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信用联社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2024-05-31

发挥信用联社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共8篇)

篇1:发挥信用联社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发挥信用联社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一、发挥信合优势,深化服务内涵

农村信用社改善金融服务,既是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认真分析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民金融服务需求的新变化,探索实践有效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一是靠机制创新增强服务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所固有的经营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决定其更需要尽快完成向独立市场主体的转变,以真正达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要求,增强对市场的应变和反应能力。要借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东风,认真制定增资扩股和提高资本充足率计划,通过自身努力,获取资金扶持,以降低不良贷款额,消化历史包袱,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要建立产权运作机制,通过设立投资股,引入股份制的合理成分,部分地改变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办法,强化股权责任,理顺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逐步解决由谁出资、由谁管理、出了问题由谁负责的问题,还权于社员,还权于出资人。要建立人才开发机制,有计划从社会或高校中引进一批急需的计算机、法律、市场营销策划等专业型人才,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真正使他们安于工作。加大投入,加强现有员工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推行各项干部竞聘制,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末位淘汰制度,使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增强班子队伍活力。要建立灵活的分配机制。就根据各岗位劳动强度、责任大小、贡献大小的不同,实行工效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将权、责、能、绩、利紧密结合,从而调动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二是靠业务创新提升服务质量。要在继续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从深度、广度上结合南溪实际,探索实施有效的服务方式,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选择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试点信用贷款方式,扩大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范围,允许中小企业以适销对路的库存产品和可靠应收款作为保证向信用社申请贷款。针对农户无法提供担保抵押物获取大额贷款的实情,贷款手续要进一步简化,减少报批环节;制定大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和方法,必要时实行贷款授信管理;制定出使抵押合法又便于操作的方案,最大限度降低贷款的风险。针对贷款市场黄金客户争夺激烈的现状,可在贷款利率上实行差别利率,改变客户已经形成的农村信用社利率高的观念。同时,信用社要想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服务,改善支付结算服务首当其中,应尽快加大电子化投资力度,尽快扩大省辖特约电子联行网点覆盖面,实现省辖信用社系统客户24小时便可到帐使用。分步开办通存通兑业务,逐步实行全国联网。试行农村信用社信用卡,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节奏。

三是靠作风转变提高服务水平。三农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了解农民最想要的是什么,最盼望的是什么,最急需的是什么,真正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农业知识、农民贷款送到农户家中;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市场需要,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科技农业,知识农业,切实做到农民的呼声就是第一信息,立即研究;农民的要求就是第一责任,立即解决,农民的满意就是第一标准,必须达到。

二、立足县域特点,促进城乡发展

当前,以城镇作平台,以工业作动力,以农业作基础的县域经济城乡一体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农村信用社要在坚持商业化经营的原则下,结合县域特色,注意处理与协调好政策扶持和商业化经营、重点倾斜和普遍支持、风险防范和稳健经营、近期效益和中长期利益等方面的关系,实现由支持一般农户向支持民营大户转变、由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特色农业转变、由支持种养殖业向加工流通转变、由支持单个企业向支持龙头企业转变。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农村信用社要紧紧围绕南溪优质无公害蔬菜、种草养鹅、优质水果三大农业支柱,打造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生产示范县、中国四川白鹅之乡、长江上游甜橙基地县目标,坚持走产业化道路。要支持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沐春牌蔬菜、金竹西瓜等品牌知名度,建好全国标准化示范区,提高特色农业的质量和数量。要支持富民白鹅公司、华徽食品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资金融通、信息收集、品牌建设、对基地生产和农户经营的组织引导、实现农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它们做大做强。要支持农民提高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农民走专合组织的路子,强化协会与会员的经济利益联系,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机制和规章制度建设,提高专合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积极创新营销方式,努力使我县农产品进入超市场等现代流通网络,最大限度地帮助其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工业是县域经济和财税增长的主体。当务之急是,农村信用社必须在支持工业发展的总量和质量上取得突破。要支持和引导全县中小企业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要支持文龙药业、长兴酒业、庶人坊食品等骨干企业,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品质,开拓产品市场,逐步做大作强,形成一批高知名度企业。要支持民营企业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支持中小企业围绕农产品不断增值,加强企业间的技术、资金、人才、品牌等合作,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实现规模效应。

三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小城镇是城乡联动的节点,村镇建设是城市化的延伸,乡镇城镇化是打破

城乡二元结构,以城带乡,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加大支持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城建设力度。在支持县城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积极储备、申报项目,争取信贷资金规模,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其中信贷重点支持护城溪综合治理工程、滨江防护堤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和北城道路框架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支持推进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以规划为龙头,强镇、强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强村集聚,优化农村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重点要通过项目支持,加快罗龙、大观、等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对以水网、路网、电网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配套建设给予信贷支持,完善小城镇的服务功能。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个体业主以及已在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进城建户、购户、经商、办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通过信贷政策,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支持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集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尽快建立起支持小城镇的产业群体。

三、健全互动机制,优化信用环境

目前,农村投入的主渠道是农村信用社,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县域经济,必须首先搞活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大发展,对于政府、企业、农民以及信用社自身都是一个共赢的良好局面。为此,必须建立健全良性互动机制,努力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搭建互动工作平台。各级各部门要把农村信用社工作当作县域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让广大农民真正认真到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要经常关心、过问信用社工作,帮助信用社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要多提供机会,增加农村信用社对重大信息、重大项目的了解,促进项目与资金的衔接。积极推动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基金及担保机构,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行的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坚持制止各级有各部门随意到信用社检查、罚款或拉赞助。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盘活不良资产,解决历年亏损、不良贷款问题,增强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实力。特别是要结合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强乡镇财政管理,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减轻乡镇信用社负担。要结合《行政许可法》的颁布,规范各级各部门的收费,加强审计监督,撤销对农村信用社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减轻信用社负担。

三是大力整治社会信用。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大力开展信用村镇、信用户建设。在对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进行表彰和宣传的同时,组织一些信用大户,特别是黄金客户,进行金融知识、信贷知识以及信用文化观念的教育培训,进而推动我县农村诚信社会环境的营造。政法部门应积极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特别是人民法院对涉及农村信用社清收贷款的诉讼案件应从手续上从简,诉讼费用上从优,做到快审、快结、快执行。

