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024-06-02

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共8篇)

篇1: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水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矿井有水害发生时,广大干部职工能够迅速投入到现场避灾、救灾过程中,做到确保职工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及控制事故事态扩大,经矿研究制定本方案,并且在有水害发生时,迅速启动。

一、水灾事故现场处置组织机构:

抢险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二、事故特征

采掘工作面水灾预兆

(1)“挂汗”: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集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仔细观测新暴露的煤壁表面,若潮湿则是透水预兆。

(2)“挂红”:矿井水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面时,会出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3)“水叫”:含水层或积水区的高压水,向煤岩裂隙挤压时,与

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的叫声,这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它水源已经接近了。若是煤岩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

(4)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骤然下降,煤壁发凉,人进入采掘工作面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5)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另外,发生透水前还可能出现压力明显增加,底板鼓起,顶板淋水,岩隙中有淤泥、片帮、冒顶等各种征兆,现场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观察。

三、应急组织及职责

为搞好现场水灾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各基层单位成立井下突水事故应急抢险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各基层单位值班室,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区队长担任组长,技术员任副组长,由区队副队长、班组长和后勤保障人员为成员,形成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明确指挥部成员的具体职责及应急处理工作任务。

1、区队长:负责查对本区域工作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的事故情况、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公司经理及矿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的任务。

2、技术员:是区队长处理灾害的第一助手,在区队长的领导下负责制订、处理灾害的协作抢救方案。

3、副队长及带班队长:是根据矿营救方案和区队协作抢救方案,按照队长指令现场指挥人员安全有序的进行避灾自救,组织人员按正

确的避灾路线撤离灾区,若无法撤离灾区时,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待救工作。如果与救护队联合救援,积极配合其救援行动,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4、区队值班人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向下传达命令,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工作,统计入井人员和留在井下灾区人数。

5、地面材料员:根据井下救援情况,按时领送救灾所需物品,做到随叫随到。

四、应急处置

(一)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撤到安全地点,现场区队长或带班队长立即查看水害的范围大小等水害情况,应根据现场实际,按照避灾原则,能救先救,不能抢救时,应清点人数,立即向矿调度汇报清楚,在矿没有派来救援人员前,积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能撤离灾区时,立即组织人员按正确的避灾路线撤离。当上部来水无法撤离时,则就近找上山巷道进行避灾,此时所有人员必须静卧,不能急躁,减少氧气、热量等消耗,等待外部来人救援。如果巷道内有压风管,可打开压风管供人员呼吸,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并经常敲打管路,向外部报警求救。

2、队长、技术员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

3、区队值班人员根据公司调度及队长的命令,立即通知井上副队长和带班队长,组织不少于20人抢救小组,在副队长和带班队长的带领下,配合矿救护人员,共同进行抢救。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营救工作要在指挥部负责人的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下进行。首先,营救人员要排查水害地点附近的支架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加固。若遇险者被困里段,一方面通风排水,维护巷道,防止冒顶堵人,另一方面积极救助,输送食物和药品,若被困的人员时间较长时,可利用管道向遇险人员送饮料或食物和空气。被困人员救出后应采取护理措施,然后进行创伤检查和处理。

2、技术员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指挥部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工人一起立即制订抢救措施和计划。

3、区队长要按计划和措施组织实施抢救。

4、技术员根据事故处理后的现场实际情况,及时编制维护及修复措施,报矿审批,为尽快恢复生产创造条件。

5、恢复被淹井巷的安全技术措施

(1)增设排水管路,增加排水泵,增大排水能力,直接将所突积水排干。

(2)当涌水量特别大,补给丰富,用强力排水又不能排干时,必须先堵住涌水通道,截住补给水源,然后再排水。

(3)当矿井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时,全矿有被水淹危险时,待下部水平人员全部撤出后,可向下部水平和采空区放水。

(4)如下部水平人员尚未撤出,设备受到威胁可用装有粘土,砂子的袋子构筑防水墙,堵住泵房口和通往下部水平的巷道。

(5)安装排水管路都必须佩安全带和自救器。

(6)发生透水时,严禁在独头巷道躲避,禁止由下往上进入突水

点或被水、泥沙堵塞和小眼和上山,以防二次突水冲击,在清理巷道时,需要打防护墙。

(7)救护队员进入围困地点后,先打开氧气瓶,提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8)排水时,要保护通风良好,经常检查气体,随水位下降,积存在被淹井巷中的有害气体CO2、H2S、CH4等可能大量涌出,应安装局扇,随排水工作的进行,逐段排除有害气体,对井下气体应定期取样分析,每班取样一次,当水位降低可能涌出气体时,应每两小时取样一次,排水看泵工作由救护队担任。

(9)在处理老空积水时,应仔细检查有毒有害气体防止气体中毒。(10)在修复巷道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冒顶与坠底事故。

(三)水害处理与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在水害围困人员救出后,区队立即组织人员按措施修复水害地点,预防再次发生水害事故。在水害事故处理完后,接矿恢复生产通知后,积极组织人员恢复生产。

五、注意事项

1、发生突水事故后,有害气体可能随涌水溢出,被困及救援人员应及时佩戴自救器,尽量沿进风巷道行走。

2、人员在撤离过程中,不得进入盲巷。

3、人员撤离时应结伴行走,不得私自行动。

4、遇事要冷静,不要慌张,认清来水方向。

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应注意:

抢救出伤员后,必须判断伤情的轻重,人员较多时先救重伤员,后救轻伤员,并按照“三先三后”的原则,即:(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停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2)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3)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山西泓翔煤业有限公司

水 害 事 故 现 场 处 置 方 案

二零一三年

篇2: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水灾事故现场处置组织机构:

组长: 赵德忠

成员:潘小丽魏立若李长贵李绍宏杨峰

抢险组织成员及组织成员联系方式

抢险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组长:赵德忠***

组员:潘小丽***魏立若***

李长贵***李绍宏***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矿井有水害发生时,广大干部职工能够迅速投入到现场避灾、救灾过程中,做到确保职工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及控制事故事态扩大,经矿研究制定本方案,并且在有水害发生时,迅速启动。

一、事故特征

采掘工作面水灾预兆

(1)“挂汗”: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的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上聚集结成许多水珠的现象,叫“挂汗”。仔细观测新暴露的煤壁表面,若潮湿则是透水预兆。

(2)“挂红”:矿井水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面的煤岩面时,会出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3)“水叫”:含水层或积水区的高压水,向煤岩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会发出“嘶嘶”的叫声,这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或其它水源已经接近了。若是煤岩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

(4)空气变冷: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骤然下降,煤壁发凉,人进入采掘工作面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5)出现雾气:当采掘工作面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就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另外,发生透水前还可能出现压力明显增加,底板鼓起,顶板淋水,岩隙中有淤泥、片帮、冒顶等各种征兆,现场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观察。

