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及内容

2024-05-14

寓言故事及内容(精选8篇)

篇1:寓言故事及内容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篇2:寓言故事及内容

长征的基本介绍

长征的剧情介绍

长征的故事梗概

长征的影片看点

篇3:寓言故事及内容

关键词:起风了,故事剧情,动画电影

一、制作背景概述

《起风了》由宫崎骏执导并担任脚本制作的长篇动画, 讲述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日本零式战斗机的开发者堀越二郎年轻时的经历为原型的故事, 透过主人公传奇的经历向观众展现了日本战争年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文感受, 引发了人们对于战争和人性的深刻反思。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日本, 第二次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 各交战国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 对人类的物质文明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战争期间, 各国为了获取胜利开始进行军备竞赛, 开发并使用了大量的新科技军事装备, 如无线电、喷气式飞机、核武器等。在军备竞赛和战争的背后, 人民的生活水平极度下降。宫崎骏正是出生于二战时期, 他的家族经营了一个飞机工厂, 从小就对飞机和飞行有着极大的兴趣, 他对飞行的向往在《哈尔的移动城堡》《风之谷》《起风了》等作品中均有直接的体现。宫崎骏生长在战争年代, 经历了战争所带来的社会变迁, 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这也使得他的很多作品都在探讨和剖析战争这一沉重的主题。《起风了》以一位青年飞机设计师的追梦为线索, 通过讲述他实现梦想的故事, 平稳而朴实地描述出了那个年代的社会面貌, 故事深刻剖析了和平与战争、梦想与感情的矛盾冲突。

二、故事剧情分析

《起风了》延续了宫崎骏动漫的一贯特点, 情节温婉动人, 故事充满温情和哲理。其故事剧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人物设置、情节设置和思想观念设置这三个方面:

(一) 人物设置分析

男主角——堀越二郎。《起风了》的主人公是以日本著名航空工程师堀越二郎为原型创作的, 堀越二郎出生于昭和时期,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部航空工学科, 因在二战期间设计开发零时间上战斗机而闻名。在动画片中, 主角的形象和经历与堀越二郎的真实经历大致相符, 描述了一个热爱航空事业的少年设计飞机的不平凡的故事。在《起风了》中, 主角的形象和设计沿袭了宫崎骏动画的以往的风格, 具有勇敢善良的品质,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 堀越二郎这一角色所包含的追逐梦想的精神是独一无二的。另外, 由于动画时间背景取自于真实的历史, 使得主人公的身上背负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性, 主人公的生活和梦想之间充满了矛盾。

女主角——里见菜穗子。在宫崎骏画笔下的日本女人的性格和品质有着惊人相似之处, 在他的作品中, 女性角色总是充满了乐观的精神和坚强的力量, 里见菜穗子这一形象也不例外。菜穗子知书达理, 温柔可爱, 外表柔弱但内心坚强。她患有在当时被视为不治之症的肺结核, 却依然坚强乐观地活着, 没有控诉人生的不公平, 也没有自怨自艾。即使在病重的时候也坚强地陪伴在丈夫的身边, 用微笑温暖地鼓励丈夫, 默默地支持丈夫的事业。在感受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 她选择了离开, 正如黑川夫人所说, 她已经把自己最美好的样子留给了最爱的人。她并不想因为自己的病重而使丈夫分心, 更不想让丈夫经受痛苦。里见菜穗子折射出了日本女性最美好的品格, 温柔而刚强。

配角——卡普罗尼, 黑川。笔者认为, 在众多配角中, 卡普罗尼和黑川无疑是最关键的人物, 他们分别存在于梦想和现实中, 卡普罗尼是堀越二郎梦中的导师, 而黑川则是在现实事业中给予他帮助的长辈。卡普罗尼是以意大利著名飞行设计师乔瓦尼·巴蒂斯塔·卡普罗尼为原型创作的, 他与堀越二郎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过任何交集, 却以梦中导师的形象贯穿了整部动画。他是堀越二郎一切梦想的初始点, 在二郎追梦的过程中不断出现, 他的出现总是预示着主人公内心的蜕变。

