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在作文中的作用

2024-04-14

遐想在作文中的作用(精选9篇)

篇1:遐想在作文中的作用

秋风中的遐想作文

秋风瑟瑟吹来的,是离愁,是思念,也是一个追逐的梦。

我抬头仰望这个陌生城市的天空,不让火车远去的声音击打我脆弱的眼眶,可还是忍不住流下泪来。火车奔向我的过去,我深爱的故乡。我孤寂地留在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编织一个华美的梦。

一、离别

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让我念念不忘,想起一件小事也会高兴半天。

当我踏上火车的那一刻,我明白,大家都要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小马的洒脱,木子的沉稳,小溪的思想,这些是我既羡慕又留恋的。我还伤心地以为,过往的美好将随风远逝了。翻开留言本,看到一句话:“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让自己遗忘。”我于是顿悟。离别,许是会成就一种美妙的距离,一种温暖的流转,一种幸福的守望。

秋风啊,请为我绘画!画一个永远也不会流泪的眼睛,装满我与朋友们的友谊,时刻眨动,永不遗忘。

二、思亲

恩雅说:“每个人都有一条根,它就在脚下,每离开故土一步就会异常疼痛。”每当经过火车站看到开往家乡的火车时,我总是很倔强地扭过头去,可是心却一直跟着火车奔跑,仿佛古人词中所叙“尘随马去,月伴舟行”。

今年中秋,明月高照,学校的电话机旁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很坚强地走过他们,不参与这样的行动。其实在心里,给亲人们拨打的电话铃声已响了千万次。

犹记得离家时母亲那夜轻轻地叮咛,和母亲脸上哀哀的离情,那画面刻在心中,在每一个早晨幻灯片一样播放。父母恩重,亲人情深。不在双亲身旁,但是心中千万遍羊羔跪乳恩,乌鸦反哺情,以致泪湿沾巾。

秋风啊,请为我歌唱!唱出我的思念与祝福,带给亲人们,一生平安!

三、追梦

“一个人只有找到了自己的世界,人生才会变得有意义。”这是周杰伦主演的《头文字D》里的一句话。人生有梦,人生也因梦而精彩。

此时,火红的枫,它的.脉络也开始异常的清晰。每一阵风过,总有枫叶飘落。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原来每一次秋叶的飘落,都是一次完美的诞生。过去的辉煌终究已经过去,新的追逐已经开始。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每一个人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我要找到我自己的方向,努力奔跑。即使会有失落与挫折,但是我仍坚信彩虹已经架起,梦要我继续编织,永不言弃。

秋风啊,请为我舞蹈!舞出我生命的色彩,任风雨敲打我的脉搏,生命终会流动蓝天的明亮,梦想终会张开飞翔的翅膀!

篇2:遐想在作文中的作用

早晨起来洗漱完毕,走出教师宿舍楼,来到充满阳光的校园里,感觉是那么的清新与温和。在阳光下行走,感受冬天里阳光的温暖,耳边回荡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这样的早晨不会感到孤单,你无论走到哪里?有阳光会陪在你的身边,帮你驱赶内心的烦恼,心情也会觉得开朗。

金色的阳光扫射着校园里的黄叶,把金色给了校园里的白杨树。蛋黄色的云层在阳光的映射下,似乎把天空装饰成了一片金色。喜欢阳光下的青草和树木,没有清露下的冰冷,也没有夜幕下的暗淡和沉寂,更不会柔弱谦卑到无筋无骨。阳光下的青草和树木,是葱茏的,是昂扬向上的;喜欢阳光下翩翩飞舞的蝴蝶,绚丽的外衣包裹着一颗自由和快活的心,有足够的资本去展现自己,吸引心仪的花朵。它知道外表的美不是完美的美,它更知道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所以很多时候,它把自己隐遁在一朵花上,用心灵去靠近,去触摸。

行走在阳光下,心事显得随意而透明,如同树荫下斑驳的光点。在微风里欢欣而不显张扬,明媚而不是雕琢。喜欢这样的日子,一个人静静的,随意的,走着,看着。慨叹时光里的苍老,回首岁月里的青葱,有点小忧伤,却是淡淡的,不着痕迹的。记得曾经问过一个朋友,你为什么喜欢阳光?她说“因为阳光能给人们带来希望”。这句话说的多么贴切,阳光不仅给人带来希望,还有温暖。我想每一个心里拥有阳光的人,会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她对生活充满希望。

在阳光下行走,漫无目的,任意随性,没有烦恼,轻松而惬意。沧桑岁月中流失的年华,早已掠夺了那本该有的喜笑哀乐。那些在人生里彰显的个性,都已随着时间的流失,被磨裂的毫无棱角。红尘中属于自己的佳妙年华已经远去,虽然自己还是过去的那个自己,像火一样的热情被抹上了岁月的尘埃。蓦然间,才觉得人生是那么荒唐,觉得将年华浪费在毫无用处的叹息中,以此来安慰自己的懦弱,白白丢掉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和快乐。阳光会让人如此依恋,有点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冬天,活脱脱地好像一个春天。阳光真的很美,美得让人不舍,让人只想;似乎沉醉在梦中不愿起来。原来,这就是阳光。