二、应急组织及职责

为搞好现场水灾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各基层单位成立井下突水事故应急抢险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各基层单位值班室,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区队长担任组长,技术员任副组长,由区队副队长、班组长和后勤保障人员为成员,形成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明确指挥部成员的具体职责及应急处理工作任务。

1、区队长:负责查对本区域工作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将在现场所见的事故情况、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详细地报告给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公司经理及矿救灾指挥部的命令,完成有关抢救和灾害处理的任务。

2、技术员:是区队长处理灾害的第一助手,在区队长的领导下负责制订、处理灾害的协作抢救方案。

3、副队长及带班队长:是根据矿营救方案和区队协作抢救方案,按照队长指令现场指挥人员安全有序的进行避灾自救,组织人员按正确的避灾路线撤离灾区,若无法撤离灾区时,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完成对灾区遇险人员的待救工作。如果与救护队联合救援,积极配合其救援行动,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4、区队值班人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向下传达命令,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工作,统计入井人员和留在井下灾区人数。

5、地面材料员:根据井下救援情况,按时领送救灾所需物品,做到随叫随到。

三、应急处置

(一)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撤到安全地点,现场区队长或带班队长立即查看水害的范围大小等水害情况,应根据现场实际,按照避灾原则,能救先救,不能抢救时,应清点人数,立即向矿调度汇报清楚,在矿没有派来救援人员前,积极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能撤离灾区时,立即组织人员按正确的避灾路线撤离。当上部来水无法撤离时,则就近找上山巷道进行避灾,此时所有人员必须静卧,不能急躁,减少氧气、热量等消耗,等待外部来人救援。如果巷道内有压风管,可打开压风管供人员呼吸,确保被困人员的安全,并经常敲打管路,向外部报警求救。

2、队长、技术员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抢救。

3、区队值班人员根据公司调度及队长的命令,立即通知井上副队长和带班队长,组织不少于20人抢救小组,在副队长和带班队长的带领下,配合矿救护人员,共同进行抢救。

(二)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营救工作要在指挥部负责人的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下进行。首先,营救人员要排查水害地点附近的支架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加固。若遇险者被困里段,一方面通风排水,维护巷道,防止冒顶堵人,另一方面积极救助,输送食物和药品,若被困的人员时间较长时,可利用管道向遇险人员送饮料或食物和空气。被困人员救出后应采取护理措施,然后进行创伤检查和处理。

2、技术员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指挥部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工人一起立即制订抢救措施和计划。

3、区队长要按计划和措施组织实施抢救。

4、技术员根据事故处理后的现场实际情况,及时编制维护及修复措施,报矿审批,为尽快恢复生产创造条件。

5、恢复被淹井巷的安全技术措施

(1)增设排水管路,增加排水泵,增大排水能力,直接将所突积水排干。

(2)当涌水量特别大,补给丰富,用强力排水又不能排干时,必须先堵住涌水通道,截住补给水源,然后再排水。

(3)当矿井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时,全矿有被水淹危险时,待下部水平人员全部撤出后,可向下部水平和采空区放水。

(4)如下部水平人员尚未撤出,设备受到威胁可用装有粘土,砂子的袋子构筑防水墙,堵住泵房口和通往下部水平的巷道。

(5)安装排水管路都必须佩安全带和自救器。

(6)发生透水时,严禁在独头巷道躲避,禁止由下往上进入突水点或被水、泥沙堵塞和小眼和上山,以防二次突水冲击,在清理巷道时,需要打防护墙。

(7)救护队员进入围困地点后,先打开氧气瓶,提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8)排水时,要保护通风良好,经常检查气体,随水位下降,积存在被淹井巷中的有害气体CO2、H2S、CH4等可能大量涌出,应安装局扇,随排水工作的进行,逐段排除有害气体,对井下气体应定期取样分析,每班取样一次,当水位降低可能涌出气体时,应每两小时取样一次,排水看泵工作由救护队担任。

(9)在处理老空积水时,应仔细检查有毒有害气体防止气体中毒。

(10)在修复巷道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冒顶与坠底事故。

(三)水害处理与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在水害围困人员救出后,区队立即组织人员按措施修复水害地点,预防再次发生水害事故。在水害事故处理完后,接矿恢复生产通知后,积极组织人员恢复生产。

四、注意事项

1、发生突水事故后,有害气体可能随涌水溢出,被困及救援人员应及时佩戴自救器,尽量沿进风巷道行走。

2、人员在撤离过程中,不得进入盲巷。

3、人员撤离时应结伴行走,不得私自行动。

4、遇事要冷静,不要慌张,认清来水方向。

5、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应注意:

篇3: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 管道沿线某处漏油后的输量变化

设某输油管道沿线有四座同类型泵站, 输送方式为从泵到泵运行, 设设在第三第四站间有某漏油点, 其漏油量为q。漏油前全线的输量为Q, 若漏油后第三站的输量变为LQ, 则第四站的输量变为LQ-q。分别列出漏油前后全线的能量供求平衡方程。

漏油前:

将上式整理得:

漏油后

将上式整理得:

第一种情况:

将 (2) 式中LQ-q换成LQ

∴ (1) 式中

第二种情况:

将 (2) 式中LQ换成LQ-q

综上, 必然有

即管道沿线某处漏油后, 漏油点前面各站的输量大于漏油发生前的管道输量, 漏油点后面各站的输量小于漏油发生前的管道输量。

1.2 管道沿线某处漏油后的泵站进、出站压力的变化

分别列出漏油发生前后首站至第三站进站处的能量供求平衡方程。

漏油前:

漏油后:

(式4) - (式3) 得:

由于LQ>Q, 所以, HLs3

漏油发生前后第三站的出站压力分别为:

(式6) - (式5) 得:

由于QL>Q, HLs3

同理可以推得, 漏油发生后, 漏油点后各站的进、出站压力的变化规律与漏油点前各站相同。

2 输油管道的泄漏处理

2.1 地下管道的渗漏判断

在巡检过程中, 通常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情况来分析判断地下管道的渗漏。

(1) 发油时, 流量表读数亦相应增加。泵出口压力表读数突然下降或比正常读数小, 进口真空表读数亦相应增加。

(2) 一次作业后, 收油量和发油量存在较大差额。

(3) 不输油时, 管道内有类似流水般的响声。

(4) 埋地管道的附近地面或水面有油迹或油花, 周围植物出现发黄枯死的现象。

2.2 防漏措施

管道一旦发生泄漏就会造成损失, 为了防止管道渗漏, 通常有以下几条防漏措施。

(1) 管道的法兰、焊缝、补偿器填料等处加强检查和维护, 适时更换垫片和填料。

(2) 地下管道敷设时切实做好防腐措施, 并定期检查防腐层是否完好。

(3) 为保证工作安全可靠, 使用中每隔1~2年应对管道进行一次强度和严密性复检。

3 某站内管线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案例分析

3.1 事故类型

站内原油管线泄漏事故

3.2 原因分析

(1) 管线腐蚀穿孔;

