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2024-05-17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概况(精选6篇)

篇1: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基础知识专题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一、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1、阶段特征

(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底下,远古人类以其有限的劳动经验和劳动协作在同大自然的艰苦抗争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发展生产力,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出现并缓慢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原始社会组织的演变和社会的进步。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出现,贫富分化加剧,并逐渐产生了阶级,开始向奴隶制过渡。

(2)奴隶制的确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当时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夏代农业工具以木石工具为主,出现了原始的水利灌溉技术,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夏朝有了历法。商朝奴隶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业是主要部门,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手工业以青铜制造最重要。西周井田制盛行,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农作物品种比商代更多,手工业分工更细。春秋时期,奴隶主为争霸战争的需要,重视发展生产。这一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使原有的阶级关系相应地发生变化,形成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各国也相继改革赋税制度,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这样,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为基础的井田制瓦解,我国奴隶社会走向崩溃。

(3)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的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生产工具和水利事业的进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奴隶制的崩溃使更多的手工业努力转化为个体手工业者,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城市兴起,中原市场繁荣。

(4)秦灭六国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由于秦的暴政,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首次盛世局面。西汉时期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牛耕的普及、铁农具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大量兴修和耕作技术的显著改进,西汉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有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是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西汉后期,土地兼并严重,生产遭到破坏。东汉初,采取恢复经济的措施,生产又得以恢复和发展。随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广大农民日益失去土地,沦为依附农民。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黄河流域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5)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注重发展经济。曹魏重视农耕、推行屯田制,在淮河流域兴修水利,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蜀、吴统治之下,西南地区和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农民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尤其迅速,福建和两广也得到一定程度开发。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开始改变我国农业经济以北方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北方的社会生产在十六国时期遭到破坏,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南北经济的发,各地联系的加强,为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6)隋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但由于隋炀帝滥用民力,迫使大量农民离开土地,阶级矛盾激化,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唐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全面发展,国力强盛。那时,对外交往频繁,政治、经济制度影响到国外,唐都长安成为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唐朝中期以后,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唐朝实行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作为征税的主要标准,改变了以往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7)五代十国时期,黄河流域受到藩镇割据和五代各朝长期混战的严重破坏,直到周世宗改革后,经济才有所恢复。而同期南方经济有较大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农民的南迁和 1

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基础知识专题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

割据政权注重发展经济。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农业、手工业发展引人注目,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南宋时,江南农业生产超过北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许多方面如水稻和棉花的种植、棉纺织技术、航海造船、对外贸易等成就就非北方所能及。两宋时期,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元朝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棉花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棉纺织技术进一步推广,海运和漕运的开辟保证了南粮北调,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但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经济崩溃,导致元末农民起义。

(8)明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到明朝中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都超过了前代的水平,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投入市场,出现了一批具有专业职能的工商业城市,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在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基础上,江南地区如苏、杭等地个别生产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种萌芽虽然弱小,但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内部的新现象。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土地集中、赋税沉重,社会生产遭到破坏,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实行的一条鞭法因大地主的反对而被迫废止。明末农民战争中提出的“均田免粮”的口号,直接触及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清初,奖励垦荒,实行“摊丁入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得到了缓慢发展,但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成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严重障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社会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经济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首先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发展起来。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发展,而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商品经济繁荣时期和商品经济繁荣的地方,货币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缓慢发展。

在古代经济的发展中,虽然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多次被战乱和社会动荡所打断,但发展是主要的。特别是战国、两汉、三国、南朝、隋唐、两宋、元朝和明清等朝代的初年,经济发展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可大体分为如下几点:①新制度的确立;②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③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④民族融合的加强;⑤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上述因素中,对某一朝代来讲,可能有两种或更多种起着作用,要根据某一朝代的实际而定。如西汉经济的发展,就是②③⑤⑥几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古代国家所确定和推行的对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政策措施

中国古代国家所确定和推行的对于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政策措施,主要有:①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政策。②抑制兼并,保护小农经济的政策。③官营工商业的政策。④对外贸易政策。⑤救荒政策。⑥平抑物价政策。⑦增殖人口和扩大劳动劳动力生产政策。⑧推广科学技术政策。⑨重农抑商政策。上述各项政策在内容上多有交错,又各有相对独立的内涵。在其实施时间上,有的延续时间较长,有的责主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存在。

篇2: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概况

叶建华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编者按:张瑞敏曾谈到中国式管理的终极难题,包括怎样做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信息化时代如何管理创新,等等。中国化工从孔孟之道中得到启发,在老子那里寻求帮助,对西方的管理工具消化吸收,正在一步步破解这些难题。有些实践,你可以不认同它,却不能不思考它。这正是本篇案例的意义

几十年来,在探索中国企业的管理之道上,企业家们可谓费尽心机。今年6月的一次论坛上,张瑞敏发表了《中国式管理的三个终极难题》的演讲,他提到,怎么样做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信息化时代如何管理创新,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正是中国式管理的三个终极难题。对实行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在世界舞台上“长袖善舞”,领导者如何成为世界级的经理人,是中国式管理的更大挑战。擦一张桌子,按规定,日本人和美国人每天擦5遍,中国人可能今天擦5遍,明天擦3遍;如果突然改变擦桌子的规则,美国人可能会拒绝执行,日本人坚持执行,中国人一开始会执行,但随后就会“凑合”执行。那么,中国企业的管理,如何适合自己的国情呢?应该如何协调西方管理学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关系呢?如何管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企业和员工呢?本文以中国化工为例,探讨如何破解中国式管理的终极难题。

为什么以中国化工为例?