篇2:发挥信用联社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农村信用社通过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98年按照合作制规范以来,南溪县信用社累计投放10.4亿元;截止2004年7月,各项贷款余额3.1亿元,占全县贷款总额的四分之三;各项存款3.8亿元,存贷比例达78,有力地支持了县

域经济的发展。针对县域经济受到资金的严重制约和国有商业银行县及县以上金融市场的大好发展机遇,农村信用社以比县域其他商业银行的较强的优势,将逐步成为最适合服务于县域经济的金融主体。如网点布局优势,农村信用社网点遍布城乡,全县有25个营业网点,在职职工161人,总资产6.3个亿,是目前全县第一大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优势,除了一些重点行业、产业外,农村信用社多年来,主要为城乡居民、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些客户与农村信用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传统作风优势,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多来自农民,有着走村串户、背单带据,送服务到农家的优良传统,与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天然联系。但是,农村信用社总体上还存在着历史包袱沉重、体制机制不健全、服务手段和金融产品落后,员工素质不高等问题。为此,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自身优势,拓展工作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县域经济建设,应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发挥信合优势,深化服务内涵

农村信用社改善金融服务,既是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认真分析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民金融服务需求的新变化,探索实践有效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一是靠机制创新增强服务活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所固有的经营成本高、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决定其更需要尽快完成向独立市场主体的转变,以真正达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要求,增强对市场的应变和反应能力。要借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东风,认真制定增资扩股和提高资本充足率计划,通过自身努力,获取资金扶持,以降低不良贷款额,消化历史包袱,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要建立产权运作机制,通过设立投资股,引入股份制的合理成分,部分地改变“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办法,强化股权责任,理顺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逐步解决“由谁出资、由谁管理、出了问题由谁负责”的问题,还权于社员,还权于出资人。要建立人才开发机制,有计划从社会或高校中引进一批急需的计算机、法律、市场营销策划等专业型人才,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真正使他们安于工作。加大投入,加强现有员工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推行各项干部竞聘制,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末位淘汰”制度,使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增强班子队伍活力。要建立灵活的分配机制。就根据各岗位劳动强度、责任大小、贡献大小的不同,实行工效挂钩,拉开分配档次,将“权、责、能、绩、利”紧密结合,从而调动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二是靠业务创新提升服务质量。要在继续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基础上,从深度、广度上结合南溪实际,探索实施有效的服务方式,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选择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试点信用贷款方式,扩大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范围,允许中小企业以适销对路的库存产品和可靠应收款作为保证向信用社申请贷款。针对农户无法提供担保抵押物获取大额贷款的实情,贷款手续要进一步简化,减少报批环节;制定大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和方法,必要时实行贷款授信管理;制定出使抵押合法又便于操作的方案,最大限度降低贷款的风险。针对贷款市场黄金客户争夺激烈的现状,可在贷款利率上实行差别利率,改变客户已经形成的“农村信用社利率高”的观念。同时,信用社要想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服务,改善支付结算服务首当其中,应尽快加大电子化投资力度,尽快扩大省辖特约电子联行网点覆盖面,实现省辖信用社系统客户24小时便可到帐使用。分步开办通存通兑业务,逐步实行全国联网。试行农村信用社信用卡,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节奏。

三是靠作风转变提高服务水平。“三农”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了解农民最想要的是什么,最盼望的是什么,最急需的是什么,真正把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农业知识、农民贷款送到农户家中;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市场需要,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科技农业,知识农业,切实做到农民的呼声就是第一信息,立即研究;农民的要求就是第一责任,立即解决,农民的满意就是第一标准,必须达到。

二、立足县域特点,促进城乡发展

当前,以城镇作平台,以工业作动力,以农业作基础的县域经济城乡一体化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农村信用社要在坚持商业化经营的原则下,结合县域特色,注意处理与协调好政策扶持和商业化经营、重点倾斜和普遍支持、风险防范和稳健经营、近期效益和中长期利益等方面的关系,实现由支持一般农户向支持民营大户转变、由支持传统农业向支持特色农业转变、由支持种养殖业向加工流通转变、由支持单个企业

向支持龙头企业转变。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农村信用社要紧紧围绕南溪优质无公害蔬菜、种草养鹅、优质水果三大农业支柱,打造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生产示范县、中国“四川白鹅”之乡、长江上游甜橙基地县目标,坚持走产业化道路。要支持推进标准化生产,完善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沐春”牌蔬菜、金竹西瓜等品牌知名度,建好全国标准化示范区,提高特色农业的质量和数量。要支持富民白鹅公司、华徽食品等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资金融通、信息收集、品牌建设、对基地生产和农户经营的组织引导、实现农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它们做大做强。要支持农民提高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农民走专合组织的路子,强化协会与会员的经济利益联系,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机制和规章制度建设,提高专合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积极创新营销方式,努力使我县农产品进入超市场等现代流通网络,最大限度地帮助其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工业是县域经济和财税增长的主体。当务之急是,农村信用社必须在支持工业发展的总量和质量上取得突破。要支持和引导全县中小企业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要支持文龙药业、长兴酒业、庶人坊食品等骨干企业,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产品品质,开拓产品市场,逐步做大作强,形成一批高知名度企业。要支持民营企业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要支持中小企业围绕农产品不断增值,加强企业间的技术、资金、人才、品牌等合作,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实现规模效应。

三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小城镇是城乡联动的节点,村镇建设是城市化的延伸,乡镇城镇化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城带乡,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加大支持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城建设力度。在支持县城建设过程中,要围绕“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战略,积极储备、申报项目,争取信贷资金规模,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其中信贷重点支持护城溪综合治理工程、滨江防护堤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和北城道路框架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在支持推进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以规划为龙头,强镇、强村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强村集聚,优化农村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布局。重点要通过项目支持,加快罗龙、大观、等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对以水网、路网、电网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配套建设给予信贷支持,完善小城镇的服务功能。鼓励富裕起来的农民、私营个体业主以及已在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进城建户、购户、经商、办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通过信贷政策,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支持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的建设与开发,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向集镇集中,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尽快建立起支持小城镇的产业群体。

