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小板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2024-06-01

《三只小板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共8篇)

篇1:《三只小板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今天教学《三只小板凳》,与学生初读课文后以课后思考题提问:“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学生回答不出来,于是和学生再逐步读课文。结果总感觉学生学得心不在焉,小爱因斯坦的形象也没有树立起来。下课后好好想了下,不需要按常规要求一段一段教学,而应该和学生想象爱因斯坦做三只小板凳的过程,体会爱因斯坦的内心世界。在想象体会的过程中扣住文章具体语言文字朗读!具体教学设计是在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一找从哪里看出爱因斯坦做了三只小板凳?找到具体语句后读一读,读出爱因斯坦的不慌不忙,想象情境,爱因斯坦怎么做小板凳的?要选木料,要量尺寸,要挖窟窿,要组装。先感受做小板凳的不容易再思考:做了第一个小板凳之后,爱因斯坦心里怎么想?做第二只小板凳时爱因斯坦有什么注意改进的?第二只小板凳做好了为什么爱因斯坦还要做第三只?把这些爱因斯坦内心的想法具体话,学生才能深刻理解爱因斯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另外一年级组织教学还要加强!

 

篇2:《三只小板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低段识字教学是重点。但识字不是孤立的,呆板的。识字要放入具体的情境中(语言情境、生活情境等),学生才会记得牢。本课导入,我抓住课题中的一个生字“凳”,由熟字“登”引入。从孩子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分析字形、熟字加偏旁。他们由“登”马上联想到前面学过的“瞪”。在此基础上,我乘热打铁,马上加上“几”,引出“凳”及词语“板凳”,并指导读准字及词语。

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放飞的地方,智慧开掘的地方,自我重构的地方,身心愉悦的地方。没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就不可能有人才规格的多样性。这是教学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基础教育开发人的生命潜能的最本质的任务。而教师创造性的引导与评价,则会更加有助于学生主动健康、生动活泼地学习,获得发展。

 

篇3:《三只小板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大班韵律活动,教学实践,探讨

韵律活动具有自身的形象性和丰富性等特点, 便于感染幼儿情绪, 容易得到幼儿的接受, 是深受幼儿喜欢的音乐活动, 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通过韵律活动, 能充分调动起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能充分开发幼儿潜能。在本文中, 根据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并结合新纲要的要求, 结合韵律活动《三只小狼和大坏猪》的创编与实施, 对大班幼儿韵律活动的教学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创设活动环境,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了积极的兴趣, 才能不断地去实践和探索。对于大班幼儿来说, 如果没有学习兴趣, 教育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了。所以, 培养幼儿兴趣是进行韵律活动的重要基础。环境是幼儿学习韵律的重要场所, 也是幼儿兴趣的助推剂, 要让幼儿对韵律活动产生兴趣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幼儿在优美的环境中能够主动参与, 并大胆想象, 对韵律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是倾听环境的创设。音乐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 在韵律活动中, 教师要首先让幼儿学习倾听。通过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才能跟着音乐进行舞蹈。幼儿受到音乐的感染, 才能将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只有提供适当的音乐进行刺激, 才能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 从而为今后的韵律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是适当情境的创设。环境对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在幼儿的韵律活动中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是很重要的。环境和音乐相和谐, 才能调动幼儿的音乐思维, 让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提高, 才能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在《三只小狼和大坏猪》韵律活动中, 就可以首先创设房子的场景, 将第一次盖砖头房子, 第二次盖水泥房子, 第三次盖钢板密码房, 还有最后盖的漂亮的花房用各种材料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环境创设, 幼儿能很快融入到音乐的氛围中, 从而快乐地学习。

