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东沟子散文

2024-04-16

记东沟子散文(共5篇)

篇1:记东沟子散文

记东沟子散文

东沟子其实是一条河,东指明方位,这条河在我们村的东边。至于为啥叫东沟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曰,河很狭窄。这条河最宽处不过半米,一个跨步即可迈过。二曰,属于季节性河流。一年十二个月有九个月是干枯的,只有在夏天雨季的六到九月份才有水流而过。

不过,虽然东沟子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架势躺在村东,可却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先说非雨季也就是干枯季节的东沟子。虽然没有水,因河床也曾被水流冲刷过,所以河床上的细沙就是我们游戏的资源。那时,放学后,周末里,我们村的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冲向这个地方,每个小团伙占据河床上的一片地方,用河床上的细沙建筑自己的城堡,这个弄城堡,那个弄小院,还有几个小伙伴去河畔寻找被河水磨的溜圆的鹅卵石,铺在城堡的小院里,或是给城堡搭一个坚实的地基。有的小团伙精于此道,能在小小的一片河床上像模像样地构筑出童话王国。

东沟子枯水时,小伙伴们以玩为主,那么,等到了东沟子的丰水期,就是我们“务正业”的.时候了。

所谓的“务正业”就是捞铁沙,因为东沟子的两侧就是田地和一条连一条的小土梁子,一下雨就会有田地被冲毁,也会有从土梁子上冲刷而下的水流汇入东沟子,于是就会有一种我们称之为“铁沙”的矿物。这种矿物如同细沙,通常情况下也被混合再河床上的细沙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将这种细铁沙提取出来,这就会用到一种工具,我们称之为“吸铁石”。这是一种环装的磁石,借助磁石吸铁的原理,将细细的铁沙从河床上的细沙中提取出来。

虽然没人监督我们,可我们也是再认真不过的,那时,每人准备一个盛油漆的小铁桶,每次都是非得把这一小铁桶盛满才肯罢休。当然,也时常闹出笑话来,因为彼时个子比较矮,在河水中吸铁石吸铁沙通常都是半蹲着身子,时间一长,坚持不住,就一屁股蹲到水里去,引起一阵阵善意的笑声。

对于我来说,东沟子除了在枯水丰水两季好玩之外,这里还是我探幽求秘的理想乐园。因为,东沟子在中游会分叉变为两条支流,左侧的支流如前文所述,右边的支流却是与左边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右侧的支流基本没有铁沙可寻,因为河底就是石头,在这条支流从上游一直到交汇处的河底,竟都是石头,而且,因为这条支流的旁边是一道南北走向的岭,岭上是供进地干活的人所走的一条窄路。从岭的高处到河的底部落差竟有二三十米,如果一个人站在河里抬头往上看就会有“壁立千仞”的感觉。

我曾经有过几次顺着河道直抵上游水源处的经历。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东沟子已经开始进入了枯水期,在左侧支流里已经看不到如雨季时那样的河水了,只有河床还是湿漉漉的。我顺着右侧的支流,踩着硌脚的乱石,寻着河流的踪迹逆流而上。有些陡峭的河床我需要扒着两侧石头的凸起才能爬上去,走过了一段河床后,抬头往天空看,矮小的我站在河床里,头上是一道“一线天”般的天空,让我觉得站在这里特别的渺小,同时,一种叫做害怕的情绪在慢慢滋生,我甩甩头,继续往上游走去,没过一会就停住了,原因是没路了,并不是已经到了水源处,而是我的面前原来的河道突然变宽了,在变宽的河道里还有波光粼粼的水面,因为不知道深浅,我就没敢往下踏步。其后,我又跟其他小伙伴一同探过这里,不过,每次也是止步于此。

现在的这条东沟子的支流早已经在浩浩荡荡的矿藏开发狂潮中化为乌有,它的源头到底能看到什么景色,倒是可以任由我在梦里胡思乱想了!

