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

2024-05-28

《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共7篇)

篇1:《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2、继续让学生积累学习文言的知识,继续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方法。

3、了解本文的内容及相关文化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信陵君的形象特点。

2、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意义。课前预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二、解释下列实词: 士无贤不肖——(无论)

侯生摄敝衣冠——(摄,整理;敝,破)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让,谦让)愿枉车骑过之——(过,拜访)遍赞宾客——(遍赞,引荐)让魏公子曰——(让,责备)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在哪里)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用来的做法)(和秦军拼死)(具,全部;状,情况)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用来的做法)屏人间语——(私下地秘密地)

矫魏王令代晋鄙——(矫:假传(命令))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何如哉,怎么回事啊)侯生果北乡自刭——(北乡,面向北)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德,感激;存,使动用法)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外物)公子竟留赵——(终于)

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奉还)

三、文言知识归类(1)找出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

(“坐”通“座”)俾倪

(通“睥睨”,斜着眼睛看。)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公子与侯生决

(“决”通“诀”)(2)给加线词注音释义

品士无贤不肖

(xiào 才能低的)侯生摄敝衣冠

(bì 破旧的)公子往,数请之

(shuò 多次地)品公子姊为赵惠文王„„

(zǐ 姐姐)冠盖相属

(zhǔ 连续)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shu 劝说)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duó 揣测,估计)约车骑百余乘

(shèng 量词)今有难

(nàn 危难)

侯生乃屏人间语

(bǐng 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矫杀晋鄙

(jiǎo动词 假托„„命令)

品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

(jiàng 统帅。lē 文中作“检阅”讲)嚄唶宿将

(sù jiàng 有经验,有威势的老将。)北乡自刭

(jǐng 用刀割脖子)(3)指出词性活用的类型

品仁而下士

(谦逊地对待)留军壁邺

(营垒──驻扎)如姬资之三年

(资财──出资悬赏)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袖,袖藏;椎,用锤)(名词作动词)

不敢以其高贵骄士

(骄傲──傲慢地对待)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公子从车骑,虚左

(使„„空着,使动用法)

为能急人之困

(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为动用法)公子怪之

(奇怪──感到奇怪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

品公子从车骑

(让„„跟从着)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侯生乃屏人间语

(让„„退避)(动词的使动用法)

北救赵而西却秦

(向北,向西)皆谦而礼交之

(礼貌──以礼)(名词作状语)(4)一字多义 故: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缘故)故久立与其客语

(故意)今公子故过之

(特意)朱亥故不复谢

(有意)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

(所以)引:

公子引车入市

(带领)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延请)复引车追问侯生

(退回)为公子先引

(引路)就:

乃谢客就车

(上,登上)嬴欲就公子之名

(成就)

金就砺则利

(接近,靠近《劝学》)使归就戮于秦

(接受《殽之战》)下:

礼贤下士

(谦逊地对待)旦暮且下

(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每薄暮,下管键

(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少于《赤壁之战》)辞:

辞决而行

(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推辞)近日奉辞伐罪

(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

(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存:

公子亲数存之

(问候)却秦存赵

(保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存在)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生存《出师表》)(5)说明下列特殊句式

欲以(之)观公子

(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坐,不让”的作法)遍赞(于)宾客

(省介词)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

(省介词宾语“之”代信陵君)可使(之)击之

(省宾语,“之”代朱亥)请救于魏

(介宾短语后置)何功之有

(“之”字是动宾倒置的标志,等于说“有何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主谓倒置,等于说“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安在”是动宾倒置,等于说“在安(在哪儿)”)嬴乃夷门抱关者也(判断句)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异母弟也(判断句)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被动句)(6)、翻译下列句子

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2、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1、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4、何功之有哉?

5、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马上我们要学的《魏公子列传》,是司马迁特别欣赏的人物,也是作者心中理想化的人物。下面我们来读这篇作品,了解这位杰出的魏公子。

二、简介人物和相关背景

1、魏公子 魏公子,名无忌,魏国人,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因为他的封地在信陵,所以又称为信陵君。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故,本文又称他为“魏公子”。

魏公子,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窃符救赵后,在赵居住10年,后秦攻魏急,魏大败之后,回国统帅五国联军击退秦军,并追击秦军到函谷关以西。但很快魏王中秦国反间计,夺其兵权,后四年在郁郁寡欢中酗酒病亡。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徕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2、秦赵之战

公元前259年秋季开始,秦军围攻赵都邯郸,由于之前的长平一战,赵国损兵40万,元气大伤,此时虽然殊死拼搏,但已经是亟亟可危,接下去,如果没有外援的话,就可能国家灭亡。赵国派使臣赴齐国借粮,齐国君臣态度暧昧,赵使无功而返。秦军围攻邯郸渐紧,赵国请求姻亲之国魏国依约发兵相救。魏安厘王命大将晋鄙率精兵十万北上,秦王派使臣赴梁言于魏王:邯郸不久必下,诸侯但有救赵者,秦必攻之。魏王震恐,命魏军屯与漳水之南,原地待命。魏军观望不前,秦军猛攻邯郸,平原君心急如焚,写信给内弟魏公子无忌,请信陵君设法相救。信陵接信后,知邯郸危急,数次入宫苦谏王兄发兵救赵,但魏王畏于强秦,顾虑重重,未至可否。平原君在无奈之下,率门客赴楚求援,楚考烈王被秦国打怕了,恐殃及本国,百般推托,后毛遂以楚国国耻激之,楚王深受震动,最终与赵达成合纵,并命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而此时,信陵君在苦谏无效的情况下,采用侯生之谋,使魏王宠妾如姬窃取调兵虎符,赴邺杀晋鄙夺取兵权,精选武卒八万直趋邯郸。至十二月初,魏楚两军均已赶到邯郸外围,秦国也不断的增兵汾城(河东之地)以为声援。十二月,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王龁率秦军主力向西仓狂败退了数百里,入汾城才稍事喘息。在邯郸城南驻防的秦军郑安平部两万人,被赵军重重围困。郑安平部远离主力,粮秣断绝,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三国联军乘胜进攻汾城,秦军大败,被迫撤至河西,夹河对峙。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之地,声威大震。邯郸战后,秦国士卒死伤大半,丢失了六年以来所侵占的赵国大部领土。

三、朗读并翻译每一段。

四、要点:探讨问题

(一)、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等待班级发言

1、《史记》以事情反映人物个性,以人物反映作者的情感,说说信陵君的个性特点,再说说作者带有怎样的情感色彩?

