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区

2024-06-08

法治社区(共6篇)

篇1:法治社区

**社区申报民主法治社区的报告

**社区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社区的工作,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关心重视下,在县司法局的具体指导下,在社区党委和居会会的直接领导和组织实施下,经过全社区党团员和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我社区开展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社区活动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及现状

**社区地处呈贡县城西南面,与西南晨大农贸市场紧邻,社区东面至昆洛公路、昆玉公路、交通相当便利。社区居委会下辖8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086户,总人口2988人,外来流动人口在册数5400人,社区党委下设三个支部十个党小组,党员人数134人。全社区现有耕地面积805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是一个人多地少较为突出的自然村。社区现有集体、私营企业20个(有餐饮娱乐业汽车修理业、农产品冷藏运业等)。

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社区在上组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社区出现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及广大居民的安居乐业,都与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富民政策分不开,都与大力开展民主法治建设分不开。

二、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社区工作情况

在开展创建县级法治社区的实践中,为了不断提高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水平和居民的文明程度,使创建工作达到经常化、规范化、我社区按照云南省“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指导标准的要求,紧密结合本社区实际,按照民主法治社区的十条标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居民素质和法治意识为目标,以解决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宣传和发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全面加强社区经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公益事业建设和环境面貌建设,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多为居民办好事、办六事,不搞形式主义,不增加居民负担,力求真抓实干见成效。

几年来,我们坚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社区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

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使全社区党团员和干部群众进一步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力地推动了城内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加快。

(一)基层组织坚强有力 党委和居委会领导政子成员自上任以来,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高度重社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推动**社区居民主法治进程的有力保障。为此,我们十分重社抓好党委和居委会“两委”班子的自身建设。成立了创建“民主法治社区”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无论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两委”班子成员都能自觉地按照县委提出的“领导当楷模、机关作表率、基层树形象”的基本要求去做,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做到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努力成为为民造福和为民解忧的贴心人。在带领群众依靠科技促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实践中,两委班子成员以大局为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中互相支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团结奋进、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随着民主法治社区创建的深入进行,社区党委和居委会进一步把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提到了“两委”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且纳入党建目标考核责任制,把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同党建设工作和经济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到同研究、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

(二)基层民主健全有效

2007年8月,**社区按照**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安排和部署,坚持群众路线,严格依法选举,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切实把群众公认的能够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绩突出、清正廉洁、文化素质高的人选拔到领导班子里来。我社区“两委”班子能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自觉地为群众谋福利。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社区居委会严格依照法律程序选举产生了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在选举过程中未出现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干扰选举行为。居民对自己选举出来的“两委”班子十分信任,自觉地积极支持和配合社区干部搞好居委会上的各项工作,形成了民主法治进社区的新氛围。

随着“两委”班子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社区出现了一个团结务实、共谋发展的新气象。

为进一步规范党委和居委会的工作,使之达到务实、高效、廉洁的要求,从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到各居民小组长,都分别制定了工作职责。这些工作职责主要有:党委书记职责、党委副书记职责、社区居委会委员职责、居委会主任职责、文书职责、治保会职责、调解会职责、妇委会职责、居民小组长职责、居民 代表职责等到18个。随着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等居民会议制度的不断完善,经过全体居民大会讨论通过,依法制定了《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社会居民公约》,随着居民公约及工作职责的落实到位,必将有利于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以适应新时期社区工作的迫切需要。

“两委”班子不负重望,始终牢记“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向心力,团结出战斗力”的思想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在抓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实践中,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针,坚持民主决策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重大问题经会议讨论决定,集体作出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在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中,坚持做到“正确意见集中好,分歧意见处理好,否定意见说服好”,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气氛,不断增强班子团结,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努力成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排头兵。

在开展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凡涉及社区居民自治范围的重大问题,都由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我社区每年都召开不低于两次的居民代表大会,并讨论决定社区内的重大事务。为适应民主管理和居委公开、财务公开等项工作的需要,我们制定 和完善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共11个。例如:党委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各种制度、社区居委会自治章程、**社区居委会居民公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居民小组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老年协会章程、财务审批制度、关于年终分红的暂行规定、财务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为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至今未发生因社会事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

为适应民主管理和政务、居务、财务公开等项工作的需要,我们在制定和不断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实行居务以简报的形式和居民小组财务收支情况入户,做到每户一份,居务、居民小组财务每季度公布一次,还设立了居务、财务公开专栏,坚持每离度张榜公布一次情况,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我社区居委以简报的形式入户公开得到了县委、县纪委的肯定和表扬,受到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

