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最美的记忆作文

2024-05-30

童年最美的记忆作文(精选16篇)

篇1:童年最美的记忆作文

回忆童年的高中考场作文:最美记忆山水

在石墩上,望向不远处的老屋,俨然一片废墟,满目凄凉。秋初的柔风微凉,轻轻扬起我的发梢,旧时的岁月悠悠飘来,渐隐又现。

那年,桃树枝头初次开花再凋谢,我未及髫年,坐在石墩上,静静看着在屋前扑蜻蜓的太奶。红色布鞋上绣了牡丹怒放,太奶的脚步轻盈,碧空下她的身姿风韵犹存。当将一只振翅蜻蜓放到我手中时,她的眼中犹有光芒一闪而过。屋外的田埂上,体格硬朗的太爷正在劳作,他手拿铁锹在土地上开沟挖壑,播入串串种子,然后重新覆上泥衣,用脚重重地踩实松散之处。他熟稔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像是在田间挥汗淋漓文采飞扬。太爷从田边小道荷锄归来,太奶挽着太爷,两人青丝银发交织,眼角的皱纹清晰可见,说笑着往家走去。

屋门低矮,他们弯腰低过门楣,双脚跨过门槛,进了老屋。这老屋是在上世纪,太爷太奶结婚时盖成的,粗木为梁,泥糊墙,至我记事时已有不少年头了。

进门便见的一根房梁上,总挂着个竹篮。那时我只能仰面看到篮底的纹路,踮起脚尖从竹片间极力望去,不知竹篮里藏了什么宝贝。每次我来探望太奶,太奶都会伸手从铁钩上取下竹篮,掀开盖在上面的灰蓝土布,取出各种茶馓和点心,使我欢呼雀跃。她则踩着屋子里坑洼不平但软实的`地面,进到角落的灶前烧火做饭。灶火燃起时,火光掩映着她的面庞熠熠生辉,仿佛铸就了尘世绝美的画面,盖过那万千秀丽山水。

我的童年曾在老屋前留下痕迹,我见证过老屋的一年四季。春时柳帘拂翠,夏季墙壁遍爬藤蔓,秋日桂枝传香,冬至檐角满挂冰凌。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便莫过于此。

后来,我到了上学的年纪,从仅与太爷一墙之隔的小院搬离,去了不远的地方落居。说不远也到底是远了,我们的生活从此隔了千山万水。偶尔回来,看见太爷太奶拄着拐杖,蹒跚的背影在瑟瑟秋风中定格成一幅颇有年代感的老照片,悄然飘落的枯叶更添忧愁,勾起我的泪水如决堤之洪。

又过了好久好久,此刻的我,看着轰然倒地后的老屋,静滞在空气中的断壁残垣。似水流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然而暮去朝来风蚀残年。时间将光阴细细揉碎了,散落在墙斑影斑驳的旧巷,老两口终是在蹉跎岁月的罅隙中走散,再不可寻觅到一丝踪迹。一回首,却见坟头枯草风中孑立。

当光阴在巷尾徘徊渐行渐远,我知晓那最美的山水,只可翻开记忆的卷轴细细寻找。

篇2:童年最美的记忆作文

向 宝

看来我没能逃脱大多数人的轨迹,在不惑之年每每想起童年,那些苦涩的、快乐的往事常常使我独自泪湿衣衫。

童年是苦涩的。出生在那个被饥饿和贫穷充斥的年代本身就是一种不幸,包括谁家有几斗细面、几头肥猪、几件料子衣服都十分的“小康”了,存款好像没有几个人能确定为“奋斗目标”。无奈的是大人们还整天饿着肚子没头没尾地“抓革命、促生产”;可气的是生产倒没上去,吃饭的问题却接踵而至,小孩们只要能跑能走就算得上是“健康成长”了。我们常常告诉老师或者大人们,理想当一名科学家或发明家,就是没有一个人发明出来肚子的“填充物”。虽然当时没有衣不裹体的尴尬和无奈,但饥饿的确是永远挥之不去的“阴霾”,到现在母亲还是常常提说我饿肚子的趣事,她老人家的自责使我很是感恩。的确,我童年离碎的记忆中,好像整天都在用当时那么一点小智商思考如何让饥饿不再“光临”我。

童年的时候,我会时常一个人注目着家乡的一座山、一条河或一棵老树默默地许愿,让老天会赐福于我。但当渐渐长大的我,发现了世上没有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时候,我也终于领悟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真谛。于是,我开始认真地有了功利思想地读书了。虽然没有“头悬梁、锥刺骨”的豪迈和大气,没有孤灯清影凄风苦雨的艰辛和困苦,但可以讲,是煤油灯烤火炉点燃了我奋进的希冀,是苞米花柿子饼充实了我饥饿的灵魂。在乡邻们的赞

誉声中,我成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兵。庆幸的是,父母都十分地开通,让我少了割草砍柴之苦,除了晚上要节油省电以外,我自己的学习时间十分充裕,进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尽管我没能圆大学之梦,但跳出“农门”在那个年代就是十分地了得。当我用这些“历史”启迪我的孩子时,她们虽一笑而过或不屑一顾,可我内心是痛苦并快乐着的。

童年是美好的。玩沙子、和泥巴、捉迷藏是农村孩子当时最好的智力游戏。它让我的童年不仅充满了金色的回忆,更是练就了后天不屈的意志。每当我在一帆风顺还是遭遇困惑的时候,我都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默默地感悟自己记忆中的童年,就会顿悟出些许道理。

篇3:最美的记忆

那时的天是蓝的,草是绿的;那时的我没有烦恼,总是在阳光下、在风雨中与同学们奔跑、嬉戏,玩累了,才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

现在的天,依然是湛蓝的,草依旧是碧绿的。而现在的我,每天却更渴望对知识的学习。老师带着细雨般的柔情、阳光般的微笑给我们讲课。我们忙碌的身影行走在校园里,虽然辛苦,但每一次进步,都会让自己信心倍增,快乐无比。

篇4:童年最美的记忆作文

这是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段时光,那时的我们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穿过不同的年代,从曾经的短缺、质朴,到今日的繁荣、新鲜。一个时代的儿童生活,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一代人的精神气质。

我们一天天长大,那充满童趣的日子越来越远了。但儿时的童真童趣永远铭刻在大家心中,凝成几代人记忆深处最斑斓的情结。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小时候都有哪些不同的故事?从他们各自难忘的经历中,我们又能看到身边有着怎样的变化?

