的感性发挥,只有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升华为艺术。当十届国展征稿启事发出后,我就开始大量的读帖并重新审视过去曾经临习过的碑帖,以期待有更多的发现,将新的感受从大脑思维中进行整合、提取。查看一些相关的理论文章,聆听了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以此来寻找创作灵感。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截稿的前几天才开始动笔打草稿创作。当时对书写内容和形式也没有做更多的考虑。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在章法结字和线条的处理上溶入音乐的旋律,我试图把每一句诗词、每一个汉字甚至每一个点画都看成一个不断变化的音符、一个节拍,使整体作品在古朴沉实中不失灵动和鲜活。再结体和用笔上运用虚实、向背、提按顿挫、聚散离合等对比手法,以此来调节通篇气氛,使之具有音乐般的美感和旋律。元书纸加之翰墨的芳香,夜深人静,没有任何干扰,完全进入了一种无人的境地。一气呵成写了十几幅小斗方,把这些小斗方放在地上,慢慢地审视了几遍,觉得还挺有一些感觉和味道:古黄色的元书纸又以二王一脉为主体风格的行书,配上先贤的传世诗词,三者的有机结合,使作品整体气息和视觉的效果达到了和谐统一。经过一番细致的推敲和筛选,最后选定八幅比较满意的作品进行了通篇调整和布局,盖好印章......。我的书法作品一向是草稿比正式创作的要得其自然,能够最大限度地抒发心性。所以每次参展的投稿作品都是最终选定草稿,这次也不例外。其实,好的艺术作品就是自然气息和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书者在笔墨技巧纯熟和扎实的基础上用情感去书写心性、书写智慧,把握良好的创作心态,力求以经典为根基,以时代审美为主要表现特征,走雅俗共赏之路。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才能调动国人对书法艺术的认知,有效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王兆会

这次展览我投了四幅,大字行书用来问路,小行书和草书是主打,结果是草书先在上海赛区入展,大字行书又在广西赛区获了奖。投石问路,歪打正着,还不是幸运吗?不过分析起来,我的“歪打”也有些道理:一是创作要坚持“以古变古”的原则(刘文华老师提出的),我是用赵之谦、何绍基去变二王。二要处理好“写”与“做”的矛盾,大家都已经认识书法要“写”不要“做”,但一幅作品的精益求精还是要“做”的,就是反复起草,实验,气息怎样,章法如何,哪些字平庸了„„但推敲后的“蓝图”需要“写”出来,需要有无意於佳的感觉三是我认为书法更是一种修养,而不只是艺术,临古的目的,是把自己平庸的手眼心改变成为古人精妙的手眼心,这个过程是一辈子的事,“人”不改变而妄求“字”之改变,岂可得乎?有个感想,参加这么多年展览,我看得比较明白了:获奖并不代表水平真高,落选中其实高手更多。因此胜固可喜,败亦应欣然。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审美理想,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不能总是跟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尽管我们不能完全免俗,但总要对得起自己吧!

胡宗江

对于获奖感言,我不知该说什么。在每次入展或获奖后,我内心深处似乎有了更大的压力,获奖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一种承认与鼓励,在带来动力的同时也让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曾子言:“吾日三省吾身”,我想“省”不单单是指德行方面的反省,在艺术修为的过程中“省”也是至为关键的,它能让人更理智、更深入地思考艺术的问题,对于从艺的人来说,应该要把它养成一种如刷牙洗脸般的习惯,经常反省自己在做人和治艺上的得失,不断总结,不断研修才能终成正果。“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书法艺术要达到“文”“质”兼备,必然要求从事书法创作的人,首要注重品格修养、知识积累,然后才是书之“技”,这样才能由“技”而至“道”,从而实现书法创作的真正目的。所以,我一直敬仰那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们就是我努力的榜样和目标。同时,在此我衷心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和关心过我的人,你们的关注与支持将是我不懈努力的动力。

龙友 书作若登国展荣榜,凡雅好书法者皆不免惊喜。然余于欣然之外,多有惶恐!虽亦忘食废寝、挑灯中宵,遍尝个中甘苦;然年资尚浅,如此殊荣,弗敢轻受也!余学书十余载,遍访诸师,兼采众长。临池之余,常自思忖,偶有所得,辄欣喜若狂,心慕手追,终日不辍。余学书,取径法帖,青灯黄卷,潜心研摹;百通圣教,千遍兰亭;寒来暑往,痴心不改。日久,自成一些手法。然而,每临古帖,又知难窥堂奥,经年习得,终不过古人十之一二。此恐当世学书者所共有之烦恼。今世之展览,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学书者亦于“传统”与“创新”间举步维艰,无不为展览、书写、生活、学术所困,如之奈何!倘踵武前人,无自家面目,难免“书奴”之讥,况乎为“书奴”亦一难耳;若立异标新,凌逾百代,必自断根砥。故守望经典,融会今意,机杼己出,自铸笔墨,或可为创新之通衢。余尝以闲读书论为日课;近来尤喜山谷书论,当读论东坡书时,不由兴感,遂研青墨,一挥而就,检出笔墨佳者而成此作。窃喜得东坡所言之意:仆醉后,乘兴辄作书数行,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也!正合余崇尚流畅自然之书写,亦可脱谨束之习。

