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会生存作文

2024-04-27

一年级学会生存作文(共11篇)

篇1:一年级学会生存作文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每天生活在幸福之中,所有的事情都有父母替我干,而我们只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婴儿”,省么事情都不会做。

但是,我们想过没有。如果又有一天,父母离开了我们,我们拿什么生活,我们怎么生活?所以,我们要学会自主,学会生存。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吧!

篇2:一年级学会生存作文

学会生存,这是一个人必须要接受的任务。学会生存你首先要学会自主,学会克服困难,学会……

总而言知,学会生存就是要先解除依赖之心这样才能一心一意的学会生存。最近我们学了一篇课文——鲁滨孙漂流记,他让我对学会生存有了新的认识。

篇3:一年级学会生存作文

“三生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教育,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是人生的三个方面,教材以生命、生存和生活分块编写,突出了生命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初一“三生教育”教材针对学生特点,考虑与小学的衔接,生命部分侧重生命价值教育,生存部分侧重生存技能和意志教育,生活部分侧重生活方式和理想教育。全书共15个主题。

1. 生命

生命教育部分以“认识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生命价值”为主线,共设计了5个主题。

(1)生命的奥秘

本课是初中“三生教育”的起始课,本课在小学“三生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人的生命具有多重属性,人类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这也是人和动物生命的根本区别。

课文包括四个内容:“自然生命的诞生”,让学生了解人类自然生命的诞生过程,懂得我们的生命是父母孕育的,体会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精神生命的习得”旨在让学生懂得人类与动物的生命不同,不仅有自然生命,而且还有精神生命。自然生命来自于父母的遗传,但精神生命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自然生命是有限的,而精神生命却是无限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使精神生命得到扩展和延伸。“生命与爱同行”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人的关爱,懂得父母的关爱应当得到回报,孝敬父母要体现在行动中。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同样也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初步树立感恩的意识。“奉献爱心延续生命”让学生懂得,在不危及自己生命的前提下,有时我们奉献一点爱心,就可以让他人的生命得到延续,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华。

在教学中,应注意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如关于人的生命诞生过程的知识,在初中生物课中已有详细的介绍,为避免与相关课程重复,我们可以生物学知识为基础,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生、养我们的辛苦,培养感恩之心,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关爱其他生命的意识。进行感恩教育时,可以适当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从古至今我们都把尊重、孝顺父母视为一种美德。并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当今时代孝敬父母的表现是什么。

(2)生命的蜕变

大多数初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此时,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期,身体外形的剧变、内部机能和性的成熟等,对初中生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身体、心理的变化,进行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但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在其他课程中也有涉及,为避免重复,本课着重帮助学生提高对青春期阶段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青春期发育状况,了解有关的保健知识,树立保健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树立乐观心态,坦然面对变化,悦纳自己。

课文包括四个内容:“变化的身体”主要讲的是青春期男女生身体变化的情况,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是一种正常、健康的现象,要从心理上予以接纳。“丰富的心理”讲的是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重点讲了应正确对待“逆反”心理。“萌动的青春”其实也是心理特点的一个反映,因为初中生在这方面存在较多的困惑和误区,因此单列一目,主要从正面阐述了与异性交往的几个原则。“悦纳自我、快乐成长”是本课内容的一个落脚点,主要强调二点:一是正确认识青春期身体心理的变化,做到悦纳、欣赏自己。二是要了解相应的保健知识,树立保健意识,顺利度过青春期。

教学中应注意针对性,应对学生在青春期方面的一些困惑给予具体的指导。可以利用“悄悄话”活动,或事先收集学生在青春期方面的困惑和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予以解答。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长中出现的一些令人烦恼的问题,如外貌、身体的一些缺陷和不足,男女生交往的问题等,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变化。

(3)生命的潜能

人的生命具有超越性的特点,人总是生活在一种对理想生活的不断追求之中,人们总是想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活得”比现实状况更好些,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生命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而人拥有巨大的潜能这是生命能够实现不断超越的条件和基础。

课文包括三个内容:“生命有无限可能”让学生懂得从生理和智能上看,人的生命拥有巨大的潜能,人的生命发展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关键是要去积极挖掘、发展,使生命更加精彩和辉煌。“认识自我”强调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和方法,这是发掘潜能的基础。“做最好的自己”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充分认识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就能使自己向最好的方向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本课部分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有涉及,教学时应注意与相关课程的整合。在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树立自我观察的意识。初步掌握认识、观察自己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树立自信心。

