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 PPT 教案

2024-05-03

初中信息技术 PPT 教案(共10篇)

篇1:初中信息技术 PPT 教案

信息技术-powerpoint教案(20课时)

一、教材简析

本学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PowerPoint的使用为主,具体内容有:1.制作演示文稿 2.不同视图方式的使用 3.文本框的操作 4.图片,对象的插入和编辑 5.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 6.超级链接的使用 7.修饰幻灯片的播放效果 8.声音,影片的插入 9.模板的使用 10.幻灯片的背景设置及配色方案 11.学会使用帮助.二、学情评价

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

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搜集各种信息的能力较差。

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

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

5、有些学生键盘操作不熟练,仍存在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4、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成绩指标:平均分80,及格率98%,高分率80%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精心备课

2、仔细讲授

3、耐心辅导

4、严格要求学生

五、教学进度

序次课题:(内容)课时周次序次课题:(内容)课时周次 1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1111期中考核111 21212修饰幻灯片的播放效果112 3不同视图方式的使用1313113 4文本框的操作1414声音,影片的插入114 5图形和图片对象的插入和编辑1515模板的使用115 6161616 7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1717幻灯片的背景设置及配色方案117 8118181118 9超级链接的使用1919学会使用帮助119 101110期终考核120 第一课: : 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新建演示文稿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如何启动Powerpoint应用程序.2.能新建一个空演示文稿

3.知道幻灯片的“版式”的涵义 4.会保存制作好的演示文稿 教学重、难点: 建立演示文稿 教法、学法: 讲演辅结合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引入同学们新年好,本学期继续由我同大家来学习信息技术。上学期,我们学习了Office中的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相关内容,大部分同学已掌握了如何制作一个表格了。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学习Office中的另一应用软件PowerPoint。用它可以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围绕下例,来学习该软件的应用: 制作一个古体诗讲解的演示文稿,由五张相对独立的幻灯片组成。

第一页为证词的标题和作者,第二页为诗的全文,第三页为诗词大意,第四页为重点难点的字词讲解。

今天来学习如何新建一个单页幻灯片演示文稿:

1、启动应用程序从开始菜单程序的子菜单启动Microsoft PowerPoint97软件,出现该应用程序的启动画面。如KP1图,利用其中选项可以建立演示文稿。

2、建立空演示文稿应用程序窗口出现后,程序自动弹出对话框,含四个单选项目:●内容提示向导●模板●空演示文稿●打开已有的演示文稿我们选择其中的“空演示文稿”项目,单击“确定”。

3、选定第一张幻灯片程序中出现“版式”选择对话框(共28种)。(版式指的是程序提供的单张幻灯片的排版样式的可选系列)从版式选择对话框中选择“标题幻灯片”版式。(第一种版式)

4、保存文件用“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选择保存位置为默认,文件名为“溪居”,文件类型为“演示文稿”。

三、小结:单页幻灯片的制作

学生练习:

一、开机

二、登录入网

三、启动PowerPoint双击之亦可启动.四、对照Microsoft Excel来熟悉PowerPoint窗口的组成

五.按要求建立空演示文稿,并保存之,文件名为“溪居”,文件类型为“演示文稿”。六.关机

教学后记 仍有少数同学不按要求进行开机关机操作

课题: 第二课: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组织幻灯片、观看放映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学会插入新幻灯片2.掌握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插入艺术字,插入剪、贴画等等3.学会放映幻灯片 教学重、难点: 组织幻灯片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PowerPoint?功能如何? 2.怎样建立一个文件名为“溪居”且含有一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得到了一个单页幻灯片演示文稿,今天我们来进行幻灯片的组织与放映。¦组织幻灯片

1.插入新幻灯片

a.插入第二张幻灯片(选第10种版式:竖直排列标题与文体)b.插入其他幻灯片(均为第2种“项目清单”版式)2.输入文字

a.确定编辑条件:在幻灯片视图下(双击幻灯片或使用“视图/幻灯片”命令)b.输入第一页文字内容:单击标题框,输入诗题“鹿柴”,单击副标题框,输入“作者:王维”

c.编辑幻灯片文本内容:单击编辑窗口右侧滚动条上的下箭头,将第二张幻灯片显示在窗口中。在标题框中输入诗的题目,在竖排文本框中输入诗词原文。重复上述操作,将文字内容添加到相应的幻灯片中。

3.插入艺术字:要求将标题换成艺术字 方法:插入/图片/艺术字 步骤:

a.删除已有的标题文体 b.添加艺术字标题 c.调整艺术字的位置

4.插入剪贴画:目的是美化幻灯片a.选定幻灯片:在“幻灯片”视图中选择b.插入剪贴画:插入/图片/剪贴画c.调整剪贴画的位置¦

观看放映再次保存刚制作的幻灯片,我们来观看幻灯片的演示效果。

方法:执行“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观看放映”命令,切换到“幻灯片放映视图”,第一张幻灯片全屏显示在屏幕上,如果想看后续的幻灯片,单击鼠标就可以切换了。

三.小结:组织幻灯片及观看放映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插入四张新幻灯片(其中第一张为第10种版式,另三张均为第2种版式。五.分别输入入各张幻灯片的文字六.将第一张幻灯片的标题转换成艺术字七.任选一张幻灯片,在其中插入剪贴画 八.观看放映九.保存文件十.关机

第三课: 不同视图方式的使用

课题: 第三课: 不同视图方式的使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五种视图方式的使用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了解PowerPoint视图方式种类 2.掌握五种视图方式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五种视图方式的使用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在幻灯片文件中,怎样插入一个新的幻灯片?

