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六措并举助推工业园区转型发展

2024-04-09

商南县六措并举助推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精选3篇)

篇1:商南县六措并举助推工业园区转型发展

商南县六措并举助推工业园区转型发展

商南县按照“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引领、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促进工业经济集约化、清洁化、可持续转型发展。目前,入园企业达48户,已累计完成基础建设投资5.9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7.6亿元,上缴税金7603万元,从业人数4200人。

一是建好基础筑平台。投资5.9亿元,建成了工业大道、富园路、富水中街、、幸福路、秀水路、创业路、沐河路、中小企业孵化园、返乡创业科技产业园、330变电站等,完善了园区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成了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计划动工建设园区服务中心,为企业入园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二是筹措资金保发展。以“保链、保运转、保发展”统筹融资工作。牵头召开银企座谈会,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3.3亿元;园区成立了2家小额信贷公司、1家国信投资公司,争取贷款融资3.8亿元,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积极争取中省市对园区项目的资金支持,近年来,县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亿元,通过申报项目争取基础设施扶持资金4000万元,企业争取发展资金6亿元,园区累计投资达15.7亿元,为园区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园区的发展。

三是优化产业促增长。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帮扶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土地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注重企业生产经

营调度,搞好综合协调服务,加快相关产业整合步伐,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建立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引导政策和专利资助制度,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支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是推进项目促建设。紧紧围绕打造“四园四基地”,精心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先后引进了柏伦工贸、天和泥浆、神州实业等各类实体企业35户,努力打造国家级光伏产业链硅科技产业园,西北最大的彩印包装园、油茶加工和茶叶加工绿色食品产业园和返乡科技产业园,重点建设国家级光伏产业基地,西部石油钻井助剂基地,西部彩印包装基地和全市最大的新型电子产品基地。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包抓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套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对引进项目的管理,对新引进工业项目签订《商南县工业项目投资合同》,在土地、投资强度、建设工期等方面予以明确,规范要求,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五是抓好供地谋储备。在土地方面,一是按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在园区规划中,做到了与县城“东扩南移”、美丽乡村、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到有机结合,整合了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了土地;近五年来,累计勘界土地2600亩、报批2500亩、征收2300亩。二是在全市率先启动建设了“中小企业孵化园”、“返乡创业科技产业园”,从而真正做到了产业集聚、要素集中、土地集约,有效破解土地的瓶颈制约。

六是优化服务强保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商南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对入园项目用地以低于商住供地价进行供地,拆迁安置、用地申报及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征地费用由县财政承担;对行政事业性规费给予最大限度的减免;对新建成投产的企业按照投资额度、利润、税收等情况分别给予资金奖补,对企业及项目申报审批等各项手续及时受理、限时办结,为企业成长营造宽松的政务环境。由工业园区管委会牵头,对入园企业实行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对入园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干涉企业内部事务,并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及时受理企业举报的问题;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为入园企业提供良好的项目建设生产环境。建立企业产学研服务中心,支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撰稿:李琼叶霞)

篇2:商南县六措并举助推工业园区转型发展

1 我市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1.1 富民地位日益突出

目前, 葡萄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014年我市葡萄占江苏省葡萄种植面积的6%, 全市葡萄年产量达72000t, 年产值突破5亿元, 在茅山、白兔等葡萄主种植区, 葡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以上, 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1.2 种植规模逐年扩大

我市是江苏省鲜食葡萄产业的开拓者,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葡萄种植以来, 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到2014年已发展3666.67hm2, 主要集中在茅山、白兔、后白、天王等东南片乡镇, 其中茅山镇2014年达1266.67hm2, 白兔镇达1200hm2, 后白镇、天王镇各约533.33hm2。

1.3 品种结构趋于多样

我市葡萄以巨峰、夏黑、美人指为主打品种, 其中巨峰占全市葡萄种植面积的56%, 夏黑占25%, 美人指占9%, 另外还拥有金手指、阳光玫瑰、贵公子等20多个品种, 占种植面积10%左右。

1.4 销售渠道不断拓展

我市葡萄销售范围多年来逐步从本地市场拓展到南京、镇江和苏锡常地区。销售模式主要有批发市场、路边零售、农超对接、旅游销售和电子商务等五种形式。其中批发销售作为传统销售模式, 占销售份额的67%以上;乡村旅游等新的销售模式也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去年全市通过旅游销售、观光采摘销售份额约占销售量的10%, 收益较批发销售高出40%以上。合作社也已开始尝试农超对接和电子商务销售模式。

