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旧事之洗碗作文

2024-06-08

童年旧事之洗碗作文(精选4篇)

篇1:童年旧事之洗碗作文

说起童年,脑中回忆翻覆腾涌上来的第一个画面,是我奶奶的园子。虽然我待在那儿的时光并不很多,可我最珍贵的回忆,都藏在了奶奶的院中。

我奶奶的院子里,有一片嫩绿的草地。它绿得发亮,是赏心悦目的那类绿。奶奶把它们侍弄得很好,算不上“光彩照人”,但人人见了都不禁夸赞一番。小草不是油漆、水彩那般的颜色,但她天然的模样就足够令人着迷。幼时,我总是喜欢躺在上面,舒适地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有时,晒着暖阳,耳闻鸟鸣,清甜花卉香气扑鼻而来,竟不惧着凉,就那样幸福的沉沉睡去......

在乡间,我极少无事可做,若真是闲得无趣,我便去拨那些不知何时探出头的狗尾巴草,我总是爱把耳朵贴至地面,捕捉每一丝细微声响,你能感到它在一点点地断裂,如听觉敏锐,还能捕捉它崩断的极轻声响。此声惟你一人能听见,无人阻止,我便独自乐在其中。后来大些了,懂得“要爱护花草树木”后,就再未尝试。

草丛内还匿藏着许多昆虫,或大或小,皆是我的忠实玩伴。蚂蚁搬粮,点点七星瓢虫背壳上究有无七颗玄点.......最令我欢喜的还是捕蝶,悄无声息地绕到其后方,待间距合适,再忽的用捕蝶软网把它罩在其中,但嬉闹终归为嬉闹,在我观其似是焦躁不安时,便也总总是软下心肠将它放归自然。奶奶每到这时,都坐在桃木藤摇椅上,摇着折扇笑吟吟的。

在我未出生前,祖母的院中就栽了棵苹果树。因此奶奶常常拿这来戏我,说这树比我大,我应唤声哥哥或姐姐。我被逼急了便也应了人心意,唤它做“姐姐”。不过这也是仅此一次,我更多的时候仍是给它用我给它取的名字;起初喊“阿树”,后来觉得厌了,且不够好听,就换了。仍不变其意,又要改新字眼,这在年幼的我眼中着实是个难关。为了“姐姐”的新名,尚小的我竟然去固执地翻了一遍足有砖厚的《新华字典》,方才取出个妙名,“阿木”。如今想来,当时我伏在奶奶的书案前逐字寻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格外喜爱其名,之后则是达到巷里邻间无人不被我告知的程度。阿木每逢挂果时节,都很卖力的生了一树的果实。摘一个,红中透粉;咬一口,汁水四溢。我便坚信是我时常与它谈天的回报。

在我一点点探索这个世界时,在我从懵懂无知逐渐成长时,奶奶似乎都在我身边,都在和善地关注着我。

如今我已步入初中生活,时时忙碌;蓝天碧水与奶奶的园子,与我相距甚远。但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步入学堂;从奶奶的园子到青竹湖,是心灵的成长。

奶奶的院子,驻我心头。

篇2:童年旧事之洗碗作文

(一)儿时的伙伴

我的朋友,是邻居家的丹丹、彤彤和雨瑞姐妹,我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形影不离。

小时候最爱的,是后院的一堆沙土,堆沙堡是我们最爱玩的游戏。我们先用水把沙子搅拌好,再把地基挖好,便开始搭,经过努力,一座沙堡拔地而起,我们又找来了树枝,小心翼翼地做好楼梯,接着又拿来各自的小人摆放在楼梯的角落。从远处望去,这座沙堡真是戒备森严啊!

村子旁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长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我和我的小 伙伴,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蝌蚪,养在玻璃瓶里玩儿。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和伙伴喜欢过桥,更喜欢把采来的野花撕碎,丢在桥下,让流水 把它送到远方。

(二) 小巷的疯子

4岁时的一天,我照旧去找伙伴们玩,刚走出家门,便听见小伙伴惊慌的叫声,她们一见我,一把拉我进家里,把门拴上,在确保万无一失后,才贴着我的耳朵小声 说:“村子的小巷里有疯子,刚才还朝我们瞪眼睛呢!”我听了,急忙问道:“那儿来的疯子?打不打人?” 彤彤说:“这我们也不知道,反正很可怕的。”

一天,我壮着胆子去小巷看疯子,刚走到巷口,便看见了他,他在那里唱着、跳着,看见我后,便追着来抓我,嘴里还念叨着什么,我吓坏了,转身就跑,一直跑到家里。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去小巷玩了。