三、健全互动机制,优化信用环境好范文版权所有

目前,农村投入的主渠道是农村信用社,从某种意义上说,要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县域经济,必须首先搞活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大发展,对于政府、企业、农民以及信用社自身都是一个共赢的良好局面。为此,必须建立健全良性互动机制,努力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搭建互动工作平台。各级各部门要把农村信用社工作当作县域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农村信用社的地位和作用,让广大农民真正认真到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要经常关心、过问信用社工作,帮助信用社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要多提供机会,增加农村信用社对重大信息、重大项目的了解,促进项目与资金的衔接。积极推动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基金及担保机构,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行”的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坚持制止各级有各部门随意到信用社检查、罚款或拉赞助。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盘活不良资产,解决历年亏损、不良贷款问题,增强农村信用社支持县域经济的实力。特别是要结合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强乡镇财政管理,逐步化解乡村债务,减轻乡镇信用社负担。要结合《行政许可法》的颁布,规范各级各部门的收费,加强审计监督,撤销对农村信用社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减轻信用社负担。

篇3:发挥信用联社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一、内蒙古县域经济与国税税收的发展概况

(一) 内蒙古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

内蒙古现有101个旗县市区, 除21个市辖区外, 有80个属于县域经济范畴的旗县市, 人口达到1600万, 占全区总人口的64%, 土地面积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98%。目前, 内蒙古纳入县域经济统计范畴的80个旗县市, 可划分为农牧业主导型、林业主导型、工矿业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四个类别。

近年来, 内蒙古把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作为两大发展战略重点, 坚持特色发展思路, 突出比较优势, 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县域经济发展日趋均衡、协调, 县域经济总量和国税税收收入已经占内蒙古的半壁江山以上。截至2012年底, 内蒙古101个旗县地方财政收入首次全部超过亿元, 超过20亿元的旗县达到33个, 县域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内蒙古总量的59%, 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区的64%。2009-2012年, 内蒙古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总量由2009年的234.88亿元增至2012年的520.82亿元 (为便于统计分析, 本文涉及的国税税收收入、县域经济的国税税收收入均以年纳税总额大于1000万元的纳税人为样本) , 3年间翻了1倍之多, 县域经济在发展全局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二) 内蒙古县域经济国税税收结构分析

1. 税收的税种结构。

内蒙古2012年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累计520.82亿元, 所涉及的税种主要是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其中, 国内增值税395.00亿元, 占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总额的75.84%, 居各税种之首;企业所得税和国内消费税分别为103.23亿元和22.59亿元, 所占比例分别为19.82%和4.34%。

2. 税收的地区结构。

2012年县域经济税收收入贡献前三名的盟市分别为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 入库税额分别为272.93亿元、53.82亿元和36.31亿元, 占内蒙古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37%、10.33%和6.97%。3个地区的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占内蒙古国税税收收入的69.67%。排在第4位到第11位的为呼和浩特市、通辽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兴安盟、赤峰市、乌兰察布市和包头市。

3. 税收的所有制结构。

2012年内蒙古县域经济中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涉外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企业缴纳国税税收额度较大, 位居前5名。其中,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对内蒙古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的贡献最大, 这说明有限责任公司是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所有制类型;包括私营企业、涉外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在内的非公有制类型企业所占比例为20.81%, 对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的贡献位居第2, 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企业对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的贡献率相近, 其作用也不容小觑。

4. 税收的产业结构。

2012年三大产业对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的贡献度不同, 且收入差距明显。其中, 以采矿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为464.71亿元, 占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总额的89.23%;以流通和服务部门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为47.60亿元, 占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总额9.14%。在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超一千万元的企业中, 没有涉及第一产业。

2012年内蒙古县域经济第三产业国税税收收入总计47.6亿元, 与第二产业的464.71亿元相差明显。内蒙古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第三产业中位于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业、货币金融服务业及零售业。以批发零售业为代表的传统服务行业仍是支撑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服务业中金融业居服务部门之首, 其他服务部门各行业发展相对比较均衡。

二、内蒙古县域经济与国税税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县域之间税收差距较大

内蒙古10强旗县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区的1/4和1/3, 且主要集中在呼包鄂地区。目前, 全区县域经济总量的高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开采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及口岸城市的发展拉动的, 而大多数旗县的发展较为落后, 尤其是不具备资源和区位优势、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旗县更为突出。其中, 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等旗县凭借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及相关产业, 在经济实力和税收收入方面独占鳌头, 其他盟市的旗县受限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等因素, 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相对落后。目前, 全区还有57个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扶持贫困旗县, 其中26个旗县的GDP不到50亿元, 31个旗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到2亿元, 反映出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域之间税收差距较大是突出的问题。

(二) 县域国税税收结构单一, 抗风险能力较弱

内蒙古县域经济主要依赖以煤炭、电力、有色金属等资源性重点税源为主的第二产业, 其中煤炭采选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占县域国税税收收入的52%, 第三产业中的批发业又以煤炭运销行业为主, 形成“一煤独大”的单一经济税收结构。依靠煤炭价格飙升, 内蒙古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在2010年和2011年出现了爆发式上涨, 税收总额分别达337.04亿元和482.24亿元, 年增长率分别为43.49%、43.08%;2012年以来, 受经济下行、煤炭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价格下跌的影响, 煤炭税收持续下滑, 而其他行业即使增长也难以补缺, 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增速明显放缓, 年增长率仅为8%, 反映出内蒙古县域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 发展遇到了困难。

(三)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层次较低

内蒙古县域经济一、二、三产业国税税收收入差距极大, 表明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 结构亟待调整。第二产业对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贡献度逾90%, 集中在卖资源、卖原料、卖半成品的初级阶段, 产品缺乏深度加工, 附加值低, 经济整体运行低效高耗, 环境成本较高, 可持续发展不强;同时, 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则比重低, 没有形成规模, 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少。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贡献度近10%, 其中, 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商品流通性服务业比重较高, 而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业的比重偏低, 服务供给相对不足, 服务价格相对较高。在国税税收收入超一千万元的企业中, 没有涉及第一产业, 表明全区传统种养业比重较高, 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较低, 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较慢, 没有形成现实的经济优势。