一是中国化工是典型大型国企,在国内有120多家下属企业,控股12家A股上市公司。现有员工16.6万。国企病、大企业病极易缠身,稍有不慎,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内耗严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二是中国化工战略定位为“老化工、新材料”,需要不断创新,而创新正是中国式管理的永恒挑战之一。目前的主营业务为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石油加工、农用化学品、橡胶轮胎、化工装备等6个板块。每个板块的创新都面临很大的挑战。此外,自2004年5月成立以来,通过兼并重组一批国内外企业,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管理上的难题在短时间内更难、更紧、更突出。

三是中国化工积极探索国际化时代的企业管理之道。自2006年以来,就并购了法国安迪苏公司、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法国罗地亚有机硅公司等4家海外企业,为下属种子企业蓝星总公司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美国黑石集团。目前,中国化工已经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营销网络,管理涉及面更广更深更复杂。

总体来看,中国化工克服了这些难题。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底,中国化工资产总额比成立之初增长6.8倍;主营收入比成立之初增长8倍;利润总额比成立之初增长6.4倍。资产总额和主营收入双双超过1200亿元。中国化工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28位,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中位居第一位,在全球化工公司100强中排名第19位,拥有有效专利在138家中央企业中排名第4位。中国化工的成功之道,正源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做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

怎样做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

中国化工是一家既无资源垄断优势也无行业垄断优势,属于完全市场竞争型的化工企业。对中国化工的研究表明,中国化工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超常规的发展,首先受益于任建新总经理的影响,其次来自于其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帮助。

领导者塑造文化

翰威特大中华区领导力首席顾问高润至先生曾指出,领导人首先汲取了文化,发展了自己的领导力,然后影响文化。相对而言,领导人改变和影响一个企业的文化比较容易,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主张,会采取种种措施去支持这些主张,渐渐地,公司文化就会发生改变。

在企业内,总经理任建新率先垂范,影响员工,在企业内部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在他的带领下,中化人十分注重企业软实力建设,始终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弘扬了“先做人后做事”、“家和万事兴”、“不要带血的利润”、“细节决定成败”、“产品如人品”、“先发展后分配”、“海纳百川”、“人和人需要相互依赖着生存”等为主要内涵、适应中国土壤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同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以先贤圣哲大智慧为基因,以西方现代管理为借鉴,培育与实施了一套中国管理思想、理论与方法。

孔子的启发和老子的帮助

企业的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实力,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但与企业硬实力相比,更能决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那么,企业该如何重视和建设软实力?中国化工在传统文化中寻求帮助,人本管理、和合管理、无为管理和正己管理均提供了破局之道。

人本管理

与“以物为中心”的西方管理相对应,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中国管理,具有典型的中国仁爱文化特征。

仁爱文化崇尚“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一家企业是否能够施行人本管理取决于管理者是否具有忠恕之道和仁爱之心。从我国的同仁堂等百年企业的身上都能找到人本管理的基因。

中国化工的掌门人任建新自从1984年创建种子企业蓝星清洗公司以来,就崇尚仁爱文化,践行人本管理,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影响和感染着企业员工、竞争对手和社会各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出现不少企业兼并失败的案例,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照顾好被兼并企业职工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以至造成矛盾激化、社会不稳、兼并失败。蓝星公司从1996年以来,先后兼并重组了一大批国有困难企业,并且很快使这些企业走出困境,快速发展。蓝星的兼并现象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专家们一致认为,蓝星公司在兼并过程中坚持微笑改革、人本管理,不将一个职工推向社会,注重处理好职工利益关系,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是蓝星公司企业兼并成功的重要经验。

和合管理

中国历来崇尚“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的理念,以和合文化为底蕴培育的和合管理是中国化工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企业重组尤其是强强联合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部高管人员的胸襟及人员的构成,这一课题也同样考验着中国化工。

中国化工是在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和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两家央企的基础上联合组建的,而集团公司成立之初,总部管理人员则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蓝星总公司,一部分来自昊华总公司,一部分则从国家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机关选调。这种用人结构弘扬了和合文化,摒弃了狭隘观念,体现了“五湖四海”的胸怀。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集团总部管理人员在“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就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公司内部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较快地完成了磨合期,形成了领导力和管控力。由于国家有关部委及地方政府机关干部的加盟,有利于与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与联络,为中国化工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几年来,中国化工兼并重组了一批面临困境的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进入中国化工后,除了投入资金、建设项目、输入管理外,还有一条重要的措施就是重视干部的融合交流,具体做法是由集团总部选派得力干部到被兼并企业担任副职,同时从被兼并企业选调干部到集团总部任职,通过干部的融合交流,交叉任职,在融合文化、沟通信息、加强管理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中国化工能够成功兼并大批企业的重要举措。

在中国化工成立之初,任建新总经理就提出了“家和万事兴”的企业文化理念,并组织了专题讨论,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培育和合管理理念,在加强企业内部和合管理的同时,十分重视建立与客户、金融、政府及社会各方的关系。比如各企业已将定期沟通海内外客户和走访金融机构、有关政府部门纳入工作规程。

