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2024-04-27

以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探讨(精选9篇)

篇1:以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以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和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向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人才市场对通过传统的高校硬性管理方法大批量培育出来的`标准化学生已经发出了供过于求的强烈信号,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是大量的岗位等待合适的人才来上岗;

作 者:郑莹 田言付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2022刊 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

篇2:以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作者: 刘国靖

multi-sensor提供

[摘要]:项目管理就是管理变化与不确定性,组织创新活动的日益频繁为组织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管理模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阐述了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与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引出项目与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点,给出了职能型组织与项目型组织的区别,分析了现代项目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得出以项目管理为中心是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的论断。

目前,在全球最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公司和军工企业机构中,项目管理已成为其运作的中心模式,如美国白宫行政办公室、洛克菲勒、美国海军实验室、杜邦、世界银行、美国美洲银行、IBM、摩托罗拉、AT&T、诺基亚、波音、康柏、惠普、英国石油公司等均在其运营的核心部门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代项目管理体系以基本实现专业化与标准化,当前正在向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项目管理对各类组织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已引起学界、业界以及政府的广泛关

注,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一、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与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例如:工程技术不到五年就翻一番,而计算机技术则不到两年就翻一番。现代市场经济已展现出如下特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创新活动日益普遍;市场需求向多样化,多层次和高水平发展;社会政治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给政府以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和造成新的威胁;竞争仍然是世界市场的本质特征;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范围和内涵日益复杂。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复杂性、不确定性、风险性与竞争性的加剧,这一切因素对管理思维、管理理论以及管

理方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2、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从20世纪初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提出科学管理至今,管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卓越的成就和不朽的文明。所谓管理,就是获取和开发各种有效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手段,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配置与再造,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一直是各国政府、企业、学界和民众关注的话题。管理是维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纽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改变组织运行状态的创新性项目活动日益频繁,要求企业不断调整管理主线,由职能管理向项目管理转

变,研究表明: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已成为企业成功的两大支柱。

从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发展的历程来看,以项目为单元的创新活动在各类企业发展中处于战略地位。现代企业的竞争能力由低到高表现为产品和服务、技术、管理、人才、团队、机制、规则、理念八个层面,它们的相互交融和集中则构成了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正日益加快,一个人的学习速度已难以赶上这种更新速度。因此,由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已掌握那些企业所需知识的人构成团队来运作成为一种趋势,而项目正是以这种团队为基础来实现的。企

业发展过程中对项目的运作与管理能力,已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七个层次示意图

二、项目与项目管理

1、项目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各种组织,而企业则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活动,人们称之为“运作”(Operations),如远古时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日常活动,对于经济组织,则可称为“运营、运行”,如电信运营商的日常经营以及工厂生产线的生产活动,运行只需要按照既定的程序、规章制度,不断重复进行。一般来说,只是简单的、重复性的,虽然在每次的运行中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只是少量的。

一般的、常规的管理学科更多关注的是这种活动。另一类是可以改变日常运行状态的、具有一定目标的、临时性、一次性的活动,人们称之为“项目”(Projects),如建设高速铁路、架设大的桥梁、实施不同区域的发展规划等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独特的条件和内涵,需要方案的重新设计、组织结构的调整,需要有所创新。针对项目的不同特征,研究项目管理,则起步在20世

纪中叶。对组织而言,项目的成功意味着在新的平台上进行运作,不断的项目成功推动组织的发展。

由此可见,项目是具有目标、期限(起点与终点)、预算、资源约束与资源消耗以及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独特任务。项目具有资

源约束性、一次性、不确定性以及结果的不可逆转性等特征。

2、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项目管理

是实现项目特定目标的一整套管理知识与方法体系。项目管理注重的是一定知识与经验平台之上的管理思想与方法。

项目管理与创新性柔性组织相对应,在知识体系上是系统工程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的升华;项目管理理论是系统论、决策论、信息论、运筹学以及控制论的应用和发展;项目管理实践过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具体专业工程技术等多个

学科实践发展相关知识的整合。项目管理来源于项目实践,只有通过项目实践,才能得到发展和检验。

三、职能型组织与项目型组织

1、职能型组织

职能型组织与“重实施轻规划、重控制轻沟通、重收益轻风险、重内部轻环境、重常规轻变化”的传统管理理念向适应,强调按职能进行管理,形成的组织结构有金字塔式等级组织结构或分散控制的谷仓式管理结构。存在的主要缺陷有信息传递速度慢、形成组织内部的信息孤岛、信息失真、组织机构官僚化、不利于创新、管理效率低、环境适应性差等多方面。现代市场经济条

件下,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方向是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决策分散化和组织运作虚拟化。

2、项目型组织

项目型组织是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及组织创新性活动日益普遍的形势而建立的创新性管理组织,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资源配置的低成本与高效率。项目型组织针对项目管理与运作而建立,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具有最大限度的柔性,符合组织发展战略、流程、结构、计量、激励、理念以及文化的整体性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其运作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为组织的进步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构成项目管理组织的项目管理团队注重目标的实现,注重项目管理文化、注重分工与协作已成为组织内部“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项目型管理组织相对于职能型管理组织来说,是一种最简单和最经济的管理组织,其负责人----项目经理具备多学科多领域带领项目团队开展创造性工作的能力。项目管理成为一种管理变化与不确定性的有