(4)生命的价值

本课设计了三个内容:“生命的价值”主要是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和创造”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尊重生命”包含三层内容:第一,人是生命世界的奇迹,人的生命理应得到尊重;第二,人类的生命状态却又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我们不仅要尊重完整的生命,更要尊重残缺的生命;第三,世界是由丰富多彩的生命构成的,地球上的各种生命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随意践踏地球上的其它生命,就必然会破坏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和关爱地球上的其它生命,与其它各种生命和谐共处。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让生命更精彩”告诉学生每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生命价值的实现体现了生命的精彩。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即每个生命都可以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

生命价值教育是“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生命的价值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为促进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教师可采用一些通俗的词语来解释价值,比如,可以告诉学生生命的价值就是指生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有用性。而要使生命“有用”,首先是生命的存在,也就是“活着”,这样也就能理解课文中的“生命的价值首先表现在生命的诞生是人生的起点”和“生命是生存、生活的前提和基础”这两层内容。同时也为下一课珍爱生命的教育奠定基础。对“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和创造”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难度,教学中可以例举一些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案例加以说明,因为此内容在以后学段的“三生教育”中还会多次涉及,这里不必拓展过多,初步有个概念即可。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每个阶段的生命都有其价值,对中学生来说,也有其可实现的生命价值。

(5)生命的宝贵

在学习了生命的诞生、成长之后,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就是生命的死亡问题。在幼儿园、小学进行死亡教育的基础上,本学段侧重让学生学会以平常心对待死亡问题,初步懂得生命虽会消失,但人可以通过对他人、社会的付出,而获得精神的不朽,这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课文包括四个内容:“生命只有一次”强调生命的不可逆特点,即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便不会重来。“直面死亡”从生命规律的角度来看待死亡,说明死亡是每个生命必然有的结局,应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珍惜生命”是前面内容的自然延伸,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死亡是每个人的最后归宿,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如何珍惜生命,本课提出了一些原则性建议。“让生命不朽”强调肉体生命虽然会消失,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不朽,让学生增强关于生命价值的思想。

在进行正确面对死亡的教育中,可以适当补充关于死亡的一些知识,如什么是死亡,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积极预防和应对各种死亡事件,从而更加珍惜生命。还可以结合青少年实际,对一些轻视生命、曲解死亡和恐惧死亡的现象进行辨析。

2. 生存

初一“三生教育”的生存教育部分,以“了解生存环境,学习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质量”为主线,设计了5个主题。

(1)保护生存环境

人的生存,首先要具备基本的环境条件,本课强调的是人生存的外部条件,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于生存的重要性。环境教育在多个学科内容中都有涉及,但大都侧重在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上。而本课在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上,增加了对社会环境的保护内容。我们强调人的生存除了要依赖自然环境外,还离不开和平、安宁、有序的社会环境,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自然环境为人的生存提供了可能,而社会环境则为人的价值实现提供保证。所以我们要珍惜当前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课文包括四个内容:“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强调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大自然;“自然环境面临危机”列举了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谐社会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告诉我们社会环境对人的生存的重要性;“共建美好家园”强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在环境教育中可以视学生情况补充有关“生态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理念。人类文明的发展一共经过三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人类靠集体的采集和渔猎生存,被动地去适应自然;农业文明阶段,人类通过劳动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基本与自然和谐共处;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利用开发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对自然过度开发,造成了一系列生态危机,地球几乎无法支持工业文明的发展了。人类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这就是生态文明。它的核心是把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所以说生态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资金问题、政策问题,核心是价值观问题。

(2)呵护身体健康

本主题在上一课的基础上,强调生存的内部条件,即健康的身体对人生存的重要性。珍爱生命,首先要做到身体健康。因为虽然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但就是这个“一次”,每个人也是有差别的。有些人能活到九十多岁,而有些人却英年早逝,健全的体魄是事业成功和精神欢快的基础。健康的身体是保证生命质量的一个方面。但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令人堪忧。从1985年开始进行的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20年下降,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50%,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心理状态、适应能力也不如人意。近年来,青少年中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的患病年龄提前了10-20年。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也都显现大幅下降趋势。因此,在“三生教育”中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本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健康是生存的基础”强调健康的含义及重要性,“合理膳食”、“积极健身”、“预防疾病”及“调适心理”则是对如何保持健康身体的具体指导。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了解与选择。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有关专家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心理健康。还要树立科学文明的观念,包括对健康的正确认识。强调心理健康,一是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另外,心理健康还有利于人们对环境的良好适应。心理健康的基础应该是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加上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有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自然就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