让我们一起回味童年,去开启那段最美的尘封记忆。

“50后”:红旗下的第一代

饥饿,是这代人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出生于1955年朱正英赶上了吃“大锅饭“的时候,在年幼的她看来,“大锅饭”无非就是稀饭和面条,全家人一天三顿都得在生产队的食堂里吃这些,如今提起这一段,朱正英还不禁皱起眉头,“在那边搁着门板吃,粥么就是米汤,下面只有一点点(米),食堂里的人就把它舀啊舀啊舀,舀的均匀一点就盛给我们,轮到吃面条,面条烧得很烂的,像浆糊状一样的,还要加一点茄子,有时候是葫芦,最不喜欢吃葫芦,有一次我把葫芦用筷子扔到桌子上了,妈妈就打我了,爸妈为了这件事还吵起来了。”

“我们小时候啊,真没什么可玩的,那时候家里都穷。我们就是凑在一块绣绣花、缝个沙包玩玩。”58岁的林淑芳回顾自己的童年时,不住地感慨。出生于1957年的林阿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少年儿童,国家百废待兴,物质匮乏,贫穷是这一代人对于童年的共同记忆。林阿姨告诉记者,自己9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帮着家里的大人分担家务,甚至能够绣花赚点钱来补贴家用。虽然生活不富裕,但仍有一些童年的乐趣让她回忆起来嘴角都泛着笑。“我那时候会拿一分钱、两分钱去小摊买本小人书看,那就相当于图书馆呢。”

“60后”:在身体饥饿与精神富足中成长

有一天,孩子在食堂吃到玉米面做的稀粥,开始觉得好吃,一顿吃三碗。以后老吃,就烦了,而且还不顶饱。此后两三年内,饥饿感成为孩子无法摆脱的密友。即使如此,他们在放学路上也不会去偷地里的蔬菜。社会主义儿童教育在道德情操培养上相当过硬,这是那个时代的宝贵财富。上世纪60年代的孩子,在身体饥饿与精神富足中成长。

1964年出生的汤贵侠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说:“作为一个女孩子,想要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是每个人的梦想。”在她小时候,“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真实写照。

汤贵侠说:“自己有两个姐姐,大姐穿不下的让二姐穿,二姐穿不下的才轮得到自己穿,想要有属于自己的一件新衣服,是个很难实现的梦想。吃都吃不饱,哪有钱做新衣服啊?”。

“小时候,我最盼望的是穿新衣服,我记得一次妈妈扯了一块的确良布,给我做了一件衬衫,我高兴得几天都没睡着。”汤贵侠说,一件衣服穿破了,补补接着穿,至于衣服上究竟有多少补丁,自己也说不清楚。回忆起小时候所经历的“艰难岁月”, 汤贵侠并没有太多伤感,她坦言,虽然物质匮乏,但毕竟当时年纪小,生活的主题对他们来说还是“玩”,怎么样变着花样找乐趣,可谓创意百出。

“你们肯定没见过,我们那时候都兴滚铁环。用扁铁或者钢丝弯成一个大圆箍,用一根铁钩推着往前跑,看谁跑得快。别看一个小小的铁环,滚起来可是很需要技术的,我就玩得很好。”

“70后”:物质依旧贫乏,但心情是快乐的

当时的物质依旧贫乏,但孩子们的心情是快乐的。女孩跳橡皮筋、跳房子、踢毽子,男孩打弹子、拍画片、扔子弹壳……与人交往的游戏,与大自然玩耍的游戏,是上世纪70年代末与80年代中期以前,孩子们的娱乐主流。在街道上,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嬉戏的场景,他们背着军绿色书包——这在当时可是最时髦的饰品,好比今日的LV;骑着28加重的自行车,或者徒步滚着铁环,呼啸而去。若在乡镇间,还可以看到儿童笑嘻嘻地追赶拖拉机,跳上车斗,或者就吊在车尾,蹭搭便车。

生于1971年的李雪琴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说:“那时,电视机还是一个奢侈品,不要说什么彩电,就是黑白电视机都不多见,并且计划经济时代,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电视机。那个时候,人们的业余生活,最丰富的就算是拥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了。李雪琴记得最清晰的就是长篇评书‘岳飞传’了,因为住的是平房,邻里间来往很方便,她常常跑到邻居家去听收音机。”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邻居家开始有了可以看到人像的电视机,是黑白的,而且尺寸很小,大概是12寸吧。”李雪琴说,那个小小电视机对她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每天晚上,邻居家看电视的人都满满的,几乎整个屋子里都是人。“我们每天都要看到屏幕上出现‘晚安’二字才肯回家,连广告都看得特别起劲。”李雪琴回忆着,《霍元甲》《再向虎山行》《昨夜星辰》等一批港台电视连续剧在内地热播后,她们更是看得如痴如醉,那种热闹情景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李雪琴说:“那时,小姑娘们一般玩跳房子、丢沙包,男孩子就趴在地上打弹珠,还有‘撞拐’,就是一腿抬起来,一腿支撑,几个人对撞。”除了这些听起来挺“土”的玩法之外,大概大家最热衷的就是各种铁皮玩具了。“一般的市场上都能买到上了发条的小青蛙、小火车,不过我们小时候家里也都不太富裕,都是一个人买了大家一起玩。”