(二) 情节设置分析

故事主题——梦。可以说, 整部动画片都在讲述一个日本少年的梦想, 故事由少年的梦境和现实穿插而成。在《起风了》中, 梦有两种含义, 一是堀越二郎热爱飞机、设计飞机的毕生梦想, 二是不断穿插在故事中出现的堀越二郎的梦境。每一次梦境的出现, 都暗示着主人公心态的变化,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点题作用。在动画中, 总共出现了堀越二郎的五场梦境:

第一场梦境是在动画开场, 儿童时期的堀越二郎梦见自己乘风翱翔, 却在空中遭遇敌机, 关键时刻眼镜也造成了阻碍, 最终坠落。这场梦境首先表达了主人公对飞行的渴望, 却也表达了他对自己近视的担忧。第二场梦中, 主人公与偶像卡普罗尼第一次相遇, 主人公终于问出了自己对担忧的问题:“请问近视眼可以设计飞机吗?”卡普罗尼肯定的回答令主人公极为振奋, 这场梦境代表了主人公终生梦想的初步形成。第三场梦是出现在关中地震时, 堀越二郎与朋友一起扑火时卡普罗尼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鼓励他勇敢活下去。这场梦境预示着主人公追梦之行的开始。第四场梦境发生在主人公在德国访问学习期间, 主人公由于看到德国先进的技术而焦虑, 在这场梦中, 卡普罗尼宣布了自己将要隐退, 而堀越二郎也在梦中展示他所要设计的飞机的雏形, 这场梦代表了主人公梦想的现实化和具体化。最后一场梦出现于主人公设计的飞机试飞成功之后, 他再次在梦中与卡普罗尼相遇, 主人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情节线索——风。正如其名, 在《起风了》中“风”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 是串联整个故事的线索。在故事中, 风有三种表现形态, 一是承载着主人公梦想的风, 二是带来爱情的风, 三是代表困难的风。

第一种梦想之风总是出现在优美的飞机翱翔在天空之际。如主人公的第一场梦想中, 飞机螺旋桨转动时带起的风;在梦中搭乘卡普罗尼的梦想之机时迎面吹来的大风;飞机试飞成功后在草地上吹出波浪的风……风不仅能够托起飞机在空中飞行, 更托起了主人公的梦想。第二种爱情之风为主人公带来了美丽的爱情。在主人公在火车上的旅途中, 风吹走了他的帽子, 菜穗子接住了他的帽子, 两人相遇;主人公去山中度假时, 又是一阵清风吹来了菜穗子的伞, 两人重逢;在菜穗子生病期间, 主人公折出纸飞机, 纸飞机乘风飞到了菜穗子的身边, 菜穗子的帽子掉落, 主人公接住了她的帽子, 两人相爱。第三种逆境之风的出现, 总是伴随着灾难或困境。如在关东地震后, 乌云密布, 大风不止, 还有第一次试飞失败后, 主人公独自躺在地板上吹起的冷清的风。可以看出, 在整部动画中, 风是一直反复出现的重要线索, 它的出现代表了剧情高潮或低估的出现, 它不仅托起了主人公的梦想, 为主人公带来了爱情, 还起到了重要的情节的转折作用。

(三) 思想观念分析

关于理想。《起风了》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日本少年追逐自己理想的动人故事:从儿时的梦境中展现出来的理想萌芽, 到主人公坚定理想并一步步迈向理想, 到经历了众多困难挫折后终究将理想实现的故事。主人公最初的理想是想成为驾驶员, 在天空飞翔。但由于近视的原因, 他选择了另一种实现梦想的方式:成为飞机设计师。正如卡布罗尼在片中所说:“我不驾驶飞机, 其实我也根本不会驾驶飞机, 世界上有很多可以胜任驾驶飞机的人, 而我负责制作飞机, 我是设计师。”自然灾害、战争、试飞失败和妻子的重病等挫折都没能将堀越二郎打败, 他执着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 并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也许作者正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关于理想的故事传达这样一个观念:任何纯洁的梦想都是可以实现的, 只要能够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并执着地追寻下去。