罗龙

十届国展,我的作品获得了优秀奖,这是我没想到的。这要感谢中国书协给我们刻字作者这么好的一次机会。现代刻字创作,我是2003年开始参与的,入展过多次全国性的刻字展览,也获得过奖。对于创作,其实我与大都数作者一样,创作是盲目的,只是在形式上做文章。去年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志安书法刻字艺术工作室首届高研班的学习,才使我真正懂得了现代刻字这一艺术形式,掌握了现代刻字的创作原理和方法,尤其是王志安导师所提出的“义形创作”理论和学院派规范的教学模式,使我茅塞顿开,在创作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这次的获奖作品《山清水秀》,即是以“义形创作”的理论为指导,以文学之义为内容,书法为素材,用形式去深化、全释中国传统美学。通过“义”和“形”去表现“意”、“象”、“情”、“景”、“境”,使作品着力于思想性,主题性,哲理性和时代性的诠释。如作品以单向骨骼、重复构成、平铲肌理、具象色彩等形式语言,营造了山峦叠翠,水波粼涟的规模与境深埸景,从而使形式与内容得到了统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

何勇

从少年时开始学习书法,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这一路走来,书法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次十届国展能获奖,无疑让我感到惊喜和兴奋。这是对自己多年来认真学书的一份最给力的褒扬。我非常感谢各位评委对我的厚爱,也感谢这么多年来诸多师友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我深信,“笔墨当随时代”,一件好的作品不光要渊源有自,还要能体现作者的想法,契合时代的特质。要在扎根传统的基础上彰显个性。我深信,“书者,舒也”,每一件作品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能打动观者,引起共鸣。我也深信,“功到自然成”,着力在历代碑帖中取舍、融合,努力提高审美修养,不断思考、调整自己的书风,坚持不懈,定会有所成就。这三点是我一直坚持的,也是以后必须坚持的。

获奖固然可喜,但只是一个节点,今后的路还很长,需要不断探索和提高。我将更加努力!

罗邦国

学书多年,感慨颇多,中国文化之传承,首先靠的是老师,没有老师的导,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悟。因为书法中许多东西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是需要老师身教的。因此借此机会,我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

同时学习传统文化要精而不贪多,书法更是如此,选一种自己喜欢的书体,痛下苦功。百折而不挠,达到和古人相通的境界。正所谓大道至简,道生一而一生万物,则百理融于其中。就象拥有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所有的锁。当然学习者还应该逐步建立一种理念,正如书法老师张爱国先生说:“学习书法首先要明理得法。”太极拳老师李志荣先生说:“学习太极拳首先要建立太极拳的概念。”有了这种理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随时用这种理念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有没有偏离其中,达到不偏不离,万变不离其中。

王茁

对于很多获奖作者来说,我真的是个新手。虽然自幼从父习字,但真正发奋苦练是三年前母亲病逝对我的深切触动!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期望,我甚至在住院保胎至生下宝贝女儿之前,都不忘将小桌子搁在病床上,左手打吊针,右手握毛笔,苦练我钟爱的“中山王”篆字,直至护士在我的左手上再找不到适合扎针的静脉血管。获奖,正好在女儿一周岁生日之时,我用心声告诉她,未来的路都是靠自己走的,努力才会有回报。

彭双龙

三届兰亭奖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二王行草书在当代的出路,如何最大限度的去接近并解读二王?如何正确对待当代二王行草的同质化现象?在今年的“深圳论坛”上,许多专家也撰文并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探讨。“二王”并不是某种具象,而更应该是一种精神和气度。因为无法到达而心存敬畏,因为无法具象而心怀信仰,正如《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因此,唯有心存敬畏从源头寻找,方能觅得“清泉”,这也恰巧应了“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此次十届国展获奖作品是平日临池之余的一种积累,内容为自作笔记,记录读书临帖之点滴感悟。日积月累,竟成一摞,选其数则,秃笔老墨优游书之,尚可一观,然资质愚钝,作品尚有诸多不满意之处,诸如气息的古雅,节奏的控制,收放的对比,线条的松动等方面,还有待我一一去研究和解决。忝列获奖,于我等青年作者来说更是一种压力和动力。转而一想,也正可借此机会呈诸各位师友方家教正,变压力为动力,不正是一种难得的机缘?(彭双龙/辛卯十月于深圳)

冯宝麟

“法古求变,创新能典”是我的艺术追求。法古者易泥古而不化,创新者易猎奇而忘典,故艺术家颐养出正确的艺术观,是选择正确艺术道路的基础。

如今,很多人痴迷于跟风逐潮、炫奇弄巧,我则选择了“古典小篆”这条幽静的小路踽踽而行,这条路上略嫌孤寂,但恰好可以静下心来深入传统、坦呈本性。而强调篆书特有的古典气息和文化意蕴,赋予它以新的生命活力则是我的创作理想。徐明春我喜欢刻印,喜欢刀石耕耘的历久弥长。字在印中,袭古抒情,置身于此我能得到一种自修,一种聒噪世界里的片刻安宁。感谢评委老师,感谢和黔南师友在一起的日日夜夜,感谢生活在家乡柳州父母的辛勤养育。

李文宝

2011年是中国刻字艺术发展的重要一年,本年度正值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研究会成立20周年,刻字艺术被书法界最具影响力的全国展所接纳,这将是中国刻字史上的重要之年。而我有幸在本次国展中获奖。我

在创作上,旨在打破只在一块木板上创作的单一形式。而这次是我借鉴了书法的四条屏形式,在废旧的四条木方上创作,本着低碳环保的理念,赋予废旧房梁木板以新的生机,让废旧木板会说话,变成广大群众的精神食粮。而我成绩的取得要感谢多年来曾经支持帮助我的老师和朋友,感谢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的领导历经2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刻字艺术纳入了国展的行列,也感谢本次大展评委会给了我这次获奖的机会,我将继续努力为中国刻字艺术添砖加瓦。

