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标准

2024-05-17

法治标准(共9篇)

篇1:法治标准

彝良县教育局“法治学校”考核评估标准(试行)

(总分100分)

一、组织保障加强(15分)

1、领导重视法治学校创建工作,制定创建法治学校实施方案,每年定期研究法治学校创建工作不少于2次。(3分)

2、建立健全法治学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主要领导任组长,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办公设施齐备。(3分)

3、将法治学校创建工作纳入本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书,严格考核,奖惩兑现。(3分)

4、法治学校创建工作经费得到有效保障。(3分)

5、年初有计划安排,平时有情况信息,年终有总结、评比表彰。(3分)

二、推进依法治校(60分)

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法用法,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严格依法办校、依法执教、依法治校。(2分)

2、管理制度完善健全。依法制定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4分)

3、依法制定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分配、基建、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程序、内容、形式合法、公正,管理制度汇编成册且得到有效执行。(4分)

4、校内管理体制完善。坚持校长负责制,校长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和权利,校长接受教代会监督;实行岗位责任制,教师岗位职责明

确,教职工各司其职;教育教学质量、工作质量、考评体系完善。(4分)

5、办学活动依法规范。学校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健康、规范,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素质教育。(4分)

6、依法保障教学管理秩序,校风良好。教师遵守教学制度、规程;学生学籍管理、教学监督检查制度健全并得到落实;考场秩序井然,考试规则落实。学校教职工、学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4分)

7、学校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组织健全;学校发展等重大决策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教代会和工会有效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工会有效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4分)

8、实行校务公开,校内监督机制完备。学校招生规定、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应当公开的内容,要及时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并接受校内外的监督。(4分)

9、建立与社区、家长的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2分)

10、推行教职员工聘任制。学校聘任的教职工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学校的聘任合同内容符合《教师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4分)

11、依法保障教职工权益。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合法,教师分配制度公正合法,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校内民主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相关福利待遇得到落实。(4分)

12、教师与学校的争议依法公正、公平解决。建立健全校内教师申诉制度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教师的处理处分依据准确、程序合法、处理处分恰当;教师的申诉权利等制度得到有效保障。(4分)

13、尊重和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依法维护学生合法权利。(4分)

14、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4分)

15、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制定收费标准,无乱收费现象,无学生家长对学校收费情况的投诉。(4分)

16、依法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公开申诉规程,对违纪学生的处分依据准确、程序合法、处分恰当。(4分)

三、深化法制宣传教育(15分)

1、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和工作要点,并得到有效落实,办事机构健全,为普法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3分)

2、在校学生的法制课做到教师、教材、课时、计划“四落实”。(2分)

3、聘请有一名法制副校长,2—3名专(兼)职法制辅导员,每学期开展法制讲座不少于1次。(3分)

4、建有法制宣传橱窗、法律图书角(室)、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室)等,每学期各年级的学生至少要接受一次普法教育。(3分)

5、结合“法律进校园” 活动,通过板报、橱窗、广播等固定宣传阵地,利用征文、演讲、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2分)

6、建立普法工作责任制,做到有规划、有措施、有总结,健全落实学校领导学法制度、学校教职工学法制度、学校法制教育考核制度。(2分)

四、其他工作要求(10分)

1、认真做好通讯信息工作,普法依法治理总结、典型材料和动态信息上报及时。(4分)

2、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档案、资料管理规范。(3分)

3、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3分)

篇2:法治标准

一、民主法治企业创建活动摆上企业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主管领导和责任部门,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究,并统筹做好安排。

二、制订民主法治企业创建活动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推进措施得力,有明确的工作目标。

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有章可循。

四、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全年累计学法时间不少于40小时,熟悉并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能严格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积极开展企业职工的普法教育,有固定的法制宣传阵地和渠道,职工普法参学率、参考率、合格率均达90%以上。

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规则,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重大决策和重大经营活动有法律顾问参与。

六、企业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严格管理经济合同,不断加强诚信制度建设,依法治理债权债务,无集体资产流失。

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它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厂务公开。妥善解决企业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八、企业治安秩序和生产秩序良好,无重大违法犯罪现象,无重大责任事故。