(2) 管线超压运行;

(3) 倒错流程憋压;

(4) 死油管段受热膨胀;

(5) 不平稳操作造成水击;

(6) 自然灾害。

3.3 危害程度

大量原油泄漏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3.4 应急处置

(1) 根据管线泄漏点的部位, 就近关闭其管段的进出口阀门, 控制住破裂点冒油, 关闭阀门影响正常运行时, 先停输, 再处理;

(2) 报站领导和调控中心, 通知维修抢修中心组织现场抢险;

(3) 挖好导流坑或进行围堰防止原油扩散;

(4) 为防止事故扩大, 停止泄漏点周围一切作业, 切断现场电源, 防止电火花引燃泄漏原油, 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立安全警戒, 并禁止与应急救援无关车辆和人员的进入。

(5) 清除现场泄漏的原油;

(6) 清理作业面, 对管线漏点进行补焊;

(7) 补焊完毕, 冲压试验, 恢复生产;

(8) 查找原因, 总结。

3.5 注意事项

(1) 现场抢险人员必须严格劳保着装, 听从指挥;

(2) 进入有毒或缺氧空间必须佩戴正压呼吸机或防毒面具;

(3) 进入原油泄漏场所必须测量可燃气体浓度, 合格后方可进入;泄漏场所严格使用防爆工器具, 救援车辆须佩戴防火帽;

(4) 在抢险过程中, 指挥人员应时刻注意事故救援情况, 根据现场情况随时调整救援方案;

(5) 当发现有人晕倒、窒息等现象时, 必须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后进行救助, 不能盲目施救;

(6) 当火灾扑灭后, 必须指派人员在现场继续监视。防止发生复燃事故。

4 结束语

当输油管线原油发生泄漏后, 还可以采取一些应急抢修措施, 如木塞堵漏、堵漏栓和环箍堵漏等, 这些措施对减少管道泄漏造成的损失很重要。当然, 在日常的工作生产中, 防患大于未然, 要加强巡线工作,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一旦发生危险一定要听从指挥, 不要冒然行动。

摘要:管道沿线泄漏发生在管线腐蚀穿孔, 管线超压运行, 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等情况下, 不仅造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而且大量原油泄漏造成火灾、爆炸事故。本文主要分析漏油后全线各站的输量及参数的变化及漏油后事故现场的处置方案。

关键词:泄漏,腐蚀穿孔,污染,处置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光然.油气储运技术 (下册)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5.7

[2]蔡春知.油气储运工艺, 石油工艺出版社, 1994

篇4:事故信息智能处置的初步研究方案

【关键词】事故;规律;智能

引言

监控信息分为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告知五类。其中,事故信息1是由于电网故障、设备故障等,引起开关跳闸(包含人工操作的跳闸)、保护及安控装置动作出口跳合闸的信息以及影响全站安全运行的其他信息。主要包括:全站事故总信息;单元事故总信息;各类保护、安全自动装置动作出口信息;开关异常变位信息。事故信息是需要实时监控、立即处理的重要信息。

地区电网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已全部实现了无人值守,设备发生故障或电网出现异常,异常及故障处置流程首先是由值班监控员发起的。值班监控员在监控系统收集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动作信息、开关变位信息等,通过这些事故信息以及伴生信号、异常信号、越限遥测等初步分析出可能的故障点及造成保护动作跳闸的原因,向值班调度员汇报。值班调度员根据汇报内容迅速做出响应稳定系统频率、电压,利用监控远方遥控操作及时恢复失电用户供电,在现场运维人员检查隔离故障设备后开展事故后恢复。

事故信息是调度员、监控员进行异常及故障处置的重要依据,对于事故信息的收集与判断分析将直接影响到调度员对于异常及故障的判断,也就直接影响到事故处理的响应速度以及对用户中断供电的恢复效率。所以,对于事故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是正确且高效的进行事故处理的前提条件,目前的监控系统对事故信息的处置尚停留在SOE顺序记录的水平,即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依次弹出信息,而所做的处理也仅仅是按照五类信息将实时监控信息进行了分类,以便于监控员查看及汇总。而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目前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种类繁多,按照各类型装置名称“花样繁多”显示的监控信息又需要监控员进行一层过滤处理。

目前的情况是,就算是较为简单的单一线路故障跳闸,遇到雷雨等恶劣天气,在大量刷屏的监控信息中不遗漏且快速的检索出关键跳闸信息汇报给调度,也足够考验监控员的眼里与耐力。如果是因为设备异常造成的较为复杂的越级跳闸,更需要在各分类信息中检索相关内容汇总后做出故障分析,这更是需要监控员相当的技术素质及运行经验。而设备事故,无论是单一跳闸还是较为简单的复事故,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对触发条件及后果现象的分类、分析、筛选、汇总,总结出故障判断的规律性,将此流程化过程通过数据库处理技术在监控系统中进行初级的智能处置,将规律性的结论输出来帮助监控员进行分析判断,可有效的缓解值班监控员的工作压力,为智能化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1、单一跳闸信息处置

对“事故”、“变位”、“异常”、“越限”信息进行检索和筛选,以“设备间隔”为关键字,汇总生成设备故障跳闸信息,并填充为固定格式输出。另一方面,与调度生产OMS管理系统接口,将跳闸信息以固定格式导入OMS系统。

典型信息格式:

日期 时间 变电站、电压等级、间隔、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开关位置

举例:

① 35千伏、10千伏线路故障跳闸

事故信息:09-15 10:38 宿松变35kV程集305线路限时速断保护动作,重合闸重合成功,开关在合位。

异常信息:无

事故信息:10-02 01:27 横埠变10kV谋道08线路速断保护动作,重合闸重合不成功,开关在分位。

异常信息:“开关弹簧未储能”信号未复归

② 110千伏线路故障跳闸

事故信息:10-02 01:27 会宫变110千伏会横495线路距离Ⅰ段、零序Ⅰ段保护动作,重合闸重合不成功,开关在分位。

异常信息:横埠变110kV母线、35kVⅠ母、35kVⅡ母、10kVⅠ母、10kVⅡ母失压。

事故信息:10-02 01:27 会宫变110千伏会横495线路距离Ⅰ段、零序Ⅰ段保护动作,重合闸重合成功,开关在合位。

异常信息:横埠变10kVⅠ母线电压越下限。

③ 母差保护动作跳闸

事故信息:09-05 01:47 黎河变35千伏Ⅱ母母差保护动作,302、392、313、312、311开关在分位。

异常信息:黎河变35kVⅡ母线失压。

为便于事故信息按模板格式生成,也便于监控及调度对事故信息作出判断及处理,统一因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型号不同而带来的名称多样化的问题,保护动作名称按照以下统一的格式显示。