(四) 县域经济依赖央企投资, 非公经济作用有待提升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是税务登记类型中非私营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 其缴纳的国税税收占内蒙古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总额的61%;同时, 纳税百强榜前十甲的企业中,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7户均为总部在北京的央企投资设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表明全区县域经济发展对央企的投资依赖度过大, 这些企业的税后利润向区外转移, 本地化再投资不足。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非公有制类型企业缴纳的国税税收只占全区县域经济国税税收收入总额的12%, 表明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发展相对缓慢、活力不足, 与沿海地区有很大差距, 与周边省区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待提升。

三、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在新形势下发展县域经济既是一项经济任务, 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区各级国税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 (内党发[2013]13号) 文件精神上来, 紧扣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提高站位, 把国税工作融入县域经济发展中去思考与谋划, 更好地发挥税收职能作用, 充分利用税收这个有力的杠杆, 找好支点, 撬到关键处, 在用足、用好、用活现有税收政策规定的同时, 结合区情积极合理地向国家争取税收政策支持, 努力实现税收促进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佳效应。

(一) 促进现代农牧业发展

农畜产品必须经过深加工才能增值, 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龙头企业, 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牧民合作组织, 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才能够提升我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农牧民收入, 增加当地财政收入。围绕把我区建设成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增加农牧民收入, 国税部门主要应落实好以下税收政策规定:一是对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二是对符合现行政策规定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有机肥、农药、农机、饲料、滴灌带和滴灌管等农业生产资料免征增值税;三是对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和从事农产品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部分鲜活肉蛋产品免征增值税;四是对依法设立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五是对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六是对符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的农牧业项目,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七是对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从事畜禽饲养的企业, 免征企业所得税, 其回收再销售畜禽, 免征增值税。同时, 在对生产销售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实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的基础上, 积极争取将从事粮食、肉类、绒毛加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入核定扣除范围,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机制, 全面减轻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增值税负担, 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 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 促进县域工业发展

充分利用现行相关税收政策规定, 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 推进县域工业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一是用好国家差别化产业税收政策, 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推进电力能源输出通道建设。电网 (输变电设施) 、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建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享受“三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其固定资产 (包括天然气输送管道) 投资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从销项税额中的抵扣;清洁能源项目属于鼓励类产业项目,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优惠政策;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以下简称营改增) 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天然气管道运输服务, 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同时, 风力发电企业由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较大, 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增值税税负接近于零, 加重了地方财政压力, 使得旗县发展风电的积极性明显降低。因此, 对风力发电实施增值税转型后所减少的税收, 建议由自治区政府向中央财政争取返还, 给予地方财政补贴。这样既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减轻旗县的财政压力, 调动地方政府发展风电产业的积极性, 达到企业效益与财政收入双赢的效果。

二是加快发展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 把我区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 对改变我区“一煤独大”的经济税收格局, 培育新的经济税收增长点, 构建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体系, 战略意义重大。目前, 煤化工与传统原油炼化相比, 具有高投资、高成本、高税负、低收益的“三高一低”问题, 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给予产业税收政策上的支持。首先, 煤炭气化、液化技术开发及应用属于鼓励类产业项目,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 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的规定, 建议自治区政府免征煤化工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其次, 对生产企业自产石脑油、燃料油用于生产乙烯、芳烃类化工产品的, 按实际耗用数量免征消费税;对使用石脑油、燃料油生产乙烯、芳烃的企业购进并用于生产乙烯、芳烃类化工产品的石脑油、燃料油, 按实际耗用数量退还所含消费税。第三, 对生产企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定点直供计划销售自产石脑油、燃料油免征消费税。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销售石脑油已列入2013年度石脑油定点直供计划60000吨, 建议自治区政府积极争取将其他煤化工企业对外销售的石脑油列入国家税务总局定点直供计划, 提高数量份额, 扩大免征消费优惠税政策享受面;同时, 积极向国务院争取, 对煤化工企业生产销售的石脑油、燃料油免征消费税。

三是围绕把我区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 通过落实现行税收政策规定, 推动有色金属加工、机械装备、汽车制造、轻纺、机电、电子产业发展, 提高非资源型产业在县域工业中的比重。争取将稀土金属深加工及其应用、高铝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纺织例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项目,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同时免征该类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电子生产、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汽车制造、化工生产、医药生产企业, 其机器设备可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以粉煤灰为原料生产销售的氧化铝, 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

四是通过落实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延伸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附加值, 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和企业转型升级。经依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企业技术改造采取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机器设备, 折旧年限可按租赁期限和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孰短的原则确定;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发生的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 免征企业所得税, 超过500万元的部分, 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经认定实行查账征收方式的软件企业, 自获利年度起实行“两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和动漫软件, 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后, 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对国家批准的集成电路重大项目企业因购进设备形成的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准予退还;营改增试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

(三) 促进县域现代服务业发展

从2012年1月1日起, 我国在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实施营改增试点, 并渐次扩大到北京、江苏等9个省和直辖市。国务院决定, 从2013年8月1日起, 将目前的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并将广播影视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现代服务业试点范围, 还将适时在铁路运输、邮电通信业推行, 最终在“十二五”期间将建筑业、金融业、旅游业等其余营业税应税项目全部改征增值税, 这标志着营改增试点实施升级版, 是一项一举多得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区应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做好营改增实施工作, 通过营改增的逐步推行全面释放改革红利, 解决重复征税, 优化税制结构, 减轻纳税人负担, 促进三次产业分工、融合与发展, 推动服务业企业户数增加、规模扩大、竞争力增强, 进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民生改善等综合效应。目前, 国税部门还应重点落实好以下税收扶持政策, 促进县域金融保险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一是对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信用担保公司和其他金融法人机构, 自注册登记之日起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二是对开展跨地区业务的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创业投资企业以及城市商业银行, 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三是对新办第三方物流企业、新办民营运输企业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两年后减半征收3年;四是对生产和商贸企业剥离物流功能组建具有法人资质的物流公司, 自物流公司注册登记之日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两年后减半征收3年;五是经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营改增试点一般纳税人, 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 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六是向境外单位提供研发服务、设计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 实行免抵退税办法;七是向境外单位提供技术转让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软件服务、电路设计及测试服务、信息系统服务、业务流程管理服务、商标著作权转让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物流辅助服务、认证服务、鉴证服务、咨询服务、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服务、广告投放地在境外的广告服务免征增值税。