2 葡萄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

去年7至9月我市连续阴雨, 雨水偏多、光照不足、气温偏低, 造成全市葡萄产量下降20%以上, 病果、霉果明显增加, 成熟期推迟, 与周边的浙江、安徽、山东等葡萄产区同时上市 (往年比浙江上市迟, 比山东、安徽上市早) 。同时, 葡萄销售高峰期正值南京青奥会, 由于交通管制, 葡萄无法进入南京这个以前的主要传统市场;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 葡萄公款消费、集团消费锐减, 使2014年成为葡萄销售最难的一年, 导致市场滞销、价格下降、效益巨跌。据统计, 2014年巨峰、夏黑价格比去年下降15%以上, 以夏黑为例, 2013年夏黑在句容市场零售价为14~30元/kg、批发价为7~11元/kg, 而2014年零售价最低达到7元/kg, 批发价最低5元/kg, 导致亩均效益下降30%以上, 葡萄种植户的总收入下降50%以上, 部分农户甚至出现亏损。除客观因素叠加, 导致去年葡萄销售问题格外突出外, 我们调查发现, 还存在着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影响我市葡萄产业健康发展。

2.1 发展缺乏规划, 市场严重饱和

由于缺乏宏观指导, 受葡萄比较效益较高的驱动, 近年来各地葡萄种植面积锐增, 近5年来, 我市葡萄种植面积每年都以15%左右的速度递增, 周边的南京、张家港、江阴等地也发展较快, 去年全省葡萄种植规模也突破了3.33万hm2, 跟江苏一样, 全国其他地区葡萄种植也呈现出无序扩张的态势, 种植规模盲目增加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尤其是浙江、山东、安徽等葡萄产区给我市葡萄销售带来的冲击非常明显。

2.2 品种结构单一, 市场风险增大

全市种植结构不合理, 早熟晚熟品种搭配比例失衡, 夏黑、巨峰等早熟品种占81%, 6月中旬开始全市葡萄集中上市, 竞争激烈, 只能采取压低价格的办法集中抛售, 市场风险大大增加。

2.3 生产单位规模小, 市场竞争力弱

初步统计, 全市注册的葡萄产品商标多达几十个, 以合作社注册的商标有“老方”、“丁庄”、“万山红遍”等, 以葡萄园注册的商标有“二丫”、“老毕”等。由于缺少统一的核心品牌, 品牌过多过滥导致消费者选择性疲劳。同时, 有些合作社对品牌缺乏有效管理, 农户随意印制使用合作社商标包装, 存在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现象。还有一些外地的水果贩子打着句容葡萄、丁庄葡萄的牌子, 卖着周边地区的葡萄, 影响了我市葡萄品牌。

2.4 品质良莠不齐, 标准化程度不高

全市种植规模在0.33~0.6hm2的种植户约占95%左右, 种植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标准化程度较低。受利益驱动, 部分农户为追求早上市、高产量, 滥用催红催熟剂、膨大剂, 严重影响了葡萄的品质。此外, 一些葡萄专业合作社不能很好发挥作用, 内部管理紊乱, 执行制度不严, 对合作社内农户使用激素缺乏监管, 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在技术层面上, 葡萄专业合作社不能发挥龙头作用, 不仅在市场开拓上缺乏办法, 在葡萄贮藏、包装、运输等技术上也跟不上市场变化。

2.5 销售渠道狭窄, 配套产业链较短

目前, 我市的葡萄产业种植环节发展很快, 但葡萄销售环节缺乏配套, 各葡萄产区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批发和路边零售模式, 观光采摘所占的份额还不大, 农超对接、网络销售刚刚起步, 预计今后一个阶段销售难问题仍然会比较突出。同时, 在葡萄冷藏保鲜加工环节严重缺失, 产业链配套不完善, 果汁、酿酒、葡萄干等初级加工没有形成规模, 更没有推向市场, 其他深加工项目还处于探索阶段, 葡萄保鲜加工环节还没有取得突破, 葡萄深加工的产业链匮乏。

3 葡萄产业良性发展的对策

3.1 优化品种结构, 适度控制规模

事实证明, 种植规模的盲目增加对葡萄销售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 同时也影响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适度控制规模, 优化品种结构, 发展精品葡萄应是政府、行业协会和葡萄种植户的共识。市政府应做好全市葡萄产业发展规划, 借鉴上海马陆、合肥大圩等地葡萄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在现有的基础上, 做好总体布局的优化与调整, 尤其要出台发展避雨栽培等补助政策, 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社和葡萄种植户发展大棚葡萄、精品葡萄。行业协会制定全市统一的种植标准, 科学布局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规模。专业合作社和葡萄种植户多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要自觉优化葡萄品种结构, 探讨引进更早的早熟品种、更晚的晚熟品种和其他优质品种, 多元化发展, 错时销售, 拉长销售季节, 增加销售量。