各种保护动作信息对应的触发条件,需参考保护整定时限、其他相关信息等。如系统不能自动获取或對生成结果有疑问的,可以针对性的提出释义。如35千伏、10千伏线路保护动作信息的释义见表格右侧。

根据设备的关联性、保护的配合要求,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检索,针对较为简单的综合性事故做出分析。出现故障时,定位故障设备,分析决策故障性质。

举例:安庆变35千伏Ⅰ母相关设备故障跳闸

设备名称:安庆变35千伏Ⅰ母线

保护配置:母差保护

包括间隔:301开关、303开关、304开关、306开关

其他:分段300开关(正常在分位)

电容器307开关(位置不确定)

接地变305开关(正常在冷备用)

1、母线故障

保护范围:35千伏Ⅰ母线所连接各间隔流变至母线范围内设备故障,母线包括母线压变及所变本体故障

注意事项:①单相接地,不反应为母差保护动作;②接地变305开关流变未接入母差保护。

表现特征:35千伏Ⅰ母线母差保护动作,35千伏Ⅰ母线所连接各间隔开关(运行状态)跳闸。

信息汇总:

①×-× ×:×,安庆变35千伏Ⅰ母线母差保护动作,301、303、304、306开关在分位,35千伏Ⅰ母线失电。

②初步判断为:安庆变35千伏Ⅰ母线所连接各间隔流变至母线范围内设备故障,母线包括母线压变及所变本体故障。

2、母线故障、母差保护拒动(或停运)

保护范围:35千伏Ⅰ母线所连接各间隔流变至母线范围内设备故障,母线包括母线压变及所变本体故障。

注意事项:①母差保护停运;②母差保护拒动;②单相接地,不反应为主变保护动作。

表现特征:#1主变低后备保护动作,#1主变低压侧301开关跳闸。

信息汇总:

①×-× ×:×,安庆变#1主变低后备保护动作,301开关在分位,35千伏Ⅰ母线失电;

②35千伏Ⅰ母母差保护停运;

③初步判断为:安庆变35千伏Ⅰ母线所连接各间隔流变至母线范围内设备故障,母线包括母线压变及所变本体故障。

3、线路保护动作、开关拒动

保护范围:35千伏Ⅰ母線所连接各间隔设备本体故障,间隔设备保护动作但开关拒分,主变后备保护越级跳闸切断故障电流

注意事项:因线路配置多段电流保护,可能反应为多段电流保护动作信息

表现特征:35千伏Ⅰ母线所连接间隔保护动作,间隔开关在合位;#1主变低后备保护动作,#1主变低压侧301开关跳闸

信息汇总:

①×-× ×:×,安庆变35千伏活塞306线路速断保护动作、限时速断保护动作,306开关在合位;

②×-× ×:×,安庆变#1主变低后备保护动作,301开关在分位,35千伏Ⅰ母线失电;

③初步判断为:35千伏活塞306线路故障,306线路保护动作、开关拒动;#1主变低后备保护动作,越级跳闸造成35千伏Ⅰ母失电。

4、线路故障、线路保护拒动

保护范围:35千伏Ⅰ母线所连接各间隔设备故障、保护拒动,主变后备保护越级跳闸切断故障电流

注意事项:无间隔设备保护动作信息,应伴随间隔设备保护异常信息

表现特征:35千伏Ⅰ母线所连接间隔保护异常;#1主变低后备保护动作,#1主变低压侧301开关跳闸

信息汇总:

① ×-× ×:×,安庆变35千伏活塞306线路保护装置故障

② ×-× ×:×,安庆变#1主变低后备保护动作,301开关在分位,35千伏Ⅰ母线失电;

③ 初步判断为:35千伏活塞306线路故障,306线路保护因故障拒动;#1主变低后备保护动作,越级跳闸造成35千伏Ⅰ母失电。

5、装置整定错误或本体故障

保护范围:35千伏Ⅰ母线所连接各间隔设备故障、保护动作开关跳闸,主变后备保护越级跳闸。

注意事项:各级保护之间因整定有误或装置本体原因配合适当,可能同时伴随线路开关重合闸动作信息。

表现特征:35千伏Ⅰ母线所连接间隔设备保护动作,间隔开关跳闸;#1主变低后备保护动作,#1主变低压侧301开关跳闸。

信息汇总:

① ×-× ×:×,安庆变35千伏活塞306线路限时速断保护动作,重合闸重合成功,306开关在合位;

(×-× ×:×,安庆变35千伏活塞306线路限时速断保护动作,重合闸重合不成功,306开关在分位;)

② ×-× ×:×,安庆变#1主变低后备保护动作,301开关在分位,35千伏Ⅰ母线失电;

③ 初步判断为:35千伏活塞306线路瞬时性故障,#1主变低后备保护同时动作越级跳闸造成35千伏Ⅰ母失电;#1主变低后备保护与活塞306线路保护定值配合不当失去选择性,或保护装置异常造成越级跳闸。

(35千伏活塞306线路永久性故障,#1主变低后备保护同时动作越级跳闸造成35千伏Ⅰ母失电;#1主变低后备保护与活塞306线路保护定值配合不当失去选择性,或保护装置异常造成越级跳闸。)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企管[2014]454号 国家电网公司调控机构设备监控信息处置管理规定[S].2014

作者简介

篇5:电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

违章操作电气设备、电气设备检修不到位、违章安装电气设备和缆线、违章使用电气设备、等造成电气设备设施损坏,人员伤亡。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采场、筛分厂、工业广场用电设备和配电室及变电所发生电气事故。

1.3事故发生可能造成危害程度

采场403电铲配电柜发生电气事故,可能造成人员的生命安全,及各种电气设备烧毁,电缆短路致使采坑大面积停电,影响正常生产。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设备设施温度过高,有烧焦味道,出现烟雾等。

2.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 长:现场值班矿领导及值班人员。

副组长:现场值班段领导

成 员:现场各个班组成员、现场工作人员。

职责:现场发生事故后,值班矿领导负责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处理突发灾变以及事故汇报,并启动相关的救援小组,进行救援行动。现场灾难矿内无法处置的向上级汇报,上级指挥部判断灾情大小并组织救援或向上一级汇报。如果现场符合级别时应简化报告程序,直接通知到救护大队。矿级指挥部及救援小组负责组织全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系统应急救援过程。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及时汇报,汇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象、人员撤离与被困情况及人员所在具体位置,现场是否进行抢险,有无灾害扩大的可能。

3.1.2积极抢救,根据生产指挥的命令立即切断用电区域的非本质安全电源,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抢救。

3.1.3安全撤离,当发生电气设备着火无法控制时,按照避灾路线立即安全撤离,找最近的路线撤到无火区域中,并随时与生产指挥中心联系告知人员撤离情况。

3.1.4妥善避灾,当无法撤离时,应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并发出求救信号。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接到电气事故汇报后,立即按照《神山煤矿电气事故应急预案》中电话通知顺序通知矿领导和有关部门,指挥部根据灾情实际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总指挥做出决定。