篇3:三项标准实现地税稽查工作法治化

沈阳市地方税务局第五稽查局把加强队伍建设和提高稽查工作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常抓不懈, 根据“构建六大体系、实现一个确保、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作”的工作思路, 结合稽查工作实际, 积极开展工作, 取得了实效。一是以建立新型稽查体系为起点, 着力实现稽查管理由收入型向执法型转变,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针对问题多发企业和行业, 强化日常稽查和专项稽查功能, 采取账内与账外相结合, 询问与查看相结合, 实物与账面相结合, 把实施稽查覆盖到企业的供、产、销等环节, 从而规范了纳税行为。二是积极开展企业自查辅导工作, 推行新型稽查理念, 让企业从被动稽查到主动自查, 变“重在罚后教育”为“重在罚前辅导”, 构建人性化“和谐稽查”关系, 税务执法实现从“以力服人”到“以理服人”的转变, 获得了纳税人的高度赞扬和好评。三是以文明稽查、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三优标准为目标, 遵循“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的治税思想, 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和“党的群众路线”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增强了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实现地税稽查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而积极努力。

篇4:法治标准

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因此“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本刊为您梳理四中全会公报中出现的新鲜提法。

关键词:依宪治国

【公报摘要】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解读】法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褚宸舸:如能够激活宪法监督,某部法律法规违反宪法,可以通过宪法监督或宪法解释,宣布其全部或部分无效,宪法对立法监督乃至对政治的规范性就可以加强,宪法的生命力就焕发出来了。

关键词:法治政府

【公报摘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解读】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姜明安:公报首次提出了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法治体系建设,这是党践行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执政、实现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法治化现代化的重大抉择,也是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实践。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还需要完善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责任法。

关键词: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公报摘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体制机制的改革,本质上是法律的改革,只有改革与法律同步才能避免冲突。

关键词:扩大地方立法权

【公报摘要】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设区的市全部赋予地方立法的权力,更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立法,赋予地方立法权更有利于其行使权利,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积极的意义。立法权往地方扩大,可以大大加大立法速度和数量。

关键词:重大决策终身追责

【公报摘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解读】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这项制度对反腐败也能发挥作用,比如问题官员落马后,可以进行倒查,这让官员不会再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侥幸心态,选人用人也会更加谨慎。

关键词:独立公正司法

【公报摘要】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制度及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建立通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这使得任何一个领导干预司法的时候都心有余悸,不能、不敢。

关键词:法治思维

【公报摘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解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行政法教授马怀德:这是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的最重要的一项制度。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称职,能否晋升,关键是看他有没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关键词:跨区划法院检察院

【公报摘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解读】国家法官学院教授张泗汉: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和检察院是触及司法体制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解决司法地方化的治本做法。按照司法规律进行重组,各类案件的审判将变得更为独立,极大地促进法院的公正审判。

关键词:法律职业准入制度

【公报摘要】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解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立法工作者需要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并且要有一定程度的司法实践经验,优秀的律师和法学专家符合这两项条件,还会丰富立法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促进我国立法更加成熟完善、具有前瞻性。

关键词:深化基层治理

【公报摘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解读】北京社科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副所长袁振龙:公报强调了市民公约、乡规民约或组织章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很多社会问题的治理,靠党委政府来包揽一切是难以实现的。让出一部分空间,让基层组织发挥自我管理和约束的功能,这是我国在未来需要大发展的领域。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重大任务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篇5: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

一、村级组织机构健全,有效发挥作用。

二、完善民主选举程序,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健全。

三、完善民主议事程序,村级民主决策制度健全。

四、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健全。

五、完善公开办事程序,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健全。

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两室两窗口”。

七、积极开展农村法律服务,农民能够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制度化,农村治安稳定。

篇6:法治标准

一、组织领导(20分)

1、建立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乡镇(街道)创建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做到人员落实,职责明确,制度健全,协调有力,运行正常。(2分)

2、有法治乡镇(街道)创建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2分)

3、法治乡镇(街道)创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考核。(2分)

4、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年初有部署,年内有检查,有总结。(2分)

5、人大、政协加强对法治乡镇(街道)创建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视察创建情况并听取工作汇报。(2分)

6、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法治乡镇(街道)创建中,纽带和桥梁作用发挥好。(2分)