正己管理

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尽管不同,但它们对管理的本质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认为管理是一门“以人为本”的“正己正人之学”,强调管理始于“正己”终于“正人”。所谓“正己”,就是修身,即管理者必须通过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自己的良好外在形象,实施成功的“形象管理”。

许多研究蓝星公司和中国化工的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蓝星公司的创始人任建新堪称修身正己之楷模。当今老百姓最痛恨的是管理者的腐败。老百姓不仅要听管理者如何说,而且要看管理者如何做。任建新廉洁奉公、严以律己的品德为职工所称道。蓝星公司能够成功兼并重组几十家国有企业,与蓝星公司的管理者廉洁自律、作出表率是分不开的。据任建新的秘书介绍,自1984年创建蓝星公司以来,任建新只在他的父亲去世时请过一天事假,20多年来,他几乎没有休息过节假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他的勤奋敬业精神深深感染着公司职工。1996年11月12日,任建新以化工部驻星火化工厂改革与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进驻该厂,他只带了一个秘书和一个司机。他们来到厂里后自己购买了一套锅灶碗筷,自己开火做饭。在半年的时间里,任建新没有吃厂里的一餐招待饭。南方的冬天室内没有暖气,室内比室外还要寒冷,对于长期生活在南方的人来说习以为常,而对于冬天用惯了暖气的北方人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厂办公室为任建新的办公室购买了一个电暖器,但任建新说啥也不用,他说大家都不用,我就不能享受。我来星火厂是来帮助解困的,不是来图享受的,如果图享受就用不着到星火厂来。实在冷得难受时,他就用盐水瓶装上热水捂在心口取暖。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为了有效地解决一些企业“项目上去,干部进去”的项目腐败问题,任建新在2009年提出了企业项目建设聘请地方纪监部门参与项目建设的新思路,即聘请当地纪监部门全程参与到集团公司系统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中来。各企业上项目之前,要与当地纪监部门联系,请求他们派员参与项目监督管理。系统内企业上项目,除了经济可行、安评环评合格、资金到位等开工的必要条件之外,还需要当地纪监部门参与项目监督的承诺书。否则,集团公司不予批准立项。关于聘请当地纪监部门参与项目监管的新思路、新举措,集团公司已向下属企业下发公文贯彻落实。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静气、定力、涵养、明辨,都是修身做人的大功夫。对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来讲,要忍受得住各种利益的诱惑,经受得了历史与人生的种种历练,需要有一定之规,抱着唯一的大道,不离不弃。

无为管理

老子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有什么帮助呢?最明显的莫过于他带来“无为”这样一个命题。无为而无不为,是道法自然,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任建新在执掌蓝星公司和中国化工的二十多年来,对无为管理的理念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蓝星公司在企业发展初期,就探索和实践无为管理制度化,明确哪些需要总公司管理,哪些需要重点管理,哪些需要下放权力,并且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形成了“一二三四”管理法,即一个责任-严格执行一份经营承包责任书,两个管住-管住企业领导、管住财务,三个控制-控制正式职工编制、控制生产成本、控制非生产经营费用,四个放开-放开生产经营权、放开机构设置和人事任免权、放开内部分配权、放开职工奖罚权。从管理实践来看,蓝星公司的无为管理也充满了辩证法,艺术地处理了控制与放开、重点与一般、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对于中国化工成功并购4家海外企业,任建新体会最深的就是无为管理。他经常告诫管理人员:“我们并购海外企业后,虽然在产权上成为老板,但不能以占领军自居。要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之心,要充分照顾海外企业员工特别是高管的感受和情绪。我们要虚心地向海外企业员工学习,他们在市场经济方面是我们的老师。”中国化工在对海外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无为管理的原则,除对一家企业的CEO和CFO进行人事调整外,其他高管人员都被留用。对海外企业主要通过预算管理实现管理目标,公司CEO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西方工具如何推动管理创新?

领导力研究专家高润至先生认为,西方管理工具和中国智慧的融合不像是做汤,而更像是做沙拉,虽然有很多的食材搭配在一起,但都保持了各自原有的风味,有

些需要改进,有些可能毁了整个沙拉的味道。中国化工则努力通过企业信息化、外包管理、对标管理等西方管理工具,使沙拉的味道尝起来更好。

企业信息化

2006年底,中国化工与奥运会信息化服务商源讯公司合作,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对企业的管理架构、管控模式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对财务、生产等32个功能模块的443项细化功能逐一与国际化工最佳实践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流程设计及信息系统构架。集团公司已启用关键绩效指标(KPI)综合信息系统;通过引入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管理,培养了几百名绿带和黑带专家,对企业生产进行持续改进。即使在面临金融危机,大幅压缩开支的情况下,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仅没有压缩,而且给予了大额追加,倾斜企业人、财、物等资源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中国化工通过信息管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蓝星总公司实现了财务集中管控,推进采购管理变革,实施大宗原材料统一采购和类别采购管理,增强了市场竞争优势,降低了采购费用,据初步统计,仅2009年4月份就降低采购成本1360多万元。沈化集团将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蜡化工有限公司及丙烯酸分公司三个独立运行的供销、财务、计划、储运等机构进行了合并重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压缩了管理层级,精减了管理人员,提高了管理效率。