(四) 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篇4:发挥信用联社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该联社采取“两手抓”的举措,重点支持销售收入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培植具有区域优势和地域特色的产业,一手抓农户贷款支持,保障农业生产购买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具、农用燃料等生产资料信贷需求,加大对农田改造、兴修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一手抓农业产业化项目贷款,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重点向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县域骨干企业投放资金。截止4月末,累计为太子湖、农泉山庄果蔬饮品、三江丰源米业等8个农业型龙头企业,星海蔬菜大棚、万盛新农业、根茂肉牛等37个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园区)投放信贷资金27124万元。

二是用心支持县域小微企业发展。该联社紧盯县域重点项目,加大曲沃20个市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的营销力度,为化解小微企业经营成本高等难题,通过对“开立基本存款账户3个月以上”、“开立工资账户”、“开立基本账户且他行未设其他账户”、“日均存款和账户流水达到贷款额度lO%”等9个指标的要求,实施利率优惠等举措,实现简化流程、缩短办贷时间,切实为贷款企业减压松绑。同时,建立完善适应小微企业经营特点的信贷评级授信制度,做到流程简化、审批快速。目前,重点支持了双喜超市、洪森苗木、一家人面粉厂等20余家中小企业,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8722万元。

三是全面优化服务质量。开展服务品质提升项目,构建起服务标准流程、营业厅督导管理、人财物支撑、服务标准执行、网点现场管理、服务营销管理、客户期望与客户感知七大体系,实现更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目前项目已经进行到网点辅导阶段;召开客户答谢会,增进客户情感,提升品牌形象;开展情人节、春节、妇女节营销活动,储蓄类客户得到巩固;与曲沃县企业家联合商会共同开展158星火帮扶工程,主动对接商会,进入全县158个行政村,对有能力,有想法的农户、商户和企业进行信贷资金帮扶;丰富理财产品,加强与第三方的资金营运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一季度新增小微企业及商户贷款219户,2890万元; 3月28日158星火帮扶工程首期2800人的招聘会成功举办,与762名农民达成就业意向;一季度共发生债券交易共43笔,购买理财业务1笔,办理同业存款业务l笔,实现收入2158.59万元。

今后,该联社将围绕全县“晋之源”农业品牌打造计划、“晋文化”旅游品牌打造计划”,全力支持“晋之源”系列农业园区扩容提质工程建设;对接晋之源高显汾河滩涂循环农业园区QQ农场、磨盘岭现代农业园区旧棚改造和无土栽培技术推广等项目,全力支持涉农企业发展,加快农业园区建设。

篇5:发挥信用联社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全力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中共平邑县委

平邑县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平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倍增计划”》,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产业集群为支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3年,各镇、街道、管委会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千万元;2015年前全部实现财政自求平衡,确保全县综合实力在全市位次明显前移,群众生活水平迈上一个大的台阶。

一、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引资质量,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调整转型、产业资本转移的新动向,重点面向长三角、珠三角、胶东半岛、京津地区和欧美、日韩等国家,持续开展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招商攻势,全面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1-7月份,全县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86个,其中过亿元项目9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8.5亿元,增长29.3%。一是 1

强化领导抓招商。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县级领导同志和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把精力和时间向招商工作倾斜,做到每周会见客商2-3次,每月平均外出招商引资时间不少于10天。对有投资意向的重大项目或各地组织的招商会,及时安排县级领导带队外出接洽招商。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实行县政府领导分区域招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位副县长抓招商引资的责任。分区域外出招商实行小分队招商模式,由负责相应区域的县政府领导带队,引资单位具体组织,有关部门参与,锁定重点招商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活动,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实效。二是依托资源抓招商。充分发挥矿产、农产品等资源丰富的优势,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依托黄金资源,引进山东黄金集团收购归来庄金矿股权,企业生产能力和效益大幅提升,1-7月份实现税收5794万元,全年可实现税收过亿元;依托石灰石资源,引进了中联水泥集团投资7亿元建设日产4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及余热发电项目,目前已经点火试产;依托石膏资源,引进了亚洲最大的石膏板企业北新建材,建成了年产3000万平方米的石膏板生产线;依托金银花资源,加强与临沂市人民医院的合作,开工建设了投资6亿元的九间棚药业金银花制药项目,进一步拉长中药材加工链条;依托果品资源,引进了北京汇源集团投资10亿元建设汇源果汁项目,目前一、二期果浆和果汁生产线已竣工投产,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三是依托企业抓招商。充分发挥企业招商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当地企业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在合资合作中实现共赢。鼓励优势企业进行兼并联合,通过资产重组壮大规模、提升实力。天宝化工与世界第二大炸药公司西班牙马克西姆战略合作,投资6.5亿元建设工业雷管和水胶炸药项目;临工桥箱与福田雷沃和浙江万里扬强强联合,变速箱年生产能力达80万台,成为全国最大的轻卡汽车变速箱生产企业。四是注重实效抓招商。打破行政区划,鼓励发展“飞地经济”,对各镇、街道、管委会投资或招引的项目,入驻产业园区建设的,引资方、供地方按照5:5的比例认定引资额,实现税收原则上按照5:5的比例分配,提高各级部门抓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同时做到“三个注重”:注重投资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必须达到3000万元以上,入驻经济开发区项目必须达到5000万元以上;注重投资强度,每亩投资不低于120万元;注重税收贡献,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实现税收总额不低于每亩6万元,经济开发区项目不低于1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分别在用地、财税、收费三个方面给予相应扶持,对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总部经济项目采用“一事一议”,重点靠上做工作。

二、做大产业规模,强化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突破口,扎实开展 “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培育产业集群,强化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一是科学布局,培育产业集群。按照“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成集群发展”的思路,突出加快园区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做大工业发展平台,增强产业聚集效应。着力打造资源共享、要素流动、产业集聚的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石材加工营销、石膏开采加工等十大产业园区,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明确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主要在经济开发区的四大产业园区内发展;食品加工项目均进入罐头城