(信陵君的个性特点:慧眼识人,尊贤下士,不畏强暴,急人所困。作者为信陵君列传,倾诉了个人浓烈的情感,通篇洋溢着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和惋惜的感情,不独篇名直呼“公子”,就是文中称“公子”即有一百四十七次。)

2、信陵君门客三千,才干非凡,一生的活动频繁杂芜,可写的东西一定千头万绪,但作者却做了怎样的安排?

(这是一篇出色的传记文学作品。叙事精于选材,信陵君门客三千,才干非凡,一生的活动千头万绪,作者着眼于突出传旨,选择了“窃符救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从而将其一生诸多方面的活动凝聚起来,既突出了信陵君的主要思想性格,又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使人们在人物的活动中看到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了解人物,把人物、历史都写活了。)

3、有人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虽然急赵国之困,却损害了魏国的利益,非忠臣之举,你怎么看?

(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四十万。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4、本篇在着力刻画信陵君形象时,也以点睛之笔,描绘了侯生、朱亥、如姬、晋鄙等生动形象。说说这些形象对集中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

(侯生、朱亥、如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第一是申明大义,支持信陵君的救赵行为;第二是冒着生命危险,竭尽所能,或者出谋划策,或者参加行动,或者冒死窃符,都有一个“义”和“勇”字。这一类人物的刻画正面衬托信陵君。晋鄙的忠诚和疑惑,也是正面衬托信陵君。魏王的见识的浅陋,对强暴的畏惧从反面衬托信陵君。)

5、作者特别用心于某些描写,对下列加线处赏析评价:(1)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衬托信陵君慧眼识人。

(2)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既表现朱亥不同于常人的个性特点,又为下文的大举动伏笔。(3)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情感冷淡仅于应酬,似有不满意之处,形成悬念,又使情节产生波澜。(4)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泣”透现出信陵君的,仁心厚义。也表现出对这位大将的了解。(5)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果”,补充出人物信守诺言。为什么自刭?一是报答知遇之恩,二是为杀晋鄙谢罪。)(6)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可以看出魏王的某种悔悟。)

二、作业。

教后感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分别是:()、()(1)a、而公子亲数存之

b、乃谢客就车

请数公子行日

公子过谢侯生

今公子故过之

行过夷门

(2)a、公子引车入市

b、而公子亲数存之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已却秦而存赵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今有难,无他端

2、下列每组句子中不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直上载公子上坐

b、辞决而行

屈平既绌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厚币委质事楚

人穷则反本

3、下列加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子从车骑,虚左

b、为能急人之困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遂救邯郸,存赵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4、与其它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b、未之多见也

5、下列动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

b、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

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愤怒)

6、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的是()

例句:何功之有哉

a、句读之不知 b、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7、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的“立”相同的一组是()例: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①臣乃敢上璧 ②左右欲刃相加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相如廷叱之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 ⑥毕礼而归之 ⑦且庸人尚羞之

⑧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⑨公子从车骑,虚左 a、① ⑦ ⑨ b、① ③ ⑦

8、下列句子中与“独不怜公子姊邪” “独”字解释相同的一项()a、独子无兄弟 b、独畏廉将军哉?

9、下列句子中与“不辞劳苦” “辞”字解释相同的一项()a、辞决而行

b、无一言半辞送我10、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何功之有哉 /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b、如姬为公子泣 /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嬴乃夷门守关者

11、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a、以公子为长者

b、胜所以自附于婚姻

12、“请救于魏”句式相同的一项()

a、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b、何功之有

12、与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之”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a、此五霸之伐也 b、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14、与 “宁许以负秦曲” “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a、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b、实持两端以观望

15、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地一项:()a、终不因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监狱门 b、侯生摄敝衣冠 整理 d、遍赞宾客 赞扬

16、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地一项:()a、公子闻之,往请 请求

b、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抱着关门 d、见其客朱亥,俾倪 斜着眼睛看

17、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为大梁夷门守关者 / 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b、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 今公子故过之 d、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 而以公子为长者

18、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与例句意思相同一项的是()

例句:公子引车入市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b、引赵使者蔺相如 d、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19、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地一项:()a、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地名 b、吾攻赵,旦暮且下 早晚间 d、此五霸之伐也 讨伐

20、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地一项:()a、我岂有所失哉 过失、错误 b、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仇恨 d、矫魏王令代晋鄙 假装

2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 d、所以不报谢者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2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 独畏廉将军哉 b、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 乃谢客就车

d、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却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济困的性格作用,主要却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篇2:《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2、继续让学生积累学习文言的知识,继续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方法。

3、了解本文的内容及相关文化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信陵君的形象特点。

2、理解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意义。

教学设想:

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六题“善叙事理,其文疏荡”的单元,旨在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课文不算难懂,属教学篇目。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作问题探讨。

课前预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薨hōng

厚遗wâi

执辔pâi

馁虎něi

韊矢lán

二、解释下列实词:

士无贤不肖——(无论)

侯生摄敝衣冠——(摄,整理;敝,破)

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让,谦让)