黛有松风书洛伊,笔腴千成自情真。能够在全国十届国展(上海展区)以隶书作品入展和广西展区以行书获奖,作为河南省书协隶书创作委员的我,真是欣喜叠至。止观二十年来中书协会员的创作历程和职业注册会计师特有的治事态度,惟有坚守“品鉴人生书途,沉著矜持大道”。对于此次获奖入展的心得和多年感悟,展转良多,拙言如下,盼对参展竞技的书友有些许帮助:

1.根基传统,确定主线。结合自己的性情,揣摩古人情致,如汲水探井,目无他转,钻之弥深,甘泉乃出。近年来,虽书风多变,而我紧扣苏体行书,做为主攻方向,研精做细。这次获奖也证明了“惟精惟一”是入展获奖的不二法门。2.全面构思,把握当下。国展是现代书法审美情趣的方向标,必须把握好两个方面,一头继承传统,一头抓牢当下。展览作品必须考虑时代精神气息,在书写内容,形制,章法,颜色等方面要全面构思。这样的作品才会在“尚式”的国展中突出出来。3.自然书写,流露真情。不计工拙,率尔操笔,技法上或许有不够完美之处,但其中透露出的天真烂漫的趣味,以及无意于佳乃佳的书写状况反而最感人,也最能打动评委。

蔡礼礼 伴着园林里笛韵悠扬,歌声婉转之伶俐,法度者,在此情境下以素笺简牍为书,妙趣层生。而近似“女红”的小楷,细密工致又逸气萧散,与江南之清虚优美性情相融。开卷收卷间,阅尽舒卷烟云,胜却人间无数。文以载道,书可养性,能在秀雅的江南,“爱女红”,“写小楷”,与此惺惺相惜,何尝不是一种缘分?故,放缓脚步,立晋人之风姿、唐人之法度为懿德,让传统在情趣中愈久弥新。然后默默低头赶路,带着精卫填海的信仰,让心行随高调的墨韵入耳聆听。再以一种高瞻远瞩、雄视古今的审美姿态,追求字外修养取意,字内修养取法的人文理想,默默谱写进今人清逸雅趣的“小楷女红”中。坚持不计功利地走下去,像几千年前那些粗粝身影行走后留下的大地,天宽地宽。

感谢十届国展,感谢中国书协评委对我的厚爱。这场书法盛会使我受益颇多,感慨颇许。获此殊荣,是对我努力付出的肯定,这势必会成为我书法生涯新征程的开始,鼓励、督促我继续在书法的道路上执着下去。衷心感谢你们!

陈国鸿

十届国展,可谓书坛盛事,世人瞩目。对于结果可谓几多欢喜几多愁。我作为一个五十而知天命酷爱书法之人,仍然战斗在全国展的“竞技场”上,和许多作者一样也经历过多次的喜悦和失落。算算中国书协主办的各种展览也入展过数十次之多,许多人说,可以了,好多人一次也入不上,你入了那么多次成绩已经很不错了,该歇歇啦。但我没有歇着,我觉得获奖入展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想通过全国展这一“竞技场”,让我始终保持一种竞技状态,了解书坛的最新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获奖入展名单公布后,我被列入获奖名单中,消息传来,祝贺之声、祝贺短信收到了不少,也着实让我兴奋了一下,但我很快就平静下来,该干嘛照干嘛。因为,我深知自己的水平,也知道搞书法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并不多,套用邱振中先生的话:“书法是基础训练周期最长,成才率极低的领域”。因此,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我还有多东西要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说一定要谈获奖感言,我简单总结三点:一是参加国展心态要平和,任何人的成功决不是一蹴而就,要想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我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二是对传统要做深入的研究学习,要挖掘精髓。古人云:“入之愈深,其境愈奇”我认为对传统挖掘的深度,直接决定了你作品的高度。三是要升华好提炼传统,发现其中的某种光芒,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并为我所用,这也就是我们讲的书法创作。刘熙载在《艺概》中说;“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不工者,极也”。书法写规矩容易,写活难。这就好比人生,太简单、太顺了,没故事可写,苦涩点、坎坷点反而令人关注。命运的坎坷是一本启迪人生的好书,书法也是这个道理,这就需要我们在创作中用最大热情去投入,用最有效手段去表现,从而让观众用心去欣赏真正的书法之美。

刘银鹏

在第十届国展中,得评委老师抬爱,获得“篆刻最高奖”殊荣,实为不易。几多兴奋,几多沉静,几多自省:余习书治印二十余载,立足传统,熔古铸今,精心锤炼,孜孜以求。崇尚“字为心画”、“印从书出”之旨,追求精工典雅、风神流美之致。在今后的创作中,更当不断探索创新,完善自我,追求儒家的“中正平和”之风与道家的“超逸旷远”之韵,以“工”为艺术表现形式,以“雅”为最高审美目的,实现自己的创作理想„„

江寿男 一般来说,对于行书,驾驭案头尺牍、信札、手卷类较为称心,经营六尺条幅则不易。因六尺大开张既要顾盼行笔之清劲,又要阐发整体之精神;既要规避轻薄、浮滑之流弊和故作姿态之嫌,又要给人以或古淡平和或昂扬郁拔之感,掣肘因素当比前者多一些。宋人尚意所表现出来的韵致以及明清诸家作品的磅礴都是我思考与借鉴的“因子”。窃以为,欲以强调悟性,不计较所谓“法”的束缚,而以率真浪漫,直抒胸臆为旨趣,除传统笔墨功夫外,诸如“虚无”“空灵”“中和”等禅宗元素,也许可以作为书家体验玄妙佳境的旁引内容。故于创作,贵在有无相顾,虚实牵联,进而便是关乎道与技之间的融通和顿悟。