篇2:记东沟子散文

西北边陲,乃古之西域也,因莽莽群山横贯西东而南北分之。此群山者,曰“天山”,山之主峰,曰“博格达峰”。博峰之巅,冰川封冻,亘古不化矣。博峰之下,冰雪融之,成汩汩细流,细流聚之,成涓涓溪涧,溪涧千百继而汇之成河,曰“东沟”。东沟之畔,花草并茂,万木成林,世人喻之为“天然氧吧”也。然吾未曾往,憾之甚矣。

孟夏之末,乃天山之北风和日丽、杂花生树、草长莺飞之时。吾终得一暇,欲往久慕之地徒行而聊以遣怀。遂携萱慈、妻女,邀三五挚友及其妻儿,购得充饥止渴之物些许,纳入布囊,置于车厢,驱车而往之。经仓房沟、越河滩、上高速、穿戈壁、走乡路,去亚心繁华二百余里,终抵东沟。其间,萱慈与妻女笑语欢声以耗于途。抵沟之时,虽午时许,然徒行之人熙攘而至矣。

吾与诸友负布囊于背,弃车而徒行。下沟堤,漫行于栈道。有水徐徐而流之,或旖旎栈道之侧,或漫行栈道之下。吾驻足以观之,水通透见底,遂屈身以手轻触之、细划之,顿觉清凉之意油然而生矣。水之两侧,草绿而柔,如绒如垫。有花缀其中,色呈嫩黄,曰“蒲公英”,引蝶或驻之,或舞之。有童见之,逐蝶而嬉笑也。

须臾,行至丛林,林中垂柳、胡杨、沙枣杂而生之。忽见一亭隐约其中,因时已过午,吾饥肠辘辘早矣,曰:“小憩此亭片刻,何如?”诸友纷纷附曰:“可矣。”行至亭内,吾与诸友解囊而取充饥止渴之物,置于石桌之上,分而食之、饮之。

亭之北,有筒车旋转焉。小女心生好奇,指而问曰:“彼乃何物?”吾答曰:“彼为筒车,古人用之吸低水而灌高田也,今人不作灌溉之器皿,徒为点缀风景之物什矣。”

食毕,收拾布囊,沿水岸漫行于丛林栈道。俄顷出林,至阔地。此处溪涧纵横,芳草蔓生。有成群者三五,扎营而嬉戏焉。

众小儿欲耍玩于此,皆曰:“身已疲,不能行矣。”吾与诸友无奈,卸下布囊,展席扎帐。众小儿或卧于账内而闹、或坐于席上而嬉。萱慈见之,曰:“众小儿有老妇照应,足矣,汝等可去。”

吾与诸友循栈道而行,见烽火台。妻曰:“登高望远,何如?”有人附之曰:“然也。”遂登之,凭栏远眺。但见晴空碧碧,祥云浮焉;雪峰皑皑,薄雾绕焉;丘壑葱葱,林风生焉;牧草萋萋,牛羊逐焉。东沟诞于雪峰之下,潺潺而泻,穿林豁、润草地,连缀幽湖七八,曲折而来,蜿蜒而去,犹如锦带矣。

流连忘返之时,妻曰:“可返欤?”吾曰:“然也。”遂与诸友下烽火台而返,至展席扎帐之处,见众小儿于溪涧之间嬉闹。吾问小女曰:“何耶?”小女曰:“溪中有鱼,吾等捕之甚久,仍不得矣。”吾立溪边观之,水深五寸许,有幼鱼逆流而嬉游其中。吾趴于地,欲伸手捞之,鱼惊散而不捕。

萱慈见而笑之曰:“汝笨矣。鱼捷敏,当驱之于一角,可得也。”萱慈寻一枯枝,驱鱼至溪之窄弯处,趁鱼疲而不备,迅疾捕而获,置于盛水之瓶。鱼惊恐万分,于瓶中或急游、或跳跃,欲逃之而未能功成。萱慈将置鱼之瓶送与小女,小女欢呼雀跃。众小儿闻之,皆来观瓶中鱼,艳羡之情溢于言表矣。诸友见状,俱效萱慈之法捕鱼,以欢其膝下,然终败矣。

小女将瓶置于席上,众小儿围而观之。鱼怯,沉于瓶底。小女曰:“鱼莫怯,鱼莫怯。”吾笑之曰:“汝等虎视眈眈,鱼若不怯,岂不怪哉。”小女问曰:“如何使之不怯乎?”吾曰:“放生,可矣。”小女曰:“吾已视其为友,放生,不舍矣。”妻曰:“汝不遂鱼所愿,何来视之为友乎?汝欲带之离此,养于宅中,鱼虽衣食无忧,然分离骨肉而孤老,汝心可忍欤?”众小儿听之,皆点头称是。

