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十二生肖诗

2024-05-22

妙趣横生的十二生肖诗(精选14篇)

篇1:妙趣横生的十二生肖诗

南北朝时,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著名文士沈炯还创作了我国第一首有趣的十二生肖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蠡窗悠哉。”这道诗在首字按排序嵌入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谓别开生面,文采娱人。

南宋儒学大家朱熹也曾写过一首十二生肖诗。他把十二生肖名,巧妙地散嵌于诗句中。诗云:“昼间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国嗟差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d鸡(d鸡:古书指像鹤的一种鸟)鸣角角。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元代文人刘因的咏十二生肖诗:“饥鹰吓鼠惊不起,牛背高眼有如此。江山虎踞千里来,才辨荆州兔穴尔。鱼龙入水浩无涯,幻镜等是杯中蛇。马耳秋风去无迹,羊肠蜀道早还家。何必高门沐猴舞,肠栅鸡栖皆乐土,

 

明朝大学者胡俨也写有十二生肖诗,诗云:“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此诗不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让人在享受情趣之余品味内涵。

篇2:妙趣横生的十二生肖诗

在中国浩瀚的诗海中,有一种诗的写法是先俗后雅,这类诗被人们称作“雅俗诗”。

据清人张皇甫《息歌偶录》一书记载,有位富翁为太夫人祝寿,特请当时的才子唐伯虎绘画题诗。唐伯虎画了一幅《蟠桃献寿图》,接着题诗一句:堂前老妇不是人。此句一出,众人大吃一惊。唐伯虎又写道:好像南海观世音。众人见是赞誉之句,立即转怒为喜。谁知唐伯虎又写了一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在场的`子孙们个个怒目圆睁。唐伯虎神情怡然地以“偷得蟠桃寿母亲”作结,众人顿时恍然大悟,欢笑满堂。

明代朱元璋是一个喜欢写雅俗诗的皇帝。相传他登基这天的清晨,吟诗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群臣闻之,欲笑不敢笑。可朱元璋若无其事,继续吟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这时,群臣交口称赞其诗气势不凡。

篇3:妙趣横生的十二生肖诗

一、《孔子诗论》第二十一简、二十二简的内容

《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一书所公布的原文为:

第二十一简:“……貴也。《將大車》之囂也§, 則以爲不可如何也。《審露》之益也, 其猶酡与■。孔子曰:‘《宛║丘》吾善之■, 《猗嗟》吾喜之, 《鳲鳩》吾信之■, 《文王》吾美之, 《清》……&’”

第二十二简:“……之。《昊天有成命》吾□§之。《宛丘》曰:‘洵有情, 而亡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变, 以║禦亂。’吾喜之■。《鳲鳩》曰:‘其义一氏, 心如結也。’吾信之。《文王》曰:‘文王ξ在上, 於昭於天。’吾美之。” (2)

陈桐生之《〈孔子诗论〉研究》将此两简翻译为:

第二十一简:“……贵也。《将大车》之嚣也, 則以为不可如何也。《湛露》之益也, 其犹驰与?孔子曰:‘《宛丘》, 吾善之。《猗嗟》, 吾喜之, 《鸤鸠》, 吾信之。《文王》, 吾美之。《清……’”

第二十二简:“……之。《宛丘》曰:‘洵有情, 而无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反, 以御乱。’吾喜之。《鸤鸠》曰:‘其仪一氏, 心如结也。’吾信之。《文王》曰:‘文王在上, 於昭于天。’吾美之。” (3)

张金良在简帛研究网 (http://www.jianbo.org/index asp) 上发表的《上博简〈孔子诗论〉释解》中译为:

第二十一简:“……贵也, 《将大车》之嗸也, 则以为不可如何也。《湛露》之溢也, 其蹉跎与?孔子曰:‘《宛丘》吾善之。《猗嗟》吾喜之。《鸤鸠》吾信之。《文王》吾美之。《清……’”

第二十二简:“……之。《宛丘》曰:‘旬有情, 而亡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返, 以御乱。’吾喜之。《鸤鸠》曰:‘其仪一兮, 心如结也。’吾信之。《文王》曰:‘文王在上。’吾美之。” (4)

二、两简所及诗篇的原文及名家解读

下面来简单看一下简文涉及的六首诗。

第一首:《将大车》, 即《小雅·无将大车》: (5)

无将大车, 祇自尘兮。无思百忧, 祇自疧兮。

无将大车, 维尘冥冥。无思百忧, 不出于颎。

无将大车, 维尘雍兮。无思百忧, 祇自重兮。

将, 扶、持。无, 通“毋”。诗的字面的意思是:不要驾驶或扶持大车而枉自引起尘土飞扬。以此起兴, 劝诫人们不要忧思重重, 否则只会像驾车扬尘一样, 白白地让自己饱受病痛的折磨。

《湛露》, 即《小雅·湛露》:

湛湛露斯, 匪阳不晞。厌厌夜饮, 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 在彼丰草。厌厌夜饮, 在宗载考。

