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五要”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

2024-05-31

把握“五要”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共10篇)

篇1:把握“五要”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

把握“五要”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网友来稿)

福建省宁化五中 许兆河

主题词:内积深厚、立意深刻、思路广阔、题材新颖、语言生动

“十年寒窗苦练笔,只求高考能一鸣”,每个考生都期望自己的高考作文能受评卷者青睐并获取高分,但要从数百万试卷中脱颖而出的确不是一件易事。笔者向同学们兜售出五条训练原则,即内积要深厚、立意要深、思路要宽、题材要新、语言要活。同学们如果能贯彻这五条原则去练笔,作文获得高分是完全可能的。

一是内积要厚

所谓内积是指一个人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等知识存储。厚积薄发,会让人感受你作文沉甸甸的文化厚实度。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应该像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一样。这样,他们的笔下就不会有太多“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无病呻吟的东西,中学生也可以创作出关注社会人生的有价值的佳作。学生如果内积厚了,不管什么话题,都能从容应付,游刃有余。比如:高考作文题,材料是智子疑邻这则寓言,话题是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本题有较强的迷惑性。作文也由“宽限”改为“严限”,这种定向对考生设置了羁绊,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挥,有的考生甚至无所适从。如果内积深厚,消化了故事的精髓,平时有提炼心得,写好这篇文章同样不是难事。可以写成“崇尚理性”或“不要让感情迷惑了(蒙骗)眼睛等。

前几年高考作文的状元卷,文章的思想深邃,文章的题材很多是文学题材,其新颖性和厚实度都令读者午赞叹不已,用文学题材或历史题材来负载作者的理念,演驿成一种创新模式。有的老师甚至提出,与其为题材的选择搜肠括肚,胡编乱造。还不如理直气壮地套用文学片断。当然这必须走出“抄袭”的误区,必须在文中渗透自己的观念,蒋昕捷《赤兔之死》就很精彩,看以下片断: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而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马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是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看到以上片断,评卷者一定会拍案称奇,一扫连日评卷之疲困。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对诚信这一话题的思考。评卷组的三点评价意见很值得作文者参考。一是故事新颖,二是立意高远;三是语言老到,有意模仿《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点。笔者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作者把掌握的文学历史知识读活用活了。这种知识的内积便成了创作的潜能,最终使这篇文章脱颖而出。

广东的方守金,钱圣清撰文《从文学中获取作文材料》也专门论述了从文学(历史)作品中获取材料的可行性。以下几个标题可以管窥同学们围绕“心灵的选择”这一话题的选材的广阔性。《昭君的选择》《谏屈原书》《乌江边的选择》《华容道的选择》《玛蒂尔德的选择》,仅标题就让阅卷者耳目一新。无庸置疑,内积是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是立意要深

高中毕业生属于成年人,其文章必须体现成年人的思想和成熟的理念,那种童言稚语或患“儿科综合症”的文章是难以敲开阅卷者的心扉的。文章要展示自己的个性特色或 以底蕴深厚取胜,或以观点深刻取胜,或以斑斓生动的文采取胜。那么如何做到立意深刻呢?

博大的胸襟,深邃的思想,健康的心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文章立意深刻的前提条件。一个对生活缺乏热情的人,难以做到感悟生活。一个有消极颓废的厌世者,尽管有所感悟,担那只是一种病态的审美观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美得有点苍凉,包含了多少落魄文人对光阴流逝,晚景悲凉的感喟。生活是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世界,只有全面深刻的感悟生活,才能使自己在创作时获得灵感。二要充满激情的珍爱生活,“风扬长宜放眼量,劳骚大甚防肠断”,要调适自己的心态,这样不管是阳春丽日,还是暴风骤雨,都不会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我们都能微笑地面对生活,拿起笔,我们也能写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须要镇静,愉快的日子终会来临。或者写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文品和人品是无法割裂的。一个胸中只装着自己的是自私自利的庸人。他的文章不可能有什么大气魄,有的只是个人荣辱得失的咏叹调。只有胸中置入了社会国家乃至宇宙万物的伟人,他们的笔下才会充满豪气、血气和志气。因此,强化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也能使文章做到立意深远。

三是思路要宽

写作时要想才思不断,文如泉涌。先得打通写作的思路。文路通了,行文也就畅了。这样,不管选择哪一个话题,都可以洋洋洒洒,下笔千言。我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

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及涉猎文学知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上阅读课还是写作课,只要能和文学沾边的。都不失时机地机诱导。二是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增强学生的创作欲望。笔者在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上,常常采用点拨法,多角度的给学生提供背景素材(或曰设置情境),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展开自己的思维活动。三是参与学生对一些写作话题的对话,在碰撞中达到主题的提升。四是引导学生常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在脑海里装入“十万个为什么”。利用写日记,随时写下每天的感触。

四是题材要新

那种嚼烂了的陈芝麻,烂谷皮是无法吸引读者的,要让读者从你的文章里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题材是否新颖,是作文能否出奇制胜的法宝。也许同学们听说过画家创作“深山藏古寺”的故事,三个画家创作主题是相同的,但题材(画面内容)却各不相同。显示了三人不同的匠心和创作功底。第一位画面是:“古木参天,香烟缭绕钟声幽远,一座古刹赫然出现在画面上。”另一幅画面是古木葱茉中露出寺庙一角。还有一幅画的是两个和尚(一老一少)在山泉边打水,一条路径蜿蜒指向云雾渺渺的深山。如果我们能去好好反思,对我们写作一定会有所启迪。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调动自己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做到落笔不凡,独具特色,而且能做到切合题旨。

五是文笔要活

生动的文笔是文章的外衣。“素衣丽人”也算是文章的一种风格。但前题是你的`文章必须有思想内涵,算得上是一个“丽人”,可能还能博得个“朴实美”的称誉。但“三分人才,七分打扮”,语言等外在形式会让文章增添几分色彩。文笔生涩,语言枯燥的作品,读者会觉得索然寡味。我们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古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铸炼精神和贾岛的“推敲”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的。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语言能力呢?