我常以坚静孤寂为舟,空远情性为楫,而渊源古法则为承载之湖水,苦于此道,空于此道,乐于此道。

荆德杰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获奖了,高兴之余也为自己多年来的努力被肯定认可而感到欣慰,从小受父辈的影响,喜欢上了这黑白艺术,把书法作为自己一辈子的追求,大学选择了书法专业,诸教授对书法的见解和对书法的诠释影响了我,在他们的引导下我的书法之路可谓走的顺利。此次国展作品,也是在很自然的状态中完成的。平时的案头多摆放孙过庭的书谱,于书谱中求其韵致灵动,又上追二王手札,苏、米、黄诸家也多有涉猎。因工作之需,平时多给学生临写颜真卿,后又在此中加入了颜的厚重与沉稳,找到了一些切入点,便以此为基调书写了多张信札式风格的小品,组建成篇,内容参以董其昌先生的论书句,于是一幅充满魏晋书卷气息的作品完成了。吾心惬也。

高昂

被称为“书坛奥林匹克”的全国书法篆刻展,四年一届,至今已经举办十届,令书坛瞩目。得知自己在这次展览中获得最高奖,实属幸运,真的不敢相信,我能在几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走到最后......获奖对于我来说,是一生的奢望。获奖后,深感真是有种“范进中举”的感觉,几天过后的平静,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以后的路该如何走?该怎样再提高自己,达到更高更深的境界?如何借鉴、吸收与摒弃......我很清醒,获奖并不能说明自己的水平高人一筹,仅仅只是这次的作品有可人之处、可取之处罢了。获奖只是能给自己积累些点滴经验,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学书方向而已。不知不觉,我已迈进“而立之年”。回顾自己的学书道路,也有十来年的光景。“十年磨剑”,不论寒来暑往,每天坚持临习、笔耕不辍,总有股“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毅力,其中的经历有苦有甜,有喜有忧。“书法要有所成,必先精通一家,然后融合百家之长,为己所用。”我深谙此理。我学书初涉唐楷、魏碑,为后来的创作打下基础。前些年我一直把行草书作为我创作的重点,虽然当时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划来划去,弄了几年,总是感觉进步缓慢,线条单

一、不耐看,只是学到了一些表皮的东西,因为深知那些东西毕竟走不远。后来在我老师的指引下,这两年把创作方向转向了篆书。清傅山曾言:“若不习篆隶,楷行书纵写到妙处,终是俗格。”篆书是“五体之宗”,学篆书可以锤炼线条,能使作品线条更厚重、更耐看、更有分量。我学篆书从清人邓石如入手,兼习吴大澂,继而向上追索研习石鼓文、金文。近几年我在篆书上下了很多苦功夫,强迫自己要耐得住寂寞,在故纸堆里左翻右找、东捡西查,把古人最经典的篆法和笔法烂熟于心。在创作每一幅作品时,先定形式、打草稿,反复推敲字法和篆法,尽量使作品中的每一行、每一块都做到协调、统一。在书写当中重在表现“笔意”和“书写性”,无论是大字还是小字,笔画粗细变化尽管不大,也尽力去表现凝重苍茫、朴茂浑厚之美,兼容铸刻之“金石气”、书写之“儒雅气”,使作品中既保留古典韵致,又得充满现代旋律。因为深知自己还很年轻,还很不成熟,尽管做的不好,不全面,但是也要往这个方向上去努力。这次十届国展获奖的作品即是一幅用朱砂颜色所作的篆书条幅。让我永不止步,去跋涉、去探索、去思考、去追寻......感恩书法!感谢老师!

篇2:十届国展部分获奖作者创作感言

赵莉(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6年08(上)】

得知自己的论文被《戏剧之家》评为一等奖,很惊喜。《戏剧之家》是全国仅存的几家戏剧专业杂志。该杂志广泛刊载音乐、舞蹈、绘画和戏剧息息相关的文学领域论文,突破了狭义戏剧概念的藩篱,为广大撰稿者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在戏剧专业杂志行业有目共睹。

论文《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与美国南方本土性文化研究》是本人所主持的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项目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戏剧之家》能刊登拙作并且评为一等奖,对我而言,不仅是鼓励,更是我今后对田纳西戏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我将会更加努力,进一步提高自己戏剧理论知识,争取在戏剧研究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整个稿件发表过程中,贵刊的编辑态度严谨,工作细心,对稿件的内容、校对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显示了贵刊对稿件质量的重视。贵刊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以奖励优秀论文、提高刊物质量为核心,使每一位作者受到了激励,同时也对提高刊物的论文质量大有裨益。在以后的教学科研中,《戏剧之家》将会是我与同行们进行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再一次感谢杂志编辑,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感谢“华师科技园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相信,在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的指导下,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戏剧之家》杂志会越办越好!