建设;规模石材加工企业全部进入石材城建设;石膏开采加工业集中到保太、柏林、卞桥石膏工业带内发展;手套纺织业均纳入仲村镇建设;木材加工业以丰阳镇金牛山工业园、卞桥镇木材加工区为基础,引导企业向该区域聚集,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张。力争到2015年,把食品、建材产业打造成过百亿元,中药材、针纺手套产业过50亿元,机械、黄金、造纸产业过20亿元产业。二是调整结构,壮大产业规模。不断做大做强建材、食品、中药材、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全县年产罐头60万吨、石膏板4亿平方米、石材3000万平方米、金银花1500万公斤、手套28亿副,产量和产值在全国县级水平中均居首位。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四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巨皇新能源公司投资6亿元的20兆瓦光伏跟踪电站,1兆瓦的一期工程已经并网发电;绿源特种材料投资14亿元,建设年产220万吨的超高水材料项目,是目前国内首家生产矿井采空区新型充填材料的企业;投资6亿元的上海杰隆动物源性蛋白、活性肽与微生物营养项目已正式签约。三是加大力度,提速项目建设。按照续建项目要竣工、在建项目要进度、前期项目要开工、储备项目要跟进的要求,全力以赴促开工、促运转、促投产。经济开发区和平邑街道每年必须各完成3个以上投资过亿元、1个投资过10亿元的工业项目。其他镇和蒙山龟蒙景区必须各完成3-5个投资过5000万元、1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采取得力措施,着力化解影响项目发展的用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在融资方面,各金融机构优先保证重点骨干企业项目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需求。县财政不断扩大财源担保公司的资本金规模,设立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进行风险

补偿鼓励。在用地方面,建立县级增减挂钩指标储备库,主要用于解决对经济开发区投资过亿元,各镇、街道投资过3000万元生产性项目的用地问题。四是强力扶持,做强龙头企业。以纳税过百万的骨干企业为重点,在项目安排、土地征用、资金扶持、对外宣传、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引导骨干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关起门来自我发展的传统思维,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在合资合作中实现共赢。充分发挥重点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梯次推进,打造一批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双超”企业。五年内,经济开发区、平邑街道至少各培植5家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翻两番;地方镇至少培植3家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企业;仲村镇、白彦镇至少各培植2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

三、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督查考核,保障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在推进产业发展上,坚持做到严明责任,严格奖惩,优化发展环境,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保障。一是严明责任、细化目标。实行“大项目主要领导负责制”和跟踪问效制,将项目建设任务量化细化,分解到县级领导干部、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干部肩上,对重点项目实行“紧盯、紧贴、紧逼”式分包,通过严格的责任制,调动了全县各级干部想项目、盯项目、抓项目的积极性,形成了推进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及时调度,强化督查。对项目建设坚持“看大不看小,看新不看旧”,实行月汇报、季通报、半年总结、年终总评督查考核制度。截至目前,县委、县政府召开项目建设协调调度会16次,县级领导集体研究分析存在问题,制订解决措施。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定期不定期组织督查活动20多次,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查找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瓶

篇6:发挥信用联社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实现县域跨越发展的关键和希望所在。对正宁而言,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抓高层次人才引进,抓实用人才培养,抓机制体制创新,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优化发展环境,吸引人才聚集。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关键是环境。要注重从创新政策、优化环境入手,着力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改善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重用人才的浓郁氛围。要坚持“党管人才”。严格落实党管人才重要职责,树立符合市场经济的人才观念,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要理清发展思路。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始终把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与经济工作、民生工作、党建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务求做到有计划、长远有规划、阶段有目标。要结合人才工作现状,研究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推进计划,确立建设“六支队伍”(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促进“四个转变”(人才资源配置由单纯的提高数量向提高素质转变,人才培训由课堂教学向

基地示范转变,人才引进由引才向引智转变,人才作用发挥由单一服务向有序组织转变)的人才工作思路,引导人才工作健康发展。要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引进人才工作机制,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制定土地出让租赁制度、工资津贴福利制度,推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科技进步成果奖励制等制度,为人才在县域扎根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健全完善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先导、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重奖在各行业、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要强化服务管理。建立和实施人才“双向选择、能进能出”的柔性流动政策,畅通人才“绿色通道”。完善县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明确联系范围、内容、方式和工作要求,全面落实高层次人才生活待遇。在全县重点非公企业挂牌成立“企业人才工作联络站”,及时解决人才工作、生活等方面需求,为优秀人才提供舒适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让人才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突出人才培训,强化科技支撑。要坚持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不唯资历选拔人才,不论行业培训人才,遵循规律管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发挥人才作用,推动县域跨越发展。要加强党政人才“强化式”培训,坚持理论武装与培训考察相结合,选派县级干部参加省、市调训,乡科级干部参加省、市党校培训,村干部参加市、县党校轮训;组织乡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取经,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菜单式”培训,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业务能力为目标,根据行业特点和业务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制定培训计划,采取自主选学、继续教育、学术讲座、岗位练兵、现场观摩和脱产进修等方式,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要加强产业从业人员“全员式”培训,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凭借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广泛开展实地培训,不断提高基层从业技术人员素质,力求做到一个产业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一个村庄有一批种养技术能手,一家一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要加强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式”培训,积极实施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依托就业服务中心和县职业技术学校,对外出务工人员重点进行劳动技能、法律常识、市场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务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劳动技能,努力提高社会就业率。

三、创新机制体制,打造人才高地。科学培养人才,广泛聚集人才,用好用活人才,必须要有科学的政策机制作保障。要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政策机制,促进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按照“创新农业、兴旺一产,突破工业、壮大二产,开发旅游、活跃三产”的目标,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坚持地企、院地合作引人才,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先导,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在新能源产业、循环经济、现代农业、旅游服务、城市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整体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工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其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规模、改善结构,以人才的大开发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实现大突破。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按照社会发展需

篇7:发挥信用联社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阿坝州工商联

州、县工商联组织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工商联以统战性为主,兼有经济性、民间性‚三性‛优势,充分履行统一战线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的职能,切实起到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按照‚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八字方针,引导工商联会员‚爱国、敬业、诚信、守法‛,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

