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校本实践研修成果

2024-06-07

历史校本实践研修成果(精选8篇)

篇1:历史校本实践研修成果

校本实践研修成果

一、基本思路

为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把21世纪课堂评价理论应用与教学实践,形成适合本学科的评价策略,让日常教学中能力目标可平可测。结合学科特点,突出研究重点,实践应用为本,融入常规教学,大胆探索创新。同时应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常用工具,让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资源拓的宽视野,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研修目标

1、老师们深入理解基于项目的学习——评价专题的理论。

2、老师们熟悉评价方法,能灵活运用一种以上的评价工具,把评价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学生21世纪技能的发展。

3、创建适合学科特点和学校特色,充分体现21世纪技能的21世纪课堂评价模式,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为建立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三、研修重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确定“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创新能力”为能力培养研究重点

四、研究内容和时间

(一)、探讨项目研究应用教学模式

我们觉得“问题化教学”、“项目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单元计划的框架问题的启发,我们发现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核心在于对所学的内容提出深思熟虑的疑问,而不应该仅仅是教授或学习一些材料。在教学时,我们必须把课程内容的主题与结论性陈述转换成问题的形式,进而设计激发某种答案的评价形式。在研究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种形式的课例研究,主要探究模式如下:

1.实践研究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学生进行小课题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现今的网络已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足够的信息,而我们研究的出发点是,如何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并有机地结合到课程中来,让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与创新。由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是实践研究性学习,所以教学周期由课时延长为星期,有课堂进入实践基地、社区,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研究。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模式结构如下:

①项目问题导向:教师为学习者构建项目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任务驱动式”的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首先要确定项目,确定任务、目标,提出解决的问题和评价量规。

②学生小组探究: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提供的有关资料、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或社会调查等。

③意义建构: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的新知识,通过亲身实践和社区服务,实现对新知识获取的途径。

④发布交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用信息化手段(如演示文稿、网站论坛等)进行交流共享。

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应进行课程化管理,进行实践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使研究学习有的放矢。其次要引导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让学生不仅能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还能认真思考信息内容的有效性、信息陈述的准确性、确定观点的充分性。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获取信息,还要帮助学生形成这些信息素养,将进一步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在形成学习作品时,关键是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构思布局,指导具体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具有自己的创见和观点。

2.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促进他们的高级思维技能的发展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由学生分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组成一个个研究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查阅资料、社会调查、人物专访、寻找网上资源等实践活动。处理收集到的信息,制作演示文稿或形成小组的研究结论。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研究性学习的结果,生成信息,形成研究成果,得出结论。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新思维、新创意、新设计,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确定为:观察收集问题,确定研究专题。这是教学的开始,是问题提出的关键。教师可以采用以兴趣为动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用熟悉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也以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学会发现“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转化为课题的条件,把学生带入情感丰富的教学情景中,将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向心,在明确了需要研究的问题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个性,选取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自己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专题。

②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学习。这个阶段,是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各种研究方法查找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学习,也可以发挥自主性,到教师提供的导航信息以外的地方去进行研究活动,甚至打破网络的限制,利用其它信息媒体如电影、电视、图书、报纸等信息进行探究,还可以通过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学习者亲身参与的活动来进行信息的探究,然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在其中只是作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则在一种主动交流的氛围中,协作学习,互相探索,互相学习,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③组织表达交流,展示研究结果。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由学生展示他们初步研究所得。学生将自己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结果,通过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汇报材料,然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在教师和同学们的面前,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研究学习的成果,进行思维的碰撞。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起点拨、引发认知冲突的作用,让学生互相进行评议。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分享成果,学会客观的分析和辨证地思考,既提高分析能力,又培养高级思维技能。

④信息资料重组,形成研究结论。这个环节,是研究性学习的升华。在这个环节里,学生要再次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将会对自己初步研究所得进行整理、补充和完善,从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研究结论或形成专题报告。两个项目研究应用教学模式,有不同的理论根据、不同的操作程序、不同的教学策略、不同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同的内容形式,根据自己的教学设想,选择相应的模式进行教学。