(3)应对意外灾难

本主题和下一主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存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本课主要从如何应对意外灾难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护、自救知识。随着生命教育在全国逐渐引起重视后,忽视生命、漠视安全的现象在减少,但是另一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就是有些学校和领导把保护生命和发展生命对立起来,为了保护生命,而限制发展生命。如有的学校为了安全取消了受学生欢迎,同时也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春游、秋游活动。还有的学校为了安全,体育课中的使用器械的项目不再进行,为了安全,学生在校午餐后,只允许坐在座位内“自由活动”,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体质怎会不下降呢?这些情况的存在,显示出人们认识的误区,保护生命,并不是消极的防护和自我封闭。而是应该积极地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以“三生教育”,既要培养学生重视热爱生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还应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

课文共包括三个内容:“天有不测风云”主要说明意外事故对人类生命造成的巨大伤害,如何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善于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强调要学会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时刻在头脑中树立安全生存的观念。“积极应对各种危险”则是比较原则地概括一些自护知识。

学生的意外伤害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但在各地,意外伤害的种类和情况也不完全一样,考虑教材的普适性,本课仅是原则地提到一些内容,需要教师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补充相关知识。教学中可根据实际,多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辨别,对避免意外伤害的自护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分别查找资料,互相交流,还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自救自护知识手册。在本课教学时,还可以根据本地情况,补充关于应对某些自然灾害的技能,如地震、泥石流等。

在教学中,应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是学会生存、学生自立当中的重要一环。保护自己,当然要依靠政府、社会,依靠周围的朋友,但是如果没有自我保护意识,那还不能说是学会了生存和学会了自立。我们应教育学生把自我保护意识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争取社会和别人的援助。

(4)防范暴力侵害

本课是前一课内容的延伸,主要从如何面对生活中暴力伤害的角度进行生存教育。暴力本不应该表现在健康成长的学生身上,暴力更不应该出现在校园中,但当前校园暴力不但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校园暴力已经成为走向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它的存在确实让人忧虑,令人深思。本课设计了三项内容:“机智面对暴力伤害”说明应如何应对校园及社会上的暴力伤害。“警惕性侵害”主要针对初中学生特点,说明在生活中应如何避免受到性侵害。“和谐校园拒绝暴力”说明了校园暴力给学生身心带来的伤害,拒绝暴力,建设和谐校园是每个学校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中,关于校园暴力的问题,可例举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校园暴力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校园暴力的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原因,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5)学会逆境生存

本课主要是对学生生存意志方面的教育,因为有时候生存意志可能比生存知识和技能还更重要,让学生知道在碰到挫折和困境时应有正确的态度,并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本课包括三个内容:“生存与挫折”说明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了解挫折形成的原因。“直面挫折”引导学生如何看待挫折。“苦尽甘来”说明锻炼意志力,提高耐挫力,有助于战胜挫折,品尝苦尽甘来的滋味。

在进行挫折教育时,首先应该强调的是正确面对挫折,通常我们认为挫折不好,但也应让学生了解挫折往往也会成就人。可以列举古今中外名人因挫折成就成功的事例,从而激发学生抗挫折的意识和增长抗挫折的能力。除了提高对挫折的认识外,也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如果能主动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挫折,一旦挫折到来,由于有了挫折体验,思想压力不会很大,有了抗挫折的经验,方法也会多起来。这种体验,可以学校组织,也可以结合家庭教育进行。

3. 生活

生活教育以“树立正确生活态度,学习基本生活技能,追求幸福生活为主线”,根据这一主线,仍然设计了5课内容:

(1)好好做个人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个体生命在诞生之初充其量只是一个自然人,这时期的人与动物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有经过接受教育,知道并遵守一定社会规范要求,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就是说,人的社会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会“做人”的过程。而到底应该做一个什么人,这是在做人过程中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课文结合现实,提出了一些作为公民应具有的最基本的一些道德要求。“勇于担责”也是做人的重要的内容,我们不仅承担要承担个人、家庭的责任,更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则是强调人除了要有道德,还应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基础。

(2)在和谐中生活

本课以“和谐”为主线,将规则、合作和环保意识的教育内容整合在一起。“遵纪守法是和谐人生的基础”说明在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而遵守规则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义务。“正确面对竞争与合作”,说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合作与竞争已成为我们生存的基本方式,作为现代公民,我们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绿色生活每一天”说明了,选择绿色生活方式能够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也可以让我们享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本课实质上是一种生活观的教育,生活观包括的内容很广,本课选取了现代生活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生活观念的内容,有一定理论性。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规则、合作、竞争、环保等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如果不这样做,又会怎样。在教学中,还要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我们不仅要强调守规则,讲合作,重环保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更要引导学生将这些观念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3)有智慧地生活