愿枉车骑过之——(过,拜访)

遍赞宾客——(遍赞,引荐)

让魏公子曰——(让,责备)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在哪里)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用来的做法)(和秦军拼死)(具,全部;状,情况)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用来的做法)

屏人间语——(私下地秘密地)

矫魏王令代晋鄙——(矫:假传(命令))

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何如哉,怎么回事啊)

侯生果北乡自刭——(北乡,面向北)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德,感激;存,使动用法)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外物)

公子竟留赵——(终于)

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奉还)

三、文言知识归类

(1)找出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

(“坐”通“座”)

俾倪

(通“睥睨”,斜着眼睛看。)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通“向”)

公子与侯生决

(“决”通“诀”)

(2)给加线词注音释义

品士无贤不肖

(xiào 才能低的)

侯生摄敝衣冠

(bì 破旧的)

公子往,数请之

(shuî 多次地)

品公子姊为赵惠文王„„

(zǐ 姐姐)

冠盖相属

(zhǔ 连续)

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shu 劝说)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duï 揣测,估计)

约车骑百余乘

(shâng 量词)

今有难

(nàn 危难)

侯生乃屏人间语

(bǐng 使人退避。jiàn秘密地,悄悄地)

椎杀晋鄙

(chuí 名词做状语用铁椎)

矫杀晋鄙

(jiǎo动词假托„„命令)

品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

(jiàng 统帅。lē 文中作“检阅”讲)

嚄唶宿将

(sù jiàng 有经验,有威势的老将。)

北乡自刭

(jǐng 用刀割脖子)

(3)指出词性活用的类型

品仁而下士

(谦逊地对待)

留军壁邺

(营垒──驻扎)

如姬资之三年

(资财──出资悬赏)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袖,袖藏;椎,用锤)

(名词作动词)

不敢以其高贵骄士

(骄傲──傲慢地对待)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清洁──使„„高洁,使动用法)

公子从车骑,虚左

(使„„空着,使动用法)

为能急人之困

(着急──能急救患,为„„着急为动用法)

公子怪之

(奇怪──感到奇怪意动用法)

(形容词作动词)

品公子从车骑

(让„„跟从着)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

侯生乃屏人间语

(让„„退避)

(动词的使动用法)

北救赵而西却秦

(向北,向西)

皆谦而礼交之

(礼貌──以礼)

(名词作状语)

(4)一字多义

故: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缘故)

故久立与其客语

(故意)

今公子故过之

(特意)

朱亥故不复谢

(有意)

世莫能知,故隐屠问耳

(所以)

引:

公子引车入市

(带领)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延请)

复引车追问侯生

(退回)

为公子先引

(引路)

就:

乃谢客就车

(上,登上)

嬴欲就公子之名

(成就)

金就砺则利

(接近,靠近《劝学》)

使归就戮于秦

(接受《殽之战》)

下:

礼贤下士

(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

(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低等的《邹忌讽齐王纳谏》)

每薄暮,下管键

(使用《狱中杂记》)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少于《赤壁之战》)

辞:

辞决而行

(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推辞)

近日奉辞伐罪

(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

(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存:

公子亲数存之

(问候)

却秦存赵

(保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存在)

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生存《出师表》)

(5)说明下列特殊句式

欲以(之)观公子

(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坐,不让”的作法)

遍赞(于)宾客

(省介词)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

(省介词宾语“之”代信陵君)

可使(之)击之

(省宾语,“之”代朱亥)

请救于魏

(介宾短语后置)

何功之有

(“之”字是动宾倒置的标志,等于说“有何功”)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主谓倒置,等于说“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

(“安在”是动宾倒置,等于说“在安(在哪儿)”)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判断句)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王异母弟也

(判断句)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被动句)

(6)、翻译下列句子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2、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4、何功之有哉?

5、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马上我们要学的《魏公子列传》,是司马迁特别欣赏的人物,也是作者心中理想化的人物。下面我们来读这篇作品,了解这位杰出的魏公子。

二、简介人物和相关背景

、魏公子

魏公子,名无忌,魏国人,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因为他的封地在信陵,所以又称为信陵君。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故,本文又称他为“魏公子”。

魏公子,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窃符救赵后,在赵居住10年,后秦攻魏急,魏大败之后,回国统帅五国联军击退秦军,并追击秦军到函谷关以西。但很快魏王中秦国反间计,夺其兵权,后四年在郁郁寡欢中酗酒病亡。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徕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2、秦赵之战

公元前259年秋季开始,秦军围攻赵都邯郸,由于之前的长平一战,赵国损兵40万,元气大伤,此时虽然殊死拼搏,但已经是亟亟可危,接下去,如果没有外援的话,就可能国家灭亡。赵国派使臣赴齐国借粮,齐国君臣态度暧昧,赵使无功而返。秦军围攻邯郸渐紧,赵国请求姻亲之国魏国依约发兵相救。魏安厘王命大将晋鄙率精兵十万北上,秦王派使臣赴梁言于魏王:邯郸不久必下,诸侯但有救赵者,秦必攻之。魏王震恐,命魏军屯与漳水之南,原地待命。魏军观望不前,秦军猛攻邯郸,平原君心急如焚,写信给内弟魏公子无忌,请信陵君设法相救。信陵接信后,知邯郸危急,数次入宫苦谏王兄发兵救赵,但魏王畏于强秦,顾虑重重,未至可否。平原君在无奈之下,率门客赴楚求援,楚考烈王被秦国打怕了,恐殃及本国,百般推托,后毛遂以楚国国耻激之,楚王深受震动,最终与赵达成合纵,并命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而此时,信陵君在苦谏无效的情况下,采用侯生之谋,使魏王宠妾如姬窃取调兵虎符,赴邺杀晋鄙夺取兵权,精选武卒八万直趋邯郸。至十二月初,魏楚两军均已赶到邯郸外围,秦国也不断的增兵汾城(河东之地)以为声援。十二月,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王龁率秦军主力向西仓狂败退了数百里,入汾城才稍事喘息。在邯郸城南驻防的秦军郑安平部两万人,被赵军重重围困。郑安平部远离主力,粮秣断绝,突围无望,只得全军降赵。三国联军乘胜进攻汾城,秦军大败,被迫撤至河西,夹河对峙。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之地,声威大震。邯郸战后,秦国士卒死伤大半,丢失了六年以来所侵占的赵国大部领土。

三、朗读并翻译每一段。

四、要点:探讨问题

(一)、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等待班级发言

、《史记》以事情反映人物个性,以人物反映作者的情感,说说信陵君的个性特点,再说说作者带有怎样的情感色彩?

