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发展史及现状

2024-05-26

中国教育发展史及现状(共6篇)

篇1:中国教育发展史及现状

论中国社区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专业:10行管姓名:林晓佳学号:10091030

【摘要】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社区教育的研究值得我们重视。我国社区教育从工业革命时期启蒙发展到现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需要在社区教育的管理过程中,结合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找到问题原因和问题的解决对策不断改进社区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缺漏。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根据社区教育的现实情况,不断改善,确定预计制定适合我国社区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式和道路。

【关键词】社区教育;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普及给社区教育带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支持和启示,在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下,社区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潮流和必然走势。良好的社区教育能够很好的带动社区教育,只有通过社区教育,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区教育是一种补缺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社区教育,具有社会经济、协调、辐射和服务功能的以为社区人员服务的教育服务方式。

中国社区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以来,经过社区教育兴起阶段、转型阶段,到了现在的提升阶段,社区教育呈现出发展的良好局面。社区教育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社区资源也得到了初步整合,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方面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社区教育研究工作的发展前景可观。

中国的社区教育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社区教育模式,如我国社区教育现有的基本模式有:以街道为中心的地域型社区教育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社区教育模式、以社区学院为载体进行的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以地域为边界进行的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以社区大众传媒为平台的媒介型社区教育模式五种基本模式。而我国社区教育队伍由社区教育管理队伍、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以及社区教育研究者队伍四个方面组成。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社区教育呈现出社区性、全民性、多样性、开放性、双向性、非正规性等特点。总而言之,我国的社区教育就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同社区民众利益和社区发展需要紧密相连,旨在建设和发展社区、消除社会问题、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综合体。

社区教育的发展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紧跟着时代的脚步,为适应社会居民的发 1

展需求而不断成长着,然而这种以精神文明建设和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为主要目的的浅层次社区教育服务在社区发展中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社区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社区教育管理建设中缺乏一个专门负责的领导机

构,各部门分条分块负责导致了信息沟通不畅,不能有效对各种教育因素加以整合,工作效率低,再者没有系统的政策支持,社区教育的整体格局带有模糊性和阶段性,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

2.社区教育发展中的资源紧张,不能满足社区教育管理的发展需求。社区内部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社区的管理效能、文化建设、归属感以及社区教育参与凝聚力等资源的缺乏,制约着社区教育的发展;

3.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社区教育发展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企事业单位、个人对社区

教育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资金来源单一,导致经费短缺;

4.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社区教育落后。长期计划经济残留下来的条块分割、城乡分

割,使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相互排斥,难以形成统一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区域和城乡的社区教育差距一直存在;

5.缺少专业的社区管理队伍和适应社区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

6.社区教育发展缺乏一个必要的实体。

而终归到底造成社区教育存在问题的源头原因是现代社区教育理念乏新,人们对社区教育的不够重视,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或是社区居民、个人都对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上中国的社区教育发展大环境还没有发展成熟,普通教育的封闭式办学格局根深蒂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这些都引发了阻碍社区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社区教育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决定了社区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解决我国社区教育问题的基本方向是:

1.更新观念,适应现代社区发展新趋势。要从学校教育的狭隘教育观念转变到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大观念上来,确立社区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辩证统一的新观念,要把社区教育纳入社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使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协调发展,并把社区教育纳入法律轨道,促使社区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2.突出社区教育区域发展特色,加强社区教育统筹规划。积极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网络,发

展农村社区教育体系,是缩短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环节之一;

3.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建立由政府带头,全民积极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机

构,进行全责分工,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和管理机制,解决社区教育经费的纳入问题,法律支持和保障机制等;

4.充分发挥各类载体和平台作用,促进社区教育持续发展。社区学院是社区教育的首要载

体,是开展社区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重视社区学院的建设与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室推动落实社区教育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全面推进社区教育的实验工作,提高社区教育的总体水平,使各种学习型组织能有效荣誉社区教育实践之中,加快社区教育的发展进程,都是社区教育现在与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

5.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化;

6.发挥社区教育研究组织作用,开展社区教育研究。开展专题实验和综合实验,为社区教

育发展找出更加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推进社区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对教育质量关注度的提高,人们也开始采取措施,加强对社区教育教学课程的管理,以提高社区教育的服务质量。服务的重心也开始向高中后教育和老年教育转移,主要提供一些高等职业教育,如地区职业学校等社区学院、为更多人群提供更多样的服务,满足更多人的不同学习需求。我国也开始借鉴西方其他国家的有效检验,注重学术性方面的学习需要服务,开展一些学术性课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将实用性和学术型内容荣成一体,得到了受教育者的深度肯定和欢迎。这些都形成了我国社区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就社区教育参与率来看,经济的增长迅速,今后成人教育的入学人数将不断增多,社区教育应该做到:

1.适应学习群体的扩展,扩大规模;

2.适应提高办学质量,提升社区学校品质,学校必须规范化运作,加强指导与管理;

3.充分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学习形式多样化,适应学习对象的多元化;

4.信息时代的今天,社区教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随网络通讯的广泛应用,发展远程

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支持社区居民任何人可以再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想学的内容;

5.教育实践的深入,要求着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在社区教育研究方面实现课题研究的普及化都成为未来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

现代社会对人的各种要求的提高,社区经济发展造成的职业流动,加强了人们提升自身技能和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的需求,社区教育成为人们增值自身的重要途径,社会性职能向社区转移,社区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也对社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社区教育也在不断茁壮成长,不断丰富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以达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社区教育的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以时代接轨的灵活转变,都是社区教育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也是社区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在发展中把握住每次机遇与挑战,才能使中国社区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沈光辉 《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推进措施研究》,《继续教育》2008年第1期

刘尧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49卷第4期

朱琳 《经济较发达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趋势》,2006年5月16日

篇2:中国教育发展史及现状

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现状分析

1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类别呈现多层次性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学历教育机构。第二类是文凭考试试点学校,自身不具备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资格,必须按其所在省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录取分数线统一招生,通过国家,省或直辖市,学校三级考试合格者,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第三类是自考助学教育机构。第四类是延伸办学教育机构。这类机构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的资格,一般没有长期稳定的办学层次,多是依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育延伸的方向的层次,确定学校的定位。其主要任务是,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岗位技能培训,满足学员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2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呈现多样性

依据不同的标准,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有多种不同分类方法。按办学的运行机制,将民办高校划分为以下四种发展模式,其一,注入式。这种模式是以市场机制作为配置教育资源的基础性手段,以大型私营企业,企业集团或个人的投资为依托,以质量办学水平换取市场信誉,通过教育与资本联姻,获取民办高校运转与发展的资金和教育市场的份额。其资金的注入方式主要有中外合作方式,股份合作式,教育集团运作式企业集团投资式等。学校内部管理实行企业化运行管理模式。其二,改制运作式。这种模式是在保持原学校国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学校资产所有权与学校办学法人财产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制”即校董分离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三,附属再生式。这种模式是利用原国有高校在多年办学中积淀下的无形和有形资产,利用国家对民办高校的优惠政策,采取民办高校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独立于母体高校自主办学。其四,滚动式。这种模式是单纯依靠收取学费维持民办高校正常的运转和发展。

3民办教育的空间布局呈现非均衡性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和公立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有关政策的差异,形成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非均衡现象。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出现的四大典型现象就是证明。其一,西安现象。万人民办大学颇具规模。江西现象。为经济大省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其三浙江现象。改制院校和独立学院、民办院校高起点办学。其四广东现象。多元办学体制。

二、民办高等教育的历史回顾及发展的趋势

(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69所,50年代初转为公立学校。此后近30年间,我国没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从80年代起,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恢复,近年来已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正在逐渐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力量。但是,比起同期公办高等教育而言,民办高等教育仍然处于规模较小的阶段,特别是当公办高等教育规模显著增长的同时,民办高等教育注册学生规模从2000年起开始出现波动,仅为公办在校生的1/9左右

(二)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1.市场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瞄准市场。

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满足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因与市场接轨紧密,产业属性良好,社会认可度高,加之投资教育的风险小,政府又给予许多政策支持,因此高职教育只有走市场化道路才能蓬勃发展。

从另一角度看,民办高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历史积淀、学生来源,也决定了当前民办高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为主。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是以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双向参与、优势互补来彰显特色。

2.特色化——办学特色成为民办高校错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的民办高校只有30年左右的历史,并且是在公办高校几乎占据了高等教育各个领域的基础上从夹缝中崛起的。多年来,民办高校在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学科布局、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教法、师资结构、招生就业等方面都力求错位发展,特色立校,减少与公办高校和其他民办高校之间的恶性竞争与相互重叠。今天的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还属于弱势群体,只有在办学特色上另辟蹊径,才能避免与公办高校的同质化与趋同化,形成自己的品牌和优势地位。

3.国际化——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对外宣传中国文化成为趋势。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必然要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要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推向世界。在这一方面,民办院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适应性和先天优势。

今后国家将放宽中外合作办学的许多限制,在维护国家教育主权的前提下,扩大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加大国际国内学校之间的合作力度,开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借以增加教育贸易收入,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总结语

篇3:中国教育发展史及现状

1. 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积极参与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加强和深化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外国来华留学生数量年均增长20%。2010年, 中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启动留学中国计划, 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留学目的地。