“80后”:政治对孩子的关照明显减弱

生活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期的孩子,拥有可能是建国以来最幸福的童年。旧的美德也还存在,孝顺、义气、忠诚、舍己为人……是真实且主流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商业海潮渐次弥漫,但尚未席卷所有角落。

nlc202309090652

质朴游戏是这个年代长大的孩子的集体记忆。“什么丢手绢啊、捉迷藏、老鹰捉小鸡、滚铁环、拍烟片、打子弹壳、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踢毽子、抽陀螺、抓子儿……反正现在能想到的我们几乎都玩过,我还记得那时候每天放学写完作业,大家就凑在一块跳皮筋,琢磨新玩法。”

“80后”张静说:“印象深刻的还有吹纸人,就是剪下连环画中的骑马战将,互相吹着厮杀。技术好的能吹出各种角度的旋转,还能把纸人吹起来从半空中落下刺对方脑袋,最后这招其实不实用,但是很有型,可以从心理上打击对手。最让她值得怀念的是上幼儿园时,父亲每天都骑一辆前面带横梁的老式自行车接送她。“那时挺时兴这种车的,我很喜欢坐在横梁上。”

她的女儿今年4岁,与自己的童年相比,她觉得这一代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比之前好太多,但也丧失了不少乐趣。“我女儿每天跟她爸爸抢iPad,现在的小孩基本只跟机器玩,都没有机会和其他朋友们接触,我觉得这样不好。”

“90后”:沉重的解放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孩子,毫无疑问将成长为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具独立精神的公民。他们大多衣食无忧,个性张扬。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下,孤独地成长。

孩子们大多已不屑于或没机会玩诸如吹纸人、打子弹壳的质朴游戏。但是游戏的花样虽比之前多,可孩子的孤独感却空前强烈。独生子女是一个因素,新媒体制造的拟态环境是又一个因素。

“90后”刘晨说:“随着日本卡通片《四驱兄弟》的热播,他和同学们开始爱上了四驱车。这些四驱车可以由自己拼装,安上电池,在塑料环形跑道中竞赛。当时的男孩子几乎人手一辆,有的同学甚至更多。为了能使自己的车子跑得更快,大家把所有的零花钱都花在学校门口的杂货店里,更新马达,购买零件,升级自己的赛车。一下课就围在店门口的跑道边不断练习,和同学比赛。”

除了玩游戏、上网之外,刘晨的童年还被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和兴趣班填满,他曾经上过一个暑假的游泳课,学过很长时间的象棋,还参加过不同种类的夏令营。

巴尔扎克曾说过:“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当我们长大成人,经历了生活的各种历练,童年的记忆和趣事依然是净化生活磨难的伊甸园,每次想起,都觉得如一坛老酒,甘甜醇香……

在6月明净的阳光里, 愿您永葆童真之心,拥有最简单的幸福和快乐。

也让我们像高尔基那样激情呼喊:“ 孩子们,你们的未来万岁!”

篇5:最美的记忆初二作文

日暮已至,可雨天的日暮就像夜晚提前降临一样。丝丝凉气贯穿整个十一校园,偶尔一阵晚风,让轻轻的雨声中掺杂了噪音,而后很快消逝。

拍摄《红岩》已经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了。而大家还在沉默中向下一个拍摄地点移动。

“不对,江姐的表情应该再痛苦一点,然后两个特务应该走得再慢一点……”导演还在不停的找着拍摄角度,蹲下,又站起,一步一步向后慢慢挪,又趴下。终于开始拍了,却在三四秒后再次喊停。

我不由再次按开手机,扫视着屏幕上的数字:20:19。终于到我的戏份了,我演的是刘思扬,戏份不多,但却很难拍摄。导演带着我们坐下,却苦于灯光问题。因为场景设置是监狱,灯光不能太亮,可关掉灯后又黑洞洞的。把所有手机的手电筒打开,不停地变换着角度,却很难找到满意的角度。

“这样,把手电筒对着每个角色的脸。”我提议道,同时我也很清楚,你要正对着手电筒,若无其事的讲着台词,眼睛不能/眯,表情不能狰狞,要做到这些,并不简单。

一共拍了三条,三条过后,大家都没说什么,但我却清楚,有很长一段时间什么东西都看不到。

按开手机屏幕:20:50。拍完戏的同学基本都走了,空旷而寂静的初中楼六层“江姐”和“徐鹏飞”的戏份还在继续。每每下楼拿道具时,一层一层的向下走,寂静和黑暗中,脚步声响起又消失,一步一步,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们还在演绎着《红岩》的故事。

瞥了一眼桌子上的生日蛋糕,今天,是“徐鹏飞”的生日啊。手机屏幕亮了起来,伴随着母亲催促的信息,屏幕上数字变换了一下:21:20。

订的餐到门口了,最后一幕我静静的低头写诗的镜头拍完了。伴随着刘思扬慷慨激昂的朗诵、切下蛋糕那一刻的欢呼,吃饭时大家坐在电脑前望着自己的表演满意的笑容。《红岩》演绎完了。看了看手机屏幕上的数字:22:01。

篇6:记忆中最美的作文

记忆中最美的作文

瞬间是什么?有人说,一“瞬间”等于零点三六秒;有人说,瞬间是一眨眼之间;还有人说,瞬间是渺小的,渺小得几乎没有人去注意它。而我却说,瞬间是伟大的,它不仅仅是人生命中的一个细节,更是人们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瞬间不是苍白的,而是美丽多彩的!

儿时曾听说过“昙花一现”这个词,我当时只知它的含义,却没能真正理解,直到那天我才明白......