行走在阳光下,心灵是平实而富足的,捡拾一枚早凋的落叶,轻嗅几瓣嫣红里流溢的芬芳;聆听几声清幽的鸟鸣,所有的一切,在无声的传递着一个相同的信息;生命是美好的,阳光是可爱的.。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是经过了细心的筛选,是上帝的宠儿。喜欢这么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行走。”读书,沉淀的是灵魂的底蕴;行走,拓展的是思维的宽度。无论读书还是行走,都是一种美好。行走在阳光下,有多一层明媚与温暖的感觉,用一双眼看世界,到处是风和日丽,花好月圆。

行走在阳光下,用心感触大自然的每一个音符,能聆听到花朵柔情的耳语,连空气似乎也有着淡淡的清香。嗅着阳光的味道,眼睛里满是清澈与明净,心底里开出了一些花,细碎而芬芳。纤指轻扬,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度,那是快乐的角度。

静静的闭上眼,让灵魂随着清风,欢快的飘扬吧!年华似锦,青春与梦想,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五彩斑斓。生活与快乐,原本是生命中最质朴的祈望。就把自己的一颗心放在阳光下吧!在阳光里仰望世界,邂逅美丽的风景。一个眼神,一抹微笑,心领神会的默然;一切将会变得唯美,静静的享受那份阳光下灵魂深处的静谧。

篇3:遐想在作文中的作用

关键词:故事联想,未知遐想,作文

有没有这样的体验,看电视或者看书,动情处会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然后莫名其妙地想到很多伤心的往事?有没有看到某种情节或者画面,或入神入定,觉得就像自己也在追随其间,甚至想象“我”要是主人公会怎么样?这就是联想,遐想。有时候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发呆”。合理利用它们,也会让孩子写出有意思的作文来。

一、由故事联想到丰富多彩的人生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的许多故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故事讲完后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想象和猜测人物的结局该怎样,我们可以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游行大典那天,皇帝什么也没穿,就在大街上耀武扬威地走起来,到底让一个孩子说出了实话:“他什么也没穿呀!”老百姓也纷纷议论,是啊,他什么也没穿。到这时以后的情节该如何发展呢?我们可让学生发挥想象有几种结局呢?首先这个皇帝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他坚持认为自己穿的是最漂亮的衣服,谁说他什么也没穿,他就杀谁的头,连那些背后偷偷议论的人也被杀掉,全国处在一片血雨腥风中,一个侍者无意中说了声:“皇上,酒别弄湿了您的胸膛!”皇帝很生气,这样也被杀了头。因此,国家越来越衰弱,最终被其他的国家灭亡了。这个皇帝也许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确实被那个骗子给骗了,于是派人把那两个骗子逮住了,投进大牢。从此以后,他不再每天换衣服,而是精心管理自己的国家,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训练自己的军队,终于使这个一度衰落的国家再度振兴起来,成为一个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的王国了。我们也学过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的最后结局该怎样呢?他被人打折了腿爬出店门,从此以后伙计再也没有找到他,他到底去了哪里呢?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想象,一种结局是他一路讨饭,过着乞讨的生活,当时穷人都缺吃少穿,哪有剩余的东西给他呢?富人们一个个为富不仁,才不肯拿出一点东西施舍给别人呢!在那种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社会中只能悲惨地死去。另一种结局是他写得一手好字,读过几年书有点学问,被一些有钱人家看上了,邀请他做教书先生,于是他每天教孩子写字、读书,生活也有了着落,从此过上吃穿不愁的生活。再后来,他有了点钱到京城去考取功名,终于他榜上有名,中了举人,从此便多了一个官员孔乙己,他不再贪吃酒,而是兢兢业业地为老百姓办事,成了一个受人敬仰的地方父母官。再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也很富有戏剧性,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到了落难的于勒,如果我们让学生做与课文相反的情节想象,那么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例如,菲利普夫妇遇到的不是水手于勒,而是绅士于勒,同学们可以想象当菲利普夫妇看到于勒在请两位阔太太吃牡蛎,那心情是多么高兴呀,他一定会惊喜地叫了声:“于勒,我的亲弟弟,我们终于把你盼来了!”克拉丽丝也会高兴地跑上来握住于勒的手,激动地说:“好心的于勒呀,你可是我们的福星,我们将会给你举办一个盛大的欢迎晚会!”

然而于勒的态度又会怎样呢?他见到亲人会高兴吗?不一定,也许会高兴,也许会冷淡地说:“你们怎么还这样穷啊!你们可不能把发财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你们应该通过诚实的劳动来致富,我把欠你们的钱还给你们,你们好自为之吧!”然后留下一点钱扬长而去。

二、用未知领域的遐想让他们长出翅膀

在想象的领域里,时空的距离不能束缚住学生的想象,可以组合不同时空中的表现,创造新的形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智慧,让他们在想象中创造新的思维空间,让生活中看来平淡无奇的面貌因为有了想象而充满绚丽的色彩。我们可以以“天空”为例,想象天空中变幻莫测的现象,想象天空中丰富多彩的世界会是怎样。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看见空中时而群星闪烁,时而乌云密布,时而月朗星稀,时而雷雨大作,我们能想象这是为什么呢?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不了解大自然,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神在主宰,于是有了风神、雨神、玉皇大帝在天庭上统领诸神的传说,皎洁的月光中,我们仿佛看到嫦娥手抱玉兔在广寒宫中散步;群星灿烂中,我们仿佛看到牛郎织女在诉说衷肠,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再相信这些迷信传说,我们可以想象聂海胜、费俊龙登上太空、仰望太空是怎样的一种壮阔景象,如果我们自己也登上太空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神舟”号是我国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假想有朝一日,同学们能乘坐它遨游太空,会想到什么呢?会做些什么呢?有什么人间奇迹会发生呢?同学们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太空故事呢?一定要展开假想的翅膀,“畅想”开去,语言一定要流畅、热情洋溢,有音乐的美感。不能因猎奇而违反科学常识地胡编乱造,也不要平铺直叙,不像个“畅想曲”。可以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想,用笔去描绘美丽的太空。