(信陵君的个性特点:慧眼识人,尊贤下士,不畏强暴,急人所困。作者为信陵君列传,倾诉了个人浓烈的情感,通篇洋溢着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和惋惜的感情,不独篇名直呼“公子”,就是文中称“公子”即有一百四十七次。)

2、信陵君门客三千,才干非凡,一生的活动频繁杂芜,可写的东西一定千头万绪,但作者却做了怎样的安排?

(这是一篇出色的传记文学作品。叙事精于选材,信陵君门客三千,才干非凡,一生的活动千头万绪,作者着眼于突出传旨,选择了“窃符救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的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从而将其一生诸多方面的活动凝聚起来,既突出了信陵君的主要思想性格,又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使人们在人物的活动中看到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了解人物,把人物、历史都写活了。)

3、有人认为信陵君“窃符救赵”,虽然急赵国之困,却损害了魏国的利益,非忠臣之举,你怎么看?

(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四十万。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4、本篇在着力刻画信陵君形象时,也以点睛之笔,描绘了侯生、朱亥、如姬、晋鄙等生动形象。说说这些形象对集中刻画传主形象的作用。

(侯生、朱亥、如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第一是申明大义,支持信陵君的救赵行为;第二是冒着生命危险,竭尽所能,或者出谋划策,或者参加行动,或者冒死窃符,都有一个“义”和“勇”字。这一类人物的刻画正面衬托信陵君。晋鄙的忠诚和疑惑,也是正面衬托信陵君。魏王的见识的浅陋,对强暴的畏惧从反面衬托信陵君。)

5、作者特别用心于某些描写,对下列加线处赏析评价:

(1)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衬托信陵君慧眼识人。

(2)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既表现朱亥不同于常人的个性特点,又为下文的大举动伏笔。

(3)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情感冷淡仅于应酬,似有不满意之处,形成悬念,又使情节产生波澜。

(4)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泣”透现出信陵君的,仁心厚义。也表现出对这位大将的了解。

(5)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果”,补充出人物信守诺言。为什么自刭?一是报答知遇之恩,二是为杀晋鄙谢罪。)

(6)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可以看出魏王的某种悔悟。)

二、作业。

教后感

课堂练习、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分别是:()、()

(1)A、而公子亲数存之

B、乃谢客就车

请数公子行日

公子过谢侯生

c、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D、愿枉车骑过之

今公子故过之

行过夷门

(2)A、公子引车入市

B、而公子亲数存之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已却秦而存赵

c、乃谢客就车

D、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今有难,无他端

2、下列每组句子中不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直上载公子上坐

B、辞决而行

屈平既绌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c、侯生果北乡自刭

D、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厚币委质事楚

人穷则反本

3、下列加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子从车骑,虚左

B、为能急人之困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c、公子怪之

D、侯生乃屏人间语

遂救邯郸,存赵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4、与其它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B、未之多见也

c、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D、何功之有哉

5、下列动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

B、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

c、侯生乃屏人间语(让„„退避)

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愤怒)

6、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的是()

例句:何功之有哉

A、句读之不知

B、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D、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

7、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的“立”相同的一组是()

例: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①臣乃敢上璧

②左右欲刃相加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相如廷叱之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

⑥毕礼而归之

⑦且庸人尚羞之

⑧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⑨公子从车骑,虚左

A、①⑦⑨

B、①③⑦

c、③⑥⑨

D、③⑦⑨

8、下列句子中与“独不怜公子姊邪”“独”字解释相同的一项

()

A、独子无兄弟

B、独畏廉将军哉?

c、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D、独与老翁别

E、鳏寡孤独

9、下列句子中与“不辞劳苦”“辞”字解释相同的一项

()

A、辞决而行

B、无一言半辞送我c、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D、臣等不肖,请辞去

0、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何功之有哉/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B、如姬为公子泣/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

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嬴乃夷门守关者

1、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

A、以公子为长者

B、胜所以自附于婚姻

c、实持两端以观望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2、“请救于魏”句式相同的一项()

A、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B、何功之有

c、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D、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与“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之”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此五霸之伐也

B、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c、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D、何功之有哉

4、与“宁许以负秦曲”“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B、实持两端以观望

c、欲以客往赴秦军

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15、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地一项:()

A、终不因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监狱门

B、侯生摄敝衣冠

整理

c、公子执辔愈恭

拉着缰绳

D、遍赞宾客

赞扬

6、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地一项:()

A、公子闻之,往请

请求

B、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抱着关门

c、公子颜色愈和

色彩

D、见其客朱亥,俾倪

斜着眼睛看

7、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大梁夷门守关者

/

公子起,为寿侯生前

B、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

今公子故过之

c、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D、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而以公子为长者

8、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与例句意思相同一项的是()

例句:公子引车入市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B、引赵使者蔺相如

c、相如引车避匿

D、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9、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地一项:()

A、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地名

B、吾攻赵,旦暮且下

早晚间

c、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曾经

D、此五霸之伐也

讨伐

20、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地一项:()