追求幸福生活,还必须具备基本的能力,根据“三生教育”的内容要求,并结合初中生特点,主要选择养成好习惯、学会理财,以及正确处理学习和休闲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好习惯助你成功”说明了好习惯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学生应养成哪些基本行为习惯。“钱该怎样花”介绍了一些理财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原则。“学习与休闲”提出了闲暇时间的概念,说明闲暇时间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自己的闲暇时间过得健康、文明。

智慧生活其实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课只是选择了追求幸福生活应养成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而不是智慧生活的全部内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理解,好习惯、会理财,会休闲对于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性,从而能初步树立起生活需要智慧的观念。

(4)追求幸福生活

追求幸福生活是“三生教育”的终极目标和追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幸福,也应该关心社会、国家的幸福。本课内容主要涉及如何认识幸福,获得幸福的途径,理解个人幸福与国家的关系。“解读幸福的密码”从古今中外学者对幸福的理解,说明真正的幸福应包括物质的富足和精神的充实。“幸福就在你的手中”说明幸福生活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家和、国兴是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是本课内容的升华,说明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和国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幸福,也应该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

幸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与人们的感受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本课的教学不是要告诉学生一个幸福生活的概念,而是引导学生对生活意义的思考,为实现自己心目中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仅停留在物质和感官的享受上,如一些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就是好车好房,或是口腹之欲的满足,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轻易全盘予以否定,因为幸福本身就包括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富足,但由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历来有轻视物质追求和享受的倾向,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敢理直气壮地肯定幸福包括的物质层面,而一味强调精神的享受。这种和现实脱节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肯定物质的富足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但又要引导学生,我们的追求不能仅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上,毕竟物质的满足只能带来一时之快,而不能为人提供持续幸福的感受,只有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5)过有目标的生活

追求幸福生活是人一生的追求,但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肯定会有挫折,会有倦怠,这就需要我们树立理想,志存高远,人生才会有不懈的动力。因此,选择了这一内容作为本书的结束课。本课包括三个内容:“人生要有目标”说明目标对人发展的重要性。“理想指引我成长”说明理想是人前进的动力,制定理想要切合实际,还要坚持不懈。“科学规划人生”说明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规划人生,在有限生命中实现人生无限的可能。

在理解理想对人生的作用时,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宜采取以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材料来说明,让学生初步懂得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进而明白人生需要规划,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近期或远期目标,并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目标及规划改善自己的行为,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迈进。

二、教学策略

初中“三生教育”课程应以人为中心,以“三生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差异,努力使每个生命都能得到适宜、充分、全面的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在确定“三生教育”课堂教学策略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 整合多元课堂教学目标

“三生教育”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不能仅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而要促进学生在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们在制定“三生教育”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因素:第一,依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制定共同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青少年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既存在某些共同特征,也具有个体的差异。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关照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第二,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认知方面的目标,更要体现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目标。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仅应包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堂中多样生活的体验来习得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第三,教师要依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确立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

2. 感悟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

“三生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课程,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有关生命、生存、生活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价值感。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第一,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直面现实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困惑和误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第二,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感悟、体验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只有通过感悟,内化为人的知识,才有真正的价值,只有通过体验,才有可能达到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所以教师应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意义,走进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用心感受,用情感悟,师生在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碰撞中共同完成生命意义的创造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第三,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应用知识,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提升人的价值。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生教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内容,这应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4.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

篇4:学会生存七年级作文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敢于重用自己的人,总是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去完成自己高远的目标。虽然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常常会遭受一些挫折和失败,但我们从挫折和失败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和顺利中学到的一定还要多,每一次的挫折和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所以我们必有大成。

记得一年暑假,家里没有一个人。我的肚子饿极了,便挑了最简单又能填饱肚子的活――煮两个鸡蛋。想干就干,拿鸡蛋,加入水,放鸡蛋,盖上盖。嗬,一气呵成!过了十分钟左右,我走上去,掀开锅子,伸手向鸡蛋抓去……啊!疼啊!一声惨叫,似乎整栋楼都要塌了下来,看看我的手,被烫伤了,两颗火红的大水泡矗立在手背上。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手是热的,找凉的,找凉的!”我边想边找,待看到水龙头后,立马拧开,开始用水冲水泡。啊,竟然不痛了!