关于爱情。堀越二郎和菜穗子的爱情温婉而凄美, 他们相遇在关中地震当天, 在动乱之中, 堀越二郎帮助了菜穗子, 成了菜穗子心中的白马王子。后来在堀越二郎试飞失败的低谷期, 他们再次相遇, 菜穗子的出现给予了堀越二郎新的灵感和动力, 他重新投身于工作, 并开始获得关键性的进展。在堀越二郎事业的关键时期, 菜穗子病重, 菜穗子不顾身体的病痛, 坚持在最后的时光陪伴在堀越二郎的身边。即使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病榻上度过, 但是能在爱人身边握着爱人的手陪伴左右就是最大的幸福。他们的爱情和堀越二郎的事业其实是存在着冲突的, 但菜穗子并没有要求爱人为自己放弃任何东西, 菜穗子选择默默地陪伴和支持爱人的理想。在宫崎骏的笔下, 爱情总是纯洁而美好, 但如此凄美的爱情却实为少见。在他以往的作品中, 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幻想, 男女主人公们总是会幸福的相恋。然而在这部现实性和历史性较强的作品中, 他对爱情的观点也夹杂了现实生活的影子, 使得这个爱情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爱是什么?宫崎骏用此片回答:爱就是理解与陪伴。

关于战争。由于动画的故事背景设立在二战期间的日本, 战争也就成了故事不可规避的存在。虽然宫崎骏解释过《起风了》并未表达对于战争的观点, “这部电影既非对战争予以控诉, 亦非意图通过对零式战斗机的杰出之处之描写来鼓舞日本的年轻人, 却也不想掩饰二郎真心打造民用飞机的心愿, 只希望讲述这么一个忠于自己的梦想、不断奋进之人的故事。”但是, 从作品中的故事、台词、画面、音乐等方面还是可以看出宫崎骏本人对于战争的态度。如在第二场梦境中, 主人公与卡布罗尼相遇, 卡布罗尼指着天空中自己设计的飞机说道:“我们要去轰炸地方的城市, 会有一半人一去不复返, 但是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主人公登上了卡布罗尼设计的民用飞机, 卡布罗尼说道:“战争结束后我就要制作”这个家伙, 它不会用来装炸弹, 而将用于运载乘客。”“飞机并不是什么战争工具, 也不是什么商品, 飞机是个美梦, 而设计师就是致力于使这个美梦成真的人。”“人类的飞行之梦也是一个受到诅咒的梦, 因为飞机背负着称为杀戮和破坏道具的命运。”从以上对白可以看出, 宫崎骏虽然强调只是在描述一个忠于自己梦想之人的故事, 但这个人的梦想却不曾涉及战争。在某种程度上说, 战争所带来的贫穷和动乱为主人公的梦想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当主人公的梦想终于实现时, 他说道:“我已经完全忘记了彩虹的样子, 能够生存下来实在是太好了。”战争年代不仅导致了经济的巨大退步, 还带了生活上的艰辛和事业上的挫折, 在战争年代, 能够存活下来, 才有可能去实现理想, 所以宫崎骏引用了法国诗人瓦雷里《海滨墓园》的一句诗作为开场字幕和贯穿整部作品的线索, “起风了, 唯有努力生存。”

三、总结

《起风了》无疑是一部可以代表日本乃至亚洲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 其故事内容继承了宫崎骏一贯的风格, 温婉动人、细腻纯洁。从人物设置上看, 主人公的依旧执着而勇敢, 女主角依旧温柔而坚强, 配角们也个性鲜明, 令人印象深刻;从情节设置上来看, 梦想是整部动画最鲜明的主题。在故事中, 风是一直反复出现的重要线索, 它的出现代表了剧情高潮或低谷的出现, 它不仅托起了主人公的梦想, 为主人公带来了爱情, 还起到了重要的情节的转折作用;在思想观念上看, 作者主要表达了努力追寻梦想的精神、理解与陪伴的爱与对和平的渴望。综上所述, 《起风了》的成功, 不仅体现在绘画技术和制作技术上水平高超, 更体现在其故事内容的精彩和丰富, 而这正是我国国产动画现阶段急需补充和完善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殷俊, 孟育耀.动漫产业文化力的价值作用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1 (11) .