那天爸爸买来一盆昙花,它有着碧绿的大叶子,深红色的花蕾中透出淡淡的白色,真是迷人!知道昙花只在夜深人静时开放,为了能够目睹它那美丽的瞬间,我静静地守候在它身旁。

夜深后,窗外的天空中,满月当空,繁星点点。渐渐地,我的目光变得模糊。猛然间,我隐约听见一丝响动,那声音很弱,很柔,好像刚刚脱茧而出的彩蝶,正轻拍翅膀,振翅欲飞。我立刻睁开了眼睛,我知道我等待的那一刻终于到了,我用力揉了揉双眼。昙花开放了:在海带状的绿叶间,娇嫩的.花蕾正在微微颤动,接着,白玉般的花苞舒缓而优雅地开裂起来;雪白的花瓣从花托中间轻轻地将头探了出来,一片,两片,三片……接着成束成束的金黄色的花蕊争相挺立,中间一根柱状雄蕊独自高高翘起……花瓣层层地分开来,开成一朵圆形的白花。在柔柔的灯光的照射下,有种说不出的美丽。那花的白,那叶的绿,互为映衬,婀娜多姿......

原来这就是“昙花一现”,这不就是那瞬间的美丽吗?这中间虽没有那磅礴气势,却有其温文秀雅;虽没有引吭高歌,却有低声细语;虽没有湍急涧水,却有涓涓细流。正因有了这无数个美丽的瞬间,才有了我们这多彩的人生。

篇7:童年趣事的作文:童年的记忆

那年暑假,我随着旅行团来到一个岛。这个岛上有一个著名的临海泥池,听说到咸泥中滚一滚,玩一玩,可以消除全身的毒素,我们欣然前往。

到了海泥场,我急不可待地脱下衣服,一丝不挂冲进了泥地。随即整个人躺在泥中,仰望太阳,身体浸在泥中,呼吸着咸味的空气。再把头往上抬,身体在泥中滚来滚去,不一会儿,全身裹满了黑泥巴。旁边的游人看见了,哈哈大笑:“看那个小孩身上,就像披了一件黑色的装甲!”“可不,活生生的一条小泥鳅。”“这个小朋友可真是大杀菌了,这泥是海水泥,有健身作用呢。”听着游人的赞许,心里美滋滋的。

我躺在泥中,发现泥里还有小动物,便到岸上拿了一个篮子,在泥中摸索着。突然,一条跳鱼腾空而起,又跃入泥中。哈哈,你小子敢在我面前蹦跶,吃了熊心豹子胆啦!看你怎么逃出我如来佛的手心,我心里暗暗得意。一伸手,在半空中抓住它,没想到它比镜面还滑,一抓便从我的手缝间滑出,又一跳一跃地向远处溜去。好不容易抓住的猎物,岂能让你逃之夭夭呢?我大步向前跨,追上了它,拿篮子来了个“海底捞月”。可是它一坠,我捞了个空。我气得直瞪眼,飞速冲去,同时,抓起一把泥狠狠地砸去,击中了,虽只是让它减了速,但我抓住这个机会,一个“黑虎掏心”,将它收入篮中。耶,煮熟的鸭子终于吃进了口。

篇8:给学生最美的童年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的未来生活更有价值,更幸福。教育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孩子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如果是快乐、自由的,他就有无限的张力;如果童年过于沉重、劳累,他就会厌倦学习、厌倦生活,甚至厌倦人生。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新浪微博中说:孩子是什么?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是让我们幸福快乐的天使。但是,我们不了解这个天使,按照自己的意图对他们进行强行塑造,结果,天使被扭曲成一个怪物,一个超能的怪物,美好的生活因此而变得乱七八糟。因此,我们需要以虔诚的心迎接天使,需要充分地尊重和了解天使。

教育的急功近利使儿童过早地进入准成年化的生活,教学在拼命压缩孩子的儿童期,一个孩子在该享受儿童期特有的快乐生活时却享受不到。殊不知,孩子在儿童期失去的享受幸福的时光,在成人期是永远也弥补不回来的。

当今儿童面临一系列的“过度”挑战:物质过度、保护过度、学习过度、功利过度。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孩子们的生活会快乐吗?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要学奥数和英语?为什么那么多孩子节假日像走马灯似的“赶场”?为什么“减负令”不断而学生的负担依然“涛声依旧”?为什么小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不断上升,身体素质却在不断下降?为什么大大小小的书店里打着“新课程”幌子的教辅资料琳琅满目,购买教辅资料的家长排起长队?为什么学校附近各种各样的补习班门庭若市?为什么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为什么我们的很多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训练学生一些小技巧,却忽视了对学生“大智慧”的培养?……

这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像一根根钢针在刺痛着每一位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它无时无刻不在警示我们。

为什么要捍卫童年?刘晓东教授有个形象的比喻:蝌蚪和青蛙的关系类同于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蝌蚪有蝌蚪的世界,那是与青蛙的世界不同的。蝌蚪的世界在水中,而青蛙是两栖的。如果青蛙非让蝌蚪像自己那样来到陆地上,等待蝌蚪的只能是受伤和死亡。今天,我们把多少蝌蚪赶到了岸上?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人本主义推崇“种子思维”理论,即把学生看作有生命力的、需要呵护的、有水分与阳光即可生长、成熟的人。教育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此时此刻是否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不仅仅看此时此刻的活动对未来的意义。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尼尔·波茨曼出版的《童年的消逝》中一个重要观点是:捍卫童年!作者呼吁,童年概念是与成人概念同时存在的,儿童应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的童年生活,教育不应为儿童的未来牺牲儿童的现在,不能从儿童未来的角度提早设计儿童的现在生活。

篇9:最美的童年邂逅最美的童话

童话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样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学体裁。童话在小学语文中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童话能帮助儿童进行积极的幻想,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儿童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拓宽学生的视野。然而解读的功利性使得童话失去了它往日的风采,小学语文童话教材的编排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高段童话数量偏少,童话改编造成的文学流失,童话行文程式单一等,本文将从人教版小学语文童话教材的编排方面对童话进行研究,并提出使用建议。