篇4:遐想在作文中的作用

关键词:故事联想;未知遐想;作文

有没有这样的体验,看电视或者看书,动情处会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然后莫名其妙地想到很多伤心的往事?有没有看到某种情节或者画面,或入神入定,觉得就像自己也在追随其间,甚至想象“我”要是主人公会怎么样?这就是联想,遐想。有时候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发呆”。合理利用它们,也会让孩子写出有意思的作文来。

一、由故事联想到丰富多彩的人生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的许多故事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故事讲完后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想象和猜测人物的结局该怎样,我们可以以《皇帝的新装》为例:游行大典那天,皇帝什么也没穿,就在大街上耀武扬威地走起来,到底让一个孩子说出了实话:“他什么也没穿呀!”老百姓也纷纷议论,是啊,他什么也没穿。到这时以后的情节该如何发展呢?我们可让学生发挥想象有几种结局呢?首先这个皇帝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他坚持认为自己穿的是最漂亮的衣服,谁说他什么也没穿,他就杀谁的头,连那些背后偷偷议论的人也被杀掉,全国处在一片血雨腥风中,一个侍者无意中说了声:“皇上,酒别弄湿了您的胸膛!”皇帝很生气,这样也被杀了头。因此,国家越来越衰弱,最终被其他的国家灭亡了。这个皇帝也许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确实被那个骗子给骗了,于是派人把那两个骗子逮住了,投进大牢。从此以后,他不再每天换衣服,而是精心管理自己的国家,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训练自己的军队,终于使这个一度衰落的国家再度振兴起来,成为一个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的王国了。我们也学过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的最后结局该怎样呢?他被人打折了腿爬出店门,从此以后伙计再也没有找到他,他到底去了哪里呢?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想象,一种结局是他一路讨饭,过着乞讨的生活,当时穷人都缺吃少穿,哪有剩余的东西给他呢?富人们一个个为富不仁,才不肯拿出一点东西施舍给别人呢!在那种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社会中只能悲惨地死去。另一种结局是他写得一手好字,读过几年书有点学问,被一些有钱人家看上了,邀请他做教书先生,于是他每天教孩子写字、读书,生活也有了着落,从此过上吃穿不愁的生活。再后来,他有了点钱到京城去考取功名,终于他榜上有名,中了举人,从此便多了一个官员孔乙己,他不再贪吃酒,而是兢兢业业地为老百姓办事,成了一个受人敬仰的地方父母官。再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也很富有戏剧性,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到了落难的于勒,如果我们让学生做与课文相反的情节想象,那么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例如,菲利普夫妇遇到的不是水手于勒,而是绅士于勒,同学们可以想象当菲利普夫妇看到于勒在请两位阔太太吃牡蛎,那心情是多么高兴呀,他一定会惊喜地叫了声:“于勒,我的亲弟弟,我们终于把你盼来了!”克拉丽丝也会高兴地跑上来握住于勒的手,激动地说:“好心的于勒呀,你可是我们的福星,我们将会给你举办一个盛大的欢迎晚会!”

然而于勒的态度又会怎样呢?他见到亲人会高兴吗?不一定,也许会高兴,也许会冷淡地说:“你们怎么还这样穷啊!你们可不能把发财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你们应该通过诚实的劳动来致富,我把欠你们的钱还给你们,你们好自为之吧!”然后留下一点钱扬长而去。

二、用未知領域的遐想让他们长出翅膀

在想象的领域里,时空的距离不能束缚住学生的想象,可以组合不同时空中的表现,创造新的形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启迪学生的智慧,让他们在想象中创造新的思维空间,让生活中看来平淡无奇的面貌因为有了想象而充满绚丽的色彩。我们可以以“天空”为例,想象天空中变幻莫测的现象,想象天空中丰富多彩的世界会是怎样。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看见空中时而群星闪烁,时而乌云密布,时而月朗星稀,时而雷雨大作,我们能想象这是为什么呢?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不了解大自然,认为一切自然现象都是神在主宰,于是有了风神、雨神、玉皇大帝在天庭上统领诸神的传说,皎洁的月光中,我们仿佛看到嫦娥手抱玉兔在广寒宫中散步;群星灿烂中,我们仿佛看到牛郎织女在诉说衷肠,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再相信这些迷信传说,我们可以想象聂海胜、费俊龙登上太空、仰望太空是怎样的一种壮阔景象,如果我们自己也登上太空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呢?“神舟”号是我国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假想有朝一日,同学们能乘坐它遨游太空,会想到什么呢?会做些什么呢?有什么人间奇迹会发生呢?同学们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太空故事呢?一定要展开假想的翅膀,“畅想”开去,语言一定要流畅、热情洋溢,有音乐的美感。不能因猎奇而违反科学常识地胡编乱造,也不要平铺直叙,不像个“畅想曲”。可以让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想,用笔去描绘美丽的太空。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这句话说明了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这就是跨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思维素质——丰富的想象能力。学生的作文要想从平淡无奇的“丑小鸭”升华为令人称道的“金凤凰”,就必须具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想象能力。严格地说,作文是与想象分不开的。因此,只有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拓展生命的体验、去创造新思维的空间,只有在他们的主动参与中,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取得质的飞跃!面对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我们教师要积极想办法,把我们身边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只要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篇5:在星空下的遐想初二作文

