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

2024-05-07

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共9篇)

篇1: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

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任命书

为协调、沟通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保证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公司特任命为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具体职责如下:

1、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2、参与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的制定和评审;

3、参与安全事件调查和处理;

4、对影响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更进行协商;

5、协调公司和员工的关系,上传下达。

特此任命

山东中翔实业有限公司

2012年10月20日

篇2: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

职业健康安全员工代表公告

公司各部门及全体员工:

公司工会委员会全体代表推举5-7人(至少1名女代表)作为职业健康安全员工代表,具体名单见公司每年职业健康安全员工代表下发文件,员工代表在任职期间,应履行如下职责:

·参与职业健康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

·监督职业健康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及劳保防护用品的发放; ·倾听、了解员工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向上级工会或有关部门反映;

·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事件的调查、处理过程。

此布!

篇3: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

2008年5月20日,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以下简称“协会”) 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元元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 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副局长崔新, 民政部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文雅芹, 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副局长张国庆等领导出席了大会并致词;大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原书记、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纪明波主持。张宝明理事长代表四届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会议主要审议并通过了包括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协会组织工作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研究并确定今后协会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张宝明当选为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后代表新一届理事会领导集体, 表示要面对新时期、新形势, 努力工作, 求实创新, 有所作为地做好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司局及在京事业单位、地方安全监管局、煤矿监察局、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单位负责人出席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列席代表和香港、澳门等职业安全健康组织的特邀代表共350余人。

篇4:切实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

确立指导思想 明确工作目标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务实创新,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充分认识加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范为先”指导思想,增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加强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普及职业健康和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环境下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

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列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培训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防范知识水平,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实践活动,将空洞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应对技能,切实提高教育实效,并注重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做好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提出总体要求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是国家教育部要求职业学校必须开展的重要活动,建湖职教中心校作为试点学校,各项工作一定要认真对待,马虎不得。各职能处室及全体教育教学人员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学校的相关安排,动员和组织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力争使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完成。要做到组织活动有保证,落实活动有保证,参与活动有保证。班主任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活动的实效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真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增长知识,增强技能,以应对未来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职业健康和安全事件,避免出现职业场所恶性伤害事故。各职能处室要充分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具体分项负责人要统筹协调,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精心准备,科学分工,合理安排,使各项试点工作严格按计划执行,充分保证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

狠抓教学了作 丰富实践活动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由教务处和各系部负责安排。第一,迅速征订了教材,根据教育部文件通知要求及我校实际,教材决定选用李洪、汪红泉主编的《职业健康与安全》(人民出版社出版)。确保师生人手一册,使课堂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第二,由学工处和教务处一起,各系部密切配合,根据试点工作总体要求,迅速制定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教学计划,2010年在10月16日前调整全校教学计划,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列入学期(年)正常教学计划,每周必须安排一节教学课。第三,在10月份,聘请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安全监察局、特种行业协会有关专家对教学人员(以班主任为主)进行培训指导,特别是对专业教学内容认真讲解,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日常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第四,各个职能系部认真研究本系部各专业未来职业特点,及时剖析学生在实习和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并研究、制定、解决相关防范策略,及时整理成册,和主教材配合使用。第五,重视职业健康和安全教育的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检查和考核权重,保证教学实效。第六。加强教学”五认真”的检查力度,教务处每月检查一次,密切关注教学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定期(双周星期三)进行教研活动,讨论教学方式、方法,交流学习心得,组织教师相互观摩教学活动,相互促进,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水平。第七,组织教师制作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组织学生观看职业健康与安全方面的影视,让他们有个深刻难忘的感受。第八,学期结束时对《职业健康与安全》学科进行测试,成绩记入《学生成长手册》和学生档案。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宣传展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生产实习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造浓注重安全教育的氛围,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意识。建湖职教中心这项工作由学工处和各系部负责实施。第一,学工处和各系部在充分协商讨论釣基础之上,在2010年10月制定好试点工作活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活动内容、步骤和时序安排,以保证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第二,根据教育部及江苏省试点工作要求,制定本学年(2010-2011学年)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具体为:①十月份对在校学生和外实习的学生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情况调查,并针对未来一线工人需要住宿的特点,在十月份组织宿舍安全教育主题班会。②模拟未来职业场所有可能出现的火灾事故,组织学生现场学习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原理及使用常识;十一月份举行消防知识讲座及火灾(地震)等逃生演练,③根据未来职业运输和交通安全的:特点,十二月份上旬组织交通安全知识主题讲座。④十二月份下旬组织机械(电)专业学生到县石油机械厂进行现场参观学生,听取工厂安全员讲解机械行业安全知识及防范技能。⑤(2011年)一月份组织服装专业学生对江苏雷诺制衣公司进行参观学习,调查服装行业职业环境现状,撰写职业健康与安全调查报告。⑥二月份组织电子、计算机专业学生到县电子厂和节能灯厂进行实际调查,就高温、粉尘、电磁辐射等存在形式、危害程度及预防方法以书面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调查视角、见解及防范措施。⑦三月份,根据未来职业场所有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聘请专业救护人员对学生进行有关急救知识的讲座。⑧当职业场所出现灾害时,自救、互救十分重要,四月份举办模拟事故现场进行触电或溺水时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学习班。⑧五月份,由各系部负责,组织全校学生对学生实习、实训场所利用所学“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进行大检查,提高学生未来职业健康与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向纵深推进。六月举办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竞赛。