[2]殷俊, 谭玲.动漫产业 (第二版) [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

篇4:中国动画电影故事内容构建

关键词:动画电影;内容构建;创新

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产品,动画电影在实际展现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功能,而不同国家所展现出的动画电影往往会蕴含不同的政治背景和目的,动画电影在实际推广和销售过程中其自身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往往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广大社会受众来说,在观看动画电影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学习功能。当前来说,我国的动画电影已经展现出了极强的发展趋势,其自身也具有较强的经济功能和文化价值。我国的动画产业当前正处在发展的瓶颈时期,国产动画故事内容的构建尚不完善,通过对动画电影故事内容搭建方式的深入分析,并根据当前国产动画展示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并形成能够满足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基本方案,最终推动我国的国产动画电影摆脱当前的困境。

1 以主流价值观念为主开展创作

1.1 尊重传统思想理念,充分发挥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民族,在此过程中也形成了大量美德,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应当以文化传播为主,而中国动画是文化传播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灾害和战争,更经历过分裂和融合,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道德体系。在我国动画作品展示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出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尊师重道以及孝敬长辈等多种良好道德。

出自《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包含了极强的奋斗进取的基本意义,但其中更包含了忍耐和忧患意识以及自我反省的基本意义。在大量动画电影展示过程中对于主人公自强不息精神的刻画是展现主人公精神动力的重要方式,更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例如,在国产动画电影《勇士》中,便是将自强不息的故事作为故事核心有效推动故事发展的。

在我国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劳动人民已经形成了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其不但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更是宝贵的物质财富,更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最终推动我国民族的不断发展和繁荣昌盛。作为全世界人民最为推崇的品质,勇敢始终是英雄最好的代名词,勇敢也始终是人们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共同的价值取向,而我国动画人物中对于英雄人物的刻画也对勇敢的性质极为关注。近年来,动画电影中都以刻画主人公的勇敢和不畏艰难的品质为核心。

宽容仁厚属于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其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被社会的圣贤之士所推崇。宽厚是仁人的前提,用宽厚之心待人能够得到较多人的拥护。在我国多部动画影片中均对此有所表现,如《勇气》《风云决》以及《马兰花》等。从这些文化作品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用宽容仁厚之心待人,既能化解较多的矛盾,而且能够使得自我内心得到升华。

1.2 具有浅显易懂、表达直接的表现效果

在我国的动画电影中,对影片价值观的表现一般采用直接表达的方式,从而让动画内涵中的价值观念呈现出浅显易懂的效果,引起观众注意。在对价值观的表达上,其较多地利用对白以及旁白的方式表达。我国动画电影采用直接表明影片主题以及价值观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两面性:其一,通过直接表达能够方便观众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价值观,特别有利于青少年观众对正确价值观的学习以及强化;其二,采用较大篇幅的说教叙述容易引发观众的烦躁情绪,从而造成影片缺乏吸引力,这不但让观众无法认可影片的价值观,而且会激发观众对影片所要表达的价值观产生抵触情绪。

2 进行复杂化的角色设定

2.1 设定角色的类型

在以往的制作过程中,我国电影进行角色类型的设定呈现出较为完美的效果,角色性质有正面和反面之分。通常从多方面来塑造正面角色的优秀品质,使之成为正面电影的结合体,在这些正面角色身上几乎全是优点;一般负面角色就通过突出其身上的多种缺点来塑造人物形象。但正反分明的设定会造成角色在性格方面表现单薄,降低了影片的故事性。而且,该种设定具有较为明确的透露敌我阵营的效果,令观众直接看到结局。从21世纪初,我国的动画电影制作水平开始提升,在角色设定方式上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即从完美型角色设定向复杂化方向转变,开始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在我国的当代动画电影中,进行完美设定的正面角色依然存在,如《马兰花》中的小兰就以勤劳善良和无缺点著称。然而我国动画电影在正面角色的刻画上也呈现出向复杂性方向转变的特征,如《魁拔》这部动画回避了以往黑白分明的设计风格,适当增加了角色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了动画的悬念以及吸引力。较为完美的角色设定对观众来说具有树立良好榜样的效果,然而由于这种角色的完美程度已经超越了现实和人性,因此使角色和观众间形成了距离。在这类角色身上无法找到与观众的共同点,从而使观众无法从感情上接近角色。换个角度来说,带有缺点的正面角色虽有缺点,然而却投射出真实立体的效果,而故事推进过程中可利用展现角色改正缺点的过程来扶正角色形象。