再比如有一位叫做鲁滨孙的英国人,他喜欢探险和航海。有一次,在航海中遇上了大风,船翻了,其他同伴都死在了海里,只有他一人被大浪冲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可他一点也不悲观,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努力地生活。终于,他克服了困难,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如果当时我的手被烫后,一味地哭喊,只想等爸爸妈妈回来后再处理,那么相信伤势会变重;如果鲁滨孙当时相信命运,凡事听天由命,那么只能等待死神的降临。在现实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有的性格懦弱,做事依赖他人;有的没有责任心,不敢承担责任;有的缺乏理想,混沌度日等。总之,他们给自己低调定位,遇事不敢独当一面,不敢重用自己,被一种消极的心态所支配。这种心态是进步的最大障碍,生存的大敌。古人云:“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这的确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篇5:学会生存五年级作文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著作,讲了爱探险的鲁滨孙在海上航行时遇上了大风暴,他的伙伴们都在大风暴中丧命了,他却被海浪冲到了一个荒岛上,并以乐观向上的精神解决了住、吃的问题,并逐渐改善了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活了下来。 -

鲁滨孙乐观镇静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中,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乐观、镇静,那样危险这个恶魔就会向我们屈服。

也许你会认为,鲁滨孙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在生活中不可能有像他一样的人。那你就错了,生活中就有和他一样遇到危险,镇静、乐观的人,而且还是位小女孩——小江珊。 -

小江珊的家乡在湖北嘉鱼县簲州湾。8月的一天晚上,她所住的村子旁的大堤突然溃口,江珊由奶奶带着逃命,一转眼功夫,洪水便淹到奶奶的胸部。奶奶把她托到一棵小树边,说:“快爬树,千万别睡觉,等人来.......”话没说完,一个浪头便把奶奶卷走了。小树上还有另外4个伙伴,树小人多,小树被冲得左右摇晃,吱吱作响。又一个凶猛的浪头打来,小树被折断,5人落入水中。洪水卷走了其他4人,江珊也呛了几口水,几经挣扎,她终于能一边划水一边张开嘴换气了。她更加镇定了。她想先用“狗爬式”游向岸边,但水流太急,她改用较省力的仰泳,随波漂流。过了许久,她的头撞在一棵树上,她连忙爬上树......第二天凌晨来营救的武警发现了江珊,她是洪水中,唯一一个没有大人陪同而存活的孩子。

遇到灾难时,伤心、流泪、害怕都无事于补,镇静的面对才是最重要。

篇6:六年级学会生存作文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老人已经当外婆了,可想而知,她是多么的幸福,可是,就因为她的坏习惯影响了她的一生——她喜欢赌博,还吸毒。正因为这样,她把自己的财产全花完了。无奈之下,身为外婆的她做出了一个残忍的决定——绑架自己的亲外孙!要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交出三十万来交换他们的儿子,否则,就要毒死外孙。当女儿和女婿知道后,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报了警,并且在警方的配合下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而绑架自己亲外孙的“狼外婆”,当然也逃不了法律的制裁。

试想一下,如果报道中的女儿和女婿不报警的话,就会让匪徒逍遥法外,哪怕他是自己最亲的亲人!我觉得报道中的女儿和女婿做得对,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想尽办法就自己的儿子,这难道不是他们所拥有的生存本领吗?

还有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我正在洗着澡,洗着洗着,突然,我感到自己头昏眼花的,待我定住神时,发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哦,这是从煤气瓶里漏出来的煤气味。我马上关好煤气瓶的开关,打开窗子,用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离开浴室。不久,浴室里的煤气味消失了,再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了。我想,如果我没有做好这些应急的措施,我一定会在浴室中昏倒过去。所以,学会生存多么重要呀!

篇7:如何使一年级学生学会汉语拼音

崔峦老师指出,新修订后的“课标”规定,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习生字,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教学要点是:学会拼读;只要抄写,不要默写;教会学生查字典;加强运用。

以往我们的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求学生会写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还要求学生能默写,并进行准确的归类,更有甚者,还区分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新修订后的“课标”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这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极其有益的。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一个字母会说话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提高学习效果的魂。