做好评价总结加强交流合作

对于每一项教学及实践活动要有计划,有过程记载,有评价考核,有活动总结。对于做得较好的班级和个人要进行表彰。试点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回顾总结,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规范。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全方位反思,对取得的成绩要充分肯定,对在试点工作中工作认真、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以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自愿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为以后更好地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做好必要的组织保证、制度保证、人力保证和财力保证。

篇5:职业健康安全事务代表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承诺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承诺书是承诺人对要约完全的、单纯的同意,并以书面的形式表示。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承诺书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承诺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xx有限公司:

我单位认识到,自觉保护环境,改进环境行为以及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每个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和服务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实施环境污染预防、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为了加强双方在环境保护、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方面的合作,我单位特作出如下承诺:

1、我单位关注并理解贵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2、我单位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质量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和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用无污染原料并减少包装材料。

3、在为贵公司服务或施工等的活动中,我单位不超标排放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采取预防措施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我单位将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设施杜绝人身事故的发生。

4、我单位将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如有),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在储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事故。

5、我单位在提供运输服务时,保证运输车辆状况良好,车辆排放的废气和噪声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委托运送危险品的车辆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6、我单位提供服务或施工的特种工作人员(如有),经过培训并具有相应的资格。制订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7、我单位遵守贵公司的规章制度,特别是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操作活动的所有运行程序,遵守贵公司的相关操作或运行控制的文件要求。

8、为了促进双方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接受贵公司的`不定期监督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1)有关业务来往和现场服务的人员,是否理解贵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2)是否因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受到相关方的投诉;

3)是否因环境污染、职业健康安全事故受到环保部门或安全监督部门的处罚。

4)现场服务或施工人员是否接受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5)是否配置了必要的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设施;

6)是否有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是否严格执行;

7)查看工作现场,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有无安全隐患;

8)同上一次检查相比,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表现是否有明显改变。

我单位如不符合以上要求情况,将接受贵公司的整改意见,对整改不符或拒绝整改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和)重大安全事故的,接受贵公司做出的限期整改、停止提供服务(或订货)、经济扣罚等措施。

特此承诺。

单位名称:

单位代表人(签字):

篇6:证券事务代表个人简历

证券事务代表个人简历模板、在毕业求职时个人简历不是简单与是简洁,在这时很多大学毕业生都不知道怎样写一份个人求职简历,在写求职简历时应该要怎样写注意点什么呢!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推荐一份财务证券期货个人简历表格为写求职简历时参考。

基本信息 证券事务代表个人简历模板 个人相片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70年6月23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已婚
身 高: 168cm 体 重: 72kg
户 籍: 四川乐山 现所在地: 四川乐山
毕业学校: 上海财经大学 学 历: 本科
专业名称: 上市公司财务 毕业年份: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财务/审计/税务-会计

篇7: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检查内容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制定(◆是否制定了文件化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批准?)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内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与组织的风险性质和规模相适宜?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包含对持续改进、对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阐明了职业健康安全的总目标?)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传达与管理(◆如何向全休员工传达的?◆采取了哪些方式?

◆询问员工,看员工是否了解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为公众获得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提供了何种方便? ◆公众如何获得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得到实施(◆检查绩效测量结果,确认方针是否得到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评审与修订(◆是否有定期评审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规定?

◆最高管理者是否定期评审过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如何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进行修订? ◆评审、修订的依据是什么?)

4.3.1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是否建立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程序(◆有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

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程序?

◆程序中是否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要求?)

◆是否对组织的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了辨识(◆是否按程序要求辨识危

险源及其风险?◆是否规定了辨识的范围和对象?◆是否有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清单?◆受审核部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有哪些)

◆用什么方法和怎样进行危险源及其风险的辨识(◆是否规定了辨识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方法

◆方法是否适宜?◆辨识危险源及其风险时,收集了哪些原始资料?)

◆辨识危险源及其应把握的要点(◆是否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各种类型的危险情况?

◆是否考虑到可对其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带来的OSH风险?

