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情况

2024-06-02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情况(共8篇)

篇1: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情况

文章标题:社区志愿服务情况

一、社区志愿服务概念的提出

2001年胡锦涛同志视察杭州下城区社区时指出“社区重在建设两支队伍,即一支社区者队伍,一支社区志愿者队伍”。2005年10月27日国家民政部等10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服务的意见》,指出要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居民提供服务为宗旨,以弘扬志愿精神、提高居民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社区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努力把社会上、社区里有爱心的单位和人员动员起来,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让一切爱心充分展示,让一切善举竞相推出,以造福于社区,造福于群众,切实为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按照区委确定的推进城乡统筹,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重大战略部署,团区委认为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我区广大青年大有可为。今年3月初,团区委对我区10个镇(街)33个社区,就服务党政中心、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建设我区志愿服务特色之路等问题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过去团区委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区内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一些志愿服务活动,给各镇(街)党政及群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普遍反映希望能将这些志愿服务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做下去,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于是,我们开始着手思考探索我区特色化的志愿服务之路。

二、温江区志愿服务的现状简介

我区现有注册志愿者2.73万名,其中,高校学生注册志愿者2.44万名,公务员注册志愿者0.06万名,其他注册志愿者0.23万名。现拥有志愿服务组织7个,其中,区内各高校志愿者协会6个,温江区志愿者协会1个(设在团区委)。拥有爱心助教、老年康乐、助残、税法宣传、环保等志愿服务队84支,其中包含6支驻温高校志愿服务总队。共青团成都市温江区委和各驻温高校团委是这些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机构。

(一)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建设

以温江区志愿服务中心为龙头,以标准化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作为我区志愿服务网络建设的重点,以高校志愿服务队建设为重要组成部分,力争在2008年7月前实现“温江区社区志愿服务中心1个——社区志愿服务站10个——社区志愿服务队若干支”网络。

(二)志愿服务中心建设

与区教育局联合组建温江区志愿服务中心,立足“有专兼职人员,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有一支长期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长期的志愿活动,有固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项目”等“六有”标准,建设我区志愿服务中心。通过以下几方面的逐步完善我区志愿服务体系:

1、对区内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对区内志愿者进行统计和日常管理;

2、制定系统的志愿服务计划,组织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3、服务我区中心(如海峡两岸博览会),有针对性地招募专业志愿者,并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4、在每年12月5日(志愿者日)对我区志愿者服务进行考核,对优秀志愿者上报表彰;

5、对接志愿者,提供咨询、培训及帮扶助困服务。

6、争取承接市上及省上志愿服务项目。

7、联合区教育局、区关工委,结合学校教育,整合区内退休优秀教师、大学生志愿者资源,推进教育进社区。

(三)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

结合上述“六有”标准进行社区志愿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全区拟在今年7月前标准化建设社区志愿服务站10个,2年内逐步推广到全区范围。立足社区资源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大学生西部计划”大学生助理等人才资源,依托区内6所高校广大的中国注册志愿者(以下简称志愿者)队伍,团区委整合高校志愿者资源,谐调分配到10个社区,与社区共建社区志愿服务站。

(四)志愿服务队建设

我区现有志愿服务队84支,分为社区志愿服务队和专业志愿服务队。目前活跃在社区参加助教、助老、助残、宣传、环保等志愿服务队有60余支;按照我区各部门需求如地税、国税局、区工会、区人防办等参与税法、工会法、国防法宣传与咨询的志愿者队伍约有20余支。随着志愿服务站建设的不断完善、社区居民生产生活中志愿服务需求的增多和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志愿服务队伍也将不断扩大。我们强化“规范化、人性化”建设理念,立足社区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健全各项志愿服务制度,规范志愿者服务行为,科学评估志愿服务质量,并通过组织“志愿者沙龙”等活动,在各志愿服务队中形成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文化,凝聚志愿者,为志愿服务队提供相互学习、交流、互励的平台,从而进一步增强志愿服务队的自身建设。

(五)社会零散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和规范

我区部分志愿者以个人身份,利用个人特长和休息时间,从事志愿服务活动。针对这部分志愿者,团区委主动联系,建议其加入志愿服务队,参与他们感兴趣的志愿服务项目;对坚持以个人身份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普通志愿者,团区委将主动送去志

愿服务培训资料,以保证我区所有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化和志愿服务质量。

三、我区志愿服务的总体特点

1、围绕党政中心开展的志愿服务

在构建和谐社区,党政中心关心着社区居民民计民生的大事,给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我区许多社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社区拆迁等中心。广大志愿服务队,通过协助宣传、协助做等形式主动参与。

2、围绕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开展志愿服务

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中的空巢老人、残疾人、两劳人员子女以及青少年学生是志愿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广大志愿者通过助老、助教、助学、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等形式开展志愿服务。