风推搡着云,在天空中划过,夜,静静降临,风,渐渐缓下——闪烁的星空跳入眼帘,拉开了一段绵连的遐想。

我若是一股风,我便能吹遍大江南北,我便能同星月共赏夜景,同猎豹共同奔逐,共同领略我心中的大自然。我也多希望我就是一股风,一股能带来暖意的风——尤在寒风凛冽的冬夜,静悄悄潜入人们家中,虚寒问暖,卸下一天的心情包袱,让我将他们静悄悄带走,静悄悄离去,不留下任何痕迹。

我若是一颗星,我便能散发出我的光芒,毫不吝惜。我便能停驻在天空,远远地观望,静静地倾听,将他们的烦心事收入囊中,送到广阔的大海中,自然沉落。我也多希望我就是一颗星,一颗夜空中最亮的星,这样,我就能成为人们迷茫时能带来希望的那颗星了。

我若是一片叶,我便能为世界增添一丝绿意,一抹养眼的绿。也许谁也不知道我从何处来。我在暖春中觉醒,静悄悄的`从那枝尖儿中冒出来,唉,没人注意到我;云朵把火球请了过来,我来静静“享受”着火球的烘烤,怕惊扰了树下嬉闹的孩子们;秋风席卷着我远去,携着我的留念一同远去……

望着那满天的繁星,那抹亮渐行渐淡,渐渐消退。

一股暖流,是风的幻化。

一抹亮光,是星的努力。

一片绿荫,是叶的礼物。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它的来之不易。我愿在星空下遐想,编织一场美丽的梦。

篇6:联想在作文中的作用

(四川 欧阳杰)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作文离不开联想。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

一、联想能引发思想情感

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小小露珠自生自灭,实在不起眼,但田晓菲同学却由它联想到平凡、纯洁、默默奉献的人们,于是产生了崇敬赞美的情感,写下了《露》这首清新优美的诗歌。(见高中四册)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的确是平凡的,然而联想使作家茅盾的内心产生了震动:它那笔直的树干,一律向上的丫枝,对抗西北风的特征,不正象征了北方农民那种朴实、团结、坚强不屈的精神吗?于是散文名篇《白杨礼赞》诞生了。由滴水穿石联想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就会产生“持之以恒方能成功”的思想;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现象联想到人的成长,便会产生“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点;由落山的太阳联想到人的暮年,就会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名言“一粒沙砾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形象地说明了联想对引发思想情感的作用。

二、联想能拓展作文思路

缺乏联想,作文的思路就会拘泥于眼前的生活,冲不破时空的限制,反映生活的天地必然狭小。有了联想,作文的思路就像长上了翅膀,可跨越时间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反映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

朱自清先生的《绿》是借助联想拓展思路的典范。作者先着眼于梅雨潭的整体特征,展开相似联想,用“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写梅雨潭的颜色、质地及绿色潭面的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把思路拓展一步,着眼于波纹、波光与波色,通过相似联想,具体形象地表现梅雨潭的绿之美。作者又通过对比联想,使思路拓展到一个新的层次。他联想到了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碧波,秦淮河的绿水。通过对比,说明只有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中,恰到好处。到这里,似乎把梅雨潭的绿写够了,写尽了,“无路可走了”,但联想又使作者的思路拓展到更新的层次:联想到“轻盈的舞女”和“善歌的盲妹”,把绿的自身美与女子的形象美相融合。最后作者再联想到更为可爱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的整体形象,此时绿在作者心目中已经被完全人格化了,眼前的绿和想象中小姑娘的形象完全融为一体,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完全的升华。议论文写作可以纵向和横向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充实内容,增强论说的力量。比如《谈“开卷有益”》,如果只简单地肯定“开卷有益”,再举几个事例证明它,就未免肤浅。首先要联想到“开卷有益”的出处,提出这个观点的背景,阐明它本身的意义。再联想到文化知识对人类的推动作用,想到今天知识爆炸、社会发展迅速的时代特征,论述“开卷”的益处。再联想到一些人读迷信、色情、反动的书而受害的实事,指出“卷”需选择,否则百害无益。再联想到一些死读书,只贪多,不消化的“书呆子”,于是指出“开卷”要善于思考,注意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可联想到那些见书就读,读书就是目的的人,指出“开卷”要有计划,要目的明确。这里的联想,很好地拓展了思路,对“开卷有益”这个不全面、不科学的论题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分析,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三、联想能汇集作文材料

提起作文,同学们常感到“没什么可写”,“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确实没积蓄多少材料,一是有材料而不善于调动和检索。其实,一个中学生有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读了成百上千的文章,不应该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联想,不能及时调动贮存在脑中的材料。如果掌握了联想这个武器,真正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会有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材料。