2. 教育投资逐步提升

为了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此, 中国政府把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事业, 不断加大投入教育事业的财力物力。教育投资的增加, 对改善我国教育设施的,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壮大人才队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 国际教育贸易存在严重逆差

近几十年来, 我国的国际教育贸易服务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但由于教育体制、教育质量等原因, 我国的国际教育贸易服务长期入超, 与我国国际贸易的整体形势大行径庭。首先是出国和来华留学生数量上的差别, 按照经合组织国家留学生达到本国在校大学生3%的要求, 中国可以有80万的招生名额, 但最多的2010年留学生数量才达到33%, 但同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接近30万人。其次是来华留学费用远远低于出国留学, 来华留学费用一般2万人民币左右, 而出国留学的费用则多达15万人民币, 甚至更多。而在欧洲和美洲国家, 留学生的费用要达到本国学生的3倍左右, 国际教育价格的低廉, 造成了外汇大量的流出。对留学生奖励的不充分、办学主体的限制、保障措施不完善都是造成逆差扩大的原因。

二、中国国际教育贸易服务优势分析

1. 经济发展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10%的增速持续高速增长, 社会繁荣, 科教文卫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被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称为“奇迹”, 创造了良好的国家发展形势。2010年, 中国以58786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政策的优点以及经济决策体制的优越性,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中国留学。此外, 以经济实力为物质基础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获得了更加深厚的后发优势。

2. 文化优势

中华文化圈的影响不断扩大, 中国和平崛起的步伐加快。中国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炽热的爱国情怀、深刻的治国哲理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尊重和认可。作为东方文化的核心, 中国语言、中国历史、中国医药、中国哲学、中国戏曲等传统项目以及中国社会制度、中国经济理论等新兴专业为东方文化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逐步增强了中国的世界文化影响力。

3. 市场优势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服务市场。2009年, 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接近五千万人, 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两千多万人, 全国中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超过一亿人, 其中还不包含民办教育。2009年, 我国大学教育毛入学率24.2%,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9.2%, 并且进一步扩展空间巨大。中国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各类院校不断增多, 教职工人数不断扩大, 教育服务能力不端增强。庞大的教育规模使我国的门类广泛, 专业齐全,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基础坚实。

4. 成本优势

中国由于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影响, 学习生活费用本来就低廉。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中国把教育事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 主要通过国家投入来保障其发展, 这就使得教育行业减少了成本收益的市场压力, 将学费维持在了较低的水平。中国还把留学生当做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认识中国的桥梁, 对广大留学生的格外关心和爱护, 对中国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享受的奖学金生活费标准不断提高, 奖学金留学生规模持续增长。这与西方国家的教育市场化的特点有巨大的差别, 到外国留学的费用是来华留学的十几倍, 使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具有强劲的成本优势。

三、中国国际教育贸易服务劣势分析

1. 国际教育服务观念滞后

随着世界经济强劲的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飞速发展, 尤其是国际服务贸易更是突飞猛进, 但政府对于国际教育贸易服务的理念仍然停留在非盈利性的政府教育职能上, 把教育服务视为公共产品, 没有推进教育服务向市场导向发展。另外, 中国的教育还是处于政府办教育的状态, 对国际教育服务的相关行业有严格的限制。导致我国教育服务领域逆差的重要原因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蕴含的商机和国家利益长期得不到足够的认识, 严重束缚了我国“软实力”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阻碍了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甚至危及社会经济发展。

2. 国际教育服务质量低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 中国的教育质量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尤其在高等教育方面, 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成为世界一流高校。中国高等教育仍处于卖方市场, 高等教育的规模较小, 教育服务提供者无意提高效率和改善品质。同时, 教育资源的限制, 随着越来越多的本国公民接受高等教育, 发展国际教育服务的市场容量变小。高校内部缺乏协调机制, 近亲繁殖严重, 只关注发表论文数量, 导致科研水平较低, 在世界只是生产方面贡献微弱, 在El、ISTP和SCl上收录的中国论文较少。此外, 我国在国际教育服务方面的人才储备、专业水平和硬件设施也存在较大不足。

3. 政府及高校奖励政策无竞争力

由于奖励制度不完善, 导致我国政府及高校留学生奖励政策无竞争力, 主要表现为留学生来华留学奖学金名额少、种类少、金额低以及相关奖励规定缺乏弹性。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政府拨款或私人赞助甚至学校自筹等方式, 实行各种奖励措施吸引国外留学生, 以期扩大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规模。而我国的留学生奖学金只有少量的公费留学名额, 依靠政府专项资金, 来源单一。另外, 我国对外国留学生的管理比较严格, 外国留学生仅可以按学校规定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禁止就业、经商或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而对留学生管理相对严格的澳大利亚, 在交纳50澳元的申请费, 获得外出打工的批准后, 假期可以选择全日制工作;每学期上课期间, 留学生在校外打工的时间为每周20小时。