3、围绕学生专业特长开展志愿服务

“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是志愿者学生的愿望,也是的需要。在开展志愿活动过程中,各社区有针对性的建立专门化的志愿服务队,如中医药大学中老年健康志愿服务队、西南财大的法律咨询志愿服务队、四川教育学院的爱心助教志愿服务队等,在服务中检验知识和能力,在服务中完善知识结构增加能力。

4、围绕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志愿服务

针对学校的贫困学生、社区弱势人群的家庭等公益活动中,团区委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争取省市栋梁工程、希望工程等专项资金10万余元,将对2008年度30名温江籍贫困优秀学生升学予以支助,并争取到4个免费就读广州某私立学校名额,该校每月还将对学生进行定额生活补贴;在各种大型活动和体育赛会中,团区委与驻温高校团委积极协调有意向的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处处都闪现着青年志愿者亮丽的身影。而且,团区委重视与驻温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区校共建”活动,注重宣扬我区特色大学生文化的传播与融合,联合区文广局与驻温高校在每个周六推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惠民文化大看台——“五月风”大学生系列文化广场活动。活动中除了精彩的专场文艺演出外,各高校还组织了以弘扬志愿精神宣传、环保宣传、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市民养生保健等为内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才艺展示活动。团区委还组织了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志愿者参与我区部分社会人文课题的调研活动,现已开展了10项调研活动。

5、围绕社会精神文明风尚的引领开展志愿服务

针对我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许多社区居民由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社区居民对都市文明、休闲生活方式等产生许多需求,结合社区特点,志愿者服务积极开展了如教跳广场集体舞、学打太极拳等康乐志愿服务、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等环保志愿服务等。

6、围绕服务与自我服务开展活动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区志愿服务中心注重培养志愿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鼓励和要求各社区志愿服务站积极开展志愿者沙龙、志愿者之家等活动,为广大志愿者建立“交流、学习、互动、互励”的平台,目前,和平社区、花土社区正积极探索此项。

四、目前社区志愿服务站的典型服务事例

和平社区诚挚和乐趣打动社区430学生每周三到社区参加课外辅导。今年3月初,四川教育学院助教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第一次开展助教活动时,虽然社区进行了大力宣传,但上课时,到场的学生仅有3名。教育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并没有气馁,留下3名志愿者按计划开展助教活动,剩余的20多名志愿者分别在社区干部的陪同下,挨家挨户的上门做,却遇到不少小学生的拒绝,他们说:“哪有免费这么好的事,老师说过,别人这么说肯定是骗人的”。志愿者们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说明志愿活动的性质和目的,经过志愿者和社区干部的不懈努力,终于说服13名学生家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家长陪同小学生们参加了助教活动。这次活动,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用生动活泼的兴趣教学法,利用社区远程教育的现代设备作为教学辅助,加上精心制作的学习课件,教学方式上爱心助教志愿者们将英语字母编成儿歌,将单词配成形象生动的卡通图片,编成一个个小游戏,让小学生们在小游戏中、学唱儿歌中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加上一对一辅导的针对性,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吸引了小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从那以后每次来参加430助教的小学生越来越多,现在已经趋于稳定,每周3下午4:30和平社区志愿服务站远程教育室内都会有40名小学生准时参加。现在教育学院的173名爱心助教志愿服务者正积极协调志愿者的时间,针对小学生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分类辅导,力争每日下午能够开展爱心助教志愿服务。

北街社区执着的大学生志愿者默默无闻开展志愿敬老活动。3月以来,北街社区按照团区委号召,立足“规范化、经常化”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其中有2名来自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的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休息时间不间断在北街社区一名80岁高龄孤寡老人家里进行志愿服务。3个月来,周围邻居时常看到2名大学生到老人家里清洗衣物、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解闷。直到一次社区志愿服务站站长到老人家中看望老人,准备另外安排几名志愿者为老人服务时,才发现这两名志愿者一直默默无闻已经在老人家里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志愿服务,而且深得老人的喜爱。据老人说,这2名志愿者每周来老人家里3次,每次志愿者除了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外,有时还买了些菜,帮老人做饭,与老人共进晚餐。老人现在每次见到这2名志愿者都以“乖孙女”相称,其乐融融。

《社区志愿服务情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社区志愿服务情况。uJr

篇2: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情况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

感谢中央文明办、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汇报我们社区依托总站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情况。下面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社区的基本情况。

江苏省xx市新区xx街道xx社区总人口约xx人,其中注册志愿者达xx人。加入社区志愿服务全国联络总站以来,我们在总站的支持和全国兄弟社区的帮助下,组建了xx多支志愿者服务队,围绕文明社区建设、绿色社区创建、市民素质工程、环境保护、扶贫帮困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每年服务居民近万人次,推动了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全国巾帼文明岗等国家级荣誉。