(三)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宣传教育扎实有效

1、机构健全,抓好日常基础工作,是做好平安建设工作的前提,是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使社区居委会的硬件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建设规范的调委会,巩固调解阵地,在县司法局、街道司法所的指导下,社区居委会建设基本达到了“五有、四落实、六统一”的标准,有规范的调处室、有牌子、有工作制 度、有工作台帐、有印章;组织落实、经费落实、工作落实、制度落实;文书格式统一、印章充

一、程序统一、标识统一、制度统一、标片统一。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内建立了五个法制宣传橱窗,定期粘贴法制宣传画,并建立了规范的图书室每天都向居民开放。社区落实了调解人员的报酬,实行每个领取月工资,并不断提高待遇,从而调动了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了调解队伍。

2、随着呈贡新区建设的不断加快我们从维护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社区稳定工作,始终把正确处理人们内部矛盾,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作为保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社区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提前预防、及时处置上作文章,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及时有效的开展工作,并且实行分组负责,归口办理制度。对涉及面广,问题复杂的矛盾,社区确定牵头部门,把责任落实到人。对重大矛盾纠纷,社区主要领导新自动手,随期解决。由于认识到位,责任明确,措施有力,推动了社区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在萌牙状态就得到解决。调委会实行分组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责任制,坚持做到一般纠纷不出社区,较大纠纷不出街道的原则。因此,只有加强对调委会的管理,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才能促进调解工作职能作用充分发挥。2007年至今社区内无民转刑、无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群众性械斗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

3、为认真做好宣传工作,社区居委会坚持每周一次的广播宣传,每月一期的黑板报宣传,及时有效地宣传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重、各种法律法规。特别在每年的“6·26”国际禁毒日、“10·26”全国禁毒日及“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都要组织调委会成员到文化广场上进行各种知识、法律法规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及张贴宣传标语。

4、为抓好安置帮教工作,社区居委会采取分片负责、责任到人、定期走访的形式对两劳释放人员进行帮教。对两劳人员在服形期间跟广大居民一样看待,刑满释放回来的,依然享受居民的各种待遇,对轻微违法青少年,采取治病救人的方针进行挽救、感化,使他们在思想上、精神上转变更大,再加上调委会的跟踪、监控、监管及定期不定期限地到家中作思想工作、谈心、宣传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其在思想上彻底转变,早日成为有用之人。对两劳人员家属用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也积极参与到管理和帮教工作中,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5、在每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认真制定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了由社区两委成员、居民小组长、治保、调委会组成的普法领导小组,上调委会负责组织实施,按照“划片管理模式”八个片区,对居民进行集中学习教育,对外来人口人员发放普法 学习通知,到居委会会议室进行学习,对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各居民小组长、治保、调委会成员,企业法人代表组织到镇司法所会议室进行专题普法骨干培训班学习,在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中,为适应现代新昆明呈贡新城建设,进一步完善和推动我社区的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党委、居委会、调委会参与讨论,研究决定成立了民主法治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两委”班子成员、共青团、妇委会、治保、调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组成了社区依法治理领导小组。

6、认真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居民法制意识,增强法律素质。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向广大居民宣传党好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普及法律法规,组织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参加学习。组织青少年、妇女、各企业的保安联防人员参加我社区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加大宣传力度,从而保进居民学法的积极性,使居民提高了依法治理的法制意识。

(四)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普法教育和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自觉做到遵纪守法,照章办事,坚持原则,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特别是“两委”班子成员,带头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时时刻刻给群众做出好样子。为了切实搞好**社区辖区内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给居民创造一个安定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十分重视和加强治保会、调解会和治安联防队伍的建设,并且实现了组织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为了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项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群众安宁的重要工程,我们针对党委书记是综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谁主管谁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抓综治,并按照管理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守好自己的物的综治工作基本要求,认真落实各项综治工作措施。

为确保居民安居乐业,我们坚持24小时不间断轮流值班和巡逻防范,坚持领导常年带班值班制度,在社区主要路口建盖四个值班室,我们还根据不同时期的治安状况,适时制定了便于操作、内容具体的联防联动措施。

治保会和调解会健全,人员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民事纠纷的调解及时有效,调解成功率达到100%,真正起到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治安防控体系健全。近几年来。辖区内无恶性刑事案件,无严重经济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无拐卖妇女儿童的情况,无黑恶热力和“黄赌毒”的现象,无邪都和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的理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创安”活动达标。总之,整个**社区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心安 定。2005年,被呈贡县司法局、民政局授予“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荣誉称号;2005年、2007年被**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五)社会风气良好

为适应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的需要,我社区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性规章制度制定了符合本社区实际的居民公约。

2007年以来,随着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进行和居务、财务公开等项工作的需要,我社区又再次对原有的居民公约进行认真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一个更加适应我社区管理工作需要和更加符合居民愿望的居民公约。