3.2.1命令生产指挥中心调度室通知采场各作业地点切断电源,并撤到安全地点。

3.2.2立即通救援小组、采场各个作业地人员。

3.2.3汇报神东煤炭集团总调度室。

1)各区队跟班领导和安检员接到指挥部下达撤离命令后,将工作面或配电室电源切断、锁好开关后组织工作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点,并报告生产指挥中心。

2)生产指挥中心派车到达指定地点,救护队员开始对遇险人员实施现场急救,接送遇险人员到生活区,其余人员现场救援。

3.3恢复

经检查周边区域安全后,指挥部下达救援结束。

4.注意事项

4.1急救一般应在现场就地进行。只有当现场继续威胁着触电者,或者在现场施行急救存在很大困难(黑暗、拥挤、下雨、下雪等)时,才考虑把触电者抬到其它安全地点。

4.2各种救护措施应因地制宜、灵活应用、以快为原则。

4.3若触电者受到电弧灼伤时,根据灼伤程度,采取相应救护措施。如灼伤严重,现场无消毒的无菌纱布或消毒的洁净亚麻布,不得随便擦去粘在灼伤部位的.各种异物,禁止撕下粘在灼伤部位的烧焦衣服碎片。如需要除去,则应用锋利的剪刀剪下。对灼伤者进行急救后,应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治疗。

篇6: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分为隧道施工坍塌、土石方塌方、高边坡坍塌及构筑物塌方,前者一般发生在施工作业中,后者一般发生在使用过程中,在工程施工建设那过程中是较常见的伤害类型。

1.2危害程度

因塌落物自重大,作用范围大,往往伤害人员多,后果严重,容易造成重大或特大人身伤亡事故。

1.3事故征兆

当在开挖、排土等作业过程中,超过自身极限强度的破坏成因,如边坡出现裂缝,排土场明显下沉等异常现象。

2应急组织和职责 2.1应急组织

现场应急小组设组长1 人,由当班负责人担任组长,组员若干名。

2.2.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前负责指挥和组织开展现场应急抢救。

2.2.2、成员职责

(1)负责组织人员开展现场抢救

(2)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

(3)向部门领导或项目部应急办报告事故情况。

(4)参加应急培训及应急演练。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本项目的安全部门负责人、项目部负责人及现场应急处置小组,项目部负责人及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在半小时内向指挥部应急办、安监部门等报告,并同时启动本项目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当事故超出本单位应急处置能力时,由指挥部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或应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单位请求支援。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当施工现场的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等发现边坡、排土场有裂缝或发出异常声响时,应立即报告项目部负责人,并远离危险区域,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如不能处理,需将人员设备撤离至安全地带,并设置警戒线及警戒标志。

3.2.2、当塌方事故发生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应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

3.2.3、当少部分土方坍塌时,现场抢救组专业人员要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当较大土方坍塌,造成较大安全事故时,由现场最高级别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协调作战,保证抢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要采用吊车、挖掘机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

3.2.4、当发现有人受伤时,拨打120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3、事故报告基本内容

3.3.1事故发生单位名称、地址、性质; 3.3.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3.3.3事故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

4、注意事项

4.1、在进行现场救护前,应对现场进行评估,如若有再次发生坍塌危险时,应先进行支护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以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4.2、详细全面了解塌方事故发生的经过,了解现场中原有人数、现仍未抢救出来的人数。

4.3、应急救援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听从指挥,不冒险蛮干。

4.4、备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如车辆、吊车、担架、氧气袋、止血带、通讯设备等。

4.5、当核实所有人员获救后,应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篇7:瓦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瓦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012年1

月瓦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征

瓦斯爆炸事故是矿井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且具有火源和供氧条件,将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对人员、财产造成巨大威胁,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和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会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巷道、支架、设备造成严重破坏,造成生产接续紧张。当有煤尘积聚时,有可能引起煤尘爆炸,会进一步扩大灾害范围,危及整个矿井。我矿矿井瓦斯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12年我矿瓦斯相对涌出量为M16为22.14 m3/T、M17为22.48 m3/T、M18为22.74m3/T,绝对涌出量M16为6.98 m3/min、M17为7.09 m3/min、M18为7.17m3/min.二、应急组织与职责

1、发生瓦斯爆炸后的处置方案

基本原则:现场人员要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利用“三条线”生命建设设施进行自救;救援人员积极抢救遇险人员;对充满爆炸烟雾的巷道恢复通风;抢救人员及时清理堵塞物;扑灭因爆炸产生的火灾。

2、选择最短的路线,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人员最多的地点进行侦察、抢救。其方法:一是沿回风方向进入灾区;二是沿进风方向进入灾区。

3、选择哪条路线进入灾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救护力量少时,要沿进风方向进入灾区,因为在空气新鲜的巷道前进,对保持救护队的战斗力,减少队员的体力消耗有利。如果瓦斯爆炸后,进风巷道垮塌、冒顶和堵塞,一时难以清理、维修,也可沿回风方向进入灾区,但在回风中行进,有烟雾和有毒气体的威胁,救护队员的行进速度较慢,但是回风往往也是遇险人员较集中的地点,救护力量多时,可以同时从进、回风两侧派人进入。

4、迅速恢复灾区通风。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迅速恢复灾区的通风,排除爆炸产生的烟雾和有毒气体,让新鲜空气不断供给灾区,是抢救遇险人员最有效的方法,但在恢复通风前,必须查明有无火源存在,否则会再次引起爆炸。恢复掘进巷道的通风,建议采用“一次恢复,远距离启动”的办法,具体操作是:由救护队员戴机在巷道内接好风筒(由于巷道内缺氧,即使有高浓度瓦斯存在、有火源存在,也不会爆炸),然后,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区域,实行远距离启动局部通风机恢复通风,既使有再次爆炸的可能,也能确保救灾人员的安全

5、反风。在紧急抢救遇险人员的情况下,爆炸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威胁回风方向的工作人员时,在确认进风方向的人员已安全撤退的情况下,可考虑反风。但必须十分慎重。不经周密分析,盲目行动,往往会造成事故的扩大。

6、清除灾区巷道的堵塞物。瓦斯爆炸后发生冒顶,造成巷道的堵塞,影响救护队员进行侦察抢救时,应考虑清理堵塞物的时间。若巷道堵塞严重,救护队员在短时间不能清除时,应考虑其他尽快恢复通风救人的可行方法,同时要恢复堵塞区外的通风,让不佩带呼吸器的人员能够参加此项工作,救护队员要在旁进行监护并做好准备,一旦通路打开,立即进入灾区抢救遇险人员。