A、我岂有所失哉

过失、错误

B、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仇恨

c、而公子亲数存之

慰问

D、矫魏王令代晋鄙

假装

2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

c、而公子亲数存之/

请数公子行日

D、所以不报谢者/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2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

独畏廉将军哉

B、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

乃谢客就车

c、而公子亲数存之

/

遂救邯郸,存赵

D、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却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济困的性格作用,主要却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

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1)B辞别(A、数:屡次计算c故:故意特意D、过:拜访,路过)

(2)D方法(A、引:拉 邀请B存:慰问使保全c就:上成就)

2、D(反——返)A、坐——座绌——黜B、决——诀濯——浊c、乡——向质——贽

3、A、从立:使动(B、急:意动袖:名词作动词c怪:意动存:使动D屏:使动椎:名词作状语)

4、c、(其它为宾语前置句)

5、D

6、A

7、D

8、B

9、c

0、D

1、c

2、A

3、A

4、B

5、B

6、D

7、D

8、c

9、B

20、B

21、B

22、D

篇3:趣谈《魏公子列传》中的“三”

关键词:《魏公子列传》,叙事艺术

信陵君门客三千, 才干非凡, 一生的活动千头万绪, 文章用大量的笔墨详写公子与侯嬴的交往过程。侯嬴对公子这样一位名闻诸侯、声震天下的人物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不仅没有唯唯诺诺, 反而几次“为难”公子。

可千万别小看这三难, 先来体会一下:一难, 侯赢家贫, 却不肯接受公子的厚礼, 为什么?侯嬴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表现了侯嬴不同于战国时期那些追名逐利、见钱眼开之辈, 而是一个具有“穷且益坚”的高尚情操的人。也可以进一步考验公子。一难的结果, 是公子要宴请侯赢, 用实际行动来表示对他的敬意。

二难, 公子亲迎侯赢, 侯赢用怎样的方式来试探公子?这里有“三试”:侯赢一试:坐上座, 公子愈恭;二试:过朱亥, 公子愈和;三试:久立语, 公子色终不变。“三试”的最终目的是“以观公子”, 看公子待士究竟有多大诚意;也想“就公子之名”, 侯嬴为了成就公子的名声, 不惜损伤自身的名誉, 多么的用心良苦!看公子的表现, 他的一系列行动, 没有丝毫勉强, 没有丝毫伪装, 经受住了考验。公子以他“仁而下士”的高尚品德打动了侯赢, 乐意为他的“上客”, 这段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侯嬴的大智慧与忠心耿耿。

三难, 当公子准备孤注一掷, 亲赴秦军, 与赵俱死, 而来与侯嬴告别时, 作为曾被公子优礼相待的侯嬴, 他既不相从, 也无言相送, 只是冷冷地说:“公子勉之, 老臣不能从。”当公子走出一段路, 觉得心有不快, 于是又调转车头回来问侯嬴的时候, 侯赢才具体地说明了这样去送死的失策。侯赢为什么故意卖关子, 又一次地“为难”公子呢?

《孟子》有这样的名句:“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提出的建议要想发挥效果, 必须考虑“人”的因素。“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 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 每战必殆。”这句大家熟悉军事格言出自《孙子·谋攻篇》。侯生的大智慧正表现在他抓住了“人和”, 精准的把握了公子的心态与性格。

公子告别侯生时, 应是义愤填膺, 满腔悲愤的, 因为他“数请魏王, 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 终不听公子”, 无奈之下, 只能抱了必死的信念前去。公子“约车骑百余乘行过夷门”, 本就仓促, 如果侯生匆忙提出建议, 此时的信陵君未必听得进去。等到对方抓耳挠腮的时候再点醒他, 效果自是不同。再加上侯嬴对公子性格的了解, 早就知道公子一定会返回的。

司马迁写侯赢“三难”公子, 使得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富有趣味性、故事性, 这也体现出《史记》“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的高超的叙事艺术。《魏公子列传》这篇课文是放在苏教版《<史记>选读》教材中《“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这个专题下的。引文的前半句话的意思是说《史记》善于记事论理, 后半句话中出现了“疏荡”一词, “疏”这个字我们常常拿来和“密”这个字相对举, 这里“疏荡”是说叙事疏密相间, 详略有致而又起伏跌宕。

《史记》“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的高超的叙事艺术体现在司马迁叙述事件发展的过程, 不是平淡无味, 而是曲折有致, 一波三折。《史记》这种曲折有致, 一波三折的叙事艺术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我国古典小说常用“三”来构思故事情节, 用“三叠”法:《三国演义》中有“刘玄德三顾茅庐”, 《水浒传》中有“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西游记》中有“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其好处在于:借助曲折动人的故事, 写活了人物, 深化了主题。

我在备课的过程中, 发现《魏公子列传》中除了侯生“三难”公子、“三试”公子以外, 还有很多有趣的“三”。例如写公子与朱亥的交往过程, 着笔三次。再如写公子将晋鄙军时, 有“三言”, 下达了三条命令:“父子俱在军中, 父归;兄弟俱在军中, 兄归;独子无兄弟, 归养”。这三条命令, 足以体现魏公子的大将风度和军事才干, 也不禁让人联想到《史记·高祖本纪》中汉高祖刘邦“与父老约, 法三章耳;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 魏公子的“三言”和刘邦的约法三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篇4:《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

关键词:《史记》;行文艺术;鲁迅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101

鲁迅评《史记》,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极有见地的。《史记》除了没有文学虚构,具备了文学的一切特征。不必说多彩多姿的人物刻画让人目不暇接,单是摇曳生姿的行文艺术就让人受用不尽。