比如写《雨中》这篇作文,先展开相关联想: ①雨中的校园,雨中的田野,雨中的人们;

②教室外,爸爸(或妈妈)打着伞在雨中等我放学; ③全组同学轮流背腿残的××同学回家;

④××同学追上雨中的×老师,把伞送给她(或他)。由③④展开相似联想,想到与此相似的助人为乐的事情;

⑤大街上,一个红领巾把伞遮到一位不相识的正在淋着雨的老奶奶头上; ⑥某同学扶起摔在地上的小同学,用伞遮住她,把她送回家。还可由③④⑤⑥展开相反联想,想到与“助人为乐”相反的事情:

⑦某同学用雨帽遮住脸,与双手紧抱一叠作业本,又没带雨伞的某老师擦身而过; ⑧几位大同学看到一位小同学滑倒在泥水中却哈哈大笑。经过这样的联想,不就得到很多可供选择的材料了吗?

再如写《勤能补拙》的议论文,首先从时间上展开联想,就会想到吕蒙笃志就学而令人刮目相看;阎若璩“愚”而苦钻经史,终成学者;章学成“愚”而好学,终有所成;童第周刻苦钻研,获得第一个百分等。再从地域上展开联想,就会想到外国的威特、爱迪生、达尔文等,少小反应迟顿,而后勤奋学习,终成大家的事例。另外,展开相反联想,还可想到自恃聪明,不勤奋学习,结果变得平庸无能的方仲永等。这样从时空上、正反方向上展开联想,贮存在脑中的材料就会连绵不断地涌现出来,供你选择,听你调遣,从而写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的文章来。

四、联想能为借鉴写法架起桥梁

篇7:日记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作文是语文课堂上的必修课,通过作文可以看出是否有扎实的语文语言功底。而日记也是一种作文方式,它所表达的内容更加贴近作者的生活。在日记中,有更加自由的表达空间,也可以通过日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日记 作文教学 作用

一、分析的背景

现在的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词穷或者是题材没有新颖的现象,更是没有意识到日记跟写作的关系,没有真正重视日记的重要性。学生总是一味追求写作能力的提高,忽视了素材的积累,也忽视了写作能力的训练。总是觉得日记就是记流水账,并不能提高写作能力,更没有通过日记来进一步观察社会现象,没有以此来激发写作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写作,提高语文素养1,积累更多有想法的素材,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二、日记的重要性

写作文的时候必须有真情实感,只要仔细观察事物,就会自然而然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学生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提高写作能力,而写日记是积累素材,亲近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坚持写日记,在生活中锻炼毅力,培养学生的勤于动手的习惯。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事物思考,并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己。日记形式简单,更加追求写作上的自由,写出作者的心声。让写作水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这也是教学目标,更反映了一种进步的教育思想。

三、日记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写作就是说话的另一种形式,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总是觉得没有什么新鲜材料可写,或者是写出来的材料不是过于陈旧就是没有自己的情感,更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本意。对于老师布置的作文 1 语文素养指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学识、能力以及技艺等。题,学生更是不知所文,久久不能下笔。日记可以把印象最深的或者是感觉最有趣的事记录下来,感触最深的进行写作。比如:一些实验、运动会等,如果不去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遗忘得没有一点痕迹。如果通过日记把这些存封在日记里,可以把文字变成一种写作,表露自己的想法,用笔记录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与文字对话,让自己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努力发现最本质的东西,然后对这些生活进行高度概括,就会自然而然培养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对语文的感觉也会越来越好。

(二)可以获取更多信息

通过日记来记录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并在思考之后,写出自己的想法,在日记中,可以较自由地展示自己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每一篇日记尽量用不同的素材去表达,这样一来不断激励作者去观察周围去搜寻自己想要的素材,获取更多信息,无形中训练了搜集信息的能力。日积月累,只要坚持下来,就会在信息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在下次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没有什么素材可写的情况了。这样的话,在写作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个作文题都会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素材空洞2的现象。

(三)训练语文表达能力

每天对事物或者是感悟进行记录,让日记变得更加日常化。日记的内容也表现得很丰富,在表达方式上也不再受限制。可以在日记记录有意义的事,或者是抒发情感,宣泄不良情绪,当然也可以想象写 2 素材空洞:在写作的时候,学生没有新颖的素材或者是根本没有素材可写。作。也可以写成散文形式,也可以写成诗词的形式,形式多种多样。通过文字表达作者的喜怒哀乐,通过文笔写出作者的酸甜苦辣,只要作者认为这一件事或者这一感悟有必要记录下来,都可以写进自己的日记里。因此,日记对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写作中,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风格,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让自己的日记更加有可读性,通过不断地写日记,语文表达能力一定会有所改善,通过强化训练,在表达上肯定有所提高。

(四)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

作文就是通过笔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某些时候,读到一篇优秀的文章时,会引起一种强烈的共鸣,产生一种想与作者进行对话的冲动,也会有许多想法要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动手写文章了,一旦错过时机,再提笔也找不回那种感觉了。日记在形式上不受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所关注的事进行叙述,也可以随身所欲写自己想要写的。对于自己的感受,写起来就会毫无障碍,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也不会厌倦。日记更加自由灵活,任意发挥,既不题目的限制,也不被格式所限制,不需要需点明主旨的约束,只需做到表达通顺,有中心即可。减轻了对作文的压力,不需要很高的写作技巧,只需写出真情实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没有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写作,就会增进写作信心,不会出现无话可写的现象,进而增强写作兴趣,培养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