见众小儿纷纷附议,小女面带愧色,遂将瓶横置于溪中,鱼迅游出瓶,匿于水草而不见。

日已偏西,暮色渐起。吾与诸友拔帐卷席,收于布囊,沿栈道而返至车停之所。吾与诸友道别,各自驱车归去。归途之中,萱慈问小女曰:“乐乎?”小女答曰:“乐甚也。”妻继而问之曰:“何乐耶?”小女狡慧一笑,反问之曰:“与亲同游,何处不乐乎?”妻大笑之,盛赞其心乖巧,其言妙哉。吾听小女此言,忽忆往日之奔波,顾膝下少,虽未言语,然歉意顿生矣。

篇3:婷子军训记

每天8次测血糖要雷打不动:三餐前、后、睡前、夜间, 基础率先每小时减了0.2个单位。我提醒她不舒服的时候要报告教官或老师, 及时测血糖, 及时处理高低血糖, 血糖值宁高勿低。军训第一天早上, 婷子带着胰岛素泵、血糖仪、糖块、水、维E胶囊走出了家门, 我还是很担心, 即使在上班, 也时刻准备着, 万一学校有电话, 我立即冲到婷子身边帮助她。这一天的阳光晃的人睁不开眼睛, 我想着婷子口渴了可不可以喝水?体质能否应对辛苦的训练?但我理解婷子挑战自己的心情, 相信她一定会坚持到底。

军训的学生要住在学校, 我实在不放心, 就找了老师, 说明婷子身体最近不好, 老师同意她回家吃饭和睡觉。下午6点10分, 婷子终于回家了, 血糖7mmol/L, 精神状态为亢奋, 我才放心下来。她居然比早上还兴奋, “叭叭叭”不停地讲着军训过程中教官和同学的趣闻, 如教官训话, 要求同学们点到名的要大声答复, 话音刚落, 一个男生大声说:“YES SIR”, 教官幽默地说:“别说英语, 我要是会英语也不会当兵。”看到婷子红扑扑的小脸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我简直是被她的兴奋感染了。高涨的情绪持续到睡前, 我翻看了血糖仪:全天没有低血糖, 她说没有不舒服的反应, 庆幸提前减了药量, 不然就会有低血糖的危险。

第一天晚上因兴奋, 很久才睡着, 第二天早上6点必须起床, 婷子明显缺少睡眠, 早餐后急匆匆走了。我发现血糖仪还躺在门口柜子上, 忘记拿了。今天她晚上9点才可以回家, 不带血糖仪是不行的, 我赶紧去送给她。早晨的阳光已经灿烂, 婷子不停地揉眼睛, 我让她不要揉, 她说:“眼睛里好象有东西, 好痒。”我看到她眼睛很红, 就说:“请假回家吧。”婷子说:“请假好麻烦, 不行的, 我还是坚持一下, 晚上再说。”我赶紧去药店买了消炎药阿莫西林、抗病毒眼药水, 给她点了药水后, 我去上班了, 但心是揪起来的, 觉得自己的眼睛也又痒又疼起来。终于等到晚上9点, 我去学校接婷子, 看到她又像小鸟一样飞出来, 眼睛好了, 我的心中的大石块就落了下来。她依旧兴奋地讲着:“晚饭后老师放了电影给我们看《冲出亚马逊》, 影片上中国军人和外国军人一起过着茹毛饮血, 非人的训练生活, 我们在下面喂饱了大蚊子, 闭着眼睛拍, 每巴掌都带血。”心里好心疼, 但女儿不怕苦、不怕累, 一心要和老师、同学们共进退的乐观情绪真的很难得。到家后, 我用鸡汤、青菜下了一碗面条给婷子补充一下, 察看了血糖仪记录, 今天测了6次血糖, 餐前餐后都比较正常, 洗漱后, 我让她早点睡觉, 睡前和夜间血糖我帮她测。

第三天胰岛素泵发生了堵塞, 幸亏是在家中, 血糖14.8mmol/L, 换了耗材, 补打了药。今天因连日高温, 天公降了大雨。晚上接回婷子, 鞋袜都是泡在水里一样, 还有很多大包, 蚊子透过裤子、鞋子都能吸到血。婷子一看到我就紧紧抱住了我:“妈啊, 我好想你啊……”到家后, 我打了热水, 帮她脱了鞋袜:脚掌被雨水泡的又厚又白, 脚脖、小腿上被蚊子叮的大包小包, 抓的血水模糊……我都不忍心看了。洗漱好, 我帮她涂了些消炎止痒的药膏。今天学校晚餐是稀饭、糖包子, 婷子有点不知所措, 多打了2个单位, 晚餐后血糖15.1mmol/L, 其他时段血糖在7~9左右。