从教材看,拼音教学很简单,简单同时也意味着枯燥、乏味。我们的教学对象又是对学校充满了憧憬还不太会听课的孩子,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备好课,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一)上课三分钟,让学生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上课伊始,我们就要吸引学生的眼睛,把他们课间兴奋的状态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如教学ɑo、ou、iu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我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两个小朋友,他们是一对双胞胎兄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还经常调皮,穿一样颜色的衣服。就连妈妈有时也难分辨清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妈妈为了这件事可愁坏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妈妈把他们分清吗?台下的小眼睛瞪得亮亮的,个个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教材中的插图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第四课d t n l的第二课时,有一幅插图,图中有大米、土地、马、兔四个词语。教学中出示插图后,抛出这样的问题:谁能说说这幅图画了什么,最好用上图中的词语。对积极发言的同学提出表扬,要数好用词语的个数,激励学生用上词语来说话。最后,教师声情并茂把学生带入情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马想送给好朋友牛牛一袋大米。说干就干,小马驮着大米出发了,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路旁的土地被打理得整整齐齐,微风吹来了阵阵泥土的芳香。忽然,小马听见有人叫它的名字,回头一看,是跑得满头大汗的小兔,小兔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小马,你的袋子漏了。我就是顺着一路的大米追上来的。”小马一看,果然是自己的袋子漏了一个洞,地上还有白花花的大米呢。小马说:“谢谢你小兔,要不然我的大米就都没有了。我马上想办法。”两人一起修好了漏洞,快快乐乐地走向了牛牛的家。想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很难的了。

(二)创新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记忆效果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只要创新地设计教学过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记忆效果。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如: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d d,右上半圆p p p,左上半圆q q q,这四个相近的声母就会区分得很清楚了。

音节拼读也是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连续的拼读极易使刚刚入学持续注意力短暂的孩子丧失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可以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考读、小老师领读、颁发拼读小贺卡等等,让课堂气氛活起来,最大限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尽量掌握音节的拼读。

二、教会学生查字典,在实践中加强运用

倪海曙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字典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教给孩子们,学会多少音节就教多少,音序表中不会的空出来。

孩子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不要小瞧空下来的部分,他们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的,如果教师跟进恰当的鼓励,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那么就一定会在实践运用中学会拼音的。

三、让学生阅读拼音读物,在使用汉语拼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汉语拼音只是一个学习的工具,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阅读,学习生字,所以一定要让学生阅读拼音读物。

开始阅读时一定是很费劲的,孩子一个词一个词自己去读,一定不要认为是浪费时间。哪怕每天只读一小段,也要坚持下去。这个阶段是重要而又有意义的。一段时间后,可以试着让学生讲一讲读了什么。

当然,给学生挑选合适的拼音读物很关键,印刷上要正确、美观,内容要浅显,不要有太长的段落,故事性要强一些,最好是孩子感兴趣的内容。这个阶段绝对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坚持下来就会知道自己是收获多多了。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中对汉语拼音的只有这几个字“学会汉语拼音”。在第一学段(1—2年级)中详细说明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按照课标要求学会汉语拼音?一是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每一个字母会说话;二是教会学生查字典,在实践中加强运用;三是让学生阅读拼音读物,在使用汉语拼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8:六年级作文:学会生存

就说5.12汶川大地震中那些被压在废墟下的人吧,救援的人迟迟未到,但自己总还是要活下去的,而活着就需要赖以生存的粮食,学会生存小学作文。但废墟下的他们莫说粮食,连一滴水都没有啊。于是,很自然地,在废墟中挣扎的人们嚼土充饥,饮尿解渴,不仅大人如此,连学校里的小学生也这样做了,但这本领可是老师没有教过的啊!试想,哪个老师会教小孩子喝自己的尿的呢?由此可见,生存还真是不需要学习的。

但静下心来往深处想,隐隐约约地又觉得生存还真是需要学习学习的。还是说汶川地震中的例子吧。那些被压在废墟之下的灾民,并不是每个人都依靠嚼土、饮尿得以存活下来了。排除人的身体素质有强弱之分的因素在外,能否存活下来,关键还要看面对困难的时候人们是如何应对的——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有不少人惊慌失措,慌不择路地当即从三、四层甚至更高的楼房中往下跳,后果可想而知!地震没能夺取他们的生命,因为他们的生命早在那一跳之后就已经消失了,他们也因此丧失了创造生命的奇迹的机会了,小学生作文《学会生存小学作文》()。