(五)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把生活中比较丰富的材料,通过日记进行包装之后,表达自己的感悟,从而也可以更加懂得生活,对社会可以进一步认识。因为生活到处充满知识,它可以教你很多道理,也会让你懂得如何写作。只要长期坚持写日记,都会有收获,如果在写作的过程中,认识思考,那么进步就会越快,在日记里,可以看到在原野上奔跑景象,可以看到为目标而奋斗的情景。写日记可以自我进行心理教育,让作者的心理更加健康,通过写心理日记,宣泄生活中的不平之处,克服不良情绪,培养更加健康的性格。写日记让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培养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最美好的一面。

(六)有助于课文的阅读

语文是一种文字学习,不仅得到一种知识更养成了一种习惯。理解是很有必要的,必须懂得知行合一3。而对于阅读,在课堂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只是辅助。善于阅读的话,就会在长篇的作文中搜集到有用的信息。而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作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章,及时补充题材,一方面可以增加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收集信息的能力,为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更好地适应老师所教的阅读技巧,忽略该忽略的地方,重视该重视的地方。

五、结语

通过对日记的作用加以重视,可以为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获取更多的素材,掌握更多的动态信息,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通过引入各种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写作兴趣。并通过写日记,训练对感情的表述,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写日记在作文教学中的 3 知行合一是指在写作过程中,既要懂得写日记的益处,又要明白重在理解和训练。重要性,老师应该多开设日记指导课,让学生学会去写日记,主动去写日记,为以后的作文写作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篇8:文学爱好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文学名著的阅读

要想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首先要让学生接触名家和名家的著作,语文教科书中的大多数课文选自名家,如沈从文的《边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文本的解读,对作者的介绍却少得可怜。如果多对沈从文进行带有故事性的介绍或趣闻,并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他的代表作品,如湘西风情的散文,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作品的特点,并且把某些写作特点运用到作文中去,就能逐渐让学生喜欢沈从文。试想一下,如果学生的偶像是现代著名作家,而不是网络流行作家,那么也许他对武侠玄幻小说的痴迷就会转移到纯文学上。

培养学生多读书、读文学好书的习惯,除了课堂的导引外,还要鼓励学生认知当代的就在我们身边的作家。每一个城市都有作家协会,每个城市都有作家,认识了解身边的作家,更能激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进而阅读文学作品。上世纪80年代,莫言的小说《红高粱》风靡全国,还被拍成电影,学生有可能看过电影,但是没看过小说,教师则可以让学生阅读原著,了解原著的交叉叙述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而这些写作特点在作文中便可以得到应用。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培养学生的文学爱好,要先使学生多了解作家,并养成阅读纯文学名著的习惯。经常阅读文学名著,学生会学习到更多的词汇、更多的写作手法、更多的情节结构,这样以往出现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却写不出好作文的问题也会得到缓解。

二、文学杂志的向往

如今,文学杂志是让人觉得很陌生的东西,大多数人不知道我们现在还有什么文学杂志,问问学生,他们可能会说《读者》是文学杂志。作为青年一代,不知道几个真正的文学杂志是可悲的,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了认识文学杂志。学生主动关注文学杂志,便会更了解文学新的动态,了解文学流派,了解当今时代的文学潮流。

一个人的知识越多,他便越希望学习新知识。文学也是一样,对文学杂志的向往,会大大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使学生逐渐变成一名文学青年。

从专业角度看现在的文学杂志,其水平不见得很高,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多看纯文学的杂志,少看一些校园情感、武侠、文摘类的杂志,对学生作文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语文教师可以每个月买一本杂志,放在班里传阅,比如《收获》、《十月》、《当代》、《小说月报》等,这些杂志是我国当代文学的最前沿阵地。多看文学杂志,收获肯定不会少,杂志上刊载的是当下最好的文学作品,从语文学科来讲,这些作品无论在语言、情节结构、艺术内涵上都是非常优秀的。而在文学杂志的熏陶之下,学生的作文会有很大的提升。

三、平时的文学创作

对于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人,看的文学作品多了,他会不由自主地试着进行文学创作,这便是文学的魅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尽管现在学生的升学压力很大,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可以把文学创作的时间和语文的学习时间放到一起,这样一来,学生的文学创作不但不会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反而可以轻松一下身心。记日记可以算作是原始的文学创作,但是它需要学生有过人的毅力。而诗歌、散文、杂记都是文学创作好的体裁。比如,学生出去郊游,回来之后就可以写一写抒情诗歌和散文,看到了新闻,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写一写杂记。

文学创作的过程是锻炼文笔的外在过程,也是激发灵感和活跃思维的过程,在作文考试时,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一是本身的写作能力就不强;二是自己没有想法,不知道写什么,对身边的任何事物、任何事件都不过问,写作文时便胡编乱造。如果有的学生思维不够敏捷,觉得实在没什么可创作,那么教师就可以辅导其仿写好的文学作品,仿写一段时间后,其写作思维自然就会得到拓展。多读书、多创作,一定会促进写作水平和灵感的升华。