效管理模式。

四、现代项目管理的特征与面对的挑战

1、特征

现代项目管理需要掌握的内容涉及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和集成管理九大知识领域,现代项目管理涉及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以及项目收尾五个过程。项目管理是面对变化与不确定,提高企业竞争力与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成功的关键。其所带来的利益要远大于常规经营与日常工作。

是一门共性方法,可应用于各个领域。众多成功企业的发展实践表明,以项目为中心是提高竞争力最为有效的途径。现代项目管理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概括其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面向成果,关注任务的完成;其次是注重知识的挖掘与整合;再次是基于团队,充分地借助外部资源;然后是面对变化与挑战,具有柔性和创造性;

此外,通过共同远景、共同价值、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与共同分享体现出对人的充分尊重。

2、面对挑战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开辟新的领域,需要大量的项目支持,现代项目管理面对的挑战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是:新的技术与商业机会不断增加、利益相关者不断增加(员工、股东、客户、合作伙伴)、环境变化不断加剧(市场竞争、经济形势、政策调整、政治、法律等)、随时间推移的项目重要性的变化、严格的工期、严格的预算、严格的质量指标以及资源的稀缺等因素。这一切新特点使得项目管理“最终使所有利益相关者满意”的最高境界难以实现。对现代项目

管理的理念、模式、职能、方法与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以项目管理为中心是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现代项目管理按照其特征,可将其归纳为三个层次:技术方法层,主要是一些相对独立的技术和方法;系统方法层,强调的是一种综合集成型的方法和技术的有机集合;哲理层,强调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与此相对应,现代项目管理体系包含知识体系、工作与职能体系以及工具方法体系。项目管理在结构上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构成。项目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涉及到企业组织的核心层面。项目运作的成功,意味着企业在新的平台上的运作与发展,企业发展涉及众多项目,无论是自建项目还是外包项目,均必须按照项目规律进行有效管理。因此,按项目管理的理念、模式与方法改造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流程,就成为提高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具体是:企业全体员工要树立以项目为中心的经营与管理意识和为项目服务的思想,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使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组织和执行者,对所负责项目的选项、论证、调研、计划、组织、实施、控制与收尾负直接责任;项目管理文化应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部门职责以及工作流程,细化项目管理对项目费用、进度与质量的控制,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使利益相关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大力培养具有专业化与国

际化水准的项目管理人才,提高项目运作与管理的水平。

六、结束语

篇3:以优质服务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产品售后服务体系

(一) 企业应建立以客户为

中心的主动、快速、闭环的服务体系, 快速响应客户的服务需求, 把优质服务培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用户服务期望提升, 对市场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近几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持续加大, 国内农机市场快速发展, 竞争的参与者越来越多, 产品线越来越丰富, 产品差异化越来越小, 竞争手段越来越高级, 一定程度上促动了用户对服务期望的提升, 用户对服务的依赖性逐步增加, 任何问题都需要提供现场服务。用户对服务的要求也逐步提升, 认为只要一个电话就能够享受到服务, 电话一挂出两三小时厂家服务人员就能够到位, 给市场服务组织与实施带来较大压力。

2. 以客户为中心, 快速、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

以客户为中心, 坚持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必须以对客户高度负责的态度, 提供高标准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 真正做到快速、主动、热情、优质、闭环地为用户提供“全面、全过程”的服务。能否做到快速、主动服务, 关系到用户的收益, 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企业品牌形象, 在当前农机购置补贴环境下甚至还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3. 增加服务软硬件投入, 推进服务信息化升级。

当前农机保有量的大量增加, 迫切要求企业增加服务装备投入, 推动服务信息化升级。近年来, 有实力的企业不惜代价投入巨额资金倾力打造信息化管理系统。农业装备信息呼叫中心, 使客户关系管理、服务网络管理真正实现了网络化和信息化。呼叫中心能够通过语音、IP电话、传真、文字、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为遍布全国的用户提供全天候在线服务。通过信息系统及时把用户的服务需求信息传递给相关的服务终端, 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响应服务。通过呼叫系统还可以及时对用户进行回访, 直接了解用户购机后的使用保养情况及用户反映出的有关问题。

4. 加强服务闭环监督管

理, 服务结束后服务人员现场回复企业客服中心。加强服务闭环监督管理的目的是要避免出现问题互相推诿以致不了了之的情况发生,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正当需求。客服中心接到用户求助信息后, 立即安排最近的服务人员 (网站) 进行处理, 现场服务后服务人员现场回复企业客服中心, 企业客服中心现场回访用户确认, 用户不满意重新服务。这种做法既保证了服务质量、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又减少了用户与服务人员间的推诿、抱怨, 并降低了服务成本。

5. 强化服务信息收集, 保

证用户服务信息能及时、全面收集到客服中心。企业客服中心统一协调本企业所有农机系列产品的市场服务, 市场众多服务信息是用户直接与经销商、服务站、当地驻点人员联系, 服务信息必须及时上传到客服中心, 就能对市场服务进行有效的跟踪及闭环管理。近年来, 国内一些龙头企业重点加强了对服务信息的收集, 对用户直接与当地驻点人员、经销商、服务站联系的服务信息能立即传递到客服中心备案, 处理完毕后现场回复。