在总站的指导下,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建立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健全了“六个一”的规范建设要求,使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成为实现“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便捷化和接受志愿服务便捷化”的基础平台,使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进入了实体化、组织化、规范化、社会化运作的新阶段。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经常组织志愿者通过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学习全国各地社区的先进经验,先进做法,为广大居民提供贴心的志愿服务。我们借鉴各地社区依托QQ群开展志愿服务的新方法,建立了xx社区居民QQ群、社区党员群、爱心公益群,经常有志愿者通过QQ群加入到我们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来,为居民提供服务。

xx社区根据总站每季、每月、每周确定的服务重点,开展了科普宣传月、健身活动月、法律咨询周、环保宣传周等一系列活动,并及时向总站报送活动信息,及时更新电子台账。过去一年,我们向总站报送活动信息xx多篇,其中有100多篇发布在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首页。按照总站的建议,我们还印制了社区“爱心服务卡”,每户都有一张,把社区事务工作站、派出所、卫生服务站、物业管理处、业主委员会、家政服务、火警、急救中心、燃气抢修、环境污染、城管投诉等全部印在上面,为广大居民提供了贴近生活的便捷服务。

去年,我们结合总站关于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和“文明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的建议,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与社区18对空巢老人和xx名困难党员结成对子,协调江苏省、xx市文明单位新区地税局和海力士-恒忆半导体有限公司与社区困难家庭、困难学生结成对子。志愿者们定期地去看望他们,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残疾孩子聊天,给他们唱歌,嘘寒问暖,句句问候如同明媚的春光照进困难群体的心里,让他们感受到了一份特殊的亲情。

在总站的支持下,我们定期开展社区“和睦节”和社区全民健康运动会。在这个居民自己的节日里,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亲切的问候,让居民不再陌生,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在活动中,让现场的居民在满面笑容之中深刻体会到了幸福、和睦的真正含义。XX年春节期间,xx社区作为全国第一个报名参加首届社区网络春晚的单位,自编自演社区节目,展示了和谐xx、幸福社区的风貌。在总站的带动下,xx社区还组建了一批文化志愿者队伍,他们为繁荣社区文化默默奉献。xx社区“老年童心笛艺队”、“花儿二胡队”多次参加国际性大赛,并荣获民族器乐比赛竹笛(专业)特别金奖。社区“童颜空竹队”分别被选送参加省级全民健身项目、“长三角体育圈‘英派斯杯’健身大联动启动仪式”等,一举获得了创编奖等荣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文体频道、新华日报等新闻单位给予了报道。

篇3:浅谈社区档案工作如何为社区服务

1 提高认识, 从思想上解决为什么要做好社区档案工作

随着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社区的人和社区的职能与原居民委员会时期相比, 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社区的地位、作用日显重要, 社区的职能越来越多, 任务日益繁重。加强社区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与保障, 而社区档案工作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整个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 坚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积极应对, 大胆实践, 深刻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不断提高自觉性。在实际中, 要把社区档案工作摆在街道档案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 按照“跟进建档, 超前服务”的要求, 切实抓紧、抓好社区档案工作, 为社区建设发挥独具优势的服务作用。

2 明确要求, 在工作中解决怎样做好建档工作

社区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新领域, 它记录了社区职能活动、城市建设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 是重要的社会档案资源, 不仅对当前深化的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且对经济体制改革, 拓展城市管理功能, 研究人文历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为此, 我们要努力做到社区建设覆盖到哪里, 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社区建设活动有多少, 档案门类就有多少;服务对象有多少, 档案内容就有多少。在建档工作中, 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制定并落实以下措施:a.根据市、区关于做好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结合社区具体实际, 制定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使工作有章可循。b.各社区班子中确定一名档案工作人员, 组建起社区档案人员队伍, 形成街、居档案管理网络。c.组织开展培训活动, 使参训人员懂得相关档案法律、法规, 增强依法治档意识, 掌握基本的档案业务知识与技能, 以确保档案的真实可靠与齐全完整。d.街道档案人员要深入基层, 分类指导, 在服务中履行职责, 处理好街、居关系, 尊重基层首创精神, 推动工作的开展。同时, 街道对社区尽力予以支持。例如:配备档案专用箱柜、购置档案装具等等, 为社区档案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3 以人为本, 在服务上转变观念, 重在利用

服务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是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社区建设需要档案和档案工作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服务, 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观念, 拓展服务领域, 创新服务内涵, 在开发利用上下功夫, 力求其效。

3.1 牢固树立服务基层的观念。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 传统的档

案已经不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我们要深入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的各项活动, 了解社区建设的需求, 把社区档案工作融入社区建设当中, 探索档案工作的新途径。重点围绕社区党建和社区服务, 主动提高档案信息资源, 搞好服务。例如;在创建市、区级示范社区党组织、创建星级社区、创建文明小区等项活动中, 通过开发利用社区档案, 对创建活动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促进作用。社区档案工作也为此赢得了主动, 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杜区群众的认可。