晚上,我问爷爷疯子是怎么疯的,爷爷说:“疯子小时候爱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经常帮父母干活,深受家人、老师、村民的喜爱。祸不单行,就在他8岁时,他妈妈去世了,接着,他生了一场大病,一直昏迷不醒。最后,病是好了,可留下了后遗症,成了疯子,可他嘴里经常念叨着书。”

春天的花儿落了,疯子的病再也好不了。

(三)邻居家的奶奶

我家的邻居是一位老奶奶,人称吴奶奶。那年她六十八岁,无论对谁都是笑眯眯的,她经常穿着一件绛紫色的外套,亚麻色的裤子,显得格外精神。她特别喜欢我, 知道我嘴馋,看见我就偷偷地塞给我一毛钱,让我到拐弯的小店去买零食吃。当我拿到钱时,马上把钱紧紧捏在手里,那天就是盛大的节日。

对于我来说,最喜欢吃的是被外公、外婆认为不干净的话梅陈皮等食品。卖东西的老头从玻璃瓶里抽出一根陈皮条,一颗话梅,收去一毛钱,话梅且酸且甜,很好吃。

吴奶奶家只要有零食,我都是品尝者。我爱在拿上吃的后,去逗小伙伴。我在他们面前吃话梅,吃的很夸张。那棵大大的话梅,被我用拇指和食指小心翼翼地夹起 来,生怕掉在地上,然后斜着小脑袋,张大了小嘴巴,慢慢地把它放在自己的嘴里。然后用不可一世的的眼光心满意足地扫视了一下周围的小伙伴,他们有的鼓着腮 帮子,有的张着小嘴,有的倒吸着凉气,馋嘴的家伙已经流出了口水……我忍着馋气,又把那话梅从嘴里掏出来,放在手心里,在他们面前使劲的匝巴着小嘴,一边 伸长舌头,舔着嘴边,一边晃悠着小手,它们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我放着话梅的手心转……那神态,真是好玩极了。

吴奶奶很爱种花,她家的院子里的许多我不认识的花,她经常拉着我的手一一告诉我说:这是月季花、这是鸡冠花,这是木兰花,可我除了记住花名外,并不喜欢,我只喜欢小零食。

篇3:童年旧事作文

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画出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它更像是录影带,记录着美好的往事,令人回味无穷。

那是一个发生在暑假里的故事。我和小朋友一起相约去抓蜜蜂,那是一种没有刺的蜜蜂,但很难辨认。我和朋友看见了一只蝴蝶,她跑回家去拿网。我没事可干,便准备自己抓一只蜜蜂。但我不会分辨,所以只能乱抓。我瞅准了一只停在花丛中的蜜蜂,手迅速压了下去,使劲一抓。结果,由于过度紧张,劲道使得太大,不但没抓住蜜蜂,反倒把蜜蜂捏死了,花也被折断了。我总结了一下经验教训,又准备抓蜜蜂了。这次我有了技巧,我慢慢地向另一只蜜蜂走去,迅速而小心地抓住了它。可是,还没等我笑出来,蜜蜂的刺已经深深地扎进了我的肉里。我的手立刻肿胀起来,只一会工夫,手就成了一个大馒头。没办法,我和爸爸只能去医院治疗。到了医院,爸爸在挂号。那种熟悉的味道让我有种不好的预感,我就闹着要看看上面,爸爸无奈的抱起了我。房间里有位阿姨穿着白大褂。不好,根据以往的经历,我知道一见到白大褂就意味着要打针。所以,我挣扎着从爸爸怀里跳下来,朝门口冲了出去。听着爸爸在身后喊着我的名字,我顾不上回答反倒加快了速度。但是我哪有爸爸跑得快,只好挂着泪水,眼睁睁地被爸爸抓住。不想,医生只是给我开了几包药,就让爸爸带我回家了。

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抓过蜜蜂。一来是怕再次被蜜蜂蛰手,二来是因为爸爸在回家的路上告诉我蜜蜂是益虫,帮助花朵传播花粉。每次想起被我不小心捏死的蜜蜂,我内心都会有一丝愧疚。

篇4:童年旧事作文

我喜欢在我队的“三夹子”地业毓希用小镢头也簧睿最好是轻便的大镢头,几镢头刨下去,看到粗粗的根,顺着根会找到一个很大的地瓜,尽管我如此卖力,我班还是王桂香业米疃唷

我的筐子很小,大的筐子被二哥拿走了,上二年级的妹妹也要拿大筐子,明知自己拿不动,妹妹非要拿,我这个姐姐只有让着她。我液玫牡毓舷确旁诩依铮等积攒多了,送去学校。回家的时候,母亲在摊煎饼,鏊子底下的草灰里母亲给我们埋好了地瓜,下次回家的时候,地瓜烧熟了,咬一口,热乎乎的,甘甜,地瓜壤栗黄色。俗话说:烧地瓜,烧地瓜,煮着吃,熬着吃,都不如烧着吃。