(二) 整合配件服务体系, 满足市场服务需求。

在加强服务信息化、及时性、闭环监督管理的同时, 企业应统筹规划、整合企业内外资源, 可在全国产品销售区域市场建备件中心库, 保证足够的备配件储备;备件中心库与客服中心以及各备件中心库之间实现信息互通, 使全国资源统一调配, 服务平台前移, 服务半径缩短, 服务响应速度显著提高。企业还可以由单纯依托企业市场备件中心库供应、服务人员领用配件服务, 转化为市场配件由市场社会化供应与企业备件中心库供应共同承担的模式, 配件社会化供应主要由服务站、社会化的配件代理商、主机经销商来完成, 既把服务人员从配件管理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的, 集中精力更好地为市场进行技术服务, 又提升了企业配件供应的及时性。

(三) 加强市场质量信息实

时监控, 快速、及时、准确地反馈市场质量信息, 把用户不满意 (投诉) 处理在萌芽期, 根据市场质量信息及用户需求, 持续推动企业产品的改进。企业将市场为导向、研发为龙头、质量为基础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出现的质量问题除及时、闭环地处理使用户满意外, 对市场质量信息、用户需求实时监控, 快速、及时、准确地反馈到质量、研发部门。推动企业产品的持续改进是服务部门的重要职责。在运用信息系统进行用户跟踪服务和实施服务管理的同时, 公司还利用热线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介在质量、研发部门与销售服务网络之间构建起了一个多通道信息交互平台。通过短信、彩信、AM平台、QQ群发等方式, 图文并茂地准确、快速反馈质量信息、用户需求, 持续推动产品质量、设计性能改进, 并且能对疑难故障形态及时判断, 在线指导终端实施维修操作, 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服务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二、新形势下的服务思路和对策

(一) 改进服务思路与服务

意识, 变被动为主动, 加强用户培训。企业除了承担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职责外, 还有对农机用户培训与推进农机发展的职责。服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企业应扩大服务范围, 除做好售后服务外, 应重点加强用户使用前的培训与预防服务工作, 由被动的售后服务型向主动服务、预防为主转变。

(二) 改进服务模式, 建立社会化区域性维修服务中心。

农机产品面广量大, 品种复杂, 又是集中使用, 分散作业, 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 农机保有量迅速扩大, 现有服务模式注重对三包期内产品的服务, 对三包期外的产品不能满足用户服务需求, 市场对农机维修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满足农民在农机整个使用寿命期内的维修、配件供应等服务需求, 解决用户三包期外维修的后顾之忧, 建立社会化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势在必行。

(三) 创新服务理念, 改进服务做法。

农业装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服务, 企业应看到服务所带来的“隐含”价值, 加大服务资源的投入, 从人员、车辆、配件、网络、信息等方面提升服务的能力与规模。同时从服务的标准化、专业化、科学化等方面着手加强, 使服务有质的改变。服务是产品营销活动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现代营销越来越依赖于品牌也就是口碑, 而口碑的树立和传播,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服务理念的确立和践行。企业应以客户为中心, 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让企业为用户提供优质、增值服务, 变成企业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在服务中坚持“销售、培训、服务、配件供应和信息反馈”五位一体的服务体制, 重视用户的培训, 服务的硬件投入和软件管理, 产品质量提升和性能提升对应, 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四) 建立服务人员的培

训、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建设一支过硬、稳定的服务队伍。在企业快速发展时期, 服务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企业服务的好坏, 企业应加强服务人员的引进和培训, 提高服务技能, 使其成为从事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维修、保养和配件供应的行家里手, 这是保证优质服务的基本前提。随着技术开发的全面展开, 对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及定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企业应鼓励技术人员尽可能多掌握与自己本专业相近的职业 (工种) 的操作技能, 广泛推行一岗多能, 全面提升员工的技能素质。

(五) 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培训、定级工作。

篇4:以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关键词】广西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70-03

独立学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一种发展形式,近年来显示了越来越强的发展势头,但在教学方面对母体学校存在较大依赖性的状况令人忧虑。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独立学院必须尽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到2012年,原则上都要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教学合格评估,之后,都要以民办高校的方式从事办学。从另一个角度看,独立学院的教学对母体学校存在较大依赖性的状况若不能改变,则学生走上岗位后就不会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独立学院需要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择业的优势,学院获得可持续发展。

从市场需求及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群体知识特征这两个角度来看,独立学院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这个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案和保障措施,而实践性教学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途径。研究实践性教学对独立学院教学特色及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作用,对探索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促进其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强化实践教学进而形成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值得关注的议题。

一、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以其自身特质和独特资源为基础,能够对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组织管理以及精神文化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确定最优发展路径、核心价值与特色战略,通过灵活机动、不断创新的行动体系,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独立学院的定位是本科教育的补充,处在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两大高校板块之间,独立学院要获得比公办院校平等甚至更大的竞争优势,就要凝聚核心竞争力。为此,独立学院要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本科层次人才,在教学方式上突出实践性,在课程内容上突出应用性,走出一条与研究型本科院校、技术型职业技术学院错位竞争、特色发展之路。