1、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生活是一本与时俱进的永远也翻不完的书,群众是语言的实践者和创造者,鲜活的语言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陈腐的语言则随时代的消亡而退出 历史的舞台。

2、要向语言大师学习语言。其实,大师们精湛的语言功底也是来自于生活,他们更善于积累和创造。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作品。同学们一定会为他厚重的文化内涵所倾倒,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徜徉在诗化和散文化的语言中,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3、要善于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离不开平时的观察积累。古时有布袋诗人之说。这位诗人每次外出时,身上总要带上一个布囊。每当灵感到来觅得佳句,他便用纸条立即抄下来,放入囊中,日后作诗时再整理,成为诗中的闪光点。我们每个都可能会产生创作的灵感,只是我们没有及时捕捉这瞬间迸发的智慧的火花并把它融入文章里,否则一定会使文章增辉添彩的。

总之,笔者认为指导学生把握“五要”精神,强化写作训练,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愿同学们能贯彻这五条原则,扎扎实实地练笔,一定能妙笔生花。

作者邮箱: fjxm18@163.com

篇2:把握“五要”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

福建省宁化五中许兆河主题词:内积深厚、立意深刻、思路广阔、题材新颖、语言生动“十年寒窗苦练笔,只求高考能一鸣”,每个考生都期望自己的高考作文能受评卷者青睐并获取高分,但要从数百万试卷中脱颖而出的确不是一件易事。笔者向同学们兜售出五条训练原则,即内积要深厚、立意要深、思路要宽、题材要新、语言要活。同学们如果能贯彻这五条原则去练笔,作文获得高分是完全可能的。一是内积要厚所谓内积是指一个人的文化底蕴、文学素养等知识存储。厚积薄发,会让人感受你作文沉甸甸的文化厚实度。作为一个中学生,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应该像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一样。这样,他们的笔下就不会有太多“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无病呻吟的东西,中学生也可以创作出关注社会人生的有价值的佳作。学生如果内积厚了,不管什么话题,都能从容应付,游刃有余。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材料是智子疑邻这则寓言,话题是“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本题有较强的迷惑性。作文也由“宽限”改为“严限”,这种定向对考生设置了羁绊,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挥,有的考生甚至无所适从。如果内积深厚,消化了故事的精髓,平时有提炼心得,写好这篇文章同样不是难事。可以写成“崇尚理性”或“不要让感情迷惑了(蒙骗)眼睛等。前几年高考作文的状元卷,文章的思想深邃,文章的题材很多是文学题材,其新颖性和厚实度都令读者午赞叹不已,用文学题材或历史题材来负载作者的理念,演驿成一种创新模式。有的老师甚至提出,与其为题材的选择搜肠括肚,胡编乱造。还不如理直气壮地套用文学片断。当然这必须走出“抄袭”的误区,必须在文中渗透自己的观念,蒋昕捷《赤兔之死》就很精彩,看以下片断:“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而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马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是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看到以上片断,评卷者一定会拍案称奇,一扫连日评卷之疲困。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对诚信这一话题的思考。评卷组的三点评价意见很值得作文者参考。一是故事新颖,二是立意高远;三是语言老到,有意模仿《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点。笔者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作者把掌握的文学历史知识读活用活了。这种知识的内积便成了创作的潜能,最终使这篇文章脱颖而出。广东的方守金,钱圣清撰文《从文学中获取作文材料》也专门论述了从文学(历史)作品中获取材料的可行性。以下几个标题可以管窥同学们围绕“心灵的选择”这一话题的选材的广阔性。《昭君的选择》《谏屈原书》《乌江边的选择》《华容道的选择》《玛蒂尔德的选择》,仅标题就让阅卷者耳目一新。无庸置疑,内积是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二是立意要深高中毕业生属于成年人,其文章必须体现成年人的思想和成熟的理念,那种童言稚语或患“儿科综合症”的文章是难以敲开阅卷者的心扉的。文章要展示自己的个性特色或以底蕴深厚取胜,或以观点深刻取胜,或以斑斓生动的文采取胜。那么如何做到立意深刻呢?博大的胸襟,深邃的思想,健康的心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文章立意深刻的前提条件。一个对生活缺乏热情的人,难以做到感悟生活。一个有消极颓废的厌世者,尽管有所感悟,担那只是一种病态的审美观念。“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美得有点苍凉,包含了多少落魄文人对光阴流逝,晚景悲凉的感喟。生活是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世界,只有全面深刻的感悟生活,才能使自己在创作时获得灵感。二要充满激情的珍爱生活,“风扬长宜放眼量,劳骚大甚防肠断”,要调适自己的心态,这样不管是阳春丽日,还是暴风骤雨,都不会迷失了自己的本性。我们都能微笑地面对生活,拿起笔,我们也能写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须要镇静,愉快的日子终会来临。或者写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文品和人品是无法割裂的。一个胸中只装着自己的是自私自利的庸人。他的文章不可能有什么大气魄,有的只是个人荣辱得失的咏叹调。只有胸中置入了社会国家乃至宇宙万物的伟人,他们的笔下才会充满豪气、血气和志气。因此,强化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也能使文章做到立意深远。三是思路要宽写作时要想才思不断,文如泉涌。先得打通写作的思路。文路通了,行文也就畅了。这样,不管选择哪一个话题,都可以洋洋洒洒,下笔千言。我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及涉猎文学知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上阅读课还是写作课,只要能和文学沾边的。都不失时机地机诱导。二是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增强学生的创作欲望。笔者在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上,常常采用点拨法,多角度的给学生提供背景素材(或曰设置情境),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展开自己的思维活动。三是参与学生对一些写作话题的对话,在碰撞中达到主题的提升。四是引导学生常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在脑海里装入“十万个为什么”。利用写日记,随时写下每天的感触。四是题材要新那种嚼烂了的陈芝麻,烂谷皮是无法吸引读者的,要让读者从你的文章里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题材是否新颖,是作文能否出奇制胜的法宝。也许同学们听说过画家创作“深山藏古寺”的故事,三个画家创作主题是相同的,但题材(画面内容)却各不相同。显示了三人不同的匠心和创作功底。第一位画面是:“古木参天,香烟缭绕钟声幽远,一座古刹赫然出现在画面上。”另一幅画面是古木葱茉中露出寺庙一角。还有一幅画的是两个和尚(一老一少)在山泉边打水,一条路径蜿蜒指向云雾渺渺的深山。如果我们能去好好反思,对我们写作一定会有所启迪。同学们在写作时,一定要调动自己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做到落笔不凡,独具特色,而且能做到切合题旨。五是文笔要活生动的文笔是文章的外衣。“素衣丽人”也算是文章的一种风格。但前题是你的文章必须有思想内涵,算得上是一个“丽人”,可能还能博得个“朴实美”的称誉。但“三分人才,七分打扮”,语言等外在形式会让文章增添几分色彩。文笔生涩,语言枯燥的作品,读者会觉得索然寡味。我们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古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铸炼精神和贾岛的“推敲”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的。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语言能力呢?