湛湛露斯, 在彼杞棘。显允君子, 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 其实离离。岂弟君子, 莫不令仪。

湛, 浓重, 此是露水很重的意思。诗以晨露起兴, 描写了天子夜宴诸侯的场景, 以及与宴诸君的美好德行与礼仪。

《宛丘》, 即《国风·陈风·宛丘》:

子之汤兮, 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 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 宛丘之下。无冬无夏, 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 宛丘之道。无冬无夏, 值其鹭翿。

汤, 即荡。诗篇写了一个人在宛丘舞蹈击乐的情形。宛丘是中间高四周低的游乐场。陈国的疆土就在今天河南省开封以东到安徽亳州一带, 这一地区的风俗“妇人尊贵, 好祭礼, 用史巫” (《汉书·地理志》) 。

《猗嗟》, 即《国风·齐风·猗嗟》:

猗嗟昌兮, 颀而长兮。抑若扬兮, 美目扬兮。巧趋跄兮, 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 美目清兮。仪既成兮, 终日射侯, 不出正兮, 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 清扬婉兮。舞则选兮, 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 以御乱兮。

从诗的字面意思看是赞美了一个人的仪容礼仪之美和射艺之精。并在末尾感叹道:“四矢反, 以御乱兮。”反, 即返, 四箭皆中靶心, 言射技之高。如此高超的射技足可抵御外侮和平定内乱了。诗中有“展我甥兮”句, 所以人们多认为写的为鲁庄公, 因为他的母亲文姜是齐人, 按照风俗, 齐人为鲁庄公之舅氏。

《鸤鸠》即《国风·曹风·鸤鸠》:

鸤鸠在桑, 其子七兮。淑人君子, 其仪一兮。其仪一兮, 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 其子在梅。淑人君子, 其带伊丝。其带伊丝, 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 其子在棘。淑人君子, 其仪不忒。其仪不忒, 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 其子在榛。淑人君子, 正是国人, 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诗之本意似乎是赞美淑人君子的仪表风度, 反复吟咏的是“淑人君子, 其仪一兮。其仪一兮, 心如结兮”。

第六首《文王》, 即《大雅·文王》:

文王在上, 于昭于天。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有周不显, 帝命不时。文王陟降, 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 令闻不已。陈锡哉周, 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 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 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 厥犹翼翼。思皇多士, 生此王国。王国克生, 维周之桢;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 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 其丽不亿。上帝既命, 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 天命靡常。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厥作裸将, 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 聿修厥德。永言配命, 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 克配上帝。宜鉴于殷, 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 无遏尔躬。宣昭义问, 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 无声无臭。仪刑文王, 万邦作孚。

诗篇追述文王德业, 一般认为是赞美文王受命作周的。

两简所涉六首诗, 大雅一篇, 小雅两篇, 国风三篇, 各篇诗旨, 历来解说有一致处, 亦有相异处,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这种情形, 下面列表分析之。

三、诗旨之争、《诗论》歧解和竹书论《诗》的局限性

从上表可以看出, 对于《诗经》中这几篇的解题, 各家多有不同。对于大小雅中的诗, 争议略少些, 如《文王》, 均倾向于赞美文王受命作周, 追念他的丰功伟业, 同时告诫后世子孙;《小雅·无将大车》, 无论是“大夫悔将小人也 (毛诗序) ”或“此亦行役劳苦而忧思者之作 (朱熹) ”, 还是“没落贵族 (诗人) 感时伤乱之作 (程俊英) ”, 都是取“悔恨叹息”之意, 无须深究。而对于风诗, 则显然大家的意见就很不一致了, 程俊英先生甚至在她的两本书中的答案也不尽相同 (见表格) ;而对于《诗论》中话语的解释, 也是有很多不同的意见。

比如, 对于《陈风·宛丘》的解释。竹书说:“‘洵有情, 而亡望。’吾善之。”那么这句话如果解释为:“‘那个跳舞的人如此投入可谓是太有热情了, 但同时也就失去了威望啊!’我认为是对的。”或者说:“巫舞跳得再投入, 国家也不会因此兴旺, 他们祈神拜天的愿望终究是要落空的。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这样一来, 就和《毛诗序》的“刺幽公”和朱熹的“言虽有情思而可乐矣, 然无威仪可瞻望也, 国人叙其事以刺之”相类了。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称:“乐舞非细民所宜, 威望亦于庸众无关, 使闾巷鄙夫终岁执羽舞翿于宛丘之上, 亦属常然, 何烦诗人讽咏, 重劳大圣人录而冠夫《陈风》之首, 以为游荡者戒耶?此必陈君与其臣下不务政治, 相与游乐, 君击鼓而臣舞翿, 无冬无夏, 威仪尽失, 故过宛丘下者, 相与指而诮之曰:子之游荡, 洵足为乐, 奈失仪何?其何以为民望乎?……” (6) 这也是顺应《毛诗序》的意思。而若按照程俊英、余冠英先生的理解, 则这又是一首情诗。言诗作者对舞者的爱慕和不可及。按此意解释《孔子诗论》中的这句话, 就是:“‘对他的感情如此真挚, 却没有任何希望啊!’我觉得作者说的是对的。 (或我喜欢作者的说法, 我赞美他的感情, 等等。) ”这样解释也是可通。那么究竟是那一种说法更有道理呢?“善”字的意义非常之多, 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从多角度看, 单凭《孔子诗论》中简单的一句评判———吾善之———是无法揭晓谜底。究其实, 还是字句太过简短之故。