教学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后不仅能对大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对区域社会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核心竞争力难以被其他大学复制和模仿,是大学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教学核心竞争力形成于大学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之中,是办学者不断探索、培育、凝练的成果;教学核心竞争力贯穿于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制度、师生行为及教学成果等各个层面,是教学整体架构的优质体现。因此,局部零散的亮点、成绩不是核心竞争力,照搬模仿或靠临时突击的大学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

二、实践教学对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根据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实践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教学内容和对象,包括自然对象、社会对象和精神对象。实践教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特定环节,围绕某一专题、利用一定手段组织的一次实践活动。广义的实践教学应该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由教学主体主动参与,为传承知识、发展能力、探索创新而开展的一切实践活动,即按照实践活动特性规律组织教学就是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不少生产和服务部门的技术含量逐渐增大,劳动复杂程度提高,对劳动者提出既要有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的高要求。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大部分独立学院提出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第六稿)》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根据自身条件、发展潜力以及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大学。应用型的培养目标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上,独立学院在教学上应力图形成这一特色来体现自身的竞争力和存在的价值。想要实现应用型教学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实践教学这个环节。实践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体验、自己动手、自主完成的教学过程来掌握应有的技能和专业本领,是实际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只有培养能够以应用性特长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的人才,独立学院才算完成了自身的办学目标和使命,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二)实践教学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独立学院应运而生的一个因素是为了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而它的立足点离不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离不开为行业的生产服务。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为主要任务,只有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体现地方产业结构特征及其技术水平,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只有扎实地为地方和企业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政府、企业才会满意,独立学院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和重视,教学核心竞争力在凝练过程中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与政策支持,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三)实践教学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创新源泉

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仅要结合当前市场需求,还要预测未来市场的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特别是本地区对各行业提出的发展规划及建设进度,了解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最新变化,从中挖掘人才需求的信息,使教学与行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始终保持一致。当市场发生变化时,实践教学要改革和创新,而支撑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及对外合作模式等也要进行配套改革,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就具备了纵向延展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广西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对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独立学院也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学特色并不鲜明,仍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现有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主要有实习、社会实践、课程的短期见习,实践性教学环节较为单一,没有形成体系,实践性教学成为部分教师的个人任务,而没有上升到学校的系统工程来统一建设,导致学生只能在短期、间断性地接受不完整的实践训练,难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应该是全校各部门通力配合进行的,不单纯只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应包括教学计划、模块设置、资金保障、硬件设施、软件投入、师资培养、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内容,而系统内的每项内容都是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时间保证和阶段目标、定位、内容、要求、指导和管理。总之,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质量保障的教学系统。

(二)针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特色教学内容与实训项目并不突出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广西对外开放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广西成为对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成为连接多区域的交流桥梁、合作平台、国际通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如火如荼的投资热土。在这样区域发展契机下,面向东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专业人才受到市场的青睐,而能掌握东南亚小语种,同时又熟知东南亚国家法律,具备市场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的人才将受到广西外贸企业的欢迎。另外,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逐步开发,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会更广阔,因此随之而发展的物流业、金融业、旅游业就更需要熟悉东盟各国文化、具备相关行业知识的人才。但目前广西独立学院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与之相对接的教学内容和建立校企联合项目的并不多见,特色并不突出。

(三)实践教学深度、广度不够

实践性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广西各独立学院也已经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实践教学,如安排参观、社会调查或市场调查,但一些实践课程由于缺乏整体设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性教学资源不足、经费投入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指导性,不能使学生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达到实践性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围绕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能力培养核心,在充分分析学生特点和各专业模块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兴趣、趋向和各专业的知识、技能,构建由课程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组成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融合于课堂实践和集中性实践当中,其中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践、课程实验(训)、电子版作业和创新型考核等;集中性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各种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这种基于能力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更加鲜明地体现以行业需求为本位,注重知识的复合性、现时性和应用性。具体见图1。

(二)服务地方社会,深化校企合作

1.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地区优势资源,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与学科结构。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上应主要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把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重点结合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培养相适应的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如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物流业、港口业、旅游业、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高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能源工业等将得到更多的发展契机,因而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上应尽可能契合这些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重点经济领域、支柱产业的职业人才需要。

2.深化校企合作。不能把建立实践、实习教学基地当做校企合作的全部内容,学校和企业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有进一步的合作:(1)师生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发展展开合作。校方可将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专业课学习中的典型案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实践教学基地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针对如营销模式、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作出自己的思考,形成策划案、市场调查报告、对于优秀方案,校方可以递呈实践教学基地,并协助实施;实践教学基地也可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及多年累积的经验对这些方案提出完善建议,从而形成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2)实践教学基地对校方的教育支持。实践教学基地中的企业教师可将他们丰富的实务经验传授给师生,以解决书本中涉及不多或较难理解的实务课程,师生可根据条件在企业进行短期挂职与见习,以便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实务技巧;实践教学基地也可根据他们对人才的需求,在校方设置对口的课程或选修模块,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上都可量身定做,从而缩短毕业生到企业的适应时间。(3)校方与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校方可将在实践教学基地短期挂职获得的前沿市场资讯及企事业单位对员工职业能力需求的信息反馈到教学中,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上进行更贴合企业需求的设计;企业也可将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交与校方,借助校方研究人员、研究资源的优势来获得更科学、更完备的解决方案,从而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推动实践教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1.素质拓展实践。广西独立学院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不是只懂操作的技术工,而是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因此必须把素质拓展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