2、在幻灯片中怎样插入艺术字?

3、在幻灯片中如何插入剪贴画?

二、新授:在Microsoft Powerpoint2000软件中,为了方便地编辑演示文稿,我们需要经常在几种不同的编辑窗口样式中切换,这些功能各异的编辑窗口样式称为视图。

1、Powerpoint2000中的视图共有五种:(1)、幻灯片视图(如P8图,用于编辑演示文稿)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显示演示文稿中的单页幻灯片。我们对幻灯片的操作,如:编辑文本、编辑图表、插入图表、插入图片、改变背景色等等一般都在这种视图方式下进行。(2)、备注页视图(如P9图,用于记录备注信息)在这种视图下,我们既可以看到幻灯片的具体内容,还可以记录相应的备注信息,使演示文稿的使用、编辑更方便。双击其中的幻灯片缩图,即可以切换到幻灯片视图。(3)、大纲视图(如P10图,用于组织文本内容)在这种视图方式下,只显示幻灯片的文字信息(幻灯片标题和主要文字内容),是组织文稿内容最好的方式。(4)、幻灯片浏览视图(如P11图,用于浏览幻灯片)以幻灯片缩图的形式同时显示多张幻灯片的显示效果,使我们很容易地把握演示文稿艺术风格的统一,同时,方便我们观察演示文稿中幻灯片间的关系。(5)、幻灯片放映视图(如P12图,用于显示幻灯片)在这种视图方式下,程序占满整个屏幕显示区域来显示幻灯片,这是我们真正演示文稿时使用的视图方式。

2、在不同的视图方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1)、选择“视图”菜单中的对应命令项实现切换。单击“视图”菜单→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视图方式并单击,就完成各视图方式之间的切换。(2)、利用编辑窗口左下方的视图按钮进行切换。单击所需视图对应的按钮进行切换。

三、小结: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幻灯片视图编辑幻灯片,使用幻灯片浏览视图把握演示文稿总体效果。

四、学生练习:

1、弄清各种视图方式的特点。

2、进行各种视图方式之间的切换。

学生练习:

一、开机

二、入网

三、观察各种幻灯片视图方式,了解其特点。

四、分别利用“视图”菜单和视图按钮进行各视图方式之间的切换。

五、退出Powerpoint

六、关机

课题: 第四课: powerpoint文本框的操作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文本框的操作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掌握有关文本框的各种操作 教学重、难点: 文本框的操作方法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五种基本的视图分别是什么? 2.不同视图间怎样切换呢?

二、新授

文本框是幻灯片的对象的一种。在文本框中直接输入文字我们已较熟悉了,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文本框的相关操作。

1.删除文本框方法:单击文本框区域,这时文本框会显示一个矩形区域,移动鼠标指针到矩形边框上,点右键选“剪切”命令。

2.插入文本框方法:“插入/文本框”命令,可选项有“水平”与“垂直”两种文本框。

3.移动和复制文本框 移动和复制文本框之前,我们要先单击文本框区域选定文本框作为操作对象。(1)移动:鼠标指针移动到边框上--按住左键拖动--释放(2)复制文本框:先按住键盘上的“ctrl”,同时左键移动文本框

4.改变文本框的大小:调整自动换行时每行的宽度。

5.改变文本框中文字的属性选定文本框文字--格式--字体

6.改变文本框的属性选定框体--格式--自选图形共可进行如下设置:颜色和线条、尺寸(大小)、位置、图片、文本框。

三、小结: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操作删除文本框五.操作插入文本框六.操作移动和复制文本框七.进行改变文本框的大小 八.改变文本框中文字属性的操作九.进行改变文本框的属性的操作十.保存文件十一.关机

篇2:初中信息技术 PPT 教案

1、学会设置切换效果;

2、掌握设置换片方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设置切换效果;

2、掌握设置换片方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PowerPoint软件提供了多种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巧妙地应用就能制作出不一般的演示文稿。

本节课,就来为演示文稿“中秋节”设计切换效果。体验做导演的感觉吧!

(二)新课教学

1、设置第一张幻灯片的出现效果

(1)启动PowerPoint软件,打开本科素材“中秋节”的文件;

(2)打开动画选项卡,查看切换到此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3)单击动画→预览;

(4)显示当前幻灯片从全黑背景中淡出的效果。

2、设置后续幻灯片的出现效果

(1)【幻灯片/大纲】→【动画】→【切换到此幻灯片】;

(2)单击【擦除】中【顺时针回旋,8根轮辐】;

(3)单击【动画】→【预览】。

3、设置换片方式

(1)选中从第一张开始到结束的所有幻灯片;

(2)在动画→切换到此幻灯片,找到换片方式的设置区域;

(3)设置动画效果前的复选框,并设置时间为00:05;

(4)从头放映幻灯片;

(三)保存文件,关闭PowerPoint软件

单击【Office按钮】→保存,单击PowerPoint软件界面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PowerPoint软件。

四、拓展延伸

篇3:初中信息技术 PPT 教案

何谓效能

效能最基本的解释为系统达到目标的程度, 或系统完成某一任务要求的程度, 它经常被用来衡量事物与人的状态特征。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 效能是指“选择适当的目标并实现目标的能力”就是去正确完成目标的能力。

教学效能就是达成预期教学结果或影响的程度, 具体而言, 就是协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水平和能力, 它包括:数量, 质量, 效果, 影响, 学生满意度等多方面的要求。教学效能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 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效能的重要依据。