【关键词】

童话教材 价值 编排 建议

一、童话在小学语文中的存在价值

童话与小学语文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童话所包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重合的。同时,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种重要的呈现方式。它特别贴近儿童好幻想的需求,深受儿童的喜爱。它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童话与小学语文教育

童话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儿童创作或为他们所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童话的语言符合语法规范,适合儿童接受能力。因此,它被选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童话拥有其独特的文学特征:荒诞、梦幻、奇异、超自然、神秘等等。正是这些文学特征吸引着孩子的目光,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这是因为这些特征,童话比其他文学作品更受孩子的喜爱,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正是因为这些特征,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材更吸引孩子的注意,留给孩子的印象更深刻。

(二)童话与小学生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他们不断探索。童话可以帮助他们伸展想象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开阔视野,见识更缤纷的世界;提高审美品位,发现美,创造美。

童话中的一些想象,为孩子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打开儿童想象的大门。童话与美是分不开的,它是一种美的文学,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童话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声笑语,也给予了他们多方面的人文滋养。儿童置身于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中,童话使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童话,自己就是童话中的主人公,童话中的一切就是自己所经历的。通过童话的阅读,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全面了,对生活的期待也更加强烈,色彩缤纷的童话,美妙绝伦的故事,无形中帮助儿童拓宽了视野。

二、童话教材的编排现状

童话与小学语文教育密不可分,那么,童话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现状又是如何呢?

(一)童话数量的统计及其原因分析

1.小学低段童话数量较多,高段则非常少

许多儿童文学大师提出,目前的童话数量还远远不够多。经统计,我们发现,一年级的童话数量最多,但是也只有20篇,仅仅占到一年级教材的25%,二年级只有12篇,只占到了15%,而五年级居然一篇童话也没有,这让我有些吃惊,六年级也只在下册出现了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把小学语文教材比作一顿丰盛的晚餐,那么,低段的童话教材是晚宴中的餐前水果,令人心生向往;中段童话教材则是晚餐间的纯美佳酿,让人浅尝辄止;高段童话却仅仅扮演着调味品的角色,偶尔用之。

2.造成童话数量极端不平衡的原因

为什么小学阶段的童话教材在编排上出现了这样头重脚轻的局面?

我们国家,约定俗成地认为12岁以下是儿童,因为他们还处于初等教育阶段。就如“儿童”一般,成人普遍认为“童话”是幼龄儿童的读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童话是年幼儿童的专利,而小学高段学生已经不在“幼龄儿童”之列了,人们就普遍认为,他们已经不太需要童话。

低段儿童活泼好动,又因为他们刚进入小学接受教育,很难适应小学严谨的治学之风,因此,学校、教师、甚至是教材,都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前提,促进学生学习,而童话就是最好的选择。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一些浅显的道理。

(二)童话的改编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童话改编、删减现象在各年级童话教材中普遍存在。一至六年级的教材共有童话42篇,改编过的童话数量达到了24篇,占总数的57.1%。

现在的孩子却很少能接触到完整的童话,那些被删掉的看似不重要的内容恰恰是童话的精华所在,而经过删减、改写的童话也失去了它原来的文学价值。对原文进行改编很容易使孩子在理解童话上产生了偏差,甚至与原文作者的原意背道而驰。

那么,为什么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童话都是经过删减和改动的呢?经分析,主要是因为汉字难写、难读,对篇幅较长的童话,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删减和改写,使它们更适合于学生阅读。篇幅过长影响了孩子的阅读,所以,编者不得不对其进行改编。让孩子阅读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我们所有人应该努力的方向。教师站在教育的第一线,直接面对着学生,面对着学生喜爱的童话教材,该怎样把童话教材用最好的方式展现给孩子呢?该怎样使孩子阅读到更多更好的童话呢?

三、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来谈一谈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

1.注重个性阅读

童话教材虽然通俗易懂,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读。教师必须从繁琐的讲解中解脱出来,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去理解、去感悟。

2. 把握作品的整体性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忽略文章的文学性、整体性,不要把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讲解上,也不要把重心放在中心思想的分析上。在教学中,应该设法引导学生去体验童话的形象、意境,感受美的语言。

儿童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总是习惯于模糊解读,他们遇到不懂的地方、不会读的字就跳过去,生字、新词从来不能阻碍他们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儿童这种“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或许成人不以为然,但是它却帮助儿童获得了一种朦胧的审美感觉。如果语文教师不理会儿童的这种阅读方式,却在阅读教材中紧盯字、词、句,这种美感就会荡然无存。

针对改编过或删减过的童话,除了要注重教材文本的整体性,还要在学生对文本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呈现童话原著,使得学生能够在原著的大背景解读童话,增进对童话的认识,加深理解和感悟。

3.教师要持有一颗童心

要使童话教材的使用达到最理想状态,首先教师在面对文本的时候要保有一颗童稚的心,像儿童一样投入到童话世界里,去感受、去领悟,暂时抛开成人的思想、情感、心态,以一颗纯真的心与文本进行对话。要了解儿童的心性,不要以成人的角色来训导他们,不要只想着让学生接受你的“知识”与“劝导”,而要与儿童处于相同的位面,尽力激活它们的阅读欲望。与其想着让我来给孩子们上一堂课吧!,还不如让我来给孩子们做一点点心吧!

四、小结

童话就是孩子们看见的最初的东西,当孩子们走进了童话里,有一些东西就慢慢沉积到孩子心里,渐渐变成了孩子的一部分。这些东西我们管它叫—美好、纯净、光明、责任、勇气……拥有童话的童年就拥有了童话的气质,就造就了童话的精神。于是儿童就在阅读童话中进行着审美的历程。让我们为孩子们创造环境,让孩子们的童年与童话“一见钟情”。

【参考文献】

【1】宫艳丽.童话与小学语文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陈丽.童话教材的缺憾【J】.小学语文教师, 2009(10)

【3】余春瑛.简论童话的功能【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5)

【4】陈祖芬.童话与国家【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篇10:记忆中最美的风景作文

这面墙位于我家客厅入口处,不算太大,但它记录着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可以说,这面墙是一部连续剧,剧中人是爸爸、妈妈和我,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让剧情变得生动而精彩!