◆如何进行风险评价(◆有无规定风险评价的方法、准则和步骤?◆有无重大危险源及其风

险清单?◆评价结果是否合理?◆对新项目和变化是否进行了风险评价和事前评价)

◆如何对风险控制进行策划(◆是否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4.3.1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如何对风险控制进行策划(◆对潜在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否制定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危险源及其风险的信息能否及时更新(◆有无更新信息的规定?◆是否按规定实施更新?)◆在制定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时,是否考虑了重大危险源及其风险(◆哪些重大风险列

入目标?◆其他风险如何控制)

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是否建立并保持了识别、获得和更新法规及其他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程序(◆程序是否规定了识别适合本公司的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方法?◆程序是否明确了获得法规的渠道?◆程序中是否规定了收集、登录、保存的责任单位和人员,是否规定了收集频次、途径、登录方法?◆该程序是否规定了对法规变更信息的跟踪及负责人?◆该程序是否规定了向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传达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方面的方法和职责?)

◆适用于本公司的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哪些◆受审核部门适用的法规有哪些(◆是否建立了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有无遗漏?◆受审核部门适用的法规有哪些?)

◆法规信息是否及时变更(◆由谁负责?◆做得如何?)◆如何向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传达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法规信息如何进行内、外部沟通?谁负责?◆和需要了解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员工面谈,看其是否充分了解? ◆员工是否意识到不遵守法规的后果?)4.3.2法规和其他要求

◆本组织的守法情况及守法证明性文件(◆过去、现在有无违法?◆各项职业健康标准是否清楚?有限违背情况?◆有无守法证明性文件,如新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噪声的监测数据等?)

4.3.3目标

◆组织是否设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目标是否形成文件?◆是否经领导批准?

◆是否分解到有关的职能和层次?)

◆设定目标时应考虑的一些方面(◆目标的内容是否符合方针的要求?◆目标的内容是否考虑了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考虑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及其风险?◆目标的内容是否考虑了员工和相关方的观点?◆目标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的承诺?◆实现目标的方案是否可行,是否考虑了技术上的问题、财政及动作上的要求?◆目标是否尽可能的具有可测量性,有无测量目标的方法?)

◆目标是否得到了落实(◆受审核部门是否均有相应的目标?◆目标是否具体并尽可能量化?◆是否设置了必要的可测量参数?◆是否制定了实施目标的方案?◆企业资源是否能保证目标的实现?)◆是否明确了招待部门和负责人?◆是否已向有关人员传达?◆有关人员是否清楚?)

◆有无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实现的证据(◆检查绩效测量结果,确认目标是否得实现?)◆目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依据什么评审、修订?◆目标的评审、修订是否体现持续改进?)

4.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是否制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方案是如何制定、批准的?◆受审核部门有否相应的方案?◆是否所有的目标都有相应的方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内容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明确了责任人?◆是否明确了实现目标的措施、方法?◆是否明确了时间要求?◆是否规定了资源保证?)

◆方案是如何监督实施的(◆由谁负责方案实施的监督?◆如何验证方案实施的效果)◆方案能否保证目标的实现(◆是否存在一个评审方案的过程?◆是否所所的目标都有相应的方案?◆有关人员是否参与方案的制定?)

◆方案是否及时修订(什么情况下修订方案?是否进行过修订?)4.4.1结构和职责

◆是否明确规定了组织的组织结构、职责、权限(◆是否有清晰的职业健康安全组织结构图?

◆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尤其是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是否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受审核部门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是什么?)

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权限(最高管理者是否明确其各项职责?)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权限(◆管理者代表是否对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负责?

◆是否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者是否为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务资源?提供资源的途径是否明确? ◆承担管理者如何表明其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是否指定了职业健康安全员工代表,其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 ◆管理者如何参与和支持职业健康安全活动?

◆有关职责、权限如何传达到位的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是否确定了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对人员的能力要求,是否包括对教育、培训和经历的要求?◆是否对人员能力胜任与否进行了培训与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建立了确定培训需求和实施培训的程序◆组织是否制定了实施培训的具体计划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评审和修订培训计划◆应接受培训的人员是否都经过了培训(◆培训需示是如何确定的,是否考虑到职责、能力、文化程序以及风险的不同情况的要求?培训的对象是否包括所有员工?◆组织是否根据培训需求制定了培训计划?◆有没有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意识、程序的培训?有没有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职责的培训?◆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包括可能具有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岗位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并进行了资格认定?◆对内审员是否进行了培训?◆对临时工是否进行了培训?◆受审核部门员工培训情况如何?

◆培训程序和培训计划是否得以有效实施◆是否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培训的记录(◆培训是否得以实施?◆是否有记录?◆培训后是否考核?◆以何种方式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实际效果如何?)