7、对辖区各村、社区、单位等法治创建工作进行考核考评及总结表彰,形成激励机制。(2分)

8、普法依法治理经费落实,人均不低于1元,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2分)

9、所辖村(居)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专人负责,职责明确,责任落实。(2分)

10、乡镇(街道)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每半年对各村(居)督查一次,督查要有通报或记录,督查指导工作落实情况好。(2分)

二、法制宣传教育(30分)

1、党委理论中心组学法和学法讲座制度落实。每年集中安排不少于2次的有针对性的学法活动。(3分)

2、根据“六五”普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学法计划。机关工作人员每年针对性的学法时间不少于40学时,考评制度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内容,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形式多样、效果好。(3分)

3、加强对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村(居)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青少年、重点人口和帮教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3分)

4、所辖村(居)干部学法要有制度、有内容、有笔记、有考核、有记录。(3分)

5、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五个一”建设,即:每个乡镇(街道)有一个法制辅导站,所辖每个村(居)有一个法制宣传栏,一个法律图书室(角),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3分)

6、认真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有方案、有组织、有落实、有效果。(3分)

7、普法讲师团、法律顾问团、法制副校长、基层法律志愿者、法制文艺宣传队等法制宣传队伍健全。(2分)

8、组织以“12·4”全国法制宣传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系列活动。(3分)

9、针对村(居)换届、房屋拆迁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宣传。(2分)

10、乡镇(街道)认真组织落实全民普法考试。(3分)

11、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提高公民素质和全社会法律知晓率,加强法治文化建设。(2分)

三、依法治理(40分)

1、认真贯彻《依法行政纲要》,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3分)

2、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率100%。(3分)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监督制、执法过错追究制。(3分)

4、实行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落实行政便民措施。(3分)

5、依法规范政府行为,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政府诚信度高。(3分)

6、建立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有明确的责任人和具体的应急措施。(3分)

7、所辖村(居)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制度健全。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依法建立完善村(居)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议事、民主监督制度。(4分)

8、乡镇(街道)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有组织、有方案、有成果。(4分)

9、组织专兼职法制宣传队伍和法律服务人员,深入村居开展“送法下乡”活动。(3分)

10、行政执法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乡镇(街道)依法治理专项活动。(3分)

11、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无违法违纪行为;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执法程序合法,内容公平、公开、公正。(4分)

12、及时调解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达到“四无”(无民转刑、无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无群体性械斗、无进京访和到市以上集体访)。(4分)

四、平安建设(10分)

1、抓好“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4分)

2、综治、信访、司法、调解“四位一体”作用发挥好。(2分)

3、道德风尚好,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得到有效遏制。无社会丑恶现象。(2分)

篇7:小组2号文泰州法治乡镇考核标准

关于印发《泰州市2011-2012年

法治乡镇(街道)创建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的通知

各市(区)依法治市(区)领导小组,市各部委办局:

根据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印发的《江苏省2010-2011年法治县(市、区)创建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了《泰州市2011-2012年法治乡镇(街道)创建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增发至各乡镇(街道)

泰州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

2011年8月27日

主题词:法治泰州 法治乡镇(街道)考核 通知

抄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泰州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8月27日印发

(共印300 份)

泰州市2011—2012年法治乡镇(街道)

创建工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第一章 坚持依法执政,科学民主决策(10分)第一条 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依法决策制度建立健全,遵循法定程序。(4分)

(一)全面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依法决策制度。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公开听证等制度不健全的,扣1分。重大决策不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的,扣2分。未依法决策造成重大失误或造成重大损失的,扣3分。

(二)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重大决策或规范性文件内容与法律、法规、规章相违背或抵触的,有一件扣2分。

第二条 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规定,党务公开机制基本建立。(2分)

(一)任命干部未实行票决制的,扣2分。

(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不落实的,扣2分。

(三)未建立党务公开制度的,扣1分;无反馈渠道的,扣1分。

第三条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2分)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本地民主法治建设提出的议案、提案、建议办结率未达100%的,扣1分;办复满意率未达95%的,扣2分。

第四条 严格执行党纪政纪,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制度。(2分)

(一)领导干部未按规定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的,或责任人未切实承担责任,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力的,或违反责任规定未受追究的,发现一起扣2分。