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不定在何时会遇上那么几次天灾人祸,小病小灾的也就罢了,如果碰上的是灭顶之灾,普通人一次就够了!但是,也总有那么一些强者,面对生活的一次又一次考验均能全身而退,就像《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咆哮的海潮不能吞噬他的健壮身躯;食物的匮乏没有消磨他的求生欲望;就连二十多年只身一人呆在孤岛上的那份孤独的折磨也无法销蚀他不屈的灵魂。当面对困境、灾难之时,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强者,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汶川大地震中出了一位英雄校长叶志平,之所以称其为英雄,是因为他的学校里的2200多名师生在汶川大地震中毫发未伤,这是一个奇迹!这位英雄校长是这样创造这个奇迹的:一座造价17万元的实验楼他用了43万元去加固它;连续4年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紧急疏散演习。这些在地震之前被人们称为杞人忧天、纯属多此一举的行为,在地震之时恰恰成为了众人的护身法宝。能将大地轻易撕得粉碎的大地震却未能震塌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被鉴定为危房的教学楼;全校2200多名师生仅用1分36秒就各就各位疏散到指定地点。叶校长居安思危,他身上那强烈的避险意识不更值得我们学习吗?

篇9:学会生存六年级作文

日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比如1792年,日本境内发生火山爆发,使1.5万人丧生;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夺走了13万人的生命,国家损失惨重等等灾难造成了日本人们不怕死的思想,这也是他们武士道的由来,但是他们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日本民众却没有恐慌、混乱,而是异常镇定、沉着,社会秩序有条不紊;日本政府则以极高的效率,组织实施了抗震救灾行动。那么,日本人为什么不怕大地震呢?,因为他们学会了生存,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冷静才能生存下去。

很多人一生也难碰到一次天灾,天灾在我们眼中是那么的遥远,所以我们平常也没有那种防患于未然的思想,正因为没有那种思想汶川、玉树我们的同胞才在灾难中逝去那么多,如果我们有防患于未然的思想,那次灾难或许不会死那么多的人。

平常人们或许遭遇不到种种的灾难,毕竟灾难是非常少的,但是我们也要有防范于未然的意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到损害,毕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很多时候威胁我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都是人,我这里也不是让你不相信任何人,是让你知道防人之心不可无。

篇10:六年级作文学会生存

那是一年炎天的夜晚,我记得我才上一年级,刚从一个补习班走出来,由于是在晚上,所以街上没有几小我。这是,一个恶狠狠的声响说道:“小孩,过来,别作声,否者我打你!”我跟着声响回过甚一看,一个十四、五岁的人站在幽暗的冷巷子里。“快点”那声响厉声喝道。无法的我只要走曩昔了,心里想着,怎样了。“身上有没有钱?”那人站在背光的当地,使我看不清他的长相,但我隐约可以看见,他长着长发“又没又钱”那人不成耐性了,“快点”“我…我…我没…没钱。”“不成能…再不拿出来我可要搜身了,假如搜到你可别怪我……”话音刚落,便握着拳头,在我面前晃悠。我一下慌了神,不晓得要怎样办妥。

他摸了摸我的上衣口袋,我大气都不敢出一下,他搜不到钱,便对我说:“包,把那书包给我!”“啊?”我一下吓住了,由于在书包里还真又10块钱呢。额头上的汗一滴一滴的往下贱着。“快点”他又对我吼道。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分,路口走来一位叔叔,他不清楚我们在干什么,还认为我们贪玩呢,记得叔叔说了句“这么晚了,你们怎样还在这玩呢?还不赶忙回家?你们这些小孩子啊……”没等叔叔说完,我飞快的跑向叔叔那里,想哭诉呢,一回头,发现阿谁大男孩早曾经消逝在阴郁中了。

篇11:一年级学会生存作文

一、《学会生存》的特色

1. 有完善的理论基础

《学会生存》之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还具有强大生命力与它完善的理论基础是分不开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委员们在开始工作时便以四个设想作为工作的基础:首先设想存在一个国际共同体使各国政府和各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第二个设想是对民主主义的信仰, 教育要保证每个人有实现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第三个设想是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 教育要培养完人;最后的设想是只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培养完善的人。这些设想肯定了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教育不仅是大家都可以得到的而且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等思想。

2. 充分的实践后盾

这份报告的成功还在于委员们是在进行了充足而有效的实践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委员会组织实况调查团到世界各地区收集第一手资料, 访问了许多与教育问题有关的联合国系统内的各个组织、地区机构和基金会等, 出席国际的与区域性的会议、分析由教育各方面的专家特别为这个委员会准备的文件、在行政会议上同专家们商议某些特别的教育问题等等。由于直接与教育实际以及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相接触, 而且充分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 这份报告持有现实主义的态度, 客观反应现实社会。《学会生存》的实践性还表现在它并不限于仅仅分析教育现状的层面, 还提出了许多实际可行的建议, 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许多政府提供了行动的指导方针。