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学创作经验,而且作品有了很大的提高之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向文学杂志投稿,投稿要有耐心,不能气馁。学生的文章刊登在文学杂志上,对学生的创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学生文学的爱好也是一种精神的激励。

四、文学竞赛

文学竞赛也有大小之分,大到诺贝尔文学奖,小到班级的文学大赛,但无论什么样的文学竞赛,只要是纯文学、雅文学,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关注或参与。

诺贝尔文学奖一般在十月份颁奖,教师可以提前开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讨论会,介绍一些候选人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并让学生在了解候选作家之后预测谁能获奖,这是对文学竞赛的关注,是对学生学习气氛的鼓舞。此外,我国也有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教师可以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学竞赛。

至于省级市级举办的文学竞赛,或者是专为中学生举办的文学竞赛,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这是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无论能否得奖,参与是最重要的,因为文学竞赛会让学生对文学产生亲切感。

教师在年级或全校内也可以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文学竞赛。文学竞赛对学生热爱文学的积极性会有很大提高,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有极大的提升。

五、体验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也是文学的源泉。爱好文学,就要从热爱生活做起。教师给学生留生活作业便是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有些学生的作文看起来很虚假,千篇一律,就是因为他们缺少生活的感悟。学生的生活有些平淡,但是平淡生活并不缺少观察、感悟的事情。有时候,教师多给学生留一些感悟生活和观察事物的作业,比留一篇作文更能让学生进步。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语言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教师只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给学生描绘生活,那就少了点什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然后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才能让学生获得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学生体会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创作了精妙的文学作品,那么他的作文又怎会平淡无味呢?

篇9:沉浸在阳光与宁静中的遐想

2010年初冬,笔者随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2010年加州大学研讨班”赴美进行了为期15天的培训,陪同国内15所大学的领导一起,重点考察了洛杉矶加州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短短10个工作日(除去在途3天和两天周末),平均每天不少于6小时、总计达70多小时的高强度授课在高度透支了体力的同时,却携带着种种全新的概念和纷至沓来的印象,连同每天必不可少的美式咖啡一起萦绕在筆者的脑际挥之不去。

坦率地说,笔者忝与教育、学术精英为伍,对此次培训和探讨的主题,如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的了解难免流于肤浅泛化,但借助广域的文化和思想交汇所提供的全新视角,重新审视长期以来一直求解的一些问题,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实感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美国政府与教育之间关系的重要一点是,大学即便是在接受政府划拨经费的情况下,仍能够维护其学术独立和办学自主权不被权力意志染指。美国的大学正是在这一前提下,保持着高度的学术自由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美国能够囊括世界优秀人才的关键,和移民国家在文化上的宽容精神密切相关

中国社会伴随着改革开放,走过了经济高速增长的30年。现在的GDP已经较“十一五”初期增长了近一倍之多。在即将迈进又一个五年计划门槛的时候,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已不再是单纯寻找GDP迅猛增长的动力,而是如何让全社会共享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成果,以引领经济社会进入持久、稳健发展的轨道。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首要的是必须确立公平、公正的价值观,从而确保社会财富和公共资源的配置能够摆脱短期利益驱动,在一种比较均衡的机制上进行。这就涉及到把握着经济社会发展命脉的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变问题。

对此,美国的做法和经验可以提供哪些借鉴?

众所周知,美国的法律对政府的权力有着严格的限定和规范,在教育问题上也是如此。笔者认为,美国政府与教育之间关系的重要一点是,大学即便是在接受政府划拨的办学和科研经费的情况下,仍能够维护其学术独立和办学自主权不被权力意志染指。美国的大学正是在这一前提下,保持着高度的学术自由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其中特别值得考察的是美国公立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微妙关系。

第一,美国公立大学的学术自由是可以上溯到宪法授权的。在加利福尼亚和密歇根等州,公立大学的学术和教学活动受到州宪法的保护,这就是所谓“宪法自制权”(Constitutional autonomy)。加州宪法第9章第9款即阐明了加州大学的性质,指出该大学是一个受公众委托的组织机构,其管理应“完全独立于所有政治、党派影响,并自由地任命董事,处理内部事务”。

第二,加州宪法虽然强调“州政府应该为大学提供巨额拨款”的义务,但并未据此给予行政权力对公立大学的相应支配地位。事实上,州政府的意志更多地需要通过“大学董事会”(the board of regents)这一管理机构得到体现。但在具体操作上,“大学董事会”又更像是一种对外在权力的制衡、缓冲机制,而非行政命令的传声筒。笔者在伯克利加州大学随同培训期间,曾就此问题请教了加州大学系统(指包括伯克利和洛杉矶加大在内的10所大学的统称)荣誉教务长、主管学术事务的资深副校长贾德森·金(Judson C.King)先生。他指出,加州政府虽然有权任命“大学董事会”中近2/3的成员,但并不必担心投票结果向政府利益倾斜;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董事会成员的任期为12年,大大超出一届政府的4年任期,他认为任期差异足以克服大部分董事会成员的短期行为冲动,使决策更有利于教学和科研的长期利益。