3.2 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的观念。

社区档案与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社区群众的利益紧密相联, 利用社区档案, 可以解决社区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维护群众自身权益, 针对社区群众生活文化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重点为低保、再就业、计生、综合治理等项工作提供服务, 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利用低保档案, 使社会保障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确保"应保尽保"和不错不漏, 为建立社区保障体系夯实基础。利用下岗失业人员档案, 举办各种就业技术、技能培训, 及时提供就业信息, 为解决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利用服务救助档案, 对弱势群体提供帮扶服务, 改善了社区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 促进了人与人的亲和关系, 有利于社区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 注重规范档案动态管理与利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将社区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大量鲜活材料, 分类整理成册, 根据需求, 随时使用, 在服务群众上非常实用有效。

3.3 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

要努力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 掌握有关电子文件管理、微机录入等方面新知识, 跟上形势的发展, 促进管理上水平, 为社区建设和社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当前街道档案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以及街、居建档内容有重复、交叉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员缺乏等实际问题与困难, 建议有关领导在财政上适当支持、宏观指导上加大力度、在人才上加紧引进或培养。

4 主动服务, 规范管理

由于管理体制上的改变, 社区职能加强了, 管理范围扩大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 真正改变了居委会以往居家式的管理模式。为了使档案工作与社区工作同步进行, 按照上级档案管理部门有关社区档案管理工作要求, 在制定社区档案工作计划和措施的同时, 将社区档案工作纳入档案局年度档案检查和各街道办事处档案评优工作中。为社区档案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 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 在全区社区建档的基础上, 通过社区档案目标化, 使之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提升社区档案管理水平。

摘要:社区档案是指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社区组织和居民在社区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 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社区档案管理是社区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 社区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多, 形成的档案也越来越全面。因此, 做好社区档案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社区,档案工作,社区服务

参考文献

[1]辛乃坤, 王春颖.小议档案工作如何为社区服务[J].兰台内外, 2011, 3.

篇4: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情况

关键词:小组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可以了解到他们希望社区居家养老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疾病产生的生理上的困扰,身体承受能力的下降,一些年长的人不喜欢过去的艰苦工作状态,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他们需要照顾和更多地关心,他们生活在社区,希望依托社区,发挥社区的组织和照顾功能,为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一定的服务。

(二)精神需求。由于现在经济发展快,许多年轻人不想局限于在家,外出打拼远离老人,于是老年人独自居住,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寂寞和孤独,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情感寄托是他们的需求。生理上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比不上年轻的一代,他们心理产生落差,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心理上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老年人的独立和尊严。失去工作能力,家庭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他们心里产生落差,他们也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家庭的支撑,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这将压抑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因此解决精神上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三)文化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也不仅仅追求安稳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在老年社区活动中心,丰富的娱乐活动的开展,还有社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再学习服务,提高老年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旧生活的留恋,扩大社交的范围,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它不仅满足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受尊重的需求,还可以使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自我需求。

二、小组工作模式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介入途径。(1)直接式小组方法。专业的小组工作有不少方法,但是“直接式小组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它强调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活跃小组气氛,等待成员互相更熟悉后,才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小组团队项目及未来想要开展的活动的兴趣。所以,在小组活动的开始,尤其是第一次聚会时,社工应该先与1-2个成员玩一些热身游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并带给他们欢乐,改善团队气氛。(2)间接式小组方法。间接式的小组方法是指在社区居民逐渐熟悉和接受这种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逐渐的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之后,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引导,让老年人逐渐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作为老年人与社区、政府之间的传达者,通过引导内外协调沟通,为老年人争取资源,可以适当地介入老年人的家庭,缓和两代人的矛盾,为老年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小组活动过程分析