◆供方和承包方是否需要培训?效果如何(◆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培训的效果如何?)◆对从事可能产生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效果如何(可能产生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岗位有哪些?是否明确?这类岗位的人员是否都接受了适当培训?是否都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4.4.3协商和沟通

◆是否制定了协商和交流的程序?(◆组织是否有协商和交流的程序?程序中是否对协商和交流的方式、内容作了规定?程序制定过程中是否听取了员工意见?

◆是否规定了与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外部人员获取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途径和方法是否可行?是否方便?

◆内部协商的内容(◆员工是否参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程序的制定、修订与评审?

◆是否参与商讨影响工件场所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如引入新的或改进的设备、原材料、技术、程序或工作模式等?◆员工是否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策划和事故的调查处理等? ◆员工是否了解谁是职业健康安全员工代表以及谁是管理者代表?

◆协商和交流的记录◆通报组织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职业健康安全表现的过程 ◆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结果通报组织内所有有关人员的过程

◆异常、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如何交流(◆涉及重大风险的外部信息有无适当处理和记录?

◆是否保存有接收和答复员工意见建议的记录?◆是否同员工、周围进行过信息交流?◆是否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结果通报组织内所有有关人员?◆信息通报采取何种方式?◆受审核部门涉及到哪些信息交流? ◆同外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是否参加政府劳动保护机构组织的活动?

◆是否同供方和承包方交流职业健康安全信息?)4.4.4文件

◆组织是否有文件化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文件是否齐全?文件是书面形式还是电子形式?(◆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有多少?◆与受审核部门相关的文件

◆三同时报告、组织结构图等是否保存完好?◆电子形式文件的使用是否有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否覆盖了核心要素并符合其要求?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是否给予确定及描述?(◆职手册的内容是否满足GB/T 28001的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 理体系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文件的接口是否清楚?)

◆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有否规定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文件是否便于查阅?)4.4.5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制定的文件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要求(◆程序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可操作性?程序中是否对文件的编制、批准、发布、存档、查找、修订、评审做出了规定? ◆程序文件是否有效版本?◆外来文件(如标准)是否包括在控制范围之例? ◆是否规定了文件的保管办法?◆是否规定了适时和定期评审文件的有效性? ◆是否规定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的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岗位都应得现行有效文件? ◆是否规定了失效文件的处置、管理办法

◆文件的编写、批准、发布、保管、修订、评审情况(◆所有文件是否字迹清楚?

◆所有文件标识是否明确?◆文件发布前是否得到授权人的批准?◆所有文件是否均注明制定或修订日期?◆文件修改后是否重新批准?◆识别文件现行修改状态的方法是什么?是否满足要求?◆使用处是否都使用适应文件的有效版本?◆文件的查找是否方便?◆文件的保管是否有效

◆外来文件的控制(◆是否对外来文件的收集、审查、批准、归档、发放、使用、评审、更新、补充和作废等作了规定?◆执行的如何?)

◆作废文件的管理(◆是否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和管理,以防止误用?)4.4.6运行控制

◆是否确定了与风险有关的运行与活动(◆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哪些?◆与其相关的运行与活动确定了吗?◆受审核部门与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关的运行与活动有哪些?◆如何确定的?◆何时确定的?◆是否确定了与风险有关的运行与活动)

◆对确定了的与风险有关的运行与活动是否进行了策划,是否有程序之类的规定(◆组织所使用的货物、设备和服务中已识别的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否制定了管理规定? ◆对组织活动、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是否制定了管理规定?◆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设备,是否有日常管理规定?◆是否有原材料供应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程序?◆化学品和设备入厂前是否评价?有无程序?◆运行程序中是否有运行准则之类内容?◆对关键设备和工序是否明确了须监测的内容和控制限界值,有无支持的作业文件?◆运行控制是否充分?能否达控制重大危险源及其风险的目的?◆运行控制程序和作业指导书是否具备可操作性。◆有关的程序和要求是否通报供方和承包方?采用何种方式通报?)

◆运行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员工是否了解运行标准?◆实际运作是否严格按程序执行?是否超越控制界限◆是否按要求记录?有关的运行记录是否证明其遵守程序?◆是否向供方和承包方通报了与他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信息?)

◆噪音管制(◆车间及厂界噪音排放标准是多少?主要噪声污染源有哪些?◆噪声防治设施和方法有哪些 ◆有无社区居民投诉?)

◆化学品管制(◆化学品的保管状况怎样?◆按要求使用化学品?◆是否存在渗漏情况?)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中已识别的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有哪些?(◆组织、部门中可能产生潜在事件或紧急情况的设备、场所、活动是否得到明确?◆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状态是什么?◆以往是否发生过?◆一旦发生会产生怎样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是否建立了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是否有程序?◆程序中是否规定了确定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内容?◆是否针对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规定了处置对策)

◆依据程序做出响应,能否防止或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针对事故和紧急状态采取的对策能否起作用?◆对策是怎样确定的?是否经过认证?◆是否有明确的处置程序、方法、措施和组织领导?◆是否有明确的职责和资源保证? ◆有无与相关部门联络的规定?)