信息技术的教学效能分析

1、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PPT集文字、表格、图片、音频、动画、网页、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为一体, 可以不受时空限制, 能够将黑板上无法传递、原本看不见、看不清的信息带到课堂, 使整个知识概念形成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难点问题简单化, 加快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有利于增加教学容量。PPT灵活快捷、表现方式多样, 教师可以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消化”的形式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同时PPT能够节省大量板书时间, 大大提升授课时效, 扩大学生知识面, 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3、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PPT可以把优美逼真的音响、色泽亮丽的画面、具体可见的形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将经典“搬上”讲台, 使学生能近距离的聆听“大师的教诲”, 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在感情的参与下进行学习活动, 多感官的获取教学资源, 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4、有利于改善课堂气氛。PPT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加黑板”的简单、机械、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 取而代之的是图文并茂、栩栩如生、优美动听的“吸引式学习”, 寓教于乐, 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效能的因素分析

PPT教学效能潜力巨大, 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难以发挥最优作用, 有时甚至不及传统教学工具, 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其辅助教学规律的认识, 走进了PPT使用的误区, 如“书本搬家”、“舍本逐末”、“满堂灌”等。正如技术中性论的观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 它听命于人的目的, 只是在技术的使用者手里才成为行善或施恶的力量, 影响PPT教学效能是相当复杂和多元的, 笔者认为有要由以下几点:

1、物理因素。通常是指承载PPT教学任务的设备和环境条件, 它决定着PPT的展示力。众多教学实践表明, 小学生在面对清晰亮丽的画面和悦耳逼真的声音时更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因此PPT投影设备的老化、音响过大或过小、屏幕反光性能下降、环境光线调整不当等问题均会使其教学效能降低。

2、PPT设计。PPT教学的精髓在于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复杂的问题变为形象化、具体化和易于理解, 恰当的PPT设计是提升PPT展示力和教学效能的基础。教师在设计PPT时, 信息量过大或者过小, 信息内容缺乏内在组织联系, 表现形式和技巧粗糙, 都会形成学生的理解瓶颈, 造成教学效能的降低。

3、沟通效率。即教师的讲解力和学生的反应力, 它是影响教学效能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讲解力是一门艺术,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 如何将PPT展示的内容用最高效的传递给学生并得到理解和记忆是讲解力的核心。学生的反应力是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 主要的表现就是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 这也是教师的教学步伐和节奏是否调整的重要依据。

4、责任意识。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 受任务、功利等的影响, 贪图方便, 不顾实际教学效果甚至放弃教学责任心的现象是降低PPT教学效能的重要原因。“不善于”、“不会做”PPT是教学技能的缺乏, 要强化知识培训;“不愿学、“不愿做”PPT是教学态度的背离, 要强化责任意识。

大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能的措施

1、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和PPT辅助教学之间的关系。以PPT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工具有许多优点, 教学效能潜力巨大, 但传统教学手段仍然有着自身的特色, 而且至今以后仍将被广泛采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第一目标, 扬长避短, 把握好PPT等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组合方式, 当用“一支粉笔”就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可以不必使用PPT等信息技术。

2、强化PPT设计, 提升PPT展示力。要掌握信息适量原则, 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避免“满堂灌”;要理顺教学内容的内在组织联系, 不可照抄课本, 尽量达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一目了然;PPT表现的形式和技巧要随教学内容转变而有倾向性, 要通过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网页的有机组合, 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注意力。按照功效、实用和量力相结合原则, 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

3、加强师生交流, 提高沟通效率。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增进师生课堂的互动, 使PPT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当好“节目主持人”, 根据课堂气氛的反馈调整教学的步伐和节奏, 适时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把握好各种教学手段的转换交替。教学中, 要营造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的氛围, 正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实现双方的深入沟通。

4、提高教师综合业务素质。以PP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课堂教学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是多层面的, 包括PPT前期制作、教学资源整合、语言表达、驾驭课堂等。要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教师的PPT使用水平和设计技术, 深化对教学的理解, 提升调控课堂氛围的能力, 进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强化教学责任意识, 端正对新型教学工具的认识, 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 解决了许多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为根本, 改善教学环境, 强化PPT设计, 加强双向交流, 提升教师综合业务素质, 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吴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3月.

[2]罗珉.德鲁克的效能与效率理论解读[J].管理学家 (学术版) , 2008, (1) :29-35.

[3]李宏伟.技术的价值观[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 (5) :13-17.

篇4: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育 教育应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堂实践证明,学生从信息技术中习得的知识及课堂教学效果与从教师那里获得的知识和课堂教学效果相比,并没有显著优势。值得探讨的是: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当前学习的价值在哪里?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随着教学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教学目标和方向。课堂是学生学校活动的主要场所,教育教学改革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造,有效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完成学生知识的积累,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迁移,培养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法变革,为学生思维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1.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使命

1.1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

创新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问题的解决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土壤。学生只有独自面对问题,并且凭借自己的能力可以解决问题时,才能最有效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应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将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问题,设计各种探究性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主动探究问题。

1.2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交流和互动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相互间交流与协作的能力。要求学校注重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包含课堂上的互动,而且包含课后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课本的互动、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互动、与网络学习资源的互动等。甚至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进行不同文化、地域、知识背景等之间的互动,这些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1.3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

学习任务和活动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引导学生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弥补知识的不足,并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

2.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

2.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极具吸引及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①问题梗概,主要包含产生问题的背景、人物、事件等。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或利用信息,为学生实践和获取知识信息提供支持。

②问题。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将课堂知识隐含于问题之中,吸引学生探究和解决。

③问题可操控空间,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问题的可操控空间,使学生自由操控问题因素之间的变量及问题元素之间的关系,想象其结果及结论。