1、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生活是一本与时俱进的永远也翻不完的书,群众是语言的实践者和创造者,鲜活的语言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陈腐的语言则随时代的消亡而退出历史的舞台。

2、要向语言大师学习语言。其实,大师们精湛的语言功底也是来自于生活,他们更善于积累和创造。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作品。同学们一定会为他厚重的文化内涵所倾倒,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徜徉在诗化和散文化的语言中,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3、要善于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离不开平时的观察积累。古时有布袋诗人之说。这位诗人每次外出时,身上总要带上一个布囊。每当灵感到来觅得佳句,他便用纸条立即抄下来,放入囊中,日后作诗时再整理,成为诗中的闪光点。我们每个都可能会产生创作的灵感,只是我们没有及时捕捉这瞬间迸发的智慧的火花并把它融入文章里,否则一定会使文章增辉添彩的。总之,笔者认为指导学生把握“五要”精神,强化写作训练,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愿同学们能贯彻这五条原则,扎扎实实地练笔,一定能妙笔生花。作者邮箱:fjxm18@163

把握“五要”精神提高写作能力(网友来稿)把握五要精神提高写作能力网友来稿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3:把握“五要”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

一、要加强学习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而要想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首先要加强学习,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方法及理论。一是要广泛学习各种知识, 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二是要深入地、有选择地学习。人类发展到今天, 其知识总量已成几何基数增长。有人统计, 在各类文学作品中, 单就学术论文这一项, 每年大约有500万篇, 即使每15分钟读一篇, 读完一年的论文就需要四五百年的时间, 如果盲目地读, 盲目地学, 那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要选择学习精华, “以一当十”。三是要有针对性地学。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上。

二、要善于积累资料

在平时的工作中, 要养成积累资料的好习惯。收集获取资料, 要立足于本部门、本单位, 着眼于本专业、本系统, 关注社会有关情况, 遵循适度、有用的原则, 广泛采集感性与理性资料、现实与历史资料、直接与间接资料、正面与反面资料。资料积累的方法有很多, 可以摘记, 也可以剪贴。摘记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摘记领导讲话和上级要求。可以专门建立一个摘记本, 随身携带, 以便随时随地把一些领导讲话、文件精神和指示要求等重要内容记下来。二是摘记专业工作资料。在看书或看材料时, 要随时摘记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数据和专业知识, 以便在写作中随时调用。三是积累学术和经验类资料。我们在阅读一些学术文章、书籍时, 要注意看一些新的观点, 对这些新观点要及时摘记下来, 认真加以研究分析, 学以致用。

三、要勤于动脑思考

写材料时要勤于思考, 善于动脑, 反复推敲。一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经常动脑思考, 在写材料的时候才能找到思路和灵感。二要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总结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得失, 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三是要抓灵感。领导交代了写材料的任务之后, 不可能下笔就写, 这需要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 认真思考和琢磨, 才能产生写作灵感, 找到了突破口, 知道如何下笔再开始写。如果一时没有思路, 没有写作灵感, 也不能盲目去应付差事, 可以稍作休息或活动一番, 待有了灵感再写, 确保一次写好不返工。

四、要掌握实际情况

公文写作一定要言之有物, 否则就是官样文章, 大话空话套话一堆, 这样的文章既没人愿意看, 更没人愿意听。公文写作是为推动工作服务的, 脱离了实际片面追求文章的美感, 那就失去了意义。掌握情况越多越有利于把文章写实。特别是情况通报、事故通报、工作总结、经验材料必须深入实际, 了解掌握大量相关情况, 这样既可以避免失实, 又能写出真实情况。平时要把掌握单位建设发展全局作为一项必备的任务, 只有了解全局、掌握全局, 才能准确把握上级意图, 把准所写材料的方向。对年度工作要点、基本工作思路、重大活动安排、近期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的情况、上级和本级制定的重要文件、领导的讲话和基层的情况等等, 都要及时搜集整理、掌握了解, 这样对于写好材料大有益处。

五、要多写多练

要想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只有大胆实践, 刻苦练习, 在实践中多写多练。提高机关公文写作能力的实践, 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照着葫芦画瓢”。就是按照上级发来的文件或例文进行模仿, 边实践边摸索, 久而久之, 也就熟能生巧, 悟出一些道理, 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二是在理论指导下主动实践。就是对机关文书写作进行系统的学习, 对各种公文写作的格式、要领、要求全面了解掌握, 打好理论基础, 从总体上把握各种文书的结构、特点和写法, 在实践中巩固提高。提高机关文书的写作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特别是新到机关工作, 不能企求一步登天。一开始写不好不要紧, 只要坚持写, 多学习必然有成功的一天。

摘要:公文写作公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应从加强学习、善于积累、勤于动脑、了解实际情况、加强写作实践上下功夫。

篇4:把握写作心理 提高写作能力

孔子曰:“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写作亦然。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和发展能力的原动力。笔者认为培养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年、不同写作水平下的学生的不同的写作心理激发其写作兴趣,才能使其“由畏而好”,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一、中学生写作活动的心理及作文现状

作文即写话。由简单写话到学会构思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中学生的写作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构思能力随其变化而逐步形成。根据中学生不同阶段的写作心理,初中生的作文大致可分为如下三个不同水平的写作阶段。

(一)模仿改动期。初一的学生作文多属此类。初一学生喜欢模仿而尤其注重形式上的模仿,表现在作文时,他们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简单、单调的儿童语言和思维方式,追求更成熟更完善的表现形式。但又不善于独立思考、选择材料、概括中心、组织语言,因此往往是根据文题选找与其相适应的文章,用范文的“谱”填上自己的“词”。例如:在一次命题“珍贵的……”的作文中,初一两个班的110人中有96名同学仿写了学过的课文、读过的范文。取材构思、表现形式大同小异。但这一时期的模仿和小学的机械抄录不同,不再或很少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二)直接写话期。将口语直接转为文字,形成书面的口语。初二学生作文多半属于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文题选择相应的材料,能够较清楚地原原本本地叙述事物,但往往是就事物的表面现象平铺直叙。例如:描写人物就只会直接描写,不善于通过环境的烘托、人物的对比、群众的褒贬、事件的铺垫等方面去表现人物,突出主题。语言形式上则表现为词语贫乏或生造词、滥形容、语句简略或重复罗嗦。教师给予的评语多半是中心明确而不突出,叙事清楚而不生动。