二等奖:《古典戏曲叙事节奏理论管窥》

刘二永(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2016年08(上)】

首先,非常感谢贵刊设置论文评选这一活动,也真诚地感谢评委组对敝文的肯定。毫不夸张地说,这一荣誉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非凡。我现在是一名博士二年级的学生,在过去的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读书,进入二年级后才开始尝试写作学术论文,所写几篇文章虽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应,但这是读博士以来第一次文章获奖,这对我这个刚走上学术之路的新人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将鞭策我日后更加努力、踏实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鄙人的博士毕业论文拟对中国古典剧论中的叙事理论进行研究,《古典戏曲叙事节奏理论管窥》是论文中的一小节,“叙事节奏”主要是指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节奏是故事情节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对戏曲故事主题的表达以及场上的表演效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典剧论中,剧论家们不仅对其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还从整体与局部两方面对叙事过程中的节奏问题予以实践指导。故而,对古典剧论中的叙事节奏理论的挖掘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古典戏曲理论宝库,同时对当今的戏曲创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贵刊作为全国戏剧学领域的专业期刊,专家组能对敝文予以认可,我想与文中所论古代剧论家们在此问题上的真知灼见也不无关系。同时,这一肯定也增强了我博士毕业论文写作的信心,激励我将努力在这一课题上继续深入地挖掘、研究下去。

在感激之余,也希望日后能为贵刊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文章,同时祝愿贵刊越办越好!

二等奖:《相见时难别亦难——梅兰芳访美演出的戏剧、文化交流反思》

邹荣学(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系)

【2016年07(上)】

拙作《相见时难别亦难——梅兰芳访美演出的戏剧、文化交流反思》获贵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7月)评比二等奖。喜悦之余,谈谈自己的感想。

进行中外戏剧交流是戏剧创作、研究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视角,通过交流、学习可以使中外戏剧达到互进、共赢的目的。与此同时,中外戏剧交流也是容易被研究者、创作者忽视的问题。梅兰芳先生在演艺生涯的鼎盛时期对美国的演出访问以一种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中美两国戏剧、文化的深入沟通。“百闻不如一见”,亲身感受了梅兰芳艺术的美国观众在惊叹之余越来越注重审视自身的戏剧文化,而梅兰芳剧组通过赴美演出也达到了反观自身、恭省自察的效果。

《戏剧之家》的办刊理念越来越趋于稳健、成熟、包容且富于远见,在当前略显浮躁的学术、文化环境下能不断地革旧布新、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实属不易,它凝聚了《戏剧之家》人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承载了诸多戏剧人共同的梦想。以严谨而又包容的态度接纳作者、以公正的评奖机制激励研究、以责任感与使命感协助推出剧本新作,《戏剧之家》功不可没!

祝《戏剧之家》越办越精彩,不断扮靓文艺出版的大舞台!

二等奖:《厨房水槽间的理想与幻灭:浅析阿诺德·韦斯克三部曲中的创伤书写》

冯鹤(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6年07(下)】

我是大连外国语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西方戏剧。得知我的《厨房水槽间的理想与幻灭:浅析阿诺德·韦斯克三部曲中的创伤书写》一文获奖的消息,内心又惊又喜。首先我要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让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文章和见解,我最初了解戏剧之家是通过中国知网,当我拜读了戏剧之家杂志社的学术文章后,真心感叹其治学之严谨、内容之丰富、以及内涵之深刻,其中不乏对西方戏剧和中国戏剧的深入探讨与解读,使我如醍醐灌顶。此外我要感谢华师科技学术论文园杯评选活动,获得二等奖让我深受鼓舞,以后我要更加努力钻研戏剧作品,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

我热爱戏剧,戏剧是文本与舞台结合的产物,它具有独特的生命力。通过人物话语和戏剧冲突,我能够品悟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风骨,不断地获取精神食粮。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生活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能够静下心来品读作品并写出心得和感悟是充满幸福感的过程。我的这篇关于威斯克三部曲的文章,是我在细细研究人物性格、到国图访学查阅许多文献基础上完成的。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它的每个细节都是作者精心的布局,如韦斯克三部曲中诸多细节都蕴含了深刻的政治隐喻。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明白了文学亦具有学理性的道理,文学批评不同于简单的读后感,深入挖掘本质是“读透”作者本意以及作品深远现实意义的必经之路。

最后,再次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给予我这个殊荣,也预祝这个注重学术公平和公正的刊物能够吸纳更多的优秀文章,弘扬更多的文化经典,震撼更多的平凡心灵!

二等奖:《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内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研究》

周梵(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2016年07(上)】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由《戏剧之家》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论文二等奖。“华师科技园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举办,是对我们专业学术研究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一种鼓励与促进。获奖激动之余,需要感谢的是《戏剧之家》杂志社为我们广大学子以及学术专家提供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以及《戏剧之家》杂志社工作人员、审稿编辑们的辛勤工作。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导师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吴匀教授。谢谢您对我学术上的谆谆教导,生活上的点滴关心。

此次获奖论文为《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内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研究》。2020年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有小康特质审美的电影出现。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决定了人民越来越强烈的精神文化的需要。坚持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的创作是时代的需求更是历史的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已不可能和商业属性分离。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既要做到有思想也要有关注。我的论文以此为立足点,探究小康社会背景下现实主义国产华语电影的发展。望能给依旧坚持现实题材电影创作者们些许启示与帮助。

三等奖:《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梁媛(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2016年07(下)】

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对笔者的信任,授予笔者文章《从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优秀学术论文的称号并给予三等奖的奖励。《戏剧之家》评审严格,给予莘莘学子广大的平台展现各自的学术能力,很荣幸有机会成为这样高水平评选活动中的一员。文章主要从德国电影《大都会》出发,通过对电影文本和镜头的分析,粗略探讨这部电影和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一些个人想法。笔者先对该学派做一个简短的背景介绍。西方马克思主义大都来自于发达的“西欧”,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中欧性”有地理上的差异,是“地缘政治”的产物。西方马克思发轫于二十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有卢卡奇、萨特、阿尔都塞、葛兰西和马尔库塞等。一站、二站之后,对资本主义本身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双重幻灭”,使这批知识分子在批判资本主义和批判“僵化”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双重要求下提出了不同方向的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基督教马克思主义等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莫里斯梅洛庞帝在《辩证法的历程》中提出采用“西方马克思”来形容这个庞杂的队伍。笔者通过对《大都会》电影的解析,从中探讨西马代表人物马尔都塞《单向度的人》所诠释的人之“单向度”性。

在这里要再次感谢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这次选拔活动,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提供竞选之机会,感谢编辑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谢谢!