4. 学位和学历国际认可度低

中国参与国际教育服务的时间很短, 受到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 中国教育质量的评估标准仍然没有与世界完全接轨。由于历史上封闭状态的原因, 中国国内处于世界一流的专业和学术仍然得不到世界的认同, 例如中医的科学性还未得到世界的承认, 纳入现代科学体系。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达不到国际公认的标准, 近些年无论在人文学科还是自然科学方面都没有突出的成就, 至今中国还没有一个诺贝尔将获得者, 导致我国教育学历的国际认可度较低, 缺乏世界一流学府的教育品牌。另外, 外国高等教育学校在录取标准制定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 我国政府层面的学历和学位资格保证和互认协议很难发挥作用, 形成来华留学主要以学历学位留学为辅、语言学习为主的局面。

四、发展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若干对策

1. 转变国际教育服务观念

中国政府应该放松对教育市场的管制,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手段, 像澳大利亚一样, 对教育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依靠财政政策等措施监管, 让大学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中国应该改变政府办教育, 严格控制文化发展的观念, 打破教育行业的垄断, 允许社会各界参与其中, 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行业的竞争。中国国际教育服务发展的保证必须通过竞争有序和自由开放教育市场才能实现。

2. 提高国际教育服务质量

教育质量是发展国际教育服务的基础, 也是获得世界各国承认的保障, 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质量的提高可以从硬件设施和软件功能方面开始。硬件方面, 国家要加大对国际教育服务的扶持力度, 设立专项资金同时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和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提高以大学为主体的国际教育服务提供方的硬件水平。软件方面, 中国应改变教育模式, 调整教育结构, 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完善专业的设置和时间安排, 允许学生自由的选择课程和调配时间, 培养对社会需要针对性强的学生。同时, 我国应加大国际教育服务行业的人才的培养, 建设一批素质高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扩大外国高级人才的引进, 实施全球办学的理念。

3. 加强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在世界一体化的大环境下, 加强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是历史的必然。我国应更加积极的推动国际教育服务市场的开拓, 参加国际教育服务相关协定的制定和推广, 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创造有利的氛围。增多教师和学生的访学活动, 扩大学生和老师交流的途径和规模, 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办学经验, 增强中国文化的感召力, 也加深外国对中国教育的了解, 提高我国国际教育服务质量。

4. 增加来华留学的激励措施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达的国家都出台了大量的激励措施吸引留学生, 其中留学生奖学金比较普遍, 这些措施对吸引留学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在留学生的激励措施较少, 没有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我国应加大政府对留学生的奖励力度和范围, 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建立留学生奖励, 增强我国国际教育服务吸引力, 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我国政府应放开对留学生打工、兼职和从事经营性活动的限制, 允许留学生在课余时间打工或兼职, 并为其提供政策优惠和帮扶措施, 解决留学生的实际生活困难。我国还应为来华留学生提供“最惠国国民”的身份, 提供签证方面的便利, 保障其参与合法社会活动的权益, 为其毕业后在华工作或继续深造提供帮助。此外, 我国可以建立专项的研究经费, 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 供优秀留学生的研究使用, 保护其知识产权。激励措施的完善, 对提高国际教育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力, 推动其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5. 发挥国际教育服务中介机构的作用

中介机构掌握丰富的信息, 作为消费者的直接面对者, 在促进国际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澳大利亚大学不仅与我国数百家中介机构有合作协议, 甚至在华建立专门的中介服务机构。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国际教育中介机构不断增多, 但主要以到外国留学为主。中国的大学应抛弃传统的等指标的方式, 加强与国内外中介机构的合作, 将国际教育服务的宣传点和经营点直接设到消费者身边, 让留学生享受供最便利最直接的服务。

篇4:中国教育发展史及现状

关键词:动画;中国动画产业;中国动画教育

引言:目前,中国动画市场十分广阔,动画产业与动画教育需要不断发展,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占领市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动画教育,但中国动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制约着其人才的培养,影响着中国动画产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将对中国动画产业与动画教育展开分析,旨在发展动画教育,促进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一、动画

动画是指活动的图画,将图画赋予生命,通过连续播放的方式,形成一系列的画面,进而在视觉角度成为连续的、变化的图画。动画一词源于日本,从漫画中演变而来,通过科学技术,将图画呈现在电影与电视中,使其活动起来。