在刻画反面角色方面具有相似的特点。在某些动画作品中均把反面角色塑造成绝对邪恶的形象,且不给出反面角色邪恶的原因,角色色彩呈现出全黑的效果。此设定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表现故事的复杂性,使角色的立体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较为复杂的反面角色能够提升动画故事情节的观赏效果。例如,《功夫熊猫》中的大龙,在这里虽然将大龙塑造成了反面角色,然而影片却叙述了其变坏的原因,从而让影片在情感逻辑方面达到顺畅的效果,同时给大龙这个角色形象增添了看点。然而,我国动画电影在针对反面角色的设定上也正在向复杂化方向转变,如《勇士》中的霍都,影片对这一反面角色在刻画上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首先将霍都的负面性隐藏起来,目的在于给观众留下悬念,之后又将霍都变坏的原因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影片的表达效果呈现圆满性。

2.2 在角色关系方面的构建

以前在我国的动画电影中针对角色关系的设计表现较为简单,通常让角色之间单线联系,采用这种设计方案能够提升情节的简化效果,从而使故事简单易懂、主次分明。又如动画片《三个和尚》,此影片题材来自相关的民间谚语,而三个和尚就是主题角色,影片内容主要利用对三个和尚间关系的变化,实现对偷懒耍滑这种社会心态的讽刺作用。然而,较为单一的角色关系会影响对复杂思想感情的表达,且易造成动画电影缺乏逻辑、情节呆板等问题。而近十几年,我国动画电影才逐渐向更加复杂程度的角色关系转变,在这期间就有较多的相关优秀作品问世。较为著名的《熊出没之过年》就是2013年我国的动画贺岁片,其中对故事情节的构建虽然简单,然而却将角色情感表达得非常全面,在角色关系的处理方面也十分到位。影片在开始就表明了光头强只有砍够树才能得到工钱回家过年,而回家过年是光头强梦寐以求的愿望,但熊大、熊二将树木视为自己家园的一部分,为此与光头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使得双方成为对立的角色关系。而当熊大、熊二知道光头强是想要回家才砍树时,出于同情它们准备帮助其回家,然而却被光头强误会,使得双方间的关系变得较为复杂;最终,由于熊大、熊二的帮助光头强终于回了家,这时角色双方间的关系才转为和谐。影片较为深入地描述了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之间的关系,用人物关系从对立转变为和谐的叙事手法,让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2.3 角色矛盾的发展演化

我国动画电影在处理角色矛盾方面呈现出逐渐成熟的态势,已经从以前较为单一的矛盾转换为相对复杂的多种矛盾。采用较为单一的角色矛盾可凸显影片中的主要矛盾以及主要内容,实现高度浓缩劇情的效果。以我国动画电影《半夜鸡叫》为例,该影片在故事情节上围绕着剥削和被剥削这一对矛盾关系来推动故事发展,接着影片让矛盾升级,而故事也随之达到高潮,结果让知道真相的工人们用机智的方式教训了周扒皮,至此角色矛盾被有效化解。然而,较为单一的角色矛盾也具有一定的不足: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限制性,也就是说,这种矛盾设置无法支持长时间故事情节的波折和冲突。

3 对模式化转变的具体情节设置

3.1 类型各异,差别较大

我国动画电影在故事情节设计上,通常按照具体的电影类型以及故事的情绪基调而设计,在实际中差异较大。我国动画影片故事情节的情绪基调大多只局限在高和低两个水平,中等水平的影片不多;虽在少数动画影片中将故事情节的情绪基调设计为三个水平,但存在分布过于均衡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我国的动画电影在类型化建设方面还不够成熟,然而已经初步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