(二)群众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满意率低于90%的,每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

(三)领导干部述法考评制度未落实的,扣1分。第二章 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18分)第五条 严格依法行政。(5分)

(一)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准入制度。行政执法人员持证率达100%,发生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从事执法活动的,一起扣1分。

(二)行政机关、公共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法办事,遵纪守法。发生失职、渎职案件的,有一起扣2分;发生粗暴执法、违法执法引发有影响案(事)件的,有一起扣3分。

(三)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因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引发重大责任事故、事件或严重违法行政案件的,有一起扣3分。具体行政行为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的,一起扣1分。

(四)实施行政审批项目有明确合法的依据。超越权限、程序设定或实施行政许可的或变相保留已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的,发生一起扣2分。

(五)积极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行政诉讼裁决。不履行或故意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行政诉讼裁决的,有一起扣1分。

(六)严格执行罚没财物管理和罚缴分离制度。违反规定的,有一起扣3分。

第六条 强化执法监督。(3分)

(一)全面落实政务公开,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未公开或公开不及时的,扣2分;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未依法答复处理的,有一起扣1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覆盖面未达100%的,扣2分。

(二)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办事公开事项未采取有效形式向社会公开的,扣2分。

(三)行政执法案卷归档、评查制度建立健全。每年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不少于2次,少一次扣1分。在省、市、县(市)区组织的案件评查中,发现执法案件确有执法问题或处理明显不当的,有一起扣1分;对评查出的问题未及时进行整改的,扣2分。

(四)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有过错应当追究责任未追究责任的,有一起扣1分。

第七条 依法化解行政争议和纠纷。(4分)

(一)全面落实行政诉讼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 4

政诉讼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低于95%的,每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行政诉讼案件中具体行政行为被判败诉的,有一起扣2分。

(二)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行政调解工作制度不健全的,扣2分。

(三)建立健全国家赔偿制度。应予赔偿而未依法及时给予赔偿的,有一起扣3分。

第八条 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维持社会秩序的能力不断提高,各种突发事件得到妥善处理。(3分)

(一)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扣2分。

(二)未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扣2分。

(三)发生较大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有一起扣2分。第九条 落实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制度。(3分)

(一)乡镇政府未定期向人大主席团、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未定期向市(区)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的,发现一起扣1分。

(二)乡镇政府对本级人大主席团、乡镇政府(街道办)对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的改进意见,没有进行认真整改并及时报告整改情况的,发现一起扣1分。

(三)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率、及时率、合法率未达100%的,有一项未达标的扣1分。

第三章 公正廉洁执法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15分)第十条 辖区内无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有罪不究、违法 5

办案、裁判不公、执行不力等问题。(4分)

(一)发生超期羁押、刑讯逼供、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违法办案行为或办错案件的,发生一起扣2分。

(二)发生包庇放纵犯罪分子或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案件的,有一起扣3分。

(三)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未按规定时限化解,实现息访的,有一起扣2分。

(四)法院生效民事裁判得到及时有效履行,乡镇(街道)及所属部门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被申请执行后仍未履行的,有一起扣3分;村(居)委会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被申请执行后仍未履行的,有一起扣2分。

第十一条 政法部门执法规范,工作机制完善,办案办事公开,严格公正司法,依法办事。(4分)

(一)依法应当公开的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收费事项、监督措施,缺一项扣1分。

(二)没有设立执法公开告知栏的,扣1分。

(三)案件内部网上流程管理执行率达100%。未达到的,扣1分。

第十二条 完善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体系,规范法律服务人员的执业行为,无违法现象。(4分)

(一)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人员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现一起扣1分;未及时查处或查处不到位的,发现一起扣1分。

(二)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受援人推诿或变相收费 6 的,发现一起扣2分。

第十三条 政法机关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加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及其执法工作的满意度高。(3分)

(一)发生政法干警违法、违纪案件及瞒案不报、有案不查的,每发现一起扣2分。

(二)人民群众对政法单位及其执法工作的满意率达90%以上。群众满意率每低1个百分点,扣0.5分。第四章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提升全民法治意识(15分)第十四条 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得到有效落实。(3分)