为配合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促进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我们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为基本教材,以树立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为工作目标,坚持不懈地对居民进行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号召居民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革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卫生习惯。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居民普遍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导,“黄赌毒”和封迷信活动得到有效遏制,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已尉然成风,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邻里之间和睦团结,互帮互助,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明显减 少,为创建安定和谐和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基本国策落实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多年来,党委和居委会始终把计划生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按照“既要抓紧,又要抓好”的指导方针,认真扎实地抓好**社区的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积极推行优生优育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积极推行优生优育,不断巩固“三为主”取得的可喜成线。几年来,由于我们坚持严格依法办事,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所以**社区多年来未出现早婚和计划外生育的现象。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多年来,党委和居委会认真贯彻执行《土地法》和《村镇建设管理条例》,以“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为指导方针,进一步强化土地管理,严格土地征用、宅基地批划和拆旧翻建手续,根据村镇建设规划,进行合理布局,严格控制乱占乱建行为的发生。

(七)创建活动扎实

在党委和居委会的直接领导和组织实施下,**社区的民主法治社区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创建工作的力度和经费的投入,使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社区的 工作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有成效,并且还做到了有经费保障。

为了加强对创建民主法治社区的组织领导,我们适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居委会主任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社区的组织领导,并按照“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巩固完善、发展提高”的方针,积极探索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新路子,促使创建民主法治社区活动健康发展。在大力抓好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社区的同时,我们还重视继续抓好多年来一直广泛开展的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经过全社区上下的积极努力,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参评率达到95%以上。整个争创活动始终坚持居民自评、居民互评、居委会复评的程序,达到民主化、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

2006,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25户,评选出“九星有文明户”105户。通过评选和表彰,进一步推动了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2007,共评出“十星级文明户”27户,评出“九星级文明户”121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的,由居委会奖给生户人民币100元,评为“九星组文明户”的,由居委会奖给50元,通过评选活动,增强了居民的法制意识,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2007年初以来,我们按照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社区的十条标准,团结带领全社区党团员和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社区活动。经过大家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社区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社区的工作取得了全社区群众一致公认的成线。在成绩面前,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社区创建民主法治社区的工作,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居民民主法制意识还有待提高,外来流动人口普法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以及创建档案资料收集归档不够规范等。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的创建活动中不断进改进和加强,使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社区更加日斟完善,力争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呈贡县**街道**社区居委会

二00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篇2:法治社区

2011年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紧跟着党的脚步,依照法律和规章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为加快推动依法治理社区工作的落实,在社区党总支部的领导下,在全体社区干部的努力与广大党员、群众的配合下,社区 “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治创建为动力,快速启动各项工作

为了认真贯彻创建“民主法治社区”的相关会议精神,社区党总支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创建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社区召开了创建民主法治社区动员大会,对建设法治工作做了动员部署,并把目标责任分解到各小区以及相关单位,全面启动和落实创建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为了使本社区“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社区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党支部副书记为副组长、有关成员为组员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建设工作纳入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例会,明确了工作小组的职责与任务,对各成员的工作作了明确的分工,同时制定了具体的建设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进行精心的组织、指导与协调,保证了本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民主法治社区”建设不只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事,更是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事,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推进民主法治化进程。通过宣传橱窗、固定标语、各种文化活动等,多途径、多

渠道把建设精神文明带到广大居民群众中去,使得社区的民主法治建设真正深入民心,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建设氛围,社区上下群策群力,共同推进本社区的民主法治化建设进程。

三、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营造社区学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为了更好的营造创建“民主法治社区”的工作氛围,增强全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我社区先后组织举办了5期法制教育培训班,着重对辖区内居民或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我社区还召开了一次“拒绝邪教进家庭”的现场签订仪式,辖区居民签订承诺卡。今年,我社区安排工作人员不定期到学校周边发放法制教育宣传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充分发挥了 “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影响一个社区”的环境教育效应,既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也为社区创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社区在创建“民主法治社区”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普法工作发展不够平衡,个别人员对普法工作重视不够,致使普法工作措施不够到位。

篇3:浅谈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

基层, 在实际运用中指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直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而没有中间环节的国家、社会管理体系中的最低层次, 在城市范畴内则往往指向社区。社区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单位, 是现代社会基本关系的聚合处。社区治理的法治化是对居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也是社区保持和谐稳定的现实要求。同时, 社区治理实现法治化对于国家走向法治, 社会走向和谐安定有着基础性的推动作用。

一、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内涵及特征

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是指城市社区内, 各利益相关主体依照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共同参与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使社区建设和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从上述表述出发, 可以看出社区治理法治化有如下特征:

1. 治理性质——自治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委会组织法》规定,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也就确立了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原则。社区治理的法治化也必须以居民自治为前提及核心, 充分保障社区居民的自治权。

2. 治理主体——多元性

从居民自治原则出发, 社区治理的主体, 是社区的居民群众, 但是在社区的日常管理活动中, 居民的参与往往依托于多元化的具体组织。在实践中, 较为典型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组织有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协商议事会等。此外, 物业公司作为社区内常见的市场组织, 是社区事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 也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

3. 治理方式——规范性

社区治理法治化意味着社区治理走向法治化、规范化。这就要求在社区治理过程中, 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开展都需依托于一套有效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以及工作制度等。

4. 治理内容——全面性

社区是现代社会基本关系的聚合处, 社区治理的客体包括社区内政治、经济、社会等事务中显现出来的各类社会关系。社区治理法治化则强调将这些社会关系的运转纳入法治轨道, 实现和谐稳定。

二、社区治理法治化实现的制约因素分析

1. 传统治理惯性制约, 人治人情色彩保留

现在的城市社区多脱胎于传统的单位社区, 部分甚至由乡村社区转型而来。这样的背景之下, 社区的法治建设很容易受到传统治理惯性的制约, 例如可能出现地方封闭保守主义对法治理念的排斥现象。在城市社区内可以看到, 有的社区干部以官位自居, 社区内行政干预色彩强烈, 有的干部则习惯于大包大干, 习惯于当“婆婆”;而社区居民或习惯于跑领导、走关系, 或对于社区治理缺乏必要的责任感, 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

2. 法治体系尚不完善, 立法情况滞后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是我国针对社区专门立法的起点, 自此我国的社区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 在各地的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的社区治理、社区发展模式, 但是相应的立法工作却并未能协调发展。就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而言, 其中许多规定过于原则性和抽象性, 例如该法对居民委员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权能并未加以清晰界定, 在现实中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此外, 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 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不同部门的规范性文件之间不协调的情况。与此同时, 现实中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缺乏相应法律的调整, 一些居民的利益诉求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得到反映。

3. 组织架构尚不科学, 治理主体关系不顺

目前的社区治理仍处于政府主导阶段, 社区主要的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着大量行政事务, 社区服务主要还是政府、街道提供的行政服务, 法律规定的自治还没有真正在社区实现。与此同时, 社区内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 对社区依法治理的组织运作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 尤为突出的一点便是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帮助、社区居民自治尚未形成有效融合。

4. 规划机制尚不健全, 与社区发展不协调

社区治理走向法治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无论是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或是治理机制和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都是长期任务。现实中社区的依法治理工作往往被视为临时性任务或是突击项目, 得不到长期规划和有效推进, 与社区发展脱节甚至发生冲突。

5.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干群法治思维缺位

法治建设离不开专业的法治队伍。基层治理干部本来就存在人才缺乏的尴尬情形, 法治建设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情况下, 相关的人才队伍建设更是滞后。社区干部的随意决策、违规行政以及相应监督组织的空缺都反映出社区治理中法治思维的缺位。

三、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实现途径探析

要实现社区治理法治化,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其次, 坚持依法治理、依法监督, 形成良好的完整的法治生态文化。

1. 明确社区法治性质及定位,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

上文已经提到, 城市社区法治的性质为自治性, 其目标应该是根据“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 行政权力逐步从社区治理的领域退出, 由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 最终实现社区的依法自治。

我国建国后制定的与社区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前者已在2009年废止, 后者则是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法律依托。然而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社区成了社会变迁和国家改革的微观视镜。各类新的社会关系在社区中显现出来, 现有的法律制度在社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规定上存在空白或者不协调、不明晰的情况。为此需完善与社区治理相关的法律制度, 为社区治理实现法治化提供制度保障。

2. 理清社区治理主体间关系, 发挥党组织的关键作用

社区治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点便是理清各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大多数社区而言, 调节好居委会、党组织、街道办、业委会以及社区内市场组织之间的关系显得特别重要, 调解这些组织之间的关系基本就是在调节党政组织力量、居民自治组织力量和市场组织力量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前提和核心是保障居民自治, 在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和党的基层组织的广泛性的优势, 体现出党组织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作用。把加强法治能力作为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 并以此带动社区法治建设。社区治理主体在处理社区事务时可采取协商议事方式, 为社区发展共同出谋划策。此外, 以社区党组织为依托, 发挥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健全完善社区服务网络。

3. 增强干部法治意识, 加强社区干部依法办事能力

社区干部是群众身边的干部, 处理的是群众身边的事, 服务的对象是身边的群众。社区干部能否有高的法治意识、好的法律修养, 能否依法决策、依法办事, 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对法治的理解、对法治社区建设的信心。为此, 国家应加强对社区干部法治能力的培养, 甚至在选拔的初始就将干部的法治能力作为重要考评依据, 杜绝干部“决策不依法、遇事不讲法、办事不懂法、自己不守法”的现象。