一、尽责履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开展广泛调研,形成调研报告、论述文章、专题材料等30余篇。其中‚关于我州非公有制经济存在问题的调查及政策建议‛、‚关于我州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等调查报告受到州委、州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签署意见并转发各县。牵头开展‚跨世纪发展规划‛课题之二十一‚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研究‛,对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基本情况、存在困难与问题、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等内容开展调研,进行系统分析,编写出了上万字的课题规划报告,为制定《阿坝州‚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中非公有制经济部分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2003年,派出业

务骨干随州政府和州人大民营经济调研组赴各县开展调研,承担了 ‚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全州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的起草工作,为州委、州政府开好民营经济工作会,出台《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阿委发[2003]19号)提供了科学依据。发挥作为人民政协重要组成单位的优势,积极参政议政,在历届政协会上提交各类提案30余件,改善了全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搞好协调服务,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倡导以‚改革立会、以服务兴会‛的新理念,努力把工商联组织打造成‚会员之家‛,在为会员提供服务、协调关系、调解纠纷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履行《章程》赋予的权益,代表并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为企业寻求合作伙伴,收集整理《阿坝州民营企业招商项目》,开展 ‚走进民企、关心民企、服务民企‛的‚走百进千‛活动,制发《‘走百进千’调查表》,深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展调研活动,反映全州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民营企业的呼声。

积极开展评优表彰,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知名度。大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评优推优工作,树立了一批能够充分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具有代表性、感染力的先进民营企业。阿坝铝厂、九寨天然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众友实

业有限公司、四川岷江硅业集团有限公司、汶川潘达尔硅业有限公司、四姑娘山沙棘有限责任公司、松潘川主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和阿坝州工商联兼职副主席、四川众友集团公司董事长李仲友、阿坝铝厂厂长陈国友、四川岷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应俊、九寨天然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经理吕世桂等50余名民营企业经营者和个体工商户受到省、州表彰。

支持社会公益,发展光彩事业。全州一大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致富不忘国家和人民,以实际动投入光彩活动,开展捐资助学、捐资助残、扶贫济困、扶危解难、长期认养五保户和孤儿。20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灾,松潘县城发生特大火灾,企业会员及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众友实业有限公司李仲友、益清集团总裁严益清等为代表的一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响应省工商联倡议发起的为纪念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百年诞辰‚共建广安思源林‛活动,累计捐赠达10万余元,位居阿坝、凉山、甘孜三州首位。州工商联获‚致富思源,共建广安‛先进单位,李仲友获‚先进企业‛称号。阿坝县私营工商业者除积极上缴税费支援国家建设外,在捐资办学、救助失学儿童,抚养五保户和支援贫困户,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捐资111万余元,用实际行动把扶贫光彩事业推向了新的阶段。

二、艰苦创业,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阿坝州民营经济发端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为阿坝州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1995年底,州委、州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阿委发[1995]29号);1998年,州委、州政府根据全州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阿坝州民营经济发展实际出台《关于加快我州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阿委发[1998]4号);2003年,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阿委发“2003”19号),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阿坝州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实力迅速增强,不仅在竞争性领域占据主体地位,而且已经开始进入非竞争性的垄断行业和公益性领域。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阿坝州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推动我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2008年,阿坝州同时遭受了‚3•16‛打砸抢烧民族分裂事件、汶川‚5•12‛特大地震的严重破坏,使阿坝民营经济陷于瘫痪。两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阿坝民营经济崛起危难、从困境中奋起。阿坝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从税收、金融、国土、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对我州产业布局

进行了战略调整,实施了‚北上、集聚、外联‛战略,建设了汶川漩口、茂县土门、成都-阿坝等工业园区,目前各园区建设进展顺利。今年上半年,我州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一,主要经济指标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截止2009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州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13562户,其中民营企业1869户,外资企业54户,个体工商户11639户;注册资金40.62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注册资金35.99亿元,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4.63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3%、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3.65%;民营企业安置下岗职工1022人、退伍军人59人、农民工7120人、残疾人16人。到目前为止,民营企业注册资金在500万以上的企业有123户、1000万元以上的有67户、1亿元以上的有6户。

三、无私奉献,积极开展‚5•12‛救援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州工商联在第一时间作出快速反应,庚即向全国工商联和四川省工商联以及阿坝州受灾较轻的非公有制企业发出向阿坝灾区捐款的倡议。倡议发出后,社会各界和阿坝州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全州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广大会员共向灾区捐款捐物800余万元;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合资金90余万元;两项捐款金额累计为900余万元。这

些捐款和物资已经州、县红十字会、州慈善总会和民政部门运往灾区。

2008年底,州工商联被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评为‚全国工商联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州工商联兼职副主席、四川众友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仲友,汶川县工商联主席李自忠被全国工商联评为‚全国工商联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四、开展定点帮扶活动,为帮扶农牧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篇8:发挥信用联社作用 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一、县区新闻宣传工作的作用

县区新闻宣传工作具有信息、传媒“桥梁”和“中介”的作用。当今社会, 新闻媒体 (当然包括县区新闻媒体) , 本身就具有“上情下达”, “下情上达”的信息、传媒桥梁作用。这个作用发挥没有发挥、发挥得好不好, 直接关系到新闻媒体“桥梁”和“中介”的作用有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 更要发挥好“上情下达”, “下情上达”的桥梁作用。县区新闻媒体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信息传媒桥梁和引导、沟通、交流的作用。

县区新闻宣传工作具有舆论监督作用。马克思曾说过, “报纸是社会的捍卫者, 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 是无处不在的耳目, 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

县区新闻宣传工作具有满足受众知情权的作用。

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让人民群众了解事实的真实情况, 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思想。早在1917年列宁就曾指出, “在我们看来, 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 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 能够判断一切, 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 国家才有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要求报刊要向人民群众作真实的报道, 不仅充分报道我们的成就, 而且“应当经常把发生的困难向他们真实地说明”, 天灾人祸, 也要如实报道。重大情况让受众知道, 公开真相并不是表示我们无能, 更重要的是表明有改正、改过、吸取经验教训的决心和勇气。

新闻媒体具有弘扬正气、鞭挞丑恶的作用。

面对县区繁重的经济工作建设任务, 要充分发挥好县区新闻宣传工作的独特作用暨:对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作用力和推动力。县区新闻宣传工作能够凝心聚力、激励斗志、弘扬正气、鞭挞丑恶、宣传典型、营造氛围、鼓劲加油。另一方面, 还能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县区新闻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 (包括新兴媒体如网媒) 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闻媒体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生活和社会舆论的因素。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 是党委政府引导舆论、是公众表达诉求的平台之一。