(一)未制定下发 “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扣1分。

(二)法制宣传教育年度工作任务不落实的,扣2分。

(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费不落实的,扣2分。第十五条 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制度健全。(3分)

(一)未建立健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自学等学法制度,扣1分。

(二)乡镇(街道)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每年不少于4次,未达要求的,扣1分。

(三)公职人员全年学法不少于40学时,每年开展专题学法讲座,政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更新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15天。未达要求的,扣1分。

第十六条 重点对象普法宣传机制完善、措施有效。(6分)

(一)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在校学生的法制 7

教育未做到“四落实”的,扣l分;中小学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配备率未达到100%的,扣1分;每年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活动少于3次的,扣1分;发生在校学生犯罪案件的,有一件扣1分。

(二)村(居)全部建立村(居)民“法制学校”、“青少年法律学校”或法制教育基地,未落实的,扣1分;每年组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4次,未达要求的扣1分。

(三)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制度健全落实。有组织、有阵地、有计划的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学法活动,有一项未达到要求的,扣1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接受法制教育面未达98%的,扣1分。

第十七条 法制宣传活动贴近生活、形式多样。(3分)

(一)充分运用橱窗、图片展览、板报等传统载体或者各类新型载体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无任何法制宣教载体的,扣1分。

(二)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送法进村(社区)活动,未达到要求的,扣1分。

(三)坚持开展“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未开展的,扣1分。

第五章 坚持以人为本 依法维护和保障公民权益(15分)第十八条 基层自治组织健全规范,“四民主”、“两公开”得到全面落实。(3分)

(一)依法民主选举群众自治组织。未按法定程序选举村(居)委会或发生贿选等严重干扰选举行为的,扣2分。

(二)15%村和社区建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未达标的,扣2分;

(三)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重大事项未经村(居)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 有一件扣1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未及时整改的, 有一件扣1分;村(居)务公开制度未落实的,有一件扣1分。

第十九条 民生权益得到切实保障。(5分)

(一)发生重大环境污染责任事故或违反环保法律法规隐瞒不报的,扣2分。

(二)发生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违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扣2分;违法拆迁、克扣补偿的,扣1分;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影响的,扣2分。

(三)医疗机构因违规违纪引发重大医患纠纷的,有一起扣1分。

第二十条 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4分)

(一)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企业应建而未建立工会组织的,扣1分。

(二)全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交纳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签订或社会保险参保率低于98%的,扣2分。

(三)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劳动报酬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企业未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扣1分;不按规定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扣1分。

(四)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扣1分。

(五)因职工合法权益被侵犯未及时妥善处理,引发重大案件或事件的,扣2分。

第二十一条 依法保障公众消费安全。(3分)

(一)发生重大食品和药品安全事故的,扣2分。

(二)辖区内存在集中性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和市场,存在区域性严重质量问题的,有一个扣2分。第六章 加强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和谐稳定(13分)第二十二条 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安全。(5分)

(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得到有效控制,破案率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感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低于95%的,扣2分。

(二)完善调解机制,运用各方力量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处置矛盾纠纷偏面强调暴力或牺牲法治原则,发生不良影响的案(事)件,有一起扣2分;发生民转刑案件的,每起扣3分。

(三)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超过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的,扣2分;因违反法规、监管不力发生较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重大职业危害事故的,每起扣2分。

第二十三条 加强特殊人群的服务和管理。(4分)

(一)依法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和“城中村”整治不达标的,分别扣2分。

(二)加大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帮教力度,创新管理制度。10

因管理不力发生精神病患者、涉毒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等人员重大滋事案件的,每起扣2分;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高于省平均水平的,扣2分。

第二十四条 强化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4分)

(一)完善社区治理结构,推进社区居民依法民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体系不健全或社区专业服务机构不完善的,扣2分。

(二)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公民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因民主表达渠道不畅或不能及时受理来信来访而发生重复进京赴省上访或违法上访案件的,有一起扣2分;信访积案化解率低于80%的,扣2分。

第七章 完善工作机制 保障法治建设(14分)第二十五条 乡镇(街道)每年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当地法治建设工作2次以上;把法治建设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乡镇(街道)一把手亲自动员部署,召开依法治乡(镇、街道)领导小组全体人员会议每年不少于2次;年度述职述廉报告中有法治建设的相关内容。(2分)