2.2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学生思维的悬梯

①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心智。学生在问题环境中可以将一些认知工作转移给计算机,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为学生进行更加先进的信息处理提供机会。例如:日常学习中,学生遇到复杂数学运算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不仅可以确保运算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②应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随着科学知识发展,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有限生命里将所有知识都掌握。网络可以作为学生庞大的知识库,充当学生的记忆系统,当学生需要某种或某类信息时,只需输入关键字就可查询到相关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③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不同,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呈现多样化,不同学生可以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假设和推断;如果他们能应用信息技术互相交流、沟通、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每个人的认知空间就会在无形之中扩大,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超级大脑”。

3.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

可以认为信息技术是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专业课”,对学生现在学习和未来工作有着深远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开放性,可以采用分组探究实践的教学方式,有意识设置不同学习层次,其中既包含广大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又包含对信息技术有兴趣、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自己探究的内容。这样设计可以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后可以做其他学生的小老师,相辅相成。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广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求,又可以不断提高水平高的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

综合上述,信息技术教育价值不仅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深远的在于提供学生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课内外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还对个人能力的无限扩展提供了有效方法,应用海量信息技术资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已成为每个人探究问题、研究问题的可行方法。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把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然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建立在对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之上,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为问题解决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应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探究及对知识的反馈决定着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咏.中学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

[2]史晓俊.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新课程,2012(3).

篇5:初中信息技术 PPT 教案

教学内容: 剪贴画、艺术字的有关操作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有关剪贴画的操作。2.掌握有关艺术字的操作。教学重、难点: 剪贴画、艺术字的有关操作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怎样删除文本框?2.如何插入文本框?3.怎样改变文本框的大小?

二、新授 像文本框一样,剪贴画、艺术字、自选图形和图片同样是幻灯片中的对象,它们共有的操作,如删除、移动、复制、缩放的操作方法是相同的。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些具有对象自身特点的操作。¦剪贴画 1.更改剪贴画剪贴画插入到幻灯片中之后,在幻灯片视图中双击它可以返回到选择插入时的状态,更改插入的剪贴画。2.设置图片格式选中插入的剪贴画,执行“格式”→“图片”,调出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a.裁切设置:通过对上下左右裁剪宽度的定义,可以去掉剪贴画四周的内容而只保留中央部分。b.图像控制:我们可以给剪贴画设置不同的颜色模式,可以任意调整它的亮度和对比度。c.重新着色:对剪贴画中颜色和填充所使用的色彩进行重新选择。d.重新设置: 取消所做的设置恢复到初始状态,开始新的设置。3.艺术字: 插入艺术字我们已经学习了,现在来学习艺术字的相关操作。a.改变艺术的属性:“格式”→“艺术字”,调出“设置艺术字格式”对话框。b.给艺术字添加修饰效果:艺术字的阴影和三维效果的操作与自选图形的相关操作是相同的。c.艺术字工具栏的使用:“视图”→ “工具栏” →“艺术字”选中状态。

三、小结:剪贴画与艺术字的相关操作

四、学习练习: 一.开机二.入网三.更改剪贴画。四.打开“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对剪贴画的格式进行设置。五.改变艺术字的属性。六.给艺术字添加修饰效果。七.使用艺术工具栏。八.关机

第六课: 图形和图片对象的插入和编辑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自选图形的绘制;阴影、三维效果的设置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自选图形的绘制。2.掌握给选定的对象增添阴影效果。3.掌握给选定的对象增添三维效果。教学重、难点: 自选图形的绘制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如何对插入的剪贴画进行裁剪?2.怎样改变艺术字的属性?

二、新授 今天我们来学习自选图形的绘制及特殊效果的添加。1.自选图形的绘制 先必须使用“视图”“工具栏”“绘图”命令(1)自选图形子菜单:包括“线条”、“连接符”、“基本形状”、“箭头总汇”、“流程图”等。(2).绘图子菜单a.组合:选定几个独立的图形对象,然后执行这个命令,可以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大的图形对象。b.取消组合:取消组合是组合的逆过程c.叠放次序:图片的叠放顺序有置于顶层、置于底层、上移一层、下移一层。d.改变自选图形e.设置自选图形默认效果2.阴影我们使用“阴影设置”命令,可以对选择的阴影模式的偏移量以及阴影的颜色进行设置。3.三维效果使用“三维设置”命令 4.已有的图片文件a.插入已有的图片文件后,要注意在“确定”和“取消”下面有两个复选框:链接文件和随文件保存。为演示文稿的独立使用,我们一般选中“随文件保存”。b.我们还可以利用“图片工具栏”对图片进行修改。

三.小结:1.自选图形的绘制2.阴影效果的添加3.三维效果的添加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2000程序四.练习自选图形的绘制方法(线条、连接符、基本形状、箭头、流程图等)五.练习绘制图形的组合与取消组合、图片的叠放次序操作。六.练习阴影、三维效果的设置操作七.保存文件八.关机

教学后记 对图形对象的移动定位操作部分学生没掌握!

第七课: 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调整幻灯片结构、插入超级链接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理顺幻灯片逻辑结构的方法2.会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

教学重、难点: 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1.怎样利用Powerpoint画一个五角星图?2.怎样设置文字、图片的阴影效果?3如何设置文字、图片的三维效果?