(1)熟悉的你,陌生的他。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帮助,在得到社区的同意后,争取到举办此次活动的机会。在大众社区,福荣城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征集到需要参加此次活动的12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在55周岁以上,生活可以自理,来自各个乡镇,语音带有各地口音,大多数是来县城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在活动之前,我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入社区进行调查,为活动的展开做好了充分准备,选了一些以老年人他们的需求为主的小游戏。初次见面,大家都很眼熟,觉得有过一面之缘,侃侃而谈起来,也有的不知道是要来干嘛,独自在一边。我们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介绍,了解对方,由于他们语言差异,带有地方口音,平时大家也没这么正式的介绍自己过,途中大家还会因为某一句话而发出笑声,减少了初次聚在一起活动的尴尬。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大家聊起了当年的工作生活环境,20分钟后,有几个老年人提出时间不早了,要去接孙子孙女放学,于是我们也加快了活动进程,最后让大家分享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感受,活动结束。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基本都参与,完成目标,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我们几个组织人员和老年人年龄相差太多,需要社区相关负责人的配合。(2)健康知多少。第三次活动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发展状况,特意通过社区负责人,联系到大众社区卫生所的林医生和徐护士,邀请他们两个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林医生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的一些身体疾病,给予了一定的养生和防范疾病发生的建议以及对于一些疾病的应对方法。现场也让成员们提问题,在线为大家解答。徐护士就为大家简单了讲解了护理方面的知识,现场还让其中一名老奶奶现场模拟,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量血压、测心跳、测脉搏等等,一些小的状况在家里就能处理的简单方法。最后让老人们组成两人一组,对徐护士做过的简单的护理进行现场模拟。最后也对社区卫生所进行了宣传,不舒服就去卫生所,更是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希望卫生所能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一定的硬件设施服务。(3)你眼中的我。第四次见面,大家都有了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的关系了,来到活动中心后,就开始各自分享自己的事。也有谈到自己家庭的事,因种种原因家庭矛盾也逐渐产生等等。看到大家这种和谐的气氛也为之高兴。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之后,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这次活动是让老年人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一个评价,以便于认识到自己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心中的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心态对待老年生活。首先从某位组员开始,依次接着评价增加和他人。我们需要在活动中注重观察老年人的神情变化,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的心情变化,做好记录。本次活动既让老人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老年人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引导。(4)后会有期。通过之前几次活动了解到,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还有更多的联系,比如小组成员邀约去逛公园、买菜以及去跳广场舞,还有些已经成为很好的麻友等等,很欣慰这就是活动带来的成果。这次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对前几次活动的总结,以及老年人的感想分享。通过4个老年人一组,先各自在小组内分享,再通过在大家面前来分享。最后成员间也相互送祝福,感谢社区提供此次活动。

三、小组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与反思

(一)不足之处。(1)活动准备不充分。在四川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少之又少,针对于大众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识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大众社区居民对于这种小组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居民是排斥的,我们在社区宣传没有得到强烈的回应,并没有收集到很多的数据,因此小组活动的开展缺乏数据性的评估。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在走访社区居民的过程中,也只了解到一些居民的需求,没有完全的反映各种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无法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小组活动。总的来说,小组活动完成了基本的目标,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2)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程度低。活动开展前,我们就预想到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低,我们尽可能的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在大众社区活动开展之后,确实大多数老年人实际上都不清楚我们社工是干嘛的,他们就以为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但是社工在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比如香港很多居民都觉得有苦难就找社工,他们就很信任社工,但在内地来说,社工事业发展缓慢,想要提高社工的认知度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3)社工的专业反思。对于我们几个还身为学生的社工而言,进入社区开展小组活动,首先都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的支持,并且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我们专业不够扎实,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以致于并没有在根本上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开展活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的缓和家庭矛盾与冲突。那么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是我们工作的困难和挑战。由此看来,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工作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发展的空间。(1)做好活动充分准备,完善服务内容。活动前收集充分的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比如通过社区的走访、上门访问或者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调查,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和家庭矛盾,减小家庭养老的压力。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估,对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老年人的参与活动的程度状况,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小组目标,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了解到小组活动实施的结果,结合老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做好宣传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做好大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做演讲、发传单、上门访问等等,都可以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对他们的想法有相应的价值认同,坦诚地为他们服务,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实现真正的助人自助,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具有属于当地化管理和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上新台阶。(3)社工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其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技巧会发挥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社工应注重关系的建立,加强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向下了解社区老人的不同需求,向上则向政府或者相应部门反应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时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照顾。社工还应注意调动社区资源,整合并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建立互助坏的社区关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参与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华.张韧韧. 老年社会工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永祥. 社区工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可以了解到他们希望社区居家养老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疾病产生的生理上的困扰,身体承受能力的下降,一些年长的人不喜欢过去的艰苦工作状态,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他们需要照顾和更多地关心,他们生活在社区,希望依托社区,发挥社区的组织和照顾功能,为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一定的服务。

(二)精神需求。由于现在经济发展快,许多年轻人不想局限于在家,外出打拼远离老人,于是老年人独自居住,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寂寞和孤独,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情感寄托是他们的需求。生理上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比不上年轻的一代,他们心理产生落差,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心理上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老年人的独立和尊严。失去工作能力,家庭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他们心里产生落差,他们也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家庭的支撑,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这将压抑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因此解决精神上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三)文化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也不仅仅追求安稳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在老年社区活动中心,丰富的娱乐活动的开展,还有社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再学习服务,提高老年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旧生活的留恋,扩大社交的范围,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它不仅满足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受尊重的需求,还可以使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自我需求。