(一)每年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当地法治建设工作不足2次的,扣0.5分。

(二)未把法治建设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乡镇(街道)“一把手”未亲自动员部署,扣1分。

(三)依法治乡(镇、街道)领导小组全体人员会议少于2次的,扣0.5分。

第二十六条 制定法治建设工作规划,年度有工作计划,年终有工作总结,工作制度完善。(2分)

(一)工作制度不完善的,缺一项扣0.5分。

(二)未制定整体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扣1分。

(三)创建任务未分解的,责任机制不落实的,扣1分。

(四)未落实组织协调、指导督查、业务培训等制度的,扣1分。

第二十七条 法治建设绩效在当地党政综合考核中占有相应比重。(2分)

未达到要求,扣2分。

第二十八条 有依法治理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分管领导明确,工作人员不少于2名,并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相关人员。(2分)

有一项不达标的,扣1分。

第二十九条 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每年经费不少于2万元。(2分)

(一)年度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或有预算未落实的,扣1分。

(二)办公室运转经费保障不到位的,扣1分。第三十条 认真组织开展基层站所作风建设和执法评议活动。(2分)

(一)有组织领导、有目标、有具体措施,缺一项扣0.5分。

(二)群众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执法工作,满意率低于85% 12 的,有一个站所扣1分。

第三十一条 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当地法治建设综合测评满意度达90%以上。(2分)

综合测评满意度每少1个百分点,扣0.5分。

第八章 加分事项

第三十二条 当地法治建设工作典型经验、创新举措、相关工作被中央、省、市总结推广的分别加4分、3分、2分。

第三十三条 当地法治建设工作典型经验、创新举措、相关工作被中央、省、市以会议文件或简报专刊总结推广的分别加3分、2分、1分。

第三十四条 法治建设综合工作经验被中央、省、市媒体宣传报道的,每项分别加2分、1分、0.5分。

上述累计加分不得超过10分。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考核评分标准中有关考核数据界定的“以上”、“以下”、“高于”、“低于”等,均包括本数在内。

第三十六条 相同事项按最高分值考核,涉及不同条款的,不重复加分、扣分。

篇8:法治标准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在对法治区县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指明了具体路径。十八大报告一方面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 另一方面又着重强调了“法治思维”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科学论断表明, 如果离开了“法治思维”, 就不可能运用“法治方式”来很好地“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继而也就会影响或阻断“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目标的实现。

(一)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

十八大报告强调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改革设计了法治的最优路径,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则是凝聚法治共识的根本, 而法治区县建设正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有效路径。我国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已经开展了27年, 随着普法内容的逐步拓展和深入、普法方式方法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人们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大幅增强, 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顺应广大人民日益增强的“法治”意愿, 全国普法办提出了建设法治城市 (区、县) 的工作要求, 将“法治”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区县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法治建设工作任务艰巨而紧迫。

(二)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从推进发展的要求来看,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加凝聚着深化改革的法治共识。十八大报告为我们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 深化改革成为中国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 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都基本纳入法治化轨道。从这一层面来讲, 改革的成效将更加体现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的能力上, 以切实保障改革沿着法治化的道路加快前进。由此可见, 法治建设目标实现不了, 深化改革也就成为一纸空谈, 也就不能实现全面意义上的小康, 作为基层区县一级政府, 法治建设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

(三)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必要保障

当今区域发展的竞争, 既是经济实力的竞争, 也是各级政府公信力、执行力的竞争, 说到底, 是法治环境的竞争。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恰恰是一个好的良性的法治环境形成的关键环节。法治环境它体现了一个地区的“软实力”, 为区域科学发展提供公开、公平、公正、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因此, 一个区县要实现科学可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首先要筑牢“法治”这一基础, 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四)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新形势下维稳工作的必然途径

从维稳工作大局来看,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更是维护稳定的需要。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 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大量凸显, 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易发、多发, 矛盾形式与内容更趋复杂, 化解难度加大, 因此, 法治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紧迫, 只有推进法治建设, 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才能使广大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 才能营造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 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 协调平衡的生态环境, 社会才会长治久安。