二、让幼儿学会深入体验观察, 从而激发情感

对于教育来说, 情感是其重要的催化剂。在大班幼儿韵律活动中, 可以充分将幼儿的情感调动出来, 让其能与所参与的活动产生情感的共鸣, 这样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对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一方面, 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韵律创编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学会观察, 让幼儿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从而积累素材。很多教师怕孩子出现危险, 整日将孩子关在教室中, 也有许多的家长很少带孩子出去玩。要知道经常带孩子们出去玩, 孩子在外面的世界中会得到更多的感受和体验, 才能更好地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大班韵律活动中, 教师也应该积极启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另一方面, 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参与体验。在大班韵律活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和动作等来调动幼儿的情感, 让幼儿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作为教师如果一起参与的话, 可以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 从而了解孩子, 做孩子最好的游戏伙伴。在《三只小狼和大坏猪》韵律活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内容提示让幼儿想象一下舞蹈的动作, 不要求技巧, 通过让幼儿联想和想象, 回到故事场景中, 从而得到美感和情趣。这其中教师要投入自己的情感, 用自己的语言来感染幼儿, 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 让孩子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起舞。

三、坚持以生为本, 鼓励幼儿的积极创新

创新是一种精神, 更是一种意识。在大班幼儿韵律教学中, 教师需要将创新的目标融入其中, 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 让幼儿能个性化的发展。对于幼儿的创新要积极鼓励, 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让幼儿通过韵律互动增加创新能力。

对此, 对于幼儿的一些创新想法教师应持鼓励的态度。在大班幼儿韵律活动中, 为了让孩子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更加主动和扎实, 就要积极尊重幼儿的一些创新性的想法, 让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得到不断培养。在《三只小猪和大坏狼》韵律活动中, 教师在创编大坏猪被美丽的花房吸引的动作时, 可以让孩子们根据字面的意义进行动作创编, 孩子们会创编出各种的动作, 大坏猪张开双手做拥抱状、大坏猪高兴地跳起来等。每个想出动作的幼儿都能自己说出这样创编的理由, 教师可以实时根据幼儿的想法, 让孩子们做出不同的表演动作。这样, 幼儿自己创编的动作, 在表演中表情也更加的到位, 动作也更自如。

同时, 教师应积极对幼儿的个性进行支持, 并激发其创造表达能力。在大班幼儿韵律活动中, 应积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不断发展。比如在《三只小狼和大坏猪》韵律活动中, 就可以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表现方式来表达,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让幼儿都能将自己独特的认识表达出来。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幼儿想象脾气火爆、破坏力十足的大坏猪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试着将用动作将它表现出来, 在表现方式上孩子们可能有不同的动作, 教师可以实时询问孩子这样表现的原因, 并对孩子进行及时的鼓励, 将幼儿的创新热情激发出来。

结语

在大班幼儿韵律教学中, 教师应将新纲要的要求作为教学目标, 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 让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深入体验、学会观察, 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 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从而引导其个性发展。教师在实践教学中, 应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 采用合适的方法, 以便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 让幼儿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吴邵萍.幼儿园韵律教学新探[J].早期教育, 2013, (02) .

[2]邹海燕.如何在幼儿园韵律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以韵律活动《树叶》为例[J].科教导刊 (下旬) , 2015, (01) .

[3]陈娅, 游景如.幼儿园韵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新探[J].教育导刊 (下半月) , 2013, (12) .

篇4:《三只小板凳》教学设计

1、学会“因、交、作、布、两、左、右、它”8个字,会认“板、劳、第、世、界、更、能”8个字。认识新部首“点横头”、“巾字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课文(介绍爱因斯坦)

二、初读课文

三、,多种形式认读田字格、双横线生字

四、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设疑: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做三只小板凳呢?

五、学会写“作、两、交、它”四个字,学会新偏旁(点横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激趣导入

1、复习生字词( 田字格、双横线)

2、自由读全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读中体会。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

学习第一句话:

1、、出示第一自然段中重要的.词语

2、引导学生读好词语

3、通过读好词,引导学生读好句子

4、相机理解“作品”

学习第二句话:

1、指名读第2句话。

2、他指谁?

3、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板凳?(相机引导学生读出爱因斯坦作品交得很晚、小板凳样子很丑)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读中感悟。

1、师范读第2自然段

2、问题提出:老师对爱因斯坦的小板凳满意吗?

学习老师的话:

1、出示老师说的话,引导学生读出老师的很不满意。

过渡:听到老师很不满意的评价,爱因斯坦又是怎么做的,怎样说的呢?