第四天胃疼, 小脸蜡黄, 她吃了点胃药。晚上回来, 她告诉我:“今天下午3点时, 太阳太厉害, 有个女同学中暑晕倒了。我的体质还可以, 完全能坚持到最后的胜利。”血糖还可以, 餐前餐后都是5点几, 此时“坚持到底”成了她的信念。

最后一天, 空腹1 2.5 m m o l/L, 多打了药吃早餐, 早餐后10mmol/L, 午餐前6.1mmol/L, 午餐后9mmol/L。下午五点, 军训结束, 我去学校接她, 看到她扑向我, 我伸出手:“祝贺你军训胜利通过。”婷子说:“就快坚持不住的时候, 还好, 结束了。”测血糖17.4mmol/L。明天在家要好好规律生活, 摸清血糖规律。

军训不是日常生活,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 血糖只有多测, 才能防患于未然。血糖不要控制的太低, 免得有低血糖的危险,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 对身体损害是短时间就能看到的。在炎热的季节里, 身体消耗大, 三餐主食一定要够量, 肉、鱼每天不低于150克, 牛奶、鸡蛋不能忽略, 给孩子多补充水果:西瓜、苹果、黄瓜、桃子、香蕉……

篇4:陪子赶考记

考试前几天就备好了一切用品,谁知考试前夜,儿子从“塾”放学归来,带回老师的“圣旨”:所有考生需背着带“N”标志的书包(“日能研”的第一个汉字的英文缩写)赴考场。儿子也说写在书包上的“随机应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老师的亲笔题词能够给他带来好运。心里一边感叹老师事无巨细,一边“遵旨”完成了准考证、铅笔、橡皮等用品的“转移”任务。

第二天,朝阳还未绽放笑脸,我和儿子已站在了电车站的站台上。“嗨,早上好!”一个男孩的声音顺着尚未散尽的晨雾飘过来。儿子告诉我男孩与他同“塾”,今天也去同一个学校考试。与男孩的妈妈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上了电车,发现车厢内几乎成了赶考小学生的天下,不是爸爸陪着女儿,就是妈妈伴着儿子。

日本的私立中学考试采取考生到报考学校考试的原则,因此,每到学校考试这一天,畅通发达的电车就担负起运送来自四面八方考生的任务。面对陌生的竞争对手,心中竟生出些许“同盟军”的亲切感来。儿子所在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有90人,欲考私立中学的仅有八九人,在“随大溜”升市属中学的集体中,多少有些 “孤家寡人”的味道。时至今日,才长舒了一口气,印象中惟中国人才“望子成龙”的烙印,被飞驰的电车越甩越远。

通往学校的马路两侧,形成了一条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长蛇阵,或背或挎着带“N”标志的书包小学生们比比皆是。也难怪,像“日能研”这样仅在东京圈就有十几所连锁校的著名私塾,假如每个学校有10名左右的学生报考同一学校,加起来的总人数至少也可以组成一个连了。大大小小的路口上都有穿校服的男女学生们负责引导交通,可谓“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即使初次来,完全不必担心“找不着北”。但更让人吃惊的事情还在后面呢。进入校园走到一个宽阔的广场,又受到了两侧穿不同制服、左臂上戴着各式袖章的男男女女的夹道欢迎。这些人站在这里干什么?正在纳闷,身旁的儿子已雀跃着奔向戴着“N”字袖章的那一队人。这些人伸出手来,这个摸摸儿子的脑袋,那个拍拍儿子的肩膀;这个握住儿子的手,那个与儿子低语,那情形就像遇见久别重逢的亲人。一位穿米色风衣的爸爸不知所以然地随着他的女儿走上前去握手,结果却闹了个大红脸,窘迫地退下阵来。原来,老师只和考生们握手,对于家长们则无此盛情了。

左看右顾,这才发现通道中央走着的都是手提大包小裹的家长们,孩子们都接受“检阅”去了。“阅兵”完毕的儿子兴奋地告诉我:他们都是“日能研”的老师,特意到考场来给我们“加油”的。“他们教过你?”我问。“老师只认书包,不认人的。”原来要求背统一书包的作用在这里啊。