再比如《猗嗟》, 历来的看法也很不一致。《毛诗序》和朱熹的《诗集传》皆倾向于这是一首刺诗, 刺鲁庄公空有其表和其技, 却不能防闲其母。“防闲其母”之说的起因, 源于《春秋左氏传》对鲁庄公之母、桓公之妻———文姜的记叙。

《春秋左传正义》记载:

【桓公三年】:【经】三年春正月, 公会齐侯于嬴。……九月, 齐侯送姜氏于讙。公会齐侯于讙。夫人姜氏至自齐。冬,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有年。 (10)

【传】三年春……公会于嬴, 成昏于齐也。齐侯送姜氏于讙, 非礼也。凡公女嫁于敌国, 姊妹则上卿送之, 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 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 则诸卿皆行, 公不自送;于小国, 则上大夫送之。 (11)

【桓公十八年】:【传】十八年春, 公将有行, 遂与姜氏如齐。申繻曰:‘女有家, 男有室, 相渎也, 谓之有礼。易此, 必败。’公会齐侯于泺, 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 以告。夏四月丙子, 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 公薨于车。” (12)

经传记载得比较简略, 但大意尚可得:文姜婚后齐侯送文姜如齐, 非礼也;十八年春, 文姜如齐, 齐侯通焉, 且被桓公知觉, 夏天桓公即死于齐。这件事的说法有很多。诗中写道:“展我甥兮!” (真正是我们的好外甥啊 (展:诚, 确实) !) 郑笺云:“容貌技艺如此, 诚我齐之甥。言诚者, 拒时人言齐侯之子。”朱熹说:“此时人之微辞也。” (13) 都是认可鲁庄公之母与齐侯有非礼或乱伦之事的。而经传又记载庄公二年、四年、七年等夫人姜氏屡会齐侯, 因此时人作诗讽刺之亦在情理之中。

如果推论成立, 那么此诗的讽刺意味就是显而易见的了。但也有大批的人持赞美一说, 是就字面意思的理解, 如程俊英先生的“赞美艺高射手”, 也是言之成理的。不过她也没有摈弃刺说一种, 只说“可作参考”。 (14) 而据袁梅的解释, 则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她认为这是女子夸夫的歌。“甥”, 还有“婿”的意思。她引了《韵会》———“女之婿亦曰甥”和《孟子》———“帝馆甥与贰室”来证明她的说法。 (15)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那么, 这种分歧在《孔子诗论》出现之后是否有所改观呢?《诗论》说:“‘四矢返, 以御乱’, 吾喜之。”“四矢返”没有什么歧义, 暂且不论;只说“吾喜之”三字的解释。喜, 可以理解为喜欢、快乐或高兴, 意思是:“射箭之人技艺如此高超, 我很喜欢。”或者说:“诗中写道:‘射箭之人四箭皆中, 可以平定局势。’这样的写法我很喜欢。”都通。而如果把喜看成是戏谑之意, 则诗评又带有刺的含义了。喜, 古代可借用作“嬉”、“憘”等字。与“嬉”通用的情况, 如《春秋经传集解》中说道:“夏以末喜, 殷以妲己, 周以褒姒, 三代所由亡也。共子, 晋申生以骊姬废。———共, 音恭, 本亦作恭, 末喜, 本或作嬉。音同。《国语》云:桀伐有施, 有施以末喜女焉, 韦昭注《汉书》云:‘嬉, 姓也。’” (16) 《汉语大字典》解释“喜”的其中一义为“游戏”:“xi, 阴平声, 游戏, 后作‘嬉’。《集韵·之韵》:‘喜, 通作嬉。’”对于“嬉”字, 汉语大字典解作“戏乐”, 就不是单纯的喜欢高兴的意思了。而“憘”, 《汉语大字典》既释为“同‘喜’”, 亦标明有“叹息声”之意, 虽则是两个义项, 但焉知不会通用呢?那么无论是“叹息”, 还是“戏乐”, 都不能和赞美主人翁的思想相统一。由是可知, 对于这一首诗的主旨, 到底是讽刺主人翁, 还是赞美他, 仍无定论。仅凭一“喜”字, 不能做出任何有效的判断。

而对于《小雅·湛露》的理解, 历代颇为一致的看法, 就是“天子夜宴诸侯”, 但张金良先生的解读显然又并非如此, 《诗论》中“其猶酡与”之“猶酡”, 张先生训为“蹉跎”, 一词之变, 则赞美诗又变成了讽喻诗, 孰是孰非, 也是很难断决。