二、中国动画产业的概况

中国动画产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过辉煌、停滞与发展时期,目前,随着对中国动画产业的逐步重视,动画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前景良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动画行业的发展,面对着动画市场的需求,国家对动画行业给予大量的支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其进行扶持。国家支持电视台对国产动画片进行播放,同时限制播放国外的动画片,为国产动画行业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空间,从而刺激了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其二,动画商业的发展,动画片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分为艺术与商业发展,由于动画片对国家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商业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目前,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时间短,但其发展速度较快,已经占有了一部分市场。其三,动画教育的发展,为了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动画教育需要为其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主要是由于电视台、动画制作公司与游戏软件等众多部门需要动画方面的专业人才,但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着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动画教育需要通过高等教育与专业化的训练,为动画行业提供必要的人才,因此,动画教育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1]。

三、中国动画教育的现状

由于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时间有限,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中国动画教育迅速发展,旨在为动画产业提供人才,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但中国动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师资资源缺乏,目前,中国动画教育的院校虽然不断发展,但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院校的数量仍不足,同时,其动画专业的教师资源欠缺,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第二,教学方针狭隘,由于动画教育发展的时间有限,其教学方针不完善,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电脑教学,缺少学生对动画的了解与艺术培养,因此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动画师。第三,动画理论欠缺,部分院校虽然设置了动画专业,但其教材不完善,大纲不系统,导致其动画理论欠缺。第四,就业问题严峻,由于院校均关注动画教育,使其毕业生急剧增多,致使市场过于饱和,动画专业的毕业生将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2]。

四、促进中国动画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增加师资力量

面对高校内师资资源缺乏的问题,要积极进行解决,增加师资力量,从而促进动画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积极利用动画艺术家,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对动画教育事业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进行有效的指导与教学;同时,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要时刻关注其身体状况,从而安排相应的教学。其次,吸引国际上优秀的专业人才,他们具有动画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聘用制度,使其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动画教学知识与技能,从而使中国动画教育更具开放性。再次,聘请社会上的高级人才,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他们接触过动画产业,能够为学生的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学习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最后,培养在校教师,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学习与培训,可以通过短期进修与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从儿保证其教学。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方针

动画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其教学方针,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在教学方针的指引下,开展高效的教学,使其教学体系更加完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展开教学,因材施教,从而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掘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积极的指导,使其根据其特点,选择自身发展的方向,实现学生的价值。

(三)加强交流与合作

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校企、学校间要积极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逐渐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理论更加严谨,从而促进动画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同时,通过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内容,进而提高其综合的能力,并为其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活动、国家的动画节与国际的电影节等,通过交流将使其掌握现代动画产业的实际需求,进而进行深入的学习[3]。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动画产业与动画教育行业均在不断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致使其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中国动画产业与教育的发展,本文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动画教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相信,随着中国动画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人才的不断培养,中国动画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有所提高,并获得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立军.浅析中国动画教育的现状及未来[J].教学论坛,2011,3(12):148-149.

[2]刘勃宏.浅析中国动画产业与动画教育的必然性[J].价值工程,2013,(02):300-301.

[3]李建强.浅析中国动画产业及动画教育[N].美术,2012,9(03):114-115.