在法律日益普及、全社会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 仅靠传统的行政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广大社区干部要充分意识到依法治理的重要性, 加强自身学习, 认真学习法律知识, 在社区治理中贯彻法治理念。

4. 塑造居民法治观念, 推进社区民主制度建设

继续加强社区普法工作, 确保普法工作的全面性、有效性。为此, 在社区普法过程中, 应当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展活动, 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树立法治权威、培育法治信仰、维护法治秩序, 营造良好的法治生态环境。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畅通民主渠道, 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 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法治不仅仅意味着“依法律而治”, 它更强调的是对民主、公正的价值追求。在推行社区治理法治化的过程中, 应当将依法治理与基层民主有机结合。为此, 要加强社区民主制度建设, 扩大基层民主的覆盖面, 提高基层民主制度的有效性, 保障居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首先要完善社区治理决策机制, 创新群众参与方式, 提高居民参与力, 扩宽居民参与面, 加深居民参与度, 增强决策科学性。其次, 应建立起一套监督机制, 通过民主监督, 约束社区治理主体正确地行使权利, 自觉地履行自治义务, 从而保证社区依法治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5. 建立专业法治队伍, 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社区事务既重要又繁杂, 与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法治作为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方式, 将显得越来越为重要。为此, 在培养干部的法治能力的同时, 可以建立专业的社区事务法律咨询队伍。此外, 要健全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整合司法工作人员、律师及法学者等各方资源, 培养一批法律服务队伍, 在社区内设立便民法律服务点, 降低法律援助门槛, 扩大法律服务覆盖面, 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保障居民合法权益。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 开启了中国法治新时代, 这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社区治理法治化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础环节, 在具体工作中应因地制宜, 突出阶段性重点, 注重软硬件并举, 把社区法治化工程的建设纳入社区总体规划, 使其服务于社区发展。

摘要:城市社区治理实现法治化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着基础性的推动作用。社区治理法治化的本质是社区居民依法自治, 这是对居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也是社区保持和谐稳定的现实要求。实现社区治理法治化须从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生态营造等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社区,治理,法治

参考文献

[1]黄文玢.浅谈社区依法治理[J].中国司法, 2001 (12) :34-35.

[2]王威.城市社区法制建设初探[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2 (05) :57-63.

[3]姚玉杰.我国城镇社区法治建设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03) :149-152.

[4]单丽雪.对我国社区法治建设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5) :14-17.

篇4:小议社区矫正工作的法治践行

关键词:社区矫正;制度化;法治践行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34-02

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社区矫正是一种现代化且更加人性化的刑罚执行方式,旨在使罪犯不脱离社会并利用社区资源对其教育改造。社区矫正的对象有5种人,分别是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暂予监外执行、被裁定假释、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这几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小,易于进行社区矫正实现刑罚的目的[1]近几年来,国内各项工作逐步进入法治轨道,行政处罚中劳教制度因涉及限制人身自由被广受诟病,亦因其的确缺乏现代法治的科学和严谨性而被全面废止。目前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体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成效亦是指日可待。

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法治现状

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联合确定在京、津等6省(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式启动。2005年河北等12个省(区、市)被列为第二批社区矫正试点。2006年,中共中央提出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规定,同时提出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此基础上对社区矫正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这对于我国的司法改革的推进有了明确的指引。[2]2009年7月底,为进一步深化社区矫正工作,中央政法委同意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2009年10月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正式纳入社会治理轨道。社区服刑人员一直保持着比较低的再犯罪率,表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实践证明,开展并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有利于充分发挥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在教育改造罪犯方面的积极作用,促使因一时失足而留终生恨的犯罪人员早日回归社会,亦有利于降低刑罚执行成本。这样,可以形成监禁矫正与社区矫正相辅相成的刑罚执行体系,推动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完善,更充分地实现刑法的社会效应。

然而,社区矫正工作几年来虽然成效十分显著,在法治践行方面确也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在社会矫正工作的实践中,我国没有专门的社区矫正法,更也没有统一的刑事执行法典。有关社区矫正的法律规定散见在《刑法》、《刑事诉讼法》以及《监狱法》里,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为促进和规范试点工作而联合发布的用以具体指导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如2003年7月《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比较详细地规定了社区矫正的概念、性质、适用范围、任务、工作分工等;2005年1月《关于扩大社区矫正试点范围的通知》,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内涵、性质、主要任务和要求,又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这两个通知明确将社区矫正的实际监督、矫正和服务职权交给司法行政部门,对刑事(罚)执行权或司法权作出了重大调整。