二、小组工作模式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介入途径。(1)直接式小组方法。专业的小组工作有不少方法,但是“直接式小组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它强调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活跃小组气氛,等待成员互相更熟悉后,才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小组团队项目及未来想要开展的活动的兴趣。所以,在小组活动的开始,尤其是第一次聚会时,社工应该先与1-2个成员玩一些热身游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并带给他们欢乐,改善团队气氛。(2)间接式小组方法。间接式的小组方法是指在社区居民逐渐熟悉和接受这种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逐渐的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之后,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引导,让老年人逐渐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作为老年人与社区、政府之间的传达者,通过引导内外协调沟通,为老年人争取资源,可以适当地介入老年人的家庭,缓和两代人的矛盾,为老年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小组活动过程分析

(1)熟悉的你,陌生的他。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帮助,在得到社区的同意后,争取到举办此次活动的机会。在大众社区,福荣城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征集到需要参加此次活动的12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在55周岁以上,生活可以自理,来自各个乡镇,语音带有各地口音,大多数是来县城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在活动之前,我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入社区进行调查,为活动的展开做好了充分准备,选了一些以老年人他们的需求为主的小游戏。初次见面,大家都很眼熟,觉得有过一面之缘,侃侃而谈起来,也有的不知道是要来干嘛,独自在一边。我们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介绍,了解对方,由于他们语言差异,带有地方口音,平时大家也没这么正式的介绍自己过,途中大家还会因为某一句话而发出笑声,减少了初次聚在一起活动的尴尬。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大家聊起了当年的工作生活环境,20分钟后,有几个老年人提出时间不早了,要去接孙子孙女放学,于是我们也加快了活动进程,最后让大家分享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感受,活动结束。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基本都参与,完成目标,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我们几个组织人员和老年人年龄相差太多,需要社区相关负责人的配合。(2)健康知多少。第三次活动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发展状况,特意通过社区负责人,联系到大众社区卫生所的林医生和徐护士,邀请他们两个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林医生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的一些身体疾病,给予了一定的养生和防范疾病发生的建议以及对于一些疾病的应对方法。现场也让成员们提问题,在线为大家解答。徐护士就为大家简单了讲解了护理方面的知识,现场还让其中一名老奶奶现场模拟,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量血压、测心跳、测脉搏等等,一些小的状况在家里就能处理的简单方法。最后让老人们组成两人一组,对徐护士做过的简单的护理进行现场模拟。最后也对社区卫生所进行了宣传,不舒服就去卫生所,更是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希望卫生所能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一定的硬件设施服务。(3)你眼中的我。第四次见面,大家都有了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的关系了,来到活动中心后,就开始各自分享自己的事。也有谈到自己家庭的事,因种种原因家庭矛盾也逐渐产生等等。看到大家这种和谐的气氛也为之高兴。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之后,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这次活动是让老年人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一个评价,以便于认识到自己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心中的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心态对待老年生活。首先从某位组员开始,依次接着评价增加和他人。我们需要在活动中注重观察老年人的神情变化,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的心情变化,做好记录。本次活动既让老人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老年人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引导。(4)后会有期。通过之前几次活动了解到,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还有更多的联系,比如小组成员邀约去逛公园、买菜以及去跳广场舞,还有些已经成为很好的麻友等等,很欣慰这就是活动带来的成果。这次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对前几次活动的总结,以及老年人的感想分享。通过4个老年人一组,先各自在小组内分享,再通过在大家面前来分享。最后成员间也相互送祝福,感谢社区提供此次活动。

三、小组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与反思

(一)不足之处。(1)活动准备不充分。在四川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少之又少,针对于大众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识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大众社区居民对于这种小组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居民是排斥的,我们在社区宣传没有得到强烈的回应,并没有收集到很多的数据,因此小组活动的开展缺乏数据性的评估。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在走访社区居民的过程中,也只了解到一些居民的需求,没有完全的反映各种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无法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小组活动。总的来说,小组活动完成了基本的目标,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2)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程度低。活动开展前,我们就预想到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低,我们尽可能的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在大众社区活动开展之后,确实大多数老年人实际上都不清楚我们社工是干嘛的,他们就以为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但是社工在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比如香港很多居民都觉得有苦难就找社工,他们就很信任社工,但在内地来说,社工事业发展缓慢,想要提高社工的认知度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3)社工的专业反思。对于我们几个还身为学生的社工而言,进入社区开展小组活动,首先都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的支持,并且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我们专业不够扎实,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以致于并没有在根本上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开展活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的缓和家庭矛盾与冲突。那么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是我们工作的困难和挑战。由此看来,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工作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发展的空间。(1)做好活动充分准备,完善服务内容。活动前收集充分的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比如通过社区的走访、上门访问或者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调查,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和家庭矛盾,减小家庭养老的压力。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估,对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老年人的参与活动的程度状况,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小组目标,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了解到小组活动实施的结果,结合老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做好宣传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做好大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做演讲、发传单、上门访问等等,都可以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对他们的想法有相应的价值认同,坦诚地为他们服务,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实现真正的助人自助,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具有属于当地化管理和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上新台阶。(3)社工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其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技巧会发挥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社工应注重关系的建立,加强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向下了解社区老人的不同需求,向上则向政府或者相应部门反应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时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照顾。社工还应注意调动社区资源,整合并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建立互助坏的社区关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参与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华.张韧韧. 老年社会工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篇5:社区志愿服务年度工作思路