三等奖:《王家卫电影中的导演叙事与叙事“时间”》

赵子文(昆明乔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16年07(下)】

我很荣幸获得论文评审三等奖,并在此表达我们对活动主办方的感激之情。首先,我很感谢主办方为高质量的论文设立的评审奖励制度。对于我们艺术工作者说,这是对我们在专业学习上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们学习上的一种激励和鼓舞,使我们在专业上不断地更新知识,扩展知识视野。另外,我还要感谢培育我的老师及一起拼搏的同事们,特别是云南艺术学院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因为有了你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今天的收获。此时此刻我心里感慨万千。这次评选在给从事在创作一线上的同事们提供了表演的舞台,我们不辜负院领导的期望,我们为了祖国文艺事业的更加辉煌,为了我们肩上那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我相信我们会做的更好。

此前我从未因学术论文而获得过奖励。当然,我不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个人通过努力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获得了名利,并利用名利去进一步推动理想的实现,这是一种激励机制。其次,我很高兴。在信息不对称的世界里,每个参与竞争的人都要努力发射表明自己类型的信号。如果一个人可以少花费点精力去博取名声作为类型信号时,当然可以用更多精力去做事了。我想此时此刻,没有什么比获此殊荣更能表明一个从业者的成绩了。当然,在世俗的体制下,我仍然需要通过其他信号来表明自己的类型。中国的电影发展还有很长的路,需要很多青年人为之奋斗,这些青年人仍然需要发射信号。我们希望有更多类似的奖项可以公平地提供给青年人,作为他们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的数据统计。

三等奖:《探究影响竹笛音色的因素》

王展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与体育系)

【2016年07(上)】

篇3:十届国展部分获奖作者创作感言

龚德全(贵州民族大学)

从艺术审美的视角观照民族民间戏剧,是我近几年的学术旨趣之一。此一学术理路,既表达了我对民间戏剧在当下生存境遇的一种关切,更深蕴着我对传统戏剧观念的诸多反思。长期以来,受传统戏曲艺术审美思维的影响与掣肘,我们习惯或倾向于将表演艺术的精致、 华丽、圆熟作为艺术审美的标准,而以此为审美参照的结果,必然会粗暴地将民族民间戏剧艺术归入粗糙、幼稚之列,甚至会将其界定为毫无艺术性可言。

其实,如果跳出既往的艺术审美模式,我们会发现: 与传统戏曲相比,民族民间戏剧的审美特征彰显沿循着一种比较独特的路径。由于此种艺术形式深深融入于本民族的生活之中,与本民族、本地域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民族性格等要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因而其审美特征亦是通过这些要素的烘托而得以彰显。 惟有真正懂得了艺术与生活交融、互渗之关系,才能深刻领会少数民族地区“无戏无年”的真正涵义,才能真正认可少数民族戏剧所具有的自主、独立的艺术价值。 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目前仍然有相当部分学者难以接受观赏性戏剧以外的民族民间戏剧,此种观念所造成的一个不良后果是:导致了众多民族民间戏剧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长期处于自然、封闭、缓慢的发展状态中。看来,观念的改变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拙文能够得到诸位评审专家的认可,深感荣幸,真心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于我,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对我学术旨趣与研究路径的一次肯定。

二等奖:《“文化改制”后的戏剧院团路向何方?》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非常感谢《戏剧之家》杂志举办的“华师科技园杯” 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对于学者而言,这是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机会,是对所有获奖学者专业水平的肯定与鼓励,可以让我们在专业学习上不断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

拙作《“文化改制”后的戏剧院团路向何方?》能够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并荣获二等奖,本人实感荣幸。 近年来,戏剧院团的转企改制问题在文艺界引发较大争议。目前,虽然全国戏剧院团转企改制的阶段性任务已初步完成,但戏剧院团并没有走出困境,戏剧发展仍旧困难重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戏剧院团今后的路该如何走?戏剧该如何重振旗鼓,迎接挑战?研究与解决这些问题是所有戏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对戏剧院团改制现状的分析和对现有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讨, 试图抛砖引玉,引发戏剧研究者与戏剧经营管理者对上述问题的深入探讨。

二等奖:《武乡县南神山庙会音乐活动调查与思考》

杨丽琴(晋中学院)

我的论文《武乡县南神山庙会音乐活动调查与思考》 能在贵刊“华师科技园杯”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如此殊荣,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真诚地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以及各位论文评审专家对本人文章的肯定与奖励。在论文调查期间,我得到了武乡县宗教局、南神山普济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亦表示深深的谢意。这次获奖不仅激励了我从事学术研究的信心与勇气,同时也为更多追求学术的学者提供了平台。戏剧之家杂志社严谨认真的办刊态度、开放公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定会受到更多作者的肯定和支持,祝愿贵刊越办越好!