篇5:中国3D打印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3D打印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又是一个开学季,一些上大学的同学们做好了迎接大学生活的准备了吗?相信有些同学报考了3D打印相关的专业。作为一项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3D打印已经从技术研发转向产业化应用,充分体现了信息网络技术与先进材料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的密切结合。世界工业强国已将3D打印作为未来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加以培育,制定了推动3D打印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具体推动措施。我国正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升级,亟需包括3D打印在内的先进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以及《中国制造2025》相继出台,充分说明了3D打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彰显了我国发展3D打印产业的决心。目前,我国3D打印技术水平有了较快提升,而专业人才的缺乏却制约了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我国3D打印行业发展概况自以来,我国3D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的市场规模尚不足10亿元,而到就已超过40亿元,增长幅度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如表1所示。图1:~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从市场规模和发展阶段来看,中国3D打印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市场潜力巨大。据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协会最新的调研报告估测,20~20我国3D打印产业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43.4%,到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届时我国或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从技术专利方面来看,我国3D打印技术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长,目前以10%的份额,占据世界第三的位置。此外,我国积极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使我国3D打印整机生产的技术水平获得大幅提升。国内部分企业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化,且部分便携式桌面3d打印机的价格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成功进入了欧美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3D打印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3D打印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实现工业及个人消费领域大规模推广,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还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应用范围受限等诸多挑战。总体来说,我国3D打印发展仍存在市场规模较小、打印材料受限、商业模式传统、专业人才缺乏、版权界定模糊等问题。二、3D打印行业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我国3D打印应用市场逐渐拓展,市场需求不断释放,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从事3D打印的相关研发工作,也有很多的3D打印厂商在政策的扶持下得到孵化。与3D打印产业发展相比,3D打印专业人才的培养尚处于萌芽状态,整个行业人才缺口巨大,无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行业企业发展状况月,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成立。年国家出台政策支持3D发展以来,国内的中游产品制造商纷纷涉足下游服务业务或者涉足上游的材料制造业务。我国的3D打印产业进入融合发展阶段。随着国家对3D打印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3D打印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国内从事3D打印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应用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规模逐渐增大,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如表1所示。例如太尔时代、南京宝岩等在桌面级3D打印机市场都具有很强的桌面级打印机制造能力。国内部分3D打印行业企业及其主营业务据有关机构预测,我国3D打印市场规模20有望突破100亿元,这让3D打印的相关企业受到资本的热捧。2014年1月,太尔时代获得美国都福集团全资子公司都福投资有限公司数千万元的战略投资,进一步推动了太尔时代在3D打印领域的布局。此外,青岛奥德莱三维打印有限公司等也先后获得了较大数额的投资。(二)行业人才需求分析由于3D打印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其中,相应的企业对3D打印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据有关机构统计,目前我国3D打印行业的专业人才缺口超过千万,制造行业对3D应用人才需求最大,缺口约为800万人,且需求还在不断攀升。3D打印的技术特点决定了3D打印行业对综合性人才的特殊性要求。如3D打印的技术研究和材料开发所需的是主要来自国内的技术实验室及其团队和高校培养的硕、博士研究生等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3D打印设备的研发生产所需的是更多涉及机械加工制造领域的人才;3D打印应用服务则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业设计、计算机软件编程等能力的技术应用人才,这些人才主要来自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如图2所示。我国3D打印行业专业人才培养链通过检索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并结合相关专业知识,我国3D打印行业企业所需人才按企业所处的行业层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上游技术和材料研发企业所需的3D打印技术研究、材料开发人才;二是中游设备生产商所需的3D打印机生产研发人才;三是下游服务商所需的3D打印机营销、售后服务以及3D打印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人才。这三类人才所需掌握的技术技能,如表2所示。3D打印行业的人才需求类型及所需的技术技能三、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现状分析随着3D打印行业的迅猛发展,要实现我国3D打印行业及相关本土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高技能人才和熟练技工等专业人才队伍的支撑必不可少。职业教育顺应3D打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的要求,积极探索3D打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向社会输送一批批合格的专业人才。(一)专业设置情况随着3D打印行业的快速发展,3D打印相关专业已成为市场热门专业,并且种类繁多。目前国内中职和高职院校都已开3D打印类相关专业。根据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部分专业设有“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方向,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增材制造技术方向)、航空材料精密成型技术专业(航空产品3D打印)等;而根据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并未显示相关命名的专业。不过,随着3D打印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部分中职院校已经设置了相关专业。2015年我国职业院校开设3D打印相关专业一览从院校数量和招生数据来看,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3D打印专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开设院校偏少,且大多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招生,人才培养规模偏小,专业设置不完善。(二)人才培养分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涉及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本文主要调研上述7所职业院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实训、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对我国职业院校3D打印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1.培养目标结合3D打印人才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目前职业院校3D打印专业主要是面向3D打印设备制造、生产企业及3D打印应用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3D建模与3D打印的知识与技能,具备3D打印技术应用能力,能够从事3D打印产品设计、3D测量与逆向造型、3D打印设备操作、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当然,各职业院校会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特色不同而对学生掌握的技术技能有一定的规定与要求。较为典型的如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开设的3D打印技术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广东及珠三角地区产品制造企业、3D打印服务业的人才。7所职业院校3D打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2.课程设置课程是教育教学质量与特色的基石和保证,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3D打印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3D打印产业发展的特点,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3D打印企业的相关要求。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3D打印相关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两个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以突出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兼顾综合能力的延伸与扩展,包括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基础、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工艺、3D测量、3D制造、模具CAD/CAM/CAE等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包括3D扫描技术及应用、3D打印设备的原理与维护、3D打印设计综合实训等课程。我国职业院校的3D打印专业课程设置一览3.实验实训为了提高3D打印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我国各职业院校纷纷建设3D打印实验实训室,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肥猫3D网和青岛市动漫创意产业协会共同建设“3D打印实训室”。然而,由于3D打印专业教学软件需要支付较大的成本,有些职业院校仅仅是在原有的实训室基础上购置3D打印的相关设备供实训教学,导致部分实验实训设施难以发挥实验或实训的作用。我国职业院校3D打印专业实训室配备情况4.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调查上述7所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状况发现,我国职业院校3D打印及相关专业基本上都会与相关企业合作,合作方式主要有一般性合作、订单培养,如表7所示。然而,由于3D打印专业刚刚兴起,人才培养也处在起步阶段,校企合作的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国职业院校的3D打印专业合作企业情况5.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培养是职业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关系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开设3D打印专业院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多半是来自传统机械制造或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受过正规3D打印专业教育的师资较少。来自于行业企业的教师,虽具备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专业理论知识往往不足。“双师型”教师普及率普遍不高,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较为滞后,尤其缺乏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我国职业院校的3D打印专业教师配备情况四、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已经呈几何级增长态势,我国3D打印产业也迈入发展加速期,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在3D打印人才培养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整体水平不高,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要使职业教育真正为产业发展服务,为3D打印产业提供智力支撑,我国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必须要加速发展、改革、创新,以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3D打印技术应用人才。(一)加强政府引导,促进职教发展我国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方法与途径等都还在探索之中。要提升我国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水平,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发挥统筹规划作用,加强宏观引导与支持。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将3D打印及相关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专业体系,鼓励、引导有实力的职业院校开设3D打印专业,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以推动职业教育为3D打印产业的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在3D打印产业集聚程度较高、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政府有关部门可借鉴、参考“政产学研”的方式,探索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切实鼓励相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3D打印专业的建设,促进校企深入合作。(二)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培养目标目前,我国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部分职业院校贪大求全,把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为可以服务整个3D打印产业体系的“全才”。对此,相关职业院校在3D打印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顶层规划,使人才培养与所在区域的3D打印产业发展相衔接。因此,相关职业院校需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了解当地3D打印技术开发、应用的主要领域和发展趋势,以确定专业具体发展方向;了解3D打印企业内各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以确定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了解当前和预测未来企业对该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确定本专业办学规模和发展方向。只有对这些种种情况做好科学的调研论证,才能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制定更加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避免专业建设的同质化。(三)改革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根据行业企业对3D打印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相关职业院校要不断调整、完善3D打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具体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科学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人才培养过程,着重培养、锻炼、提升学生的应用性操作能力。3D打印专业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不能简单地叠加计算机或者机械加工制造的课程,而要改革、创新课程设置的结构形式,保证课程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各类课程比例的合理性,着力保障实践类课程的学时,并促进相关课程之间的相互融通。(四)适应市场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并深化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一环。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实训基地是企业在学校中的“工厂”,通过将企业完整的生产或运营过程进行最大限度的真实模拟,将学校实训基地建成企业的生产基地、技能考核场所、双师素质锻造地与科技创新的平台。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经验,在开展3D打印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需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专业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深入发展。(五)提升师资水平,打造双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我国3D打印专业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还较为薄弱,需要着力提升。由此,职业院校可探索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制订并实施青年教师行业管理部门或企业实践计划;引进具有国际或国内工程背景、擅长3D打印研发、生产、服务的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强化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最大限度地运用当地人力资源优势,丰富职业教育师资类型,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以学校师资为主,以企业培训师和社会外聘师资为辅,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体系。