2、读一读,找出爱因斯坦动作和语言,做上记号。

3、同桌互相说一说划线的句子。

4、师出示描写爱因斯坦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齐读。

相机理解:不慌不忙

5、引导学生看插图

边读课文,边看插图:爱因斯坦最后交的是第几只小板凳?这三只小板凳哪个更好?为什么?

6、学生交流比较。

7、讨论: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相机理解“强一些”)

8、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9、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写四个字(因、右、左、布)

1、观察这四个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2、师范写“布”(认识新偏旁“巾字底”)

3、生练写

板书设计:

第一次

6 三只小板凳 第二次 强一些

第三次

篇5:读《第三只小板凳》作文

读《第三只小板凳》学历已有近5年,读过的文章可以说不计其数,好些文章就像生活中的琐事一样忘却,坦有一篇文章现在还记忆犹新,那就是儿时读的《第三只小板凳》,现在想想还确能领悟一些道理。 《第三只小板凳》的主人公就是板凳的制做者爱因斯坦,他的英名早已誉满全球,他的功绩人们永不会忘记。若你不读《第三只小板凳》一文。你也许会认为爱因斯坦从小就是个天才,不然怎会有后来那么大的成就?现在有些青年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自暴自弃,自叹命运浅薄。当用名人轶事来鼓励他时,他总会说:“咱没有人家那种天才,不具备那种条件和社会环境。”坦这些青年为何不想想你的优点,你的优越条件以及优越的社会环境,比起当年爱因斯坦的条件好多了。从爱因斯坦学制板凳的事例来看,他小时候并不聪明,而跟一般人相比还显得比较迟钝,因为别的同学做出各种各样的玩具,并很早地交上了,而爱因斯坦做的很慢且很简单。但爱因斯坦有信心,想着自己一定能做出像样的。假若我们当中个别同学就是当年的爱因斯坦,看到别的.同学已经做好了精巧的玩具并全交止,或许会自叹不如,消没竞争精神。而把事情搞得半途而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爱因斯坦最后能走上成功的道路,自信心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爱因斯坦是有勇气的。因为爱因斯坦做的玩具既坏又慢,而他还是把它交上,这个勇气大家可想而知。当老师略带嘲笑的口吻说“这怕是世界上最坏的板凳”时。爱因斯坦很有勇气站起来说:“不,这里还有我第一次做的,交上去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那只板凳差些,比起这两个要好些。”说着并举起那两只板凳,同学们,假若你就是当年的爱因斯坦,你会站起来为自己的努力进行辩护吗?我们今天缺少的就是这种勇气,因为我们爱“面子”怕丢人呀!

爱因斯坦还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虽然大家都知道什么事都需要毅力,没有毅力将一事无成。但我觉得爱因斯坦在做板凳时毅力表现得特别突出,不是吗?如果没有毅力,他能在质量都不怎么好的情况下。连续做三次?正是这种无形的毅力促使他不断地努力向前,直至走向成功。 从做小板凳到后来成为一代名人的道路,证实了他所说的“成功=勤奋 不说谎话 正确方法”。 读《第三只小板凳》作文800字

篇6:《三只小板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体会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

2.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理解7个新词语的意思。

3.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4.能理清课文第3自然段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5.能正确朗读课文,会读不同语气的句子。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第3自然段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难点:读懂反问句,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事。

2.读通课文,初步感受爱因斯坦从小做事认真,肯花力气,不怕失败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简介爱因斯坦的生平,揭示课题。

图像出示爱因斯坦的头像,问:认识他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他吗?(教师作适当补充)

揭题,学习生字“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次,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有哪几个字是形声字?怎么记住它?(加一加,换一换)

4.哪几个字你认为比较难写,写一写。

5.课文中划出生词,读一读,并指名读。纠正读音。

6.你懂得哪个词的意思,可以把意思说给同桌听,也可以用它说一句话。

7.提出你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三、再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内容和语言。

细细地读课文,你认为文中哪几句话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心。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大面积训练)

四、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爱因斯坦认真、努力、不怕失败、不怕别人嘲笑的品质。理解“糟糕、强、改变”等词的意思。

2.能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

3.能正确朗读不同语气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理清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1.出示一段排列错乱的话(把课文第3自然段的顺序打乱),让学生读读,通顺吗?