(三)突破创新期。初二下学期到初三学年是学生作文的突破飞跃期。学生逐步进入第二次模仿期,但这时的模仿脱离了形式上的模仿,而注重思考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在作文中表现为构思能力加强,更加有意地注意段落的过渡、层次的安排、首尾的照应及各种表现方法的运用。在主题表现上也刻意求新,语汇较初二时更丰富,文章常常在平淡中露出精彩的一笔。相对的,这一时期的作文语言比较繁杂,语病也较多,特别是逻辑语法毛病尤甚。

总之,初中各年级学生的作文在中心思想、组织结构以及文字表达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确切掌握不同年龄、不同学年、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因势利导地引起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因其年级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写作心理及写作水平,因此作文教学应根据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地培养其写作能力,这里从“命题”、“指导”、“批改”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导”。

(一)命题

命题作文是写作训练中经常运用的重要形式。好的文题往往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作用,所以要重视作文的命题。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好的作文题目应考虑到学生的生活源泉和知识经验,英国十九世纪教育家约翰·珞克说:“一个人在对任何题目发挥意见之前,他应该是先熟悉那个题目,否则叫他去说,就等于叫一个瞎子去谈颜色或叫一个聋子去听音乐一样愚蠢。”可见出好作文题目必须考虑使学生写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

2.利用和激发积极性。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从初一到初三,千篇一律“我最熟悉的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冬天(春天)的早晨”等等老生常谈式的命题状况。丝毫没有新鲜感,不能激发兴趣,岂能写出好的作文?因此作文命题应探求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初一、初二的学生稚气,喜欢敞开思想,具有开放期少年的特点。因此,文题既要注意具体,避免成人化 ,又要符合儿童心理,激发其想象。例如:写《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就不如《我希望像他那样》更符合儿童心理。写《参观历史博物馆》就不如《啊!我真开了眼界》更能引起兴趣,开启思路,把握中心。写《植树》就不如《让祖国披上绿装》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

初三学生已向成熟过渡,具备了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喜欢儿童化的文题,追求写些较深刻的东西来表达思想。文题应避免重复单调,公式化,以免造成写作心理障碍,挫伤写作积极性。这一时期可以多写些哲理性散文,如《镜子》、《荷花与藕》、《孔雀》等等。记叙文的文题要适应学生追求情节的曲折和构思奇巧的特点,要有新意,例如《班主任笑了》、《在惭愧之余》、《雷锋在我们中间》等等,文题取材范围广,要求明确,使学生学习运用选取典型的材料,从特定角度或一个侧面表现人物、记叙事件的方法。

总之,作文命题应有层次分类型地研究心理特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

(二)作文指导

前边谈到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往往喜欢模仿,作文内容空洞,主要原因一是无从下笔不善构思,二是材料不充实,无话可谈。对此教者可指导其先作准备谈话然后动笔。拿记叙文的写作来说,初一学生观察事物往往不精确,容易忽略主要东西,加上遗忘的影响,印象往往模糊,如果只凭自己的感知印象写,势必会空洞,无内容,产生脱漏、含糊,甚至错误。相互口头谈论,可以帮助他们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使感知印象更明确完善,补充感知不清或遗忘的东西,加上教者相机点拨,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会由感性上升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写出来的东西会比以前丰富正确得多。有一次作文,动笔前只讲了简单的要求,结果80%的学生作文不是材料堆砌,没有重点,就是内容空洞,简单叙述。后来,教者从不同的立意角度抄了谈话题令其讨论,学生们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然后再一次动笔,结果绝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材料充实,重点突出,描写也较生动了。通过谈论,学生对事物获得了较完整的印象,提高了书面语言的数量和质量,然后动笔写作,绝大部分同学就能心中有材料,落笔有词汇,文章有理解了。

初三学生不喜欢轻易发表看法,而是长于深思,其观察力、思维能力较之初一都加强了,谈论对写作的作用减弱,作文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帮助他们打开思路上。如给学生提供写作材料,使学生经过分析、对比各取所需,还可以帮助学生对写作对象进行观察,提示观察角度和学生一起给获得的材料归类,帮助学生找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间的联系。另外,在打开思路时,不可忽视范文的作用,优秀的范文不仅可以给学生构思时以启示,同一文题不同构思的作文还可以激发学生另辟蹊径的创造心理。

(三)作文批改

作文批改的原则既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中的不足和缺陷,又应注意避免挫伤其写作积极性。至于作文批改的方法,目前还是个探讨的问题。就目前学生的作文现状看,语句欠妥,尚可评议;思路不清,实属大病,务必指出,而构思的毛病不是简短的评语可使学生领悟的,所以单纯地精批、细改则将事倍功半。况且,学生在作文中如果能获得并提高自我修改的能力,那么也就标志着写作能力的提高了,这个目的依靠传统的批改方式是难以达到的。因此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能力着眼,需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批改方式。

初一、初二学生的作文,因教师指导具体,作文结构单一,构思中存在的问题不会太多、太复杂,教师可书面批改,然后由学生写出阅后小结。文字语言方面的毛病可用符号标出,学生自己修改,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关心学习成果,培养学习责任心,逐步克服学生轻率对待自己作文的不良倾向,提高学生自修能力。

初三学生的作文,因教师指导概括,学生思维活跃,构思错误多样,教者可先行归类,按类找出典型作文,课堂共批,集思广益,找出症结然后教师小结。学生对本次作文通病有了大体了解,在此基础上,对照自己的作文,有哪些相同的不足之处,自己写出修改意见,然后老师提出具体要求,组织继续练习,巩固已有成绩

篇5:把握“五要”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

一、学会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环节

1. 观察要全面细致

观察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粗枝大叶,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 当你和一个生人办完事情匆匆分手的时候, 有人问你“那个人长得什么样?”你回答起来会很困难, 为什么?因为你还来不及仔细观察他的长相, 就已经分手了。为什么有的同学描写人笑或者哭时, 写几句就没词儿了, 因为他平时很少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的各种各样的表情, 就拿笑来说吧, 性格不同的人笑起来不一样, 不仔细观察, 写起作文来不是没词儿就是千人一面。