◆是否有对程序进行定期演练的规定(◆如何规定的?是否演练过?◆演练的效果如何?

◆是否根据演练结果对程序加以修改?◆有无上述记录?)

◆是否有对程序进行评审、修订的规定(◆什么情况下评审?◆什么情况下修订?

◆是否明确规定当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要对程序进行评审并适时进行修订? ◆是否对修订的程序进行评审、批准?◆程序的更改是否有记录)

4.5.1绩效测量和监视

◆有无绩效监视和测量程序(◆是否建立并保持绩效监视和测量程序?◆绩效监视和测量程序是否覆盖了具有重大风险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通过对具有重大风险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的例行监视和测量,能否保证相关活动处于受控制状态? ◆监视和测量的方法、依据有无具体的规定?◆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是否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进行例行检查?(◆能否追踪目标的执行情况?◆是否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追踪?)

◆是否对职业健康安全日常运作进行检查(◆是否检查运行控制程序?如果如何?

◆是否检查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的执行情况?◆是否检查作业文件的执行结果? ◆对重点工序、设备的日常监测,是否有记录)

◆是否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测定?(◆有无测定记录?◆外部项目监测是否由具有资格)的单位进行)

◆是否定期评价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

◆有无对事故、疾病、事件和其他不良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历史证据的统计监视?(◆程序有无规定?◆是否执行了规定?◆统计监视的结果是否有记录?◆是否就统计监视的结果适时采取纠正措施?)

◆监测异常时如何处置?(◆是否有明确的报告程序?向谁报告? ◆出现了异常之后是否采取了处置措施?◆处置是否生效?◆是否有记录?)

◆有没有建立监视设备的控制程序,对监视设备有没有进行校准和维护,是否保存有校准和维护的记录?(◆是否有监测设备校准规定或程序?◆选择的监测设备,其准确度和精密度

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规定进行使用前校准和使用后的周期复校?◆是否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监测设备是否有校准有效期的标志?◆不适合贴标签时,如何识别校准状态?◆监测设备贮存、保养、维修是否符合要求?◆操作者是否按规定调整监测设备?◆监测设备的校准记录是否妥善保管?)

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是否建立了事故、事件、不符合的调查和处理程序?◆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文件化程序?◆事故、事件、不符合的调查和处理是否得到实施?

◆纠正与预防措施程序是否得到实施◆伴随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文件更改和信息交流 ◆更改后的文件执行情况及记录(◆更改后的文件是否得到实施?有否记录)4.5.3记录和记录管理

◆是否有对记录进行管理的程序(◆程序中是否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保存、维护、查阅、处置等管理内容做了规定?◆本组织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的记录有哪些?◆与受审核部门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记录有哪些?◆程序中是否包含对记录的质量要求?◆是否有保存期限的规定?)

◆记录管理的实况(◆是否对记录进行了清理,并列出了清单?◆对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是否与书面程序的要求相一致?◆记录是否填写正确、字迹清楚?◆贮存是否便于存取和检索?◆贮存环境如温度、湿度是否适宜,防尘、防蛀等保护措施是否得当?◆过期记录是否按要求进行处置;◆现行记录是否完整?能否提供足够信息?信息是否可靠、可见证?◆记录能否做到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员工在需要时能否从组织的记录/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相应信息?)

4.5.4审核

◆内部审核方案的策划(◆是否进行了内审方案策划且明确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方法?◆内审方案是否经管理层批准?◆内审方案是否发给有关部门?◆是否按内审方案的计划实施了审核?)

◆内部审核的实施(◆是否制定了内审实施计划?◆内审实施计划是否覆盖全部要素和全部部门?◆审核是否由非从事受审核活动的人员进行?◆审核员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审核是否抓信了关键环节(部门、设备、活动)和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审核用检查表是否充分、符合要求?◆审核报告的内容是否全面?能否说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4.6管理评审

◆是否有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的规定(◆评审的时间间隔是怎样规定的?◆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进行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否由总经理亲自主持?)◆受审核部门应为管理评审提供什么资料

◆管理评审的输入是否充分(◆如何参加管理评审?

◆是否就下列内容进行了评审: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是否适宜?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实现程度如何?是否需要更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②现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是否适宜。风险的现有水平和现行控制措施是否有效?③资源是否配置得当,能否满足实现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要求?④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活动及其相应文件是否需要修正? ⑤自前次管理评审以来所进行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及其有效性。

⑥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趋势;事故和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⑦相关方的投诉、建议及其要求。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⑨法规和其他要求符合性状况如何?⑩需要改进和加强的领域是什么?)