2.请你把这段话整理好,说说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列的?

二、读读课文,给下面这些短语排序。

()老师生气

()同学们不再笑

()爱因斯坦说明情况

()爱因斯坦交板凳

三、以以上短语为提示语,学习相应的课文内容。

1.哪几句写爱因斯坦交板凳的事?读一读。

学生质疑。(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做板凳?他为什么不交其他的作业?)

2.哪几句写老师很生气?读一读。

① 理解“糟糕”的词义。什么样的板凳是糟糕的呢?

② 感情朗读。重点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3.学习反问句:“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

师:为什么老师的话有问号,却没有回答呢?(这样的句子就叫“反问句”。)

a、比较句子,哪一组语气更强烈?

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你们谁也没有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吗?

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了。

(反问句让语气更加强烈。我们在写文章是要表达更强烈的意思,可以用反问句。)

b、试着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c、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d、问题怎么会那么严重?

e、你能举出类似的句子吗?

4.哪几句写爱因斯坦说明情况的?

a、读一读。说说这两句话讲了些什么。比较“很不象样”与“更不象样”的异同。学习“强”的词义。

b、指导朗读:你认为爱因斯坦的话应该怎样读?自己练读,优等生范读,小组比赛读。

c、补充课外阅读文章《三只小板凳》,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

d、听了爱因斯坦的解释,同学们的表现怎样?读一读。

e、说说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想的?同桌交流。

f、用表演形式汇报交流。(略)

四、学习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从此”是指什么事以后?同学们和老师改变的是什么?

2.老师和同学们对爱因斯坦以前是什么态度?齐读第1自然段。

请换成“因为„„所以„„”说一说这段话。

五、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爱因斯坦既然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我们为什么不了解他伟大的成就,而去学他小时侯做小板凳的故事?他小时侯的表现与他长大后成为大科学家有什么关系?

2.汇报交流。

3.再次质疑问难:你还有不懂的吗?

4.把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

六、做业。

板书设计:

三只小板凳

一只小板凳───很不象样做事-认真

爱因斯坦肯花功夫

篇7:《三只小板凳》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 讲述了一位少年巧妙地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 却不知即将被身后的黄雀啄食的故事, 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顾不到身后的隐患, 是很危险的, 由此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课文情节简单, 道理一读即懂, 教师应重在引领学生品味看似简单的语言, 通过多读, 特别是读好对话, 感受人物形象, 领会思维方式, 进而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整复述课文, 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方式, 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的道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基于此, 本设计拟在引导学生理解寓意的基础上, 深化学生的认识, 简言之, 即“读懂三只‘螳螂’, 感悟两种人格”。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 即抛出一个统领全篇的问题:“课文中到底有几只螳螂?分别是怎样的螳螂?”使引导学生“找螳螂”的过程成为感受人物形象, 领会思维方式, 体会少年智慧和人格魅力的过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

一、由找“螳螂”导入

1.师: (投影展示树林中螳螂捕蝉图片) 课文中到底有几只螳螂?分别是怎样的螳螂? (预设:学生都能找出第一只螳螂, 部分学生会明白“吴王”实际是第二只螳螂, 至于第三只螳螂, 延后再说。自然过渡到第一只螳螂的品读。)

2.教师诵读以下内容:花园里有一棵树, 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 悠闲地叫着, 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要去捕蝉, 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是的,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 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3.这是一只怎样的螳螂? (这是插图中在树上正要捕蝉的螳螂。学生很自然用课文中的话“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来形容这只螳螂。)

师:其实, 蝉、螳螂、黄雀都一样可悲, 都是一样的“螳螂”。

4.让我们再次朗读回味这段描写, 注意体会“高高在上”、“悠闲”、“自由自在”、“拱着身子”、“伸长脖子”等词语, 读出它们的“一心想得到”的感情。 (抓住反复出现了四次的“却”字, 指导读出那种遗憾。)

5.拓展训练 (以说话形式进行) :如果蝉 (螳螂、黄雀) 在那一刻能__________, 那该多好啊!其实, 我们有时就像这只螳螂一样可笑, 有一次__________。

6.再读第4~11自然段, 认真想一想:除了插图上这只“螳螂”外, 你从少年所讲的故事中, 能不能悟出另一只“螳螂”?