漫长的冬末,我们盼望着过年,可以穿新衣,可以有好东西吃。过大年了,我们家孩子多,吃不上穿不上的,别的小伙伴买一幅漂亮的年画,母亲就给我们买一对剪纸大公鸡,我骄傲地挂在自家的木格子窗户上,大声和妹妹唱着:鸡斗,鸡斗,擀饼炒肉,人家过年咱过年,人家吃肉咱不馋。”其实,我嘴上不馋,心里特馋。

做完豆腐后,娘开始做酱片。自己磨得小豆腐滤出的豆腐渣,加入上小磨磨好的豆柴子用手使劲攥成酱球,娘说要攥紧,否则在上锅蒸的时候,会破裂。我会和妹妹抢着攥,娘就说你们的手小,没有劲,还是娘自己干吧。

娘的手像一把被岁月蒸红了的斧子,散散的豆腐渣在她的手里一会就像被魔术师摸过,漂亮的酱球整齐地摆在桌子上,我帮娘烧火,妹妹帮娘往锅里摆酱球。当娘做完了酱球,娘会在锅盖上压上一块大青石,娘说酱必须蒸透,否则,不仅酱会发酵不好,味道也会差事。

等娘坐下和我一起烧火时,娘说做什么都要注重细碎的东西,一点小差错,就不会做出好的酱片子。

蒸酱球的时间比蒸熟一锅馒头的时间要长出十五分钟,然后稍微停留五分钟。揭开锅把酱球拾到一个大盖帘上,晾透。娘还说一定要凉透。做酱球一晾一凉很重要,娘多次说过。

我和妹妹寒假里最喜欢帮娘做酱球,一是好奇,二是我们都喜欢吃酱片。凉透了的酱球娘会找来一个棉槐条子编制的大筐,周围用豆秸塞好,酱球一个个摆在筐子里,放置的时候,母亲会叮嘱我们小心,那些破裂的,娘会说没攥紧,她会用手再攥一次,我和妹妹也照她的样子用小手依葫芦画瓢。摆好的酱球上边用豆秸子盖好,一般娘会把筐子放在我们睡觉屋里的桌子底下,娘说屋里温度高,酱球发酵的好。

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娘会掀起筐子看看,一个个酱球的圆脸上长满了黑胡子,娘用手小心地捏捏,娘说酱球快发酵好了,又盖好筐子。也就一周的时间,娘就把酱球拿出来,那些长满胡子的酱球滑稽极了,我和妹妹看看就笑。

娘会把酱球拿到太阳底下晾晒,不几天酱球胖胖的身子就缩了一圈,我和妹妹在娘的指导下用干净的抹布把酱球的黑胡子擦掉,娘用刀把酱球切的一片片的,一片片的黑月亮,我说,妹妹也说。

黑月亮晒干了,娘把它们收进笸箩里。来年的二月娘就要真正的晒酱了。俗话说:三月里不晒酱,三月晒酱丝【死】一炕。娘说有女儿的都在二月晒酱。我说为什么不在三月晒,仅仅是因为迷信吗?娘说三月就惊蛰了,苍蝇会活动,酱上会落上细菌,就不卫生了。娘还说,虽然晒酱这么点小事,也是老祖宗多年摸索出的经验,很多传统的东西还是要传承的。

娘的酱晒在一个很大很大的黑色泥盆里,娘说是三盆子。娘会用大料,姜,盐,花椒熬成水倒入大盆。每天太阳会把娘的酱晒干一层,娘就用筷子翻一遍,有时我和妹妹也学娘的样子用筷子搅动。大约一周半的时间,一些顶层的酱就可以用手攥一个小球吃,那时放学回家饿了,就找一个凉煎饼卷一棵大葱,用手攥一个小酱球,呼哧呼哧吃下,和小伙伴去田野里,一大筐草就割回家了。

二十几天的时候,娘就开始攥真正的酱球,油光油光的酱球攥好了,娘会分几个给邻居,邻居会说怎么跟娘学,也做不出娘的酱味,又鲜又辣又好吃。娘知道我们几个喜欢吃辣,攥酱的时候会掺入磨好的辣椒面。

其它的酱球娘会放入一个鱼鳞坛子。如果烙饼的时候,娘会把酱球再切成黑月亮的样子,跌入饼鳌子的酱片一会就传出一股香味。烙好的饼卷一根蒜苔,就着脆香的月亮酱片,对我就是最好的饭食了。

上一篇:乡镇上半年经济汇报下一篇:周例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