这里试以《魏公子列传》为例,以略窥《史记》行文艺术之一斑。

一、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人物安排

俗话说:“人以群分”,《史记》通常把人物按不同的阵营来区分,每个阵营(群体)又有若干个角色,这些角色中往往有一个核心人物,其余角色都围绕、拱卫着这个中心人物。

《魏公子列传》以魏公子为核心,其他人物按身份可分为达官显贵和士两大阵营。达官显贵包括魏王、秦王、赵王等诸侯,平原君、如姬、晋鄙等将相宗室。士,主要是魏公子门下的门客,包括侯嬴、朱亥和在赵国时罗致门下的毛公、薛公以及无名但有事迹的门客,例如“说王万端”的辩士,与公子共赴秦军的“百余乘”,为如姬报父仇的,与公子留赵,并劝公子谦逊的门客等。

角色之间的组合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主从关系。以公子为主,衍生出几种关系:宗亲、姻亲、盟友、主客、敌我等关系;2. 烘托陪衬:从骑、世人、将相宗室;3. 对照关系:公子与魏王,公子与平原君,公子与晋鄙、侯嬴,魏国门客和赵国门客;4. 点面关系:公子门下士三千人构成了一个面,在其中突出侯嬴、朱亥两个点。5. 组合关系:及两个以上的人物总是相伴或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好像现在的一些艺术组合一样的。例如文中侯嬴和朱亥、毛公和薛公。

通过这样错落有致的组合搭配,把主要人物置于各种复杂的人物关系中,牵一发而带动全体,不仅突出了主要人物信陵君,而且能让人有更广泛的联想和启发,这种驾驭复杂人物关系的构思显然深刻影响了后世长篇小说的创作。

二、突出矛盾、繁简得宜的情节安排

《魏公子列传》主要写冲突激烈的事件(却秦救赵),其余都简略处理,这样就显得不蔓不枝,始终有矛盾冲突,且环环相扣。

整篇围绕“救赵”来构思:先写救赵的大背景(魏国自顾不暇,且疑忌赵国,魏王与公子面和心不和),再写救赵的缘起,接着写救赵的谋划,然后是救赵的行动及结果,最后写了救赵的余波(公子却秦存魏)。

前面“礼迎侯生”,虽然与救赵没有直接关系,但为“窃符救赵”提供了人力资源,是“救赵”成功的先决条件。在“窃符救赵”整件事中,详写谋划的过程,略写具体的行动;详写“夺晋鄙兵”,略写“窃符”和“却秦”。

因“救赵”产生了多重矛盾:魏国救与不救的矛盾(其实是魏王与魏公子对形势及情理的认识不同产生的矛盾),力与智的矛盾(魏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和侯嬴主张有效发挥门客的价值之间的矛盾),赵国情急而魏国拖延的矛盾等,其中主要矛盾就是“力救”还是“智救”的矛盾。《魏公子列传》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来细致叙写,辅以其他矛盾冲突,使情节紧张而有序。

三、摇曳折绕、尺幅兴波的叙述技巧

“礼迎侯生”和“回车问计”两部分,绝不肯顺势一气下来,而是反复出变故、生枝节,真正是“尺幅兴波”,后文。

“礼迎侯生”部分,清代吴见思评曰:“愈恭”“愈和”“色终不变”,三番摇曳;“将相”“宾客”“市人”“从骑”,四面照耀,虽是一时神采,但千古如生(《史记论文》)。明代黄洪宪对“回车问计”部分评价说:“叙侯生与公子语,宛然在眉睫间,盖生初欲为公子画计,恐不从,故于其复还而画之,所以坚其志耳”(《史记评林》引)。从前人的评价可以看出文章有意地摇曳兴波,主要还是为突出人物服务,如果脱离了这个目的来折绕、摇曳,不仅不能让人产生追读回想的兴趣,反而会在芜杂的人物和琐细的枝节中迷失方向。

四、穿插接引、严密真实的细节照应

文中穿插的地方有:“礼迎侯生”中穿插从骑、世人和魏府宾客的不同态度,“窃符救赵”中穿插“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通过穿插几笔,使文章疏密相间,主要的对象得到烘托、折射,显得更有光彩。

所谓“接引”,指前文出现过的人物或开启的事件,后文得到补充完善。例如,朱亥前面已经出场,不过显得很神秘,不近人情,后面在“窃符”完成后,朱亥再次登场,显示出了忠诚勇敢的“士”的品质,于是前面的谜团都迎刃而解。又如,如姬是“窃符”的关键人物。通过侯嬴的叙述,我们知道公子对如姬有恩,如姬十分感激公子。然而侯生的计谋管不管用,还得看他对如姬的个性、能力判断是否准确。这时候,用接引之法,简要交代如姬果然盗出兵符交給公子,就有“一石三鸟”的效果:一突出了侯生的老谋深算、料事如神;再者突出公子急人之困、礼贤下士的品质是一贯的,且深入人心;三则可看出公子门下的士确实很有能力,能办成王公大臣都无法办成的事,所以“救赵”也可以仰赖他们。

五、笔法多姿,力避雷同

《史记》所涉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但绝没有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这得益于司马迁善于运用不同的笔法去刻画人物,描写场面。《魏公子列传》中对侯生和魏公子着墨较多,但写法不同。侯生是谋士,所以侧重记其语言;魏公子为人诚恳,故多写其行动和神态。同为君王,秦王用侧写,魏王、赵王正面写。

同一个人物,刻画的方法也丰富多彩。如刻画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格,有对人物言行心理的直接描绘,也有借助周围人物的对比烘托。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史记钞》)

篇5:《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17分)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 ②然公子遇臣厚( )

③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 ④此五霸之伐也( )

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②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B.①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②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C.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