二.新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了。不过这样的演示文稿只能按照我们制作对排定的顺序播放,这样的线性的结构方式使我们的演示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如何使用超链接来改变这种线性结构方式。1.理顺幻灯片的逻辑结构以前面制作的四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为例来讲:①超级链接:就像在我们的幻灯片上开几个通道,通过这些通道我们可以在有关联的幻灯片之间自由往来。②做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技术简单,关键是我们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先要构思网状结构,使逻辑关系明确。2.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超级链接不能凭空建立,需依托一个实体而存在,这个实体可以是文本框或其中的部分文字,可以是图片、自选图形,也可以是艺术字等等。以修改幻灯片1来说明:(注意:四个文本框可用过渡色)

三、小结:1.理顺幻灯片的逻辑结构2.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打开上节课制作的演示文稿文件五.理顺幻灯片的逻辑结构六.修改幻灯片1,制作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七.保存文件八.关机

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在插入超级链接时有困难

第八课: powerpoint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2)课题: powerpoint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插入超级链接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会插入超级链接

2.会进行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 3.会保存文件并观看放映效果 教学重、难点: 插入超级链接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谁能用描述性语言说一说什么叫超级链接? 2.制作带有超级链接的演示文稿的关键是什么? 3.文本框能否作为超级链接依托的实体?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叫超级链接,也制作出了插入超级链的对象,今天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插入超级链接,完善幻灯片的逻辑结构。

1.插入超级链接 a.选中文本框1。

b.“插入”→“超链接”,出现对话框。

c.单击“浏览”按钮,根据需要选定第一张幻灯片。d.单击“确定”按钮。e.重复上面的操作。(对应关系如下)

对象 超级链接指向的幻灯片文本框2 幻灯片2文本框3 幻灯片3文本框4 幻灯片4 2.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

a.按住“Shift”的同时,单击左键同时选定这四个带有超级链接的文本框,使用“编辑”→“复制”;显示第二张幻灯片,使用“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将其复制到幻灯片上。

b.重复上述操作,将其复制到所有的幻灯片上。3.保存文件和观看放映

观看放映过程中,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带有超链接的文本框上时,指针会变成手形,此时单击,可以切换到对应的幻灯片上了。

三、小结 :插入超级链接。

四、学生操作:

一.开机二.启动PowerPoint三.插入超级链接。四.复制带有超级链接的对象 五.观看放映六.保存文件七.关机 教学后记

让学生体会建立超级链接后的神奇跳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九课 powerpoint超级链接的使用

教学内容: 动作设置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掌握通过“动作设置”命令来插入超级链接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动作设置”命令的使用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怎样使插入的超级链接链接到其他文档或Internet地址? 2.怎样使插入的超级链接链接到本文档中的指定幻灯片? 3.如何修改已经存在的超级链接?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通过“插入”/“超级链接”来插入超级链接,实际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动作设置”命令来插入超级链接。¦ 动作设置:

1、特色:使用动作设置,不仅可以建立指向选定对象的超级链接,还可以给触发超级链接的单击动作进行多媒体化的设置。

2、方法:选中要插入超级链接的对象,执行“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动作设置”命令,打开“动作设置”对话框。a.“单击鼠标”选项卡。这个选项卡的链接或其他设置实现的条件是鼠标单击指定对象的操作。无动作:不设置超级链接。超级链接到:可以选定链接到幻灯片,其他文档或Internet地址。运行程序:可以直接启动指定的应用程序,而不必通过具体文档调用程序。另外还有“播放声音”、“单击时突出显示”两个复选项。b.“鼠标移过”选项卡。这个选项卡上的链接或其他设置实现的条件是鼠标人指定对象上移过的操作。这个选项卡提供的功能与单击鼠标选项卡相同,只是动作触发的条件不同而已。

三、小结:运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

四、学生操作: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插入四张新幻灯片(其中第一张为第1种版式,另三张均为第2种版式。五.分别输入各张幻灯片的文字并组织好幻灯片六.运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七..观看放映九.保存文件十.关机 教学后记

通过“动作设置”来设置超级链接,丰富学生的设计思想。

第十课: powerpoint修饰幻灯片的播放效果(1)

教学内容: 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1.掌握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方法 2.体会各种切换方式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在Powerpoint中,能有哪两种命令插入超级链接? 2.动作设置命令有何特点?

3.说说用动作设置命令插入超级链接的步骤。

二、新授: 同学们经常看电视,知道电视节目的不同画面的切换方式多样,效果很好,其实我们在幻灯片中也可以设置很多切换方式,在前面制作的幻灯片中,没有设置切换方式,所以效果很单调乏味。今天我们来学习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使我们的幻灯片做得更好。¦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1.系统默认:切换效果是“无切换,单击鼠标换页,无声音”。

2、设定方法: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幻灯片切换”命令,出现“幻灯片切换”对话框(如P35图示)。a.效果:单击下拉按钮,打开选择效果的下拉列有,选择符合要求的切换方式,从“慢速”、“中速”、“快速”单项中选择切换速度。单击列表框上的方的图片,可以预览。b.换页方式:换页方式有两种,可以复选。单击鼠标换页是默认的方式;选择每隔 “×”秒方式,程序等待到文本框中指定的时间后自动切换。c.声音:伴随幻灯片切换的动作,播放声音效果。d.几个选择按钮。全部应用:应用于所有幻灯片中应 用:应用于当前的单张幻灯片中取 消:放弃设置

三、小结:

1、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定。

2、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上会在幻灯片下方出现小图标,单击可以预览。

四、学生操作: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 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

四、学生制作三张幻张片五.设定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及换页方式 六.观看放映七.保存文件八.关机 教学后记

部分学生在插入艺术字或剪贴画后不能正确设置大小及调整到合适位置

第十一课: powerpoint修饰幻灯片的播放效果2 教学内容: 对象自定义动画

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掌握对象自定义动画的设定 教学重、难点: 设定对象自定义动画 教法、学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教学程序 认知操作

一、复习提问

1.如何设定幻灯片的切换方式? 2.幻灯片的换页方式有哪两种?如何设置?