这种将治理格局的由自上而下的控制转变为多元利益的互动、博弈和制约的做法很值得深入探究。最起码,多元化氛围的存在对人才成长至关重要。笔者在伯克利加大偶遇的该校美籍华人教授、著名植物检疫专家谌谟美已在美国度过了近20年学术生涯。她认为,美国能够囊括世界优秀人才的关键,除了经济发达、生活优裕外,还和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在文化上的宽容精神密切相关——人在这里可以获得多种选择机会。她建言说,学术研究绝不可以和经济上的投资行为相提并论,单纯采用经济运行的尺度来衡量人才的投入过程是不恰当的。人才价值的体现过程变数的确很多,投入和产出之间到底存不存在线性的因果关系,评估究竟应该怎样量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 L.McFadden)只凭一篇论文就获得伯克利加大的终身教职,认识这种人才的价值就需要与众不同的眼光和决策胆识。

美国各种法律关于扶持公立大学条款的作用和意义在于:通过在社会体系的最高层面对政府公其服务职能的明确设定,在全社会范围内起到一种将民间财富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公共财政支持往往被视为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政府行为,国内许多地方和企业因此趋之若鹜。笔者也看到一些文章纷纷援引美国的有关法规条文,以此作为寻求政府政策倾斜的理由。但笔者认为,姑且不论以公共资源捆绑行政命令会在怎样的程度上影响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单是把那些法律条文放回到美国整体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中去考察就不难看到,仅仅将政府的公共服务理解和定义为财政支持明显有失褊狭。

以此次考察的加州大学系统为例,该校年度预算为218亿美元。作为一所美国首屈一指的公立大学,仅有13%来自州政府的财政拨款,大大低于全美平均45%的水平;而且政府对该校的财政支持(包括来自联邦政府拨付的科研经费)自1990年以来已降低了51%。如果录取人数占全美大学生总量75%的公立大学都主要依附公共财政供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就连被当做奠定美国公立大学基石的《莫雷尔法案》(The Morrill Act)也在具体扶持数量和财政拨款的额度上,就政府对公立大学的扶持做了明确限定。因此,认为美国政府对公立大学的财政支持是一种可资借鉴和推广的范式的观点值得商榷。

事实上,美国是一个典型的“藏富于民”的国家,大量财富沉淀于民间,掌握在私人手中。如何运用适当手段调用这部分财富服务于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事业建设才是美国各级政府面对的首要问题。由此看来,美国各种法律关于扶持公立大学的相关条款就不能单纯看作以法律的名义赋予政府以支配公共资源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某种特殊权力,其更深层次的作用和意义在于:通过在社会体系的最高层面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明确设定,在全社会范围内起到一种将民间财富纳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这其中折射出的制度建设的技巧和手段,才是我

们真正应该汲取的东西。

制度设计与文化传承之间呈现的良性互动,其中凝聚着一个更为重要的质素就是,工业文明几百年间积累和纯化的精髓——知识的理性精神

那么,美国的社会财富又是怎样在政府的示范和引领下,进入公共事业领域的?

对于财富,美國社会既尊重和保护其私有性,同时也并不排斥其社会性。其立法和制度重在通过各种合法手段调整、规避金钱过度逐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社会失衡和不公。比如,美国的遗产税正在逐步调整,从2011年开始,起征点已从2009年的350万美元降至100万美元,税率也相应由45%提高到55%;相应地,美国联邦的有关法律规定,个人每年用于教育、慈善和宗教方面的可减税赠款最高可达到其年收入的50%。可以说,正是这种体制为美国公立大学开拓了较为充裕的经费来源。据统计,美国的企业和个^每年做出的公益慈善捐助占全国GDP的9%,2009年美国人的教育捐款就达400亿美元。在伯克利加大,校园中50%的建筑都是利用私人捐款兴建的;该校专门设置有“私人捐赠和资助办公室”,人员达二三百人之众;从1980年至今,已募集私人捐款30亿美元。洛杉矶加大2008年度获得的私人捐助价值4.8亿美元,过去10年间平均每年就可获得价值3亿多美元的社会资助。

制度设计与文化传承之间呈现的良性互动表明,美国已经具备了一套日臻成熟的社会治理、运作技术,和全体公众与管理者之间达成的共治意愿。笔者觉得,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与美国推崇的所谓“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模式不无关系。这种知识传授方式重在培养、训练受教育者在既有知识体系下的创造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某种结论和机械地复制他人的思维方式。在多元文化成果纷然杂陈面前,它更多地让人感到的是选择的可能性,而不是单纯被某种文本的规训和引导;不是先学会膜拜某个强势,然后再利用这种强势。这其中凝聚着一个更为重要的质素就是,工业文明几百年间积累和纯化的精髓——知识的理性精神。理性地使用权力,理性地对待财富,才能铺就社会稳步前行的基石。

因此,发展的诉求、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羁绊和纠结与其事事求助于更高层面的政策倾斜或政府监管,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在追求速度的同时还需不需要、有没有可能达成并共同恪守某个操作底线。要知道,一味地寻求权力控制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欲望的泛滥和权力的不可控。

……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遐想在作文中的作用】相关文章:

雨中的遐想作文400字05-28

有关遐想的作文-星的遐想06-26

太湖遐想作文06-04

爬山遐想作文06-24

午后遐想小学作文05-24

遐想作文650字04-12

文屏山遐想作文04-20

秋天的遐想作文05-06

清明遐想小学作文05-15

未来地球遐想作文07-01

上一篇:老师上课教学总结下一篇:版企业汽车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