二、品读吴王这只“螳螂”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书, 明白了故事影射想攻打楚国的吴王就好比一只螳螂。

1.再读课文。着重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师:吴王是只怎样的“螳螂”? (学生品读后很自然地用课文中的话“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 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来形容吴王。)

3.回读第1自然段, 抓住“准备出兵”、“希望很大”、“谁敢来劝阻我, 我就处死他!”等词句, 读出吴王“一心想得到”的感情。

4.师生紧扣“乘虚而入”、“不堪设想”等词读出出兵的后患之大和遗憾之深。 (注意理解“乘虚而入”、“不堪设想”。)

三、感悟第三只“螳螂”

1.过渡:吴王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指导学生读好“处死他!”“恍然大悟”“对!对!”“太有道理了!”等词句, 体会吴王态度的变化。)

2.师:使吴王态度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少年难道身后没有隐患吗?那他为了谁的利益? (学生顿悟:其实课文中还有一只“螳螂”, 那就是少年!)

3.少年是只怎样的“螳螂”? (师生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好相关语段。预设: (1) 这只“螳螂”为国为民!从“后果将不堪设想”能体会到战争中最受伤害的是人民。 (2) 这只“螳螂”身后同样隐伏着祸患, 如果吴王执迷不悟, 少年会有杀身之祸。但他百折不挠!从……“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 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 一连转了三个早晨”中能品味出少年的这种人格魅力。 (3) 这只“螳螂”机智聪明!他不但用讲故事的独创方式劝说吴王, 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巧妙行事。从“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我没有打着鸟, 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看出少年想到不能主动去劝阻吴王, 必须让吴王来发现自己, 并且自己不能多讲话, 要抓住吴王心理, 让吴王主动问自己。

4.少年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感悟:大臣们也爱国, 也在不断地劝阻吴王, 可他们缺少“消除后患巧妙行事”的方式!)

四、深化认识, 升华情感

1.师:人的一生都面对着眼前的或长远的利益, 同时身后也常常隐伏着祸患。今天我们品味出了两种螳螂, 感悟到了不同的处理智慧, 相信大家在今后的人生经历中会更多地认清自我, 扮演像少年一样的“螳螂”。

2.适度拓展:正直的人有时为了履行自己的责任, 维护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 勇敢地承受身后的“隐患”,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司马迁明知__________, 还要__________, 为的是__________。

王安石明知__________, 还要__________, 为的是__________。

哈尔威船长明知__________, 还要__________, 为的是__________。

五、作业

1.练习复述。

篇8:《两只小狮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不依靠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词。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明白狮妈妈话中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小狮子头饰、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师:我认识了你们这么多的新朋友,真高兴。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去认识两个新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1、课件出示小狮子图。

2、指导读好狮字的读音。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一)初读

1、正确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认一认、读一读。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课件出示两只小狮子,仔细观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二)观察第一只小狮子

1、说说他在干什么?滚、扑、撕、咬(板书)

2、课文里是怎么写的,读一读(生自由读)

3、你知道他还会练什么本领吗?

这只小狮子练这些本领练得怎么样,从课文里找出描写的词语。

板书:整天练习

(三)指导在田字格中写字:练、习

(四)观察另一只小狮子

1、说说他在干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

大家学学他懒洋洋的样子。

2、用懒洋洋再说一句话。

(五)指导读好狮子与小树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思考:

为什么懒狮子不学本领呢?

(六)指导朗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狮子妈妈的话。

2、想想平时你做错了事妈妈是怎样教育你的,试着当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

3、同桌互相试试看。

4、如果你是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以后,你会怎么想,打算怎么做呢?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上一篇:6月英语六级听力答案下一篇: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