3、在幻灯片切换方式对话框中,“全部应用”与“应用”按钮的功能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 上节课,我们设定了不同幻灯片间的切换方式,体会到了许多丰富的切换效果,在单击鼠标换页时,还可以附带声音效果。那么,我们能不能给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让它更具有个性呢?

对象自定义动画: 1.功能:对象自定义动画可以设置单页幻灯片中不同对象出现的动画效果和顺序。2系统默认:程序默认的对象的出现谋划 同幻灯片同时出现。3.设定方法: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自定义动画”命令。4.“自定义动画”对话框:(介绍常用的三个选项卡)a时间:这里提供了没有设置动画效果的对象的列表,我们可以选择进行设置。启动动画的选项意义同幻灯片切换中的换页方式相同。b.效果:效果指设定动画效果的种类以及伴随播放的音效;动画播放完毕后,对象的处理。如果对象中包含文字,则我们可以设定文字出现的方式。c.图表效果:设置图表对象中不同组成元素的出现方式和效果。在动画顺序列表框中,我们可以选择动画对象,并单击上或下方向的箭头,将之上移或下移到符合要求的位置。设置完了各个对象的动画效果和放映顺序后,单击“预览”,可以看到设置的动画播放的效果,认可设置,只要单击“确定”就可以了。¦放映效果:动画设置完后,可以演示动画效果,对不满意的设置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更改。

三、小结:

1、对象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2、注意要在幻灯片视图下设置。

四、学生操作: 自制一包含多种对象的演示文稿,设置对象的自定义动画。一.开机二.入网三.启动PowerPoint四.制作一演示文稿 五.设置各幻灯片中各对象的动画效果

六、预览效果,并进行修改。七.观看放映八.保存文件九.关机 教学后记

篇6:初中信息技术 PPT 教案

密山市富源中心学校 石桂花

一、教材分析

《画风筝》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六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为第二课时。本课主要介绍画图软件中如何编辑颜色及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小学生对色彩非常感兴趣,丰富的色彩可以创建美丽的画面,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学生在掌握画图的基本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所以本课以“放风筝”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

这次教学对象是富源小学三年2班的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画图中“选定”、“颜色填充”、“曲线”等工具,初步具备运用计算机的画图及Windows基本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如何编辑颜色及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学会编辑菜单中“粘贴来源”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在团结合作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独立使用工具。将颜色合理地运用到作品中,学会点缀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通过动手动脑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学会编辑颜色的方法及喷枪工具的使用技巧。;

教学难点:将颜色合理地运用到作品中,学会点缀作品。

五、教法学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讲解演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交流评价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及时处理随机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适时地启发帮助。

六、设计理念:本课设计要形象、儿童情趣浓厚、易于感知,把抽象的知识寓于实践操作、动作练习之中。

七、教学流程

(1)、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与“风筝”有关的动画。边看动画片边思考:小袋鼠找不到自己的方形风筝,它的心情会怎样?

生:观看动画,想象交流。

师:怎么能让小袋鼠高兴起来呢?让我们画只风筝送给它,你们愿不愿意呀?(板书课题)

生:愿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生动好看的动画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帮助小袋鼠找回快乐,进而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编辑颜色

师:老师为小袋鼠画好了一只方形风筝(出示黑白线条风筝图),你觉得它会喜欢吗?

生:看风筝图,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知道风筝都是五颜六色,特别漂亮的。颜料盒中的28种颜色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找到更多的颜色,可以通过“编辑颜色”来设置。(板书)

生:齐读板书。

师:讲解演示编辑颜色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黑白线条的风筝图引出通过“编辑颜色”可以让它变得漂亮起来,进而讲解新知。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师:你想让方形风筝变漂亮吗?

师:从“文件”菜单,“打开”我的电脑D盘任务一。比一比,看一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通过自己编辑定义颜色为风筝涂上绚丽的色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

任务二:粘贴图画

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方形风筝都变漂亮了,它就要起飞了,想一想风筝飞上天,看起来会有什么变化?

生:变小。

师:用什么工具能改变风筝的大小呢? 生:选定工具。

师:谁能上前演示一下,帮助老师放飞这只风筝? 生:演示。用选定工具改变风筝大小,移动到天上。

师:谢谢你让老师的风筝飞起来,我要把它送给小袋鼠。怎样请出小袋鼠呢?认真看老师的演示操作。

生:观察学习。

师:用什么工具来画风筝线呢? 生:曲线。师:用曲线画风筝线,放到袋鼠手里。师:你们想把风筝送给小袋鼠吗? 生:想。

师:下面比一比,看一看小袋鼠最先收到哪位同学的风筝。(完成报数)生:操作练习、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送风筝入手,学习“粘贴来源”的用法。同时把选定、曲线知识融合起来,使教学环节紧密相扣。)

任务三:喷枪的使用

师:小袋鼠陆续收到我们三年2班同学的风筝,特别高兴,为了表示感谢,送给全班同学一幅好看的图画。(出示图)

师:说说你最喜欢画中的什么地方?说说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 生:交流。

师:图中的草地、野花、白云是用新工具“喷枪”画出来的。你们想认识喷枪工具吗?