3.2 加强品牌管理, 提升核心竞争力

针对市场葡萄品牌多、干扰性强的问题, 要通过集约发展的方式, 应牢固树立整体品牌意识, 探讨建立以“句容葡萄”为主品牌或者核心品牌, 其他子品牌为辅助的品牌格局, 以解决品牌杂乱多的局面, 提高品牌整体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 要进一步强化品牌保护与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 严格质量标准, 加强行业自律, 规范品牌管理, 利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周边地区盗用、冒用句容品牌的违法现象, 切实保护好句容葡萄品牌和声誉。

3.3 提高产品品质, 推动产业纵深发展

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葡萄专业合作社要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 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 加强对农户葡萄种植过程的监管, 建立种植追踪体系, 拒绝滥用对人体有害的农药和生长素, 保证葡萄的品质。有条件的合作社要引进葡萄保鲜贮存技术, 在市场出现滞销等问题时, 错开销售冲撞期, 同时拉长葡萄的销售期。当地政府要鼓励引导葡萄产业纵深化发展, 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大力引进发展葡萄酒、葡萄饮料、葡萄籽提取物、葡萄茶、葡萄零食等衍生产品, 拉伸葡萄产业发展的链条, 提高葡萄产品附加值。

3.4 创新销售模式, 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调整销售思路, 创新销售模式, 在原来销售的模式上, 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 特别是在现在电商销售盛行的时代, 要适用年轻人购物方式、消费方式变化, 加强电子商务的销售, 借用新兴的电子商务平台, 比如淘宝的天猫超市、一号店、京东商城等知名度高的电商进行销售;进一步推进农超对接、直营店, 扩大我市葡萄的销售覆盖面, 树立品牌形象。与此同时, 政府应广泛搭建宣传平台, 通过举办葡萄节、拍摄微电影等活动, 借用微信平台, 进一步提升我市葡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5 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旅游采摘和观光采摘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方式, 成为了现代新型农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改变市场批发为主导的销售方式, 把采摘观光作为新型的主导销售模式来打造, 借助乡村旅游发展东风, 将葡萄采摘纳入到全市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和乡村旅游的总体线路,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促进葡萄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 以农耕文化为魂, 以美丽田园为韵, 以生态农业为基, 强化宣传和引导, 做大做强葡萄采摘休闲游, 把葡萄产业融入乡村旅游这个大产业之中, 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购买, 让我市的葡萄产业作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一部分。

3.6 坚持齐抓共管, 助推产业良性发展

篇3:商南县六措并举助推工业园区转型发展

关键词:草食畜牧业,转型跨越,成效,做法

肃南县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地带, 总面积2.4万km2, 全县辖6乡2镇、101个行政村, 居住有裕固、汉、蒙古、藏等15个民族, 总人口3.66万, 是一个靠天然草场放牧的传统畜牧业县, 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主要家畜有甘肃高山细毛羊、肃南藏羊、河西绒山羊、肃南牦牛和甘肃马鹿。全县天然草原面积178.5万hm2, 理论载畜量120万个羊单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类型多样的天然牧草, 独具潜力的优势畜种, 为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开发优质纯天然畜产品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使肃南县成为甘肃高原优质纯天然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1 畜牧业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 肃南县以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推进建设绿色畜牧名县和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基地为重点, 突出草地生态综合治理、畜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农牧民科技培训和养殖小区建设等工作, 大力发展细毛羊特色优势产业, 畜牧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1.1 细毛羊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

针对近年来部分农牧民饲养细毛羊积极性不高、绵改措施落实难的现状, 肃南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基地的意见》《关于建设绿色畜牧名县的意见》和《肃南县细毛种公羊饲养管理制度》等政策性文件, 落实种公羊引进培育补贴、母羊人工授精配种补贴、发展区购进基础母羊贷款贴息补助等多项细毛羊扩繁优惠政策, 形成了以皇城、康乐、大河、马蹄为主的7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基地, 细毛羊成为广大农牧民增收的稳定、主导产业。截至2014年6月末, 全县细毛羊饲养量达到70.1万只, 只均产毛量比2002年提高0.5 kg, 达到3.93 kg, 羊毛综合品质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1.2 畜牧业产业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在大力发展细毛羊的同时, 推行多项优惠扶持政策, 对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每个补助15万元、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每个补助1万元、修建高标准绵羊人工授精站每座补助4万元、标准药浴池每座补助5 000元、活动式剪毛棚每座补助5万元、购置剪毛机每台补助500元、推广绵羊穿衣技术每件羊衣补助2元, 培育养羊120只、养牛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4 639户, 规模饲养量90万头 (只) , 新培育肉牛肉羊养殖户2 460户, 实行舍饲育肥、错季销售等方式, 年育肥出栏牛羊50多万头 (只) 。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创办了草原惠成肉食品加工厂和皇家牧场等畜产品加工企业,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组建畜牧业方面的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70个, 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兴办与发展, 有效带动了农牧户增收, 使优质羊肉、细羊毛基本走上了“基地+牧户+公司”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带动农牧户4 600多户, 占全县农牧户数量的64%。全面推行12项优质细羊毛地方生产标准, 实行标准化生产。注册的“赛美奴” (毛) 、“九排松” (肉) 两个商标被认定为为甘肃省著名商标, “惠成”牌牛羊肉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完成了全县7个乡 (镇) 无公害牛羊肉一体化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及肃南高山细毛羊地理标志认定。积极推广应用人工授配、舍饲喂养、绵羊穿衣、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涂料标识、草原综合治理等畜牧业实用技术43项, 畜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1.3 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