(二)、运用项目研究方法,开展课堂评价单项题研究 英特尔®教育是“框架引导,任务驱动”与“探究学习方式”的结合,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计划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和校本课程活动时,自觉地运用英特尔®项目研究的方式——“任务驱动式”和“项目学习式”,来进行21世纪课堂评价的分层次单项研究。

首先,在开学前,对照《21世纪课堂评价》进行梳理、补充、完善,开发新的评价方式,完善评价量规、评价量表,讨论新的评价策略。其次,分阶段、分层次在全面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研究。开学后,用1周时间重点研究评价方法,开发评价工具,反复实践,改进完善评价方法。用1周时间重点研究评价实施。最后用1周进行初步总结完善,还要掌握各种评价工具的技术支持。9月20日左右形成初步校本研修成果,争取用一学期时间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符合21实际要求的课堂评价方案,为建立高效课堂奠定练好基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

(三)、采用英特尔®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开展团队合作交流,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师共同成长。

“英特尔®未来教育十分注重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集体研究,深化校本教研,就评价策略、方法、内容、工具、实施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大家合作学习,互相评价,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今天的教育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在教育团队的活动中,我们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学校开展网络教研:开辟教师博客群组,让每个教师开通博客,把自己的教育心得体会、感悟、叙事反思都写在上面;创建BBS论坛,开设网络教研版块,进行教研活动,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还通过教师QQ、微信结对子,实现本校教师和外地教师进行信息交流,共享教育资源的优势。

多种形式的网络交流活动,让教育团队教师之间的单向交流演进为多向交流,以帮助解决团队内教师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促进教师教育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的广泛交流,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促进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方面的转变,拉近教师之间的距离,有效地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共同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教学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2:历史校本实践研修成果

近年来我一直教初三毕业班,平时的教学工作比较繁重,忽视了教学理念的更新,这次的网络培训给我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虽然上班没有时间观看网络培训,只能利用下班在家、休息的时间,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也使我收获不少。

“如何从能达成学生在情感上的升华,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是长时间以来困扰我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专家们举到的一些案例在这个问题上给了我很大启发。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不能是简单的说教、灌输,情感的培养要贴近学生、给人印象深刻,体现历史课程的“人文性”,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表述,这点难能可贵。如果培训中的这些案例、资料可以下载学习的话就更好了,毕竟这些理念、方法还需要好好揣摩、思考。

今时不同往日,老师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而要对教材进行了很深的挖掘,重新编排教学环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被调动起来,勇于展现自己。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要求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教师不能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做到恰到好处的引导。案例中学生的参与回答都是针对老师提出的有思维度的问题,在课堂中迸发出很多智慧的火花,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体现了课标要求的“育人为本”。在教学中还可穿插使用相关的图片、材料、歌曲、视频等资源,然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识点。

培训中专家们还举到了几个“先学后教”的成功教学模式,如杜郎口模式,这个案例也让我感触良多,因为我曾经两次到该校观摩学习,感受更加深刻。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实现了快乐的学习。看似平庸的教学,却蕴含了老师们的无穷智慧。在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给他们明确目标,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构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愉快轻松的参与学习,敢问、敢说、敢动,不受我们这些参观学习的老师的干扰。学习杜郎口模式不能完全照搬,毕竟他们是寄宿学校,学生的习惯在校园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进行管理,但他们的一些方法还是很有借鉴价值。

篇3:立足课堂的校本研修实践

学校实质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不能仅仅依靠外部的管理和制度, 而要挖掘教师研修的内在动力, 培养良好的研修习惯, 使研修活动真正成为教师的自发、习惯性行为, 贯彻校本研修“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宗旨。我校在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 逐步建立起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校本研修理念, 以此引导教师的个人研究和专家指导活动, 促进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校本研修凸显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价值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 教师的角色在悄然发生变化, “实践的研究者”或“反思的实践者”的新角色更需要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得到明确的体现和强化。教师要从研究自己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 从研究自己的“传授”转向研究学生的“习得”。正是校本研修为教师这种角色的转变、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源泉。