3.2 情节的波动幅度较大

我国动画影片对情节的波动幅度都设计得比较大,而作品对过渡情节的设计却不多,影片中的情绪基调一般采用高低转换的方式,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关系相对简单。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动画电影大多还处在以低龄化为主的创作趋向,影片的受众以少年儿童为主。

3.3 通过改进形成规模

由于欧美日动画电影的影响,在近十几年中,我国动画电影的相关作品设置已倾向于欧美日动画电影的情节设置,由此说明我国动画电影也逐渐积极进行相关的尝试和改变了,故事的情节模式设定也相对稳定了。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的动画电影已经开始努力寻求发展以及改变的途径了,且以欧美日动画电影业作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4 结语

我国动画电影在故事内容的构建上,需要向复杂化、细致化以及完整化等方面发展,要求影片的构建过程充满立意,对故事情节以及角色间的矛盾等可采用多样化的情绪基调进行设定。所以,在故事的构建上不可能一次到位,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精雕细琢才可能产生杰出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诗月.动画短片故事结构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11.

[2]吴限.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9.

[3]林清.论中国动画电影[D].上海师范大学,2012:13.

篇5:成语寓言故事内容

太祖听了,笑着说:“这种官很难做,只能依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我看,你还是继续做下去吧!”陶谷听到太祖这么说,心中很不舒服,就在翰林院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来抒发他自己的牢骚。

诗的原句是这样的:“官职有来须与做,才能用处不忧无;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

后来,宋太祖见了这首诗,就格外的不喜欢他了,将他冷藏,始终没有重用。

篇6:母亲的故事故事内容

由于有着6年的舞蹈训练,作为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高材生的韩庚在进军韩国之前,已经具有相当不错的舞蹈水平。但他刚到韩国受训的时候,所在的班级却是最低的C班。对此,韩庚并没有丝毫意外:“这是肯定的啦,我刚到当然是从最基层开始。”当然,这也与韩庚以往练习的舞种截然不同大也关系,他表示,“我是学民族舞的,但一进去公司就要跳Hithop和poping这种舞蹈,肌肉要一下一下的动,不同的舞蹈,肌肉动的位置又不同,挺复杂的。”就这样,身在异乡的韩庚连自己最拿手的舞蹈也要从零开始练习。

对于舞蹈练习,韩庚坦言自己从来也不会觉得闷,而且最喜欢一个人练舞。在当SM练习生的时候,他最高的纪录曾是连续练舞20个小时。这是否是经理人公司的要求?韩庚解释道:"这是我自己的要求,因为出道之前就有编好的舞蹈,还有歌,都要练。那时经纪人也不在,只有编舞的老师和我们,所以就自己练习,要准备最完美、最好的演出。”凭着扎实的基本功,韩庚在短短的半年内就从最低的C班升到了A班。他自豪地说:“那时候,A班就只有三个人,我、东海,还有恩赫。”

作为专业的舞者,体型偏瘦的韩庚在长期的练习下也受过不少伤。由于练舞时动作过激,韩庚的手臂曾经骨折,“当时确实也不知道哪受伤。因为我很瘦,所以去健身。有一天我做俯卧撑的时候,觉得胳膊很疼,我就跟经纪人说‘胳膊很疼,能不能去医院?’到了医院拍完片子,才知道是骨折了,问是什么时候骨折的,(医生)说应该是两个月前,但医生说骨折已经长好了,不过是长歪了。”所以,现在韩庚举手的时候,胳膊就会咯噔咯噔地直响,但幸运的是,这对他的演出并没太大影响。

篇7:战国故事主要内容

这下,楚庄王可伤心啦,对大臣下令说:“你们快去找天下最好的棺材把它装进去,外面还要套上一个好棺材,而且要用大夫的礼仪埋葬它。”

有的大臣劝谏道:“大王,怎么可以把大官的礼仪用在畜牲身上呢?”

