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读后感

2024-04-30

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读后感(通用13篇)

篇1: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成语故事——《掩耳盗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人把自己的耳朵掩住去偷铃铛,结果被别人发现了。

故事中偷铃铛的那个人,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会听不见。我觉得那个人实在太愚蠢了,他这样做不就是自欺欺人吗?

生活中像《掩耳盗铃》这个故事中的人很多。就连我自己也常常是个“掩耳盗铃”的人。在学校上课时,我有时一道数学题听了一遍并不是特别懂,老师结束时问同学们懂了没有,我就会跟着同学们一起回答:懂了。该做作业了,居然是相似的数学题,虽然不是很清楚该怎么写,但我还是硬着头皮乱写。作业发下来了,全部是最可怕的红叉叉,还闹出了一大堆笑话。

这样,我也就像“掩耳盗铃”中的那个人一样,自欺欺人,不仅我经常会这样,就是在生活中,我也经常看到有些成人也是一样的做“掩耳盗铃”的人。

我们不应该学习大人们这点。我想今后不管在学习上、工作中应该懂就懂,不懂就不能装懂,掩饰自己的缺点,要不然会做出让人发笑的事情。

篇2: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读后感

这则故事讲了,一个人看到邻居家门口挂着一个精美别致的铃铛,便想把这个铃铛偷回来。正当他要动手时就想到这个铃铛一碰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会让别人听见。于是他想起了办法,不到一会他突然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说:“我怎么这么笨呢,想:铃铛的声音只有耳朵才能听到,如果把耳朵掩起来不就听不见了?于是,他就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伸手去偷铃铛。谁知手一碰到铃铛就发出清脆的声音,结果当场被人抓住了。

读了这则故事,我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自欺欺人,就像妈妈常常教育我的,在学习上不懂就要问,不能不懂装懂或去看后面答案,这样看上去都会做了,其实还是不会做。既骗了老师又骗了家长。最后坑害的还是自己。今后学习中如果遇到困难,都要想办法把他解决,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不懂得地方要认真地思考,及时地问老师、同学、家长,直到弄懂为止会做为止。

篇3:英汉成语及文化

作为语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语(即idioms习语,惯用法)在反映一门语言的精髓和深层文化价值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在成语及其表达层面上的异同能更好地展现中西文化的千秋之色,更能够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助力。

二、英汉成语的定义

在剑桥美国习语字典中(2003, p.IX), 习语指的是将各自已有不同含义的单词重新排列组合以产生新的意义。牛津现代高级英语字典中(2005, p.870),习语被认为是一连串必须从整体来把握含义的单词。在朗文英语习语字典中(2006, p.1258),习语的定义则为一组固定的组词,其中单个词的单独含义与整体含义截然不同。在辞源中,成语的定义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自身体现历史典故,且同时能够表达说话者自身观点的一种形式古老的表达方式。(2009, p.53).同样地,在辞海 (2009, p.6), 成语的意思是一种来源于中文的经典著作、诗歌,或起源于本土人民的民谣或其他民间作品中的众人皆知的古老表达形式。

三、英汉成语的特点

成语的特点是习惯表达和比喻意义(Richards, 1965, p.35)。在成语中能找到不同的修辞手法,例如隐喻、转喻、夸张等。首先,虽然英汉成语结构稳定,但汉语成语的字数比英语的更加稳定。英语中不同成语的字数变化多样。而汉语成语绝大部分都遵照四字格式,更言简意赅。其次,英语习语中的任一实词不可被任意删减,否则其含义将被破坏。但在汉语中,当有些成语过于复杂,可适当缩略。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like 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 each one showing his/her special powers),只表达前四个字“八仙过海”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