1. 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需求

我校始终坚持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 把教育科研作为改进学校办学的根本动力。尤其是两校合并恰逢二期课改深入推进之时, 教师对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也比较茫然。通过学习宣传, 教师已经认识到采用延长教学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教师真正参与到教研中来, 通过教研解决课堂实践问题是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同时, 学校的合并也面临着学校文化的融合, 尤其是教师教学文化的认同与重构。在此情况下,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学校工作推进的焦点都集中到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上面, 校本教研成为必然选择。

2. 校本研修坚持转变教学观念、精进教学技术

课堂教学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视角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 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

实践中, 我们努力构建安全、幸福的阳光课堂。我们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以“寻找课堂中的隐性问题”为抓手, 开展“手术刀般”的群众性教科研活动, 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剖析自己的课堂教学, 从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进而走出课堂中的“灰色”;我们扎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以“阳光课堂———教师教学视频案例培训”项目为载体, 将培训、教研、科研三元统整, 提炼出支撑阳光课堂的四个要素, 即:师与生的共振、序与境的编织、引与探的互动、预设与生成的衔接, 组织教师积极实践, 引导教师走进阳光课堂。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提升研修品质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主要场所, 是教师职业生命的主要基地, 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价值体现。所以, 我校的校本研修始终以课堂为基地, 通过对课堂的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教学成为校本研修的主阵地是研修的本来之义, 是教师的主动选择, 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导向。只有植根于课堂教学, 指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性问题才具有研究价值。

1. 同课多轮———课例剖析的深层反思

“同课多轮”研究是指针对一个相同的课例, 发挥教研组及全体教师的创新工作积极性, 采用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研讨的校本研究管理模式, 通过对教学设计的求异思维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同课多轮”的实践流程是:同学科的教师同时设计一个课例, 依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了解, 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课堂教学预设;跨学科联合教研, 组织各个学科的教师说课, 各学科教师充分交流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重点与难点的处理等内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各学科教师根据教师交流的结果, 汲取他人设计的优点, 体现集体智慧, 修订完善教学设计, 优化本学科备课方案。

课例研究流程图:

以课例分析为载体的校本教研, 是立足教学的“草根研究”, 是一种行动研究, 是专业引领下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课例研究不是着眼于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 而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 是发展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它关注行为反思和行为跟进, 追求教育理念的飞跃, 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 达到螺旋式的上升。“同课多轮”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创新性工作的平台, 激活教师的工作热情, 使每一节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2. 微格教学——理念到行为转化

微格教学是借助视频教学系统, 给教师创设一种新的环境, 让执教者事后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 开展积极的反思, 给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反思的实例。

第一, 理念先行。转变教师的观念, 创新教学方法, 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教师从学生探究活动反思教师的提问;从课堂教学评价反思教师的教法, 让先进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去。

第二, 相互研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研组研讨、跨学科研讨、伙伴学习研讨。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学校充分发挥了教研组“研”和“实”的作用, 在教研组开展三个层面的微格教学:第一层面, 由每位教师上一节微格课, 建立有效的研究机制;第二层面, 由各教研组推荐一节微格课, 围绕着教科研的一个课题, 或某个教学策略组织教学, 反映集体的智慧;第三层面, 教师申报, 学校组织在全校进行微格课展示和研究活动, 通过这些课反映课题研究的成果和教师成长的足迹。

第三, 自我评价。我们引导教师通过微格教学, 自觉主动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 在回顾———诊断———评价———修整中, 或给予肯定、支持、强化, 或给予否定、思索和调整。