瞧,这张是我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照。那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正是我爸,那个穿着婚纱面带微笑的漂亮姑娘是我妈,他们甜蜜地依偎在一起。这张照片是幸福的起点,然后就有了我这个沐浴着阳光,快乐成长的孩子。

哟!这个可爱的小宝宝正龇牙咧嘴向你笑呢!你看他那蹒跚的样子,像只企鹅。不怕你笑话,那张照片是我两周岁纪念照。

我10岁啦!这张照片记录了最温馨的一刻,爸爸穿着西装,很有绅士风度,但已没有了当年英姿飒爽。妈妈打扮得像白雪公主,裙摆飘飘,虽不再那么年轻,但眼神中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中间站的是我,面前的蛋糕上插着10支蜡烛,我鼓起腮帮子正在吹蜡烛上的火……

篇11:记忆中的最美作文

记得有一次,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和去家。那时,我们和家离得很远,而且爸妈也很忙,很少带我去外公家玩。过节去一趟外公家,真的非常开心。坐在的车上还跳个不停,嘴巴一路上都没停过。

经过一段漫长的路程,我终于来到了外公家。我实在是太想外公外婆了,所以还没等爸爸完全停好车,我点迫不及待地跳下了车。“啊——”我大叫一声,咦?怎么回事?原来刚才下车下得太急,一不小心,右脚碰到了爸爸摩托车上的烟管。

爸妈听到我的喊叫,先是一愣,妈妈马上回过神来,对爸爸说:“快,看看女儿怎么了?”又安慰我,说道:“不哭不哭,怎么了远?弄到哪里了,来让妈妈看看。”我并没有理妈妈,只是坐在地上一个劲地哭。

妈妈看到我的右脚起了一个大大的白色水泡,水泡的周围红红的,肉邹在一起,样子十分可怕。妈妈对爸爸说:“快送到附近的医院去。”

医生给我包扎了一下伤口,带着我出去了。我看到爸妈在外面焦急地等待,脸色有些苍白。爸妈见我出来了,赶紧跑过来,对医生说:“这孩子没事吧?”

医生说:“没事,帮她包扎过了。以后每天晚上换一次药,注意,这段时间这只受伤了的脚千万不能碰冷水,而且前几天走路肯定会有一些痛,适应适应就习惯了。”

看完医生,妈妈就慢慢地扶着我回了外公家。

这几天晚上,妈妈总会帮我换药。有一次,我看到妈妈的脸色没有以前那么好,头上多了一些白头发。妈妈的这一切变化,是不是因为我受伤了?妈妈,对不起,我让你担心了。

几天后的一个上学日,我高高兴兴地来到,不经意中,我看向窗户,外面原来太阳高照,现在却有一些沉暗,我担心放学的时候会。如果真的了,我该怎么办呀?又没带伞,脚也没有好。

不过,沉暗了一会,太阳又照耀大地了。上午第四节课时,太阳更加强,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暖乎乎的。可天气就像孙猴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刚才阳光明媚,现在又沉暗了下来,还伴随着隆隆地打雷声。完了,一场暴风雨来临了,我的心也下起了雨。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心想,等雨下小一点再冲回家去。

这时,传来一声熟悉的呼喊:“李心月。”我抬头向窗外一看,是妈妈。我走了过去。雨“哗哗哗”地响个不停,狠狠地捶打着大地。妈妈走过来,说:“快走吧,已经做好了饭,再不回去就要凉了。雨下那么大,你脚又不能沾水,我来背你好了。”

“不要,我自己能走,雨下的也不是很大。”

篇12:记忆深处最美的画面作文

记忆深处,月光摇曳,树影婆娑……

夜深人静,微风轻拂,桂花树的.叶子发出声声轻柔的声响,像是在唱摇篮曲。我和奶奶手摇蒲扇,坐在老家门口纳凉,桂花树下,月影的碎片满地摇曳。奶奶轻启双唇,对我陈述着月儿的故事:“从前,一位北国的公主把月亮裁成华丽的衣裙,引得王子深深喜爱;嫦娥与玉兔在荒凉的月上过着寂寞的生活……”我别过头去,看着奶奶。时间已带去奶奶的青春,留下白发与满脸皱纹。微风吹散了奶奶的发,银丝在飘扬着;月光映照在奶奶日益消瘦的身体,映照在她驼着的背上,映照在她慈祥的脸上。奶奶静坐在桂花树下,静静地看着银月,眼中有说不出的寂寞与哀伤,月儿此刻也显出无限荒凉,仿佛诉说着千万年来在空中的寂寞……

“奶奶,该回屋了,别着凉。”“嗯。”我牵着奶奶的手往屋里走,瞬间觉着奶奶的手不再像年轻时柔嫩,常年的劳累化成老茧遍布在她的手上。鼻尖泛起一丝酸楚。

从儿时记事开始,奶奶对我的到来似乎非常高兴。一到放假她就早早地梳洗好站在巷头等我,笑盈盈地张开双臂给我一个温暖的怀抱。抚摸着我的头嘘寒问暖,和我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有时听腻我就会偷偷溜走,她也只是无奈地笑笑,眼神似一潭温柔的湖水。夜晚时,奶奶会讲故事给我听,每每这时我们都很享受,享受着彼此的陪伴,享受着陪伴的快乐。后来长大些才渐渐懂得,爷爷与奶奶早离婚,儿女们每年春节才看望她一次,她一个人守这空房子,没有人陪她说话,很是寂寞,所以很盼望我的到来。她说:“一个人时,我常常看着月亮,因为我可以看见城市那头的儿女和你。”老人骤然泪下……

我明天就要回家了,不能听奶奶讲故事了。临走前,我回头看着奶奶。远处有一个老妇人,穿着朴素,站在桂花树下,身后是一座空荡荡的屋子……“想我了,给我打电话。”“嗯,再见!”