三等奖:《编导教学中古典戏曲名剧改编的个案研究——论〈牡丹亭〉当代三个主要改编本的文本改编》

邹荣学(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拙作《编导教学中古典戏曲名剧改编的个案研究—— 论〈牡丹亭〉当代三个主要改编本的文本改编》获《戏剧之家》杂志2015年07(上)全国优秀学术论文评比三等奖,本人于欣喜之余,颇多感想。

古典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典戏曲名剧更是瑰宝中的奇珍。当前,时代文化的深层衍生、发展离不开对古典戏曲等传统文化的深研、阐释与发扬。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古典戏曲名剧改编的教学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艺术总要不断地向前发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艺术的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艺术的发展又一定是深根于民族文化的厚土之中的、不断吸纳时代新文化的养分。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要相互结合起来。如何及时地对创作实践的成果进行适当的理论概括,是一个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拙作主要从文本改编上总结了《牡丹亭》的三个改编本的改编方式、成果,实际上还可以从新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总结,对创作、改编成果进行理论总结是重要而迫切的。

古典名剧的编导教学既要深研作品本身,又要钻研教学之法。如何更多地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来进行戏曲编导课的教学实践研究,这是本论文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教学、科研的实践中,我期待着能与专家、老师们进行更多的交流,以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与教学水平。

篇4:十届国展部分获奖作者创作感言

鲍静旗(湖南师范大学)

非常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和评审委员对本人论文的肯定,接到获奖证书时我倍感惊喜,这个奖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对我前期学术研究成果的肯定与鼓励,更坚定了我继续进行学术研究的信心。

一直以来,本人就对女性主义的相关文化理论很感兴趣。写作这篇论文,于我而言,是一个无比愉悦的过程,在这两位女性的身上,我看到了不平等的传统社会,看到了她们生命中的挣扎与痛苦,也看到了她们的勇敢与坚强。她们不再单纯是剧作者虚构的女性形象,反观现实社会,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卡捷琳娜和周繁漪,因此,这两个形象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现实启发意义。希望我的研究能引起更多朋友的共鸣,给予更多女性朋友追求自由生活的勇气。

再次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能提供这样一个优质的学术平台,让我初浅的学术观点得以充分表达,最后,真诚地祝愿《戏剧之家》越办越好,传播更多更好的文化思想,鼓舞人心,启发心智。

二等奖:《吴兰征〈绛蘅秋〉戏曲的特点探析》

李梓阡(安徽大学)

我是安徽大学戏剧影视学专业的一名研究生,本着对戏剧的热爱,在课余时间喜欢将自己对中国戏曲文本和西方戏剧影视作品的观点想法写成文字,也希望能多和学者朋友进行交流。我每月订阅《戏剧之家》杂志,来自五湖四海的戏剧学者在这里各抒己见,每篇文章都有独到之处,而且经常举办优秀文章的评选活动,足见《戏剧之家》严谨认真、追求卓越的学术态度。很幸运,第一次发稿就正确地选择了《戏剧之家》,让我有了一个好的平台去发表自己满意的作品。

几天前深感意外,不仅收到了一本当月的杂志,更令人惊喜的是那红得耀眼的荣誉证书。这次获奖不仅是杂志社对我个人水平的肯定,更是一种特别的精神鼓励,如同深秋的暖阳,无声却温暖。我深知自己的文章还有很多偏颇之处,望今后自己在学术道路上能够精益求精,写出更好的文章发表于《戏剧之家》。

二等奖:《李渔白话短篇小说中的“忠孝节义”观》

李燕(江苏师范大学)

此次获奖,是一份意外的惊喜;读到专家对论文的肯定,心里很是感动。

写这篇论文非常偶然。某日无意间在图书馆看到李渔的《无声戏》,一整天都沉浸其中。此后,又找来李渔其他的白话短篇小说阅读。文章读完,深感其中“寓教于乐”的风格很鲜明。一开始想从劝惩和喜剧的艺术形式着笔,后来发现从这个角度切入的论文比较多,因此想另选一个有新意的角度。通过阅读感悟,李渔作品中的“忠孝节义”思想比较有意思,所以最后确定此选题。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作品的解读不尽相同,把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之后以规范化学术化的语言诉诸笔端,论文会更有生机。十分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感谢专家言辞恳切的勉励,愿《戏剧之家》杂志越办越好。

三等奖:《扬克的认同与异化——〈毛猿〉的心理分析批评》

朱翠云、屈彩娥(延安大学)

听闻拙作获奖,十分高兴也十分激动。首先,十分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的编辑和评委们给我的这份殊荣。作为文艺批评界的稚子,能得到专家们对我的认可,让我在文艺批评这条道路上又增添了一份信心。

拙作将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运用到对戏剧文本的解读中来,希望能加深对《毛猿》的理解。同时,促进中美戏剧的相互借鉴、博采众长也是英美文学学者的责任。坚持学术思想和理念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中难能可贵,而此次活动的举办激发了广大文艺学者们潜心钻研的决心,提升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让更多学者参与到文艺批评中来。最后,再次感谢《戏剧之家》,相信贵刊一定能越办越好!