2. 观察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任何人或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 所谓特征, 就是这一事物不同于相类事物的特殊之处。如果大家都没有特征, 就成了一个人了, 如果世界上的花没有特征, 那就只有一个品种了。特征, 是我们能够认识事物的关键点, 也是能够区别事物的关键点。为什么有的同学写人的时候, 个个面孔都是一样的, 一点也不生动, 就是没有抓住不同人的不同特征。就是同一个人,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下, 表现也不同。

3. 要掌握观察的顺序

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 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或由上到下, 或由左到右, 或由近及远, 或由东到西, 或由点到面, 或由表及里……观察的顺序, 方位不同, 所观察到的情况也不相同。同是庐山, 从“横”的方面看, 看到的是起伏的山岭;从“侧”的方面看, 看到的是雄伟的山峰,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 自然“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 只有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才能在行文时一步一步地写来, 从而使得文章层次井然。

二、勤于动脑思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核心环节

1. 观形而思神

属于“形”的东西, 靠一般的感知即可获得, 而属于“神”的东西, 却只有用思考来把握, 借助于思考, 才能深入理解事物并有所发现。本来“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 鲁迅却发现了它的美, 发现了它作为儿童“乐园”的特点, 给读者描绘了一片令人神往的乐土。蜘蛛织网, 人所习见, 甚至有几分讨厌, 而周建人却去“留心这八只脚的‘诸葛亮’怎样捉飞来将, 并且发现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 从而写出了趣味盎然的文章, 传播了有益的知识。冰心从一盏小橘灯发现了小姑娘对光明的渴望, 以及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这些都是观“形”而思“神”的结果。

2. 观物而思理

“物”是可感可观的, “理”只有靠思考才能获得。苏东坡观石钟山之景而得“事不目见耳闻”则不可“臆断其有无”之理;王安石观褒禅山之景而得做事必“尽吾志”, 为学必“深思而慎取”之理;茅盾的《风景谈》, 从塞外沙漠、黄土高原发现了六幅生动的画面, 并能由物及理, 指出“自然是伟大的, 人类是伟大的, 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 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正是这种“理”, 成为文章的灵魂, 增强了文章的认识价值。

三、表达真情实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 绝不允许口是心非, 弄虚作假。”遗憾的是, 中学生作文普遍缺乏真情实感, 动不动就回到古代, 把古人“请”出来, 屈原、司马迁、项羽、刘邦……几个老面孔常常在作文中严重“撞车”。不少学生写作文喜欢用手电筒“照”古人, 写现实的微乎其微, 写自己的凤毛麟角。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呢?

1. 以真教人, 引导学生学做真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副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思想的时期, 他们既善于模仿, 又会对外界事物作出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真诚的环境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 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虚假的氛围会影响学生正确的认知。社会是一个万花筒, 虚假和伪善常常冲击我们的生活, 浮云往往会遮掩我们的双眼。教育如果误入歧途, 必将对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损害。作为一名老师, 绝不能只“传道、授业、解惑”, 而要在教学中突出一个“真”字, 即“真情、真诚、真挚、真实、真性”, 老师要与学生真诚相对, 真心交流, 平等对话。

2. 以真说事, 引导学生抓住细节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古人作文的优秀传统。大凡优秀作文, 我们几乎能听到作者怦然的心跳, 感受到作者与现实生活的息息相通, 感受到作者对典型细节的准确把握。不少经典作品的魅力永存, 被人时时吟咏, 就是因为那些能打动读者内心世界的动人的细节:《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死前, 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 让他亲吻基督的圣像时, “他却作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 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这一细节就活画出了这个守财奴贪婪成性、至死不变的丑恶形象。

3. 以真储备, 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平常我会听到学生的叹息:我的生活很平常, 极乏味, 没东西可写。真的如此呢?当然不是!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了一双慧眼, 才能发现生活中有采撷不尽的素材。回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的经历, 总有一些人物、一些故事, 让你魂牵梦萦;展望我们的未来, 总有一些梦想让你憧憬;看看我们的身边, 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所有这些, 都值得用心去聆听、体会、思考, 用心去捕捉、挖掘、积累。最重要的是,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随时随地地注意观察和思考,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储备, 厚积薄发, 那么许许多多来自生活的真实而生动的点点滴滴, 就会成为作文时源源不断的活水。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唯有真挚的情感, 才会使“快者掀髯, 愤者扼腕, 悲者掩泣, 羡者神飞”。用那些曾打动过自己心灵的东西去震撼别人的心灵, 这样, 笔下的文字就会摇曳生姿, 珠玑毕露。

摘要:中学生写作难, 难在无话可说。如何突破, 进行有系统的训练很重要。如果在教学训练中, 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 勤于动脑思考, 抒发真情实感, 对提高中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将大有裨益。

关键词:观察,思考,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1]写作与说话.

[2]中学语文论文.

篇6:把握作文过程 提高写作能力

一、开篇

有句常说的话,叫做“万事开头难”,的确是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只要开头解决了,那么我们往下做就比较顺手了。开好作文的头,能让我们开阔思路,往下的过程就容易一些了。怎么样开头呢?不同的作文题目,不同的作文内容有着不同形式。没有固定不变的开头模式,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开头的内容。虽然没有固定的样式,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开头有这么几种方式:

1.开门见山要写什么直接说出来,直接进入文章主要内容。例如我们要写《我的愿望》这篇文章,可是这样开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我也不例外,我也有自己心中想要达成的愿望,那就是,我希望自己能……”这样的表达直接引入了作文的内容,一目了然。

2.逐渐深入开始的几句话作为引导,慢慢接近作文的主要内容。还是以《我的愿望》为例,可以这样开头:“那天同学过生日,我们好多同学都去表示祝贺。就在吹蜡烛时,有同学说:‘闭上眼睛,许个愿啊’。听了这话,我的心中不由得一动:我的愿望我是什么呢……”这样就可把作文的内容引出来了。这样的写法含蓄,引人深思。

3.设置问题记得以前我们的小学课本上有这样一篇课文叫做《奇异的海底世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一开头就提了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海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神秘的海底世界吧!”这样一个问题直接就进入正题,引人要写的内容,提起读者兴趣。想一想《我的愿望》要怎么设置问题?