6、扑灭爆炸引起的火灾。为了抢救遇险人员,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在灾区内发现火灾或残留火源,应立即扑灭,火势很大,一时难以扑灭时,应制止火焰向遇险人员所在地点蔓延,特别是火源地点附近有瓦斯积聚的盲巷,待遇险人员全部救出后,再进行灭火工作,火区内有遇险人员时,应全力灭火。火势特大,并有引起瓦斯爆炸危险,用直接灭火法不能扑灭,并确认火区内遇险人员已死亡无法救出时,可考虑先对火区进行封闭,控制火势,待火灾熄灭后,再寻找遇难人员尸体。

8、发生连续爆炸时,为了抢救遇险人员或封闭灾区,救护队指战员在紧急情况下,也可利用两次爆炸的间隔时间进行,但应严密监视通风和瓦斯情况,并认真掌握两次连续爆炸中间隔的规律,考虑在灾区 往返的时间,当间隔时间不允许时,不能进入灾区。否则,难以保证救护人员的安全,在抢救事故中,要防止扩大事故、增加伤亡。

9、最先到达事故矿井的小队,担负抢救遇险人员和灾区侦察任务,在煤尘大、烟雾浓的情况下进行侦察时,救护队员应沿巷道或斜线用探险棍分段式前进,队员之间要用联络绳联结,发现还有可能救治的遇险人员,应积极抢救并迅速救出灾区;发现已死亡的遇难人员,应标明位置,继续向前侦察,侦察行进中,应在巷道交叉口设明显的路标,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侦察工作要仔细认真,凡走过的巷道要标注留名,并绘出侦察线路示意图,除抢救遇险人员外,还应分工明确,特别侦察火源、瓦斯以及爆炸点的情况,顶板冒落范围、支架、水管、风管、电气设备、局部风机、通风构筑物的位置、倒向,爆炸生成物的流动方向及其蔓延情况,灾区风量分布,风流方向,灾区气体成分等,并作好记录,供救灾指挥部研究全面抢救方案;小队应按规定时间原路返回,如果不能原路返回,应经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同意.如果没有按时返回或通讯中断,待机小队立即进入救援.10、第二个到达事故矿井的小队应配合第一小队完成抢救人员和侦察灾区的任务,或是根据指挥部的命令担负待机任务,待机地点应选在距灾区 最近,有新鲜空气处,做好紧急救人的准备工作。

11、恢复通风设施时,必须遵循“先大后小,先主后次”的原则,首先恢复主要的、最容易恢复的通风设施。损坏严重,一时难以恢复的通风设施可用临时设施代替。恢复独头通风时,除将通风机安在新鲜空气处外,应按排放瓦斯的要求进行。

三、发生瓦斯超限事故的处置措施

1、掘进迎头在施工过程中,打眼后出现炮眼瓦斯涌出异常,炮眼内有气泡冒出,能听到响声,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施工班长必须安排立即停止施工、将主风机切换到副风机运转、切断电源,用瓦斯报警仪测量炮眼口处瓦斯涌出情况,当瓦斯浓度超过1%时,必须立即撤人,与此同时将风筒接至距迎头小于5米,以最大风量稀释炮眼瓦斯浓度。②断电撤人后在掘进巷道与全负压通风口处悬挂瓦斯报警仪,安排安监员监视掘进巷道瓦斯涌出情况。

③与此同时由班组长向矿调度室值班人汇报,调度值接到汇报后,做好记录,并立即向值班矿领导和矿总工程师汇报,矿总工程师立即召集生产技术部部长、通防副总、机电部长及相关汇报,工程师制定施工措施,尽快解决炮眼瓦斯超限隐患。

④当掘进巷道与全负压通风口处悬挂的瓦斯报警仪监测的瓦斯浓度超过0.8%时,由班组长立即向矿调度室,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做好记录、并立即向矿总工程师、值班矿领导汇报的同时,由总工程师同意、调度人员立即安排将该施工地点及回风流中和整个采区的电器设备断电、人员全部撤离(特别是架空线全部断电),而且要清理好回风系统,保证回风畅通,等待进一步的处理;与此同时矿长决定、由调度值班主任向新泰市煤炭局调度室汇报具体情况。⑤安全监测室值班人员要严密监视瓦斯涌出情况,当安全监测系统监测到的瓦斯超限数量增加时,总工程师必须依据系统影响范围立即决定迎头、采区或全矿井(除副井和主井信号及电源外)断电撤人,人员从副井和主井升井。⑥虽然炮眼口处瓦斯浓度超过0.8%,但迎头5米范围内瓦斯浓度小于0.8%时,可以采取迎头打注水眼、加大水炮泥使用量,定炮将炮眼全部封实等措施进行放炮施工。

(2)回采工作面在施工过程中,打眼后出现炮眼瓦斯涌出异常,炮眼内有气泡冒出,能听到响声,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施工班长必须立即安排停止施工,切断电源,用瓦斯报警仪测量炮眼口处瓦斯涌出情况,当瓦斯浓度超过0.8%时,必须立即将工作面及上下巷断电撤人,在上下巷建筑栅栏严禁人员入内,与此同时用风筒布在炮眼口范围20米建成调风板(不得影响工作面风量),增大炮眼口处的风量,以最大风量稀释炮眼瓦斯浓度。

②断电撤人后在工作面回风巷回风口处悬挂瓦斯报警仪,安排安监员监视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

③与此同时由班组长向矿调度室、工区值班人汇报,听从指挥,安排处理;调度室调度值班主任在接到汇报后,做好记录,并立即向调度室值班主任、通风工区区长、矿总工程师、值班矿领导、安全监测室值班人员汇报,矿总工程师立即召集生产技术科科长、通风工区区长、机电科长和安监站长制定施工措施,尽快解决炮眼瓦斯超限隐患。

④当工作面回风巷回风口处悬挂的瓦斯报警仪监测的瓦斯浓度超过0.8%时,由班长立即向矿调度室、工区值班人汇报;调度室调度值班主任在接到汇报后,在做好记录、并立即向矿总工程师、值班矿领导汇报的同时,由总工程师同意、调度人员立即安排将该施工地点及回风流中和整个采区的电器设备断电、人员全部撤离(特别是架空线全部断电),而且要清理好回风系统,保证回风畅通,等待进一步的处理;与此同时矿长决定、由调度值班主任向新泰市煤炭局调度室汇报具体情况。⑤安全监测室值班人员要严密监视瓦斯涌出情况,当安全监测系统监测到的瓦斯超限数量增加时,总工程师必须依据系统影响范围立即决定工作面、采区或全矿井(除副井和主井信号及电源外)断电撤人,人员从副井和主井升井。⑥虽然炮眼口处瓦斯浓度超过0.8%,但超限炮眼上下30米范围内瓦斯浓度小于0.8%时,可以采取打注水眼、加大水炮泥使用量,定炮将炮眼全部封实等措施进行放炮施工。