我们认识到, 微格教学是一种教师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研究、共同提高的过程, 对于教师群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微格教学, 构建起学校教师之间尊重、理解的人文环境, 形成团结、合作的群体关系, 有助于教师在合作中工作, 在工作中成长, 使教师专业发展切实落到实处。

3. 任务驱动———透视问题本质

“任务驱动”是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研究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张张任务单中, 通过“任务驱动”突显学习任务与目标, 把外部驱动和内部愿望结合起来, 以提高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任务驱动”循着“主题确定———自我实践———交流碰撞———提炼归纳”流程进行运作。每次学习都确定明确的目标和互动的主题, 让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自学阅读, 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反思, 形成自我教学实践反思后的互动任务单, 在规定的时间段里进行民主、平等的互动式对话研讨活动, 形成方略, 而后通过教研活动或教学实践给予以践行, 深化。

其一, 以课堂特质指向为驱动。我们以构建具有三中心特色的阳光课堂———创建一个安全、幸福的课堂, 让三中心的课堂成为承载阳光学校阳光教育理念的师生发展时空为旨归, 层层归纳阳光课堂的具体要求:课堂环境的和谐温馨, 教学行为的热情奔放, 教学方式的民主开放, 教学策略的互动合作。根据以上这四个要求为驱动课堂转变的着手点, 驱动群体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自我改进, 归纳出了使教师聚焦课堂教学中的疑难杂症, 即, 教师感兴趣的研究内容。

其二, 以反思凸显问题为驱动。我们把“对教师教育生活的反思”作为教师个体群体成长的共同跑道, 作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捕捉反思信息, 针对教学反思的偶发和零碎的特点, 客观上通过调研及时供给教学反思信息, 倡导相互反思, 在反思中透视热点难点, 碰撞出了一些制约教学效能提高的关键性问题:如“如何做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衔接, 以促进学生学科情感的迁移?”“什么是学生跳得着的目标?如何给学生一个跳得着的目标?”“是否每堂课都要让学生去探究?如何合理掌控探究的时间?”“在教学目标的预设中, 如何既能明确目标主体, 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等。通过反思凸显问题, 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 然后, 强化“反思回头看”进行自我行为调适。反思驱动下的行动研究让教师收获着成长的体验。

其三, 以“互动对话式”研讨活动为驱动。我们开展“互动对话式”研讨活动, 让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又一平台。让作课教师、培训者、被培训教师在视频课例、理念、策略、效果的平台互动对话中形成共识, 在民主平等的交流质疑中坦露、修正教育思想观念。作课教师不再是“众矢之敌”;培训者不再“滔滔不绝”。作课教师、听课教师、培训者在互动对话中内化课程理念, 调适着教研新行为。“互动对话式”教研驱动着教师一同走进“理念与实践”的对话中。

三、机制建设保障教师的真实参与

校本教研在学校的广泛开展, 突出了这种教研方式综合性、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但是, 校本教研的效果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参与度。例如, 教师之间的同伴合作, 如何达到“和而不同、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学反思如何避免表面化;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 依靠有效的管理。

1. 坚持正面引导

学校在校本教研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老师, 激发他们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和主体意义, 激发他们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学校将校本教研纳入学校综合评价体系。将校本教研纳入教师综合评价体系, 全面考察教师教研的活动计划、活动记载、教师发展状况、教研成果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使评价真正起到改进与激励的作用。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成果的评价工作。通过评价引导校本教研正确开展, 并加大对教研成果的奖励力度。

2. 加强常态研究

学校树立“思考的起点要高、选题的入口要小、操作的落点要实、研究的过程要真”这一思路, 提出教学研究程序为“梳理教材、分析学生、提出问题、确立课题”。倡导教师找出在实践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想解决的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研究过程中要帮助教师把好选题关, 端正研究动机, 尤其重视从教研活动中碰撞出来的问题;加强过程管理, 确立课题研究日和教研规范, 定期开展活动。对待成果, 我们更关注教师实践的改变, 更关注课题实施所产生的实践效应。