四、英汉成语反映的文化差异

Halliday认为:因为语言与文化是两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实体,因此语言的转换自然涉及文化的转变,这是显而易见的;而所有想要将语言与它特有的文化语境分隔开的尝试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1984, p.5)。无独有偶,Nababan坚信,文化不能通过人类基因来继承,相反地,文化是通过浸入式的学习而习得的(1974, p.6)。成语与文化的关系也是如此。作为语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人格。而导致中西方文化以及成语差异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地理差异。不同的地理条件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养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Wang, 2001, p.7)。不少关于地理环境的成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切实反映了英汉不同文化的不同生活方式。大不列颠群岛被大洋环绕,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在伊丽莎白和维多丽亚女王的统治时期,英国以海军闻名天下。因此,有许多习语就与船只和大海有关,比如:“at sea (茫然不知所措)”, “get/ jump aboard (入伙)”, 等等。中国则是传统的农业国家,由此,许多成语都与农场和畜牧相关。“拔苗助长” (try to help the shoots grow by pulling them upward——spoil things by excessive enthusiasm)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2.宗教差异。不仅在文学、政治和艺术方面,宗教更深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态度以及行为。西方国家笃信基督教,而中国则信奉佛教,由此,那些与宗教有关的成语差异显著。在西方,《圣经》视为经典。基督教徒们坚信上帝创造了一切;且只有他们在世之时为善事,积善因,死后才有可能入天堂。因此“God by my witness” (“上帝见证我说的话”来强调所说内容的真实性),以及“in the lap of the Gods” (表达命运或某物难以人为控制) 在英语中频繁使用。在中国,佛教与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几千年的渊源。人们相信不同的菩萨各司其职,管理三界。“佛法无边” (the power of the Buddha are unlimited) 反映出人们对于佛祖的敬畏;“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fine clothes make the man)的意思则是佛祖需要金身来铸造雕塑以显示地位;而人则需要穿着锦衣来彰显自己的高贵身份。

3.起源差异。英汉成语的差异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或口口相传的远古神话、寓言以及历史传奇故事中。

希腊神话对于西方习语有着巨大影响。例如:“the Herculean task”——“赫尔格里斯的重任”意味着一项艰巨的任务。“Achilles’heel”——“阿喀琉斯的脚后跟”的含义则为:被他人攻击的致命的弱点或者错误(Chen Caifen & Yang Caiyu, 2005, p, 111)。还有的习语则来自文学作品,例如伊索寓言以及莎士比亚的作品。

而在世界的另一边,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汉语成语可以被追溯到古代诗集《诗经》或其他历史名人的著作典籍中。“守株待兔” (one man wait every day under the tree, in the hope that a hare would kill itself by crashing into a tree trunk) 就来源于韩非子。人们用这一成语来讽刺那些愚蠢又懒惰,且想要不劳而获的人。

五、结语

篇4: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典故出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解释意思: 掩耳:捂住耳朵。捂住耳朵偷铃,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了。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 掩耳盗铃寓言故事

★ 掩耳盗铃读书笔记

★ 《掩耳盗铃》续写

★ 掩耳盗铃的反义词

★ 掩耳盗铃原文与寓意

★ 假如优秀作文

★ 简单优秀作文

★ 晴天优秀作文

★ 雪花优秀作文

篇5:掩耳盗铃成语故事

2、叮铃铃、叮铃铃,闹钟叫个不停,掩耳盗铃不管用;滴滴地、滴滴地,钟表响个不停,闻鸡起舞也不中;啪啪啪、啪啪啪,巴掌响个不停,鱼跃龙门快飞奔,祝你交好运。

3、拔苗助长是荒诞,掩耳盗铃是蛮干;草船借箭是妙算,破釜沉舟是决战;风花雪月是浪漫,舍生取义是奉献;你若继续往下看,你就是一个笨蛋!愚人节快乐!

4、一个人做了坏事,还编出一套理由来掩饰,那就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5、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6、美国的债券收益率正在飞涨,而西方的央行尽管内部紧张气氛正在加剧,依然保持着掩耳盗铃的姿态。

7、不幸的是,就像他们已经看到的,这种一厢情愿掩耳盗铃式的做法实在是没什么效果。

8、这种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掩耳盗铃,欺骗不了大家。

9、政府之间的交往,看似有模有样有心有意,实际上大家都清楚,我们玩的是掩耳盗铃。

10、你这样做,跟掩耳盗铃没什么分别。

11、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12、我们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一定要诚恳,要踏实,不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13、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实事求是,不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14、花钱如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赚钱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15、这件事早已是家喻户晓了,而你还在掩耳盗铃,岂不是自欺欺人。

16、你这种愚蠢的做法无疑是掩耳盗铃。

17、我穿着,着布满虱子的袍子,十九年不洗,在接近十九的尾巴的时候,在时光的路途上转身倒着前行,如此我便高兴的看到经历过的青春越来越长,进而掩耳盗铃地忽略剩下的青春越来越短。

18、你太愚蠢了,不要再做掩耳盗铃的事情了。

19、那些掩耳盗铃,贪赃枉法的官员,迟早会作法自毙的。

20、他光明正大,从不做掩耳盗铃的怪事。

21、对于自我价值的掩耳盗铃会将你引入邪路。

22、掩耳盗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自食其果。

23、他们硬把汉奸合法化了,这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

24、硬要将违法的搜括说成是合法的借贷,岂不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25、难道你不觉得你这样掩耳盗铃的听课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吗?