素质拓展包括专业技能和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训练,通过专业外延的训练和社会综合能力的训练,推动学生课外素质拓展活动与课内教学的结合。素质拓展实践的活动和形式可以是多方面的:一是组织开展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鼓励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争取让学生毕业时拿到一书多证(一本毕业证书、多本职业资格证),使学生通过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二是与学生社团工作、学生会工作、班级组织工作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文化活动、团日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三是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校内校外的专业竞赛、科研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2.学生课题研究。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可以学习和掌握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程序和步骤,形成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调查、收集、分析数据有利于养成严谨的研究态度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在从事课题研究中还可以把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印证理论,从而更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

学生课题研究工作要有序地开展,应制定周密计划,师生齐动员。可考虑拿出实践教学经费的一部分或与企业合作获取资金支持成立“学生课题研究基金”,并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各教研室教师拟定课题题目或学生自报课题,学生以小组的单位参与课题招标,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课题调研,同时,安排专任教师全程指导,及时解决学生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最后,组织课题成果答辩,宣传研究成果。

3.学期短期见习。短期学期见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实现如何由学校向社会顺利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施学生的学期短期见习活动,为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加快企事业单位与学生的有效对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增加学生的岗位锻炼经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短期学期见习将结合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的每个学期进行,每次学期见习时间为10天,采用讲座、实地参观、短期培训、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见习过程进行严格考勤,并要求上交学术讲座感受、参观心得体会、实地调研报告等考核材料,从而获得学期短期见习学分。

篇5:以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谈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

记得在我早些年出差到山东枣庄汽车站的时候,看见宣传橱窗内有这样一个公式“10-1=0”,这让我驻足学习,10-1为何等于0,看了其注解后,我感悟很多。这个公式的来源于一个小故事:树上有10只鸟,猎人打了1枪,请问树上还有几只鸟?显然答案不言而喻。同样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我们有9个环节做得非常好,仅1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所有的努力也付之东流!

在现代化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的企业都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在红海博弈中突围,找到自由的蓝海,打造出属于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的观点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服务,因为服务创造价值!

首先,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规范的解释是一个企业或者个人、国家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身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记得北大教授张维迎讲过,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1、竞争对手偷不去;

2、自己很擅长,溜不掉;

3、客户很在乎,其他地方买不了。例如,在我们眼镜行业零售过程中,我经常希望我们的零售企业能在顾客取眼镜的过程中,增加一个环节,顾客取镜自己检测眼镜环节。如果增加了这样一个环节,出了对自己企业加工眼镜的要求高了,同时这个环节是顾客很在乎,其他零售店不能满足,当然也是一些竞争对手不会做、做不了的环节,就这样一个小的环节的增加就能赢得顾客满意度和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从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展开竞争的过程来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必须经过5个阶段:即从最初的1产品竞争阶段、到2价格竞争阶段、3品质竞争阶段、再到4服务竞争阶段、最终进入5品牌竞争阶段。当前的国内大多数企业已经经历产品竞争、价格竞争、现在很多产品的同质化也很严重,中国的老板们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但模仿能力超强。所以在品质的差异性也不是很大了。特别在眼镜零售企业,竞争对手之间的产品和品质更多的趋于同化,甚至于有些市场每家门店都经营依视路、博士伦、暴龙太阳镜等。所以,当前企业竞争已经进入了第四个竞争阶段,即服务竞争阶段!

最后,综上所述,我们明白企业必须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当前企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服务竞争时代,业界很多成功的案例都可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服务创造价值!餐饮行业的海底捞成功的秘诀来自于服务。有一个叫流行美的企业,在全国各地开了几千家加盟门店,销售的是女性发饰,由于在销售过程中有一个终生免费做发型的美发服务,赢得了大量的女性顾客的青睐,同时也获取了高额的利润!流行美表面卖的是女性发饰,实质是做的美发服务,看看它的广告语就知道“发型好,心情更好”!最近我在全国各地出差过程中,非常喜欢汉庭快捷酒店,出差所在的城市只要有汉庭,我都会选择汉庭!其实有许多同类的快捷酒店房间价格、大小、位置都差不多!最终让我选择汉庭的理由仍然在服务上面,因为汉庭提出了个性化的服务——零秒退房服务。同样的道理告诉我们,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的同时,一定能够通过服务创造价值!