2004年司法部出台的《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比较详细地规定了社区矫正的性质、任务、目的、原则、适用对象、工作机构、人员及职责、具体接收与终止工作内容、程序以及各种社区矫正的措施及要求,是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性依据。

二、现存困难与主要问题

社区矫正的立法依据不充分、不具体,导致法治实践中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工作内容、矫正程序等方面规定不够明确,而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经费欠缺,亦是在法治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愈发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执法主体不够明确。根据我国现行刑诉法的相关规定,社区矫正工作的执法对象是公安机关。如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在缓刑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被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力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等。而按照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街道、乡镇司法所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公安机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和考察。该规定符合行刑权统一行使原则,但司法行政部门缺乏刑罚执行的法律授权,作为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对监督管理工作执行力度肯定无从深入,权力资源供应缺乏,行刑权力资源无法产生最佳效益。这种立法与实践工作的脱节造成社区矫正工作程序繁琐,难以顺利开展。因缺乏应有的强制力,一些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和教育矫正手段难以落实,效率低下,甚至个别地方还出现对部分矫正对象的脱管,这对犯罪分子所在社区生命与财产的安全也造成了威胁。不利于对非监禁性服刑人员的改造和社会的稳定。

(二)工作内容不健全。社区矫正的工作内容不仅要有行刑,同时还要有教育和服务。然而我国社区矫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较为迟缓,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考察规定不够完善,监督考察的规定过于原则、笼统,可操作性差。例如仅注意了执法主体对社区服刑人员监督考察的有关程序的规定,缺乏社区矫正所需要的教育矫正与帮助服务等项目内容;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定义务不明确;也明显忽视了对社区服刑人员应有权利保护方面的规定。再如增加和健全社区矫正的激励机制是激发社区矫正对象积极改造的一项重要手段,但一些限制性规定却制约了社区矫正激励机制的建全和作用发挥,导致社区服刑人员亦缺乏足够热情来积级改造自身。

(三)矫正程序不完善。目前由于对于社区矫正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流程与职责衔接均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社区矫正工作程序上、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上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衔接不力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法院、检察院、监狱系统在对社区矫正的配合、制约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工作人员及经费配备不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社区矫正的质量。而目前,我国尚缺乏一支专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在矫正资源和矫正力量的利用上社会化程度也不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权利义务不明确。从全国社区矫正试点中工作人员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例如思想观念亟待进一步转变,工作方法亟待进一步改进,专业化程度亟待加强,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待遇需提高。高素质、专业化、相对稳定条件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配备明显不足。近来,虽有一些从事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科研人员也加入到社区矫正这一行列,一方面强化了自身专业架构的搭建,同时对社区发展、改造罪犯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各地的志愿者的组成成分要依赖于各个地方的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公民接受程度等。[3]另外,社区矫正工作从公安部门往司法部门的转接亦造成了实践中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大大制约了矫正工作中特别是教育、服务等活动的开展。经费配备不足,没有保障,与社区矫正工作没有法律依据有着直接的关系,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区矫正的效果。

三、法治践行的路径选择

笔者认为,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最终应当采取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法典,当下可以以出台相关立、司法解释或者相关部门联合发布法律法规的方式,用以指导现行工作。

社区矫正立法内容的重点都集中在四个方面,即确立司法行政机关的执行主体地位、健全社区矫正的工作内容、完善社区矫正的工作程序,以及配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等。

首先,要明确法律主体。明确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社区矫正执行机关。这是解决目前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最大法律障碍,即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问题。在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中,一旦被矫正对象拒绝接受社区矫正,不服从司法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甚至出现违反监管规定及脱管失控、违法犯罪情形的,应当由执行机关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治安处罚或者进行通缉、执行逮捕。同时在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帮困扶助方面,还需要得到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工商等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基层组织、罪犯所在单位、学校的积级配合。

其次,要健全工作内容。要完善社区矫正的具体激励机制,对缓刑罪犯的减刑作出具体规定,对有期徒刑罪犯附加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减刑作出规定,对主刑执行完毕后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残余期限仍可酌减,建立缓刑的“延长考验期”制度等。同时,不能只停留在监管层面,还要体现在教育和矫正层面,建议增加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人员的法定义务的考察内容等。