篇6:中国药品营销现状及发展

医药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徐政平指导老师:陈仁尔

摘要:随着竞争愈来愈激烈,如何进行品牌定位、整合资源,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和忠诚的顾客群才被日益重视。国内许多企业开始通过学习先进的营销管理理论和借鉴跨国公司成功的管理经验,在本企业内部逐步尝试建立产品管理体系。

关键词:销售;药品;政策;发展

1、国内药品营销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1 产品时代

改革开放以前,整个国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医药行业处于传统的发展阶

段,不论是组织结构,还是药品采购、技术使用和管理模式,都沿袭了传统的计划、集约的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药品生产企业只需要按照国家的计划将药品生产出来,国家主导的医药三级批发机构按计划将药品调拨给不同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不需要关心经营,不需要靠品牌经营,更谈不上产品管理。

1.2 销售时代

我国真正的医药市场起步晚,市场现状不够成熟。

1.3 营销时代。

随着竞争愈来愈激烈,如何进行品牌定位、整合资源,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和忠诚的顾客群才被日益重视。国内许多企业开始通过学习先进的营销管理理论和借鉴跨国公司成功的管理经验,在本企业内部逐步尝试建立产品管理体系。

1.4 整合时代

物流平台的发展,在医药企业中已经出现了以物流为主导的医药销售企业,其中以九州通为代表。这一类企业的出现,缩减了生产企业与终端药店之间的供货环节,使得药品的零售价格大幅度降低,再加上近年来平价药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医院招标工作深人开展,药品价格下调,医药销售企业减少中间销售环节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优秀企业营销方式及特点

2.1 三株药业

兴起于20 世纪90 年代初期,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队伍非常庞大;充分利用当时政府管理的空白,利用传单、专题片等形式宣传产品,同时利用消费者具体病例现身说法;充分利用消费者有病乱投医的心理,把一个保健品描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系列特有企业