篇6:以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2012中国海创周:以人才为核心打造区域核心竞争力 “北有大连海创周,南有广州留交会。”作为全国两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品牌活动之一,6月27日至29日,2012中国“海创周”在大连开幕。自2000年首届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举办至今,中国海创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探索有利于海外学子归国创业的体制创新和平台建设,在实现区域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实现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出席开幕式大连市人民政府市长李万才在致辞中说:“海创周对大连全球引进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辽宁乃至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他表示,当前大连正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及现代产业集聚群的建设。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大连迫切需要数量众多、更具创新力的优秀人才,为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智力资产。

据了解,为了使海归及来华人员得到国际化的创业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接,中国海创周积极构筑了四大平台——项目对接平台、人才对接平台、资本对接平台、信息对接平台,目前,海创周已经形成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汇聚、高端岗位需求的汇聚、海归创业载体的汇聚、对接合作企业的汇聚、“阳光雨露”政策的汇聚、辽宁省城市群及特色产业基地的汇聚的核心内涵。

在2011年的中国海创周上,大连佳姆公司董事长张建军有幸成为第二批海创工程入选者,其公司项目也被列为大连市海外学子尖端人才归国创业工程一类资助项目。一年之后在与记者聊起项目的推进情况时,张建军仍然抑制不住感恩之情。“去年我们有幸得到海创周第二批海创工程的支持,借助政府支持,我们的企业也在过去一年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海创工程在某种程度上是政府公信力的一种支持,而这个支持力度并不仅仅只是资金的问题,可以说是全方位方方面面的支持。”他坦言,公司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销售模式,现在已经进入到快速增长期。

走访中多位与会专家对记者表示,在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各地政府应重视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个性化趋势,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丰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手段,强化人才引进的产业导向。大连以人才为核心不断将中国海创周推向新的高度,在实现区域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同时,也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建设性思考。搭建高端创业平台 实现人才国际化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施正荣——世界上第一个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难题的人,引领和带动中国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兵器工业集团季华夏博士主持建成我国第一条“主动式OLED微型显示器生产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家能生产该类产品的国家。

这是6月27日在2012中国海创周上举办的“千人计划”成果展的部分展示内容,作为

重要的国家级海归创业人才引进平台,海创周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搭建海外人才与国内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带动我国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2008年底,中央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即用5-10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地引进、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今天的人才结构即是明天的产业结构,12年来,海创周一直致力于搭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平台,通过人才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以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为止,海创周累计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万余名留学人员、1200余位国外客商,与1.8万多家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进行了合作洽谈,共签订4800余项合同;另有6800多名海外学子通过海创周回国就职,有3200多名海外学子通过海创周回国创业,创办企业2100多家,获专利4700余项,累计创造产值5000多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千人计划硕果累累,推动创业国际化

海创周举办期间,会场设置了主题为“为梦想而奋斗,与祖国共成功”千人计划成果展,展出近年来千人计划取得的累累硕果。2008年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以来,海创周成为贯彻“千人计划”的一个平台载体,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据不完全统计,创新类“千人计划”专家回国后发表重要文章和专著4416篇(部),其中国际顶级刊物Nature、Science论文50篇。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已引进226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他们归国(来华)后,在科技创新、技术突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中国将以实施“外专千人计划”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为契机,把引进国外智力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增强效益、优化结构上来,重点引进一批能够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新兴学科建设的领军人才,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探索建立高端外国专家创新创业基地,并引进一批重点领域国际化创新团队。

为了使海归及来华人员得到国际化的创业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接,中国海创周积极构筑了四大平台——项目对接平台、人才对接平台、资本对接平台、信息对接平台,目前,海创周已经形成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汇聚、高端岗位需求的汇聚、海归创业载体的汇聚、对接合作企业的汇聚、“阳光雨露”政策的汇聚、辽宁省城市群及特色产业基地的汇聚的核心内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扩大国际人才智力开放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优秀人才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热土,未来十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机遇期。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国际化趋势,我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高端紧缺人才,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需求。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引才力度,完善引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为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自从2010年海创周升级为国家级平台后,不仅受到留学人员更加广泛的关注,众多城市、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争先恐后来连抢人才。据了解,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等25所重点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等17个国家级研究单位,以及神华集团、中国商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大型央企都参加了本次展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国际人才的需要,千人计划将扩展成万人目标,将重点逐步设置到吸引外国专家。对引进的外国专家,除享受“千人计划”现有政策外,还将提供国民待遇、特殊照顾、事业平台、经费支持等优惠政策,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关键靠自主创新。作为重要的国家级海归创业人才引进平台,海创周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搭建海外人才与国内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带动了我国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关于“中国海创周”:

篇7:以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陈先发 包永辉

上传时间:2003-7-5 18:48:00

江苏省江阴市围绕自主知识产权打造核心竞争力,其12项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百余项国内领先的知识产权,成了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的灵魂。

选择一些牵动性强、辐射面宽的关键技术“穷追猛打”,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是江阴拓展经济潜能的一个秘诀。法尔胜光子有限公司在承担国家“十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光纤预制棒产业技术开发”中,独创出一种混合工艺法,打破了国际上个别国家在光通信材料领域高端技术上的垄断,大规模生产光纤预制棒,其效益比普遍光纤增长百倍以上。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在承担国家“十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特殊钢引进工艺、装备消化吸收攻关”上,创出特殊钢电炉钢厂连铸比技术,使我国的骨干特种钢厂在生产流程、主体装备水平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这些重点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后,江阴在一大批高附加值产品上有了全球领跑能力,这批知识产权仅在材料产业形成的销售收入去年就达200多亿元。鉴于江阴新材料产业形成强劲的牵动力,科技部于2001年批准设立了江阴“沿江国家新材料产业带”。选择一批前沿产业、特色产业的核心技术“深钻穷究”,相对集中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群”,提升了这些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目前,江阴市已形成了8个领先全国、辐射国际的专品生产及出口基地,其精纺面料、中央空调及配件、软塑包装新材料、磷化工产品、特种钢、特种钢丝绳、花色灯芯绒、中药颗粒剂等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了相当可观的份额。江阴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在“江阴创造”之前,曾夯实了“江阴制造”的基础。他们对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大跨度转移重组、大力度压缩淘汰,全市累计投入200多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先后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装备4200多台套,使企业的技术结构和装备水平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和提升。