在县区新闻宣传工作中, 无论何时都要严格遵守党的新闻宣传纪律, 牢固树立党性观念,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强化职业道德增强自律意识, 进一步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 把社会效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进一步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弘扬正气、鞭挞丑恶、宣传典型、激励斗志、营造氛围、鼓劲加油的作用。

一要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县区新闻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围绕大局, 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围绕县区各项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要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伟大旗帜, 着力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努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全力打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是要面向基层,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关注民生。镜头要对准群众, 多报道民情、多关注民生、多反映民意, 大力表达群众的诉求和愿望, 化解矛盾、凝心聚力、鼓舞斗志。县区新闻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主旋律, 为县区经济社会发展鼓劲加油、添砖加瓦, 营造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充分发挥县区新闻宣传工作的作用助推县区经济社会发展

要不断增强正面宣传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不断增强新闻宣传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力。县区新闻宣传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更加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就是要从县区的实际出发, 深入实际发现典型、总结经验, 使县区新闻宣传的典型、“模范”更加具体实在, “看得见、摸得着”。贴近生活, 就是深入到社区、厂矿、学校等现场, 听取群众呼声、表达群众意愿、反映群众诉求, 善于从生活中汲取新鲜营养、挖掘生动典型, 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贴近群众, 就是要深入到群众中去,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关注社会热点难点, 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贴近群众的现实问题和诉求。要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报道成绩、总结经验是鼓舞人心、激励斗志;批评失误、揭露不足, 是洗脸“擦灰”、祛除污垢。

自从孔子提出“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焉”和他的学生曾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式之后, 自省就成了中华民族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优良传统。毛泽东特别重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和天天洗脸作比, 足见其不可缺少。新闻舆论监督就好像洗脸“擦灰”能更好地减少失误、促进工作。

当然, 舆论监督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持实事求是, 着眼于解决问题。要更加自觉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坚决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现象, 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品位, 在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上下功夫;要更加关注民生、关注民情、倾听民意。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位于昆明市西面, 东濒碧波荡漾的滇池, 因境内有著名的风景胜地西山而得名, 是拥有城市主城核心区、城郊区和山区农村的昆明市主城西区。西山区山川秀丽, 有西山、棋盘山、卧云山、金马碧鸡坊、大观楼、白鱼口等风景名胜区。西山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徐霞客、杨升庵、孙髯翁等一大批文人名士都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文史墨迹, 这里还诞生了中国的第一座水电站、第一挺机关枪、第一架望远镜、第一根电缆线和云南省的第一条柏油马路、第一个气象站、第一台变压器、第一袋水泥、第一个滑草场, 它们记载着西山区的灿烂文化和辉煌历史。

2010年, 昆明市西山区新闻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重大活动, 组织策划新闻宣传报道, 全方位展示了昆明市西山区攻坚2010取得的新成就。进一步规范了新闻发布程序, 提高了新闻发布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组织新闻发布 (通报) 会, 针对与全区和谐发展不协调的舆论, 主动与媒体联系沟通, 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最大限度地避免负面报道;为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助推了县区经济社会发展。

据统计, 2010年西山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亿元, 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亿元,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10.5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2亿元, 分别实现年均增长14.9%、26.7%、31.5%和25.2%, 增长率高于“十一五”规划目标。区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西山区连续4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 荣获“云南省工业十强县”等称号。

三、要高度重视县区新闻宣传工作

要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切实加强对县区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关心县区新闻宣传队伍的建设和成长, 鼓励县区新闻宣传工作者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在强化县区新闻宣传工作者素质、对县区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的基础上, 要关心县区新闻工作者的待遇, 关注县区新闻工作者的困惑, 解决县区新闻工作者的烦恼, 下大力气解除县区新闻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为县区新闻宣传工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战场”。

发挥县区新闻宣传主导作用就要立足县区、放眼世界, 因时、因地,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善于探索县区新闻工作规律和机制, 力争从县区繁杂的新闻报道工作任务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有的放矢, 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不要陷于具体的新闻采访事务, 又要跳出具体采访事务, 不能见子打子, 为宣传而宣传, 为报道而报道。县区新闻宣传工作站得虽然不“高” (毕竟在县区嘛?) , 但眼光要高 (在县区并不表示我们就不行, 目光就一定短浅!) 、胸怀要宽, 要放眼未来、放眼世界!

要高度重视县区新闻宣传工作。县区新闻宣传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虚无缥缈的!更不是玩嘴玩笔的。县区新闻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即:不要“面面俱到”, 而要有的放矢、“有进有退”、“有主有次”!有所选择、有所放弃。要帮忙不要“添乱”。有所“为”既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就位”而不“越位”!还要研究探索县区新闻工作的作用到底要在哪些方面加强?新闻工作有自身的规律, 新闻工作不是经济工作, 哪些需要宣传?哪些不需要宣传?要有选择权、主动权、决定权。 (新闻部门不是中介机构、不是赢利机构!要坚持党性原则!管好自己的责任田, 履好自己的职责!) 有所“为”还要自加压力、苦练内功, 多学习多种技能,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证明自身的价值!

我们的事业无比辉煌、我们的使命无比光荣!我们的责任无比重大!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县区新闻宣传工作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主导作用, 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善待媒体就是要善于认识新闻媒体的地位和作用, “改变家丑不可外扬”、“报喜不报忧”的观念;善用媒体就是要完善信息公开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尊重新闻规律、把握群众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善管媒体就是要在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基础上, 完善协调体制机制、改善协调方式、加强服务、沟通意识。

要更加重视和发挥好县区新闻宣传工作的作用, 大力支持县区新闻宣传工作, 为县区新闻宣传工作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为新闻宣传更好地发挥作用营造宽松环境、创造良好工作平台, 要更加关心县区新闻工作者的生活、待遇, 既要“马儿跑”, 又要“马儿吃得好”!着力解决县区新闻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努力调动县区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赞颂友谊的句子下一篇:炸药雷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