三等奖:《话语场域视角下现代文学电影改编的意义生成》

孙媛、庄君(辽宁师范大学)

非常感谢贵刊的认可,为我们下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带来了继续深入探索学术之路的信心和鼓励。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现代文学影视改编的价值研究与重构”的阶段性成果,旨在探索时代话语场域中现代文学电影改编的意义生成与价值建构。回顾现代文学电影改编的发展之路,为现代文学生产与再生产的文化场域提供了从思维观念到艺术形态的多重资源,不同话语场域下的现代文学电影改编成为折射社会和时代的镜子。

最后,再次感谢湖北省文联和湖北省剧协,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你们搭建的高质量学术交流互动平台为学术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等奖:《〈西班牙狂想曲〉演奏研究》

明明(江汉大学)

得知拙作获奖,本人深感荣幸和喜悦。非常感谢贵刊和各位专家评审对本人文章的肯定与鼓励。

篇5:十届国展部分获奖作者创作感言

张强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

近日, 从《戏剧之家》编辑部得知, 本人的论文《从文字到影像的历史图景——由聊斋题材电影〈席方平〉改编谈起》在“华师科技园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 对此, 我深感荣幸。这不仅体现出了各位评审专家对拙作的肯定和厚爱, 而且, 还表明了《戏剧之家》杂志社对论文品质的高度重视, 对办刊质量的精益求精。

这篇论文的写作一方面源于立项课题研究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近年来我对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现象观察与思考的一个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文化产业在新世纪的迅速崛起, 我国影视剧创作日益繁荣, 在相关政策制定、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文学创作和影视剧创作关系密切, 两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文学作品的影视化近年来使不少优秀影视剧作品在观众中产生很大反响, 引发了一系列文化现象。对这些作品和现象的研究, 学界已涌现出不少论文专著, 但研究的深度、广度与实际状况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不断关注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我的论文选题即在这一背景和意图下展开。这只是我此项研究的开始, 任重而道远, 但我愿意继续深入下去, 更何况还有《戏剧之家》杂志这样优秀平台的大力支持。

一篇论文的刊发和获奖, 凝聚着编辑、评委、赞助者等许多人的心血、智慧和力量。借此机会, 我由衷感谢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戏剧家协会, 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感谢“华师科技园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没有你们的肯定、支持和鼓励, 也就没有拙作的面世和这项殊荣。最后, 祝《戏剧之家》杂志越办越好, 成为所有戏剧人和研究者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等奖:《淄博五音戏文化底蕴探析》

毕经商 (广西艺术学院)

《淄博五音戏文化底蕴探析》这篇文章, 主要探究了淄博的地方戏曲五音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从儒家文化、乡村文化、聊斋蒲文化这三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我希望能通过本文, 使五音戏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也希望能够对五音戏以后的文化分析、传承保护等方面有所帮助, 同时也想通过本文向那些活跃在五音戏戏曲表演领域的专业艺术家、民间艺术家们致敬。

此次能够获奖, 是贵刊对这篇学术论文的认可, 我感到非常荣幸, 也是对我论文写作的一次极大鼓励。最后, 衷心地感谢各位专家的评审, 感谢杂志社给予我的这次机会, 感谢看到过这篇文章的所有读者。

二等奖:《回族花儿剧〈曼苏尔〉刍议》

王宇琪 (江苏师范大学)

在《戏剧之家》2016年4 (上) 中, 我发表的论文《回族花儿剧〈曼苏尔〉刍议》获得了二等奖。接到杂志社打来的电话, 我十分开心, 深感荣幸。这篇论文发表在我大学毕业之际, 为大学生活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也增强了我的信心, 《回族花儿剧〈曼苏尔〉刍议》的发表与获奖, 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首先, 我要感谢《戏剧之家》杂志社评奖委员会对本论文的肯定, 这是对我研究的激励和鼓舞。民族戏剧是中国文学史浓墨重彩的篇章, 回族花儿剧作为一种新兴戏剧, 受到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对于花儿剧的研究, 也是对西北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研究, 对构建涵括各个民族的“中华文学史”有所裨益。我知道自己现阶段的能力有限, 也希望未来能在民族戏剧中做出更优秀、更有深度的研究。

其次, 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刘嘉伟老师。谢谢老师在百忙之中推荐相关论文与书目, 在写作瓶颈期给我好的建议, 指导研究方向, 并在论文完成后, 数次帮我修改论文。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 这篇论文才能顺利完成。

最后, 衷心地祝愿《戏剧之家》杂志可以越办越好!

三等奖:《从“蝴蝶之死”中审视东方主义者的胜与败——以巧巧桑和伽里玛之死为例》

裴菱璐 (上海财经大学)

很荣幸自己的论文能够成为贵社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名单的一员。当我接到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时, 感受到贵社对于作者的尊重、负责和热情, 也感受到贵社对学术的严谨、对文章的质量要求。作为一名作者, 我之所以发出这些感慨就是因为自己是贵社的受益者。

拙作《从“蝴蝶之死”中审视东方主义者的胜与败——以巧巧桑和伽里玛之死为例》是本人学习期间的读书摘记。当我读到这本小说时, 对于故事中“东方主义”的概念有了重新的认识, 联系当前社会, 认识到“东方主义”这个名词不再仅仅是文化上的错位, 更是一种意识形态、种族发展的问题, 这引起了我极大的研究兴趣, 在经过查阅资料和老师的帮助下, 完成了这篇文章。自己深知水平和知识有限, 但是《戏剧之家》杂志给了我一次机会, 在我投稿后的第三天, 贵社的编辑即告知我的文章被录用, 并对文章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十届国展部分获奖作者创作感言】相关文章:

国展观后感04-13

策略部分05-24

民法部分04-12

部分05-19

笔试部分05-28

开放部分04-30

机电部分05-10

公共部分05-28

部分教材06-18

部分高校07-01

上一篇:邮寄辞职信下一篇:在管理评审会议上的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