四、采掘工作面瓦斯超限报警应急处置

1、当掘进工作面施工过程中,突然出现悬挂的瓦斯报警仪或者瓦斯探头超限报警,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施工班组长必须立即安排停止工作、切断电源,用自身携带的、放炮员携带的瓦斯报警仪和迎头悬挂的报警仪相互对比,确认瓦斯超限后,立即撤人,与此同时将风筒接至距迎头小于5米,以最大风量稀释炮眼瓦斯浓度。②断电撤人后在掘进巷道与全负压通风口处悬挂瓦斯报警仪,安排瓦斯员监视掘进巷道瓦斯涌出情况。

③与此同时由班组长向矿调度室值班人汇报,听从指挥,安排处理;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做好记录,并立即向矿总工程师、值班矿领导、监控室值班人员汇报,矿总工程师立即召集技术部、通风部、机运部制定施工措施,尽快解决瓦斯超限隐患。

④当掘进巷道与全负压通风口处悬挂的瓦斯报警仪监测的瓦斯浓度超过0.8%时,由班组长立即向矿调度室值班人汇报;调度室在接到汇报后,做好记录、并立即向矿总工程师、值班矿领导汇报的同时,由总工程师同意、调度人员立即安排将该施工地点及回风流中和整个采区的电器设备断电、人员全部撤离(特别是架空线全部断电),而且要清理好回风系统,保证回风畅通,等待进一步的处理;与此同时矿长决定、由调度值班向县监控中心调度室汇报具体情况。⑤监控室值班人员要严密监视瓦斯涌出情况,当安全监测系统监测到的瓦斯超限数量增加时,总工程师必须依据系统影响范围立即决定迎头、采区或全矿井(除副井和主井信号及电源外)断电撤人,人员从副井和主井升井。⑥如果属于瓦斯报警仪或者瓦斯探头误报警,经班组长和放炮员的报警仪相互对比确认后,也要向调度室调度值班主任汇报,上井后经分析进行责任追究。2当回采工作面施工过程中,突然出现回风隅角悬挂的瓦斯报警仪或者瓦斯探头超限报警,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盯班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必须立即安排停止工作、切断电源,用自身携带的、放炮员携带的瓦斯报警仪和迎头悬挂的报警仪相互对比,确认瓦斯超限后,必须立即将工作面及上下巷断电撤人,在上下巷建筑栅栏严禁人员入内,与此同时用风筒布在回风隅角处建造调风板,增大回风隅角的风量(但不能影响工作面回风量),以最大风量稀释回风隅角处的瓦斯浓度。

②断电撤人后在工作面回风巷回风口处悬挂瓦斯报警仪,安排安瓦斯员监视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

③与此同时,由当班矿长或者班长向矿调度室汇报,调度室值班接到汇报后,做好记录,并立即向通风副总、矿总工程师、值班矿领导、安全监测室值班人员汇报,矿总工程师立即召集生产技术部部长、通风部长、机电部、制定施工措施,尽快解决炮眼瓦斯超限隐患。

④当工作面回风巷回风口处悬挂的瓦斯报警仪监测的瓦斯浓度超过0.8%时,由班长立即向矿调度室、调度室接到汇报后,在做好记录、并立即向矿总工程师、值班矿领导汇报的同时,由总工程师同意、调度人员立即安排将该施工地点及回风流中和整个采区的电器设备断电、人员全部撤离(特别是架空线全部断电),而且要清理好回风系统,保证回风畅通,等待进一步的处理;与此同时矿长决定、由调度主任向新泰市煤炭局调度室汇报具体情况。

⑤安全监测室值班人员要严密监视瓦斯涌出情况,当安全监测系统监测到的瓦斯超限数量增加时,总工程师必须依据系统影响范围立即决定工作面、采区或全矿井(除副井和主井信号及电源外)断电撤人,人员从副井和主井升井。⑥如果属于瓦斯报警仪或者瓦斯探头误报警,经班组长和放炮员的报警仪相互对比确认后,也要向调度室调度值班主任汇报,上井后经分析进行责任追究。

五、瓦斯超限窒息事故的处理措施

基本原则:现场人员要戴好自救器,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1、误入井下盲巷、无风区或瓦斯积聚区的人员会因缺氧而窒息,遇到这种情况,若现场条件具备,必须向该区恢复通风,不能恢复通风时,立即汇报调度室,安排救护队队员佩带氧气呼吸器,将遇难人员救到通风良好的地点进行抢救。

2、当瓦斯检查员发现瓦斯超限或瓦斯异常时要立即通知施工单位停止作业,断电撤人,并立即汇报调度室和通风部,报总工程师采取措施处理,上井后填写瓦斯超限(异常)报告单。

3、当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瓦斯浓度超过0.8%时,在采取措施时必须安装使用专用抽出式风机抽排上(下)隅角瓦斯,抽出式风机必须有专人负责,保证正常运转;当抽出式风机停止运转,上(下)隅角瓦斯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4、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或燃烧事故,并立即汇报调度室,调度室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后,要问清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灾区人数、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现状和发展趋势,立即通知矿山救护队,由矿山救护队负责现场事故抢救工作。总指挥根据汇报情况,安排专人在灾区进风入口处站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灾区,总工程师根据汇报情况,果断作出救灾方案,指挥救灾人员全力抢救。

六、应急处置

1、人员紧急疏散、安置。

确定矿井发生瓦斯灾害后,调度室应下达撤人命令,受瓦斯灾害威胁的地点按撤人顺序进行撤离。险情发生时,除各重要岗位工(绞车房、信号工、配电室、泵房)及抢险人员外,其它受灾人员和受威胁地点人员全部升井,具体升井顺序及避灾路线为:

(1)一采区

①若11601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事故时,其位于进风巷人员:

撤离路线为:11601运输巷→11601车场→主井→地面。

避灾路线为:11601运输巷→11601车场→主井→地面。

位于瓦斯事故灾害回风侧人员撤离时,要充分利用好自救器,选近路到运输大巷新鲜风流。

撤离路线为:11601回风巷→运输大巷→主井→地面。

避灾路线为:11601回风巷→运输大巷→主井→地面。无法撤退时,就近进入避难峒室,等待营救。

②若11602回风巷工作面发生瓦斯事故时,其人员撤离路线为: 11602回风巷→材料大巷→副井、主井→地面。

篇8:交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尾矿库是选矿厂的一项重要设施, 同时又是一个重大的危险源。尾矿库一旦失事, 往往会给下游生产生活设施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灾难重大损失, 并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 尾矿库安全事故并不少见, 其危害程度也很严重。在我国, 尾矿库立法及相应的安全技术起步较晚,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导致生产及安全科技人员分布不均, 而且由于历史原因, 局部地区仍存在病库、危库。另外, 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地区, 极端天气现象不断发生, 给尾矿库安全管理提出更新的要求。因此, 加强尾矿库安全管理的同时, 完善事故状态下的现场处置措施, 是尾矿库安全管理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