对于《鸤鸠》的争议, 似乎又更大一些。陈子展谓当为刺曹共公依附霸主, 狐假虎威, 妄自尊大, 不知度德量力而作。 (17) 《曹风》四篇中几乎全是刺诗, 单单冒出来这一首《鸤鸠》, 若说是赞美了统治者外表美好、内心坚贞的美好德行, 则这样的说法似乎有无可依傍之感。然而竹书又分明说道:“‘其仪一兮, 心如结也’, 吾信之。”翻译过来就是:“‘他的外表美好如一, 他的内心坚贞无比’, 我相信他。”那么论诗者孔子是说的肺腑之言呢, 还是反语?也是不解。汉语辞令的丰富多彩弦外有音和委婉含蓄是众所周知的, 单凭竹书的只言片语, 我们很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加之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多为点评式评论, 随感而发, 点到即止, 讲究含蓄蕴藉简练精括, 缺乏严密的逻辑论证和科学推理过程, 所以即使有一些片段式的材料的发现, 也很难解答学术史上的诸多困惑。

综上所述, 对于《孔子诗论》所涉及的六首诗, 尽管有诗论者的观点, 但在解读和释义这些观点上还有分歧, 以前对于《诗经》若干篇章的不解和争议也依然存在, 并没有哪一方有确凿的证据说明自己所言就一定符合事实;竹书的出现, 也只是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汉代诗学的一个发展历程, 让我们对诗学研究史上曾经存在的一些问题或可能有过的现象有一些较为直接的了解, 而若想以此重新解释《诗经》中的话语或主题, 真正实现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以地下之新材料与传世之文献互相释证来解答学术难题, 则苦于资料太少, 仍是无法如愿的一件憾事, 我们只能期待更多的考古发现。同时, 对于传世文献的结论, 我们也应该秉持一贯的科学的态度, 不宜轻易否定。

正所谓:古史茫昧, 一言半语足可珍贵; (18) 真意难寻, 洋洒万千岂作等闲。

参考文献

[1][周]左丘明撰.[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集传正义.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2][晋]杜预撰.[唐]孔颖达撰.春秋经传集解.四部丛刊景宋本.

[3][宋]朱熹.诗集传.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5.

[4][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清同治十年刻本.

[5]陈子展.诗三百解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程俊英, 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 1991.

[7]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8]冯浩非.历代诗经论说述评[M].北京:中华书局, 2003.

[9]袁梅.诗经译注 (国风部分) [M].济南:齐鲁书社, 1980.

[10]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2.

[11]陈桐生.《孔子诗论》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2004.

篇4:妙趣横生的食品诗

(一)诗咏“豆腐”

明人李诩在其笔记《戒庵老人漫笔》中记录了几首吟咏豆腐的诗,语可解颐,录其一:

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

一轮磨上流琼浆,百沸汤中滚雪花。

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来玉无瑕。

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

传说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故豆腐有“淮南术”之雅称。

(二)诗咏“稀饭”

古代笔记中记得有一首“煮粥诗”,对于教育我们今天节约粮食颇有裨益,诗云:

煮饭何须煮粥强,好同儿女熟商量。

一升可作三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

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

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用语通俗易懂,颇含人生真谛,可读。

(三)诗咏“腌白菜”

清代道光年间的成都书生曹九成,一生耿介不阿,甘于清泊,每每以诗酒自娱。他曾写有《腌白菜》诗一首。诗见清人笔记《听雨楼随笔》中,诗如其人,诗云:

居然清白与人同,着点盐梅别有功。

健饭将军夸正好,素餐学士刺常通。

可知淡泊皆佳品,莫把咸酸置下风。

昨夜大烹还忆汝,宫商盈齿嚼来工。

白菜之中,竟然嚼出了宫商之声,可见其超凡脱俗之境。

(四)诗咏“魔芋”

魔芋,学名酱,四川人称“黑豆腐”,又叫“鬼肉”,传说西汉张骞奉皇帝之命通西夷时就吃到过这道美味。

清人王培苟博读经史,入川为吏后遍寻张骞当年吃过的酱,吃后大失所望,吟诗一首:

遥携馋口入西川,酱曾闻自汉年。

腐已难堪兼色黑,虚名应共笑张骞。

其实,魔芋经过烹调是味道鲜美的美食,且有美容补益之功效,今天它不仅端上餐桌,而且还加工成系列食品,深受人们的青睐。

篇5:妙趣横生的十二生肖诗

作者:谢I  朝代:南北    浮云西北起。

飞来下高堂。

合散轻帷表。

飘舞桂台阳。

遥阶收委羽。

平地如夜光。

眷言金玉照。

篇6:盘点12生肖谜语诗

两角顶在头,总叫哞哞哞,吃草不喝油,耕地是能手。

生来性情暴躁,身穿黄色皮袄,自称山中大王,别猜它是小猫。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爱吃萝卜和青菜。