外包管理

任建新总经理非常看好外包管理的作用,他提出将运用外包管理的能力作为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和专业公司领导的一项重要能力。他多次强调,不要求集团总部职能部门和专业公司领导成为本行业或本专业顶尖专家,但必须知道本行业或本专业顶尖的机构和专家在哪里,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时能与这些顶尖机构和专家合作共事,帮助中国化工解决专业问题。因此,外包管理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国化工的许多领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化工四起海外并购都取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化工在法国安迪苏公司等4起国际并购中,聘请了世界一流的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猎头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服务。

为了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中国化工从2007年开始,将集团总部人员绩效考核的业务外包给了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简称中智公司)。中智公司具有丰富的绩效考核经验和先进的考核方法,中智公司考核专家通过深入访谈,确定了考核内容和程序,并开通了网上在线考核系统,使绩效考核更加科学、规范和便捷。

对标管理

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对标管理,类似于中国企业以往开展的学先进、赶先进活动。只是西方人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对标管理理论和方法。

为了尽快缩短与国内先进同行的差距,基础较弱的中国化工从成立之初就将中石油、中石化作为标杆,每月分析对比利润总额同比增长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销售利润率、三项费用同比增长率、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利润等经济指标。下属企

业则选择主要产品的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质量标准、人工费用、管理费用等经济技术指标与行业先进企业进行对标。经过几年的对标管理,中国化工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与标杆企业的差距不断缩小,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化工的快速发展。

带给中国企业的启迪

对中国企业来说,中国化工案例的启发至少有三:

管理是文化基础上的工具文化

第一,工具第二,但文化和工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企业如果想基业长青,必须植根文化沃土,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创造适应自己企业土壤的管理。融合是中国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中国化工以中国管理为道,以西方管理为术,努力做到中西管理融合,这成了企业昂扬向上的法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创造中国管理的同时,要学习借鉴西方管理,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创新没有终极

篇3:中国风险投资发展概况

风险投资基金是产业投资基金的一种, 它通过集合投资筹集资金, 以组合投资方式分散风险, 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速成长的项目为对象,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严格筛选, 向有潜在发展前景的新创或市值被低估的公司、项目、产品注入资本, 并以一定的方式参与所投资风险企业或项目的管理, 期望通过实现项目的高成长率, 并最终通过出售服务获得高额中长期收益的一种投资体系。风险投资译自英文“Venture Capital”。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15世纪的西欧, 当时西欧国家的一些商人投资于远洋运输和探险, 从而出现了“Venture Capital”这个词语。19世纪美国一些富人投资于油田开发, 军工企业技术的传统等项目。“Venture Capital”一词开始在美国广泛流传, 1946年美国国会参议员, 波士顿储备银行行长弗兰德斯成立了“美国研究与开发公司”从此风险投资开始专业化和制度化。在20世纪80年代, 风险投资开始在中国出现, 当时全球正在进行, 美国的“硅谷”以及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的推动作用, 使国人深受启发, 因此中国也进入了风险投资的研究。

二、特点

1. 风险投资是主动承担高风险的投资。

即其投资方向为高科技型的高成长性企业, 这些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将面临来自技术、市场、政策和财务等方面的风险, 对投资者极具挑战性, 同时, 承担高风险也是为取得高额收益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2. 风险投资追求的是高额收益。

即其投资目的是获取较高的资本增值收益。从国外实践看, 平均资本收益率为25%, 最高可达数千倍。尽管在风险投资最为发达的美国, 大多数经验丰富的风险资本家在他们所投资的项目中一般只有1/3成功, 1/3基本持平, 还有1/3血本无归, 但由于成功项目极高的回报率, 仍然能够吸引许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

3. 对投资人的专业水平要求高。

作为风险投资者, 必须具备发现企业 (即投资对象) 的才能、融资的才能和管理企业的才能。即风险投资者应该同时具有科学家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金融家超群的筹资技能以及管理学家运作经营资本的丰富经验和能力。人力资本优势是风险投资成功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

4. 风险资本的存蓄期 (从资本投人到产生效益的时间) 较长。

一般为四至六年, 在这个期间, 投资者的综合素质水平将受到全面考验, 也将最终决定能够获得的收益水平。

5. 风险资本需要不断地再循环。

由于风险投资者的收益率下降, 以及风险投资沉淀于传统产业后社会风险投资总量短缺, 只有不断循环周转才能满足需要。上市和出售是风险投资融资的主要手段, 所以, 客观上要求必须有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和股票市场, 并培育更多的风险资本融资渠道。

三、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1. 投资主体单一, 投资渠道狭窄。

由于历史的和体制的原因, 当前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 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中的直接融资数量较少, 一个包括个人、企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等有机组合的风险投资网络还没有形成。一方面, 经费的紧缺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国家科技发展的速度, 另一方面, 缺少社会资金的参与也加大了财政和银行、投资公司的风险。因为现有的风险投资公司的数量少, 而且资金实力弱, 只能投资于短平快项目。

2. 发展风险投资的相关条件与环境不成熟。

在中国, 一些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 科技产品还未实现真正的商品化和市场化, 科研与生产仍然存在相互脱离的现象, 技术的研究方与供给方缺乏走向市场的动力, 技术的需求方缺乏承受能力, 在国内具有高科技附加值并具有市场潜力的可供投资的企业不多, 一些规模大且有潜质的企业对风险投资又未必欢迎。