当然,还有其他方式的开头,例如最常见的从交待故事的起因、事情发生的时间、背景人手的……不过这些或多或少都已经隐含在了上面说的三种里面了。

二、布局谋篇

所谓布局谋篇就是安排文章的结构,按顺序组织材料。例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一篇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去写,也可以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写,也可以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写等等。这些就是布局。谋篇就是合理根据顺序组织材料。材料的安排要有详有略,要把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为重点来写,把那些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材料写得简略一些,这样才能使得一篇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中心明确。例如,我们要写《人与环境》这一篇文章,首先我们写之前就要在脑海里有一个安排,先写看到的环境恶化的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再来写过去的环境的景象,通过对比突出环境恶化的不良后果,最后说说该怎么做才能保护环境、恢复以前美好的景象等等。这只是写这篇文章的一个角度,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去写。但是。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写,都要注意安排文章的结构。就像建盖房子一样,只有立好框架才能谈得上装饰;只有安排好结构才能谈得上合理安排组织材料。要不然写出来的作文将是一片混乱,顺序不清,材料详略不当,就更谈不上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了。

合理的组织材料是把文章写具体的关键所在。首先分清楚材料的主次、先后,然后根据文章的结构去安排调整。

三、结尾

篇7:把握诗歌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从近几年各地中考设置的古诗鉴赏考题来看,考点为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为主观题。我们在进行诗歌赏析时要读懂诗歌写了什么事情,描写了具有怎样特色的景,用了哪些方法描写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一、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抒情性是诗歌最突出的特点,诗歌鉴赏最根本的任务便是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诗歌写何事,绘何景,抒何情,言何志。这里所说的情和志,有的是诗人特定情境下的感情流露,有的是诗人阐述的某种哲理,有的是诗人对人生、社会、历史等发表的自己的看法或是总结。如何准确体会诗人的情感呢?

1. 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常见类型

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情别绪,但有的诗歌也会在写离情的同时,劝勉友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价值观。比较典型的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别董大》,一扫一般送别诗的缠绵依恋,写得积极旷达,开创了送别诗新的境界。

边塞诗多赞颂边疆将士的英勇,表达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和决心;也有暗示对朝廷的不满,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归家无望的哀怨。如辛弃疾《破阵子》,既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山水田园诗主要表达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也有的表达厌弃尘世、厌倦官场、归隐山林的思想感情。如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

乡情诗表达羁旅愁思、思念亲友之情,也有的是边关思乡、闺中怀人。如马致远《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温庭筠《望江南》则表达闺中人对心上人魂牵梦系、痛彻心扉的思念。

咏史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表面上是咏古,实则感慨个人遭遇、讽刺现实社会。如杜牧《赤壁》,借一件古物引起对历史兴亡的慨叹,暗讽当年周郎只是遇到了难得的机遇,也含蓄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

咏物诗是借吟咏某一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或是生活情操的诗歌。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梅的意象表达自己品行高洁、不与世同流合污的情操。郑板桥《竹石》中开篇“咬定青山不放松”与末句“任尔东西南北风”相互呼应,凸显作者那种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2. 熟悉古代诗词名家的艺术风格

要准确地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了解诗人的主要生平、创作背景是很有必要的,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王安石《登飞来峰》只有了解王安石政治革新的伟大抱负,才能领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中蕴含的深刻的道理。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古代诗词名家的一些生平经历、创作风格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我们要了解:李白初到长安得到皇帝赏识颇为得意,后来受人排挤郁郁不得志,不得不离开长安,游览各地,自觉怀才不遇这样的经历,以及他清新飘逸的语言风格、极富想象的浪漫情怀;青年杜甫胸怀大志,而后遭遇“安史之乱”、国破家散、个人遭遇坎坷的经历,以及他沉郁顿挫的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另外一些诗人主要的创作内容和艺术风格我们也要有所了解,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王昌龄,长于咏史的杜牧,善于象征的李商隐等。

3. 透过意象体会情感

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 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中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其共通之处。在平时的积累中,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各有哪些寓意,会对课外诗歌赏析有很大的帮助。

常见的意象有:梅——凌寒傲骨,菊——高雅,莲——高洁,柳——惜别,松——坚贞,梧桐——凄凉悲伤,月光——思念,春风——得意,浮云——飘零,秋雨——忧愁,流水——叹惋,杜鹃(子规)——凄凉哀伤,鸿雁——思乡怀亲,竹笛、笙箫——离别之苦、乡思之情、内心孤独,等等。

二、赏析语言,掌握技巧

我们在进行诗歌赏析时,不仅仅要体会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还要理解诗人是怎样抒情的,要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

1. 抒情方式

诗歌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直接抒情比较容易理解,我们着重了解间接抒情的几种方法:

(1)寓情于景。柳宗元《江雪》,诗人遭朝廷贬谪,孤独高傲的心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来了。

(2) 寓情于物。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梅的意象表达自己品行高洁、不与世同流合污的情操。

(3) 借古讽今。杜牧《泊秦淮》,用南朝陈后主荒淫误国的教训来讽喻当时的晚唐统治者。

(4) 以小见大。孟郊《游子吟》,通过母亲为游子缝制衣裳的事例表现深沉的母爱。

2. 描写手法

诗歌中常见的描写手法有:以声衬静、动静结合,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表达诗人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烘托,如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渲染幽静、静谧的气氛来烘托愁情;侧面描写,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侧面写出天气的奇寒,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反衬,杜甫《孤雁》中“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野鸭象征缺乏感情的平庸之辈,反衬孤雁高洁的品质;虚实相生,如曹操《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象征,如杜牧《赤壁》,以美女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别出心裁。

3. 炼字

古诗词中词语的考查形式有多种。不过无论是找出句中的诗眼、分析关键词语在诗中的作用,还是比较不同词语的差异,究其实质,都是对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使用及其表达效果的考查。以下几类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一类:活用词,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使动用法,化腐朽为神奇;第二类:表现力强的动词,如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见”字,贾岛“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形象贴切,千古流芳;第三类:表示颜色的词,色调一般能体现心情,可增强描写的色彩感,渲染气氛。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妙用。

另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诗歌赏析中重要一点,平时比较容易掌握,在此就不再赘述。

篇8:把握“五要”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主题;材料;结构;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0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29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目前,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察都在逐年增加分数比例和难度,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应把握好四个环节,谨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一、主题