(五)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和谐,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要真正做到人民利益至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将利益诉求、纠纷解决纳入法治轨道, 为改革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法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是领导干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 更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基础保障, 强化这方面的能力建设, 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因此, 法治建设不仅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手段, 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追求, 更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力保障。

科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积极推进法治区县建设工作

法治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近几年, 我们依照“全面推进, 重点突破, 示范引领, 巩固提升”的工作原则, 集中力量, 大胆实践, 使宝坻区的法治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也使我们真切地感到:法治思维强调思想转变, 法治方式是在执行层面提出的明确要求。

(一) 不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培养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随着“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 我们深深感到, 法制宣传教育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发挥着坚实的基础性作用, 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任务愈加繁重。党的十八大就明确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为我们今后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多年来, 在上级领导部门的领导、支持下, 按照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我们持续深化了“法律六进”工作, 不断加强以六类普法对象为重点的法制教育工作。在近两年又积极探索出了“谁执法、谁普法”的“网格化普法”新模式, 对全区普法工作进行“网格”规划, 将普法与执法、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普法在全区各个角落的全覆盖。

(二) 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为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宝坻区科学制定了《区人民政府议事规则》, 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 建立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规定了凡属事关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事关广大群众切实利益的重大决策, 都由区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研究、集体决策。对拟出台的政策, 加强合法性审查和社会公众参与两个环节, 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民主性, 确保了行政决策符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同时, 还建立健全了决策跟踪反馈和实施后评价机制, 通过民意测验、评估审查、抽样调查等方法, 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并严格实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坚持“谁决策, 谁负责”的原则, 实现了决策权与决策责任的统一。

(三) 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实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不断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实践, 2009年, 宝坻区率先推出了“一站三中心”镇街工作模式改革, 将镇街下属各自独立的办公室和“七站八所”整合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综治信访服务中心, 将与基层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全部纳入3个中心, 集中办公, 开门办公, 方便群众。同时在各村设立综合服务站, 随时掌握村居动态, 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管理效果。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区县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环节

一是健全领导体制。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 在全区构建区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区法治建设办公室、法治建设专项工作组、专项组成员单位4级建设组织机构网络, 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相关工作机制建设, 结合建设要求, 把每一项任务、每一条措施进行分解, 明确牵头部门、协办部门, 明确工作标准、工作要求和实施步骤, 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责任制度体系, 形成分工明晰、协作有力、资源共享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加强考核评估。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把经常性督促检查与阶段性考核评估结合起来, 把建设成效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 调动各级各部门抓法治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推动法治建设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篇9:法治标准

1.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将“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将“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列为全村重点工作,有创建计划和工作措施。

2.村党组织健全,制度完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团结,职责明确,配合协作好。班子成员有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群众反应良好。

3.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民自治组织作用有效发挥。

4.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修改和完善。

5.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中妇女占有一定比例,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

6.民主决策切实落实,建有完善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议事规则完善。有规范的民主决策程序,重大村务事项决策前都进行民主协商,实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并有完整的表决和会议记录等档案。村民代表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参加。7.民主管理扎实细致,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并能落实,村委会成员严格实行依法管理,村委会印章、财务账目、集体财产、用人制度等管理有序。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按规定要求建立,职责明确,发挥作用。建立固定的村务、财务、党务公开栏,村务、财务、党务公开规范、全面、真实,每季度不少于一次,重大事项随时公开。

8.民主监督推进有力,建立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三年内至少进行一次财务审计,村主要干部离任实行离任审计。村干部依法接受村民监督,每年至少对村干部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财务审计和民主评议档案记录清楚、整洁。

9.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有固定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成立村民法制学校,建立法律图书角(柜)和法制宣传栏,能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主题教育和宣传活动。村民学法、守法,法律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遵纪守法,依法依章办事,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10.法律服务有效拓展,村级组织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农村有效开展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村民了解寻求法律服务的渠道,能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1.治保、人民调解组织有效发挥作用,帮教安臵、社区矫正工作正常开展,农村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

12.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够得到有效贯彻,经济持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内公益事业发展良好,村级办公场所功能设臵适应基层民主政治活动基本要求,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篇:外科护理存在的问题下一篇:立足本职,真情服务,做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