稀奇真稀奇,没翅也会飞,世上找不着,只在故事里。

没腿也会走,没手全靠口,伸开像条绳,盘起像馒头。

嘴阔脸长大尾巴,打仗拉车都用它,铁板鞋底呱哒哒,驰骋千里本领大。

年纪不算大,胡子一大把,不管见到谁,总爱叫妈妈。

脑袋聪明,手脚灵活,坐着像人,走着像狗。

头戴红帽子,身穿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

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弯镰刀,看见主人尾巴摇,看见生人汪汪叫。

篇7:妙趣横生的十二生肖诗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诗

作者:江总朝代:隋 纵棹怜回曲。

寻山静见闻。

每从芳杜性。

须与俗人分。

贝塔涵流动。

花台偏领芬。

蒙茏出檐桂。

散漫绕г啤

情幽岂F物。

志远易惊t。

何由狎鱼鸟。

篇8:妙趣横生的十二生肖诗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24课《古代诗词三首》的第一首《木兰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同行二十年”的“行”有两种读音。读音不同,意义也不相同。读“xíng”音,作动词,释义为“行军”或“一同行军打仗”;读“háng”音,作名词,释义为“行伍(泛指军队)”或“共同战斗生活”。笔者认为,“同行十二年”中的“行”读“háng”音是十分妥切的。

从诗的上下文联系和课文已经给的注释上分析,“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伙伴皆惊忙”的主要原因。所以,“火伴”是“同行”的最好的诠释。看教材236页的注释(17)对“火伴”的解释,“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由此可以认定木兰和火伴是“同伍”的关系。既然是同一个灶上的战友,也就必然是在同一编制的单位中。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96页“行”读“háng”音时,其八种解释中的第二项这样注解的:“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行。(《后汉书·应奉传》:奉读书,五行并下。)古以‘行伍’,泛指军队。”如《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卒:百人为卒。出:交纳。豭:公猪。)这样,我们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同行十二年”,就意味着木兰和“火伴”们是在同一个编制的单位中,并且在同一个灶上吃饭的同甘共苦、风餐露宿多年的战友。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木兰却丝毫没有暴露自己“特殊”的身份,就更加赋予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神奇的色彩。衬托出了她非凡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同时,也回应了“伙伴皆惊忙”一句,使其表达得更完美,更符合实际。

如果把“同行十二年”读成“xíng”音,只能理解为“行军”或“一同行军打仗”为妥。则全句就成了“一同行军打仗多年。”就使“同行十二年”这句话的内容显得单调、不充实,更重要的是,淡化了这首诗神奇色彩和鲜明的主题。也会让人质疑,难道说,木兰和伙伴们从戎多年就一直在“行军”吗?这就太不合乎实际了。所以,“同行十二年”中“行”读“háng”音不能读“xíng”音。

篇9:妙趣横生的“颠倒诗”

唐代黎瓘的朋友崔某因得罪皇帝的近侍,被贬到漳州,远离家乡。黎瓘就写了一首颠倒诗:“惯向溪边折柳杨,因循行客到州漳。无端触忤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饮乡。”诗中各句末尾二字,是“杨柳”“漳州”“押衙”“乡饮”的倒置,全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

宋代有个人靠行贿中了解元,此人得意忘形,有一次他读书时见书中有“蔡中郎”一词,就大骂古人粗心大意,连“郎中”也不懂。其实“蔡中郎”指的是汉代的蔡邕,在汉献帝时做左中郎将,而“郎中”是旧时对医生的别称。知情者作诗讽刺他:“改行当郎中,大门挂牌招。如何作元解,归去学潜陶。”诗中有意颠倒“中郎”“招牌”“解元”“陶潜”四个词语,巧妙挖苦,令人拍手叫绝。

明英宗有一次出外打猎,群臣赋诗祝贺。某祭酒(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写的诗将“雕弓”误作“弓雕”,闹出笑话。一位监生作颠倒诗:“雕弓难以作弓雕,似此诗才欠致标。若使是人为酒祭,算来端的负廷朝。”诗中有意颠倒了“雕弓”“标致”“祭酒”“朝廷”四个词语,对这位胸无点墨的官员予以辛辣嘲讽。

清乾隆皇帝有一次郊游,当他走过秦朝名将阮翁仲的陵园时,想了解一下随从文臣们的学识水平,便手指着陵园里那尊石像问一个翰林:“这石人是谁?”那个翰林答道:“是仲翁。”乾隆见他说错了,写了首诗嘲讽他:“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而今不许为林翰,贬到苏州作判通。”诗中故意把“功夫”“翰林”“通判”三个词语来个颠倒,起到了以讹反讹的效果,尤其是尾句的“判通”与“半通”谐音,更增添了诗的嘲讽意味。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这样两句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意思是说,因为没有才能,得不到重用;身体多病,来往的朋友也少了。清代有一个庸医,由于医术低劣,很少有病人登门求诊。为了装点门面,他去央求纪晓岚为他写一些颂扬的话,以便吸引病人前来就诊。纪晓岚很讨厌这个医生,但终因被纠缠不过,便改动孟浩然的诗句“搪塞”一下:“不才明主弃,多故病人疏。”虽然只把孟诗颠倒二字,却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读来妙趣横生。