文章主题指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基本思想等,是一篇文章的题眼。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首要工作是引导学生确定文章的主题。

一是让学生掌握文章主题的特点:凝缩性、唯一性、鲜明性。凝缩性,即从生活或已给写作材料中概括、集中而形成的产物;唯一性,即一篇文章尤其是篇幅较短的文章中只有一个主题;鲜明性,即指主题在全篇文章中显露得格外清楚,读者可以一目了然。二是让学生掌握主题的来源渠道,即从现实的生活中来,从给的作文材料中来。三是指导学生掌握文章对主题的具体要求:主题要有价值,对读者有好处,解答人们所关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题要深刻,指从社会生活和材料中发现出人所未见或不曾注意的本质或规律;主题要新颖,有新的信息、新的东西,有特殊的价值体现创新;主题要突出,在一篇文章中保留一个主题。

二、材料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材料的特点,即材料的具体性(针对主题的凝缩性特点而言)、材料的客观性(针对主观性的主题而言)、材料的可分性(指较大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可以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材料)。其次,指导学生掌握选用材料的原则和选材料的要求,要久而精,能说明问题,体现主题,对选择材料的要求要切题,即文章中所选用的材料要符合主题的需要,材料与主题的含义和内容完全一致。再次,所选择的写作材料要真实。即选择的材料符合人们的生活实际,事实存在符合规律,符合人们的道德水准等。同时,所选择的写作材料要典型,即指材料精益求精,有极强的代表性、说服力,最切题、最真实、最新颖的材料。最后,还要指导好学生选择材料的方法。材料的选择方法可根据文章表述的需要取其中的一点或几点,取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三、结构

结构是写作过程中要考虑的第三项任务,也是文章质量表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结构的特点,即框架性和顺序性。所谓的框架性,就像一个房子的框架一样,盖房子需要支好房架子,然后再安排装配门窗等一切附属物体。文章的结构也一样,它是文章主题和各种材料等内容所居之宅。所谓的顺序性是指一篇文章中主要的意思只有一个,但这个主要意思不可能一言而尽,可以按照事物发展或人的认识过程先后来表现,也可以按照客观构成的事物本来样式逐一表达。那怎样来指导学生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呢?

选择好了材料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有利于更好地突出中心这个原则,对材料进行合理、严密的组织和安排。

一是剪裁要适当。材料选好后,要分轻重与主次,进行恰当的处理。为了增强文章的效果,不重要的地方要少写、略写,以免喧宾夺主,既要写得有血有肉,又要简练集中。每个材料的分量并不是相等的,主要的材料要作为重点来写,次要的材料只起陪衬、辅助的作用,不能轻重倒置,主次不分。

二是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角度安排材料的顺序。文章结构中材料的安排同剪裁一样也非常重要。文章能否写得有条不紊,跟材料的安排是否恰当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写记叙文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有以下方式:即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安排,也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来写。对于用几件事或一些细小的事例来共同说明一个问题,反映一个中心思想的文章,经常采用依据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安排材料的顺序。

写议论文,一般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发展过程来组织材料,安排文章的结构,用以说明中心论点,表达全文的中心思想的。

总之,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对结构的要求要把握四点。一是结构要完整。文章无论长短,不但要有中间,而且要有开头和结尾,残缺不全是写作的大忌。二是文章的结构要严密。所谓严密,就是文章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要紧凑,不要有留有缝隙或有严重脱节。三是文章的结构要自然。文章的结构层次或段落间的内容都要有内在联系或逻辑性,能够从前一层次或前一段落顺势推出下一层次或段落的内容,是完整而统一的有机体,不能出现生拼硬凑的现象,其中每一层次或段落内容的安排都要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能互相冲突。四是文章的结构要灵活。一篇文章怎样开头、结尾、穿插、倒叙、设置悬念、什么时候起或伏等,都应该根据文章与材料内容表达的具体需要不同而随机应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像滔滔大海波澜壮阔。

在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结构要求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结构的表现形式。而结构中的层次、段落、开头、中间、结尾、衔接、过渡,详略等都是文章形式表现的内容。

四、语言

一篇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安排好以后,就需要用语言把它们表现出来。写作对语言有什么要求呢?一是要用词恰当,如“那道长堤石坝保卫着这块农田”,用“保卫”不恰当,用保护就比较恰当了。尤其是在用词上不能生造词语。二是用句子要钻研语法,也就是说在写作中,语言的表达方面句子成分不能残缺,句子成分的搭配要恰当。三是在写作中语言的表达上要注意修辞恰当。用词要简练,不能堆砌辞藻,造句一定要简洁生动,不能滥用修辞方式,语句的表达要合乎逻辑。

以上是笔者多年从事写作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感悟。写作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需要更多从事写作教学的工作者进行长期的探索。

篇9:把握隐含条件 提高解题能力

一、基本概念中的隐含条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对概念的教学很重视, 通过直观感知建立数学概念,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但学生对概念往往是机械地记忆, 并不是真正理解, 对概念的一些本质东西并没透切理解, 结果在解有关概念的题目时出现错误.例如:当x为何值时, 分式|x|-6x2+5x-6的值是零.在这个问题中学生是这样解的:由|x|-6=0得x=±6, 所以当x=±6时, 分式的值是零.究其原因, 学生对“分式的值”这个概念没有真正掌握.解法中忽视了分式的分母为零这一隐含条件, 分式的值为零是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 因此从分子为零解出的x的值必须满足分母不为零, 如出现使分母为零的值必须舍去.故正确的答案应为x=6.

二、定义中的隐含条件

初中数学定义中有许多规定或附加说明, 有些规定在教材中往往以附加说明、附加条件, 甚至以小注的形式出现, 这些都是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细节, 而这些细节又往往不为大多数学生所注意, 结果在解与之相关的题目时出现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已知方程 (m+2) x2+2x-1=0有两个实数根, 求m的取值范围.学生在解题时看到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不就是Δ≥0吗?因而得解:由题意得Δ=4-4 (m+2) (-1) ≥0, 解得m≥-3.这道题目中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方程有两个实数根.“两个”就意味着这个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隐含条件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而当m=2时, 原方程为2x-1=0, 这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只有一个实数根x=0.5, 与题意不合, 故上面的答案是错误的.正确解法为:因为方程有两个实根, 所以Δ≥0且二次项系数不等于零, 从而解出m≥-3且m≠-2.