为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江阴市财政逐年增加科技经费,设立了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并筹措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同时,建立了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健全了法律、财会、审计、评估、投资、咨询、产权交易、融资、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等中介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服务环境。

篇8:以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关键词:宁波 服务外包 核心竞争力 路径

一、服务外包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目前,对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主要是参考Hamel和Prahalad的观点,他们在《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1990)一文中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标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价值性。这种能力首先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2、稀缺性。这种能力必须是稀缺的,只有少数的企业拥有它。3、不可替代性。竞争对手无法通过其他能力来替代它,它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

目前,国内外学者专家从发包方角度对服务外包的动因分析,得出的基本一致的结论是,服务的主要动因是:利用外部资源和能力降低成本;集中主要资源与能力于产业核心环节以进行更大比较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充分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和能力的比较优势来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从核心竞争力的一般评价标准出发,综合服务外包的特点,从承接服务外包方角度,可以认为一定区域或城市的服务外包产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1、人力资源;2、服务业基础、特色及发展水平;3、服务技术与制度创新;4、商业环境与相关支持。人力资源方面:主要是指能高质量完成服务包外包业务同时又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影响服务外包产业核心竞争力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服务业基础和水平是保障承接服务外包质量的经济基础,服务业的特色则是相对竞争对手而言形成独特优势的重要因素;服务技术与制度创新是确保竞争力持续提升与不断满足业务发展要求的保障;商业环境与相关支持是形成服务外包核心竞争的外部支持与强化因素,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增进外包双方交流沟通效率和提升相互信任商业文化因素,保障各方利益和服务质量政策制度与法律因素(如包业中特别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能降低交易成本政策措施与相关支持(如:市场效率、基础设施保障、优惠政策、金融与信息支持)等。

二、宁波服务外包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

服务外包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猛。特别是宁波开发区,平均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承接境外服务外包发包来源已突破100个国家和地区。早在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宁波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已经明确了宁波服务外包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2011年制定的《宁波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更是强调,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打造享誉国内外的“宁波服务”品牌,将宁波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服务外包强市。宁波编制了全国第一份城市服务外包产业研究发展规划,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城市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政府服务外包暂行办法》。

目前服务外包主要业务函盖这些领域:软件技术服务、工业设计、物流、人力资源服务、动漫等。在软件服务外包方面,宁波依托先进的制造业优势,在软件研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

软件服务外包方面。软件产业以行业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生产为主。现有宁波嵌入式软件产业园、宁波国际软件园、宁波软件产业园。例如,上海晨峰软件公司设在宁波的4家分公司,分别从事对日软件外包、嵌入式软件研发等业务;宁波信雅达软件公司与日本IBM、NEC等公司开展软件外包业务,还有美国盛世信息服务集团与宁波易科公司就软件外包业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些方面的软件服务外包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在物流业务外包方面,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近些年来持续保持大陆沿海港口第二位,在物流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为发展物流外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创意产业外包发展上,宁波市正成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后起之秀。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集动漫创意、设计、后期制作、发行等一条龙的动漫产业链。宁波水木动画公司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2009年年底,全球娱乐业巨头迪士尼在宁波成立分公司,成为在美国本土以外首个网络动漫制作基地。

(二)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服务外包在得到宁波市政府和产业界的大力支持后,发展速度在全国二线城市中居于前列,但与服务外包的示范城市和全国基地城市相比较仍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一是,服务外包企业总体规模较小,领军企业和先进的外资服务外包企业,相对缺乏,服务外包产业集聚还没有真正形成。尽管到2014年外经贸局的统计中,截至2014年8月服务外包企业总数达到1002家,从业人员3.9万人。但大多数都规模较小,有国际服务外包资质的更是不多。二是,制造业全国领先城市的惯性某种程度抑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尽管市政府早已强调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是未来战略重点,但由于起步晚,制造业转型的难度大,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一线外包城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宁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各方面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展开。宁波港口物流在全国的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具有的强大制造业基础,以及处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发达城市之间独特的区位优势等,这些方面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形成转化为服务外包的竞争优势。四是,服务外包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相对缺乏。虽然宁波市政府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工作较为重视,并与杭州、上海等地重点院校建立了较为密切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宁波市本身的高等教育在同类城市中也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但与服务外包一线城市相比,服务外包人才的供给培养相对较弱。

三、宁波服务外包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的路径选择

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打造的路径选择,简言之,即为了形成并不断强化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科学路线和有效发展轨道、途径,并采取什么的推进和保障措施。具体地,即从什么样的基础出发,经过怎么样的时空规划和安排,通过怎样的措施实施与保障,不断整合和优化影响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诸因素,进而形成和增强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宁波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打造的路径选择,应当从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影响因素的一般性理论分析出发,结合宁波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应的资源和能力禀赋,作出如下思考:

(一)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形成基础的建设路径

一是加快推进宁波产业转型步伐,充分利用宁波良好的经济基础、充裕的民间资本,引导资本、技术和各种经济力量进入服务外包领域,迅速壮大服务外包的规模;二是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或搭建有效平台,有效整合宁波现代服务业资源和服务外包力量,为培植领军型服务外包企业创造条件;三是充分发挥几大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积极推进具有宁波特色服务外包集聚区的形成;四是继续发挥宁波特色的“企业+高校+政府+中介机制”协同培训人才机制的良好作用,通过内培和外引的主动方式,迅速积聚和壮大宁波服务外包的人力资本。

(二)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形成标志——宁波服务外包品牌的打造路径

从宁波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出发,通过引进与培植相结合,实施跨跃式发展,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级的服务外包基地和具有较大国内影响力的产业品牌。一方面充分利用宁波港口物流优势,以及有强大制造业作依托的生产服务业,加快推进业务流程外包(BPO)步伐,完全有可能在相应领域迅速形成宁波品牌,并在同类城市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加快先进服务外包资本的引进工作,不仅通过强化与杭州、上海等服务外包基地分工协作,错位竞争,迅速提升自己的服务外包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本优势和基础建设、交通通讯优势,继续保持与印度、美国、日本等服务外包跨国公司的合作,积极引进发达服务外包跨国公司,并在参与分工和积极合作中,高起点地培养自身的服务外包品牌。

(三)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持续强化的保障途径

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促进服务外包的商业环境建设,健全服务外包双方的利益保障机制(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外包合约执行的法律法规等),进而增强宁波对服务外包资本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服务技术创新的鼓励和支持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创新。通过不断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紧跟国际服务业产业转型与更新的步伐,确保服务外包核心竞争力的持续保持与不断强化。■

参考文献:

[1]陈丹.我国跨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路径研究.商业经济研究 2013(28):106—107

[2]赵晶,王根蓓,王惠敏. 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竞争力对离岸发包方需求决策的影响——基于中国14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2011(10):66—68

[3]刘艳.发展中国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基于26个主要接包国的面板数据研究.经济经纬 2010(1):42—44

[4]于刃刚,李竹兵.提升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竞争力之对策.经济与管理2009(5):89—91

[5]邵金菊,姜丽花,刘冬林.服务外包:经济效应和影响因素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202—203

〔本文是宁波社科规划项目:“宁波服务外包产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路径与对策研究[G13-GJ04]、宁波市科技局软课题《云时代背景下宁波服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2013A10030),以及宁波市教育局课题《宁波服务外包园区竞争优势培育的创新路径与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9:以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与吴春波老师交流有感

x月xx日,人大知名管理学家、华为资深顾问吴春波老师为我们董事长及相关部门中、高层领导阐述了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和体会,并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在华为担任顾问多年的吴老师,不仅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通过经

验提取升华出的一整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通过这次学习和交流,我获益匪浅,结合我自己的岗位,现将所得所感总结如下:

1、再次印证了科学规范的管理是企业的推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只有始终坚持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使企业长期获得竞争的优势,并形成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且无法被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从聚龙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也是如此,无论是生存期、突破期还是持久期,“管理”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尤其是成立集团之后,组织架构更为复杂,涉及部门更加繁多,都需要我们有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否则成立集团这一机遇也会因“管理”的滞后而变成阻碍聚龙成长的桎梏。

2、“人均效率”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线的我非常认同的,因为“管理”关键正是“人”这一因素,人的效率是无穷的,并且这一效率是很隐性且成乘积关系的,在小范围内的作用可能并不明显,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一因素的作用会无限放大,因此提高“人均效率”应当尽早被我们所重视并落实到我们工作当中,甚至可以作为聚龙下一步工作的口号提出。

3、业务运作模式的流程化导向正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基本模式,从招聘到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的人力资源工作正是流程化作业的典型,从人力资源工作着这一角度来说,正是流程化的作业模式使得人力资源的管理步骤清晰、节点明确、通达流畅。作为生产型企业,聚龙也在进行着流程化作业的操作,erp项目有条不紊的积极推进,正是流程化导向的具体表现,相信不断完善的流程化作业模式必将在聚龙今后的发展中体现出其内在的巨大价值。

4、任何机制都要靠制度支撑,从人力资源角度主要涉及评价制度和分配制度。制度评价要回答三个问题,即定性、定量和定期。另外分配制度,要实现由给人发薪酬到给事发薪酬,更要明确发工资意味着激励什么,工龄、学历、职务是不可能激励的,我们应该回报的只有绩效,激励绩效,只要我们对绩效进行科学评价,有了这个客观依据,我们的薪酬就好发了,就能换回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正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公司深入学习和借鉴的。

5、以“奋斗”为本的华为企业文化,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以往所接触的企业文化大多是“以人为本”的,华为却强调以奋斗为本。奋斗者,汉典解释为为了达到目的,克服困难而作的极度的努力或尽力,可见以奋斗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现了华为人的两个文化特征,即有明确的目的,并辅之以一往无前,无私忘我的拼搏精神,可以说“奋斗”是结果导向和拼搏精神最好的诠释。将这两种文化特征也是值得我们仔细剖析和反复咀嚼的。

上一篇:朝三暮四的故事下一篇:省规划课题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