生:想。

师:和身边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从“文件”菜单“打开”我的电脑D盘任务二,根据任务提示,共同探究喷枪的用法,画出草地、白云、野花。

生:小组探究交流。

师:想一想,在用喷枪画草地时,用鼠标哪种操作可以快速喷涂? 生:拖动。

师:拖动鼠标快些,会画出什么样的草地呢?慢些呢? 生:演示说明。

(设计意图:用图画激趣,介绍喷枪工具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学习喷枪的用法。)

(3)、新知巩固,创新应用

师:同学们的本领可真大,能自学喷枪的用法了。老师相信你们在创作图画时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出示图)这是老师创作的“美羊羊放风筝图”,说说图中用到本节课学的哪些知识?

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些知识,展开想象,去放飞风筝吗? 生:能。

师:准备新画纸,去D盘风筝库选自己喜欢的风筝,开始创作吧!(设计意图:通过作品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学生很容易参加进来,并兴趣盎然的进行自由创作。)

(4)、展示评价,课堂小结

师:谁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得意之处? 生:展示,交流。评一评,说出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品的展评,体会创作的乐趣,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情绪高涨,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师:说说本节课学到哪些知识? 生:交流回答。

师:短短一节课,我们不但收获了知识,还体会到助人的快乐,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做一个助人为乐,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明确本课知识点,让学生体会助人的快乐。)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整合了信息技术、美术和思想品德三门学科,以及画图知识的内部整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同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掌握知识(如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教学评价的方法多样化,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评价方法,更多的是鼓励学生的合作、创新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在这节课中我一直围绕一个故事主题“送小袋鼠漂亮风筝”展开新知的教学,能够激起学生更多的参与性,使之都想帮助小袋鼠找回快乐,对本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篇7:初中信息技术 PPT 教案

授课教师:临江市苇沙河中心学校

于泽洋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初中一年级下册第二节网络基础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入手,介绍了什么是局域网、广域网和国际互联网,然后通过讲授Internet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Internet的发展简史、上网能做什么、接入Internet的途径等。学情分析:

学生有预习,但对于这些术语与功能还有许多不明确的地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记住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组成部分。(2)了解网络的分类与区别、构造与特点。(3)初步理解TCP/IP协议、主机和地址。(4)正确理解Internet基本功能。

(5)进一步熟练利用百度获取新知的能力和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使学生运用上节中网页搜索的技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学中培养技巧,在训练技巧中学习新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综合运用学生的网络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探索新知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是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常规术语,简单地知道他们能做什么。重点是了解计网络基础知识。教法与学法

在练中学,在学中练,即让学生们在无边的网络里遨游,又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增加了一种学生学习的手段。实践出真知。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预习新知识,查找、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准备: 网络教室。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彩的网络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哪些东西构成了我们整个网络的。

二、结合百度搜索,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一)探究新知

1、通读全文,简要明确本节内容。

2、教师指导归类,梳理课文脉络。

(二)分层教学

1、揭示计算机网络概念。

2、分组阅读、收索,了解计算机网络分类及其拓扑结构。

3、结合我校微机室示意图与实物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4、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1)出示名词:节点。百度搜索了解节点性及其相关 2)出示名词:互连。百度搜索了解互连性及其相关 3)出示名词:统一。百度搜索了解统一性及其相关

5、指导学习并初步理解Internet的服务功能。1)Internet的服务功能 百度搜索 组内帮助、讨论 2)TCP/IP协议 百度搜索 组内帮助、讨论 3)IP地址 百度搜索 组内帮助、讨论 4)域名 百度搜索 组内帮助、讨论 5)Internet资源 百度搜索

6、结合我校微机室布局,进行百度搜索后分组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我校微机室的网络功能和部分术语。

7、布置作业

回家用百度搜索:

1、你或者你们组喜欢的拓扑模式,并说明理由。

2、结合你在学校微机室上网的情况,说说微机室还应该有哪些改进。

三、回顾全课 课后反思:

提供给学生一个平台,学生会回报你一个惊喜,但这种平台学习,需要抵制很多诱惑,学生在操作中,如果课堂学习氛围不热烈,很容易造成学生“ 溜号”的现象。

篇8: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一、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 “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 其用意是希望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有无伤害。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 部分老师的处理会有意或无意伤害了学生。如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 就批评他, 或直接让他坐下, 而不分析他错误的原因。久而久之, 这个学生肯定不会再在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了, 这样我们就不能及时得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信息了。另外一些差生, 每次考完后成绩大部分是不理想的, 有的教师就会说他成绩怎么考得这么差, 拖班级后腿……而不注重他的进步 (如总是错的题会做了, 粗心的毛病改掉了等) , 久而久之, 这部分差生就会更加厌学, 并形成恶性循环。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二、认真反思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找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 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的创新分析, 对学生作出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 以供日后参考。同样在教学过程中, 每节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如说话不当, 或教学内容处理不妥, 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 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另外, 我们每个学期至少会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动, 我们也可以取他们的成功之处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所以, 我们应该在每一堂课后都进行反思教学, 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 取其精华用在以后的教学中, 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

现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 “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使用评价的手段来发现他们掌握程度, 从而对他们采取分层教学。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如游戏、Flash动画演示、学生制作网上评比等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易于理解我们教授的内容。这样, 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了, 就不会出现上课不认真听、冷场之类的情况了。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往往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位学生,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会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务。这样其实会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任务定得太高有的学生完不成, 索性就不做了;任务太低了, 好的学生完成了就无事可做。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地布置任务, 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 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 同时增进学生间的友情。

四、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互动学习, 就要给学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家长、同学)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环境给课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协作交流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所有学生可以平等对话, 没有性别的差异, 没有性格的差异, 没有身份的差异, 更没有传统评价标准强加在学生身上的优劣标志。所有学生按照研究课题与兴趣自然分组, 充分发表见解、展示研究过程和结论。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无法跨越的鸿沟, 可以进行自由平等的对话。学生研究的结论并不重要, 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更看重的是学习的完整过程, 他们是不是学会了学习?他们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的扶持?值得讨论的是, 这种资源中心和协作交流平台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联网中进行的。