再次,要完善矫正程序。社区矫正的立法要坚持实体和程序并重的原则。社区矫正作为一项刑罚执行活动,必须要保证它的严肃性。因此社区矫正的适用、接收、解除等都需要有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衔接程序。通过这方面的规定,为社区矫正的具体操作提供依据。必须在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实体内容的同时完善社区矫正的程序内容,既赋予社区矫正机构在程序上的一定强制权力,作为做好矫正工作的保障,又对其矫正行为进行程序的制约,保证矫正工作中的公正执法,防止滥用权力、保护人权。因此,需要对试点中工作程序的好的做法予以研究和借鉴,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予以明确规定,以在宏观上更好地指导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设立法院判决与司法部门的社区矫正相对接的工作站,以完善矫正程序。

最后,要配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并确保足够的矫正经费。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矫正人员配备机制。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应当由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社会团体和社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以及一定的警力组成。社会工作者可以被聘为专职社区矫正工作者,也可以作为社会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为体现行刑的严肃性和强制性,除了专职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社会力量以外,还要配备一定的警力。对专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要求。要有必要的教育背景、品质和心理素质,要有良好的专业业务素质,还要有创新能力。国家要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者的资格认证、培训、考核与激励机制。建立社区矫正的经费监督与考核机制,设立专门经费用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合理使用,并对该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和考核。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配备问题上升为法律的规范,会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内容的可操作性。

对社区矫正制度予以进一步全面而具体的规范。根据实际制定社区矫正法的专门立法。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配备方面的具体问题,可以在社区矫正专门立法时作出明确规定,以进一步增强社区矫正制度的可操作性。最终建立起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体系,以便为社区矫正的稳步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确保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在法制化轨道上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仲书.北京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情况[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1):15-16.

[2]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88.

[3]王饪.中国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概述[J].法律适用,2005(10):24.

篇5:法治社区

事 迹 材 料

陕县神泉苑住宅小区位于陕县城区永乐街中段,始建于2000年。有南北两个小区,总占地面积250.95亩,总建筑面积165588㎡,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61285㎡,42栋住宅楼,1472户,居民人数6000余人。绿地占地面积76953㎡,并建有供居民锻炼、休闲、散步的中心广场一处。目前小区配套的服务机构有:暖气服务站、超市、医疗门诊、银行代办点、城区供电所和自来水维修站等,已建成以居民为主的全功能住宅小区。

陕县神泉苑小区以弘扬法治文化为主旋律,以社会化为手段,以建设“民主法治社区”为载体,以服务小区建设、规范小区管理、参与小区服务和保障小区稳定为宗旨,以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为切入点,以提高小区成员法律素质,促进小区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实现小区居民自治为目标。先后获得县级“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文明社区”、“基层平安和谐创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长期以来,我小区会高度重视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工作。小区成立了“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纳入到了工作议事日程中。

(二)、围绕“四个民主”,做好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1、建章立制,把握好民主管理环节。推行民主管理,是依法治小区的关键。本小区把建章立制作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区”创建活动中的重头戏来抓,制定了《居民自治章程》和《居规民约》。在制定《自治章程》后,还补充制定了一些专门组织制度,对《自治章程》的某些内容进行了细化。

2、完善和落实居务公开、居务监督制度。一是小区办事公开。居民是民主管理的行使者,为了处理好与居民的关系,小区把岗位职责、权限、办事流程、目标任务等居务工作分别以上墙公布栏的形式进行公开。二是议事、决策公开。重大决策或涉及居民利益的事项均由小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定方案,征求居民意见后共同讨论并审议通过后才能实施。三是政务、财务公开。实行政务、财务“两公开一监督”制 度,设立财务、政务公开栏,将居委会的财务、政务每月定期向居民公开一次,全面接受居民的监督,使我社区的民主议政、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四是计生公开。设立一个专门的计生宣传、公布栏,将全社区计生户的情况予以公布。五是基建项目公开,包括招投标公开和投资预结算公开。

3、抓好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展党员,严把入口关,党支部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从改善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出发,认真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把发展重点放在工作一线的优秀青年、优秀团员和妇女中,落实专人负责,坚持加强培养和考察,确保每年有2至3名党员发展,同时结合党员联系居务为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积极调处矛盾纠纷,依法维护社会稳定

1、坚持不懈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在普法内容上,着眼于提高居民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着重抓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婚姻法》、《土地承包法》、《计划生育条例》等的 学习。

2、强化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综治领导小组,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由社区治保会、调解会、等组织齐抓共管。一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二是充分发挥调解会社会治安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调解会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各项工作,定期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并及时进行调处,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矛盾就地化解,没有出现因调解不及时而导致矛盾纠纷激化或由民事转化为刑事的现象,全社区无群体性上访事件。

神泉苑小区

篇6:某社区创建民主法治社区汇报材料

一、以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推动民主法治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实行社区党员代表会议制度。认真落实社区党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社区党支部工作规则。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督促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和管理,建立在职党员单位、社区联动管理机制。以“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为载体,建立健全党员服务网络,强化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为群众服务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功能,为社区党员体现先进性搭建平台,以此推动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向前发展。