文化和培训、激励机制,使营销队伍的潜力得到巨大发挥,充分调动了销售人员的工作热情,创造了极高的销售业绩。但是重销售执行,轻品牌管理是一般民营企业的通病,也是三株最终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2.2 哈药

大投人、大产出。哈药集团凭借国有企业的规模优势,选择市场规模大的领域进人。但是中国药品市场70%的份额来自医院,而作为专业医药企业的哈药集团,没有完善的医院营销推广网络,不重视医院推广工作;突破传统的媒介计划和媒介购买模式,充分利用自己广告投资的规模优势,不厌其烦的教育式广告,反复轰炸消费者,让品牌做到妇孺皆知,真正达到了“横行霸道”的广告效果,让消费者“无处可躲”;不断推出新产品,充分消化吸收大

规模广告投资带来的利益;不善于利用市场调研数据结果,广告决策上过于盲目,广告投放量远远大于市场竞争的需要。

2.3 招商代理模式

充分利用各地区代理商的渠道和资金资源,迅速抢占市场,占领先机;管理上比较简单,节约成本,利益划分清楚,货款回笼快;企业因为没有自己的营销队伍,对市场的掌控能力较差,品牌容易受到代理商追求短期利益行为的伤害;利益被瓜分,企业难以形成资金积累,不利于后续产品的上市。这一模式也是通常被用于企业运作早期阶段。

3、国内医药产品营销环境

随着国家医药分家制度、医保制度、医药价格制度等改革愈来愈将市场规范透明化,竞争公平激烈化,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市场是在朝着有利于营销管理效能发挥的方向发展,市场最终将成熟、稳定、规范起来,它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3.1 企业与政府

企业要配合政府,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销售人员,避免违规的行为发生,用合法的营销手段获取合理的利润,加快市场规范化的进程。比如国内有一些合资企业联合签署的《医药销售人员行为规范准则》,用以加强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对整合医药市场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

3.2 相关政策

企业要加强对政策的追踪和分析,也要注意政策预警方面的研究,关注招标采购、降价、医药分家等政策对产品销售方面的影响,及时提醒和指导各地销售人员的工作重点,根据政

策变化及时调整推广策略和推广重点。当政策环境发生改变时及时制定公司统一的营销策略和采取的行动,保持步调的统一。

3.3 渠道

要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建立一个相对准确和系统的信息收集渠道。从外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要注意内部信息的收集和获取,要从不同方面了解市场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尽量排除信息假象,也不要迷信某一种或几种市场信息,使决策贴合市场实际。

4、中国医药产品营销的趋势分析

4.1 社会需求与发展

社会需求将在改革中保持稳定适度的增长态势。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是构成医药市场消费需求平稳增长的基因因素。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卫生保健期望值的日益增大,则将使医药商品这一特殊的消费品市场充满活力。与此同时,随着社会需求增速的总体放慢,医药消费需求也呈现增势趋缓的态势。

4.2 经营策略

经营结构和经营思想的调整将促进经营活动有序进行。随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推行,医疗体制改革的更加深化,各省、市、自治区公费医疗可报销目录相继出台并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进而引起药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调整经营策略的认识程度将是决定今后经营活动成效的标志。

4.3 市场规划

医药零售市场可持续发展。医药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并逐步向大型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4.4 新市场发展

农村市场将成为医药行业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积极做好农村市场调研,加速建立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体系,加快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满足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已成为各级工、商企业的共识。

4.5 药品管理

药品价格管理办法的配套改革仍将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首先,新定价办法要求企业必须以实际进价作为定价基础,却没有为企业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二是操作上难度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购货方很难获取到第一环节供货方的实际进货价格。

4.6 经营标准

规范的连锁经营和人员索质提高是医药营销的当务之急,日趋完善的处方药与OTC分

类管理办法等都在实施,这是建国以来药品监管工作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这一办法的实施将对药品零咨市场和社会消费行为带来一系列影响,同时也为医药零售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以及对零售市场在连锁经营中的规范程度、人员素质(特别是业务素质)、配送质最、销售行为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管理要求。也是医药行业在现在要抓的重点工作。

4.7 中成药和天然药

中成药及天然药物制剂将再创辉煌。目前我国国产化学药品中97.4%是仿制品,被世界权威部门认可的品种十分有限。加人WTO后,仿制国外一个专利新药,中成药、中药及天 然药物制剂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业界普遍准备够,抵御风险能力脆弱。因此,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寻求特色品种作为代理的主攻目标,这已为当务之急。

5、结论

综上所述,是对医药营销未来与发展的一些大概分析。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无论何种产品的销售管理策略都不是孤立于现实环境的,只有充分把握医药市场存在的机会与风险,正确判断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才能迎接挑战,接受挑战,制定出有效的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最终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在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下一篇:地震演练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