3. 注重心理激励

激励是机制的核心, 实践中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一是教师的发展目标定位, 学习和研修内容选择, 学习研修的形成选择权和自主权由教师自己把握, 从而调动了教师自主研修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二是激活了教师研修的动力机制。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熏陶和“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的大环境和氛围感染下, 实践过程中的成就感, 促成教师产生强烈的发展动机和欲望, 自觉融入到教师研修活动中来。三是改变了过去那种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方式, 教师的自我发展目标非常明确, 是自己定的, 研修内容也是自己选定, 经过自身的努力都可以达成目标, 符合自身基础条件和发展要求。四是引入了竞争机制, 使研修充满了活力。在研修过程中同伴们竞争着、成长着, 研修与年终考核、晋级、评先、评优直接挂钩, 时时激励着教师上进。五是有助于骨干队伍的梯队建设。因为教师发展目标的层次化, 促进了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也带动了以高带低“传、帮、带”活动, 呈现出层次鲜明的教师梯队。

4. 营造和谐氛围

学校十分重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 形成研究型教师群体, 倡导教师与更多的人, 在更大的空间, 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合作性教学研究, 努力营造“合作共赢”的研修文化。

集体备课是我校校本研修的亮点, 一周两次, 在备课时做到“三定”、“四统一”: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课人;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作业、统一检测。这种集体备课的实质“合作共赢”, 它突出集体的交流与反思, 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篇4:历史校本实践研修成果

一、理念先行

“没有先进的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行动。”实施与推进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正确地理解项目内涵、准确把握项目定位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有些教师认为英特尔培训就是信息技术培训,我们理解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课程的核心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只是一个可操作的手段和技能,因此在学员申请学习项目时,我们首先将其核心理念介绍给教师,把信息技术水平作为一项基本条件进行选拔,这也在培训中减轻了不必要的技术辅导,节省大量时间进行理念的传播。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科教师的认识,我们在项目开班前聘请知名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专家开讲座,对学科教师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辅导,解除教师对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一些不客观的认识。聘请相关的行政领导及业务领导做学前动员,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提供有效保障,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机制创新

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制度建设是关键,多年来我市在全面规范执行项目制度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对项目的执行力,其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管理机制

1.哈市对各英特尔培训试点区县(市)进行动态管理。每年年终,综合对各区县(市)英特尔·培训情况及实践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对于评估效果优秀的区县(市)增加其在第二年度的培训名额作为奖励,对于完成质量差的区县(市)则减少其培训名额或者取消其培训试点资格。对于培训效果显著,培训后成果应用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并面向全市宣传推广,扩大其影响力。

2.对主讲教师的管理实行动态管理机制,根据其综合业绩评估决定第二年是否任用。并从长期胜任的主讲教师中评选出优秀主讲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引领。

(二)创新运行机制

在项目运行中,我市重点在骨干引领、教研联手、校本探究、放大效果等四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1.骨干引领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职能作用,形成以点促面的良好应用格局。我们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与市级新任骨干教师通识培训相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为选修模块的自选课程,骨干教师根据自我需求进行选择,选择此课程的骨干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必须将学习所得理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将成果进行展示汇报。将其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引领其他教师。我们要让骨干教师满怀着兴趣来学习,洋溢着激情去实践,肩负着职责作引领,满载着收获去创新。

2.教研联手

教学一线是最广阔的实践阵地,教研员是各学科教育理念的先行者,实践的领路人。英特尔项目的推进离不开教研员,哈尔滨市各学科教研员都接受过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教研员既是学科的专家,又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辅导员,他们在各自的学科中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应用于学科教研之中,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实践应用中时刻探索,有效推进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顺利开展,实现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真谛。