◆管理评审的输出是否完整并形成文件?(◆有无评审记录和形成其他文件? ◆“管理评审报告”中有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的结论? ◆是否提出了需要加以修正的方针、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 ◆有无不符合,是否提出了纠正要求)

◆管理评审的后续管理(◆评审的后续工件进展如何?

篇8:职业安全健康与管理

关键词:职业健康,职业危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四位一体

1 职业安全健康

目前, 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其中大的标志是:由“财富优先获得”的安全生产政策正在向“安全优先获得”“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发展战略转化;煤炭企业不能仅注重煤炭的经济意义和生产功能, 更应该关注劳动者的生命健康。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 全世界就业总人数为27亿多人, 每年因职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21万人 (不包括交通事故和职业病死亡人数) , 由职业事故和职业危害引发的各种损失约占全球生产总值的4%。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安全健康工作, 相继出台政策, 加强法制建设, 在职业安全健康体制、企业主体责任、装备设施完善、安全技术服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重大措施, 加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伤亡人数逐年下降, 2009年事故死亡人数降到9万人以下, 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到1以下, 为0.892, 安全生产保持了总体稳定, 趋于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进展, 但事故总量仍居高位, 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从近年平均统计数据看, 我国每天各类事故造成约300人丧生, 每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职业健康和职业危害形势更为突出和严峻, 有超过2亿的劳动者面临着以粉尘和高毒物品为主体的职业危害的威胁, 每年仍有许多职工步入尘肺病的群体。职业危害已成为民生关注的热点和社会问题。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形势严峻、任务繁重。

2 主要原因

(1) 一些地区和单位思想观念不适应, 重经济发展的。GDP和企业效益, 忽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 工业经济大而不强, 采掘、冶炼、重化工等传统产业和高危行业在经济构成中所占比重过大, 加大了事故发生的几率, 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健康工作滞后;由于煤炭和非煤矿山、化工等行业集约型增长能力和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 低水平重复建设, 基础管理薄弱, 行业管理弱化, 安全投入不足, 技术生产管理落后, 从业人员素质差, 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2) 从政府监管角度看, 安全责任制不落实,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职业危害防治和监管工作职责不明确, 监管机构不健全, 监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有些地区 (市县) 基本上没有单独设立职业健康监管机构, 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职业危害防治和监管的要求。

(3) 从企业角度看, 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不重视, 基本上是重发展、轻安全, 重效益、轻防治,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没有按照有关要求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制度和措施, 违规建设、违规生产、违规作业问题突出;甚至有的企业严重缺乏职业危害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基本上没有规章制度。

(4) 从劳动者自身保护方面来看, 工伤保险制度对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发挥作用不够, 缺乏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干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较差, 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权益受到侵害, 也难以维权。

3 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工作和生活素质的提高, 职业安全健康已是劳动者和从业者的第一需要, 我们在经济转型发展中, 加强调查研究, 坚持科技兴国, 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标准制定和许可证管理等工作, 推进职业安全健康事业发展。

4 煤矿管理

某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造成1人死亡, 1人重伤, 3人轻伤, 直接经济损失48.5万元。

4.1 事故原因及性质

4.1.1 事故直接原因

(1) 矿井开采。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二平巷中部煤层处于构造变化带附近, 煤层近乎直立且变厚、加大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2) 作业人员拆除开门栌杠后, 顶煤失去支护垮落诱导煤与瓦斯倾出。倾出的瓦斯导致。 (3) 人窒息受轻伤, 1人撤退途中摔成重伤, 1人坠入煤斗死亡。

4.1.2 事故间接原因

(1) 事故地点“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不到位。一是没有进行瓦斯抽放;二是没有编制防突措施, 没有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 没有采取任何防突措施消除煤层突出危险;三是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没有安装甲烷传感器自动检测瓦斯浓度变化、没有建立压风自救系统和避灾硐室、作业人员没有随身携带自救器。

(2) 采掘布置不合理, 现场管理混乱。一是没有正规开采设计和作业规程, 违规采用巷道式放顶煤开采, 乱采滥挖;二是通风系统不完善, 二平巷采煤工作面没有上部回风系统, 独头开采且局部供风量不足, 瓦斯不易排出;三是煤斗口上方没有设置任何防坠安全设施, 导致事故扩大。

(3) 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齐,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富旺煤矿由安全员兼职检查瓦斯, 没有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员。作业人员安全知识缺乏, 对突出预兆掌握不够, 自救、互救能力差。

4.1.3 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 本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4.2 防范措施

(1) 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一是必须建立瓦斯抽放系统, 必须“先抽后采、先抽后掘”。二是必须按规定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实施局部防突措施和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 严禁超采超掘。三是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突出区域必须按规定建立避灾硐室、压风自救系统和防突反向风门, 作业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严格执行远距离放出班炮制度。