宋代诗人莫子山,某日到山上游玩,见一寺庙,不禁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首唐人绝句:“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随后,他进入寺内与寺庙主持交谈,发现其庸俗浅薄,不学无术,与昏醉者无异。临别时主持让他作诗留念,莫子山便将那首诗颠倒了一下次序:“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这样,一首抒发作者忙中偷闲在春尽时游寺庙的闲情逸趣的诗,转而成了一首讽刺庙僧的诗。

篇10:妙趣横生的十二生肖诗

中国古代奇诗·十二时诗(之二)

(二)反映社会生活的从唐代始,《十二时》世俗歌辞,也带有劝善的内容,如《天下传孝十二时》:

平旦寅,叉手堂前谘二亲。

耶娘约束须领受,检校好恶莫生嗔。

日出卯,情知耶娘渐觉老。

子父恩深没多时,递户相劝须行孝。

食时辰,尊重耶娘生尔身。

未曾孝养归泉路,来报生中不可论。

隅中巳,耶娘渐觉无牙齿。

起坐力弱须人扶,饮食吃得些些子。

正南午,董永卖身葬父母。天下流传孝顺名,感得织女来相助。

日昃未,入门莫取外婿意。

六亲破却不须论,兄弟惜他断却义。

晡时申,孝养父母莫生嗔。

第一温言不可得,处分小语过于珍。

日入酉,父母在堂少饮酒。

阿阇世王不是人,杀父害母生禽兽。

黄昏戌,五擿之人何处出?

空里唤向百街头,恶业牵将不拣足。

人定亥,世间父子相怜爱。

怜爱亦得没多时,不保明朝阿谁在。

夜半子,独坐思维一段事。

纵然妻子三五房,无常到来不免死。

鸡鸣丑,败坏之身应不久。

纵然子孙满堂前,但是恩爱非前后。

类似的诗还有《白侍郎作十二时行孝文》(一般认为是白居易所作),《十二时·发愤》,都是劝人人行孝与发愤读书、立志报国的诗。

十二时(咏史)

夜半子。干将造剑国无二,臣剑安在石松间,為父报讎不惜死。

鸡鸣丑。子胥乃别平王走,会稽山中眉间赤,龙泉宝剑腰下吼。

平旦寅。昔日巢父尧时人,许由不羡九州长,临河洗耳不许臣。

日出卯。五帝三皇原智巧,神农為人辨五穀,涉歷山川尝百草。

食时辰。夫子东行厄在陈。

九曲明珠难可任。悔不桑间问女人。

隅中巳。昔日秦王造地市,一心拟捉张子房,人死為名復為利。

正南午。王莽殿前悬布鼓,路上行人皆来打,一心拟捉汉光武。

日昳未。荆軻报讎燕太子,不杀秦王為仁义,如今反作秦地鬼。

晡时申。齐晏虽小大国臣,二桃何為杀三士,田疆接冶丧其身。

日入酉。昔日秦坑能消酒,项王不取范增言,转信投降汉王走。

黄昏戌。萧何相国能造律,张良谋计无人过,韩信管兵不输失。

人定亥。项伯投门多敬爱,项庄舞剑杀汉王,乃得张良教樊噲。

平旦寅(十二首)

平旦寅,天渐晓,鐘鼓满城惊宿鸟。万户千门悉喧喧,九陌六街人浩浩。

或公私,或营讨,不拣高低皆扰扰。一生多是聚眉愁,百年少见开顏笑。

只知生,不知老,忧活忧家常苦恼。不信头中白髮生,凭君自把青铜照。

火宅忙。何日了。朽树临崖看即倒。只忧閒事不忧身。蹉跎不觉无常到。

葬荒郊,安宅兆,古柏寒松荫荒草。津梁险路一无凭,合眼沉沦三恶道。

大丈夫,自支料,不用教人再三道。七十岁人犹自稀,何须更作千年调。

莫任运,要思忖,也须自觅些些稳。如今一向為生涯,前程将甚為支準。

要慈悲,莫慳吝,小小违情但含忍。听法闻经勉力為,持斋念佛加精进。

今日言,是衷恳,万计头头相接引。就中孤露要安存,切是临危莫相损。

自知非,须识分,步步无常渐相近。自家身事自家修,别人谁肯相哀悯。

抱忠贞。行孝顺。无利之谈休话论。但将好事让他人。早晚僂儸胜百钝。

见师僧,要参问,莫慢身心须戒慎。信喻之人若到来,為君雪出轮迴本。

在篇章结构上,一般均为定格联章,一组十二首,体式相同。只有个别的是将十二时名称嵌入一首诗之内,如生于五代时期的文偃,他的《十二时歌》(见于《全唐诗补编》下)如下:

篇11:妙趣横生的猴联

北宋文士张亢、王琪同在大臣晏殊手下当幕僚,二人因胖瘦迥异,分别被人们戏称为“肥牛”与“瘦猴”。王琪机灵刁钻,常爱出鬼点子捉弄人。有一次,他见张亢在院墙边散步,便想让他放松一下,于是出了一句上联:“张亢触墙成八字。”取笑张亢像头肥牛,碰到墙把墙都撞成了八字形。张亢深谙其意,立马对出下联:“王琪对月叫三声。”“叫三声”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三峡》中“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意思是说王琪像只可怜的瘦猴。二人顿时拊掌大笑。

明代翰林大学士解缙天资聪颖、文思超群,19岁便中了进士,但朝中有些老臣却瞧不起他。有一次,解缙参加同僚宴会,一位老臣提出让他对句,并且阴阳怪气地出了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借用“锯”“句”谐音来挖苦嘲笑他。解缙当然知道这位老臣居心不良,故意迟迟不出下联。老臣得意地说:“解缙啊,大家都说你是大才子,可你今天这是怎么了?总不会是浪得虚名吧?”解缙谦恭地说:“晚生有一下联,实在是怕冒犯尊长,所以才不敢说。”老臣被他这么一激,性子也上来了,傲慢地说:“但说无妨。”他脱口对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下联“蹄”“题”谐音,且以“老畜生”来回敬“小猴子”,对仗工整,堪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典范。

家境清贫的蒲松龄曾应邀参加一个文士宴饮活动,其中有个姓毕的文人家道富足、自命不凡。他见酒席间有不少穷文人,非要众人对对联助兴,并苛刻地要求联中要有三字同头(字的上半部相同),还要有三字偏旁相同。他趾高气扬地念道:“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蒲松龄见他如此强横,便不客气地对道:“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猿猴。山野声声哭骂咒,只因道多狼猿猴。”下联深沉含蓄,情趣高尚,表达了蒲松龄愤世嫉俗的个性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些妙趣横生的猴联,犹如一面亘古闪光的镜子,照出了缤纷世相,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引人向善的正能量,值得玩味。

篇12:妙趣横生的“数学诗”

一、百羊问题

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编撰的《算法统宗》一书,有一道诗歌形式的数学应用题,叫百羊问题。

甲赶羊群逐草茂,乙拽一羊随其后。

戏问甲及一百否?甲云所说无差谬。

若得这般一群凑,再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只来方凑,玄机奥妙谁猜透?

此题的意思是: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去寻找青草茂盛的地方,有一个牵着一只羊的人从后面跟来,并问牧羊人:“你的这群羊有100只吗?”牧羊人说:“如果我再有这样一群羊,加上这群羊的一半又四分之一群,连同你这一只羊,就刚好满100只,”准能用巧妙的方法求出这群羊有多少只?

此诗读来朗朗上口,有人有物,有情景有对话,更是一道很好的数学题。

解:设甲原有羊x只,依题意列方程得:

x+x+1/2x+1/4x=100,

解之,得x=36,

答:这群羊共有36只。

二、饮酒诗

程大位还有一首饮酒诗:

肆中饮客乱纷纷,薄酒名醨厚酒醇,

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

共同饮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颜生,

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釀酒几多醇?

此诗大意是说:好酒一瓶,可以醉倒3位客人;薄酒三瓶,可以醉倒一位客人,如果33位客人醉倒了,他们总共饮下19瓶酒,试问:其中好酒、薄酒分別是多少瓶?

解:设好酒为x瓶,则薄酒为(19-x)瓶,由题意可得:

3x+(19-x)/3=33,解之,得x=10,

故有好酒10瓶,薄酒9瓶。

三、百馒百僧

一百个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

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这也是《算法统宗》中的一道名题,设大和尚为x人,据诗意可知:3x+1/3(100-x)=100,解之,得x=25,所以大和尚为25人,小和尚为75人。

四、巍巍古寺

清代徐子云所著《算法大成》中载有这样一首数学诗:

巍巍古塔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粥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解:设寺内有僧x个,据诗意可列方程式为x/3+x/4=364,可算出寺内有僧人624个。

五、晚霞红

太阳落山晚霞红,我把鸭子赶回笼,

一半在外闹哄哄,一半的一半进笼中,

剩下十五围着我,共有多少请算清,

这一首“数学诗”类似山歌,朴实生动,颇有田园气息,

解:设鸭子共有x只,据诗意可列方程式x=1/2+x/4+15,可算出共有鸭子60只。

六、隔壁分银

只闻隔壁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

四两一份多四两,半斤一份少半斤,

试问各位能算者,多少客人多少银?