3. 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短缺。

固然, 投资项目的技术含量、市场前景等是决定成功的重要因素, 但进行风险投资所注重的第一要素就是人的素质。风险投资家必须是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走向及其潜力具有精确的判断力, 懂市场、会经营、懂金融的特殊人才。

4. 风险投资过程不规范。

目前, 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选择投资项目时缺少系统, 细致的识别和挑选程序, 在确定投资项目后, 也不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 甚至直接发放贷款的形式进行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缺乏关键的管理体制, 风险投资公司的制度不科学, 缺乏完善的立法, 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完善。法律中的陈旧规定不符合高科技和风险投资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滞后于高科技产业和风险投资迅速发展的实践。

5. 风险投资缺乏退出渠道。

由于社会风险投资资本的短缺, 只有资本不断循环才能满足需要;而且, 风险投资最根本的特征还在于投人之后一旦成功就全身退出, 将收回的资金投人到新的项目上, 实现利润的滚动增长, 所以, 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业的中心环节。而中国的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从法制管理和运作上都尚不健全, 使风险资本迅速、安全的撤离缺乏条件, 风险投资难以顺利运行主要表现在缺乏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 随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一些企业产权已经逐步划分清楚, 但产权交易仍然不够顺畅, 专门为风险企业提供退出路径的创业板市场尚未健全, 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环境和优惠的税收政策。

四、解决问题

1. 拓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 规范风险投资公司的经营机制。

风险投资的对象是高新科技企业, 由于其发展的初始阶段既没有固定资产, 又没有信誉或担保, 却需要面临相当高的风险资金投入, 由于银行不愿承受处于创业期的高新技术投资的巨大风险, 要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业, 就必须开发各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在风险投资的多种资金来源中, 最重要也最为成熟的组织方式是创业基金。

2. 政府政策为风险投资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风险投资在中国是一种新生事物, 虽已具备一定的条件,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政策障碍, 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这就要求政府提供优惠政策, 大力扶持风险投资企业。在产业政策上, 政府要放松对高科技企业发展的一些限制;在金融政策上, 政府要进行基础性的融资, 如设置风险投资基金中的政府基金, 为风险投资建立信用担保公司, 允许企业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在财政政策上, 政府可以运用政府采购手段, 购买一些风险投资企业的产品;在税收政策上, 有必要进一步对风险投资企业减免税。

3. 完善人才机制。

高素质的投资人才是风险投资取得成功的保证, 国外的风险投资企业或公司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既要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和获取风险收益的信心, 更要有高瞻远瞩的投资眼光, 这样才能在投资决策中选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 使投资企业的风险投资取得较高的回报, 所以应该应大力培养专业素质高、经营管理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吸收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投资创业者提供多方面的政策优惠和便利条件, 通过营造整体环境吸引投资人才。

4. 规范运作并加强监管。

风险投资是专门用于对创业期的高新科技产业的投资, 它既是一种高收益的投资, 又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由于风险投资在中国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容易出现种种不规范的现象, 因此要严格规范风险投资公司的性质, 经营目标, 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将风险投资与常规投资分别开来, 要明确规定风险投资公司对风险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规范风险投资公司在项目评估和筛选阶段, 谈判阶段, 运作阶段和退出阶段等各阶段的操作程序。因此, 发展风险投资, 必须加强监管以防范风险投资中的风险。

5. 允许社会资金和外资进入风险投资市场。

从世界创业基金的发展情况看, 国外风险资金的提供者有投资公司、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等。我们从发达国家的经历里面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模式也应逐步实现社会化。我们要鼓励私人资本进入社会领域, 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适当放宽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的投资限制, 使部分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能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银行部门要进行金融业务创新, 改变传统的对中小企业的审查和考核制度, 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6. 改革深沪两市股票流通制度, 尽量健全创业板市场, 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路径。

首先要改革深沪两市股票流通制度。目前, 中国现行的股票流通制度与风险投资通过股权转让, 一次或分期退出风险企业实现投资回报的特性是相矛盾的, 这将不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为扶持风险投资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风险投资公司应以可转换优先股的形式投资于未上市的风险企业中, 一旦风险企业股票上市, 应允许风险投资公司将优先股转换成普通股并上市流通。其次要健全创业板市场, 为风险提供退出路径。建立风险投资市场的关键是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途径, 没有投资的出口就无法获得高增长阶段的高利润, 从而也无法补偿许多失败项目的损失, 风险投资就无法快速发展。

摘要:风险投资在中国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 它对于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本配置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风险投资在高回报的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风险性。深入分析风险投资的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应采取的对策, 以期待推动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风险投资,投资主体,退出渠道

参考文献

[1]董潘, 王景涛.新编风险投资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2]蒲祖河.风险投资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3]冷宣荣, 张怡梅.风险投资中政府的作用[J].经济论坛, 2004, (12) .

[4]中国风险投资大有可为[N].深圳商报, 2007-04-17.

[5]邱力生, 曾一昕.经济学[M].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3:305.

[6]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2005中国风险投资年度报告[R], 2006:10.