楚王脸一沉,说:“谁敢再来劝我不要厚葬马,我就杀死他!”大臣们一个个缩着脑袋,不再吭声了。这时,宫殿演员优孟失声痛哭起来。楚庄王奇怪地问:“你哭什么呀?”

“我哭马呀!”优孟边哭边说,“这匹马是国王您最心爱的。我们堂堂的楚国,有什么样的事办不到呢?只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还是太亏待它了。我看应该用君王的礼仪埋葬它才对呀。”

庄王问:“怎样用君王的礼仪来埋葬它?”

优孟答道:“臣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玉做棺材,外面再套上文梓木做成的大棺材。派士兵们挖大坑,叫百姓们运土,供给它的祭品要最上等的东西。还要请各国的使者来吊唁它。诸侯听到了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

楚庄王听到最后才明白,优孟哪里是哭马,而是用巧妙的语言来劝自己不要太看重马。他觉得自己错了,叹了口气说:”难道我的过错竟是这样的严重吗?你觉得该怎样处置这匹马呢?“

优孟说:“请大王把这匹马当作六畜来埋葬——在地上挖个土灶作为棺木的外套,用铜铸的大鼎作为棺木,用姜、枣、粳米为祭品,用大火把它煮熟煮烂,最后埋葬在人们的肚皮里。这就是最好的处置办法。”

篇8:例谈寓言教学内容和策略的选择

一、聚焦文本视角, 玩味寓言的言语方式

寓言是一种特殊的文本方式, 它最大的特点是言简意赅, 语言简洁而寓意丰富, “言已尽而意无穷”。在教学过程中, 假如仅仅只是浮在文本表面而不深入进去的话, 那么学生就无法感受到寓言简洁的语言后面丰富的含义, 寓言中的形象也就显得干瘪而抽象, 无法丰满而立体起来。反之, 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寓言中一些关键的字、词, 挖掘其背后的意思, 那么寓言中的形象就会从书本、从遥远的时代走到学生当中来, 就仿佛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寓言所讲述的故事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例如, 在《鹬蚌相争》的教学中, 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鹬蚌相争的“争”的语句。学生找到的语句是:“鹬用尽力气, 还是拔不出嘴来……河蚌毫不示弱, 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找到这两句话之后, 教师让学生同桌分别扮演鹬和蚌的角色, 自由练读这两个句子。假如只让学生练读的话, 那么学生对于课文中鹬和蚌的“争”的理解只能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如何让学生切实理解并再现“争”?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今天不下雨, 明天不下雨, 就会干死你!

生:今天你的嘴拔不出来, 明天你的嘴拔不出来, 就会饿死你!

师:干死你!

生: (一愣, 随即反应过来) 饿死你!

(班级其他同学都笑起来)

师: (紧追不舍) 干死你!

生:饿死你!

师:干死你!

生:饿死你!

(扮演蚌的同学这时面红耳赤, 在竭力与“鹬”相争。显然, 他已完全被老师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此时, 其他同学已经笑得前俯后仰。)

师:同学们, 你们都看到了吗?这就是鹬蚌相———

生:争!

而后, 教师再引领学生单挑式“得意洋洋”地争—小组“互不相让”地争—男女“毫不示弱”地争—最后“筋疲力尽”地争。无需教师多言, 鹬和蚌只顾眼前利益相持不下而丝毫意识不到背后危险的样子, 那可笑的形象已经在课堂上“活”起来了, 学生在欢笑中感受到了寓言那简单的字词背后的魅力。

《狐狸和葡萄》这篇寓言的冲突之处在于“成熟的葡萄”与“这葡萄是酸的, 不好吃”。在教学中, 执教者敏锐地意识到这两句话之间的矛盾, 于是抓住“成熟的葡萄”展开教学,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为师生对话。

师:读到“成熟的葡萄”,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一串串葡萄从葡萄架上垂下来, 把葡萄架都给压弯了。

生:那晶莹剔透的葡萄挂在葡萄架上, 真令人垂涎三尺!