五、注意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从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互联网络的资源浩瀚无际, 但是并非就一定可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有用的信息, 反而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随意性和不可预测性, 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 互联网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商业网络, 所用的平台并非是为教育设计的, 各种交流平台更是不便于学生的专题交流。同时所有网站提供的免费主页空间也没有保障, 因此, 如果用它来构建学生作业的评估展示平台功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就目前网络和互联网建设现状, 我认为完全可以依托局域网的高速宽带, 建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授课平台, 一方面由教师和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引入互联网资源, 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 引入资源中心的资源, 同时也可以引入学校师生自己创建的信息资源, 利用动态网页技术在自己的网络上开辟各种专题信息协作平台。

篇9: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目前,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取代过去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没有提高,不少学生和教师只是把多媒体当成一个屏幕或者一个工具,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和价值以及怎样弥补信息技术教学的不足,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到中学课堂中,来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初中是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课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创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改变教学思路,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好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

一、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使命

1.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

在学习与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遇到的问题,创新思路,真正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并且设计问题和学生分享,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交流和互动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发展,信息技术也一样。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与现实的交流,不能只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而忽略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代教育模式提倡学生间相互交流,互相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分享网络学习资源,学生间相互交流协作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到现实中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与现实的交流也可以扩大到地域、文化背景、信仰等方面。

3.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天都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知识的共享与迁移,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学识,更好地弥补不足,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创造富有创造性的情境,情境的创设可以从问题概要、问题本身以及问题的可操控空间三个方面考虑。就问题概要来说,可以从问题产生的背景方面考虑,即在怎样的状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可以从哪个方面考虑,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为学生的实践、信息的获取提供知识。从问题本身方面考虑,问题是学生发问的原动力,只有存在问题,才会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存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问题的可操控空间指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处理方式的多元化,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大胆设想。

2.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学生思维的阶梯

(1)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心智。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思维会有局限,将遇到的问题交给计算机可以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深化对问题的了解,尤其是数学运算方面的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运算效率和准确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媒体的应用技术。

(2)应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荷。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这是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计算机可以充当巨大的知识储存库,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计算机查询相关知识,从而减轻学习负担。

(3)应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式不同,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程度也不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拓宽个人的认知和学习空间。

三、提高学生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

信息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专业水平和技能,让更多的学生将信息技术高质量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教学带来方便,对学生的发展乃至时代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个人能力,为处理不同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咏.中学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分析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43-46.

[2]史晓俊.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新课程,2012(3):23-25.

[3]陶礼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主题探究学习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3(7):55-58.

篇10: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本活动是安徽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四单元欢乐家庭总动员”的“活动3精彩文稿动起来”。

本活动是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为多媒体作品设置超链接和添加动画效果。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以下2个阶段:1)设置超链接;2)添加动画效果。

学情分析

设置超链接和添加动画效果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过,所以操作起来比较容易,此节课添加了一个“动作路径”动画效果的设置,操作起来也不难,教师只有稍加引导即可,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发挥学生的操作积极性,最后不能忘记培养学生正确合理评价多媒体作品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添加超链接的方法。

2、掌握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

3、了解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超链接、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掌握增强幻灯片条理性、灵活性和观赏性的方法。

2、通过对多媒体作品的评价,了解多媒体作品的评价过程及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作品制作,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审美能力,培养自我评价意识。

2、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设置母版上按钮的超链接

2、添加自定义动画效果和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3、培养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的意识。

难点:对超链接的理解和制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屏幕展示:展示方轻舟同学的作品“欢乐家庭总动员、ppt”,让学生比较此作品与同学上节课完成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作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按钮上添加了超级链接、设置了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完成上述设置,并对最终作品进行评价。(结合课本P129“剖析室”)

二、任务驱动、展开活动

说明:为了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此节任务,把教师课前准备的“欢乐家庭总动员、ppt”文件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今天的操作。不要让学生在自己上节课编辑的文件基础上来完成本节任务。考虑到有些学生上节课的任务可能没有完成,所以导致没有办法完成今天任务。

1、设置超链接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0图4、3、1完成母版上按钮超链接的设置。此时教师巡视指导。完成上述任务的同学,完成课本P130“创新园”部分的操作。(此时教师巡视指导,并不断提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简单演示操作步骤(多种方法设置超链接,强调让学生至少掌握一种)。结合课本P130“知识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超链接的设置方法及作用。

2、添加动画效果

(1)添加自定义动画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1步骤,完成图4、3、2中椭圆的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教师评价、总结: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简单演示操作步骤,结合课本P132上方小蚂蚁部分提示介绍设置动画时的注意事项,然后演示路径动画的操作步骤。

任务驱动:参考教师操作方法及课本步骤完成课本P132图4、3、4中对象的自定义动画设置。教师评价、总结:教师简单演示操作方法,结合课本P133上方小蚂蚁部分提示及课本P134“知识库”第1点,介绍自定义动画的设置、修改及删除的方法。

(2)设置切换效果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3步骤,为第1、2张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完成上述任务的同学,完成课本P133“创新园”第1题。

课堂小结

教师总体评价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简单演示操作方法,结合课本P134“知识库”第2点,让学生理解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及作用,另外区分“自定义动画”与“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难点是对超链接的理解和制作。同学们通过超链接的制作对幻灯有了更强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上一篇:区镇人大代表接待下一篇:干群携手同心打响抗旱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