此题是民间算题,用方程解比较简便,设客人为x人,则4x+4=8x-8。

解之,得x=3,4×3+4=16,

故有客人3人,银16两,(注:旧制1斤=16两,半斤=8两)

七、宝塔装灯

这是明代数学家吴敬编著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的一道题,题目是:

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

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

解:设顶层灯的数量为x盏,则

x+2x+4x+8x+16x+32x+64x=381。

解之,得x=3,

篇13:妙趣横生的猴联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从小聪颖超群,文思敏捷。他不足二十周岁便中了进士。一天,解缙参加同僚的宴会,有一大臣,权倾当朝,对解缙的才华十分妒嫉,处心积虑地想要奚落他一番,就提出让解缙对句,阴阳怪气地出了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借用“锯”与“句”的谐音,讽刺挖苦解缙。解缙一听,并不示弱,于是对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同样用双关修辞手法,借用“蹄”与“题”的谐音,用“老畜牲”回敬“小猴子”,以牙还牙,攻势凌厉,对得工整,骂得在理,将老权臣辛辣地讥讽了一顿。

明代海南有个才子叫丘睿,少年时聪明好学,后官拜文渊阁大学士。有一次,放学回家,见到邻居大伯菜园里通红通红的番茄,馋得直流口水,可老伯正在用锄头挖树根,于是就用一根长树枝伸进篱笆去钩。小丘睿的举动被老伯识破,笑着说,我出个对子,对上了番茄管你吃饱:“猴孙子,拿棍子,伸进篱子钩茄子。”丘睿立即吟道:“伯老头,扛锄头,走到田头挖树头。”这个上联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联中四个名词后带了四个“子”字作词尾,下联用四个“头”字作词尾附加在四个名词后面,可谓巧妙。

清朝道光年间,江西有一姓王的大户人家,有一女儿名叫兰花,姿色秀丽,文才超人。新婚之夜,几个生员粗俗不堪的恶作剧致使新郎新娘难以忍受。兰花对他们说:我这里有一上联,看你们能不能对出下联,对得上来请吃糖,对不上则请你们收场。说罢,指着门外玩耍狮子舞的人说:“弄子弄狮,一副假头发,难充真兽。”上联一出,几个生员搔头抓腮,一个个龟缩着头,竟对不上来。兰花看了他们那副狼狈相,讥讽地说:“好个生员,还是由我来代劳吧,‘画工画猴,这等无心腹,枉做生猿’。”几个生员一听,被新娘如此奚落了一番,一个个无地自容,只好一哄而散。

清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有一次应邀参加酒会,前明文人毕某在宴席上提出对对联,并苛刻要求:一是联中必须有三个字同头,即上半部相同;二是还必须有三个字偏旁相同。随即念道:“三字同头左右友,三字同旁沽清酒,今日幸会左右友,聊表寸心沽清酒。”蒲松龄见毕某既傲慢又强硬逼众人对下联,便不客气地对道:“三字同头哭骂咒,三字同旁狼猿猴,山野声声哭骂咒,只因道多狼猿猴。”蒲松龄的下联,深沉含蓄,显示了愤世嫉俗的个性,也表达了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湖南善化县县令姓侯,长沙县县令姓朱,互相瞧不起,一天赴宴同桌,朱县令作联讥讽侯县令:“园门不紧,跳出猴悟空,活妖怪怎能善化?”侯县令一听,火冒三丈,当即利用回敬酒的机会,同时回敬出下联:“湘水横湍,浮来猪八戒,死畜牲流落长沙。”把朱县令骂得直翻白眼。

民间有这样一副谐趣联。“风堕鹊巢,二三子连柯及地;雨打猿穴,众诸猴戴露朝天。”鹊巢猿穴,禽兽所居。“连柯及地”意为树枝树干一齐倒地,“连柯及地”谐音“连科及第”,“诸猴”谐音“诸侯”。这副趣联,想象丰富,对仗工整,巧妙无比。

篇14:妙趣横生的吹牛诗

崔老师说了第一句:“一头河马我扛过。”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接着,“机灵鬼”王子林立刻抢着说:“两只老虎我打过。”崔老师笑着说:“莫非你是打虎英雄武松的后代?”王子林一听,笑弯了腰。朱婉婷说:“三吨白酒我尝过。”大家听了都捧腹大笑起来,有的同学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林宇不甘示弱说道:“四艘航母我买过。”接着,同学们的发言更踊跃了。有人说:“五个太阳我射过。”有人说:“六座大山我搬过。”“七匹骏马我骑过。”“八辆客车我举过。”“九代帝王我当过。”最后一句是调皮鬼邓书桃作的:“十个美女我亲过。”这一下,简直比“越策越开心”还要爆笑得厉害,教室里的笑声快要把屋顶掀开了……

你看,这吹牛诗是不是特别有趣呀!

(指导老师:崔霞峰)

夸张,让生活更有趣

复习数量词,运用有趣的说法,既能让大家学会数量词的使用,又能带给大家乐趣,真是要为老师点个赞了。同学们的接龙也饶有兴味,这是吹牛的力量,也是夸张的力量。作者将当时的情景一一搬进作文,复原了当时的情景,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妙趣横生的课堂。生活中,课堂上,这样的情景,你可要记得写下来哦!记下来了,你就有可能是下一届的冠军哦!(文 南)

上一篇:县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特殊测试作文400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