在一次函数的定义y=kx+b中有“k是常数, 且k≠0”, 但学生往往只是注意y=kx+b而忽视规定的k≠0, 结果在解题时对这一隐含条件不加以考虑, 从而导致错误.例如:已知一次函数y= (2a+1) x+3-a, 且函数图象与y交于正半轴, 求a的范围.学生这样解:由题意可知, 函数图象与y交于正半轴, 即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正, 所以3-a>0, 所以a<3.显然, 由于只看到明显条件“函数图象与y交于正半轴”, 而没注意条件“一次函数” (当a=-12时, 不是一次函数) , 解题时忽视了一次函数y=kx+b中k≠0这个隐含条件, 即本题中2a+1≠0, 从而a-12.

三、求值问题中的隐含条件

代数式在求值时也常常存在隐含条件的问题, 有些在代数式的变形过程中存在, 有的则是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存在, 形形色色.找到并充分地挖掘隐含条件, 就能容易并且正确地解题, 但如果不能发现隐含条件, 解题就容易掉进陷阱, 甚至找不到解题的方法或步骤.如不少资料上都有这种类型的题:已知x+y=-4, xy=4, 求代数式xy+yx的值.很多学生这样解:xy+yx=xy+yx=x+yxy=-2. 可是xy0yx0, xy+yx=-2显然错了, 原因在于xy+yx=xy+yx成立的条件为x>0, 且y>0, 忽略了x<0 且y<0这一条件.

四、几何中的隐含条件

在讲解有隐含条件的几何例题时, 要耐心细致地进行分析, 每分析一个条件, 要对照图形 (对于有些需要自己画图的几何题, 更是要注意) , 数形结合, 找出它所隐含的条件, 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很自然地学会并掌握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找出相应的隐含条件, 为进一步推理论证奠定基础.

有这样一题:如图1, 已知△ABC中, AB=AC, 以AC为边作等腰直 角△ACD, 直∠CAD为角, 求证:△DBC∽△DCE.学生是这样分析的:从题目的直接条件可以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一个公共角∠CDB, 另外△DCE中∠ACD=45°, 但要△DBC∽△DCE, 还需要另一对角相等或夹这个角的两组边对应成比例, 但题目中没有, 那么AB=AC=AD又能为所需要的而还没有 (一对角相等或夹这个角的两组边对应成比例) 的条件起什么作用呢?学生就是不能突破.这就要指导学生从AB=AC=AD中挖掘, 结果发现B、C、D在以A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隐含条件∠CBD与∠CAD是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问题迎刃而解了.

再看这样一道题:已知△ABC中, AB=20, AC=15, AD为BC边上的高, 且AD=12, 求BC边的长.学生由于定势思维, 画出如图2这样的图形来求解, 通过两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出BD=16, CD=9, 最后得出BC=BD+CD=25.但学生对于题中的高AD这一在图形位置不确定没有加以考虑, 三角形的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吗?显然不是, 这里三角形的高就是一个既明显又隐含的条件.事实上还有另一种情形 (见图3) , BC=BD-CD=7.

五、开放性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开放题也是近来中考的热点, 开放性问题与传统的的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式的题型不同, 条件可以变化, 或结论不固定,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数学问题.但在开放题中不乏隐含的条件.如有一道中考题:先化简, 再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求值:对于这题, 学生先化简得2a, 然后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代入求值.由于任选, 答案是开放的, 可是题目中存在着隐含条件:这个a不能取1, 当a=1代入原式, 原式就无意义.

篇10:把握“五要”精神 提高写作能力

一、抒写真情实感,鼓励创意表达

新课标将“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放在学段目标的第一位,要求“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由此可见对于“真情实感”的重视,并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因为,千篇一律的文章与虚情假意的文章一样,也没有可读性。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这既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改进作文命题方式,命题之时贴近生活,贴切实际,并注意留有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提倡学生自主拟题、自主选题。另外,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有创意地观察,引导学生多角度立意,启发学生不落俗套地选材,培养学生冲破束缚谋篇,并且加强想象力训练,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好的发挥,让他们写出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有着绝妙想象力的文章。

二、关注书写质量,养成良好的习惯

认真书写,工整书写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习惯。

以往,可能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书写方面的要求。学生作文大多字迹潦草,标点符号模糊不清,也没有特别在意新课标明确要求“关注学生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当作练字的过程。”为此,我首先向学生讲清了书写的重要性。一篇再好的作文,如果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那么,在阅卷老师眼中,绝不会是好文章。如果不想让好的文章被埋没,就必须注意书写质量。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字迹工整,不潦草;不超出作文格子;写好标点符号;卷面整洁,没有明显污点。这是对书写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篇合格作文最基本的要求。科代表在收作文本的时候,首先检查这些方面。如果有一方面没有达到要求,就得重写。这样一来,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可以自己对照标准检查是否合格。时间一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就会按这些标准要求自己。讲清要求,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并加强监督检查,才能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加强作文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须有章法,而不是材料的简单拼凑。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水势汹涌。写作也是如此要讲究技巧,讲究方法,有意识的采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才能把文章装扮的花枝招展引人注目。在教学中,应“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审题、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并注意拓展思路,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我们的课文就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阅读教学中,就应有意识地与写作相结合,让学生学到方法,学到技巧。学习《春》这课,可教会学生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从形、色、态多方面,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多角度进行描绘。再加上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笔下的景物就会栩栩如生。再请大家用这些方法,仿写一段文字。相信,学生写出的文字要优美得多。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以后,学生更加清楚悬念和伏笔、照应能让文章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在作文中加以利用,悬念迭起,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

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也与写作密切相关。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素材的能力,并注意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四、重视素材积累,加强平时练笔

加强素材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胸中空无所有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只有注重积累,才能有话可说。感悟生活是最好的办法。要对生活充满热爱,用一双敏锐的眼睛观察、发现、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心中充满了生活,胸中积累了素材,才会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其次,要多读书,广泛涉猎读物,包括报刊杂志、网络文章、信息等,积累自己的语言储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才有好的语感,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教师应注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批注、圈阅等。要注意积累,如字词积累、背诵积累、课外阅读积累等。另外,要多练笔,勤写作。写日记、周记,作札记可以逐渐丰富的我们的积累,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日久天长,作文水平自然日渐提高。

上一篇:百姓周末大舞台演出安全责任书下一篇:新的《蚌埠市龙子湖景区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