二、《学会生存》的重要贡献

1. 发展终身教育思想

《学会生存》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全面阐述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终身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 最早可以追溯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直到1965年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在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作了《论终身教育》的总结报告, 才为终身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学会生存》的作者们接纳和宣扬了终身教育思想, 在客观上促成了这种思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 并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思想。

《学会生存》中的终身教育思想认为, 应当使教育从纵的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 从横的方面连结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 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术。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和学习过程, 人具有未完成性, 因此他必须从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能。科技进步、生产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学校教育、一劳永逸地获得知识已经不再适应。在现代社会中, 进行终身教育是很必要的。

教育要扩大到学校以外的各种组织形式而且为各种各样的人提供再教育的机会, 不仅教给他们知识而且教给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教育已经不再是某些人的特权或者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 教育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学会生存》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 这就推动了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和在各个国家的实践。

2. 构建学习化社会

对学习化社会的推动是《学会生存》一书在教育发展史上的另一大贡献。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正是由于终身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各式各样终身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的实施, 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空前要求教育的时代, 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承担教育责任来构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所谓学习化社会就是每一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的社会, 是人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行为普遍化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地点、方式等条件的限制, 而变得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会生存》书中描述了学习化社会的教育应具有的特征: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的社会成员, 人们的受教育权是平等的;学习年限不应仅仅限于某一特定年龄, 应面向所有年龄层面的人们, 使学生能够自由地进入各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学习化社会中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应该帮助青年人在谋求职业时有最适度的流动性, 便于他从一个职业转换到另一个职业或从一个职业的一部分转换到另一部分;教育需要其他机构的帮助, 商业、工业和农业的机构都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 整个社会都必须承担教育责任, 这是学习化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转到了学, 主体由老师转向了学生, 学生要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即学会学习。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 《学会生存》所倡导的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等教育理念对全世界的教育思想、政策和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世界潮流推动下逐步认识到教育的重要地位且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如何快速有效地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从对《学会生存》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1. 教育的公平问题

由于受到儒家“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想影响, 目前在社会上人们的观念中, 职业教育仍是低人一等的教育。同时由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 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种种原因造成我国职业教育生源较差, 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考不上普通高中的, 高职生源主要来自于不能被普通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试想在起点上就输人一等的教育如何要求它达到和普通教育同等的水平?《学会生存》一书中说的很好, 可能平等地受教育只是求得公平的必要条件, 而不是它的充分条件。人们有可能同样受到教育, 但不是说他们都有同等的机会, 同等的机会必须包括同样成功的机会。职校的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同样地是在受着教育, 但是我国严格的考试制度、选拔人才制度使他们处于劣势, 处于被普通教育体系淘汰的地位, 接受教育的各方面的条件设施都相对较差, 使得他们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同样成功的机会。因此需要国家、社会制度、政策来纠正教育资源和力量上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给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的重视, 重视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对选拔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使所有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接受哪种教育, 各种教育形式没有等级之分, 从源头上解决职教质量差的问题。

2. 职业教育要回到应有的起点, 发挥育人功能

现在很多职业学校为了学生的一次就业, 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性而忘记了学校的育人功能。这种功利性的教育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使学生成为职业的牺牲品, 只会机械的操作而不具备基本的素质, 不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义务感, 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相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人们变得浮躁、迷失自我, 正是这样的社会现实更需要冷静下来思考:职业学校要教给学生什么?职业教育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要不要关注保留教育的传统, 发挥育人功能?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思想给了我们启示。社会的发展使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也是如此, 期望通过一次职业教育所学的知识就能够使人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干一辈子, 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教育, 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只是学生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基础。职业教育要回归到起点, 发挥育人功能, 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 为社会培养具有合格人格的建设者。

3. 职业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能力

学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院校如果仍只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某种行业内的专业技能、操作技能或实用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 而是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培养创造性是现代世界人们共同追求的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因此对职业院校来说, 除了要教会学生某种专业技能以外,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给他们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学会生存》从发表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 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再版过数次, 历时愈久愈加显现出它的非凡魅力。它的不朽精神在于它是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著作, 在于它开创了教育研究的新纪元, 在于它的思想目前还在指引着教育的前进。

参考文献

[1]雅克·德洛尔等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2]王凌皓.《学会生存》教育思想述评[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 .

[3]肇忠.终身学习思想给高职教育的启示[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4) .

[4]刘亮.对于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和学习化社会理念的思考——再读《学会生存》[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6) .

上一篇:单编合同制消防队试点方案下一篇:领导干部媒体素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