***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湖南路街道党工委及团工委的关心和支持下逐渐发展壮大。青年志愿者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事业,它的社会作用和影响是积极而健康的,对于树立奉献、友爱、互动、进步的道德风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开展好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我们要本着“社区是我的家园,服务是我的志愿”宗旨,要积极在社区范围内推广志愿者服务精神,通过各种有效的载体,向团员青年们进行宣传,使青年们能够了解并赞同志愿服务精神,同时也吸纳更多的青年朋友来参与到社区志愿者服务中来。现将2011年计划拟定如下:

一、开展“周末奉献两小时”创卫服务活动

部分社区青年志愿者将以“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为契机,深入到小区,协助居委会布置板报,清扫环境卫生等,部分青年志愿者走上十字路口,协助交通协管员指挥交通及擦拭马路边的广告牌和垃圾筒等。

二、开展“爱心家教”活动

为了有利于更好的帮助社区的困难家庭的学生,我社区将继续开展爱心家教活动,由**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对学生进行各类学科辅导,让这些困难家庭小孩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怀。

三、开展“健康送社区”行动

组织社区医疗机构单位的志愿者深入社区,成立“健康服务进社区”小组,下设2个小分队,第一志愿者分队负责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作健康体检(测血压,量体重)及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第二志愿者分队负责上门为不能活动或行走不便的老人作健康检查并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四、开展“四进社区”便民活动

结合社区内青年志愿者自身的专业知识,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参与形式多样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电脑维护等志愿服务。

五、开展“爱心传递进万家”活动

篇6: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根据要求,按“五个一、六个有”建设标准化志愿服务站,已标准建设xxxx个社区志愿服务站。同时加强对标准化志愿服务站的制度建设。已完成6项工作制度,分别介绍志愿者服务标识、志愿者服务精神、誓词、志愿服务工作制度、活动流程、服务内容、志愿者轮岗制度、志愿服务站站长牌等,有利于居民更方便了解、知晓、参与志愿服务。

二、加强志愿服务信息管理,提升志愿服务规范化水平

积极贯彻落实工作要求,截止目前注册志愿者xxx人,注册志愿者队伍xxx支,上半年开展活动xxx次。

三、坚持社区化扎根,深化志愿服务基层工作。

篇7:友谊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为了使志愿服务活动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我社区积极组织,广泛开展了志愿者服务活动,在促进志愿活动进一步延伸、扩展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对我社区2014年上半年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项职责

更新健全志愿服务活动队伍,在社区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14支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发挥各自职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真正发挥组织机构的功能作用, 做到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严格按制度办事。

二、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社区宣传栏、党员学习日、网格长会议以及社区举办的文体活动等活动载体,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提高了居民群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为社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志愿者,结合社区实际开展活动。

1、充分发挥辖区共驻单位资源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共驻共建活动。例如,在学雷锋月与驻地企业共同开展辖区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两次,清运垃圾6车,为整治辖区的环境卫生做出了贡献。另在端午节活动中,我社区志愿者联合爱心企业及物业公司一起为辖区孤寡老人送去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令辖区孤寡老人、低保人员过上了一个温暖、快乐的节日。

2、积极组织社区志愿者举办知识讲座,与辖区居民进行交流。例如安全消防知识讲座、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卫生健康讲座、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提高了辖区居民知识水平和加强社区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3、及时了解辖区内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情况,定期到老人们家中打扫卫生,嘘寒问暖,解决他们生活实际困难,成为老人们诉说衷肠、解疑难的好帮手,让社区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4、以满足辖区居民多层次需求为己任,组织志愿者主动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就业再就业、社会救助和福利、医疗卫生、群众维权、计生、治安管理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使社区居民逐步实现小事不出门、方便在社区,真正实现社区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利益的服务宗旨。

篇8: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现状探析

关键词:社区心理,服务机制,心理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同时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也会使人们产生各种心理压力,如果不能正确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就可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后果。从制造福建南平校园惨案的郑民生,到湖北随州一夜夺走8条人命的熊振林,无不经历了心理失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社区如能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就可能避免极端暴力事件的发生。因此,如何在社区构建有效的心理服务工作相关机制,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心理的整体提升,成为社区心理服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而严峻的课题。