(2) 合理采掘布置, 完善矿井和工作面通风系统。一是矿井必须有完整独立的通风系统, 采掘工作面必须实现分区通风, 供风充足并有专门的回风巷。二是突出煤层严禁采用巷道式放顶煤采煤煤法, 必须采用正规采煤法采煤。三是采掘工作面应当有专门行人巷道, 人员经过的煤斗口上方必须设置防止人员坠入的安全设施。煤层开采因无法形成完整独立的通风系统, 不得再进行开采。

(3) 加强技术管理。矿井必须有规范的开采设计, 采掘工作面开采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和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贯彻学习和落实。防突工作面必须编制针对性防突设计和防突安全技术措施。

(4) 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采取强制措施督促煤矿企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制度,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配备必须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 特别是必须配备防突专门人员;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职工自救、互救能力;煤矿企业必须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 发现存在重大隐患, 要立即停止生产并及时报告。

5 结论

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全球经贸活动中生存、竞争、发展, 质量 (Q) 、环境 (E) 及职业安全健康 (OSH) 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难点, 也是必须克服的重要障碍。

特别是我国入世后, 在QMS、EMS、OSHAS三大管理体系推行、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的实践中, 无论是企、事业单位 (组织或用人单位) 、咨询及认证机构, 还是政府主管部门, 可能都在深思。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公告2001年第3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2001.

[2]徐德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及其标准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9, 9 (增刊) .

[3]陈元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宣贯教材,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理解与实施,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1.

[4]国办发[2009]43号,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2009—2015年) [S].2010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第23号令)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S].2009.

[5]国家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安监总安健[2011]132号) .关于加强职业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S], 2011.

篇9:职业安全健康事故发生理论综述

关键词:职业安全健康事故理论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扮演重要角色的企业及其员工却越来越被职业安全健康问题所困扰。各种职业安全健康事故不断发生,造成了大量伤亡、疾病和其他损失。所谓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伤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1]根据这种界定,职业安全健康事故可以分为职业伤害事故和损失事故。职业伤害事故是指导致死亡、职业相关病症、伤害的意外事件,损失事故主要是指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2]职业相关病症具体包括职业病、职业性多发病及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如果要有效地应对职业安全健康问题,就不能不先理清楚这些事故是如何发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事故发生的机制和原因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先后出现了多种理论和模型。这些理论和模型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职业安全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职业安全健康事故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相关研究呈现出从关注人的因素到关注环境的因素再到洞悉二者的关联细节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前的事故发生理论或称事故致因理论往往将事故发生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个人的操作或作业失误,过错与责任都在于个人。这种认识深受当时重视机器而不重视人的思潮影响。二战后,工序和设备操作失误的增加让人们意识到事故的发生并不全是操作者的责任。这一时期产生的人机工程学改变了人与机器的关系,物的危险性也被认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大原因。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提出和应用,对事故的认识更为全面,对其解释越来越多地采取了相互作用论,即从人与环境中的作业任务之间能否匹配和协调来解释事故的发生。

一、事故倾向理论

事故倾向理论是事故研究早期的一种理论。格林伍德(Greenwood)和伍兹(Woods)根据对工厂伤亡事故的统计研究,在1919年提出了这一理论,后来由纽伯尔德(Newboid)和法默尔(Farmer)进行了补充。[3]该理论认为,在相同的工作环境中,某些人具有事故频发倾向,这源自人的天性,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事故,因而他们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企业预防事故确保职业安全的基本措施就是不要雇佣这些事故频发倾向者。事故倾向理论把事故的发生归责于个人,而且它假设,具有事故倾向是某些人的内在特征,而与环境因素无关。换言之,有些人天生就是“肇事者”,只要他们参与操作,就有可能发生事故。这种只强调先天因素却忽视环境影响的理论假设至今未得到证实,却有很多相反的证据可以将之证伪。该理论也因之受到了很多爭议和批评。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海因里希(Heinrich,HW)提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4]海因里希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事件的结果。这种关系犹如五张多米诺骨牌,第一张牌倒下会引起后面的牌连锁反应,最后一张牌就是伤害。这一理论也因此被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五张牌代表的是事故因果连锁过程中的五种因素,即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第一张牌表示遗传及社会环境,个人从遗传得到不良性格或性格缺陷,环境会助长这种性格。它们会造成人的缺点,如鲁莽、轻率、缺乏安全生产知识等,这是第二张牌。人的缺点会让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第三张牌。人的不安全行为会导致事故的发生,这是第四张牌。事故发生,导致伤害,这是最后一张牌。如果去除因果链中的任一张牌,连锁过程就会被破坏,伤害就会免于发生。企业做好安全工作的重点是要防止中间那张牌的出现,也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海因里希根据对55万件工伤事故(其中死亡和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事故48334件,其余为无伤害事故)的统计发现,重大伤亡、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是1:29:300,这一规律被称为“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安全金字塔法则”。该法则显示,在1个重大伤亡事故背后,有29件轻伤害事故,有300件无伤害事故,以及大量的安全隐患如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根据这种逻辑,如果放任安全隐患的存在,就有可能导致300件无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果对这些无伤害事故不加以控制,就有可能产生29件轻伤事故,如果仍疏于防范,最终将产生一件死亡或重伤事故。反过来说,若要防止重大事故,就必须预防轻伤害和无伤害事故,要预防这些事故,就须控制事故隐患,消除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