3.校本探究

学校就是阵地,校本就是战场,校本研修是一块适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后实践的宽广肥沃的土壤,我们找准了这一落脚点,有效应用其中,我们把学校作为实践应用的根据地,强调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这一举措解决了培训后实践少的问题,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能力,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理念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氛围,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培训与实践应用的热情,增强了英特尔项目实施的科学性。使项目深深植根于学校,使项目有生长的土壤。

4.放大效果

宣传是有效的应用,共享是成功的应用,推广是最好的应用,我们搭建了行之有效的平台,在市、区、校各级网站上开通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专栏,广泛征集英特尔教育论文、创新教学设计、课堂实录等资源,定期召开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现场会,将优秀的、具有推广价值的资源进行推广宣传,不断放大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与实践成果,使其先进理念为哈市广大教师所熟知。

三、行动跟进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推进贵在应用,结合教师的不同需求,在教师实践半年的基础上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这也是有效促进英特尔理念应用的法宝。

(一)训后谈反思

成功的反思就是一次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我们长期提供交流平台让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应用后的反思交流、互助、研讨,让老师之间形成碰撞,达成共识,使老师在反思中提高,不断完善自我,并以论文、教育叙事等形式总结和经验,面向全市进行共享,共同提高,对于有价值的经验我们面向全市宣传、推广和应用。

(二)设计比创新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环节,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必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我们定期举办教学设计的评比,此活动不受硬件条件的限制,教师可以最大化的发挥其所学理念,并将其实施于教学设计之中来,教学设计的评比从创新性、应用性、实效性、针对性、过程性等方面进行评比,并与传统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取其精华,形成更有效的教学案例,促进教学的应用,激发教师的应用推广热情。

(三)说课评理念

说课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再一次提升,也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预演,我们从创新教学设计作品中选拔出优秀的进行说课比赛,给老师更多的展示平台,虽然说课时间有限,却能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理念及理念应用于教学中的设想。想法决定做法,成功的说课必然引领有效的实践探索,在说课过程中,聘请专家评委现场点评,教师与评委的互动更能激发思想的碰撞,并将先进的理念应用于日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四)赛课亮风格

教学需要模式,教学也要突破模式,我们定期组织优秀教师代表进行赛课,对于参加公开课的教师,我们注重的不仅是英特尔教育理念的应用、教学效果的反馈,更注重教师的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和教学风格的显现,我们要讓老师不拘一格,形成百花齐放的有效课堂,目的是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教师自身的专长有机结合,使其具有现代教师的独特风格。

(五)赛后再反思

教学是周而复始的活动,是一个需要不断的反思提高的过程,我们利用每一次大型活动机会,搭建教师展示的平台,创设教师提高的环境,我们将反思行为伴随着我们的一切活动,教学设计、说课比赛、赛课后的再反思既是当前活动的一次有效的总结,又是思想上的再次升华,教师会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快速成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延伸拓展

为了拓展英特尔培训的空间。哈尔滨市及各区县(市)都开通了英特尔QQ群、博客、论坛、网络视频会议等多种互动平台,有效地延伸了教师间的交流空间,及时有效地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们与全市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相结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我市的岗位大练兵活动已经成为教师的必修课程,利用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理念设计岗位练兵内容,拓宽了教师视野,提高了课堂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增强了课堂的生命力,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对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课程培训方式我们也将大胆尝试新的模式,选择部分信息素养高、自主学习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采取远程学习与面授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以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

总之,在推广与实施以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过程中,哈尔滨市根据自身的市情、师情,总结出了“理念先行,机制创新,行动跟进”的项目运新模式,我们欣喜地看到:英特尔未来理念在哈尔滨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但我们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做法还有不成熟和需要完善的地方,我们会进行新一轮的实践与探索,寻求更加有效的研修模式,让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让英特尔·未来教育之花在我市开得更多彩、更鲜艳!