二、切实加强法制宣传,着力提高公民的法制素质广泛宣传贯彻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通过积极参与“法制进社区”、举办各类法制培训班、开展法律咨询、开辟法制宣传橱窗等活动,分别对党员、干部、职工及社区居民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今年,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社区与工商、税务等部门以及在职党员积极联系,挨家挨户给社区20余户低保户及困难家庭送去5000多元慰问金,在此过程中,我们还积极把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带入困难群众家中,为低保户和困难群众下发《法律援助卡》25份,以此帮助他们提高法律意识。今年11月份,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我们通过走访、座谈、召开党员和居民组长会议等形式,了解广大社区居民对法律知识、法律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宣教活动中国共产党下发《法制教育读本》、《案例解读》等资料2400余册。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社区居民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做好广大社区居民普法宣传的基础上,我们还积极了开辟以社区为依托的第二课堂,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普法教育。我们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假期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在假期有所收获,着力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第二课堂的开设,青少年假期法制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不仅在内容上主题鲜明,富有时代特色,而且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做到了载体创新,符合青少年求新、求变、求快的心理特点,收到了良好效果。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同时还被**镇综治办作为经验向全镇*个城镇社区推广。

三、以“四民主两公开”为重点,强化依法治社区力度完善社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积极开展“居民-楼道-居民小组-社区居委会”四级组织网络建设,建立居民小组议事协商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党支部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与居民的关系。

(一)实行民主选举,选出社区放心人。为把群众拥护、作风正派、能带头致富的人选进社区班子,杜绝拉票、贿选等不正常情况发生。在去年7月的选举过程中,我们首先是广泛开展宣传发动,把《选举法》的有关内容交给社区居民。其次是严把选民登记关,按照户口簿进行登记,做到不重、不漏、不错登,确保每一位选民的选举权。三是候选人的提名由社区居民进行“海选”,公开进行验票、唱票、计票。各居民组选出的社区居民代表也由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

(二)实行民主决策,充分体现群众愿望。凡是涉及社区重要事项、重大支出,都要提请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逐项表决通过。

(三)实行民主管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居务管理的积极性。坚持居民的事由居民自己管理和决定。建立了居委会向居民和居民代表会议每年一次的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召开由老年协会、群团组织、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参加的扩大会议,通报居委会的工作情况,建立了居、组联动机制和居民约定承诺制度。如计划

生育,每组确定一名妇女组长,及时掌握计生信息。

(四)实行民主监督,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凡是社区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向社区居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了由各阶层代表组成的民主监督十人小组,并充实完善社区居民议事、财务管理、民主理财、审计监督、定期评议等规章制度,经常性地对居务、财务等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做到商量重大事项时邀请监督组成员参加。

(五)公开居务、财务,让群众做社区事务的明白人。社区居委会将涉及社区的所有开支情况都纳入公开栏公布。坚持每季度在公开栏里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每年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报告财务预决算情况,并成立财务监督小组定期审核公布。通过上述做法,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居民管理社区财务的积极性,使社区居民真正成为社区自治的主体,通过“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社区不仅初步摸索了一套社区自治制度,而且密切了干群关系,使社区干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使广大社区居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四、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站—社区服务网点”两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基本达到了社区服务网点设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要求。同时,我们还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类型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在社区居民中的影响力。掌握失业人员动态,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加大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力度,2005年帮助社区124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积极开展“为最困难的人服务,为最需要的人服务”活动,做好帮扶结对、互帮互助工作。积极发挥计生协会在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融入社区服务。

五、积极开展全民学习活动,努力构建学习型社区深入开展社区图书室建设和社区读书活动,加大社区图书阅览室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组、学习型小区等创建工作,不断丰富学习型社区内涵。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居民开展社区教育,积极构建学习型社区。从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出发,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进一步提升社区的文化氛围。通过几年来的“民主法制社区”创建活动,我们主要取得了两个方面的成绩:

一、强化了社区干部依法遵章办事意识,树立了以民为本思想,融洽了干群关系通过依法治社区,强化了社区干部依法办事意识,提高了依法管理的能力,减轻了社区干部的人情压力,干部们能放开手脚公正地开展工作。几年来社区干部始终保持清白,从未占用社区一分钱,也未向社区借过一分款。平时的工作中正常的财务开支必须由社区两委三人以上签字。由于社区干部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广大社区居民对社区干部非常信任,遇到难事、棘手之事或纠纷,都能主动找干部帮助解决。社区干部牢固树立了“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需我办、民求我应”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在干群之间架起了连心桥,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

上一篇:安全监理台帐样板下一篇:我运动我健康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