(每次学生说完以后, 教师都回扣文中“成熟的葡萄”, 让学生再次朗读这个句子。)

师: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

生:葡萄散发出阵阵清香, 这香味沁人心脾。

生:葡萄那甜甜的果香, 飘得很远很远。

在这里, 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 用丰富而又感性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成熟的葡萄的画面。这样的教学使前后对比更加强烈, 为理解下文狐狸的“酸葡萄心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聚焦文体视角, 感受寓言的言意特征

法国的拉·封丹曾说过, “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 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 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外显的是“身体”, 而“灵魂”是隐藏在“身体”里的。寓言的寓意理解向来是教学中的难点。那么, 如何避免生硬、直白的说教, 使学生从内心切实感悟到寓意呢?

《鹬蚌相争》教学片段:

师:正当鹬和蚌争得筋疲力尽时, 谁来了? (渔翁) 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一齐提到鱼篓里去了。

师:如果你就是这位渔翁, 此时此刻, 你最想说些或做些什么?如果你正是篓中的鹬和蚌, 你又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学了这个寓言故事,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 (渔夫) :它们真是太笨了, 非要争个你死我活, 还不是白白便宜了我!

生 (鹬) :唉, 我可真傻呀!让个步有什么关系呢?现在可好, 性命都不保了!

生 (蚌) :我可真后悔呀!我干吗要和鹬较劲呢?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

在充分练说的基础上, 教师及时出示这个寓言故事的背景资料, 让学生说说赵王为什么幡然醒悟。学生纷纷举起手来讲出了寓意。在这里, 教师先让学生“变身”为寓言中的人物, 从而走进他们的内心, 接着再出示寓言的背景, 这就使得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

《狐狸和葡萄》这则短小寓言的最后揭示了寓意:“某些人无能为力, 做不成事, 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如何让寓意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感受并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呢?

执教者创设了一个情境:“一只麻雀飞来了, 叼走了一颗葡萄, 然后对狐狸说:‘狐狸, 这葡萄可甜可好吃了!’这时, 狐狸会酸溜溜地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哼, 麻雀, 我才不相信你说的话呢!”有的说:“葡萄会是甜的?你在做梦吧?”有的说:“葡萄甜不甜我还不知道!”还有的说:“这葡萄肯定酸倒牙了, 你就慢慢吃吧!”

三、聚焦文化视角, 赏析寓言的多样表达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引入所学寓言的原始版本, 那么课堂上就能增添几分文化的韵味。《鹬蚌相争》出自西汉刘向的《战国策·燕策二》, 在教学接近尾声时, 执教者出示了《鹬蚌相争》的文言文。

三年级学生由于学过了白话文《鹬蚌相争》, 所以只读了两遍就把文言文顺利地读下来了, 而且对这个环节非常感兴趣。于是, 教师趁热打铁, 又出示了本课中的另一篇寓言《揠苗助长》的古文, 学生同样兴趣高涨, 自发自愿地一直读到流畅为止。

外国寓言作品, 著名的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学生接触以及了解较多的是《伊索寓言》。为了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文本表达形式, 在课即将结束时, 执教者出示了《克雷洛夫寓言》中的《狐狸和葡萄》:

“狐亲家钻进了果园, 肚腹空空。架上的串串葡萄紫里透红。

狐亲家眼睛发亮, 嘴里生津, 多汁的葡萄像玛瑙般晶莹。

可惜吁!葡萄悬在空中, 左试右试无法挨紧。眼睛瞅得着呀, 嘴巴却难靠拢。

狐狸盘桓了整一小时, 最后只能悻悻然离去。

它的议论倒挺有趣:‘算了, 这没有什么!看着倒好, 其实并未成熟, 何必去弄坏我的牙齿!’”

学生通过讨论, 发现《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的几个不同之处:《伊索寓言》通俗易懂、凝练短小, 《克雷洛夫寓言》语言优美、具体生动;《伊索寓言》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 而《克雷洛夫寓言》则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 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两种表达方式各具特色。由此, 学生得出结论:寓言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创作表现,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魅力。

上一篇:2019最美基层民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下一篇:中秋佳节优秀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