篇5:校本研修成果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远程项目的培训,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国培计划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在这次国培的学习过程中,我认真观看专家的每一个视频和学习材料。国培为我们农村教师提供了一个向先进地区学习的机会。这次的学习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本次培训也给了我许多思考的机会,应该怎样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喜爱的语文老师呢?怎样才能让学生喜爱语文?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习。在这参加培训的日子里,我对教学的认识也有了以下的改变。

一、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我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只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提高成绩就好,通过这次国培的培训及听了专家的讲解、看视频等,使我对新教育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努力。因此,教师关爱学生要全面、公平。真正让学生自觉地、带着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没有参加培训前,我的课堂的教学都主要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被动的接受所教学的知识。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去构建知识。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构建高效课堂。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积极的参加校内听课、评课,学习别人优秀的教学方法。我还体会到:一节好的语文课,要做到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等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基础。二是:关注语文,抓住语文学科的本质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6:作业(校本研修成果)

-------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三年来,我校全面推进了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活动,并在全校开展了各年级备课组推荐教师运用参与式教学来上展示课。我通过听课、评课等这一系列过程,让我收获很多。

通过校本研修活动使我认识到参与式教学的意义,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在合作学习中进行学习与合作的微妙,也更容易使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采取小组学习,面对同一问题既可以唇枪舌战,也可以洗耳恭听;既有发表个人见解时的心情舒畅,也有自己在略逊一筹时而追问、反思自己。另一方面,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的积极参与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在贡献自己劳动成果时,又在倾听来自于小组、个体的不同声音。

感悟之余,进一步反思我们的教学,我认为开展参与式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引起大家共同深思。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参与”既是一类方法,也是一种理念;既是结果,也是过程。参与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学习与观念,在交流与分享中学习他人的经验与理念,产生新的思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活动注重过程和方法,采用从个体到群体,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相信学生都有自给自足的能力,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表达与对话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以及群体互动学习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教育性的学生主体,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新课程所倡导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的课程观,使教学实践中采用参与式教学受到重视,其符合未成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改变教师单向传导的教学过程。

二、实施参与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平等参与式”的基本理念是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张扬个性,达到自我发展为目的,为学生搭建展示特长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良好素养的人,适应社会的有用之才。同时,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要有既教书、又育人的素质。所以,“平等参与式”教学本身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各位教师积极地更新教育观念,接受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使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平等参与式”教学的核心是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平等参与、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就是改变传统的座位安排,分小组安排座位。如一个大班50人,可以分为8至10个小组,每组5至6人。分组时应考虑组员的成绩高低、性别比例、民族和能力差异,尽可能使各小组实力相当,以便在各项活动中开展竞争。为了保证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实效性,还应注意:

(一)选择课堂讨论的焦点,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如果难度太大,学生合作交流后仍得不出结论,便会丧失合作学习的兴趣;提出的问题太容易,个人也能顺利完成,则又失去了合作学习的价值。所以,教师要让问题难度略高于全班中等平均水平,使学生跳一跳便能摘到鲜美可口的桃子。

(二)培养优秀小组长,加强小组管理。

一个班有好几个小组,教师难以面面兼顾,为了帮助教师协调教学活动,便产生了小组长。小组长应该组织小组成员积极进行有序的合作交流,使组内成员进行灵活协调。一要激励学困生,让其他同学去主动和他们交流,尽量把全班发言的机会留给他们,对他们的发言要耐心倾听,增强他们的信心;二要放开中等生,因为中等生的观点及发言一般不会准确、具体,但说出的话有时很有启发性;三要管住优等生,让他们管住自己,以免直击问题要害,使其他学生来不及思

(三)“平等参与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死记硬背、教师是绝对权威的传统教学方法。

学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们全身心地发展。“参与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教育理念,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篇7:校本研修成果总结

时间总是在匆匆中不知不觉的度过,一个学期转眼之间就到了末尾,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从事教育工作的我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现将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总结如下:

1、加强师德修养,夯实立教之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甚至于服饰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身要为学生和社会作表率。

2、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3、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方法。我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4、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6、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篇8:一则校本研修案例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案例研究,有效课堂,教师发展

A篇:彷徨着……

(一) 梳理问题:吹尽黄沙

研究问题是教学案例的核心.我们首先发动全体教师收集平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汇总时, 我们即欣慰又觉得茫然无绪.经过了漫无目的撒网式的收集和基于定向的整理, 我们感觉还是没有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聚焦点.