篇13:童年记忆

渐渐地, 我可以用手去摸索各种东西, 分辨它们的用途, 或者揣摩别人的动作、表情, 来明了发生了什么事, 表达自己想说的、想做的, 我渴望与人交流, 于是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摇摇头表示“不”, 点点头表示“是”, 拉着别人往我这里, 表示“来”, 推表示“去”。当我想吃面包时, 我就以切面包、涂奶油的动作表示。想告诉别人冷时, 我会缩着脖子, 做发抖的样子。

母亲也竭尽所能做出各种动作, 让我了解她的意思, 我总是可以清楚地知道母亲的意思。说实在的, 在那漫长的黑夜里能得到一点儿光明, 完全是靠着母亲的慈爱和智慧。

我也慢慢地明白了生活上的一些事。5岁时, 我学会了把洗好的衣裳叠好收起来, 把洗衣店送回的衣服分类, 并能认出哪几件是自己的。从母亲和姑母的梳洗打扮, 我知道她们要出去, 就求她们带着我。亲戚朋友来串门, 我总被叫来见客人。他们走时, 我挥手告别, 我还依稀记得这种手势所表示的意义。

记得有一次, 家里即将有重要的客人来访, 从门的启闭, 我知道了他们的来到。于是, 我趁着家人不注意时, 跑到母亲的房间, 学着母亲的样子在镜子前梳妆, 往头上抹油, 在脸上擦粉, 把面纱用发夹固定在头发上, 让面纱下垂, 轻盖在脸上, 而后, 我又找了一件宽大的裙子穿上, 完成一身可笑的打扮后, 也下楼去帮他们接待客人。

已经记不清楚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到自己与众不同了, 这应该是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的事。我曾注意到母亲和我的朋友们都是用嘴巴在交谈, 而不像我用手比划着。因此, 我会站在两个谈话者之间, 用手触摸他们的嘴巴, 可是我仍然无法明白他们的意思。于是我疯狂地摆动四肢, 蠕动嘴唇, 企图与他们交谈, 可是他们一点反应也没有。我生气极了, 大发脾气, 又踢又叫, 一直到筋疲力尽为止。

我经常为了一些小事而无理取闹, 虽然我心里也知道这样是不应该的, 可是一有事情到来, 我又急躁得控制不了, 就像我常踢伤了保姆艾拉, 我知道她很痛, 所以当我气消时, 心里就觉得很愧疚。但是当事情又不顺我的心意时, 我还是会疯狂地胡乱踢打。

在那个黑暗的童年时代, 我有两个朝夕相处的伙伴, 一个是厨师的女儿——玛莎·华盛顿, 另外一个是一只名叫贝利的老猎狗。

玛莎·华盛顿很容易就懂得了我的手势, 所以每次吩咐她做事情, 她都能很快就完成。玛莎大概认为与其跟我打架, 还不如乖乖地听话来得聪明, 所以她都会很快而且利落地完成我交待的事。

回想童年、谷仓、马厩以及乳牛场, 都给了我和玛莎无穷的快乐, 我们简直像极乐园里的天使。当我跟玛莎到乳牛场时, 挤牛奶的工人常常让我把手放在牛身上, 有时候, 也会让我把手放在牛的乳部, 我也因为好奇而被牛尾打了好多次。

玛莎·华盛顿也和我一样喜欢恶作剧。7月一个酷热的午后, 我和玛莎坐在阳台的石阶上, 像黑炭一样的玛莎把她像绒毛般的头发用鞋带扎起来, 一束束的头发看起来就像很多螺丝锥长在头上。而我皮肤白皙, 一头长长的金黄色卷发。一个6岁, 另一个大约八九岁。小的那个盲童就是我。

我们两个人坐在石阶上忙着剪纸娃娃。玩了不久我们便厌倦了这种游戏, 于是就把鞋带剪碎, 又把石阶边的忍冬叶子剪掉。突然, 我的注意力转向玛莎那一头“螺丝锥”。一开始, 玛莎挣扎着, 不肯让我剪, 可是我蛮横极了, 抓着玛莎的螺丝锥不放, 拿起剪刀就剪下去, 剪完玛莎的头发, 我也回报玛莎, 让她剪我的头发, 若不是母亲发现, 及时赶来制止, 玛莎很可能把我的头发统统剪光。我的另一个玩伴是贝利, 也就是那只老猎狗, 他很懒惰, 喜欢躺在暖炉旁睡觉, 一点也不爱陪我玩。他也不够精明, 我尽力教他手语, 但是他又懒、又笨, 根本不懂我在干什么。贝利总是无精打采地爬起来, 伸伸懒腰, 嗅一嗅暖炉, 然后又在另一端躺下, 一点也不理会我的指挥。我觉得自讨没趣, 便又去厨房找玛莎玩。

篇14:微笑是最美的记忆

我真有些纳闷,他们怎么都记得我的微笑呢?我的眼睛并不大,脸也不俊俏,牙齿还有明显的黑垢,笑起来并不好看,我只不过常常把微笑挂在脸上而已。

“微笑一下并不费力,但它却产生无穷的魅力。”这是西班牙民歌中一句经典的话,我信奉它,所以我就尽量这样去做。每一次进教室前我都会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比如,女儿画了一幅可爱的卡通画,哪位学生的作业更整洁了……然后兴致勃勃地走进教室。当我的笑脸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在很短的时间内,我的善意犹如星星之火点亮了所有人的心房,他们的脸上也会立刻绽放笑容。那一刻,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接下来的课就好上了,因为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即使后进生也能打起精神坚持把课听完。在微笑中我们读文、明理,在微笑中我们探讨、交流。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使我享受到了轻松,学生也获得了快乐。