篇4:中国社区电商发展概况

2015年4月,商务部发布《2015 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积极促进城市社区电子商务应用,以中心城市(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 为重点,探索城市社区商业新模式,应用电子商务促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这是政府部门对社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发展趋势

快速发展成长

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应用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仅2015年1至5月,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的生活休闲类APP下载量增长37%。根据网易科技统计数据:“e袋洗”每天的洗衣数量超过1万多件,70%以上通过微信公众号下单;“社区001”注册用户规模达到80万左右;客单价在300元左右;“e家洁”已经有全职阿姨6000多人,每个阿姨服务时间在2-3个小时,客单价达60元左右;“饿了么”已经覆盖近200个城市,日均订单100万单,均价20-30元;“小区无忧”用户超过100万,每月配送费收入达10多万元人民币。

应用百花齐放

社区电子商务发展时间短,但是却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形式:一是服务方式灵活便捷,网上和网下相结合,根据消费者需求任意选择购买、支付和物流方式;二是服务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实物商品,又包括送餐服务、家政服务、汽车保养、文化教育、新闻信息等多类型服务;三是平台建设多元化,既有自建平台,也有应用第三方服务平台;四是运营主体多样化,既有互联网企业、物流企业、房地产公司,也有物业公司或者是其他类型的企业;五是实体店既有单独开店,也有利用现有社区的便利店,更有应用物业公司的办公场所。

企业纷纷布局

社区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传统电商、零售企业、物业公司、物流企业纷纷延伸其产业链,跻身社区电子商务领域。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大佬纷纷布局,尝试建设快递自提柜和实体店取货点;顺风作为快递企业也在全国社区开设五百多家实体店铺;房地产企业万科集团签约百度,将大数据融入万科商业物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拉卡拉电商公司推出“开店宝”终端,社区便利店店主还可以参与利润分成。

广泛建立合作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社区电子商务企业采取了优势互补,强强合作的战略。比如京东商城与全国15座城市的上万家便利店开展了 O2O合作,用户在网上下单后,由距离用户最近的便利店负责配送,最快可在15分钟内送达。再如,深圳市软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万科温馨花园合作,为居民提供考拉社区课堂服务,既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了具有多媒体功能的休闲场所,也为社区内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文化教育服务。最近,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58同城也已经和赶集网合并。

受到资本追捧

社区电子商务正处在发展初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被称为电商领域“下一个风口”,因此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e袋洗”获得腾讯2000万元投资,“e家洁”和“云家政”分别完成400万美金的A 轮融资,“叮咚小区”获得1亿元天使投资;“爱鲜蜂”、“阿姨帮”和“泰迪洗涤”分别获得B轮融资,“百姓网”拿到1亿美元的D轮融资。

发展特点

运营方式以网上和网下相结合为主

社区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是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充分整合各类主体的资源优势,网上可以查询信息、下订单、支付,网下可以利用实体店铺进行体验,获取服务或者取货。电子商务与实体店充分结合,既充分利用了传统社区便利店的有利条件,解决了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又为社区实体店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

商品以日用品和生活服务为主

社区电子商务充分挖掘小区居民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商品主要包括日常需求量大的日用品、食品,还包括家政服务、订餐等日常服务。因为社区电子商务与用户的关系日益紧密,因此,重复购买率高,用户粘性大。

价值链合作成为趋势

社区电子商务价值链条比较长,需要多主体的共同参与,整合资源,优势共享,形成了紧密合作的共同体。社区电子商务价值链主体包括平台运营商、实体店运营商、商品或服务供应商,物流企业、用户和其他服务企业。以顺风嘿客为例,其一家承担了多个主体的职能,即是平台运营商,又是实体店运营商,还承担了物流功能。

平台盈利方式以商品销售为主

社区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的盈利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没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社区电子商务盈利点主要包括自营商品的利润、代销商品的销售提成、会员费、商家增值服务费、物流费分成、广告费等。当前,平台运营商的收入还以商品销售收入为主;未来,社区开放平台的盈利模式将以增值服务为主。

发展优势

社区电子商务依托现有的社区,利用社区人口的聚集性和现有的商业设施,融入互联网的无时空特点,较传统商业模式和单纯的电子商务,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满足需求提高营销效率

社区居民群体固定,具有基本相同的地域特征和生活习惯,因此,消费需求相似度极高;此外,社区居民购买产品或服务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消费需求稳定,有较高的重复购买率和客户忠诚度,是刚需市场。因此,社区实体店能够在充分了解小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基础上,精准定位,更有针对性地满足社区居民需要,极大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社区实体店还可以发挥更多作用,比如培养和帮助非上网人群和非网购人群应用电子商务,搜集反应用户需求和建议,便于改善服务等。

解决物流和支付问题

社区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高度集中,地理距离近,大大缩短了物流配送的时间,再加上与实体店面结合,批量送货,可以极大降低物流成本。货物既可以直接送达到户,也可以到实体店自提,方便消费者,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此外,支付方式也灵活多样,消费者既可以选择线上支付,也可以选择线下支付,避免网上支付的心理障碍和安全问题。

有助于建立互信机制

社区电子商务虚实结合,通过网络平台,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动互信关系;利用实体店看得见摸得着的优势,协助解决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消除信任危机。社区消费者居住在同一地理位置,互相信任,邻居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产品宣传和平台凝聚力的增加。

社区电子商务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首先,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我国居住社区发展呈现集聚化和规模化趋势。居民的聚集性生活,为电子开展电子商务带来了便利条件。其次,近年移动电子商务、O2O和团购模式都取得了飞速发展,基于线上成交,线下体验的本地生活服务模式培养了用户习惯,为社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最后,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社区商业化是未来商业业态的发展方向。有研究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人们的购物习惯将从城市购物中心转向选择各种社区商业,也昭示着社区购物业态将有广阔发展空间。