26、爱耳日,祝福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涌进你耳里,愿快乐时时与你交头接耳,好运天天与耳鬓斯磨,健康年年对你俯首贴耳,幸福永远伴你耳目一新。

27、想我了就说,不要“掩人耳目”,念我了就讲,不要“掩耳盗铃”,高兴了就传递,让我也“耳闻目睹”,常联系,好朋友,这样才能“耳听八方”路路通!爱耳日祝你快乐百分百!

28、愁云密布可以苦笑,杞人忧天可以傻笑,掩耳盗铃可以偷笑,名落孙山可以嘲笑,洞房花烛可以欢笑,金榜提名可以畅笑,生活不怕烦恼,心态很是重要,快乐才是王道,祝你快乐!

29、掩耳盗铃用来形容人自己骗自己,硬装不知道,真是既愚蠢又荒唐。

篇6:《掩耳盗铃》成语故事读书笔记

故事里说了:一个小偷去范氏家偷点东西,他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小偷就想把大钟搬回家,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搬不动,他便决定把钟敲碎,然后搬回家。于是他找来一把大铁锤,拚命朝大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他吓一跳说:“这不是告诉别人我在这吗?他就想啊!想啊!就想出一个办法,找来两个棉花团,把耳朵塞住,他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可是,他以为别人听不见,其实是他自己听不见,这就叫愚蠢自欺,最后还是被别人抓住了。

所以我们做人的.道理,应该不要贪心、也不要偷别人的东西!

更多读书笔记推荐:

《少年天子》读书笔记

《冰是睡着的水》读书笔记

篇7:掩耳盗铃故事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

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是,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钟铃。这个成语出自战国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自知》。春秋末期,晋国有个叫范吉射的人,家门口挂了一口大钟。在我国古代,钟和铃都是乐器。一天,有个人到范吉射家里,见到门口的钟,想偷偷地把它背走。但是,钟太笨重了,他根本无法把它背走。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钟敲碎了,分批拿回去。于是,他找了一个铁锤,用力去敲钟。“当——”第一下敲上去,钟就发出洪亮悠长的响声;再敲下去,钟发出同样的响声。他想:“钟声一响,人家就知道我在这里敲钟。这样,钟就要被别人夺走,我也要被人抓住。”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样钟声再响也听不见了,他想既然我离得这么近也听不见,其他人当然更听不见,就可以安全地将钟偷走了。其实他非常愚蠢可笑:虽然他捂住了耳朵听不见钟声,但别人的耳朵没有被捂住,当然还会听见钟声。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掩耳盗铃”这一成语,来比喻那些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人。比如:“他以为把成绩单涂改了,妈妈就不会发现他不及格了,真是掩耳盗铃!”

篇8:掩耳盗铃的故事

有一天,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只铃铛制作的十分精完美看,一看就是很贵重的东西。

他暗自思考:

“我该怎样样才能把铃铛弄到手呢”

想了半天最终决定把铃铛偷走,可是这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叮铃叮铃”的响起来,很容易被人发现。

他想到:

“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见,如果把自我的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了吗”

晚上,他蹑手蹑脚来到这家大门前,一手捂着耳朵,一手伸着向上摘铃铛,可是铃铛太高,怎样也够不着,这该怎样办呢

他悻悻的回到家中,冥思苦想,这时他看到了家里的凳子,决定第二天带上凳子,踩着凳子摘铃铛。

第二天晚上,他从家中带着凳子,又来到了这家大门口,他踩着凳子,一手掩住自我的耳朵一手摘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铃铛就发出了声响,这家的主人听到铃铛声,就带上仆人出来将他抓住了,因为别人的耳朵并没有被掩住,仍然能够听到铃铛的声音。

篇9:掩耳盗铃的故事是

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掩耳盗铃的下场

篇10:掩耳盗铃成语益智谜语(共)

一、掩耳盗铃成语谜语

聆 …… 打一成语

二、掩耳盗铃成语解析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三、掩耳盗铃成语造句

1.这篇文章引用了“掩耳盗铃”这个典故,主题就更突出了。

2.你认为这样掩耳盗铃,就能骗别人吗?