在海因里希理论的基础上,后来又有研究者提出了新的因果连锁理论,如博德(Frank Bird)、亚当斯(Edward Adams)等,他们修正了五种因素的含义,使之更趋合理和完善。

三、流行病学理论

1949年,葛登(Gordon,JE)提出了用于解释事故发生机理的流行病学方法。[5]他认为造成事故的原因与流行病病因具有相似性,分析事故时可以参照流行病因的分析方法。分析病因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当事人的特征,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二是环境特征,如居住地、社区状况、季节气候等;三是致病媒介特征,如病毒、细菌等。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疾病的发生。将此方法用于事故分析,也就是分析相对应的人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因素以及引起事故的媒介特性。后来的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更明确地指出环境、病原和主体之间的互相影响是导致职业伤亡及疾病的主要原因,消除与这三个要素相关的危险因素就能控制事故的产生。

四、系统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后在事故原因研究领域出现了多种理论模型。它们均把人、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看待,探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剖析事故原因,故可统称为系统理论。

(一)瑟利模型

1969年,瑟利(Surry,J)提出一种基于人的信息处理过程的事故模型。[6]在他看来,事故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从而导致人的行为失误。事故的发生过程包括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人的信息处理过程都被分为对事件的感知、对事件的理解和行为响应三个环节。在危险出现阶段,三个环节都正确,就不会出现危险。如果出现了危险,但在第二阶段,如果信息处理正确,危险就不会发生,也就不会有伤害。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比如感知错了,或理解错了,或者是行为错误,就会使危险转化成现实的伤害。后来海尔(Hale,AR)[7]、安德森(Andersson,R)[8]等人对该模型进行了修正。这一模型深入考虑了人的行为发生过程是有心理学的作用机制的。

(二)威格里沃斯模型

威格里沃斯(Wigglesworth,EC)在1972年提出一种“人失误”模型。[9]该模型认为,所有事故伤害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人失误,也就是对外界刺激做出错误或不适当的响应。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作用于劳动者的感官,如果劳动者对这些刺激有正确的或恰当的响应,事故就不会发生。如果错误地响应了一个刺激,也就是失误了,就有可能出现事故。事故是否会带来伤害,还需考虑一些随机因素,比如虽然因机械操作失当导致设备倒塌,但操作者因临时被人叫走而免于砸伤,因偶然因素而没有出现伤亡事故。

五、轨迹交叉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0]人和物在各自的发展轨迹中,在某个特定的时空发生了交叉,破坏性的能量作用于人体,伤害事故就在这个交叉点上发生了。人和物的状态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在相互作用的。该理论强调的是导致事故出现的中间过程,而非事故发生的源头。在职业活动中能事前预防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现实情况往往比较复杂,要求人

和物时刻处于良好的状态有时难以做到。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比如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出现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时也有方法能预防事故的最终发生,那就是要避免二者的交叉。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直接原因,管理失误和缺陷是间接原因。而社会经济环境、习俗、法律等也会对安全管理造成影响,如从社会行政的角度看,出现职业伤亡及疾病问题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社会层面的管理[11],它们是更深层的社会因素。这些认识正在被整合为一种新的综合发生理论。

参考文献:

[1]中国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2008)[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429 e61ea102de2bd960588b4html,2012-04-16

[2]宋大成职业事故分析:原因分析、统计分析、经济损失分析[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2

[3]Frank P MckennaAccident proneness: A conceptual analysis[J]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1983,15(1)

[4]Heinrich,HW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 4th edn[M]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y,Inc,1959

[5]Gordon,JEThe Epidemiology of Accidents[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nd the Nations Health,1949,39(4)

[6]Surry,JIndustrial accident research: a human engineering appraisal[M] University of Toronto,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1969

[7]Hale,ARand Hale,MAccidents in perspective[J]Occupational Psychology, 1970,44(1-4)

[8]Andersson,R,Johansson,B,Lindén,K,Svanstrm,Kand Svanstrm,L Development of a model for research on occupational accidents[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ccidents,1978,1(4)

[9]Wigglesworth,ECA Teaching Model of Injury Causation and a Guide for Selecting Countermeasures[J]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72,46(2)

[10]張连营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59

上一篇:经典形容心情不好的句子下一篇:关于赴上海等地招商引资的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