发展社区电子商务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社区电子商务解决了百姓日常生活的难点,提高生活便捷程度和生活质量;二是社区电子商务挖掘了居民潜在的需求,扩大了内需;三是推动了社区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四是创新了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推动互联网+社区深入融合,并且有利于发展生鲜产品的电子商务;五是推动传统物业公司转型,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

然而同时,当前的社区电子商务不仅规模较小,还存在商业模式不成熟、缺乏人才等问题。我国社区电子商务目前处于发展初期,以移动社区O2O为例,根据2015年社区O2O移动应用行业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当前用户规模为2.3亿,在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为20%,在移动O2O中占比34%。一方面,由于一些企业定位不清晰,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稳定的盈利来源,在社区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存在困难。另一方面,社区电子商务需要既懂电子商务又懂实体经营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人才的匮乏制约着社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未来的社区电子商务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篇5: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产生过无数杰出的诗人,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优美诗篇。从诗经、楚辞到乐府民歌,从魏晋诗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它们一脉相承,而又风格迥异,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欣赏这些诗篇对我们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那什么是诗歌呢?我们一般认为,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是饱含着强烈感情和丰富想象,运用比兴、隐喻、象征、拟人、反复、重叠等表现手法,更集中概括地表现诗人情思,语言生动凝练,富于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作品。

中国诗歌发展历史漫长,几千年中不同时期形成不同的面貌,我们大致把中国诗歌发展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这是中国诗歌产生和发展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先秦诗歌从原始歌谣到诗经、楚辞,大约有三千以上,但现存只有五百余首。

1、上古歌谣

古歌是最早的文学样式,产生在生产力极低、没有文字记录的原始时代,是先民们的集体口头创造。它起源于劳动,是为了协调劳动节奏,减轻劳动疲劳,激发劳动热情而喊出的劳动号子,后来随着先民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发音器官的发展,这种由节奏的呼喊逐渐变成有意义的语言,这样,富有韵调和节奏感的诗歌便产生了。

据记载,最早的上古歌谣大约产生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如《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是一首古老的猎歌。前两句是说先民砍断竹子,再把竹子绑在一起做成弓箭;后两句是指将土块用弓箭弹出击中猎物。它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先民的劳动生活,再现了它们制造工具和射猎的过程,描绘并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洋溢着先民学会制造工具以及获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悦之情。

歌谣又经过传说的黄帝时代、尧舜禹时代以及夏商时代,进一步得到发展,作品数量多了,艺术水平也提高了。

2、《诗经》的产生 周代,不但涌现了大量的歌谣,还产生编定了诗歌的集大成者——《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精华,不仅时间长,内容大,范围广,而且艺术性高超,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典范,也是世界源头诗歌史的典范。

3、楚辞的产生

楚辞是中国诗歌史上另一个灿烂的高峰。它是在战国后期,由南方楚国(今两湖地区)的屈原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句式长短不齐,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

二、汉魏诗歌的发展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但由于它统治时间短,而且在文化上实行焚书坑儒政策,钳制读书人的思想,所以其诗歌没有什么成就。

汉建立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济恢复繁荣,学术文化发展,诗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为:

1、汉乐府民歌

“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收集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数是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有感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五言为主。代表作有《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被称为“长诗之圣”。

2、文人五言诗

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在东汉五言取代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如《青青河边草》、《明月和皎皎》等,这是有一组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多写游子思妇之情。

3、魏晋南北朝诗歌

这是我国是历史上有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时期,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当时南朝社会相对稳定,是诗坛的中心。这一时期诗歌的成就主要有,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样式基本形成,如:五言古体诗有新的发展,表现手段更加丰富多样。律体形成。起用明年健身岳等人提出“四体把病”说,产生了“永明体”,它是我国律诗的开端。到南北朝后期,五律大体成形,南北朝民歌中的五言短诗演变为五言绝句,七律七绝在此期间有了雏形。可以说,在中国古代诗歌集中基本样式的发展过程中,这是一关键期。

从诗歌流派上看,此时各种风格的诗歌很多,如:

(1)建安风骨:以“三曹”、王粲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中心的文人,视作大多反映时代**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

(2)山水诗兴起。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南北朝的谢灵运、谢眺都善写山水诗。

(3)南北朝民歌成就较大,南朝民歌清丽婉转,北朝民歌质朴刚劲,如《木兰诗》。

四、唐朝诗歌的发展

隋朝诗歌成就不高,主要作家有卢思道、薛道衡等。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留下近五万首诗歌,著名诗人五六十人。

(一)唐代诗歌的原因

1.唐代经济繁荣为诗歌的发展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2.统治者对诗歌的喜爱和提倡,为唐代诗歌的繁荣提供了广泛的群众的基础,促进了诗歌的繁荣。3.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研习,成为了唐代诗歌繁荣的直接原因。

(二)唐代诗歌的发展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滨王)和陈子昂,承汉魏风骨,扫颓靡诗风,扩大诗歌题材,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2、盛唐是诗歌繁荣的顶峰。(1)出现了两位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他们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诗仙”李白诗歌风格雄奇飘逸,率真自然;“诗圣”杜甫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慷慨悲凉,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另外盛唐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如:

(2)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等,描写自然山水,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3)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出塞)、王之涣等,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悲壮雄奇。

3.中唐:安史之乱后,进入中唐时期,经过短暂过渡,唐诗呈现出第二次繁荣,出现许多著名诗人。

(1)元白诗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大力发展新乐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即教化作用,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要通俗易懂。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2)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与元白诗派不同,崇尚险怪,用险字,用险韵。如韩愈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另外,中唐具有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贾岛等。4.晚唐:诗风趋于卑弱,感伤色彩较浓。成就较高的是“小李杜”,即李商隐、杜牧。李商隐擅长七律,如他的《无题》诗。

五、宋代诗词

(一)宋诗

宋诗歌成就不如唐朝,但自有特点,如宋诗曲折幽深,注重理性,长于思考;宋诗在题材上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成为诗料。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言通俗平易,但富含哲理。

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是“苏黄”,即苏轼、黄庭坚;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褒、范成大、杨万里。

(二)宋词常识 1.词的别称

词又称“诗余”,属于诗歌范畴,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按谱填写,句式长短不一,也称长短句。词在初始阶段多表达儿女情长,风格缠绵哀婉,苏轼则开了豪放词的先河,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2.词牌名: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3.词的特点:

(1)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2)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3)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4)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4.宋词流派

(1)柔婉派:柳永、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姜燮、(2)豪放派: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六 元代

诗文在元代处于低估时期。但元代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体——散曲。与传统诗词相比,散曲形式更自由,语言更活泼,具有浓厚的市民色彩。

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乔吉等。

(七)明代

明代的诗歌成就不高。

明初兴起“台阁体”,主要为了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明中期,为反对“台阁体”,先后出现了“前七子”、“后七子”,他们提出复古运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之后又出现“公安派”“竟陵派”,反对复古的机械模仿,提倡抒写性灵。

(八)清代

诗歌成就也不大,主要诗人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士祯、袁枚、龚自珍等。清末发生了“诗界革命”,出现了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新派诗人,革新了旧体诗的形式。

篇6: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古建筑,是经过历史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建筑实物,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中国古代建筑,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社会情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总管古建筑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不论夯土技术、木构技术还是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以及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第二阶段: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今人从阿房宫遗址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此外,又修筑通达全国的共 1 页 第 1 页

驰道,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下,凿灵渠以通水运。这些巨大工程,动辄调用民力几十万,几乎都是同时并进,秦帝国终以奢欲过甚,穷用民力,二世而亡。

汉代继秦,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时期。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又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西汉末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

总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有了新的发展。

第三阶段: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西晋统一中国不久,就爆发了「八王之乱」,处于西北部边境的几个少数民族领袖,率部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到了西元460年,北魏才统一了中国北方,继而又分裂。在南方,晋室南迁建立了东晋政权,接着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就是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自此,中国南北两方社会经济才逐渐复苏,北朝营建了都城洛阳,南朝营建了建康城。这些都城、宫殿均系在前代基础上持续营造,规模气势远逊于秦、汉。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在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重要石窟寺有大同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峰峰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第四阶段: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隋、唐时期的建筑,既继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来影响,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把中国古代建筑推到了成熟阶段,并远播影响于朝鲜、日本。

隋朝虽然是一个不足四十年的短命王朝,但在建筑上颇有作为。它修建了都城大兴城,营造了东都洛阳,经营了长江下游的江都(扬州)。开凿了南起余杭(杭州),北达涿郡(北京),东始江都,西抵长安(西安),长约2500公里的大运河。还动用百万人力,修筑万里长城。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

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唐代前期,经过一百多年的稳定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富强,疆域远拓,于开元年间(714~741年)达到鼎盛时期。在首都长安与东都洛阳继续修建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在全国,出现了许多着名地方城、商业和手工业城,如广陵(扬州)、泉州、洪州(南昌)、明州(宁波)、益州(成都)、幽州(北京)、荆州(江陵)、广州等。由于工商业的发展,这些城市的布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大理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知运用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管理营造的官员。

第五阶段: 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分裂战乱时期,先是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和十个地方政权的割据,接着又是宋与辽、金南北对峙,因而中国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建筑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再没有长安那么大规模的都城与宫殿了。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都有不少提高与突破。譬如城市渐由前代的里坊制演变为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在建筑技术方面,前期的辽代较多的继承了唐代的特点,而后期的金代,建筑上则继承辽、宋两朝的特点而有所发展。在建筑艺术方面,自北宋起,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向细腻、纤巧方面发展,建筑装饰也更加讲究。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朝廷颁布并刊行了《营造法式》。这是一部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书。颁刊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官式建筑的管理。书中总结历代以来建筑技术的经验,制定了「以材为祖」的建筑模数制。对建筑的功限、料例作了严密的限定,以作为编制预算和施工组织的准绳。这部书的颁行,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第六阶段: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发展高潮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其间除了元末、明末短时割据战乱外,大体上保持着中国统一的局面。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已届尾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后的发展高潮了。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殿。在建筑布局方面,较之宋代更为成熟、合理。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喇嘛教建筑的营造,完全是出于清朝廷的政治需要,一时间蒙、藏、甘、青等地广建喇嘛庙,仅承德一地就建有十一座。这些庙宇规模宏大,制做精美,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畸型。明清两代距今最近,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及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上一篇:黔东南州试卷下一篇:xx生产部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