D.①如姬为公子泣 ②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段文字形象地刻画了作为智者的侯嬴这一形象。文中最能体现侯嬴冷静沉着又料事如神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侯嬴是窃符救赵这一行动的主谋,他对窃符成功胸有成竹,其依据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五)17.(4分)①详尽 ②对待 ③果真,如果真的 ④功业 18.(3分)C (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A项①表原因;②用来的。B项①副词,才;②判断词,是。D项①介词,对;②介词,为了。) 19.(6分)①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如果这样),还奉养门客做什么呢?(3分) ②公子连续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3分) 20.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注意题干要求两点:一是沉着冷静,一个笑字足表现出其镇定自若的神态;固知一词格外传神,足见其胸有成竹,早就料想到了。)(2分)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2分)

篇6:《魏公子列传》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又重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了解前三段的情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即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能文能武,又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这些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他们是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司马迁在《史记》中,都为他们立了传,而他对信陵君最为推重,我们今天所学的《魏公子列传》便是司马迁倾注了高度热情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传。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魏公子其人。

二、解题

魏公子,名无忌,魏国人,魏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因为他的封地在信陵,所以又称为信陵君。春秋战国时诸侯的嫡长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称“世子”,其他的儿子称“公子”,故本文又称他为“魏公子”。

魏公子,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课文讲述的是魏公子在他的门客的帮助下援救赵国的故事。窃符救赵后,在赵居住10年,后秦攻魏急,魏大败之后,回国统帅五国联军击退秦军,并追击秦军到函谷关以西。但很快魏王中秦国反间计,夺其兵权,后四年在郁郁寡欢中酗酒病亡。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徕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贤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三、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的战争进行得频繁而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秦又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被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信陵君认识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终于挫败了敌人的图谋,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三、诵读课文,齐读前三段,订正字音。注意:

1、魏昭王少子(shào).

四、研习前三段

(一)研习第1段

1、指名读

2、安釐(xī).

3、昭王薨(hōng)

4、不肖(xiào)...

7、俾倪(pì nì)..

5、厚遗(wèi)

6、执辔(pèi)

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文言字词句。

3、指名翻译,师生订正

下士(名词作动词,谦逊对待)

谦而礼交之(名词作状语,按礼节)

..士无贤不肖(无论)致食客三千人(招来)以公子贤(因为)...骄士(形容词作动词,傲慢地对待).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判断句)

4、提问:第1段讲了什么内容?

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信陵其人)(板书)

(二)研习第2、3段

1、齐读

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文言字词句。

3、指名翻译,师生订正

上坐(坐同“座”)

俾倪(俾倪同“睥睨”)

厚遗之。(赠送一份厚礼)

摄(整理)微察(暗中观察).....颜色(脸色)窃(私下里)谢(辞别)赞(介绍,引见).....为寿(敬酒)

故过之(特意)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故意)....过客以观公子(拜访朋友)数请之(多次)

公子从车骑(使动,使……跟从)....久立(使动,使……久久停留)公子怪之(意动,认为……奇怪)...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判断句)为寿侯生前。(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4、提问:第2、3段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结交侯嬴

结交朱亥(板书)

四、落实反馈,(上黑板)

(一)通假字

1、直上载公子上坐(坐同“座”)

2、俾倪故久立(俾倪同“睥睨”)

(二)重点词语释义

1、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无论).

2、致食客三千人(招来).

3、诸侯以公子贤(因为).

4、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赠送一份厚礼)..

5、侯生摄敝衣冠(整理).

6、微察公子(暗中观察)..

7、公子颜色愈和(脸色)..

8、从骑皆窃骂侯生(私下里).

9、乃谢客就车(辞别).

10、遍赞宾客(介绍,引见).

11、为寿侯生前(敬酒)..

12、今公子故过之(特意).

13、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故意).

14、过客以观公子(拜访朋友)..

15、公子往数请之(多次).

(三)词类活用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名词作动词,谦逊对待).

2、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名词作状语,按礼节).

3、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容词作动词,傲慢地对待).

4、公子从车骑(使动,使……跟从).

5、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动,使……久久停留)..

6、公子怪之(意动,认为……奇怪).

(四)特殊句式

1、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判断句)

2、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判断句)

3、为寿侯生前。(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五)翻译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译:公子做人的原则仁爱而且在士人面前谦恭,士人不论有才无才都谦逊地以礼相待,不愿因自己富贵傲视士人。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译:我有个朋友在集市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载我去拜访他。(六)一词多义

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故久立与其客语()

今公子故过之()朱亥故不复谢()

篇7:魏公子列传教案

刘 海 教学目标:

1.了解史传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语言、行动描写和烘托手法的运用。2.认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可贵作风、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和侯嬴的超凡出众的智慧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3.积累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几种常见的文言句式。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传记主人公信陵君形象的分析。

难点:侯生“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及司马迁写作此人物时的思想寄托。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侯生的忠诚。

2、学习塑造人物的手法。

3、积累“遗”“下”“过”“赞”“长者”“睥睨”等实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魏公子,何许人也?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子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战国四君子:“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

二、介绍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这是个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公室,跑私门,不狞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能文能武,又懂政治,懂经济,懂军事,懂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与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士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当时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是所谓四君:“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语)。他们都收养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手。但比较起来,信陵君最善于结交士,得到他们的帮助也最大。

三、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你对信陵君留下了什么印象? 仁而下士(仁厚而待士谦虚)

2、“仁而下士”的结果是什么?

致食客三千人

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3、读旁批《太史公自序》中片段

4、明 茅坤: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四、研读课文

1、课文中写到什么人物可以力证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侯嬴

2、侯嬴何许人也?

大梁夷门监者,年七十,家贫,隐士。

4、为什么要特别写到他家贫?

烘托出信陵君的仁而下士

5、何以见得他是一隐士?

语言描写,请同学品味。

6、什么事件可以力证信陵君确实是“仁而下士”之人?