大力推行草原围栏、禁牧休牧、补播改良技术, 组织开展防蝗、灭鼠、清除毒草工作, 共完成草原围栏98.67万hm2 (禁牧380.67万hm2, 休牧51.33万hm2, 划区轮牧8.67万hm2) , 补播改良, 24.13万hm2, 累积完成草原虫鼠害防治, 123.53万hm2。经测定, 重点保护治理区域牧草平均高度提高6~16cm、盖度提高5~27个百分点, 产草量增加90~495 kg/hm2, 草地生态趋于好转。

1.4 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肃南县全面落实畜牧业安全生产各项措施, 加强牲畜疫病防控工作, 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补助政策, 以牲畜口蹄疫为主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到98%以上, 牲畜因病死亡率控制在2%以内。依托项目建设, 多方筹措资金, 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力度, 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累计新建暖棚羊舍7 318座, 95%以上的小畜越冬实现了暖棚化;修建绵羊人工授精配种站154座, 药浴池134座, 建成固定式、活动式剪毛棚32座, 储草棚256座、大小青贮氨化池163个、高标准细毛羊育种棚4座2 400 m2, 建成集机械剪毛、分级打包、仓储为一体的高标准羊毛存储棚6座2 640 m2, 集种植、加工、储存为一体的饲草料点13处, 饲草料基地56处0.95万hm2, 建成科技示范点40个、养殖小区 (场) 52个、科技示范园区1个。

2 主要做法

肃南县畜牧业经历了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历史阶段, 不断采取先进经验和做法取得了显著成就。

2.1 健全机制, 配套政策

肃南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纳入“双文明”目标管理责任书, 明确任务和责任, 年底进行全面考核, 奖优罚劣, 有效推动了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在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农业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若干决定》《关于加强牧业和牧区工作促进牧民增收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基地的意见》和《关于建设绿色项目名县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规范畜牧业工作的地方政策性文件。

2.2 明确发展方向, 加大投入力度

肃南县在坚持“以牧为主”方针的同时, 确定了“生态立县”和“畜牧富县”战略, 以保护草地生态为根本, 科学养畜为重点, 牧民增收为目的, 调整内部结构, 优化区域布局, 积极组织实施以细毛羊为主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战略, 畜牧业在自治县经济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始终没有动摇。据不完全统计,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用于发展畜牧业和改善基础条件的投入累计达6.6亿元, 其中, 国家项目资金4亿多元, 外资项目资金0.6亿元 (人民币) , 县级财政和农牧民群众投资2亿多元, 有力改善了基础条件, 为畜牧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保障。

2.3 依靠科技创新, 推动畜牧业发展

坚持不懈地开展畜种改良, 使细毛羊等优势畜种的个体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种群数量大幅度增加;因地制宜地推广绵羊人工授精、动物程序化防疫、草原封育改良等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 使畜牧业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全范围、多层次地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 提高农牧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本领。

2.4 重视经验总结,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随着牧区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牧民经营体制的变革, 针对发展细毛羊产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总结出了“种公羊集体与牧户引进培育相结合, 适龄母羊统一集中上站配种与分散输精、联户配种相结合, 配种草场统一管护使用与牧户草场多点利用相结合, 种公羊品质统一鉴定与周岁母羊抽样鉴定相结合, 不脱产技术人员统一配备使用与专业技术人员和牧区‘土专家’传帮带相结合”的“五结合”经验, 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5 制定优惠政策, 促进细毛羊产业快速发展

为加快发展细毛羊产业, 进一步突出细毛羊在畜牧业中的主体地位, 激励农牧民群众发展细毛羊产业的积极性, 提高细毛羊个体品种、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 推动自治县草食畜牧业转型跨越, 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近年来, 县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县财政每年预算300~600万元的资金, 用于扶持细毛羊产业, 激励农牧民群众发展细毛羊产业的积极性, 全力推进绿色畜牧业提质增效, 促进自治县草食畜牧业转型跨越发展。

上一篇:小铅笔遇难记作文800字下一篇:树在哭泣小学四年级作文