一、社区心理服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区心理服务队伍严重不足

据报道,在美国的人口中,每1000人中就有1名心理咨询师,而据心理专家统计,我国14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的患者多达1600多万,1.8亿青少年中受到情绪和环境等各种压力困扰的就达到3000万人。来自国际心理治疗大会的数字也指出,中国大概有3.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与高达3.9亿心理咨询的强烈需求非常不相称的就是,经过正规、专业心理机构培训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数量非常匮乏,国内仅有16000多名,每100万人口约有8.8个心理咨询工作者在进行心理服务。而现实情况是,这些心理服务工作者大都在院校、医院、企事业机关和研究机构工作,为社区进行心理服务的人员更少之又少。因此,社区群众出现的心理危机就很难被发现,更不用说进行有效心理干预了。

2、社区群众对心理服务工作普遍存在不认同感

近年来,社区心理服务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社区群众对心理工作从不认识到有意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但人们对心理服务工作真正能解决什么问题还存在着诸多的疑问,因此,心理服务工作者在社区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测查时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阻碍。如一些人认为有心理问题就离有病不远了;一些人认为心理咨询一次就会解决心理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直接导致社区群众对心理服务工作普遍都有不认同的感觉,甚至个别人认为心理服务工作就是变着法的骗人而已。

3、社区心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还不够高

在对某一社区心理工作人员的相关问卷调查中发现,有61.55%的心理服务人员对心理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38.45%的人员则不太明确所掌握的心理知识,甚至对如何在社区开展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工作的程序都不清楚,更别说发现社区有心理问题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工作了。据权威社区心理杂志调查显示,目前,社区中从事心理服务的人员65.1%都是半路出家,这些人员中既有从事其他工作的社区人员的兼任,也有由其他专业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自学等方式速成而来,都没有进行过正规、系统的心理常识的学习,所掌握的心理知识还不足以达到能帮助他人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的水平。

二、构建社区心理服务工作模式的探讨

社区心理服务工作头绪很多,纷繁复杂,而且直接面对受众人群开展工作,一旦有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就要求心理服务人员必须当场处置,临危干预,这为心理服务工作者高效工作增大了强度。为此,笔者认为,应在社区完善、系统的心理服务工作机制的构建,有效增强心理服务工作的针对性,提高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

1、加大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

(1)改善社区心理工作人员发展的人文环境。有效的社区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形成,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要经常以监察者和指导者身份,对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的目标、标准、原则的落实加以控制,重点在给社区心理咨询服务人员指明发展的方向,为社区心理服务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解决社区心理服务缺乏人员、知识、技术、场所和待遇等问题,如从政府层面上提供给社区心理服务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薪资待遇,从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和职业的荣誉感和价值感。

(2)倡导借鉴发达国家的心理服务工作模式。如在美国,社区心理服务机构由政府出资成立相应的董事会,吸引专业心理服务人员进行管理,强调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区附近综合性医院为辅助的心理服务模式,此形式社区居民参与程度非常高。在英国,社区心理服务人员与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是一种合同关系,他们的收入取决于注册居民的数量、工作年限和从事预防保健的工作量等,通过这种形式来加强社区心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政府可以通过派出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等方式,对西方国家的心理服务工作模式进行研究,取长补短,在政策层面上丰富和完善我国社区心理服务体系。

2、加强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正向引导教育

(1)直接消除社区居民心理认识上的误区。社区心理服务机警可以直接联系当地心理专业院校,邀请心理专家或资深学者定期或不定期走进社区,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以及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心理服务误区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向社区居民介绍简单、易行的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自我保健的方法,集中解答群众共同关心和存在的心理疑问,让他们近距离的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从而使社区心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服务工作,满足居民心理需求。社区心理服务机构可利用板报、画廊、手抄纸等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和宣传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和心理危机自我处置的基本方法。还可以采用电视、广播、局域网等多种媒体宣传模式,加大对心理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丰富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知识的视野,帮助人民群众提高心理基本素质,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心理问题的存在,准确识别心理危机的发生,摒弃以前人们对心理问题与精神问题划等号的的错误认识,即使出现心理问题也能首先进行自我调整,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心理服务机构进行心理求助。

3、提高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专业素质能力

从事社区心理服务的人员除了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外,还应该接受过系统的相关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培训,掌握基本的心理服务知识和方法,这些理论知识是心理服务实践的必备基础。心理服务人员还应有一定的心理咨询和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经验,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磨练自己的心理服务技术和发现心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这是从事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前提。此外,相关部门要重视对社区心理工作的督导和管理,加强心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学习和培养,加强与地方心理专业院校的合作和交流,形成社区心理骨干——社区心理服务人员——社区心理专家为一体的社区心理服务网络。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专业素质和危机干预的能力。

上一篇:常见的心理学效应下一篇:孝敬父母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