置酒大会宾客请侯生。

7、品味这段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对比的写法令人过目不忘。

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分别勾划信陵君与侯生的不同表现来体会司马迁的对比手法运用的妙处。

8、身边的一些人如何反应?

将相宗室----

/

市人-----

/从骑-----

/宾客-----

9、读 清代 吴见思评语。“三番摇曳”“四面照耀” 10结果怎样?

就公子之名/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侯生遂为上客

11、至此,我们确实感知到信陵君的“仁而下士”,恐怕同学对侯生也有话要说吧? 侯生:忠诚。不惜牺牲自己的名声成就信陵君的名声,舍己为人。

12、当然,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还表现在?

数请朱亥

13、朱亥其人,为何在这要一笔带过,且听下回分解了。五:总结

1、仁而下士-------得士

2、语言、行动描写和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五:布置作业

完成《名师教学案》第一课时自学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2、信陵君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和侯嬴的超凡出众的智慧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

3、积累实词“壁”“让”“独”“伐”“存”“秋”“婚姻”“所以”和虚词“以”“之”“乃”等及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句“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宾语前置句“何功之有哉?”,判断句“此五霸之伐也”“此乃臣效命之秋也”等。(讲课时穿插在阅读中,做到 文与言的结合。)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 二:初读课文

1、课文后半段着力写了个什么故事?

信陵君窃符救赵

2、故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朗读课文第4小节,请同学概括。

故事发生在秦围邯郸,魏王派救兵但又持观望态度,公子数请而又不听。于是他决计以客与赵俱死。三:研读课文

如果说信陵君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窃符救赵”的壮举而为人们所称颂的话,那么,侯嬴则是这幕壮举的总导演,总设计师,他更令人敬佩,景仰。

1、侯嬴献了个什么计?

请如姬窃符 /让朱亥随行,必要时椎杀晋鄙(后面有细节照应?)

2、从中你看出侯嬴除了忠诚,他确实还是个怎样的人? 聪明智慧,老谋深算,料事如神。

3、献计之前有个小插曲,你如何看待信陵君与他辞别时为何他只是冷冷地说了那么一句:“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因他设计的方案事关重大,势难下手,而且又是处于人家骨肉兄弟之间,这是一件十分为难的事情,不到一定的火候,讲出来对方不会听,所以便学习孔子来了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真真是个老谋深算之人啊。

4、“窃符救赵”的故事最终结果如何?

却秦,存赵。侯生北乡自刭。

5、讨论侯生“自刭”:当一切安排停当,照理侯生应该是眼望胜利旗,耳听好消息了,可是为什么以“自刭”以送公子呢? 自由讨论。提供几种意见供参考:

明•陈懿《读史漫笔》:侯生自刭固侠烈之慨,亦料魏王知公子谋皆夷门擘画,势必收而诛之,故宁自杀以为名,正是高处。

明•徐中行:侯生度公子窃符,计必杀晋鄙,鄙何辜哉?心必有不忍而不自安者,乃以死谢耳。不然,诚报公子,即死耳,何必数公子至晋鄙军日而后自刭也?故侯生之死,世谓报公子,余谓谢晋鄙也。

今人 韩兆琦:侯生自刭乃是为了坚定信陵君夺晋鄙的决心,是企图以此来强化信陵君的信念,叫他到时候不要手软。

6、侯生也是司马迁倾心歌颂的人物之一,在侯嬴身上寄托着司马迁为人处世的一种什么 样的道德观念?为什么他特别要歌颂这样的一种道德观念? “士为知己者死”。

他歌颂侯生的“士为知己者死”,正是为了嘲讽汉代官僚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这里,司马迁是有切肤之痛的。当他犯了法,“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的时候,“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只有到了这种时刻,他才深切地体会到那种“忠于知己”,那种能“急人之难”,能“脱人于困厄”的侠义行为是多么的可贵;而那种朝秦暮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势利小人是多么的可憎。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贵,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7、请同学联系前面学过的史记中的人物,你还会想起谁?

试比较侯生、荆轲、田光与专诸、豫让、聂政等人的死的不同。

后者这些都是一个下层的人被某个上层人士所“知”,从而去为之奋死不顾,他们所涉及的那种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实际上也并无什么明显的是非之分,这里面所反映的乃是一种个人的恩怨,是一种收买与被收买、豢养与被豢养的关系。而侯生、荆轲等人的死也许主观上言确是“士为知己者死”,但从客观上言他们又都是为“国”而死,他们是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起了作用的,他们的活动都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恐怕这也是他们更为人所熟知、记念的重要原因吧。四:布置作业

1、整理文中重要字词句。

2、完成《名师教学案》第二课时自学评价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复习重要字词句,积累“德”“功”“让”实词。

2、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的尾声。

3、评价信陵君的“窃符救赵”。

4、补充材料,关于信陵君的结局,体味司马迁对传记主人公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文重要字词句。二:研读课文

1、读课文,请同学介绍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的尾声。信陵君归军于魏而与客留赵。

3、但中间也有小插曲,赵王本以五城封公子,但最后以鄗为公子汤沐邑,为何? “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

“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写出了公子毕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人性的弱点,体现出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史精神。当然也再次写出信陵君一贯的仁而下士关键时刻对他所起的作用。

4、评价信陵君的“窃符救赵”。读《信陵君的“窃符救赵”论》 三:拓展阅读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闲,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厘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1、这是选文中删去的信陵君的结局片段,说说你的读后感。明 唐顺之:以魏亡系《信陵传》,见信陵系国之存亡。

明 王世贞:三公之好士也,以自张也;信陵君好士也,以存魏也,乌乎同?

难怪文中通篇都洋溢着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之情,当然也有无限的惋惜之意。

2、总结信陵君其人。

四、布置作业

上一篇:关于毕业设计工作量和工作进度的规定下一篇:农村财务管理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