3.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实事求是,不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4.他这个人从来都不会做掩耳盗铃的事情。

5.这件事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实质上在掩耳盗铃。

6.如果你在这件事情上对我掩耳盗铃的我一定不会放过你的。

7.掩耳盗铃是一种看上去很聪明其实很愚昧的方法。

8.硬把错事合法化,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把戏,事实的真相,大家心头是雪亮的。

9.别以为自己聪明,可以掩饰所做的坏事,其实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10.他干的是掩耳盗铃的蠢事。

11.掩耳盗钟“后来变成”掩耳盗铃“,用来讽刺自作聪明,自己欺骗自己。

12.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不过是掩耳盗铃把戏罢了。

13.如果不去努力,只会用谎言自欺,就是掩耳盗铃。

14.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样的话只会是掩耳盗铃。

15.这两种阴谋论听起来像极了掩耳盗铃。

16.掩耳盗铃只有在这儿是可能的,另外一边儿是不成能的。

17.做事情一定要诚恳,不要万事都是掩耳盗铃的。

18.这样做犹如掩耳盗铃,除了自己欺骗自己外,还有什么用呢?

19.你找藉口来掩饰贪污的事实,这种掩耳盗铃的技俩,早晚会被发现的。

20.我们在做学问上一定不能掩耳盗铃,要的是实事求是。

21.掩耳盗铃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22.不幸的是,就像他们已经看到的,这种一厢情愿掩耳盗铃式的做法实在是没什么效果。

23.这种一手遮天的做法,正是掩耳盗铃,欺骗不了大家。

24.你这样做,跟掩耳盗铃没什么分别。

25.个人主义严重的人;常常会干出掩耳盗铃的蠢事;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26.我们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一定要诚恳,要踏实,不要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27.你这种愚蠢的做法无疑是掩耳盗铃。

28.你太愚蠢了,不要再做掩耳盗铃的事情了。

29.他光明正大,从不做掩耳盗铃的怪事。

30.对于自我价值的掩耳盗铃会将你引入邪路。

31.掩耳盗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自食其果。

32.他们硬把汉奸合法化了,这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

33.硬要将违法的搜括说成是合法的借贷,岂不是掩耳盗铃的做法?

34.难道你不觉得你这样掩耳盗铃的听课是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吗?

35.网络上闹的沸沸扬扬的”被自杀"事件,使得当地的公安机关愚蠢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

36.我手托弯月,头顶繁星,眼含秋波,口衔玫瑰,脚踏祥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飞到你的面前,只是为了给你送上圣诞礼物,祝你圣诞快乐!

37.美国的债券收益率正在飞涨,而西方的央行尽管内部紧张气氛正在加剧,依然保持着掩耳盗铃的姿态。

38.政府之间的交往,看似有模有样有心有意,实际上大家都清楚,我们玩的是掩耳盗铃。

篇11: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读后感

掩耳盗铃的经典故事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它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它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它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它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它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它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振奋,封它为阳陵君,采用了它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故事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篇12:掩耳盗铃成语故事及读后感

【拼音】yǎn ěr dào líng

【简拼】yedl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开诚布公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连动式

【成语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英文翻译】play the ostrich

【谜语】聆

【成语故事】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成语正音】耳,不能读作“ér”。

【成语辩形】铃,不能写作“玲”。

【产生年代】古代

篇13:迅雷不及掩耳的成语故事

邹韬奋《经历》四十一:“我们对于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都有些气愤,虽则我们都很镇定。”

高阳《慈禧全传》八:“恭王心想,来个迅雷不及掩耳也好,于是很沉着地答了一个字:‘行!’”

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九:“因此我给他个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一口把他吃掉,是完全有可能的。”

上一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小学读书笔记600字下一篇:顺应形势转变职能不断开创乡镇财政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