1 坝体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尾矿库坝体裂缝的形式多样, 因此其造成坝体裂缝的原因也呈多样性。目前, 业内认可的坝体裂缝主要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缝。虽然导致裂缝的原因很多, 但在实践中, 常常认为以下因素是坝体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1) 相邻坝体或坝基受坝体重力作用及地质环境的影响, 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位移;

2) 坝前干滩长度不够、库内水位长期超高、坝体排渗效果差、子坝堆筑速度过快等导致坝体内存在软弱层或局部液化;

3) 土坝填土干湿不均, 或坝体表面干缩或冻裂;

4) 坝体堆筑的结构、断面、坡比及筑坝周期等与设计不符或设计本身存在缺陷;

5) 库区存在的不良地质, 在勘探、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没有得到关注;

6) 库区发生地震、泥石流、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 发生强降雨或极端干旱气候。

2 坝体裂缝事故预防措施

我国对尾矿库建设、施工、运行等实施较为严格行政审批及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格的审批制度实际上已成为预防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但从我国尾矿库管理现状来看, 要避免因坝体裂缝而引发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 运行过中的各项预防管理措施也极为重要。相关措施大致总结如下:

1) 限制库内水位, 确保坝前干滩长度及坝体浸润线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避免坝基渗漏变形、坝面塌陷、隆起和变形;

2) 严禁坝体附近采矿、开挖道路及相关的爆破作业;

3) 子坝堆筑应符合设计要求;

4) 严把排渗设施施工质量关, 确保排渗的有效性;

5)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加强员工培训教育, 持证上岗;

6) 采用必要科技手段, 如位移、沉降等在线监测, 实时掌握坝体及其安全设施的现状;

7) 发生地震、强降雨等重大地质灾害及各种极端气象条件后, 应实施专项检查, 发现裂缝及时处理;

8) 在妥善处置坝体裂缝之前, 应做好裂缝保护工作, 如采取覆盖、修筑引水沟等方法防止降雨或地表水进入裂缝等措施。

3 坝体裂缝事故分级与现场处置措施

3.1 坝体裂缝事故分级

Ⅱ级:事故造成一人以上轻伤, 事故扩大或引发坝体滑坡、溃坝等事故的可能极小;

Ⅰ级:事故已造成多人重伤或一人以上的人员死亡或失踪, 或事故可能进一扩大, 并可能引发坝体大面积滑坡、溃坝等事故。

3.2 坝体裂缝事故现场处置

3.2.1 Ⅱ级事故现场处置

1) 判定为Ⅱ级坝体裂缝事故, 则尾矿库职班领导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抢险。抢险人员应配带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2) 事故发生班组应立即停产, 切断已被损坏及事故可能涉及区域的电力供应。

3) 如事故发生在夜间, 抢险人员需配备足够照明设备, 在没有完全弄清楚事故原因及了解事故现场的情况下, 不得贸然进入事故现场。

4) 有轻伤人员, 应使用现场配备的事故急救箱进行救护。

5) 在进行裂缝修复处理前, 应判断裂缝的性质, 如坝体出现滑动性裂缝, 应结合坝坡稳定性分析统一考虑, 对于非滑动性裂缝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

第一, 对于较浅的表层裂缝及防渗部位裂缝, 可采取开挖回填的方法处理, 即:

(1) 开挖回填, 开挖长度应适当超过裂缝两端, 深度应大于裂缝深度;开挖槽底宽度不少于0.5米;为确保开挖深度及范围符合要求, 开挖前可先灌入可识别色彩的浆液;

(2) 回填土料, 对于浅裂缝, 可用原坝体土料回填, 禁用水份过高或冻土;对沉陷裂缝可选用塑性稍大些的土料。回填时应将土料逐层夯实, 厚度据实际情况而定。

第二, 对于坝内裂缝, 为减少开挖回填的工作量, 可采取灌浆处理, 即:

(1) 采用帷幕式布孔灌浆, 一般宜在坝顶上游布孔, 孔的数量、分布及孔距视裂缝大小和灌浆设备压力情况而定。浆料用粘土或粘土与水泥混浆;

(2) 对于浸润线以下的裂缝, 宜采用粘土与水泥按一定比例混浆;对已出现渗流且流量较大的裂缝, 还应掺入如石绵、木屑、细砂等物进行封堵;

(3) 汛期或库内水位高的情况下, 对长而深的纵向裂缝不宜采用压力灌浆处理;

(4) 在灌浆处理过程中, 如坝体含水较高, 坝体强度低, 则应加强对沉陷、位移及测压的观测, 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

第三, 对于中等深度的裂缝, 不宜采用开挖回填办法处理或开挖困难时, 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开挖回填与灌浆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6) 如库区出现长时间的降雨, 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裂缝处理的, 对开口较小的裂缝可用沥青油毡盖住裂缝, 同时在裂缝周边可能出现的汇水做好蔬导工作;对于无法用沥青油毡盖住的裂缝, 需做好预防汇水进入裂缝的相关工作。

7) 如坝体出纵向裂缝且库内洪水已从裂缝向外溢出, 则可先用土冲装编织袋封堵出水口, 同时采用开挖泄洪道等方法降低库内水位。

8) 如事故现场失控, 可能演变成Ⅰ级事故, 则抢险人员应立即撤离现场, 特别是在坝体上或坝面以下的抢险人员。

9) 判定为Ⅰ级坝体裂缝事故, 或Ⅱ级事故已演变成Ⅰ级事故, 厂长应立即启应急预案, 并迅速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抢险救援、后勤保障等组织, 并在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开展救援工作。

3.2.2 Ⅰ级事故现场处置

1) 抢险救援人员

(1) 查明事故发生源点、原因及事故状态, 制定现场应急救援方案。凡能切断或控制而消除事故的, 则以自救为主;

(2) 清查事故现场, 清点生产、抢险作业人员, 确定伤亡、失踪及在岗人员情况, 同时将伤亡人员迅速转移至安全地带, 并进行力所能及的救护, 等待专业医疗机构的救援。如有人员失踪, 则应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组织人员全力搜救;

(3) 事故发生班组应立即紧急停产, 关停生产设备, 切断已被损坏及事故可能涉及区域的电力供应, 并密切监控事故状况, 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4) 组织人员对排洪设施检查、清理工作, 保证排洪设施有效。在紧急情况下, 报经上级批准, 可开挖泄洪道, 以降低库内水位;

(5) 在事故现场无法有效控制的情况下, 向专业救援机构请求支援。

2) 后勤保障人员

(1) 保障应急救援物资、器材的供给, 联络医疗机构, 实施临时救护处理, 转送医院;

(2) 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 设置警戒区及警示标志, 封锁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

(3) 通知并组织险情威胁区域的群众撤离、转移, 设法保护周边重要生产、生活设施, 防止引发次生的安全或环境事故。

参考文献

[1]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

上一篇:邮储银行柜员工作总结下一篇:泌尿外科考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