(二) 提炼问题:蓦然回首

正在我们犯愁时, 刚好市教育局基教处鲁兴树处长带着一些老师来我校调研, 通过地毯式的听课, 在他们的引导下, 我们发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很多教师的问题太细、太碎, 小步子走的现象很严重.因此, 我们决定就从“课堂提问”入手, 围绕这个主题制定案例分析教研活动计划, 决定以两堂数学课为载体, 从课堂提问策略的各个角度进行课堂观察分析、反思改进.

B篇:行动着……

(一) 计划: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1. 培训———即时即地

我们邀请市教研员给老师们作了“即时、即地”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在学习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相关理论和案例主题要求组织教师设计了课堂观察工具:《课堂提问问题水平检测表》、《课堂提问中学生行为观察表》

2. 分工———小组合作

11月20日, 学校三楼会议室, 全体数学组成员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我们决定请小组成员中的任教中年级的方婷老师和刘艳老师为我们各上一节研究课, 为老师们的“课堂观察”提供真实的素材.她们选取三年级的《认识分数》作为执教内容, 时间定在11月23日上午第三、四节.接着我们明确了小组成员进行课堂观察的具体任务.部分如下:

1.两位老师一节课分别提了多少个问题?在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哪些问题效率最高, 哪些问题效率一般, 为什么? (刘老师、王老师、恽老师)

2.两位老师提问时机把握好的有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在时机把握上有待商讨?为什么? (朱老师、李老师)

3.两节课中学生分别回答了多少次问题?老师反馈了几次?你认为多少次反馈是有效或恰当的?为什么? (陈老师、徐老师、张老师)

(二) 观察:横看成岭侧成峰

2007年11月21日上午, 所有成员带着观察任务和观察工具, 以摄像机、照相机等作为课堂观察的辅助工具进入了教室.“课堂提问”成了老师关注的焦点.提问的频次, 提问时机的把握, 所提问题的有效性和艺术性,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等都被作为重点进行了观察、记录、统计、访问.老师们在忙而不乱中审视课堂, 反思同伴的教学行为.

(三) 反思:一石激起千层浪

1. 各抒己见———激情与智慧交响

11月22日下午, 学校三楼会议室, 全校数学老师聚集一堂, 根据自己的案例报告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展开了讨论.老师们在案例分析中表现出的研究激情及深刻的见解和独立的批判精神令人折服.

观点在讨论中碰撞, 交锋, 提升, 经验在讨论中被审视, 被反思, 被分享.老师们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分析教学活动中的课堂提问问题, 不仅有感性的生动的素材, 也有精彩纷呈的理性思辨.

2. 形成共识———开放未终结

2008年11月23日上午, 三楼会议室, 大家又集中到一起, 汇报自己的观点, 对有些问题达成了共识, 有的还在争论.例如, 老师们对“课堂提问的覆盖面和课堂交流中老师的反馈”达成了共识, 在“课堂提问的难易把握”上, 老师们一致认为课堂提问的难易应结合教材、结合学情从实际出发.

(四) 跟进:俯仰流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在观察、分析、反思的基础上, 我们进行了又一轮的行为跟进.两位执教老师在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后,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 于11月26日上午, 分别在自己的教室对另一批学生再次执教.在这次的听课过程中, 老师们对课堂观察的方法掌握得更加娴熟, 两位教师的课堂提问注意了策略的恰当运用, 问题的层次性和指向性得到了加强.星期五的下午, 从两点到五点老师们又集中在学校会议室, 开始了再度分析……

C篇:思考着……

上一篇:个人述职报告和个人总结有区别吗下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考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