放学的时候,我喜欢站在校门旁边做一个交通指挥员,因为学校门口就是公路,我必须目送学生走远才觉得踏实。我总是微笑着等同学们经过身旁,他们也微笑着来到面前,规矩地行一个队礼,说一声“老师再见!”于是就是很多个队礼,很多个“老师再见”;我一一点头,一一微笑……看着他们的背影越来越远,然后消失在山坳,我舒了一口气,微笑着和夕阳说再见。多少年过去了,却没想到学生们竟记住了我那普通的微笑。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学生给我的新年贺卡上这样写道:“老师,谢谢您的微笑,我是想着您的微笑唱着歌回家的。”

其实,每个人都有烦恼、怨恨和烦心事,家庭、事业、感情也会有矛盾和冲突。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只有用微笑说话的人,才能担当重任。”我们做教师的虽然干的不是什么大事业,可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责任怎能说小?让我们一起学习吧!学习如何调节和排解内心的烦恼,把微笑带进学校,把微笑送给学生。(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新圩小学)

篇15:记忆中最美的画面作文

走在镇上,只见路边张灯结彩。“嘭,嘭”烟花的声音响彻天空,震耳欲聋,抬头一望,五彩斑斓的烟花在漆黑的夜空中怒放。随着“嗞”的一声,我推开了锈迹斑斑的铁门,探亲拉开序幕。

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太爷爷一手提着大勺,在大灶上掌厨,绿油油的芹菜,在灶中翻腾跳跃;姑姑拿着一块崭新的抹布,在木桌上反复擦着,木桌更是焕然一新;只是桌脚有不少裂纹,摸上去也略显粗糙;四叔喊着号子,卖力的把一些布袋扛到储藏室。虽然个个累得满头大汗,但脸上都飘着幸福的笑容。

小弟弟妹妹们正蹲在地上玩小车,堂弟大喊一声:“堂姐来了”说着一溜烟跑到门口。“啪”几颗挂在墙上的大灯泡,先是闪了几下,然后散发出柔和的灯光,暖黄色的灯光照亮了这栋房子。大家原本忙得不可开交,听见堂弟这么一喊,都放下手里的活,先是围了过来,然后又去到沙发旁笑着搂着我轻切的说:“呦,小季又长高了不少吗?对呀,可还是那么苗条,跟竹竿似的;小季要多吃点,城里过得怎么样呀?顺利吗?”我一句一句仔细听着,边听边笑,一句问候犹如冬天里的暖阳温暖着我,像一缕清风轻托着我,像夏日的清泉滋润着我。

开饭了,太爷爷手一挥,扯着嗓子喊大家。大家三三两两走到桌子旁拉开凳子一齐坐下,袅袅的香气,飘飘悠悠传入我的鼻子里。绿油油的青菜,乳白色的豆腐,棕绿色的乳汁,一个个小孩口水都滴到了桌上。太爷爷咧嘴笑着,眼角泛起皱纹站起来,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和叔伯姑婶们敬起酒来。孩子们则拿起果汁不由分说,咕噜咕噜往嘴里灌。“叮叮咣咣”汤匙与筷子交织的声音,为这温馨的场景带来了一首美妙的小曲。

围坐在木桌边,感受着家亲情,这情柔和似水,潺潺的流入我的心中;这情炽热似火,热烈的温暖着我的心灵;这种情洁白似雪,纯净的没有一丝污染,就是这种情,打动了我。

篇16:记忆中最美的花朵作文

您用手轻抚我的头发,莞尔一笑,道:“快点,不要迟到啊!”说罢转身去穿鞋。“我自己去就可以啊,你上班还早,再去睡会吧。外面很冷。”那个低头穿鞋的身影一愣。没说什么,只是把羽绒服拿来给我,让我穿上,我乖乖听话。

并无再言,我便拉着您一同走出家门,清晰感觉到您的一抖,您只穿了一件毛衣,怎能不冷?迎面的寒风刺骨的吹,只觉面如割。手脚早已失去知觉,只觉一阵阵涌上的寒意。往日傲立在风雪中的冬青此刻也似暗淡,高大的梧桐叶已落尽,光秃秃的枝桠,使人不禁顿生几分悲凉。阴霾的天空中没有一只鸟,灰蒙蒙的苍穹,而今,连空气也似浑浊,混着风,一起刺来。冬已深了。

“妈,你回去吧那么冷,你又穿这么少。”我止步,对您说。“没事,我不冷的,走吧,别晚了。”说着你又伸手拉了拉我羽绒服上拉链,拉紧了围巾。刹时,温暖向我袭来。心中那一阵阵馥郁的芬芳,肆意蔓延。

“妈,”我叫您,您止步回头,我大踏步的走向您。拉起您那双被冻的通红的手。放在我的两个掌心中摩擦,往您的手上哈气,口中氤氲的白雾此刻如此唯美。您用温柔似水的的眸望我,那眼神中,有幸福,有温暖,还有欣慰。

我又把您的手放在我小小的`口袋中,两只手十指相扣,溢满了爱。以后我也要给您很多的爱,想着,不禁加重了手上的力道。您似乎感觉到了,望向我,风呼吹,吹起那流苏般的发,我看到了那些许白发,心中便一阵酸。四眸相视时,才发现,您的眼眸如此美丽。传递给我您的温暖与感动,于是又惊起了心中那朵芬芳,悄然荡漾。

我这您的手,无论在哪,身边走伴随着您温暖的气息,以及那朵芬芳,有一天,他们会悄然融入我的心房,成为记忆中最美的花朵。散发着无可比拟的芬芳。

上一篇:农学硕士论文下一篇:桃花源记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