本来把“陪考”想得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接送加等待而已,可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4个多小时的等待,让我也经历了一次思想意识上的“考试”。坐在舒适雅致的大会议室里,喝着学校免费供应的热咖啡和红茶,《贾平凹文选集》刚翻了几页,就有校长来拜访家长并做“报告”。本来以为校长讲话不过就是王婆卖瓜的那一套,谁知,贾平凹笔下坚硬厚实的陕北窑洞还是没有抵挡住麦克风中传来的声浪:“许多家长可能认为,让孩子进私立中学读书主要是为了在6年后能够升入国立公立或医科这些难关大学,其实不然,私立中学实质上是为智力优秀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通过竞争考试进入私立中学的学生,其智商水平大致是相同的,在人生目标、竞争意识、约束能力、思考方式等方面都会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这是在普通公立学校中难以得到的东西,这些因素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正想着怎样把校长授予的“尚方宝剑”传给对孩子进私学持不同己见的朋友们,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叽叽喳喳的议论。“千万别小瞧了今天的考试,你们的孩子已经在考场中长大了。走出考场的孩子与初进考场时大不一样了。”校长胸有成竹地说。

篇5:木子转学记

可是好景不长,幼儿园里的老师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孩子们的伙食也渐渐差了,没办法,只得另寻学校。木子的爸爸妈妈经过多项比较后,打算把她送到“第一幼儿园”。

当妈妈第一次和木子“无意”提起转学的时候,木子问:“到新学校,我还可以看到好朋友小蕾吗?”“小李老师也去新学校吗?”妈妈说:“新学校有更多的好老师,能结识更多的好朋友。”木子说:“我才不要去新学校呢,我的学校最好。”

为了让木子能接受新学校,妈妈动了不少心思:开学前一周,“无意间”带着木子去新学校玩。校园里到处是可游玩的玩具,什么大象啊,城堡啊,童话墙啊,色彩鲜艳、造型可爱,木子玩得好开心,直到太阳落山都不肯走。妈妈顺势说:“那咱们明天又来好不好?”木子很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到了约定时间,妈妈故意忘了去幼儿园玩耍的事,木子急急地催促妈妈去,看到木子那猴急的样子,妈妈心里有了底。

就在那一天,妈妈和木子约定每天都到这里来玩。当妈妈再次提到转学的时候,木子不再抵触,只是说见不到好朋友了,有点不舍的样子。很顺利的,木子成为了大(2)班的一名新生。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是木子适应新环境最重要的日子。放学时,妈妈问木子有没有认识新老师、新朋友,老师今天教了什么新歌。木子总是忙着去玩,常常要在学校玩一个小时才肯回家。妈妈也就留到最后和老师交换意见,了解到木子适应新的环境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点时间。

刚在新学校呆了三天,木子告诉妈妈:“不想去新学校了”。

“为什么呢?”妈妈问。

“我不会写字,也没有找到好朋友。”

妈妈知道,木子没有成就感,所以感觉不快乐,于是对木子说:“新学校的好多好处都还没看到呢,写字的事,妈妈和你一起加油好不好?”

妈妈建议木子在新学校多呆几天,说不定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在妈妈的鼓励下,木子勉强答应再试试。

于是,从那晚开始,木子开始了学生生涯的第一次写作业。妈妈拿出了前一天准备好的数字描红本,她教木子怎样握笔,怎样摹写刚学的数字4。其实木子很聪明,只一会自己就能写了。妈妈一边表扬一边很夸张地叫爸爸来看,爸爸也趁机狠狠地表扬了一下,这下小木子的劲头更足了。连续3天的“补课”,木子很快在写字上跟上了班里的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木子找回了一些自信。

第一周周五放学时,大(2)班开了家长会。老师提出为了培养孩子,打算采用小老师的形式,让小朋友来教大家一些东西,可以是唱歌、儿歌、剪纸、折纸等,希望家长支持和配合。木子口齿清楚、音律感强,胆子又大,妈妈抓住这次机会,找老师商量,说定了让木子首先来当小老师。

周末,妈妈陪着木子选择了一首三句话的儿歌。周一放学,木子好快乐地飞到妈妈身边,主动讲述今天所经历的一切。妈妈和老师交换了会心的笑。

从此,木子融入了新的环境。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记东沟子散文】相关文章:

老宅子散文04-20

母与子散文随笔04-08

乔迁记散文05-04

三天记散文05-25

养兔创业记散文04-12

种辣椒记散文04-16

捕鼠记经典散文04-22

小菜园记散文05-02

野菊花记散文05-03

追春记散文05-03

上一篇:给战争中孩子的一封信下一篇:卫生监督协管考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